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七年级上册英语范文

时间:2023-04-01 10:4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仁爱版七年级上册英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英语

篇1

【关键词】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 插图 分析与应用

0.引言

教科书中的插图,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图片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科书中的插图想要良好的发挥出作用,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与教师的感受。一本图文并茂、插图与文字良好结合的教科书不仅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的分析

笔者通过对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的插图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七年级上册插图总数488幅,96页。七年级下册495幅,96页。八年级上册564幅,96页。八年级下册563幅,96页。九年级上册406幅,96页,九年级下册213幅,48页。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其中的插图十分丰富。通过对学生认识规律的考虑与学生理解能力、思维水平的提升,插图数量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减少。特别是到了9年级学生进入到复习阶段,插图数量的减少符合该阶段学习的要求。

从插图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七年级上册照片17幅,卡通漫画类392幅,卡通简笔27幅,图表52幅。七年级下册照片15幅,卡通漫画类399幅,卡通简笔24幅,图表57幅。八年级上册照片18幅,卡通漫画类472幅,卡通简笔15幅,图表59幅。八年级下册照片20幅,卡通漫画类469幅,卡通简笔11幅,图表63幅。九年级上册照片78幅,卡通漫画类267幅,卡通简笔9幅,图表52幅。九年级上册照片58幅,卡通漫画类129幅,卡通简笔2幅,图表24幅。从上组数据可以发现照片数量与年级成正比关系,而图表与卡通类则随着年级的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的图片形式对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意义,特别是照片由于复合学生直观理念的增长因素照片比例出现增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问题。

2.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应用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教科书中的图片存在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其对图片的认知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无法做到对图片与教学内容的联合思考,无法理解插图对教学的帮助点在哪里。

(2)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只能了解插图的大致意思,无法深入理解其信息,无法理解插图在这里插入的本质。

(3)学生对插图的理解不够深,就会影响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1]。教师对插图的理解即使通过讲解也不能代替学生自身对图片的理解,长期在这种思想惰性的影响下学生不愿意对插图进行深入思考,影响了插图在教科书中的应用。

3.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应用研究

3.1以图引出教学意义

探究插图的作用,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从这一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插图的特点进行教学。

例如,以仁爱版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Our Local Area》为例,教师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根据课文中的这幅插图进行思考,这个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同学是在什么环境下做着什么?整幅图传递出来什么信息呢?生:这个同学拿着书本在学习,从人物的表情上可以发现这个同学学习的十分快乐,在这位同学的身后是一个书柜,书柜里全是书。师:这个同学回答的特别好,说明这位同学有认真思考。同学们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同学拿着书本的表情是微笑、愉快的?现在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教师利用学生初步建立的的情感体检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进入到学习中。

3.2以图诠释做人道理

英语教科书中很大一部分的插图表达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德育教育效率的目的[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合插图将做人的道理穿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教会其做人的道理。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仁爱版八年级上册2单元的教学时,首先让同学们熟悉这段内容,让学生利用英语朗读一遍之后,又利用中文翻译一遍。这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师:我们设身处地的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班级中有同学也住院了,你们会怎么做呢?另外观察第二幅插图,病床上的同学是一种什么表情?这个表情说明了什么?生:如果我们班级中也有同学住院了我们肯定会去医院看望他。生:插图2中可以看出躺在床上的同学因为其他同学来医院看望他忘记了病痛,显得十分高兴。在同学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补充了插图中隐含的知识后又补充了在日常生活中看望病人应该多安慰人。

3.3以图陶冶学生情操

插图不仅仅要传播出一定的教学意义,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4]。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在引导学生挖掘其内涵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Who is your favou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的教学时,并没有先进行教学内容的教学,而是以插图作为切入点,首先对这几幅插图的一些知识点阐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再转回到教学课文的学习,学生在之前分为的感染下积极、专注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有效套也了学生情操。

4.结语

总而言之,插图在英语教科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另外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插图联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结合插图的特点进行教学,充分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定,李臣之.教科书插图二次开发制约因素与实施途径――以新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11(01):132.

[2]钱福兵.谈谈如何有效使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插图[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 2012,13(09):209.

篇2

一、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1、传统教育僵化与局限。长久以来,我们在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让学生在大堆大堆的题海中“磨练”应试技巧,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怕交际。而教师在长期的分数指挥棒下,也一味地以语法教学为中以,课堂成了老师展现知识的天地,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传统教育从思想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大量的研究表明,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属于记忆―模仿型。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意味着每天准时到校上课,从在课堂里听他们不理解也不感的事情中,努力记住一大堆零碎的知识,做一些索然无味的练习,应付没完没了的考试,因而学生参与学部分只表现在行为上的参与,如做了多少题、花了多少时间,而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参与,即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从主观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师自身的素质障碍。传统教师自身的素质障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习惯于当课本知识的“传递者”。⑵习惯传统的基础英语教育,强调整齐,“同书本、同教案、同进度”。⑶习惯单兵作战。⑷习惯“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师本身习惯于当工匠式的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创新思维走进初中英语课堂的必然选择

新课标要求英语的教学必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新课标呼吁创新思维应进入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如《仁爱版英语》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一体,话题贴近生活。以七年级下册为例,话题分别为:⑴school life(校园生活)分为交通方式、校园建筑、借书、活动、学科、爱好等小话题。⑵Our local Area(我们的社区)分为位置(there be句型)、环境、打电话、寻求帮助、问路和指路交通标志等⑶Celebrating the Birthday(庆祝生日)分为出生日期、能力、生日派对等⑷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季节和天气)分为四个季节、假期、节日等。每个话题相对独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话题进行扩展、创新。

三、让创新思维走进初中英语课堂的策略和具体做法

1、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仅仅的DO FOR(为……而做),而应更多的是DO WITH(与……一起做)甚至是ENABLE(使……能够做)。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一要尊重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气氛。二是要鼓励学生,常对学生说肯定性的语句:“Good!”“Excellent!”“How nice you are”“Trust yourself!”“Trust me you can make it!”“Keep up your courage!”“Nevermind.”“Can you think it overa gain?”。使学生对课堂的创新活动采取积极的态度,产生强烈的参与需求。

2、精心设置创新目标。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确定目标,可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仁爱版英语》教材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上册)Animals in the zoo提供了两个教学目标:⑴是学会描述动物⑵是学会表达喜好并陈述原因。根据学生爱动物的心理特点,我给学生提供了另一个目标:学会以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员身份进行爱护动物的演说。在接下来一星期里,每天的值日报告都是不同的动物生活报告。对于学生来说,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不同的动物生活报告,已经超出老师的意料。这样的学习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3、多样化创新意识和能力训练

⑴创设情景,开发创新思维。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智能素质。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是指创设一定的情景,引起学生运用头脑中的已有想象创造新的形象。

下面另一则对话是学生对这堂课的知识更高的运用了,他们设置的情景是在鞋店里买鞋。

GroupB:颜××、孙××两位同学,其中颜××扮演saleassistant,孙××扮演customer.

Yan:Welcome to Yan Shoes Shop.Can I help you?

Sun:Yes,I’d like shoes.

Yan:What kind of shoes would you like?

Sun:This kind.

Yan:What size would you like?

Sun:Size 36.

Yan:Hereyouare.

Sun:How much arethey?

Yan:$25.

Sun:That’scheap.I’ll take it.Here’sthe money.

Yan:Thank you.

Sun:You’re welcome.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逐渐会从单纯的方法模仿,发展到思维模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⑵活化课文插图,拓展创新思维。仁爱版英语的学生用书插图非常有趣,且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会展开联想,甚至可让学生参与动手,自己画一画,增添乐趣,拓展思维。如: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14 I’m watching TV.Section A 2c图片上呈现的是几位同学坐在桌前,背对着我们,让学生画图并用名字进行猜测。

A:Is Nancy doing homework?

B:No,she isn’t.she’s writinga letter.

答案可以有多种:She is looking at a bird./She is drawing.She is eating./She is reading./She is playing computer./She is thinking.等。

它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课堂活动任务化,是英语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具体手段

课堂活动的任务化是英语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手段。有了任务,学生的思维、直觉和想象就会遵循一定的方向展开,心智活动就会少阻滞,多流畅,就会在较少的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思想,造成词语、观念的联想的流畅。有了任务,语言学习就能多知识的讲解和规则的理解,发展到意义的表达和能力的培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交际情景的创设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创新地运用规则进行新思维,表达新概念。

篇3

一.以旧托新,所呈现的内容要以复习为基础,要合情合理,水到渠成

在呈现环节学生不仅要真切感知,理解新语言材料所适用的场合,有时还要辨析中外文化的差异。为此,教师要努力通过合情合理的呈现,使学生身临其境悟出新语言材料的意义,以使学生达到见景生情的目的。

1、复习相关内容,做好自然过渡

新语言和学过的内容有内在的联系,复习是学生学习的准备活动,要求教师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有意识地为第二步的呈现铺路搭桥,使新内容的出现顺其自然。例如七年级下册:教学"Do you like doing sth ?"询问喜好和厌恶,学生在前一部分刚学过"Do you like +食物?"这一内容,复习时,教师可利用多种食物如tea、milk、orange 等等在师生之间询问饮食爱好。学生询问教师时,教师有意识地只作肯定回答,教师重复I like tea . I like milk and I like drinking. 引导学生复述后,板书该句,并问学生"Do you like drinking?"然后利用复习阶段不同学生的喜好来检查学生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如:Do you like swimming? Do you like having some tea? 进而再再利用图片展开其它问题的问答。这样,我们通过复习旧课,很自然地由询问对饮食的喜好过渡到对某一件事的喜好。这样的呈现自然流畅,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学生学得轻松,又亲切自然,增强了学生对呈现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2、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消除误导学生产生歧义的因素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必然发生在一定场合,因而在呈现新内容时必须从语言所表达的功能和意念出发,创设与之相一致的情景。仁爱教材的许多教学内容均是放在一定的语言情景里出现的,我们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加工,利用挂图,简笔画,借助动作,表情,手势,角色表演等手段,将教材中设置的情景清晰而准确地再现出来。这些方法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而用之。要将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及语言情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情真意切的环境里感知,理解新语言材料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及作用,并通过操练与练习使学生达到见景生情的目的。

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注意语言情景要清晰,情景所揭示的语言意义要准确。例如在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one. Topic2中的Section B部,分为操练 What's his (her) name ? His(Her) name is…以及Where is he(her) from…?He(She)is from… 等句型时,课本用了两幅Michael Jorden 和 Kelly Holmes的两幅图,由于农村学生对此了解不多,甚至连Kelly Holmes 的性别都无法从图上辨别,名字又比较难读,用His还是用Her无法弄清,这两幅图就失去了创设语言环境的意义。这时若教师变换一下,改用询问前排男女同学的姓名和他们的籍贯,他们对His和her用得很好,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创设真实和半真实的语言情境,在这样的情景中呈现出教学内容,就能使教学更具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确切地感知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教学中视、听、说融为一体,词句的音、义、形紧随其后

语言的音、义、形是一个整体,在呈现中不可将其割裂开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将音义形与视听说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精心创设的语言情景中清晰、准确地呈现读音,让学生的眼、耳及全身集中关注,把新的语言材料听得清清楚楚,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模仿、复述迅速上囗,使他们一开始就学会学好。

在呈现语音的同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手段创设语言情景,就是要使语言适合环境,让环境体现语音所表达的意义,以确保学生能准确无误地听清其读音理解其词义,教师要在学生听清弄懂的基础上,适时、规范、完整地呈现其形,把新语言材料的结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将新语言材料的音、义、形对号入座,建立联系,若有文化背景的还需要和学生解释清楚,在呈现过程中既要注意语言材料的完整性,又要努力突出重点。

例如,七年级上册Unit1 Topic3中的Are these eggs? Are they…?这类句型时,教师将其书写形式展现给学生以留下整体印象。紧接着用彩笔突出Are these (they) 以显示其与陈述句的差别,同时象"A"要大写句末用问号等应用标示,使学生对新知识从音、义、形形成一个完整的正确的概念。呈现过程中教师把握好新语言材料的音形义三个关键,而学生则通过视听说调动多种运动分析器参与感知活动,获取新的语言技能,从而保证了新语言材料准确、顺利地"输入",为紧接着的操练打下良好基础。

三、呈现的内容由易到难,分层出现,层层突破

这种认知方法也是由人的认知规律决定的。当一节课的新内容较多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掌握容易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推陈出新使学生掌握较难的。

教师在呈现新语言材料时要避免一次呈现的新内容过多,否则容易使学生听了前面的未能及时上口而被后一部分内容干扰,造成遗忘或混淆,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新语言材料时存在的困难。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抓主要矛盾,每次呈现突出一个重点,分层出现,出其不意将新内容化整为零,然后各个击破。

在新内容集中出现的课时中,也要巧妙安排,重新组合,划分几个片段然后一一击破。例如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 Two,Topic Two ,Section D 一课中既有13个象sandwich,strawberry,sausage一类表示食物的长生词,还有多音节词的比较级用法keep+adj,make+adj,It′s+adj+forto do sth等用法。一节课要讲清这些用法确实不易,若教师能事先准备这些食物的图片或实物,在上课时呈现出来,教会学生看图读词,学生在兴奋之中将生词掌握了,紧接着呈现出Eating some sausage(strawberry,sandge..)make (keep)us strong结构,操练掌握后再呈现出多音节词的比较级,最后变换形容词和人称呈现It's+adj forto do sth 的句型,这样学生基本上都能较好掌握。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几个难点不知不觉地掌握了。

四、当一次呈现不能使学生理解时,可用不同的情景再三呈现

由于在一个班级中有几十名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各有特点,他们对同一事物的作出的反应有时有很大差别,因此,教师在某一特定的情景呈现出来的内容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的感知和理解,经常有学生产生错误的歧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变换其它方法,再三呈现相同的材料直到学生理解为止,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能预知学生可能出现的歧义,并采取补救措施。例如当教师呈现介词的意义和用法时,教师会把一本书放在桌上并说"The book is on the desk"一些学生会观察书在桌上的位置,若教师把书放在桌子旁边,他们会认为书在旁边才能用on,若书在桌子中央,他们则认为书在中央才能用on。要使学生准确掌握书在一平面上的用法,老师可将书本放在桌子不同位置,说出一样的句子使学生感受on的意义,而且教师还要指着墙上的图画说:"The picture is on the wall "指着黑板说"This is blackboard.What′s on the blackboard ? 这样变化情景使学生对on有较全面的理解,对同一内容设计多个情景呈现,可以深化学生对某一新材料的感知和理解,这一做法在教学中不可忽视。

五、呈现之后务必操练巩固,操练过程不断进行反馈调节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学习能力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不断深入,中学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当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中学的英语教学条件与英语教学方式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变化,其教学效果也在随之不断提高。其中,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诸多能力的培养,是有效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关键内容。英语教学活动不仅要以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依据,而且要有科学的教学框架和活动程序,具体来讲,英语教学活动的发展与确定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科学的理论与正确的思想的指导之下,去进行摸索,从而去对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竞争能力、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中学的英语教学多为“教师——学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主要被动的听从教师的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而且对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增强有着消极的影响。相较之,“教师——学生——教师”这种新型的双向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而且教师不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英语课堂的真正主导者是学生,这一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其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在交流过程当中进行必要的合作,同坐的同时也存在着竞争,从而在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其合作与竞争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如仁爱版中学英语教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当中的Section A这一部分内容,在对该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教师可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进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具体来讲,该部分内容主要是讲授一些具有反向意义的形容词,如“new”和“old”,如“fat”和“thin”等,在对这些词汇进行讲授过程当中,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将图画上的特征抢答出,如果遇到难度较高的内容,则可以进行讨论,然后得出结论。如此一来,既能够让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主动说出,也能够帮助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当前,学生的创新能力几乎是教学过程当中最难培养的一种能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形式新颖、内容量大、使用方便、易于理解等多种特点,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条件相比较,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课堂内容,而且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的英语教学而言,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又主要是通过写作来进行体现。

中学英语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尽可能的对已有的多媒体教学条件进行充分的利用以帮助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对仁爱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的Section B进行学习时,教师在带领其进行对话的学习之后,可搜集一些与本对话的话题相关的一些图片,进而让学生根据对话的内容与课外图片的理解进行英语写作,要想很好的完成这一写作内容,学生不仅需要对图片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需要对原文对话的知识进行创新性的灵活运用,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得到了提高,其创新能力更是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培养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

在以往的中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容忽视的是,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异不能够完全代表学生的英语能力较强,尤其不能够代表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不断深入,英语教学不应当停留在考试成绩为主要测评标准的层面上,而应当将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讲,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不仅要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而且要实现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

如仁爱版中学英语教材第七册上第三单元当中的Section D部分的Grammar focus,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生所学英语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该部分内容不仅对“Subject pronouns” “Possessive Pronouns”等内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而且给出了例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称的总结与归纳的同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的应用,从而对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实践性的训练,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可能。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深刻的认识到,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考出优异的成绩,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当中去对这些知识进行运用,只有能够得到真正运用的知识,才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只有能够真正进行运用的能力,才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国文.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效应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05)

篇5

一、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佩服、喜欢任课教师,才会喜欢上他的课,才会对英语感兴趣。在教学中,我认为“爱”是情感诱导的根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手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就会由爱老师到爱上英语学科,使学生从喜欢学、愿意学到自觉学,由“苦学”变成了“乐学”。在这种融洽的师生的关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就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向学生倾注全部的爱,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前提。学生对老师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关注,哪怕是一次详尽的辅导,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鼓励的眼神,都会把鼓励、期盼、等待、肯定与赞扬传达给学生,这些无声的语言会感染和激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力量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使他们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讲英语。这样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英语学习。

二、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产生浸润性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环境之中,自觉地、不知不觉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创设的情景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才能有求知的欲望,学生才会想学。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该如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活动情景呢?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设计真实场景。例如,我在教“仁爱版第一册Unit7 Topic1 Section C ”这一课的What’s the shape of your present? 这个句型时,我抱了个看似十分沉重的大纸箱子走进教室,随口就说:"The box is very heavy. Who can help me?"许多学生都举手要来帮我拿,于是我把这个箱子交给了一位高个子男同学问他:"Could you help me?" 他接过箱子便说:"Certainly." 然后我又问他:"Is it heavy?" 他掂了掂箱子的份量说:"No, it isn''t heavy. It''s light. "随后我又借机问学生:"What is in the box, do you know?" 学生便好奇地猜起了箱子里的东西来。于是我就从这只大箱子里拿出个足球,并趁机问学生: What’s this? 全班同学大声答:“It’s a football. ” 接着我又问:“What’s the shape of it?”有一部分学生争着答:“ It’ a circle.”(这正是本课要学的内容) 接着我如同变魔术般地又从这只大箱子里拿出铅笔盒、三角尺、茶杯、彩蛋、水果和一些正方形的饼干等东西,每样东西都要求学生描述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凡是能把箱子里的物品描述得正确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东西作为奖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用英语提供帮助和如何描述事物。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的兴趣必定盎然,学习起来也就有滋有味了,常常下课了他们仍然回味无穷。

三、实施情感教学,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情感的培养,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我注意从情感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组织,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我力求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4. Topic1:How much is it ? Section A 1a中学的是如何购物,上课时,我拿了很多不同颜色的气球和糖果回课室,指着学生课桌上的物品问学生:

如:Is this your pen? How much is it? 让他们抢答,答对的就可以得到一个气球或糖果,以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就是在差的学生学起来也有兴趣。接着,我就利用教室的讲台作为柜台,准备了几种不同的学习用品作为货物,自己做了一个招牌,The Stationery Store.分别介绍This is my stationery store. There are many school things in it. Such as pens、 pencils、 erasers、 pencil-boxes and so on. 同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情景对话,并要求他们都要尽量用学过的各种购物用语和礼貌用语。

如:A: Can I help you / What can I do for you )?

B: I’d like a pen.

A: What color do you like?

B: I like yellow. How much is it?

A: It’s one yuan.

B. Oh, It’s cheap. I’ll take it.

A: Here you are.

B: Thank you!

在这宽松愉快的听,说,看,演环境中,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既丰富了本课的语言材料,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自然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把小手举得很高,争着回答问题。学生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都争先恐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课堂气氛因此尤其轻松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四、利用模拟或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愉快教学

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爱玩、好动是初中生的天性。游戏、活动符合初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气氛,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这对激发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初中生年龄特点: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枯燥感,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相似的作为切入口,来调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4 Topic2Would you like to go for a picnic?:打电话这一课中,我用手机作为教学用具,并让学生自己找同伴,创设了一个用英语打电话的真实情景。先老师和一个有手机的学生进行对话,如:

T:Hello! May I speak to Li Ming?

S:This is Li Ming. Who is that?

T: This is Miss Zhang.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for a picnic with me tomorrow?

S:Yes, I’d love to.

T:Don’t forget to bring your camera.

S:All right.

T: See you tomorrow.

S: See you then.

篇6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学生素质 培养方法

英语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应的英语知识,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对学生模仿能力拥有很高的要求,而模仿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优势,使用图片、实物,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水平;其次,在学习句式句型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例句,自主分析语法结构的特点,明确英语与汉语语法结构的内在差异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因此,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成熟,思维能力也不高,作为人认知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对于人们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等认知活动都是十分关键的。因此,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水平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思维在转化的过程中方向性和目的性更加明确,多采用符合学生思维特征的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直接运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对英语学习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之上,以启发引导为主,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在教学一段对话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作者的语言内容,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另外,想象讨论也是解决悬而未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和作者内心情感的感受,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一来学生对文章人物、背景、内容、主旨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印证想象的结果,在提高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注意保护和维持,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在传统英语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学生思想品质方面的培养,因此,在仁爱版思维的引导下,教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引导学生诚实守信、讲文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寓教于学,发挥学科德育功能。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语言环境。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这部分内容时,不但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英语语言用语“Good morning! Hello! Please! Thanks! Excuse me! How are you? I’m fine.”等,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讲文明、懂礼貌。再例如,在学习China这个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单词的由来,并为学生讲解中国与Canada,Japan,England,America这些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另外,教师要增强自身职业素养,在学生面前塑造模范形象,让学生把教师当成争相模仿的对象,从心理上接受英语,行动上积极学习英语。

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实践证明,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对学生英语成绩的优劣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克服心理恐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为此,教师要积极利用class activities,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例如,在学习七年级课本第三单元Section A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出演driver,farmer,cook,nurse,teacher,worker,doctor等角色,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进一步地将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行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成就感,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素质投入英语学习中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五、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

英语知识贵在应用,只有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英语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学生模拟生活中的角色,运用语言材料去完成目标任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语言运用的技巧,同时,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真实的生活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语言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实现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装饰空间” 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How many bedrooms? How many bathrooms? What’s in your bedroom?……设计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然后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介绍自己的“家”:This is my new house. I have got two bedrooms...让同学们讨论交流,最后,再评选出“最佳设计奖”,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安排学生自导自演的生活短剧,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中来,推进课堂教学深入开展。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只有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学生素养和能力提高上为出发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对他们进行素质能力的渗透和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秀华.如何培养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3).

[2]韩春丽.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05,(Z1).

[3]王云霞,潘淇.浅谈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J].消费导刊,2009,(16).

篇7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51-02

课堂教学的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课堂提问及其所涉及内容又是该课时教学内容的要点与课堂活动的开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由于提问的失当,并非每个问题都能达到预期的设定目标,成为无效提问,并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深研教材的同时,还要善于把握、分解课时目标,以便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优化提问设计及其效果,如问题的类型与表达、提问的策略与技巧等。这样的提问,没必要端架子树大旗搞得特别严肃,要尽量把握学会的兴趣爱好点,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以小而精当的问题,以看似无意之状态取得有益之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问题设计的目的

限于课堂教学的45分钟时间,听说读写还要样样进行,用于提问的时间就不得不仔细掂量,过多会挤占其他环节的时间,过少又不利于课堂活动的推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每一个提问设计都必须要有所考量,细化其目的。如,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温故知新,或激发思考,或提示总结等,并要对可能出现的课堂意外情况作出必要的时间规划。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如兴趣点)及存在问题(如疑点)等,并对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做出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以七年级上册(仁爱版)“Unit 3 Topic 2“What does your mother do?”Section B为例,针对部分重点词汇与短语,在展示了一系列的相关图片与练习后,对班上的两位同学,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与对话。T:What does your father do?S1:He is a driver .He often drives a car to work. T:What does Meimei’s mother do?S2:She is a worker. T:Where does she work?S2:She works in a factory .

通过举例中加黑部分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样的提问设计,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练习相关的新单词与短语。把这样的问题设计放在课堂上,学生会很快进入新课程的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轻松掌握本课时应该学会的新单词与短语。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这样的问题设计与进行及其数量,可灵活掌握,便宜行事,以精当为要,达成目标为佳,切忌泛滥,引起学生反感,走向反面。

二、问题设计的层次与内容要清晰、准确

精心设计课堂问题的前提与基础是教学的需要,或曰课堂教学目标的需要,也与课堂教学的结构、方式、程序等相关,并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兴趣爱好、学科好恶等实际状况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必须注重细节,从小微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性将本课时所有待学新知识点全部呈现给学生。前者的好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随时以前面刚学过的知识为后面即将学习的知识奠基。犹如登楼,使前面即使是新学过的知识也会成为后面新知学习的阶梯。后者的缺陷是,因为新知识点量大,以及缺乏必要的知识与方法奠基而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普遍感到难以接受与消化。俗语“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即是此意。以对“How much”短语的学习为例(七年级上Unit 4 Topic 1 How much is it?Section C),根据以往经验与事先了解,既然学生对以此短语来表示价格与数量的区分存在困难,就先对该短语表示价格或者数量的某一方面,进行讲解并进行巩固性练习,然后再学习该短语的另一种表示用途。最后,再将二者综合,引导学生进行区分与联系。这样的做法,基本会使全体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收到良好效果。

在层次清晰的基础上,问题设计的内容指向也要准确、明确,既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又不能面面俱到,拖沓烦琐,首鼠两端。仍以上述“How much is it?”为例,既然问“价格”,就要以此为学习的中心和重心,向学生讲述明白“How much+be+something?”的句型,然后示例,举一反三,帮助学生理解其用法,进而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如,“How much are the things?”、“How much is it to Beijing?”这样的做法,既突出了重点,使学生学以致用,达成教学目标,又避免了将其与表示数量时的用法混在一起,产生疑惑。

三、把握好问题设计的难度与层次性

一个班级内的学生数量有四五十人甚至更多,其成绩参差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总有所划分。这就要求教师的问题设计,在指向全体学生的情况下要注意层次性。甚至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指向某一个或者几个学生,对其难度便更不得不加以充分的考虑。所以,教师的问题设计,必要把握要领与规律,以旧知导出新问题,由浅易而渐至深难,以便于学生一步一个台阶,逐次推进以至重点与难点,逐个突破,进而掌握全部教学内容,达成学习目标。具体而言,针对优秀生,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关系都非常密切的难度较大的题目,因为是新授课,其难度似在0.4至0.6之间为佳;对于中等生则要降低难度,主要考查与教学重点密切相关的题目,难度在0.6至0.9之间为佳;对于学困生,则要以鼓励为主,务必要使学生感觉到有难度但稍许用力即可解答出的基础性题目为主,甚至可以提问其必会之题目,以使其获得成就感,重塑学习自信心。

篇8

那么,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怎样在正确的处理教学内容与采取恰适的教学方法之间,恰到好处地展开情感教育,并使之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正确认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不仅仅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者、管理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朋友。教学相长的理念也应使教师认识到,学生也可以做教师的老师,只因“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在这样的理念下,师生之间必然会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身份与地位的特殊性,也必然会使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使学生成为“平等中的主体”。这种师生间身份与地位的清晰,会使学生对教师愈加尊重和信赖,也使教师对学生愈加关心与爱护。这种良好的人际情感反映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上,必然会是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向师性”愈加明显,因而也就愈加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并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情感交流,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何等重要。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亲切的情感来影响学生

这种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亲切的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干瘪的教学语言最无味、最让学生厌烦,而饱含亲切情感的教学语言最易让学生动容、动情,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只因为其可以感染学生,引发兴趣,又易于学生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以语言呈现教学内容时,务必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充满激情又饱含温情,这无形中也是对学生展现的一种善、一种希望、一种热爱和一种巨大的肯定与鼓励。例如,在学习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个主题“nice to meet you”时,登上讲台伊始,我即用一种热情洋溢的声音与学生打招呼介绍自己说“Hello! My name is Zhang san.”然后走到某个学生身边亲切的询问“Hello,What is your name?Can you tell me your name?”稍稍停顿等待片刻,即帮助学生回答“My name is…”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够意识到我是在询问他的名字并作了回答,我就会挑起大拇指示意并以非常高兴而轻快的语调做出肯定的表示:“Oh,very good.What a nice name! Nice to meet you.”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尚未学习相关的知识点,但在多次重复与示意后,即可领悟到我所讲话语的确切含义。这会让他们非常高兴,开始了建立英语学习自信心的第一步。

二是以恰当而适合的体态语来传递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困难是,作为第二语言,我们没有一个真实的交际环境作为需求来使用这些学到的知识(语言)。这就使得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只能采取最简单的方法――反复多次的重复,才可以学会、掌握。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在使用有声的语言展开教学时,也要多多重视体态语言的使用并关注来自学生的体态语言。毕竟,体态语言在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课堂行为、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代词时,面对学生,用手指指着对方说“you”;面对一名学生,用手指指着另一名学生说“he”“she”等。又如,在教授单词“cold”时,我做出身体发抖、搓手并放到嘴边哈气等动作,学生迟疑片刻,马上就猜出了该词的含义并有样学样地学起来,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学生心中蕴含的情感也得到了自由的抒发。

三、给学生一个表现的平台,激活其成功的渴望

对成功的渴望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梦想。在今天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课标的要求和时代的需求,都要求今天的英语教师以饱含关爱的微笑温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以无比信任的眼光照亮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高兴兴地学习、快快乐乐地进步。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可以、也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对教师及其英语教学的意见与建议,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必然要求。所以,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创设一个合适的、适宜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某种程度上,教师的心有多大,搭建的舞台有多大,学生的才华就有多么宽广。

篇9

情境创设法在词汇教学上的运用

传统的词汇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是教师单方面大量的填鸭式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使得学生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热情,最终导致学生被动接受。而现阶段,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语言的得体运用。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通过反复的操练和巩固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音、形、义以及用法,是教师的词汇教学目标。但是在这过程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即:学生的兴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对于词汇的理解程度。

情境设计法主张词汇教学不是从词汇表逐一教授,而是应通过创设情境,将词汇融入情境中来进行。如在教授新课时,先介绍课文相关的背景文化,中西文化结合,通过提问题、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与课文有关词汇;再通过读整篇文章或者对话,联系上下文和文化背景知识来猜测词义、总结生词用法。通过由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获得运用生词的能力,在感悟和体会中懂得如何使用所学词汇地道而又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此同时,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符合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

把创设情境法应用到英语词汇教学过中,极大地提高语言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可以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应用中进行词汇再现;学生能够通过新旧知识的练习对词汇进行深加工。教师通过了解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基础,明确地规划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师所设定的情境中,结合新旧知识,感悟词汇的含义以及用法,并通过练习和操练巩固和加深对词汇的理解。词汇教学过程可以分为 三个步骤:教授新词前阶段,教授新词阶段,教授新词后的巩固阶段。

1.教授新词前阶段。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则能够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教师在教授新词前阶段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为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保持高度是注意力,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可以顺利进行,教学目标得以完成的关键。教师对教授新词前的 活动进行情境创设,比如:讲一段小故事,与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结合,背景文化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授新词阶段。有了前期的准备,学生的注意力已能够集中到即将要学习的新词汇上。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学生记忆的关键期,创设与学生实际想切合的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使用新词汇。

以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的课文为例:

首先教师创设以《爸爸去哪儿》中田亮和女儿Cindy买衣服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此背景下进行词汇的练习:“How much are/is...?”为例:课文里面有shoes,pants,dress,skirt,glove,等单词,设计猜价格游戏。经过练习,学生对于新词已经能够了解词义、总结用法后,教师再给学生们示范、领读,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的读法,音形义相结合,增加学生回忆时的联想,加深记忆。

3.教授新词后的巩固阶段。对本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如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对所学词汇印象深刻,从而做到学以致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将创设情境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前后的知识点相联系,拓宽学习渠道。

篇10

关键词 理解 教学意义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41

The Teaching Significance of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ZHANG Lina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1)

Abstract The teacher's role is teaching, and the basis of this duty is to maximize the effect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nly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an be truly effective. Charity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will be on the seventh grade English book, for example, from a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tent,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valuation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set forth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understanding; teaching significance; evaluation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由于现在大部分教师把教学目标狭隘地理解为“双基”,进而进行机械训练和题海战术,认为分数就是一切,讲得多,解得少,学生发现得少,对教材理解得少,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学得空洞而死板。理解,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不应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知识不应成为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师而应处理好知识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智慧、发展几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应当为达成学生真正的理解而教育。

1 理解教学的概念

理解教学这个概念已经被很多国内外学者熟知,并做出很多研究,但关于理解教学概念的界定,各位学者不尽相同:国外有研究者认为:“理解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是指“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而帮助学生建构相关的知识网络”的教学形态。①

我国教育学者认为:“理解(性)教学是引导师生通过相互理解,来发展学生知识、技能和丰富情感,最终促成师生的生命意义的表达。”②有学者认为:“理解(性)教学是以理解价值观和生活世界观为基础,教学人员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在相互理解与自我理解的同时使自己的生命意义更好地实现的过程。”③有学者认为,“理解(性)教学是指一种教学形态:它在平等、信任和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学生、教材文本和教学环境之间通过交往活动和对话等形式而生成的‘课程事件’,理解教学意义,实现人生意义建构和提升”。④也有学者认为,“理解教学,指教师和学生在相互理解、理解自我以及理解文本的同时来不断发展自己,进而提高自身素养和生命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⑤还有学者认为:“理解教学是指一种以理解为基础的,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师生的有效交流与对话的,注重引导师生在相互理解中不断地发展知识、技能和情感,使师生的生命意义不断提升的教学形态”。⑥

从以上概念不难看出,这里的“理解”不只是局限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进一步拓展到了师生和谐融洽的教育气氛,这种理解,当然“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且帮助他们筹划并实现生命的多种可能,令理解主体更好地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回到感情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人生当中,使教育真正地指导人生,真正地培养人的精神”。⑦但由于需要,本文主要论述学生对课本知识及教师所讲知识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学生持续体验和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从部分到整体,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多维转换生成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和建立整合的过程,是一个迁移运用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1.1 学生在课堂上的多维转换

多维转换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解释,说明,比较,推断,概括,举例等。解释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说明能帮助寻找原因,推断即由旧知推导出新知。如在look like这个短语中,教师需向学生解释like此时是介词,而不是之前学过的动词;在This school is ours 这个句子中,要给学生说明为什么our此时不对,帮助他们运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区别来寻找原因;碰到Kate’s and Lucy’s rooms和Kate and Lucy’s room 这两个短语的区别时,可以采用比较的转换方法;当He speaks English变成 He can speak some English 时,可以引导学生推断出can 是情态动词;当学完He wants to visit the Great Wall和I want some toys 这两个句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概括 want的用法;在讲解名词变复数的不规则变化时,可以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先由教师给学生演示多维转换的方法或引导学生进行多维转换,再过渡到学生慢慢掌握这些方法并独立运用。

1.2 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就好比一座桥梁,通向理解的王国。这些联系包括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及知识与自我的联系。

在学到That is OK 这个句型表示“没关系,不客气”时,学生可以回想之前学过的有类似功能的表达,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drink、juice、 milk、 food 、bread 、 hamburger、 fish 、chicken这几个新单词时,教师可以引入上义词和下义词这两个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当别人邀请你做某事,而你又有事去不成时,可以用到I’d like that, but I am afraid I have no time 这个句型,而不是生硬地用I have no time 来拒绝别人;当老师讲到healthy food 和unhealthy food时,学生要与自己联系起来,想想平时自己经常吃的食物哪些是healthy,哪些是unhealthy的,以后应怎样保持或改变饮食习惯。

2 学生理解的内容

学生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知识的产生与来源;(2)知识的本质与规律;(3)知识的过程与方法;(4)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1)知识的产生与来源:如学到afternoon这个生词时,由于以前学过after和noon,联想到这两个单词的意思及afternoon 是这两个词的复合词,就会对afternoon的含义有更深刻的理解。(2)知识的本质与规律:在学习了work、drive、teach等词后,再遇到 worker、driver、teacher这类词后,就应理解前者变为后者的规律及变化后后者与前者本质上的区别。(3)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老师教授I 选am,you 选are,is跟着他,她,它,单数is 复数are这个口诀后,学生应理解这种选be动词的方法。(4)知识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学习What color is his/her hair和What color are his/her eyes等句型,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人们的外貌差异并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3 理解的意义

理解是内化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没有学生的理解,知识只是没有意义的符号。学生即使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知识,那也是“死的”、“无用的”知识,最终造成“有知识无能力”的局面。理解还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关键。他们只有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怎样对知识进行深加工,才能独立建构意义并迁移运用与解决问题。另外,理解在学生学习、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理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2)理解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机制;(3)理解是学生品质提升的核心环节。鉴于理解的意义,教师一定要多帮助学生理解,多采用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策略,如持续思考,整体转换等。并创造学生真正理解的必要条件,如让学生同时掌握五类知识和五类元知识及同时让学生在五个水平上学习同一个知识。五类知识包括事实型知识、概念型知识、方法型知识、思想型知识和价值型知识;五类元知识包括关于事实的知识、关于概念的知识、关于方法的知识、关于思想的知识和关于价值的知识。五个水平包括经验水平、概念水平、方法水平、思想水平和价值水平。

4 理解的评价

评估学生的理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的联系与整合;(2)过程与方法的考察;(3)转换与生成;(4)迁移与运用。

(1)知识的联系与整合:如学过animal这个表示动物总称的单词,当再学到panda、monkey、lion、tiger、 elephant 等新词时,要诊断他们能否把后面几个单词与animal联系与整合起来,理解animal 是上义词,panda、monkey、lion、tiger、 elephant 等是它的下义词,把新词与旧词联系起来记忆加深印象,深化理解。(2)过程与方法的考察:学过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人称代词后选用哪个be动词时,要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到掌握了这个方法,不仅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答案,还要解释选择的原因。(3)转换与生成:学过What about flying a kite with me这个句型,再见到 How about having some apple juice这个句子,要诊断学生是否理解how about是what about的转换形式及这两个短语后所接动词的形式是一样的。(4)迁移与运用:判断学生是否能对知识迁移与运用,要区别他们是套用程序还是真正到学以致用。

5 结论

教育最根本的使命是帮助学生构建自我、发现自我,而理解在这一使命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与地位,并且理解是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关键,为了避免培养出“有知识没能力”的学生,教师应为真正的理解而教学。

注释

① Thomas L.Good,Tere E.Brophy:Look in C1assrooms[M].陶志琼,王风,邓晓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30.

② 马勇.论理解性教学[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14.

③ 熊川武.论理解性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2(2):16.

④ 黄继玲.论理解性教学[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18.

⑤ 郝明君,靳玉乐.理解教学的实现形式[J].广西教育,200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