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小学范文

时间:2023-04-06 09:4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朱棣文小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朱棣文小学

篇1

为飨读者,本刊第一时间特约经朱棣文授权、著有其传记的李剑君、曹慧夫妇,详细讲述朱棣文及其兄弟的成长道路。

尊重孩子玩的天性,玩的权利

生活中的朱棣文,可不是老观念中那种“冷漠呆板、不食人间烟火”的科学家。他把快乐、幽默、好奇心及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对艺术的欣赏,统统带进了物理学世界。这些健康的性格与爱好,源于他小时有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

那时,家里的沙发成了小朱棣文的运动场。他爬上爬下,没有一刻安静。妈妈允许孩子们这样做,说这样玩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和胆量。

在妈妈的“纵容”下,朱家的沙发虽然被孩子们弄得破旧不堪,但妈妈从来不指责他们。有时妈妈也喜欢与他们一起跳绳、猜字,玩老鹰抓小鸡,欢声笑语总是充溢着这个家庭。

放学后,朱棣文经常与哥哥、弟弟或邻居家的孩子在学校附近的院子里玩橄榄球、棒球和篮球,有时还会玩玩冰球。

朱棣文是一个干什么都很专注的孩子,体育运动方面的表现也是这样。

上八年级时,他迷上了网球运动。为了学好网球,他去书店买了一本如何打网球的书,然后躲在房间里认认真真地读了不知多少遍。靠这样自学,他从书本上学会了打网球的技法,而且不断训练,球技不断提升,校队还吸收他当了三年的替补队员。

后来,朱棣文又爱上了撑竿跳。他买来一根竹竿,每天放学后就苦练,不知摔了多少次,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妈妈看了虽然心疼,但还是对他说:“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肯努力,就会成功的。”朱棣文很快学会了撑竿跳,并能跳过8英尺的高度,但这个成绩还不够加入校田径队的资格,这使他十分遗憾。

妈妈除了鼓励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就连做饭之类的事,也让孩子们参与。

三个孩子也喜欢与妈妈一起做饭,他们觉得与妈妈一起做饭就如同玩游戏一样好玩。三兄弟最早跟妈妈学做饭是在厨房里学包馄饨,这是他们下厨的“启蒙期”,妈妈给他们三兄弟作了明确分工。

当时大家排成一列,妈妈负责调馅,哥哥朱筑文在前面摆皮、填装馅,朱棣文跟弟弟朱钦文在后面负责捏馄饨,好像工厂流水作业的生产线一样,井然有序。虽然朱棣文和弟弟包得不好看,但妈妈说:“包得不错!能吃就行了。”

当吃着“团队合作”的“硕果”时,他们感到分外香甜。之后,朱棣文有点儿“上瘾”了,觉得做饭太好玩了,就常常在厨房里给妈妈做帮手,学着做饭。

上中学后,朱棣文就开始经常下厨,自己做饭包带到学校。

一般的美国小朋友中午饭都是简单的三明治之类的食物,朱棣文却带着自己动手做的各式饭包,今天是中国菜,明天是墨西哥料理,香气诱人,引得不少美国小同学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每当这时,朱棣文也会将自己的美食分给同学品尝。

从小就学会了烹饪的朱棣文,后来甚至把实验也称为做饭(cooking),认为只会念书的孩子,连煎蛋、煮蛋都不会,怎么可以懂实验?他说,动手做饭跟做实验一样,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你打开冰箱,拿冰箱中仅有的材料下厨,能做出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这就是在有限资源中求变、求好。这种经验、能力,对他在研究中解决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有很大助益。所以朱棣文主张让孩子从小学会下厨、做家务。

朱棣文说:“许多家长也许对子女喜爱音乐、体育活动有偏见,认为对于今后的学业或未来没有什么用途。但事实上,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对科学方面的思考。”

鼓励孩子动手,对将来发展大有好处

小时的朱棣文想象力很丰富,他喜欢自己动手做事情,而且总是受到父母的鼓励。小棣文头脑中的点子特别多,小手也很灵巧。上幼儿园前,他最喜欢的游戏是将肥皂捏成各种动物形状,捏得还很像,连父母看了也感到惊奇,免不了对他赞美一番,夸得小朱棣文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还在上幼儿园阶段,朱棣文就喜欢动手摆弄“实验”。看到这种情况,妈妈从不阻拦他,也不因为家中不整齐而斥责他,相反总是鼓励他。

有一次,妈妈刚给他买回来一架小飞机,朱棣文问妈妈是否可以拆开来看看飞机里面的样子。妈妈说:“可以啊,我们一起拆拆看。”朱棣文与妈妈一起将刚买的这架小飞机拆得七零八落,并专注地摆弄起那些零件。看到朱棣文那专心摆弄零件的样子,妈妈在一旁欣慰地笑了。

稍大一点儿,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朱棣文又对制作塑料模型飞机和军舰产生了浓厚兴趣。家中的沙发上、地板上放的都是他的“杰作”――自己组装的飞机、坦克、军舰等。什么木头块、小纸板等物品都是他的宝贝:他用小刀在小木头块上雕刻飞机、军舰等他感兴趣的玩意儿,用木纸板做出他喜欢的各种纸模型……

到了小学四年级,朱棣文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安装工了。他喜欢动手做一些“多件组合”的器件,喜欢用自己的双手去搞“建设”,喜欢动手去做各种想象中的玩具。他经常花费许多时间来建造一些毫无目的性的装置,把一大堆零件组装在一起,做成一个连他自己也不知为何物的大东西。他的房间里,堆满了他乱丢的金属“大梁”和小螺钉、小螺母,还有一些尚未完成的“巨大建筑”躺在地毯上。

有一年圣诞节,父母问他们三兄弟想要什么礼物,朱棣文只向父母要一些小螺丝钉、齿轮等小零件,说要用这些零件来做飞机、军舰、火车。父母说:“这好办,也很简单,更花不了多少钱。你快成小工程师了,我们一定满足你的愿望。”

这一年的圣诞节,朱棣文特别高兴,因为他从父母手中得到了一大包可以供他用的各式小零件,他像宝贝一样将它们收放到自己的小箱子中。

对于这样的玩法,朱棣文说:“更重要的是,我从小就养成了自己动手做事的习惯,也让我的双手更灵巧。”这种从小开始的动手能力,也大大诱发和调动了朱棣文大脑的活动,使朱棣文的空间感觉加大,这种结果是无价的,直到朱棣文最后成为科学家。

再大一些后,朱棣文的兴趣又扩展到化学小实验上来,也喜欢玩化学游戏,做“土炸弹”等。课余时间,他有时会和同学饶有兴趣地测试土壤的酸碱度及营养流失,有时会和同学一起做自制火箭的实验。他对这些小实验充满了乐趣,经常就像个小工程师似的忙来忙去。

有一次,他在厨房里那张全家在一起吃饭用的唯一饭桌上做着他的“化学实验”。正当他全心投入“实验”时,一不小心着火了,洁白的塑料餐桌被烧出一块黑色

的大疤痕。

妈妈看到后,没有发火,也没责备朱棣文,而是及时将火弄灭,又走到朱棣文跟前抚摸着他的头安慰说:“别害怕,别害怕,没关系的!你又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安全就是了。”

听到妈妈这些安慰的话,朱棣文鼻子一酸哭了起来。他一边用小手擦眼睛,一边对妈妈说:“妈妈,我烧坏了餐桌,今后我们一家人上哪儿吃饭?”妈妈说:“没事的,我们可以将它修好。修好了,我们就可以有桌子吃饭了。你不用担心!”

朱棣文在长岛花园中学的最后一年,他自己设计制造了一个物理钟摆,并用它测量重力加速度。朱棣文说,他从小就开始的“建筑”经历所积累起来的技能,直接对他建造钟摆起了作用。时间、空间的概念已深深地植于他那聪明的头脑中。25年后,朱棣文利用原子干涉仪中的激光冷却原子,开发了这项测量的一个更精确的方法。

回忆起父母的教育方法,朱棣文说:“动手与不动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中国有的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学好书本,不让孩子去做任何家务事或做飞机模型和摆弄机械之类的事,看见孩子摆弄钟表、自行车、钢笔什么的,多半不会鼓励,而会说:“哎呀,抓紧时间快去写作业、读书吧!”因此,中国学生到了国外虽然理论上学得不错,但动手实验能力往往赶不上美国学生。朱棣文主张5岁到10岁的孩子要学会动手做些东西,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会大有好处。

感恩的心,源自宽容的成长氛围

朱棣文说:“生活在一个杰出人才辈出的家庭之中,你常常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笨蛋。”每当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他总是谦虚地说,小时候,在这个家中他不是学得最好的,他只是一只“黑羊”。

他不喜欢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喜欢灵活、有序的学习方式。上中学时,朱棣文对几何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几何不用死记硬背,而是从直觉的假设开始,用一种清晰的、逻辑思维的方式去推断结果。每当沉浸在假设与证明中时,他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上这些他非常喜欢的课时,他表现得非常安静,会很着迷、很专注,静静地听老师讲解,仔细地咀嚼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直到上大学后,朱棣文仍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是常找教授聊天,连当时不给他上课的教授也不放过。看似漫无边际的交谈,开阔了朱棣文的视野,促进了他的学业。

上中学时,朱棣文与哥哥朱筑文都在长岛花园中学,朱筑文在这所优秀的中学创立了学校记录的最高累积平均成绩。那时,老师常常对朱棣文说:“你是朱筑文的弟弟,希望你也能像哥哥那样学得拔尖。”

同哥哥这样的竞争对手比是很难超越的,这使朱棣文感到有些压力,也有些不自信。但父母从不指责他,而是说:“你学得也很好,而且有自己特色,很灵活。”听了父母的话,朱棣文很快就恢复了自信。

有一次,朱棣文突发奇想,想知道消防车是怎样救火的。他悄悄地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哥哥,哥哥也觉得这很有意思。

随即,小哥俩在后花园点燃一些物品,没想到大火忽地一下烧了起来,照亮了后花园。朱棣文的妈妈吓得赶快打电话叫来消防车,消防车来将火扑灭了。当时朱棣文和哥哥亲眼目睹了消防车是怎样扑灭大火的,但也被这一情景吓坏了。

消防车刚刚离开,他俩就赶紧跑到房间里躲在一角不敢出来。父亲下班后,知道了白天家中发生的这件事,感到很后怕。要是大火得不到及时扑灭,后果不堪设想。为了让朱棣文兄弟记住火是不可以玩的,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狠狠地打了朱棣文兄弟俩的屁股……

回忆起挨父亲打的事,朱棣文笑声不断。

那时,朱棣文一家在美国生活并不宽裕,有时日子过得也很拮据。父亲常常会身兼数职,以挣更多的钱供家用。为了照顾幼小的孩子,妈妈只好放弃工作,成为一名全职母亲。

当朱筑文快上小学时,为了给孩子们―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父母做出重大决策,举家从熟悉的美国中部密苏里州搬到陌生的纽约长岛。

这里有非常好的公立学校,学校校风很好,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很高。而在这里读书费用不低,也没有几家中国人。但朱棣文的父母认为,这里很适合他们一家居住,这对三个儿子来说,是一个能受到良好教育的环境。

从儿时起,朱棣文的父母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业教育,对孩子的品德也有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将来无论从事哪一行,一定要学好英文及数学,因为这两者都是基本工具。”同时,他们也告诫孩子们,不要崇尚金钱和权力,他们最常对孩子说的是:“最崇高的事业之一,是成为一名学者。”

朱棣文高中毕业时,父亲不太赞成他进大学学物理,认为善于绘画的儿子应该去学绘画与建筑类专业。父亲认为,物理学领域里强手林立,面临的挑战太大,要想在这一领域里做出杰出的成绩谈何容易。而且学习物理枯燥无味,如果不是异常聪颖的人是难以胜任的。为此,父亲与朱棣文进行了一次耐心的交谈,并将利害陈明。

自小就对物理学情有独钟的朱棣文没有采纳父亲的劝告,他视钻研物理学为一种享受,渴望掌握物理学的全部奥秘,所以大学时他还是选择了攻读物理学专业,而宽容的父亲最终还是尊重儿子的选择。

在朱棣文家中,一直挂着一幅中文条幅――“浩气长存”。这是朱棣文的父亲去世时,友人给朱棣文父亲所写的挽联,朱棣文买了一个镜框把它镶起来挂在家中。他非常看重这幅条幅,不仅将它作为一件艺术品挂在客厅中,更重要的是他要时时刻刻以父亲的这种品格鞭策自己。

当朱棣文三兄弟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他们,他们是中国人,他们的老家在遥远的东方,那里有个叫太仓的地方,那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繁荣的经济和璀璨的文化的小镇,那里有他们的祖父母,有他们的叔叔、姑姑等一大家子亲人。父母还告诉他们,哥哥名字中的“筑”、弟弟名字中的“钦”字,都是为了纪念祖父而起的;而朱棣文名字中的“棣”字,则是为了纪念四姑妈而起的。

三兄弟的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托着父母对三兄弟不要忘记根之所在的期望。这种根之所在的思念,也深深地印在朱棣文的心中。1998年和2000年,朱棣文曾两次到太仓寻根祭祖。他知道,无论他走多远,这里才是他的根。

篇2

关键词:语文;阅读;质量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应该避免乏味、单调的读,灌输式的讲解。我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理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一、学生情感的参与

情感与认识关系密切,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认识发展了情感,情感也充实认识的内容,并激发认识的活动,成为动情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充满了情感,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1.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文中的情感。如在学习《画》这一课时,我出示这幅山水画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这课时,通过观看冬天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及神奇,并激发他们观察周围世界的兴趣。

2.体验真情。

学生的情感是在具体而清晰的想象和具体而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读文可以品评角色,体验真情,感受美好,读中促思,使一个个字化作活生生的形象再现于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入境入情。《小小的船》是一首文质兼美的儿歌,在对儿歌的整体感受中,学生对月亮的整体形象有了这样的感受,他们认为月亮就像一艘小小的船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有了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感受,真正地进入了情境,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3.情感体验不断加深。

一节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加深。如《梅花》一文的学习时,先让学生感受到梅花的美丽,而当这种情感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由爱梅花的外表进而热爱它那不畏风霜的品格,感受到梅花精神的可贵,继而产生对人的百折不挠品格的初步感悟。这才是情感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达到了情与理的统一。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1.学习能力。

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在理解“慢慢”一词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矿泉水瓶(并装满一定的水)、若干个玻璃跳珠,让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模仿乌鸦的动作,同时结合课文前面提高过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慢慢”一词,然后,还要再进行抽象思维理解乌鸦最后能喝到水的原因,解决“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教给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

2.讨论。

讨论应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互学的过程。学生自学准备后,同时进行讨论和辩论,在认知的活动中,发展了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再实践,再学习,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从而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3.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所以只有勤于思考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心句、重点词上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共性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应当可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个别问题课后解决或个别解决。

三、充分发挥学生诵读的作用

小语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读”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在读中揣摩语音,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和课文的内涵。如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我基本上都要经过以下环节:A、初读课文,整体感受。B、细读课文,感悟理解。这个理解包括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C、美读课文,感悟情感。由此可见,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读书活动,因此,我总是在指导学生把书读顺、读得有感情上下功夫,摈弃了繁琐分析,在多读、熟读中体会词语含义,感悟思想感情。读是综合分析,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

篇3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一方面,自主阅读能力对学生具有的作用并不仅仅体现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方面,同时还涉及包括数学、英语在内的多门学科。学生在对任意一门学科进行学习时,首先需要对该门学科涉及的内容进行查看,此时便需要应用到自主阅读的技巧。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自主阅读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自助阅读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指的是对存在于现实或作品之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准确的理解与认知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拥有良好自主阅读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够通过阅读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还能对自身思维进行开发,并将阅读所得转换成为相应的情感与审美能力[1]。

二、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效率的方法

(一)把握课文重点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课堂实践始终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难以将课文的全部内容向学生进行传达,想要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应有的成果,教师需要在课前通过备课的方式对即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的课文进行分析,明确课文的重点所在,以此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在对教材中《司马光》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针对司马光做出的砸缸举动加以分析,该环节的意义在于突出学生意见,因为现阶段部分学生认为司马光做出砸缸行为的原因是为了帮助别人,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司马光破坏物品的行为是不对的[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对文章内容具有系统、科学的了解,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则负责在课后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看法进行归纳、整理,对于想法较为偏激的学生,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相适应的方法予以矫正。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还能够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增加课堂互动

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时,首先可以通过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对作者通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加以体会,在课文范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表演、音乐、游戏等形式辅以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这样做不仅能够构建起与课文相符合的课堂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课文进行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教师在对《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等课文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应的表演,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还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在情景剧扮演的过程中主动对课文内容进行思索,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对阅读乐趣具有更好的理解与感受。

结论:通过对上文所叙述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自主阅读能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无法忽视的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因此,在对语文课文进行阅读时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教W活动自然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将激发学生积极性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汲取。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重建;学校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0-0057-02

【作者简介】杨桂林,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江苏南通,226631)校长,高级教师。

文化立校,以文化人,地域文化,源远流长。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探索地域文化中独特的育人元素,不断进行再现与整合,凝聚地域精神,从而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品质。

学校文化建设的缘起

学校的异地新建,凝聚了政府的厚爱和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期待。新的学校,新的教室,新的操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学校建起来了,如果建筑豪华,设备现代,却没有文化内涵,这样的建筑充其量只是一座房子、一种装饰、一个摆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失去其生命力。如果学校的建筑、环境,能烙上自己的文化印记,成为师生生命和记忆的组成部分,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这必将成为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气质。

面对新校区洁白的墙壁,整洁的教室,宽阔的道路,学校文化如何传承和构建?如何在新学校中寻求属于学校自己的文化语言?这些都是学校管理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学校文化建设的探寻

李堡,地处黄海之滨,建镇历史悠久,有据可考的已有1170多年,唐代称谓“赤岸乡”,清代一度称“三贤镇”。滨江临海,教育深受沿海渔盐文化影响。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着李堡人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敢于亮剑、坚守真理的“亮我”精神,学校地处古镇中心,顺承特有的地域文化,我们提出了“亮我教育”的办学主张。站在老校新建的时代节点,如何将悠久的地域文化在学校得到传承,将学校的精神得以延续,让每面墙壁讲述历史,让每条道路浸润经典,让每个园子充满生机,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浸润着浓郁的地域氛围和校本特色,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1.解读人文资源,塑造“三贤广场”。

李堡在清雍正、乾隆年间曾一度被称为“三贤镇”。源于当时出了三位贤人,一是乐于助人,不惜牺牲一切的尤敬国;二是少年丧父,鬻草养母,好学不倦的姜日章;三是深通佛学,医术高超的玉皇阁寺僧脱凡。三位贤人的美谈代代相传,这不正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吗?因此,我们对学校大门前近八百平方米的广场故事进行了精心设计,对三位贤人的故事进行了认真解读,根据历史典故制作了三位贤人雕塑。雕塑后配以十六米的长轴画卷,画卷上对三位贤人及李堡的人文资源进行了描绘。“三贤广场”的建立,不仅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更让来校的每个人了解到李堡悠久的历史,让每位师生从三贤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和教育。

2.挖掘历史资源,构造“文化长廊”。

新校区五幢教学楼之间用连廊连接,形成了南北一百多米的长廊,如何让长廊的每面墙都能讲述历史。我们充分挖掘李堡的历史资源,分楼层设计了不同的主题。一层长廊为“千年古镇,百年老校”大型浮雕,分为抗击倭寇、三打李堡、百舸争流、赤岸社W、广义学堂、李堡小学六个主题,每个主题围绕具体的历史资料精心制作。二层长廊、三层长廊,围绕民风民俗展示了李堡民间艺术、文化人物、民间习俗等。师生行走在这样的走廊,耳濡目染,知晓历史,地域文化深深影响和教育着每一个人。

3.引用地名资源,巧造“个性大道”。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李堡名为赤岸,因地势高、泥土赤红、傍依海岸而得名,因此我们将校园内一条大道取名为“赤岸路”。另一条大道“广益大道”源自李堡小学原校名――广益小学,用“广益”作为路名,既寓意着莘莘学子行走在广博学识、溢满天下的大道上,又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进行了传承。“育才路”则是引用学校老校区门前的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路,这条路深深地烙在师生的心中,把它带到新校区,让学校的故事延续,让学校的文化绵延。

4.依托校本特色,建造“主题景点”。

如何把校本特色融入新学校,在新校区传承和发展,我们依托园林,精心建造了四个主题园:竞园、志园、仪园、趣园,将学校品牌项目融入每个园子。乒乓球运动是我校特色项目,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学校人才辈出,成绩斐然。紧贴乒乓球文化,我们建造了“竞园”,园内乒乓雕塑、乒乓健儿介绍等诠释着学校悠久的乒乓文化。少先队活动是我校的教育品牌,曾获得“全国红旗大队”“南通市红旗大队”“海安县少先队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为弘扬文化,我们设立了“志园”,园内“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八个大字,辅以“勤志”“养志”“明志”为主题分设三个区域,以石书造型贯穿整个园子。养志、勤志在于读书勤学,明志在于树立人生理想并为之奋斗。

作为海安县“首批书香校园”,以及江苏省“书香校园阅读基地学校”,在新校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让书香文化弥漫在学生周围,弥漫在教师心间,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区,除了在教室中设立读书柜外,教学楼每层还分类别设置了不同的开放书吧,如英语吧、童话吧、经典吧、科学吧、前沿吧、艺术吧,每个开放书吧根据不同的主题营造出不同的风格,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教室外长廊分年级展示好书推荐内容,让儿童在美的环境中阅读,在不经意间阅读,在各取所需中阅读,不断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5.弘扬办学特色,精造“楼宇文化”。

走进校园,处处流淌着文化的气息。大门处“亮我守真”的校训石赫然耸立,既体现了全校师生对教育教学本质规律的执着追求和坚守,又彰显了全体师生敢于创新与锐意进取的勇气和豪气。所有楼名以“亮”为首,综合楼――“亮德楼”,以德为先,以德树人。“亮采楼”展示师生个性风采、阅读风采。“亮识楼”“亮智楼”“亮毅楼”为三幢教学楼,寓意亮出知识、亮出智慧、亮出毅力。“亮健馆”为师生食堂和操场,意在健康的食物、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每幢楼名都追求着“文化化人”的至高境界。

学校文化建设的收获

1.学校文化是一种濡染浸润。

如今,走进校园,无论建筑、走廊、墙壁、园子、绿化等景观,都折射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优美的人文环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规范人的行为,濡染人的情趣。

2.学校文化是一种个性发展。

在打造一校一品的今天,学校的环境文化不能停留在贴几幅标语,写几个大字,挂几幅名人画像上。以地域文化营造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篇5

[关键词]边远地区;教师保障房;专用性;有效治理

边远地区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由来已久,课题组进行相关调查时发现,农村教师住房非常简陋,大部分由教室改造而成,许多人因此不愿在农村工作。改善边远地区农村教师住房条件对于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探讨这一问题对农村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一、数据来源及边远农村教师住房问题

课题组挑选了河南东北部的A县,山东德州B县、莱芜C区和日照D县四个县(区)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县(区)选取三个乡镇,每镇选取两所农村小学。这里的农村小学,指不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学,每个小学挑选5名教师进行访谈,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教师基本情况

120名教师中,本科学历占全体教师的比例为33%,专科41%,中专20%,中专以下6%。不过,绝大部分大专以上的学历为工作后进修所得。这些教师平均年龄为39.6岁,其中C区与D县年龄比较合理,平均年龄约为34岁。而A县与B县教师老龄化非常严重,近7年没有招聘教师,某小学教师最小年龄为50岁,最大为67岁(该老教师因为热爱教学工作退而不休)

(二)教师住房情况

课题组成员详细问询了每位教师的住房问题,大家对住房问题反应非常强烈。访谈中有113名教师说自己没有公用住房,只有C区与D县7名教师申请上廉租房,还是因为夫妻中有一方没有工作或者家中有年迈多病的老人等困难情况才获得的,绝大部分教师不符合申请条件。在113名教师中。家离学校远的普遍在学校里有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午休用,如果夫妻双方在同一学校任教,通常会分到两间房子,但是教师没有所有权。许多教师反映住房由教室改造而成,房间非常简陋,隔音效果差、透风、不符合居住要求和没有归属感。学校教师住房全是2000年以前建的,B县农村某校,12间瓦房中6间被当作教室,另6间用作教师住房。总之,农村教师住房的质量问题非常严重。

(三)教师住房带来的问题

一些老教师照顾家里的同时也要兼顾学校,学校提供的住房往往不够一家人住,生活不方便,不利于教师们安心工作。而中年教师倾向到县城买房。农村学校的房子只能住不能卖,农村土地、宅基地等不得流转,周边村民住宅属于小产权无法买卖,同时考虑到子女发展,许多教师到县城购房。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由于城市房价太贵不得不考虑农村,但农村的房子同样也有问题,因为没有资格购买。他们对农村的工作条件、文化条件、娱乐条件等都能容忍,但是住宿条件也没有周边的村民好,这对吸引年轻毕业生到农村任教非常不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小学招聘只能挑选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可是一般情况下,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不愿意再回本村任教,导致农村小学选择人才的面非常窄。

总之,边远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娱乐、生活环境、购物和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诸多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教师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二、从有效治理理论分析农村教师住房供求状况

威廉姆森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代表性贡献即为有效公司治理理论,他认为,市场交易的效率取决于三个方面: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1]交易频率是指某一产品市场单位时间内买卖双方交易的次数。不确定性是指,在人们行动之前预期的目标达成的概率。[2]资产专用性指某一资产的用途广泛性的程度。如商场的用途,商场建筑每个楼层较高空间非常大。商场改造成住房非常困难,但仍可改造。专用性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合同。有些合同规定对方的资产必须要用于某一用途,不得作其他用途。二是时间。合约有时间限制,各种资产本身也有使用寿命,必须考虑时间限制。三是地域。资产用途受到地域的影响。如牛肉加工设备,放在中国它是资产但是如果到了印度。就不再是资产,因为印度不允许加工牛肉。四是消费人群。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的习惯,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消费结构。

上述理论描述了三个维度,首先看前两个维度交叉在一起的情况,资产专用性可以依据程度分为普遍、较专用、独特三类。交易频率分为偶尔、经常两类,那么这两维度的产品又可以分为六大类产品,每种产品应该有不同的治理模式,[3]见下表。

每种产品由于买卖的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的不同,就需要不同的治理方式。现在需要再考虑不确定性,在经济学里主要是从赢利的角度来考虑。如果一个公司确定一个项目可赢利且数目可观,那么该公司很可能不愿出让其股份,而是向银行贷款以筹措资金;如果不能确定100%赢利,则很可能向股票市场筹资,以分散风险。

三、边远农村教师住房性质及其治理方式

课题组调研时非常具有针对性,专门挑选了乡镇政府驻地外的农村,因为一些乡镇随着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商品房,所以我们在调查时回避了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教师。

(一)边远农村教师住房性质

一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村土地的产权问题非常复杂,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不过“集体”这个概念既可以指村大队、小队、村民小组,也可指乡、镇,农村的耕地明确归集体所有,村里的宅基地的产权则往往难以划分。例如一些农村学校撤并后,土地及建筑物归属成了问题。一些村认为,征用土地时没有收到国家的任何补贴,当时是借用,经过无偿使用后,现在房屋理所当然应该归村里所有。教育行政部门得不到任何学校财产处理收益。在村民、村集体和乡镇等组织的角逐中,教师一般不敢涉入这一领域。

二是几乎没有房屋市场。现在农村普遍出现空心化倾向,村民向外盖大房子,而村子中心的宅基地由于太小而无人问津。教师房屋如果建好后,也没有销售的可能性,假设一定要出手卖掉的话,其价格可能低于成本价格。

三是资产专用性非常强。农村是一个房屋完全自给的地方。假设建设了教师住房。如同城市里的公寓房,这种房子基本只能用于教师,因为农村居民习惯在庭院中饲养家禽家畜、堆放农具,教师住房对农民来讲并不实用。这种房屋只能卖给教师,但农村学校教师往往很少,构不成市场。所以,它是威廉姆森眼中的绝对独特性的资本品。

四是赢利的可能性极低。在不确定性方面,应该说这种房屋不会赢利。没有消费者后,或者说假设有教师调走、其他教师来,这种可能性都是一对一的,市场交易效率极低,如果房价过高,新来教师可以选择去村中租房,而且租金低廉。

(二)有效的农村小学教师住房合同治理

农村小学教师住房在资产专用性非常独特,无法用作他途,交易频率非常少,几乎没有市场,土地产权复杂,校园之外非本地教师无法自建住房,教师自己建房或购买校园内住房都不会赢利。根据前述原则,农村教师住房缺乏买卖市场,需求却非常旺盛,因为农村小学教师也需要住房,特别是外地教师,房子问题难以解决。

根据有效治理理论。如果某一商品的资产专用性强、交易频率低、风险高时,就不应该仅仅由市场来解决,而是应该由相关机构承担这一产品的供给。可以由财政支持学校,在校园内建设住房,采取以下方案中的一种:一是将校内住房以较低折扣卖给教师:二是校内住房由教师短期租住,然后教师自行解决住房问题:三是校内住房由教师长期租住,不可以退租:四是校内住房由教师长期租住。可以退租。不管如何,都应该由政府支持学校建设住房,不能由教师建设住房,或者是不能让教师购买住房,因为让教师购买学校附近的住房就是教师对学校的投资,这样必将降低外地教师去任教的意愿。

(三)当地教师住房政策及当前其他地区住房政策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了解到A县、B县、D县在乡、镇(除城关镇外)一级根本没有商品房,只有较发达的C区有。C区、D县已经出台了农村教师的住房政策,由乡、县、住房公积金、教师四个方面共同出力建造农村教师住房,通常模式是乡政府出地、县政府垫付资金,建成之后以成本价向教师出售。教师利用住房公积金、自有资金出资购买。而在A县与B县则没有出台政策。

成都实行教师集中居住政策,选址主要是在城关镇(即县政府所在地)、中心集镇和乡政府所在地,[4]房子建成后以低于周边市场三成的价格向教师出售。河北沽源县对优秀教师购买房屋进行补贴,按每平方米100元的标准。[5]湖北监利县在教育局争取下。县里出台了“个人出大头,乡镇政府出土地,政府财政适当补贴”的办法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建设“园丁小区”,共3485户。[6]有关“园丁小区”的图纸设计、项目审批和办理有关证书等,只收取工本费,每户建筑面积控制在100m2以内。[7]

上述县的政策大体相同,县政府在乡镇或县城集中的区域进行建房,减免土地、施工需要交纳的税费,教师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房子。这一政策保证了教师有房住,但它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居住地离学校远,教师变成走读教师。边远教师去县城25公里左右。调查时发现A县、C区、D县都已经做到了村村通柏油路,但还没做到村村通公交,需要骑摩托车或自行车去县城。如D县属于丘陵地带,学校较为分散,距离远、路难走。第二,家人之间沟通不便。教师需要与子女进行沟通,需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孩子上学、户口都成了问题。第三,许多乡镇交通设施、交通工具跟不上。一些地方没有公交车,没有柏油路,遇到天气不好,路非常难走。农村教师在县城居住,工作难度反而加大。第四,对教育质量影响大。农村小学教师工作量非常大,绝大多数教师担两门以上的课,需要备课批改作业等。当住房在县城后,路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工作。第五,县城房屋资产专用性不强,交易频率较高,风险低,市场化程度高,政府不宜干预过多。

四、边远地区教师保障房政策性建议

根据这些边远农村地区教师住房的特征,结合威廉姆森的理论,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同时,处理农村小学教师住房问题。需要从市场经济的原则出发,不能一味由政府出资,增加政府困难。

(一)地方政府保障供给在学校及学校周边的住房

传统社会是一个安土重迁的社会,许多农村小学教师也具有这方面的特质,因而需要为他们提供离工作场所较近的住处,在没有住房市场的条件下,应该采用以下措施。

一是学校要建设符合人居的、因地制宜的教师住房。调研时发现,现在教师在学校的住房都是无偿居住的,但是房屋的质量和结构不尽合理,教师对此意见较大。应由政府会同学校一起建设住房,建好后向教师长期出租。配备基本的家具。租金可以参照周边村民的房屋出租价格,学校收取水电费。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是政府以招标的方式给农村小学教师在村中租房。农村小学周边有大量闲置房屋,租金低廉,教师的每月交通费用都可以租到房子。在农村给教师租房,费用低,教师生活更方便,住的也更舒服,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家访等活动。

(二)地方政府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以方便农村小学教师工作

现代社会流动性很强,年轻教师更是如此,不愿意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在市场不能提供相应的交通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加大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加强道路维修形成高质量的村村通。调查中的四个县(区)基本上做到了村村通,但是路面质量差,维修差,非常难走。需要加强相关投入,对大货车限行或收取道路损坏费用以维修,高质量的公路既方便教师学生出行,又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加大补贴使乡村之间通公交,做到村村通公交。由于农民外出次数少,乘客不足,客运公司普遍不愿意涉及边远农村地区。因此需要根据市场运营状况对相关公司进行补贴,保证公交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既方便教师出行,同时又方便农民、学生的出行。

(三)政府应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工资增加交通补贴

一些农村学校离县城25公里左右,开车大约30分钟可到。不过农村小学教师收入偏低,住房问题解决以前需要来回跑,开车成本很高。调查显示,许多教师认为,无法负担开车相应的成本,C区中教一级教师月收入平均约3000元左右,该县许多教师购买汽车后往返于县城和农村小学。D县经济条件要差些,中教一级教师收入约2300元左右,而A县、B县中教一级教师收入更低,在1700元左右,这三个县买车的教师非常少。如果相应增加教师收入,适当给予交通补贴,在县城里生活的教师就可以天天往返。

总之,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保障房建设,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解决。尽量让教师在小学附近住下,如果无法做到,应该创造条件让教师能够从县城住房或者是集中居住的小区方便快捷的到达学校,以展开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3]奥利弗·成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段毅才,王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4,114

[2]Frank Knight,Risk,Uncertaintyand Profit[M],New York:HoughtonMifflin Co,1921

[4]成都市教育局,成都为六千农村教师供住房[J],学苑教育,2010(8)

[5]唐文博,建成广厦千万间农村教师笑开颜[J],河北教育,2007(11)

[6]王伟拮,农村教师住房调查[J],湖北教育,2009(6)

篇6

许多动物的确住在房子里,但可不住在像我们这样的房子里。动物的房子通常用木头、泥或石头等做起来的动物的家用于保护它们躲避天敌和恶劣的天气,动物能在那里休息、吃饭和收藏食物。

夏天,往池塘里瞧瞧,我们会看到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在池塘底下爬行,这就是石娥的幼虫小石娥,它们的房子是用黏液将树叶、棍子或砾石粘在一起建成的。

蜗牛不仅住在房子里面,而且它们走到那儿就把房子带到那儿,这个房子就是它们的壳。蜗牛长大时,它的壳跟着长大,蜗牛还可以把壳的入口封住,这样做可以把敌人挡在房子的外面,热天还可以保持屋里凉爽、湿润。

篇7

留出空白,让学生思维想象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但是,很多时候,过于直观和形象生动,也容易走向反面。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多媒体应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产生浓厚的对话兴趣和热情为重要的目标取向。因此,教师需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意识的处理,使其在直观的同时具有更多的悬念,具有更多的空白,具有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如在《我们成功了》一课的教学中,一位老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阅读“欢呼”这段文字时,教师播放一段人们涌上街头,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庆祝的录像,可惜只有画面,没有课本中所描写的“欢庆的锣鼓声”及人们一遍遍的高呼声,乍一看,有些令人遗憾,但正是这一“残缺”,达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而激发对话热情的效果。下面就是老师和学生紧接着的一段对话:

师:这段录像令大家失望了吧?

生:没有。

师:没有声音的?

生:没关系。

师: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生:敲鼓的声音。

师:你模拟一下。

生:咚 咚 咚 咚。

师:还有一些什么声音?

生:礼花的声音:劈―劈―啪―啪。

生:掌声:啪―啪―啪―啪。

生:人们的欢呼声:耶―― 耶 ――耶――

师:人们可能会高喊什么?

生:我们成功了!

生:中国必胜!

生:北京万岁!祖国万岁!

……

有了这一段插曲,就把教材中无声的画面变得热闹非凡。教师对多媒体的这一留白处理,恰到好处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发挥了想象,让他们真正感受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丰富深刻的内涵。

充分融合,让学生习得语感

语言文字虽不如媒体那么直观,但许多语言文字,尤其是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可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然而,现在许多语文课用多媒体代替了课本,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对课文的理解也容易多了。但是这种活跃、这种理解有很多是表面化的现象。因为它严重剥夺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剥夺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处理来深刻理解课文的权利,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长此以往,学生怎能获得语感和语文能力呢?

因此,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创设情境、引悟导思的优势,利用它切实指导学生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运用语言,习得语感。请看《荷花》一文中对“冒”字的教学设计:

文中原文:“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2.“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3.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4.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谁能来表演一下!

5.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他们想干些什么呢?

(学生观赏课件以后进行想象写话,然后全班交流。)

6.师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美美地诵读第三段)

案例中,课件的播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足够丰富的语感培养的环境。教师紧紧抓住一个“冒”字,一连问了五个问题,且每次提问与读这个句子有机穿插起来,这样学生脑海中的“冒”是很丰满的,有内容的。而且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景物背后的情味跃然纸上,从而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

灵活机动,让课堂动态生成

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一个摁钮摁错了,导致整个过程得重新来一遍,课件制作得过于严密,过于程式化,这样的课件显然是不适合对话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地位;教学策略

语文是学生基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及其精神的渠道,更是学生思维模式培养的最佳方法,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故此,要适应时展需求,基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各项改革。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一味注重自己在课堂中的核心地位,忽视对学生感受的体会。再加上越来越多学生抱着应付的心理,全然无语文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授课内容不重视,时常造成课堂死板呆滞的情况。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政府更重视教育创新,出台了相关的新课标准则,提出要对教学方式方法做出改进,但就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语文教师还无法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未能将学生转化为教学主体,难以有效培养具备较高素养的学生,严重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研究学习教学内容,消除学生因传统被动学习所产生的厌学情绪,进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全面革新完善传统教学方法及观念。所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使其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得更多时间、空间去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其学习效果。此外,主体教育强调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从以往知识的传授者、课堂主导者的身份,逐渐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避免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努力获取知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一)合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生尚处于性格形成阶段,因此极具特殊性,缺乏强烈的学习主动性,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故而,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得到提高。只有学生积极获取接受知识,才能最大化地提升其学习效率和质量。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桂林美景,然后再导入“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并因势利导,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旅游经历,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研究学习教学内容。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正确把握学习方向,更好地发挥其主体地位。

(二)积极创编短剧引导学生参与

任何学科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天性。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其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故而要有效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应积极创编短剧或创设情境,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体验,以逐渐掌握课堂的主动权。例如,教学《母亲的账单》一文时,其中涉及母亲、作者等相关人物,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创编短剧,并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具体表演;或者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在课堂上充分呈现文章内容,促进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使其既能轻松愉悦地观看,又能获得丰富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这种教学形式对增强学生体验,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注重备课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必须具备应有的生动讲解技巧,并注重备课环节的高效性,以此充实课堂教学,活跃教学氛围。故而,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备课是关键,当然要更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例如,教学《恐龙的灭绝》一文时,教师备课期间要考虑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讨论,讲述其了解到的有关恐龙的故事,并精确罗列课堂讲解流程,促使学生积极发挥主体地位。又如,教学《惊弓之鸟》一文时,由于学生对寓言类故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避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通过阅读课文来分析“鸟”的思维,进而展开联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我国逐渐进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符合新形势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要求。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势必会被素质教育所取代,为此,这就需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课堂参与程度与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起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剑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考试周刊,2014(90).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主体地位;发挥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打破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不是再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是把孩子当作学习的主人;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老师不是马上包办代办,而是鼓励孩子,让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去获得通过努力换来的喜悦。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置,让孩子自己动脑动手,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地积极性,从而使得语文教学环节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置,还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内化,并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教师应当扮演好辅助教学的角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使得在小学语文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辅角色也越来越突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在教学中辅助地位,来引导学生M行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首先,语文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方式,并培养学生对于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其次,在进行教学的环节中,教师还应当根据各个学生的差异性,来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教学;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并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得整个小学的语文教学环节顺利进行下去。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成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在深化学习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以“我眼中的春天”为话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按照特定的程序展开教学实践。第一,读春天:让学生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第二,说春天: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第三,写春天:让学生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第四,画春天: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第五,演春天:鼓励学生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在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充分的展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的监督,指导学生的实践行为,指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逐渐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从侧面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指导、辅助作用。不仅将课堂归还与学生,还能充分展示教师的职能。

2.进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的课文也具有着一定的抽象性,而凭借着教师自身的说教能力也难以让学生有效理解这篇课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来通过短片视频等方式,更为形象直观的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们。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使得小学生能够获得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还能够充分发挥出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置,并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该课文中的教学内容,从而取得一个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黄山奇石》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是难以自行在脑海中构建出华山奇石景象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通过多媒体,就可以给学生展示关于黄山奇石的相关照片与视频,这样就会使得学生能够对黄山奇石的样子有着一个明确的了解,并且能够很好的将文本与视频两者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了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得学生的主置能够在语文教学环节中充分的发挥出来。

(2)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去享受审美的乐趣。”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来进行自主学习。在运用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的过程中,老师不仅应当引导学生做好相关课文的预习工作,还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心理特征,来选择一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来调动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老师应当启发学生对这节课程的感悟进行交流,并借此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而借助于自主探究学习的应用,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问题能力,并且对学生日后的综合发展有着很强的推动意义。

比如,在进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在学生们预习的基础上先观看《草船借箭》视频,再次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后,提出问题或者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并且可以借助于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对这些人物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对相关人物心理的揣摩,也能够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此外,通过对人物的个性进行研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审美意识,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感性经验,这样就能够在充分发挥出学生主置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小学生的语文合作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精神,体现个性化”的理念。老师首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这一角色,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动”激趣,即让学生动起来,以文之情去感染学生之情,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文中,多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置。同时,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主体部分,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项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来确保其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使得其语文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余萍.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J]. 作文成功之路(下旬). 2016(1): 34.

[2] 王秀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J]. 教师. 2015(30): 42.

[3] 刘光.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17): 179, 177.

[4] 藏萍.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 2015(8): 88.

篇10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指出,任何一种过于长久和单调的活动,对学生都是极其有害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激趣探究,真正做到以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调动其有意注意。开课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授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总结做到“一番滋味在头上”。可以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知识技能,找出新课的切入点,利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中遵守纪律,集中注意力,就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用“新游戏”、“新形式”、“新方法”,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拼音字词教学中,我常让学生看看我的口形,猜猜我发的是什么音;看看我的动作,猜猜我表演的是哪一个字词;看看我的表情,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形容;听听谜语,猜猜是哪个生字……实践证明,孩子们乐此不疲。

2、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玩。课堂教学中充分使用电教设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法宝之一。我常常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小组竞赛、分角色表演、开展游戏等形式,精心设计课堂中的互动,让孩子参与进来。例如:在上《荷叶圆圆》的时候,我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接力竞赛活动”的情景,活动情景设有八关:第一关:自由读课文,圈出不懂的字;第二关:听老师读课文,留心圈出来的字;第三关:小老师带读课文;第四关:小老师教读生字;第五关:摆字卡,读生字;第六关:开火车,记难字;第七关,小组比赛再读课文;第八关,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孩子们在各种角色中感受到了课文中小动物们的快乐,开开心心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玩中学,学中玩。我在教学中采用“猜谜语、编顺口溜、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送信、摘苹果、开火车、拾树叶”等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低年级学生好奇心、模仿能力、表现欲都特别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兴奋快、投入快,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把握好学生这一特点,能够收到良好效果。在学完《乌鸦喝水》的课文时,为了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提问:“再仔细想想,谁能帮这只乌鸦想出更多的办法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又问:“比较一下,哪些方法在当时的环境中最棒?”孩子们继续探索的愿望非常强烈,各抒己见,注意力在兴趣的驱动下特别专注!

4、简单明了的口令,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上课时要时刻注意孩子课堂上的表现,督促孩子认真听讲,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教学中常用一些口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上课前(师:上课铃声响,生:快快进课堂。师:小小手,快放好。师:小小腰,生:要挺直。师:小嘴巴,生:不说话。)上课时(师:拍拍手,生:快坐好!师:一二三,生:坐端正!师:小眼睛,生:看黑板(老师、电视)!师:小耳朵,生:认真听!师:看谁坐得最直?生:我就坐得最直!师:小手指伸出来,生:指着字认真读!师:请你跟我读,生:我就跟您读!)写字时(师:头正,生:身直,脚放平!)要讲重要的内容时提醒学生,(师:腰伸直,生:手放好!师:挺起胸,生:抬起头,两眼向前看!)在一节课的中途,学习告一段落时,老师带领学生活动筋骨,做做自编的“调节操”,如,师:请你照我这样做,生:我就照你这样做!师:请你照我拍拍肩,生:我就照您拍拍肩,师:请你照我点点头,我就照您点点头......

5、恰当有效的奖惩,维持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