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刘禹锡范文

时间:2023-03-30 13:1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望洞庭刘禹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秋夜的洞庭湖宁静微凉.万物似乎闭上了双眼.湖面上有几叶小舟,舟上除了几盏发出微弱光线的小渔灯以外,什么也没了,让人觉得寂然.天空中那牙弯月与湖水相依相伴,银色的月光轻轻泻在这一片湖面上.光影淅淅沥沥的,像宝石的碎片,让这可爱的洞庭湖像一面无暇的铜镜,照得人的心也变得澄清纯洁.可是造化的使者---风,它并没有如往常一般来到,可能是想让洞庭湖睡一会儿,静一会儿.

但洞庭湖却呼唤着:"让我再去为那些湖畔的朋友们,进行一次洗礼吧!"于是他睁开那清凉的双眼,神圣地望着四周:一片青翠茂盛的树林,遮掩着那片绿草如丝的绵绵土地.秋虫呢喃着,微微地醉了.洞庭湖徐徐漫过堤岸,润泽了土地.他回头一看,湖水中的君山与以前相比越发俊朗.山上有千年古柏,万年青松,这些树枝上似乎还有洞庭湖对它们第一次洗礼时留下的水珠,晶莹剔透.远远望去,月光洒落在叶片上,静静的,静静的,君山像一个大青螺屹立于洞庭湖之上.喔,不,是屹立于白银盘上.

最终,洞庭湖,倦了,困了,他微笑着入睡了.那个笑,淡淡的,淡淡的,消失了......

篇2

2、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6、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7、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8、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9、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释惠标《咏水》

10、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11、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1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3、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张宁

1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6、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登岳阳楼》

17、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1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篇3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篇4

我爱古诗词我酷爱语文,更喜欢古文,文言文是我喜欢的古文类型之一,而最爱的古文类型就是古诗词了。

我之所以喜爱古诗词,可能是因为表姐。小时候,我的表姐就钟爱语文,她非常喜欢古文,你别看她最喜欢的是文言文,但是以前她经常给我背诵古诗词,表姐不光背诗句,还给我讲述古诗词的大概诗意和所描绘的意境。那些古诗词不仅诗句美,连连所描绘的意境也美。“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和恰恰啼。”这是唐代诗人杜甫作的《江畔独步寻花》,我还记得表姐当时给我讲的大概诗意:在江边散步,看见黄四娘家前的小路上鲜花朵朵,把枝头都压弯了,是多么鲜艳,多么美丽啊!就连可爱的蝴蝶也不舍得离开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也在为花儿歌唱:“真美丽啊!真美丽啊!”听着表姐讲述的诗意,我想象到了那种美丽的田园风情,是多么美丽,真是恍若人间仙境!

渐渐地,我发现光是诗句、诗意、意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了。我开始想方设法地调查、了解诗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所作的《望洞庭》。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刘禹锡的诗内容富于战斗色彩,生活气息浓,其语言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是唐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被称为“诗豪”。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交往甚多,人称“刘柳”,也与白居易交谊深厚,世人将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作品有《刘梦得文集》。

这样优美、瑰丽的古诗词,不仅让我陶冶了自身的情操,还增长了语文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我爱古诗词!

山东泰安新泰市谷里镇初级中学初三:林霖

篇5

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从而相互间讨论思考,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受,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注重字词基础知识的教学,虽然老师讲的不多,但是老师的指导表现在细节的指导上。例如:在指导理解诗题目“望洞庭”时,学生说“望”就是“看的意思”,老师追问“怎样的看才是望呢?”学生回答:“远远的看才是望的意思”。再如:老师在板演作者“刘禹锡”时,故意在写“禹”时停了一下,问“禹的最后两笔是什么?”同学们马上注意到了往常最容易写错的两笔。这样的教学很实际很有效。

教学中学法指导已成习惯,孩子们基本已经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自主学习的环节中,孩子们边读边思考,有不动的地方画上了问号,有体会的地方能写上只言片语;交流时能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反复的读来表达各自的体念以及体会到的诗人的表达方式(比喻方式、色彩的描绘)。

关注学生个性的朗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念。男生的朗读激情昂扬,女生的朗读委婉动听,集体的朗读抑扬顿挫,充分给予孩子展示自我朗读的特色。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篇6

月光如轻纱一般笼着大地,周围的一切显得异常清幽、空灵。诗人想到自己曾多次观赏过的洞庭湖,“今夜,我何不凭栏遥望,看看这月光下的洞庭湖会是什么模样?”诗人心底暗道。

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竟这般澄彻空明,与秋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更显得宁静、和谐。迷迷??鞯暮?妫??淳?ナ玫耐?狄话悖??艘园材?⑽萝爸?小?/p>

诗人不禁纳闷:这往日的浩浩荡荡、浊浪排空,怎么一点儿影子都寻不着了呢?“哎呀!我怎么这么糊涂。风平浪自静吗!”诗人拍着脑门叫道。

篇7

——《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教学目标

1.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与主要学习任务。

2.认识两课中的19个生字,随文学写“饮、初、富”3个字,学习多音字“抹、磨、参”。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和课文,并尝试背诵古诗。

4.找出文章中心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明确主题

1.欣赏祖国山河的一组图片,激发学习热情。

2.朗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与主要学习任务。

3.板书课题: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随板书学写“饮、初”,并猜想:诗人在湖上饮的是什么?)

望洞庭

富饶的西沙群岛(指导书写“富”,说说“富饶”是什么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正确朗读古诗和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明确诗人和作者写了哪里的风景。

2.展示交流。

(1)交流问题:诗人和作者写了哪里的风景?

天门山、西湖、洞庭湖、西沙群岛

(2)指生朗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好诗的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

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再读《富饶的西沙群岛》,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一句概括性的话吗?

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4.朗读展示:读句子,读准加粗的字词。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三)书写指导“浅、挺、鼓”

1.教师板书,学生观察。

2.重点指导:浅——右边第一笔和第二笔都是横

挺——字要写紧凑,“壬”上面是撇

鼓——左上是“士”字

3.学生练写,评改。

(四)布置作业,尝试背诵

尝试背诵三首古诗。

三、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古诗三首

望洞庭

篇8

崇宁路小学四年级

卢俊宇

今天,丁老师带来了一袋螺狮,然后,就给我们大家每人发了一粒。

螺狮的样子十分奇特,远看,有的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有的像我最爱吃的蛋筒冰激淋,有的像大海里的漩涡,有的更像是建筑工地上正在工作的钻探机。近看,它像令人恐惧的龙卷风,最像一部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中一只叫懒羊羊的小羊的发型……啊!你们说螺狮的样子是不是非常奇特呢?

螺狮的样子的确很奇特,但它的颜色更加神奇,它青色的壳很像洞庭湖中的君山,怪不得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望洞庭》里写道:白银盘里一青螺!把郁郁葱葱的君山比作一颗十分惹人喜爱、小巧的青螺呀!

接着,我们用手摸了摸,我发现它有白白的尾巴,我认为是它经常和流沙打交道,使壳不硬了。嘿!真看不出来,这小小的螺狮壳还真硬!“我要让你尝尝跆拳道三级高手金刚指的厉害”!我便摆出黄飞鸿的姿势,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啪、啪、啪”连击几掌之后,它居然毫发无损,竟然还突然转过身来,露出头,好像在得意地说:“哼!小样儿,还想伤我?过一百年之后吧”!我只好甘拜下风!

篇9

贝 壳

明天要举行盛大的舞会啦!长腿蚊子在池塘边飞来飞去。忙着这个消息。

小鲤鱼听了以后有点失落,因为她最近得了一种怪病,身上的鳞片一被阳光晒到就会疼痛。白天只能呆在水底。不可以靠近水面,而舞会在白天举行。

长腿蚊子飞到舞会筹备处,向主持人大嘴巴青蛙报告了小鲤鱼不能参加舞会的事情。大嘴巴青蛙连连叹气,舞会少了小鲤鱼的精彩表演,多可惜!他想了想。对啦,为什么不把舞会时间改在晚上呢?那样小鲤鱼不就晒不到阳光了吗?

睡莲姑娘一听,忙说: “哎呀。我是下午两点开放。晚上睡觉的,到时怎么装扮舞台呢?”

小浮萍们也唧唧喳喳地跟着说: “我们是铺舞台地毯的,晚上没有阳光照耀,观众就看不到绿色的地毯了。”

大嘴巴青蛙拍着胸脯保证: “这些都没问题。我已经有好办法了!”

第二天,舞会的准备工作差不多都完成了。大嘴巴青蛙请来小螃蟹帮忙。在水面上拉起一片片大荷叶,盖住睡莲姑娘。睡莲姑娘一看周围黑洞洞的,便呼呼大睡起来。从中午一直睡到晚上,没有开花。

天真的黑了,大嘴巴青蛙请的特约嘉宾赶来了。原来是一群萤火虫,手中提着一盏盏灯笼。睡莲姑娘醒了,推开荷叶看到亮光,高兴地绽开了粉红色的花瓣。小浮萍铺成的地毯也在灯光下映照出碧绿碧绿的光彩,观众们看得很清楚。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眨眼睛。水面上倒映出星星的影子,整个舞台都亮晶晶的。别提多美了!

小蜗牛也来助阵,他们爬来爬去,灯光照着他们背上的壳,制造出了七彩旋转的灯光。

舞会热热闹闹。伙伴们玩得好开心,大家觉得在夏天的夜晚开舞会再美妙不过了,以后都要在晚上开。

小鲤鱼终于出场啦!蟋蟀拉起小提琴,小鲤鱼伴着音乐在洒满星光的水面上跳舞,身上的鳞片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大伙儿全看呆了。

舞会结束了,萤火虫们提着灯笼给大家照亮回家的路。这个夏天的夜晚,每个人都会做一个亮晶晶的梦……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篇10

(一)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6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 《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 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 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9. 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而2012年的盐城语文中考试卷则正式开始课内外古诗的比较阅读,体现了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的趋势。请看2012年江苏省盐城市语文中考试卷:

(一)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5分)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 洞 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 潭面:指湖面。② 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 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9. 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2010年古诗对比阅读虽然是两首课内的,但涉及面比较广,请看第八道选择题,它涉及到了画面、情感、景物特征、表现手法等,A选项和B选项将两首诗的画面进行了对比;C选项和D选项将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对比。巧合的是,两份试卷同样是第9题,同样考了诗人的心境,大概因为处于过渡期,今年课外的古诗所选的《望洞庭》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的,贴近文本,考查了景象及心境,没有涉及相对较难的词语品析和手法分析,学生的正确率较高。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程序。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概括地讲一般不外乎是“求同”、“辨异”;具体地说,一般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其实,不管是课内古诗的对比阅读,还是课内课外古诗对比阅读,命题一般有这些角度: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关于表现手法的比较;关于字词的比较。

基于这种趋势,学生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具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 抓景物特点,品思想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景物往往是人物感情意趣的外在表现,它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感彩,阅读时我们要联系诗人的生平,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分析作者的心情。如2010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试卷上出现的两首古诗,刘禹锡的《秋词》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景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分别体现了“绚丽、明丽、雄奇”和“萧索、凄凉、孤寂”的特征,相应的,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分别是豪迈乐观之情和游子悲秋思乡之情,这就是根据景物特点来体会诗歌感情。此外,要把握古诗中一些常见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如月亮表达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不仅如此,还要善于分析特定景物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

二、 品炼字妙处,评思想感情。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这些炼出了情炼出了意的字往往就是情意的关键。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和南宋汪元量的《湖州歌》(其六):“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虽然一个是课内的,一个是课外的,但两首诗中“望”字,都起到了统领全诗的作用。再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中的“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烟里白沙提”中的“最爱”一词则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湖光山色之中了。这样,扣住带感彩的词语加以分析,抓关键词眼,就能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

三、 找表现手法,析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