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范文
时间:2023-03-31 19:4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就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的教材做以下三个方面的浅析。
一、单元教学重点
二、识字写字
三、写话
流程:
一、先整体后具体(出示幻灯片)
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围绕两个重点: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二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出示课件)比如《曹冲称象》一课中,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先让孩子们在课文中画出来,然后展开讨论,“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说出自己的想法。(出示课件)在《玲玲的画》一文中,我们可以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理解课文内容。(出示课件)
第四单元以“家乡”为主题,编排了2首古诗和3篇课文,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这些课文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情感和认识家乡的渴望。我们在教学中要围绕以下两个重点;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比如在《黄山奇石》一课中,有这样的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出示课件)联系生活让学生理解“陡峭”一词。《葡萄沟》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学生一般都会将“五光十色”理解成颜色非常多,此处,不仅指颜色多、色泽鲜艳,而且主要讲葡萄品种多、品质好。另外,这几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课后也要求背诵课文或片段,其实,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平时让学生多记多背多积累,我认为才是学习语文的硬道理。
二、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项重要内容,重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笔顺,二年级不在呈现新笔画,要写的字也不再做笔顺跟随,我们只是对笔顺容易错的加以强调。如在这两个单元中需要强调的字:及、报、窗、巨、每、些(出示课件)
三、写话
本册教材共安排3次写话,第三、第四单元各占一次,第一次的写话说说自己喜欢的玩具(出示课件)这个时候要向学生提出写话的基本要求“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占一格”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另外一个写话是学写留言条,留言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也是书面交流的一种工具,初学让学生明白留言条的基本格式。(出示课件)
篇2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标要求,低年级教学要把识字作为目标,丰富学生的识字资源,扩大识字量。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识字单元对此采用了组合和编排的方法,串联识字,通过系列词串让学生既能和现实生活联系,又能够获得教育熏陶,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
二年级上册“识字五”是苏教版词串识字的第一站,教材以冬天为素材,将冬天的景色、冬天的人、动物的活动以及冬天的植物联系起来,连缀成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学生从中学习识字,理解字义,识字写字。课文中的词串,字字有韵,学生在阅读中想象画面,然后落实到写字上,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以下是我的教学心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来说,良好的开端来自于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为此,我在课程伊始,便收集了很多的资料,将词串呈现的风景制作成课件。
学生初读12个词语后,我进行引导:12个词语构成了12幅很美的画,现在我将这些画组合在一起,看看会怎么样。大家都闭上眼睛哦。(生闭眼)
师:大家快来看,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图画展示)
生:(惊叹)太美了!多美的冬景图啊!
此时,我播放轻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图画,然后看着12个词语,连接词语和图画的记忆,让学生为这些词语找到相应的图画。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喜欢的词语贴到相应的图画上?(生踊跃举手)
教室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识字兴趣被点燃,在音乐和画面的交相辉映下,12个词已经在学生的心田撒下了记忆的种子。
二、分类建构,形成意象
识字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就是在学生的记忆中建立表象,而后通过体验和运用获得字词的含义,从而熟练运用。低年段识字教学重在积累,表象的素材积累是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有效载体。
在12个词语中,根据现实语境可以分为4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完全有能力将这4组划分出来。为此我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自己的感受入手。
师:大家发现了吗?这12个词当中,每3个是一组好朋友,都住在一块。我们一起来找找,看看谁和谁是好朋友。(分工合作,将分类的词语和图贴在一组。)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大家一起动手,在音乐声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4组词语分类后进行讨论交流。
师:你们为什么将“大雪、北风、寒流”贴在一起?
生1:它们都和冬天有关,很冷。
师:那第二组“蟒蛇、蚂蚁、刺猬”呢?为什么贴在一起?
生2:它们都是动物。
生3:“滑雪、溜冰、跳绳”,都是小朋友的游戏,所以要贴在一起。
生4:“腊梅、翠竹、苍松”都是植物,也要贴在一起。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明白了词语分类的意义,也有了识字学习的方法,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识字就可以深入具体了。
三、识字解义,诵悟有韵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任务比较艰巨,要在短暂的课堂中让学生理解词义,并能识字背字,这需要教师高效灵活的课堂组织能力。我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自己的问题谈起。
师:现在我把12个词分成了4组,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生1:我不懂什么叫“寒流”。
师:有谁能帮帮他?
学生之间互通有无,懂的学生就帮助不懂的学生理解:寒流就是很冷很冷的寒风。
师:大家觉得他说得对吗?(出示课件)
想象:寒流来了,你有什么感觉?(很冷)寒流让你想到了什么?(下雪了,到处都是白茫茫的。)
师:读读“寒流”这个词,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2:想到大雪、大风。
师:冬天来了,天这么冷,请大家从词组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看看植物、动物、小朋友是怎么过冬的。
学生对词的爱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对植物感兴趣,我就让学生谈谈对翠竹、苍松和腊梅的感受。有的学生喜欢动物,我就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习性。
通过感受和理解,学生的脑海有了和冬天有关的画面。在感受领悟之后,学生也有了相关的字词的表象,完成了识字教学的音、形、义的积累。
为了巩固识字教学,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觉,诵读这些词组,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音乐声中感知字词带给自己的审美体验。
篇3
一、在形义结合中显汉字情理
以下是我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时的教学片段。(课件演示:夕阳下沉图)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师:(板书“下沉”)太阳下沉,“沉”字是一个生字。(出示“沉”)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生: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右边是“冗”。
师:你用了部件相加的方法记住了“沉”,是一个好办法。
师:古代的人把它写成这样(板书“沉”的甲骨文字形),周围是水,中间是牛,表示牛沉到水中,跟浮相反。
师:沉到水中还能看见吗?
生(齐):当然看不到。
师:是啊,所以写右边的“冗”时,能不能在上面加一点?
生:不能,如果加了一点头就露出来了,就不是沉在水中了。
教学反思:大部分汉字的字形与字义有着紧密联系,且蕴涵着耐人寻味的情理。以上案例中,我将汉字分散到看图学文中,在掌握读音的同时,对学生记忆字形的方法及时予以引导,通过字理分析由字形联想到字义,将形义巧妙结合,学生对“沉”字有了形象的感知与记忆。这一过程,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曲线规律,学生学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又体现了字理识字具有的博采众长的兼容性,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在读、记、写、扩中求识字效率
以下是我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活化石》时的教学片段。(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
师:“代”字和我们前面学的一个字长得很像——化,这两个字是兄弟,你怎样区分它们呢?
生:“代”字右边是“戈”少一撇;“化”字右边像“七”,但“七”的横要改成撇。
师:我们一起来写这个“代”字。(老师范写,边写边说)斜钩要拉长。(学生书空,描红,书写)
师:在家里,爷爷奶奶是——一代。
师:爸爸妈妈是——一代。
师:我是——一代。
师:我们家有三代人,一代一代,代代相传。
师:“代”字很有趣,与不同的字可以组成新的词。
师:数学老师生病了,我来代他上课,是——代课;学校举行讲故事比赛,我选汤轶涵参加,她是我们班的——代表;我自己的事情让别人替我做,是——代劳;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努力学习,这是你必须付出的——代价。
教学反思:在随文识字中教师要把生字的读、记、写、扩落实到课堂阅读教学之中。我们在课堂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重识轻写。要么是教师纸上谈兵,光说不练;要么是让学生“书空”而不让学生“书写”。殊不知“书空”并不等同于“书写”,“书空”只能解决笔顺问题,“书空”的字不能在头脑里留下记忆的痕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读、记、写、扩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三、在理解运用中助语言内化
以下是某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时的教学片段。
师:梅兰芳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是一件事还是两件事?
生:是两件事。
师:那么这两件事能不能同时做?
生:不能。
师:所以书上用了一个关联词,你找到了吗?
生:或者。
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或者”这个词。(出示句式练习)
1.体育课上,同学们在操场( ),或者( )。
2.下课了,小朋友们可以( ),或者( )。
3.星期天,我在家( ),或者( )。
篇4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相信写教学计划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一、班级学情:
一)基础知识:
本班共有学生33人,其中1人跟读。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适应学校生活,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个别孩子上课时还是显得那么活泼好动,自律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做小动作,不按照老师的指令学习,甚至上课打瞌睡,行为习惯尚在养成阶段,学习也处于被动状态。少数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只是出自一时的兴趣,课堂上专心听讲难以坚持。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进行,孩子能读一些浅显的注音读物,会背儿歌、讲故事,大部分孩子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班内差异较大。但天性使然,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可塑性很强,内心很渴望教师真诚的赞扬,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醒、纠正、督促,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二)阅读方面:
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书包里每天必带至少一本课外书,能每天自觉看书至少30分钟,看书时能大声朗读或专心阅读,看完后能讲述大意,阅读兴趣浓厚。但也有一些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不爱看书,需要家长时时督促,个别家长对于阅读也并不重视。在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的基础上,本学期将继续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尝试推进亲子阅读。
三)作文: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般,看图说话的能力较弱,长的句子就表达不清楚,也没能运用优美词语。写话方面,多数学生能把好几句话写清楚,并注意到了开头空两格和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但是有的学生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上,需要在本学期加强说话练习和写话练习。
二、本学期重点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二)识字与写字
1、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阅读
1、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片段。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4、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2、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讲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四十分钟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他们乐学爱学,认真学好语文。
2、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优补差工作,尤其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使人人感到学习的乐趣。
3、加强家校联系,做到家校同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到和谐发展。
4、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让好的学生带动中差生,以取得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使班级整体成绩得到提高。
5、利用晨会、班队以及课外阅读课,开展读书、讲故事、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自发、自觉地学习,促使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6、加强识字教育,创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运用,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班学生素质良好,都能遵守学校的各项基本规章制度,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较好。希望在本学年,学生的各科成绩能够保持,并且取得进步。
(2)班学生学习较认真,能遵守学校的各项基本规章制度,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较好。
(3)班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的各项基本规章制度,在语文学习上也有许多优秀的学生。
二、本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93个生字。
(2)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11个常用偏旁。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88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3)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转述”、“劝阻”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和感叹号。
三、本册注意事项
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要改进识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要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要把指导学生读书与加强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4、要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四、学习习惯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培养及潜能的开发
1、培养学生勤于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2、培养学生阅读、写话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10人。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情况严重,加上课堂纪律不是很好,本学期教学压力较大。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好的学生态度不够认真,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合作,帮助他人,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意识。对于后进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落实培尖补差工作是这学期的重点,还要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
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与“识字”、“课文”组成。“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5课,共23课。
1、关于识字。本册继续采用“识字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406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276个,另外的130个只要求认识。“识字”课有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
(2)看图会意识字。
(3)形声字归类识字。
2、关于课文。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有些课文内容与秋季风光有联系;有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有些课文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等。
3、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
三、本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06个生字。
(2)掌握27个常用偏旁,正确书写、默写276个生字。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2)能就所听所读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愿意和别人交流,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6、写话。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四、具体措施:
1、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变让学生接受学习、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2、发扬敬业精神,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设备和远程教育资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精心准备课件,吃透教材,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及时反馈。
3、做好学生的课外辅导和补缺补差工作。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加强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
4、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组织好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5、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如:怎样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怎样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等。
6、积极参加语文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学期所需教学时间初步估计如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2课时
识字8课24课时
课文23课69课时
综合练习8个24课时
小计:119课时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4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二、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措施
本班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经常作业不按时完成。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进度
单元教学内容合课时周次
一1—4课语文园地一131—2
二5—8课语文园地二143—4
三9—12课语文园地三145—6
四13—16课语文园地四147—8
五17—20课语文园地五109—10
六21—24课语文园地六1110—11
七25—28课语文园地七1412—13
八29—32课语文园地八1414—15
期末复习、期末综合测试716—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识字”、“课文”和“语文园地”组成。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文”安排了8个单元,每单元4~5课,共34课。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本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450个,其中要求写的为350个。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34篇,其中韵文8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8个单元:1~4课为“秋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秋天的物候有关;5~8课为“生活篇”,意在反映儿童的生活乐趣;9~12课为“祖国篇”,意在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13~17课为“人生篇”,意在让学生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学会在故事中感悟生活;18~21课为“团结篇”目的是引导学生与人要友好相处,团结合作;22~25课为“情感篇”意在让学生学习用真情获得真情,培养爱心;26~29课为“环保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30~34课为“科学篇”,意在让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
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人数51人。年龄大多是7岁左右。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但由于教材变动较大,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很多,课文篇幅很长而且全部脱拼音了,对于刚上二年级学生来说真的很难。而且我班学生男女比例悬殊,男生比女生多,男生比较好动,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学生年纪较小还是容易受他人影响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50个生字。会默写出3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作文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好、问好和感叹好。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阅读课,注重读写结合。
2、充分利用各种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篇5
关键词:识字教学;高效;科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回首以往的识字、写字教学,高耗低效,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机械识字与“平均用力”。如何实现识字、写字教学的低耗高效?笔者认为,根据每个汉字的独特性,因字设法,因时制宜,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可切实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效率。
一、因字设法,厚积薄发
汉字是以象形字、会意字和指事字这样的图形文字为基础,以会意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性,根据其独特性,可以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
1.追根溯源,认祖归宗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首诗,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从字源的角度识字,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古人造字时对这个字的思考与设计。如“兔”中的一点,学生在书写时很容易丢掉,教师教学时就很有必要溯源,让学生看看这一点在这个字中代表什么。其中“兔”字就要溯源三个演变过程:甲骨文“”、小篆“”、隶书“兔”,才更好说明这一点代表兔子的尾巴。
识字教学时追寻汉字的起源,将实物图形与文字相对照,通过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2.运用字理,一举多得
“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在识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汉字构字规律来识记生字,进而产生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如:《“红领巾”真好》中学习“牌”字时,图字结合演示“片”字的来由:()()片。学生从形象的演示中明白“片”字就像劈开的木片,带有片字旁的“牌”指的是扁扁薄薄的木牌、门牌、车牌、扑克牌……“巢”字是象形字,教学中图字结合演示“巢”字的演变:巢,凸显了象形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有趣演变过程。汉字在学生眼里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方块,而是栩栩如生的图画;不再是干巴巴的笔画组成,而是流畅的线条绘画。
3.融入字族,举一反三
在汉字这个大家族中,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立的小家族。掌握了汉字的组合方法,不仅可以扩大识字量,而且能提高应用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中,教师选择“挂”和“哇”两个字作为着眼点,不仅让孩子们找出这两个字的区别之处,而且明白“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偏旁呢?”让孩子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接着通过给这两个字换偏旁,引导积累把文本从文内拉到了文外。(这是在课堂最好的、最有实效的方法之一)这首儿歌不仅讲明了这些生字的字义,而且揭示了字形表意的特点。教师遵循汉字的系统特点,科学解析部分字的偏旁部首,带出了一串字。字族识字,简化了教学步骤,优化了识字过程,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二、因时制宜,随文入境
教学必须讲究时机,掌握好时机,可以事半功倍。识字、写字教学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其教授时机存在于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巧妙地引导学生与汉字相遇。尤其是低中年级,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识记特点,自然地将识字写字分布于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
1.在激趣导课中融入识字教学
课题中带有要求认读的生字,这是中低年级语文课较为显著的特点。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为例,20篇课文中就有15篇课文的课题带有认读字。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不失时机地在激趣导课时融入识字教学。
如在教学《四个太阳》时,教师创设情境:在悠扬的音乐声中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缓缓升起。学生在跟太阳打招呼的过程中,读准“太阳”的字音。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换一换、找朋友等方法识记“阳”。最后学生和教师一起写太阳的名字,学会写“阳”字。这样随“题”识字,学生兴趣盎然。
2.在初读感知中引入识字教学
初读《乞巧》这首诗,老师有意识地把大屏幕上“宵”与“霄”用红字表示,进行字形区别。出示篆文,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来“宀”即房屋,阁楼。“宵”字本义“在小阁楼过夜”,引申为晚上。“霄”从“雨”,本义“粒状雪花,米雪”,引申为“云际天空”。初读课文后,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如此讲解比较,再加以细致指导书写,“宵霄”二字便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学生今后再也不会混淆了。
3.在品读悟情中渗透识字教学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文悟情。教师要善于抓住带有生字的关键语句,并以此为突破口,组织学生读、说、练、评,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体悟情感的同时,认字读词,明白字义。
如《两只小狮子》一课教学中,教师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依托关键语句“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来带动“滚”“扑”“撕”“咬”等字的认读任务。同时通过情境创设“早晨,天刚蒙蒙亮,勤劳的小狮子就开始练习――;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小动物们都躲在树阴底下乘凉,勤劳的小狮子又在练习――;晚上,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小动物们都钻进了温暖的被窝睡觉了,勤劳的小狮子还在练习――。像这样从早到晚,就叫做――整天。”使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显出来,将认字学词、读文悟情合二为一,有机整合。
4.在描摹书写中巩固识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描摹书写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对字形进行了精细分析和综合记忆,是熟悉、巩固和掌握字形的绝好机会。教师要重视书写指导,指导学生看清生字的书写位置、间架结构、笔画的穿插挪让等,使学生在感受汉字形体美的同时,把字形牢牢记在心中。
如指导学生书写“垂”字时,首先借助课件,理清书写笔顺。然后通过范写,配合口诀(短撇来当头,一横短又平,一竖站中间,二横最长在中线,一竖一撇左右立,三横长四横短)来明确笔画的书写要点。最后放手让学生练写。这三个步骤目标明确,尤其是第二步用简明扼要的口诀来突破书写难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认字如认人,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识字、写字教学,尤其是低中段的识字、写字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随文入境,科学、巧妙、自然地呈现,回环往复,层层递进,以达到低耗高效。
三、因材施教,去芜存菁
回顾以往的识字、写字教学,教师对于教材设定的“生字”没有进行必要的教学判断,总是用同样的教学时间、同样的教学要求,甚至是同样的教学方法来展开。如此教学,势必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生字不生”,由于学生学前水平的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课前就已经认识教材中设定的生字;二是“生字还生”,部分学生虽然已经学了生字,但是换了一个语言环境,由于字的读音、意义发生了变化,又不认识了。
针对“生字不生”和“生字还生”这两种情况,老师必须真正指导学生从有效学习的角度着手,了解学情,对症教学。
1.首次相遇,一见钟情
学生第一次遇见一个汉字,第一次学习这个汉字,会给其今后的学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第一次学习,一旦发生了什么错误,之后的矫正需要下很大工夫。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上与汉字的第一次相遇。教师应注重生字的“首识”,将一个东西在一定程度内放大,对我们的认识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学习生字也是这个道理。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清澈的湖水》在“我会写”8个生字中,“纸”是教学重点,总有部分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在“氏”下加点。教学时,教师寻根溯源,讲清“纸”字的来历:“纸”字从丝,氏即底部,声旁。纸,古时漂洗丝帛时沉落在池底竹筛上的一层杂丝,粗绢。为防止学生写错,老师又附上一句:绢纸无斑点。接着老师在板书范写“纸”时把生字写得大大的,到底有多大?一般是四个格子的位置。而且让孩子们跟随老师书写,再在生字本上放大,工工整整地书写一遍。
2.巧抓典型,有的放矢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生字很多,尤其是一二三年级,几乎每篇课文都有十余个生字。教师在预设学案时,必须认真研究每个生字,根据学情,筛选并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在识字教学中,要抓住生字中的典型,巧妙设置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更艺术、更科学地学习生字,不断优化识字过程,提高识字效率。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课教学时,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依次板书读音方面易混淆的词语:
滑稽 抽屉 糊涂
软垫 绒线球
蹭
这样从多音字、轻声、平翘舌音等方面入手,将字词分组出示。借助读音上的共同特点,帮助学生突破生字读音上的难点,做到重点突出,落实扎实。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指导写字时,教师将“捉、蹦、跳”归类指导。以往不少同学受“”“足”互相副迁移影响,“”写成“足”,“足”写成“”。尤其是学了“”,“捉”错写成“扌”,这里,选择这三字一同教写,在直观对比中不仅理解了“捉、蹦、跃”三个字的异同,而且有效地降低了错误率。
3.难处授法,重点指导
当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时,为了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找规律,发现易错字,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要写的字有11个,逐个教学费时费力,而且成效不一定明显。而十分钟写字是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教师引导学生把本课要写的生字按照结构归成左右、左中右、半包围三类,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读帖不仅是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同样也是二三学段的教学目标。将写字的教学指导贯穿到整个小学阶段。教师尽可能地做到少教已知,多教未知。利用汉字独特的构字规律,遵循构字规律识字、写字,是提高识字、写字效率的好方法。
汉字教学,奥妙无穷。因字设法、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犹如识字、写字教学的“三部曲”,清新自然的旋律令识字、写字教学妙趣横生、低耗高效。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巧抓时机,科学引领,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融入汉字王国,就能奏响高效识字、写字的新乐章。
参考文献:
篇6
然而,作为重点的词语教学,历来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反思当前的语文课堂,对生字和词语的把握和处理,一直是许多老师苦苦探索的“冰寒地带”,或尽力回避,或“浮光掠影”。在词语教学中,脱离语境,就词解词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低年级学生对词语学习不感兴趣,继而产生厌学心态,使词语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领儿童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词语呢?
一、创设情境,理解词语含义
传统的查字典释义或教师直接告诉词义的词语教学,不但调动不起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而且实效性很差,无法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既有助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有趣有效。如教学《从现在开始》(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课,对“议论纷纷、叫苦连天”两个词语的处理:
师:当猫头鹰命令动物们白天休息,夜间做事时,动物们会怎么说?
(学生纷纷发表不同看法。)
师:小朋友、小动物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这就是——(生:议论纷纷)
师:现在你能用议论纷纷说一句话吗?
……
师: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天天熬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师:刚才大家都在诉苦,用课文中的词语就是——(生齐说“叫苦连天”)
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通过角色体验,在生动的言语实践中真正进入文本世界,词语所表达的内在意思只需稍加点拨,便能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学生不但轻松理解“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的意思,还能正确地运用,可谓一举多得。
二、唤醒表象,感悟词语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言语,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的感彩。为了让儿童获得深刻的体验,让词语焕发生命的光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领儿童通过想象画面、词语组合等方式唤醒词语表象,由抽象的词语进入具体的形象去感知、感悟。如教学《江南》(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田田”一词:
师:谁能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什么意思?
生:可能是莲叶很甜很甜的意思。
(显然,学生根据“田”与“甜”同音而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师:这里的“田田”可不是很甜很甜的意思。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插图,看看莲叶是什么样子的呀?
(学生根据插图上莲叶的样子讲出莲叶大、绿、密的特点。)
师:真会观察!根据你们的回答,老师送大家两个词语——“层层叠叠”与“茂盛”。
生:老师。我感觉莲叶像是喝了很多很多的水,看起来嫩嫩的。
师:真会看图,还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手举得非常高,小脸通红)老师,我也送大家一个词“水灵灵”。我妈妈上次买了桃子,她说“这桃子水灵灵的”,刚才小朋友说“莲叶像喝了很多水”,我看也可以说“莲叶水灵灵的”。(师生热烈鼓掌)
生:莲叶像一个大大的凉帽。
(小朋友立刻笑了,用小手在自己头顶上比画凉帽的样子。)
生:莲叶像一把小伞。
师:真会想象呀!莲叶就像是高高举在手中的绿色小伞。
(小朋友立即高举小手做撑伞的动作,此时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师:小朋友刚才说了这么多,其实已经说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了。谁再来试一试呢?
生:莲叶长得很茂盛,像一把高高举起的小伞。
师:说得真好。这句话是赞美莲叶的。“莲叶何田田”中的“何”是“多么”的意思。我们也来赞美莲叶吧!(出示句式:“多么_____的莲叶呀!”)
(学生声情并茂地赞美莲叶并齐读句子,读出对莲叶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田田”一词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若只用干瘪抽象的说教,一年级的孩子很难理解“田田”一词的丰富内涵。教学中,老师先是巧妙地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将“田田”一词化为眼前可视的“实物”,进而在对话中启发想象荷叶茂盛的画面,体会“田田”一词中作者渗透的由衷的赞美之情,在此过程中,还极自然地引出了“层层叠叠、茂盛、水灵灵”等一些描写莲叶的词语,在语境中,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有效地积累和运用了词语。
三、构建语境,丰富词语形式
传统语文教学习惯将词语作为个体孤立教学,如此一来,词语就陷入呆板单调的泥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会显得机械、枯燥。其实,许多词语存在着丰富的联系,而根据课文内容,构建新的语境,将零散的“词语”串联成线,不仅可以丰富词语形式,还能放大词语教学功能,如《我为你骄傲》(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课,在教学“道歉 信封 攒钱 信箱 继续 骄傲 顿时”这组词时,可以通过构建新的语境来重组词语:
小男孩在打碎老奶奶家的玻璃后,决定卖报纸攒钱,向老奶奶道歉。当他把信封投到老奶奶家的信箱后,心里不再害怕、担心、不自在,而是顿时一阵轻松。小男孩终于可以继续他平静的生活了。我们为小男孩的诚实感到骄傲。
教学中,我们通过构建新的语境,把这些单个的词组合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阅读中学词,在学词中推进阅读。因为有主线的串联,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便有了依托、有了方向。在具体的语境中,这些原本孤立的词语因为相互间的联系而变得鲜活、形象,而连词成段的方式,在帮助学生回顾文本内容的同时,更把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蕴含其中,这样的词语积累和运用就显得更加有效。
四、依托文本,丰盈词语内涵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词语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内容、意思的理解,而要依托文本,将词语纳入文本的具体语境进行品味推敲,感悟词语潜在的、隐含的深层意思,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如教学《灰雀》(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结尾处:“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这个句子中“欢蹦乱跳”一词,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师:读读句子,想一想句子里“欢蹦乱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写灰雀跳来跳去,很快乐的样子。
师:课文里还有哪些句子能帮助我们看到那只欢蹦乱跳的灰雀?可以联系上文找一找。
生:(默读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说:“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这句话就是描写欢蹦乱跳的灰雀的。
师:哪些词语能让你体会到灰雀的“欢蹦乱跳”?
生:“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这几个词都是说灰雀在很高兴地唱歌跳舞。
师:你体会得很好,这句话里虽然没有出现“欢蹦乱跳”这个词,但是从灰雀的动作和歌声里我们都能体会到它的快乐。
生:老师,我还有补充,原本公园的白桦树上有三只灰雀,其实它们都是好朋友,可是那个小男孩捉走了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它们分开了。现在那只灰雀又回来,它又可以看到老朋友了,可以在树林里和老朋友一起飞翔,一起唱歌了,所以它欢蹦乱跳了。
以上片段中,对“欢蹦乱跳”一词的理解,教师并没有停留在“快乐”这种模糊的、泛泛的理解层面上,而是将其放在全文语境中,引领学生通过联系上文更好地理解。学生通过第一自然段中的语句,不仅感受到了灰雀在“树枝间来回跳动”的快乐,还从“婉转地歌唱”中感受到了它那种情不自禁的歌声也是快乐动听的,更有孩子从“友情”的角度,发现了好友重逢的心情也令灰雀“欢蹦乱跳”。反复地品味推敲,让学生对“欢蹦乱跳”一词的理解更显多元化、立体化,词语的内涵也从中得以不断丰富。
五、链接生活,触摸词语情感
链接生活情境,是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利用学生生活中有过的经历和体验,打通词语和生活相联系的通道,唤起学生头脑中与词语相关的表象和情感,使词语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对应,引领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词语。
如《笋芽儿》(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呼唤”一词的教学:
师:(多媒体模拟雨声)仔细听,这是谁的声音?
生:是春雨姑娘的声音。
师:(多媒体模拟雷声)这又是谁的声音?
生:是雷公公的声音。
师:春雨姑娘来了,雷公公也来了,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呼唤笋芽儿。(出示“呼唤”,生齐读)
师:“呼唤”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自己读读,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生:可以换成“喊”或“叫”。
师:这几个词的偏旁都是“口”。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时候也可以用上“呼唤”这个词?
生:早晨,妈妈轻轻地呼唤我起床。
师:妈妈轻轻的、温柔的呼唤里包含着一份深深的爱。
生:心爱的小狗不见了,我到处呼唤它。
师:是怎么呼唤的?
生:着急的呼唤。
师:把“着急”这个词用进去。
生:心爱的小狗不见了,我着急地到处呼唤它。
师:同样是“呼唤”,却能表达不同的心情。小朋友自己练一练,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又是怎么“呼唤”笋芽儿的?(学生练读,读出来两种不同的“呼唤”。)
在这一片段中,对“呼唤”一词的理解,老师并没有停留在就词解词的层面,而是将它放在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生活中熟知的“呼唤”,如此“呼唤”一词便产生了新的语意张力。当学生生活中的相似记忆被唤起,触摸到词语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并产生全身心的体验时,词语的理解便也在学生的个性解读中被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六、互文参读,体会用词的准确
《乡下人家》(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在这句话中,“时令”一词,学生不易理解,“顺序”一词与我们平时使用的又有些不同。一位老师教学这两个词的方法值得借鉴。
课件出示含有“时令”、“顺序”两词的句子。指名读后,老师问:“读着‘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句话,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学生交流,老师不作分析。)
接着出示《花钟》(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段话: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让学生读读这段话,说说发现了什么。(一天中,花儿按着时间次序开放。)
再出示: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红十里……
教师朗读后,请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年中,花儿按季节有顺序地开放。)
最后,教师又回归文本语境,安排了一个拓展练习:乡下人家的场地上,春天桃花梨花竞相开放:夏天 ;秋天 ;冬天 。喇叭花在夏天的早上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午时花在夏天的 ;夜来香在夏天的
。真是依着 , 开放!
这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时,立足文本,利用互文的方法,巧妙地将词语置于一个新的语境中,用新文本的相关性来创设“语用”情境,在新旧文本的互相交叉、借用、阐释下,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使词语更加精美传神。学生在“语用”情境中不但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级课文中需要教学的词语很多,若每个词都采用在语境中识词的方法,不但较难做到,而且处理不当的话,反而会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因词而异。对于文本中一些学生可直接理解,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词语,可采用简单识词的方法,以达到省时的高效目的;对于一些结构特殊,可通过理解关键字来揣摩意思的词语,就放手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识词的能力。
词语,从来就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符号,当其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融入我们的精神生活时,它便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们要做到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引领孩子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蕴。
篇7
一、设定多元目标,实现综合性
新版框定了“三维”目标,它包括: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考虑更多的是德育目标,不自觉中窄化了课程目标,忽视了综合性的内涵。所以,多元性目标的设定,应该成为悬在任课教师头上的一柄利剑,需要随时关注它、敬畏它。比如,《伟大的先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以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为了方便说明,在每小点后面注明了目标指向,下同):(1)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孔子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影响(知识);(2)简单了解《论语》(知识);(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纪念孔子的意义(德育);(4)学习收集、处理、归纳、运用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力、方法);(5)尝试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方法、过程)。再如,《学做小雄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可以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飞翔的小雄鹰》的故事内涵,知道面对困难时,不胆怯,想办法解决(知识);(2)有能力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能力);(3)愿意做勇敢、坚强的孩子,不娇气,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情感、态度等)。上面两课的目标设定呈现了多元化状态,体现了“三维”课程标准,显现了教材应有的价值,如果任教者循着这样的目标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一以贯之,逐环落实,综合性就能发挥最大效应,就能培养完整的“人”。
当然,“三维”目标是对整体而言的(包括整册教材、单元教材等),并非每一个主题、话题教学都要死抠“三维”目标,应该因文而异,因班级学生实际而异而有所侧重,否则就有矫枉过正之嫌了。
二、实行跨学科整合(融合),实现综合性
借鉴清华附小主题教学经验,可以在实现小学品德学科综合性方面实行跨学科整合(融合),从而达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的目的。
1. 与学校的行为习惯教育相融合。现行的小学品德教材,有许多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又是学校传统教育项目,二者可以有机融合。比如《我和规则交朋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主要是教育学生规则很重要,无处不在,人人都要遵守规则。这些教学内容可以与学校的排路队要求、做操要求、课间活动要求等行为习惯教育相结合。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里找一找学校在这方面制定的规则,让他们说一说应当如何去做,大家都做到了没有。由此,让学生明白,课内学习与学校的生活是融为一体,是学校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在课内学,更要在课外做。
2. 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才能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否则,“5+2=0”的惨状就可能出现。德育如此,品德学科教学也不例外。比如教学《我爱我家》(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以让学生回去问问家里人,他们出差或外出做事,想不想家,为什么想家;请家里长辈给他们讲一讲“家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家是温馨的地方,家是避风的港湾,家里的灯火永远是最明亮的,我爱我家。再如教学《我的责任》(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不妨请家长给孩子说一说家里每位成员的不同责任、不同担当;说一说他们为这个家都做了些什么。家长的现身说法,更容易让学生领悟到,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每个人都要有作为,有担当。
3. 与语文学科教学相整合。(1)与口语交际课相结合。现行的品德教材,都会选择编辑一些体现“家庭”“学校”“社区”主题的教学内容。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是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标题,下设三个主题,即“我爱我的家”“我们的学校”“我生活的社区”。这些教学内容完全可以与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相整合。尽管二者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有别,但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呈现“我”眼中的家庭、学校、社区,再通过教师、同学的点评与指导,既能培养“爱”之情感,又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2)与作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相结合。《寻路与行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漫游世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等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要通过走出校门开展活动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如果能与作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相结合,既可以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顽症,又可以让品德学科的生活性得到很好的落实,可谓双赢。
4. 与班队活动相整合。“我们的民主生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再见,我的小学生活”(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等教学内容就可以与班队干部选举和班级毕业典礼等活动相结合。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后者则可以为前者增添活动方式,可谓相得益彰。“不屈的中国人”(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等教学内容可以与少先队“祭扫烈士墓”“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活动相结合。
三、利用多元资源,实现综合性
品德课程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本课程的资源是多元的、开放的。正如一位德育教育家所说“过去我们把课程当作整个世界,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
1. 关注热点新闻。通过培养学生收看新闻的习惯,从而收集热点新闻,充实教学内容,更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是德育。比如:雾霾、河流污染、堵车……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效资源。
2. 收集身旁真事。班级、学校、家庭、社区时常会有一些事情发生,其中的部分事情,非常有教育意义,可作为教学资源充实到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比如,学生课间摔伤、上体育课骨折、家长自愿者行动等,这些事情就发生在学生身边,非常鲜活,学生感受深刻,教育效果也会很明显。
3. 利用文学资源。丰富的文学资源,品德学科教学时,大都可以“拿”来用之。比如,教学《祖国的宝岛台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尾可以这样安排:
篇8
【片段一】导写“领”字,寻找规律
师:小朋友们,每位同学胸前佩戴的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生(齐说):红领巾!
师:(板书“红领巾”)再让我们亲切地读一读。(生读)
师:(出示田字格中的“领”字的课件)同学们,仔细瞧一瞧,比一比,左右两边谁胖谁瘦?
生:左边瘦,右边胖。
师:有些左右结构的字左瘦右胖。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令”在这里 “捺”变成了“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因为“令”的谦让,“领”字就显得美了。有些字做偏旁的时候,有的笔画要改变,左右才显得和谐,字体才好看。跟着老师写一写,要把字写漂亮哦。
(师示范,生仿写)
【片段二】运用规律,掌握方法
(出示含有要书写的汉字的儿歌:叽叽喳,蹦蹦跳,小鸟机灵又活跃。理羽毛,捉害虫,保护树苗立功劳。晨风吹,放鸟巢,“红领巾”鸟人)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仔细看,发现了什么?(齐读)
生:带点的字是本课要写的字。
师:(把字集中在一起)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看看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蹦、跃”是足字旁,足字做偏旁“捺”变成“提”,和“领”字一样,都是左瘦右胖。
生:还有“理、捉”也是左瘦右胖,“王”字做偏旁后最后一笔也变了,“横”变成了“提”。
师:是呀,左右结构的字这样一避让,字就显得更美了。
生:两个上下结构的字“晨”和“灵”上扁下长。
生:“羽”字像双胞胎,矮的弟弟在前,高的哥哥在后。
……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100-01
字、词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学生正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是真正读懂文章的前提,也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必要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字、词教学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字、词运用的方法,领会规范、生动、形象、优美的字、词运用策略,真正把指向运用的字、词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具体来说,指向运用的字、词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渐进式运用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词语,学生看似熟悉,但理解运用时又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这类词语的教学,不少教师直接予以回避,等待时机成熟时再进行教学,但这种避重就轻的回避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言的大好时机。对此,教师不妨采取渐进式的词语教学方法,让学生丰厚词汇积累,拓宽阅读面。例如,以下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的课文教学片段。
(多媒体展示:爬啊爬……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
师:谁来读一下?(生读)
师: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天都峰好难爬啊!
师:为什么这样说啊?
生2:我是从“终于”一词感受到的。
师:在你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做什么事情感觉到不容易的呢?
生3:有一次,一道数学题特别难,我绞尽脑汁终于做出来了,我很高兴!
师:“终于”就是指“到底,终究”的意思,充分说明了过程不容易。
二、明辨式运用
有效的字、词理解大致要经过“理解――记忆――运用”几个阶段。在理解字、词的过程中,教师常常借助字典和工具书理解字、词,但这种理解字、词的方式毕竟是机械、有限的,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因此,要使学生实现对字、词的内化,教师就要借助词典学字、词和链接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字、词。例如,以下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的“枝”在字典里是什么意思?
生1:附着在树木本体上的分叉伸展部分,木条。
师:在这句诗中,“枝”是什么意思?
生2:木条或枝条。
师:这个“枝”字与我们学过的哪个词很像?
生3:支。
师:怎样区别这两个词呢?
(出示选词填空:枝 支)
1.树上又抽出了新的( )条。
2.我新买了一( )铅笔。
3.冬天到了,树( )上光秃秃的。
这样教学,学生对“枝”与“支”的用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有利于学生学习生字词的迁移表达与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三、丰厚式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同样的字或词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表达的意义就不相同,教师不妨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式的字、词运用,这样可以使字、词的意蕴变得更加丰厚,有助于学生长久地记忆。例如,以下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的教学片段。
(多媒体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字应该重读?
生1:我觉得“冒”这个字应该重读。
师:“冒”字是什么意思?
生2:突出,高出其他的。
师:这个“冒”字还有其他意思吗?
生3:我觉得还有“不顾”的意思,比如“冒着风雪”。
师:即使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义也就不同。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了。(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1.你真是个冒失鬼!(冒昧)
2.有人冒名顶替,我们绝不容许。(冒充)
3.问题一冒尖,就要及时采取措施。(露出苗头)
师:通过刚才所学,我们明白了“冒”的用法有很多种,那么,你能用上“冒”字说一句话吗?
这样教学,不仅丰厚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而且积累了生字,学会运用生字,为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篇10
一、在品读赏鉴中触摸语言的生动性
叶澜教授曾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地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所以,对于科普文的教学,教师也要把重点放在对文本语言的体味上,引导学生从容咀嚼、细细品味,使其领略科普文生动的语言,从而激活阅读的内动力,于无形中把握语意,品出语文味。
【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片段
1.图文结合,理清变化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是那些在天空中飘浮的水宝宝了。一股冷风吹来,我们又变成了什么?(根据回答,随机板画雨点图、雹子图、雪花图)
2.圈点勾贴,感悟语言
师:那我们又是怎样从空中下来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圈出有关的词语。(交流反馈,随机出示“打下来、落下来、飘下来”三张词卡)
师:谁愿意将这三个动词贴在对应的“雨点”“雹子”“雪花”的下面?并说说这样贴的理由。
生:因为雹子落下来的速度很快,就用“打下来”,而雪花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所以用“飘下来”。
生:春天下雨沙沙响,就用“落下来”。
3.想象画面,入境品读
师:看,这三个动词作者用得多好啊!请大家边读边想象,把你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随机点拨)
在这次教学中,教师通过抓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了解“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形象地写出了这三种事物从空中下来的不同形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这样的教学是扎实有效的,是意趣横生的。学生在有滋有味的品读中,感受了语言的生动,触摸了语言的温度。
二、在适度补白中把握语言的科学性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叶圣陶语)为了让读者对事物、事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说明文的作者必须把相关的知识介绍清楚,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相应的专有名词。但在当前的科普文教学中,教师对那些专有名词避而不教,生怕涉猎过多,让语文课被贴上“科学课”的标签。如何让“科学”与“语言”和谐共舞?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一支”说明最后变成鸟儿的是恐龙的一部分。
生:恐龙进化为鸟儿,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师:这个漫长的演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学生不约而同地答道:中生代时期)
师:看,这就是中生代时期!一起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中生代时期,距今约两亿六千万年,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地球上气候温暖湿润,对恐龙的繁衍十分有利。它们迅速占领了陆地、海洋和天空,成为地球上的主宰。
生:原来中生代时期离我们是这么遥远。
生:怪不得作者要用“漫长”这个词。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科普文对学生了解当前世界的科学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在挖掘文本的语言因子、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应关注文本中的科学常识。通过适当补白,使学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来到两亿六千万年前的恐龙世界,既对语言有了直观的感受,又将科学知识融于其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赢。
三、在感悟咀嚼中揣摩语言的缜密性
“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也。”科普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使用的语言,如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的词句,都应准确无误。教学科普文时就要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咀嚼、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说明文的用词艺术。
【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教学片段
1.自主读文,概括要点
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
2.细读文本,含英咀华
师:其实,第一自然段的每一句话都在写鲸的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通过这许多数字,让我们感受到鲸的大。
师:是的,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是那么多组数字,只有“十几头”用得太模糊了,如果换成“十五头”或者“十八头”不是更加准确吗?
生(沉思片刻):不行,因为鲸和肥猪的体重都是不确定的。
生:用模糊的数字反而更加准确。
3.适时小结,习得方法
师:看来这模糊的数字也是为了准确地表达,这也是科普文语言的一大特色。其实像这样的用法课文里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找出来体会体会。
科普文的语言准确、简明、缜密,是训练学生正确选用词语、准确描述事物的好素材。教学中,教师抓住文本中的模糊数字,以学定教,引导学生揣摩、感悟叙述的客观性,领悟语言的缜密性。教学的过程没有生搬硬套,没有强塞猛填,可谓水到渠成。
四、在比照整合中体味语言的多样性
科普文可分成知识性科普文和文艺性科普文,作者往往会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和表情达意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语言,或严谨平实,或生动传神,不一而足。如果仅仅让学生了解语言的知识性,而忽略它的多样性就有浅尝辄止之嫌,而比照整合就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片段
1.自主填表,对比阅读
教师发放自主学习卡,让学生画出《鲸》和《松鼠》的重点句对比阅读。表格如下: 《松鼠》 《鲸》
内 容
表达方法
语言特色
2.集体评议,完善表格
抽取典型语句汇报交流,在充分了解两者在内容、表达方法上的异同后,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特色。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松鼠》和《鲸》中关键性的语句,想一想它们在语言特色上有什么区别。
生:布封写的松鼠有一点像人的感觉。
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生:《鲸》写得比较严谨,一看就是科普文。
师:是的,同样是描写动物,因为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所以《松鼠》的语言显得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而《鲸》一课则显得精练平实。
3.探讨写法,积累内化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科普文的写法:学习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
教师精选对比点,通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让学生习得语言之法。学生经历了从“课文深入体验”到“同组类比感悟”的完整的学习过程。同时教师又及时总结写法,学生在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之余,明白科普文的语言并不单是质朴平实的,形象生动有时也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大大提高了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