不求甚解造句范文

时间:2023-03-19 21:4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不求甚解造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不求甚解造句

篇1

生吞活剥,汉语成语,拼音是shēng tūn huóbō,形容那时人类还过着野兽的生活;比喻对别人的经验、理论、方法生硬地接受,机械地照搬。也指生拉硬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生吞活剥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生吞活剥成语解析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的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唐·刘肃《大唐新语·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二、生吞活剥成语近义词生搬硬套 [ shēng bān yìng tào ]

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经验等。

囫囵吞枣 [ hú lún tūn zǎo ]

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不求甚解 [ bù qiú shèn jiě ]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茹毛饮血 [ rú máo yǐn xuè ]

指人类在学会用火以前,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食古不化 [ shí gǔ bù huà ]

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

三、生吞活剥成语造句1、在学习中要学会融会贯通,不要只是生吞活剥一些知识。

2、我们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决不能生吞活剥,食古不化。

3、学写文章,固然可以仿名家写作的手法,但可不能生吞活剥,否则就难有自己风格了。

4、这文章太难,我又没时间好好研读,只好生吞活剥先死记下来再说。

5、他发起脾气真可怕,活像要把人生吞活剥一般。

6、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7、牙仙,回家吧!在这里他们会把你生吞活剥的。

8、张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

9、然而她也不是照猫画虎,或生吞活剥,而是在前人的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10、这堆海鲜都是要生吃的,等一下大家就生吞活剥大啖一场。

11、靠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是学不好文化课的。

12、我们决不可生吞活剥地搬用他人的经验。

13、学习外国长处要考虑国情,生吞活剥地套用是不行的。

14、我哪懂什么叫资料库处理系统?我是生吞活剥地硬学。

15、上作文课前,他去图书馆翻了翻书,便生吞活剥套用进去,因此,他的文章模仿痕迹很重。

16、这部电影的情节,根本就是把外国作品生吞活剥地抄袭过来。

17、这种生吞活剥式的学习方法,到底会有多少效果,值得大家考虑。

18、学知识贵在举一反生吞活剥是没有用的。

19、一句话,这些人生吞活剥自由的概念,却毫不考虑其所带来的责任。

20、苏菲亚:要是有人犯错,她简直就要把他们生吞活剥了。

21、决不可生吞活剥地搬用外国的经验。

22、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

23、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

24、对于古代和外国的文学作品,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生吞活剥地全部吸收。

25、望着还站立着楚恒,都恨不得将这个废物生吞活剥了。

26、我去,吓死我了,狗养娘的兔子,爷诅咒你今晚让人生吞活剥了。

27、武大也是一脸咬牙切齿的模样,恨不得将李枫给生吞活剥。

篇2

一、反复诵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诵读是传统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道:“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读,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理解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初学一首古诗,教师应要求学生先自己预习,参照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不读错,不丢字,不加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巩固汉语拼音。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出几名同学大声朗读,让其他同学当裁判,评一评,议一议,看谁朗读得最好,谁朗读时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要声情并茂地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跟读,注意古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读出古诗的韵律美。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朗读、配乐朗读的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学会欣赏,领悟古诗的意境深

学习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和领悟古诗的深邃意境,这样的学习方式才会使学生深深地爱上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1.巧用插图感受情境。在教学《山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辆马车停在路旁,诗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欣赏着漫山遍野的枫叶。让学生通过插图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解析语言进入情境。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让学生理解“绿”在这里作动词用,使人眼前一亮,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这个“绿”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这首诗更加出神入化,拥有春天的色彩感觉,仿佛春风吹过,江南就开始变绿了。

3.利用多媒体深入情境。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鹳雀楼的照片,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观看鹳雀楼以及周围的景物,想象着自己正站在鹳雀楼上,夕阳下波涛滚滚的黄河流向远方,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色,您想说些什么呢?同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关于鹳雀楼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通过媒体讲解学生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资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了解到更多古代文人墨客对鹳雀楼的讴歌之词。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好地领悟诗词的深邃意境。

三、不求甚解,感知古诗的情感浓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往往会给学生提供标准的古诗词翻译,要求学生熟记并背诵释义。其实,古诗词教学要不求甚解,只要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即可。古诗词与现代语言习惯不同,许多时候古诗词中的遣词造句只是为了追求韵律美,例如古诗词中押韵、平仄、通假、倒装、对仗等。教师如果非要把古诗翻译成现代文,会非常生硬别扭。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感知大体的意思即可,没有必要逐字逐句的翻译。如《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 这里“可怜”的意思明显与现代文中的“可怜”不同,而是“可爱”的意思。这样才能与“露似珍珠月似弓”联系起来,原来是说月光下晶莹透亮的露珠,犹如一颗颗可爱的珍珠发出迷人的光芒。让学生自己理解,而不是统一标准的翻译,才更能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的精妙。

篇3

1、对现代经济学的一知半解是导致他经营失败的原因之一。

2、深入剖析C语言中疑难杂症,经常碰到的让人一知半解的问题,在这里你将得到答案!

3、此时此刻,对那些自己一知半解却还侈谈外交、战争起因及罪责的人,我真不知道怎么严加谴责才好。

4、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不能一知半解,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彻底弄明白。

5、而一头栽进去的人,往往没受过多少训练,或者没有实战经验,所凭借的不过是一个小道消息,一个谣传,或是营业厅内一知半解的闲聊。

6、从来没有遇到过逆境的人,只能对他人和自己一样一知半解。

7、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我都一知半解,上课似乎听懂了,可是一到做题又不会了。

8、上班上到頭暈眼花,睇便簽睇到一知半解!

9、任何夫妻感情和知识的不一致、任何道听途说和一知半解,都会使产生相反的不良作用。

10、“一知半解是危险的。”这句俗语确切地描述了这种情形。

11、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么。

12、在各种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应该避免一知半解仓促上阵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后果。

13、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只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这是非常有害的。

14、但目前,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迎合市场,大炒概念,而消费者也是一知半解,对市场的规范极为不利。

15、一般,一知半解的人们会认为西方社会的技术更先进,西方人认为应该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因此把物质条件的提高视为他们修行的成就。

16、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益处有多大?未来它们将会有多么重要?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常常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

17、人在未得智慧、没有完全瞭解及掌握载具之前,根本不可能「懂,充其量是一知半解而已。

18、现在最难的是得在一知半解中谋划布局,还要弄那么多方案。

19、他一再重复的错误在于对语法的一知半解。

20、客户往往对如何挑选装饰材料也一知半解,对材料的质地、用途了解甚少,()容易买质次价高的材料。

21、你们抱着错误和一知半解的观点又吵又闹。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在文化上的任何方面与印度都是一样的。反之印度也是相同。

22、孩子对爸爸是完全没有印象的,我们离婚后不久也断了联络,但从孩子一知半解开始,我从来不回避这个话题。

23、看起来我什麽都懂,事实上,我对所有事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24、对于产品而言,人们可能知道的比较多。对于品牌就一知半解。

25、学生对于现金、信用卡及票据的运用,及其观念只是一知半解,另外,对于多种交易方法如以物易物、拍卖甚至未来金钱的运用更是模糊不清。

26、从接触过的许多学生的情况看,他们大多对英国美国的历史文化情况一知半解。

27、可是大家对风水问题似乎都一知半解,于是就对读者讲讲居室风水。

28、其实在我们新兴的市场里主力庄家常利用广大股民对指标的一知半解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29、苏格拉底曾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心中有神的全知,所以知道人归根到底是物质的,别的人却把人的一知半解当成了全知。

篇4

一、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没有审题而造成的。一些学生大致看了一下题目之后,马上动手做练习,结果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完全偏题。例如: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eposition,结果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出the、a、an,因此,每次做作业时,注意如下几点:

1.布置作业时,先让学生审题,然后叫一个学生解释题意或做示范。

2.反对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提倡独立思考,反复推敲和领会题意。如让学生做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时,先让学生讲清它的构成法,然后再根据提示做练习。

二、培养学生认真正确地拼写单词的能力

1.学生在谴词造句时,经常出现单词拼写错误,尤其是在做书面表达时。因此,教学中注意运用对比法,帮助学生记忆和正确拼写单词,并适时地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分为下面几类:①拼写形式相似的单词。不少单词仅一个字母之差或顺序之差则变为另一个单词。如:quite-quiet,mouth-nonth,same-some,house-horse,work-word等。②读音相同的单词。英语中有许多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单词。如:/si:/-see/sea;/hi/Hia/-hear/here;/bi:/-bee/be;/f:/-four/for:/hai/-high/Hi;/rait/-write/right:/bai/-buy/by/bye等。③注意以旧带新。在学过单词的基础上,加上或改变一个字母而成为一个新的单词。如hear-bear/tear;art-cart;down-town; cat-hat/fat; light-bright/right等。

三、培养学生勤思考善辨析的能力

英语中有许多意思基本相同,但在用法上仅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因而,遇到这类作业时,应先指导学生进行辨析,让学生理解、模仿、套用后,再进行作业练习。例如:hill-mountain,learn-study,say-talk-tell-speak,big-great-large,see-look,listen-hear等。某些单词常有多种含义,如:have a look,have a lesson,have a meeting,have a rest, have a breakfast等。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它们与其它词汇的搭配以及因搭配词汇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含义的特点。

初学英语阶段,学生在遇到同一个汉语,字、词在英语中有许多种表达方法时,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在运用中出现差错。例如,让学生翻译这样三个句子:(1)我要做个医生;(2)他还在做功课;(3)妈妈正在做一个新书包。中国学生极易把三个句子中的“做”都误解为英语中的同一个单词do,此时教师应通过语义的分析、比较,指出三个句子中的“做”应分别理解为“当”、“做”、“缝制”,从而确切地翻译成:(1)I want to be a doctor,(2)He is doing his homework,(3)My mother is making a new bag.

四、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防止偶然性错误

有的学生做好作业之后不检查,急忙上交,自感很有把握,结果经常出现不少错误,特别是语法错误。如:“去年我常去看望迈克叔叔。”学生译为“I often go to see Uncle Mike last year”出现这种错误是没有审题,没有检查,只看其一“often”,不看其二“last year”。因此,做作业时:

1.向学生反复地讲清楚检查作业对提高作业质量的作用,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反复举例说明认真检查作业的重要性。只要做到检查必然会在其中得到收获和启发,能更好地帮助你做好其它作业。

3.检查作业的程序,第一步将所做的每个习题答案读若干遍,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检查答案是否一致。第二步,语法项目是否有错(如标点符号,大小写、字母拼写,时态等)。

五、加强讲评,防止重犯

首先要抓好讲评这一环节。出现错误时,应让学生自纠、互纠,然后教师再来讲评。讲评时应提示所错的地方及所错的原因。

其次,怎样订正才不错。讲评可以是个别问题个别讲,集体问题集体讲;也可以是面讲。根据不同的错误形式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最后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再做类似的练习,检查讲评的效果。

再次,要注意讲评的时效性。作业何时讲评才能取得最佳效益呢?我想在第二天上新课前为宜。其一,就学生而言,前一天刚完成的作业;其解题思路仍记忆犹新,也急于知道是否完成得好。其二就教师而言,刚改完作业,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此时讲评,则针对性强,必然事半功倍。

六、备一本典型错误记录本

有些学生错误率居高不下,同样的错误反复出现,问题在于学生没有对错误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没有真正知其所以然。因而我要求学生各备一本典型错误记录本,并根据记录,尽量要求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减少错误率,提高学习效率。

篇5

一、当前小学生阅读及写作现状分析

由于网络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小学生的课外时间主要投入到了上网和玩游戏中,普遍对阅读提不起兴趣,导致学生的理解力差,读书不用心,不求甚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会停下来仔细思考。由于阅读兴趣不高,小学生在对待阅读的态度上也不够重视,阅读时不会进行批注,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加以督促和指导,帮助学生感悟阅读材料的美感,对需要批注的地方进行提示。

网络中的文学作品多是碎片式的,并且文章的美学价值不高。在学生中较为普遍浏览的多为微博及空间说说等等,多是些只言片语的记录和想法,这类文字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没有太大作用。部分小学生喜欢看网络小说及漫画等,这类作品多以情节取胜,文中的词句不值得仔细推敲,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裨益。

令小学生最苦恼的便是写作课了,学生苦于无从下笔,没有平日的素材积累很难做到言之有物。并且缺乏言语表达的锻炼,学生要讲述一件事情时,所表达的思想很难贴切心中所想。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平日的积累,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上和课下用心阅读,加强练习。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忽略低年级读写结合教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能力,主要重点放在了对拼音、字词、句子的掌握和练习。可以理解低年级老师在教学重点中的偏重,但是在加强字词句学习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阅读和写作的有意识训练。例如在造句时,可以对句子进行扩展,将短句扩展成长句,或者将句子放到一段故事中,在低年级阶段就培养学生的习作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升到中高年级时不会对写作太陌生。

2.习作教学仅限于习作课。目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会注意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课堂上主要还是讲解文章内容,对于写作的训练一般是在课下布置作业时或者划分单独的写作课,无法做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训练。教师有时会将一整节课拿出来单独做写作的训练,但是这种做法的成效并不显著,因为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平时缺少锻炼,一时的集中训练不会给学生带来写作水平的显著提高。

三、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1.有感而发。读后感写作。读后感是在阅读完具有强烈情感的文章后,读者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的文章形式。读后感是学生容易下笔的一种文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悟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在读完文章后当堂让学生写出简短的读后感,给予适当引导。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营造当时情况使同学们体会到当时父子两人的心情,之后让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并充分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在结束阅读后留出课上时间让学生写出读后感。教师应充分把握读写结合点,抓住机会让学生练笔。

2.根据课文进行仿写。在阅读教学中,课文的优美段落是非常值得仔细学习的,对于优美的段落,教师不仅应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还可以让学生仿写文章段落。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的《三峡之秋》,以时间为顺序分别描写了三峡的早、中、晚等不同时间段里的景色且用词优美,教师在教学时应提醒学生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发现这种以时间为顺序的写作方式。学生在了解了这种写作方法后,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例如可以描写校园不同时间段的景色。

篇6

【关键词】听、说、读、写 基本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47-0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中规定:“初中阶段,在小学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进一步提高运用现代语文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能力。如何提高这些基本技能呢?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作用,对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从“读写训练”入手。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运用语文知识及至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技能。实践教学证明:“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仍然出现“以讲代读”的现象较多,没有发挥学生“读”的作用。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在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两者之间要多下工夫。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说明文章中许多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妙旨需通过多读方可有所领悟。因此,在课堂上,学生读是最主要的,必要时老师可以范读一些,学生也可以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在读的过程,应掌握读的方法、技巧。哪些文章可以泛读,哪些文章该精读,哪些文章能略读。而在一些讲读课文中,应该怎样去阅读呢?

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去阅读:①初读: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细读: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背诵段落,理清文章的思路线索和结构;③研读:在完全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再以本文为中心作延伸、辐射的阅读指导。以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将学生的知识领域拓展一片新天地。

比如;《我的老师》一文,教师运用情感因素来推动阅读,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①首先听读这篇课文,要求不翻书,听教师范读或录音,充分调动听觉注意力,以声情引起共鸣,诱发阅读的兴趣;②圈读,要求边读边划出自己最感动的词句进行交流讨论;③跳读,全文写了哪几个生活片断?每个片断用一句话表达;④最后复读、研究、推动阅读的深化,以求较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学生除了课堂阅读外,如何安排课外阅读呢?

主要有:①养成大清早起床朗读的习惯。“一天之计在于晨”每天早上坚持朗读15分钟。可以默读,大声地读、快读、慢读等。朗读的书最好是诗歌、散文、名言、警句等。②每天午休醒来后,留下10分钟速读。速读目的是提高阅读速度,阅读的范围可以是小说、杂文等。③晚饭后略读,“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方法去读。略读的范围最好是报纸、期刊等,一方面可以消遣、鉴赏、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④睡觉前可以默读。默读尽量花最少的时间,对读物感知、理解、借鉴、欣赏。默读的范围最好选择与课内学习有关的读物及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名篇名著。

写是阅读的迁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阅读与写作是两种相互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特别是讲读课文与写作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此,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①在讲读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如教学《一件珍贵的衬衫》一文时,运用倒叙的手法,要求学生在写入记事要注意记叙的顺序,在讲《荔枝蜜》一文时,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怎样做到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②在课文中学习观察方法。如在教学《小麻雀》一文时,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眼神三方面去写,指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学会观察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观察写作能力。③多练、多写。要求学生自己坚持写日记积累生活材料,对社会、人生、家庭、学校等方面问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④指导学生写常见的书信、总结、申请书、请假条等应用文,还要增加广告合同、说明书、计划、讲演稿等新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看到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把学生和四化紧密联系,培养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才。

其次,进行“听说训练”。语文的讲读课文中有许多文章有录音带,在教学时,重点要抓学生的“听说训练”。在讲课文之前,先放录音或由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课文的重点内容,掌握朗读时的速度、音量、语气的变换;理清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思路;概括文章的主题思路,强化学生听的能力。

此外,在讲读过程中,讲到重点问题时由教师讲学生自己听写,经过讨论后总结,进行说的训练。例如:①初中教材中的图例作文,要求学生把画面内容口头表达出来,要求流畅、生动。②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讲“不必说……不必说”的句式时,要求学生口头造句,做到无语病、能通顺、连贯,这叫连词造句。③在讲《桃花源记》时,讲到桃花源中的景物时,由于文中写得较小,要求学生口头扩展,这叫扩写。④在讲《分马》这种故事性很强的小说中,要求学生口头概括叙述,叫做缩写。⑤在讲《天上的街市》时,诗中的牛郎织女,让学生的展开想象、联想,然后在课堂上发言,说一说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有什么不同的命运,这叫做想象叙述。⑥在讲《春》一文时,要求学生仿照《春》,口头说说春天的景物,这叫做口头作文。

上述这些,在说的时候,特别要注意:①语言要标准;②词汇、语法要规范;③言语要自然、流畅。使学生做到:说话能连贯、严密,说话态度明确,清楚简洁;说话有中心,有条理,说话注意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场合,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美和说话方式。

篇7

一、新课程的主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作为基础科目中的基础科目,语文课程教学又有极强的综合性。随着人文、自然等科学的发展,传统的、落后的语文教学已不能满足学习和实践的需要,注重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新课改”应用而生了。此后,语文教学的主导思想不在以传统的段落、中心等腐烂形式为主,而是别开生面,逐渐落入了情感、美感、人文教育等新的理念,这实际上也是新科程备课中的切入点,即“以文为本”代替“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

二、“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一要细研,二要深钻。所谓细研,就是要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遇到念不准音调的字,一定要查查字典,切忌以讹传讹.遇到似懂非懂的词,一定要查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说出它的确切意义,切忌望文生义。作者的遣词造句好在什么地方?段和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以最少的文字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弄个明白.切忌不求甚解。所谓深钻,就是深入钻研问题。比如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换个写法好不好?”去掉某一两段行不行?对刊物上发表的某些教材新探、新解、质疑,自己怎么看?如此等等,要通过独立思考和旁征博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只有自己“吃透”了教材,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教材。否则,以其昏昏,断难使人昭昭。

三、大胆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规法,即把传统的字词教学、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课后思考题处理为学习交流活动,直接了当地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置。如《白色鸟》一课可安排以下六个学习活动:以四人为一组,先后交流“生难字词”、“我所了解的”、“两少年所做的七件事及其场景”、“对以白色鸟为题的理解”、“对穿插写外婆的理解”、“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等活动,充分使学生自主、独立、交流学习。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如初中第五册《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一文,根据文章驳论兼有立论的特点,为使学生充分理解驳论、立论的本质和该文敌论点、敌论据及敌论点、敌论据之间缺乏逻辑联系的特点,可把课后练习第一、二题改造设计成辩论会,小组内设反方、正方,反方扮“公开的文字”,说敌论点、引敌论据证明;正方扮“鲁迅”,驳敌论据如何不能证明敌论点,接着正面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观点,并举古今事实证明。又如根据课文、课题设计“家乡物候调查”、“社区生物调查报告”、“诗歌朗诵会”、“小说剧如《变色龙》创作与表演”、“某人物形象浅析”、“新闻与人物采访及写作”、“编写现代作家作品一览表”、“说明文文体知识卡片”、“文言文关键实词一览表”、“重要语段的选择及命题设计”、“我的课外优秀文章赏析”、“中考作文题命题设计”、“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研讨会”等。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愚公智叟谁智谁愚的反向思维,是挖山还是迁居的思考等。这种安排,教师要想多说也不行,只能做导演。

四,使用好《教参》

篇8

任何教学行为都应遵循规律。毋庸置疑,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不例外。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我们在谈到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阅读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

阅读能力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呢?它和其他能力的形成一样,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素质,即形成人们之间先天差别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只能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得到不同程度的弥补。二是知识,它是人们对宏观事物规律的认识,用以指导实践,并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能力,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三是实践,能力不能伴随学习知识的过程自然形成,而是靠后天有目的的实践(包括培养和训练),因此,实践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阅读能力的发展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正确的认识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对有步骤地培养阅读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能力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积累性阅读阶段

阅读首先要识字,要能理解词义,要掌握句子、段落和整篇的意思。缺乏这种基本能力,阅读就不能顺利进行。

为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所进行的积累既包括一般文化知识的积累,又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积累,还包括有关语言知识的积累。积累的基本途径之一是阅读,中学生就是要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范文阅读和他自己广泛的课外阅读来进行有效的积累。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积累性阅读。古代的启蒙阅读课本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显然是为学生重点积累字词和句式而编写的,主要是为积累而让学生读背的。虽然《三字经》、《千字文》也有其思想内容,但塾师很少讲解。在学生能认读两千左右字以后,又让学生读名物掌故课本,人物故事课本,历史故事课本和各类知识课本。阅读这些课本,不仅可以积累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而且可以积累各种自然、社会知识。此后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的东西,如十三经,二十四史及诸子、八家诸书等。规定读这些书,除了进行封建思想教育外,还包含着积累的意义,就是这样无意识的积累就为进一步阅读和写作奠定了基础。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进行这种阅读要特别注重熟读背诵。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熟读背诵,学生既做了在字、词、句、篇等语言表达形式方面的积累,同时又做了对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方面的积累。只有当有了对这些材料丰富的积累之后,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

积累性阅读基本上还是处在感性积累阶段,它还需要逐渐发展到理性阶段。

二、理解性阅读阶段

处于感性阅读阶段的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不深刻的,他们还没有进入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性阅读阶段。

理解性阅读应包括对词语、句子、篇章、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等各方面的理解。这种阅读也有一个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的过程。有人曾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理解议论文的水平做过一些研究,发现阅读议论文,渐进发展是这些学生表现出的概括能力的特点。其发展轨迹大致是:就概括的内容来说,是从部分到整体,从片面到全面,从具体到抽象,由繁到简,由机械地缩短原文到灵活地、融会贯通地进行概括;就思维活动来说,是由分析占优势到综合占优势,分析、综合水平由不平衡到平衡,由简单分析综合到多阶段的分析综合,由片面的、表面的、不准确的抽象概括到全面的、深入的、较准确的抽象概括;就语言表述方式来说,是由搬用原文原句到运用自己的语言,由嗦重复的语言到简明的语言。

由于理解性阅读是在意识的积极参与下进行的,所以这种阅读必定有各方面的知识参加,其中包括语文知识和自然、社会知识等。具备这些知识越多,理解性阅读的水平就越高。

三、评判性阅读阶段

评判性阅读要求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阐述的思想,介绍的知识以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等各个方面加以评判。对于文章正确的内容和恰当的表达方式能加以吸收,对于文章错误的内容或蹩脚的表达方式能摒弃或批判。阅读只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才能圆满地达到阅读的目的。

评判性阅读与分析,综合的理解性阅读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以读者头脑中已经形成的主观思想意识来衡量作者观点。可见,主观的思想意识在阅读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后者则是以客观理解作者思想意识为目的,因此,要防止主观的思想意识的干扰。

篇9

一、学习目标的反思

学习目标的反思包括今天英语学习了哪部分内容,该部分的学习是否完成,今天的练习或作业是否完成。知识目标是反思的明线,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是暗线,二者统一于学习者的反思活动中。目标的反思让学生在学习上少走弯路,有助于提高所学知识的达成度,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二、学习内容的反思

不少学生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很少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其实,学习内容的反思是反思性学习中的核心内容。在上课前,学生反思课前自学情况,如:生词查询,单词记忆,记例句,用新词造句,找典型的表达方式,听录音磁带进行模仿,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反思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的关联度及在旧知识习得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然后,结合老师的指导学习英语。这样,可以培养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等来提高注意力,激活思维,尽量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通过设计,比如:“这个句子是怎么表达的,分析一下思考过程”“句子表达错误的原因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怎么表达”等问题来反思,更加深入地思考;在练习时,就重难点设计判断、改错等练习;反思记听课笔记的情况,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小结时,抓住机会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有利于锻炼逻辑思维,培养概括能力;作业联系时,反思学习内容,以强化反思。在课后,要及时反问自己:今天所学的单词、短语、对话的内容、常用的句型等是否掌握?老师讲解的知识点是否理解?课后进行反思,反思当天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有目的地对知识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树。例如,在学习9A Unit1语法后,可以对本单元的语法进行整理:(1)It’s+形容词+of...to do something;(2)enough的用法:主语+be+形容词+enough to do something;(3)句子的基本成分。这样能自主地形成英语知识的网络,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知识的能力。

三、学习策略的反思

为什么许多学生发现自己在平时上课的对话练习中能熟练运用英语对话,而在课后练习中稍一变就不能说了?其实,很多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训练过程中欠缺对学习策略方法的反思。为了培养进行英语训练后的反思习惯,使运用英语能力得到培养和升华,每个学生都要从反思性学习英语的策略方法方面进行反思。首先反思对话失败的原因,在对话中遇到障碍时,及时考虑使用英语的正确性、可行性,及时改正,少走弯路;在对话交流失败时,反思原因,是发音错误还是表达句型错误;在对话交流成功时,更要反思,对交流的内容、表达方式、运用英语的过程等再审视。其次反思对话运用的情景。在对话训练完成后,从头到尾再把这一对话分析一遍,在什么场合用哪些单词、句型和表达方式,分析一遍后再进行操练,在反思中领会运用英语的思路和技巧,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后反思思维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应该把头脑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运用英语思考过程中暴露出问题来,在一些反思性学习英语的学习素材中检验思维中的对错。例如:用一句话进行多种句型表达,变换对话的类型和形式,改变对话的情景,在情景中反思,再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

四、学习方式的反思

首先反思问问题,学会问问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如果对老师提出问题或主动提出老师错误的,就会得到极大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应向自己、同学提问,如:“怎样说”“为什么这样说”“哪一种表达好”“不好在哪里,为什么?”等问题,或者准备一个专门的记录本记录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己想到的问题和别人向自己提的问题等。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还培养了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其次反思质疑问题。经过不断反思,敢于质疑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从而形成再学习的一种能力,培养创造性,发展个性。例如:在使用英语过程中,有的同学总是分不清thank中“th”的发音或者分清了又很快忘记了,想问老师又害羞,可以回家后在网上找它的读音,跟着电脑大声多读、多听,千万不能因为害羞对质疑的问题置之不理。解决迷惑后,提高了使用网络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反思能力,增强了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提升了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

五、学习评价的反思

篇10

一、整体情况:

各题正确人数和正确率:

二、卷面分析:

从卷面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具体表现为看拼音写词语、改正错别字、选择加点字的意思、补充诗句、默写古诗等正确率较高。对课文内容较为熟知,但是自主思考能力稍有不足,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题正确率不高。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础知识部分

1、看拼音,写词语(正确人数:165,正确率46、9%)

本题考查的八个词语均为比较复杂而且容易写错的词语,学生能根据拼音正确写出大部分的词语,正确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个别词语出错,主要是“上腭”误为“善恶”、“沮丧”的“丧”多了一撇、“嫌疑”的“疑”少了一点,反映出学生读拼音不仔细、易错字巩固不足。

2、改正错别字(正确人数:191,正确率53、97%)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辨别错别字并且改正,其中“悲欢离合、珍贵、轻松自在”三个词中的错别字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改正确,“博物馆”一词学生能找到错字,但改正中有部分学生误为“官、倌”等,部分学生“辩、辫”不分、“建、健”不分,反映出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不太准确。

3、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意思(正确人数:290,正确率82、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意思,但个别学生对“赤胆忠心”中“赤”字的意思不理解,选择错误。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不足和读句子不仔细。

4、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两个词语造句(正确人数:134,正确率38、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识记和运用,学生能正确写出“藕断丝连、依依不舍”,会用“颇负盛名、依依不舍”造句,但有部分学生将“不求甚解、颇负盛名”写错,误为“湛、甚、什、堪”和“复、付”,有个别学生用“不求甚解”和“藕断丝连”造句错误,反映出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不够准确、运用不足。

5、写出句子的修辞手法(正确人数:141,正确率40、1%)

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但有一部分学生对“夸张”的修辞手法不能正确判断,有少数学生区分不清反问与设问、比喻与拟人的不同,个别学生将“拟人”写成了“似人”。

(二)积累与扩展

1、日积月累(正确人数:69,正确率19、6%)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句的理解、巩固情况,绝大部分学生能补全诗句,但是由于要解释的诗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准确说出意思,所以此处错的较多。此外,错别字也是本题失分的一个原因,学生出错较多的是:冻(动)、裙裾(部首误为“礻”)、滴(右半边误为“商”)。反映出学生基础字词巩固不足。

2、默写《泊船瓜洲》(正确人数:193,正确率54、8%)

学生能正确默写这首古诗,全年级仅有一人诗句背诵错误,写成了“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错别字,部分学生将“间”写成了“涧”,“隔”多了一横。个别学生有少字现象,如“春风”写成了“春”,“照我还”少了“我”等。反映出学生心态的浮躁。

3、将作者和书名连线(正确人数:189,正确率53、7%)

本题中的书名和作者均出现在第三单元“回顾·拓展”的“课外书屋”中,这些都是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但是学生有将近一半不能将书名和作者完全连正确,反映出学生课外阅读的不足,也反映出教学中对这一方面的忽视。

(三)阅读

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并概括出鲸的特点、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花生的可贵之处,但是个别学生未能将作比较和打比方两种说明方法区分清楚,部分学生在概括内容时把鲸的“进化”写成了“退化”,有部分学生不能判断出父亲是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花生的可贵之处。此外,错别字也是本题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列数字(例数字)、举例子(举列子)、作比较(做比较)。

2、课外阅读(正确人数:60,正确率17、1%)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判断短文的说明方法,并能简要概括黄果树瀑布的特点,想象的内容符合短文的描述,语句通顺、情感真实。但是部分学生审题不够细心,两问只答一问或者答非所问,不少学生的答案不够完整,导致正确率不高。

(四)附加题(正确人数:11,正确率3、1%)

学生能准确地将成语和意思相近的谚语相连接,但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写出常见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部分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的做法但总结归纳不足,个别学生将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与读书的方法、预习的方法、说明方法混淆,反映出学生对平时的学习方法不留心以及学生学习心态的浮躁,也反映出教学中对这一方面的引导不足。

大部分学生能够抓住所介绍事物的特点进行写作,作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能使用学过的说明方法。但是个别学生审题有误,写成了想象作文,还有部分学生内容不够具体,不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少数学困生的作文语句不通,没有条理,标点混乱,内容简单,需要加强辅导。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字词教学只注重教而忽视了巩固,学生在当堂学习中就没有消灭错别字,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遗忘更严重,回生现象多。主要表现为书写中错别字多。

2、词语教学只注重识记,忽视了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也很少进行运用,导致了学生会写不会用。

3、语文知识教学中规则讲解多但实践运用少,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知识,难以在语文实践中正确运用。比如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学生能说出方法却不会正确判断和运用于写作。

4、阅读教学关注结论多,注重教给学生“是什么”,忽视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促进学生的思考,即“怎么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在阅读中不会抓要点,思维不灵活,回答问题片面甚至完全脱离文本答题。

5、课外阅读落实不足,主要表现为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阅读题做得多但读整本书少,阅读书目大多是依任课教师的个人喜好而定,与学生的需要、教材的内容关联不大,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计划与实施。

6、作文教学比较传统,视野不够开阔,学生的作文相似度较高,个性不足。学困生的作文辅导仍是个难题,四等作文有19人,这些学生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

7、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学生普遍心态浮躁,主要表现在书写不够工整、审题不够细心,尤其是“概括出写读书笔记的三种方法”,这是学生日常学习中非常熟悉的,但却仅有11人全对,反映出学生对于学习的浮躁心态。

四、反思及改进:

1、加强字词的巩固,每隔两至三周进行一次字词复习,防止回生和遗忘现象。同时,在每次的字词初次教学时尽量做到当堂巩固,将错别字尽量减少甚至消灭在第一次的学习中,给学生心中留下一个正确的记忆。

2、加强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练习,利用造句、口语交际、小练笔、作文等多种途径进行词语的运用,结合阅读教学增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在大量的语文实例中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适当进行专项的语文实践。

4、多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将“促进学生思考”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边读边思考,学会抓住要点,学会根据文本回答问题。

5、依据学生需要和教材的内容制定学生课外阅读计划,有系统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6、深入开展作文教学的研究工作,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有自己个性的作文。

7、真正了解学困生的现有基础,了解学困生学习中的障碍是什么,立足于学困生的现有基础,逐步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自觉性,不过分要求也不放任自流。

8、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静”气,从“写好每一个字、读清每一道题”入手,从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小测试抓起,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语文考试质量分析(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分目标,并从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由此我们尝试从三个方面对十一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做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一)成绩概况

由小学教研室命题的试卷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兼顾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考试成绩统计如下:

学生总数 考试人数 到考率 平均分优秀率 及格率 待合格率39分以下

(二)各板块分析

整张试卷分为识字写字、积累·阅读、语文实践和作文四个板块。现逐个板块分析如下:

1、识字写字

试题包括看拼音写词语(写在田字格里)、把词语补充完整和改正下列句子中的别字三个题型。从卷面看,学生识字掌握较好,正确率在92%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写字还是比较薄弱的,字写得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多用涂改液的试卷不在少数。

2、积累·阅读

试题包括词语配搭、写出含有“思考”意思的词语、默写、填空、写出文言句子的意思和读短作业等题型。

从卷面看,积累部分做得较好,默写、填空很少失分,失分较多的是要求学生写出不少于六个含有“思考”意思的词语。此题课本和期末练习中没有出现,全凭学生平时个体的积累,不少同学写不出6个。究其原因,一是词汇量积累不够,二是受思维定势影响,一看到“思考”就想到必须写双音节的词,或“思”字打头的词语,因而一时想不出6个。

考查阅读能力的共有3个小题,一是写反义词,二是用提问题的方法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或表达方法),三是体会文章的道理。从整体上看,此题得分率大致在40%左右。不能理解语句和短文深层意思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三)语文实践

题目是给母亲或父亲写几句表示感恩和祝福的话,多数同学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写,但能做到情真意切打动人的不多。

(四)作文

考查形式是命题作文《我的一次感动》,从学生作文来看,以写事的居多,能写出使自己感动的某件事。但能写出自己在某个场景中的感动,或面对某种景色所受的感动非常少,可见学生思路还不够开阔。事情叙述还清楚,但能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不多。对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还未真正掌握。

综上分析,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基本技能(读写技能)掌握较差。

二、过程与方法

第九题(读短作业)第2题“读带横线的句子,自己提一个问题,自己回答问题”,意在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能力。从此题的作答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过程与方法。一是问题范围的确定,在哪个范围内提问题,这是提问题时要把握的一个思路,题目要求是“读带横线的句子”,可见,问题只能就这一带横线的句子提,而不能想怎么提就怎么提;二是问题深度的把握,读句子,回答问题,当然是用这种方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或所运用的表达方法,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从卷面看,有这几种情况,一是从理解字面意思的角度提问,还可以分字面的主要意思和次要意思;二是从理解句子里含着的意思或表达方法提问。从卷面看,能就带横线的句子提问题的约70%左右,就字面意思提问的近60%,就句子里含着的意思提问的40%左右,能就句子的表达方法提问的4%左右。

必须指出,学生的阅读过程与方法同学生成绩是正相关的,能就划线的句子提问,就句子含义或表达方法提问,得分率就高,否则失分严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一张卷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还缺乏可操作办法。但在某种程度上从卷面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还是可以尝试的。

学生识字掌握较好,写字较差,可见学生对识字是重视的,对写字就不那么重视,究其原因,一是可能认为识字重要,写字漂亮与否就不那么重要,能让人看懂就可以了。积累部分学生也掌握较好,说明学生对读与背是重视的,是下了一番苦工的,从作文看,学生对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是有较明确的认识,所选择的事例都是自己感动过的也会使别人感动的。从“给母亲或父亲写几句表示感恩和祝福的话”的答题情况看,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所提升,孝心感人。

四、反思与建议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本次考试中,识字和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掌握得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是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在十二册教学与复习中要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办法,检查学生对2500个常用字的掌握程度,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是常识,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要在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面上的要求,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40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通顺”,即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没有明显的毛病。重点还是写好记实文,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十二册安排的6次作文,后4次带有复习的意思,在复习的基础上提高,应先复习后作文。

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年春季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重,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本届毕业教学质量将受到更为严格的检验,让我们在十六大精神的激励下,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学校的生命线得到更牢固的保障。

语文考试质量分析(三)

一、命题的原则

本次试题的命题是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为依据,试题的内容力求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重点;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多元性、开放性、情趣性;力求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接轨,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题量适中,难易结合。

二、试题分析

1、将知识考查融于情景之中

2、将能力与知识考查有机融合

(1)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主要成绩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第一大题“字词大观园”考查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在看拼音写字、组词、词语搭配上失分很少,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在96%左右,这说明字词句教学在平时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2、学生的积累能力在提高。从第二大题“知识万花筒”看,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寓言和课文题目掌握比较扎实,同时也看出学生对成语、寓言、古诗等的积累面在增宽,个别学生还写出了课外的古诗和寓言,1、3、4小题正确率达到98%。

四、存在问题

1、尖子生还需提。

2、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要夯。

3、知识运用还要灵。

4、作文指导和讲评不够到位。

作文中出现错别字现象有,标点使用不正确,有的学生只是在每一段的结尾处用上一个句号。标点的书写位置欠规范,一般情况下,标点符号占一个汉字的单位格,有个别学生使用的标点只是紧缩在汉字的右下角;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出现在行首的情况也是有的。还有没写题目的。看出我们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讲评做的不细。

5、审题能力和学习习惯还要加强

另外从卷面上看,有3本卷学生完全用铅笔答卷,还有三本卷个别学生也用的铅笔。还有的卷纸中出现两种颜色笔答卷,有黑笔还有蓝油笔,卷面较乱,勾勾抹抹,字迹也不够工整。我们三年级学生是刚刚学写钢笔字,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用钢笔书写习惯,这也是课标所要求的,打好扎实写字基本功。

五、改进建议

1、关注课堂,讲究实效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二是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三是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准确把握、巧妙设计好教材中的训练点,应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

2、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素养。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把读和写并重,让学生在写、读、交流、修改的过程中提高正确用字的能力。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此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内化语言,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