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意范文
时间:2023-04-09 14:0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相思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怎样一场雪花匆匆,染白了岁月影踪;都说韶华如梦,看惯了叶落成空,叹天涯路远,不过是一场在劫难逃的相逢。谁能懂,戏曲里的万紫千红?谁能抒,墨香里的情深义重?在岁月中站成一种姿态,让悲观冷暖,也可淡定从容。
喜欢倚窗,喜欢闲散,一个人,一本书,一帘幽梦。喜欢旅行,喜欢流浪,一个人,一杯茶,一世天涯。有时候,执着是为了弥补某些习惯;有时候,习惯是为了成全某些执着。就像,一首歌,可以唱到无声;一些泪,可以读到无我;一些人,可以爱到无心。
浮生如梦,有多少是我们能够触摸到的真实,有多少是我们无法丈量的答案?似梦,几重;非梦,不言轻重。流年,剪影,一次擦肩,一次回眸,都是千百轮回的缘分。期望,遗憾,也曾为某些渺小到尘埃里的感动,倾囊的交付着自己。春去秋来,落花纷飞了谁的思念,虽是痛,却也甘之如饴。
心梦,遗失在朦胧的江南,硕古的小巷,是谁打马路过那些薄凉的旧时光。如果,故事不曾被遗忘,那一转角的期许,是否便是,缠绕在眼眸中的地久天长。只是,有些欢笑成为了自我安慰的诠释,有些自欺欺人令人痛到哀伤。
阡陌红尘,这一站,锦绣繁华;那一站,无关风月。既然都是人间过客,来来往往,走走停停,何不典当一些时光滋养情怀,守着岁末离歌的安然,守着云卷云舒的清幽。累了,放过自己,安好自己,在碾压的轮回里,静待着灵魂的归期。
常常,居于薄凉的时光,眺望着世间的悲欢和冷暖。多少人,爱上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一见倾心与感动;却不知,能够携手的一份相知和相守,就像一盏茶,越品,越香甜;越饮,越回味无穷。虽淡,但纯粹;婉约,而不染尘埃。
有时候,喜欢,肆无忌惮的哭,肆无忌惮的笑,肆无忌惮的爱,肆无忌惮的恨。只是,不经意间,某些肆无忌惮已经丢失了原来的色彩,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已然没有了熟悉的背影,散落天涯。君不见,那一曲高山流水,徒惹繁花独自凉。
窗外,装满了雪花的风景;就像,窗内,装满了我的世界。就这样静静地,彼此驻足,彼此观望,彼此珍惜,彼比欣赏,没有浮夸伪饰,没有越雷池一步。或许,这才是最对的距离,不浓不烈,不近不远,不因太近而灼伤,不因太远而冰凉。无需你中有我,无需我中有你,无需相濡以沫;只需举案齐眉,只需点点深藏。淡然,不失温暖;宁静,不失和谐。
篇2
随着你的音律的节奏,让我如痴如醉,浮想联翩……
古筝叮叮咚咚地婉转,如流水潺潺,好似清泉流过小石板不经意间的碰撞,激发大自然的美妙炫音。幽幽竹林,绿意盎然,相互扶疏,更有竹林小屋中朗朗诗琴悠悠绵长的声响侵入心灵。清泉石上流,泉石交相辉映,伴随着天籁一般的绝妙之音漫卷漫舒,顷刻间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仿佛天地万物全都溶在了这一份亦真亦幻的意境之中。“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我似乎感觉到了丝丝清泉顺着我的咽喉缓缓流入心房,清凉惬意,无限舒畅;脑海中闪现出,池塘深处,鱼儿戏水,漂游中温馨的画面,令我不禁向往,趋之如骛。
偶尔几声清越短促的琵琶,带出了像花朵碎密如锦的画面,飘浮在绿枝之间。轻柔清丽的缠绵乐声,如广袤的天际几朵白云,悠然飘游,使得曲子的气韵更加柔和飘逸。云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意境,翩翩舞动,随着韵律,悠扬舒展着自己的形态。偶然间形成仙女般的身影展现出曼妙的舞姿;顷刻间又化成缕缕青烟,婀娜多姿,随风摇曳;一会儿又变换出一个沉睡的巨人,蓦然间醒来,伸了伸懒腰,惊起了一片片云鸟的骚动……
揭开音乐禅意神圣的面纱,感觉到的是江南丝竹般的清幽。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清纯悠然,悦耳的鸟叫声似乎牵出了大自然的神秘气息。一种微风拂面的感觉油然而至,似乎在宁静的夜空下欣赏独特的风景。月色轻轻隐隐的波动于竹林之间,竹屋四处弥漫的鲜花,随风散发出阵阵馨香,月光也跟着花影摆动,如痴如醉。完全脱离了尘世的喧嚣,偶然间增添了一丝感慨,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意境深处,心思所系,望一片幽冥兮,我与月相惜。
人在千里,魂梦常相依,红颜空自许。是你引发了一个传奇的神话,让咫尺天涯的故得更徒增了韵味。石景山间,有一位少女,名禅心。悟性颇高,慧质天生。不久,来了一个远游的道士,道号“云水真人”。说是借宿在禅心家,但一住就是一年余,却毫无还意。日里则与禅心切磋琴艺,夜则观赏星辰。久而久之,就有人说起闲话。被逼无奈,云水真人与禅心辞行。禅心远送十六里,也终须一别。禅心折柳相赠,云水奏曲辞别。曲中除了灵台空明,无牵无挂的佛家思想之外,更有的是两情相悦,不忍相别的丝丝情意。此曲名曰:云水禅心。传说后日禅心郁郁而终,英年早逝。病危之际,在七弦琴上,拨出了此曲的第一个音符。读罢你的故事,我心不禁久久为你倾情,南柯一梦难醒。空老山林,听那泉水叮咚叮咚似无意,映我长夜清寂,又想起了远方的她……
曾经的十指相扣,成为了永恒!曾经的相扶相携,共度的人生;如今,就像两条平行线,似乎永远也找不到交叉点!蓦然间,也会叹息,叹息生命中从此没有了你,于是熟悉的列车,你不存在,无尽思念;熟悉的房间,有你影子,无形幻觉;熟悉的床位,你不在身边,想你在梦境深处……
篇3
关键词:乡土资源;稻草;区域活动;开发与利用
一、特色环境,草香扑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班级区域环境创设中,我们尝试利用幼儿熟悉的稻草资源创造区域环境,营造一种特色氛围,力求让活动室的每一块墙面、每一个区角都散发出稻草的香味。比如,用稻草、稻穗布置成农家小院背景墙,用草帘隔区,把草绳编织成网状制作主题网络图,草绳当藤蔓做成动态进区栏,用草编织成小蜗牛当成进区牌,将稻草扎成小捆做成展示幼儿绘画作品的相框……这样的区域环境创设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稻草的艺术美和质朴美,使幼儿在区角里就能感受到家乡的自然特点和文化特色,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在创设区域环境中,教师还尝试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并将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稻草制品:稻草人、草鞋、草垫、小鱼、小马等装饰区域环境。这样的环境创设真正实现了环境、教师、幼儿和家长之间的四维互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丰富多样,富有艺术性、欣赏性的“稻草世界”,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稻草潜在的探究兴趣。
二、分类进区,草香四溢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思考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近期发展目标,为幼儿自主探究提供可能性,从一种材料围绕目标只蕴含一种玩法,变为可供幼儿围绕各区域的核心目标,自主创新多种玩法,常玩常新。
针对孩子们与家长合作制作的琳琅满目的稻草玩具该如何归置呢?教师引发孩子们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决定将稻草玩具分类进区域。
1.巧手区――互帮互学促合作
鑫×早上一来,开心地指着巧手区的草辫对同伴怡×说:“看,这是我编的草辫子。”“哇,挺漂亮的,谁教你的?”鑫×得意地说:“当然是我妈妈啦。”“你教我吧!”“行!”于是鑫×在巧手区露起了她的“绝活”,不一会功夫,鑫×就有了一群小粉丝。她对小伙伴们说,过几天我向妈妈学习编四股草辫子,到时候再教你们,小伙伴频频点头。幼幼互助学习法,在巧手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互帮互学景象随处可见。
2.美工区――图式教学促想象
美工区,一群孩子围在一人高的稻草人旁边嘀咕着:“这稻草人是怎么扎的呢?”“我也想扎一个。”兵×说:“可是我们都不会怎么办?”韩×说:“还是找老师吧。”显然孩子们对家×带来的稻草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区域多,老师的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老师早做好了准备,将稻草人的捆扎方法绘制成简单的步骤图张贴在美工区中,让孩子们看步骤图进行制作。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对稻草人的基本结构已大体掌握,不再满足图示法所演示的稻草人的制作方法,他们自己设计、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稻草人。有动漫类人物:光头强、喜羊羊等;科幻类:超人;还有多功能的能打扫卫生的稻草人、做家务的稻草人等。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数学区――自主研发促创造
大班数学教学中老师通常会用小棒、圆片等学具让幼儿操作。在数学区中,教师看见幼儿将稻草剪去头尾,留下稻草秆部分,在摆弄。显然,幼儿经验迁移,将稻草秆当成了他们的数学操作学具。受孩子们的启发,师幼合作、自主创新,用稻草秆研发出了一系列的数学操作材料:如“排排乐”,将稻草秆染上不同的颜色,幼儿可以按颜色、长短、粗细等规律进行排序;“抽抽乐”,将稻草秆剪成长短不一,2~3人一组,每人10根抓在手心,随机抽取比较长短,长的吃掉短的,最后谁的稻草秆多为胜者。这些幼儿自主研发的数学操作材料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好帮手。
4.体育区――快乐运动促健康
在体育区,我们以稻草为主要原材料,经过教师、幼儿、家长的构思和巧手,自制了一系列低成本,具有趣味性、操作性等特点的体育器械,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教师将这些自制稻草器械投放在体育区,幼儿可自主选择喜欢的稻草玩具自由游戏,如利用稻草龙等开展跑的游戏,提高变速跑以及小组合作能力;利用稻草桩开展“赶小猪”“绕桩”等游戏,训练幼儿的快速反应和动作协调能力;利用“稻草飞盘”“稻草垫”等开展平衡游戏,增强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利用草圈训练幼儿钻爬能力。此外,教师注重挖掘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拓展延伸,香飘满园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稻草在区角中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稻草还有什么用处呢?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兴趣点又扩散开来。天冷的时候孩子们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将稻草搓成了长长的长绳,将长绳缠绕在大树根部,给大树保暖;将稻草编织成草垫,给低矮的花卉抵御寒冷,帮助花草过冬;在小树林里,稻草搭盖的草屋,成为孩子们最私密的活动空间。孩子们从网上查找到稻草与食用菌存在关联,这将成为下一阶段科学区研究的新内容,稻草已完全融入孩子们生活中。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发现,挖掘本土资源做幼儿园区域材料不在于要多奇、多新,而在于要符合本园的实际,在于真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于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幼儿可操作、喜欢操作、会操作,玩出新花样。
参考文献:
篇4
走在珠江畔,我会想起我家门前那条小河,多么欢声笑语沉浸其间,又有多少泪水随水东去。那里,我们童年的乐园,我们自由畅游,我们随心垂钓,没有点点帆影的映衬,却别有一番属于山林的幽静。
走在匆匆人行道路上,我会想起穿家门而过的那条山路,那里没有城市道路两旁的繁花似锦,没有人流如海,也许寂寞,却不寂寥,山上的小动物会给你送上属于它们的问候,野鸡那雄厚的啼鸣,山雀的叽叽喳喳,蜜蜂的嗡鸣还有那一系列叫不出名字的未知同伴,或许它们没有人的殷勤,却总有它们独特的声音萦绕耳畔。
攀上白云山巅,我会想起家门前的那座不知名的小土丘,多么让人怀念的小土丘,没有响亮的名字,一如我那家乡,默默地守候着我的小时候。没有滑梯,小土丘那不陡的山坡就是我们的滑梯:没有秋千,土丘上那链接两颗老榕树的藤蔓就是我们的秋千。也不知道那落满我们脚印的老榕树是否还完好,没有我们的打扰,也许它变得更枝繁叶茂了。
横过珠江大桥,我会想起连接对岸的那座独木桥,没有钢精混水泥,执一根树的枝干,就这样支撑了我们十几年;没有名人题字,岁月自给它属于它的荣耀,那一道道由我们行走带给它的伤痕岂不是最好的名字;没有文人骚客为它正名,自有风雨赋予它灵魂。
篇5
1、相辅相成: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2、造句: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其相辅相成。
3、近义词: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4、反义词: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有时,她也想酷酷拽拽的爱一场,想当一次自由自在的坏学生,想飞上天,想生气的时候能发泄,可她唯一做的只可以是学习,死命的学,就是死命的学,让自己优秀,可最终只是一个平凡的中等生。她的人缘不好,淡淡的花香蒙面吹来时,她总是在逃避,由于性格内向,她只能默默地看着玩的很high的同学。她想放肆一次,即使受伤,即使只有短短几秒,可她不后悔,放肆自己,让自己写小说,看漫画,玩游戏,看小说,不再在意成绩,让自己去追随自己的梦!
言小沫有一个梦,想当一名美术编辑,想画漫画给孩子们看,想浸在画里一辈子,可是,她要学习学习,熬夜到晚,她要被那枯燥的英语单词折磨,英语单词很难,对于她这个健忘的脑子来说。有时,她喜欢在同学面前装酷,喜欢在数学卷上涂涂画画,喜欢在英语课上哭让老师难堪,喜欢各种各种坏学生的事,可是,深知这些,知道自已要学,考试考好。不让父母担心,可是,终于她发现了,自己可以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可以为了小说熬到深夜,可以很快的潦草写完作业,也可以记住小说的一切内容。
她想放肆一次,想让老师在意,即使是坏的在意,想突出,向上进,想放肆一次,想睡个三天三夜,想哭个世界末日,想大笑,可是,却不能。
篇7
1、雕像就是用材料经过特殊工艺,雕塑出各种像的一种作品。
2、雕像英文名:statue。
3、《释氏要览·勤懈·铸像》:“时波斯匿王闻优填王用香雕像,乃用紫磨黄金铸佛形像。”
4、叶君健《小仆人》:“太阳照在他那古铜色的皮肤上,使他看起来像一座雕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逸轩
人生,这一程会有很多故事发生,记忆,总是在不经意间把某些过往藏在生命里的某一个角落,某一天,这个风起的日子,你成了我思念后的幻觉,抑或相思,抑或相忘-----写在前面
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夜晚,我才会静静的坐在桌前,听着熟悉的旋律,写着属于我的文字。夏夜的风依然不会那么凉爽,吹在脸上,只是感觉有风而已,不会像春日的微风让人多几分遐想,或者不是遐想,或者只是幻想罢了。
风起,茫茫的尘忆里,我还是会记得你的笑,你的轻柔耳语。我以为在梦里,可惜不是,梦也许只是会让人惋惜,而现实却是痛。有时候,很多事情我可以把它看得很淡,因为不喜欢去计较,有时候,我又太过于执着,只是不甘心,而后,伤得自己不行,一边说算了吧,一边还在不舍。
是不是想得越多,思想就会越泛滥?可能是吧,只是我一直都不明白你说的“想得太多,负担越重”。简单才是幸福,简单才是美!我明白了,可我已经做不到了。在思念的潮水里,我想把一切不相干的都忘掉,忘掉相遇,忘掉相识,忘掉相思,希望一切都合乎自然。这,只是我的想法而已,生活却不会“随便”如人所愿,没有“自然”,只有刻意安排,只有出乎意料,只有不经意间。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运行的轨迹。人生会有许多奇遇,就像那些“不经意间”,比如平行线永远都不会相交,这也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范畴。没有了“特定”,就会有“出乎意料”,就会有“不期而遇”。生命的旅程是一个未知的道路,明天会发生什么,不得而知,既然无法预料,那我们就在适合自己的跑道,淡然接受生活的恩赐,微笑许诺给每一天。
缘分是生活的恩赐吗?我曾经为了一个人试图改变自己,曾想把微笑许诺给她,许诺给每一天。可惜,我只属于我的世界,我从来都是我。我曾找到另一个自己,执着的要求自己改变,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做到,而还是事与愿违,我注定了只能做自己。缘分之说,我不相信,我只记得曾经自己有个希望,然后又不得不把它尘封。那份思念,是幻觉,是另一个我才能实现的梦......
这些日子我以为我可以坦然面对一切,做到“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以为我可以撇开那些记忆,但是,我还是做不到失之淡然。可又能怎么样呢?懂你的人,就是不说,只要一个眼神,TA就会明白,不懂你的人,再怎么说,也是惘然。何必呢?世事本无常,何处惹秋霜?改变不了的事实,那就学着试着去接受,学着顺其自然。虽然,不愿意。也许,只有我们真正经历了寒冷的颤抖,才会体会到阳光的温暖。我们没有“前传”可以准备,也没有“后传”来演绎更多精彩,这一生,我们只有当前的剧本。戏,可以重来,但人生的一切,可以重来吗?
有时候我会半夜醒来,想你曾经说过的话,只是与你说的话不多,很快就想完了。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忽略了对方的想法,所以,你不曾真正了解我,我也不曾真正了解你。“你不懂我的沉默,又怎么懂得我的难过”,是这样吗?
篇9
本文作者:王彬作者单位:河南警察学院
关于证人作证及证人证言审查判断的思想
关于证人作证、证人证言审查判断的刑事证据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主持拟订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之中。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关于证人资格问题,《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第241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作为证人:(1)不能辨别是非的未成年人;(2)有心疾者;(3)有疯疾者。关于证人出庭问题,《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第235条规定,不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原被告双方都可以带证人到法庭作证,也可以要求法庭通知证人到法庭作证,法庭也可以根据案件审判需要通知证人到法庭作证。该条规定说明,在诉讼中,原被告双方都有权提请本方证人出庭作证;法官也保留了许可和决定证人出庭作证的权力。关于证人作证的方式,《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证人作证“准其站立陈述,不得逼令跪供”。该法第50条、51条规定,法庭在听取证人证言时,还必须分别对原被告双方的证人进行询问。同时,还规定了证人作证之前必须向法庭宣誓,只有宣誓后才能向法庭作证,审判官吏应当告知原被告双方及其证人必须如实作证,不得隐匿证据或者作伪证,如果查证属实确有诬告或者作虚伪供述的情况,对证人可处一千元以下的罚金。为了保障证人能够出庭作证,《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规定,证人收到作证通知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庭作证,证人只有在“疾病或不得已之事故不能到堂”时才可以不出庭作证,但证人必须向法庭作出说明并要求延期。如果证人不按规定出庭作证,又不向法庭说明情况的,处20元以下罚金,并改用传票传其到庭,如果还拒不到庭,加倍罚金并拘传之。为了配合证人必须出庭作证制度的贯彻实施,同时基于当时中国“旧制于一切诉讼费用尚无明文规定,而吏役暗中索取,费用往往肆意诛求,以致人民每遇讼事,动至荡家破产”之现状[6]7,沈家本等人专门起草了《诉讼费用暂行章程》,初步构建了对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通事(翻译人)出庭作证费用的补偿制度。关于证人证言之审判判断,沈家本认为,采用有限传闻证据规则是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传闻证据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证人对自己直接感知的案件事实在审判期日以外所写的亲笔陈述以及他人所写并经本人认可的书面陈述:二是证人在审判期日就他人感知的有关案件事实向法庭所作的转述。传闻证据规则要求,传闻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之根据。对此,《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规定,证人如没有法定理由必须出庭提供证言,并且提供的证言必须是自己亲眼目睹的实际情况,“不得以传闻无稽之词妄行陈述”。该规定对证人证言之审查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证人仅向法庭提供书面证言、陈述笔录而不出席法庭作证的情形。但是,《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第242条仍规定:“若系三品以上大员为证人者,即由公堂遣员就询”。这表明,沈家本认定传闻证据的标准,考虑的仍然是证人的社会地位,并非真正从证人证言感受的真实情形来考虑,因此,他所主张传闻证据规则及其影响力都是相当有限的。
关于质证与自由心证原则的思想
在清末法律变革过程中,沈家本等人主张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庭审理过程中采用质证制度,以规范各种证据之采信。1906年,他主持制定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较好地体现了他的构建质证程序的证据法思想。《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第57条至65条规定了证人证言、物证等不同证据形式的质证规则,具体内容为:如果被告人坚持不承认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审判法官有权命令原告的证人到庭陈述证言,然后由被告人或者他所聘请的律师向原告的证人发问并对质;如果被告人也有证人的,法庭允许该证人到庭陈述,原告或者其他所聘请的律师也有权向被告人的证人发问并对质,双方对质之后,被告人或者其所聘请的律师还可以再次向原告证人发问并对质。《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还规定“:凡失而复得之物或相争之物,或可为原告或被告作证据之物均须当堂核验。”[7]188在质证规则之立法方面,沈家本借鉴和吸收了英美法系国家的交叉询问方式,即对证人的询问由控辩双方主导进行,先进行“主询问”,之后由对方进行“反询问”,双方还可以依次进行“再主询问”和“再反询问”,法官通过听取控辩双方当事人的“主反询问”和证人的回答来判断证人证言之真伪,借以认定案件事实。在判断证据的原则方面,沈家本同样开创了我国传统刑事诉讼法制近代化之先河。在刑事诉讼中,根据什么样的原则判断证据之证明力,是刑事诉讼法的一个核心问题。沈家本认为,如果各种证据的证明力事先由法律明文规定,其结果可能会导致“事实皆凭推测,真实反为所蔽”。因此,他在主持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单行刑事诉讼法典———《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1911)时,借鉴和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经验,采用自由心证原则作为判断证据采信之原则,明确要求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及其取舍法律事先不作任何规定,交由审判法官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理性和良知等自由地加以判断,并加以取舍。沈家本的这一刑事证据法思想,吸收和借鉴了西方近代以来刑事诉讼中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原则,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罪从供定”的做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近代化步伐。
篇10
作品原文:
《送沈子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江南江北送君归。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