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经验范文

时间:2023-03-26 08:5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业经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业经验

篇1

一是扩大授信范围,搞好延伸服务。**县信用联社紧紧抓住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主动调整信贷结构,扩大授信范围,对中小企业、个体业主、工商大户、退伍军人、大中专学生、进城进镇商铺、摊点等进行授信,凡是符合条件的、愿意通过信用社贷款致富的客户均进行授信。

二是提高授信额度,搞好跟进服务。开年以来,该联社组织2个专题调查组,深入各乡镇了解农民工返乡情况,对返乡“能人”进行登记,对有创业意愿农民工的进行造册,通过县劳动就业局查找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采取跟进服务等措施,及时解决其资金需求;同时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分别增加授信额度,公务员贷款授信从5万元提高到20万元,创业户可以通过公务员担保获取贷款;返乡创业业主贷款授信从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对中小企业实施最高额抵押,使不同层面的客户都能享受贷款的支持。1月份,对新星塑业、吉祥养殖场、雪王食品柜厂、义军油脂公司、饼干厂等15家返乡创业户,发放12**万元贷款支持。

三是创新信贷产品,搞好差别服务。该联社为支持好、服务好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在原有的金融产品基础上,重点开发了“企业联保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公务员消费贷款”、“便民致富贷款”、“公司+农户”贷款、“111工程”贷款、“担保公司保证”贷款等新的便民贷款。“企业联保贷款”可以实行强强联保,强弱联保,但不得弱弱联保;“公务员消费贷款”除了公务员自身贷款外,还可以为他人担保;“111工程”贷款是一项鼓励农民工返乡搞好小规模养殖的贷款,即鼓励每户养1头牛、10只羊、1**只鸡,信用社贷款在1-3万元。截至目前,全县有5个社启动了“111工程”贷款,帮助返乡农民在家也能致富。

**诚镇青年陈凯外出务工学会了电子机柜箱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回到家乡投资创办了**县飞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最高额抵押和企业联保等方式,及时从信用社获取信贷资金280万元,使其生产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目前该公司占地3**0平方米,资产总额近1**0万元,解决返乡民工60多人。**县屏山镇25岁的张见文利用在外务工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开办了**县峻林机械有限公司,信用社再度进行贷款支持,使该公司不断发展。目前该企业解决返乡人员70多人,年销售收入超过5**万元。

篇2

今天,市妇联在这里召开全市巾帼创业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全市妇女创业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这对于进一步动员妇联组织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刚才,大家参观了三个创业现场,听取了创业典型的经验介绍,张惠同志通报了全市妇女创业发展情况,并谈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我都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创业就业工作,广泛开展“巾帼创业行动”、“巾帼助困行动”和“巾帼社区服务工程”等富有时代特色、符合妇女特点的活动,在推动妇女创业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妇联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全市工作大局,紧密结合“突破利津”等战略的实施,开展了巾帼科技东营行系列活动,鼓励引导农村妇女创业,进一步激发调动了广大妇女创业就业的热情,加快了农村妇女科技致富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市各级妇联组织要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突出“巾帼创业”这一特色工作,积极探索好载体、好路子,为妇女创业发展更好地服务。

一、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对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认识

妇女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支伟大力量,要实现“*”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充分发挥全市广大妇女的“半边天”作用。

第一,这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系统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市从去年7月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并提出了“五新五好”的措施和目标。最近,市里将出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意见,力争到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目前,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大幅增加的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妇女占到了农村劳动力总量的70%左右。实现“推动新发展、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面貌、构建新秩序、形成新机制”的总体目标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具体目标,迫切需要增强广大农村妇女致富奔康的信心和本领,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饱满的创业热情参与创业和发展。

第二,这是解决妇女就业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市妇女就业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就业问题,二是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三是妇女发展技能偏低、增收缓慢问题。受整体就业形势、传统观念、妇女自身素质、经济吸纳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还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教育引导妇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是逐步解决这三个突出问题,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第三,这是维护和实现广大妇女权利,激发广大妇女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妇女的发展,既得到了法律、政策、制度的保障,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基础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妇女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充分解放。促进妇女的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妇联组织的重要职责。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就是维护妇女权利,促进男女平等,保障和发展妇女权益的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对于凝聚广大妇女的力量,激发、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求真务实,推动妇女创业与就业工作的创新发展

各级妇联组织要按照全国妇联提出的“三创”目标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深入宣传发动,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妇女素质上,抓培训促创业,抓创业促就业,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要因人制宜,在提高创业指导与服务的针对性上下功夫。要区分不同妇女群体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创业指导和服务。对有志于发展农业项目的妇女,要重点引导她们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和当地的优势搞经营,培养她们成为种养加大户,帮助创办基地,实现本土创业;对有转移发展意向的妇女,要重点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信息,培养提高她们在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帮助她们转移创业;对下岗失业妇女,要重点帮助她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信心,引导和扶持她们大胆探索尝试,实现再就业和二次创业。

二要积极创新,在探索妇女创业就业的新路子上下功夫。各级妇联组织要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用好用活现行政策,拓宽妇女创业渠道,提高创业层次。要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广播电视学校等阵地,努力打造新的培训平台,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和本领。要抓住我市对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免费技能培训的机会,搞好女生就业需求调查,分类别、分批次开展符合她们需要的技能培训。要围绕“超市进乡镇、放心店进村”工程的实施,引导妇女在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丰富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引导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经营能力的妇女,进超市经营、建设放心店,拉长农业产业链条。要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实现“输出人员、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良性循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要探索培养和打造女经纪人队伍,鼓励她们兴办各类服务公司或产销联合体,成立一批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妇女走以组织化促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路子。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典型,培育一批女创业带头人、女经纪人、女能手、示范大户,帮助她们提高发展能力,带动周边妇女创业发展。

三要综合施力,在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上下功夫。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了解妇女在创业就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指导,帮助妇女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和领域。加大农村技术员培训、使用力度,培养一支稳定性强、技术能力高的农村技术员队伍。林业部门要为从事林果种植的妇女在技术上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冬枣种植、保鲜等技术的培训,保护好冬枣种植大户的积极性。畜牧部门要重点做好规模养畜、动物疫病防治、肉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服务。科技部门、科协组织要做好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项目推介等工作。劳动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供销部门要注重提高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妇女参加和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各部门、单位要特别关注自主创业的女企业主和致富带头人,切实帮助她们解决在企业和项目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促进企业和项目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领导,优化妇女创业就业的社会环境

篇3

一,广大老干部具有在“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中作出贡献的基础和条件

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国家,据有关部门的数字统计,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2%。这个庞大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潜能。

1、具有自身的优势。老年是人生最成熟的阶段。年龄在70岁以下的老干部,全国有5000多万。他们在长期的革命、生产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刚从岗位上退下来。他们身体仍然健康,在专业领域均有较高的造诣,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工作能力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这是未来发展的强大基础,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构成了名副其实的社会财富。这需要我们去引导和挖掘,以服务社会。

2、具有“第二次创业”的愿望。当今中国,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在延长,大多数干部到了退休年龄还是精力充沛。他们解决问题的运筹能力、提炼知识的选择能力、综合研究的分析能力、横向知识的开拓能力、长期积累的经营能力都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希望享有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的权利,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希望再参与社会工作。而目前全国被社会返聘的离退休干部只有1000万左右,占老年人口的7%左右,远远没有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只要有符合老干部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大部分身体尚可的老干部都愿意出来再次创业。虽然目前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对老干部“老有所为”有消极的影响,只要我们认真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老干部就能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具有创业的良好环境。针对广大老干部立场坚定、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以及在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所具有的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等优势,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为满足老干部再次创业的的方针政策,营造了“老有所为”政策环境。各地各部门都成立了老专家服务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及各种老年协会、学会等工作机构,鼓励他们在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前提下,继续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是老同志发挥余热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老干部工作部门在老干部“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中具有促进和引导的作用

广大老干部具有继续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条件和愿望。党和政府又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何让老干部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创业平台。老干部工作部门应该发挥职能作用,为老干部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1、做好组织工作。目前,大部分有创业愿望的老干部除了由原单位返聘,或者是通过亲朋好友推荐介绍进行再次创业外,通过组织引导参与的还是比较少。因而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广泛联系老干部的优势,通过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采取调查摸底的方式,了解本单位、本辖区内老干部的情况,对已创业,或是具有再创业意向和条件的老干部登记造册,建立离退休老干部人才信息库,设立老干部人才中介机构,组织老年人才交流会,与相关用人单位进行互动,做好老干部再次创业的组织引导工作。

2、做好服务工作。老干部创业的环境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在当前大学生就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老干部退休后再出来创业是与年轻人抢饭碗。为此,各涉老工作部门要深人了解老干部再创业的情况,及时协助解决他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对创办经济实体的老干部以组织的名义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协商,让其享受优惠政策,对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和被单位返聘的老干部,建议相关部门在待遇享受方面与在职人员相同等等,解决老干部二次创业的后顾之忧。

三、广大老干部在“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中应取得实效

1、形式不拘一格。老干部再次创业的形式可多种多样,既可以参与创办经济实体,也可以发挥自己在某些领域的专长,如继续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讲学授业,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等。只要是有利于富民兴赣,共建和谐的创业形式,都应该支持。

篇4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双创”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1-0109-05

大学生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及广大大学生的共识。在互联网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创业的方向转向互联网平台,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转变。当前,“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热点话题,“互联网+创业”也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大学生跃跃欲试,想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展现自己,实现自身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互网+”时代的到来固然给大学生更多的创新创业选择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互联网+”的概念和内涵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时代逐渐向我们走来。2016年5月,教育部与国家语委联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其中“互联网+”入选中国十大新词和十大流行语,一时之间,“互联网+”词汇家喻户晓。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呢?

要想深刻把握“互联网+”的内涵,首先需要弄清楚“互联网+”的含义。所谓互联网,顾名思义,指的是采用通用协议串联而成的覆盖全世界的庞大网络。而“互联网+”则指的是发挥互联网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社会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并不意味着互联网与其他领域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发展形态[1]。例如互联网+传统集市创新出了淘宝网,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创新出了京东商城,互联网+传统媒人创新出了百合网。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给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和革新。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

2.1“互联网+”是创新创业的新引擎

近年来,我国提出要以“互联网+”为抓手,着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创造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拓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以此促进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优化转型。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互联网+”成为了创新创业的新引擎,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也就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2.2“互联网+”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以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必然是巨大而又深远的[2]。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和升级,例如传统工业转型为工业互联网,传统农业转变为农业互联网。可以说,互联网与其他领域的融合都是对其他领域的一种优化和升级,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2.3“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取得了全社会及广大大学生的共识,各级政府也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出台了大量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例如高校毕业生申请个体经营或申办私营企业,可以通过工商部门“绿色通道”优先注册,同时政府减免大学生创业各类行政管理费用,可分期支付注册资金,申请贷款时享受一定利率优惠。此外,部分地方政府提供免费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服务,在社保、档案管理、落户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政策支持。

2.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推广

美国早在1947年就开展创业教育,许多欧洲国家都在高校开设创业课程,众多教师和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和势头良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受高校及广大高校教师的认可,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管理、企业管理等与创新创业息息相关的课程在许多高校均有开设,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3]。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利用“互联网+”思维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为大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着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存有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3.1创业资金少。资金是创业的基础,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纵然在“互联网+”环境下存在各种各样的机遇,但创业资金的匮乏如同大学生与创新创业之间的一道鸿沟。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主要为自筹,学校及社会的资金支持较少,虽然政府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小额贷款、学校资金支持等资金来源程序十分繁琐,审批环节众多,且有着额度小和门槛高的特点,大学生很难获取大量的创业启动资金[4]。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许多创业项目对资金数量要求较高,在项目起步阶段,很可能处于亏损状态,少量的资金往往难以为继,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胎死腹中,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天然劣势所在。

3.2创业环境差。我国虽然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但整体而言,创新创业环境还不够优良,从全球创业观察数据来看,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处于中下水平,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审批、政策扶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足,企业制度、融资制度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互联网+”属于新生事物,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还处于开发中,这也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3技术难度大。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创新创业项目中,选择“互联网+”相关项目就必须具备技术优势和服务意识,这也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许多高校充分利用团队优势,积极优化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结构,通过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优势互补来开展创业项目,开发核心技术,但在创业初期,许多大学生受到经验匮乏和核心技术壁垒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受到同类型企业的挤压,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往往淹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3.4创业经验匮乏。创业经验匮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最现实的问题,市场环境风云变幻,一旦判断错误,很容易导致产品和服务定位失准,再加上管理上缺乏长远眼光,缺乏风险意识,往往导致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屡屡碰壁。此外,一些高校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和孵化基地建设不够完善,学校、企业及社会三方联系不足,大学生在高校内的创新创业实践往往与市场实际脱节,从而难以积累到创业经验。

4“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之对策

4.1增加投入,完善配套O施。上文中提到,我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十分重视,也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和学校也应当积极发挥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促进资金支持与发展的对接,积极完善创业基地和孵化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高校应当做好顶层设计,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来探索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和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完善相关课程建设,为大学生创业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5]。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例如贷款程序简化、税费减免等。创业基地和孵化基地则应当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和资金保证等支持。为了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高校可以实行“弹性学籍”制度,以此来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让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项目中。

4.2搭建平台,拓展创业空间。社会和高校应当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完善创业实验室、SYB课程等硬件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建立就业创业论坛,形成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此外,应当积极充分利用“互联网+”相关比赛和“三创”比赛,与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相结合,为大学生到企业学习实践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切身了解互联网+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为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此外,高校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专家和校友在校内开展创业讲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分享经验。

4.3钻研技术,保证公平竞争。我国互联网市场起步较晚,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互联网监管有待加强,竞争环境有待优化。互联网商人有着自我监督成本高、能力弱的特点,一些不诚实、无信用的不良网商不利于互联网环境的健康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应当积极攻克核心技术和服务,学习计算机、法律及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组成创业团队,稳固技术基础,为创新创业迈出坚实的一步[6]。此外,政府应当加强对互联网市场环境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促进互联网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4.4积累经验,整合有效资源。经验不足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重要挑战,高校应当积极培养大学生“互联网+”环境下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引导大学生合理的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立立体化、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分享创业经验,促进大学生与企业间之间的交流,扩大同商家与用户的沟通渠道,以此来创新营销策略,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从而弥补大学生创新创业经验方面的不足,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和错路。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已经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到战略高度,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但经验少、环境差、资金少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就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全社会及大学生自身各方共同努力,迎接挑战,改善环境,以此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 刚.“大众创业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养成[A]. 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2.

[2]牛冰非.浅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模式[J]. 亚太教育,2016,(02).

[3]冯艳娟,梁 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问题浅析[J].商,2016,(22).

[4]张 檬,罗 欣,张馨心.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困境及策略[J].商业故事,2015,(28).

[5]刘丽燕.“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经济导刊,2016,(18).

篇5

一、创建“经心”创业模型的背景

1.社会趋势

据报道,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最高可达30%,而在我国,这个比例不足1%。据统计,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逐年递增,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创业已成为一种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现实选择,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迫切地需要具有实战性的引领和指导。

2.教育问题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教材滞后,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创业需求,缺少现实性与可操作性;教师没有创业经历与体验,对学生的创业指导缺乏实战性;学生创业没有全局观,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可行性方法。大学生创业急切呼唤来自一线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点。

二、“经心”创业模型

1.“经心”创业模型的涵义

如今虽是创业的年代,但老板并非人人能当,更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能获得成功,一项统计显示,我国68% 的中小民营企业,其生命周期不超过5 年。分析创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我们发现,一个人要想成功创业,既要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配置,也要具备心理学意义上的创业特质。“经心”创业模型打通了经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隔阂和樊篱,站在经济学和心理学相融合的高度上,用资源配置和创业心理特质把创业活动拟成一个动力运营系统,二者缺一不可,体现了创业活动的系统性和挑战性。

2.“经心”创业模型的函数式

“经心”创业模型的函数式可表述为:

Z=Fx+Fy

Z:为成功创业。

Fx:是创业动力系统的内核,指创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具有创业心理特质,可通过测评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动力内核上是否适合创业,这是“赢”在创业的心理基础。

Fy:是创业动力系统的保障,指创业者开展创业活动所必需的资源: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行业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政策资源和技术资源。要保持创业系统持久的良好运营,必须有资源储备,每一个资源都是创业活动的有力保证,资源枯竭之时,就是创业活动面临失败之日。

并非人人适合创业,创业者要具有以下三个创业心理特质:

首先,在职业价值取向上应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科学投资》通过研究,将“欲望”列在“中国创业者十大素质”的第一位,也就是说,成功的创业者要拥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欲望和努力相互作用,人欲望越强烈便会越加努力。创业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强大的“欲望”会“逼着”创业者往前冲,所以,创业者的欲望往往伴随着行动力和牺牲精神,促使创业成功。

其次,在性格上应具有坚韧性。创业是一项冒险活动,创业中机会与风险共存,风险越大,需要承受的心理负担也就越大。同时创业过程还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过程,要历尽千辛万苦,历经生命的低潮,时刻面对一些毫无生机的琐事,因此创业者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坚韧性。

再次,在人际交往方面应广建人脉。有人分析,美国100 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豪,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人和”是创业的关键,人脉就是生产力,人脉就是钱脉。创业者要逐步扩大人脉圈,还要学会充分利用和调动这些人脉,使其最大限度地为创业活动提供援助,良好的人脉是创业的加速器。

三、“经心”创业模型沙盘推演

创业简单,成功却绝非简单。“经心”创业模型沙盘推演从实战出发,以5W2H 的角度进行可操作性的全面推演,诊断自己是否适合创业。资源的配置是创业的平台和保障,心理特质是创业的内核,回答5W2H 是创业的前提。

5W2H:

Why――为什么创业?这是创业的价值取向。

What――做什么?这是创业的项目问题。

When――什么时候创业?这是创业的机会分析。

Where――在哪里创业?这是创业的环境问题。

Who――哪些人?这是创业与谁合作的问题。

How――怎样做?这是如何创业的问题。

How much――多少钱?这是创业的成本分析。

5W2H 有的是经济学问题,有的是心理学问题,更多的是经济学与心理学的复合性问题,这也是“经心”创业模型沙盘推演的着眼点。

5W2H 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体现了创业活动的系统性和挑战性。

四、“经心”创业模型沙盘推演案例

邓锦辉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03 网络技术3-1 班的学生,2004~2005 年我们运用“经心”创业模型沙盘推演,对他进行了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取得了成功。2005 年12 月,他的创业规划从十几万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冠军。

下面以邓锦辉同学为例,运用“经心”创业模型沙盘推演,分析其创业条件。

1.Why 问题

邓锦辉运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测评》《霍兰德职业人格类型测试》等量表,分析了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性格、人际关系等心理学意义上的创业特质。

从分析图

1、图2 可看到:邓锦辉职业价值观是经营取向型、自尊取向型和家庭取向型。在性格上有较强的独立性,做事主动,可独立完成较高难度的工作任务。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任务完成质量要求高。在人际关系上:擅于与人沟通,注重团队建设,对团队要求严格,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结论:他在心理特质方面适合创业。

2.What 问题

经过对图3 及自己实际情况的评估,邓锦辉认为自己对最新科技、IT 行业非常感兴趣;喜欢实践,尝试新事物;喜欢与有上进心的人交流;对专业知识学习扎实,在网页设计方面有特长。根据图2,他具有管理才能。

为了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他曾涉及过销售业、服务业,评估后他决定在IT 行业发展,组建自己的网络公司,走技术到管理的职业发展路线。

3.Where 问题邓锦辉通过资料研究和实地走访了深圳人力资源市场,经过反复比较,他看重深圳的城市环境和政策优势,以及深圳IT 产业发展的优势,他得出结论:创业选择深圳。

4.Who 问题

创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让邓锦辉有意识地结识和交往有助于事业成长的各方朋友,在人脉方面已有了贮备。

5.When 问题

邓锦辉在校期间已开始从事销售、网页设计等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技术、管理、社交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4~2006 年我们利用“经心”创业模型沙盘推演,分析出他的弱项,并为他提供了全真环境下创业实践活动,使他创业成长的速度得到提升。他在读书期间为广东清华科技汽车经纪人、香港设计技术学院等多家单位制作网站,都一直运行到现在,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好评。

结论:通过综合训练,邓锦辉已具有了创业的技术条件。

6.How 问题

为了实现创业成功,他设计了职业发展路径:短期目标:选择企业磨练技术,继续深造――网站设计师――网站策划师

计划时间:2006~2008 年

预期目标:利用三年时间,进入不同层次的IT 企业,学习公司运作模式,提高专业技能,增加团队的配合。总结职业生涯经验,为创业做准备。

中期目标:合伙创办企业,任首席技术官

计划时间:2009~2015 年

预期目标:整合资源,创办网络技术公司,三年内完成技术攻坚,争取掌握行业产品的先进技术,领先于同行,2015 年达到行业先进行列,企业获得第一批投资资金而壮大。

长期目标:带领企业步入成长期与快速发展期

计划时间:2016~2020 年

预期目标:寻求国内外大型风险投资商的资金介入,将公司规模提升为大型网络技术公司,担任总裁。

7.How much 问题

学生时代的邓锦辉整合到十万元作创业基金。

2006 年毕业后的邓锦辉,由于具备了“经心”创业模型的创业条件,马上投入到创业的过程中,他和同伴共同开办了网络技术公司。在公司运营过程中,他需要融资,我们正在为他和风险投资机构――广东清华科技创业开发中心联系。

篇6

稳固建材生意,

走上扩张之路

好不容易建材生意比较稳定了,也赚了点钱,但是做桔子又给赔进去了一部分,我还是老老实实的做我的建材吧,可又有两个现实问题摆在我面前:

一、还有一个商在和我竞争,该如何决断呢?是接着做这个品牌,还是再换一个品牌?

二、就是我还要不要在这个市场里做,还是去另一个更高端的市场开店?

前面我说过: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可现实却是:如何选择更重要。

我的分析:

一、如果接着做这个品牌,就必须让总部取消另一个商,否则我退出,找品牌另起炉灶,不能把精力耗在内斗上。

二、说到为什么要换市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品牌一般都要求你在当地高档次的商场里有店面,对店面的面积和装修、形象有一定要求的,但是你销售的对象同样也是中高档次的消费者,从长远角度看,品牌高度决定发展前景!

于是找总部谈,总部说要看你在新的市场里开了店以后到底怎么样,再研究是否取消另一个商,现在不能给你准确答复。我一听就急了,这不是忽悠我吗,等我重新装修开好店后,你们说这不行那不行,还是不能取消另一个商,那时我再不想做损失可就惨重了。于是我跟另一个商谈了一下:我们两家不要争了,给一家做,另一家放弃,我想做,你把店转给我,你想做,我把店转让给你。他当然不想放弃,结果是我把店转让给他了,就赚了一点转让费。

我又开始了新的选择。

这时已经是2009年的五月份了,我卖完桔子就已经过完正月十五了,再加上店面营业一段时间,又要考虑换品牌的事,几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每年七月初广州都有一个亚洲最大的建材展,我每年都要去广州看这个展会,于是,在这个展会期间选择另一个品牌就成了我的重要任务。

在去广州之前,我又考察了一个高端的建材市场,准备在里面找一个好位置,将我的新品牌开到那个市场里面。我找了招商经理,经理说现在没有位置,留个电话等消息吧。我试探着问我看到有一个空位置刚撤了,能不能给我,经理说那个位置要留给别人的。于是我就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找经理,经理最后答应了并对我说:你一定要拿回一个好的品牌来,因为很多人都跟我要这个位置。我给你提供几个品牌,你去广州考察一下,只能选这几个品牌之一,否则这个位置我就不给你。于是我就去了广州考察。

(许多朋友可能要问:为什么你知道这个高端商场里还有一个空位置?因为我了解到该商场在2009年初进行了调整,重新招商,很多低档的品牌或小品牌,本地小作坊的产品根本不让进来,宁可空着也不租给小品牌。还有一个就是:你想去某个商场开店,找到招商部,说想要一个店面位置,招商经理很客气地说你把资料和电话留下,等我的消息吧。于是你就回家等消息了。在这里,我可以认真的告诉你,如果你真以为招商经理会主动给你打电话告诉你有位置快来签约吧,那你就太天真了。除非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这个商场根本招不上来商,经营惨淡;另一个就是你做的是大品牌,商场定位高端,要引进一些大品牌,还给你留了好位置。我碰上的就是第二种情况。)

说说在广州考察的事情吧。

五个厂家,我一共去了三个,东莞一个,广州两个。先说广州厂家A吧,是我第一个去的厂,也是我的首选。因为提前约定了,说有人接机的,但我到了打电话过了一个多小时后,厂里才派人来接,不是招商经理,是工厂里的工人,在工厂又等了一个多小时,见着厂里的一个主任。主任带我在厂里转了一圈,我感觉管理有点混乱,又问了一些细节问题,不是很满意。正在这时候碰到了另外一个从内蒙古来的商,我问他做得怎么样,他说:产品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我这时已经对这个厂很反感了。第二天去形象店参观,又是时间上的耽误(可能是招商经理想把我拖住,不让我去看其他的厂),到形象店一看,产品细节上有暇疵,我想形象店都这样不负责,还能指望着厂家对我负责吗?放弃!

第二家是东莞的一个厂,这个厂的母公司是业内一家大公司,很有实力。坐着厂里的参观车到了东莞,先看了母公司的厂房,展厅,确实比较有实力,然后我又到要真正加盟的分公司分厂去看了一下:厂里工人不多,也不忙,厂房不大,明显看得出来是业务量不大,而我进一步了解到,该分公司品牌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基本上没有商,我当时是这样考虑的:虽然该母公司很有实力,但其分公司对于总公司来说可能是一块试验田,成功了就接着搞,不成功就放弃,反正总公司也不差这点利润或损失,我是要靠这个品牌生存的,于是第二家也放弃!

还有两个厂为什么没有去呢?因为去之前都有联系,约好了到时候这两个厂给我打电话,到厂里参观,结果我一直没有等到电话,虽然我也有招商经理的电话,但对于这样不讲诚信的企业,不管你多大牌,我是不会的。

就在我准备打道回府的头一天,我接到了最后一个厂的电话,邀请我去参观,其实很早我就接到过他们的电话,让我推掉了,因为这个厂不是我的首选方,但那个招商经理每天都给我打电话要我去,我想那就看看吧,于是先到公司,再到工厂参观,规模不小,看起来很整洁、正规;再看车间,工人忙忙碌碌,看仓库,堆满了要发往全国各地的货物;看展厅,有许多新研发的产品马上就要推出,可以说超出我的意料。我第一印象很不错,然后就是跟招商经理谈一些合同的细节问题,如广告支持、样品、返点、装修支持、年度销售任务、公司发展前景等问题,于是我答复回去考虑后再联系。

回家后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最后一家我比较满意,但我还要考察一下他们的其他城市加盟店的运转情况,于是按照网上的地址去了离我城市比较近的一个加盟店,经过暗访,又与该店老板详谈,觉得可以做,于是正式与该公司签订合同,当然是独家的,同样的错误我不会再犯第二次。

就这样,我重新选择了新品牌,在高端建材市场开始了我的本地商销售之路。

经营中我也遇到过一些困难,最主要是销量没有竞争对手的好。我找出了原因:1、对手的品牌知名度高;2、对手的店面位置比我好,比我大;3、对手的资金实力比我强,广告力度比我大;4、对手的经营经验比我丰富;5、对手的产品比我好......还有好多呢。我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说实在的,这几个问题,我一个都解决不了,但我也不能放弃,只能从另几个方面来武装自己:1、明确自己的定位,我把自己定位为本行业第三品牌,跟顾客说产品质量没什么差别,但我价格要便宜些。2、我们的服务比第一品牌更加到位。售前:对销售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考核后录用,考核不合格开掉;售中:要求服务人员的态度要不卑不亢,学会倾听;售后服务:24小时之内保证上门,并且有电话回访。3、加强主动销售,主动出击,不能被动等客上门。还有很多都是在经营中不断出现要克服的,这里不多说了。总之,经过努力,虽然我总销量不如第一品牌,但如果按照店铺的单位面积计算销售额,我是超过第一品牌的,这样我也算知足了。

到2011年我创业已经四个年头了,第一年赔,第二年持平,第三年至今一直小赚。做品牌需要一定的资本,赚的钱除了买了自住的房子和车子,基本上都投入到店面的发展上了。现在我正在准备在某家居商场再开一个店,不再是建材,是欧洲某著名家电品牌,可以说是我的一个小转行。回想我当初创业时的目标,就是多赚钱,买房,买车。现在想来这不是我的目标,现在我的目标是:做一个知名的家居类品牌商,争取更多的知名品牌。

最后对想进入建材行业的创业者提个醒:

建材行业,现在进入门槛有点高,不过还有一些新兴产品还是可以进入的,如果想从事这个行业,一定要先熟悉这个行业,最好是先去打半年工,了解一下整个流程。再则你要有一定资金和一定的能力。

做建材,一定要去广州建材展,最好去之前要有方向,做个计划,否则去了等于没去,因为展会太大了,各种行业,每一个行业都够你考察两天的,所以如果你决定考察某个行业,就先做个考察计划。比如你想做五金,那你就重点在展会上考察各种五金厂家,然后初步筛选一下,要重点谈哪几家,并且要去厂里考察一下,一般厂里都有免费考察接待车的,或者提前在网上查找一下要考察的厂家,了解你们本地有没有商,有的话就不用浪费时间考察了。考察的重点:一是品牌知名度;二是工厂的实力;三是全国的省会城市有多少商,商口碑如何;四是物流到你们城市是否方便,是否有直达物流,费用多少;五是产品质量和价格。为什么把产品质量和价格放在最后呢?因为如果是大品牌产品的话,你不用考虑质量问题,而价格肯定要比小厂家的贵,所以就看你自己的定位了,是卖品牌货还是卖便宜货了。我的一贯原则是:不怕你产品贵,但要有贵的道理,要么有品牌优势,要么有质量优势,要么有营销优势,最后才是要么有价格优势,总之你得占一个优势!

篇7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

1大学生的创业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难点和公众热议话题之一。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生之源,以创 业带动就业是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死胡同”,减轻社会负担的重要渠道。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导致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思维淡薄、创业成功率较低。目 前,大部分大学生在国家政策的宣传和支持下,产生过创业的想法,但由于缺乏创业所需的经验、资金、技术、资源及所需能力的欠缺,致使大学生创业底气、勇气 不足,最终坚定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少之又少。v观近几年大学生创业所涉及的行业,以服务型的行业和项目为主,涉及高新技术行业的较少,这也正是大学生自身的 能力、经验状况所决定的。

2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传统家庭观念与大学生择业密切相关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国企、政府机关等机构工作才是正儿八经的“铁饭碗”。创业是在没有能力或者找不 到工作的情况下才被迫选择的道路,并且创业风险大,稍不留神就会满盘皆输。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都会听从家里的意见和安排,乖乖的就业,纵 是独木桥容不下,也会挤破头选择跟随就业大军涌入人才招聘市场。

2.2创业知识能力欠缺。创业知识能力欠缺是大学生抗拒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传授却较欠缺。大学课堂重在传授最基本 的理论知识,忽视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更是缺乏实践的机会。以至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观念较弱,实践技能匮乏。

2.3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社会经验欠缺是挡在大学生自主创业面前的一座大山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和乡村的经济水平都大有提高,加之90后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长宠 着疼着,许多大学生虽已成年,但社会经验极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害怕步入社会。在家庭的宠爱、学校安逸环境影响下,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不仅缺乏相 关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认知能力,而且对市场化的信息运作不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在创业上的竞争力。

2.4大学生心理素质不硬。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创业的软肋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创业者思维活跃,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年轻有活力。但同时,其创业的劣势也是明显的。大学生们 安逸惯了,面对“凶险”的商海易心生畏惧,常常会不敢跨步向前。大学生们容易眼高手低,在创业的过程中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目标选择、经营策略等缺乏一定的 经验。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和定位不准确、对创业复杂性认识不清、创业前期准备不足、抗挫折能力及吃苦耐劳意识不强的情况下贸然创业,将会很难适应预期与 现实之间的落差。

3经济法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3.1精选课程内容,突出企业法和合同法的主体地位, 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经济法作为一门直接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国际商务、物流管理、会计审计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繁杂,包括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市场管理法、知识产权法、票据法等等,所涉内容非常广泛。本课程立足于职业岗位对经济法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以经济类岗位群工作中可能涉及的法律事务为依托,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地将经济问题、法律问题的理论知识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典型工作过程,将书本知识灵活地转化成了一个实际中遇到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处理和解决。

3.2创业团队化教学,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精力,以及契合我们开展公司等经营团体的实际需要,始终贯穿团队创业意识和团队作业。在课程开始时,我们就遵循自愿的原则, 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以后的“工作” 都将围绕小组展开。每一个团队都将组建自己的经营实体( 公司或合作等),每个人在企业中都有自己的角色担当。创业团队的组建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项目团队出来的作品和成果代表着团队的整体成绩,由教师进行打分。比如,我们拟定章程,按照设立公司的正规程序由团队准备好完整的工商注册材料,根据创队提交的材料,由教师扮演工商局的职能进行审核,有问题的提出异议进行修改。在我们的模拟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争端纠纷,让学生在团队的力量下,用法律思维和方式解决纠纷,处理问题。

3.3拓展自主学习平台,实战参赛一体化。创业教育应当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和机会去自主学习。在经济法课程学习结束后,结合其他课程的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例如,常州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创业创新大赛,我们从学生团队中挑选优秀的参加比赛,多次获得二等奖。去年大赛组委会对参赛要求进行了修改,要求参赛的团队必须拥有实际创业项目,并且运营3个月以上。学校适时推出了创业一条街,鼓励学生竞标投资创业,学校给出了很多政策和优惠条件, 学生们也从各种模拟的情景进入了真枪实弹的创业之旅。同年,我们的团队在学校正式经营不久参加创业大赛,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且能更深刻地领悟到经济法等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李辉.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 [J].法制与社会. 2016(28)

[2]钟莉.慕课背景下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18)

篇8

一、物流管理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式下,物流管理教育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即有内在的需要,又有外在的动力。

物流管理课程不同其他管理类课程,其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以物流管理的核心课程《库存管理》为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仓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运用,再加上单一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理念,很难完成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这一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实践中应用所有知识,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虚耗了高校资源,也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由工作岗位的需求者转换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能有效解决就业难问题,

二、物流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学目标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即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教育传授学生创业知识,树立创业品格。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统一体,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的成效要通过创业实践来检验,创业是创新的表现形式,创业成败取决于创新教育的根基扎实程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定位,应调整课程设置,建立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课与高端课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面向高校全体学生设置必修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包括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创新思维训练等,旨在发掘学生的创业潜力,提高创新意识。有创业潜质和意向的学生可继续学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能切实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具体问题,例如创新产品开发、市场预测、新创企业融资等。创新创业高端课程主要面向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在校生,根据学生所从事行业的特点、企业规模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创业知识培训。可开展的课程包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际商务合作与谈判、创新创业案例研究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全方面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

(1)改革“第一课堂”。“第一课堂”指的是课堂教育。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特点,物流管理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最佳的结合方式是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情景,引导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感知意义。

(2)活跃“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指的是创业模拟。创业模拟真实的模拟企业经营状况,让参与者更直观的了解企业的创业流程和运营方式。学校要过加强创新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创业基地与模拟创业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机会。此外,应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例如创新创业比赛,沙盘模拟,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的目的。

(3)延伸“第三课堂”。第三课堂指的是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是学生自己或与团队进行实战创业,让学生进行严格的创业训练,积累创业经验。在校内成立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一条街等,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经营的实体。校外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例如大学生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

(四)改革考核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机制应注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相较于标准答案,60分及格的传统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的非标准化考试更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从开课到期末考试,可将课前预习、课堂讨论、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记入总成绩。期末试题应以开放性试题为主,没有标准答案。无标准答案试题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要求更高,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要做到灵活运用。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处理创业和学习的关系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局势下,高校应明确认识到在校大学生的主业是学习。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允许大学生在校期间创办企业,甚至于休学进行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应该在认真扎实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将学习中的发明创造或学习成果进行转化,而不是进行跟大学生专业毫不相关的创业活动,荒废学业。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压力在正常上课时间参加社会兼职或进行创业活动,这不仅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而且与国家开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初衷相悖。

(二)促进政校企三方联动

篇9

行动之一:创业促就业扶持行动

针对问题:

劳动者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经验缺乏,创业资金不足,创业政策了解不够等。

行动目标:

使参加创业培训的劳动者数量有一个大的增加,新增创业人数及其带动就业人员数有一个大的增加,创办新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且企业存活率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当地创业环境和创业工作的满意程序不断提高。全年开展创业培训4000人,扶持4500人创业,带动就业18000人。

行动内容:

(一)推进三千创业培训计划

依托*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开展千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圆梦行动;依托*大学等在宜高校高职开展千名大学生青春创业行动;与市工商局联合开展千名小老板创业富民培训工程。

(二)实施千名创业者资金扶贷计划

完善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投入,扩大发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加快贷款发放。扶持千名小老板做大做强,实现市场主体由个体向微小型企业、小型企业向中型企业转变。

(三)开展百名创业典型宣传引导工作

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展示百名创业者的创业风采,在全市弘扬创业精神,积极引导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走自主创业的道路,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具体措施:

1、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拓展创业培训对象,面向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转退伍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残疾人等不同群体,免费举办“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简称siyb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探索适合不同对象需求的培训模式,丰富创业培训的内容和手段,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大学等院校,注重困难群体、青年、妇女和大学生各自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创业培训。

2、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免费给予接受不少于3个月的后续服务;加大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扩大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降低担保门槛,简化办理程序。2009年,市级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新增1500万元,县、市、区担保基金新增100万元。全面开展小额信用担保贷款,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200万元,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突破1亿元。

3、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依据国家有关创业优惠政策,协调工商、税务、城建、卫生、文化、公安等部门按照创业者所办企业的类型或自谋职业以及企业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实际情况,落实相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4、加强创业指导服务。建立覆盖市、县(市)区、街办(乡镇)、社区四级联动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创业提供一切便利。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增设创业服务窗口,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投资少、见效快、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创业项目,向社会积极推介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认定30个创业孵化基地,报请市政府授予“*市创业孵化基地”匾牌;建立创业专家指导组,为创业者提供持续有效的专业化、针对。

5、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相关创业政策、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组织开展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行动之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行动

针对问题:

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总体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沿海等一些出口外向型企业停产或倒闭,导致我市部分农民工返乡。自去年9月份以来,全市共有15.55万农民工返乡,其中受经济因素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近7万人,目前仍有2万返乡农民工尚未就业。

行动目标:

为返乡农民工提供3万个用工岗位;帮助2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对1万名有培训意愿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储备式培训;扶持1000名返乡农民工创业。健全农村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劳动力无缝隙创业就业服务,确保每一位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或成功创业。

行动内容:

1、设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主动上门开展返乡农民工登记,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的愿望和要求。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着重引导他们进入我市工业园区企业就业。

2、开展“为返乡农民工送岗位”专项活动。组织就业服务小分队、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送岗位到集镇、到村头、到农户。

3、开展系列招聘活动。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每月采取集中送岗位进社区、进乡村等多种方式,举办返乡农民工就业专项招聘活动。

4、开展促进创业活动。每月开展一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积极推荐创业项目、提供小额贷款、完善创业服务,积极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扎实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

5、开展“一对一”重点援助活动。各县市区选择50-100名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6、开展送信息活动。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扶持政策、培训就业信息,编印“春风卡”等宣传册,通过新闻媒体、通讯、广播和现场咨询等方式,为返乡农民工送信息上门。

7、开展送信心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各级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局势的工作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举措和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先进典型的表彰活动,激发返乡农民工自立自强、自主创业的热情。

具体措施:

1、建立农民工返乡情况监测统计机制。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立返乡农民工台账,密切关注农民工返乡变化情况,及时对本地返乡农民工人数、返乡原因及发展趋势做出统计分析。

2、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开展本市城镇就业岗位信息专项调查活动,抓住我市扩大内需、加强基础项目建设的机遇,鼓励本地企业使用当地农民工,实现岗位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对接。进一步加强与输入地及用工单位沟通联系,开展劳务协作。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促进返乡农民工重新实现转移就业。

3、扶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加快农民工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提供政策咨询、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等服务,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企业,集中经营、聚集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4、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大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鼓励各类企业招用返乡农民工。鼓励进入停产或半停产的市内企业,在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前提下,组织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享受培训补贴。

5、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加强企业用工监控,落实企业裁员提前申报制度,严格控制随意裁员。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执法监察活动,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和经济补偿金,依法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

行动之三:扶企稳岗促就业行动

针对问题:

部分行业企业在招聘用工方面,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现象突出。

行动目标:

建立企业用工快速通道,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使我市企业用人需求得到及时满足,保障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到影响,同时稳定就业岗位促进就业。

行动内容:

通过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为企业用工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立体式无缝隙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及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具体措施: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推出为企业招用工搭建立体服务平台,提供无缝隙服务的措施:

一是完善客户经理服务。职业介绍工作人员对用人单位实行一企一策的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对企业招聘用人、办理录用备案手续、职工档案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响应,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用人单位进行定期回访,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直至满意为止。

二是开展个性化职介服务。根据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职介方式。在人力资源市场开展现场招聘、委托招聘、专场招聘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试行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服务形式,为企业招聘用人提供方便。每个季度组织不少于一次主题招聘会,如二季度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三季度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等。近期(4月中旬),拟组织一批用人单位在部分乡镇开展与农民工面对面招聘洽谈活动。

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结合企业对员工的技能需要,组织部分职业培训学校为企业提供定点、定向培训,选择部分企业作为实习见习基地。采取合作培训、定向分配的方式,使企业得到合适的技术劳动力。

四是企业推介服务。市场信息区设立专门的宣传展示栏,以《企业园地》、重点企业展示等形式,免费对企业进行推介;

五是强化用工指导。针对目前部分企业“招不到人”和“留不住人”等问题,结合就业形势和工资指导价位的宣传,帮助企业进行分析,做好用人策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收集渠道,每季度开展一次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每季度一次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分析预测报告。在电台、电视台、市内各大报纸等媒体上开辟固定栏目,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等多种渠道职业需求信息;

七是实行会员制服务。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用人单位联合会的作用,定期开展企业座谈、联谊或评选诚信用人单位等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如对*全通涂镀板厂等我市2009年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专人专班一揽子服务。

八是拓展劳动保障服务服务。丰富和完善劳动保障事务服务的内容,在搞好档案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聘用人、工资、社保代缴等全方位的劳动保障事务服务。

行动之四: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行动

针对问题:

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受自身条件和岗位供给的限制,较多地在危险性较高的行业和岗位从事体力劳动,特别是建筑行业,工伤事故易发,农民工遇到工伤事故,工伤保险权益得不到保障,医疗待遇难以得到落实,身体和心理受到双重创伤,同时也对工伤后的就业造成严重影响。

行动目标:

80%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使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医疗有保障,伤残有补助。维护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稳定就业局势。

行动内容:

1、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将建筑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作为推动农民工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办理农民工工伤保险。

2、确保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在医疗期内医疗有保障,医疗期终结后伤残有补助,解决农民工工伤的后顾之忧。

3、为参加工伤保险农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简化流程,规范服务,设置农民工工伤保险服务窗口,专门配置农民工工伤保险咨询及报案电话,简化业务流程。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市医保处三天内送问候到医院、送关心到床头、送政策到手上。

具体措施:

1、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建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委、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相关问题,齐抓共管,推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2、加强宣传,引导参保。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建筑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统一印制《农民工工伤保险服务指南》及《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服务卡》等,深入到农民工密集的项目工地上,深入到建筑企业单位上门宣传。与建委部门联合举办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促使建筑单位和农民工积极主动参保。

3、严格把关,强制参保。争取建委部门的支持,对于不参加工伤保险的建筑企业,建委部门不得允许其参加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对于中标的建筑总承包单位不缴纳项目工伤保险费的,不办理工程合同备案,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

4、部门联动,督促参保。与市建委、市安监局等部门配合,将农民工工伤保险纳入施工企业专项检查考核内容,督促各建筑企业参保。与劳动监察等相关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市建筑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拉网式检查,督促建筑用人单位参加农民工工伤保险。

行动之五:社保窗口进社区行动

针对问题:

1、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排队时间长,缴纳社保费往往要跑几个部门和窗口,浪费过多的时间,以致用于就业创业方面的时间不够。

2、广大群众了解社会保险政策、就业创业信息的方式较少,获知信息的渠道较窄。

3、基层社区在为辖区居民提供社会保险服务、就业创业信息方面还有很多空白,其贴近基层群众的服务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行动目标:

逐步将部分社保经办业务窗口前移到区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社区,简化参保人员的办事程序,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就业创业;将社保政策、就业信息、创业宣传等资料放在社区社保经办业务窗口和区级劳动保障部门,使广大的群众更迅速更方便掌握就业服务信息,增加创业就业机会。从而使政策宣传更到位,参保缴费更便捷,工作流程更高效,人民群众更满意。

行动内容:

1、“送政策”:编印社会保险政策宣传资料、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通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社区和银行网点向市民发放,把政策送到老百姓身边。

2、“送服务”:开通*农行各网点代征代核社会保险费业务,实现灵活就业人员家门口参保缴费。

3、“送信息”:将就业创业信息,及时通过报纸等媒体,传递到千家万户。

采取措施:

1、加大对基层社区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的投入和指导力度,提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社会保险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

2、加强信息系统的研发,提高基层社区信息化水平,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畅通。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优势,让广大群众了解行动的内容和意义。

行动之六:减负解困保就业行动

针对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对技术含量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私营企业受到很大冲击,企业生存面临较大问题。同时,随着社平工资基数的逐年上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压力增大。

行动目标:

通过实施“五缓四降一不变”措施,帮助创业就业群体顺利渡过金融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会稳定不受影响,社保基金支撑水平不降低。

行动内容:

1、在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允许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限为2009年之内,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2、对2009年度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四项险种中企业承担的缴费费率作相应调整,以减轻企业负担。医疗保险费率由7%下调为6%,失业保险费率由2%下调为1.5%,生育保险费率由0.8%下调为0.6%,工伤保险中二、三类行业的缴费费率分别由1%下调为0.8%、2%下调为1.8%(一类行业费率0.5%暂时不变)。

3、对缴费确有困难的灵活就业参保人员,2009年允许按照不低于所在市州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0%-100%,作为本人当年缴费基数。

具体措施:

1、摸清企业参保及经营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2、做好缓缴社保费的困难企业的认定工作,由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经委、市地方税务局联合审查后,报市政府、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3、及时为符合条件的缓缴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与经核准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签订缓缴及补缴社会保险费协议,明确还款期限,缓缴期内,不加收滞纳金。如逾期则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4、对经核准的困难企业在缓缴期间,继续划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对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困难企业在缓缴期间发生人员转移、退休等业务时,按照“减一补一”的原则缴纳社会保险费。

5、对缓缴期满后,能够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无力补缴其所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或企业仍不能正常缴费及补缴所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转入正常欠费单位管理。同时,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行动之七:和谐用工示范街创建行动

针对问题:

超市、餐馆、歌厅、茶楼等第三产业员工流动性大,劳动用工管理难度大,有的用人单位不重视劳动用工管理,有的甚至没有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导致这些企业中劳资纠纷频发,员工不稳定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行动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促进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和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引导用人单位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协调的新型用工管理机制和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推动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制度建设,鼓励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稳定职工工作岗位,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应对困境,共渡难关。通过创建活动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扩大参保覆盖面。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单位参保覆盖面达98%以上,引导更多的用人单位规范用人行为,全面促进我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行动内容:

根据市政府“三产兴城”发展战略,选择就业岗位多、人员流动性大、用工管理乱、投诉概率高的餐饮娱乐行业以及小商铺小公司密集的街道(路段)为创建对象。一是有针对性宣传法律法规,为创业、就业者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支撑,引导用人单位正确解读《劳动合同法》等法规,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律责任,帮助规范用工行为,增强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识;二是鼓励和督促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稳定职工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不减薪,签订《共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职工权益履责承诺》,引导企业与职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三是为创业就业者免费发放和提供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劳动合同等文书范本、劳动保障监察办事指南。

具体措施:

一是在创建活动过程中认真贯彻寓服务于执法之中的理念,把努力为创业、就业者服务放在首位,实现企业、劳动者、政府三赢;二是做到四个结合。即创建活动与推行网格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对用人单位的信息采集工作。创建活动与年检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年检单位的覆盖范围。创建活动与开展守法诚信评价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用人单位诚信档案。创建活动与劳动用工专项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劳动监察的效率;三是举办1-2期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培训班,帮助企业建立法律监督和协调劳资纠纷基层组织。

行动之八: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行动

针对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东部沿海等企业停产、限产、裁员、减薪,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失去工作,造成生活困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技能水平低下,不利于顺利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

行动目标:

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提升技能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组织全市各技校及相关培训机构,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行动,对7000名返乡农民工进行3个月以上培训,努力促进95%以上的受训返乡农民工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帮助返乡农民工掌握一定技能,促进技能就业,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冲击,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社会的发展储备大量的技能人才。

行动内容:

省、市、学校及培训机构三级协调统一,配合联动,共同搞好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项目。

在*市工业技校、市第一技校、市第二技校、市第三技校、市商业学校、市机电技校、市纺织技校、秭归技校及市劳动培训教育中心等9家培训机构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

具体措施:

一是健全机制。为顺利完成省厅下达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任务,市局召开“*市技工学校特别职业培训管理工作会”。各技校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先后建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的专班工作机制,加强对整个培训工作的管理,使培训有序、规范地进行。

二是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日报、*晚报、*商报、**电视台及县市区的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特别职业培训,营造“人人了解培训、个个参加培训”的社会氛围。主动承办夷陵广场举行的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信心的“四送”活动。在*日报劳动保障专栏整版刊登各技校特别职业培训的招生简章。深入乡镇、街道、社区,进村入户上门宣传特别职业培训政策。

三是规范管理。出台实施细则,详细规定特别职业培训的对象与时间、开班申请、系统录入、开班检查、日常抽查、结业考核以及补贴审核等内容。组建专班,不定期分批对培训机构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有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是创新模式。开展“送教上门,驻地培训”活动,对长期学习班学生和短训班返乡农民工实施昼夜和周末交替培训,减少学生教学和农民工培训的冲突,确保学生教学和培训农民工学员两不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操作设备,学校、企业合作采取由学校派老师教授理论知识、企业出专家传授技术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

行动之九:技能鉴定进社区行动

针对问题:

街道、社区符合补贴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农民工享受到技能鉴定补贴政策不充分,职业技能鉴定取证率不高,影响他们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行动目标:

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用好2009年度政府安排的30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为2000名符合补贴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鉴定。

行动内容: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能鉴定强培训、素质就业促民生”为主题,认真贯彻省政府创业促就业文件精神,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依托街道、社区为2000名进城务工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鉴定取证率,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

行动措施:

一是深入摸底调查。依托街道、社区等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分辖区对进城农民工人数、就业状况、从业工种、技能培训情况、鉴定取证意愿等进行摸底,并建立台账。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会同*晚报、*商报、**电视台·直播*等主要媒体和栏目,采取新闻、公告等形式将行动内容、步骤、免费鉴定对象条件等公之于众,同时适时在城区主要街道社区集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政策现场咨询报名活动,免费发放《政策宣传单》、《办事指南》等资料,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为活动造势,营造氛围。

三是免费开展技能鉴定。选择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街道、社区,就近就地分片分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活动,让技能水平达到国家标准的农民工顺利取得就业的绿色通行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是典型宣传扩大影响。努力培养、挖掘、发现一批在技能鉴定进社区行动中实实在在得到实惠的农民工典型,通过媒体对个案典型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巩固活动效果。

行动之十:农民工维权行动

针对问题:

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劳动保障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行动目标: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得到进一步遏制和有效解决全面促进我市农民工平等就业、劳动和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工资支付等问题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法制意识,促进他们通过法律渠道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行动内容:

落实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切实发挥源头治理拖欠工资违法行为的保障作用;强力推行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月支付、季结算”制度,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欠薪应急资金制度,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健全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合力;完善诚信评价制度和激励引导机制,落实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披露制度;大力推广农民工维权夜校制度,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完善劳动监察与法律援助合作机制,开辟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快速通道。

篇10

[关键词]创业教育;政府;企业;高校;大学生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艰巨任务,我国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计划,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在2015年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1]在2016年的两会上,总理再次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要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2]鼓励大学生大胆创业。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已进入关键时期,需要我们协同、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大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资源和力量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共同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政府支持创业教育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鼓励大学生创业实践。其中,中央政府出台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资金扶持政策、税收减免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免费创业服务、改革教学制度、完善学籍管理等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地方政府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给予资金、场地、资源等扶持,如辽宁省政府设立专项基金,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资金扶持;省教育厅建立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搭建系统平台、提供指导和服务。

(二)学校重视创业教育

目前,许多高校通过增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邀请当地知名企业家到校开展讲座、邀请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回母校做报告、组织在校生到企业参观、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激发创业兴趣,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能力,鼓励创业实践,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就业率。

(三)大多数学生认同创业教育

目前,创业已得到很多大学生的认同,自主创业已成为其人生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4年,武汉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与创业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近60%的大学生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10%的人支持别人创业,但自己不会去创业;保持中立的占27%”[3]。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政府作用不明显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战略目标而储备关键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还有待发挥。一方面,政府缺乏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宏观科学指导,与高校协同开展创业教育的机制、系统完备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创业信息沟通不畅,创业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政府虽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开展创业教育的政策,但大部分都是原则性的宏观政策,有的政策可操作性差;有些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优惠政策虽深得民心,却因限制条件多,执行不到位;还有些政策因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很好地加以落实。

(二)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美国建立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研究生的系统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而我国目前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虽然教育部于2015年12月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但目前除了一些重点大学或大城市的部分本科院校外,多数院校未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院校也并未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创业教育课程也只是列入选修课或某一管理类课程的部分内容来安排,其课程内容也多以知识传授为主,较少涉及创业实践,这对大学生的创业帮助非常有限。另外,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来自于学校管理部门或辅导员,他们大多没有创业实践经验,既不熟悉企业运营,也不熟悉企业管理模式,这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同样有限。

(三)社会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厚

近年来,虽然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也在不断开展,但社会创业文化氛围仍不够浓厚,创业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仍缺乏吸引力,不少大学生持怀疑的态度,重视就业而非创业,毕业时追求的是高薪稳定的工作而非去实现当初的创业愿望。一份关于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倾向的调查显示,“11%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今后不会创业,32%的大学生表示不太可能会创业,49%的大学生表示可能会创业,只有8%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创业意愿”[4]。另外,政府财政支付不到位,大学生创业者的项目启动资金及创业风险几乎全由创业者及其家庭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部分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政府积极作为,鼓励支持创业教育

1.顶层设计,给予科学高效的政策扶持政府通过对创业政策的顶层设计,聚焦国家发展目标,科学高效配置各种有效资源,不仅制定出台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如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贷款担保、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创业培训等,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建立弹性学制、允许休学创业等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支持政策,而且将扶持政策写进各地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规定中,加大创业政策在助推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中的扶持力度,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效果。2.发挥优势,提供系统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各级地方政府的工商、税务、人事、团委等部门应加强战略协同,积极进行全面合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联合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青年创业基地”“青年创业见习基地”“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创新工场”“创业园”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培训、专家指导、项目推介、政策扶持、创业实训、创业融资、创业孵化、开业指导、后续服务、法律援助等一系列创业指导、培训和服务。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还应鼓励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筹措扶持资金;整合教育系统相关资源,成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和指导。3.加大力度,进行全方位的社会舆论宣传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作用,既要采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社会舆论进行严格控制、正确引导,又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大力宣传创业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典型事迹,用成功的创业案例激励学生,坚定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增进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调动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4.了解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分类支持体系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不只是创业大学生个人的行为,它更需要获得政府、社会组织、高校等各方面的支持。作为创业活动主导者,政府需要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创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分类支持体系,提供有针对性的鼓励、支持措施。一是落实优惠政策。针对小型微利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应积极落实降低创业门槛、减免相关税费等政策,以降低其创业成本。二是增加资金投入。各级地方政府应设立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专项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设立高校创新创业基金,重点培育高校师生的创新型创业。三是构建孵化体系。建设省、市、区(县)、社区、高校等多级创业孵化体系,为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服务,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企业支持,协同推进创业教育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融企业需求与创业教育为一体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与高校合作,把企业需要完成的项目融入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委派优秀人才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担任兼职创业教师,举办创业讲座,建立模拟演练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完成相关工作。这种模式既能实现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又能完成企业的项目需求。2.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加大创业支持力度企业可直接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学校建立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对于正在创业的在校大学生而言,企业可做他们的创业导师,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技术、经验等方面的支持,助其创业实践早日成功;对于有志于毕业后再创业的大学生而言,企业可提供实习岗位和场所,为学生们提供真正接触企业的机会和实践锻炼的平台,使他们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的管理与运营,为今后的创业奠定基础,助其创业梦想早日实现。

(三)高校优化创新,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1.领导重视,营造全员参与的创业氛围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摆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纳入学校改革的议事日程。一是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对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研究、科学规划、有效管理,整合学校办学资源,推进创业教育的开展。目前,凡是领导重视的学校其创业教育均走在前列。二是呼吁全校教职员工积极鼓励、支持、指导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处、科研处、二级学院(系部)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调动整合校内资源,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巩固创业教育的成果,形成“人人关心创业教育、人人参与创业教育”的创业氛围。三是整合校内外一切能利用的资源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除了校内能利用的资源外,还应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与创业中介机构、研究机构、基金会、梦工厂等社会组织的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培训指导服务;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利用校友榜样的示范力量、社会声誉的影响力及其所能提供的实质性帮助与支持,为母校的人才培养献言献策[1]。2.转变理念,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当下社会,高校应根据社会需要,明确自身定位,转变教育理念,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学科优势,加快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基地的对接合作,通过校企联动,开展特色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此,从新生入学之初就需开展创业教育,不仅要做好宏观指导、教学科研工作,而且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将学术研究与创业教育紧密联系、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专业实践教学与创业实践活动有效衔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支持学生的创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3.整合力量,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高等教育需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设从专科、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各学历层次的创业教育专业或相关课程,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具多层性和立体化。因此,为了让大学生有系统、完整的创业知识结构,高校除了开设专业课程外,还应开设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创业类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工商、税务、财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的全校通识课程,为大学生的未来创业奠定基础。4.加强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支专业素质高、教育手段新、实践能力强、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此,需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以培养:一是引入案例教学,引导创业教育任课教师将创业教育理论与成功案例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大力培养双师型创业教师,鼓励任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行业的创业实践,并将这些实践带入课堂;三是积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尤其需要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等作为兼职教师深入课堂,传授创业经验,创业教育不能纸上谈兵;四是定期召开研讨会,组织教师培训交流,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水平。5.搭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实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的建立、创业基地的建设、“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推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构建“大学生创业工作室+学院(系部)创业中心+学校创业园”三级联动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推进创业教育成果的有效转化,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才效益。如举办创业报告会,邀请知名企业家、行业领域内的创业成功者,甚至一些创业失败者,请他们到学校讲授创业历程,分享创业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业热情,又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手的创业经验,帮助学生们规避和预判创业路上潜在的“暗礁”,使其跟上市场和时代步伐;鼓励、支持学生成立创业类社团,并以社团为依托,联合学校团委,举行创业论坛、创业模拟训练、创业素质拓展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各类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等,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真正的创业活动做热身准备。

(四)大学生全力配合,积极参与创业教育

1.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毋容置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机会。而创业动机是大学生创业行动产生的内在动力。因此,大学生应全面熟悉当前社会的就业与创业背景,转变就业观念,明确创业动机,强化创业意识,坚定创业信念,充分利用当前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活动中。2.接受多方面教育,培养创业品质良好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关键,而这正是目前许多大学生缺乏的。为此,大学生应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将专业教育、德育教育和创业教育所学内容紧密结合,在创业培训和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自己想创业、敢创业、善创业,为未来的创业实践奠定基础,使自己在未来的创业历程中能沉着应对各类挑战。3.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创业能力缺乏创业规划、融资、管理等能力大学生就不能创业。为此,大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校第二课堂活动以及学校、区(县)、市、省乃至国家组织的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并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及身边的各种资源,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实践,不断增强自身的创业能力。同时,大学生还应充分应用校友资源,与有创业经历的往届毕业生建立联系,不管其创业成功抑或失败,均可利用他们创业中的经验教训及反馈的有效信息为自身的创业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依靠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推进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结出累累硕果,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及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忠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6(1):48-50

[2]人民网.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

[3]陶礼军.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扶持路径研究[J].企业经济,2015(5):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