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宗旨范文
时间:2023-03-20 20:1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的宗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以人为本,以客为尊,团结友爱,共同发展。
3、自检互检,确保产品零缺点。
4、吃降生界的出色,做出人生的大餐。
5、你道早我问好,随时微笑服务好。
6、荣华酒家,家外之家。
7、不吃饭、不睡觉,打起精神赚钞票。
8、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创新服务,放眼未来。
9、优质产品,是市场竞争必胜的保证。
10、努力拼搏,振兴黄金。
11、用心做好细节,以诚赢得信赖。
12、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13、以客为尊,卓越服务,力争第一。
14、送给别人微笑,别人也自然报以你微笑。
15、万事俱流香,只待君来享。
16、自信成功,自强成才,自律成长。
17、塑造人的品质,建立管理根基。
18、物美价廉,沟通无限。
19、宾客至上,服务第一。
20、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
21、诚恳待人,勤恳做事,服务争优。
22、美味酬宾,佳肴留客。
23、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24、八方朋友来相聚,特色美味请君尝。
25、持诚信互利共荣,以厚德载物。
26、以创新服务为动力,以服务质量求发展。
27、回馈客户,从我做起,心中有情,客户有心。
28、服务回访辞旧岁,全力举绩贺新春。
29、以情服务,塑造品牌。
30、相信自己,相信伙伴。
31、请君试问东流水,特色余香谁短长。
32、立足岗位,创新服务,擦亮为民服务的窗口。
33、宾客至上,服务第一,团结高效,永争一流。
34、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如山。
35、坚持以人为本,确保饮食安全。
36、停下休息的时候,别忘了他人还在前行。
37、尽力尽责,将心比心,相亲相爱,共存共赢。
38、始于群众需要,终于人民满意。
39、美食美客,有你有我欣赏不如品尝。
40、提供计生服务,促进社会发展。
41、崇尚进步,追求变革,严守品质,回报顾客。
42、热情周到迎宾至,美酒佳肴送客归。
43、我充满自信,因为我做得最棒。
44、微笑挂在脸上,服务记在心里。
45、服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46、团结一致,再创佳绩。
47、追求卓越,服务尽善尽美。
48、不怕您开口,就怕你笑口。
49、不是顾客依赖我们,而是我们依赖顾客。
50、永不言退,我们是最好的团队。
51、我们期待,能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52、服务顾客,赢得顾客,留住顾客。
53、重视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管理。
5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55、规范办理青田事,微笑服务侨乡人。
56、细心精心用心,品质永保称心。
57、脾气小一点,度量大一点。
58、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
59、食尽美味,品出家珍。
60、同饮一江水,共聚万众一心。
61、安全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效益的源泉。
62、观念身先,技巧神显,持之以恒,芝麻开门。
63、倾心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
64、创意是金钱,策划显业绩,思考才致富。
65、美味佳肴,宫廷味道。
66、语言到位,微笑到位,卫生到位,设备到位。
67、此时无声胜有声,请勿高声喧哗。
68、我服装整洁,因为是专业服务。
69、专心一致,业精于勤,勤勉奋进,不忘初心。
70、创新提高求实效,凝聚人心谋发展。
71、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72、优质服务,精益求精。
73、为了你和他人健康,不要在饭堂内吸烟。
74、尽职尽责,至诚服务。
75、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76、微笑在脸,服务在心。
7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
78、理由少一点,做事多一点。
79、特别的菜,给特别的你。
80、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81、没有艰辛的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篇2
一、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各包保部门的领导能够更新观念,树立大工业意识,高度重视工业企业包保工作。各包保部门都选派有能力的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小组,由部门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并制定了包保工业企业工作方案。真正把包保工作纳入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日程。
二、真包实保,成绩突出
经常深入到企业,了解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着“参与不干预,指导不指挥”的原则,充分利用本部门的职能优势和工作特点,认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各包保部门能够认真地协助经贸局、工业控股公司等主管部门推进国企退出,理顺、完善企业机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帮助企业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各包保部门还会同劳动、社保、法院等部门协调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问题,保障职工权益;对劳资双方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沟通、调解,帮助企业特困职工解决生活困难,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并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大多数部门能够做到真包实保,成绩突出。
市委办、法院、社保公司、卫生局、环保局等部门,能够按照市委下发的包保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并结合工作职能的特点,真包实保,帮扶企业走出困境。市委办在包保市东兴锅炉厂工作中,工作扎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共为企业清回陈欠资金15万元,并多次到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提出建议,指导企业长足发展。市法院在包保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职能,帮助市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依法进入破产程序,同时提出建议,加强管理,防止企业财产流失,并做好全体职工的思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社保公司在包保市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中,能够结合部门工作职能,为企业解决了窗口缴费这一重大难题,保证了企业改革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卫生局在包保我市糖果厂的工作中,领导高度重视。针对企业停产的现实情况,对企业困难职工进行走访慰问,给钱、给物。并为企业职业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还帮助企业解决了冬季取暖困难的问题。市环保局在包保工作中,能以我市制革厂的实际出发,以抓企业稳定、租赁、联营的工作思路对企业进行帮扶。在环保局的帮助下,市制革厂完成了三十万张牛皮项目的立项工作。在20XX年3月,帮助企业成功的引进了民间资本,与我市一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联营,共同建立了葵花仁加工厂,总投资100万元,预计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20万元。还为企业120名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公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2-0097-02
一、财务总监制度概述
财务总监即首席财务官,简称为CFO,是指由企业的所有者或全体所有者代表决定的,体现所有者意志的,负责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总监制度则是指,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多层次管理的治理结构下,由企业所有者在企业内部所建立的、旨在保障所有者利益和实现公司资本保值增值并由特定专业人员、机构、制度和措施等因素有机组成的财务监督与管理机制的总称。财务总监制度在西方国家公司治理中是一种占主流地位的管理体制。财务总监们以全新的财务理念,积极、主动、深入地参与企业决策过程和战略管理,按国际化事业来创建先进、实效的财务管理系统,维护合理的资本结构,使股东财富最大化。国外对财务总监制度的研究侧重于财务总监技能方面,即财务总监应具备的能力。财务总监肩负着对企业财务运行进行全过程监控的职责,企业的财务总监管理和控制所有的会计、财务与审计职能,并直接向董事会报告。企业财务总监履行所有的财务职能,不但要对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等进行监督,而且还要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合规性、真实性、可比性、一致性等进行监督。公有企业财务总监,作为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随时掌握有关组织活动的特定信息,采取灵活多样的直接手段促使契约得到高效而低成本的履行,对公有企业经理人员偏离契约的行为进行纠正,以避免更多的因问题引发的成本的增加,从而能够确保公有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财务总监制度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财务总监是企业经营管理层的重要成员,参与企业管理。
二、建立公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制度的重要性
(一)维护所有者权益
企业委托制是现代公司的一个重要的组织特征。公司治理结构的提出,在于现代股份公司的法人产权制度是一种典型的资产委托制,从理论来说,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是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所造成的人问题。委托理论主要研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市场参与者的经济关系即委托关系,以及激励约束机制问题。所谓委托关系,詹森和麦克林(Jensen and Meckling,1976)认为:它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一个人或一些人(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委托关系的实质是企业所有者放弃了对企业的直接经营权,委托自己挑选的人进行经营。并设计一种机制或合同,能给人提供某种刺激和动力。使其按有利于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去努力工作。委托人并向人支付报酬。
委托关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企业规模、范围不断扩大,企业股东人数与管理者的增加,尤其是企业管理本身日趋复杂化、专业化,资本所有者完全控制企业经营活动越来越受到自身精力、专业知识、时间、协调能力等限制,资本所有者(委托人)就会把企业财产的实际占用、使用和处置权委托给专业经理阶层(人)行使,并执行监控企业的职能,这就出现了委托的契约关系。由于现代企业是复杂的多层次组织,在各个层次之间,也存在着委托关系。从根本上说,导致委托关系产生的根源在于委托双方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当委托人委托其他人来处理某项事务比自己亲自处理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人也能从接受委托中获得比从事其他活动更多的收益,委托关系就会产生。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会又有实际控制权,经理拥有经营权,监事拥有监督权。这四种权利既相互制约,又共同构成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这种治理权力来源于以公司出资者所有权为基础的委托关系。
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应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互相保证的,所有者有必要对经营者实施适度的监管。这种监管首先体现在对经营者的选择;其次是对经营者的重大经营决策、财务决策的审定和制约。在两权关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并存。经营者的行为未受到应有的制约,由此导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种种腐败。因此,规范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现代企业制度能否建立和发展。
(二)防止了国有和集体资产流失
在我国,广义的公有资产是指我国境内和境外的,产权属于全民和集体所有的一切财产,它是全民所有的全部财产和债权的总称。公有资产管理,实质上是对属于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实施财产所有权的管理。其特征主要有:
1 产权性
国有资产管理是对国家和集体拥有所有权的财产和债权进行管理。从法学角度来看,财产所有权包括对资产占用、使用、收益和处置等权利。
2 服务性
国有和集体所有资产管理以服务为宗旨,主要目的是优化公有资产配置,保证公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维护公有资产所有者、经营(占用)者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加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骨干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为改革服务。
3 综合性
公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一方面要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促进公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另一方面,则要承担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任务,起到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加强公有资产管理对维护国家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是公有资产保值增值、优化公有资产的配置、提高公有资产的使用效益的根本保证,是理顺产权关系,完善公有资产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
没有实行财务总监制以前,有些法人代表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制约机制,出现了一些惊人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实行财务总监制度后,杜绝了此类现象的发生,保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障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江苏农垦推行财务总监收到的监督成效有:(1)严格控制贷款和担保事项,清理内部借款,降低了财务风险。自推行财务总监制已来,江苏农垦系统银行贷款由2007年的18.25亿元下降为2001年的13.45亿元。同时,坚持审慎原则,坚决不为无产权关系的企业担保。(2)积极参与投资论证,控制投资风险。由于投资新项目需要财务总监的审批,改变华了过去滥投、乱投的现象,投资收益率有了明显的上升,2006年投资收益率为2.4%,2007年投资收益率为13.3%。(3)压缩成本费用。财务总监根据企业财务计划和实际经营的需要,控制企业不合理的费用支出。在管理费用方面,采取精简机构、费用包干的方法,5年来管理费用下降了20%,在财务费用方面,成立了厂内结算中心,充分盘活结算中心的沉淀资金。同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做到所属资金勤借勤还。
(三)发展与完善了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财务总监制度吸收了总会计师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弥补了总会计师在职责权限上的局限性和内部审计制度滞后性的缺陷。此外,企业的监事会虽然也是监督机构,但其职能主要是事后监督,人员也并非专职,而财务总监则是对企业的整体财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专业专职监督。
篇4
笔者认为,房地产企业要在世纪之交的岁月里立于不败之地,或者说要在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上有所作为,进而在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发展运行过程中真正成为新经济生长点的建设排头兵,甚至整个行业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那么,仅仅靠拆一溜旧民宅,盖一二幢新住宅和建造一些小店铺、写字楼,或者在所谓的黄金地段抢得一小块风水宝地,然后见缝插针式地小打小闹搞城建… … 这些显然是不会有多大生命力了,而只有走集约化多元化发展参与城市综合开发之路才能使房地产企业伸展手脚,有用武之地,才能发展壮大。
关键词:综合开发 城镇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 A
一、综合开发是房地产开发的高级阶段
“开发”(英语为“Development " )既开拓与发展。就其原意是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改造,使之为人类服务的一种生产劳动。目前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开发”一词已延伸到其它领域,普遍地被运用于对新事业新领域的开拓。如技术开发、智力开发、人才开发等。相比较而言,倒是房地产开发是最接近开发原意的一种经济活动和过程,它是对城镇进行土地和房屋的建设开发。而且这种活动和过程都是按照预定目的而进行的(规划、设计、建设、营销、管理等等),因此它是一种建设投资的全过程。
综合开发是与单项开发相对而言的。它是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的要求,以建设地块和房屋的开发、建设为中心,对规划区域的房屋建筑、配套工程和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分期施工、协调发展,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投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房地产开发和综合开发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受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制约。
1 .一般意义的房地产开发
城市建设中房地产工程项目从开发到综合开发,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低级转化为高级阶段。但不管如何发展变化,其实质的含义则是按照预定目的而进行的改造土地和建造房屋设施的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当它的商品属性和市场机制完整凸现时,则完全是一种生产与再生产,创造并实现房地产商品价值,促进房地产资金良性循环的投资过程。
具体地说,一般意义的房地产开发,其开发者的主导思想是完成某一单项工程或着眼于建成一幢或几幢建筑物。从项目的筹划开始至计划立项、规划、设计、项目审批、招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直至交付使用,这是一种垂直系统的运行,尽管这种系统内也带有综合的色彩,但毕竟系统内综合协调的工作并不复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意义的房地产开发,往往在项目可行性论证初期,其着眼点仅局限于项目前期工作的“三通一平”,进八施工阶段以后设法资金尽快到位等也就算按计划完成了项目。这种房地产的开发由于或多或少地仍具有计划旨意、规划条块分立、行政最终分配产品等因素驱动,因此,往往是轻骑突进,忽视了相应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必要的商业网点的布局,结果住宅虽然建成,但水、电、邮等不通,或临时性通,或时通时断,居民无法住入或住不安宁,善后问题一大堆却又无法解决。因此,欲速则不达,好事多磨,说到底是由于忽视综合开发的结果。
2 ,发展至今房地产开发理应上一台阶
从房地产发展的厉史和内在规律来探寻,房地产开发也理应上一台阶,即进入一个区域开发甚至综合区开发的综合性开发阶段了。本文着重阐述明显带有综合开发属性的区域开发。
区域开发的开发商,其主导思想着眼于建成一个区域,他们的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已经从建筑单体扩大到建筑群体,进而群体之间要考虑一定的区域面积,各建筑体的功能也已经是多种功能组合,也就是说要考虑规模开发。综合开发,比如说,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强调中心城市建设,或小城镇建设,发挥区域功能,这就要求开发应有一定的区域性,不能零敲碎打;住宅建设则要求以居住小区为综合开发的对象,当然也可几个小区并建。
总之,区域开发较建筑项目的开发内容又要复杂得多。这里所说的区域开发还是应和前几年各地蜂涌而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叫开发新区等有区别的。那种一时兴起的开发区建设说白了完全是种赶潮头,是一种从属政府的行为,其可行性是否经过科学论证,是否和城市总体发展思路相一致等却有待进一步探讨,许多城市搞的开发区只是一种“圈地”行为,既便有了“三通一平”,甚至建成了一些住宅,整个区域仍然是冷冷清清,既招不了商,又引不了资,损失的是国家大量的土地资源,教训应该是惨重的。
本文所说的区域开发,其着眼点是立足于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需要,要求其在区域开发范围内功能完善、配套项目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并有所超前。在旧城改造中,则是反对零敲碎打,而是指局部区域改建,即某一个相对独立的片(几条街坊)的更新改造,这种区域开发,从城市发展来看,内在有着功能要求而外在从发展战略来看是内外有机结合的结果,因此是必要的。
二、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内容
参与城市化发展战略实施的综合开发,其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开发项目的综合配套,一是开发全过程的综合平衡。
1 .开发项目的综合配套
各房产公司随着一改过去那种零敲碎打、单兵突骑式的单体或小规模开发的局面后,对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大背影下的综合开发,对于房产公司这一投资开发主体来说,一方面的确多了一些框框,如:项目的区域规划明确,项目的规模、建筑风格的变数相对甚少,这一点在过去由于规划的可变性太大,反而使许多房产公司的开发尝尽尴尬之苦,因此规划的相对统一和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投资开发商来说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综合开发说到底其运行方式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价值规律对投资全过程仍然起着决定作用。因此,项目开发综合配套的内容基本就包括了:项目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土地招投标、项目设计、前期工作、建设招投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物业管理这些具体内容,但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来的是――综合开发的项目投资决策和以往相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综合开发的项目投资决策与过去单体投资决策的区别在于:综合开发由于是在区域内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前提下作的投资决策,对于这种决策的可行性研究,其着眼点更多的应放在对项目、在区域这根链条上此链与彼链的衔接、组合、相容等投资价值的把握上。可以预见的:区域内多个项目之间,不仅功能有区别,规模有大小,因而各项目的投资价值也肯定有区别,而且每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又和区域的整体功能效应、区域社会价值密不可分。因此说,综合开发的项目投资决策难度相对大,它的可行性研究相对复杂也就可想而知了。
2 .开发全过程的综合平衡
本文所说的区域性综合开发,可能是集办公、商业、金融、旅馆、娱乐、体育、文教、停车场、科技、公园、公共服务及住宅于一个区域内,当然这个区域的规模可分为特大、大、中、小等类型。可大可小是没有定规的,但应保持一定的规模却是其鲜明特色,也就是说开发内容要比过去繁杂得多。因此开发全过程的综合平衡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综合开发,必须严格地按照客观进程办事,具体地说应按工程进程依次进行,综合平衡、决策论证、前期准备、工程管理、竣工验收、销售和物业管理,这几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这里面对开发过程的计划编制和投资管理尤为重要。计划编制和投资管理的目的是要保证开发项目能有计划按比例地进行,合理制定计划和安排投资规模,保证使之与城市建设总体步伐一致,确保项目按期开工、竣工,及时营销和投入使用,实施物业管理,最终确保开发资金的良性循环,并实现自我增值、自身积累、滚动开发,以提高开发项目的综合效益。
3.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地位与作用
在现代社会,城市既是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文化、科技和政治中心。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越快,城市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也就越快。综合开发正是这种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产物,因为加快城市化发展势必会导致城市在外延和内涵两方面的飞速发展。城市外延的拓展表现为原有城镇规模的扩大,如县镇扩建为城市、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等等;城市内涵的发展,表现为原有城市功能的增加和实现功能的质量提高。因此,房地产业综合开发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将更加鲜明地处于导向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地位,它在城市中既处于主体地位,又能发挥启动经济的作用。其现实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① 房地产缔合开发有助于建设好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化城市。
在过去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还明显地存在着规划不周、新旧杂处、功能残缺、设施不全、风格呆板等落后状况,这种情况如不改变必将对城市建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造成一定损伤,所以一定要严格地用“综合开发”这个药方来医治新老“城市病”和防止“建设性破坏”灾害.
② 房地产综合开发有利于促进城市基拙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建设和完善。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建设和规模已大大滞后于城市规模的拓展、经济文化事业的兴起和城市人口猛增的客观需要。就拿绍兴来说也不例外,许多公用事业、设施等的布局由于各司其职,没有统一的城市发展计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的指导,因此,“你造你的路,我埋我的线,今年铺好路,明年开路铺管”等等还是时有发生:城市交通道路、供水供电、停车场、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已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瓶颈口实施综合开发后,就有可能按总体城市规划把区域内主体工程、配套项目、基础设施、交通道路等的要求,分批分期建设,才能保证总体工程和单个项目的功能效益的发挥,才能协调好区域内主体建筑与配套设施的关系,完善城市的功能提高城市的规模效益。
③ 房地产综合开发有助于推进经济体制改单,加强开放度,发展外向型经济。
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健康运转,能促进房地产业的体制改革,突出土地资源的规模效益,促进房屋商品化和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综合开发客观上要求提高房地产业的管理水平,有助于推进房地产商品化管理,强化房地产市场运作;再说房地产开发经营的良好运行,能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启动市场,优化消费结构,对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健康、持续、高速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④ 房地产嫦合开发有助于提高城市品位和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水准。
房地产综合开发由于强调了区域开发、综合配套和规模效益,因此,它的建设速度、建设质量、环境质量和物业管理等都比过去的城市建设有着质的飞跃。综合开发能明显地提高城市建设的品位,因为区域内的功能完善、交通便利、设施充分、环境优雅、建筑风格统一,这势必大大优化市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和游客共同参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为城市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这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相得益彰的。
三、为什么综合开发将是房地产企业跨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挑战
二十一世纪以来,提高城市化水平或者城市化发展战略这一趋势的演变,已经不只是出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实际上已上升到跨世纪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通过努力,使全省城镇人口比重达到45%的目标。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体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已经对原有的大到国民经济布局、中到城市规划和建设、小到房地产开发和房产企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对上述原有的体制和机制一次不小的冲击。
2.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
为了适应新世纪城市化发展的趋势,进而为了实施这种战略决策,国家的有关部门和地方一些政府都作出了部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规划。绍兴市政府日前也分别是出台了《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绍兴市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实施意见》、《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绍兴市区老旧房区域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市城建委、规划处、市水利、环保等部门都将对城市规划、河流、环保等建设项目提出导向性政策意见。特别是已经出台的《绍兴市区征集体土地办法》,对今后市区内区域成片开发在土地资源供给上作出了政策导向,因为这一办法的制定,其根本宗旨是建立以“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招标出让、统一监督管理,搞好集中连片开发”为原则的土地回收储备出让机制。同时一些专家和有识之士也都在报刊上撰文阐述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一切都为房地产企业的综合开发在城市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给了充分呼应和引导,可以这么说:舞台已经搭就,大幕正在拉起,只等具备一定综合实力、且有远见卓识的房地产企业进入角色了。
3.实施综合开发的可行性
绍兴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古城,但是保护古城与城市现代化发展这对矛盾始终困扰着城市规划和建设开发。再加上绍兴城区原本面积并不大,城区内却河道密布,因此,建国以来城市建设发展缓慢。后的二十年,前十年虽然在城市建设上开展了一些规划性的基础工作,但幅度较大的建设动作由于拘泥于保护而难见实施;后十年受整个改革开放的大气候影响,更直接受投资环境的刺激,市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步伐明显有了放大和加快。然而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跟上城市化发展这辆快车,加快中心城市建设?这势必将会使城市区域内综合开发提上议事日程,但如何协调好保护古城特色和中心城市的区域拓展,仍然是摆在城市建设决策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我们认为,在规划建设绍兴城市的过程中,假设把沉淀着近2000 年越历史、越又化的古城全部拆平重建绍兴,这显然是对历史、对越文化的草率和不负责任。同时对所有古城都推倒拆平重建新城,那么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市间的建筑风格、特色,乃至城市的人情风俗都被抹成一色,此城与彼城的区别也就没有了,简单的城市趋同必将导致城市的衰落,因而.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更不具理念。但是,反之若由于要一味保护古城特色,尤其要保护像绍兴这徉古人文景点小而多的老旧城而左顾右盼,这边不能拆,那边不能建,几年、十几年下来,新的建不了,旧的保不住,留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破旧城,这同样是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更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我们认为,还是应坚持实事求是,保护与新建并举,区域保护与区域开发分片实施的原则:① 区域保护。就是在城区内相对人、文、街、桥、河等集中的区域范围内突出历史、文物和文化、旅游的功能去保护、发掘和利用,以古越城墙也可包括府山在内为标志,将散布于市区的各景点(现在基础上还可发掘), 浓缩于区域内,于是城墙、小河、古桥、石路和老台门,再加上酒肆、茶庄、越菜、戏台和小商品,浓浓的越味,悠悠的人情… … 这种散发着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文化气息的建筑氛围和现代城市的布局仍然应该是和谐的;② 区域开发。城市建设毕竟是要紧随时展步伐的,区域开发正是在适合城市化发展的基调之上,其中心城市定位后,根据城市功能区别而划片开发的一种综合性城市开发。区域开发除了自身区域内的宠大的开发任务,还有一个与旧房、旧街坊的改造有机结合、互补功能的问题,因而,综合开发不仅是一项系统的城建活动,是一项具有高度技巧的艺术工程,更是一项社会经济活动。
四、综合开发对现有房地产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参与城市化发展的主体显然除了政府以外,就是投资商和开发商,许多时候投资商和开发商实际上是一回事,只不过叫法不一而已。房地产开发企业既然是参与城市综合开发的主体,而且这一主体与过去那种小打小闹的房产公司又有了新的区别。那么,新的形势对于这一主体也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1.对企业规模和实力的要求
城市内区域综合开发是一个相对庞大的系统工程。虽然在区域范围内实施综合开发仍然可以由不止一个开发商同时展开,但每一开发商所承担的开发量已经不只是一幢楼、一条路等一些单体建筑,它至少应该是一个特定功能的建筑群,其建设量相对较大.因此,一般的房地产企业恐难以承担。实际上区域内参与综合开发的开发商其个数安排以尽可能地少而精为好,这徉肯定有利于协调开发商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减少不必要的摩擦。这些都要求参与综合开发的房地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从发展方向看,一定规模的经营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市场经济的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强,对中、小企业来说冲击越来越大。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不仅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手段,一定的获利条件,它更要求企业应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区域内综合开发正是展示了这一背景,同时也对房地产企业提出了更苟刻的要求。
那么,现有房地产企业如何扩大规模和增强实力呢?绍兴现有在册房地产企业中能达到相当规模和具备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只占很小一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受国家房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具备市场竞争力和有雄厚实力的房地产企业更是凤毛菱角。绍兴要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在确立中心城市地位的同时,加强发展周边县城和乡镇建设,这样的发展战略的实现,必须得有一批颇具规模和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共同参与,当然这其中应该包括外地,甚至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开发。
在现有市县房地产企业的基础之上,扩大其规模和增强实力,的确是一件不简单的事,除了政府应给予自始自终的正确引导和全力支持外,实施资产重组、企业改制、科企结合。和通过住房金融制度的改造等等办法,都是值得探索的。比如:资产重组,实施房地产企业强强联手,可以对现行国有、全民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也可将设计院、科研所、园艺所、装演公司、市政公司等与房地产开发相关企业股份化组合或组成投资开发集团等等。当然总结前一阶段其他类企业的资产重组经验教训,还是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即: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重组,必须以优良资产注入或联合,而不能简单组合,更不是优与劣的掺和,因为这不是救济活动,也不是为重组而重组,追求形式而已。再比如:对参与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区域开发项目可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逐步走上金融房产、证券房产模式来发展现代化城市。
2 .对企业自身素质的要求
既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房地产企业所临着这样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舞台。那么那些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房地产企业,除了政府在宏观调控建设市场和政策上予以正确引导外,其自身是否也有一个提高综合素质,尽快适应多变、充满诱惑力和富有竞争性的市场经济的问题呢?答案是肯定和不容置疑的。
所谓企业综合素质,是指企业各种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人员素质、管理素质、技术素质,本文只择其一、二略加阐述。
① 人员素质中,经理层的运筹帷握和决策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参与城市区域范围内综合开发,由于其投资量大、周期长、要求高,因此作出是否参与投资开发的决策,其重要性和决策难度,显然要比参与操作开发建设项目大得多。这就需要经理决策层具有很强的融合了冒险、创新精神和判断力的战略家眼光。当然这种战略家眼光不是一毗而就的,它需要知识、经验(也包括教训)和胆识的积累。所以说,一个项目完成后的效益如何?乃至一个企业经营运作成功与否?其重大决策的对错直接影响到项目或者企业的成败或生死存亡,这并非危言耸听。难怪美国学者帕尔默认为,企业家的精神是在重大不确定情况下作出决策,因而使得管理任何处于剧变与不可测环境下的公司,就如同经营一家新企业一样富有挑战性。
② 管理素质。企业多元的组织结构,正是为了吸纳现代化的科研水平,网络各种各样的人才,最终体现适应综合开发的系统功能。因此它的管理结构除了一般房地产企业的基本结构外,往往从能否适应城市区域综合开发的需要出发,形成了除一般开发的组织结构外,还有建筑、园艺、装满、物业管理等多元组织结构,为的是形成系统结构,便干完整地承接开发项目,减少各环节间的摩擦和利益损耗。
篇5
[关键词]职业探索 职业生涯 职业适应
职业探索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它被看成是人类探索活动中的一种,其目的在于职业目标的定位。在过去三四十多年里,对职业探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探索的概念和结构等问题上。本文综述了先前的职业探索理论及职业探索结构的研究。
一、职业探索定义
D.Super认为,职业探索是个人发现自己与工作世界之间的认定。这种认定是个人透过工作或者工作世界所提供的资料及刺激,个人对其本身的需要、兴趣、性向、价值、工作角色以及能力作澄清的活动。职业探索是个人对自我特质、职业、工作内涵以及个人与环境和资源关系的认知和行为,以便对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确立有更明确的导向。
二、职业探索理论研究
本文以Taveira对职业探索的分类为依据,把职业探索的理论分为两大类:一是职业探索的社会认知理论,二是职业探索的发展理论。
1.职业探索的社会认知理论
Gelatt等人认为,职业探索是职业决策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对职业选择的认定、评估、验证和信息的收集。在这个阶段,个体需借助丰富多样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及职业世界,并逐步建立一种个人与工作平衡统一的状态。
Krumboltz认为,职业探索是一个信息收集或职业问题的解决行为,这种行为是通过对专业能力、工作性质和环境等信息的收集来降低职业选择的不确定性。
2.职业探索的发展理论
D.Super等人根据生涯模式的研究,将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其中职业探索是职业发展一个重要阶段,是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的不断加强对自己和外部环境的认识和了解的行为活动。在这个阶段,虽然职业目标尚未确立,但是职业选择的范围在不断的缩小。从时间上,职业探索可分为三个时期:实验期、过渡期和尝试期。在实验期是个人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考虑和并择业尝试,常采用讨论、工种、选课等方式加以尝试。在过渡期大多数青年正式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培训机构,试图补充对职业的自我概念的看法;尝试期已经选定了一个适合自己特点的工作,并且已经开始在该领域进行工作,把它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
Ginsberg认为,在职业探索的兴趣期,个体对职业的选择是模糊的;而在能力期,个体逐渐认识到自己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与职业的关系。两个时期都是通过探索行为来完成的。
1990年,Super修正了他的理论,引入了循环和微循环概念。他认为,从成长到衰退的5个阶段是一般性的规律,而具体到某个人,他在每个阶段内都可能存在从“成长”到“衰退”的循环。一个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必须适应新的角色与学习环境,经过“成长”和“探索”,“建立”了较固定的适应模式,但大学生活之后,又开始面对另一个阶段——准备求职。原有适应的习惯会逐渐衰退,继而对新阶段任务又要进行“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如此周而复始。
社会认知理论从静态、微观的角度阐明职业探索是个体为了职业问题的解决或职业决策所进行的探索行为,强调个体对信息的收集,和对自己和外界环境的评估和验证,达到人-职的平衡和同质,最终确定职业目标。职业探索的发展理论从生命全程角度探讨生涯型态的建立,把职业探索看成是一个发展、动态、循环和再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探索既在人生的整个大循环中,又在每个循环的微循环里。
三、职业探索结构与测量
在早期,Super把职业信息收集行为作为职业探索的测量维度。1963年,Super将职业探索的认知分为两个过程三个方面,两个过程分别是对选择的细化和晶化。细化是寻求确认尽可能多的问题解决方案;晶化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选择方案。三个方面包括职业选择的一致性、职业选择的确定性和职业选择的信心。这为我们提供了职业探索的认知维度。
Jepsen认为,职业探索结构的测量主要来自两个人观点:
一是Jorddan对职业探索多维度定义。职业探索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应对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不断加强对自己和外界环境了解,收集自我和环境的信息,不断的对自我和环境进行验证的行为。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仅仅对环境探索或自我认知都不能囊括职业探索的内涵。
二是Krumboltz信息加工观点。他认为职业探索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认知要素结构,包括对自己了解、对行业了解、对决策技能了解等,其中自我了解和行业了解是决策技能和微认知建立的基础。第二部分是信息加工。第三部分是对职业行为的启动、协调、监控,根据最好的方案设计行动方案。
Stumpt 提出了职业探索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并于1983年编制了职业探索问卷。职业探索的信念包括6个纬度:就业的前景,职业探索结果的确定性,外部探索的手段,内部探索的手段,获得信息的方法及其对理想职位重要性认识。职业探索过程包括七个纬度:对环境和自我探索,系统探索,探索频率,获得信息数量,可供选择的数量和探索的重点,即探索什么,如何探索,探索目标的明确性。职业探索的情感包括三个纬度:信息的满意度、探索的压力和决策的压力。这个量表首年先被Blustein于1988用青少年身上进行测量。1997年Taveira所进行的因素分析基本支持了此理论的假设,其信度和效度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该研究是职业探索维度研究中最系统的研究。1997年Taveira采用了CES新的版本测量葡萄牙人的职业探索,进一步验证了这个量表的结构。
职业探索量表的发展归功于职业辅导理论和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此工具的使用又促进了前者的发展。研究者对职业探索量表进行了大量的修订,但是这些研究仍然被限制在简单的职业探索的定义上。职业探索是在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对职业探索维度的探讨仍然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总之,职业探索是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个体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行为,有利于促进职业成熟和适应。职业探索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技能和态度使个体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尽管职业探索不是解决职业问题的万能钥匙,但是探索技能和态度却是一种良好的适应机制。因此探讨大学生职业探索的特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职业探索的途径是职业探索研究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
篇6
一、财务总监的组织定位
1、财务总监的治理结构地位
在公司治理结构层面,财务总监履行的主要是监督职责。为此,强调由代表企业产权主体的董事会来聘任财务总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总会计师直接由总经理任命,对总经理负责;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利益主体的多合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符合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已经设置财务总监的企业,最好不再设置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以避免职能的重复交叉和矛盾。
财务总监履行职责的角色定位是股东代表,因而最好是具有董事身份,直接进入公司董事会,拥有董事的所有权力和责任。即使是在进入董事会的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至少也应保证财务总监列席董事会会议。这是财务总监恰当履行其职责的必要条件。
2、财务总监的组织结构地位
财务总监既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肩负着对企业财务运行进行全过程监控的职责。在企业的管理链中,企业的财务总监管理和控制企业所有的会计、财务与审计职能,并直接向董事会报告。至于公司内部会计审计系统及其职能的组织方式,由于企业的规模、性质和组织结构的不同,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二、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
公司的财务管理服务和服从于公司价值最大化这一基本目标,并逐渐聚集在产权(公司融资和控制权)、战略(定位与决策)和监控(激励与约束)这三大基点上。与此相适应,可以将财务总监的角色简洁地概括为“CPA+CMA+CPA”,意指财务总监兼具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这三种基本角色。
财务总监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中承担着理财、控制和监督职责,其工作可进而归结为价值管理(理财)和行为管理(控制和监督)这两个基本方面(图: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
三、财务总监的职责定位
财务总监既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层面,财务总监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主要履行监督职责;而作为企业管理层的一员,财务总监又必须抓好会计基础构件的建设,承担起企业的价值管理人角色,全面、全过程地参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为增加公司价值和提高股东回报而尽力。
1、所有者监督职责
作为股东利益代表,财务总监主要对公司财务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履行监督,涉及到公司财务活动的制度方面、资金方面和人员方面的控制。财务总监需要对报出的公司财务报表和报告的真实性,与总经理共同承担责任,需要对公司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决策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相应责任,需要对公司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相应责任,还需要对公司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财务总监的监督权责主要包括:
(1)审核公司重要的财务报表和报告,与总经理共同对财务报表和报告的质量负责;
(2)参与审定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及其他经济管理制度,监督检查集团子公司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
(3)与公司总经理联合审批规定限额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融资性、投资性、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和汇往境外资金及担保贷款事项;
(4)参与审定公司重大财务决策,包括审定公司财务预、决算方案,审定公司重大经营性、投资性、融资性计划和合同以及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方案,参与拟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5)对董事会批准的公司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6)依法检查公司财务会计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制止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和可能造成出资者重大损失的经营行为,并向董事会报告;
(7)接受监事会指导,组织公司各项审计工作,包括对公司及各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和年度报表审计工作;
(8)依法审定公司及子公司财务、会计、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晋升、调动、奖惩事项。
2、会计基础建设职责
财务总监首先需要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层面中拥有较好的工作平台,为此,需要建设一个基于增加公司价值的工作基础构件。
企业的会计基础构件可以概括为会计信息报告系统会计控制机制和财务管理体制这三个基本方面;用更微观一点的角度考察企业会计基础结构,它又是由人、制度、组织、职能、技术、知识、流程、文化、体制和机制等一系列要素组成。
企业会计信息报告系统又称会计报告系统,是企业内部生成会计信息并编制公司报告的管理系统,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系统、责任会计报告系统和管理会计报告系统这三个子系统。会计信息报告系统是企业会计基础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报告系统既要服务于公司管理需要,也要服务于公司治理需要。
会计控制机制是公司财务管理与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公司会计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控制与业务控制共同组成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如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样,是公司高效运作的基础。财务总监要认识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从会计控制机制的基本要素人手,逐渐完善企业的会计控制机制,从制度建设上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控股权未必等于控制权,财务管理体制解决的是将潜在的、法律上的控股权转化为现实的、强有力的财务控制权这一重要问题。财务管理体制着重解决好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在公司治理层面,按照公司财务分层治理的原则,将公司财务控制权分为出资者财务、财务总监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这三个层次,并界定相应的权责;第二,在公司管理层面,要通过合适的财务控制机制和手段,处理好集团内部的财务控制权分配问题,提高集团总部及子公司之间的战略协同度;第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也是财务管理体制所要考虑的因素;只不过相比较于公司财务治理和集团财务控制问题,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管理问题显得要更为微观。
3、价值管理职责
财务总监代表的是一种全新会计师形象,必须由传统意义上的兢兢业业的死算数字、填制报表,转变为现在的高级决策支持专家。财务总监凭借其深厚的财务知识以及他们对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准确理解,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制定工作中去,逐渐成为公司价值创造队伍的主导者和全能成员。
财务总监负有重要的价值创造职能。从价值创造的过程来看,无外乎决策未来、监控过程和关注结果这三个基本环节,均与财务总监的工作密切相关。
从价值驱动因素角度来看,公司价值取决于公司所创造现金流的折现价值,包括公司现有业务创造的价值(当期营运价值COV)和未来成长性业务创造的价值(未来成长价值FGV)。按此分类,公司价值的驱动因素包括产权管理、营运资本管理、现金流量管理和增长管理这四个主要方面,这也是财务总监履行其价值管理职责的基本路径。
4、完善管理控制系统职责
公司运营在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管理控制系统,这个系统从企业资源和环境管理为起点,依次历经战略管理、业务规划、经营计划、预算管理、偏差管理、绩效计量、薪酬激励诸环节。
这个管理控制系统就像一个飞轮,各子系统环环相扣,一个行动接着一个行动,一个决策接着一个决策,飞轮一圈一圈地旋转,如此反复。日积月累,推动着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高,耐心且有条不紊地突破自我,实现一个又一个战略目标。
篇7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决策职业生涯挽划理论
1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盲目性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大学毕业生,重庆人,是河南省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2005年本科毕业生,英语过六级。因为考研,错过了找工作的好机会,去年8月,回到重庆找工作。经熟人推荐,进人江北一度假中心做销售代表,底薪600元。仅仅干了17天,就被“炒鱿鱼”,原因是专业不对口,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整天呆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不久,找到第二份工作,在一家生产眼科仪器的公司做打字文员。可每分钟打三、四十个字的速度还没来得及提高,又被“炒”了。去年11月12日,进人一家畜产公司做外销员,月薪800元。不过,可能是与另位外销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没干多久,被公司无故就解聘了。来不及伤心和难过,有了第四份工作,在花卉园一家中介公司做中介,月薪800元。不久,主动“炒”了第四个老板。现在,我拼命学习各种知识,还在考导游证。我只有一个希望:下一个工作能干得长久一些。
据调查,有这样经历的大学生,在我国大学毕业生中不是个别现象。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不到半年已经有大约20%的人更换过工作。跳槽不是坏事,但盲目而频繁的更换工作,会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给自己准确定位,从而在频繁更换工作中迷失自我,失去自信,给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重大的人生损失!这种现象从一方面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欠缺,学生对于社会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于外界的情况掌握的较少,对自身又缺乏足够的分析了解,这就造成学生们进人社会后,极其的盲目和不适应。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改进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帮助我们的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强化自己的职业选择,从而增强竞争力。
2职业生涯的定义及生涯规划的几个重要理论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担负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是以自我价值实现和增值为目的。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指个人和社会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基本上可以分为确立目标、自我与环境的评估、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策略、评估与反馈等五个阶段。
下面介绍几个生涯规划的重要理论。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学科有一个著名的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霍兰德认为,职业性向包括价值观、动机、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职业或岗位的重要参数。他基于对职业性向测试的研究,一共发现六种职业性向,然后根据业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1)实用型。倾向于从事包含着体力劳动并且需要一定技巧、力量和协调性才能承担的职业;这类人通常遵守规则,实际、安定,喜欢需要基本技能的基本活动,如操作工具,各种修理工作等。(2)研究型。倾向于从事包含较多认知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内省,理性,创造,喜欢独立分析与解决抽象问题,如研究数学、物理等工作。(3)艺术型。宜从事包含大量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以及个性化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想象丰富,做事凭直觉,冲动、无序,喜欢用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如绘画、音乐、表演等。(4)社会型。宜从事包含大量人际交往内容的职业;这类人通常乐于助人,喜欢与人合作,富有同情心,如教师、医生、咨询等社会服务工作。(5)企业型。宜从事人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的语言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喜欢支配、劝导别人,自信,喜欢从事领导他人实现组织目标或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6)常规型。宜从事包含大量结构性的且规则较为固定的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有条理,顺从、有序,喜欢有固定规则的工作,如秘书,会计,出纳等。
霍兰德认为,失业者职业性向类型与职业及岗位相关系数越大,两者适应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他还认为人格类型与环境类型适配性越高,对所做的选择就越满意,对职业认同度也就越高。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与所处的环境类型之间的匹配度,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选择职业的盲目性。
3舒伯职业发展理论
美国的一位职业指导专家舒伯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过程。他把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I)成长阶段(出生一14岁),是以幻想、兴趣为中心,对自己所理解的职业进行选择与评价;(2)探索阶段(15--24岁),逐步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进行考虑,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开始从事某种职业;(3)确立阶段(25一44岁),对选定的职业进行尝试,变换工作,到逐步稳定;(4)维持阶段(45-64岁),劳动者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维持现状,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5)衰退阶段(60岁以后),职业生涯接近尾声或退出工作领域。在上述舒伯的生涯展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他还认为,生涯发展可能是循环的而不是直线的,并用生涯彩虹图描述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一个人一生中,在不同的生活空间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并且每一阶段都有其重要的角色。
透过生涯彩虹图,可以帮助我们具体而清晰地f解不同生命阶段中不同的角色是如何构建其特有的生涯类型,小同的角色如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扮演其特有的内容,角色的组合如何合理安排才一能达到址佳的自我实现。
4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
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被归属于生涯发展理论的一种,主要关注发展理论的发展问题。将心理学观点与社会学观点相结合,以性别类型、社会声望和职业领域作为研究职业抱负发展的3个重要纬度。
Gottfredson指出,职业抱负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缩小范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淘汰和放弃那些不能接受的选择,建立一个自己认可可以接受的社会空间。个体有时会为了那些虽不太喜欢但更可能得到的机会,以妥协方法调整抱负以适应外部世界。妥协有两种,一种是预期性妥协,即个人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知觉,意识到自己喜欢的选择不可能实现,于是调整自己的希望。另一种是经验性妥协,即个体在实施自己最喜欢的选择时遇到障碍,不得不放弃先前的选择。因此,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决策者要回答“如果我有几种理想的工作可供选择,我应该选择干什么?”和“如果我不能干我想干的工作,我应该干什么?”我们通过此理论,可以确定自己可以接受的职业选择的范围,在选择和妥协中不断的达到内外平衡,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
当然,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理论和专业测评工具充分分析自我,了解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合自己的价值观、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为我们今后的生涯决策奠定基础,提高对自己未来职业定位的承诺。否则,即使勉强就业,其获得的成绩和乐趣也远低于付出的辛苦。
5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篇8
关键词:控制企业的总体风险 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随着建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竞争愈趋激烈,很多承包商在生存上求发展,不得不加强竞争。 为有效控制企业的总体风险,需要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反向搭配。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高时会使企业总体风险处于很高的位置,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低时,尽管可以控制企业的总体风险,使企业的总体风险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企业的价值往往被低估,很容易受到“猎食者”的关注或被敌意收购。下面就对施工企业在控制总体风险上作分析:
一、控制经营风险的分析
当承建某一项目时,从规模上分析,承建大型有影响力的项目将会提升社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从风险上分析,进入该市场或承揽该项目可能遭遇的风险。而在做出决策前,必须做一系列的工作,把风险控制最低。
(一)项目立项可行性关键点的控制
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应尽快的组织力量,吃透标书,要从招标条款中分析:甲方主体的政治环境;工程项目的规模及工期;工程项目的付款方式及汇率的变化;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率;工期延误的确认程序和工程量变更;不可抗力的因素;违约索赔及争议、保险及等容易产生法律纠纷的条款;避免因报价失误及信息不实,没有回避风险的较大的项目。
在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从工程成本入手,确定最佳控制点,将拟承包项目工程的工、料、机械费等直接费用和在当地可行的最低工程的成本进行分析比较,对项目的间接费等,还要进行分析。得出最后项目的总报价。
(二)项目建设履约阶段的控制
在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中,承包商根据已掌握的资料通过经济指标分析此项目带来经济效益预测和判断。分析技术上的可行性,首先从技术层面仔细了解该项目的规模、技术特点及所需设备,再从技术考虑有无能力来胜任技术和管理人员,来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难点和要求。
工程管理对于有经验的承包商来说,不算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但大型工程参与的劳务用工、分包商,材料商很多,工程错综复杂,可能面临《劳动法》《合同法》的风险。
对于分包项目采用内部招标的流程,严格审查投标企业的施工资质及诚信,严禁个体施工队伍采用挂靠的方式参与施工,实行有效的转嫁分包风险。承包商应在施工管理上运用现代管理网络及软件技术,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动态管理信息,强化职能管理和监控制度,来协调整个工程的运行,保证工程进度及各个环节配合不脱节,来避免合同履约阶段的风险。
工程面临竣工阶段,应提前整理工程验收资料,开展竣工结算审计,并组织设计、监理、甲方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从来避免工程验收与结算的风险。
二、控制财务风险的分析
光考虑以上层面的分析还远远不够,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性开期长,造价高,在实际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财务战略应当始终保持与其他战略之间的动态联系。财务风险主要是筹资风险、投资等风险,企业筹资与投资往往需要借助于金融市场,而金额市场复杂多变,也给财务风险带来不确定性。
(一)经营风险带来财务风险的分析
施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存在不确定性导致业主拖欠工程款或业主无力按照合同付款产生的坏账,导致流动资金无法周转。为避免企业资金链的断裂陷入财务危机,应加强内控管理:加强应收账款日常动态的传递与报送,实行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与账龄分析,关注客户的资信变动情况;企业重视合同履约时效,避免信誉受损及诉讼风险。
(二)投资风险防范分析
承建项目是为了取得一定的收益,为避免以 “会计利润至上”的传统观念,误导只注重规模,不考虑真正的项目价值创造。在采用项目预计的盈利与投入资本的时间价值来计算投资回报率,是否达到财务战略价值管理的目标。
避免因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对风险偏好,导致投资决策失误,给企业经营带来损失,重大项目实行集体审议决策.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规划,结合资金状况和筹资能力, 在投资上谨慎从事股票或衍生金融工具等高风险的投资。在对境外投资上,还要考虑当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市场等因素.总体在投资战略上要突出主业,来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关注投资方案可靠性论证及投资项目的跟踪。
(三)筹资风险的分析
企业应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采用不同的融资策政,结合风险的承受度,权衡风险和收益,在融资上采用外部融资和自有资金相结合,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要根据最优的资本结构,权衡负债比例和权益比率,结合短、长期借款与短期流动资金及长期资本在资金占用上相匹配的融资资本结构,有一定的措施,当出现问题时才能从容的处理。
(四)财务战略对风险的调控
篇9
[关键词] 非专利药品;问题;解决措施
当前,非专利药品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潜力。根据IMS的统计,2003-2007年的药品市场的增长率为21.6%,2007年中国药品市场的总额是200亿美元,主要是非专利药,约占销售总额的93%,药品生产企业超过5000家。2009-2012年,中国药品市场的总额预计会保持20%的年增长率,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估计到2050年中国医药市场会成为世界第一的医药市场。
1.基本定义
非专利药(non-patent drug)是指“一个药品不具有专利权;或专利权因各种原因终止;或专利权人独占生产、销售该药品的权利消失;或生产该药品的技术进入公有领域,除专利权人外的企业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而自由生产该药品”。其中基本物质专利保护过期一般是指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化合物专利或组合物专利已过保护期,而不排除围绕该药物的化合物晶型、制备方法和制剂等从属专利尚在保护期内。因此,非专利药开发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对原创专利药的简单复制,它需要突破相关专利技术壁垒甚至在原专利基础上进行创新。
2.当前市场背景与必要性
2.1非专利药市场扩容。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医疗保健水平还十分低下,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各地的推行,压制已久的农村药品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农村医药市场有望快速扩容。农民用药的特点是追求质优价廉,非专利药品并不是假药、劣药,只是专利保护期已满,药效并不比新药差,而且经过长期使用已经被证明安全性高,非常适合中国广大农村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昂贵的药品支出已成为患者和政府沉重的社会负担。为了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国家新一轮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中大力提倡基本药物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主要就是以那些经过临床证明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非专利药品为主。据保守预测,三年内非专利药市场扩容将超过2000亿元,农村市场增长率达到20%,社区市场达30%。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投入力度的加大,今后非专利药市场前景更好。
2.2专利药到期为非专利药发展提供契机。目前世界范围内大量的专利药到期为非专利药提供了绝佳的发展契机。据行业权威人士预测,未来5-10年内,将有市值1200-150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失效。此外,一些在中国没有得到专利授权的外国“专利药”,也可以非专利或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
2.3我国医药企业已积累了较多的非专利经验,并建立了完整的制药工业体系。较之专利药开发的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等特点,非专利药的研发风险小、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且几十年来我国制药企业已经积累的较多的药品仿制经验,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说,我国在非专利药方面已经具备了较为先进的仿制能力。
总之,原创能力低下的国内制药企业要在潜力巨大的非专利药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获得长足的发展,非专利药的开发显然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国内制药企业在非专利药开发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有效开发非专利药的基础上抢滩这片市场,值得思考。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专利运用能力不强
由于非专利药开发是对原创专利药的模仿或创新,善于利用他人研究成果就成为我国制药企业开发非专利药的捷径。但我国制药企业在如何利用他人专利以及规避专利侵权的方法和技巧上还显得很稚嫩。许多国内制药企业还没有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跟踪并利用大量的专利信息,对专利分析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当欲增加公司的产品线时,往往从相关技术转让单位购买药品信息及制备工艺等资料,而不注重公开比较充分的专利文献。
3.2项目前期研究少
较原创专利药而言,非专利药的开发难度大大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轻而易举,它涉及到专利分析、市场评估、工艺研究、产品设计等方方面面。从目前来看,国内制药企业在选择非专利药项目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或者单从解决一方面的技术问题的层面来考虑,或者盲目求新,甚至是跟风开发,这往往导致后继项目无力。
3.3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制剂技术相对落后,采用新型释药系统的制剂少,绝大多数药品缺乏差异,可以相互替代,难以占领非专利药品的高端市场,许多企业不得不选择价格竞争策略。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差、层次低,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引发炭疽病菌恐慌,用于治疗吸入性炭疽菌的环丙沙星需求量大增。我国虽有几十家生产环丙沙星的企业,却没有一家得到订单。未获得认证通过的主要原因是药品杂质含量高和生产工艺达不到要求。而印度南新公司先期就从美国政府得到100万的订单。
3.4缺乏对开发合作单位的风险管理能力
由于开发及创新能力低下,或者很难在整个开发环节做全做透,我国许多制药企业除了将整个或部分开发环节外包出去外,还采取了与其他单位共同开发的方式,或直接从相关技术转让单位获得技术授权。当企业将开发工作由内部转向外部时,也伴随着人为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4.解决措施
4.1企业应了解非专利药品市场的动态,跟踪即将到期的专利
4.1.1企业应合理利用国家法律中的相关条款。我国最新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对他人已获得中国专利权的药品,申请人可以在该药品专利期届满前2年内提出注册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本办法予以审查,符合规定的,在专利期满后核发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第二十五条规定:申请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注册,一般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这些条款在很大程度上为生产非专利药品企业提供了便利。
4.1.2组织人员进行专利分析方法的理论学习,并引导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药品专利分析中,通过专利分析获取丰富的关于目标药品开发的专利情报;同时摸索出目标药品在目标领域的专利技术分布规律和特点,有效地指导企业进行非专利药的开发。
4.2重视非专利药开发前研究,尽量降低开发风险
非专利药开发前的研究工作是复杂而又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项目的成败。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可由企业的市场部门、研发部门以及外部医药信息机构共同开展市场调研。目前,非专利药在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上增长势头强劲,我国可根据这些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拓展非专利药开发业务。其实,非专利药开发的前期研究内容还很多,包括相关技术的可行性判断、开发周期的估算以及成本-收益的评估等。为了保证非专利药开发工作顺利开展,我国制药企业要充分利用好内外资源。
4.3建立非专利药战略联盟,加强协作沟通,提高研发水平
非专利药的开发不是孤立进行的,制药企业要获得初始原料、中间体尤其是关键中间体或原料,可考虑建立战略联盟,争取与上游的合作伙伴建立协作关系。为了弥补自身在非专利药开发环节上的不足,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协作或将相应开发业务外包出去将成为我国制药企业提高研发水平的捷径。
在制剂开发方面,国内相关制药企业可有针对性地制订制剂发展战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将制剂的实验室研究早日转化为工业化生产,不断提升非专利药的市场价值。
4.4引进先进制剂工艺和技术,加强质量监控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非专利药品生产在新技术应用上尚有差距。比如固体分散技术、纳米技术、包合技术、乳化技术、脂质体制备技术、微囊微球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国外的制剂生产中已是应用成熟,国内却仅有几家合资企业采用。所以我国企业需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剂型,进行创新仿制,缩短与国外产品的差距。这方面印度值得我们学习。印度南新公司利用新型药物释放系统技术对德国拜耳集团的抗感染药环丙沙星进行创新修饰,开发出了1天仅需服用1次的口服缓释片,并获得美国专利,从而成功地进入了美国市场,在美国非专利药品市场份额中占了10%。所以我国非专利药生产企业必须不断加强技术水平,加强质量监控,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
5.结语
综上所述,非专利药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只要采取合适的市场发展策略,非专利药生产企业即可成为推动我国医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为我国新药的研发、生产、营销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升级。
篇10
1.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的财务评价指标
不管什么智力资产所产生的效益贡献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的利润上,这种贡献可用下列的财务指标来衡量和评价。
智力资产的效益贡献率R=EBIT/Z-RO
(Ⅰ)
智力资产的效益贡献价值=R*Z
智力资产的效益贡献增长率G
=(本期智力资产的效益贡献价值/上期智力资产的效益贡献价值)-1
(Ⅱ)
[G的增长率值也可以考虑取三年或五年的(几何)平均增长率]
上述的公式中:Z,企业帐面总资产;EBIT,纳税付息前的利润;RO,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EBIT/Z)或是评价用的标准资产利润率。
在RO是取同行的平均水平时,财务指标效益贡献率R的三种情况;①R>0,意味着企业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贡献比同行平均水平好,说明该企业在某些智力资产具有一定的优势,其鉴别可用下面的基本指标评价法来确定;②R<0,意味着企业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贡献比同行平均水平差,表明被评价企业存在着某些薄弱和不产生效益的智力资产,高层经理希望能够鉴别出那些智力资产,哪些需要用投资,哪些需要在管理制度上的改进就可产生更大的效益,这需要对智力资产效益贡献作综合的;③R=0,意味着企业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贡献处于同行平均水平,表明被评价企业在某些智力资产需要加强管理或增加投资才能发挥它们的优势。对于RO是取评价设定的标准时,可得到类似的结论。
贡献增长率G的三种情况:①G>0,意味着本期企业智力资产效益贡献比前期有所增长,G的值越大表明该企业智力资产优势呈显著的上升趋势;②G<0,意味着本期企业智力资产效益贡献比前期有所下降,表明被评价企业存在着某些薄弱和需要投资提升的智力资产,或存在管理制度的弊病;③G=0,意味着企业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贡献前后期处于同等水平,说明被评价企业的某些智力资产没有什么活力,无法形成优势。
从上述的简要分析可得到,智力资产贡献的财务评价,仅能得到简要的结论,要获得智力资产各要素的评价信息需要下面更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2.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的评价指标体系
,投资人和企业管理人员对一些常见的财务指标的应用是比较习惯的,如对公式(1)的和应用都比较熟悉,但用怎样评价指标可以辨别企业的智力资产的各要素是否对企业效益有贡献和投资不足以及其他不利的,这是一个新。因此,投资人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可以投资或现有投资是否继续持有,除了考虑传统的财务指标外,本文主要考虑对智力资产的企业市场实力、成本优势、新产品开发能力、激励制度和信息系统、技术资源状况等5个评价要素,相应地可建立一套非财务性指标与智力资产的效益贡献评价指标结合而形成的综合评价体系。此指标体系分三层结构,第一层是评价要素,第二层是从评价要素分解出的基本指标,第三层是由基本指标进一步分解的明细指标。
(1)评价要素
a)企业市场实力。主要集中表现为三方面:企业的战略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利润率、企业经营者素质和能力,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顾客满意度。
b)成本优势因素。成本因素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在其他竞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获得价格优势能使企业尽快地占领市场。
c)新产品开发能力。用于衡量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d)激励制度和企业信息系统。激励制度是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活力的基本要素,企业信息系统是否完备决定企业的竞争和管理的优势和水平。
e)技术资源状况。技术人才资源情况、专利拥有情况。技术改造比重、开发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费用比重等。
投资人员、集团管理人员和企业自身的管理人员都可用上述的5个要素来补充评价股权投资的未来财务业绩。如果发现企业市场实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比较差的情况下,则该企业未来的业绩必定会下降。而这些要素评价是通过一系列基本指标来表达,要素与下面基本指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企业智力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特性。实际上,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些评价基本指标标准值及其基本指标的实际度量值组成的。不同时期的不同企业有特定基本指标标准值,以此适应各类企业对智力资产进行效绩评价。
(2)各要素的基本指标
智力资产的业绩评价是由一系列特性指标组成,这些特性指标是上述的5个评价要素的进一步分解,以便评价时作为衡量的基本指标。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如下的22个评价基本指标:
1)市场占有率:各主要产品的综合市场占有率。
2)产品销售利润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前的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3)经营者素质:从知识结构、领导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和个人品德四方面评价。
4)市场应变能力:市场同类的新产品占有率,顾客需求和服务满足程度。
5)顾客满意度:从产品交货时间、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三方面评价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
6)直接材料成本优势:设计、制造、采购、销售各环节形成的对比优势。
对直接人工成本优势:制造车间工人素质和车间自动化的程度,工人的基本素质和培训制度。
8)间接费用优势:固定成本和企业间接费用的程序优化的控制制度。
9)产品成本降低的技术因素:靠技术革新降低产品成本占降低成本的百分比。
10)新产品总值所占比例:新产品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百分比。
11)新产品开发和费用投入比率: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总额的百分比。
12)技术开发人员比重:技术开发人员数占全体员工的百分比。
13)员工激励制度:员工对激励制度的反应,员工对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
14)经营者激励制度:经理对已实施的激励制度反应的情况,激励制度对经营成果的程度。
15)信息的共事性:企业所具有的基本数据和信息是否在需要的部门和经理可方便地使用这些共享数据的信息。
16)信息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机信息系统对核算、经营控制和战略管理的支持的程度,以及提供各种数据和报表的及时性的情况。
17)信息系统的效果: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和组织协调发挥的效果。
18)专利拥有情况:自创申请专利和购入专利的项目数量,各专利转换成商品的效益情况。
19)技术改造比重和效果:每年提出的技术革新的项目数,技术革新投入资金占销售额的百分比,通过革新后所取得的企业效果。
20)财务资源情况:公开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机会,向银行借款或通过顾客或供应商进行商业信用融资的比例,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的挖掘。
21)智力资产的效益贡献率:见上面的公式(Ⅰ)。
22)智力资产的效益贡献增长率:见上面的公式(Ⅱ)。
上述的基本指标是集团公司或投资人对被投资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的智力资产效益贡献评价的基本考虑每一个评价要素的评价值可由几个基本指标来决定,评价要素与基本指标的关系如表1所示,其关系有三种情形:①每一要素均要考虑基本指标21)和22)(是衡量财务效益贡献的财务指标);②某一个基本指标同时影响几个要素,即同时从属于几个要素;③一个指标仅从属于某一个要素。而且基本指标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
表1 评价要素与基本指标的关系
要 素
属于该要素的基本指标
市场实力
指标1),2),3),4),5),21),22)
成本优势
指标6),7),8),9),20),21),22)
新产品开发能力
指标10),11),12),20),21),22)
激励制度和信息系统 指标13),14),15),16),17),21),22)
企业技术资源
指标18),19),12),3),21),22)
(3)要素和基本指标的计分
要比较准确地进行智力资产效益贡献评价,必须对其要素进行适当的计分,要素的得分是由从属于它的基本指标计分所决定。如果某一基本指标的计分需要考虑其更明细的指标,则基本指标的计分是由明细指标的评分和加权平均得到。有的基本指标的明细指标很丰富,诸如经营者素质基本指标,可编制成一份复杂的明细指标评价表,由于篇幅所限可另外撰文加以介绍。在本文仅对基本指标的一般评分作介绍,通常可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测评法(其他的评分法也适用)。这里采用五级分等(A,B,C,D,E)的隶属度表,隶属度函数值与指标定性值和指标评价等级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其对应关系,这里仅提供一种范例表,见表2。
表2 隶属标准等级表
指标定性值
优(E)
良(D)
中(C)
合格(B)
差(A)
隶属度函数值 0.9~1.0 0.8~0.9 0.6~0.8 0.4~0.6 0.1~0.4
评价等级
1
2
3
4
5
上述的评价标准,既可用于各类企业的智力资产效益贡献评价,又可用于企业的综合业绩和部门业绩评价。
3.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智力资产效益贡献评价比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更有难度,即使有了软件工具也还需要关注如下的几个问题:
(1)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一般不重视企业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的因素,多数是依赖会计报表的数据,评价时不要收集很多的数据或报表。然而智力资产效益贡献评价需要收集有关智力资产效绩指标的大量数据。因此给企业日常管理带来一个新问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按评价的要素和基本指标做数据准备或做这方面数据的记录和收集工作。
(2)在计算机化的环境下,智力资产效绩评价可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来设计扩展其信息系统的功能,这样就可把这种评价作为一种经常性的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的议程。但这种设计思想和实施方案在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计算机会计系统)中还不能实现,需要在和实务上作进一步探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