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景色范文
时间:2023-04-06 17:1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富春江景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那时,我没有到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关于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我终于圆了梦。回浙江仅两年,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两次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
当你迂回山间不胜引颈张目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你兀得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的一江水鲜活可爱;待盼到日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荡漾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
我始想,富春江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婀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居,更添无限情趣。
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它的色泽,那江水,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乌篷船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都浓浓淡淡地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山,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绿出来。很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
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静。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它虽然还是千里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是在水底暗处悄悄进行的,“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行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
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偏现它扬古启今的魅力。
我又想,人们到这儿瞻仰、凭吊,大概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表达对严子陵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风骨的敬崇,对今之世风清新的呼唤吧。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百年来,以其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甜,惟愿年年得相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文章通过回忆的方式,描写出了富春江迷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富春江深深的赞美和眷恋之情,以及对它背后所隐含的历史和生命意义的反思。
篇2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独自一人来到了被誉为“小三峡”的富春江。
那里的天空很晴朗,江面也很平静,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都消散尽了,水面和天空仿佛是连在一起的,像一道晶莹剔透的锦屏,十分美丽。江岸两边的山峰也是非常的高,仿佛能触摸到天际一样。我坐在一只小船上,静静地欣赏着这岸边旖旎的风光,随着一叶小小的片舟,飘荡于这“山青、水清、史悠、境幽”的富春江上。我从来没有想象到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短短的路程上,可以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简直就是自然缔造出的一幅绚丽独特的画卷。
伸手去触摸富春江水,它像宝石般蓝的发亮,又似翡翠样绿得碧透,清澈见底,仿佛千丈之下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它像一匹巨大的绿色锦缎绵延不断地汩汩流过,又好似一匹白马,缭绕在层峦叠嶂之间,飞快地奔跑。
在江两岸峰逶叠嶂的高山上,都生长着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树木和萧萧的翠竹,它们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清脆的“沙沙”声。重重叠底的高山都极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所以就形成了山高谷深,峭壁陡立,群峰对峙的景象。
我坐在船上可以清晰地听见泉水拍打石头泠泠的声音,也可以听见猿啼蝉唱的声音。沉溺于此情此景中的我,感觉到身心无比放松,没有一丝杂念,整颗心仿佛都只为这秀丽的山水而跳动,整个人只为追寻那自然、原始和神奇的美而生活。而今能在这“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中畅游,真的是十分的高兴。
篇3
中国画历史悠久,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就是其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一幅。
惊鸿一瞥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这幅画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苍莽、叠翠的峰峦,挺秀的松石,浩渺的江水,还有山间的村舍、茅亭,江上的渔舟垂钓等。整幅画山水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同时又变幻无穷。淡雅的笔墨、幽远的意境,把连绵浩渺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
传奇经历
创作这幅画时,黄公望已经七十多岁,他终日奔波于富春江两岸,随身带着纸和笔,遇到美景随时写生。直到八十多岁,巨幅山水名画《富春山居图》才问世。一幅长卷画了这么多年,可算得上一奇。
《富春山居图》自问世以后,便受到历代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的赞颂与推崇,很多文人雅士在画上题跋,时间一久,很多题跋淡去、脱落,而此画竟然一直风采依旧,不能不说又是一奇。
更为传奇的是清朝顺治年间,此画传到收藏家吴洪裕的手中,他把这幅画当作自己的命根子,爱不释手。在他临终前,嘱咐家人焚烧此画,好让画到地下陪伴自己。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冲出一人,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画虽然被救下来了,但开头的一部分已被烧毁,剩下的部分也被烧成一长一短的两截。后来,烧断的两部分画作被分别装裱,前段较短,定名为《剩山图》;后段较长,现在一般称之为《无用师卷》。它们分别流入不同的收藏家手中,由此开始了漫长的“骨肉分离”。
上个世纪30年代,为了躲避日军的战火,故宫的大批文物迁往南方,《无用师卷》也被列入南迁文物的名录。几经辗转,它被运到了台湾,藏于博物院。而《剩山图》也几经流离,在1956年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山水合璧
长别离,情何堪?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在海峡两岸众多热心人士的关注下,2011年6月,《剩山图》与《无用师卷》终于在台湾“重逢”,合璧展出,正所谓珠联璧合。通过《富春山居图》,海峡两岸在艺术领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合作。相信今后两岸人民会进一步拉近距离,彼此的心会越来越紧密地连在一起。
篇4
富春江奇山异水,这独一无二的景色,是大自然的礼物。
在风和烟消散时,天和地,仿佛连在一起成了相同的颜色,如果人们从江中乘着小船飘荡,仿佛这面前山清水秀的景色,吸引着我的心灵。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看见了郁郁葱葱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像几个顽皮的孩子,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射向,形成了无数的山峰,清澈的泉水飞溅在山石上,心碎的林杨回沙,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和谐动听,我看见常儿叫个不停,好似在诉说着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然后也叫个不停,这一幕幕生机勃勃的景象,我的心如湖水般平静,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会流连忘返。
清澈的水中我也看见了,活蹦乱跳的鱼儿,如骏马般奔腾的流水,冲击着我的心,从富阳到桐庐,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令人放下争夺名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山水情景,陶治着人的性情。
篇5
天下着蒙蒙细雨,我们来到了天目溪漂流的码头。远远望去,水连着
天,天连山,相互晖映,互相衬托,简直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岸边,停
着一排排的竹筏,真像待发的利箭。我们登上了竹筏,它真有趣,前端是
往上翘着。随船夫的一杆,开始漂流了,那操船的叔叔便对我们介绍说:
“天目溪又称分水江,源于天目山,流经桐庐,与富春江汇合,素有‘溪
有十八滩,一滩又一滩’之称。从毕浦到姚琳的溪段,景色尤为佳丽。”
竹筏向前缓缓地漂着,我一看旁边的山,真高啊!山上到处是郁郁葱葱的
树木,仿佛自然界故意打扮自己,穿上了翠绿的衣裳。
只见竹筏缓缓来到了沙滩烧烤区,这里水波荡漾,蓝天白云倒影成像
,锦峰秀岭相互成辉。看着看着,我快陶醉了,真是筏在碧波上,人在画
中游。岸上有许多鹅软石和沙子堆成的沙滩,那儿有香味诱人的桐庐特产
——竹筒饭。突然,从远处漂来一个小竹筏。原来,上面有天目溪鸬鹚,
是专门为游客表演捕鱼的。我们沿着当年徐霞客放舟漫游的天目溪,别有
一番返朴归真的浓郁野趣。
领略了这里的自然风光以后,我感慨万千,心情十分激动,浮想联翩
篇6
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
在图画音乐和诗歌里,有许多描写雨的佳作。线条色彩和音乐旋律,空灵剔透。
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雨伞仿佛是风帆,在雨色蒙?芍性馗≡爻粒灰蚕褚恢恢淮蟪岚颍??衔鞅保?薇呶捋螅?蚍缢拇ζ?健
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
——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教人幻想。
记得杏花春雨的江南,雨点敲打着船蓬,雨中也有梨花的幽香。记得西湖的夏雨,元气淋漓,满湖荷叶被打的笃笃地响。记得天目山的秋雨,重雾深锁,万木萧萧,撑天的松柏经雨洗涤,显得格外苍劲。记得富春江的冬雨,如泣如诉,两岸茅屋炊烟阴阴沉沉,像一幅染湿了的铅笔画。
细雨微风的夜,适宜读诗和散文。狂风暴雨的夜,则宜恐怖神怪小说。要不然,便邀几位知己,泡几杯浓茶,买一包花生米,点上一支洋烛,又当另有一番情趣。风雨更宜怀人,怀人常不寐;一声风一声雨,都似离人低诉。
那年夏天,和友人在春秋阁小坐。那时候,菱角已经成熟,莲池潭上,乡人驾着小船,忙于采摘;天空的白云,和水面的白鹭相映成趣。阵雨骤来,如万马奔腾;半屏山忽然不见了,只有密密的雨,密密地替莲池挂上了珠帘。阵雨里,那些采菱角的船,依然从容地游移摇荡。船上的人连蓑衣也不穿。
台湾南部雨量不多。尤其是高雄,灰土漫天;树枝树叶上厚墩墩地堆积着尘埃,经阵雨一淋,苍翠碧绿,焕然一新。雨后的寿山,妩媚地俯视默默的爱河;银鳞似的水波也被青青的山染绿了。
篇7
1、山岭地势蜿蜒起伏,坡地郁郁葱葱,景色优美。
2、山道两旁郁郁葱葱,风景美不胜收。
3、夏天来了,妈妈种的树郁郁葱葱的。
4、现在这里的葡萄藤郁郁葱葱,生产的一流葡萄被用来生产葡萄酒,屡次获奖。
5、纪录场景:高楼林立的小区,围墙外却是另一番郁郁葱葱的景象。
6、我喜欢到江堤上去玩,我喜欢它到处郁郁葱葱、一片生机昂然的景象,我更喜欢江堤边盛开的油菜花。
7、郁郁葱葱的峰岭之间,一条碧澄的玉带逶迤而过,这是美丽的富春江。
8、林园花木郁郁葱葱,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实为市内游览胜地。
9、从远处看,一片片郁郁葱葱,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10、四周有崇山峻岭环绕,间杂郁郁葱葱的山林野芳。
11、站在这片遮天蔽日的森林里,脚下是郁郁葱葱的不知名的植物,让人心旷神怡!
12、漫长而温暖的夏天把它们染得更加郁郁葱葱。
13、一望无际的大森林中,()树木都郁郁葱葱的挺立着,多么俊俏啊!
14、不管你什么时候来到植物园,都能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
15、来到大自然中,只见满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一片翠绿,美丽极了。
16、远处是几个农村,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大有郁郁葱葱的气象。
17、不远处是一个小村子,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一副郁郁葱葱的气象。
18、我情不自禁的看着郁郁葱葱的树叶、五彩缤纷的花朵,人声鼎沸的操场。
篇8
两图合璧所经历的艰难历程昭示:文化的交流可以超越体制的樊篱、岁月的创痛与意识形态的禁锢,展现出基于共同文化血脉的巨大凝聚力、亲和力,任何力量与势力也无法阻遏与羁绊。我们更应借由两图合璧展出的新起点,掀开传承民族文化血脉,谱写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辉煌篇章。
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开幕式在博物院举行。分藏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系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所作,清初被焚为两断,分别称为《剩山图》和《无用师卷》。这件书画珍品360年后首次“合璧”展出成为两岸关注热点。(据6月1日新华社报道)
全体炎黄子孙的目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起关注同一幅画——《富春山居图》,因为这幅画承载的内涵太多。历史也必将纪录这万众瞩目的一刻,这跨越无情战火、人间沧桑后残卷合璧,让人感叹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文化血脉是如此坚韧与顽强,她孕育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锻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与灵魂。
《富春山居图》传承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血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中国书画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符号,集中体现了其中的精髓与旨趣,而山水画则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演绎,笔墨纸砚一旦到了巨匠手中,便能于尺寸之间尽显湖光山色的神韵,展示境由心造、形神兼备的意趣。而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是禀承中国传统笔墨手法,传神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山光水色、气象万千的初秋景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成为后世欣赏、研习中国山水画不可多得的范本与精品。
《富春山居图》记载着劫后余生的传奇故事。《富春山居图》一经问世,便被人誉为珍宝,到今天660年岁月中经历着无数传奇,她前后为众多的爱好者珍藏,躲过了无数战火的劫难,见证众多王朝的更迭。这幅画360年前险些被大火烈焰毁于一旦,所幸被人抢救,但完整的画面被烧成两段。100多年来的近代中国历史风云变幻,两岸关系更是波诡云谲,《富春山居图》分落两地、隔海相望60余载,本已残破的山水画卷,在家国动荡的岁月沧桑中,更平添了几分哀婉与悲壮。
《富春山居图》包涵着承先启后、九死未悔的家国情怀。从这幅画隔海相望的那一刻起,国人抚平文化创痛的渴望从未停歇,至今已有60余载。从产生合壁展出的创意提出的那一天起,为了今天的这一刻,仁人志士奔走不息,到现在已历时十余年。从最早大陆率先提出合璧展出的设想,到台湾方面答应只能先到台北展出的要求,从只能单方合壁展出到双方互办展出的谈判,其间经历了两岸关系的风云变幻、起伏转寰,可谓一波三折、来之不易。
我们至今记得,在去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特意谈到《富春山居图》一画分存两岸的现状时说,“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发出“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由此,《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成为一个世人尽知的话题,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并再次为画卷的合展筹划奔走。今年“两会”前夕,在回答网友问题时,再次提到《富春山居图》时说,“现在听说《富春山居图》就要合璧展出,这时我默默地在念着一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让一个完整的《富春山居图》永远合璧在一起,这是我的期望。”
篇9
关键词:宋元山水画各流派特征审美特色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作为描写对象的绘画形式,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孕育于秦汉,萌芽于魏晋,独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元达到高峰。
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据《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图绘宝鉴》所载统计,仅画家就有180余人。题材、内容广泛,江南江北,名山大川,宫景台阁,村野渔樵,各尽风貌。从形式上看,水墨、淡彩、青绿巧整点缀,皴法、构图、题款各具特色。其分类主要有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水墨山水三种,分别以工笔或写意的技法形式予以表现。
北宋之初以巨然、李成为代表,形成南北两家流派。李成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画家依据自我的观察,以强调近景、中景,由近及远按比例逐渐放小的方式来描绘北方平原苍茫的地形面貌;同时还关注季节气候与环境的描写,创作出具有荒漠和严酷季节的“寒林”的形象,烘托出一种荒寒而悲怆的诗意。从而形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豪锋脱颖,墨法精微”的作品面貌;李成的山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现存代表作品有李成与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茂林远岫图》(辽宁博物馆藏)、《晴峦萧寺图》(美国纳尔逊知陆藏)。至后是以北方画派的范宽、郭熙为代表形成“雄健与秀美”的两种流派。北宋初期的李成、范宽与中期的郭熙深受荆浩的影响,作品仍体现着雄浑壮美的五代之风;范宽常年深入终南山、太华山,对景凝想与构思,其山水画的风格与李成的风格迥然不同,偏重壮美气势的意境表达,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壮观山石,山顶设置密林群体结构,一泻千尺的瀑布装饰点缀,使北方山川的壮美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范宽晚年笔墨更趋“枯老”“劲硬”之笔触,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狭地区“山狭浑厚、气势雄拔”的山体形象。范宽的代表作有《鼷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郭熙是北宋中期山水画成就的代表。他的《早春图》准确地描绘着季节风景之特征。以其秀劲的格调透发出李成的影迹。其绘画作品还有《鼷山秋霁图》《关山春雪图》等,郭熙以大师特有的谦虚与诚恳直言道:“今齐鲁之士,唯摹营丘;关陕之士唯摹范宽。”并反对其时的因袭之风,“不局一家,必兼收并览,于自然中饱游饫看。”充分体现了郭熙的绘画作品笔法严谨而挺健,斧劈斫法,苍劲中极富阳刚之美。同时,也体现了郭熙极严肃的创作态度。
北宋后期杰出的青年山水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卷,长为1183厘米,该卷兼具精工和神韵两大特色,大青绿着色,细致富丽,呈唐人之风;江南的“米氏山水”烟雨迷蒙,富有文人意趣,自成一家。画卷表现了峰峦绵亘,幽岩深谷,江河旷远,天地苍茫,宏大雄壮的祖国山河景象。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其次,在北宋,赵伯驹、赵伯骕以青绿山水见长,画风上承唐代李思训而又有新创,在设色山水画中,北宋中期提倡“小景山水画”,以坡坂汀渚、小山丛竹、江湖水鸟为题,赋色淡雅简练,有实有虚,充满文人情趣。有图例所证:北宋山水画家赵令穰的绘画作品《橙黄桔绿图》(24.2厘米X24.9厘米,博物院藏)。王诜的青绿山水画作品《烟江叠嶂图》(上海博物馆藏),充分体现了北宋文人画的勃兴与初步成就,同时代表文人画在山水画领域发展成就的还有米芾、米友仁父子的创作作品,与青绿山水所不同的是,他们推崇纯然为水墨的发挥,确立起“平淡天真”的文人画美学标准和审美情趣。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最为知名,四人并称“南宋四家”在继承北宋成就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在“南宋四家”中,李唐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李唐的山水画作品《万壑松风图》(博物院藏),李唐早期受荆浩的影响,作品气势峻厚,峭拔雄浑的北方山水刻画得细腻真实,使用的是典型的“小斧劈皴法”,刻画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其作品逐成笔墨精练、阔略豪放、元气淋漓的风格审美特征。山巅的丛树,近处的松林,有隐有现的石径,加强了画面幽深的情调。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后,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而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李唐在晚年将山水画的构图和表现语言运用得简练概括,开创了勾皴同时进行的技法,为马、夏画风的兴起做了铺垫。
马远的《踏歌图》《倚松图》与夏珪的《临流抚琴图》,画中有诗,突破了前人的全景式构图,多画边角之景。“马一角,夏半边”。笔墨简约,形象清奇,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是南宋山水画的主要特点。特别是《踏歌图》这幅画在北宋全景构图法中有所创新,精心提炼选取自然中最美的一角,达到“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造型于方硬中挺拔,皴法上除了马虫鸟远常用的“大斧劈皴”外,还使用方头尖尾“钉头鼠尾皴”。画面体现了马远利用“边角之景”独创意象所产生的魅力。在此绘画作品上所表现的“踏歌”,就是踏着拍子歌唱,在当时南宋时期南方乡土中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一种娱乐活动,后来演变为人们表达欢乐情绪的一种抒发方式。王安石在诗中描写:“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后元丰行》)。此诗道出了淳朴勤劳的农民在劳动结束后,用一种抒发自我表现情感的方式来诉说着无比欢乐的自由情态。尤其是《踏歌图》通过四个年龄、姿态各不相同的点景人物“踏歌”的形式,将丰年带给人们的欢乐,生动地表现出来,人物附于自然山水的描绘,使整个画面统一在典雅、秀美、轻快的审美情绪意境之中。
元代山水画创作分为前、后期,元代前期的山水画创作群体主要有江南地区的“遗民画家”、非汉族画家以及蒙元宫廷或贵族赞助的画家所组成。其中以遗民身份出现的代表画家有钱选的《浮玉山居图》(上海博物馆藏)、赵孟頫的《幼舆丘壑图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风尚古俊”的《鹊华秋色图卷》(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等作品。他们在画法上追求一种古拙质朴、温韵典雅的画风,倡导“书画同源”的笔墨架构,加强了笔墨的艺术趣味与艺术表现力。元代后期的山水画创作者多是为躲避元末纷乱而避居的道士或隐士,“元四家”为其中的代表。由于画家的不同遭遇及文人画的确立,更注重笔墨意趣和个人风格,强调写意和主观情感的抒发,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元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元四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水墨浅降,苍郁浑厚;尤其是元代统治者重武轻文,导致更多的文人从事绘画。他们在艺术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天真幽淡”;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等。这一时期诗文印信也逐步正式进入画面。不但成为布局的组成部分,而且更直接地抒发作者的心声。诗、书、画、印形成一体,诗画相连,这标志着文人画形式的完善。《富春山居图》长卷,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粹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丰富而自然。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温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了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吴镇的《渔父图》气象苍茫;多描绘江南湖山景色,多以秀劲潇洒的草书题写“渔夫辞”,从而达致诗书画相得益彰的妙境,使之有着一种空灵的感觉。他善画山水梅竹,作画喜用湿笔,笔法雄浑,墨气清润。他的山水画多表现避世幽居,寄情山水的隐士生活。
倪瓒的《六君子图》笔墨简淡疏秀,意境冷落空旷;作“阔远”式构图,“一水两岸”,上下分明,树林顾盼,远山逶迤,气脉通达,体貌新颖。有黄公望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近有古木拥披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则繁茂苍郁,雄伟壮观。此图山势险峻,树林茂盛,画家采用层层加深的用墨,作解索牛毛皴,干湿互用,表现了山川浑厚,草木繁茂的江南气象,并从中寄托着画家隐逅山林的理想和志趣。他的山水画多表现隐居生活,颂扬隐居出世。其画特征讲究笔法墨色,善用枯笔,以用笔的多变和繁复称著。构图布局饱满,结构茂密,景色秀丽,有一种苍浑秀逸的风格。“元四家”的山水画笔墨技法丰富,功力深厚,个性鲜明,强烈地抒发了闲适无奈、寂寞哀愁或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元四家”看轻功利,标榜作画只是抒发胸中“逸气”,“聊以自娱”的艺术观与画风对明清文人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上略述了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其审美特征大体上归纳为:(一)源于自然,超然其外,体道悦性,立象尽意,将天、地、宇宙视为内心的寄托,研寻淳朴的理想精神、审美意境与写真画技,体现了大自然生命节奏变化的韵律。(二)在画法上采取了高、远、宽的散点透视法与构图,描绘了大自然的山川、云雾、瀑布、建筑、树木等,“立万象于胸中,传千祀于笔翰”,融入笔情墨象之中,体味“道”的自然、佛教禅宗理念的“虚静”修行和“悟”与“禅趣”,体会着文人山水画的自然闲逸感觉、澄静和清远,流露着画家对自然的感受与生命宇宙的体验。(三)“气”乃至“气韵生动”,所谓气韵,是指以气统帅的神、情、意、趣、韵、骨、形、势等因素,贯穿在作品的各个方面,是意境结构的生命主体。在宋元山水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气韵的存在与美感。钟嵘在《诗品》中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谢赫论“气韵生动”,都是强调了艺术意境要有生气灌注一种运动的感觉,“气韵”是由这种运动规律和节奏中体现出来的韵律感。(四)审美张力,批评家泰特(AllenTate)在《诗的张力》一文中说:“我在说的是,诗的意义就是它的‘张力’(tension),就是我们所能发现的‘外张’和‘内涵’通通合在一起的东西。张力是艺术的内在结构因素,意境因为有强大的内在张力而使它成为一个挖掘不尽的多义性世界。”宋元山水画的特征主要在思想意境构思中充满了“内涵”和“外张”的统一,每幅山水画给人们一种内在的力与外在的张力——动力与气势的自然和谐的韵律美感,蔓延渗透与画面主要部位,强有力地吸引着人们的视觉,嶙峋的山峰和斧劈皴的岩石向上向外伸张的力,形成了“用笔刚健,豪放而谨严”“水墨苍劲”的风格和气势。(五)诗境之美,诗境内涵是宋元山水画极力提倡的重要课题,诗情的融入则使意境的创作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宋代画论学家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正是如此,在宋元山水画的整体描绘中,真实体现了画家的诗意想象,将人物的情态与动势、情境秀丽的山川、幽静而神秘的仙境和隐现的宫阙、楼阁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文学化、神韵化、诗意化的境界。(六)笔墨技法之高超、之绝妙,是宋元山水画的特征之一。在宋元山水画中体现了山水画的各种皴法以及树叶的各种点法,线条的中、侧锋的勾勒与深浅变化,近景与远景的合理布局,书法、文学题款和印章的和谐统一,突出了用笔、用墨、用色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形成了完美的、系统的山水画技法体系。
从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现实的意义上讲,中国山水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很高的艺术地位,享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宋元各流派山水画的风格特征中我们领悟到什么呢?我们应该学习、解析传统的中国画山水画的经典作品,借鉴与临摹,创新与发展。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主席提倡:“传统与现代的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我们要从笔墨的传统技法与现代的各种肌理渗化、拓染、印制、抽象变形、搓揉等相结合,以致快速地发展中国山水画艺术。从现代山水画建立与发展的视角观察,同时也能够看到名家辈出,山水画创作出现了欣欣向荣、气象万千的局面;画家继承传统,深入生活,努力探索,创作出大量形式新颖、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著名画家张大千、黄宾虹等山水画家的作品浑厚华滋,注重个性与精神的写意之笔墨,妙于墨彩在具象与抽象之造型而变化,开一代新风,所作的山水画作品以意境美、笔墨美、形式美给了人们极大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孙文忠.从郭熙到马、夏——宋代画院山水画审美特色管窥.美术研究.2004(3).
[2]夏晓春.论中国画意境审美动态.装饰.2004(3).
[3]段七丁编著.中国山水画技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篇10
关键词:城市防洪; 滨水景观; 岸线; 廊道; 生态; 慢行系统
一、城市发展中河道防洪的重要性
河道是避免洪水灾害的有效通道,可以在夏季汛期进行泄洪,同时还能够与闸门、水库等协作降低河流的洪峰水流量,达到滞洪错锋、缓解堤坝压力的目的。洪水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例如,洪水会引起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河道改变,水土流失和土地贫瘠等,严重者甚至冲毁堤坝,破坏河岸的植被和建筑,给百姓带来巨大的威胁。河道护岸工程是指利用各种建筑材料或者自然植被形成的保护河流畅通、河道安全的措施,可以控制河流形势,稳定水流,是河道整治改造的重要手段。
为了避免洪涝灾害,我国在河流的防洪设计改造中运用了很多的新技术、新手段,本文对城市河道工程规划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富阳西郊半岛岸线景观工程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作为应用实例介绍护岸工程的应用以及重要意义。
二、城市河道工程规划方法。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有的空间地段,是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以城市水域( 江、河、湖等) 为中心,对城市滨水空间、设施、环境等所做的相关的规划设计。由于城市水域和野生水域特点不同,河流和海洋性质不同,本文只限于城市区域内河流、水域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化、人本化、多元化已成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新的追求目标。
2.1 生态化趋势
2.1.1 水体护岸的生态化发展
通过多年实践和向发达国家的学习,我国水体护岸设计有了极大的转变,由早期的水泥护岸、石砌护岸到自然化护岸,从真木桩、仿木桩护岸到现在的生态护岸。生态护岸的设计尊重水岸的自然形态,采用自然原有的材料,尽量创造自然的生态河堤。
2.1.2 河道形态向自然化靠拢
城市河道的形态和断面设计方面,起初,城市河道尽可能裁弯取直,河道断面多为相同的矩形断面; 岸边距离水面较远,且有护栏相隔离。目前,河道设计已逐渐向自然靠拢,将自然河道形态的特点通过设计手段加以精炼,并引入河道横截面设计中去。现在简单的矩形或梯形做法已逐渐被复式断面取代,使得河岸景观功能在枯水期、丰水期都可以合理开发利用。此外,双层河道断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上层明河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等功能,下层暗河具有泄洪、排涝功能。总之,根据地形特点设计河道线形,利用多变的河流断面,最大程度地模拟生态河道,已经成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宗旨。
2.1.3水体更新的生态化处理
现在一种水质生态化更新与水体景观相结合的“水景观绿化”方法,已经在水景观的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水量方面,以前大面积盲目地填湖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造成城市原有降水和蓄排水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使城市在暴雨时极易发生内涝。如今设计师尽量保留城市水体、湿地,经过精心设计后与建筑环境有机结合的水体景观,不仅具有很好的景观价值,而且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
2.2 人本化趋势
2.2.1 亲水空间的立体打造
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人与生俱来的亲水性,将水体与人的精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往的河岸设计只考虑防洪目的,建造高厚的堤岸,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在现在已经能够较好掌握河湖涨落特性的基础上,河岸设计也趋向亲水性。在亲水设计方式丰富多样的今天,设计师们对亲水空间的打造已不仅仅局限于色彩、造型和材料的运用,在岸线的立体化处理方面有着很好的发展。其中包括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处理: 横向立体处理打破原有滨水岸线单一的结构模式,结合场地环境设置节点空间,通过广场或者景观节点丰富原有岸线的平面布局; 纵向立体处理则是指利用岸线的高差,通过设立多级平台或台阶以及随水位变化的浮台等方式,丰富空间层次。
2.2.2 滨水景观设施的完善
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人本化趋势还体现在另外两方面:
1) 更加注重人们在场地活动中的各种功能需要;
2) 加入对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体现人与场地、环境的和谐。随着法规的出台,设计师更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如残疾人坡道、残疾人卫生间以及盲道的设置等,以形成系统化的景观设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一些滨水或是水上的休闲娱乐设施逐渐增多,不但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们亲水的要求,在视觉形态上也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形成城市滨水空间的开放性节点。它不再以滨水景观的附属出现在规划设计中,而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滨水景观节点。
2.3 滨水交通的合理规划
步行交通的组织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形式,而采用建筑首层架空的柱廊,作为联系室内外的步行区,形成内外交融的空间组合;或设置临水空中走廊,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人行网络,游人可自由地在高度不同的平面上往返,使步行空间更加活跃,并获得多层次、多视角的滨水景观。
车行交通,以往城市的滨水区都设有与河道平行的车行道路,步行者很难便捷地到达滨水区。宽阔的街道和拥挤的车流截断了滨水区与城市的联系,也破坏了滨水区的空间完整性和环境品质。因此,现在设计师更着重于改善滨水区外围道路,加强道路绿化建设,形成过渡地带,减少过往车辆对滨水区的有害影响。并增加安全、便捷的过街通道,保证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水上交通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设计已不仅仅是水路运输,而更多考虑人们利用水上交通工具来欣赏城市景观。设计师开始研究滨水连接点分布、确定视线焦点和结合点、保证通道通畅和建立景观点的连接关系等等,这些还必须同堤内交通枢纽相连接。另外,有水上交通船的停靠码头、沿河主要设施的距离,以及与其他城市区域的便捷联系都是设计师关心的问题。
2.4 公众参与理念的深入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越来越强调反映公众意见,通常在前期调查阶段,将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调查作为重点,如调查滨水空间的利用目的是体育锻炼、休闲还是聚会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富阳西郊半岛岸线景观工程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3.1 项目背景
3.1.1项目概况
中大. 杭州西郊半岛项目位于富阳市城区东侧的大浦闸~大岭山脚沿江段,北面依山、南面临江,西面接富春江大桥引桥,是连接富阳主城与东洲新城的纽带。根据富阳市城市建设规划,中大.西郊半岛区块将建成为国内著名、国际一流的融合赛事组织、水上运动、休闲娱乐、会议会展、居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运动休闲功能区,是富阳的“城市客厅”。
3.1.2文化分析
自然资源---山清水秀,景色绮丽。“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阳地处“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的前站,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景观设计将融入山、水、梯田等自然的元素,营造充满现代气息的品质空间。
人文资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特产众多,景观设计将其与我们的西郊半岛综合体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公共开发空间,寓教于乐,既是市民活动的场所,又是展示富阳文明的一张名片。
3.2 设计目标与愿景
3.2.1设计目标
将滨水岸线打造成:
一条“运动休闲、绿色生态”的景观廊道
一条“动线通畅、人文气息浓郁”的滨水活力带
一张展示富阳迈入“富春江时代未来之城”的城市新名片
3.2.2设计理念
充分挖掘富阳的山水文化和民间艺术文化,加以强调和演绎,并赋予时代气息,将其融入到滨水岸线景观的设计之中,创造独具魅力的滨水活力空间。
3.2.3设计原则
A. 生态性原则:满足防洪、泄洪的条件下,提高城市滨水区生物的多样性,使岸线景观与富阳的山水融为一体
B. 人文历史性原则:延续城市文脉,以人为本,构筑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城市的文明程度
C. 整体性原则:从城市整体出发,将滨水岸线与城市山体、水体以及人们高品质的生活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D. 环境保护和景观审美原则:营造健康、优美的滨水环境,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场所
E. 时代性原则:智能化、信息化等等,城市综合体必须给人带来更高效率的品质生活
3.2.4设计手法
A. 整体控制,营造序列景观带
B. 渗透与层次,创造独具亲和力的滨水空间
C. 空间的开与合、收与放,营造丰富的体验空间
3.3 设计方案分析
总体景观设计分为9个区:西入口区,科技之窗景观区,星光游艇码头区,市民客厅休闲区,滨水文化商业区 ,水韵公园休闲区,体育公园活力区,生态公园体验区,东入口区;(各区特色在文本上已有详细阐述,可摘抄到论文里)
3.4植物栽植策略
3.4.1 安全区域植物栽植策略
市民客厅:植物素材:榉树、银杏、香樟、樱花、海棠、春鹃、茶梅、时花等
文化商业街:植物素材:黄山栾、香樟、玉兰、竹子、金森女贞、红叶石楠、时花等
生态公园:植物素材:水杉、池衫、垂柳、枫香、乌桕、红枫、云南黄馨、连翘、蒲苇、芦苇、美人蕉等
3.4.2 洪泛区植物栽植策略
该项目防洪驳岸较为生硬,我们选用了一些线条柔软、色彩多变的植物来增添其景色与趣味;驳岸边我们种植垂柳和南迎春,使细长柔细的柳枝和圆拱形的南迎春枝条沿着笔直的石岸壁下垂至水面,以遮挡石岸的生硬和单调。
植物群落的合理搭配我们从生态功能考虑,采用根系发达的植物以利于吸收水系污染物。从景观效果上考虑,要尽量摸拟自然湿地中各种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状态,将水湿生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层次水湿生植物景观。
水边绿化植物首先要具备一定耐水湿能力,同时也要符合方案设计中规划美化的要求。华东地区常见应用的乡土树种有:落羽松、池杉、水杉、大叶柳、垂柳、乌柏、苦楝、悬铃木、枫香、枫杨、三角枫、柿、榔榆、桑、梨属、白蜡属、懂柳、海棠、香樟、无患子、蔷薇、紫藤、南迎春、连翘、棒棠及水生植物等。
3.5 照明设计策略
3.5.1照明设计定位
(1)、功能性
应满滨水环境和公共设施的夜间功能性需求。如聚集、商业、娱乐、交通等功能。
(2)、艺术性
城市照明的艺术性从宏观尺度来讲,主要表现在清晰体现中心区城市结构,实现广场、公园、轴线、建筑的有机联系,展现富阳滨水特色,塑造愉悦的夜景等方面。照明设计应将目光引向城市意象、城市环境的原本层面。
(3)、以人为本
城市的活力是通过市民和游人的活动。如:旅游、购物、娱乐、文体、休闲、交通和节日庆典等来体现的,照明的根本目标是为人的夜间活动提供良好的光环境。
(4)、可持续发展
城市照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防止光污染与光干扰、实现节能与环保等方面。
3.5.2洪泛区的照明策略
主要以10.7米的景观灯柱照明,其次再5.5米和6.5米区域采用防护等级IP68以上的侧壁灯,并采用LED灯具,既节能又安全。
3.6 小品设计分析
(1).设计构思:
理念--该景观亭的设计是大自然树叶与船舶风帆的结合。寓意文化与绿色的结合
材料--采用玻璃、钢材和实木,是现代与自然的结合
功能--构造浑厚而有形,既是景观标志物,又为步行人们提供驻留和休憩的空间
(2)设计构思:
理念--该景观廊架的设计取自于“山”与“水”的抽象和演变,寓意五彩斑斓的山水世界
材料--采用彩色玻璃和钢材,展现现代感和活力
功能--构造轻盈而舒展,是岸线上特有的景观构筑物,为步行人们提供驻留和休憩的空间
(3)设计构思:
理念--设计与希尔顿酒店建筑的风帆遥相呼应,运用桅杆的有机排列,形成线条优美的构筑物,寓意起航、拼搏的精神
材料--运用了轻型、现代的碳纤维材料,结合玻璃和彩色灯光照明,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灯塔
功能--将景观灯柱与人防出入口结合,成为了整个市民广场的标志
四、结语
实践证明.规划在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中十分重要。要规划好城市河道,就必须根据每一条河流的具体情况,如其所处的具体区位、现状宽度及走向、周边用地布局情况、历史洪水、景观功能需求、在河网布局中的功能与重要性等进行具体分忻,从而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规划方案,达到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的目的 在具体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可以持久存续并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河道规划与治理,最终实现城市整体规划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朱丽向.对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的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2):6-7.
[2]金建峰.城市河道治理规划新思路浅析[Jl_科技咨询导报,2007(13):111.
[3]贺清录,邵明星,巩楠,等.河道与城市防洪fJ].生态与防洪,2008(6):42-43.
-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 下一篇:柳永凤栖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