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范文
时间:2023-03-28 10:5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懂事的孩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星期六 晴
甘肃省靖煤公司二中小学部二(3)班 杨淇
冬冬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位盲人阿姨在那团团转。
冬冬问:“阿姨,你为什么在这里转圈子呢?”
阿姨说:“我是个盲人,要去马路对面买东西。”
冬冬说:“我扶你过去吧。”说完,冬冬就把盲人阿姨扶着过了斑马线。
篇2
星期天
晴
今天的天气很好。我还没起床,阳光就照满了大地。 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的衣裳。
我从床上爬起来 ,拉开窗帘一身的懒意就被阳光吸走了。
篇3
曾经看着小鸟在笼中挣扎,我们可怜过它们,却从未懂它们,我们慢慢的成长,现在才发现原来小鸟渴望的自由,我们不想去做那个笼中鸟。我们都是叛逆的孩子所以在大人的眼里我们是不听话不懂事的,但是又有哪个大人懂的我们孩子的心。我们90后80后怎么了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有自己的理想,大人把他们的思想施加到我们的身上,从未体会过我们,大人的世界我们懂,只是我们从不开口说,而我们的沉默却成了我们不懂事的理由,呵呵,你们生气的时候只会骂我们,我们呢,有谁会想过我们难过的时候我们在干嘛,我们都是受伤的孩子,我们将伤痛埋在了心里。我们只能将伤痛按自己的方式去化解,我们懂的并不比一个大人少。
不要骂我们不听话,不懂事,应为你们大人永远不会懂,我们的叛逆是你们施加的,你们的压力,理想都施加到我们身上,我们不是机器人我们不可能接受那么多的压力,我们也会累,每次你们骂我们的时候我们表面面无表情可是我们的心里承受的你们大人懂吗?
父母们给我们一点空间,让我们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我们也想自由的飞一次,好好的,没有压力没有烦恼的飞上那么一次。
初一:淡陌浅殇
篇4
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一直是班主任管理的重点。今年我所带的一年级,家长普遍都是80后,这批家长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之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我们常说“环境造就人格”,在某些方面来说,这批家长似乎更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更强调孩子要有自我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识去行事;更在意孩子是否会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普遍个性较强,他们的性格较自我,喜欢以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事情,因此无论在课堂组织或是其他活动中,班主任对于学生的管理都会存在一定的障碍。一般情况下,影响学生个性的主要元素有:个人行为、自我意识与外在环境,那么在这三重元素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个人行为的变化,或者是外在环境的影响,都会给现在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虽然时代在进步,外在环境也比以前好了许多,但是在小学教育上,关于孩子们的个性问题一直是个难题,老师应当如何化解学生的刚强个性,让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早日融入到集体的氛围当中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探索的主要内容。
【案例描述】
为了锻炼学生们爱心奉献、互相帮助的能力,在今年的3月5日――雷锋学习日时,我组织学生们去太原市福利院参加“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我想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孩子们体会爱、感恩爱,可是这次的活动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孩子们在这个年龄阶段较为任性,不能够好好地参与和配合。
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之前,我按照往常那样为学生们分配了许多任务,如负责给小朋友们送礼物,帮助福利院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等等。在安排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答应了我,可是一到福利院,就发生了点小意外。
一到福利院,孩子们立马就看到了摆在眼前的滑梯、蹦蹦床和海洋球,这让他们的心一下子就散了,面对这样可以玩耍的场景,不少孩子似乎已经把爱心活动忘记到了九霄云外。不一会儿,还未争取到我与家长的同意,他们就玩耍起来,大家互相打闹乐此不疲,这可急坏了我们这帮大人。一些同学在老师的教育下马上停止了玩耍的行为,但是也有比较个性的学生依旧由着自己的性子去玩耍,有的小男生比较自我,不喜欢接受管束,我叫了他们好几次,他们都不听话。
最后,我开始严厉了起来,告诉一些男同学必须要马上回到集体中,但是学生们先是脸色一沉,然后和我说:“老师,我们想再玩一会儿嘛。”其实我的内心很明白,对于比较骄纵,深受父母宠爱的学生,如果你过于苛责他,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不了,但是如果一味地纵容会让他们慢慢地走向自私的困境当中,变得更加自我。
因此我放慢了语气和学生们说:“老师知道你们很想多玩一会儿,但是我们这次来这儿的任务是奉献爱心。如果你继续玩下去,那么我们就没有时间帮助福利院的小朋友了。”大家的脸色沉了下来,十分地不开心,但还是默许了我的意思。可是接下来,他们并没有好好地完成我之前交代的任务。在爱心活动中不少学生表现得很不积极,别的学生都在和孩子互动交流,但是这些学生总是心不在焉。
我微微地叹了口气,先是用温和的语气把学生叫到了一边,因为我不想影响到整体环境与氛围,所以找到了一个地方先和学生沟通。我对他们说:“大家知道这次爱心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吗?”
学生们马上说:“老师,我知道,是帮助一些困难的人。”
“那么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我想试着去引导他们真正地了解爱心活动的意义。
“看他们需要什么”“主动去帮忙!”“要用很多爱与关心。”学生们的答案多种多样。
我说到:“老师觉得爱是用心,是暂时放下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帮助他人。”
我接着慢慢地对他们说:“其实爱是付出,大家不仅仅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还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参加福利院爱心活动,那就是为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快乐。”
这个时候,我的学生们点了点头,他们开始主动起来。跟着我的安排行动了起来。接下来的时光我们在欢声笑语当中度过,我们完成了之前安排的所有任务,孩子们也在思考当中再一次成熟起来。
【案例反思】
1、学会控制并体会学生的自我与任性
在这个案例当中,我通过爱心活动的组织向大家展示现在学生较为任性的一面,当然我们的课堂与学校生活当中,这样的事例还是很多的。因为不少独生子女在家中的时候比较娇生惯养,因此对待活动或是和同学一起参加的事情,显得比较不主动,有时候也会因为老师的安排而产生不良的情绪。一般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喜欢采取批评和较为严肃的分析道理。但是对于性格强的学生来说,貌似作用不大,因为他们的内心不够佩服老师。这时候的我用了简短的道理让学生去选择正确的事情,但是与此同时我想把答案留给我的学生,我更多的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如果我采用语言的批评,必定会对她的内心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我认为讲道理很重要。
2、给学生一个沟通的空间
长久以来,我都在探索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的学生个性强?我认为这最大的根源在于他们没有倾听到别人的心声,或者是不去理会别人,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当中,要知道这种行为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著名的现代管理学者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因此我想通过沟通,让学生说出内心真正的想法,虽然老师的责任心很强,但是用强势的语言会伤害到学生。因此,等学生情绪平和后,进行沟通与交流,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因此我把孩子们叫到了一边悉心教导。我认为出现问题要让他们自己体会,而不是用老师的权威去强势地要求学生道歉。
3、坚持原则、以理服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爱是一个教育方面,但是严格同样不能够忽略,我国自古存在“严师出高徒”的哲学道理,其实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这句话并非强调老师多么的厉害,而是叫我们在保持原则的状态下去关爱学生。我没有因为学生们的任性骄纵而不去负责,但是也没有严格的苛责他们,让大家丧失安全感。我只是通过交流让他们自己观察和找到答案,我认为在教导的过程中,如果真的想让学生的强势个性慢慢改变,就需要在爱的呵护中加入严肃和认真,做一名保持原则,却不失道理的班主任。所以,在后期举办活动的过程当中,老师先去讲道理,再让学生们慢慢走近活动中,这样有助于大家的磨合与理解。
篇5
大多数孩子都生于90后,90后的孩子们个个都是处于早熟期,许多孩子都是个机灵鬼,大人么根本搞不懂孩子,总让孩子说是土包子,落伍等等一类词语。
就说说90后孩子们的家长,个个都是神经病,总爱唠叨,唠叨就不说了,家长们一个个都是把自己没有完成的理想,愿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并没有考虑过孩子内心中真正的想法及感想。还总让孩子们上这个补习班上那个补习班。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比,当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父母跟别人的父母比时,去总遭到家长的训斥。说有什么好比的,当你们说出这话时不觉得惭愧吗?孩子们不都是跟你们学的。
当孩子好不容易盼来个暑假,你们呢?又是让上补习班,一天课紧紧的,还说是为了你们好,长大后有出息。如果一个孩子天天都在学习,而且在家长的逼下学习,换做是你们你们烦不烦。你们肯定说不烦,因为你们总是找理由,而每次的理由都是我们小的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现在你有了读书的机会因好好珍惜啊。可事实上,让你们天天你们也会烦的。谁又真正懂我们。因为你们的教育方法不对逼孩子们学,让我们有了一种叛逆的想法,虽然不明显,可我们已经在做了。原本一群善良懂事天真活泼的孩子都是会在你们手里。你们用极度的手段把孩子们逼上了不明确的道路。你们还总认为全是孩子的错,到底谁错了,你们心里还不清楚!!!!!!!!你们让没有长大的孩子很早就知道了许多成人的一些下三滥的事。你们总说要给孩子立个好榜样,可好榜样呢?就是那些不三不四的知识传授给孩子?我们已经尽力控制自己,原谅你们,可你们呢?一次次伤害孩子。你们总用打来威胁孩子,恐吓孩子。我们受不了!!!!!!!!!!!!!!!!!我们也是向你们一让的人啊!!!!!我们一犯错误,你们就是给我们痛打一顿,要不然骂我们,逼问为什么?你以为我们是十万个为什么啊?你们这种做法大大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要不然现在那么多孩子想杀自己的父母啊,都是父母给逼的,自作孽,不可活!你们懂不懂啊。
篇6
我怎样爱上跑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去年暑假,难得妈妈同意我一个人去深圳姑姑家,姑姑家那儿的环境真好啊!那里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花草草, 是一个花园式的住宅区。看到许多大人在那里晨跑, 锻炼身体。于是, 我产生了跑步的念头,并且和姑姑示意一定要坚持练习,跑出好成绩。
记得暑假的一天,我一大早就起来了,在花园的道路上跑起步来。一开始我还挺高兴的,可是,后几天, 就只想着看电视,哪里还想着运动呀!就在放弃跑步的几天里,姑姑生气地对我说:“你前几天还求着我说要运动,可没过两天,就不想运动了,你难道要失言吗?”我心想:对,我不能做一个不诚实的孩子,成信是最重要的!我鼓了劲,坚定地说:“好吧,那我马上去!”姑姑高兴地说:“我跟你一起去。现在我规定,每天增加一圈。”在姑姑的鼓励下,我坚持跑了一个星期当圈数增加到到了十二圈时,我开始有些灰心了。在一个星期的一天,我刚跑到第十圈时,我的脸红得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气喘吁吁。姑姑对我说:“你一定要坚持不懈呀!加油!只剩下最两圈了!”我调整了步伐,慢慢地跑完了最后两圈。就这样我每天坚持在花园的道路上跑。过了一个月后,我要回家了。我回家前,姑姑对我说:“回家以后,我继续每天在学校的操场运动着。
篇7
“老师说我们孩子非常聪明,就是不好好听课,这是多动症吗?”
在心理诊所,经常看到忧心忡忡的父母手拿相关的介绍资料,带着孩子来排除“多动症”。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多动症孩子到了小学甚至更晚才被发觉,延误了治疗。
“多动症”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如何准确鉴别?能不能防患于未然呢?
“多动症”的几个基本常识
类型及特点:
“多动症”的主要特点是“不能自控”。根据表现,可以分为三类:
心不在焉型――控制不住自己的注意力。没有明显的多动或冲动行为,上课也不捣乱,但就是不能专心听课、做作业,总是控制不住地做白日梦,胡思乱想,所以家长和老师会感觉:“他好像从来没有听我说话”、“他做事情的时候总是走神”。
多动冲动型――不能控制自己突然想干什么的冲动。这类孩子精力旺盛,总是不分场合不停地动,做事缺乏耐心,不能等待,爱发脾气;上课常做小动作、捣乱、乱插嘴、打扰周围同学;做游戏不遵守规则,同伴讨厌,老师往往也不喜欢。
混合型:以上两种类型特点同时存在。
目前,国际上已经将“多动症”病名改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病因:
目前,ADHD的病因还不清楚,但一般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疾病,可能是由于在把从大脑发出的信号向神经传送的过程中出现异常,造成孩子控制自己意识和行为的能力比其他孩子差一些。
发病率:
据最近一次上海的相关调查,ADHD的发病率是3%〜5%,男孩多于女孩, 通常起病于6岁之前,学龄期(尤其是7〜12岁)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但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期。
不良后果:
由于常被误当作“坏孩子”,ADHD的孩子容易并绪问题、学习效果大幅度下降、人际关系差,到青春期可表现出品性不良。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很重要。
可以在家里做的初步筛查
ADHD儿童往往到学龄期症状表现比较明显,但在更早的时候就已有迹象,如果家长们仔细观察,是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
孩子有多动倾向吗?
(7岁以下孩子家庭自测)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ADHD的标签,特别是对于7岁以下的孩子。因为孩子年龄小,行为的变化性很大。
您可以参照以下的描述,观察、对照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的表现有大约2/3以上符合,孩子可能有多动倾向,需到专业机构做进一步的诊断。
0〜3岁:
常哭闹、尖叫,难以安抚;睡眠很浅,时间短、易惊醒。
经常肠痉挛、呕吐,喂养困难。
时刻不安静,经常敲打自己的头、摇床、发脾气。
不能持续专注游戏、学唱儿歌或玩玩具。
吃奶、吃饭不安宁。
拒绝和拥抱,不依恋父母。
要到处走动、擅自走出家门,到处探索,动作笨拙,喜欢干扰其他孩子,强迫性“触摸”他人,令人生厌,以跑步代替走路,不顾危险,经常跌倒。
3〜6岁:
不服从老师的要求,不合作,常破坏、乱扔玩具,不能专心玩一个玩具。
看书时频繁换书,有时还撕书。
游戏时不遵守规则,随心所欲,不合作,容易干扰别人。
游戏时动作笨拙,手-眼-脚的协调性差;遇困难时行为退缩。
有自虐行为,如拉头发、抓皮肤、撞头。
有睡眠问题: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玩到深夜不睡觉、睡眠时间少、在幼儿园从不午睡。
经常破坏家里/公共物品,攻击他人,爱发脾气,难以教育。
孩子可能是多动症吗?(学龄期孩子家庭诊断)
如果您的孩子大于7岁,担心有“多动症”,可以通过下面这个表格做初步筛查:
把分数相加得出总分。36分以上有ADHD的可能,分数越高可能性越大,如果这些表现在超过两个场所(家庭、学校、幼儿园、公共场所)出现,并且持续超过6个月,要高度怀疑ADHD。
特别提醒: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别冤枉了正常孩子。
学龄前孩子大多调皮爱动,活动量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但正常活泼孩子的行为是有目的性、有计划、有安排的,能自我控制,在严肃、陌生的环境里还是能安分守己的。而ADHD孩子行动盲目,做事有始无终,不分场合地多动、冲动、破坏,不计后果。这是鉴别的关键。
轻度的听力障碍也会表现ADHD症状,若您有所怀疑,可带孩子做相关的听力功能检查。
必须请专家做的后续确诊
在家庭筛查后,如果不能排除ADHD可能,家长不用太着急,毕竟确诊是专家的事情,建议带着孩子到医院和心理咨询机构进一步明确,并排除其他容易混淆的疾病。相关的检查包括:
(1) 智商测验
(2) 注意力测验
(3) Achenbach-CBCL儿童行为量表
(4) 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
(5) 脑电图
(6) 听/视觉诱发电位测定
篇8
男孩是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我的咨询室的。来找我的原因是,男孩在语文课上没有背会课文,被老师惩罚,拒绝去学校,已经有十几天了。
父母没有进来,等在外面。我注意到,坐在我面前的男孩,右脸上有块馒头大小的像是胎记的东西,他不停地眨着眼睛,神情紧张。
我了解到,男孩的妈妈是老师,爸爸是转业军人,他是家中独子,从小跟爸爸随军在四个不同的城市住过,还因此两次转学。
男孩不爱说话,于是,我让他随便画一幅画。他想了想说,就画我昨天做的梦吧。
画上黑颜色的东西,他说不出具体是什么,但梦中仿佛能看到它,很清晰的样子。
男孩说,那是一个黄昏,在一条崎岖的小路上,周围是路灯和大树。它一直在他身边飘着,只能往前不能往后,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推着它前进。一会他又好像进入个人群的中心,但它直跟着他。
他说,这个梦他做了不止次,每次生病时都会梦到。最早出现在六七年前。
梦在心理治疗中有着特殊的含义,梦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是要告诉我们潜意识里的东西。我让他放松,把他带进这幅画中,去感受每个部分带给他的感觉。
当他把自己当成那个黑颜色的图形时,他说,自己感觉很累很辛苦,他要不断地穿越这两个场景,像是要完成
个任务,一刻也不能停止。我问他是什么任务,他说不知道,但感觉有人总逼着他不让他停。他想休息一下的时候,这个黑色的东西就会把他带到悬崖边上,所以他不敢停下未。
我陪他不断重复这种感觉,他说这种感觉直存在于他的学习和生活中。原来,在两次转学中,每到一个新的环境,他都要不停地补课学习。
次是年级,一次是三年级。他的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在补课中度过的,当他想休息下时,爸爸的拳头和指责就会随之而来。在他的学习过程中,
直有父亲的拳头相伴。在生活中,总是父母感觉他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他不知道自己的需要,他总是为了完成父母的任务去做事情。
根据他的回忆,他的生病般在暑假。小学升初中时生病时间最长,连续三个晚上重复做这个梦。2008年暑假,为了小提琴考级,他每天都练习四五个小时,最后病倒了,又连续做这个梦。
我明白了,他的生病是对压力的一种反抗,是他的身体在抗议。梦是为了告诉他,他的身体太累了,需要休息。
咨询结束,我把过程告诉他的父母时,妈妈哭了。她说自己不知道孩子会这么累。她直担心孩子跟不上课,所以才逼着孩子学习。父亲处理事情简单粗暴,但也是为了孩子好,想不到自己的爱反而给孩子造成了这么大的压力。
篇9
某天,坏孩子疯了,学会了背叛,背叛了好孩子,但好孩子不知道,因为坏孩子对自己说过:我个坏孩子,永远站在你身后,哪怕世界放弃了你,我定不弃。坏孩子背叛了,哭了,因为她背叛了好孩子,坏孩子,尽着自己的所能去挽留好孩子(好孩子放弃了坏孩子)
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好孩子没有和坏孩子说过一句话,有一天,好孩子终于开口了,她回答开了坏孩子。之后,坏孩子起了誓,以后不会再去背叛好孩子,今后要顺着,依着好孩子,因为坏孩子,不想再失去好孩子。但在好孩子生日的前一个星期坏孩子还是惹了好孩子,好孩子不高兴了,但她并不在意,坏孩子却记在心上,以为好孩子又要不和自己说话了,坏孩子于是大声哭了起来,让姊妹把自己的手割破,鲜血染红了刀片,坏孩子在一份道歉书上,用鲜血染红的手指按上了手印,给了好孩子,好孩子,接过后丢在一旁,坏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因为她的心碎了。
好孩子生日的那天,原谅了坏孩子!
篇10
关键词:劳动意识;勤劳;锻炼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3.017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3-047-02 收稿日期:2012-01-20
据调查,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居多,参加家务劳动的比例甚少,孩子们被父母和祖父母呵护着、娇惯着,有求必应,对父母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却不懂得父母亲劳动的辛苦,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长远看,这种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有着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和勤于劳动的优秀精神。但今天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的表现呢?
之所以出现如此现状,有时也不是孩子不愿意参加劳动,而是家长不让孩子参加,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人少,家庭生活又是电气化,家务劳动负担越来越轻,用不着孩子干,让他多玩玩,享受享受;也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他们不会做,做不好,还得跟他们费口舌,弄不好还得“返工”,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承包’下来,虽累一点儿,但省心。家长片面理解对孩子的爱,总以为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生活,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自然也不让孩子承担任何劳动和责任。
这些想法,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足以表明家长对孩子劳动的内在价值缺乏认识,殊不知这种家长的爱往往会把孩子推到无知无用的境地,孩子不仅缺失劳动技能,而且也会没有责任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爱”成了对孩子的最大伤害。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想说,家长朋友,请您重视孩子参加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一、让孩子在劳动中磨砺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克服困难的意志
在当今这个变幻莫测的现代社会里,生存需要面对挫折、伤害及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家长一味地庇护孩子,这个替孩子做了,那个替孩子解决了,大大削弱了孩子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深受宠爱的孩子,一旦步出家门,连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劳动技能都不会,又如何去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竞争及学习、工作中的困难。我国一位青年科学家在谈到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时说,并不是由于自己聪明过人,而是能吃苦、勤奋、有志气、有毅力,而他的这些个性特点来自幼年时期家庭的影响。他颇有感触的回忆说,小时侯,有一次爸爸让他一起整理房间,由于自控能力差,加上整理房间本身就是一件辛苦无聊的事,一会儿,就想溜走,谁知爸爸看出了他的心思,教育了他,并严肃要求他一定要把房间整理完再走,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劳动是这样,以后学习、工作更是这样。正是养成了做事要有始有终的习惯,才促就他今天的成功。
家长适当地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主要是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有了这种良好的思想品质,还可以“迁移“到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对他们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是有好处的,一位教育家曾说:“如果孩子的生命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砥石”。为了使生命的“刀”更锋利些,我们应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在劳动这个大课题里受一点失败或挫折,从而磨炼孩子的意志。
二、让孩子在劳动中得到智力发展
手是人类特有的工具,俗话说得好,“心灵手巧”,动作与智力密切相关,适量的劳动只会使孩子聪明,绝不是影响学习和“碍事儿”。现在,年轻的父母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想把自己未圆的梦让孩子接着去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生活的一些小事情,家庭里的劳动自己就“承包”下来,愿意用心中最完美的幻想去消散躯体上的劳累,孩子从小就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试想,在温室里成长的幼苗能抵抗室外的暴风骤雨吗?高智商的“低能儿”能担当社会的重任吗?
对孩子而言,劳动也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比如让孩子帮家长捡菜,在捡菜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孩子认识各种蔬菜的名称,指导孩子们仔细观察菜的特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同时还可以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菜叶的下面与反面颜色不同?”“为什么有的菜叶厚,而有的菜叶薄?”“这种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等等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及探索欲望,同时又增添了几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中国有一句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