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阅读范文

时间:2023-03-20 01:3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量阅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量阅读

篇1

一、抓好师生共读

在与学生共同进行海量阅读时,教师要先对文本进行理解与把握。为了把学生的“一杯水”注满,让这杯水有质有量,教师要准备的可不止“一桶水”。而任何美好的愿景、精心的规划,如果没有检查、落实,都只能成为镜花水月。为保证教师读书效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制订读书计划,列出书目。四个共读板块和四条线要求每位教师参与其中,该精读的精读,该略读的略读。学校为师生购买资料,或教师自己购买,实报实销。学校成立读书俱乐部,负责组织师生读书交流活动和各类评选活动。

其次,教师先于学生开展阅读,阅读量要远远大于学生并圈点批注,写出心得。学校对教师的读书笔记和阅读教案定期检查,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项目纳入教师期末考核。

最后,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增设读书交流项目。因为有制度的保障,语文教师的读书活动落到了实处,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落实亲子共读

海量阅读的实现要倡导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既能让父母了解孩子的读书体验与阅读水平,又能增进双方的情感交流。父母由于知识与阅历较为丰富,往往能对孩子进行阅读上的帮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在课堂上无法照顾到每个个体的遗憾。具体有以下做法:

首先,由学校出面邀请家长参加亲子共读启动仪式,在各班的亲子共读实施一段时间后,再举行有家长参加的全校读书汇报会,让共同读书的理念植入每一位家长心中。

其次,同写读书心得,出版作品集。每年的寒暑假,语文组会给全校同学推荐亲子共读必读书目,家长和学生再共同商定自选书目;平时阅读,以实验配套丛书为主。所有书目,家长和孩子都要写出读书心得。每次课上,都会有学生把家长的阅读心得带来与大家分享。为记录这些成果,学校编辑印刷了亲子共读作品集系列――《陪伴你,在墨香绽放时》,现已出版数期。

再次,制作亲子共读记录卡,督促落实。记录卡的内容有:书目、阅读时间、双方心得和签字等。

最后,开设亲子共读交流课,语文教师定期邀请家长分批走进课堂,让他们既做参观者,了解孩子的表现,又做参与者,读文本、谈收获。这一活动激发了家长与学生共读的热情,也使部分家长转变了观念,由不理解到积极参与。今年,江西弋阳、山东潍坊的同人来我校参观交流时,我校陈荔老师就讲授了一节这样的课。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这一创造性的设计,认为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

三、教师与家长共读

家长的素质、家庭的氛围、家长与教师的沟通,都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受亲子共读良好效果的启发,我校对读书活动进行了更深、更广的立体化挖掘。

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把自己读到的文学类和教育类书籍,择优向家长推荐,家长也向教师荐书。此举有助于老师和家长共同提升素养和教育水平,为班级管理助力,给孩子树立读书榜样,营造良好读书氛围。班级QQ群、微信群是大家读书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双方既能在阅读上有所收获,又对孩子如何学好语文、健康成长等问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我们还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读书汇报会,他们既是听众,也上台发言,分享读书收获。这项活动在全校教师和广大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受欢迎。

四、教师全员读书

阅读,是提升一个人知识和思想境界的最好途径。我校一直重视读书在教师成长中的巨大作用,学校的“读书俱乐部”已运行多年。此次,结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我们对“读书俱乐部”这一平台进行了完善。

首先,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俱乐部,语文教师要全部参加。

其次,鼓励俱乐部中其他学科的老师根据所教年级,首先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便在日常交流中给学生积极的影响,营造浓厚的实验氛围,为主题学习助力。

最后,俱乐部所有成员要定期写出阅读心得。在全校举行的读书汇报会上,既有学生、家长的发言,也有各科教师的心得分享。教师的优秀读书心得会与学生和家长的读书感悟共同结集出版。

篇2

【关键词】习作;兴趣;阅读;真情实感;提高

1 挖潜“课内”阅读,拓展随堂作文

课堂上以课本内容为主线,在学生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习作训练的做法是比较有效的:根据课本中的人文、文学知识进行适当的阅读延伸、想象、仿写。这也是小学生习作的基础之一,仿写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从仿中播下习作的种子。如学习了《珍珠鸟》、《我们家的猫》,随后练写《我家的xx》《可爱的xx》等;让学生把在家观察小狗、猫、金鱼、猪、貂等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抓住动物外形、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等来写;学生写到:“……我每天放学回家,小狗总是摇头摆尾迎接我,学习了《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可续写,通过想象,学生写出了多种想象……。同时挖掘文中感人至深的内容,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爱国、感恩洗礼,通过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久而久之习作思路就会飞扬、情感就会激活,也拓宽了学生的习作范围,孩子们对社会、历史、人文思想的感受和体验,就自然流露出来,真情实感也就表达出来了。

2 用心“阅读“生活 ,刻画生活作文

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是新课改要求,学生只有通过深入生活、用心感受、独立思考,才能写好“生活作文”,写好“生活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是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要细致、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对周围的一切要多长“心眼”,其次应教会学生善于感受生活。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只有把外在事物与内在感情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入生活,成为生活的真正主人,才能真正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有了材料,又有了真切感受,作文就不会枯燥无味了。日常教学中,我让学生留心生活中食品盒、酒盒、日用品的说明书,广告牌、广告语。从中体味其中措辞、含义;当学生参加或观看劳动时,把劳动的经过、结果写出来;长辈有过生日的把过程、感受写出来,即向生活学习语言,向劳动学习词汇,在实践中学习说话,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说话的能力,也提高了交流、交际水平。

通过生活中细研其中文字,品之趣味,寻找优、缺点,总结交流,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积累文字、运用文字的能力,学生沉浸于其中,乐此不疲,文章也就鲜活起来。

3 注重阅读积累 沉淀文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维,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我在多年教学中,坚持每周两节阅读课,周末鼓励学生到社区阅览室读各种书籍。每个学生一学期大都读四十多本课外读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写作技巧,读到很多经典动听的语句和段落,可以从中得出一些自己的东西,学生们有了诸如“跌倒了爬起来就是成功的第一步”“能管住自己才有出息”等一系列感悟,认知水平也迅速提高。学生也能够结合自己的思想、所处的环境以及各方面的意识写出优秀的作文。

4 加强小组合作

每次作文,先在各小组内交流、互相批阅,选出优秀作文,交给老师进行批阅,我把每组的优秀作文圈点后让学生在讲台上读自己的“佳作”。每读完一个同学的作文,让学生起来“点评”好在什么地方,随后老师“点评”,找出写的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分析开头、过程、语言、结尾等,把文中的闪光点加以引导,学生们都认真听、评、改,优秀小作者都会受到鼓励,其他同学受到鼓舞,并把“佳作”张贴于教室的习作园地,这样比读阅大量的《作文选》效果还好,学生的写作趣味盎然,争先恐后参加作文合作。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并扎实训练作文综合素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习作水平。正确认识作文教学内涵,优化并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环境,教学中把课本、养自然、生活、社会等资源联系在一起,扩大知识面,构建活泼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沉淀诸多习作素养,写出的作文就能枝叶茂盛,为孩子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我所任教班级的习作水平明显提高,有多人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他(她)们不仅热爱作文且爱好语文学科,他(她)们升入初中后习作水平大部分优秀,并因成绩优秀而承担广播、办报、征文等诸多任务。多名升入初、高中的学生反馈到:老师,我的作文水平在班里是优秀的,学习语文也感到很快乐。

参考文献

[1] 曹林芳.小学语文教学习作探讨【J】;新课程(中)2011年03期.

篇3

功利一点讲,会阅读的孩子容易成功:会阅读,就会学习,学习没有障碍,孩子从小身心健康,拥有竞争力。会阅读的孩子容易幸福:会阅读,养成把阅读当休闲的习惯,就会从书籍中获得间接的人生经验,得到前人经验和人生启示。爱阅读的人不会自暴自弃,遇到人生问题,从书中得到启示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途径。

如果我们帮子女带孙辈,一定要把“阅读习惯”这个大礼送给孩子。

我家故事

对孙女终身有益的生日礼物

孙女快一周岁了,小人儿将正式以周岁纪年了,这个生日的意义在我看来,不亚于老年人的60大寿。

既然这么重要,必是该好好纪念一番,生日宴以外,送什么礼物最合适呢?对我来说是个问题,因为前无仿者。

生日礼物——借书证

我自己和我儿子的周岁生日都过得潦草。现在孙女周岁了,机不可失。为了安慰自己的心,弥补对儿子的亏欠,而且确实希望孙女的周岁生日过得不落俗套,礼物又真正为她所喜爱、能使用,而且长远有效。

问过不少人,给第三代过周岁生日送什么礼物,绝大多数回答是给红包,金额视能力而定。也有实物的,玉坠、手镯,还有的给金条、金块。真正与众不同的是周有光、张允和夫妇,他们送了外孙女一套大百科全书。张允和先生的曲剧弟子许姐姐是我姐姐的闺蜜,经证实确有此事。

书,提醒了我。

于是想起少年时,英国培根的那段曾经给予我巨大激励的话:“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那么,如果我希望自己的孙女能够健康成长为一个善良睿智又勤于思考、热爱生活又会感悟的人,而且今后的任何一段人生之路,都过得丰富多彩的话,最好的礼物是帮助她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从万卷书里汲取滋养。

我决定送她一个借书证,准备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放弃一点自己的阅读时间,改成与她一起阅读,让她渐成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与书成为挚友,才是一个实实在在,既不贬值也不朽坏的礼物,并且伴随她一生。借书证是在一家亲子图书馆办的,这里有大量的绘本和幼儿读物,是一般家庭不能具备的。

看绘本,爱书第一步

借书证办好了,任务却不容易完成,问题是怎么教一个一岁的宝宝阅读?她好像什么也不懂。

经过和图书顾问多次咨询讨论,决定给她看最简单的绘本。第一本书的名字叫《噗》,没有情节,书的开头有一句话: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什么都没有……接下来,在那些蓝灰夹杂橘红的色纸上,序列地排着几个怪模怪样的图形,类似凸起的气泡或者一个土包什么的,几个象声词:噗!噗噗!滋!吧嗒,吧唧吧唧,轰!在大人看来真是莫名其妙。可是孩子却看得有味,拿在手里颠来倒去,反反复复看,愿意听你在那儿:噗!噗噗!滋!吧嗒,吧唧吧唧。

现在给孙女启蒙用的绘本,起源于欧洲,大概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流传到美国,之后到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现在依然有意大利、荷兰、法国或者德国的绘本经过版权交易在我国翻译出版。绘本和我国传统的连环画不一样,图画不是对文字的诠释,而是与文字的作用一样,是故事的情节。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它的画面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图画,也可能是剪纸拼贴或是彩塑摆拍,有的甚至觉得就是色块堆积,像那么回事而已。绘本设计的唯美、独特,内文之外,封面、封底、扉页、书眉都有相关图画,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到了绘本大集合的地方,才明白21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图书顾问介绍说,别小看绘本,每一本都是儿童艺术大师创作的。有些看上去很简单,在成人眼里似乎没什么了不起,甚至觉得没意思,但是确实适合幼儿的心理,孩子们都很爱看。

一个多月过去了,孙女阅读的特点已见端倪。虽然我还不了解她为什么喜欢这本而不喜欢那本,但能看得出她的阅读兴趣是和熟悉的生活有关。比如《喵喵》,是一个小宝宝和自家小猫之间极简单的故事。小宝宝看见小猫,咿呀咿呀地抓,小猫先是躲避,被惹恼之后大声地:喵!小宝宝吓哭了,妈妈安慰小宝宝又喂小猫,然后她们都在妈妈“宝宝乖,乖啊乖”的安慰声中,好好地睡午觉了。因为我家里也养猫,所以,她很喜欢这一本,读过几遍之后,就会简单回应。比如看见有猫的那页就兴奋地指着猫笑或者大声地“呀呀呀”地叫,表示特别高兴。念到“乖啊乖”的时候,会用自己的小手有节奏地拍着自己的胸脯,表示乖宝宝是这样的。小孙女尤其喜欢那本《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这个绘本用非常鲜明的色彩,很粗犷的笔触,画了一些动物和人,每个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是有问答的,基本句式是问:“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熊答:“我看见一只红色的鸟在看我。”然后这个句式在每一页重复,不过下一句是红色的鸟会回答:“黄色的鸭子在看我”,然后黄色的鸭子回答:“蓝色的马在看我”,之后是青蛙呀、猫啊、狗啊,老师和孩子们等等,最后孩子们总结性地把看见的都说一遍。因为句式相同,朗朗上口,我很快就背下来了,现在已经变成了很有效的催眠曲。如果所有的书散放在爬爬垫上,叫她把《棕色的熊》拿过来,基本能准确地找到,有时会把另外一本书皮上也画着棕熊的书拿过来。这说明,她大概知道什么是棕色的熊。

每天都有一段时间给她读绘本,她有时认真看,有时完全不听,有时把书倒着拿,有时乱翻,翻不好还发脾气。我就想,什么时候她才能真正读书并且和我讨论呢?因为不知要等上多少年,不免会有点沮丧地想,我还等得到吗?不管怎么说,如果因为我的努力,在“奠定一个人教育和文化基础的年龄”(玛利亚·蒙台梭利语),能唤起她阅读的兴趣,从中得到快乐,“在美感中长大,有最真挚的人性,最富智慧和最有耐心的观察者,以自由的智力形式掌握了理性的知识。”我的这份礼物就算送得得当,而且永不贬值、过期。

《金色年代》温馨提示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首先,家长有没有阅读的兴趣?有,最好;没有,可以跟着孩子阅读,一同培养。总之,家长没有阅读兴趣而孩子喜欢读书是很少见的。每一个孩子都有阅读的兴趣,那些好看的画和故事带给他们的是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场景,是新鲜的、新奇的、未知的。不爱读书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引导有误,诸位不要搬砖拍我,图书顾问如是说。

2.据我粗浅的经验,孩子在大约十个月左右就可以慢慢引导阅读了,重要的是选对适龄的读本,画面简单,文字少,色彩相对鲜明的。其实,成年人看绘本也有收获,那些貌似简单的故事,画面可爱,风趣幽默,真正寓教于乐,当我在朗读中笑出声的时候,孩子也会一样哈哈笑。在那个瞬间,能深刻体会天伦之乐。

3.不要强求孩子读过几本书,反复喜欢一本也没关系,孩子在反复阅读中,会不断有新发现。读不懂而硬要让他读,孩子很快就会失去兴趣。选对读本以后,大人就照本宣科好了,不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做讲解,成人的理解和孩子的理解可能完全不一样,孩子也不听,白费劲。

4.专家说,最好不要一边看一边向孩子提问,也别想着出几道复习题考考孩子,这不是巩固知识,而是扼杀阅读兴趣。我以为很对。

5.再有,与其他家长交流的时候,千万别比赛谁家孩子看得多、看得快。多和快,只能说明孩子并没看懂。能记住多少,会不会复述都不重要,一定要让孩子觉得这事很快乐才好,这样才能慢慢培养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篇4

一、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孩子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在这一点上,教师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所以当他看到老师手里捧着书的时候,他就会很新奇地凑过来看一看。如果他看到自己的老师经常会在课间,在休息的时候,或者坐在办公室里,总是静静地捧着一本书,那么他也会非常的喜欢向往成为这样热爱读书的人。

课堂上,如果教师在课文知识之中渗透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或相关故事,学生就会激发起浓厚的兴趣,纷纷主动去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在教授完《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后,我为孩子们讲述了书中我印象最深的《螳螂》一文的片段:“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态度很庄严。虽然零散的只言片语不能完全展现原著的美感,但那细腻的笔触与独特的视角已经深深地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此后一段时间内,班里掀起了一阵“昆虫热”,好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已经购买并且正在阅读《昆虫记》,尤其是我讲述的《螳螂》一文,他们都反复阅读了好几遍。不少同学模仿法布尔开始认真地观察身边的昆虫,各种新奇有趣的观察结果以日记的形式呈上了我的讲桌。

二、推荐适合年龄特点的有益读物。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较窄,鉴别能力又较低。而现在出版的各种书籍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那么,教师应该为学生推荐什么样的书呢?

首先应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语文课本所选材的都是名家名篇,与它相关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中外文学名著。这些作品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对于这些书籍,要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那些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教师应大力推荐。

其次要推荐《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要求的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这些文章都是中外文学的精华,文质兼美,其语言经过千锤百炼,优美规范。因此,根据教学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把这些读物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吸收、消化并积累和储存大量的语言材料及文章谋篇布局的章法,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文章的“范式”;同时,文章中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感情也可以经过学生的揣摩、理解、记忆,逐步体会其精妙所在,随之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再次,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报、期刊等;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向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

记得在听周录恒老师的讲座时,周老师提到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有人请他推荐一些适合孩子课外阅读的书籍,他大嘴一张,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倒”出了一本本优秀的儿童读物:《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漫游奇境》、《鲁滨逊历险记》……这百十本的读物,都是周老师亲自阅读过才推荐给孩子们的。我想,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带出真正热爱阅读的学生吧!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一是浏览。“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这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必经之事,也是他们对读物的试探与过滤。

二是精读。选择好了感兴趣的书籍,就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阅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也可自行查阅工具书。此外,还要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课外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课外阅读必须有思维参与。 小学生读书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先对每句话,每层意思有一个初步印象;读完文章,再前后联系起来想一想,印象就加深了。

三是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类型很多,在此列出最常用的几种:①摘抄: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②做批注: 在读一本读物时,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批注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③抒感想: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个人生活实际写出对有关问题的感想和体会,从而感悟人情,明白事理。

四是背诵。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之后,变成直自己的。为日后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习惯,不少学生还会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我会定期地利用班队会或阅读课时间,请同学们推荐自己的阅读方法,优秀的在班级推广开来,不足之处加以指正,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

1、引领学生人人参与,共建“读书社区”。在“社区”里,为了让自己的书成为大家喜欢的书籍,孩子们会尽其所能,认真挑选适合大家口味的书。

2、开展活动,深化课外阅读。学生课外阅读后是否有展示的空间,是学生再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平时每天早读时轮流安排学生课外阅读汇报,定期举办班级朗诵会、故事会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阅读成果,从而增强自身的再阅读兴趣,同时也感染调动其他人的阅读兴趣。

篇5

农村学校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我们是一所农村小学,孩子入学前都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对读书没有什么概念,连简单的23个声母都不认识,就别说能看什么注音版的儿童读物了。通过调查发现,班级中有60%以上的学生都是爷爷奶奶带,且爷爷奶奶都不太认识字,指导如何读书更是无章可循;另外低年级孩子较爱看图书,但持续时间较短,大多数学生阅读图书只是看热闹,走马观花地翻一遍而已,对一些知识较丰富的书不感兴趣,且没有正确的看书姿势。

中国语言学大家吕叔湘先生,20年前就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批评我国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他不无感慨地说:“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大多数不能过关,岂非咄咄怪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使孩子受益终生。

一、不断丰富内容和变换形式,让孩子“爱上阅读”

(一)从读好“课内的语文书”开始,夯实“趣读”根基

儿童的阅读是从趣味开始的,孩子一旦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千方百计地去阅读,他们会将阅读伸向各个方面。“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1.读得正确、流利。要求读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破读外,还要求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2.读出自己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来表达自己对语言材料的初步的敏感度。

3.读出作品的意蕴星。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传递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如图片、多媒体视频、资料链接、背景介绍等深入浅出的故事化语言将孩子带到文字的内容及情感境界,让作品的意蕴自然生成。

4.把握读的技巧。掌握呼吸、发音、吐字、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的应用方法,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学生模仿力很强,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能给学生一种语感直觉,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激发孩子对读的热情。

从这朗读的几个方面不断地对孩子提出要求,采用听读、带读、领读、齐读、轮读、接力读、抢读、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吟诵读、体验读,不动声色地引领孩子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变得多姿多彩。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教材不仅是学习的例子,更是朗读的例子。教材朗读,除了课中训练,还有预习朗读、晨读、单元复习读、整本书的整合读,将教材里的语言读熟、积累语言、积累表达、积累方法、更积累出读得读书的趣与情,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拿起课本走入书的境界,走入作者的心灵,实现心灵的碰撞,达到“书我一体”的境界。读不出这种味道,一切劳动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更,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好学生读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

(二)开拓“广度阅读”,打开“趣读”的闸门

薛瑞萍说:“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难呢!”她把鱼儿比作小孩子的语文学习,而大海则是指除了教材之外的,所有能利用的课外的语文资源。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段学生(一二年级),能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会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且课标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要求低段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30篇以上,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围绕课程标准,低年级就有许许多多该读该诵的。如教学比较饶舌的童谣:《妞妞和牛牛》:“牛牛要吃河边柳,妞妞护柳赶牛牛。牛牛扭头瞅妞妞,妞妞要扭牛牛,牛牛要顶妞妞。妞妞拾起小石头,吓得牛牛扭头溜。”其中有些字“妞、妞、柳、扭、溜”,这些字韵母相同,声母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鼻音n和边音l,在教学生诵读这首童谣帮助学生区分鼻音n和边音l,学生兴趣高昂,津津乐道。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融入经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教育的链接,使琅琅的经典古诗文诵读声经常回荡在语文课堂之上,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人文环境中,体验经典诗文的魅力,感受语文学习的幸福。如经典古诗文读本一般都有汉语拼音注音,一年级小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他们诵读经典时,就可以用所学的汉语拼音来自己指读经典,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由最初的3~5个字的短小韵文如《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一类易于琅琅上口的启蒙读物开始,到以绝句为主的五言、七言浅显的古代诗歌,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加快经典古诗文的诵读记忆速度,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当然,还有值得一提的国内外的经典童话书,国家语文理事长崔峦说过,什么年龄的孩子就该读什么年龄的书,错过了,以后再读就不一定想读了,留给那个年龄段的美好东西也就找不回来了。

二、构建低年级“阅读指导课”模型,让阅读“走上规模”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1.指导读书方法,开设读书指导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一、二年级写填空式读书笔记等。

2.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帮助孩子打开阅读的面。国家语文理事长崔峦说:“低年级除了读启蒙读物、唐诗、宋词外,还要关注童书的阅读、图画书的阅读。还要注重语文学科以外的其它学科内容的阅读,如数学的、天文的、地理的、军事的、生物化学的、美术音乐等。”

3.提升读书品味,开设阅读欣赏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欣赏阅读给我们带来的节奏感、韵律美、画面美、意境美及精神层面。让孩子在阅读中品味字、词语、句子及篇章,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构建语言的张力,强化“祖国经典”的引领阅读,以一带百的精选篇目,使孩子从心灵深处愿意学国的语言文字。

4.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这种课型,就是计划地举办朗诵大赛、读书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成果展示课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举办“读书节”,邀请家长和师生共同参加诸如名著欣赏讲座、绘本共读、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阅读交流活动。

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独立性。

3.基本技能和理论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改造后的实验平台实行分层次教学,充分激发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牢固记忆并透彻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切实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服务,为完成专业培养方案服务。

4.创新能力提高

综合提高型实验教学的实施是实验教学的延伸,通过自定设计实验项目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大学生创新活动和竞赛活动输送了越来越多的人才。

5.计算机仿真及其应用能力的提高

将EWB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电路实验, 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对一个实验尝试多种电路实现,比较优缺点,优化设计方案,比较仿真软件的分析方法,在实物操作时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数据和现象能够完全了解,实验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作为民族院校,我校的工科专业起步较晚,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由物理系改建的时间不长,但在近几年的本科创新竞赛中都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中在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和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均取得了包括一等奖的多项奖项。学院组织参加省部级以上创新活动情况一览表如表1所示。五、结束语

通过对我院电气类13级学生使用新实验平台的实践教学情况来看,实验教学质量较之以前得到显著的提高。无论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培养,还是实验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直接输送人才的高等院校,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实践教学规律,包括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一定的改革与探索,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摘录).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

[2]李翰荪.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校级精品课程《电路理论》.武汉:中南民族大学.

篇6

关键词 阅读观 海量阅读 兴趣 习惯 语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9-0042-02

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痼疾,一直饱受批判,甚至被怒斥“误尽苍生是语文”。时至今日,新课改又走过了十几个年头,语文教师挖心搜胆,莘莘学子焚膏继晷,可是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学生的语文素养依然令人汗颜。下面,笔者就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以海量阅读夯实基础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1~2年级5万,3~4年级40万,5~6年级100万)。145万貌似数目巨大,但平均而言,也只是每天阅读670多字罢了。按照小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速度,每天的阅读量只够读区区2分多钟。假如,我们把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延长到10分钟,也就是每天约3000字,6年就可以有648万多的阅读量。据相关资料介绍,美国的小学生的阅读时间是校内1小时和家里半小时,如果进而像美国的小学生同样的阅读时间,那么阅读量又是怎样的可观呀?可能有人会质疑,学生会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完成海量阅读吗?既然美国的小学生能做到,中国的小学生又何尝做不到呢?其实,早在1982-1985年黑龙江拜泉县育英小学等三所学校验证:三年课内外阅读总量平均每人300多万。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韩兴娥老师已经坚持十几年的课内“海量阅读”教改实验,充分证明海量阅读是切实可行并且成效显著的。诚如潘新和教授所言:“阅读有数量才有质量,要在数量中求质量。”浅水养不了大鱼,薄土种不成大树。没有海量阅读夯实基础,岂可奢求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以激发阅读兴趣为前提

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然而,现在的语文教材广受非h,选文数量太少,内容大多呆板乏味,过于成人化,说教味太浓,比较抽象枯燥,不大契合小学生的阅读需求,难以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不受学生喜欢,甚至被潘新和教授炮轰为“破灭了他们本能的言语之爱”。因而,在课外,我们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们去大量阅读适合小学生读的课外书籍。比如,中低年级学生适合阅读童话、寓言、神话故事等,高年级学生可以以诗歌、童话、儿童小说等等。当然,其他凡是小学生喜欢的也无不可读。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在《如果我是语文教师》一文说:“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为什么要强调关注阅读兴趣?“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如是说。只有孩子喜欢的,他才会去用心阅读。而他用心去阅读了,才有可能达成对孩子的教育熏陶目的。

三、以培养语感为核心

语文素养众多构成要素之中,笔者认为,最为奇妙又隐秘的素养是――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它不能仅靠天赋,也不能只靠背诵记忆字典里的字义获得,需通过大量的读写实践,才能逐渐领悟并习得。莫言说,“我感到,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而所谓的对语言的感觉,只能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得。”他又举例说,“沈从文未必能写出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如果一个句子不通顺,沈从文马上就会感觉到,并会凭着语感将它修改得很通顺”。可以说,语感是衡量语文素养高低的主要指标。学生读得越多,理解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逻辑性都得以逐步提升,语感也随之增强。有了良好的语感,又何愁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提高呢?否则,课程标准的理念难免沦为笑谈。而小学正是语感养成的起始阶段,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夯实基础,那么养成良好的语感定能事半功倍。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也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精神发育的奠基时期,由此看来,抓实课外阅读,切实提(下转第66页)(上接第42页)高语文素养,为孩子精神的健康发育保驾护航,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白金声.中国语文教育五千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篇7

1、《布卡漫画》:是一款免费的看漫画软件,舒适的阅览模式,拥有海量国内外漫画,采用独特的分图模式,自动局部显示漫画内容,图像与及文字都能清晰展现,在电脑也能舒适地阅览漫画,图片预读及缓存功能让在线阅览更流畅;

2、《腾讯微漫》:是腾讯旗下一款漫画阅读应用,提供在线和离线阅读模式,漫迷可以在线浏览高品质漫画,也可以在wifi环境下先下载漫画作品然后离线阅读节省手机流量,所有漫画作品都是精心打造的正版作品,无广告的阅读模式;

3、《网易漫画》:拥有的海量最新最火漫画可供用户免费阅读,还可以在社区中与朋友分享好看的漫画,是一款最好玩的手绘漫画分享平台,让更多用户更快地分享到出色的精品原创漫画体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博客开启信息化学习与反思之旅

信息化的书写始于博客,开始时,我利用博客记录自己的学习与反思,记录自己的感受,有生活中的也有教学中的,所以博客就像我的亲密朋友。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记录教学中的事,包括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课堂外学生的点滴进步以及对某一堂课的教学反思,这成为我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今,博客已经成为我的老师、伙伴、必修课……

平板电脑教学让课堂找到创新变革之路

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从最初的PPT辅助教学到今天的平板电脑互动教学模式,我都认真地进行了学习与尝试。下面我结合“女娲补天”的课例谈一谈如何实现信息化的互动教学。

首先,平板电脑互动教学实现了师生的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电脑融入学生中,不用拘泥于讲台。特别是指导书写的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冶炼”二字的书写微课,学生在观看时,教师可以站到学生中间关注每位学生。学生书写时,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电脑随机拍照,并及时地投影到大屏幕上,学生的坐姿及每个笔画的书写都一目了然,教师讲解起来也非常直观。

其次,平板电脑互动教学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三年级的语文科目要教会学生标注阅读体会,找到关键词句。教学中,教师可以拿着平板电脑让某位学生直接在上面标画,其他学生可以观看到标注的全过程,学起来就有趣、简单多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也能够使学生与文本之间有了更广范围的交流。

“女娲补天”课例展示(片段)

二、初读课文,认写生词

1.出示生词,读出词语的温度。

2.了解“冶”字源,书写“冶炼”。

(1)“冶”字很容易跟“治”相混。

(2)微课播放出示字源。

(3)我们来写一写这个词。(关键笔画动画)

(4)拍照展示,进行指导。

三、想象朗读,感受神奇

1.方法渗透,体会灾难的可怕。

(1)到底是怎样的天崩地裂呢?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当时那个情境。(出示句子)

(2)请一名学生读课文,指导朗读。

预设:有感情地朗读,评价,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在朗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出示可怕的图片)想不想像他读得这样好,只要抓住了这些描写可怕情景的关键词,(教师在平板电脑上标画)并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就能读好。不信,我们来试试。(师生配合读)

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产生无限的想象。(点名生配乐朗读)

(3)这是怎样可怕的情景,(出示天哪,太可怕了!)有什么发现?学生得出:跟后面的描述是总分关系。

(4)原来对太可怕了的情景可以这样描写。配乐:师读总,生读分。

(5)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学生答“神奇”。这就是神话的魅力。(教师一直在台下融入到学生中,指导学生朗读)

2.利用方法,自主学习。

(1)如果你是女娲,在这样的情境下,心情是怎样的?(随机采访)

(2)利用刚才我们学习的方法(课件出示),自己学习第三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朗读想象―体会神奇。

(3)交流第三段。(通过平板电脑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的标画,把感受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分节读)

(4)终于找齐了五彩石,赶紧去把天补上。抓住动作,齐读第四段,读出迫切。

信息技术使我走进海读名师之林

慢慢地我已经不能满足于单篇课文的信息化教学应用了,我要寻求更加广泛的教学方法和思想。2014年8月我开始了新一轮一年级的教学,并打算实施我的教育理想――带领学生进行海量阅读。这早在2009年我就尝试过,但由于缺乏指导导致实验夭折。这次,我了解到课内海量阅读的创始人韩兴娥老师也要从一年级教起,并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教学内容,我欣喜万分,于是通过网络开始了我的追师之旅。

1.找到海量阅读网络组织,追随名师同步教学

我首先找到了韩兴娥老师的网易博客地址,从头到尾把相关的文章看了一遍,并下载了大量的阅读资料。然后又找到海量阅读群申请加入,看到群里韩老师每天亮起的头像,感觉就像坐在一起听她讲话一样,我每天期盼着看到韩老师发出的教学内容与建议。

2.与名师网络互动,名师亲临指点教学

当时,我教授的是韩老师刚刚出版的《学拼音儿歌77首》,我以最快的速度动员家长从出版社拿到了首批印刷,没想到韩老师更迅速,第四天她就把整册的录音上传到海读群里,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学中,我听到录音中有几处小错误,当时不知道怎么处理,如果在大群里提出的话,也起不到什么效果,于是我鼓起勇气用QQ聊天的陌生人对话工具跟韩老师委婉地提出了录音中的错误,没想到韩老师很快回复了我:“确实错了。你电话发给我,并加上QQ。”当时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就这样我与名师有了单线联系。从中,我得到的经验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平台,我们需要的是主动”。

电话沟通后,韩老师让我重新录制了儿歌中错误的地方,又指导我进行了其他海读资料的录音,后来又对海读资料进行了排版,从三字童谣到成语接龙再到诗词吟诵等,各种资料的整理我们都是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传递的。

直到全国海量阅读首届展示会上,我与韩老师有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会面。在韩老师的提议下,我有幸在会议上展示了我们的成语接龙教学,学生们在课上精彩的展示得到了与会教师的赞叹。

3.海读网络组织逐步壮大,互助学习促我迅速成长

当初我加入的海读群只是一个500人的小群,如今我们的海读群已经发展到2000人的第五个群,里面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他们在这里无私地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与经验,韩老师还把我们全国各地的十几位老师组成了海量阅读骨干教师群。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借助信息技术接受名师指点不再遥远。而我在这样的网络交流中收获了别人的经验,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我多次在全国出示海量阅读教学的示范课,并跟随海读团队编写了童谣、成语接龙等阅读丛书。

如今,很多名师都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他们,如名师的公众平台、微信直播课程等,这都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语文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实践活动就是读书和写作,笔者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找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海量阅读,在阅读中积淀

关于阅读,新课标明确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以上。”可见,课外阅读是很重要的。目前,我市很好地贯彻落实了这一教学目标。全市各学校开设有阅读课,课堂形式多样,有电子阅览、图书阅读和班内自读。学校走廊设有“快乐书吧”,班级角落设有“图书交换站”。绘本类、儿童文学类、小说故事类、科普知识类等书籍摆满书架。

海量阅读能帮助学生了解并发现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海量阅读可以陶冶情操,让学生懂得真善美的含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海量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畅享天马行空的神奇,海底世界的精彩,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当然,海量阅读带给学生最直接的效益就是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理解感悟力,也就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儿童对语言文字与生俱来有一种亲近感,他要凭借这些语言文字和他人交流,获取他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不断阅读中,各种语言文字信息会不断地刺激儿童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直到这些语言文字积淀内化于大脑。有朝一日,当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他们就可以信马由缰地飞舞手中的笔。

阅读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小,应以绘本为主,建议阅读一些浅近的童话、寓言等,比如,《不一样的卡梅拉》《让路给小鸭子》等,让学生们初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中年级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可以阅读千字左右的儿童文学类、科普知识类书籍,比如,《长袜子皮皮》《昆虫记》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高年级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感悟能力,建议阅读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历史故事等,比如,《中华上下五千年》《草房子》等,这些叙事性作品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精美绝伦的遣词造句,在引发学生更多思考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抓住契机,在写作中提高

写作的契机指的是学生在阅读中,随着对文本的认识理解,自然而然会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共鸣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情绪上的变化和大脑的思考。学生会跟随作者一起喜怒哀乐,一起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等。人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情绪处在巅峰状态下,他的大脑语言中枢系统就会格外兴奋。此时是进行写作训练的最佳时机,学生的语言潜能会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即使平日里不善表达的学生也会因情动而辞发。

记叙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主要体裁,文章中有人物、有事件,其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最为传神,是学生们学习的范本。在记叙文中,笔者常常采用抒发感情式练笔和明理思索式练笔,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笔下人物的怀念、感激之情,或从这件事中体现出自己对人生新的思考。

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内容浅显易懂、层次清楚,采用新品推荐或自述式练笔。如学完《新型玻璃》《卫星比武》等课文,笔者会让学生用第一人称写出自己最感兴趣的玻璃、卫星。然后向全班展示,看谁写的物品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

游记类文章语言优美,描绘迷人。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文字最精彩、感情最强烈的地方进行随文练笔。如《桂林山水》《走进丽江》一课,学生们被桂林独特的山水和神奇的丽江古城所吸引,不时发出赞叹声。此时,笔者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写一段导游词,介绍文中这些风景名胜。有的学生写道:“这样的草围绕着这样的花,这样的花点缀在这样的草中,再加上花中蝴蝶飞舞,游人欢声笑语,我仿佛走进了画卷一般,真是蝶在花中舞,人在画中游。”

诗词以情感丰富、语言精炼为特点,教学时可以采用创编诗歌或画面再现式练笔。让学生自由选择诗歌小节,模仿该小节进行诗歌的创作,以表达内心感受。对于诗词,笔者会让学生根据内容自由选择自己想表达的画面、情景,并以现代文的形式再现诗词内容。

篇10

什么是碎片化阅读?目前似乎没有一定的答案。一种普遍的观点是,人们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新兴媒介,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这种认识不完善,不全面,有失偏颇。

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应用理论研究室主任、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徐升国看来,碎片化阅读,主要指的是对类似微博、手机这种短的内容,或者长的内容被拆散后,通过零碎时间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还包括网上的一些“百科”、“知道”等。碎片化阅读并非新生事物,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和期刊阅读,也可以归入此类。

碎片化阅读不仅仅是因为阅读形式上的变化,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人们整块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少,时间的碎片化导致了阅读的碎片化,阅读形式的碎片化又加速了碎片化阅读的演化,从而推动了最具革命性的媒体变革。

碎片化阅读是传统新闻阅读的回归。回顾纸媒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之前,报纸的版面较少,刊发的新闻主要以消息为主,其报道篇幅一般以五六百字的消息报道为主,配以大量的两三百字的短消息,千字以上的通讯、纪实往往很少,通常只有在重大报道和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报道中才会出现。那个时期的报道之所以呈现这样的特点,一是当时的报纸版面有限,媒体人需要通过有限的版面向读者传递更多的新闻信息,尽可能地压缩报道的篇幅,让有限的版面能够承载更多的新闻信息,成了那个时代媒体人的工作重点;二是当时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不外乎报纸、广播、电视,人们在阅读报纸时,其所能提供的新闻资讯量、提供资讯的速度往往是读者选择的重要标准,读者的需求决定了报纸版面的信息含量。那一时期人们早晚上下班上往往手里拿张报纸,乘车时间、午餐前后、休闲娱乐之余都是阅读报纸的时间,这应该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碎片化阅读。

如今的碎片化阅读应该是对传统的碎片化阅读的回归与发展。微博的140字,恰恰是需要用最简练的语言,传递新闻消息与表达自己的意见;微信这是利用朋友关系,通过简练语言传递相互感兴趣的话题;APP则是发展特定的读者群,向他们传递某一方面信息;这些新媒体的应用都是人们在闲暇空余时间阅读的,他们的出现取代了人们原先用以消遣阅读的报纸、杂志等,这样的特点决定了这些新媒体具备了传统报纸的功能与效用。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新媒体不单单是传统纸媒模式的简单复制,更是对传统碎片化阅读的发展,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人们在进行碎片化阅读的同时,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参与讨论,让自己的观点意见成为新闻事件的延续;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的阅读,增强对新闻的了解;这些都是传统的碎片化阅读所不能达到的,是新媒体带来的碎片化阅读的独有优势。

碎片化阅读在大信息量的基础上凸显个性化阅读趋势。在人们经历了信息爆炸之后,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兴奋欢呼之后,是茫然和不知所措,大量的信息轰炸使人们更加茫然。从海量的信息中寻找我们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成了一个费力浩大的工程。如何有效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参与到感兴趣的话题讨论?这些需求为碎片化阅读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微博、微信、APP这些新媒体应用通过各自的媒体特性为人们提供有效的个性化阅读。微博通过粉丝机制为权威人士、相关媒体,凝聚了兴趣相投的读者,让大家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迅速有效地传递相关资讯,为读者们提供感兴趣的资讯与讨论空间;微信则是通过朋友圈这样熟人间的信息交流,迅速传递相互感兴趣的消息,而其公众号的功能类似于微博的粉丝机制,让其凝聚兴趣相投的读者群;APP则更为直接地通过发展志同道合的读者,为其提供相应资讯,形成特有的读者群体。

个性化阅读使得信息传递的更加精准,更加有效。传统的媒体由于其发行方式和新闻呈现形式的局限性,除了专业性媒体外,大众传媒是无法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的,只能通过不同版面的设置在一期报纸或杂志中为读者提供相应的阅读板块,不论读者是否喜欢关注别的内容,读者都要接受。而以微博、微信、APP为代表的新媒体,则没有这方面的局限,读者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交流互动,读者不仅仅是新闻的受众,而且是新闻的者,新闻的参与者。个性化阅读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扩大了信息的传递范围,促进了信息的内涵延展。

碎片化阅读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应该是机遇而不是挑战。新媒体的出现,让许多人开始唱衰传统媒体,有的人甚至认为新媒体最终会令传统媒体消亡。当我们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媒体技术的进步并不是以消亡传统媒体形式存在的,从现代意义上的报纸诞生以来,报纸一直面临着各种新媒体新技术的挑战,先是广播,然后是电视,接着是互联网,这些新媒体一一登上传媒的舞台,他们并没有淘汰报纸,反而不断促进推动报纸的发展,如今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媒体的爆发,带来了碎片化阅读,它们也不会让报纸消亡,不过不能否认移动互联技术正在改变着报纸的生存业态,新媒体不是报纸的竞争对手,而是报纸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