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的作用和功效范文
时间:2023-03-22 20:2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苍术的作用和功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能缓解水肿,苍术还有燥湿利水的功效,对水肿也有一定的帮助,如《珍珠囊》日:“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可见苍术在消除水肿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具有风湿痹痛的作用,苍术性温可以达到除湿的效果,味辛能祛风,对寒湿比较严重的痹疼更为适用,苍术与羌活、独活等药搭配,效果更佳。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疼,腰背疼痛等症状都可以用苍术。
4、用于视力下降,具有明目的功效。现在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推广,视力下降的人数不断增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护眼睛不容忽视。夜盲症、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等情况,也可以使用苍术。
篇2
对药举隅
玄参配苍术:此药对为施今墨经验。施老认为苍术有敛脾精、止漏浊之功,虽性燥,但与玄参伍用,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以苍术之温燥制玄参之滞腻,一润一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达建中宫,止漏浊,泻阴火,降血糖之目的。对脾肾不足,湿热阻滞的糖尿病效佳。
黄芪配黄精:此药对为吕仁和经验。黄芪偏于健脾益气,黄精重于补肾养阴,二药伍用,气阴两益,脾肾双补,具有健脾补肾,益气生津之功效,临床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丹参配葛根:此药对为祝谌予经验。中医常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的说法,由此可见一斑。丹参既能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又可养血安神;葛根轻扬升发,生津止渴,濡润筋脉。两药参合,相互促进,活血化瘀作用明显增强,从而达到降低血糖之目的。临床适用于有瘀血证候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玄参配葛根:此药对为赵进喜经验。玄参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除烦止渴;葛根轻扬升发,生津止渴,舒筋活脉。两药相合,共达滋阴清热,生津止渴之功效。临床适用于阴虚内热,热盛津伤型糖尿病。
黄芪配生地:此药对为祝谌予经验。黄芪甘温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偏于健脾益气;生地甘苦而寒,善凉血清热滋阴。二药伍用,一阴一阳,阴阳相合,共达健脾补肾,益气生津之功效,临床适用于气阴两虚,阴阳俱虚型糖尿病。
应用心得
针对性强:糖尿病药对是在谨守病机和因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配伍而成,每个药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如黄芪――黄精药对对应气阴两虚证候,石膏――知母药对对应内热证候,玄参――生地药对对应阴虚证候,丹参――葛根药对对应瘀血证候,玄参――苍术药对对应阴虚、湿热证候等。临床上出现相应证候就可以应用相应药对,可谓有的放矢。
篇3
[关键词]中药燥性理论;历史源流;研究思路
[收稿日期]2013-09-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01639,81102804);国家教育部新教师基金项目(2010513120002);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10ZC051)
[通信作者]*黄勤挽,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作者简介]王瑾,硕士,助理研究员,E-mail: 158227258 《中药学》教材及日常对中药性能的概括,一般均强调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而润、燥亦是中药重要的性能之一,其中中药燥性是对药物祛除湿邪、治疗湿证的作用和性质的概括。在中医临床用药中,如果忽略中药的燥性,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分析中药燥性理论的历史源流和研究现状,认为中药燥性的研究相对较少,还存在着燥性评价指标不明确等问题,提出相关研究思路供参考和斧正。
1中药燥性理论的历史源流
中药燥性理论的产生是与中医有关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与六中燥的提出有关,中医理论认为燥有外燥、内燥之分。
外燥的产生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存在与运行的状态,当六气处于正常状态时人体才能安和,若六气太过或不及则变为能侵犯人体的客气邪风即六邪气。燥气与一年四季皆有关系,且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肃杀,久晴无雨,气候干燥,若秋季外界“燥”得太过,肺气通于秋,所以外燥侵犯人体使人体局部津液不足而致病,而燥邪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医醇义》曰:“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即凉,则燥而凉”[1]。外感燥邪致病的特点,表现为皮肤干燥皲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痰不易咳出、小便短少、大便不畅等外燥证所应有的症状,如《素问・玄机原病式》曰:“诸涩枯涸,平劲皴揭,皆属于燥”[2]。
内燥的认识相对较早,早在《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就对内燥的病机、治法、方剂有所提及。内燥理论的形成,实际是古人借助外燥理论来解释人体疾病过程中出现类似“燥”的病机变化。内燥是一种病机概念,内燥的产生或因饮食不当,或因工作、环境因素,或因服药不当,误治,或因慢性病、长期消耗性疾病等原因使人体内阴血津液耗伤而出现燥证。精血的不足,缘于五脏生气先虚,不能资生精血,进而不能生化津液,使得脏腑失去滋润而成燥。
无论中医理论所说的外燥还是内燥,就其“燥”而言,都是水分相对与绝对的不足。《内经》上说“燥胜则干”、“湿于内,以苦燥之”等。因此后世从中医外燥和内燥理论引申出能够使人体水分类物质减少的药物大多具有燥性。
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将药物按照功用分成宣、通、补、诸、轻、重、涩、滑、燥、湿10类,其中“燥”药类包括桑白皮、赤小豆等[3]。宋代赵佶在《圣济经》中将上述10类功用增加“剂”字,提出“燥剂”一词[4]。明代张从正在《儒门事亲》将燥剂分成了热燥剂、平燥剂、苦燥剂3类,其中热燥剂包括干姜、良姜、附子、胡椒等,平燥剂包括白术、陈皮、木香、防己、苍术等,苦燥剂包括黄连、黄柏、栀子、大黄等,提出应用燥剂不能只知道姜附[5]。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指出,由于湿邪存在部位有上、中、下、经、皮、里的不同,燥剂应该有所不同[6]。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由于湿邪有外感、内伤的不同,根据“湿去则燥”的原则,将凡能除湿的药物如胜湿药、渗湿药、引湿药、逐湿药、祛湿药等,皆归属于燥剂,进一步扩大完善了中药燥性理论[7]。陈士铎在《本草新编》指出对于上、中、下、经、皮、里的湿邪,应该分别采用苦、淡、热、风、薰、攻的方式燥之[8]。清代石寿棠在《医原》中,根据具体药物特点不同将燥性中药进一步分为辛燥药、温燥药、燥热药、平燥药、凉燥药、寒燥药6类,从程度上有微燥、甚燥的不同,并指出通过剂型不同及炮制,可以增强或减弱药物的燥性,较大丰富了中药燥性理论和指导燥性中药临床的合理应用[9]。
2燥性中药的分类
按照清代石寿棠的分类方法延续至今,燥性中药分为6类。
辛燥中药,如羌活、独活、防风、麻黄、藁本、藿香、香薷之类。该类药物具有辛燥之性,辛能行能散,燥能胜湿,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如九味羌活汤以羌活为君,羌活胜湿汤以羌活、独活为君,新加香薷饮以香薷为君,针对风寒湿侵犯体表的病机,利用此类药物的辛发散风寒、燥祛除体表之湿来针对主病主证起到主要治疗作用。
温燥中药,如厚朴、半夏、白术、苍术之类。该类药物具有温燥之性,温能助阳,燥能祛湿,常用于治疗脾阳不足造成的水湿停聚。如厚姜半甘参汤以厚朴配伍半夏、生姜等温燥药物治疗脾阳虚生湿阻滞气机之腹胀,厚朴之温能够助阳助,厚朴之燥能够祛脾阳虚后所不能运化之湿。
燥热中药,如乌头、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之类。该类药物不仅具有燥性,还具有明显的热性。如乌头汤用乌头之热性温散全身之寒,用乌头之燥入络燥全身之湿,以乌头燥热之性令全身之寒湿尽去,起到了治疗寒湿痹痛之效。
平燥中药,如茯苓、猪苓、薏苡仁、泽泻之类。该类药物主要体现祛湿的功效,其本身之寒热属性偏向不明显,依据“燥能胜湿”的理论将其效用归为燥性。
凉燥中药,如滑石、寒水石、栀子、丹皮之类。此类药物祛湿之功似平燥药物,而寒热偏性逊于寒燥。
寒燥中药,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苦参、龙胆之类。此类药物寒能清热,燥能祛湿,主要用于治疗体内湿热之邪。如黄连解毒汤中用黄芩、黄连、黄柏,可尽去上、中、下三焦湿热之邪。
药物有阴阳之偏性,所以就燥性中药来说亦有阴阳之分。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以燥性中药为整体,其燥性中药内部又有阴阳之分。以此概之,辛燥、温燥、燥热属阳,凉燥、寒燥属阴。平燥药物相对于以上2类药物而言虽无法看出其偏性,但就阴阳可无限再分之理论来说,平燥药物中亦有偏阴偏阳药物,以此详之,燥性中药都尽在其中。
3中药燥性的临床意义
脾胃在水液代谢过程中重要性极高,倘若先天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规律,偏食冷饮等损伤了后天之本导致脾阳气虚衰,运化无力,可引起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这是湿邪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体内这种湿邪阻滞的病因情况下若外界环境湿浊之气弥漫,同气相求,湿常招致外湿,导致外湿从体表侵袭人体。“湿于内,以苦燥之”治疗这种内外之湿的燥性中药必不可少。如李东垣《脾胃论》所创羌活胜湿汤,主要用以辛燥药物羌活、藁本、防风、独活等祛风除体表之湿。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平胃散,以温燥药物厚朴、苍术、陈皮等,以其温燥之性治疗湿滞脾胃证。肝主疏泄,其疏泄作用对三焦水道的畅通有着决定作用,若肝经受寒邪所侵,则会出现寒症与邪水。如《伤寒论》所载的吴茱萸汤,以燥热药物吴茱萸为君,取其燥热之性针对肝经寒凝气逆水饮不化其到主要的治疗作用。
对于平燥药物的认识、运用在治疗湿温病过程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湿为有形之邪,热为无形之气,若湿热相和,则如油入面,难解难分。在治疗若只是清热则易凉遏湿邪,若祛湿则助长热邪,所谓有形之邪一除则无形之气无所依附,病则必除。平燥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但祛湿之力突出,治疗此种病症尤为适合。如《伤寒论》五苓散,用茯苓、猪苓、泽泻等平燥药物祛除膀胱水府之水邪。
凉燥药物偏于寒性,其燥性主要表现在利水祛湿方面,用于治疗湿重于热证,类药物凉可清热、燥能祛湿。如《伤寒标本心法类萃》的六一散,方以滑石为君,主要用于体内湿热之邪。
凉燥药寒热偏性不如寒燥药物明显,则可以起到祛湿而不凉遏湿邪的功效。寒燥药物(亦称苦燥),寒性明显,苦燥之力亦突出,常用与治疗湿热病证。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的芍药汤,方中运用大黄、黄连、黄芩等苦寒燥湿药治疗湿热痢疾。
运用燥性中药须考虑其适用范围和准确辨证。若寒湿之邪客于人体脏腑经络,虽有寒湿郁遏阳气所产生的热相,应该用温燥、燥热类中药共治之;若投以寒燥、凉燥类中药则易凉遏寒湿之邪,使寒愈寒、湿愈结滞不化。若湿热之邪弥漫三焦九窍,湿热阻滞气机以致阴阳气不相顺接,虽有某些寒湿之邪所产生的症状,亦应用寒燥、凉燥类中药治之;若投以温燥、燥热类中药则易使热愈热、湿热更加弥散,如此视之则何异于火上浇油。因此,不辩人之寒热与燥性药物之寒热,统以燥性类药物治之,一经用药则变证峰起,祸不旋踵,此与操刀杀人何异。
4中药燥性偏盛的矫正方法
4.1基于配伍矫正中药燥性偏盛若人体肾阳虚衰,阳不化气行水,水邪泛滥三焦,只有燥热之性极强的附子才能助阳、去水。但此水为邪水,肾阳既虚,则人体津液必然不足,若单用附子则恐附子燥热之性伤津。因此仲景常用附子配伍白芍,方如真武汤。白芍酸敛阴柔,既可以制附子毒性,又可防止附子燥热之性伤津耗液。如吴鞠通治疗热结阴亏、大便秘结的阳明温病,虽大便秘结不下,但不及时泄热通便则阴液将更加亏损,因此必用大黄,但恐大黄燥性太过损人阴液,方中配伍增液汤补充人体阴液,达到去性取用之功。
4.2基于煎煮矫正中药燥性偏盛如《温病条辨》指出银翘散应用,“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10]。银花、连翘既有疏散风热的功效,又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若要发挥其解表的功效则不必过煎,而若要发挥清热解毒的功效则需要久煎。说明既治表证又治里证的药物煎煮方法会影响药物功效的发挥方向。燥性类药物如苍术、独活之类。若在用此类具有燥湿作用的燥性药物时,若祛表湿则不必久煎,若燥里湿则需久煎。如败毒散用独活祛除侵袭体表之湿,而独活寄生汤则用独活燥里湿,九味羌活汤用苍术祛表湿,平胃散用苍术燥里湿。上述处方燥湿作用之不同可见一斑。
4.3基于炮制矫正中药燥性偏盛燥性中药如果燥性过甚,则易耗损阴液,可通过炮制抑制过偏之性。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总结中药炮制辅料作用理论,指出几种辅料炮制可以降低药物燥性,如“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6]。清代张睿在《修事指南》中指出:“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面煨曲制抑酷性而勿伤上膈”、“糯饭米制润燥而泽土”、“黑芝麻制润燥而益阴”[11]。现代中医临床常用炮制品,如麸炒苍术、焦苍术、盐益智仁、盐补骨脂等,与原药材比较,显著降低了其燥性。
4.4基于陈用矫正中药燥性偏盛中药陈用是祖国医学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处理药材的方法。古人认为橘皮、半夏、艾叶等药性燥烈,陈用后可降低其辛燥之性。明代《雷公炮炙药性解》曰陈皮:“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12];清代《本草备要》曰陈皮和半夏:“陈则烈气消,无燥散之患,半夏亦然。故同用名二陈汤”[13]。
5中药燥性研究现状及思路探讨
经过文献检索,发现对外燥和内燥的研究较多,而对于中药燥性的研究很少,仅局限于中药燥性理论探讨或燥性中药炮制等方面。如刘庆林认为药物功效、历代本草概述、药物质地是判定药物润燥之性的3个依据[14];杨敏等对中药润燥性能的产生和发展源流进行了考证[15];孙媛媛等发现栀子炮制后的人参对正常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的影响不明显,而人参生品则能使酶活力升高、产热增加,认为栀子炮制人参缓和了人参的温燥之性[16];郝延军[17]、容穗华等[18]对白术炮制原理进行研究,认为炮制加热过程使得苍术酮转化成了白术内酯Ⅰ,Ⅱ,Ⅲ等内酯成分,从而燥性降低;赵青红研究表明苍术麸炒后挥发油中的β-桉叶醇和茅术醇均呈现下降趋势,可能是麸炒去燥的物质基础[19];刘艳菊等研究表明,生苍术可增加湿阻中焦证大鼠尿量,降低尿液中AQP2的含量,而麸苍术没有明显的改善,说明苍术麸炒后燥性得以缓和[20]。
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资助下,对益智仁盐炙润燥的炮制原理和陈皮陈化过程中的燥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课题的关键是对益智仁、陈皮的燥性效应进行准确的评价和表征。笔者认为,单一测定少数有关津液代谢的指标或从炮制后某些成分减少即判断燥性的物质基础和炮制降燥作用是不足的。燥性是中药的性能之一,该性能具有特定的效用表征,包括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其副作用引起机体的不适属于中医内燥证的范畴。因此,要评价中药的燥性,可充分借鉴外燥证、阴虚证和西医干燥综合征等动物模型的指标进行研究。目前,笔者已利用燥性中药益智仁灌胃给药1个月以上复制“津伤内燥”动物模型,与正常动物比较,观察到模型动物在日常行为、粪便水分情况、唾液分泌、血液生化学、血液流变学、肠道水通道蛋白表达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盐炙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作为评价中药燥性的方法。在实验设计中,下一步研究拟采用燥热性中药如吴茱萸、附子等与寒燥性中药如黄连、大黄等进行对比,从而可望进一步探明中药热性表征与燥性表征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费伯雄.医醇义[M].王校华校点.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刘完善.素问玄机原病式[M].孙桐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陈藏器. 《本草拾遗》辑释[M].尚志钧辑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赵佶. 圣济经[M].吴注,刘淑清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5]张从正. 儒门事亲[M].刘更生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6]陈嘉谟. 本草蒙筌[M].张印生等主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
[7]李时珍. 本草纲目・上册[M].校点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8]陈士铎. 本草新编[M].柳长华,徐春波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9]石寿棠. 医原[M].王新华点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10]吴瑭. 温病条辨[M].孙志波点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
[11]张睿. 修事指南[M].杭州:抱经堂书局,1926.
[12]李中梓. 雷公炮制药性解[M].钱允治订正. 金芷君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13]汪昂. 本草备要[M].谢观,董丰培评校.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14]刘庆林.中药润燥性能浅探[J].国医论坛,2006,21(6):18.
[15]杨敏,陈勇,张廷模.中药润燥性能本草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3):91.
[16]孙媛媛,单国顺,谢君,等.栀制人参对正常大鼠红细胞膜Na+ K+-ATP酶活力的影响[J]中成药,2010,32(12):2159.
[17]郝延军.白术的炮制原理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
[18]容穗华,林海,高妮.白术炮制工艺及炮制原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8):1001.
[19]赵青红.麸炒对苍术挥发油的影响及其与道地性的关系[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
[20]刘艳菊,陈雯雯,曾敏,等.苍术炮制前后水提物药效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7(15):2276.
Theory and research of drynes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Jin1 , WANG Qiang 2, LI Peng 3 , LIU Si-qi1, HUANG Qin-wan1*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 China;
2.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3. 452 Hospital of PLA, Chengdu 611137, China)
[Abstract]Dryness is the inherent performa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ryness with a specific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 can be reduced suitably by processing and compatibility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Nowadays domestic scholars have developed research of drynes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owever,it remains problems such as evaluation index of dryness not clear. This paper takes medical literature mining technology t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features of dryness bing the modern literatures to explicate the dryness′ research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Putt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search should adopt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study the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Dryness is expected to further appli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research.
篇4
【关键词】香药;卫生防疫;本草学
【中图分类号】R28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4-0052-04
Summary on the Aromatic Drugs of Materia Medica Herbal for Epidemic PreventionYANG Weibing1XIA Xunli2*
1.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ang City, Yichang 443000,China;
2.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ChinaAbstract:Chinese had a long history of medical aromatic, which was made with aromatic drugs of material medica herbal, widely used in all aspects of religion, sacrifice, and daily life. Aromatic drugs were recorded in all kinds chief materia medica books from Shennong bencaojing to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for instance Atractylodes, Radix aucklandiae, Metaplexis japonica, Smilax, Blumea, Camphor, Realgar, Calamus, Kaempferia galangal, Ligusticum sinense, Dysosma versipellis, Artemisia argyi, Euonymus alatus, Moschus, Cynanchum paniculatum, Ligusticum chuanxiong, Gleditsia sinensis, Dalbergia, etc. Prescription of medical aromatic(including suspending, fuming, and burning, etc.) scattered in the Plague, Avoid the plague,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of medical records. There ar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systematically sorting out, exploring, and studying aromatic drugs, as well as innovatively applying with medical aromatic to improve people's epidemic prevention capacity and elavate the health index of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Keywords:Aromatic drugs; Epidemic prevention; Materia medica herbal
中的本草香药文化源远流长。本草香药为香药本草制备的各种香料,广泛应用于宗教、祭祀、居家各方面。中国的香道文化长期显在于虔道礼佛、祭天敬祖层面的情志效用,而香药内在的祛病除邪、驱蚊防虫、净化空气等卫生防疫功用则重视不够和研究薄弱。香药本草广泛见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各主要本草典籍,香药方(悬佩方、熏烤方、烧燃方等)散见于医方医案瘟疫、辟温、禁药等条目或专论中。系统整理、发掘和研究香药本草、弘扬本草香药的卫生防疫功效、增进人居环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本草香药的发展溯源
没有文献证明本草香药起源于何时、以何种方式首先呈现,但是可以设想可能以绿植熏香或绿植熏烟的形式首先出现,或者先以绿植熏香、后随之以绿植熏烟、再发展到本草熏香或本草熏烟、最后发展到形式和功用更加多样化的本草香药阶段。本草香药的发展源流应该同步于人类社会的医药实践和医药知识的丰富。
人类社会早期,劳动、生活环境简陋而艰苦,蚊虫、蝇蚤、动植物腐殖气味侵扰不断。早期人类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发现有些气味剧烈的植物,如艾草、苍术、皂荚、菖蒲等,有驱除蚊虫、蝇蚤、遮盖动植物腐殖气味的功用,因而形成了绿植熏香习俗;之后发现焚燃这些植物,驱除蚊虫、蝇蚤、遮盖动植物腐殖气味的功用更为显著,故而绿植熏香发展到了绿植熏烟,这一时期产生了香药植物的原初认识;随着人类社会医药实践和医药知识的不断增进,本草药物的种类和知识日趋丰富,特别是域外香药的大量传入,香药本草的种类大为扩充,本草香药的应用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实践。本草熏香、本草熏烟临床用于辟秽避疫、居家用于驱蚊逐蝇、熏衣缭室等卫生防疫实践;在本草香药实践积极效果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本草香道文化。
2本草香药主要品种
本草香药依其使用方式不同分为悬佩法、熏烤法、烧燃法等。悬佩法是把香药或者香药研末悬挂于居室各处、或者装袋佩戴于身的方法;熏烤法是把香药隔火加热、或者烘烤促进香气散发而有效避免烟雾的方法;烧燃法是把香药直接烧燃于特定处所的方法。本草药香主要或者常用的香药本草品种见载于本草著作和医方医案典籍。
《本草纲目・瘟疫》[1]专论有:苍术(烧烟熏,去鬼邪);木香、辟虺雷、徐长卿、鬼督邮、藁本、女青、山柰、菝葜、草(并辟毒疫温鬼邪气);白茅香、茅香、兰草(并煎汤浴,辟疫气);艾纳香、兜纳香、蜘蛛香、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苏合香、安息香、詹糖香、樟脑、返魂香、兜木香、皂荚、古厕木(并烧之,辟疫)。《备急千金要方・辟温第二》[2]专论有:(辟温气,太乙流金散方)由雄黄、雌黄、矾石、鬼箭羽、l羊角组成;(辟温气,雄黄散方)由雄黄、朱砂、菖蒲、鬼臼组成;(辟温病,粉身散,常用方)由川芎、白芷、藁本组成;(辟温气,杀鬼,烧药方)由雄黄、丹砂、雌黄、羚羊角、芜荑、虎骨、鬼臼、鬼箭羽、野丈人、石L生、o猪屎、马悬蹄、青羊脂、菖蒲、白术、蜜蜡组成;(辟温,虎头杀鬼丸方)由虎头、朱砂、雄黄、雌黄、鬼臼、皂荚、芜荑组成;(辟温杀鬼丸,熏百鬼恶气方)由雄黄、雌黄、龙骨、龟甲、鲮鲤甲、猬皮、l羊角、虎骨、樗鸡、空青、川芎、真珠、东门上鸡头组成;(雄黄丸方)由雄黄、雌黄、曾青、鬼臼、真珠、丹砂、虎头骨、桔梗、白术、女青、川芎、白芷、鬼督邮、芜荑、鬼箭羽、藜芦、菖蒲、皂荚组成。
上述《本草纲目》和《备急千金要方》为本草和药方的专门著作,分别从本草和方药的角度立“瘟疫”和“辟温”专栏,专门介绍防治瘟疫的本草药物和组方,基本为本草香药。《本草纲目》收载分述的防治瘟疫药物,使用方法主要为烧燃、烟熏,或者汤浴(热、开水淋浴)诸法,作用于人居环境、特别是空气的致病微生物,以及人体自身的皮肤、体表等外在的与致病微生物容易接触的部位。而《备急千金要方》收载的各种防治瘟疫的成方,其组方药物也基本类同《本草纲目》“瘟疫”专论的药物,使用方法除了烧燃、烟熏法外,还有“粉身散”(施于人体自身的皮肤、体表等外在的与致病微生物容易接触的部位)、丸药(悬佩、协带于人体,或者置放于特定空间,或者人体内服以增强机体抵御瘟疫的能力)等,可作用于改善人居环境、或者提高人体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能力。
《洗冤集录》载[3]:(辟秽丹,能辟秽气)由麝香、细辛、甘泉、川芎组成。《串雅全书・禁药门》专论[4]有:(李子建杀鬼丸,辟瘟疫,杀一切鬼魅魍魉)由藜藿、虎头、雄黄、鬼臼、天雄、皂荚、芜荑组成;(除蚤虱蛇虫诸毒)如樟脑、茅术、石菖蒲;(又方)芥菜子、辣蓼、樟脑(烧烟熏之,即除);(灭虱除蚤)如百部、水银、茶叶、黑枣。《武当秘方》载武当道医避瘟疫方[5]:(观音神香,芳香辟秽,杀虫防蚀)由广木香、生苍术、香白芷、甘松、沉香、檀香、降真香、艾叶组成;(避温疫香袋,避瘟防病)由生苍术、吴茱萸、雄黄、艾叶、冰片组成。
上述《洗冤集录》、《串雅全书》和《武当秘方》为医学或者医学相关著述,所收载的防疫方都是在生活、生产环境或者实践中应用的专门卫生防疫物品。如《洗冤集录》的“辟秽丹”是专门针对刑事现场的尸检时,防止尸体腐变产生的致病微生物对刑案人员的伤害;《串雅全书》的“禁药门”则是专注游医、乡土民间防瘟避疫、灭虱除蚤、杀蛇虫诸毒等乡野田间各种环境卫生、民居生态的专论;《武当秘方》收载的“观音神香”有芳香药物的提神醒脑、清窍敬祈的神志调适作用,对道观周遭环境的空气、水土可能滋生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和有害生物有消杀功能;“避温疫香袋”则是道士生活的另一面反映,道士们常游方行走天下,可能或者实际经过瘟疫地区、自身携带或者散发给疫区灾民避瘟防病的卫生防疫性保护产品。
3本草香药的卫生防疫功用
分析上述各本草著作和医方医籍收载的本草药香,主要或者常见的香药本草品种有苍术、木香、女青、菝葜、艾纳香、樟脑、雄黄、菖蒲、山柰、藁本、鬼臼、艾叶、鬼箭羽、麝香、徐长卿、川芎、皂荚、降真香等,下面分别简述其卫生防疫功用[6]。
苍术:除恶气,弥灾l(弘景);山岚瘴气温疾(大明)。木香:邪气,辟毒疫温鬼(本经);消毒,杀鬼精物,温疟蛊毒(别录)。女青:蛊毒,逐邪恶气,杀鬼温疰,辟不祥(本经)。菝葜:治时疾瘟瘴(大明)。艾纳香:恶气杀虫(志);烧之辟瘟疫(李);治癣辟蛇(藏器)。樟脑:治中恶邪气,疥癣风瘙,杀虫辟蠹(时珍)。雄黄: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本经);杀诸蛇虺毒(别录);杀劳虫疳虫(时珍)。菖蒲:小儿温疟,可作浴汤(别录);鬼气,杀诸虫,恶疮疥瘙(甄权)。山柰:辟瘴疠恶气(时珍)。藁本:辟雾露润泽,疗风邪曳金疮(别录);治一百六十种恶风鬼疰(甄权)。鬼臼:杀蛊毒鬼疰精物,辟恶气不祥,逐邪,解百毒(本经)。艾叶:治瘴气疫疠温毒(葛洪);治虫(孙思邈)。鬼箭羽:除邪,杀鬼毒蛊疰(本经);主百邪鬼魅(甄权)。麝香:辟恶气,杀鬼精物,去三虫蛊毒(本经);疗诸凶邪鬼气(别录);瘴毒,辟蛊气(日华);除百病,治一切恶气及惊怖恍惚(孟诜)。徐长卿:鬼物百精蛊毒,疫疾邪恶气(本经);主鬼疰精物邪恶气,杀百精蛊毒(别录)。川芎:川芎叶名蘼芜,辟邪恶,除蛊毒鬼疰,去三虫(本经)。皂荚:利九窍,杀精物(本经);合苍术烧烟,辟瘟疫邪湿气(宗])。降真香: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小儿带之,辟邪恶气(李)。
上述各主要本草香药的卫生防疫功用从现代医学或者卫生学的视角,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①针对环境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之类的)所导致的传染病、流行性疫病等,通过对环境消毒杀菌、或者对人体清热解毒发挥功效作用,本草语言表述为“恶气、瘴气、邪气、杀鬼精物、辟不祥、灾l、温疾、毒疫、温鬼、瘟瘴、瘴疠、鬼疰、百邪鬼魅”等;②针对有害生物(如虫、虱、蚤、蛇等)所致的环境、人体危害,功效作用在于杀灭这些有害生物或者限制其活动范围、活动方式,本草语言表述为“蛊毒、杀虫、辟蛇、辟蠹、百虫毒、虺毒、劳虫疳虫、百精”等;③针对自然环境或者致病微生物、有毒生物所致的人体皮肤、体表、身体外部疾患,功效作用方式为消杀导致皮肤、体表伤害的致病微生物,或者促进皮肤、体表损伤的愈合和恢复,本草语言表述为“治癣、疥癣风瘙、恶疮疥瘙、金疮”等。
4本草香药卫生防疫功效的现代研究
本草香药卫生防疫功效的现代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数据也不算丰富;但是在临床、科研方面还是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评价验证工作,摘要分述如下。
如上海市的医药工作者,使用本草香药苍术和艾叶创制了“苍术艾叶香”,在室内点燃此香,进行空气消毒,以防治呼吸道感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验证明,点香后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显著减少[7]。
李小敏等[8]研究发现采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室内空气消毒合格率达到100%,艾叶对10多种常见细菌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如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等,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如石膏样毛癣菌、黄癣菌等。邹秀容等[9]采用艾叶烟熏进行病室消毒。结果发现烟熏后细菌总数下降率为7304%,对大肠杆菌、甲型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陈勤等[10]对艾条熏蒸与紫外线空气消毒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发现艾条熏蒸与紫外线照射后的平均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有障碍物紫外线不能穿透的角落,艾条熏蒸后菌落数少于紫外线消毒后的菌落数。
由于近年来流感频繁爆发,佩药疗法在预防流感的应用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医务工作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佩药疗法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作了深入研究。佩药疗法防治瘟疫病的疗效主要机制是杀灭细菌或病毒,激发人体的潜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大多数的芳香类药物香味散发到空气中可起到杀菌、抗病毒作用[11];藿香、艾叶、佩兰等芳香类药物,其挥发油成分在空气中有较强的消毒作用[12];佩带香囊可使药物浓郁的香气通过鼻黏膜吸收、肌肤渗入人体进入血液而发挥药效[13]。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14],香药的主要成分挥发油经口、鼻吸闻,对大脑的嗅神经产生良好的香味刺激及对局部俞穴产生缓慢刺激,可促进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高,增强人体防御能力,借以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沈微等[15]采用藿香、苍术、艾叶、肉桂等芳香类药物做成香囊佩戴在老年人身上进行观察佩药疗法预防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结果提示,佩药疗法对预防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降低其发病率具有一定的作用。
5本草香药的创新应用
中国传统医药史上的卫生防疫方多选择上述香药组方,以悬佩法、熏烤法、烧燃法等驱蚊祛虫、防治瘟疫,保护人们健康。现代社会,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逐渐远离人口分散、植物茂盛的自然环境,生活在人口密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差的城镇环境中。通过对香药本草的创新应用,可以为现代人居环境创制天然的绿植熏香植物和清洁空气。①通过园艺学技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绿植熏香植物,如艾草、苍术、木香、山奈,或者其他散发有卫生防疫功效成分的植物,栽培成盆景植株,放置在居家阳台、客厅、或者卧室,或者放置在企业、机关、工厂的适当的公共空地,以净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卫生防疫水平。②加强香药本草的卫生防疫功效和组方规律研究,创制具备各种驱蚊驱虫、消毒杀菌、净化空气的本草药香,供人们在家庭、单位定期或者不定期(特定时期:比如季节转换,温度湿度改变太快,传染病高发时期等)进行悬挂、熏烤或者烧燃,也可以供个人佩戴、汤浴使用,以达到防疫治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柳长华,柳璇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75.
[2]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焦振廉等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63-164.
[3]宋・宋慈.洗冤集录[M].高随捷,祝林森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53.
[4]清・赵学敏.串雅全书[M].何源,李佳,赵小青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59-162.
[5]黄富强,尚儒彪.武当道教医药避瘟疫方药介绍[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38.
[6]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柳长华,柳璇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386,448,567,677,472,1018,276,709,451,443,632,492,1087,1415,432,441,1043,1006.
[7]福建省医药研究所《串雅外编》选注编写小组. 《串雅外编》选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1.
[8]李小敏,赵红梅,林金玉.爱婴病房艾条熏蒸的消毒效果研究[J].南方护理杂志,1998,5(1):2-3.
[9]邹秀容,周雾飞.病室用艾叶烟熙消毒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1996,11(7):43.
[10]陈勤,吴庆凤,辛范华,等.艾条熏蒸与紫外线空气消毒的对照观察[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12(5):523.
[11]卓芷聿.精油全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9.
[12]何w舟,王淑云,唐正平,等.芳香辟秽中药挥发油空气消毒作用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1999,15(2):54-55.
[13]林慧光,丁春.芳香疗法的作用机理[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1):26-28.
[14]张辰龙,黄世佐.香包与医疗保健[J].亚太传统医药,2007(02):42-43.
[15]沈微,陈华.香佩疗法预防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02):105-106.
基金项目:①中国博士后基金:藏医白脉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七十味珍珠丸的干预研究(2012M511916);②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藏医白脉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七十味珍珠丸的干预研究(2012-E-040);③ 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技术项目重点项目:大鼠MCAO模型自制实验装置的标准化和共享机制研究(Z1411);④ 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量-时-效关系研究(ZRQN1544)。
篇5
关键词:白术;炮制方法;药理作用
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主要产地为湖南、安徽与浙江,其性温、甘、味苦,有着燥湿利水、健脾益气、安胎、止汗之功效。主治由于运化失常、脾气虚弱引起的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痰饮水肿、胎动不安、自汗等症状。白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有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白术制剂已经超过了500种,远远超过了党参、黄芪、人参制剂的数量,已经成为我国配方频度最高的中药。
1白术的常见炮制方式
对于白术的炮制,最早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就有所记载,在此之后,又出现了土炒、麸炒等多种多样的炮制方式,据文献考证,白术的常见炮制方式有清炒白术、白术炭、醋白术、生白术、米泔白术、麸炒白术、土白术、焦白术等等,炮制品种与炮制方法创造了新的记录。在时代的变迁之下,现阶段常见的白术炮制法有生白术、土白术、炒白术、麸白术几种。具体炮制方法如下:
生白术:取白术,除去杂质,使用清水洗净、大小分开,浸泡12~24 h,待6、7成熟之后,闷润24~32 h,保持内部与外部湿度的相同,完成后,切厚片,烘干或者晒干备用。
土白术:取适量伏龙肝细粉(每100 Kg白术片取30 Kg伏龙肝细粉),将其放置在热锅中,使用中火煎炒,加入白术片,炒至表面有土色、取出后,筛选晾晒。
炒白术:将蜜炙麸皮置入锅中(每100kg白术片取10kg蜜炙麸皮),冒烟后在其中加入白术片,待变为焦黄色有香气溢出之后,将去取出,筛选晾凉。
麸炒白术:将麸皮置于锅中(每100kg白术片取10kg麸皮),加入锅中翻炒,冒烟后加白术片,用文火将其炒制为黄棕色,取出,筛选晾凉。
2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对于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
白术中约含有1.4%的挥发油,这些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苍术醇与苍术酮,苍术酮含量为32%~61%[1],其余含量较高的有y0榄香烯、石竹烯、吉马烯β、11-二烯等,从白术中分离出来的内酯成分有双白术内酯、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4,15环氧羧基白术内酯等等,除了这些成分植物,还有大量的白术三醇、谷氨酸、多糖成分等物质[2]。
李伟[3]等对于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出的白术挥发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炮制之后,白术挥发油含量都所有下降,含量从大到小分别为生白术、蜜炙麸炒白术、麸白术、土白术、焦白术。童静玲[4]对于生白术、麸炒轻品、麸炒焦品、炒白术、麸炒黄品的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与白术内酯III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白术内酯I的含量从大到小分别为麸炒黄品、麸炒轻品、麸炒焦品、炒白术、生白术,在白术内酯II的含量方面,几种炮制方法的含量基本相同,麸炒焦品、麸炒黄品、炒白术中含量相对升高;麸炒黄品中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与白术内酯III含量是最高的。万丽[5]对于清炒白术、生白术、土白术、麸白术中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与白术内酯III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在经过炮制之后,白术内酯含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其中,白术内酯II含量降低,白术内酯III含量增加。
有关研究显示[6],在不同的波长中,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白术内酯III与苍术酮转化样品在HPLC色谱环境下存在时间吸收峰,苍术酮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下转化成为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与白术内酯III;白术内酯III在加热因素的影响之下也能够转化成为白术内酯II,因此,炮制之后白术内酯II的含量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对于其药理作用的影响
临床药理学显示,白术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炎、调节免疫、调节胃肠道、镇静、扩张血管的效用,白术挥发油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长,提升人体机体免疫效果。有关研究显示,双白术内酯对于豚鼠离体心房肌有着负性频率与负性肌力的效用,其中,白术多糖可以显著提升SD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血清溶菌酶的含量,提升NBT阳性率,继而实现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ASANO S[7]等对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I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白术内酯I可以有效提升人体的唾液淀粉酶活性,有着调节肠道功能以及促进肠胃吸收的功效。张印的研究显示,白术生品和炮制品对小肠运动的影响功效是不同的,与炮制品相比而言,生品促进小肠蠕动的效果更加的明显,因此,生白术多用于便秘的治疗,而炒白术则多用作泄泻的治疗。郝延军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提出,白术内酯可以显著提升唾液淀粉酶活性,白术内酯III影响不大,白术内酯I则能够显著提升尿淀粉酶活性,因此,白术内酯I是白术的有效成分。
4结论
传统观念认为,炮制白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其中的挥发油含量,达到缓和药性与降低燥性的效果,并有效提升白术的补脾止泻与健脾和胃效果,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针对白术的炮制方法、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该种研究主要集中在白术内酯与苍术酮成分的研究上,很多有针对多糖成分的研究。在未来阶段下,应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深化对于白术不同炮制方式对于白术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让白术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段启,许冬谨,谢晨.HPLC法测定白术不同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J].中草药,2008,(09).
[2]宿廷敏,王敏娟,阮时宝.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
[3]李伟,文红梅,张爱华,等.白术质量标准研究Ⅰ--HPLC法测定2种白术内酯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1,(03).
[4]童静玲,胡敏.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连的影响及其炮制品的辨证应用[J].海峡药学,2010,(10).
[5]万丽,刘玮琦,杜江,等.不同产地白术的多糖含量测定[J].世界科学技术,2003,(02).
篇6
我患慢性胃炎两年多,经中西医治疗基本治愈。近两个月口中苦涩味逐渐加重,清晨起床后尤其明显。取扁豆25克,大枣20克,陈皮、白芍各5克。将扁豆、大枣洗净,与白芍、陈皮同放入沙锅中,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煮至500毫升,稍冷后服用。在此期间,我注意不吃辛辣食物,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连服了10天后,口中苦涩味渐去。
广西灵川陈燕炳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中医认为,口苦多见于胆道或胃炎急性发作期;口涩是指舌头少津干涩,且伴有味觉降低之表现,多与脾虚胃弱有关。
上方中,扁豆性平、味甘淡,是健脾化湿良药,治疗脾虚湿盛所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效果不错;陈皮辛散通温,能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主治胸膈满闷、不思饮食等;大枣味甘,可补中益气、养血补虚,主治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大枣配陈皮,治慢性胃炎、胃痛呕吐有较好疗效;白芍味酸性微寒,能养阴柔肝,与大枣同用,酸甘可缓中止痛,适用于血虚阴虚之胸腹胁肋疼痛(如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而陈皮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白芍有解痉、镇痛功效。诸味合用具有健脾益胃、化滞祛湿、理气止痛功效,此方对慢性胃炎、慢性胆道疾病引起的口舌苦涩症状有一定疗效,可试服。
韭菜粥治尿频
大米100克,新鲜韭菜60克,熟油、盐适量。先用适量水将大米煮成粥,再取新鲜的韭菜洗净切成段倒入粥内,并放入适量的熟油、盐同煮,约5分钟后盛起,待不烫时食用。每日食2~3次可治疗尿频。
安徽安庆曾李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炎症刺激、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等)、精神因素、妊娠期子宫压迫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尿频。中医则认为,尿频多与肾阳虚、肾气固摄无力有关,并与脾虚气弱、血行淤滞有联系。
韭菜粥治尿频在古方中多有记载,民间也比较常用。中医认为,韭菜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肾温阳、益肝健胃、行气理血、润肠通便功效,可治疗阳痿、遗精、多尿、腰膝酸软冷痛以及妇女赤白带下等。粥中韭菜温阳补肾、固摄膀胱,故能止尿频;大米能益气养胃,稍加盐可以益肾补肾(注意:咸入肾,但过多则反伤肾)。韭菜粥具有振奋肾阳、暖胃健胃、活血作用,可用于小儿肾气不足,老人因肾气虚衰所引起的尿频、遗尿,对肾阳虚引起的遗精也一定疗效。
禁忌:肾阴虚、阴虚火旺者(主要表现为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口干咽痛、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面部潮红、尿黄便秘,后5项是区别肾阴虚与肾阳虚的要点)不宜服用韭菜粥。
桃仁鸡蛋治关节疼痛
外敷桃仁鸡蛋糊对关节疼痛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桃仁、白芥子各6克,鸡蛋1个。将桃仁、白芥子研成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痛处,3~4小时即能止痛。但应注意不要久敷。
四川成都冉英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关节疼痛多因风、寒、湿邪侵入,导致肌肉、骨节气滞痰凝、经络痞塞、血脉运行不畅而引起。
白芥子性温,味辛,具有利气祛痰、散寒除湿、通络止痛功效,治疗因痰饮(编者注:指留在胸腹部的液体,其中浓者为痰,清者为饮)流注经络,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桃仁性平,味苦,有活血化淤、润肠通便之功,可用于各种淤血证、肠燥便秘、肠痈等,外用对跌打损伤、新旧软组织挫伤、炎性包块等有较佳疗效。
药理研究表明,白芥子外用能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对风湿性关节疼痛有效;桃仁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软组织肿胀,也有较强止痛作用;白芥子刺激性较强,以蛋清调合能减轻其对皮肤的刺激,而蛋清生用可解毒,遇热则能“拔寒”。3味合用共同发挥除寒去湿、破淤散结、通经活络作用。故此方对类风关节炎、骨质增生、扭伤等引起的关节疼痛,能起到一定的止痛、消肿作用。但皮肤过敏者慎用。
知柏苍术丸治不孕
知柏、苍术、香附各15克,陈皮、白茯苓各20克,枳壳、半夏、南星、炙甘草各10克,做成丸状,配合生姜汁服用。此方可治疗不孕。
江苏南京张晓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上方为一剂燥湿祛痰方,可用于治疗“痰湿不孕”。中医认为,女性长期脾阳虚,不能充分发挥运化功能,易使湿气聚于中焦,蕴结生痰。或者身体肥胖,加之饮食不当(如喜欢吃油腻食物等),也易促使痰湿内生。痰湿久蕴不除,会损伤冲任二脉,使经血不畅,细胞经络闭阻,最终导致不孕。
上方中,知母味甘性寒,能滋肾润燥、清热泻火;黄柏味苦,性寒坚阴,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苍术性温燥,能祛风燥湿、健脾止泻,以截生痰之源;香附辛香走窜,可疏肝气,利三焦,祛痰除湿;陈皮味辛、苦,性温,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枳壳味苦辛,能通降,理气导滞,化痰消积;半夏味辛性温,可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南星(制)味苦辛,性温燥,可燥湿化痰;白茯苓味甘性平,能健脾刺湿;姜汁能温中祛痰;甘草则能健脾益气,调和诸药。方中药物多性温多燥,加知柏(知母、黄柏)能滋阴降火,可制约温燥太过而伤阴。诸药配合能共同发挥理气导滞、化痰祛湿、健脾益气功效,此方适用于痰湿内阻引起的不孕症。对痰湿引起的经少、闭经等也有一定疗效。
篇7
关键词:茅苍术;优质;高产;无公害;人工栽培
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21-02
中药材茅苍术来源于菊科苍术属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的根茎。据研究,茅苍术根茎中挥发油含量为3.25%~6.92%,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素、茅术醇、β-桉油醇、苍术酮等,还含有钴、铬、铜、锰、钼、镍、锡、锶、钡、锌、铁、磷、铝、锫、钛、镁、钙等无机元素。茅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等功效,具有“一补一泻”双重功能,为治疗风湿痹痛要药,对湿邪引起的其它疾病,如湿重性黄胆肝炎、风寒感冒等也具有良好的疗效。
江苏省茅山地区是茅苍术的著名产地,茅山苍术为地道药材。由于历年来无计划地开发利用,致使其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已受到普遍关注。由于近年来野生资源的减少,影响了市场供应及出口。茅苍术的人工栽培在保护野生资源和满足国内外用药需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茅苍术在江苏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技术,以期为茅苍术的优质、高产和无公害生产提供参考。
1 茅苍术的生物学特性
茅苍术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喜凉爽较干燥气候,怕高温高湿。在江苏地区,茅苍术从种子萌发至收获种子约635天,其中营养生长期约330天(发芽~次年孕蕾),孕蕾期约65天,开花期约40天,结果期约60天,休眠期约140天。一般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种子发芽,3月中旬至4月上旬出苗,4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为营养生长期,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休眠期。1龄苗当年可形成莲座状。2龄苗3月中旬至4月上旬出苗,4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营养生长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孕蕾期,9月上旬至11月中旬为开花结果期,此后进人休眠期直至来年重新出苗。以种子作繁殖器官。2片真叶时,下胚轴开始膨大逐渐形成根茎。其中以8~9月生长最快,成株在孕蕾期根茎生长迅速,开花后期生长缓慢,10月下旬停止生长,次年1月中下旬根茎形成次生芽。l龄苗极少抽茎开花,2~3龄发育正常的成株均能开花结实。茅苍术主要依靠昆虫传授花粉。果实从授精到发育成熟40天左右,11月中旬果实上的毛由黄色变为变黄白色时采收种子,种子千粒重约10.5g,成熟种子发芽率可达90%。
2 人工栽培技术
2.1 栽培地点选择茅苍术适宜生长在丘陵山区,以半阴半阳的坡地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最佳。露地栽培时宜与玉米等高杆作(植)物套种,以保持在30%左右的遮光度为宜。茅苍术不能连作,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好,粘性和较肥的土壤生长不良。为保证产品的安全品质,产地条件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江苏及其周边地区多丘陵地带,是进行人工栽培的适宜地区。
2.2 适期播种与移栽茅苍术的种子在8℃以上开始萌芽,10~15℃为发芽的适宜温度。苗床要求地势高,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在江苏地区可行冬播和春播。冬播的适宜时期为11有下旬至土壤封冻前,春播适期为3月上旬。不同季节播种对根茎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冬季播种时出苗期比春季播种早1个月左右,出苗率高30%左右。而且便于管理。春季播种时由于气温较高,容易出现烂种现象,在播种前宜用多菌灵等药剂进行浸种处理。移栽于植株休眠后的12月上旬进行。不同大小的根茎分开移栽,为保证根茎的品质,每个根茎保留1~2个主芽,其余侧芽全部除去。栽种时芽头向上,排列在同一方向,深度4cm左右。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对茅苍术进行快速繁殖。以根茎侧芽作为外植体,从芽诱导、芽增殖,到诱导生根的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无性繁殖体系,这些工作为茅苍术进行规模化生产,为市场提供大批种苗打下了技术基础。
2.3 田间管理在茅苍术生长期内应保持田间无杂草。及时清洁田园,在封行前保持表层土壤疏松。保持畦表面无积水。加强肥水管理,孕蕾期是茅苍术根茎生长最迅速的时期,生产中加强蕾肥管理是促进根茎生长、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根据植株长势,可进行2~3次追肥,每15天左右进行一次。为确保药材的质量,肥料种类应使用充分腐熟、无污染的有机肥料,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肥料。
摘蕾是提高茅苍术根茎产量和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当以生产根茎为目的时,摘蕾于7月上旬。选择晴天露水干后进行,一般分2~3次摘完全部花蕾。摘蕾时一手抓茎一手摘蕾,动作要轻,不要伤到植株。留种田要及时摘除下部分枝花蕾,促进上部花蕾生长增加种子千粒重。
篇8
【关键词】咽炎颗粒;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标准
The manufacture of pharyngitis Pellet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CHEN Xiao-bing.Dazhou Central Hospital,Sichuan 635000,China
【Abstract】PurposeDo research into the manufacture method of pharyngitis pellet , establish its quality specification and test its stability. MethodDefinite the composition of prescription, draw up the technical process of the prescription and do research into its performance and condition; carry on the distinction of its effective component with TLC and the experiment of its stability.ResultDefinite the production technical process of the pharnyngitispellet and its quality specification. ConclusionThe production technical process of the preparation pellet is reasonable and its quality is stable.
【Key words】Pharyngitis pellet;Production technical process;Quality specification
咽炎颗粒具有散风清热、祛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急慢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经临床长期使用证明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其制备、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仪器及试药
KXH202-1AB型电热恒温箱(中国上海科析试验仪器厂)B3211S型超声波清洗器[必能信(上海)有限公司],咽炎颗粒剂(达州市中心医院,批号:20050527),薄层层析用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处方及制备
2.1处方91.5 g,远志37.2 g,苍术82.9 g,枳实91.5 g,柏子仁91.5 g,石菖蒲91.5 g中药组成,蔗糖适量。
2.2制备将生药饮片中加入水浸泡30 min,煎煮,反复提取2次,合并2次提取液,减压浓缩至1 500 ml,待浓缩液冷却后,加入乙醇1 500 ml,沉淀,过滤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比重1.35~1.40[50 ℃测]的稠膏(放冷),加入蔗糖糊精粉,乙醇适量混匀,过一号筛制粒,置60℃干燥后,整粒,制成1 000 g即得。
3质量控制
3.1性状本品为黄褐色颗粒,气芳香,味甜微苦。
3.2鉴别取本品20 g研细,加正乙烷25 ml,超声处理15 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苍术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新制备的两种溶液2~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C)-醋酸乙酯(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 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显三个以上相同颜色的斑点。
3.3检查将咽炎溶解后相对密度为1.015~1.04,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项下有关的规定[1]。
3.4稳定性试验将咽炎颗粒置室温下留样观察。分别在0、2、4、6个月取出进行性状、鉴别、粒度、溶化性、微生物限度等检查均符合规定,表明本制剂稳定性良好。
4临床应用
4.1作用与用法散风清热,祛痰。用于急慢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热开水冲服,1包/次,3次/d。2周为1个疗程。
4.2疗效标准治愈:咽喉部干燥,咽喉部有异物感,吞咽唾液时咽痛往往比进食时更明显等症状消失。上述症状有明显改善、好转。无效:上述症状没有改变。
4.3治疗结果经临床应用治疗急慢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378例。治愈290例,好转51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90.2%。
5讨论
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远志安神益智,祛痰,消肿。苍术燥湿健睥。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石菖蒲开窍豁痰,化湿开胃,几者合用,起到了散风清热祛痰的良好协同作用。本品质量稳定可靠,经我院多年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安全。处方合理,未发生不良反应。
篇9
那么,人们怎样用芳香类药材制作香袋呢?人们应先辨明自己属于那种体质,然后根据自身体质的类型选用中药配方制作香袋。
湿热型体质
具有湿热型体质的人常可出现口苦、倦怠乏力、舌质红、苔黄厚腻、尿黄、大便不成形、脉弦滑数(在按脉时感觉脉体发紧,如琴弦一般,为弦脉。在按脉时感觉有珠子滑动的脉象为滑脉。脉搏达到每分钟100次以上的脉象为数脉)等症状。湿热型体质者可使用以下香袋配方进行治疗:苍术15克,艾叶3克,藿香1克,冰片0.3克。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混合均匀,用棉花包裹数层,装入香袋内即成,每袋药可使用7~10天。此香袋即可佩戴于胸前,也可在入睡前将其放于枕边。此外,此型体质者在佩戴香袋期间还应戒酒,不吃糯米及肥腻、煎炸的食物,以取得更佳的疗效。
气虚型体质
具有气虚型体质的人常可出现精神不振、体力不佳、易疲乏、食欲欠佳、舌质红、苔薄白、脉虚(在按脉时感觉发空、发虚、跳动无力的脉象为虚脉)等症状。气虚型体质者可使用以下香袋配方进行治疗:吉林参1.5克,苍术、生黄芪各1克,藿香0.5克,冰片0.3克。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混合均匀,用棉花包裹数层,装入香袋即成,每袋药可使用7~10天。此香袋即可佩戴于胸前,也可在入睡前将其放于枕边。此外,此型体质者在佩戴香袋期间还应注意休息,尽量保证每天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以取得更佳的疗效。
血瘀气虚型体质
具有血瘀气虚型体质的人常可表现为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舌暗淡或有紫斑、脉沉涩(在按脉时感觉脉位较深,在重按时才能感到脉搏跳动的脉象为沉脉。在按脉时感觉脉体较细,脉跳迟缓,滞涩不滑利的脉象为涩脉)。血瘀气虚型体质者可使用以下香袋配方进行治疗:取檀香、丹参各2克,菖蒲、川芎、苍术、香薷(或艾叶)各1克。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混合均匀,用棉花包裹数层,装入香袋即成,每袋药可使用7~10天。此香袋即可佩戴于胸前,也可在入睡前将其放于枕边。冠心病患者若有上述血瘀气虚的症状,也可在用药治疗期间佩戴这种香袋。
篇10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痹宁胶囊;脾虚湿胜、风邪阻络证;疗效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属于中医“痹证”“痹”“骨痹”范畴。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下降,病变呈慢性、持续性、易反复发作,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措施。痹宁胶囊为中药制剂,具有健脾胜湿、祛风通络的功效,适用于中医辨证为脾虚湿胜、风邪阻络的痹病。本研究观察痹宁胶囊治疗脾虚湿胜、风邪阻络型RA的疗效,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男10例,女56例,年龄(49.52±11.20)岁,病程(77.19±81.97)月;对照组男4例,女18例,年龄(49.96±10.75)岁,病程(62.42±56.47)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风湿病诊断指南》[1] 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脾虚湿胜、风邪阻络型)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的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18~65岁;②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脾虚湿胜、风邪阻络型诊断标准;③同意接受检查及治疗;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脑、肾、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疾病者;②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⑤合并精神疾病或严重神经官能症者;⑥不能表达主观不适症者;⑦研究者认为不宜入选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痹宁胶囊(成都芝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为临床三类新药,主要由薏苡仁、川芎、苍术、当归、党参、细辛、黄芪、威灵仙等药物组成。生产批号051201)口服,每次4粒,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风湿圣药胶囊(吉林省辉南天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主要由土茯苓、桃仁、玉竹、五味子、黄柏、防风、羌活、独活、防己、威灵仙、蚕砂、桂枝、当归、红花、人参、青风藤、穿山龙等药物组成。国药准字Z22025525,生产批号060201)口服,每次4粒,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8周。
2.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的研究设计。
2.3 观察指标
2.3.1 安全性观察指标 ①一般体检项目:血压、心率、脉搏、呼吸、身高、体重等;②血、尿、大便常规检查,治疗前后各检查并记录1次;③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各检查记录1次;④不良反应观察。
2.3.2 疗效性观察指标 ①主症、次症、舌脉变化情况;②主要相关体征:关节压痛数、关节(以双侧近端指间、掌指、腕、肘、肩、膝关节,共计28个关节计算)肿胀数、关节功能、上午双手平均握力( mmHg)、晨僵、疼痛10 cm水平视力对照表(VAS) 测试(每2周做1次);③X线骨质改变(双手正位片);④类风湿因子(RF)检测;⑤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2.4 疗效评价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2]。①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②进步: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5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或无改善;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各次就诊的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3 结 果
3.1 两组患者西医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66例,显效13例,进步26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43%。对照组22例,显效1例,进步7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2.7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66例,显效20例,有效4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90%。对照组22例,显效2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2.70%。试验组与对照组等级综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上午双手平均握力(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关节肿胀数、VAS疼痛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RF、ESR、CRP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5 安全性评价 本临床观察中未出现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的明显差异;治疗组中有1例出现外阴轻度发热的症状,1天后自行消失,与用药无关。说明药物安全性好。
4 讨 论
RA属于中医“痹证”“痹”“骨痹”的范畴。《素问痹论》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运化失常,引起湿邪内聚、痰瘀互结,筋脉失养,则关节不利,是引起痹证的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侵入筋脉,是外因,正虚复感外邪而致痹。治疗上采用健脾胜湿、祛风通络的治则。
痹宁胶囊主要由薏苡仁、川芎、苍术、当归、党参、细辛、黄芪、威灵仙等药物组成,方中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止痛;细辛祛风解表、散寒止痛;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组方具有健脾胜湿、祛风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证明,本方中药物还具有镇痛、抗炎等作用。高岚等[3]发现薏苡仁汤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棉球性肉芽肿及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壳肿胀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薏苡仁中的有效成分薏苡素,具有温和的镇痛抗炎作用[4];薏苡仁油具有镇痛作用,并对疼痛相关细胞因子产生影响[5]。苍术具有抗炎作用,关苍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二甲苯、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壳肿胀,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小鼠棉球肉芽肿及大鼠佐剂关节炎等急性、慢性及免疫性炎症模型都有模型抑制作用。另外,关苍术中的芹烷二烯酮、苍术烯内酯Ⅰ有毛细管透过性亢进的抑制作用及抗炎作用,苍术烯内酯Ⅱ也具有抗炎活性 [6]。现代药理研究证明[7],黄芪能促进体液免疫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刺激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吞噬, 并能促进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延长组织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对机体免疫系统有广泛影响,具有明显促进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党参中的苍术内酯Ⅲ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8];细辛属植物,对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以及对二甲苯所致耳壳炎症,均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威灵仙显著提高痛阈值,表现出显著的镇痛作用 [9],威灵仙的有效成分威灵仙总皂甙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过度增殖,抑制细胞因子和前列腺素E2来发挥治疗RA的作用[10]。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8周的治疗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西医临床、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痹宁胶囊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对治疗脾虚湿胜、风邪阻络型RA具有显著的疗效。
5 参考文献
[1] 刘江,肖静,尹智功,等.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8):999-100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6-119.
[3] 高岚,张仲一,张莉,等. 薏苡仁汤镇痛消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17-19.
[4] 张明发,沈雅琴,朱自平,等.薏苡仁镇痛抗炎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J].基层中医药杂志,1998,12( 2):36-39.
[5] 谭煌英,李园,于莉莉,等.康莱特对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2):152-155.
[6] 赵爱梅.苍术的药理作用研究[J].光明中医,2009,24(1):181.
[7] 殷静先.黄芪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研究,1998,9(3):230.
[8] 王洁,邓长泉,石磊,等.党参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79-281.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