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雨霏霏范文
时间:2023-03-21 21:3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夜雨霏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4年 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强调“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春风劲吹,全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对于全国职业教育来说,2014年的春天呀,充满了惊喜与希望,可谓是春风和煦! 而这个春天,对于福州第二技师学院同样也是春风和煦呀!2014年3月, 学校经专家评审通过,由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了“技师学院”,正式更名为“福州第二技师学院”,迎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望十年前的2004年春天,也是那样的春风和煦,万物勃发,这所学校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全省技工学校率先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成为福建省首家建立“技工院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学校,并被确认为全省技校唯一的质量管理咨询单位;隔年春天学校即被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认为“高级技工学校”,更名为“福州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成为福州市属第一所高级技工学校。有人说,学校从此就在明媚春光里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快车道。历史竟是这样充满周期率,这样充满意味。再回望十年吧,1993年学校也是在春天里被福建省政府评为首批“省级重点技工学校”,而后又在90年代末又一个春天里,被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国家级综合职业培训基地”。再往前回望十年,学校原是经福建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公立学校,原名“莆田地区技工学校”,1983年又一个春天随福清划归福州市管辖而更名为“福州市第二技工学校”。学校就这样在数度春光里发展壮大,不断提升着办学层次和质量,如今已成为省内七家技师学院之一,是省内技工院校的排头兵之一。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91.4亩,建筑面积80157平方米,实习实训场地面积28239平方米。在职教职工162人,专职教师121人。已是一个教学设施设备雄厚、生活设施完善、环境幽雅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彰显特色
采访中,笔者对不同的人问了个相同的问题:您认为,你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得到了几个不同的回答,归纳一下,福州第二技师学院的两大鲜明特色就彰显出来了。
其一,德育为先、突出技能。有人这样说:“现在很难用一个口号、一个榜样、一个行动将青年凝聚起来。”但福州第二技师学院的人说:有!有一个口号、一个榜样、一个行动可以将青年凝聚起来。那就是:你十八岁了,你成人了,你应该像成年人、像男子汉一样行动了!
请看,在福州第二技师学院大礼堂举行了以“成长、感恩、责任、梦想”为主题的“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活动。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180多名参加成人礼的同学一起在鲜红的五星红旗下,庄严的宣读了十八岁成人礼宣誓誓词,之后成人学生代表校团委组织部部长林伟佳同学代表成人学生发表了感言,校领导副校长对成人及全校同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激励大家发奋学习争取成长为合格公民。最后,仪式在充满青春味道的校歌――二技校之歌中落下帷幕。
采访中得知福州第二技师学院始终坚持“德育首位”原则,精心设计各种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活动,活跃校园气氛,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从入校教育、入学军训到节日文艺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再到主题班会、常规管理;从教学实习到毕业分配,从课堂到寝室,从卫生到纪律,从礼节礼貌到专业意识养成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职业道德教育、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和身心健康教育的途径、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形成了自己的德育教育特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突出贡献学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2000年起连续四届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
福州第二技师学院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把大量资金投放到技能教学方面,购置了一大批比较先进的实训设备,总值达4154万元。建成“电气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烹饪实训中心”“机加工实训中心”“汽修实训中心”等,现已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综合职业培训基地”、“国家电工电子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福建省产业技工培养基地”、“福建省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福州市退役士兵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福耀玻璃集团紧缺技术工种技能培训基地”“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实习工位达2882个,完善的设施设备,能满足多工种、多层次技能训练需求。学院注重教学质量,深入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块化教学、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改革,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达100%。近三年师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80多人次获得奖项。
学院老师颇有意味地说:我们希望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人,都是“德技兼备”的人才,这样,我们心里才踏实,才觉得当技工院校的老师有奔头啊!
其二,创新办学理念,强化培训。学院有两个“率先”:一是在全省技工院校中率先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和技能鉴定站质量管理体系,并为全省技工院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咨询;二是率先实行“学分制”改革和“3+1”高级工培养模式,并在全省技工院校得到推广。同时,学院创新了“校企合作”模式,按照CBE/DACUM理论和教育思想,探索一种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目标具体,针对性强,不断强化行业(用人部门)和学校间的合作,与福耀玻璃、冠捷电子等知名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实现校企对接、订单培训。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与41家大、中型知名企业建立密切关系,积极开展就业推介服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达98%以上。学院荣获“福建省优秀公益职业介绍机构”称号。专业设置紧贴海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以机电制造加工技术、信息技术、汽车维修、商贸餐饮服务为主体,涉农、幼教专业共同发展的技工教育体系。
学院还努力发挥“国家级综合职业培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功能,积极开展农民工、企业紧缺工种、退役士兵、库区移民等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承担闽台合作高技能人才培训等任务,成绩突出,近三年为社会培训各类技能型人才6876人,荣获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先进单位”。
在办学层次上,学院也努力做着积极探索与提升,实行多层次、多形式教学。与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教育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形成中、高等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与日本村上学园、九州测量专门学校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国际文化交流,积极为学生出国留学和劳务开通绿色通道。
桃李芬芳
从学院走出的毕业生,已经成千上万,都是蓝领工人,他们的共同名字叫做“高技能人才”。就最近的5年来看,学院培养了6892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增添了动力。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所在企业的技术骨干,在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1980届食品专业毕业生黄培强获“莆田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982届郑立获“福州市十佳首席带徒名师”;1983届电工专业毕业生何宗祥获“福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1988届电工专业毕业生林春获“福建省技工学校优秀教师”等;1994届电工专业毕业生叶坚获“全国电工技能竞赛优秀奖”、“省电工技能大赛第一名”、“福建省技术能手”、“福州市首届优秀高技能人才”、“福建省优秀高技能人才”、“福清市十佳首席技师”称号;1995届电工专业毕业生柳振宇获“福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2003届电工专业陈晓斌,现任贵州“7+1”商务酒店总经理;2009届高级烹饪专业毕业生王命亮获“第三届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果蔬雕刻金奖”、“福清市十佳首席技师”称号……真可谓桃李芬芳,人才济济呀!
篇2
夜雨霏霏,拍乱我心愁,
望明日天晴,舍一把落花。
再也不能将柔情私藏,
今朝的酒今时醉,
不枉红尘里几许惆怅。
在等你,隔岸千万里,
并不知你在天涯何处,
唯有南燕归去,又是一年尽,
好想连同把晚春隐去,
犹如落花且飘散一片败絮。
烟雨不知身在小巷,
唯有一阵雾霭一种痴心,
终将会离去在濛濛中,
让过客不会当初的路,
好怕再次被烟火靡丽。
自顾叹息中,已随风影浪花去,
不念不生梵悟,我顿感悲恻,
于轮回重来时,安心超度。
在等你,炊烟袅袅起,
篇3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雨水节气谚语
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很多,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有: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赣)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
雨水明,夏至晴。(湘)
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长江流域及江南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也有不少,例如: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有: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浙)
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苏、浙)
篇4
封尘的记忆一一打开,画面犹如黑白电视的画面,以怀旧带着缓慢的速度在脑海里回放,点点滴滴,在键盘的敲击下带出无限的眷恋与淡淡的忧伤。
那个美丽的邂逅,舒展着精彩的浪漫;深情的凝眸,激荡着美好的呐喊;漫泻的温柔,如饮着千年的酒;飘逸的心情,扬洒着朦胧的温暖。
春雨浸润花蕊,不知何时,一朵小花悄然绽放。莫名的就会很心酸,眼泪会滚落下来。
今夜,我安静了,我悲伤了,又是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又一阵春雨的洒落,除了傻傻的我,谁能读懂雨点的苦惑?依靠轩窗前。倾听春雨忧伤的歌曲,不觉中泪流满面,寂寞的泪儿不知何时停息。此刻,还会有谁像我这般,由雨而悲,而泣。
心情好像是进入了悬崖边,一不小心就会跌落。莫名的孤单感,感觉身边没有人陪伴。
告诉自己这种轻睡眠状态是由于自己不够累,其实我心里明白,是有很多包袱压着,让我喘不过气,这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烦恼和忧虑,面对这个被自己摧毁的不成样子的身体,只有知道肉体的侵蚀并没有使我感到绝望和消沉。
心碎是什么,心碎就是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泪慢慢划落下来。
我一个人的失眠,一个的空间,一个人的想念,两个人的画面。是谁的眼泪?是谁的憔悴?洒满地的心碎,我一个人的冒险,一个人的座位,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雨夜听雨湿心雨,孤影独影念单影。朝暮起妆,捻梳浴洗,却是一湘相思雨。力已相残,魂梦不断,待得轻捻指尖揉碎了我。不是眼泪就能挽回失去;我们都有不愿跟人分享的伤痛,所以只有选择隐藏、选择一个人承受、一个人流泪,一个人悲伤,然后,一个人慢慢蜕变,渐渐遗忘、变成回忆,不再过问。
当夜静下来时,我会烦恼闹钟滴答的声音太吵闹,而这个雨夜的晚上,即使是紧闭的窗户也掩盖不了雨声。气温骤降,我像个婴儿一般蜷缩在被窝里,用手捂着微微泛疼的胃,雨声淅淅,听的是那么的清晰,即使是被窝,也掩盖不了周围寒气逼人。
落雨霏霏,孤单的把岁月写到老,忧伤却镌刻下永恒。掌心里也会下雨,梦里也会潮湿。掌中的笔在文字里痛,伴着灯火阑珊,独自狂舞。
思绪在雨夜下分外活跃,心灵在雨声中分外纯静。将雨夜当作一首夜曲,轻轻弹,慢慢凑,会很美很美;将雨夜当作一粒糖,柔柔吸,静静舔,会很甜很甜;将雨夜当作一滴泪,深深藏,浅浅流,会很咸很咸。
雨夜里,思念着亲人,在雨里,几多故事,几多人物,几多欢喜,几多忧伤,几多愁怨,和黑夜连成一片,死寂和心伤混淆一起,待一缕风过,好似有人用刀切割灵魂般疼痛。
绵雨霏霏,雨在微风的吹拂下飘忽着,像是条条透明的玻璃丝,轻轻地落在大地上,发出一片沙沙的响声,也仿佛滴落在我的心头,泛起一层凉凉的涟漪。
没有荷塘月色的静,没有断桥残雪的清,蒙蒙细雨,飘飘洒洒,窗外的景色笼罩在薄薄水雾中,远的,近的,都像水墨画一样恬淡。
窗外的雨声越来越大了,夜风传递着过往的声音,淅淅沥沥,回忆在窗外哭泣,好像找不到归宿似的。可是下雨时听雨,是否静了心?又是否能完全静下来?
瞬间,想起对雨寄思念的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对雨诉愁肠的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滳到明";对雨吐心曲的李煜"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运来去;桃杏依稀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馨泪物语既是如此,一半在景里,一半在心上。是多情的夜雨蕴涵了这特有的韵味和意境,才让才子佳人的灵感如莲花般在笔尖层层绽放。今就在这个雨夜,我的世界下着雨,千丝万缕全是你。
原来时光也可以在文字里盛开。繁华的时光,催艳了绚丽的花朵,素锦的时光,搁浅淡淡的情愫!
借一抹浅淡的紫,润一缕淡紫的微笑,散落一些微醺的文字,温暖你的流年!文字的彼岸,有你温暖的身影不离不弃,捻在指间的花缠绵了岁月,留下生命里倾城的香。
篇5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赏析:
诗歌一开头(首联)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这里用“好”赞美雨,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的确,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是多么“好”。
第二联(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称赞春雨霏霏、悄无声息的特点,而且表现了它无私的品质。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这两句也是名句,常比喻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和风细雨的教诲。“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此时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市南)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篇6
②进入了“境界”,长短句就有了一种音乐流程般的美。读来,满口噙香。顺着音乐流出的是:如七弦古琴的低低哀诉,如吴侬软语的绵绵温柔,如朔风胡马的悲壮,如大漠风沙的豪迈。深山古寺的空灵,天地一沙鸥的浩渺,江湖夜雨的漂泊,银鞍白马的飘逸,尽融于此境界中。
③心中印满了诗词,以至稍有触动,就要流出来。窗外下雨--“暮雨萧条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点燃一盏孤灯--“落叶他乡村,孤灯独夜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皓月当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何止听雨、观灯、弄月?于是都在诗词的感觉中度过。心细腻到了极点,就会变得多愁善感,如那位林妹妹。花开花谢,草青草黄,雁来雁往,都能惹人洒几滴泪珠。然而就在悲伤的一刹间,又感觉到一种诗词境界的美,它的名字叫忧郁。
④在古诗词中,好像那流传千古的名句中都有一丝淡淡的忧郁。“丁香空结雨中愁”“一江春水向东流”“人比黄花瘦”,莫不如此。当读到这些诗词时,细细吟诵品味,于是心也沉浸到这种氛围中了,好像自己就是那位红楼怨女、天涯游子。
⑤爱品味这种忧郁的滋味,也喜爱那些悲凉的怨歌。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每句话都是一幅画,每幅画都能引发人的许多联想。读它,就如同在清冷月光下长吟,幽深、清远又寂寥。
⑥常有人问我:“你工作之余的生活是什么?”我说:“读古诗词。”于是,一种异样的眼光就无可回避地落在我身上了。古诗词太静,太遥远,静得有些枯燥,遥远得又捉摸不定。但可爱的就是这静,就是这遥远,静中却能激起心上的惊涛骇浪,遥远却能向你心中更深处靠近。
⑦当一本本诗集词集刻在脑中,诗词的精华也融于精神中,忽然发现:不管是在象牙塔内还是飘然于塔外,只要我爱,时光就会静静地流过,拂过面颊。
⑧身外有个世界,杂乱纷繁的世界。心中有个世界,古诗词的世界,静静的,静静的……
1.请你对第③段“心中印满了诗词,以至稍有触动,就要流出来”中加点的“流”字进行赏析。
2.第③段中加点的“林妹妹”指的是《 》中的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
3.古诗词中写“月”或“雨”的句子很多,除了作者在文中引用的,请你再写出两句写月或雨的古诗词。
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作者“爱品味这种忧郁的滋味”的原因。
5.第⑥段画线的句子中,“静”与“惊涛骇浪”、“遥远”与“靠近”是否矛盾?为什么?
6.作者心中有个什么样的世界?作者为什么充满深情地赞颂心中的这一世界?
篇7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终落中国,“诺奖”由神话变成国人的身边故事。这个有几千年文学传统的国度,成为一片沸腾的乡土。千言万语,何若莫言。百年中国现代文学的艰难历程和痛苦经验所换得的整体成就,终于在国际上赢得应有的地位。
去年10月11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诺贝尔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为:将虚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河崖镇大栏乡。他是母亲最小的孩子。和绝大多数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一样,他是被饿大的。他对童年的回忆,最多的就是饥饿。
不久前的2012年12月7日,他在瑞典学院演讲。说他记忆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他吓得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时,他听到母亲唤他的乳名。他从草垛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打也没骂,只是抚摸着他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他记忆中最痛苦的事,是跟随母亲去集体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人们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母亲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他们捡到的麦穗扬长而去。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他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逢,莫言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他,平静地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童年时的经济贫困和政治歧视,直接影响了莫言后来的小说创作。12岁读五年级时,莫言因“”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自1981年在河北保定的《莲池》第5期上公开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始,莫言已发表了八十多篇短篇小说、三十部中篇小说、十一部长篇小说,出版过五部散文集、一套散文全集、九部影视文学剧本,两部话剧作品。他的作品还被广泛地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本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是中国当代最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作家之一。
莫言的文学创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创作中独具魅力。《纽约时报》书评曾说:莫言是一位世界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文学成很推崇,认为他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
迄今为止,莫言和他的作品荣获了海内外诸多奖项:1987年全国中篇小说奖、1988年台湾联合文学奖、1996年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2001年第二届冯牧文学奖、2001年法国儒尔·巴泰雍外国文学奖、2002年首届鼎钧文学奖、2004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法国“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第十三届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6年日本第十七届福冈亚洲文化奖、2007年“福星惠杯”《十月》优秀作品奖、2008年香港浸会大学师姐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2011年获因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篇8
【关键词】古典诗歌 植物意象
古典诗歌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中国古典诗歌中植物意象丰富,如杨柳、梧桐、梅花、、竹林等,在诗歌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蕴。下面试浅析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植物意象。
杨柳。属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 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 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 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 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 “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梧桐。属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芭蕉。属愁苦类意象。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属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红豆。属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莲。属爱情类意象。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例 1: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例 2: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 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 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连理枝。属爱情类意象。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其他,如丁香:愁思或情结。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花开:希望,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 美好。不再一一赘述。
篇9
古典诗歌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中国古典诗歌中植物意象丰富,如杨柳、梧桐、梅花、、竹林等,在诗歌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蕴。下面试浅析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植物意象。
杨柳。属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 “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 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 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 “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梧桐。属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芭蕉。属愁苦类意象。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属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梅花。属抒怀类意象。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柏。属抒怀类意象。《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竹。属抒怀类意象。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黍离。属抒怀类意象。“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红豆。属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莲。属爱情类意象。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例 1: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 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例 2: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 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 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连理枝。属爱情类意象。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1)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 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2)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 路,如今长满了青 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篇10
1、秋悄悄地来了,来到田野,来到小溪边,来到了山上。
2、秋雨,没有春雨般细腻温柔,也没有夏雨般豪爽热烈,却是如此地宁静、典雅。秋雨中,我领略到了一种烟雾般的渺茫,一种水晶般的清爽。那是一位腼腆的小女孩,羞涩地却又如此静谧地倾听我的心事。
3、漫步在雨中,独自一人感受着雨的寂莫、孤独。凭寄离恨重重,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秋雨丝丝,仿佛生命已到尽头,无比绝望。蓦然间,一朵秋菊傲然于风雨中。惜春更选残红折。这又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活力。刹那间,心中愁云烟消云散,我又显现出了活力和生气。
4、这便是秋雨。没有春霖可带来的希望,也没有夏雨可带来的繁荣,甚至连冬雪可带来的酝酿也荡然无存。它只会带来失意,带来沉痛。难怪人们常说秋天永远不会是恋爱的季节!而是分手的好季节!
5、我喜爱在秋雨中漫步,感受秋雨那丝丝清凉。在秋雨中漫步,感受秋雨对人们的“洗礼”,对世界万物的“洗礼”。伸出双手,雨水落入你手中就像牛奶一样光滑;用嘴去品味雨水,带有一丝丝的甘甜;用鼻子去细闻那秋雨的味道,似有幽幽的芬芳;用眼睛去欣赏秋雨,那秋雨就如同一个个精灵跳跃着欢乐的舞蹈,从天空中欢快的落入人间。
6、夜雨潇潇,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躺在床上,聆听窗外的雨声,如歌般美妙,如诗般惬意,好似行云流水,又宛似一位娇滴滴的姑娘在窃窃私语。这是秋雨吗?是,它是。但它不再是那令人忧愁的秋雨,而是充满希望的。就像生命一样,有伤心也有快乐。这条路上也许风景凄清,但也许下个转折口,将会看到一个全新的景色:微雨朦朦,烟云笼罩,小径红稀,芳野绿遍,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7、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像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
8、独自散步于乡间小路,也许是因为秋雨的陪伴,似乎不感到寂寞。秋雨淋漓了我的心事,抚平了我的心绪。所有的孤单都随秋风而去,只剩我和秋雨互相诉说对方的心事。仿佛它就是思梦。
9、我喜爱秋雨,更喜爱在秋雨中漫步。秋雨瑟瑟,在雨中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却有别样的情趣。秋雨不像春雨那样的温和,不像夏雨那样的急骤,秋雨的雨点很细,牛毛细雨洒在身上如玉般凉爽宜人。
10、秋雨渲染了一幅静秋雨韵图,秋天的大地上原本是那样的喧闹,但是在经过秋雨的洗礼后,一切都是那样的静,更加显示出了秋雨的韵味,静秋雨韵,凄凉淡雅……
11、秋雨是那么的缠绵,凄凉,她推开了秋天的大门,预示着我们:秋天已经来到。她的美丽感染了棵棵树木上的叶子,叶儿欲追寻她的足迹,随风飘落,在空中不停的舞动,给人以静静的遐想和沉思。
12、秋雨冰凉,因为它从那么高那么高的九重天上掉落,太高了太高了。“高处不胜寒”,所以怎会不冷呢?秋雨苦涩,从那么高那么高的天空掉落又渗入那么深那么冷的地下,怎会不苦、怎会不涩呢?秋雨是泪,是天空的泪水,冰冷彻骨,所以挨到秋雨的东西,才会都准备冬眠吧?只有松柏不会,因为松柏的根扎得那么紧那么深,深到秋雨都无法到达,深到让松柏有一颗古代斯巴达战士般的心,早已容不下柔情,早已感受不到秋雨的冷、秋雨的苦、秋雨的痛……
13、打开窗户,清新的芬芳随着泥土的飘香扑面而来,那意蕴仿佛诗歌般凝练优雅。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约,三份东坡的豪迈,三分陶潜的淡泊,三分李白的旷达,三分纳兰的心绪,凑成何等的惬意,再来倾听这自然的雨声。
14、也许因为是秋雨吧,所以雨滴总是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忽然感到无比的思念,思念去年那一场秋雨,思念那雨中萧瑟的背影,思念那令人心寒的笑容。
15、毛毛细雨,悄悄无声地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千万条细丝,荡漾在半空中,迷迷漫漫的轻纱,披上了黑油油田野。
16、秋雨,它是丰收的前兆,秋雨会给成熟的庄稼最后一次浇灌,使农民们得到了丰收。同时每场雨都会给每个孩子带来快乐。他们在秋雨中嬉戏,即使是雨水把它们的头发、衣服打湿了也不觉得冷。这就是秋雨的快乐之处!
17、俗话说得好“一场秋雨一场寒”,当你躲在房檐下躲雨的时候,当你躲在空旷地方的时候,当你躲在没人地方的时候,你似乎就会听到了秋雨“沙沙沙”的声音,我打开窗户,伸出我的小手,“嗒”一滴秋雨落在了我的手里,我看了看雨滴,秋雨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这秋雨不光代表着凄凉和伤感,还代表着一种非同寻常的气息,对啦!我明白了,这里面还含蓄这一种丰收的气息,秋雨落在高粱上,高粱笑红了脸,秋雨落在稻谷上,稻谷笑弯了腰,大地一片金黄……啊!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18、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19、秋雨带来了丰收的喜悦,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地上的花果,稻田贪婪的吸收着秋雨的露水,秋雨用它的露水毫无保留地滋润了大地万物。稻田上,田野里,农民伯伯们欢乐的笑容感染了我,更让我感谢了秋雨,他们春天满怀希望地将一粒粒蔬菜籽撒入田野,整个夏天都在耕田,施肥,浇灌,到了秋天,他终于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正如辛弃疾在诗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这一切,都是秋雨的功劳,她将自己的露水无私的奉献给了大地。
20、雨不大却下个不停,这场秋雨似温柔的春风,却又似那冷酷的冬风,飘落在我身上,冲洗我内心深处的那份伤感。我在忆梦中飘逸,仿佛除了秋雨,这个世界与我无关。今晚的雨格外清新,而我今夜的心情似那秋雨,有一丝淡淡的哀伤。
21、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
22、秋雨,悄然无声的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凄凉幽怨早已显露出来,她的雨帘是那样的密,为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
23、秋雨霏霏,飘飘洒洒。如丝,如绢,如雾,如烟。落在脸上凉丝丝,流进嘴里,甜津津,像米酒,像蜂蜜,使人如醺,如梦,如痴,如醉。
24、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从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在街道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
25、当我忧愁时,倚楼听秋雨,不禁叹道:“这此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躺在床上听雨,虽没“倚楼听秋雨”的情调,却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一种撩人心弦的天籁之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缥缈的又是极现实的,像泉水的叮咚作响,像母亲的慈爱唠叨,像贝多芬在演奏乐曲,像朋友在倾诉心事。
26、我喜欢在秋雨中扔掉伞,大胆地淋雨。秋天的雨凉丝丝的,像喝过薄荷茶,喉口的感觉,在秋雨中,一任淋洗,一种淡淡的凄凉,淡淡的忧愁像薄纱般蒙住心灵。时常在我忧愁时,淋到秋雨,会感觉它也如此忧愁,有个伴,心里也好受些。淋雨,让我全身解脱,零距离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它为我的思想增添美感,脑海中总会跳出一些诗文来点缀她;它为我的感情渲染色彩,心里常会跃出一些感受来修饰它。于是它便成为了我心中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