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工程师培训范文

时间:2023-04-11 08:3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工程师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安全工程师培训

篇1

您好!我是系统安全工程师,向您申请辞职。不知不觉在××公司已经工作了五年,说实在的现在让我离开有点舍不得大家,毕竟跟同事们都有了感情,再者我也熟悉的网络、系统安全等事务,做起来也顺手了。工作过程中,关于以下五项工作内容:

① 设计并实施完整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以降低损失和攻击风险;

② 迅速诊断、定位和排除安全故障;

③ 负责电脑安全新技术的调查和运用;

④ 提供电脑安全方面的咨询或培训服务;

⑤ 在第一时间告诉人们解决的方案,帮助企业或个人恢复电脑功能。

是我对系统安全工程师的理解,希望对公司安排交接人员有所帮助。最后,我希望公司能够让我在x日之前办理完辞职手续。

此致

篇2

第一部分:2019年下半年工作总结一、年度考核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

(一)完成示范工程中期演示验收。

截止2019年5月月底,已完成示范点电气设备的安装及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系统联调工作。

2019年6月11日,国家工信部已组织进行了示范点中期演示验收。

2019年10月份,已完成示范点部分设备的拆除、返厂改造。

(二)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修编。

已于2019年5月27日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修编、、实施。新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增加了安委会的职责、分包商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内容,以及安全生产奖惩条款等内容。

二、主要工作亮点

(一)顺利通过示范工程中期演示验收。

2019年6月11日,国家工信部组织进行了示范点中期演示验收,对中期演示现场验收结果表示满意。

(二)积极做好EPC总承包项目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在修编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同时,采取各项风险管控措施,大力加强现场施工、调试风险管控,确保项目的安全。到目前为止,工业园区示范点工程进展总体顺利,中期演示验收顺利通过,工程质量优良,无重大或一般安全事故发生;

(三)完成10kV高压线迁改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顺利投产送电。

经多方努力,10kV高压线迁改工程EPC总承包工程于2019年8月份完成工程施工任务,产芋施工任务,并于顺利投产、送电。

(四)完成多项110KV输变电工程的设计评审工作,开拓业务新模式。

下半年,我院在做好设计工作的同时,积极抽调业务骨干,开展设计评审业务。在激烈的竟争中顺利中标110KV输变电工程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评审。下半年至今,已完成20多项110KV输变电工程的设计评审工作,有效拓展了我院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盈利能力。

(四)做好EPC总承包工程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

在EPC总承包工程物资采购、施工分包队伍的选择方面,项目管理部严格执行我院总承包工程管理制度和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坚持“阳光采购”,对相关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廉洁风险教育,确保各项采购工作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纪检、监察部门的审计。

第二部分 形势分析及主要问题一、部门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部门人员配置严重不足

从已发文的项目管理部职责上来说,项目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负责设计项目和总承包项目的计划安排及组织实施,对项目开展各环节中的工程设计质量、进度、费用、安全、资料归档等实施全过程管理,对外加强沟通,对内促进部门协作。项目管理部主要有两大职责,一是主网输变电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二是总承包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这两方面都需要相应的人员。

目前项目管理部仅有人员7名,包括副主任1名,项目经理(拟任)4名(包括其中借调的一名),文员2名。项目管理部没有持证上岗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没有专职的负责物资方面的采购员、履约管理员、品质控制员,没有专职的项目管理员(包括质量工程师、信息管理工程师等)。在EPC总承包业务管理方面,可以说人员配置明显不足,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另外,项目管理部部分项目经理也同时承担着设计评审工作任务,以及部分主网项目的设总、校核、设计工作,任务较重。如果要同时承担全院主网输变电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建议增加部分专职设总(项目经理)及相应的配合的文员。

(二)办公环境方面

目前项目管理部和综合能源部合并办公,项目管理部7个人(含文员),分别在406办公室和三楼的变电部、一楼的配电部办公室办公,不方便部门的统一管理和沟通,降低管理效率。

二、困难解决办法

(一)将项目管理部人员配置列入设计院人力资源计划,尽快招聘相关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并配置相应的采购员/履约管理员/品质控制员、项目管理员,使之与EPC总承包业务相对应.

(二)在变电部和输电部内部选拨优秀的有经验的人员到项目管理部当项目经理(大设总),使其能承担对应的主网输变电工程的全过程管理职责,以及胜任设计评审工作。

(三)改善部门办公环境方面。做到部门人员统一办公,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部分明年工作计划一、做好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确保按期完成3个示范点的建设任务。

(一)、做好示范点建设工作,确保按期完示范点的终期建设任务。

(二)、积极推进数据中心示范点和办公及生活园区示范点建设工作。

(三)积极做好项目的创优工作。认真做好项目的创优策划工作,并严格落实到位;全面提升工程总体质量;做好创优过程资料的收集、提炼,图片、视频的整理等等,为以后申报电力优质工程做好准备,力争项目获广东电网“安全、优质、文明”样板金质工程、南方电网优质工程,力争总体工程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中小型)。

(四)按照新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50358-2017),对项目部组织机构、人员分工进行调整,使之与新的总承包管理规范相适应。

二、做好10kV高压线迁改工程EPC总承包工程的收尾工作,完成工程的结算任务及进度款申报工作。

积极做好10kV高压线迁改工程EPC总承包工程管理的收尾工作,完成工程的竣工资料、结算任务及进度款申报、分包工程款支付工作。

三、做好主网输变电设计评审工作。

(一)主动与各供电局联系,进一步开拓主网输变电设计评审业务,提高市场份额。

(二)认真总结主网输变电设计评审经验,梳理主网输变电设计评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评审质量。

四、做好主网输变电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准备工作。

(一)对项目经理(设总)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对变电、输电专业设总的交叉培训,使其掌握主网输变电工程全过程管理的知识。

(二)推动项目管理部人员的考证工作,包括注册安全师、一级建造师证的考证。

(三)编制、善主网项目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

(四)完善管理部人员配置,争取明年上半年实现主网输变电工程全过程管理工作。

五、做好院安全管理工作

(一)争取配备持证上岗的专(·兼)职注册安全工程师。

(二)每月按时上报竞争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统计报表等报表和资料。

篇3

目前网络网络安全人才极其缺乏的现状,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学校开设的课程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学校的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的机会不是很多。很多学生在学完大学必修课程后,没有或者很少有机会接触实际的网络安全实践项目,自己的能力与公司用人标准差距较大,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网络安全的实践内容脱节。

2)很多学生热衷于选择校外的培训班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主要有IT行业的CISP认证、NCSE认证等),增长自己在网络安全某一方面的操作技能和项目经验。

IT行业认证对弥补基础网络安全人才不足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较为实用,但是很多认证培训不规范,培训内容往往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系统性知识。IT行业认证只能小批量、短期的培训,不能形成规模,无法填补网络安全人才的巨大缺口。因此,培养网络安全员、网络安全工程师等网络安全人才还得建立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种认证培训为辅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在网络安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有必要并且必须借鉴IT行业认证一些优秀培训班的经验,结合网络安全或信息对抗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注重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教学,形成独有的实践教学特色,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网络安全人才。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实施

1实践教学目标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和其他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一样,在设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时,应该考虑到教学的目标层次,图1是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1)会应用。第一个层次就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借助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某一具体功能和实例对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学中通过实际的项目练习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且依照课堂中讲的实例(或文档说明)把所要求的功能重新实现一遍,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

2)明其理。第二个层次就是要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后,自己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不仅只是简单的教会学生应用某一知识点,而且还要使学生深入地明其理,最后还能够触类旁通。

3)懂扩展。第三个层次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实际工程项目开发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最终使学生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和信心,并且能够胜任一定的项目开发工作。

2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量做到少讲多练,树立实践第一的原则。在知识点的教学实践中,每一个知识点的开设都与实际工程接轨,并组成系列化实践教学的模式,这些知识点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增强学生工程意识为主体的。在实验环节中,老师协助学生建立实验小组,确定具体的实验题目和内容,这样有利于建立互帮互学、积极探索的学风,并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业和实训基地,让他们萌发以后从事IT行业的目标和动力。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知识点和综合实验两个部分。

1基本知识点内容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知识点设计如表1所示。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知识点包括密码学及应用、主机安全、网络攻防、病毒攻防、安全协议、数据库安全等7大内容。设计知识点循序渐进,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能让学生抓住重点,学习有条理。有了这些基础后,再进入综合实验的阶段,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水到渠成。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述后都有相应的实验练习,通过实验练习来巩固知识点,达到“会应用、明其理”的教学目的。

2综合实验

在以上知识点教学完成后,学生就可以开始综合实验的锻炼。本课程设计包含文件安全传输、PKI证书应用、特洛伊木马、企业边界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火墙联动等5个综合实验,且都属于设计型以及编程实现型的实验。每个综合实验以3~6人为一个实验小组,学生自愿组合,每一个小组选定一个组长,来负责任务的分配和实验管理。在实验完成后,学生提交相应的文档让老师评审。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综合实验设计如表2所示。

结语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安全管理体系

1.调查方法和对象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选取的方式。

1.2调查方法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填写和反馈,实现调查目的。

1.3调查时间

2014年9月1日至9月30日。

1.4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实地调查,在人群密集处随机发放纸质调查问卷,请调查对象现场填写和反馈。另一种是利用网络调查平台,和回收调查问卷。两种调查方式相结合,使本次调查达到了覆盖范围较广,形式多样的效果。同时以不记名方式填答,保证了答卷结果的真实性。

本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去除无效问卷146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54份,回收率为85.4%。调查问卷回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地统计和汇总,并做出分析。

2.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包含三个内容:一是公众对个人信息及其安全的认识;二是公众对电子商务及其安全的认识;三是公众对电子商务中信息安全的态度。

2.1公众对个人信息及其安全的认识方面

在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度上,“一般关注”所占比例略高于“非常关注”,两者所占比例均达到40%以上,“不关注”所占比例很小。调查情况与“非常关注”比例应高于“一般关注”的理想状态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渠道方面,“各种业务的办理”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自愿告知”、“聊天交友”。这说明公众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大多是出于实际需要或个人意愿,“自愿告知”和“聊天交友”所占比例均高于理想状态。这说明调查对象对个人信息安全普遍有较为充分和准确的认识,对待个人信息的基本态度是正确的,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主要表现为大部分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程度不够高,还有相当一部分个人信息是主动泄露的。因此,为提高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认识,有必要借助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个人信息的重视程度,增强保护意识,防止因主观原因造成的信息泄漏。

2.2公众对电子商务及其安全的认识方面

与实体交易相比,在对电子商务的信任程度上,调查对象表示“一般信任”的接近80%,“非常信任”和“非常不信任”的比例相当,在10%左右;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的考虑上,大部分调查对象“比较关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表示“一般不会考虑”。以上结果表明,公众对目前的电子商务安全状况还不是十分满意,只是基本接受。有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一般不会考虑”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说明,公众在信息技术方面普遍存在知识欠缺的情况,对电子商务安全性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盲目信赖或跟风。在使用电子商务时会否考虑采取安全措施方面,“经常采取”的所比例最大,接近40%,其次是“一般不会采取”的接近30%,“必须采取”和“没考虑过”的分别占20%和10%左右。这说明,公众有意愿采取安全措施,抵御电子商务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但是,实际采取的比例并不高。这主要受限于公众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不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意愿采取安全措施,但自己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只能坐以待毙。这组数据表明在电子商务及其安全性上:一方面,无论电子商务的安全现状,还是公众对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认知,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另一方面,公众对电子商务及其安全性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还比较幼稚,但正在不断成熟、发展,具有一定的改善趋势。

2.3对电子商务中信息安全的态度方面

针对第三个内容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超过70%的调查对象表面对电子商务中信息安全现状“基本满意”,但是,与此同时,认为“大部分已经泄漏,安全感明显降低”和“不是很多,还可以接受”的比例都超过了25%。这表明,电子商务中信息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调查对象表示基本满意,并不能说明电子商务中信息安全现状真的可以满足实际需求,而是因为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善,致使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陷入麻木状态。所以,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小视,个人信息的安全保障水平亟待提高,而单方面的改善是难以见效的。公众对提高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水平的要求是迫切的,并且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保障电子商务中个人信息的安全,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齐抓共管,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建立一个健康安全的电子商务环境。

2.4改进建议

本次调查最后一题采取了开放式的答题模式,收集到了一部分公众对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方面提出的建议。这些建议主要集中在:提高用户安全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从业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安全保障技术水平四个方面上。通过本次调查,可以进一步总结出应对各种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并提高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5调查评价

为提高调查的效度[1],本次调查采用了网络调查和实际调查两种调查方式,提高了抽取样本的随机性。网络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经常上网的人群,而实际调查由于调查时间、地点和方式的不同,则具有更大的随机性。

为提高调查的信度[1],本次调查抽取了的足够多的调查样本。大量的调查对象,扩大了调查的人群覆盖面;网络调查方式有效的避免了实地调查的地理局限性,而实地调查克服了网络调查真实度低的问题,二者相互弥补。

3.构建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基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有必要构建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以实现全面保障电子商务中信息的安全为目标,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和监督机制,配置精良设备,掌握核心技术,增加安全投入,强化培训和准入,配备精干力量,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等各种措施配合与协调,构建全方位高层次的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信息的安全管理水平。该体系可大体分为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3.1技术方面

3.1.1反病毒和安全扫描技术

通过病毒查杀和实时防御,可以及时清除已存在的病毒并防止新病毒植入,防止病毒对数据的破坏和窃取。安全扫描可以发现软件中存在的漏洞和“后门”程序,通过添加补丁,防止漏洞和“后门”程序被恶意利用,危及信息安全。

3.1.2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体,能根据安全策略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行为及其流向实行控制,并保留日志,进行审计。入侵检测技术实时监控数据传输状况,并对数据访问请求进行甄别,能够及时拒绝、中断、抵御可疑的访问和传输行为。

3.1.3身份识别技术

密码作为使用最方便也最普遍的身份识别技术得到极为广泛地使用。为了加强身份识别技术的可靠性,密码常与生物技术、物理令牌等识别方式联合使用。[2]

3.1.4访问控制技术

主要用于控制用户、进程、计算机等对主体对系统资源或个人信息的访问。访问控制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和合法用户的非法行为,有效防止信息被非法访问、窃取或篡改。

3.1.5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在安全工程领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达到对明文进行伪装处理,输出密文的作用。这样即使数据被窃取,非法入侵者得到的也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无用信息。数据加密技术在使用中应以适用、高效为原则,选择功能适当、操作简便的,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加密技术,也可以多种技术结合使用。

3.1.6设备及数据备份技术

设备备份为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关键设备配备冗余和备份,数据备份为重要数据提供备份,并具有恢复重要数据的功能。

3.1.7日志和审计

日志用于实时记录系统的主要运转情况,审计是在事后对日志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日志和审计报告,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异常状况,甄别可疑事件和可疑行为,并作出警报或采取必要的抵御措施。[3]

3.1.8推广使用国产软硬件

一是安全可控。国产产品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成果,制造维护过程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安全标准,消除了“后门”程序、植入代码的危险。二是国产产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更适应我国电力供应状况及技术人员操作习惯,后期维护和保障水平高等。

3.2管理方面

3.2.1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通过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执法,提高制度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健全监督机制,发展社会监督,才能促进信息安全工作的进步。也可借鉴他国经验,引入第三方评测机构,对收集和保有个人信息的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测评,为政府执法提供可靠依据,规范企业的信息保护行为。

3.2.2增加安全投入

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支出要占到总支出的8%以上才能达到设备齐全,人员充足,制度规范的管理状态。大中型网站有必要配备专职安全工程师和隐私工程师,人员数量由网站的规模和访问流量决定。 [4]小型网站则可以将安全工作外包,由专业安全企业对网站的安全事务进行管理。

3.2.3强化培训和准入

对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以借鉴网络工程师及软件工程师的认证方式。同时,由于安全管理不同于其他技术工作,其对专业要求的强制性更高,标准更严,因此有必要借鉴会计从业的相关规定,采取准入制度,并打破职业资格终身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和资格考核。

3.2.4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方面,政府和电子商务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宣传,使公众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公众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能力。一是指导公众掌握辨别不安全网站的基本方法,识别和抵御网络钓鱼、身份伪装、恶意传播病毒等不法行为;二是帮助公众掌握必要的安全保障手段,如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病毒漏洞、维护计算机系统等,以保护信息存储和运行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Floyd J.Fowler.Improving Survey Questions:Design And Evaluation[M].USA: Sage Publications,Inc,1995:5.

[2]Ross Anderson.SecurityEngineering:A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Second Edition[M].UK:John Wiley & Sons,Inc,2012:23.

篇5

关键词:双导师双主体;引导式;职业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122-02

双导师制是一种目前在工程硕士的培养当中普遍采取的培养模式,但是在高职院校当中应用的相对还是较少。高职院校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实践,目前采取较多的方式是将企业导师作为校内教师的一种补充,完成各种课程,尤其是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任务。在长期的使用当中,企业导师的使用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包括以下几点:

1) 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的缺失,部分企业导师因为缺少教学培训,虽然技能很强,但是无法以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也缺少课堂的组织能力,导致课堂当中学生玩手机、玩游戏等情况较为严重。

2) 上课时间无法保障,企业导师由于在企业另有岗位,在本校上课仅仅是兼职活动,因为单位的各种正常工作安排时有发生,导致因公因私的调课率远高于校内教师。

3) 备课时间无法保障,部分企业导师由于工作繁忙,无法保障备课任务,导致上课时照本宣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企业导师的使用当中出现的问题,发现企业导师并不是很适合作为单独的教师使用,最好是搭配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互相配合。由校内导师负责知识、技能的传授指导,校外教师负责技能的方向性指导和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指导。

将学生根据职业定位和学习特点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搭配企业和学院双导师。在对内的教学组织当中实施双主体模式,教师作为教学引导的主体,负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开始学习。这样的一种培养模式,本研究暂时称之为:双导师、双主体培养模式。

信息安全技术专业2014级学生总人数57人,专任教师总人数5人,行业兼职教师2人,校内兼课教师3人。生师比接近10:1,学生数量不大,教师数量基本够用,能满足试点时的人力富裕要求。为了实践这一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综合考量下,选择在本院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当中进行试点应用。

1 调研学生的职业定位

信息安全专业人数较少,但是学生在报考本专业的时候,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首先在2014级信息安全专业当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确认每个学生的职业定位和学习方向。通过调研发现,发出调研报告57份,回收50份,其中学生的专业定位数据如表1所示。

2 对学生进行分组

根据表格1数据,同时考虑到本专业教师数量因素,第一期先从中选取参与方向人数最多,并且跟专业的关联度最高,与职业技能大赛结合最紧密的两个方向:渗透测试和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这两个方向分别针对了两个职业技能大赛,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和计算C网络应用大赛,所对应的企业岗位分别是web渗透测试和网络安全工程师岗位。而根据历年的毕业生跟踪数据显示,这也是学生入门工资较高的两个职业岗位。

3 选取参与教师,聘任企业导师

导师的选择是项目进行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不仅仅要选择职业技能最为突出的教师参与,而且要克服经费不足问题,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奉献精神,尤其是在项目运行当中,有着严格的项目考核机制,如果考核不合格,将不予拨付经费,所以教师的选择尤其困难。

在具体的选拔过程当中,校内教师选择指导大赛经验较为丰富,指导过多次职业技能大赛的两位专业负责人作为校内指导教师,以专业负责人岗位津贴作为教师的项目启动经费。

企业导师的选择选取了与本校合作较多,有较多实验室和校园网建设合作的教师作为企业导师,并且聘任了两位往届优秀毕业生作为企业导师;因为对于部分长期合作的企业,本专业三年以来,累积输送了十人以上作为企业的实习生和员工,企业的合作培养参与度较高,企业领导也较为重视,批准了企业员工参与项目建设。而本专业往届学生参与指导时也较少考虑经费因素,比较有利于在经费较为紧缺的情况下开展项目。

4 确认双方职能,激励学生参与

在整个项目的运行当中,突出双导师指导下的双主体模式,跟以往单纯针对职业技能大赛的短时间培训不同,本项目运行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是整个项目的学习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引导的主体参与活动。

为了能更有效的激励学生的参与度,安排学生走访了海南省澄迈软件园,实地调研了其中的多家企业,同时邀请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了就业形式分析;在完成了第一期调研的基础上,邀请往届优秀学生分成创业组和技能组分别和项目组学生进行交流和座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

企业导师的职业技能很强,但是工作繁忙,指导时间不可能很长,所以在整个项目的运行当中,主要提供方向性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职业工作当中需要哪些技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而具体的技能传授和学习引导由学校内部教师进行,校内教师作为学生和企业导师的桥梁,帮助企业导师将技能需求明晰化、项目化之后传达给学生;将学生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企业实践经验的需求明确化、提炼之后转达给企业导师。

学生是整个项目运行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加有力的提高学生的自身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实现自我学习的目标。在整个的项目运行当中,遵循建构主义的学习思路,将内容变问题,将讲授变研讨,将答案变行动;不再简单地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基础技能在课内教育当中已经基本实现),而是在已有知识技能基础上,以项目化推进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深化知识,在内部的交流合作当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实现新目标;

在具体的培养当中,网络安全管理方向的学生紧紧围绕H3C网络工程师的考核需求,以逐步参与校园网管理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职业代入感和责任感;web入侵渗透测试方向的学生紧紧围绕CTF大赛的模式,在逐步进行的过关竞赛当中积累技能和信心,寓教于乐。

5 考核管理机制

质量是检验一切的真理,学生的培养当中,是否真的切实学习到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是否真的提升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否真的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都需要一个考核认证机制,否则在项目的实施当中,就很容易流于形式,从而影响了项目的成效。

在首先确立了学生职业技能需求的基础上,整个目标管理机制分为过程性检验机制和终结性检验机制。

过程性检验机制包括在线资源记录(图1)、音频视频资料(图2)、在线交流记录(图3)、面对面指导记录;在整个过程中引入CRP平台的导师平台,由学生和教师双向确认辅导记录(图4),确保整个辅导过程可控、可靠、有效。

形成性检验机制只能保证项目的进行是可控可靠的,但是无法从根本上保障质量的落实,所以终结性考核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目两个实践组的目标非常的明确:大赛和就业,所以在最后的考核当中就包含上述两个方面。

在运行了一个学期之后,目前本项目组成员在海南省各项技能大赛当中收获喜人,获得海南省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二等奖一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海南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软件开发大赛JAVA赛项高职组海南省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海南省第一届网络安全大赛,本组成员参与获得初赛排名第七,成功晋级决赛。

6 总结分析

双导师、双主体制培养模式的实施当中,还碰到了很多的问题,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目前本专业教师的数量还不足以满足全部学生的参与,生均培养成本较高,如果项目全面铺开,将带来更大的成本投入;企业导师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企业教师的工作较为繁忙,并不热衷于⒂牖疃,在项目运行中,企业导师只能满足最多不超过一周一次的活动参与,给学生的指导力度不足,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限制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在以问题引导,项目引导的方式开展学习时,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还有所欠缺,目前主要通过微课、慕课、在线实训平台的方式进行弥补,但是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在运行了一个学期之后,部分拔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项目的下一步试点中,准备进一步铺开其他项目之后,应该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给合作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实习生,给项目导师提供更高的经费支持,从而推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艳,林军.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度实施优化方略――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

[2] 黄振中.“双导师制”在法律硕士教学与培养中的完善与推广[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2).

[3] 耿有权,彭维娜,彭志越,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状况的调查研究――基于全国14所重点高校问卷数据[J]. 现代教育管理, 2012(1).

篇6

摘要:本文从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分析高职院校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信息化在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防止各种信息泄密、黑客攻击等行为的信息安全人才的短缺就是严峻的挑战之一。相对于已初步形成的专业信息安全领域以及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产业发展速度而言,信息安全人才显得非常匮乏。在这种形势下,在高等职业学院开办“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加快培养以技术应用为主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1信息安全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目前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包括了多个层次和多个方面,我们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对理论研究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通常来源自于遍布各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中的信息安全相关研究机构。这方面的人才要求具有良好的学术功底,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能系统深入地掌握密码学、安全协议、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对抗、网络安全等信息安全理论和方法。

第二类是对技术开发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通常来源于提供信息安全产品、信息安全服务的各种企事业单位。信息安全技术开发人才要求具备良好的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熟练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包括良好的规划设计以及软硬件实现能力。

第三类是对管理服务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目前是广大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主要需求。信息安全管理服务人才是一种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信息安全技术能力,能够正确使用、配置、维护常规的信息安全设备,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法律知识,能正确规划、实施和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类是对教育培训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和各种培训机构。

2培养高职信息安全人才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只有350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进程的需求。同时,在全国高校中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学校也是凤毛麟角,只有武汉大学、信息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大等少数几所大学。巨大的市场需求,使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变得炙手可热。因此,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在高职院校开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培养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型人才,对构建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体系,尽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信息安全人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高职信息安全人才的可行性

当前,我国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科研机构(如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有关高校培养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这部分毕业生主要从事信息安全理论和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及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教学、设计和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二是 IT行业通过各种培训和认证(如CISP认证、NCSE认证等)培养的信息安全员和信息安全工程师等。IT行业认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固然较为实用,但他们往往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系统性知识,另一方面小批量、短期的培训往往形不成规模,无法填补信息安全人才的巨大缺口。

在高职院校开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培养信息安全人才,其优势非常明显。一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众多,培养人才规模大、数量多、周期短(2~3年),可尽快填补我国目前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缺口。二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贯彻“够用”、“实用”“、能用”“、会用”,培养的人才面向就业岗位群,适应性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这正是信息安全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三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灵活,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建有实训基地,培养人才“短、平、快”,就业口径宽,能很快适应技术、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工作。四是高职院校现在“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大,实验条件极大改善,大都建立了仪器设备较为齐全的实验室、实验中心、校园网和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等,能够满足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总之,从信息安全人才的整个培养体系来看,可以说高职培养信息安全人才是最“对口”的。

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培养此类人才,有着巨大的潜力,也有利于形成一个多层次、多规格、科学合理、较为完善的国家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4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现状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允许在电子信息大类中开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专业代号:590208)。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

4.1培养的信息安全人才量小口窄

目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均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但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却寥寥无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49所高校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这49所高校绝大多数为综合性大学,培养的人才大多为本科以上的高层次人才,仅有北京、重庆等地的极个别大专院校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我院在200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的高职生,是广西首家招生该专业的学校。在已经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高职院校中,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和所培养的人才仍然停留在技术防护的层面,尚不能涵盖信息安全的各个方面。

4.2专业设置不科学

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应该具备系统性和规范性。在已经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高职院校中,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计划不够科学。这些院校开设专业的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为“量体裁衣型”,即院校经过调研论证,拟开设信息安全专业,但是本校尚不具备相关软硬条件,于是在制订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计划及授课时,根据本校条件量体裁衣,有什么样的师资,就开设什么样的课,有什么样的实验室,就进行什么样的实践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信息安全人才存在“发育不良”现象。另一种为“时尚拼凑型”,即院校组织几名专家,照搬本科院校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设置模式,社会上什么技术最时髦,就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这样的专业设置没有抓住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

4.3教学内容及手段不能适应专业要求

信息安全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没有认识到信息安全专业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强的特点,授课方式缺乏多样性,课程安排没有体现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注重能力培养的特点,仍按照对普通专业学生的要求安排授课,平均分配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时间。没有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实验环节教学非常缺乏,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4.4教材选取不能适应人才培养要求

由于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为新兴专业,国内普通本科学校2001年才开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的建设更迟,这造成课程体系开发不完整,体现在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上,就是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的精编教材。

5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策略

我们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对信息安全教育的管理,不断拓宽信息安全教育的途径,为培养信息安全人才而努力。

5.1根据社会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我国准备在“十一五”期间,建立并完善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种认证培训为辅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开办信息安全专业的大专院校应达到80个左右;学历教育年培养人才到达1万人/年,各种职业教育和认证培训人才达到千人/年。到2020年,力争开办信息安全专业的大专院校达到200个左右,学历教育年培养人才到达3万人/年,各种职业教育和认证培训人才达到1.5万人/年。高职高专院校完全应该根据社会需求,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开设信息安全专业。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院校可以有选择地开设信息安全类课程,开设网络安全基础与防火墙、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加密与PKI技术等选修课,举办信息安全专题讲座,结合培训、认证机制,引进信息安全职业资格认证(如NCSE、CISP、CIW)等多种途径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我国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5.2多方调研,科学设置信息安全专业课程

信息安全科学体系应以信息安全技术为特点,全面贯彻适用性、科学性、超前性、层次性、交叉性的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引入专业资格认证体系,实行双证书制度,实行两条线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在大一、大二阶段,普及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完成教学计划内开设的课程,在大三阶段,引入专业认证体系,以某一认证项目作为最后一年的学习内容,获得证书即代表最后一年学习圆满结束。

在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要以就业为导向,多听取行业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就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进行抽样、分析,根据市场需求改进课程体系、大纲设计,及时引进该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注重高职高专职业教育与网络安全人才需求的同步性,强调专业针对性、应用实践性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5.3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

信息安全是“技术+管理”的集合,信息安全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更要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安全实验教学,应相应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在沿袭普通高校大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教改方案,提高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可以组建网络技术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组织行业企业资深专业人才开发教学软件模拟信息安全攻防环境,以增强信息安全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摒弃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模式,引入研究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演练式、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选用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4科学选用教材

要选用项目驱动式、任务引领型的教材,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所选用教材应该既强调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又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且对许多新技术和新的发展方向有不同程度的介绍。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计算机安全》《电脑爱好者》《电脑报》等相关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阔视野。

5.5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建设信息安全系统的关键是人才,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关键是师资。根据信息安全专业发展方向,一方面,应鼓励教师走出去,积极参与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等项目,加强与国内外企业、高校的学术交流,建立校内外人才锻炼和培养基地;实行“访问工程师制度”,鼓励教师到计算机公司、软件企业、信息安全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企业了解业界发展趋势,紧跟信息安全领域主流技术,提高教师的专业视野和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把专家请进来,开设师资培训班,开展多种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管理能力与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何小东,沈利华. 高职院校培养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可行性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6,(3).

篇7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2-504-02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he Study of "Engineering with"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ZHANG Mei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Beijing 1022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igh-tech computer network of the continuous influx of talen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meet the community'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s,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right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how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talent is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ions,computer professionals face an important issue.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must be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with"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depth reform and innovation,and offered to employment-oriented, with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as the entry point, Computer Network Training efforts to explore new ways to cultivate a generous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actical skills,superb,outstanding students a strong sense of innovation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Key words: diploma program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engineering with; personnel training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对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网络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网络隐患问题日益严重。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在解决隐患和威胁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1 我国高职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快,产生了大量需要从事网站维护工程师,网络维护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架构工程师,系统架构工程师,网络开发运营工程师等工作岗位的IT专业人员。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能从事基层网络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总体来说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处于探索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而展开的。我国高职院校开始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标志着我国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目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高职院校所处的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同及高职院校本身办学条件的不同所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尚未形成科学的模式。由于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正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各个高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体现出不同的办学思路。

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毕业生基本操作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差距较大,工作状态周期较长,未能体现出高职培养人才的特点与优势。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有些学校简单照搬办学模式;学校的师资水平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教学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办学经费紧张,实习、实训条件较差;由于人们对高职院校存在偏见,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总体偏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相对较弱。

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十年的改革,高职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技术课,都更加接近所期望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特点的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与传统的职业教育有巨大的区别,是相对于普通教育体系平行而立的又一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社会发展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掌握某种技能,动手能力强,到岗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工作踏实,能吃苦耐劳。高职计算机专业就要努力按照市场要求去办学。高职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学校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逐步实行持“双证”上岗制度。只有教师拥有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培养出本领过硬的学生。

3 改革措施

1)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教育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知识体系,可以满足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通过大学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很快熟悉并巩固书本知识,并且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发现新问题并予以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根基,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基础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要求,因此,与“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模式相比,依据“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2)课程改革:我国应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模式,采取“工学结合”这种课堂学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方向更适合企业的需求。依托企业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更愿意接收学生,并据此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根据社会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际要求,课改要实行有保、有压、有扩充的方针,注重通过所开设的课程让学生确实掌握某种技能。对实际中使用较少的理论性课程要压缩,对有助于形成专业技能的课程要增加。课程设置要注重实用性、前瞻性。实用性保证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毕业后能立即用上;前瞻性保证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所学知识不会落后于实际应用。

专业课程流程为:岗位任务分析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具体流程的起点是市场调研,经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职业行动领域专家评审确认、学习领域开发分析、教学计划开发制定、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设计等环节。这样的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某方面的技能,毕业后能较快从事相应的技术工作。为适应社会需要,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是动态的,按社会需求而设置,随市场变化而调整。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把原先的“以产定销”的模式转变为“以销定产”的模式。

3)教学内容改革:为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保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建立起适合当前状况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素质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构成了整个课程体系的两大坚实基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技术人员。

而技术基础课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立足之本,其设置情况应该认真探讨。在技术基础课中,增设了"专业导入"的内容,这是高职所有专业都应该开设的,以讲座,报告或参观的形式,让学生在入学后首先了解培养目标,了解他们将要从事工作的性质,岗位特征,发展方向等,进而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4)引导“双证”制:高职院校要把“双证”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实施。学生必须达到素质合格要求,取得一个素质达标证书;具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微机操作基本能力;参加一个学生实践团队;利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一个或多个实际项目任务;最终达到网络技术应用及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个目标,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真正达到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目的,做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通过率,也有利于规范教学,方便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通过考证扎实掌握一门技能。

5)教学方法改革: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应用性较强的一些课程,如应用软件、程序设计的教学,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施项目解决方案,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做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并注重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6)重视实习实训环节:对高职学生要特别注重实践环节的训练,要高度重视校内实习、实训环境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校内除通用的微机室外还应筹建几个专业实验室;校外要加强校企联合,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对实践环节要精心设计安排,将其放在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教学和实践课的比例应控制在3:2~1:1之间。同时,应将平时的实验与毕业设计的集中实践、校内校外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7)考核制度改革:考核的宗旨是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建立了以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导的考核系统,减少了专业课理论的考核内容,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独立完成项目能力的考核。同时,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分流。高职生除了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学习,还要通过获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考核中要逐步减少专业课理论考核内容,加大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完成项目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应从传统的卷面考核逐步过渡到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努力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4 结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匮乏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紧急警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我国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宏伟目标:“建设国家网络信息保障体系,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增强国民网络信息化意识;提高国民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我国高职院校应按照《发展战略》的指引和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网络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只有如此才能营造出和谐、高效的网络空间。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就一定能取得预期成效,我们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雷超阳,刘军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2] 程书红,杨莉.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8).

[3] 冯小辉,吴昊.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