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的季节范文

时间:2023-03-23 23:5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秋收的季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秋收的季节

篇1

1、秋天是沉甸甸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写着收获,秋天,写着相思。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它因收获而变得美丽。苹果成熟了,成熟的苹果染红了大树,葡萄成熟了,成熟的葡萄在向我们微笑,桃子也成熟了,桃子像小女孩粉红的脸蛋。金色的秋天,金色的收获。

2、喜欢九月和十月也是有理由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秋天也是欢乐的季节;也是美好的季节;更是个多彩的季节……

3、秋天的天空是湛蓝的,秋天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秋天的景色也是美丽的。更绝的是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它表示着绚丽与成熟。

4、极目远眺,丛山峻岭,郁郁葱葱。近处,苹果树、桃树、柿子树都被累累的果实压弯了腰,采摘就从这里开始了。苹果挂在高高的枝头,同学们看了眼馋极了。可是要想把它们摘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秋天,收获的季节

程炜钊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农民们欢笑的季节;也是四季中最朴素、最美丽的季节。秋天,她像一位穿着金黄色衣裙的姑娘,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抵挡风寒,却捧着大把大把丰盛的果实赠送人间。

稻田里,拨开稻草,看那美丽的景色:你瞧,一阵微风吹来,金黄色的稻田都随着微风涌动着稻浪,就像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舞会。

你瞧:秋姑娘用手摸了一下苹果,苹果立刻穿上了一身红色的外衣。用嘴吹了一下香蕉,香蕉便换上了一身黄色的内衣。又闻了闻桃子,桃子立即充满了香气,让人拍手叫绝。

秋姑娘,充满了爱的秋天,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人间!

指导教师

篇3

摘 要 底线正手技术是网球各项技术中最基本的,也是使用率最高的,约占 70%―80%。从某种意义上说,底线正手技术掌握和运用的好坏,直接反映运动员网球技术水平的高低,也对其比赛的胜负结果产生深远影响。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通过对底线正手击球节奏的专门练习,培养学生的底线正手击球节奏意识,使得击球动作更协调、放松、合理。

关键词 击球节奏 正手 教学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共20名,其中女生10名,男生10名)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步法移动节奏和底线正手击球节奏相结合的练习

将击球前步法移动节奏和击球节奏相结合进行了教学。在击球过程中,对手击出球后做分腿垫步为“1”;引拍到位为“2”;挥拍击球为3.1.2.3每个动作之间用“.”代表间隔时间,击球节奏主要通过此间隔时间来表示。

职业选手击球前步法移动节奏和击球节奏中,2与3间隔时间较长,代表移动到位较早,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调整好身体重心平衡并从容挥拍击球。在教学中观察发现,学生在大范围移动中击球时,技术水平好的学生普遍是1.2..3,而技术一般的学生则是1.2.3。因此技术一般的学生因为没有保持好身体的平衡,导致击球目的性不强、质量不高或者自己主动失误。

教学中教师隔网喂正手半场多球,在喂球过程中不能以一种模式送球,要变化喂球的速度、落点(深浅、角度)、旋转和高低等。要求击球者以1.2..3的模式来击球。通过练习,学生移动到位早,击球前的准备更充分,击球节奏把握的较好,击球更加从容,移动中击球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二)变化落点的底线正手击球节奏的教学实验研究

击球速度、旋转、落点变化是网球底线正手技术的三大要素。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偏重击球的速度和旋转,对球的落点要求较少,专门进行回击球落点变化的训练也不多。即使进行落点训练,也是方法单调,针对性不强,要求不高,造成学生在比赛时球虽然回球过网,但落点单一,容易让对手适应,无法给对方造成在跑又谢髑蛩造成的压力,因此杀伤力不大。有时学生想改变一下回球的落点,又由于平时缺乏高质量的训练,频频击球出界或下网,主动失误较多。为了使学生底线正手击球落点刁钻,有变化,能争取主动,满足实战的需要。

实验组底线正手击球练习采用三点落点训练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法,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底线正手击球落点成功率(%)。

结果表明,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以认为,底线正手击球三点落点训练法对提高学生底线正手击球的准确性效果显著。训练时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比落点准确的竞赛活动,从而使乏味的落点训练充满了竞争性和趣味性, 提高了学生的训练兴趣。

(三)底线正手上升期击球练习

练习方法:教师隔网喂球,进行上升期的击球练习。在喂球的过程中增加变化,如速度、旋转、落点(主要指喂球的角度)、高低球等。学生始终站在底线上,然后喂距离底线不到半米的深球。学生此时已经没有办法再向后退去找下降点击球了,只有迎上去在球上升的过程中击球。练习者要有意识地提前准备,要将注意力放在击球点上。

研究发现,练习在上升点击球对提升节奏感很有帮助。因为打上升点的要求很高,因此平时学生大多会选择在球下降的时候击球。但将其作为一项提高击球节奏感练习的话,在上升点击球却很有优势。最开始练习时会不习惯这种加快了的击球节奏,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就会逐渐主动调整自己的脚步和身体重心,打出更多的好球。掌握好节奏后,在打下降球时,就会更加的随心所欲。

三、小结

击球节奏运用于平时的网球底线正手教学中,能逐渐地让学生明确击球节奏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底线正手击球节奏意识,同时,对网球底线正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网球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具有一定基础的网球的教学、训练及比赛中,通过攻防训练和比赛实战磨练,使学生对击球节奏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根据比赛中不同对手的特点,有针对性调整底线正手击球的攻防节奏,通过不同的击球方式来提高变化击球节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龙秋生.网球抽球三点落点训练法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5):76-78.

[2] 陈宏.网球落地反弹的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7):569-570.

[3] 莫志海.探索网球上旋球技术教学的重点环节[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201.

篇4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成熟的季节。

秋天就像一把金贵的钥匙,打开了丰收的大门。你看,满山遍野都是金色的,像是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田野里,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好像在说“农民伯伯,我们长大了!”农民伯伯笑哈哈,忙着去收割了。果园里,苹果红通通的像小朋友的脸蛋,惹人喜爱!葡萄一串串的挂在枝头上像五颜六色的珍珠,晶莹剔透;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秋天多美啊!如果每一个季节都是秋天,那我们就像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水果,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这多好啊!我爱秋天。

篇5

程炜钊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农民们欢笑的季节;也是四季中最朴素、最美丽的季节。秋天,她像一位穿着金黄色衣裙的姑娘,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抵挡风寒,却捧着大把大把丰盛的果实赠送人间。

稻田里,拨开稻草,看那美丽的景色:你瞧,一阵微风吹来,金黄色的稻田都随着微风涌动着稻浪,就像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舞会。

你瞧:秋姑娘用手摸了一下苹果,苹果立刻穿上了一身红色的外衣。用嘴吹了一下香蕉,香蕉便换上了一身黄色的内衣。又闻了闻桃子,桃子立即充满了香气,让人拍手叫绝。

篇6

关键词:手机媒介 儿童 技术决定论 儿童心理需求

近几年,手机功能的不断升级使手机的“信息”功能已经超越了“通信”功能,扮起了新闻信息传播和文化娱乐的新角色,与互联网的联姻使其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便携式电脑。3G手机的推出,实现了视频通话和无线高速上网,使得手机原有的媒介特征得到进一步发挥,可以说它比电脑互联网更为普及,比电视广播更为互动,比电视便于携带。

技术决定论者麦克卢汉认为,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我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媒介的重要效果来自他的形式,而不是它的内容,今天“第五媒介”手机传播模式的出现,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理解和思维的习惯。就在手机媒介吸引的巨大用户群中,活跃着儿童这样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在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有课题组调查显示,日常生活常用的8种媒介中,实际使用由多到少的顺序为:电视、网络、书籍、手机/小灵通、报纸、电影、广播、杂志。手机排名第四,占4.6%。”①数据表明手机在儿童中的使用率已经超过了广播等媒介,笔者认为手机媒介是童媒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由于儿童思维方式和生活环境区别于成人,儿童使用手机媒介的动因、使用方式以及“媒介本身”给儿童带来的诸多影响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宪法中把0~18岁的人群定义为未成年人,笔者认为人文科学的研究就要以心智年龄来界定。从波兹曼对童年概念的理解来界定,童年这个概念是从印刷时代开始的,“童年”的概念来自与“成年”的文化分界,识字能力成为区分成人和儿童的强有力的分水岭。③归纳观点,其具有历史建构主义的倾向,儿童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媒介文化的升级而改变,“每个拥有儿童的时代,都不会拥有完全同质的童年范式”④。本文把在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下童年尚未全部“消逝”的人群作为儿童概念。

初二学生以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了专家事先设定好的十种心理需求,前5种依次是:交诚实正直的朋友;丰富知识、多方面能力、优秀品质;升入理想学校或有个好工作;水、空气、食物、睡觉;父母和老师的爱。同样的题目,高二学生的前5种需求依次是:交诚实正直的朋友;升入理想学校或有个好工作;丰富知识、多方面能力、优秀品质;父母和老师的爱;信任和理解⑤。由此看来,儿童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在:情感的需求(包括友情、亲情等);认知的需求(包括理论知识、社会知识等);独立自主和自我发展的需求;理解尊重的需求。

下面我们结合手机的媒介特征和儿童的心理需求,讨论儿童在当下媒介环境中手机是如何被儿童所利用,又是如何影响儿童的。

手机媒介迎合了儿童的知识、娱乐需求和对儿童产生的影响

相信任何一种媒介都无法与手机的贴身性相比拟,即使可携带的书籍和报纸,它们的信息量与手机源源不断的网页链接内容相比也逊色了不少,手机既具备了随身性,又有海量的信息及高信息互动性。儿童不受时空和时间的限制,在课堂上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这一电子媒介获取大量的信息,手机电子词典查单词、上网百度概念、阅览时事新闻、拓展课堂知识为儿童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空间,真正体会到现代的生活节奏和科技带给人类学习的便利,儿童运用这些信息和知识解决问题,完成求知活动。但是同时也对儿童的认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儿童尚处于智力发育期,认知结构逐步形成,手机信息没有给儿童提供直接采用动作表征信息的机会,儿童的动作只是对手机的操作,不是实际演练,这就使手机提供给儿童的信息不如客观现实真实全面,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产生片面性。

手机的高速无线上网把儿童带到了和电脑一模一样的互联网上,彩屏手机的多媒体性和高科技性能,可以高速加载游戏,畅游于武侠、科幻、言情小说世界中,这个巴掌大的电子设备兼具了电子词典、游戏机、电脑上网等多种功能,满足了儿童的娱乐需求。但是,“时下年轻人沉迷于视频产品,这使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联系的书本作品显得单调乏味。”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日本高中女生每天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间为两个小时,这个“高科技消遣玩具”无疑占用了儿童的业余时间、影响了课堂学习。手机抢占了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课间休息时间;“手机又为受教育者提供了‘走出’课堂的机会,此种情况下,受教育者身体“在场”的假象掩盖了精神‘不在场’的实质。”⑦这些都使儿童原有的生活秩序和生活内容发生了变化。

手机满足了儿童生活中的情感需求和对儿童产生的影响

儿童情感需求的内容表现为重感情、爱交往,特别是愿意接近同伴中情投意合者,希望广交朋友等。探亲、交友、家人聚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都可以使个人的交往和友谊需求得到满足。一天24小时中有10~11小时的时间都在进行相互的交往,沟通信息,从而获得被人的赞许、关心、友谊、爱护、接受、支持和合作。他们需要找到精神的满足和情感的慰藉,并时时刻刻希望被他人重视和关怀,得到他人的赞美和爱戴。于是手机的出现,丰富了他们与他人沟通的方式,增加他们与他人交往的时间,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诗话,不但联络不受时空限制,而且通过无线电波为一些平时性格内向和社交能力较弱的儿童打开了交往之门,这种新的方式使他们感到无限新奇。

其实“如果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见到我们时都视若无睹,根本忽略我们的存在,要不了多久,我们心里就会充满愤怒,我们就能感到一种强烈而又莫名的绝望”。⑧他们生活中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他们与教师和家长间常常存在代沟,缺乏平等交往的机会,家长过于繁忙的工作,除了塞进口袋里大量的零花钱之外家长无心时刻关注儿童的思想健康,学校每次考试成绩排名,学生中所谓的后进生找不到荣誉感容易受到家长的训斥和同学的歧视,这时他们就会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满足自己的情感缺失和精神安慰,于是通过手机发短信、上网聊天这些具有虚拟性、间歇性和平等性的方式,保证了最大的自由,交往双方来去自由,可随时禁止和退出交往,可以新的角色身份重新交往,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直接的和更隐秘的交流空间,于是在儿童中出现了短信交友和网恋等现象。

这些都满足了儿童心理需要的一种“平等”的传播关系,通过与陌生人网络交往把儿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补充”传播的人际传播关系转化成了“对称”传播关系,即使这种“对称”存在着不稳定性,至少在与陌生人交往之初是“对称”的。手机媒介使儿童交往中传统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模式演化为通过机器辅助的非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模式。在满足儿童需要的同时再次异化了他们。

手机媒介为儿童缔造了表达自我观点的空间

儿童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这个阶段自我意识高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以及自我控制都出现了新特点⑨。手机媒介可以使儿童构建自己的文化能力,尽情地表现自我,尽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包装起来,推销出去,并渴望自己的观点和言行在网络世界中能引起巨大的反应和产生同伴的共鸣,如果有人作出反应,送来信息或发来信件,他们会感到十分惊喜和激动。手机论坛在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培养了独立的见解和思考能力,“在天涯论坛上有一个童话世界板块。特邀版主是两位分别只有9岁和11岁的小女孩。其中活跃着一些16岁以下的小网民,他们讲述自己身边的趣事,选举自己板块的评委,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⑩通过手机博客,随身携带手机可以实时记录自己的生活与他人分享,还可以及时和浏览自己博客的访问者沟通心得。手机的互动性满足了儿童表达自我的心理,通过手机增值服务可以参与广播、电视媒体中的互动节目,发短信打电话表达个人情感和见解。

波兹曼认为“媒介即隐喻”,媒体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现实世界”。其中媒体的形式极为重要,因为特定的形式会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最终会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11)。更贴切地说,波兹曼将媒介作为环境来研究,使用一种媒介定于进入了这一媒介的符号系统中,并且适应它的逻辑、规则的内容。因此媒介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境界。一种媒介就像是一个窗口,从这个窗口来观察世界,看见的景象和其他窗口看到的景象是有区别的,不同的媒介也就定义了不同的现实世界,儿童在通过手机媒介观察和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在被手机媒介所影响,它改变了儿童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另外,“不同的媒介行为可能导致不同的效果,而受众的媒介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个人的需求来解释”(12)。儿童的需求是或多或少的、需求的角度也是各异的,儿童所受媒介的影响也就完全不同,或轻或重、或消极或积极,既协助儿童的社会交往和思维成长,又不断地改变着儿童,控制着儿童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手机媒介在行使其分众传播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时,为儿童的成长环境建立新的空间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手机视频通话增加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时间,手机短信和邮件的使用丰富了儿童的人际交往渠道,这些都加强了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儿童业余时间使用手机时间过长,很多人认为这会削减孩子与同伴交流的时间,担忧形形的网页和游戏会让孩子变得性格孤僻,然而一则调查显示:“网络似乎是促进而并非削弱了同伴互动,这使他们的交往很有活力,很具挑战性,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技能的发展”(13);上网使手机成为大众传播媒介,使儿童过早地接触社会大课堂,“童年消逝”的同时也带给了儿童自我建构文化的能力;手机的随身性和即时性,使手机成为考试作弊工具;手机媒介的介入影响了儿童与书籍、电视及网络等大众媒体接触的时间;多媒体性使手机集文本、视听、娱乐于一身,弊在耽误学习,利在放松心情、劳逸结合;手机网上购物也改变着儿童的购物渠道和消费习惯。随着手机技术领域的拓展和革新,手机媒介不断变化着自身的传播模式,也在改变着儿童的媒介环境,然而这种变化对儿童影响的程度却是因人而异的,这就需要研究者们尽快重视起来,做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注 释:

①魏南江:《关于电影媒介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3)。

②海飞:《童媒概念与童媒崛起》,《传媒》,2004(5)。

③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④常聪:《媒介即环境:波兹曼的童年理论探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4期第9卷。

⑤张进辅主编:《现代青年心理学》,重庆出版社,2002年版。

⑥加洛蒂著,吴国宏等译:《认知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⑦李国敏:《中小学生“手机热”现象的道德审视》,《教育科学研究》,2009(4)。

⑧杨裕前、董林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⑨张向葵、李力红主编:《青少年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⑩华维慧:《互联网时代的“童年”观》,《传媒观察》,2008(8)。

(11)陈峻俊:《尼尔•波兹曼的媒介变迁与童年理论》,《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2月,第12期第18卷。

(12)卜卫:《关于儿童媒介需要的研究――以电视、书籍、电子游戏机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3)。

(13)David R. Shaffer[美]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篇7

1、自己的机子配置差,打开程序多会造成以上问题,例如您正在听音乐下载电影游戏等,都会影响浏览速度。建议关闭所有多余程序再试。

2、是因为您所在的地区网络出现拥挤或您所登陆的网络的某个平台拥挤造成的,要是在同一地区同时有很多人上网或同时有很多人登陆同一个平台(例如大家同时都登陆某个聊天网站,而哪个网站只能承受所登陆的一半的人,那就会造成严重的拥挤堵塞。)就会造成拥堵。

3、网络连接出现异常,当前网络可能不稳定,可以试试断开网络,重新连接之后再次尝试。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关键词】 手外伤; 心理和健教需求;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090-03

Needs for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Hand Injury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in Xixiang Street/YE Jing,CHEN Zhi-hua,LI J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3):90-9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patients with hand injuries in Xixiang Street,and proposed nursing.Method:For the basic situation of 43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and injuries statistics,surveys preoperative mental status and health education need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responses to patient care needs.Result:More than 53% patients on pain care and worried about the effect of surgery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pessimism,anxiety,fears more than 30%,70% to 90% patients wanted to get a hand injury treatment,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knowledge help,more than 97% patients wanted to get knowledge of the condition changes.Conclusion:Based on the patient’s preoperative hand injury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to provide reasonable care and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 knowledge,so that patients can maintain a healthy mental state,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surgery,helping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Hand injuries; Psycholog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 needs; Nursing Strategy

First-author’s address:Xixiang People’s Hospital in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Shenzhen 518102,China

手是重要的劳动器官,手是人类智慧与劳动创造的表达载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手外伤多为综合伤,常同时伴有皮肤、骨、关节、肌腱、神经和血管损伤,完全或不完全断指、断掌和断腕等时常发生[1]。手外伤因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劳动力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机械化、半机械化设备的应用,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使手外伤患者有日渐增多的趋势[2]。深圳市为沿海开放城市,多种配件加工企业较为发达,来深圳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简称劳务工)较多,但由于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时间长,日夜班连续运营,加之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手外伤的发生率较高。为了解深圳市西乡街道劳务工手外伤的伤情分布情况、术前心理和健康教育需求,笔者对2012年6月-2013年2月发生的438例劳务工手外伤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 2月发生于西乡街道的劳务工手外伤共有438例,该类患者占西乡人民医院同期骨科患者的36.26%(438/1208)。年龄16~49岁,平均(25.0±11.3)岁。438例劳务工手外伤基本情况,详见表1。

2 需求调查

2.1 术前心理状态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分别评估每个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患者一般情况从病历中获取,实施手术前护士与患者耐心交流,通过患者的语言、语气及神态等信息反馈中获得患者术前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详见表2。

表1 438例劳务工手外伤基本情况

项目 指标 例数(例) 所占百分比(%)

年龄 16~25岁 56 12.79

26~35岁 214 48.86

36~45岁 128 29.22

45岁以上 40 9.13

性别 男 298 68.04

女 140 31.96

损伤类型 冲压伤 78 17.81

切割伤 92 21.00

撕 脱 伤 58 13.24

热压伤 71 16.21

爆炸伤 22 5.02

电击伤 45 10.27

其他损伤 72 16.44

地区分布 华北 89 20.32

华中 158 36.07

华南 134 30.59

其他 57 13.01

2.2 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由外科护士以问卷形式请患者填写调查表,对患者健康需求调查项目,采用单项选择法。在详细介绍调查目的、内容和要求后,要求填表时被调查患者对每个问题做肯定或者否定回答,按每项被选择的患者人次多少进行统计。详见表3。

表2 438例手外伤劳务工术前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 例数(例) 所占百分比(%)

焦虑、恐惧 156 35.62

抑郁、悲观 148 33.79

怕痛 234 53.42

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 234 53.42

担心失去工作 239 54.57

担心影响家庭及组合 128 29.22

担心医疗费用增加负担 143 32.65

渴望受到同情、重视 234 53.42

表3 438例手外伤劳务工健康教育需求

需求内容 例数(例) 所占百分比 (%)

病情现状及预后 425 97.03

治疗方法效果 417 95.21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356 81.28

术后固定以后护理要点 312 71.23

吸烟的危害因素 210 47.95

掌握适应的功能锻炼方法、时间、量等 325 74.20

缓解疼痛知识和方法 401 91.55

正确用药知识 258 58.90

自我护理知识 421 96.12

医护人员经常与患者交流 398 90.87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对策

50%以上的患者对疼痛有明显的心理担忧,大多患者对止血带的缚扎不能忍受,感到胀痛不适,希望尽早解除止血带的缚扎。外科护士需要耐心解释,告诉患者使用止血带的作用,可以使失血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能使术中解剖层次清楚,同时告诉患者在充分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时便不会再感觉疼痛、憋胀,使患者对护理人员能够充分的信任,能够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

35%以上的患者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并对手术效果比较担忧,这就要求外科护士对手外伤的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有较全面了解,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和麻醉过程及手术时的感受,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让患者了解现代化设备的可靠性、手术医师、麻醉师和护士的经验及技术水平,以及手术室的环境条件,以便患者消除对麻醉和手术的担心和顾虑。外科护士应主动了解患者思想变化,多关心、体贴患者,启发患者正确对待病残,以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3]。在与患者沟通时,避免使用暗示性消极语言,防止产生负面心理作用。手术过程医护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造成紧张情绪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影响再植肢体的成活[4]。另外还需做患者家属思想工作,控制家属自己的焦虑情绪,防止情绪渲染在亲属间的影响,要求家属多安抚、陪伴患者,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使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态势,积极配合手术,以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

3.2 健康教育护理对策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能够帮助、督促手外伤患者对所患疾病得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尽可能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伤残程度,促进疾病愈合。健康教育是现代医疗机构为满足患者的不同健康需求、提升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尊医行为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之一。表3显示,97.03%的患者希望能够提供能使其了解所患疾病程度及病情变化的相关知识,还有70%~90%的患者希望得到手外伤的治疗、预防和功能康复等方面知识帮助。70%~80%被调查的手外伤患者都能通过健康教育了解有关健康知识和疾病信息。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明在社会文明进步的今天,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手外伤患者不仅需要护士是一名具有护理专业知识疾病看护者为他们提供各种专业护理,还要求护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其提供所需的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又是一名康复师能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因此,护理工作者不断要做好日常护理工作,而且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才能保持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同现代医学同步发展,才满足患者的不同健康需求和提升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知识需要。

由于工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手外伤已成为工厂常见的多发性外伤,尽管手外伤一般不会伴有生命危险,但严重手外伤不仅可能引起患者的全身症状,而且可能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本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影响家庭婚姻和谐,以及谋生的困难,还由于医疗费用大和缺岗时间长,对社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Osullivan曾报道:由于手外伤所引起的赔偿要求占保险业务量的20%~50%。为了保证护理与医疗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加强培养良好职业素质,重点相关疾病的临床判断和救治配合能力、从基本素质、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护理技能、手外伤功能的康复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从而保证各项手术前后护理环节质量[5]。在平时工作中,培养手外科护士多动脑、多动手、多用循证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根据护理业务的需要随时扩充学习范围,是提高手外科护士素质,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关键。综上所述,手外伤的治疗和护理是外伤发生后的必须而有效的手段,但有效地减少本市劳务工损伤性手外伤的发生,必须进行全面的预防措施,政府要给劳务工更多的关心,加强对街道和民营企业的综合治理,加强劳务工管理,提高劳务工的劳动保护意识,强化安全教育,改善劳动强度,最大程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6-10]。

参考文献

[1]于秀兰.手外伤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1,24(1):155.

[2]王士仿,张玉玲,陈玉霞.手外伤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6(11):105.

[3]Tocco I,Salini E,Bassetto F.Impact of hand injury on patients[J].Psychosocially Oriented Nurse Care,2011,17(3):275-279.

[4]荣风菊,刘德新,宋香玲,等.16例手外伤带蒂腹部皮瓣移植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1,8(13):1420.

[5]张雪珍.护理人文关怀在手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286.

[6]傅育红.手外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09,9(11):1581.

[7]镡云艳.手外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328.

[8]于云凤,唐秀霞,邓敏华,等.手外伤对农民患者的影响:重视农民患者的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34):308-309.

[9]吴瑞清.手外伤术前术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89-90.

篇9

关键词:高收益债券;市场格局;违约风险;监管

JEL分类号:G15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f2012)04-0074-05

高收益债券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出现,经历30余年时间的发展如今已经广泛覆盖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融资市场,成为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中发展迅速也颇具争议的金融工具。

一般意义上说,高收益债券的投资者将面临比投资传统债券更大的信用风险,高收益债券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也更剧烈。如何规范市场运作、合理保护投资者利益及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无疑成为了各国证券市场监管部门费心思考的难题。通过对全球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及监管实践的研究,或许能够对未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高收益债券的产品创新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一、全球高收益债券市场格局的发展演变

从历史情况看,尽管高收益债券由于违约风险较高曾经担负着“垃圾债券”的恶名,甚至一度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杠杆收购泡沫堆积与崩溃过程中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但是作为诸多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创新性平台、一种对传统融资体系的有益补充形式,几十年来高收益债券市场在全球得以快速成长却是不争的事实。(参见图1)

图1显示:1977-2008年间,全球高收益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以年均约13%的速度增长着,这其中包含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美国杠杆收购业务激增所引致的第一次市场繁荣时期:20世纪90年代欧元问世后,以欧洲债券市场一体化发展为契机的第二次繁荣时期:2006-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前,依托于担保债务凭证(CDO)等结构化信用产品所诱发的美国市场再扩张以及欧洲公司兼并浪潮等原因共同促成的全球高收益债券市场繁荣时期。

美国作为高收益债券的发源地以及全球最主要的交易场所,其在规范市场运作、监管立法约束、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多年来在高收益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上一枝独秀,对全球市场的几次快速增长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参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到,2001年美国新增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几乎占了全球发行规模的九成(88.7%),欧洲(占6%)和加拿大(占3.4%)虽然位列二、三名,但是与美国市场发行规模相比则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在之后的不到10年中。全球高收益债券的市场格局却发生了极大变化,欧洲及亚洲市场在近几年的迅速崛起。使美国、欧洲和亚洲地区成为了当前全球高收益债券新增发行最主要的三大市场。

从欧洲的情况看,20世纪90时代末欧元的诞生在促进了欧洲债券市场的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收益债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接下来,伴随着2005-2007年欧洲市场中私募股权交易主导下杠杆收购浪潮的涌现,诱发了欧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第二次爆发性增长。此外,在经历了2008-2009年的次贷危机对欧洲市场的影响后,随着欧洲商业银行为了筹措资金填补其资本充足率的缺口、保证其流动性,逐步缩减信贷资产规模,再次激发了欧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融资需求,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欧洲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占全球市场的比重有了极大提高(参见表1)。

从2007-2010年的数据来看,欧洲及亚洲地区。高收益债券发行的年均增速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同类债券发行增长最快的两个市场。

概括起来,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在近几年得以飞速发展主要是基于这几方面原因:首先:亚洲地区总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经济的增长放大了市场的信心同时也吸引了国际游资迅速回流到亚洲地区。为市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其次,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收益的比较优势改变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

自2000年以来的10余年里,亚洲高收益债券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9.9%,而政府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仅在2-4%之间徘徊,尤其是2008年之后,政府债券的平均收益率更是逐步走低。于是。包括诸多欧美国家投资者在内的市场投机主义者将目标瞄准了新兴。的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成为促使该市场兴起的又一驱动因素。第三,多年来亚洲债券市场规范化管理逐渐显出成效。进入到21世纪以来,亚洲债券市场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在不断完善,各国针对市场的监管立法逐渐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运作也逐步发挥出市场约束与激励作用,这些都为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保证。最后,不断丰富的国际投资机构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做市作用。亚洲债券基金(ABF)、国际对冲基金以及其他来自欧美固定收益证券机构投资者逐步加入到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中并成为市场的主要需求者,交易量的上升提高了市场流动性,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参与则进一步活跃了市场。

二、全球高收益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篇10

由于今年天气的因素,夏季时间比往年提前,入秋以后天气也一直比较炎热,从终端消费上看,消费者在入秋后仍然以消费夏装为主,到目前为止除了秋前款已经销售一段时间外,其他的秋装才刚刚开始销售,十一之后很多地区的气候将会变冷,将进入卖冬装的季节,所以今年秋装的销售时间将比较短,对于销售非常不利。为在十一期间促进秋装销售,配合市场部各项促销活动,制定此推广方案,以期在十一期间在终端营造出促销的氛围,为销售推波助澜。

二、推广主题

秋收

三、主题诠释

 语出《千字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利用古训作为秋装促销文案,以非常规的方式强调十一购买播牌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同时也体现播牌特有的文化气息

四、礼品促销

1.礼品一:衣架(见图)

以衣架作为本次促销赠品,主要目的是体现播牌人性化的一面,播牌设想周到,因为你新添了一些衣服,所以送你衣架,让你没有后顾之忧地可以去买自己的喜欢的衣服。另一个说辞就是:有了漂亮的衣服,你还要有漂亮的衣架才行。

2.礼品二:围裙(见图)

本次推广主题为“秋收”,“收”其实包含收衣服和收礼品的含义,“秋收”的第一联想就是收获季节的劳动,但消费者均为都市女性,因为意义已经转换,但秋收时要用的围裙却仍有具有标志性,所以,为凸显“秋收”的主题概念,本次推广活动定制了一批围裙作为促销礼品。因为围裙是能够渗透到消费者生活里面去的生活用品,所以,对于品牌的长期推广具有一定的渗透性意义。

五、促销办法(详见十一活动通知)

六、主题海报

秋收

国庆·中秋快乐

七、橱窗布置:背景布前挂着许多衣架,衣架上挂着几件衣服。(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