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小实验范文

时间:2023-03-17 05:3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趣的小实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趣的小实验

篇1

李思琪

“我吸起来了!”“我也吸起来了!”教室里传出一阵阵振奋人心的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今天下午,我们在教室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首先拿出几张薄薄的纸,再拿出一根塑料笔,这样,准备工作就好了。然后,再把纸撕成许多小碎片,把塑料笔往毛衣或头发上来回摩擦许多次,马上放到纸片上,然后小纸片就会忽然粘贴到塑料笔上。

我一只手拿着塑料笔,另一只手撕着纸片,纸片被我撕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纸屑,接着拿起塑料笔在头发上来回摩擦,最后轻轻地把塑料笔放在纸片上方。这时,不知从哪儿冒出一股奇迹般的力量,让纸片慢慢站立起来,最后,纸片竟一动不动地“粘”到上面,“难道这是魔法?”我心里纳闷……

正当我疑惑不解时,徐老师说:“打开书132页,你们就知道原因了!”于是我半信半疑地打开书。

读着读着,我心里豁然一亮,原来塑料笔摩擦产生静电,静电吸起了小纸片。我略微一思考,用毛衣的袖子直接去吸,果然吸起来了许多纸片,用手套也行呢!

在生活中,这样的趣事也有许多,例如:有时人站在电视机前,回头时毛发竖立:脱毛衣时,毛衣能把头发带起来……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指导教师:徐江梅

摘瓜果

钱越萍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儿童的节日。大家都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生态示范园区参观、玩耍。

走进生态示范园区,我们就看见了一排排小树,一个个暖棚。来到一个暖棚前,我们停了下来,沈老师对我们说:“现在开始每人摘一根黄瓜,三个大西红柿,二十个小西红柿。”说完,老师就发给我们每人一只塑料袋。我们拿了塑料袋,就走进小西红柿棚里面去摘小西红柿了。同学们迅速往里面钻。边钻边看两旁,眼睛像两只明亮的大探照灯。看见红色的小西红柿,我就摘。不到一分钟,我就摘到了二十个红色的小西红柿,立刻走出了热腾腾的暖棚。同学们陆续走了出来。老师看见大部分学生摘好出来了,就叫组长清点人数。组长立刻大声报告。

“好,人齐了,我们到下一个目的地。”接着,沈老师带我们到黄瓜暖棚摘黄瓜。来到暖棚门口,我们一窝蜂似的拥了进去。黄瓜像女同学头上的小辫子一样倒挂着。我碰了一下它的身体。它满身都是小小的尖尖的刺,只要把刺抹去擦干净就可以吃了。我在排队时看到董杰手中的黄瓜既粗又大,黄中带绿,比我们的手臂都粗,真像是一条黄瓜王。这时,我记起爸爸对我说过的话:“黄瓜由绿变黄,就是老了,不好吃了。”大家议论着董杰的黄瓜,可是他还是要这条大黄瓜,

最后,我们去摘大西红柿。来到大西红柿的暖棚前,我们没等老师说话,就又蜂拥而人。里面的西红柿又大又好看。同学们都仔细寻找最好的大西红柿。我们弯着腰上下寻找。找到又大又红的西红柿我就伸手去摘。我发现了一个大西红柿,伸出手去刚想摘,可是,后面伸过一只手来抢先摘了去。我后悔不已,直怪自己动作太慢。我又往前找去。摘到了三个大西红柿,我就走了出来。

篇2

我打开课本,翻到第二课《摩擦起电》,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不一会儿,教室里便有两三只手举了起来。于是,我加快了读书的速度。没过多久,我也把课文仔细地读了一遍。我立刻把手也举了起来。在举手的同时,我默默地思考着课文所讲的内容。又过了一会儿,老师看到大家举起了手,就说:“停,把书本合起来。”他又说:“什么叫摩擦起电?”许多学生举起了手。老师请了三位学生讲了。他们都讲对了。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老师又根据课文内容提了几个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也叫到了我,我立刻大声流利地回答起来。老师连连称赞我:“你回答得有创见,好,不错!请坐!”

然后,作为鼓励,在积极发言的学生中间挑选了四位发言有创见的学生到前面去做实验。我也被请到了。这时,我非常高兴,抬头挺胸走上前去。老师对我们说:“请你们各自选一个实验的项目做给大家看。”我们四个人便挑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项实验做了起来。

挑后,老师叫小明先做实验给同学们看。他拿起一块毛皮和一根硬,迅速擦了起来。不一会儿,他将硬橡胶棒放到一只装有锡铂纸的实验盒子的顶端上面。咦,奇迹果然出现了:下面的锡铂纸果然张开了。他自豪地对大家说:“这是因为硬橡胶棒上的负电通过顶端的金属把电传到了锡铂纸上,这两张纸带上同种负电,带同种电的物体相排斥,所以锡铂纸张开了。”“哗……”掌声、喝彩声顿时响了起来。连上课严肃的老师也笑了。

接着,我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同样到那个实验盒的顶端去碰了一下,锡铂纸也张开了。我说的跟小明的差不多,只是我说我的棒上面带的是正电。

第三次,由其他两位学生一起做。一个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另一个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然后各自靠近一个悬挂着的灯草球。啊,那小球立刻被吸引了过去。然后,他们同时把两个小球往中间靠拢。奇迹又出现了这时,两个小球好象两位亲密的小伙伴一样紧紧地靠在一起。然后,他们用相同的毛皮和橡胶棒摩擦,也去靠拢小球,小球也被吸引过去。他们也把两个小球往中间靠拢,可是,这一次两个小球好象是冤家一样死活不愿意靠拢,各自后退,离开了一定距离。后来,他们又换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这一次那两个小球和第二次的一样,死活不愿意靠拢。接着,一个同学说明了情况和理由,另一个同学作了补充。“哗……”掌声、喝彩声又一次响了起来。老师严肃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高兴地说:“你们学得不错,实验做得又好,解释得又非常正确,很好!现在打开实验盒每人做一个以上的实验。其他的学生看后要评价,发现错误要及时指出让他改正。”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同学们纷纷从盒子里拿起用具做起了实验来了。有的还从自己的铅笔盒里拿出塑料尺在自己的毛衣上面摩擦起来。接着,他拿起塑料尺靠近一些小碎纸。那一些小碎纸立刻跳起来跑到了尺子上面。

篇3

记一次有趣的小实验

我从小好奇心极强,尤其是对飞行这方面。我最希望能在天空中滑翔,所以十分喜欢飞行。

那是一个中午,我无聊地摆弄着眼前这块金色的布。玩着玩着,我忽然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用这块布做一次降落伞实验呢说干就干,我立刻找来四条长短相同的细绳,分别绑在布的四个角上。绑好了,我尝试着拉了拉四条细绳,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我才找来一个小玩具,将四条绳子都拴在玩具身上。一切就绪,我兴奋地爬上一个较高的柜子,站起来,抓着我的降落伞和伞兵,大手一挥,原来以为这个降落伞一定能稳稳当当地落下,可天有不测风云,伞兵居然直线形下垂,最后还是没能安全着陆,英勇牺牲了。我愣了:怎么可能难道实验品有误便不假思索地跳下柜子,抓起伞兵,左看看,右看看,啥问题也没有啊思考良久,我终于得出结论:玩具偏重。于是,我立刻换了个轻些的玩具,又将绳子捆在玩具身上,又实验了一次,可结果,伞兵结局还是那样悲惨。难道还是有问题我十分纳闷。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我灵机一动:一定是缺少风力。于是,我再次提着伞兵,来到顶楼。正好刮来一阵风,说时迟那时快,我赶紧扔下伞兵,嘿,神了!只见降落伞一撑开,伞兵便悠悠地降落到地面,安全着陆。我一阵欢呼,冲下楼,捡起伞兵,激动得大呼:“我成功了!成功了!”

这虽然只是很早以前做的一个小实验了,但它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遇到困难时,那张降落伞和伞兵总出现在我眼前,促使着我去克服种种困难。在人生中,困难就像个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所以,只要你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再强大的困难也只有被打败的份儿!

六年级:123z456y789t

篇4

记一次有趣的的小试验

今天上语文课时,老师拿了许多喷水壶来到教室。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有的说:“老师拿喷水壶干什么呀?” 有的猜测:“老师是不是要我们去做环保绿化队,给小花小草浇水呢?”只见老师笑眯眯地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彩虹吗?雨后,有时在天空中会出现一条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弧线,那是美丽的彩虹!今天我们要做一个“人造彩虹”的试验。” 啊,我欣喜若狂,我只见过一次彩虹,还是在电视机上收看到的。彩虹非常罕见。

我和同学们一起跟着老师来到了操场。今天,阳光明媚,天空非常晴朗。老师拿起喷水壶,一边向天空中喷出一条弧线一边为我们讲解:“喷水的人必须背对着阳光,观察彩虹的同学必须顺着太阳光。下面两个同学一组开始实验。”我和玲玲一组,她迫不及待地拿起装满水的喷水壶往天空中喷洒。“一边挥手臂一边喷。”我指挥着玲玲。 “啊,成功了,成功了。”我观察到了彩虹,乐得大叫起来。虽然彩虹只是在天空中划过,一瞬间就消失了,但那相当难得的场景却令我难忘 —— 彩虹真迷人。

彩虹为什么会形成呢?试验结束,老师仔细讲解了彩虹形成的奥秘,原来,彩虹是太阳穿透雨的颗粒形成的。当光按照一定的角度照射到其中的小水滴上时,会发生色散现象,这就是彩虹。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小试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大自然的无穷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篇5

【关键词】有效;提问;启发性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就是求知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说过:真正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科学感兴趣,才会想学好科学。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特别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而且能持久地、深入地去探索、研究,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一、掌握时机,体现提问的适时性

适时,即掌握提问时机,就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间,提出问题,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的解题向往,唤起学生内心的探究欲望,积极思考,发展思维。科学课上,教师提问的时机不是受教师主观意志左右,随心所欲的。一个问题提出来后,学生能不能回答,首先要受学生原有认知水平限制,要有科学探究的实践经验作基础,否则问早了,学生认知结构或思维过程会出现断层,则欲速不达。问迟了,提问的结果可能会皆大欢喜,但却使提问失去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其次还要受学生主观能动性影响,学生情绪饱满,充满求知渴望,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此时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怎样加快溶解》,吃糖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加快溶解的不同方式,从而获得更多的体验。在提出吃糖的不同方式会获得怎样的感受之前,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时机,把学生的兴致勾起来。想吃吗?爱吃吗?着急吗?想知道这块糖到底是什么味道吗?但是吃糖是有讲究的,这时向学生介绍四种不同的吃糖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大家一定要在吃糖的过程中,在运用不同的方式吃掉这块糖的同时,看看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个时候已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而且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在这种情况下,提出问题或活动要求,学生会很出色地完成。

由此看来,提问的时机很重要。那么,在一节常态的科学课中,提问的最佳时机有以下几个时段:

1、学习情绪需要被激发调动时。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想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就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开课时)

2、研究、探讨新知识时。在学生尚不明确新知或对新知未知的时候,代表性的问题可以指明学生探究的方向,突出重点。 (探究过程前)

3、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时。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受阻时,及时的问题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开启他们的思维的闸门。 (探究过程中)

4、自我学习感觉满足时。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拓展性的问题可以启示他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课结束时)

二、目的明确,体现提问的指向性

设计问题时要精心,不仅要注意难易程度,使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还必须问题明确,不能引起学生疑惑、误解和猜测,当然还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答案,准备对策。所谓“提问的指向”,是指教师提问的内在意图,即教师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导向。提问指向明确,问题就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抓住要点,思维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运用感官》:导入提问之前先营造一个学习的环境,教室后边坐了很多位听课的老师、屋子里喷了一些香水、同时放一段音乐,才让大家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这个学习环境的营造,有一定的目的性,再加上问题:今天的实验室和平时你们上课的时候有哪些不同之处?这个问题设置的指向性就是让学生通过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与以往的不同之处说出来,同时引到本节课的教学中,“运用感官”。

《一杯水的观察》:观察前有指导性的问题和要求: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这杯水。观察后,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会说出很多很多观察过程中的新发现。教师就要在这个时候不断地提出指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水的基本性质。比如:有的同学说拿起这杯水的时候,可以通过水看到书上的字,还可以通过水看到对面的同学,这说明水有什么特点呢?共同总结“透明”这一性质。

在这个案例里,我们看到老师在学生观察前已提供了明确的要求,在学生观察后交流时,又通过一个个指向明确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来不断完善学生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所以,我们说课堂提问要讲究明确的目的,提问必须为教学要求服务。备课时就要考虑提问的目标:是为引出新课?还是为前后联系?或者其他?我们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性明确的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科学的动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语言精炼,体现提问的严密性

教学提问语言的严密性直接决定着其科学性。在科学课的教学中,科学的表述是非常严谨的,提问语言一定要经过推敲,要有界定性,语言严密,才不会使学生产生理解上的偏差。科学课中教师提问语言的严谨规范必须从日常的教学中不断锤炼。

《声音的传播》:为了完成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来传播这个环节,我做了这样一个学具:一个集气瓶塞上橡皮塞,钻一个小孔,插入玻璃管,下端拴一个小铃铛,玻璃管上端插一根胶管,用两用气筒把瓶里的空气抽掉后,用夹子夹住胶管。

引导学生玩这个瓶子之前,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在玩的时候,一定要在不改变这个装置原样的情况下,摇一摇,玩一玩,你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这个不改变原样就是这个问题中的一个限制语,如果不这样说,怎么玩的都有了,就不会引出,为什么看着铃铛在动,却听不到声音呢?声音到底是怎样传播的呢?这种提问语言的严密性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指向。

在我们备课时不仅仅要设计好教学过程、教学器材,更要设计教学提问语言。备课时不仅思考课堂中知识点的表述,而且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提问中尽量多的使用:“你看到什么,你是怎样做的?”这类针对事实理性的提问,而少提“这象什么?你想到什么?”这类感性的问题。

在课堂中有些教师经常不自觉地整句重复学生的发言,即耽误了时间,又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降低了课时效率。教师有效的倾听,应对学生的话语有选择的概括性的复述。例如:“你想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朵花呢?”“我们可以看看它的颜色,还有它是什么样的。”那么教师就可以简练的复述:“颜色、形状!”而不能整句重现。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不仅仅要注意力集中,而且思维上要条理清晰,要在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引发思维,体现提问的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其效果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讲解。通常,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针对他们思维困惑之处提问,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形成新概念。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显性状态,刺激学生去想问题、研究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学生思维的“启发剂”,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导入部分可以这样设计:就是一个冲糖水的事:小明家里来了客人,想给客人冲杯糖水,他打开白糖罐,选了一个结成块的白糖,倒了一点凉水,冲好了。可是过了一会,看见糖只溶解了一点点,这样的水怎么给客人喝呢?同学们快帮小明想想办法,到底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在这个小情景设置的前提下提出的。那么,这个问题足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小明冲糖水这件事的启发下,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于是会提出很多方法。那么,学生说出的这些方法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怎样加快溶解”。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去积极探索,促使知识内化,从而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

五、把握重点,体现追问的强效性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它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是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问。 “追问”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科学本原的手段。追问作为前次提问的补充和深化,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动态的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适时“追问”可以对主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优化课堂教学,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电单元中有一课“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共有四盏小灯泡,想知道哪两个灯泡之间是连接的这个问题时,经过大家的讨论,每两个灯泡之间都要用导线连接一次。于是提问:一号灯泡共连接几次?学生很快回答是3次。再提问:那么4号灯泡呢?学生中间有了小争议,有说“0次”的,有说“3次”的,课堂里热闹起来。然后请说“3次”的学生具体说明理由,进而达成思维共识。

在这个案例中,关键是那适时的第二次提问“那么4号灯泡呢?”,将学生置于认知冲突中,才有了学生思维间的碰撞,成就了课堂精彩的一瞬间。

追问有两种重要的价值取向:一是指向学生的思维深度,要求不仅知其一,又要能知其二;二是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老师们经常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说出具体的方法之后,继续提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就是追问,目的是要展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他第一次回答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思维后的结果,而经过追问之后,呈现出的就是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

追问运用得当,对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性、准确度,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独特的价值。

六、注重评价,体现提问的价值性

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评价成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科学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如答对了,我们可以激励,如果答错了,我们可以鼓励,如果答得很有创意,我们更可以大家表扬。但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可以不用语言加以评价,可以用肢体语言,点头,摇头,竖起大拇指等等,这样也能节省教学时间。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回答一概不作表示,让学生认为回答与否都一样的感觉,大大降低了老师提问的收效。

中肯的评价可以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学习的兴趣,能鼓励和督促及时的消化和复习,还能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的,得到及时调整和改变。因此,提问中的评价,应注意以下三点:(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疑;(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科学,就需要我们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有效的课堂提问既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也直接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效,同时也是一项细致的教学艺术。只要我们每一位科学老师都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入地思考、细致地揣摩,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提问,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课堂教学细节的不同切入点引领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使学生带着活跃的思维状态投入到科学探究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篇6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科技老师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说:"如果我说人的手上有很多细菌,你们相信吗?"我和同学们都仔细地看了看自己的手,个个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表示怀疑。一向不服输的小明举起双手说:"老师,你看我的手上课前刚洗过,这么干净,怎么会有细菌?"老师和蔼地说:"既然你们都不相信,那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吧!"

老师拿出土豆和美工刀。我一看有点不以为然。暗想:小小的土豆能有什么作用,怎么能测出细菌呢?同学们都既兴奋又紧张地看着老师。老师先把土豆洗干净,再削皮,然后切片,最后在土豆上按一个手印,试验就完成了。

我们看了以后全都磨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半信半疑地按着老师的方法去做,先用刷子把土豆刷干净,正当我准备切土豆时,不知怎么脑海里突然出现了我第一次用美工刀的情景:那天,我用美工刀裁纸,不小心划到手了,顿时血流不止。我吓得手足无措,哭了起来。幸好老师及时帮我止血包扎。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碰过它了,我胆怯了想:还是别去招惹它吧!让同学代劳吧!可转念又想:"我就这么轻易被吓倒,不行,我一定要战胜自己。"于是,我鼓起勇气,拿起美工刀小心翼翼地切了一刀,一片土豆应声而落。我欣喜地拿起土豆片,用手指在上面使劲地按了一个指印,把它放进培养皿内,再盖上盖子交给老师。我如释重负地做回座位,此时才发现手心全是汗。

经过两天的漫长等待,终于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刻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自己的培养皿,惊奇地发现土豆片被我们按过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黑点,老师指着黑点说:"这个黑点就是你们手上的细菌生长繁殖的结果。

噢!我明白了,原来土豆是用来给手上细菌创造一个生长的载体。我们的手上原来有这么多细菌啊!我以后一定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篇7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

区域活动的关键是要创立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并提供一定的有效材料,选择较为丰富的内容来让幼儿通过手动操作和摸索去感知和探索世界的一种活动。材料的选择作为这种活动的灵魂和核心,更是孩子们进行学习的载体,成了区域活动中的一个十分必要的前提。对于教师,材料的投放不仅是教育的行为,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智慧。而由于农村幼儿园的条件存在相对的局限性,经常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材料的投放在幼儿的实际操作当中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材料能够使孩子充分地开动大脑,发挥想象力,想象出多种多样关于材料的新鲜的玩法,且能够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并且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受益。所以,为了能够使每一个材料都能够发挥其本身的作用,教师要将教育的目标在材料的投放中获得体现。总结来说,在关于材料的投放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一、根据孩子的差异投放丰富且有层次的材料

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对幼儿能否到达其预期目标有着决定性作用,这是研究的重点部分。但应引起注意的是,在投放材料过程中,并不是材料的投放越多就越好,投放太多复杂无用的材料,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会造成幼儿无法专一地进行活动。所以,在材料投放过程中,要对存在的个体差异给予足够的尊重,投放的材料也要有层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教师在选择和材料投放的时候要学会思考。将选择要进行投放的材料与孩子通过该材料会达到的目标,按照由浅及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解出能够与孩子的发展相互协调的操作层次,并在幼儿进行活动的过程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让幼儿能够在选择材料以及自行操作的过程中,更快更好地进入状态,最终迈向自己的目标。

农村教师应有准确的认知和定位,并且不可以盲目跟风。要及时认清楚自己的优势,才能更加有效地对材料进行收集和投放。例如,农村的材料大多数都来自于自然,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活动,使幼儿能够在运用工具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发挥自己的创新力和想象力。

二、与主题的内容相适宜,有目的地进行材料的投放

在农村的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要与教育目的紧密相连。教师要以幼儿的需求出发,根据实际的活动要求,在材料的选择上要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对材料的选择中,应根据实际的内容,再结合班级里幼儿的操作水平来进行投放。对投放材料进行一定的筛选和淘汰,及时淘汰对幼儿的发展没有什么用处的材料。这样才能促进教育的目标达成,使幼儿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发展,教育的主题也更加深入人心。

三、根据幼儿的兴趣选出多种多样的材料进行投放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对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都来源于材料。所以,材料的丰富程度决定着整个活动的质量。教师应在活动中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从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出发,促进教育的自身发展。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还应注意投放量要充足。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对于同伴的操作材料产生强大的好奇和兴趣,从而产生了操作的欲望。所以这就要求材料的投放数量一定要充足,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同时,一个目标不应该仅仅和一个材料相互对应,要围绕一个目标投放多种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幼儿的思维得到发散,而不是仅局限于一种材料。多种多样的材料能够更好地使教师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发展和提高,也可以使幼儿通过对多种材料的应用达到同一个效果。同时,多样的材料能够加强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的相互交流,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四、在活动中投放有探索性的多功能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材料作为载体来体现的,所以要适时对材料进行抽取和调整,一定程度上增加挑战性,或者及时地对活动环境进行更新和变化,促进孩子探索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增强。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从生活中积极探索天然的材料,供幼儿进行操作。正所谓生活就是教育,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从生活当中获得经验,增长知识,同时动手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创新能力也增加,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总之,在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在进行积极的摸索与探究。教师只有深刻地意识到对于材料投放的重要性,才能使得区域活动真正地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投放多种多样的材料能够使不同程度的幼儿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只有从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出发,真正地尊重孩子,才能够真正地体现区域活动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玉娇.让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活”起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8):42-44.

篇8

关键词:发展趋势,节能环保,静音,可靠,外观时尚,效益

由于环境的破坏,气候越来越恶劣,像飓风、台风、洪水、暴雪等这样的恶劣气候经常发生。这样的气候使家庭经常会出现断电的现象,这时每个家庭太需要小型的汽油发电机。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生产汽油发电机的厂家。但产品的发展趋势大部分厂家还没真正认识到。都处于互相模仿的阶段。通过对当前市场的调研,发现未来的家用小型汽油发电机必须向节能环保,静音,外观时尚,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可靠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汽油发电机会逐步被淘汰。因此怎样加快开发节能环保,静音,外观时尚,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可靠的汽油发电机将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当今各生产汽油发电机企业共同要关心、关注的话题。

1 发电机概念和分类

发电机是一种能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机械电子设备,以柴油机、水轮机、汽轮机或其他动力机械为驱动源,可将气流,水流,燃料燃烧或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转化成机械能传给发电机,再经它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发电机多种多样,按其产生方式分为汽轮发电机、汽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等。

汽油发电机以其灵活、方便、稳定的特点被广泛作为常用、备用和急需的交流电源使用。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全国很多地方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电力紧缺现象,因此汽油发电机的使用就明显增加,其作用也更加突出,特别是家用小型汽油发电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家用小型汽油发电机是一种以汽油等为燃料,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机械发电设备。家用小型汽油发电机经济实用,便于携带,价格实惠。目前市场上发电机主要分为传统技术的发电机和数码变频发电机两种类型。

1.1 传统技术的发电机

传统汽油发电机组以交流形式输出电压,因此其输出的电压和频率均不稳定。传统小型发电机通常是单相工频的,所占空间大且重,故不便移动和携带。现今小型汽油发电机大多为机械式调速,因机械调速器自身存在摩擦阻力大和惯性滞后,故发电机调速时会出现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差、过度时间长等缺点。以下简要分析其特点:

(1)外观:简单。如图1.1所示。

外观上看很简单。发电机一般由转子、定子、端盖、轴承等组成。

(2)性能:噪音大,体积大,重量重,输出电压波形不稳定。

传统发电机主要是利用低速发动机带动一个工频输出的发电机正常工作,直接输出相应的电源。此类型系统,因发动机工作转速较低,致使其体积相对较大,此外,对于低速发电机来说也难以减小其体积,故整个发电机组系统不易实现便携化和小型化。

就输出电源质量而言,因输出电源的频率和电压均正比于发动机转速,亦因发动机在不同负载下工作的系统转速的波动变化将直接影响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其输出电源波形将直接受到发电机的影响,因此该类型的小功率发电机输出波形的TDH均不理想。

(3)优点:价格低,维修方便。

一般家用小型汽油发电机用于临时停电应急,或是用在给家用电器供电,供电2-3KW没问题。不同品牌和配置的发电机价格稍有差异,普通品牌3KW的价钱在2000-2500元左右,5KW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相比现代的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小型汽油发电机价格低,效率高且很使用。

新的或封存久的发电机经磨合运转后,需要进行清洁处理或更换空气滤清器,换油,重新拧紧各部分的螺帽、螺栓等简单的维护工作。因此,传统发电机维修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只要定期检修即可。

1.2 新型的数码变频发电机

现今汽油发电机组是以将汽油发电机组和电力电子变换器相结合以及电子调速器的使用为最新的发展趋势。即利用电力电子变换器净化、处理发电机原始电压,随后再将其输出给负载,使用电子调速器调节发动机的转速,最终达到节能、环保目的。这种新型的发电机组一般称之为数码发电机。

数码变频发电机是先进的功率逆变技术与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控制器产品,是近年来发电机产品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其中该领域的五千瓦以下的小型发电机产品实现了普及化。具体特点和性能如下:

(1)外观优点:丰富 、时尚。如图1.2所示。

数码变频发电机外观设计新颖美观,内部结构独特合理。

(2)性能优点:节能,噪音低,体积小,重量轻,输出电压波形稳定。

1)方便、轻巧

数码变频发电机是发电机产品中最小的一款设备,和传统发电机组相比,它更轻巧,重量和尺寸均减小了约50%,这使得它可应用于许多娱乐场合作为小型便携式移动电源,从而彻底地消除了发电设备在用户心中 “大,笨,粗”的传统观念。

2)优质、稳定

内置式微处理器是数码变频发电机中的重要零部件,结合其强大功能的模块化设计,净化、处理发电机产生的原始电力,使得数码发电机组的输出电力非常洁净和平稳。数码变频发电机组的电力波形是完美的正弦波形,输出电源质量高、稳定性好。在输出电源的类型上由于该系统具有相对较高的自由度,因此可输出客户要求的不同电压和频率的电源。目前可输出电源类型如下:

A.220V/50Hz标准正弦电压输出;

B.230V/50Hz标准正弦电压输出;

C.120V/60Hz标准正弦电压输出;

D.100V/60Hz和100V/50Hz标准正弦电压输出。

因此,数码变频发电机适合于对电压和电流波动较敏感的电气设备,例如通讯设备、医用设备、传真机等。

3)安静、惬意

设计独特的双层降噪系统使得数码发电机组的噪声要比传统发电机组低3-9分贝。它采用国际知名专业设计公司所设计的风道,使得进气排气更为通畅,噪声和机械振动更小。

4)绿色、环保

数码变频发电机以其高效的燃烧系统能把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降低至最小,即排放水平可达到美国环保署2005年第二阶段的标准。它运行时的噪声和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都很小,且符合环保标准,是当之无愧的绿色环保型动力。无论是作为家用的移动备用电源,还是用在人口密集的市区,或者是野外露营等,数码变频发电机组都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5)经济、实用

数码变频发电机装有多种安全自动保护装置,如过载、机油油压过低等保护装置,从而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的操作。除此之外,机组还安装了独特的智能节气门装置,它可根据实际负载的变化情况来自动调节转速,使其燃油消耗比普通机组的要低20%-40%,运行时间更长,给用户带来更多经济实惠。同时,也大大的延长了整机的使用寿命。

(3)缺点:价格较高。

数码变频发电机价格相对传统的发电机来说一般都比较贵,比如普通品牌的1KW的数码发电机价格在两千元以上,大功率的就更贵了。进口牌子的数码发电机像丰田、伊藤、开普、罗宾、雅马哈、宗申等,价格更贵一般都上万元。目前对于一般家用来说,数码发电机实现普及化可能有些困难。

2 结语

在目前全国性的电荒形势下,小型汽油发电机以其便携优势在移动基站的应急供电系统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小型汽油发电机组又由于自身的缺点:噪音大、体积大、功率低、供电质量低等,导致在对高频开关电源供电时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现象。数码变频发电机和传统发电机组相比主要有以下明显优势:

1.可在高转速区工作,因此输出同等功率,发动机的重量和体积都小很多。用术语讲就是升功率、比功率高;

2.工作转速变化范围较大,能和发电机较好的匹配,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

3.交流发电机工作转速高,同样减小了重量和体积;

4.综合第2、3点,还节省了很多金属材料;

5.输出电源的质量高――纯净的正弦波输出,谐波含量很小;

与同功率等级的传统的发电机组相比,数码变频发电机组排放更低,机身更轻巧,电力输出更洁净,是真正的绿色环保型发电机。因而数码发电机的用途很多,例如:1.野营、郊游、汽车电源;2.精密仪器、医疗设备电源;3.电信设备、抢修工具电源;4.小型商家、现代家庭电源;5.移动施工、建筑工地电源;6.中小型企业办公、生活电源等。

此外,变频技术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变频器正朝着高性能、低噪声、高可靠性方向发展。而且在节约能源,提高企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综合以上传统发电机和数码变频发电机的分析,可知数码变频发电机性价比很高,尤其是现代家庭理想的应急电源,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是发电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篇9

(1.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新疆农垦科学院)

收稿日期:2015—04—23

*通讯作者:尹飞虎(1954-),男,湖南平江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和节水农业方面的研究。E-mail:nkyyfh@sohu.com。

摘要: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它既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 同时又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近几十年来,全球磷肥工业日益崛起,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在作物生理代谢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磷在作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磷肥的发展与应用、磷在土壤中的运移与利用率,以及施用磷肥面临的问题和今后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田;磷肥;有效性;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营养元素,属于肥料三要素之一,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作物对磷肥的有效利用率能力较弱,当季利用率一般只有5% ~ 10%,即使考虑作物的后效,一般也不会超过25%,远低于其他化学肥料的利用率。在氮磷钾三大肥料要素中,磷的移动性最小,磷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仅为3 ~ 4 cm[1],对于庞大的作物根系而言,如此近距离的运移范围是远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求的。因此,自我国开始大规模使用化学磷肥以来,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已是一些科研部门、农业生产部门长期面临且亟需解决的问题。

1 磷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磷是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元素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磷素能够促进苗期根系生长,增加养分吸收,进而促进营养体的生长;生殖生长阶段,大量的磷素由营养体转移至籽粒中,使得籽粒饱满。磷是植物体内细胞原生质的组成元素,对细胞分裂和增殖起重要作用。植物生命过程中养分和能量的转化、传递均与磷素有密切的关系,如蒸腾、光合、呼吸3大生理作用以及糖、淀粉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等过程。

1.1 磷是植物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磷是组成植物体内磷脂、核酸、植素、磷酸腺苷等的重要元素,这些有机磷化合物对植物生长和代谢起重要作用,在储存和转移能量的酶体系中磷也是最为关键的成分之一[2] 。植物体内生物膜的构成,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含氮物质和脂肪的合成、分解和运转等代谢过程也都与磷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磷素是促进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须的、不可缺少的养分,磷不足将导致细胞完整性缺失。

1.2 磷是植物生理代谢的重要物质

在植物生长期间,磷素与3大生理作用以及糖、淀粉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等过程密切相关,足量的外源磷素供应对植物生理代谢有重要意义。当植物细胞中的磷浓度稳定时,外界磷素的供应量不影响光合速率;但当磷的供给量处于较低水平并成为限制因素时,将对植物叶片的扩展产生显著影响,叶片数量、总叶面积显著减少,叶片生长速率减缓,从而降低同化面积;且植物体内缺少磷将导致光合磷酸化过程中有机磷循环受阻,限制叶片光合作用[3],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总碳固定量。

在作物生育期合理施用磷肥对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产品品质有重要作用,谷类作物施用磷肥后能加速分蘖,促进幼穗分化和灌浆,使得籽粒饱满,促早熟;经济作物、瓜果及蔬菜施用磷肥能促使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提高结果率,增加作物产量;磷肥施用对浆果、甜菜、甘蔗以及西瓜等的糖分、块茎类作物的淀粉含量以及豆科作物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均有提高效应。此外,还能提高作物抗旱、抗寒等抗逆性。

2 磷肥的发展与有效性研究进展

2.1 磷肥的发展现状

磷肥是我国农业生产必须的生产资料,施用磷肥一直是粮食生产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我国磷肥工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过磷酸钙,60年展钙镁磷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后期重点发展重钙、氮磷钾、硝酸磷肥、磷氨铵等高浓度磷复肥。自2000年以来,我国磷肥工业得以快速发展,2005年磷肥产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06年实现磷肥自给,2007年在自给有余的基础上成为磷肥主要出口国之一。随着农业发展的需要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除传统磷肥品种外,各种缓控释肥、专用肥、掺混肥等也应运而生,形成品种基本齐全的肥料供应体系,也为农业生产中磷肥施用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土壤中的磷一般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但是施用磷肥必须讲究方法,具体有:早施(农作物的苗期吸磷速度最快,必须保证苗期不能缺磷);集中施(穴施、条施等方法能使磷肥存留在作物种子和根系周围,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的吸收利用);细施(常用的磷肥过磷酸钙在储存时易吸潮结块,因此在施用时一定要打碎过筛);分层施(在底层和浅层都要施用磷肥,一般浅层施用1/3,深层施用2/3,以满足农作物根系不同层次对磷肥的需求);与氮肥结合使用(氮磷配合施用既可以平衡养分,又可以提高利用率);灌溉施肥(如滴灌、喷灌)。

2.2 磷肥的有效性研究进展

磷肥是作物生长过程中需求量仅次于氮肥的肥料,但磷肥有效性却远远低于氮肥。氮无论在土壤或在植物中都是活动能力很强的营养元素,而磷的活动能力却极差,且植物需求也较氮少得多。一般认为,磷肥有效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对磷的固定,在外源磷肥施入的同时,大量的磷也被固定,即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磷被转化为不能被作物利用的无效态磷储存在土壤中。而这些被固定的无效态磷在当季基本不能给作物提供养分[4]。

据统计,传统施肥方式下我国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30% ~ 35%,钾肥为35% ~ 50%,而磷肥的利用率只有10% ~ 25%[5]。根据程明芳等人对作物磷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采用传统施磷方法,不同地区的不同作物对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和累积利用率都比较低。赵玲等通过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磷肥料施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水滴施磷肥籽棉产量提高8.80% ~ 17.40%;氮、磷肥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与基施相比磷肥利用率达到36.75% ~ 45.88%[6]。

磷肥的施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农田土壤的含磷量和土壤中磷素肥力,提高土壤向作物供磷的能力。甘润明[7]等通过研究膜下滴灌施肥磷养分在土壤中的分布后认为,磷肥渗透深度为砂壤土 > 壤土 > 粘土,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主要分布在0 ~ 20 cm土层。Bar - Yosef[8]的试验结果也显示,在相同灌溉方式下,磷酸根离子在砂土中水平移动为粘土的2倍,垂直移动为粘土的3倍。张建新、等[9]通过研究膜下滴灌方式下磷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棉花生长状况后发现:膜下滴灌施磷方式下,磷在土壤中分布集中,浓度相对较高,分布均匀;磷在土壤中下渗距离为0 ~ 30 cm,浓度为25 ~ 30 mg/kg;侧渗范围为0 ~ 10 cm,浓度为9 ~ 25 mg/kg 。但是Strabbioli[10]在研究不同灌水量情况下桃园养分的淋湿时发现,灌水量小的表层处理(0 ~ 1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根活性最高的中间层有效磷含量最低;随着灌水量的增大,磷素有向深层(70 ~ 100 cm)土壤移动的趋势。

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增加可以促进作物对磷素的吸收利用,如施磷后稻株全生物量明显增加,主要是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且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的含磷百分率峰值主要出现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此后逐渐下降;根部含磷量在分蘖盛期、孕穗期含量较低,齐穗期和黄熟期因磷肥施用水平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根系活力大小及其强度、持续时间对磷在稻株体内的运移有较大影响[11]。小麦是对磷反应敏感的作物,施磷后,次生根条数增加,促进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生长前期小麦吸收磷的强度和数量比较大,生殖期小麦籽粒中的磷主要来自抽穗前积累在茎叶中的磷,抽穗后从土壤中吸收的磷主要积累在小麦根部。对于棉花,棉株的茎作为疏导组织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茎部磷活度相对较高[12];虽然叶片中单位磷含量低于其他器官,但由于棉花叶片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重较大,所以所有叶片的总磷量相对较高。进入生殖生长后,棉花的花、铃对磷素的吸收增强,棉株中磷素逐渐转移至繁殖器官。

3 施用磷肥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尽管近年来磷肥在灌溉施肥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是肥料用量大而利用率低的情况仍然存在。如在印度一些不发达的地区,灌溉施肥落实不到位,应用在农业中的灌溉方法不规范,政府规定的政策在地方上落实不到实处,灌溉施肥设备不完善等导致肥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再者是未按照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合理施肥,从而影响作物产量及产品品质。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磷肥使用存在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等主要问题,而且我国农田土壤中磷素含量及其有效性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存在很大差异。磷肥过量施用增加了磷素水平径流和垂直淋洗的流失风险,是我国水体大范围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磷肥的生产原料磷矿石中含有As、Cd、Cr、Hg、U等有毒、有害元素,又因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且移动性和淋失量较小,就会在作物种植过程中逐渐在耕层积累,进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一般磷肥中Cd含量较高,长期施用磷肥会导致土壤Cd含量升高。有研究显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由于长期超量施用磷肥,部分种植蔬菜的农田土壤Cd含量增加了10倍以上。我国四川省白鳝泥耕作土壤连续15年施用过磷酸钙,土壤Cd含量增加了24.35%。

3.1 制约磷肥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因素十分复杂,凡是影响土壤化学过程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土壤不同形态磷之间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的有效性,这些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环境因子(温度和水分)、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施肥方式和种植方式等。

土壤对磷的固定是磷肥低效利用的主要原因,磷肥中的水溶性或有效性磷施入土壤中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而转化成低溶解度、有效性差的磷的过程称为磷的固定。磷有效性最高的土壤pH值为6.5 ~ 7.0,过低或过高均影响磷酸离子存在的形态与转化的有效性。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易转变成溶解度极低的磷酸钙盐,而在酸性土壤中则易形成磷酸铁或磷酸铝;生物固定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有效磷构成自身细胞体,而使磷不能被作物作用,从而降低磷肥的利用率。另外,土壤有机质数量及其分解状况、微生物的活动、温度环境等对磷肥的化学形态变化有较大影响。土壤越贫脊,固磷能力越强,有效磷含量就越低[13]。气候对土壤磷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和降水2个方面,降水丰富的地区,土壤水分也比较充足,施入磷肥后以有效态存在的比例较高,但水分过量时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到土壤磷素形态转化;温度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主要因子,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将抑制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土壤磷素的有效性。早春低温或天气潮湿时作物容易出现缺磷症状,而天气变暖后缺磷症状消失,这种现象与温度、水分等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地理位置与温度、降水、母质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区域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差别;不同耕作制度下磷肥的不同施用方式也会影响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和形态转化[14]。

3.2 提升磷肥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为了解决磷肥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就需要根据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磷肥品种进行合理施用,由于土壤基础肥力也会影响到磷的有效性,故还可采用增施有机肥,氮、磷配合施用,以氮促磷,提高磷的有效性。要减弱土壤对磷的固定,就需要降低土壤中水溶性磷的浓度。即在保证作物对土壤磷吸收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土壤中水溶性磷浓度,如使用包膜控释磷肥;少量多次施入磷肥也是降低土壤磷固定的一个途径。在施肥过程中尽量采用水溶性磷肥,常见的有磷酸钙、磷酸铵和或重过磷酸钙。灌溉施肥是当今世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方法。滴灌施肥尤为显著,它主要是借助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入到农作物根部土壤,可以精确控制灌水量、施肥量和灌溉及施肥时间。由于滴灌过程主要是根部灌溉,肥料也随水直接被输送到根系的周围,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极大地减少灌溉用水和肥料的投入,提高了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及养分的有效性。

4 结语

磷在作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是其它肥料元素无法替代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作物产量的提高,对磷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提升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重视。灌溉施肥可以把水分直接输送到根系周围被作物吸收利用,极大地减少灌溉用水和肥料的投入,且能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以及养分的有效性。因此,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应充分发挥灌溉施肥技术的优势,扩大其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吕家珑,张一平,张君常,等.土壤磷运移研究[J].土壤学报,1999,36(1):75-77.

[2]王琪,徐程扬.氮磷对植物光合作用及碳分配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05(5):59-62.

[3]Mollier A Pellerin S.Maize root system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s influenced by phosphorous deficiency[J]. Experim.Bot., 1999(50): 487- 497.

[4]张卫峰,马文奇,张福锁,等.中国、美国、摩洛哥磷矿资源优势及开发战略比较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3): 378-385.

[5]冯元琦.我国化肥生产现状、前景、存在问题和对策[C].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8-37.

[6]尹飞虎,刘洪亮,谢宗铭,等.棉花滴灌专用肥氮磷钾元素在土壤中的运移及其利用率地理研究[J].地理研究,2010,29(2):285-289.

[7]甘润明,鲍柏洋,孙孝贵.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施肥方式试验[J].新疆农垦科技,2002(5):24-26.

[8]Bar Yosef B,Sagiv B,Markovitch T ,etal.Phosphorus placement effects on sweet corn growth,uptake and yield[J]. In:Dahlia Greidinge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ertigation Proc.Haifa,Israell,1995,141-154.

[9]张建新,王爱云,王丽玲.二种灌溉方式下磷在土壤中空间运移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7,25(1):30-33.

[10]Strabbioli G, Turci E.Nutrient leaching in a drip irrigation peach orchard[J]. Acta Horticulturae, 1995(383):411-419.

[11]付立东,王宇,李旭,等.磷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1,25(2):20-24.

[12]李晓兰,尹飞虎,池静波,等.滴灌专用肥中磷素在3种土壤—棉花系统中的运移[J].西北农业学报,2013,22(1):73-80 .

篇10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二氧化碳制取有效应用

新课程教学要求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积极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好主导作用。教师应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时的思维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通过探究式学习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出探究的结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新知识探求的强烈欲望,同时不断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然而,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课题都适合采用探究教学方式,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探究课题,安排好合理的梯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新教材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探究能力。我拟就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学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实验探究的前期准备

实验探究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积极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的学习方法,它能有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和探究成果,教师必须对探究活动作充分的准备和教学设计。

1.1知识准备

科学探究的前提要求探究者具有一定相关知识的储备和能力基础。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课题的探究才有可能也很有必要。课前预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做好本课题的预习工作。

1.2实验准备

充分的实验准备,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做好实验室的准备工作,配备所需药品: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等;所需仪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水槽、酒精灯等;预设实验:稀硫酸与大理石的反应。

1.3学生准备

化学实验的探究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每个学习小组以5―6人为佳,小组成员的配置应将学生按知识和能力的好中差和男女比例有机组合,探究小组组合的合理与否将会严重影响探究的效果。

2.实验探究的过程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要想有效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就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不管,因为初中学生在操作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容易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因此,教师应该做好主导作用,关键时刻能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适时指导探究的方向,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的发现,体验创新发现的乐趣。

2.1有关实验原理的探究

问题的提出: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多种:稀盐酸跟大理石、稀硫酸跟大理石、浓盐酸跟大理石、稀盐酸跟碳酸钠,甚至包括木炭、酒精的燃烧,以及动植物的呼吸,等等。究竟哪一个反应才适宜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问题的解决:由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后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之前必须说明制取气体的反应必须可行、速率适中、气流平稳,且气体中的杂质尽可能少、便于控制收集等条件,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避免探究的盲目性。学生可分别完成上述四个实验,仔细观察并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考虑到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后的生成物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由于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的硫酸钙短时间内难以观察得清楚,该实验教师可预先做好对照实验,让学生观察到覆盖在大理石或者石灰石表面上的白色硫酸钙固体,给学生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说明,加深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气体不纯;稀盐酸跟碳酸钠反应太快不利于收集;其他反应制得的二氧化碳皆不纯且难以收集。以上反应皆不适宜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因此,实验室常用稀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CaCO2+2HCl=CaCl2+H2O+CO2

2.2有关发生装置的选择

初中化学实验装置的探究更多的是对实验装置选择。学生在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对于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已有所了解:必须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包括:固体和固体反应(例如: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固体和液体的反应;液体与液体的反应……反应条件包括: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例如:制氧气)等。通过实验原理的探究我们知道:实验室二氧化碳是用稀盐酸(液体)跟大理石(固体)的反应且不需加热,所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不适于制取二氧化碳。教师应由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仪器探究尽可能多的仪器组合。学生根据反应不需加热,首先排除酒精灯的使用,他们所组装的装置是多种多样的。再安排各活动小组的学生代表介绍他们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展示探究成果,然后由其他小组展开评议,通过群体间的互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意识。

学生选择的主要仪器组合如下:

第一组:锥形瓶、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第二组: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

第三组:平底烧瓶、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第四组:平底烧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

第五组: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第六组:(大)试管、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

学生一下子找到了许多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激发了成就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探究激情空前高涨,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实验兴趣,并从感性认识上充分区别了初中实验制取气体的两种发生装置。教师可进行适当的点评,并经过学生讨论后找到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如图1所示的较好发生装置。此装置适用于固体跟液体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

2.3有关二氧化碳收集装置的探究

初中实验中气体的收集装置有两类: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其中排空气法又包括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的大的气体,例如氧气)和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例如氢气)。而对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则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交流讨论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由以上探究和讨论学生可以得出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较好装置,如图2所示。其中锥形瓶可以用平底烧瓶、大试管、广口瓶等代替,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代替。

2.4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参考制取氧气的有关步骤,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并通过探究和讨论归纳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固体(大理石),④加液体(稀盐酸),⑤收集验满。

注意事项应强调:①长颈漏斗必须伸到液面以下,②伸入集气瓶的导管应伸到接近瓶底等,③伸如锥形瓶的导管不能太长,只要稍稍露出橡皮塞即可。

3.实验探究的拓展和思考

课堂的结束,绝不意味着教学的终止和探究的终结,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继续和探究的延伸。实验的探究应给学生留有足够思考的空间和继续探究的余地。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提示积极启发学生对实验装置及其组合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究。

提示1:运用注射器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和重组,通过控制气体产生的速率,实验室是否也可以利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提示2:可以利用启普发生器或用大烧杯和干燥管进行组合,更加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提示3:为了节约药品(尤其是稀盐酸)可在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套一只小试管进行液封。

提示4:对于上述试验装置该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提示5:上述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哪些气体?

教师可通过提问、学生的解答、媒体的演示,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不是唯一的,也没有最好的设计装置,所有合理的、实验条件能做到的装置都是比较好的装置,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提高实验探究的实效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验探究的乐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才是我们探究教学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陈翔.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学化学,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