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的养成范文
时间:2023-03-29 22:2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好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起来的,而不是一步到位就可以达到的并定型的,我们作为老师,成为孩子受教育重要的来源之一,我们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也有这个义务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他的人生之路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习惯:养成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从而可以看到习惯伴随人的一生,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同样一个坏习惯的养成也会给你带来很多的麻烦,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起来的,而不是一步到位就可以达到的并定型的,我们作为老师,成为孩子受教育重要的来源之一,我们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也有这个义务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他的人生之路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一、良好习惯养成重在持之以恒
凡是贵在坚持,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的。在此期间,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及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幼儿园开展一系列养成教育的活动后,总结出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他们的习惯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孩子往往会随着自己的情绪好坏来表现出来,而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的,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改变的。不是今天表现好了就是一个好习惯养成了反之今天没这么做,就没养成,要使得孩子的好习惯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只是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孩子好习惯的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幼儿园教育的,也有来自自己本身的的等等,比如说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用餐习惯,孩子在幼儿园进餐的时候老师不能今天对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明天就没什么反应,这样会造成孩子的积极性不够高,也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良好习惯养成贵在日常生活的体现
良好习惯的形成不能停留在上课时的说教中,因放到日常生活中每个细节中不断督促幼儿遵守这些习惯,如要求幼儿吃饭时不说话,不影响他人,一定要在幼儿就餐时反复提醒,还可以再游戏情景中不断反复,如在娃娃家游戏时表扬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很负责任,喂宝宝吃饭的时候很仔细,一心一意的做事,没有干别的事情,让宝宝的饭吃的很舒心。这样的效果远远比说教要来的好的多。
又如教育孩子吃东西需定时定量,家里人可把食物放在橱柜里,既不乱藏也不乱摊,教给孩子认识时钟正点,告诉孩子什么时候们可以自己去拿点心吃,要根据自己需要拿,不能拿太多。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一些生活中的规则,慢慢地养成守时定量的好习惯。
相反一些做父母的以为小孩子多吃东西容易长大,容易强壮,所以不论什么东西,什么时候,有则给他吃,吃则尽他量。闲食吃的很多,吃饭就受到影响,甚至弄得积食生病,害了孩子,孩子也不能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三、良好习惯养成要了解幼儿做到因人而异
年龄,家庭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导致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因而习惯的表现也是形态各异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去观察这些孩子,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我们班有个北方来的孩子,由于生活地域不同导致了很多的生活习惯和我们江南地区有许多的差异。比如口味上喜欢吃面食,在幼儿园一吃到面条、馒头等很是喜欢豆要求老师再来一份,一吃到米饭、粥等胃口就欠佳,根据他的这一特殊情况后,在班里开展了《南北美食大比拼》活动,让幼儿畅谈自己家乡的美食,领略大江南北美食文化的不同,了解食物各自的营养,慢慢培养他接受许多不同种类的实物。从而也促使全班的幼儿都能养成一个合理膳食、正确饮食的好习惯。
四、良好习惯养成需借助榜样的力量
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每一瞬间。由于孩子年龄小、好模仿,教师、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会被孩子模仿着。我们就应利用这一特点,为幼儿树立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榜样,帮助其确立正确的模仿对象,使他们在无意识的模仿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正如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教儿童,要比成人教儿童效果更大,更能教学相长,为儿童获得发展才能的机会。”显然,最好的仿效对象就应该来自于幼儿自身的伙伴之中。
如在开展的“我是好宝宝”的主题活动中,师幼先共同评选出班级里的好宝宝,给他们额上贴上红五星以作鼓励。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悉心观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良好习惯,并将他们的事例编成故事向其他幼儿宣传,同时还可将故事创编成现实场境,让孩子们也来学一学、做一做,使他们的良好的习惯在模仿中逐步得到了固化,使其他孩子在以后他们遇到类似情况时,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了,榜样的形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良好习惯养成需家长积极配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组织与实施”部分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家庭是孩子温暖的港湾;教师是孩子的引领者,幼儿园是孩子获取知识、享受欢乐的花园,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大多数的时间是和自己的父母呆在一起的。而孩子同样具有两面性,在幼儿园往往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到了家里,放松了常常为所欲为。
篇2
1、书写――写“字”写“人”
写字是识字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与世界交流的阶石。掌握写字技巧,是迈入新世纪的前提。在识字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写字对当天的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通过写字,学生做到口中有音,眼中有字,心中有意,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了有效识字。写字习惯首先是正确的写字姿势。这是写好字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措施之一。其次是正确地执笔方法和爱惜写字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的写字态度,教师要从小处着眼,时刻提醒,严格要求。使学生从小养成一丝不苟,始终如~的好习惯。
2、阅读--知古观今。
阅读是呈古延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式。人们通过阅读而知天下之事。自识字开始,我们就应提倡学生把握诵读的黄金时期进行大量阅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发奋图强。阅读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点划、圈、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等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
3、按计划学习――劳逸结合
目标易定,计划易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去执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由于年龄的原因,刚入学的学生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不会自觉自愿的进行学习,这时,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督促他定时定量的执行计划,对于孩子进行有效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观显得尤为重要。
计划可分为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拟订计划时要注意简明扼要,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都应有所规定。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包括学习,还包括了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等等,在安排计划时,不能一味的拉长学习时间,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要注意安排充分的休息,做到劳逸结合。
计划定好了,实施是关键。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所谓定时就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并且到了学习时间就必须马上进入学习状态。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能一锹挖个井”学习需要长流水不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去温故知新。在每天的计划安排中,最重要的是安排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早自习中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可以适当的做自己喜欢的事。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符合定时要求的同时还应注意学习的定量性。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提出对学习的内容和容量的要求,有助于形成适当的学习紧张,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学习效率,做到日有所获,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定量学习,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记忆先行,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语文字、词、语法、修辞等等;二是有效完成作业,即把当天所学知识弄懂弄通。很多学生还没有把所学新知弄明白,便拉起作业就做,结果不但没有节约时间,反而费时费力。这时就应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先复习领会,后习题巩固。并且还要学会将新知与旧知进行归纳整和,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还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对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疏通。
4、专心致志――单位时间高效学习的保障
玩乐是孩子的天性,所谓“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抓住孩子的这种特性,将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 理念。追本溯源,就是让孩子在兴趣的指引下,自觉、自主、自立的探求新知的过程。在过程中,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愉快学习。
而以下要讲到的玩,与教中玩并非同一概念。下面所谈及的游玩时间,就是任由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学习中,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和游玩时间,对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孩子的学习,不仅要注意追求速度和质量,还应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
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时不能一心二用。应在学习时间内紧紧围绕学习的内容进行学习,一切与学习内容无关或相悖的事情都要尽量不要涉及。尽量达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境界。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有限,长时间不间断的学习不仅不易达到高效学习,还容易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厌倦心理,形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很多家长认为一直在书桌前看书学习就是一件好事。其实并非如此,在得知不论是做得快还是做得慢,都得长时间坐在书桌前时,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开始打了折扣,学习效率这个概念对于孩子就变得无关紧要了。长此以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会在无声无息中形成“磨时”的坏习惯。所以一定要形成定时定量的好习惯。
5、精思求甚解—创造的摇篮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遇到问题,我们应培养孩子追求真理、务求甚解的学习态度和精神准则。这种学习态度和精神准则,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对于新知,能批判地吸收。另一方面通过思考可以不断释疑,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始终信奉“怀疑一切”这句格言。正是凭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爱因斯坦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读书善于思考。在研究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不一、相互矛盾之处甚多。他决定“采其精华”,“正其谬谈”,使之“是非有归”。在培养孩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新知找旧知,通过归纳整和形成前后贯通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新知的理解和记忆,使之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任何知识都有规律,都有体系。在新知的新授过程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会归纳融合,举一反三,以旧知导新知,以新知习旧知。达到心领神会的理想状态。
⑵、多提问,鼓励孩子多给自己几个“为什么”。在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发问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耐心地听他们所提的问题,鼓励他们在“问”中思,在“解”中“思”。对于他们来说,处处都可皆问题。在受到鼓励之后,一种初步的被肯定会让他们的心底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并渴望得到答案。这为精思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素材,激励孩子用思考的目光更加饶有兴趣的审度世界。
⑶、提供孩子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先自解,再查阅,后请教。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教给学生一些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为其解决问题提供桥梁。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在校现状分析
(一)生活习惯令人担忧
1、日常饮食欠科学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睡得晚,起的迟,来不及吃早饭便去上课,在课间饿的时候随便买些饼干、方便面之类的零食充饥;有的大学生索性取消早饭,养成常年不吃早饭的习惯;还有的男生酗酒、暴饮暴食,这些都违反了饮食规律。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关键期,如此应付“吃饭”问题,实在令人担忧。
2、作息时间无规律
很多同学不严格要求自己,作息时间无规律,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一些宿舍看电影、开卧谈会到深夜,第二天上午逃课睡觉。长此以往,势必引起恶性循环,学业和健康均得不到保障。
3、自我关爱意识差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增添活力。但是由于网络游戏等的兴起,参与文体活动学生总数明显下降。学生的体能素质不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多数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这些与缺乏体育锻炼不无关系。有些同学不仅不注意自身卫生习惯,还经常在宿舍抽烟,使得其余同学被迫抽二手烟,影响了大家的身心健康。
4、娱乐休闲无节制
适当的休闲娱乐可以给大学生的生活增添生活情趣,缓解压力。但是部分学生经常光顾网吧、KTV、录像室、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无节制地沉迷其中。
(二)学习习惯不科学
1、平时逃课,临考突击
走进大学校园,学生学习不再有老师和家长的叮咛和嘱咐,几乎完全靠自己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缺少了监督的学生好像逃出笼的老虎,逃课、上课睡觉、谈恋爱、泡酒吧等等,各种不良嗜好随之而来,结果临考了才想起好多知识没有复习,不知道,才想起课本,演绎出一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闹剧。
2、少做笔记,读书较少
平时的课堂,老师要求不是很严格,学生做笔记较少,课后及时复习的时间也不多,往往造成想了解相关知识时,却不知从何入手。另外,随着课余时间的增多,学生反而不知道如何利用时间了,特别是用在读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更有甚者一年度不了一部有价值的书籍,造成知识的匮乏。
(三)人际关系比较紧张
1、私心较重,不与人分享
现在校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在家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习惯,也带动了大学里,在面对一个宿舍三人或四人的生活空间总是感觉不自在,而且自己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很多东西也不愿与人分享,如让人快乐的事情、少见的物品、零食等等也不与人分享;在争取荣誉或其他事情上总是与人斤斤计较,显得不够大度和平易近人。
2、性格孤僻,难于融入
种种原因,大学校园里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抑郁者”。这部分人因为缺乏自信、家庭原因、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或其他阴影给其性格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其很难一时融入其他同学中间。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1、科学饮食,爱惜身体
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天长日久,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动力定型,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讲究卫生,磨练意志
洁身自好,自尊、自强、自立和自爱,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这关系着自己将来的工作和事业;改正吸烟、酗酒、沉溺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增强毅力为将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做铺垫。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循序渐进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先对自己计划要做的一两件事情不打折扣的完成,下决心要改进的方面就力争付出行动,然后逐渐对更多的事情做到有始有终。
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3、及时调整,自由放飞
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在此基础上,坚持和巩固,并持之以恒。
(三)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
1、“从我做起”――主动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
人际交往是交往双方积极主动的过程,一方主动而另一方被动势必造成交往难以正常进行。主动大胆地与人交往有利于消除胆小、害羞所带来的交往障碍,因为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往,能够锻炼自己的胆量。只有大胆地尝试,主动参与社交活动,慢慢地才不会害怕见陌生人,那种害羞的心理也会随之而慢慢被消除。
2、“修己而不责人”――优化自己的性格,宽以待人
性格内向孤僻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障碍,要克服和消除它,除了正确地认识自己外,优化自己的性格是关键。大学生要通过多参加交往活动,在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逐步培养自己开朗活泼的性格。不轻视别人,做到与人平等相处。在注重修身立己的同时,还要“宽以待人”。人各有别,人各有志,世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不能过分苛求别人,责怪别人,要学会容忍,宽以待人。当然,宽以待人也是有原则的,并不是等于无原则地迁就别人。
篇4
关键词:读写习惯;培养;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371-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数学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无疑是“养成好的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促进各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读是花,写是果。读书能使我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汲取书海中的养分;而写作则是读书之后的升华,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思想相结合,创造性的发挥思维,得到新的理解与体悟。
一、质疑问难的习惯
这一环节是阅读的首要环节,在阅读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懂的词,难理解的句子,老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以提高阅读水平。质疑问难就是敢于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地怀疑,大胆地批判。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超越、善于创新。只有质疑问难,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有透彻的理解。
孩子们走进教室,并非是从零开始的,他们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带着各自不同的疑问走进教室,教师必须为孩子们“疑”的释放创设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问,大胆地怀疑、猜想、批判。讲新课时,让孩子们先说话,先提问题,先质疑;新课进行中,孩子们可以随时提问,随时质疑;新课结束时,还要请孩子们再说话,再提问题,再质疑。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阅读能使一个人的内心强大,人不吃饭则|,不读书则愚,在教学中经常鼓励性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带图画的故事书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时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或圈出来,读完后问老师或家长,久而久之,不仅养成了阅读习惯,还学会了不耻下问,既开阔了视野,有增长了知识,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丰富的养料。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产生许多的写作灵感。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使文章更富有文采,美感。多读书,多读书还可以让学生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学生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学生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从书中,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并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朗读,背诵的指导,明确指出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使学生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让这些思想逐步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力,还起到了训练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作用。在朗读时,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对文章初步的感情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朗读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的表达出来,这不仅使学生朗读能力不断提高,而且逐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中教会学生摘抄好词句,好段,积累语言,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可见,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只能是衣服空壳,没有充实的材料,没有丰富多变的语言。
积累作文素材要做到有心、有情、勤奋。有心,你才会留意好词、好句、好段落;有情,你才会被典型的事例和新鲜的言论所感染;勤奋,你才会把看到的材料精心整理。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不会出现生搬硬套,强凑字数的情况。
五、留心观察,勤于练笔的习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是写不出文章来的,而材料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老师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读后感等,使读、观、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给学生布置练笔任务的时候,还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练笔活动。初期,教师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展示优秀的习作给学生以借鉴。定期进行练笔训练,对写的精妙之处加以鼓励性评语,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与之多交流。久而久之,学生边养成了记录身边点滴,书写生活百态的良好写作习惯。
总之,读写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然而这种读写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需要老师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成长状况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化的引导,将读写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经意间便养成了良好的读写习惯,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篇5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广播员孙嘉怡。当灿烂的晨曦暖着整个校园,采撷一缕阳光,编织七彩花环。带走一片笑容,永远与我们同行。我激动,我们再次在红领巾广播站相遇。我高兴,我们又一次相聚在这美好的时刻。
同学们,天气逐渐转暖,我们在减少衣服时要注意饮食和卫生,因为卫生工作关系到每一个人,所以请大家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做好卫生工作,保持良好正确的卫生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本期的红领巾广播站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饮食与健康、二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一、饮食与健康
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我们应该要合理的饮食。不合理的饮食,营养过度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下面,我要告诉大家一些卫生与健康的常识。其实卫生是处处都必须注意的,在路边、大街上、小巷中,在那些小摊小贩的摊子上,经常做一些油饼、臭豆腐之类的食品,你可千万不能去买,谁知道他们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其实光是摆摊的地方就很不卫生,灰尘很容易沾到食物,吃了很容易生病,甚至造成腹泻、头晕之类的症状。
同学们只为了一时的享受,却殊不知这些发出阵阵香味的食物,是来自地下工厂、非法制造的、有些炸食品的油还是反复使用的。吃了这种不健康的食物,轻则拉肚子,重则胃肠炎。
饮食中长期营养不足,可以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多种元素、维生素缺乏,影响我们智力生长发育,人体抗病能力及劳动、工作、学习的能力下降。饮食的卫生状况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食物上带有的细菌和有毒的化学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总之,饮食得当与否,不仅对自身的健康和寿命影响很大、而且影响到后代的健康。因此,只有合理的饮食,才能从营养和卫生两方面把好“病从口入”关。
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也是讲卫生的行为。说到健康,也许有人会说:“吃多了东西也就健康了吧!”其实健康并不在于多吃东西,你还要常运动、多喝水,每天定量吃饭,按时睡觉等等,这样才能做到健康。在报纸上看到过多吃水果、蔬菜、多补充维生素,这样对身体大有好处。卫生与健康是紧密相连的。不讲卫生不仅使身体容易生病,有时连你宝贵的双眼也会受到侵袭。当你接触过钱、霉旧的书之类的东西,你可千万不要去揉眼睛,否则,沾你手上的细菌就会跑进眼睛,这样会使你患上沙眼,导致视力下降。为了有个健康的好身体,平时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衣服要勤换洗,勤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经常打扫环境卫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人都是在生病的时候,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体会到身体健康是多么地幸福。而健康呢,跟我们平时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关。我想,这些理论上的知识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家长们曾经教育过我们的。关键是我们得时刻提醒自己。养成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现在正值春季,春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时期,请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要正确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从外面回家后也要立即洗手;肥皂液或洗手液要在手上至少停留6秒钟以上;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也不要去校门口的摊点上买一些三无零食吃。
篇6
习惯培养的的内容很多,笔者着重探讨在幼儿园阶段重点培养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礼仪习惯。这三种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孤立进行的,是渗透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在每个环节当中都应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应知道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和手脏时要洗手,洗手能遵守执行八环节:洗手前卷袖,拧开水龙头湿手,关水龙头打肥皂,放下肥皂搓手,拧开水龙头冲手,闻一闻手上有没有肥皂味,捧水冲掉水龙头的肥皂泡沫,在水池中甩手,打开毛巾擦手、放好毛巾,整理衣袖。就餐时应养成饭后收拾餐渣、送回碗勺、整理桌椅、漱口洗嘴的习惯。饮水时应知道安静喝水、口渴时喝水、有秩序地取放杯子、取水时眼看杯子防止洒水。如厕时主动随手冲厕、整理衣裤、便后洗手。睡眠时把鞋子放在固定的地方摆放整齐、脱掉外衣会叠放或挂放、会铺放、叠放被褥、睡觉姿势正确、不趴睡、不咬被角衣角、不塞异物入鼻入耳。来园时,应养成主动使用礼貌用语问好、会把自己外衣挂放或叠放到固定的地方。离园时,会收拾玩具材料,知道玩具用完后物归原处;会整理桌椅,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会找自己的外衣和帽子,会使用礼貌用语告别;上下楼梯有秩序靠右行。课堂教学中,应坐姿站姿正确;书写时有良好的执笔姿势;回答问题时有良好的语言习惯;会倾听别人说话、不打断别人讲话,知道举手讲话,会说完整的话、会用最好听的声音说话;离开座位后,知道把小椅子轻轻地放到桌子下面。游戏时知道不推不挤,乐于助人,诚实谦让,愿与同伴分享交流,不争夺玩具。家庭生活中应养成早晚洗脸刷牙、睡前洗脚、勤洗澡洗发、剪指甲、勤换衣服、早睡早起的习惯。以上好习惯的培养仅靠说教是不行的,还必须配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一定教育策略,更需要各方配合,持之以恒。
(一)园领导要提高认识,采取相应激励措施。幼儿园领导必须克服重教育轻保育的现状,将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工作提上日程,纳入日常管理,并且做到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要定期召开行为习惯研讨会,集中研讨容易反复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做到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要精心策划、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要有针对性,针对幼儿难以形成习惯的内容,开展比赛观摩活动,如“洗手比赛”、“叠被比赛”、“漱口方法观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做环境保护小卫士”、“做文明礼貌的好儿童”等,比赛的过程就是强化教师认识、培养教师技能、提升整体水平的过程,园领导的亲力亲为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替代的。
(二)教师要讲求教育策略和方法。教师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主导力量。要学会抓住契机,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应各不相同,“不要一口吃个胖子”。要积极抓住先入为主的契机,形成定势,把幼儿容易掌握的内容放在开学初,如开学第一天就要求幼儿轻轻放椅子,让孩子感觉到在幼儿园里,小朋友离开座位是要把椅子放在桌子下面的。要制定规则,开展互相监督。在制定规则时,要和幼儿共同制定,并且要做到明确、具体、可行。规则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教师要以积极的口吻解释规则,让幼儿了解规则的意义和遵守的方法,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区域自主活动之后把玩过的玩具送回原处。不要朝令夕改,今天的要求和昨天的要一致,老师之间的要求要一致,家园之间的要求也要一致。否则,孩子就会无所适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给幼儿技能、方法,正确示范引导,不要代劳。对于难以掌握内容,教师要做集体引导训练,比如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这一内容,就可以以配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教师边讲解示范动作要领边说儿歌:“洗手前,先卷袖,可用清水湿湿手,擦拭肥皂搓一搓,指头指尖都搓到,哗哗流水冲一冲,我的小手洗净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行为的养成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平时教师要注重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教师要对本班幼儿的个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在一些事态出现前预估幼儿行为并进行及早干预。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教师口吻应该是建议性、启发性的。行为要求一经提出,就必须严格执行,坚持不懈,积极鼓励,在健康的情绪中建立与巩固行为习惯。
篇7
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不文明的行为也因为年幼无知而轻易地被大人原谅,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做事没有方向,有始无终的坏习惯,自理能力极差。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帮助一年级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伙伴、新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异常兴奋。原来幼儿园一直窝在教室里分不清楚上下课的他们,仿佛终于尝到了什么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野兽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则大哭小叫。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嘴里吸着果冻条,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来他想起来要上厕所了,他们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外面的铃声,从外面走进来上课的老师,他们全都没有看见、没有注意,或者说看见了还是继续他们的的事。等等事例举不胜举。所以每天要教育学生听见铃声进教室,坐着等老师,下课要及时上厕所,要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说话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能随便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校园里慢步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服装穿戴整齐,有病有事要请假……总之,什么事情都要细细关照,什么事情都要手把手教,什么事情都不忘示范指导。
二、养成教育要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学会了,还不等于他们会按要求去这样做。要想让他们养成习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还要经常检查,经常指导,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们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让孩子们耳听目染,学会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对一,手把手教。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无辙。要知道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就好似一漫长的较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有的学生坐立不稳……这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一下子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拉。就告诉孩子们,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讲台上留下一道道脏水印。我就教孩子们,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班主任要在平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
三、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更少,收获更多。对学生来说,有计划学习可以使学习的目标明确,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因此下面就培养学生计划学习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进行自我分析。(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同学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并没有用题学习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数学成绩的过去情况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第二、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像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确定学习目标首先应体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次要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现状。当然还可以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家庭情况。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
第三、科学安排时间。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要通过科学地安排,来达到这些目标。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全面,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合理,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则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语文,就做几道算术题,然后再复习外语等。高效,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侯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而把比较容易的放稍后去做。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
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6-01
一个小小的习惯,有时候就能够决定局面的得失。拥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人,他能够安然愉快的过着干净整洁的生活;有着优秀学习习惯的人,他能够学一知十、无往不利;有礼的人,他必然有着不错的人缘。所以说,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在小学时期,就应该多多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奠定他们未来长大的良好基础。因此,学生进入小学时,是进行三观打造的重要时期,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他们心理的健康,是我们教师所要致力的。
一、养成教育需要规范
至于如何养成?其关键是进行重复的、正向的规范训练。小学生的理性思维尚且稚嫩,且不曾有过遵守规范的习惯与思维,想要形成学生这种遵守规范的习惯,就需要多多强化,每天耳提面命,遵守者进行激励,违反者进行纠正,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养成这种遵守规范的习惯。在每个学期开学之间,就要制定出一套行为规范准则来,告诉学生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生有了一个准确明白的规范之后,照做的可能性就变大了。多次进行规范的学习,在所有学生之间,在整个集体中,形成一种遵守规范的氛围,使学生之间互相提醒互相促进。如果教师制定的规范,与家长的观念不同,学生在面对两种说法之后,便会迷茫,不利于习惯的养成,因此双方的沟通很必要。毕竟对小学生的养成方面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无死角的,这样才能有效。毕竟所谓规范,就必须是明确的不打折扣的东西。
二、以身作则,设立榜样
教师成为范本,更能让他们学习并仿照。教师平时在上课时的精神面貌、处事方法,要做到每天乐观积极,言而有信,公平公正,乐于助人,乐于学习等等品质,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对教师的品格产生一种崇敬感,最终模仿教师的做法,进而养成良好习惯。此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名人的事例告诉学生们,这些名人的事例,可以让他们向这些成功者学习到成功的经验。如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引出数学家高斯的事迹,进而让学生对他们良好习惯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另外,要注意激励做得好的学生,鼓励不是很成功的学生,可以给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一些褒奖;对有不足的学生进行亲切指引与鼓励。小学生都是渴望认同与夸奖的,在这种的氛围下,他们就能够积极踊跃的投入养成教育。
三、关照内心,做良师益友
小学生对于大人的态度感觉较敏锐,心理随力也比较脆弱,稍不注意,学生可以就会伤害到了心灵,所以教师要注意关照每一位学生,要注意观察,建立交流关系,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针。教师要放下架子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把内心世界展示给老师看。在讲台上面讲课,出错时要勇于承认,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会犯错,有错改即可;教师通过切实行为,让学生学会沟通的方法等等。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学生就会更喜欢教师并对他进行更多的模仿学习,无论在课程教学与养成教育方面,都有极大的助益。
四、养成教育融入教学方式
养成的教育要渗透到生活与学习中的每一个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言传身教,激励他们,只能传递正向的价值观;教师应设置真实境况,使学生从实践中习惯成自然。这就需要教师教学中,设计一些精心设置的教学的活动,把所有目的都渗透在其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孩子。举例而言,就是现在比较普遍利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程的时候,同时也履行着行为规范,最终养成习惯。
美好品质的养成是终身的事情,若想要让孩子可拥有优良的各种习惯,那么,必须从孩子的时候就努力培养。教师在上课时,更要注重这个方面,惟有把这项任务重视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总结
小学生各方面观念未成形,就如一张白纸,单纯也容易被影响,这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另外如果不注意也会造成学生学坏的不良后果。也就是说,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会是终生的,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这说明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我相信,祖国的下一代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基础,将来才能成长为祖国栋梁,成为新世纪建设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勤.有效开展幼儿养成教育的路径探析[J]. 考试周刊. 2010(43)
篇9
一、养成工整、规范地书写汉字的习惯
1962年郭沫若先生为《人民教育》的题词:“我们从低段开始加强写字指导,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了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若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还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人可以写字,字可以显人,写字的意义远远超过练字本身。写字教学进行得好,有利于巩固汉字。同时良好的写字训练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心理学意义,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勤奋、刻苦的精神,健康、高雅的情趣,还能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小学生要:“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阶段目标”与“评价建议”别强调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有意无意地会将“漂亮、美观”看得较重,其实对小学生的写字要求应该重在正确和工整,可以在写得正确、工整的基础上鼓励把字写得漂亮一些。
二、养成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无非强调熟读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复述和背诵。”这既是对背诵这一教学手段的肯定,也是通过教学法规的形式要求语文教学要使用这种教学手段。但是,近些年的语文教学实际,背诵是被忽视的。一些人脑中有一个错误的公式,即“背诵=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有诸多弊病,是人们所不欢迎的,于是,背诵也就被冷落了。冷落背诵的结果是,使“熟读课文”的要求落空了,使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没有作好积累工作,对作文教学也极为不利。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当呼唤背诵。背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养成诵读优秀课外书的习惯
赫尔岑说过:“书,这是这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接替他岗位的哨兵的命令。”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能提高人的文学素养和文明程度。语文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课外阅读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老师在课堂上千瘪空洞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信服。
四、养成推敲语言文字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语言文字学科,学习中离不开工具书。工具书用好了,学习就事半功倍,好比战略家手中的地图一样有灵性。据了解,不少同学进中学后,多拥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成语词典》等一些常用的工具书和自学资料,但不能积极使用,认真揣摩推敲。个别同学甚至有而不用,丢弃一旁,更谈不上勤于动手了。其实,善于“咬文嚼字”,从被动使用工具书到主动使用工具书,不仅意味着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而本身就是一个推敲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通过查阅推敲处理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文字是语言的材料,而工具书是学习语言的好帮手。多比较,勤积累,日积月累就会发现自己对一些文字和词语的理解越来越透彻,自己手头的字词素材也会越来越丰富。
五、养成积累优美词语的习惯
篇10
【关键字】初中 班级管理 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整个班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主要针对初中学生的一些特点,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实践,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几点建议。
一、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初中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往往比较差,很容易对外界的一些事情产生沉迷。如一些学生喜欢电脑游戏,往往就会沉迷游戏而不能自拔,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所导致的。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班级管理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作为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在日常管理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同时还要将养成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注重学生自我约束力和班级集体约束力的教育,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现在学生受到的外界影响比较多,很多诱惑很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学生对于外界的抵抗能力比较差,这些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思想素质问题。试想一个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能分清学生阶段的主要任务,这些外界的诱惑对于他来讲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老师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在班级树立学习榜样和道德标兵,并使其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具体实践中,老师可以利用开班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面的举例,让学生明白不良习惯可能会带来的种种危害,然后在班级开展广泛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讨论中来,最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出5条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影响大家进步的不良习惯,然后针对这些不良习惯又有哪些比较好的应对措施。
老师同时还要监督不良习惯的纠正情况,在班级设置“红黑榜”,对那些能够约束自己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登记在红榜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表彰,而对于不能够约束自己的学生则要登记在黑榜上督促他们改正,这样使用集体的力量就能逐步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他们回到良好习惯的主流中来,逐步地铲除滋生不良习惯的土壤,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班级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寻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产生归属感。
三、开展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
分析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的一些共性会发现,这些学生往往性格较为内向并且不愿意参与班级的活动,大多活在自己的小圈子或者自己的世界,不愿意打开心扉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学习上也往往缺乏动力。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耐心辅导,但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不放弃不抛弃,持之以恒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参与班级活动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与其他同学更多地进行交流,能够促进学生阳光心态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团队精神的塑造。因此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和其他兄弟班级之间的篮球比赛或者足球比赛之类的带有一定集体竞技性的游戏等。组织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触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誉,另一方面通过协作配合,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些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远离不良习惯的影响。
四、学校和家庭共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形成的,在初中阶段如果仅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因此老师应该和家长多沟通,适时进行家访,和家长一起共同协商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关的配合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改掉学生的不良习惯。
五、小结
初中生思维活跃,且自控能力比较差,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很容易被不良习惯所左右,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还会对学生后期更高阶段的学生生活和工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初中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又是十分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老师进行扎实细致的工作,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行为养成教育应成为中学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任务[J]. 凯里学院学报.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