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范文

时间:2023-03-29 13:5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前面我们学习了连加和连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25人下车,又上去了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提问: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指名问答。

板书:67-25+28

(3)比较: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所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4)归纳:这个算式就是加减混合算式。那么加减混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

(5)汇报算法。

方法1:67-25+28=70(人)

6

7

2

5

4

2

4

2

2

8

7

方法2:67-25+28=70(人)

6

7

2

5

4

2

2

8

7

(6)小结。

加减混合笔算时,和计算连加、连减一样,可以写成两个竖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简便些。而且哪一步能口算就直接口算,不用写出竖式。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看看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

(2)提问:这道题该怎么算呢?

先同桌交流,再动笔试试。

(3)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4)小结:这道题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板书笔算过程:

4

7

11

6

6

3

7

2

6

3

9

(5)小组交流:有没有更简便的写法?为什么?

(6)师生共同交流小结:这道题没有更简便的写法。混合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此题先进行的是后两个数的运算,再用第一个数减去前次运算的结果。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9~30页练习五的5~8题。

四、归纳新知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从左到右计算的。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五、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例3:67-25+28=70(人)

6

7

2

5

4

2

4

2

21

8

7

简便写法

6

7

2

5

4

2

21

8

7

例4:72-(47+16)=9

4

7

11

6

6

3

2

6

3

9

简便写法

2

4

7

5

1

6

9

篇2

教学必须有效,这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根本的要求。任何学科教学都有自己的任务,这种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状态

1.无效教学。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的减法》时,提出解决问题:“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一名同学举手回答:“8只。”老师问:“为什么?”学生答:我们可以画10只小鸟,圈出2只,数一数没圈的就是8只。老师非常赞赏表扬说:“你太棒了!那我们就一起画小鸟吧!”老师就在黑板上示范画小鸟,孩子就拿起画笔在纸上高兴地画起来。活跃的课堂气氛持续了将近20分钟。即将下课,教师急于小结,还有部分孩子着急地说:“老师,我还没画完呢!”老师很无奈。这样的教学耗时过多,没有解决教学内容中最实质最重点的问题,教学效率极低。

2.低效教学。主要体现在:(1)导入新课时简单的平铺直叙直问。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你们愿意吗?”教师接着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齐读课题。这样的导入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2)探究新知时,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3)设计学习方式时单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分组缺少科学性,采取就近原则和量化原则,前后排四人组、同桌两人组或根据学生人数量化。交流汇报时,缺乏倾听习惯。教师评价随意,无论内容如何,一律评为“好”“不错”。

3.有效教学。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预设,有效准备,有效组织,有效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任务。

二、有效教学的实施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与时间有关的教学情境,“迎新年”,学生跟着倒数计时,在感受新年钟声敲响的激动喜悦的情感体验中感知时间,从而引导认识“秒”。教学任务自然地放置在有效情境中。再如在二年级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之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孩子欣赏我国的民族文化――剪纸作品,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艺术美,还会惊喜地发现这些图案中有些图案是轴对称的。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印象深刻,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情境创设既要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也要注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学习了《表内除法》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开心乐园”带领孩子去游玩,让孩子在购票、租船体验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开展有效的实践操作。动手实践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教师不能单纯地告诉学生算法,可以开展实践操作:①在有刻度的正方体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水,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水的高度。②放入一个苹果(学生观察发现水的高度发生了变化),思考后学生便知道苹果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操作为学生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再如“一根5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要截几次?”许多孩子都认为要5次,教师可以让孩子动手实践,孩子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只需4次就行了。

3.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组织,有效引导。如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师就可以适时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

篇3

一、在数学课堂四个环节中进行“体验式”德育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的德育教育体验,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教师应找准时机,不放过每一个可以让学生体验德育教育的机会。

1.在数学情境中的“体验式”德育教育

(1)动画课件情境。二年级下册《十年的变化》制作动画对比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经过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十年来动物种类的变化。让学生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情境。《奥运开幕》一节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视频片段,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3)童话故事情境。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物游戏》。小猪准备开一个生日晚会。来了两只小猴、三只小兔、三只小狗,小猪非常热情地拿出了他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4个桃子、12根萝卜、15根骨头。怎样分才能让朋友们都高兴呢?通过学生回答,让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应该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进行人文教育。

(4)精彩的谈话引入情境。二年数学下册《1千米有多长》。师:咱们学校门口的路边有这样一块牌子(出示交通标志牌图片),上面写着限速30km/h。师:哪位同学了解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生:我知道,意思是说1小时行驶不允许超过30千米。板书:千米(km)师:超过了会怎样?生:车开得快了,容易发生危险。在以上的师生谈话中既引出本课的课题,又向学生灌输交通安全知识,让学生体验限速重要性。

2.在合作交流中的“体验式”德育教育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我教育学生要遵循合作学习的规则,有序合作。每个同学要W会倾听、学会有礼。一个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他人讲话,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我们提倡适度争论,但争论要有礼貌,有礼貌的打断别人的讲话,发言者也应有礼貌地接受被打断。

3.在拓展时空中的“体验式”德育教育

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很多都介绍了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信息。“指南针”、“算盘”、“中国古代记录数字的方法”、“最窄的胡同――钱市胡同”等,抓住这些资源适当延伸拓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从古至今在数学领域上取得的重大成果。二年级下册《数一数(二)》的书后习题5。介绍中国古代记录数字的方法。通过了解学生对用算筹表示数有着浓厚的兴趣。顺势而导详细介绍0到9用算筹表示的符号。学生尝试用算筹表示万以内的大数,通过这种方式与古人对话,体验古人的智慧,向古人致敬。

二、在课外数学活动在进行“体验式”德育教育

道德体验是活动中的感受,活动是道德体验深化、发展的基础和媒介。将数学课堂中的活动延伸到课外,开展一系列有德育教育目的的体验活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

1.主题活动体验

通过目的鲜明的主体活动体验,学生能够感悟感知许多的道理,使德育教育过程生活化,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学习完《购物》这一章的内容后,学生通过模拟活动,体会到了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教育。

2.艺术启迪体验

数学内容存在着诸多美的形式:如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奇异美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数学教材的内容,挖掘数学内容中的艺术启迪因素,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培养,并初步感受体验这些艺术的美。

3.岗位角色体验

篇4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

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练十四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发现3个不同数字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的方法,能有序地思考。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有序全面地思考排列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想带大家去数学王国里玩一玩,大家想去吗?看来大家都想去呀,那可要开动你们的小脑筋了哟,因为数学王国的大门有一把锁,这把锁一般的钥匙打不开,只有密码才能打开。大家有信心破解这个密码吗?(出示课件)

师:它还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谁来说一下是多少呢?

预设:

12

21

生回答师板书

12

21

师:为什么会有两种可能呢?谁来说一下呢?

预设:两个数字的位置不一样,组成的数也就不一样。

师总结: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交换了一下位置。

师板书:在12

21

前面板书:

交换

师:有两个密码,那到底是哪个呢?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提示,保准你们一下子就能说出来。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数多1.

师:Bingo!你们答对了,现在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里面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挑战呢,你们敢接受挑战吗?那就让我们勇敢地接受挑战吧!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

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1.从1、2、3三个数里选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

2.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不能一样。

老师追问“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不能一样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预设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完整。

师:刚才你们的回答我感觉有点乱,没有顺序也没有规律,老师不知道到底遗漏了没有,而且有的有重复,那我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让找出来的两位数既不重复也没有遗漏吗?

①小组合作

同桌两个互相合作,利用手中的数学卡片摆一摆,一个人摆,一个人记录,哪组写完整以后用你最漂亮的坐姿告诉老师。现在开始!(教师巡视,并找到运用不同方法的同学)

预设:交换法、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

②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按照老师的要求很快用多种方法找出了答案,谁能勇敢地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

根据刚才的巡视结果让不同答案的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③点拨提升

师:刚才同学们用好多种方法整理出了这道题的结果,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解答这道题的呀?

师出示课件,并提问:看看老师的跟谁的一样?老师把这个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交换法。

依次出示课件,老师都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固定十位法和固定个位法。

师:刚才我们从三个数字里选两个数字作简单的排列,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用到了交换法、固定法就可以做到。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知识,就叫简单的排列。(教师板书:简单的排列)

三、灵活运用,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个问题轻轻松松的就解决了。

(1)灵活运用

现在老师想把其中的一个数字2换成0,现在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生独立完成。

抽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总结:对,0不能放到最高位,所以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思考,考虑全面。

(2)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

①用“海”“上”“边”三个字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两字词语?(每个词中每个字只能用一次)

师;刚才我们用三种方法解决了数字的简单的排列问题,那它们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语文中遇到的问题呢?

②出示课件

课本第97页做一做

四、拓展提升

出示课件

数学书第98页练十四第2题。(渗透书找人和人找书两种方法)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课件

篇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4.通过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西游记》动画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喜欢看动画片么?现在可以满足大家的愿望,但我有个要求,你们要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数字信息。播放动画片《一个师傅三徒弟》。

告诉我,你找到了哪些数字?

想知道孙悟空是如何用七十二变破解八十一难的吗?只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你就会揭晓答案。

二、学生合作探讨,引出9的乘法算式

1.(课件1)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格子?

你是怎样想的?(空了一个格子,就是比10少1,是9。)这是几个9?

能写出1个9的乘法算式吗?(板书1×9=9)看到这个算式,你还会想到哪个算式?

2.现在还能很快说出有多少颗星星吗?这是几个9?

1个9和10比,猜2个9和谁比呢?2个9比20少几?

说出2个9的乘法算式,得数是多少?

3.再往下看,这是几个9?(3个9)

相比几十少几?是多少呢?怎样写乘法算式?

4.9是一个特殊的数字,以此类推,猜4个9比几十少几?是多少?那5个9呢?猜下一个会是几个9?7个9呢?8个9?最后一个是几个9?

5.通过看图,老师写出了1个9,2个9,3个9的乘法算式,那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像老师这样看每句话中的前半句列式,看后半句算出得数么?

6.说出你的答案,师板书。

7.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9的乘法)师板题:9的乘法。

三、学生合作探讨,编出9的乘法口诀

1.为了方便,在计算9的乘法时除了用刚才与几十相比的减法来计算外,还可以用9的乘法口诀(板:口诀)

2.想一想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八十一难,是几个9?

(板:九九)齐读

九九八十一中前半句九九即是9个9,算式是9×9后半句八十一是得数。

那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几个9?所以说八九七十二(板:八九)

3.余下的口诀你会编么?先在书上84页从下边起填上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

结合板书继续往前编写其他口诀,生编写时师板书。

4.谁能介绍一下你编写的口诀,你是怎样想的?

5.观察9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思考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规律:

每相邻的两句口诀积差9。

积的十位数字是从1到9,而个位上是从9到1。

9和几相乘就等于几十减几。

每句口诀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得9。

有几句口诀,积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得9。(课件2)

四、记忆口诀

1.让你记忆9的乘法口诀,你觉得哪句好记?

2.对口令记忆,同桌坐对,师生对。

3.猪八戒在计算5×9时,口诀忘记了,能帮他想想办法么?(课件3)

方法:一个9一个9地加,一直加到5个九、用50-5、用四九三十六再加9、用六九五十四减9。

4.其实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里,有一个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妙招,你想学么?(课件3-11)他的武器就是我们的双手。让我们试试:两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向上。从左到右,按1到10的顺序排列,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手左起第3个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积是27。

五、练习

1.学完了9的乘法口诀,我突然有了一个疑问,能帮我解答一下么?(课件12)

2.9不仅是一个特殊的数字,而且还是一个吉利数字。古代的皇帝被称为九鼎之尊,官员被分为九品,其中一品大元是最大的,九品却是最小的,官员家的花圃也是按职称的大小布置。(课件13,观察一至九品大元的花园)分别用哪句口诀计算?用手势表示。

3.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课件14)而他们师徒四人此时却被困在火焰山,愿意去解救他们么?只要破解这四个魔咒就会得到铁扇公主的八蕉扇灭掉熊熊大火,有信心吗?

(1)看第一魔咒,书法(课件15)

(2)走进第二个魔咒。阅读(课件16)

(3)看铁扇公主的第三招是什么?(课件17)

(4)让我们一起努力破除第四个魔咒。(课件18)

4.用我们的智慧破解了铁扇公主的四个魔咒,解救了唐僧师徒四人,可我要考考大家,(课件19)看到12、24、18你能说出几道乘法算式。选择其中一个数说一说。

六、小结

在今天的西游之旅中,你学会了什么?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最后让我们再次问候9的乘法口诀,看板书齐读口诀。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1×9=9 一九(得九) 9×1=9

2×9=18 二九(十八) 9×2=18

3×9=27 三九(二十七) 9×3=27

4×9=36 四九(三十六) 9×4=36

5×9=45 五九(四十五) 9×5=45

6×9=54 六九(五十四) 9×6=54

7×9=63 七九(六十三) 9×7=63

8×9=72 八九(七十二) 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