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诗词范文
时间:2023-04-02 00:5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白露诗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2、《秋露》(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3、《南湖晚秋》(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4、《衰荷》(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篇2
关键词:半刚性底基层;试验段;大厚度;摊铺;施工
Abstract: To adopt the DT1600 paver with width, thickness paving process paving semi-rigid sub-base, compared to two paver machines, it is to avoid the vertical seams and layers of stratified paving between the seams, so that played a positive role for the right to prevent the destruction of pavement.Key words: semi-rigid sub-base; test section; thickness; pav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对于大宽度、大厚度水稳基层,一般施工采用双机并幅,分两次摊铺的方法。施工过程中存在层间含水量不同、层间污染、下层光面很难结成一体,材料离析严重,两层摊铺厚度不匀,一层养护周期过长.容易形成路拱等缺点。大厚度、大宽度一次成型施工具有整体板块,工艺简单,不要分层养生,节约成本等优点,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S211线固阳至百灵庙段一级公路(简称“固百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单幅底基层宽11.02m,底基层采用32cm厚水稳砂砾.以提高道路抗车辙能力,设计底基层混合料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MPa。经过对鄂尔多斯沿黄一级公路、110国道包头段技术改造等多个标段的现场考察,经业主、总监办同意,固百一级公路第一合同段决定采用底基层大宽度、大厚度摊铺碾压的施工工艺。
下面浅谈一下大宽度、大厚度摊铺碾压底基层试验段的施工工艺:
首先,在试验段开工前期,项目部由总工程师主持召开试验段技术交底会,对各分部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试验负责人、测量负责人、现场施工负责人进行交底,并要求分部技术负责人对具体施工的人员,主要技术工人、机械操作手、跟机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到五个明确:岗位明确、职责明确、施工程序明确、操作规程明确、技术质量要求明确。
一、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试验段的基本情况
1、配合比:
底基层设计为32cm水泥稳定级配砂砾,重量配合比为:水泥:砂砾=4:96,砂砾中掺配30%碎石(重量比)。7天饱水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2、 试验段的选定
选定K1+200-K1+400段路面底基层(右幅)为试验段,长度200米,铺筑底基层厚度32cm,宽度11.02米。
3、试验段所需材料数量:
摊铺面积2204m2,需要拌合料880 m3(1650吨)其中:32.5#水泥数量为:68t;碎石数量为:325 m3;砂砾数量为:668 m3
4、铺筑时间:
2011年7月9日
二、试验段的任务、目的
通过试验路段铺筑,可以确定底基层施工组织及进度计划的可行性,为大面积开展施工提供依据,指导全标段施工顺利进行。
1、确定灰土拌和机产量,与运输车辆的数量。
2、确定摊铺机摊铺量及行走速度,确定现场现场养生的方法。
3、确定机械人工配置。
4、确定碾压设备的最佳组合和碾压工艺。
5、确定摊铺最佳含水量并验证最大干密度是否准确。6、配合比(实际拌和)强度的验证。
7、摊铺松铺系数的确定。
8、明确各岗位环节的责任制。
三、底基层施工方案
32cm水泥稳定级配砂砾底基层试验段采用集中厂拌,稳定土拌合站设备采用WB2600-R(B)型,位置设在青固线K39+000右侧距本标段起点5Km处。拌合料由自卸车运至施工现场,采用1台DT1600型摊铺机全宽摊铺,2台20T振动压路机、1台20T胶轮压路机和1台YZ32T双驱双振压路机同时进行碾压成型。养护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的方法。
四、底基层施工工艺
1、准备下承层
施工前恢复中线,在交工验收的砂砾垫层上放出试验段摊铺线、导向线,每隔10m打出基准杆,测出标高,拉紧基准钢丝(拉力不小于100kg),底基层的标高、平整度和横坡通过基准钢丝来控制。
基层试验段施工路段设置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底基层上进行摊铺,在开工前,派专人对砂砾垫层表面的浮料进行摊铺前的清理,且保持砂砾垫层表面的湿润。试验地段路肩部分培筑抗冲刷能力较强的天然砂砾,中央分隔带培土路肩。
2、混和料拌合
原材料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指标试验,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加水拌和要均匀,拌合含水量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以补偿混合料在贮存、运输和摊铺过程中的水分蒸发。
混和料拌合的水泥剂量控制在设计±0.5%之间。
3、运输
由于大厚度全幅摊铺用料量非常大,这就要求运输车辆尽量多,运输车辆应保持车况良好,为了减少摊铺机撞击自卸车的次数,以提高平整度,要求自卸车吨位尽量大。正常情况下要求后八轮(装料30t左右)运输车15-20台。以摊铺机不等料,拌合楼不停机为最佳。距离较远时,车顶覆盖篷布,防水分蒸发。
4、摊铺
摊铺采用DT1600型摊铺机1台,底基层32cm全幅一次成型。
根据以往经验拟定虚铺系数为1.25,摊铺机的摊铺厚度为32*1.25=40cm,将已准备好的方木块放在熨平板下保证摊铺机起步时的摊铺厚度,待到第三辆运输车到达现场后,摊铺机开始摊铺,摊铺机的最佳摊铺速度为1.5m-2.5m/min。摊铺机振捣频率采用7级,尽量减少摊铺机的停顿现象,已确保底基层的平整度,测量人员测量固定点的摊铺高程并做好记录。
5、碾压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全幅施工的关键环节是压实,碾压速度、碾压变数、碾压工艺是要点。摊铺50m左右时即可开始碾压,由于采用超大吨位的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工艺不当会造成表面石子破碎,但是只要采用激振力有小到大逐渐增加的顺序,配合好振频的变化,表面石子振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根据以往项目经验,碾压方案如下:
(1)、施工机械组合:中大YZ32自行式振动压路机1台, YZ20单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20t胶轮压路机1台。
(2)、施工工艺:压路机起步、停机应缓慢,先起步后开振,先关振后停机,碾压方式为先用YZ20压路机静压1遍, YZ32压路机前振后振碾压2--3遍后,试验人员检用灌砂法测下层压实度,测量人员测量固定点标高,不合格时,YZ32振动压路机继续前振后振碾压,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最后用20t胶轮压路机进行终压,消除轮迹收光。直线段,由边缘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应与上道碾压相重叠1/2轮迹。路面的两侧可多压2-3遍,碾压工作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
(3)碾压速度:必须严格控制碾压速度,稳压速度采用1.5~1.7Km/h,振动碾压速度采用2 .0―2 .5Km/h。 (注:来回碾压一趟为1遍)。
碾压过程中,现场负责人记录设备类型、机械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施工工序、松铺厚度,材料的最佳含水量,从而准确计算出松铺系数。
6、横缝处理
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能随意中断,摊铺机因故中断摊铺超过2小时或当天工作段结束时要设置横缝,由于摊铺厚度为32cm,所以横缝需要设置成错台型,利于底基层的衔接。
在一段摊铺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1m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碾压密实,然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下次施工时成直角连接。
具体施工方法为:每天最后一段末端需设置工作缝,即在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拌合结束后在预定长度的末端,放两根与压实厚度等厚的方木,方木的另一侧用素土或碎石回填一定长度,其高度略高于压实厚度,然后将混合料压密实,第二天清除素土或碎石,清扫底面,重新摊铺。
7、养生及交通管制
养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影响着强度的成型和裂缝的多少,如果洒水不及时,强度上升就不均匀,造成应力集中,进而裂缝增多。碾压检测合格后立即进行洒水覆盖保湿养生,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洒水养生,并在养生期间始终保持潮湿状态,养生期不少于7天。养生期内,除允许洒水车通行外,封闭交通。严禁其他车辆通行。刚碾压完的结构层必须采用雾化较好的水车洒水。
五、检验基本项目
执行《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根据7月4日建设办会议精神,检验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掏开上层只检测下层20cm压实度,压实度不小于97%,压实度检测频率可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确定。
经现场检测压实度,按照上述碾压工艺,压实度均能满足要求。
六、成品保护
用标志牌严格划分摊铺、碾压、成型区域。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成型段落养生期内,设置禁行标志, 除允许洒水车通行外,严禁各种机械设备和车辆进入。
七、施工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水泥采用32.5#缓凝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大于6小时,中宁时间大于8小时)。按规定的频率抽检,水泥需做细度、初凝和终凝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试验。施工中,尽量不要更换水泥,如需更换,提前一周通知监理,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要重新做配合比试验。
(2)、碎石或砾石压碎值不大于28%,底基层集料级配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表6.1.6-1中级配要求。
2、配合比控制
由于砂砾、碎石的变异不可避免,实际施工中级配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配合比是动态的,要适时调整生产配合比。水泥剂量一般控制在3.5-4%,7天饱水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3、拌合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要对水泥、水的计量装置进行标定,调整皮带轮的转速,确保配料准确,配合比变异小。
(2)、进场水泥、砂砾、石料不允许经常更换。
(3)、严格控制含水量,每次拌合前,应由试验人员对集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然后确定拌合机的加水量。
4、碾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试验人员在现场检测混合料含水量,发现问题,反馈信息,及时纠正,检测压实度、平整度。
(2)、测量人员在压实过程中,跟踪检测标高,以保证铺筑厚度。
(3)、现场负责人记录设备类型、机械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施工工序、松铺厚度,材料的最佳含水量,从而准确计算出松铺系数。
(4)、在摊铺碾压过程中配备专人用3米直尺随后即时检查初步压实的表面是否满足平整度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6)、施工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宜超过4h。
篇3
1、《处 暑后风雨》宋·仇远
疾风驱急 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 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2、《长江二首其一》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3、《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4、《闲适》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5、《元宫词》 明·朱有炖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6、《早秋曲江感怀》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7、《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8、《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唐代: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9、《七夕处暑》清胤禛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10、《处暑后一日作》宋代:江南雨
旷世喧嚣许暂休,华光耀彻古城头。
拼教一秀名青史,忍看千金冠沐猴。
此夕和谐堪把握,明朝风雨待绸缪。
绮筵散罢尘初静,渐有新凉递好秋。
关于处暑的节气谚语推荐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高粱 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处暑见新花。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处暑花,不归家。
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处暑长薯。
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处暑拔麻摘老瓜。
篇4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二、重难点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蒹葭》选自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诗经》两首,是《诗经・秦风》中的名篇。诗歌双声叠韵,四言句式,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更是让诗歌宛如一曲天籁,有余音绕梁之感。
2.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主人公对于伊人执着追求、可望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感情。(2)体会景物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渲染的凄凉萧瑟、迷离朦胧的氛围,烘托失望惆怅情感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3)当堂成诵。
3.教学难点。通过解读“追求者”、“伊人”的形象的多重性,体会诗歌的含蓄美。
三、学情分析
要根据学生已经知道和想要知道的内容,判断出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的内容和预测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1.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对事物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丰富且奇特的想象。
2.《蒹葭》一诗场景朦胧,意境含蓄,学生要自己领会,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设计时,选择《诗经・硕人》与《蒹葭》进行对比,学生领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诗经》六义。
2.利用工具书,认记文中字词(蒹葭、溯洄、萋萋、未、湄、跻、坻、濉b),掌握它们的音形义,熟练朗读诗歌并做到当堂成诵。
3.通过学生自由读、听范读、齐读等朗读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主人公对于伊人执着追求、可望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感情。
4.通过解读“追求者”、“伊人”的形象的多重性,体会诗歌的含蓄美,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构建动场。
唐朝以前的诗歌是长出来的,
唐朝的诗歌是嚷出来的,
宋朝的诗歌是想出来的,
宋朝以后的诗歌是仿出来的。
――启功《启功丛卷・诗词卷》
唐代以前的诗歌是什么?是诗经 (介绍《诗经》,出示幻灯片)。
学生齐读题目――蒹葭。
2.自主学习。学生活动一:一唱三叹,读《蒹葭》。
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2“利用工具书,认记文中字词(蒹葭、溯洄、萋萋、未、湄、跻、坻、濉b),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和目标3“通过学生自由读、听范读、齐读等朗读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学生活动二:联想想象,绘《蒹葭》。
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4“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和教学目标2“熟读成诵”。
3.交流探究。学生活动三:迁移拓展,悟《蒹葭》。
教师导学:(1)思念向往、追求。(2)执著、坚贞不渝。(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
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3“体会主人公对于伊人执着追求、可望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感情。
4.综合建模。教师导学: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
设计意图:达成教学目标4“通过解读‘追求者’、‘伊人’的形象的多重性,体会诗歌的‘含蓄美’”。根据提示,当堂成诵,教师小结。
七、板书设计
蒹葭
音韵美 含蓄美 画面美
执着追求 失望惆怅
八、当堂测试
1.给下列词语注音:
蒹( )葭( ) 溯( )洄( ) 萋萋( )
未( ) 湄( ) 跻( ) 坻( )
澹 )b( )
2.根据提示,默写诗歌的第一节:
蒹葭______,白露______。所谓______,在水______。______从之,道阻______。______从之,宛在______。
篇5
从写法看,两首诗都是通过时空变幻来表现人物的情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睎”“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以苍茫的芦苇起兴,在一个广阔空寂的空间里和一个萧瑟凄清的时间中,衬托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诗人所追求的意中人虽近在咫尺却又若在天涯,“宛在水中央”,一道浅水将意中人阻隔,可望而不可即。在时空交错中,美好的情感、残酷的现实,如水中月、镜中花的情人交织成了一幅凄美的爱情画卷。
《乡愁》的思乡之情是铭刻一生的。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小时候离开母亲外出求学,长大后离开妻子远渡重洋,后来母亲离他而去,几十年的海外漂泊,有乡不得回。离别时间越久,思乡的愁绪愈积愈浓、愈深愈重。“这头”“那头”“里头”“外头”写来轻松,思来凝重,这里汇聚了诗人多少思亲、思乡的泪水。“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随着时空层层推进,“而现在”诗人的情感到达了,由前三节的思念亲人推进到了思念故乡、思念大陆。个人的情感上升到了民族之情、家国之情,将个人的悲欢离合延伸到了民族之爱和祖国之爱,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斗转星移、世幻,不变的是诗人的思乡情愁。
由此可见,两首诗都是通过时间推移、空间阻隔来表现诗人的内心情感。但具体手法上又有不同,《蒹葭》注重的是勾画苍凉凄清的景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含蓄感人。《乡愁》则是借助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乡愁幻化为具体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物象看似单纯却意蕴丰富,含蓄地表现了乡情。
从语言看,它们都不施粉黛、不加雕琢,是一种素面朝天的清新雅致。《蒹葭》语言质朴简约、真率脱俗。诗人的情感本色毫无修饰地自然流泻,如山间细流清纯洁净。它的奔泻也带着山野的淳朴与率直。在景物描写上,用“苍苍”“萋萋”“采采”,色彩素朴清冷;在表情上,用“阻且长”“阻且跻”“阻且右”来表现复杂而又曲折的追寻过程。艰难而又漫长的追求过程,只在个别字词的更换中达到了一种亦真亦幻的效果,用词简约朴素到了极致。《乡愁》的语言朴实无华,运用了口语。“这头”“那头”“里头”“外头”,淳淳的乡音准确而又细腻地道出了浓浓的乡情。犹如一位纯朴的乡民,用实实在在的土气实足的话语诉说着离别的愁思,让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在诗歌节律的安排上,两首诗又同样采用了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手法。《蒹葭》用叠声词“苍苍”“萋萋”“采采”,双声如“蒹葭”,叠韵如“溯洄”来摹声摹形,增强了抒情效果。采用二节拍的四字句,用相同的调子和句式,更换一两个词形成一种单纯而又原始的音韵美。《乡愁》全诗四节,每节四句,句式长短不一,字数相等,高低缓急,疏密有致。每节第二句都用叠声词“小小”“窄窄”“浅浅”表达出与字面相反的情感。正是因为思乡之情的深浓,邮票才显得小,船票才显得窄,坟墓来得矮,海峡来得浅。叠词增强了音律的节奏感。四节诗歌在反复吟唱中,诗情层层递进。与《蒹葭》相比,《乡愁》在音韵和句子长短安排上更为自由,这也是现代诗歌区别于古诗的地方。
篇6
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
——题记
梨花一枝春带雨,阡陌间梨花烟雨点点,雨丝织成了一幅素绢,在唐王朝的翰墨遗韵中,我手执一把油纸伞,走在婉约旖旎的宋香里。抬望眼,那一袭珠帘下是我光影交织的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秋深了,霜浓了,萧瑟的风送来阵阵凉意。远处,红色俏丽的身影飘然而过,白衣少年紧紧追寻。怎奈河水汹涌,仅依稀看见群袂在空中飘扬。年轮流转,时光荏苒,河的岸边伫立着一个挺拔的身影,他在期盼,他在守候。千年以后,繁华落幕,可他不悔,不怨,甘愿在此守着心中的美丽。
杨柳岸,晓风残月。
晓风习习,杨柳萧萧,一弯残月悄悄地爬上了树梢。转身回望,身后空无一人。耳边响起一丝蝉鸣,是那样的无力。冷落的清秋何时才能再执子之手,如今要天涯永隔。不舍,惆怅,万般思绪涌上心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离别之绝唱,唯有“晓风残月”。
染指流年,泼墨年华。
流年经转,大梦初醒的我依然沉醉于文字的韵味。沏一壶香茗,点一盏油灯,墨笔点染在宣纸上,时轻时重。深夜,手捧长卷,星星垂顾,冷雨相随,清风为伴,飞雪作陪,轻酌一口茶,满齿余香。
后记:
篇7
例如琼瑶的《在水一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踪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这首歌旋律优美,情感动人,曾经打动了不少年轻人的心,这愈加使我们佩服琼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这首歌的歌词来源于《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一首表现相思的诗歌,描绘了一个美丽清冷、朦胧迷茫的意境,刻画了抒情主人公与思念的人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相思和追怀之情。歌曲和诗歌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抒情性很浓。
再如歌曲《涛声依旧》: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这首歌曲显然是借用了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歌《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于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的幽美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在外飘泊的客子。作者看到“日落”,听到了“乌啼”,感受到了“霜满天”的寒冷。在朦胧的夜色中,作者看到江边树木模糊的轮廓,远处的渔火,在昏暗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景物动静、明暗搭配。此时泊舟枫桥的旅人,怀着旅愁,在客船之上,面对着远处的景色,不禁升起缕缕轻愁,人与自然之景处在一种无言的契合的状态。暗夜之中,最能触动我们心灵的是听到夜半静夜的钟声,更衬托出了夜的宁静,又点出了秋夜的清寥,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意境。
除了整首歌曲借用古典诗词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歌曲不露痕迹地化用了古典诗词的名句,如周传雄《寂寞沙洲冷》一歌中有:“仍然拣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这句歌词巧妙借用了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这首词写于被贬黄州之时,作者寓居定慧寺内,夜深人静,月挂于疏桐之时,仿佛有个幽人往来,如同孤鸿之影。孤鸿便是饱受排挤的作者,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不肯安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作者此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借孤鸿抒发个人幽愤寂苦的感情。歌曲正好借用苏轼词的意境把情感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
许多歌曲不仅在内容和意境上对古典诗词有所借鉴,在形式和技法上也多有相同之处。歌曲与诗词都要求具有明确的抒情性,带有浓厚的感彩;都要求具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性,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都要求有丰富的想象;都要求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语言凝练等。歌曲与诗词的结合还要注意音乐美,行文排偶、对仗――整齐的美;节奏顿数相对、平仄相间――抑扬的美;句尾同韵相协――回环的美。
篇8
莱恩
我是嗅着芦苇的清香长大的。
乡下孩子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家乡的春天总是如期而至。寒食节后,一场沥沥的小雨,唤醒了沉睡中的芦苇。它破土而出,嫩如柔荑。田畦上,水塘边,芦苇那青芜的苇杆,竖立风中,不卑不亢。采一根嫩嫩的芦芽含在口,如咀嚼着春天的味道。
芦苇,古称蒹葭。没有长穗的谓之“蒹”,初生的谓之“葭”。它的根,潜滋暗长,抱土缠绕;它的茎,节节拔高,挺直俊俏;它的叶,苗条俊秀,婀娜多娇。
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是鲜绿的,绿得闪闪发亮,嫩得每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来。临风摇曳,不倒不伏,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蒲草一般和芦苇结伴于水中,让人难以分辨哪是芦苇,哪是蒲草。颇有“我是我,似我非我”的味道。苇塘中有白鸟起伏于碧波之上,偶尔在苇间盘旋,扑棱棱飞走,叶尖摇曳,一幅轻淡的水墨画。
八九月份,芦苇开花了,一种沧桑的白色,在瑟瑟的秋风中摇摆。让人想起《琵琶行》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东汉经学家郑玄笺云:“蒹葭在众草之中,苍苍然彊盛。至白露凝戾为霜,则成而黄。”苇叶枯黄,其花扬雪,有一种凄美的悲壮,总会让人联想到硝烟和秋声,乃至荒凉。
芦花,是秋天第一场雪。芦花烂漫的时节,正值晚秋,草木萧疏,万艳同悲。那纷飞的芦絮,是秋天的葬礼。
芦苇美在诗词里。《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极尽婉转凄凉之美。余亚飞《咏芦苇》的“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写出芦苇朴素之美。谢逸《青玉案》中“芦花飘雪迷洲渚”,写出芦花流风回雪之美……
水中的芦苇有一种绝世独立的美。湖中没有芦苇,就像少女的眸子没有睫毛,少了神韵和灵动。世人说“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可惜谁也没有轻易地见到哪一株芦苇在墙头上苟活着。芦苇,属于浩瀚的湖水,属于苍凉的荒野,属于不知名的野鸟。
美好的环境才会造就美好的事物。
芦苇,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芦苇,在《诗经》的相思中兀立,在如烟的意境中迷离。
芦苇是北方的竹子。芦杆可用来造纸、编织、建筑等。芦花可以做笤帚,芦根还可以做中药。但总体上经济价值偏低,所以人为破坏极少,它的家族得以世代繁衍。如庄子所说的介于“有才于无才之间”,才能“得终其天年”。
芦苇的繁盛与它的守弱理念也是息息相关的。弱者一般都能屈能伸。 那易折的芦苇,一生中,每当风雨袭来,皆低下头去,疾风过后,便又重新挺立。它不与鲜花争宠,不与劲松攀绕,无欲、守柔、退让,自然,无为。亘古不变,在历史的硝烟中,以一种昂然的姿态,见证着世幻,沧海桑田。
芦苇喜水,故是智者。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的,无力的。也许芦苇深知自身之弱,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就是一个家族,一个部落,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风吹不断,浪打不倒。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倒是觉得它有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篇9
历史的长河,无尽情愁,倾听历史的声音,品味诗情诗意,让浪漫奔放的诗词,伴着历史的巨浪,在你我心中流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此潇洒不羁,他坚定乐观,留芳千古,无论被贬还是升官,他都未沉沦,看那赤壁,曾留下过他多少辉煌!他只享“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观“大江东去浪淘尽”,思“千古风流人物”,这就是苏轼,“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黎民院乞儿”的豪迈苏轼。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历史的长河,传递着历史的清音,听啊,那历史的清音缓缓飘入了非陋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他的人生几经受挫,为政治革新,他得罪了当朝贵权,受多般刁难,半年时间,势力知县竟让刘禹锡搬了三次家,最后仅为斗室。然而,刘禹锡不畏强权所迫,在这陋室,他依“调素琴,阅金经”,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他知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此情趣高雅,如此安贫乐道!这陋室,孔子曰:
“何陋之有?”
历史的长河,传递着历史的声音,听啊,那历史的清音轻轻飘到了南山脚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一个爱菊至痴的人,他富有情趣,悠哉游哉。不满朝政,他隐居田间,不惧势力,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就如同,“花之隐逸者也”,他只愿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多么一个有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按自己意愿去生活的人啊。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篇10
同时,语文教学首先是审美的教育,从古代诗词中努力挖掘其内在蕴含的古典美学特质,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古典诗词。
苏轼词在词学史上的豪放风格得到了后世的公认,而这种豪放风格内在蕴含的美学韵味更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来看选入新课标教材中的这篇苏轼最有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中抒发的感情率真直露,不加遮拦。人生之功业,人生之潇洒得意,苏轼的向往之情也溢于言表,“故国神游”正是不觉之间神追周郎之得意与功业了。然而,大江东去,一时忽被淘尽,执著于此岂非可笑?回想自己多年来汲汲而为,不过赢得早生华发而已。人间种种经验事实,岂有异于梦境,于是“一尊还酹江月”。酹此江月何为?顿时间,“英雄豪杰皆不见,满眼尽是清风明月。”这种心情苏轼没有加以丝毫的掩饰。在苏轼本人看来,天工与清新才是美的极致。这一点正是老庄的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可知老庄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强调无为、自然,不矫揉造作,不刻意修饰,真正智慧和伟大的圣人不需要刻意去创造什么,只要能够把整个造化的神工鬼斧说给别人就够了。
同时,庄子所言“大美”之“大”包含伟大之意,与崇高接近。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侧重于道德品质的完善。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大”是“美”的发展,而又不同于美。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开篇便以“大江”领起,可见词人对于古典美学中“大美”的追求和崇尚。“大江东去”大气磅礴,将“大江”的滚滚气势浓墨泼出,立即便将这气势空前的自然意象叠化入千古的历史意象。同时词中所选取的意象“浪”、“乱石”、“惊涛”、“千堆雪”、“江山”无不恢弘大气,充满壮美之感,共同构成了有着无穷神力的赤壁之境。同样,在其它词中,苏轼词也常常以阔大的意象,博大的自然境界,呈现一种“大美”。“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归朝欢》)“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水龙吟》)震泽、雪浪、长空、明月、云海的意象,大气磅礴又超凡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