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长相思范文

时间:2023-03-24 07:3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诗长相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诗长相思

篇1

长相思·山一程》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翻译:

篇2

《秋思》的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下面是我对张籍《秋思》的故事改编:

秋天,已悄悄来临。

洛阳城的秋天,使我感到凄清。树上的黄叶儿,打着转儿,不一会儿,就静静地躺在了地上。秋雨绵绵,任凭那凉飕飕的雨丝儿拂在我的脸上。此时,身在异乡,人为异客,而我的心却是思乡之心。

“家里还好吗?经济会不会短缺?父母妻儿安康吗?也许他们在怪我不孝吧?……”心中,或许是想家吧,我不停地自问。

窗外的黄叶如蝶,又似一张张信纸,引起了我给家中写信的念头。于是,我备好纸笔。可是,要写了,却觉得心中的话语太多太多。这一夜,我一夜未眠……

第二天,屋旁正好路过一个老乡。我急忙开门,说了声:“大哥,麻烦一下。”“什么话,自己人,有啥事,说吧!”“我这有封信,想请你帮我捎回家去。”说着,我递上了那封信。“好的,一定送到。”老乡说完,就上了马,这就向我道别。“再见,大哥——哎,等等,能不能再让我看看,有没有落下什么话。”“行!”他解下包袱,把信递还给我。我又看了一遍,觉得差不多了,就再交给他。他问我还需什么,我也说不清还忘了什么,就摇了摇头,看着老乡把那信封小心翼翼地装进包袱。

篇3

关键词:顾客价值 顾客满意 价值创造

市场导向理论认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在于为顾客提供优越的顾客价值,只有不断地提供优越价值,才能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打破简单的销售或服务的关系的同时,建立起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行为系统,因此,顾客价值便被放在企业关心的首位。如何从原先的顾客满意标准向顾客价值标准转型成为企业营销理念转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顾客价值的涵义

顾客价值是管理学科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概念,较早对顾客价值的阐述主要体现在西方学者劳特朋1990年提出的4Cs理论中,他认为顾客价值的真正体现是顾客问题、成本、便利和沟通。作为一代营销大师的科特勒,则从顾客让渡和顾客满意的角度来阐述顾客价值。虽然不同学者对顾客价值界定的具体内涵不尽相同,但透过这些差异,仍然可以发现顾客价值的本质是顾客感知,是指顾客对以下两方面的权衡:从某种产品或服务中所能获得的总利益与在购买或拥有时所付出的总代价的比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顾客价值:

首先,顾客价值是一种相对利益。顾客价值是相对竞争对手所能提供的利益而言的,这种利益不仅仅是比其它商家更加“便宜”的问题,而是提供比其它商家更加满意的服务;顾客价值因人而异,受顾客的价值观、文化背景、资金实力、消费偏好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表现相当多样化。

其次,顾客价值是顾客感知的结果。顾客价值是与产品和服务相挂钩的,它基于顾客的个人主观判断。顾客价值体现在一系列消费感知过程之中,包括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之后。顾客在消费服务之前已经形成对服务感知价值的预期;顾客在消费服务过程中得到的经历或者体验,直接影响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消费之后的感知满意度是通过自己对服务的体验与消费服务之前的预期来进行比较而产生的。

最后,顾客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所感觉到的价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消费观念的成熟和消费体验的积累,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值也会增加,顾客价值的内涵和构成也会有所变化,顾客从产品中所期望得到的价值不仅仅在顾客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且对于同一顾客在不同的时间也存在着差异。

顾客满意的局限性

顾客价值概念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市场营销理论的新突破和新趋势。顾客满意观点引入营销领域已有数十年,形成了较为系统地顾客满意理论,成为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哲学。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所接受的产品或服务过程进行评估以判断是否能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程度。这类企业关注的是如何使购买自己产品和服务的顾客感到满意, 而较少关注竞争对手与顾客的情况。然而在运用过程中并未如企业所愿,暴露出顾客满意的不足:

顾客满意与持续购买存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传统观念认为,顾客满意与持续购买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满意度的提高会使顾客持续购买的可能性增大。管理者认为只要顾客感觉满意,企业和顾客的关系就很稳定。美国学者琼斯和赛塞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二者关系非线性,受行业竞争状况的影响,在高竞争的行业中,顾客的满意度稍有下降,则顾客重购率会急剧下降;而在低度竞争的行业中,顾客满意度对重购率的影响较小。

顾客满意的调查结果无法指导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产品创新。顾客满意度调查可反映市场变化的情况、每个顾客所喜欢的产品或服务的特性。然而,顾客满意度调查无法向企业提供足够的有关顾客的信息,以指导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产品创新。仅仅依靠顾客满意度的调查,不能使企业有效抵挡新竞争者的入侵,也不能保证企业产品和服务长期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无法对顾客满意度作动态评估。顾客满意评估往往是静态的,是单方的“取悦”,大多数评估顾客满意的方法只能用来测量顾客的快乐度,而忽略顾客反应的广泛性,它超越了单纯的快乐和满意。顾客满意评估法对影响顾客行为的意识的测定毫无办法。

忽视潜在顾客部分(包括竞争对手的顾客)。一般而言,只有使用了某一企业的某一产品,才能对这一产品或企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如果一个企业的顾客没有使用该企业竞争对手的产品,那么该顾客所能提供的竞争对手的信息就十分有限了。目前的顾客满意的测量只针对企业已有的顾客群,却无法得知其他竞争对手企业的有效信息,这样对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无法起到作用。

顾客满意的测量是对企业现有产品的一次调查和评估。然而,顾客的需求不仅种类繁多,层次多样,而且多变,企业要想留住顾客,巩固已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就不能被动地去迎合已出现的变化,要想取胜就必须保持敏锐的嗅觉,善于挖掘尚处于“萌芽”状态的需求,引领市场。顾客价值就是一种能够很好地弥补顾客满意不足的手段,做到追根溯源。

从顾客满意向顾客价值过渡的重要意义

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顾客的重复购买和维持顾客忠诚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是顾客迈向忠诚的两个里程碑。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顾客真正要购买的不只是产品性能本身,也不只是满意,而是一种价值,一种能满足某种需求的价值。注重顾客价值的企业是基于自己的价值定位,向目标顾客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价值,顾客为了使自己获得的感知价值最大,也会更加乐于和企业维持互动的关系。换句话说,顾客满意是由顾客价值决定的。美国顾客满意指数(ACSI)模型(见图1所示)是已得到多年来大规模消费数据的证实的模型,它将顾客感知价值作为顾客满意的前项因子,决定着顾客的满意程度。顾客满意的落脚点就在于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顾客价值并不是对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的否定,而是在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对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的扩充与发展, 它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因此,顾客价值为企业进行战略选择,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与方法。

企业实施顾客价值战略新思路

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波特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归根结底取决企业所能为顾客创造的价值。企业最可贵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顾客价值最大化。在企业营销中提高顾客价值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比顾客更加了解顾客价值的演变方向

企业因顾客价值而存在。企业的成功来自于产品特性为顾客创造的价值。经营的一般逻辑就是先识别顾客的价值形态,然后设计产品特性,进而组织生产,最后把产品送达顾客手中并提供增值服务。当产品特性不能实现顾客的价值要求时,企业的努力将是徒劳无益的。这时企业就必须以顾客价值为导向进行生产再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推动人类价值向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畴发展。新的竞争优势要看企业是否了解顾客,是否掌握顾客的真正需求,是否能把所了解的信息转化为特定的顾客价值。因此识别顾客价值并转化为产品特性、进而推动相应企业价值链的创新和重构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企业必须比顾客更加了解顾客价值的演变方向,切实把顾客价值作为企业运营的基点。

动员顾客参加价值生产活动

在如今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价值创造问题。提高实际顾客价值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让顾客参与服务的传送过程,就是所谓的顾客合作生产。通过顾客和企业的同合作可以创造出比过去更有效、更经济的价值。企业要为顾客提供工作共享、共同生产的平台,要动员并鼓励顾客参与价值的创造。比如,宜家公司重新设计和安排了顾客关系,公司给顾客不只是低价,它还提供一种新的分配劳动的方式:如果顾客同意做一些传统有供应商和零售商完成的工作,如装配产品、搬运产品到家里,那么宜家公司愿意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新设计的产品。消费意识的觉醒使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更加重视参与和被尊重,他们想要融入企业,他们想要对话而不是信息传达,他们想要被知道、被倾听并且和企业一起共同创造价值。

重视完整的顾客价值

顾客价值是顾客对与某企业交互过程和结果的主观感知,这种主观感知受社会要素、心理要素和环境要素的影响。创造完整顾客价值不仅仅要管理好企业生产系统,而且还要管理好生产与消费过程的协调性。顾客真正重视的是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加财富、保持健康和拥有快乐。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和服务更要为顾客提供一种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而服务容易模仿,而增加体验成分却可以突出个性化和差异化,与众不同的顾客体验,对顾客来讲有价值的。在星巴克咖啡店,速溶咖啡的售价是几十元一杯。对于从未花过几十元来购买一杯咖啡的客户来说,价格可能是一个问题,但是随着他们尝试星巴克这一品牌,他们的感觉会改变。因为星巴克为顾客提供了一种“星巴克感受”――这就是顾客需要购买的体验价值。星巴克提供的宣传资料,介绍星巴克的历史以及在世界各地种植的咖啡豆种类,介绍咖啡的调制方法,各种流行的喝法,正是这种服务为顾客增加体验价值。

去除非核心价值

顾客价值是基于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的权衡,很多人简单地以为顾客价值创造无非就是增加产品或服务的属性、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实际上增加产品的某些特征或服务并不必然会提高顾客价值。很多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很少或甚至根本没有考虑顾客的需要,偏离顾客导向的产品创新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顾客越来越疏远,所增加的属性对顾客也将毫无意义。并且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被迫不断开发新奇的补偿,造成企业的附加成本增高,最后导致向顾客收取更高的价格予以补偿。对于顾客来说,得到的更多,但也必须付出更多。顾客感知价值并没有提高。因此,在进行价值创造时不能仅仅考虑企业提品或服务的价值,更应该考虑的是顾客增加的付出。实际上某些非核心价值的去除可以导致顾客价值的提高。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取消了售票柜台、取消了座位预定、取消了联运、取消了就餐和其他各种服务,还使用了二流机场。但是它却向乘客提供了低价机票、频繁的航班并创造了优秀的业绩。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李扣庆.试论顾客价值与顾客价值优势[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 (6)

3.陈建平,杨勇.网络经济下的企业对策分析[J].新视野,2001,(4)

篇4

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总结一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切入: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自由朗读: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3、检查: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4、读出味道: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1)用不同的语气范读题目,让学生感知味道 (2)学生试着读全词

5、感知词意: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6、品味词意: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山海关外、关内、路上、高山上、船上、营帐里)第二个问题:(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故乡、故园)

7、小结: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连起来(把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用一个圆圈圈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8、读词: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1、师配乐朗读,开启学生想象之门: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2、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画面。(身在征途的画面)

3、引导第二次想象: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 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4、品味“碎”字,读出词情: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板书:碎 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

5、导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扣住“碎”字,让学生借助想象走进了作者情感世界。按理说,课上得这一层面已很到位了,但王老师却并没就此收笔,继续引导学生品味文本。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1、学生问作者: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要从军、为什么不用心打仗)

2、引文拓展:孩子们,你们都问我是吗?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3、亲人发问: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妻子、父亲、儿子、哥哥)

4、作者反问: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再读《长相思》,默读,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地方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5、升华: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6、导读结课: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齐说: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齐说: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总结二

【教学过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导入:

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读准《长相思》:

反复诵读后讨论: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印象和感觉?

3、读懂《长相思》:

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讨论: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征途)你从哪儿读懂这是在行军途中?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心在故园)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4、小结: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1、想象上阕的情境:

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音乐、画面)

3、对比引读:

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

4、小结: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1、质疑问难:

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2、互文印证:

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3、回归课文:

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4、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总结三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

(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画面)

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

(三)对比引读

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四)小结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

(二)互文印证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三)回归课文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四)小结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设计思路】

一、语文课程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程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情感上下工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品味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参读中升情。

三、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篇5

2、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3、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5、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8、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9、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1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

11、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12、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3、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牛峤《忆江南·红绣被》

14、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15、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16、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7、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18、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1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0、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李白《怨歌行》

2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2、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23、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2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

25、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昼夜乐》

26、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苏武《留别妻》

27、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张继《闾门即事》

28、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29、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明月上高楼》

3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1、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32、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33、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3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35、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王维《西施咏》

36、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薛逢《宫词》

37、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8、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39、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李商隐《风雨》

40、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41、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贺新郎·夏景》

4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44、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4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6、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47、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48、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49、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50、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51、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52、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5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54、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55、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56、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57、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

5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59、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

60、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

61、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62、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朱庆馀《宫词》

63、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64、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65、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征妇怨》

66、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武则天《如意娘》

67、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68、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69、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70、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71、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7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73、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74、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班婕妤《怨歌行》

75、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徐再思《阳春曲·闺怨》

76、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7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78、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篇6

初读《古诗十九首》,便被其中的爱情深深地吸引。反复品味,发现作者勾心摄魄地写出的是爱的忠贞与恐惧,爱的弱小与强大,爱的专一与易变,爱的难得与巧遇。爱,就是爱的能力,是爱人的能力,是承受爱的能力。古诗的作者们在痛感自己的虚弱,痛感自己面对“世界”的无力时,发现自己竟然还有爱的能力!这是人性死灰中的余烬,是古墓中的谷种,是冬日的残荷,是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还像是走夜路而胆怯的人的口哨。这是颤抖的爱,惧怕的爱。《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冉冉孤生竹》……十九首诗中,竟有十一首直接写到了爱与爱的牵挂。这一丝牵挂,是他们留在这世界的唯一理由,是他们生命的唯一价值,是世界给予他们苦难生命历程与愁苦心灵的唯一安慰与报偿。于是,他们把爱写得百般温存,万种柔情,令人恻然心伤而又温馨无比。如《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惠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这是爱之怨,但温柔得让人手足无措。古诗十九首中的爱,一点也不浪漫、不刺激。相反,是那么家常,那么平实。它不是刺激我们的感官使之亢奋,而是抚慰我们的心灵使之安宁;它不是激起我们的热情,而是抚慰我们的创伤。这是一种使人安宁的爱,使人平静的爱,是一种浸透着亲情的爱。这爱让我们心平气和,让我们与世无争,让我们抛弃世界的繁华,独守爱巢,并从中找到满足。这种爱怨,如柳梢之风,吹雨不寒;如杏花之雨,沾衣欲湿。就那么缓缓地,一点点渗入,一点点浸润,最后深入我们的心房,深入我们的骨髓。

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思妇是极其常见的,每一个时代的诗页上都有她们的泪涟与叹息。汉末《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一诗,当是其中的代表作――可能是她的周围弥漫着那个日落帝国的暮蔼,使她的形象比其他时代的思妇有更多的内涵、更多的外延,能更多地激发我们的道德情怀与审美情愫: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簧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技。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在这个以思妇口吻叙述的诗歌里,“她”与她的那个“他”,既有“相去万余里”的空间暌隔,更有“相去日已远”的旷日持久。“她”不仅有深刻的相思之苦,以至于“衣带日已缓”,巧妙地借衣带之宽缓描画出人之憔悴消瘦,且“日已”二字,又写出这是经日累月的消磨与煎熬,如油枯灯干。而且,“她”还有深重的担忧之情,借“浮云蔽白日”的比兴,见出“她”之猜测与忧虑:“他”是否在外面另有所欢,以至于“游子不顾返”?而“她”呢,虽然一边是“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独居之时,无奈于时光之迟缓,一边却又惊觉“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揽镜自照,震惊于青春之飞逝。而青春消逝,容颜老去,又使得未来更显绝望。设想一下,一个独守空房,却又毫无独立地位,眼巴巴地盼望丈夫归来的“她”,心里会有些什么?不外乎是对对方的相思之苦,对对方另有新欢的担忧之情,对自己青春流逝的恐惧之心,当然还有努力保养自己,以使青春暂驻以待所欢的苦心。这曲曲折折的心事,凄凄婉婉的心情,温温柔柔的心灵。总之,这一份承担太多的苦心,全在这短诗中得到了体现。

人们常用“温柔敦厚”来评价《古诗十九首》的风格,这种风格来自于作品中主人公情感的缠绵与温柔。如这一首,“她”担忧对方变心,焦虑自己变老,一切都会变,但她的温柔不变,对对方的深情不变。这是绝望中的坚持,绝情中的深情,冷酷中的温柔。如“谢的《王孙游》:”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灵心秀口的谢,寥寥二十字,就写山了女性的绝望。这首短诗可以和《行行重行行》一起来读:不是一直在眺望大路尽头,盼着“他”归来吗?不是为了延缓衰老强保青春以待“他”而“努力加餐饭”吗?太久了,岁月的风霜已经落上了额际。现在,即使“他”归来了,“她”也已经人老珠黄,青春不在,“他”再也不会爱“她”了!

《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不仅要人爱,而且她们能爱人、会爱人,她们是男人的故乡。可是,男人们的回乡路,是那么漫长,漫长得花落人老。读这类诗,我们确实可以体验到传统女性的爱心与苦心,为她们的爱心而感动,为她们的苦心而恻然。她们心柔、心苦,而这世界太生硬、太冷酷。如《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篇7

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是全面用力,面面俱到。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去认真探讨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而照搬照抄其它文体的教学路数,采用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讲述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通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让听者得不到要领,找不到重点,思想上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

二是不求理解,硬性翻译。一些教师教学中在让学生匆匆地朗读了几遍诗词后,就手忙脚乱地做起了翻译,有时师念生记,有时师写生抄,常常是忽视诗人、脱离诗境、无视诗情,就诗讲诗。这种通过注释、借助字典把古诗词用现在白话说明白的做法,把鲜活有趣的古诗词教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三是滔滔不绝,醍醐灌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古诗词进行翻译之后,就开始了滔滔不绝的所谓内容分析,意在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含义,他们或侃侃而谈,或滔滔不绝,并未注意讲解的深入浅出,也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非常吃力,从而产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厌恶心理。

四是背诵默写,反反复复。一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忽视对古诗词思想、意境、情感、韵味的感受与理解,一味地追求书面答案成绩,也就是以考试为目的去教学。他们在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抽查、默写,反反复复,机械式训练,直到把学生的灵动性、想象力消磨得干干净净,才肯罢休。

古诗词教学的出路探索

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常言说得好,诗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诵读能将古诗词的思想、意境、情感、韵味感悟出来,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人格、审美、等综合素养。古诗词“麻雀虽小,五脏惧全。”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题临安邸》这首诗的“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时,一位教师是这样教的: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他十分感慨地说道:“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清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一切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们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门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孩子们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

创设诗的意境,在对话中感知。古诗词言简意丰,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以教学古词《长相思》为例,教师应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先用凝炼而有诗意的导语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创设诗的情境,借助书上的插图和布景,让学生穿越千年的时空,走进诗人的生活情景。指导学生将《长相思》读得有板有眼后,再引导学生对话,教师:纳兰性德的身在何方?学生:身在崇山峻岭、小河大川、山海关外、军营帐篷……教师巧妙地将站着的学生连成作者经过的地点,从而自然地概括出:身在征途。然后,再次对话,教师:纳兰性德的心在哪里?学生:心系故园。接着,教师在这两句上画了一个圆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身”“心”分离的痛苦,带着这样的感受、心情朗读《长相思》。最后,教师在音乐声中用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范读诗句,将静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立体的有生命的文本体现出精神的力量,激活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探究的欲望。

整合资源,在对比欣赏中品味。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相关的诗词组合在一起探讨,可达到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如在执教杜甫的《春望》一诗时,有位教师组合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学生首先通过想象、品读、交流,感悟到《春望》中诗人忧伤到见花落泪,闻鸟惊心,忧愁到了极点。接着,教师通过深情描述过渡到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教学此诗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喜”,通过自学、讨论、交流,体会诗人当时“喜欲狂”的情感来源:“一喜叛军得平复”,“二喜国家得安宁”,“三喜亲人能团聚”,“四喜回乡得偿愿”。以“喜”为探究主线,引导学生感悟那一刻诗人是欢喜到泪满衣裳,放歌纵酒,喜悦到了极点。两首诗的组合对比,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爱国爱家的心声。

咬文嚼字,在研词磨句中升华。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故而,学习古诗也切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须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如在执教《游园不值》时,一位老师就非常注重咬文嚼字、研词磨句。从“怜”和“嫌”两字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品味出诗人的惜苔之意,爱园之心,探春之情。从“敲”字的千古佳话,引入“扣”字的模拟情境。引导学生扣出了小心翼翼,扣出了无限爱怜,扣出了诗意等待……。在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敲打研磨中,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了别有洞天的诗意画境,感受古诗词教学的巨大魅力。

篇8

《春晓》中,旋律活泼、轻盈;鼓点由低鼓和军鼓敲击的均等的四分音符时值,简洁又富有朝气;低音用低沉的大贝司,为灵活的音乐打下坚固的堡垒;副旋律运用了多种乐器,有大号做低音填充,短笛、小提琴做高音旋律填充。副旋律运用在主旋律的长音处,正所谓“你走我停,你停我走”。像《春晓》这样热情洋溢的歌曲还有《咏鹅》《一字诗》《晓窗》《村居》《江南》等。当然除了欢快风格的曲子以外还有感人泪下的,如《游子吟》,此曲明显比《春晓》忧伤很多,由138拍的速度变为55拍,表达意境深远悠长。前奏以箫为主旋律,小提琴、古筝做副旋律,凄凉的箫声,古色古香的古筝,既抓住了歌曲的意境又赋予了浓厚的民族风味。像《游子吟》这种风格的还有《相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不同风格的古诗词歌曲使孩子们内心感情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词曲结合特色中国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其核心的价值在于其语言的自律美——音韵美;其内涵的他律美——意境美。首先看声调和音调:我们知道,中国人做律诗、律句等时,非常讲究音韵美,而汉语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语种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音韵美,而音韵美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因为汉字有声调。古汉语的声调是四种:平、上(shǎng)、去、入,现代汉语也是四声:阴、阳、上、去。旧人以词作曲时,除了要求旋律的动听外,也要考虑词曲结合时的音韵美,因此,在作曲时,歌词中每个字的声调都必须考虑到,某个字是平声,那唱出来也必须是平声,是上声,唱出来也必须是上声,去声、入声也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依字行腔”。再次关于平长仄短,通俗讲,一声二声统称平,三声四声统称仄。古诗词文(尤其是律体诗)里强调的平平仄仄,是对汉字的两种最基本的划分。在古诗词里其发生的基本要求就是平长仄短,在通常语言中也是平声长仄声短,相应的在歌曲里写作中也需要考虑这种因素。比如七言绝句:《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平起、首句入韵式,平生韵,下联上半联换韵处的仄声字“在”字四拍时值,与韵脚“关“还“山”三个字一样四拍时值,这与诗歌声律不符,没有考虑诗的语感和意境。但是整首诗还是基本遵循了平长仄短的规律,“月”比“明”时值长,“汉”比“时”的时值长,“度”比“阴”的时值长,而且曲风也符合了此诗的意境,深刻表达了人们对飞将李广的思念之情。

伴奏与古诗词的意境谷建芬古诗词童声合唱音乐的MIDI伴奏中,有民族乐器:古筝、萧、笛、琵琶等;西洋乐器:小提琴、大贝司等;流行乐器:吉他、架子鼓等综合乐器。既有古典风味又融合了现代的流行气息,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特色。虽然乐器的多种多样使得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同时音乐风格也各有千秋,但是谷建芬老师却完美的将伴奏与古诗词意境相结合。比如像《游子吟》表达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伤感而又凄凉。伴奏中凄凉的箫声、古色古香的古筝声、还有那虚幻而又飘渺的小提琴声,紧扣古诗词的意境,将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像此种风格的还有《相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比较符合原诗的意境。

谈到人文阐释就会提及到“母题[1]”这个新潮的音乐概念。音乐的“母题”是指在音乐行为(包括创作、演奏、演唱)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或题材。音乐母题的这种独特性是由文化赋予的,要想深入了解一种音乐,就必须了解这种音乐所经常表现的母题;而要了解一种音乐的母题,又必须了解形成这种母题的文化,把握这种母题所暗含着的深层文化意蕴。谷建芬古诗词童声合唱音乐的内容形式多样,《春晓》、《一字诗》、《出塞》、《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两声部作品,《七步诗》《静夜思》为三声部作品,《长行歌》为四声部作品外,其余都是单声部的,也就是齐唱型的。形式是音乐的外表,阐释是音乐的内在,究竟这些作品具有怎样的人文内涵呢?

(一)“月”的母题

“月”是自然母题的一种。谷建芬古诗词歌曲《静夜思》《一字诗》《长相思》就是以“月”为母题的题材。此首诗借助皎洁的月光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借助月亮来抒发感情呢?这个问题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文化意蕴。“月”作为传统音乐的一个母题,其地位是十分突出的。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种类的器乐中都可以看到以月为题材的乐曲。在古琴中有《关山月》《良宵引》等名曲;在琵琶中则有《月儿高》《浔阳夜月》等;二胡中有《二泉映月》《良宵》等;合奏中有《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等。“月”在传统音乐的重要性是与她自身所含有的文化意蕴分不开的。这个文化意蕴即是:月象征着和谐、宁静、妩媚、休息和超脱,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崇尚柔性的一面。谷建芬创作的《静夜思》,恬静、优美、和谐、飘渺。不但符合了古诗词的意境,而且还突出了月之美的特点,做到了将音乐与文化相融合,避免了将音乐作为一种科学的对象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对待的弊端。

(二)“思念”母题

“思念”母题是情感母题的一种,主要指爱情思念和朋友思念。谷建芬创作的《相思》、《清明》《游子吟》《长相思》《赋得古原草离别》《明日歌》都有对恋人、友人、亲人的思念内涵。这些思念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谷建芬谱写的古诗词歌曲《清明》,描写了一个客居外地的人的思乡之情,但由于中国人对思念之情是含蓄、蕴籍、回环曲折的,所以此作品并没有直抒胸臆的表达自己多么的思念家乡,而是说想找个酒店,消消愁。借此来表达自己是多么思念家乡。词曲处理非常含蓄,有低回,缠绵的效果。

(三)“山水”的母题

篇9

(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本文主要对私募股权、天使资本对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不同影响,从私募股权和天使资本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其主要内容有:通过私募股权机构,相关人员要明确地认识到股权投资市场的周期性规律。然后在创业板企业发展中,要优先考虑天使资本,进行股权融资,从而发挥最大的作用。最后,监管机构要加强引导,鼓励私募股权机构理性分析投资对象并进行长期投资。通过这些内容,相关人员能够更加明确两个内容对IPO抑价的影响,企业能够科学决策,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 ]私募股权;天使资本;IPO抑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047

1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现状

每家上市公司都会整理招股情况,收集相关数据。私募股权资本持股司的IPO抑价率普遍比较高,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逐名效应的影响,而是因为公司在股权融资时的逆向选择。在分析天使资本时发现,这种情况并不会对IPO抑价率产生影响,主要原因是其投资的公司质量比较高,与真实的股权融资需求相比不需要进行逆向选择。

2私募股权投资对IPO抑价的影响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在公司发展中,风险资本具有信息披露和认证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企业上市的融资成本,从而减少IPO抑价。这种说法得到了一些公司及从业人员的支持。随后,相关学者提出了逐名假说,分析风险资本具有一定发生概率,在资产增值比较严重和资本回收的巨大压力下,一些动机没有发育成熟的公司,就会被迫埋入IPO市场,造成VC持股企业出现较好的抑价水平,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1]。

这种说法得到了当时很多学者的支持,认为这种逆向选择的假说具有一定意义。创业企业家与风险资本家之间,如果没有拥有一致的信息,那么会导致企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在制定发展方向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企业家与风险资本家在问题上,风险资本家无法选取较好的企业,风险较高,盈利水平不明显,创业企业家缺乏实力,导致市场上的抑价率比较大。

与国家的发展情况相比,我国对企业IPO的理解比较少,关于私募股权资本对其的影响更是匮乏[2]。所以在分析中,主要是通过之前的历史分析,进行定量研究。例如一些研究人员在风险投资研究中,发现其在市场中具有一定认证功能,但是这种情况曾在美国出现,在我国并没有显示出这个功能。在内地资本市场分析中,风险投资并没有消除IPO抑价,使上市费用降低,增加企业研发投入等,而是在长期的经营生产中,明显增加股价收益。

据此,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H1:在创业板市场中,私募股权资本持股企业的IPO比较高,单纯依靠私募股权机构无法达到认证的目的。

H2:在创业板市场中,私募股权资本能够促使企业的IPO抑价率提升,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逐名动机存在。

H3:在创业板市场中,私募股权资本能够促使企业的IPO抑价率提升,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私募股权资本时有逆向选择效应。

在创业板市场中,有比较明显的热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PE机构放弃一些价值投资理念,逐渐变为短期投资的Pre-IPO形式。相关人员分析PE机构并不会详细分析其他企业入股质量,也不会对持股企业的专业治理水平进行改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治理水平得不到提升,无法发挥与国外同行业的认证作用。在创业板中,国内的PE机构成立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持股单位应缩短基金实现的时间。PE机构近年来流入了很多热销和资金,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构的非理性投资,所以工作人员应该激励一些资质较差的企业进行逆向选择。

3天使资本对IPO抑价的影响

针对天使资本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很多学者普遍认为,天使投资者更加重视投资收益,所以天使持股的企业在上市,会更加努力的与承销商进行谈判,将抑价下压。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天使投资者有较好的企业筹划上市和识别能力,所以最重要的工作是推动一些年轻的企业上市,并对选择效应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更好的分析天使持股对抑价率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天使投资者具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一是在创业初期阶段,天使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比较高,而这个阶段也是大部分创业企业家最困难的阶段,所以天使资本对被投资的企业来讲,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决定成败,更好的实现企业管理和经营。

二是在企业发展中,天使资本与PE机构有一定区别,这些人掌握的资金几乎都是自有资金,并没有委托和等问题,所以没有筹集和后续的资金压力。天使资金的投资者考虑的是投资利益的最大化,并不是最大化的管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天使投资者与创业的企业家,利益相一致。

三是在国外一些调查研究中,一些PE机构,在应对基金持有者时,有一定压力,所以会在投资前进行大量的筛选和调查,严格控制投资的风险,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很多复杂的合约,这种方法能够为基金持有者带来较好的信誉。天使投资者一般通过投资项目“事后”积极主动监督控制风险,然后依靠创业企业家的信任和关系进行治理。

在分析中发现,天使投资者与PE机构的投资周期、投资目标和融资渠道不同,这个过程并没有逐名的动机,所以进入资质平庸企业的逆向选择的可能性比较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同行业的发展中,天使投资者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以在理性分析和发挥作用上比较欠缺,经常会受到创业板市场的热销影响,无法应用认证作用,基于此,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H4:针对没有实行私募股权和天使资本的公司,天使资本持股不会对被投资企业的IPO抑价率产生显著影响。

4结论

通过上文可知,私募股权和天使资本对创业板市场的参与者和监管者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针对创业企业,在选择股权融资时,要优先考虑天使资本,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针对私募股权机构,相关人员要明确地认识到股权投资市场的周期性规律;最后,监管机构要加强引导,鼓励私募股权机构理性分析投资对象并进行长期投资。在实际应用中,IPO抑价率有一定局限,无法较好的衡量创业板上市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成本情况。但是这种融资成本不仅仅包括首日抑价率,还有其他指标和影响因素,所以我国较短的创业板历史中,数据的限制会影响实证效果,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曜,张子炜.私募股权、天使资本对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不同影响[J].财经研究,2011(8):113-124,134.

篇10

一、马思聪简介

马思聪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他于1912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2岁时跟随其哥哥到法国,次年考入南锡音乐学院并跟随巴黎国立歌剧院小提琴首席Paul Oberdoeffer(奥别多菲尔)先生主修小提琴,1928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930年跟随作曲家Binembaum(毕能鹏)学习作曲,深得毕先生的真传,1932年回国在广州与音乐家陈洪先生共同创办了“私立广州音乐院”,1933年他被任命为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讲师,1937~1938年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两首小提琴独奏曲《绥远回旋曲》(第一回旋曲)和《内蒙古组曲》。1937年到广东的中山大学任教,后因爆发,学校迁到了云南。1939年马思聪到重庆,于1940年5月担任新建立的“中华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1945年10月他担任贵州省艺术馆馆长。1947年,马思聪任香港中华音乐学院院长,完成《祖国大合唱》的创作。次年的夏天,马思聪完成《春天大合唱》的创作工作。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7月,马思聪被选为全国音协副主席;同年9月,马思聪作为全国文联代表,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10月1日,出席天安门前的大典仪式,就此马思聪创作了《欢喜组曲》。同年12月18日,马思聪随出访苏联,归国后,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时年37岁。后因1966年爆发,马思聪全家迁往美国,于1987年逝世于费城。

马思聪先生在小提琴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的贡献,可以说奠定了中国这类音乐创作与演奏的基础。但是,除此以外,马思聪先生在古诗词独唱歌曲、合唱、歌剧和钢琴音乐创作诸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的能力。马思聪在“”后,客居美国期间,给古诗词歌曲谱曲的有《李白诗六首》 《唐诗八首》。“抗战”时期,马思聪先后创作了抗日歌曲二十多首,像《不是死,是永生》 《控诉》 《自由的号声》;大型的声乐合唱歌曲创作也是马思聪音乐创作的重要部分,像《民主大合唱》 《祖国大合唱》 《抛锚大合唱》和《春天大合唱》以及未完成的《石鼓大合唱》等等。

二、马思聪古诗词艺术歌曲分析

沃尔夫认为:艺术歌曲是“诗歌与音乐的融合,诗歌是作曲家音乐灵感的源泉”。①马思聪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尤其喜爱李白的诗作,在触及人生百态,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在谱曲上,囿于不知其格调,因而参照宋代白石道人曲谱的格调来创作。钢琴伴奏方面,则按照艺术歌曲的写法,“着重于表达每首诗中的气氛与境界。”②

其音乐创作晚期,马思聪在异国他乡怀着思念故土之情,借由中国古诗词创作了两部艺术歌曲集《李白诗六首》和《唐诗八首》。③其歌曲句法规整、篇幅较小,在创作技法上,旋律以中国五声调式为主,并借鉴西方现代作曲“意象派”技法,如倒字现象、频繁运用转调、离调手法,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古朴风韵,散发出一种浪漫主义气息。

〖=DM2(〗《将进酒》情绪激越高涨,大跳式波浪型旋律,重复音在顺风式节奏型上反复出现,叹尽人生苦闷惆怅之情。词曲倒字现象,如“似雪” “我材”二词,与语调相背,采用上翻五度手法,刻意将其在高音突出,有意识地强调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在寓意。

《长相思》,以五声调式旋律为主,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与孤独、苦闷与无奈的情感,以一种哀怨的旋律、飘逸的和声伴奏呈现而出,又显得内省含蓄。马思聪注重用钢琴伴奏来表达诗中的气氛与境界,引子两小节,半柱式和弦,固定音型的钢琴伴奏贯穿于主题乐段。使用的有小二度、小七度音程的碰撞,空旷而凄凉。采用富有民族风味的七和弦、九和弦之类的高叠置和弦。

音乐是感受、体验的对象。马思聪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诗意表达”是他旅居美国思念故土借由诗乐的感性表达。他将诗作情感“诗化”,诗作呈示心灵结构的时空交错,音乐展示心灵过程的时间艺术,是诗的意境的最高追求,诗借助音乐表达内心情感,烘托意象,在诗意的音乐中实现精神自由的翱翔。马思聪借由唐诗无形的灵感(想象),将生命(对祖国思念之情)“有意味的形式”化(情感结构特征) 的审美空间,表达在异国他乡思念故土,面对现实的愤慨、惋惜的情绪,将诗作的音乐美追求同情感抒发结合,真正做到诗的情感音乐化。他以清新雅丽的风格,在音乐中实现精神的自由云游。这是人的精神需要,是对自由的追求,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与满足,对自我的肯定。

三、马思聪古诗词艺术歌曲比较

马思聪以及同时代的艺术家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一笔,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发展,逐步找寻到了一条符合中国人审美文化趣味的歌曲体裁风格。马思聪在这种歌曲的创作方面,虽然不及同时代的作曲家如青主、赵元任、萧友梅、黄自等人的创作,但是,与这些人相比,马思聪的艺术歌曲创作却也是独树一帜,有着浓厚的艺术个性,包涵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在歌曲的节奏控制、旋律起伏、和声编配、织体构思以及全曲的结构布局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独特特点。尤其是古诗词的合理编配,巧妙地表达了歌曲的意蕴和意境。

马思聪的艺术歌曲和赵元任相比,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在词与曲的关系处理上,他们基本上都是注重词的韵脚特点,通过语调的平、升、拐、落特点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谱曲;和声也基本上是采用了中国民间的民族和声的运用,并力求通过加大钢琴伴奏的效果来烘托其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马思聪的艺术歌曲题材上与赵元任不尽相同,马思聪的艺术歌曲基本上是采用古诗词作为其艺术歌曲的言意部分,而赵元任的艺术歌曲的歌词多是受五四的影响,通常是使用白话文的艺术题材来编配新曲,体现时代精神、民主精神和思变精神。马思聪的艺术歌曲创作则未涉及到这些方面。

马思聪这种利用古诗词作品编配旋律的歌曲创作,恰恰与中国近现代创作第一首艺术歌曲的作曲家――青主的创作极其相似。青主艺术歌曲的创作,开创了我国近现代历史上利用古诗词谱曲的先河,其艺术价值之高、旋律作品处理之妙、和声节奏运用之当为世人赞叹。马思聪和青主都曾经接受过西方音乐文化的熏陶,在音乐创作上都尝试过利用欧美音乐技术手法,他们的创作都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素材。因此,他们的艺术歌曲创作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

马思聪艺术歌曲创作与黄自相比,黄自的艺术歌曲相对而言作曲技法稍微成熟一些。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构思缜密、风格典雅、情感婉约、结构分明、技术精湛,声韵的运用和调性调式的处理上更加的娴熟。马思聪的艺术作品虽未达到黄自这般的高度,但是也不失粗犷、豪放、热情、烂熳的艺术情境,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委婉典雅的韵味。

四、马思聪古诗词艺术歌曲评价

马思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关注了古诗词与音乐旋律的融合,打破了传统歌曲词与曲创作的结构布局,大胆地探索与尝试运用词韵相反的旋律写作手法,来扩大音乐的表现力。利用东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音乐创作技法,将中国民间传统的五声调式、七声调式与西方的传统调式调性相结合、对比、运用;同时,注重民族性的音乐风格,不被传统的结构曲式所束缚,力图通过旋律的流畅、动听、美妙衬托语言文字的音韵,通过歌词的达意性来托物言志、托物言情、借曲抒情、借词表情。他注重音乐的意境表达,造成一种虚实结合的效果,协调处理好歌曲创作的民族性、独创性、世界性、达意性、音乐性等等各个方面。从这一点上讲,马思聪的艺术歌曲创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马思聪的音乐贡献以小提琴的演奏与创作为主要方面,艺术歌曲的创作只是马思聪音乐文化的一小部分。关于这点,我们从其作品创作数量上便可知晓。其次,马思聪的文学造诣也是远不如赵元任、黄自等人。从这些方面来看,马思聪的艺术歌曲创作有其很大的自身局限,这种局限也是导致马思聪艺术歌曲并不像其小提琴作品那样闻名于世的原因。马思聪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虽然不多,也存在着点点的遗憾和不足,但是他作品以情感的真实、内容的鲜明以及较高的艺术性感染了我们。

马思聪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其典雅的内容、精致的表达、细腻的情感、严谨的风格反映着我国文人与其自身的思想情感,流露出他寄情于作品中的深刻精神内涵和复杂的精神世界。他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充满了东方的儒雅气质,充分的表达了他在异国时怀念祖国、思恋故土的思想感情。本文通过对马思聪艺术歌曲中的研究,来缅怀近现代音乐文化中的这位艺术大师。

①刘式:《音乐名言小辑》,《中国音乐》1993年第4期,67页。

②转引自苏夏:《马思聪论艺术和专业音乐活动》,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③马思聪的这两部歌曲集是他初到美国的作品,是他离开祖国后的一系列内心独白。《李白诗六首》选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 《长相思》 《行路难(一)》 《行路难(二)》 《关山月》 《渡荆门送别》6首诗作,“借古抒怀”思乡忆旧之情。《唐诗八首》选取李颀的《琴歌》 《胡笳声》,李商隐的《残阳》 《无题诗》(创作的《相见难》),王维的《静》 《山居秋暝》,岑参的《走川马》谱曲而成。

参考文献:

[1]唐慧霞.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2]王璐.马思聪艺术歌曲的演唱诠释与当代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08.

[3]李方屹.痛彻心扉的思念――试析马思聪艺术歌曲《长相思》[J].音乐创作,2013(04).

[4]彭丽.卷帷望月空长叹――析马思聪的艺术歌曲《李白诗六首》[J].齐鲁艺苑, 2006(04).

[5]苏夏.马思聪论艺术和专业音乐活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02).

[6]程远.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中的文化特质研究[J].音乐探索,2013(02).

[7]杨玲玲.艺术歌曲的审美认识[J].音乐时空,2012(12).

[8]肖安平.艺术歌曲的审美认识及其特点[J].齐鲁艺苑,1999(02).

[9]覃子豪.论现代诗[M].台北:台湾曾文出版社,1977.

[10]刘小枫.诗化哲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11]汪毓和.关于艺术歌曲之我见[J].人民音乐,1999(9).

[12]Sadie,Stanley.The New Grou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 [C].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1.

[13]舞蹈学科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9.

[14]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M].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