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医生范文

时间:2023-03-31 04:5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医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森林医生

篇1

森林医生

在森林里有棵大树爷爷,他的身上有太多的害虫。叶子全部掉光了,他非常难受多么希望有人给他治病啊!

突然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原来是森林医生啊!它用尖尖的嘴巴,使劲的啄大树爷爷的身了,把害虫啄的到处跑,最后把害虫全部吃了。大树爷爷病治好了连连向啄木鸟医生道谢。

从此大树爷爷身上再也没有害虫了,身上的叶子越长越肥美,身体非常茁壮。日子也过的非常快乐。

啄木鸟医生真是森林的守护神啊!

篇2

我是啄木鸟,人们称我为“森林医生”。我有一双锐利得像一把凿子的嘴。我每天啄木五六百次,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头昏,因为我的头部有强健的肌肉组织,头骨由骨密质和骨松质组成,既能防震,又能保护头脑,怎么样?羡慕吧!我们的舌头很长,而且生有倒钩 ,能伸出嘴外,便于钩虫吃。我最骄傲的还不是这些,而是我的脚趾和尾羽——我们的脚有四只脚趾,二、三两趾向前,一、四趾向后,便于抓住树干:我们还有坚硬的尾羽,啄木时用它撑住树干,像坐在椅子上似的,舒服极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因素,我们啄树就变得更方便了!

我和树木可谓是情同手足,谁也少不了谁。树木使我有栖身之地,我则常常帮大树、小树们治病。我最钟爱的食物式杨树、榆树、柳树内的天虫幼虫。

记得有一回,我正在树林里巡逻,发现一颗杨树正痛苦的着,就立刻冲了下去。站稳之后先用嘴巴在树干上敲了敲,算是在找虫道吧。果然,声音有虚有实,肯定又是这帮虫子在搞鬼!我在虫道上方啄了个洞,然后用舌上的倒钩钩出虫子。哈哈,任务完成!

呀!又有一棵树在想向我求救了,话不多谈,我先走了,下次再聊!

篇3

关键词 生态区域;森林生态廊道;模型;野生动物保护;山东临沂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72-01

2013年9月24日,临沂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有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是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它的主要内容是创建市的市辖区内“主要森林、湿地等生态区域之间建有贯通性的森林生态廊道,宽度能够满足本地区关键物种迁徙需要”。通过对该市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分析,全市陆生脊椎动物有326种,其中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分别有73种、225种、20种、8种,其中丹顶鹤、白鹳等84种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市处于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线上,鸟类区系特别丰富,占全省鸟类总数的55.5%,其中大多数为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

临沂市着力打造以北部沂蒙山区、东部低山丘陵区和中心城区及南部平原区为主的生态廊道系统模型,初步构建了一条森林生态长廊。该市的野生动物分布区和迁徙所涉及生态区域和廊道主要包括3个地区,现分别阐述如下。

1 北部沂蒙山区

位于该市北部地区,是全市地势最高的地方,1 000 m以上的山有沂山及蒙山。河流水系呈放射状,多属暴流性河流。区内山体相对高度较大,地表切割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本区野生动物资源主要以各种鸟类、爬行类最为多见,需要保护的稀有动物有黑鹳、灰鹤、白琵鹭、金雕、游隼、长耳^等30多种。目前,该区已建成临沂大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蒙山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沂南五彩山自然保护区、北大山森林自然保护区(正在续建省级自然保护区)、鼻子山森林保护区、沂河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和沭河源省级生态功能区、跋山水库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云蒙湖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等生态功能保护区。境内还建设有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沂山省级森林公园、海螺寺景区、许家崖省级森林公园、塔山省级森林公园、中山寺省级森林公园、大洼景区、万寿宫景区、明光寺景区、沂河市级森林公园、岱崮市级森林公园、五彩山市级森林公园、中罗山市级森林公园等适合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及迁徙需要的生态场所[1-2]。

2 东部低山丘陵区

本区位于沭河以东,面积27.9万hm2。该区地形起伏缓和,多为海拔300 m以下的丘陵。本区野生动物的种类和分布也是全市最丰富的地区,除常见的中小型兽类、爬行类、两栖类及鸟类(鸟类总数占全市鸟类总数的80%)之外,尤以珍稀动物的数量为省内最多,需要重点保护的稀有种有秃鹫、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大天鹅、白头鹞、白尾海雕等。目前,该区已建成莒南马髻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临沭苍马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柳庄(苍马山)省级森林公园,正在建设莒南鸡龙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临沭沭河省级湿地公园提升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马髻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续建省级自然保护区[3-4]。

3 中心城区及南部平原区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日均温

4 结语

经过多年的保护、建设和发展,临沂市已经初步建成了适合各种野生动物生存繁殖和迁徙的生态廊道模型,众多类别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构成的生态区域互相串联贯通,在临沂市的主要森林、湿地等生态区域之间基本建成了一条贯通性的森林生态廊道,使得本地区关键物种能够安全顺利地实现迁徙需要。野生动物得到很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水平稳步提高,有效地保护了该市珍稀动物资源,大大提升了整体林业生态环境。

5 参考文献

[1] 达良俊,余倩,蔡北溟.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理念及关键技术[J].中国城市林业,2010(3):11-14.

[2] 郭子良,李霄宇,崔国发.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3(8):2220-2228.

篇4

【关键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一、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促进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为生态建设筹资,改善生态质量,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行的补偿机制主要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由于森林类型多样性、生态效益广泛性、管理体制的差异和财政资金的不足,使当前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一)补偿标准偏低且缺乏差异性。补偿标准过低,难以满足对森林的抚育、管理和维护的需求,不能充分体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不能足以补偿林农、林业部门等主体的损失。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初植成活率低,造林成本高,种林农民的种苗费明显不够。森林生态效益的需求不能跟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情况下,生态地位重要的地方多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在施行全国统一的补偿标准时,经济落后地方的配套资金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阻碍了森林生态效益的提高。另外,我国的森林生态补偿以国标为主,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负担,因我国地域广阔、森林类型和造林方式多样,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等,导致实际的生态价值与规定存在差异,补偿标准没有顾及到森林的社会影响,调整因素不完善,以至于在补偿细则中未能满足多方利益需求。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充分有效的政策体系和配套措施。只有部分重点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虽起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作用,但工程结束后无法维持林农保护森林和进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甚至部分林农为了生存而破坏森林。由于相应的管理制度缺失,国家投巨资的森林生态建设项目和补偿被部分地方部门坐收渔利,严重危及到项目的实施。

(三)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由于财政难以支撑起日益增长的补偿金额,完全依靠政府补偿森林生态效益不符合现实情况,没有建成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元化资金募集机制,没有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保证资金源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转移支付缺乏稳定性,不能满足我国森林抚育、管理和维护的需求,当财政状况不稳定时,转移支付的资金难以有效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难以发挥效用,势必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法律法规缺失。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多体现在政策层面,缺少专门的立法来保障,一旦遇到某一类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时,往往通过行政手段突击解决,随意性强,且没有合法合理的依据,缺乏权威性的法律保障措施,很多地方在执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时,不能有效深入开展工作。

二、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一)提高并优化补偿标准。当前以政府主导的补偿标准,增添了财政负担,也难以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应采取多种渠道融集资金,还可以发型林业国债、福利彩票等渠道,完善森林生态效益服务市场机制,对具有市场潜力的森林效益产品,加以开发,实现利益转化,来弥补经营者的资金缺口。加强对林农的技能培训,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同时,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必须坚持高效利用,完善基金使用和监管制度,设立第三方审核与监督,增强执行补偿标准的水平平。专款专用,直接将补偿资金打入林农的专用账户,降低和避免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在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功能。

(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制度建设。规范统一的补偿机制,对不同级别、不同权属的生态补偿拉大补偿差距,区别对待。强化补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明晰资金用途,分类使用,调动政府部门和林农参与森林生态管理的积极性,避免管护费被侵占造成管护水平的下降。加强对补偿资金的监督管理。建立一整套的森林生态专项资金监管体系,完善资金公示制度,完善资金发放程序和认领签收制度。对补偿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进行全面监督,健全监督通报和整改落实反馈制度。

(三)完善市场化补偿机制。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市场化机制,发挥其补偿方式灵活,运行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优势,丰富生态效益补偿手段,提高森林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能力,明晰林业所有权归属。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多层次的管理机制,开放林业经营权,盘活市场机制,抓住公众支付意愿,鼓励和引进私企进入林业市场,通过市场调节规范市场行为,将森林生态效益推入市场,以市场交易的形式降低成本,实现生态效益的应有价值。

(四)完善森林生态的法律制定。要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就必须从法律层面上加以完善,法律是保障补偿公平、公正、合理和有序的有力抓手,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制定《森林生态补偿法》将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补偿范围等以法的形势固定下来,明确各主体间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完善法定监管途径,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来源渠道予以明确,引入公民和企业的资金。

三、结语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有利于加强森林生态保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阻止沙漠化扩大和降低二氧化碳含量,促进生态平衡,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仁东,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若干思考[J],浙江林业科技,2009,3

篇5

关键词: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森林的生产凝结着大量的劳动,是一种劳动产品,而且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与此同时,森林的经营者还可以营造出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这也反映出森林资源在投入与产出上彼此之间的关系。森林资源是有形产品,可以用货币价值加以衡量,但是生态功能的价值是无形的,无法直接用货币进行衡量,有形产品又是无形产品形成的基础。森林以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向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为居民带来经济收益以及社会利效益,因此说森林资源具有外部性特点。所以就需要人为的通过一些方法把这种外部性进行转换,体现出利益平衡性,也保证调动社会全体成员参与到生态维护的过程中来,维持森林以及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概述

森林生态补偿是一种综合手段,主要目的是对利用及保护森林生态效益的主体之间利益进行均衡的手段以及激励方式,主要就是政府作为主体,对营林造林工作者进行相应经济补偿的过程。这种补偿既有对生态环境的补偿,同时还有对个人营林造林行为的补偿,以及对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地域或者有重要意义的对象所进行的保护性资金投入。

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生态效益补偿一共包含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补偿生态环境本身;第二,是为生态环境提供补偿费用,也就是采用经济调节方式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以控制;第三,是给予个人实施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而放弃获取其他收益的机会成本补偿;第四,是为保护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所进行的经济性投入。其中第一种意义的补偿是从生态学角度给予的补偿,另外三种是从经济学角度给予的补偿,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经济手段和机制。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森林生态补偿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补偿主体、客体还是补偿机制都存在一定的不规范和不完善等问题。

1.森林生态补偿的范围过于狭窄

目前在我国所实行的森林生态补偿范围多是限定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方面,而在其它领域的补偿项目很少。放眼世界,其他很多国家在实施森林生态补偿方面已经覆盖了较大的范围。比如美国实行的土地定期休耕计划;欧盟一些国家对于水土实行的严格保护措施,而且对耕地周围田埂上的亦是实行多样性的维护;哥斯达黎加建立起可确认贸易补偿制度,目的是为了保护当地森林并且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巴西规定,一方面逐步恢复功能消退的林地,并且不断扩大受保护区域的面积,同时还要建立自然遗产私有化制度,征收生态增值税;丹麦、瑞典、荷兰和德国等许多国家把征税税种增多,比如开征环境税等。由此可见,我国与其他很多国家相比,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补偿问题。

2.森林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现在我国生态补偿的资金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及专项基金两种方式来实现的,而财政转移支付是其中占较大比重的资金来源渠道。而从财政转移支付的的方式来看,占主导地位的是纵向的财政转移支付,也就是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从上级主管部门到下级主管部门的支付方式,而地域之间、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以及森林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一方,都很少实行转移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方式很显然,都是由中央或者高一级的政府来负担费用,与设想的初衷“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是截然不同的。维护森林正常生长以及建设林业生态工程都需投资要大量的资金,如果只是想单纯的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投资来解决问题,那么就可能会因为资金数量不足而影响生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就需要积极寻求资金的来源渠道,多方面筹措需要的资金,保证林业生态工程持续、顺利的开展。

3.森林生态补偿标准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政策。而现实中由于区域、环境等因素,森林资源的差异性非常明显。无论是退耕还林还是重点生态公益林,不同的区域森林资源对于生态效益的贡献有所差异。

4.市场化机制欠缺

市场化是指用市场作为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等基础手段的一种状态,意味着政府的放松管制,产权私有化。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价格机能达到供需平衡的一种市场状态,其实就是市场扩大,内容开放。现在我国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手段尚没有成熟的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只是偶尔出现些简单的生态效益市场交易案例,并未形成规模化和程序化,而且范围多是水文服务交易和碳汇交易上,对于深入的森林生态效益市场相关利益主体、交易对象、交易范围、规模、程序等,都缺少系统的、全面的研究。

5.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体系

对于森林的生态效益评价以及进行生态效益补偿时以何种标准来进行,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我国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一个公认的、完善的核算方法体系,因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着技术制约。

6.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规制度相对滞后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没有专门的立法,现行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多为应急立法。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措施,各地在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时,难以保障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中国林都;红松故乡;比较优势

根据东北林业大学对伊春的资源普查显示,伊春市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属于70个基本类型,338处资源实体,占国家标准中全部155种类型的47.09%。按5级分类,伊春旅游资源5级有5处,占1.49%;4级有27处,占8.06%;3级有98处,占29.25%;2级有131处,占39.10%;1级有56处,占16.7%。可以说,伊春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开发潜力巨大,特别是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更为突出而尽占优势。

1.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中国林都”、“红松故乡”的美誉,使伊春成为驰名中外的绿色之都。伊春林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实施天保工程以来,落实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面积157.4万公顷,封山育林51.8万公顷,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6.4万公顷,累计调减木材产量945.5万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蓄积1935万立方米。小兴安岭这片壮美的山川林海,像一颗“祖母绿”镶嵌在祖国的北疆,森林覆盖率高达83.8%,并以其生长的红松纯林和红松针阔混交林面积大、蓄积多、材质好、价值高而著名于世,因此伊春被誉为“中国林都”、“红松故乡”。近些年来,伊春市更是坚持严管森林资源,主动停伐红松,推进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在保护世界森林生态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联合国有关组织授予“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一一绿色伊春”和“世界十佳和谐城市”的荣誉称号,因而在国内外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天造地设的神奇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伊春成为令人向往的理想休旅城市。伊春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鬼斧神工的奇峰异石、水声潺潺的飞瀑流溪、种类众多的异草珍禽等生物多样的自然生态,又有小孤山古人类文化遗址、横山古墓群、抗联遗址等诸多人文古迹,还有小兴安岭特有的地域风情。其中,地文景观占基本类型的48.65%,达72处。3.3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大公园浑然天成,林间空气清新,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和植物芳香气。据专家测定,伊春市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每立方厘米1.57万个,森林水边达几万个,被誉为“天然氧吧”,是避暑度假、康体养生的理想之地。全市域内有水质纯净的大小河流702条,由于水系发达,水质清澈,两岸景观丰富,适于开展观光游憩。特别是漂流河段、冷泉、湖区、沼泽、湿地、潭池、悬瀑和暗河均有丰富分布。其中境内生态系统保护完好的汤旺河水系和中俄界江黑龙江以及围绕两大水系开发的各类水库湖泊是主要的水上旅游基地。在浩瀚的林海中,点缀着中国北方罕见的汤旺河林海奇石、桃山悬羊峰、嘉荫茅兰沟、南岔仙翁山等奇丽景观;伊春还是神秘的恐龙之乡,因出土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一一黑龙江满洲龙而备受世人瞩目。五营丰林和带岭凉水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批准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伊春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留存丰富,有野生药材300余种,山野菜、山野果60余种,兽类67种、鸟类270余种,同时还储藏各类矿产资源40余种,堪称生态净土、资源宝库。

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进程加快

变幻流动的自然神韵和城林相融的鲜明特色,使伊春成为独具魅力的中国北方生态园林型城市。伊春位于东经127.37’-130.46’,北纬46.28’-49.26’之间,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风光原始,景象纷呈。春季冰融雪化,杜鹃盛开;夏季千山盎然,百水争秀;秋季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季银装素裹,雪玉冰清。近年来,伊春市顺应依山傍水、山环水绕的自然特性,科学确定了“世界知名、全国一流、中等规模、生态园林”的城市发展定位,广借自然山水造势,彰显林都自然神韵,通过移大树、栽片林,见缝插绿,引乡土树种进城,突出了森林城市特色。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个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区城镇为骨干,以建制镇和林场所为基础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的林区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

4.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篇7

【关键词】:森林碳汇;生态工程;造林技术;效益

【引言】:随着人类活动和工业化的发展,各种丰富的化石燃料资源被深入开采,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排放到了空气之中,再加上森林面积的锐减,致使森林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全球变暖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注重工业减排之外,发展森林碳汇就已经成为人类拯救自身命运的必然选择,森林资源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固碳效益。

1、森林碳汇的概述

大气中的大部分气体都是由地球表面产生并释放出去的,而且这些气体在流动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相互作用,并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进而以其他物质形态重新聚集回地球的表面。我们通常把排放物气体的点叫做排放“源”,气体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后,这些新产生的物质就会不断地迁移、聚集到新的地点,我们将这个新地点称为“汇”,而碳汇就是指生态系统中碳的聚集体。

顾名思义,森林碳汇是以森林作为碳的载体。森林碳汇生态工程与一般的造林不同,主要是通过造林和营林措施,对宜林荒山荒地、疏残林、低效纯松林等碳密度^低的林分进行建设,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碳密度,从而增加森林碳汇、提升生态服务效益。几乎大气中的全部物质,都会历经由“源”到“汇”的循环过程,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循环过程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动态平衡关系,但由于近年来人类的各项生产活动,不注重环境保护,打破了这种平衡,致使大气中一些有害气体含量逐渐增多,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增多直接导致了温室效应,因而发展森林碳汇生态工程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森林碳汇生态工程的造林技术

2.1造林地选择

森林碳汇生态工程在获得碳汇的同时,应该注意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尽量不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并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重点考虑重要性高的生态区和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并依据其重要性和难易程度决定造林顺序。

2.2精挑树种

森林碳汇生态工程建设应优先选择固碳能力强、抗逆性优、生态景观好的树种。荒山荒地造林可选用荷木、樟树、枫香、火力楠等乡土阔叶树种,但要满足各季都有景可赏的要求,就要精心挑选树种。春季观赏树种最易选,如山仓子、广玉兰、刺桐、石榴等;夏季可选火焰树、野牡丹、腊肠树、榕树等;秋季有野漆树、栾树、金蒲桃等;冬季可选择番石榴、朱砂根、阳桃、异木棉等。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色彩不但要丰富,还应搭配协调,树形也要高低错落,动静结合。

2.3建设对象

森林碳汇造林对象主要包括宜林荒山荒地、疏残林、低效纯松林和低效按树林等。宜林荒山荒地指相对集中连片、适宜造林的无立木林地,疏残林指林木矮小稀疏、生长缓慢、郁闭度低的疏林及残次林分,低效纯松林指生态公益林中生长状况和生态效益较差的松树林,低效按树林则生态和社会效益均较低。

2.4建设类型

碳汇造林的建设类型主要分为人工造林、套种补植、更新改造、封山育林,应该根据建设对象的不同,科学选择合适的建设类型,综合考虑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5实施技术

选择好工程地点后,就要进行林地清理、整地,然后施好基肥,使肥料和土壤充分融合,最后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和树种进行栽植。

2.6封山育林

对于森林碳汇生态林,一般要求 30 年内禁止主伐,为了保护植物生长繁殖,应采用适当的限制措施。对于林地中天然阔叶幼树较多,并且具备自然成林能力的宜林荒山、残次林及纯松林,应该严格执行封山育林措施,从而保障森林质量。

3、森林碳汇生态工程的效益分析

温室效应是目前全球人类面临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密切关注。森林是地球陆地上最有效的“吸碳器”,对调节大气中碳的动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在缓解全球变暖问题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国际社会正在积极探索森林碳汇效益的更有效评估方法和实现途径,在以前,都是以木材本身作为价值载体的单一经营形式,现在则已经转变为以木材和森林碳汇价值为价值载体的复合经营,从而找到了树木的最佳伐木时间,实现了森林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更充分的发挥出了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

碳汇市场化是未来碳汇工程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且当前碳汇经济的发展已初具模型。在我国,建国初期一直实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就致使森林资源消耗非常巨大,而森林碳汇生态工程的建立就能有效填补了这个巨大的碳汇缺口,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因而该工程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和我国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森林资源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模式,为森林碳汇生态工程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经济效益的评估方法也变得更加科学,当前我国已经不但实现了生态上的碳补偿,而且还能在国内外进行交易,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此,我国要继续坚持森林碳汇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共同发展。

结语

总之,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要想有效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就要更加注重森林资源的主导作用。我国虽然较早的就已经开展实施森林碳汇生态工程,但在很多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空间变化和循环等方面还需努力探索。在当今森林碳汇市场化不断深入,碳交易日趋频繁的背景下,我国应该在政策、技术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支持力度,为碳汇经济提供保障,努力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让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钟惠祥.广东省紫金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技术[J].北京农业,2013(15).

[2]何洁,王全权.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森林碳汇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05:60-62.

篇8

1自然条件

天竺山森林公园位于厦门市西北郊,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3′~117°57′,北纬24°35′~24°39′,东毗灌口镇,南邻东孚镇,西连龙海市,北接长泰县,距厦门市区36km,离漳州市区35km,至集美区、海沧投资区约10km。天竺山森林公园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3℃,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1℃,全年基本无霜。年均降雨量2300mm,年降雨天数130d左右,雨水主要集中于4~6月,7~8月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境内有溪头湖、两二湖、天竺湖、坑内湖、小龙潭湖等大小人工湖5个。天竺山森林公园属低山丘陵地貌,山体为博平支脉,大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山峰连绵起伏,海拔大多在700m以上。厦门市区最高山峰均分布于该公园内,最高峰天柱山海拔933m,为茂密森林所覆盖;次高峰仙灵旗海拔916m,顶部巨石成群、形状各异。公园成土母岩主要为花岗岩,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质地为黏质土或砂壤土,土层较薄,立地条件差。公园植被中,乔土层树种以马尾松为主,其次有杉木、相思树、木荷等;灌木层主要有桃金娘、杜鹃、柃木、冬青、小叶赤楠、黄瑞木、黄栀子、鹅掌柴、野牡丹、亮叶围涎树、岩柃等;草本层主要为蕨类和禾本科植物,常见有芒萁、扇叶铁线蕨、芒、五节芒等。公园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苏门羚羊、蟒蛇2种。

2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天竺山森林公园原始植被几近绝迹,现有植被多为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其面积分别为1658.87hm2和351.80hm2。植被类型层次结构简单,且林下地被物较缺乏。乡土植被缺乏,起源不清,影响遗传性状。树种种类单一,针叶化和纯林化严重,马尾松面积为1531.2hm2占树种总面积的76.1%,占绝对优势;杉木和硬阔也占一定比例,面积分别为262.73hm2和216.73hm2。成过熟林所占比例最大,占林分面积的62.3%;其次为中龄林,占16.6%;幼龄林最少,占7.5%。野生动物种类贫乏,其生境条件较差。

3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3.1进行功能区划,恢复生物多样性

森林公园建设基本上按照原林业部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总体规划和原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总体设计,确定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在保证森林公园各功能区建设的同时,将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经营区中原始植被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划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区,并计划沿溪头-两二湖建设秋色季相林带。从生态系统水平上和人为与自然更新条件下,在风景旅游区内开展退化人工林生态更替研究,使已退化人工林(或单一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得以迅速恢复,使已失调的生态系统日趋平衡和稳定。

3.2发展混农林业,使森林保持乔、灌、草、藓复层结构

由于自然植被群落具有长远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在短期间不易立即见效,发展混农林业则可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结合,对于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有益于森林保持乔、灌、草、藓复层结构。可充分利用森林公园空间组成多层结构,包括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植物群落,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及自我维持能力,减少病虫害的侵袭。可结合森林公园景观改造及林分、林种调整,实现用材林与经济林、乔木与灌木、乔木与草本植物、林木与经济灌木、草本植物的结合。

3.3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确立禁伐区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是就地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主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在森林公园生态经营区和生态保护区内,把一切有保存价值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尽可能就地保护起来,对于相对面积小、具有当地特点、典型代表仙灵旗风景区交通不便地块的森林生态系统或天然林分应确定禁伐区,严禁人为活动,以减少干扰。

篇9

关键词:森林;生态补偿;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国家就给予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方面充分的重视,并先后出台了许多相关法律制度来支持森林生态保护的相关工作。在本世纪之初,我们国家正式执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并每一年直接从中央财政下拨二十亿专项资金对2600多万公顷的重点公益森林开展生态效益补偿。现今,我们国家的生态林建设仍有待加强,现今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具有缺乏资金、补偿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补偿所覆盖的面比较小、补偿方式及用什么性质来补偿还没有非常明确,仍有模糊的方面,逐步修正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相关制度是我们国家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确保森林资源稳定提升的有效措施。所以,从理论及现实依据方面研究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相关制度的有效措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现实依据

关于森林的生态保护及林区周边经济的发展问题往往一对相互矛盾的问题。因为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力度不够,致使林区不是出现森林资源效益不佳,就是走进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甚至是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1.对于林区中资源采取限制,甚至是禁止开发,导致林区失去经济来源,慢慢步入经济发展困局

国家天保工程旨在保护林区木材资源,对于林区中的木材采取限制或禁止砍伐,导致林区周边以木材为主要生产原料的生产厂家及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了巨大改变,该工程让相关林木企业与“林业财政”区域受到极大的直接效益损害,以往那些以“林业财政”作为其主要经济支撑的区域大范围迎来了政策性“断米”。当中,某些国有重点林区执行木材限制性砍伐政策,这部分林区的木材年产量直接下降了大约800多立方米,因此其“林业财政”下降的比例较大;而像山西、宁夏、甘肃等黄河中上游地区及贵州、、青海等长江上游地区则是执行禁止砍伐木材的政策,因此这部分区域的“林业财政”几乎完全“断米”。

我国西南地区的森林区域也存在这种相似的情况。例如位于四川的川西林业局,在实行天保工程之前曾经是一个较大的森林部门。自从针对公益林实行禁伐政策之后,川西林业局的日常工作就从砍伐木材转变为管理、保护林区及植树造林。川西林业局当前总共有2000多人的职工,其中还有超过1500人的退休职工干部,这部分退休员工就占了整个林业局全部职工的大半。该局平均一年需要800多万的日常工作及职工费用,然而政府相关部门仅提供410多万的管理、保护林区及植树造林费用,当前,平均一年资金缺口就达400多万元。该局的工作职责是对其管辖范围内的25000多公顷的人工林进行管理、保护等,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川西林业局在办公条件、职工住房、职工福利等方面都比较差。

这几年以来,虽然在实行限伐、禁伐地区开展了人工商品林砍伐相关试行,然而因为这部分林业资源有限,砍伐的数量比较小,对于增加林区财政收益效果不大。我们就举2010年为例,在这年商品林采伐量是1400多万立方米,仅在我国林木总产量中占了大约百分之二十的比例。

2.实行定产计划依旧让某些林区无法走出资源困境

因为国家对于森林生态补偿投入不够,大部分林区的社会经济依旧要以来林木砍伐而获得的效益。此外,大部分国有林区依旧负责提供特定区域木材的责任,而政府相关部门给各个林区所拟定的木材供给计划往往大于该林区木材资源的能力。依据某林管单位所提供的有效数据制作出该单位森林资源变化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林业单位所管辖的林业资源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相关部门依旧其按照原先标准提供木材,导致该单位为了可以顺利达到产量标准而违背相关规定去开展林木采伐作业,根据现今的生产作业量,当前该区域的成过熟蓄积仅仅可以保持三年的生产量。

从这点我们可以知道,假设不下调林木产量,停止林区主伐,我们国家大部分林区都将不能获得足够的休养生息的时间,从而必然导致我们国家林木资源受到极大的损失,且这种损失是没有有效方法恢复的。所以,下调林木产量,将林区主伐及时停止,与此同时,架构有效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是处理我国森林资源困境等问题的迫切需要。

3.限伐或禁伐政策之后集体林区居民经济权益受到影响

我们从权属安全的视角来说,限伐或禁伐相关政策侵蚀了集体林区居民的森林收益权利。限伐或禁伐相关政策的执行对集体林区居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受限制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被放慢,林区周边相关林业企业有大部分都将面临倒闭的危险,极大的影响了居民收入情况。当初林区周边居民投资所造的人工林也被天保工程所限制而受到极大的经济损失,有些在造林时是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现由于林子被限伐、禁伐而导致还贷艰难。

4.林区政府为保护生态林承担了额外支出

林区政府部门为了确保森林林区相关服务有足够的日常供给,不仅要缺失某些发展机遇,还需要为生态保护方面相关工作提供额外的支出。为了可以有效保护林区生态,林区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到林区火灾预防、管理林区、保护林区生态等工作中,此外,为了保证限伐或禁伐林区的社会稳定,还有大批原林区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必须安置妥当,而这部分资金要是仅依靠国家的生态补偿是远远不够的。

二、架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措施

1. 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标准

从理论上看,由于森林生态效益的普遍性,各类森林的营造和保护者都应该得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但鉴于在营林者的经济行为通常是以内部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比较,现实收益与机会成本相比较而做出选择的,但他们可以自主处理和变卖自己的林木资产时,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相应的收益,当收益大于成本时,其理性选择会从事林业的生产经营。因此,鉴于政府财力的限制,这里探讨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主要针对禁止或限制采伐的森林。

2.健全公共补偿机制

一是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用于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应同时考虑地域因素、林种、树种、造林方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逐步实现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科学化。建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相对应的投入机制,森林覆盖率超过50%的地区,同时公益林占林地面积比重超过50%的地区,中央政府要作为该地区生态补偿的主要承担者,以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及区域间公平。

二是建立分级负责的生态补偿制度。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优先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国家级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省级保护区和省级森林公园纳入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设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专项资金。

三是加大林业项目投入。生态建设中应该以经济林木为经营对象,融第一、二、三产业于一体,以培育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为使命,强调资源、环境、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经济林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3. 为市场补偿创造条件

一是扶持林业产业化。我国当前林业产业还处在一个起步时期,与世界林业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急需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市场条件。因此,各地政府应加关注本地区的林木选种问题,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林业产业 ,这样不仅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还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补这些地区因进行生态保护而丧失的其它产业发展机会。

二是开发森林旅游。开发森林旅游既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态旅游需求,弥补财政支持的不足。但森林生态旅游对资源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因此,应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在确保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推出特色自然景观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天然林资源;在保护原有景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环境,通过资源科学合理开发,提高旅游景区的品味。需要注意的是,开发森林旅游应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程度,以实现养山富民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策略

伊春拥有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加快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把伊春建成中国森林生态旅游胜地,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步伐的客观要求。本文就伊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策略进行思考。

1.整合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针对季节效益差异明显的实际,按照“林海观光、森林避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一体化的思路,根据不同区域森林生态旅游的资源特色,进一步优化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结构,科学开发四季旅游项目,加快建设东、南、北、中“四大旅游区”。北部旅游区突出“原始生态”特色,重点开发森林观光和休闲度假产品;东部旅游区突出“运动康体”特色,重点开发森林避暑养生产品;南部旅游区突出“冬季冰雪”特色,重点开发雪上、冰上旅游产品;中部旅游区突出“城市观光”特色,发挥集散和综合服务功能。根据这个区域布局,集中打造系列化精品主题景区,即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伊春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小兴安岭植物园、带岭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朗乡林中园为重点的林海观光主题景区;以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红星火山地质公园、南岔仙翁山、朗乡石林、桃山悬羊峰为重点的地质观光主题景区;以回龙湾旅游区、峰岩山寨生态旅游区、梅花河度假区、兴安湖水库度假区、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东升岛度假区、界江岛度假区为重点的休闲度假主题景区;以大丰河、依吉密河、金沙河、巴兰河、丰林河为重点的水上娱乐主题景区;以日月峡、梅花山、平顶山滑雪场为重点的冬季冰雪旅游度假主题景区;以桃山国际狩猎场、梅花河狩猎场、金山狩猎场为重点的特种旅游主题景区。同时,大力开发以铁力老金沟、金山屯老白山、上甘岭老钱柜、乌马河锅盔顶等抗联重要遗址为主的红色旅游资源,促进红色旅游与绿色环境、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2.打造森林生态旅游的产业格局

一是促进森林生态旅游创新发展。大力开发以登山、攀岩、滑雪、滑草、漂流等为重点的康体健身项目,加快山地、冰雪、漂流等比赛基地建设,促进体育旅游业发展。集中力量开展森林养生项目专项研究,尽快推出一批森林养生主打产品,促进疗养旅游业发展。加快推动以原始林、湿地、野生动植物为重点的森林科普旅游,以嘉荫龙骨山、红星火山口为重点的考古、探险旅游,以风力发电、矿山公园、地方特色产品生产为重点的工业旅游,以及森林房车游、自驾游和热气球观光等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新兴旅游业态发展。二是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大力开发以木雕、工艺画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系列,以特色种养产品精深加工为代表的山特产品系列,形成一批工艺精湛、独具特色、附加值高的旅游商品。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壮大旅游小商品生产集群。加强旅游销售网络建设,逐步建立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分布均衡,具有较强集散功能的旅游商品市场服务体系。三是培育壮大旅游企业。以资产和利益为纽带,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组建伊春旅游发展集团,直接隶属市政府,实行实体化统一运营,待时机成熟之后,逐步推向市场。扶持重点旅游区(局)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声誉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和旅行社,通过旅游企业的带动,逐步提高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3.扩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发挥市中心城区的旅游服务集散功能,加快建设以汤旺河水系、嘉荫界江为主的水路观光带,以小兴安岭风景观光道为主的陆路观光带,全力打造“哈尔滨一铁力一伊春一嘉荫”省内黄金旅游线。积极创造条件,尽快把伊春周边市县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旅游线路承接进来,把伊春市的旅游线路延伸出去,共同推出系列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形成联手开拓市场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市内各县区之间、四大旅游区之间和重点景区之间的横向联合,逐步开通市内旅游线路,形成长线、短线、环线互为补充的旅游精品线路,加快伊春市旅游一体化进程。二是积极搞好节会促销活动。突出特色,提升水平,办好黑龙江(伊春)森林生态旅游节。在严格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委托旅行社,将各类公务和商务活动安排在景区,提升景区知名度和人气,促进景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积极申办组织全国性、国际性的会展和文化、体育、经贸等活动,提高节会的影响力。组织旅游企业广泛参加国内外各种旅游展销会,赴发达地区举办伊春旅游推介会,加强与三亚等旅游城市合作,联手打造中国旅游休闲度假热线和“北有伊春,南有三亚”的旅游联盟品牌,全方位拓宽推介渠道。三是统筹各种旅游资源,采取打捆宣传方式,统一打造“林都伊春、森林氧吧”特色形象,在央视等主要媒体黄金时段长期做好广告宣传。精心策划央视品牌栏目走进伊春,吸引战略投资者到伊春建设影视城,投拍影视片,请著名音乐人创作旅游歌曲。充分利用“中国?伊春”网、旅游信息网等现代传媒,采取专群结合的办法,拓宽宣传推介伊春的渠道。借助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城市经济转型、保护红松行动、停止森林主伐等重大事件,大力开展“事件营销”活动,通过大事要事进一步扩大“林都伊春”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