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十二钗范文

时间:2023-03-27 04:1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楼十二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红楼梦》十二钗的名字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儿。

3、金陵是一个省,“钗”是指女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孩。金陵是一个省,也是剧情的核心发生地,“钗”指女儿,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警幻仙子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副、又副)下橱则又次之”。第五回完整出示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十二位正册女性名单。

2、作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部以歌颂女儿美和伤悼女儿悲剧为最高主题的小说作品,《红楼梦》塑造的金陵十二钗成为经典艺术群像,在世界文学史上站成一道靓丽风景,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看完红楼梦,心里是无尽的伤感和苦泻,我不明白,为什么曹雪芹写的书的结局那么悲惨。说真的,许多诗歌我都看不懂,还是找词诗解看才读得懂的,理解完,就开始佩服曹雪芹的文笔了。

比如说,金陵十二钗的又副本的一首诗,词诗解上经过翻译,竟然和晴雯有关,是彻彻底底写晴雯的,(什么月难逢,彩云易散)仅仅两句,就以出现了晴雯的名字,下几句,就深奥的写出了她的性格和命运。在金陵十二钗的正册上,又出现了两个性格命运都不相同的两位女子:薛宝钗和林黛玉。一句玉带林中挂,就写出了这个女子的命运与名字。请各位想想看,玉带本是戴在腰上的,而此时却挂在林中,就预测了黛玉命运一定不妙,玉带林倒过来不就成林黛玉了吗?宝钗的命运,此刻就不多说了。

红楼梦的结局也很悲惨,我最喜爱的晴雯和黛玉都病死了,其它人物不是走了就是死了,还有像凤姐和探春这样的女强人也无法挽救自己。在封建社会,不论你有多强,也只能依靠你的父亲,兄弟,儿子。一旦他们离去,你就只能灭亡。

还是庆幸我们不在那个时代吧,不然或许还会有个类似红楼梦的故事。

篇4

用“辛酸泪”来概括洋洋洒洒一百二十回的古典巨著《红楼梦》,是再精妙不过的!但只再想问一句:“红楼一梦为谁痴,涩泪一把谁堪忍?”想是对此著的一些个人看法。

关于大观园

大观园不仅是一座普通富贵国亲的园子,更是一部见证了宁荣二府兴衰的书!

从元春嫁进深宫,宁荣二府花巨资修建这座省亲别墅,到最后变成闹鬼的荒园。这之间,有宝玉“对额动诸宾”的机灵,“投鼠忌器瞒脏”的情义,“杜撰芙蓉诔 ”祭晴雯的柔情;有黛玉“埋香冢泣残红”的多情,中秋夜与湘云“凹晶馆联诗”的才华,亦有“焚稿断痴情”的痴气;有宝钗“出闺成大礼”的悲切,老祖宗“两宴大观园”的气派,湘云“醉眠芍药? ”的无邪,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诙谐,凤姐“抄检大观园”的威风,更有园内众姊妹们“共结海棠社”的佳话!

偌大的一个大观园,锁着一段段恩恩怨怨,一桩桩爱恨情仇,一滴滴辛酸眼泪,一阵阵欢声笑语……这是个何等富贵的家族,何等精致的园子!

竟没想到结局竟是死的死,嫁的嫁,出家的出家,离乡的离乡,留下那一个往日充满阳光、笑语,如今荒凉,闹鬼的空园!

这岂仅仅是宁荣二府衰败的历程,也是“贾、薛、王、史”四大家族从兴到衰的写照,更是对封建大家族的封建思想的极大讽刺!

关于金陵十二钗

对于金陵十二钗,曹雪芹是有偏见的。诸如秦可卿、元春、巧姐这三人,几乎是除了了解她们的身世之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包括她们的性格,皆一概不知。

喜欢薛宝钗,是因为她那首《忆菊》中的“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这一句。喜欢她的随遇而安。然而,她却受封建教化思想太重、太深,遇事太“随”,全然不像探春那样有主见,敢于斗争,最终嫁了宝玉,孤苦一人守着空房。

对于林黛玉,也只有用她那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来形容了。我不喜欢这样一位多情、多泪又清高自傲的女子,对于凡世不屑一顾,却为尘世肝肠寸断!

真正喜欢的,是史湘云的豁达!她的身世遭遇几乎与林黛玉相同,却从不把悲伤放在心上,洒脱地面对一切,开开心心地过日子,甚至到最后的守寡,也是坦然从容,不比林妹妹,总有流不完的泪。

另一人自然是王熙凤——这个小说中塑造的最经典的角色!她的出场、铁槛寺弄权、泼醋打平儿、借剑杀人、抄检大观园……这个性格刚烈、直爽,甚至被有些人认为是“泼辣”、“阴险”的琏二奶奶,是宁荣二府有一无二的,更是封建家族有一无二的女强人!喜欢凤姐的脾气,不娇柔造作;只可惜这样一个女子,要强、好胜了一辈子,到头来遭人冷眼,曲解了她的心,孤苦一人走上了黄泉路,这个昔日威风大震宁荣府的王熙凤,可怜一生为家计争强,却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

我一直以为,《红楼梦》写金陵十二钗,是极具悲剧色彩的,它胜于四大家族由兴到衰的程度!它写迎春、元春、王熙凤、林黛玉的死,写惜春的出家,探春的远嫁,以及巧姐的离家,妙玉的遭劫,湘云的守寡——这些无不从女子的角度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她们一生的悲剧命运,想来用林黛玉的一句诗来描绘,是极好不过的,那便是“冷月葬花魂”……

关于通灵玉

要说宝玉的这块通灵玉,自然要从说宝玉开始。

小说中“甄”、“贾”二宝玉,即“真宝玉”和“假宝玉”。甄宝玉幼年虽和贾宝玉一样喜欢同众姊妹们玩,但后来变得正经好学,搞得满腹经纶,而他最后的结局小说并没有交代,他是否考取功名,我们也无从得知。

而贾宝玉生性聪慧,却是个不思进取之徒。糊糊涂涂地过了一生,后经仙人指点,方看破红尘,用心读书,中了乡试后出了家。

对于甄宝玉下落的留白,是十分高明的!这实在是应了太虚幻境入口的一幅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而小说的最后一回,是确切地点出了“宝玉即‘宝玉’也”。——这个结局,对于每个认认真真读了《红楼梦》前一百十九回的人真真切切是当头一棒!我自己读到此处时,是鼻子一酸,有想哭的冲动的!

在第一回中,写道“就将此蠢物,夹带其中,使他去经历经历”。一直以为宝玉的通灵玉才是那青埂峰上的石头……

小说的第九十四回,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从写怡红院十一月开了株海棠花,到宝玉的通灵玉莫名其妙地丢失,之后就净是些稀奇古怪的事——宝玉成了呆子,大观园闹鬼,宁府被抄了家当,凤姐撞了秦可卿的鬼魂……

一块石头就这样“枉入红尘几许年”,让尘世女子为它落泪、归天、受冤,让宁荣二府妻离子散,最终却“尘缘已满,携归本处”,落回青埂峰——这样无情的结局定是叫作者本身也是“不忍而为之”的,不然,他怎会将这石头的归宿安排在与“情根峰”谐音的“青埂峰”!

关于后四十回

曹雪芹将《红楼梦》著到第八十回,故事的一部分结局已初露端倪,但高鹗补的后四十回却是硬生生地将曹雪芹的设想一一更改!

论对这个故事的下手,曹雪芹无疑是要比高鹗“狠”的!他的原意定是要让宁荣二府全部败光,只有高鹗不忍心这样,于是让“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曹雪芹狠心要让香菱活活被夏金桂害死,高鹗却把夏金桂弄死,把香菱扶了正;曹雪芹下决心要把湘云配给宝玉,高鹗却舍不得冷落了宝钗……

这也许是高鹗一人比不上现在的“红学会”,看不太出前八十回中的玄机,就像他不知道曹雪芹为凤姐结局安排的“一从二令三人木”是怎么个死法,就只好让她草草地、莫名其妙地死了!(此诗句至今未有人猜出曹雪芹的本意是要叫凤姐如何死法)

但也许,中国历史上也仅有高鹗一人忍心让林黛玉死!这一死,将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升华到至高点,胜于一切其他结局——这点,恐怕是高鹗补得最成功的一段了!

然而我却觉得,补的四十回虽算不上完美,但读来却更叫人寒心、悲凉——这是发自内心的感触,却不知如何说出个“为什么”来,也许,正是应了这句话:“残缺也是美。”

——而《红楼梦》本身,不也是一个残缺吗!

《红楼梦》,真是一部让人看了不禁流泪的人间悲剧!我们随着这块顽石,一道游历了尘世的风风雨雨,体会了一番儿女柔情,感悟了一段爱恨情仇,见证了一部旷世悲剧!

有道是: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后记:

这些的确都是自己的看法,虽然有些地方可能出错!

写《红楼梦》的读后感,我认为首先要拥有的,是勇气!这勇气,并不单指你是否敢于评价这本巨著,敢于部分否定这本巨著(高鹗的后四十回补本);而是要看你是否敢于创新——打破《红楼梦》读后感的一贯传统,只从“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的兴衰和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切入。

其实,细读《红楼梦》,会发现大观园、金陵十二钗、宝玉,包括小说自身在内的四个结局,是最能体现《红楼梦》的魅力的!所取的四个小标题下的文字,段段其实都提出了“红楼一梦为谁痴?”这一问,反复地点题。所以个人认为,这篇读后感历时两天,写得算是成功的!

篇5

《红楼梦》书中贾府在金陵。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红楼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1、《红楼梦》中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作者并没有交代。

2、薛宝钗,是曹雪芹著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妻子,金陵十二钗之首。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

3、薛宝钗出身于书香继世的大族名宦之家,但父亲早亡,有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夫人、哥哥薛蟠在贾母和王夫人的盛情款留下客居在荣国府。

4、后来贾家为了家族利益与薛家结亲,在贾薛两家的安排下,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名为金玉良缘,实为四大家族间的政治联姻。二人虽齐眉举案,却到底意难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王熙凤。《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句话指的是王熙凤。王熙凤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她在书中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贾琏的妻子,在贾府掌握实权,贾府通称她为凤姐。王熙凤在《红楼梦》出场时,作者先描写凤姐爽朗的笑声与不受约束的语言,可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现出王熙凤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凤姐为人心狠手辣,做事决绝,种下了不少恶因,她的后半生则迎来了恶果,在高鹗续后四十回中最后病逝。王熙凤拥有美丽的外貌,从书中的描绘就可知道,比如“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等外形描绘在书中比比皆是。

王熙凤的正册判词: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林黛玉和薛宝钗判词(钗黛合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史湘云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迎春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李纨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篇9

关键词:妙玉 身世 槛外

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里介绍的十二位女性中,惟有妙玉与四大家族是没有血缘与婚姻关系的,可她却能跻身其中,排名又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上,她这种特殊身份,实在令人不解。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妙玉还是贾宝玉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女性之一。那么妙玉的身世究竟如何?她在贾宝玉的人生途程里究竟有什么重要作用?曹雪芹设置这样一个人物,意图何在?

妙玉的身世探究

书中主要是通过两个人物从旁介绍妙玉的。第一次就是通过贾府的仆人向王夫人汇报的形式来介绍她的。在第十七、十八回里头,妙玉第一次暗出。这个时候大观园已经造好了,元春要来省亲,府里面为了迎接她来,就要做各种准备,包括一些宗教仪式的准备。当时府里面已经去买来一些年轻的女孩作为尼姑、道姑,进行培训,准备在省亲时使用。在准备工作即将完全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个仆人来向王夫人汇报,说除了这些小尼姑、小道姑之外,还有一个人您是不是考虑,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子,本是苏州人士。其中有一大段话说她为什么出家,大意就是说她小时候多病多灾,最后干脆让她自己出了家,她的病才好了,从此就带发修行了。故事发展到元妃要省亲的时候,她就已经十八岁了。她真实的姓氏究竟是什么呢?她有没有一个真实的名字呢?书里只交代了她的法名。她的父母已经双双亡故了,身边只有两个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虽说是孤苦伶仃的,但也不难看出妙玉出生的家庭非同一般。她出身高贵,出家并非心甘情愿,那是被病魔缠身的无奈之举。正如书中交代“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的说法。

妙玉她有很大的优势,这个仆人汇报说她文墨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又极好,不是一般的好。前一年随她师傅到了北京,在西门外牟尼院住。那么她为什么跑到京城来了呢?那是因为京城里面有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这是佛教界最珍视的一些文物。过去印度有一种树叫做贝多树,它的树叶很长,很厚,就叫贝叶,在上面可以直接书写经文,不用去造纸,有了这树的树叶,就可以直接拿它当纸用。妙玉跑到京城来就是为了京城里面的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妙玉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作者就是这样通过贾府的仆人向王夫人汇报的形式来介绍她的。

那么这个仆人向王夫人说完这些以后,会是什么结果呢?大家都知道王夫人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她这个人心里面往往是很会装事的,凡事一慢二看三通过,性格是比较沉稳的。记忆最深刻的要数她驱逐金钏那一次了,她明明要驱逐金钏,可她也把贾宝玉和金钏他们两个调笑的话听完,等到她觉得金钏罪证确凿之后,她才突然起身,打了金钏耳光,发起怒来。要是别样性格的人,听第一句可能就要蹦起来,王夫人不是这样。还有她对晴雯的处置,也隐忍了很久,后来她坦白地说,她老早就看着她不顺眼,所以说她是一个很沉稳的人。

但是书里面在这个地方却很蹊跷,曹先生是这样写的,他说王夫人没等仆人说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她来。”很痛快,人家还没有说完话呢,她就做决定了。这意味着什么?但是这个仆人把话也说在前头,说这个妙玉可不太好请。她说了:“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这句话一方面反映了妙玉的性格,我们都知道,她是一个孤高自赏、万人不在她眼里的怪人;另一方面则说明,妙玉的家庭背景应该不是侯门公府一类的,她家应该是书香门第,靠科举一步一步考上去,才成为一个仕宦之家的。王夫人听到仆人这么说,丝毫不犹豫,主动说,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何妨呢。王夫人主张下帖子请她,仆人就照办了,书里面交代“命书启相公写了帖子,去请妙玉。”第二天就派人备车轿把妙玉接进大观园,住进栊翠庵。由此可以看出她进贾府也不是什么高攀,而是请进来的。

虽说妙玉她已经正式进场过了,但是她仍然是云龙见首尾不见身子,接下来也是另外一个人物从旁再来介绍她,这个人就是邢岫烟。相关情节出现在第六十三回,贾宝玉发现他过生日的时候,妙玉给他留下一个拜帖,一个祝寿的帖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贾宝玉看了以后很高兴,很珍视,觉得应该有所回应,所谓有来有往,但是怎么写呢?他就想找人解决这个问题,找谁?这种事不能找宝姐姐,这种事要找林妹妹。可是宝玉还没找到林妹妹,却看到对面颤颤巍巍走来一个美女,是谁呢?就是邢岫烟。宝玉就随便与她打个招呼随便问一句:“你去哪儿?”邢岫烟说:“我去栊翠庵。”宝玉一听,这个妙玉是万人不接待的,怎么你去栊翠庵呢?于是宝玉与邢岫烟之间便交谈起来。通过邢岫烟之口又交代了妙玉的一些情况,原来邢岫烟和妙玉老早认识,她们做过十年的邻居,邢岫烟经常到庙里面去跟妙玉做伴,她认得的字都是妙玉教给她的,所以邢岫烟就概括她跟妙玉的关系,既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是那么一种非同寻常的关系。

贾宝玉一想,眼前站了一个最了解妙玉的人,那就别找林妹妹了,就把这个帖子给邢岫烟看了。邢岫烟一看拜帖,便说:“她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于是就说出了一句尖锐的批评的话:“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成个什么道理!”这在那个社会是很尖锐、很严厉的一种批评了。

接着说邢岫烟跟宝玉的对话,听了拜帖的事,得知宝玉为不知怎么回帖子犯愁,邢岫烟就给宝玉出主意了。她说妙玉不是自称槛外人吗?你就要自谦,你别跟她拗着来,你就说自己是槛内人;如果她说自己是畸零之人,你就说自己是世中扰扰之人。就是她怎么说,你就怎么跟她反着说,她就高兴。她要说是槛外人,你就说槛内人,你承认自己是铁门槛里面的,这样你就合她的心了。宝玉听了立刻大彻大悟。他听取邢岫烟的建议,写了一个自称是槛内人的回帖,也没有直接给妙玉,到了栊翠庵,从庵门的门缝塞了进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节,也是一个侧面介绍。再加上后来妙玉用自己喝过的杯子盛茶给宝玉喝一幕,引起读者浮想联翩。

妙玉的前后两次暗出,已经让读者领略到了她的孤傲和清高。

妙玉是曹雪芹珍爱的人物之一。虽然在前八十回正面出场仅两次,又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与四大家族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但她却排名第六,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

参考文献

[1]张晓春、赵庆元《红楼梦研究》

[2]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江苏人民出版社

[3]快嘴小生《红楼谈梦――红楼梦中人访谈录》内蒙古文学出版社

篇10

《红楼梦》中到底写了多少人物呢?兰上星白在《红楼梦人物谱》曾指明:“上至朝廷命官,下至平民百姓,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后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九百八十三人。”

中国人的姓名自古以来就负载着丰富的国文化内涵,也蕴含着趣味多样的细节故事。“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名字已经渐渐从生活中互相识别变成了中国人在传意、抒怀、寄情等方面丰富的空间。而红楼梦中再现了中国姓名、字号的格局、模式、方法,充分体现了曹雪芹对姓名这门学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取向。曹雪芹通过对《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取号,选姓定名,为小说中形形的人物涂上了瑰丽夺目的色彩,成为全书艺术构思时不可缺少的艺术细胞。

四大家族的命名贾王薛史更是意味着具有代表性封建家族的家亡血史。脂砚斋曾评说贾家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意味着“原应叹息”,“春”为一季,百花齐开;时过令移,百花凋零,她们四人的名字也恰好是一个春天的四个时间段,元春得春气之先,占尽春光,故有椒房之贵。但春光(盛景)易逝(早亡),则秋冬(衰败)不远了。既有个人命运预示,又有家族败落的暗喻。迎春是当春花木,迎其气则开,过其时则谢,其性类木,故又谓其为“二木头”。探春是有春则赏,无春则探,不肯虚掷春光,故其为人果敢有为。惜春谓孤负春光,青灯古佛伴其一生。四春则成了“原应叹息”。这也正说明了在封建制度下的女性命运,感叹四人短暂的青春年华。虽然是生在朱门绣户中却也藏不住无尽的悲哀。

再如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他们是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宝”“玉”二字,将四个人的名字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矛盾,相互依存。曹雪芹的起名可谓煞费苦心。“钗”、“黛”都和妇女的装扮有关,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少女。黛玉使人想到质本洁来还洁去,冰清玉洁。而宝钗总希望宝玉能够通过读书而取得禄位,总是脱不了“禄蠡”的性格,玉和钗的性格判然分明。“宝玉”二字一分为二,“宝”字和“钗”字相连,成了宝钗;“玉”字则和“黛”字相连,成了黛玉。这种设计,在相当程度上,也概括了《红楼梦》的情节:宝玉本钟情于和黛玉的“木石前盟”,结果却与宝钗结婚成就了“金玉良缘”。妙玉和宝玉,在思想性格上有极其相似之处,故两人也都有一个“玉”字,妙玉便成了宝玉的一面镜子。曹雪芹仅仅用四个名字就涵盖了文中主要人物相互串联的微妙关系。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是难以见到的,与《红楼梦》齐名的其他三部名著在人物命名这方面根本无法匹敌:《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名字早有定论;《水浒传》也是由民间传说发展得来的,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只不过是各个英雄好汉的绰号;而《西游记》作为神怪小说,其中人物的名字更是千奇百怪。只有在《红楼梦》中我们才可以从人物姓名身上不断挖掘、发现,也正是如此,《红楼梦》人物姓名学也成为了红学家以及红学爱好者的宝藏。

一部鸿篇巨制的长篇小说,除了动人心魄的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之外,人物命名也能如此之细之切,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红楼梦》的人物命名确实是匠心独具,鬼斧神工,令人解不尽其中味。清人周春曾说道:“看《红楼梦》有不可缺者二,就二者之中,通官话京腔尚易,谙文献典故尤难。倘十二钗册、十三灯谜、中秋即景联句,及一切姓氏上着想处,全不理会,菲但辜负作者之苦心,且何以异于市井之看小说乎?”周春巨眼.其言中肯而精到。今日读书作书之人很少有人从小说人物姓名字号方面着眼,或是仅从诗词名句中找出某人之名号出于某首诗词,这实在“辜负作者苦心”了。曹雪芹作为一代文章妙手,《红楼梦》也被称为旷世奇书,这一切绝非是今日一些“红学家”们的溢美之词。通过本文对小说中人物姓名字号的研究,我才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的艺术修养之深厚,表现之纯熟。仅以此文献给我所热爱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