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录范文

时间:2023-04-01 08:1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活录

篇1

人生中有许多东西需要拿起笔去记录,每一天都不一样,每一天都很精彩。

今天哥哥歇班,我们就一起去超市购物了。哥哥买了不少衣服,我也买了两件衣服。说起来,这衣服可不是好买的,还因为这和营业员闹得不愉快呢!事情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她的促销价上是58元,可是付钱后的物价单上却是78元,我们当然要找她了。

下午哥哥的同学来了,在我家吃完饭,我和哥哥还有他的同学一起去玩儿了。我们去了陆家嘴,看了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又看了黄浦江,哎呀,说到这儿,我们可走了不少路,我们想渡船到黄浦江对岸,一直没找到,不好找呀,不过,皇天不负苦心人,总算是找到渡口了。到了江对岸,我们这可更冤了,走了不少冤枉路呀,不过,玩得倒是挺开心!

美好时光,是人品出来的!

篇2

长长的圆柱形状,长短不一,有的直,有的略弯,粗细却比较均匀。翠绿的外皮印着深色的纵条纹,顶部有枯干的黄色的小瓣,仔细看煞是可爱。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生活记录随笔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生活记录随笔一

没想到今年夏天吃的最多的一道菜竟是丝瓜炒鸡蛋。

人到中年才识得丝瓜,说起来惭愧。

对丝瓜最初的印象是家里刷碗用的丝瓜瓤,让我认定丝瓜不过是一种洗刷用具。

去集市上偶尔看到丝瓜,因为没买过又不熟悉,所以也不作细想。及至今年夏天,小姑子家的菜园里大丰收,拿来好多丝瓜,又教给我许多做的方法,我才知道丝瓜原来是富有营养又美味可口的食材。

小姑子家园子里结的丝瓜很漂亮。长长的圆柱形状,长短不一,有的直,有的略弯,粗细却比较均匀。翠绿的外皮印着深色的纵条纹,顶部有枯干的黄色的小瓣,仔细看煞是可爱。

取一根丝瓜,去皮,立时现出白色的瓜瓤,便有汁液渗出,我之前买过“丝瓜水”、“丝瓜面膜”,知道丝瓜有护肤的功效。而今却是第一次看到真正晶莹的丝瓜汁液,也开始真正了解丝瓜。

原来,丝瓜含有太多有益于人的成分。它富含维生素B1,防止皮肤老化,富含维生素C,能增白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所以它的汁有“美人水”之称。而它本身还可做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

把丝瓜切片,用盐浸一下,可以保持丝瓜绿色新鲜。鸡蛋两枚,打开搅匀再翻炒,加入切好的丝瓜翻炒,一盘靓丽可口的丝瓜炒鸡蛋就做好了。

这是我今年夏天做的最多的一道菜,竟百吃不厌,燥热的天气,一盘黄绿靓眼的丝瓜炒鸡蛋呈上来,浮躁之气顿消。

更没想到的是弟弟家有了宝宝后,护士妹妹让我做丝瓜鸡蛋汤,说是催奶效果极好。瞬间,我对丝瓜又敬重了许多。

于是,我开始留意丝瓜。原来,红砖瓦房的门前,坡地草丛间,更有农家小院内皆有丝瓜秧蔓延。

“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

原来,丝瓜又是极容易生长的。它不需要多么优越的环境,亦不需要人们的呵护,随便一处,它便发芽、伸展、开花、结果。

它对人无所求,却给予人众多。

前几天,二哥家院子里一株丝瓜竟成了网红丝瓜,那株丝瓜默默无闻的成长,已经长近三米,它的身躯一直伸至地面……

这顽强的伸展力令参观者络绎不绝。小小的丝瓜竟也有无穷的魅力。

“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

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

我敬佩丝瓜,做人如丝瓜那样,倒是不错的!

生活记录随笔二

“青春”多么美好的字眼,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种资本。可是,我们都是逝去了青春的人。

看着先生今天忙忙碌碌筹备烧烤的样子,我欣喜,他的身体终于有所好转了。

前段时间,先生一个弯腰后忽然就不能行动了。去医院拍片诊断说是筋部拉伤,吃药,贴膏药,卧床休息两周了才可以少许活动。

先生是个爱活动的人,一直以驴友队的龙哥为榜样,工作休闲两不误。不承想腰会出问题。再加上儿子之前说想吃烧烤,又因为疫情,所以一直准备自己做烧烤,好事多磨,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可是,回想先生因为腰痛龇牙咧嘴于床上的那些日子,仍心有余悸。“病来如山倒”,明白衰老也是猝不及防的事情。

真是那么回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忽然感到力不从心。

犹记得年轻时的自己,一早晨能连站三节课,中间还要带学生跑操,除了站功还有嘴功,滔滔不绝不知疲倦,可是现在,任你怎么努力,两节课不到就会腰酸背痛腿抽筋,嗓子疼的厉害。更可气的是从不失眠的我,现在却常常因为班级学生问题而焦虑到一夜无眠。

犹记得,自己课堂上口若悬河,教材信手拈来,置身于教室里常常忘了时间。可是现在,却总是丢三落四,记忆力直线下降。

犹记得,自己曾骑着弯梁摩托带着两个儿子穿梭在大街小巷风雨无阻,可是,现在看着那摩托车,却是望而生畏。

犹记得,自己两点一线赶,中午下班后蹿回家中二十多分钟就摆好一桌子菜;为及收拾接着就要再上班,却依旧如打了鸡血一般。现在呢?一到中午就头晕脑胀,任你再硬撑也是难受二字。

犹记得,批改作文到深夜,看到好的作文兴奋不已,睡意大减第二天却依旧兴奋。可是现在,睡眠不好了第二天却无论如何打不起精神……

这一切的改变似乎都在一瞬间。青春已经一去不复返。而现在,健康成了当务之急。

所以,年轻人,一切要趁早。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篇3

我本无意,却为生活为朋友所感染,成了生活的管家,也收获了“三培”,培养了生活的坦然,培养了超脱的心境,培养了人生的境界。于是将最近的心得和记录分享,只为心安。

今天嘲笑你的是他们,也许十年后夸奖你的还是他们,所以不要在意那些人对你的任何评价,那样只会让你更加不淡定!

今天我突然明白了:原来矛盾是可以兼容的。以前总认为看圣经就不能再研究佛学了,编程就不能写文章了,远在他乡就不能孝敬父母了。其实这些矛盾真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知识的丰富而消失或者兼容。

每天老师都在教育我们:我们要善于发现人间的真善美。我在想难道现实社会真的只能是去发现真善美,而不是本身就是真善美的吗?

支持我就不要做那些反对我的事情,哪怕只是默默地安静的关注着我也很感激。

有些人不是迷茫,他们心中一直有梦,只是缺少更多的行动和坚定的信心。

你觉得矛盾那就对了,在矛盾中成长,在矛盾中经历的人生才能经得起风雨!

有的时候给朋友说太多鼓励的话未必是一件好事,必要的时候要迎头一击,这样他才能健康的成长。

真正的朋友是不需要过多的时间在一起的,他们需要的是心灵的交融。

我不联系你,不是心中没有了你,只是不想再扰乱你的生活。

有些人早已没有了交集,但还是因为现实和虚荣走在了一起。

我们并不是水火不容,却总是互相用冰凉的水来破灭对方心中的熊熊烈火,原来这就是犯贱。

在你的中总有一批想删掉却不能删掉的人,于是你只能用换号来暂时的躲避和远离。

如果你真的知道成功后面的艰辛和付出,也许你就不会再想的那么简单了。

当你再指责和批评别人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这个人的经历和故事。

别总以为自己是这个社会上不幸的人,只是你不愿承认自己的幸运。

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会真正的明白尊重。

有时音乐就是麻痹剂,它会让我们进入另一个世界,忘记现实的世界。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犯了选择困难症时,还要不停的选择,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当我们回忆每天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欣然一笑,谁能品味这笑中的酸甜苦辣?

篇4

刚走进小学的大门,赵鑫晨就对学校充满了种种的好奇,总是不停的问。刚来的小朋友大多都哭哭啼啼,不愿意离开妈妈,就先刚上学一样。赵鑫晨又很疑惑,为什么小朋友哭了呢?真搞不懂!于是在那里自娱自乐。

不一会,上课铃打响了,大部分的小朋友多没进去。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但赵鑫晨却大摇大摆的进去了。老实说,赵鑫晨也不想进去,只是外面的小朋友太吵了!可是她也耐不住里面的寂寞,只能出来了。

她看到外面也有一个小朋友没哭,就找她去玩了。赵鑫晨很友好的对她说:“我叫赵鑫晨,你呢?”那个小朋友也很友好的说:“你好,我叫张新宇。”就这样,连个小家伙成了好朋友。而其他小朋友也模仿起她们来。

就这样,赵鑫晨在小学交到了第一个好朋友。

小学生活回忆录(2)--------女生的威力

上三年级了,同学呢,还是老同学。不过大家都成熟了不少,尤其是赵鑫晨,她的性子变得火辣辣的,很凶。妈妈说她这样的性格不好。但她就是改不过来了。当然,她也就得自己性格太火了,要改改,所以每次发脾气之前,她都会想好,该不该发脾气。当然,如果克制不住的时候,就只能身不由己喽!

一天上午,老师让她们自由活动,她开始编绳子,一不小心,绳子就落到了地上,她刚想拿,没想到被一个人给踩住了,她说:“把脚拿开。”那人偏偏说:“懒得拿。”赵鑫晨想大发雷霆,但忍住了。说:“你踩到我的绳子了,死大头鸡。”(这个人真名叫陈天涵,外号叫大头鸡。)陈天涵白了她一眼,还是没把脚拿开。

篇5

记者出身的柴静,巧妙地用最寻常人物的生活细节来表现真实,并从中再现了自己对事物感悟力量、自身成长力量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发现,她并不是高高在上、俯视苍生,也不是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语言波澜壮阔,而是在这些大的社会环境大事件中,抽丝剥茧、细致入微地描述一些最普通最寻常的人物的生活场景,将社会时代的大幕,巧妙掀开一角。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幅幅万千的景象,柴静都娓娓道来,犹如缓缓流淌的涓涓细流,静气而平稳,让人只想沉浸其中。

柴静是诚实的,书里第一部分《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里,她写了自己做节目《时空连线》的失败:“第一期节目就是惨败,是关于剖腹产的话题”。事实证明:当一个人能袒露弱点的时候,也更容易被人理解,一步步走向成熟与成功。

《看见》一书,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书中她所记录的、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是她个人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更是时展与进步的极好注脚。

新书架

《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

――我的专业成长手记》

刘波 著

宁波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本书展示了一名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心路历程:立足实践、反思得失、博览书刊、关注热点、善用网络、勤于写作。作者不仅仅是呈现多年的研究成果,更是在讲述成果背后为什么这样研究,以及怎么研究的故事与思考。

《创造力、教育和社会发展译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巴格托,〔美〕考夫曼主编,

陈菲,周晔晗,李娴 译

篇6

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明明各不相同的材料,写来写去却总是那几句话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始终不明白:作文就是生活,素材的累积就是生命记忆的绵延,材料的分析就是生命与生活的认识与理解,笔墨的流淌就是情感与思想的激荡。一个真正严肃生活着的人,一个深刻理解生命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积累素材、分析材料这种说法,他提笔就写,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思考忧虑,他的性情气质……尽在笔底奔流,这样的文字是有灵魂、有生命的文字,因为他本来写的就是生活与生命。而我们的学生何曾有过对生命与生活的深刻认识呢?又何曾真正明确地为自己生活过呢?可怜他们过着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生活,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对生命的理解别说是深刻,就是正常亦不可得,又怎么可能指望他们写出真正的生命文字呢?

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过着一种意识形态化的生活,对生命的认识完全被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道德至上主义等意识形态所左右,导致思维单一,再加上家庭和学校教育对他们的个体生命完全施行一种集中营式的管理,他们与复杂变幻的外部世界是脱节的,所以根本无法从那个外部世界里感受到自己所受的教育,这是一种非生活、非生命的教育。

所以,要想真正写出好的文字,首先就得有对生命与生活的正常认识,再次得有基于这种正常认识的对自己生命状态的价值判断与剖析,另外,还有对自己平时所写作文材料的基于生命热度的反思。

中学生的写作素材一般是给定的,即使不给定,无论写什么题目,教师总是对主题予以道德化引导,所以是一回事。也就是说,中学生的作文基本上是写道德八股文,无论是写什么道德价值,最后都会得出一个结论:这种道德价值无所不能,能成全人,成全国家,成全民族。今天写心灵的选择,要选择诚信,诚信能解决一切问题,举几个正面的例子,再举几个反面的例子,正反一对照,诚信就是好,比智慧、财富、能力等等都要好,没它不行,没别的没关系;明天写淡泊,也是这样一个写法;后天写责任,自然还得这么写,其实换个词就行了。这样写来写去,能不老是那么几句国人都知道的正确的废话吗?这是多么荒唐啊!这是写作文吗?这是作贱生命。长期这样写,学生还能有真正的道德感吗?他们不成为道德虚无主义才是怪事。长期这样写,学生还能有正常的、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吗?他们的思维不平面化而成为思想,那才是怪事。长期这样写,他们还能有基本的情感感受与倾诉能力吗?他们不粗野迟钝,成为空心人,那才是怪事。

我想,学生要想写出真正的文章,就得认识生命与生活。其实,认识生命与生活并不难,尊重常识就行。关键是我们被长期的高蹈的意识形态教育弄得不懂常识了。什么是常识,常识就是关于生命的最基本的正常认识。人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冷了要加衣,脏了要洗澡,要有住房,要受教育,要说话……所有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是自然法则,是天赋人权,人要争取、捍卫、发展,这就是基本的生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物质很重要,绝不是光有诚信之类的精神或道德糖衣就行了的。有时候,精神一个钱不值,而一个钱可能就能救我们的命。从这里更可以看出来,所谓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的吃饭权、住房权、就业权、受教育权、言论自由权等。说到底,所谓常识其实就是关于生命权利的理解与认识,这些认识是一个系统,分为几个层次,最基本的层次,就是上面所说的生命的基本权利。但是这些权利我们经常会失去,所以还要有另外的权利作保证。什么权利呢?言论自由权、参政议政权、选举权、监督罢免权。这些关于生命权利的常识,起源于一个更为基本的常识性思想:人活着,其实就是一个权利有无与多少的问题。那么,法律高于一切,就当成为每个公民深刻认同的常识公理。当然,法律高于一切,并不意味着就能管住天生趋于腐败的权力,法律高于一切必须首先确保一切公民权,也就是上述一切关于生命权利的常识要成为法律认定的公理,其次,还要有限制权力的制度安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道德虽然重要,但并不能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能够解决的,是法律。

总之,常识是无比丰富的,有关于生命基本权利的,是所有常识的基石;有关于生命与政府权力关系的,是所有常识的内核;有关于制度设计的,把权力关进法律与制度的笼子,这是人类思想史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使人的生命尊严有了永久的力量性保证,使人的生命伦理不断趋向更为合理的存在;有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这些思考使人类关于生命的认识更加丰富、深入,使人类的生命伦理日益周密精细……一言以蔽之,只有把握这些常识,人类才能趋于合理的生活。关于生命基本权利的常识在思想层面的把握总是逻辑地导向其他常识在思维层面的生成,而思维层面的常识生成又会逻辑地导致其在制度与法律层面的物质化力量的生成,也就意味着一种人性化的、合理的生命伦理的生成。这就是说,所有这些常识真正地支配了我们的生命伦理,那么,我们就有福了。

所以,这些基本的生命常识必须要成为我们的生命伦理。说穿了,要想真正地好好活着,就必须是一个拥有一切正常生命权利的公民。只有公民才能有人的正常生命形态与生活方式,才能有正常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我们把个体生命对生命的正常认识称为人的理性能力,人拥有了理性能力,就明白人的权利是生命的内核,没有了这些权利,生命就是一具空壳。当然,人的理性能力不是天生的,他来自于教育,所以,人性化的教育、尊重生命常识的教育是人的理性能力成长完善的保证。人若在人性化的教育下有了理性能力,能够明确并守卫自己的神圣权利,才能明白,只有在一切权利都有法律保障的社会,道德才具有强大的伦理力量,否则,道德会变成伪道德,甚至非道德。只有这样才会明白,一个人活着,其实是一种自我成全,并在自我成全的基础上成全他人与社会。

如果所有的常识真的深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的生命伦理,我们将顺理成章地发现,他人的存在正是对我们生命伦理合理与否的最好检验。因为我们自身的生命伦理与他人的生命伦理,或者说,我们自身对常识的认识、践行、守卫形成了我们的生命形态与生活方式,这种生命形态与生活方式与他人的生命形态与生活方式互为镜像,将使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认识生命常识,促进我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生命与生活。事实上,我们的写作素材其实就是他人的生命与生活,是他人生命伦理的文字载体,我们对这些材料的理解认识与分析判断其实就是基于我们所持守的生命常识对他人生命与生活的观照与审视,这种观照与审视本身就是我们的生命经验与他人生命经验的交流互渗,是不同生命伦理的碰撞融合。观照与审视他人,也就是观照与审视我们自己,我们将因此而丰富对生命的认识。

篇7

糖精是什么?

我小时候只知道,那一粒粒细小的白色透明的晶体,有着神奇的功效,放一粒进一碗水里,那寡淡无味的白水,竟然有了迷人的甜味!

长大后才知道,糖精是最古老的甜味素,19世纪后期被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快成为工业和消费者的宠儿。

我小的时候,不仅是鱼米之乡的故乡,整个中国都处在一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中,不要说白糖、黄糖极其稀缺,就连糖精的使用,也都控制得极为严格。

因为时间久远,我已经记不起糖精的购买是否要凭票了。但在我的记忆之中,我知道喝水放糖精,其实都是大人的一种恩典。

我记得,家里的糖精是放在一个小玻璃瓶里,用牛皮纸当做瓶塞,塞紧了放在竹橱里――竹橱通常架在灶间的水缸之上,还用竹销插着――小孩垫了矮凳也够不着,不怕孩子们偷食。

小时候生活困苦,常常嘴里都淡出鸟来――不是盐不够,粗盐有,但也得花钱买,现金可是农村最难弄到的东西,没有糖,生活的滋味远远不够。或许,我们人的基因里,有着对甜味的天然追求。但那个时候没有碳水饮料,糖也金贵,瓜果冰棍都有很强的季节性,要满足对甜滋滋生活的追求,咋办?

只有一种,在水里加点糖精。

但是,糖精也不是随便能加的。

通常,只有表现很乖的时候,祖母才在给我们兄弟仨的三碗凉水里,各放上一粒糖精。一粒糖精,一碗凉水就有了迷人的甜味。

当然,当祖母“捻鲜捻鲜”(方言,意为小心谨慎地捻出一小块来)放下那一粒白色晶体的时候,我们哥仨都是眼巴巴地望着,盼着祖母能够大方些,每一只碗里再多放一些――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深秋的晚上,全家人在煤油灯下围坐的时候,女人们在纳鞋打毛衣,小孩们或无聊地翻着书、或撒着娇的时候,偶尔,祖父或父亲特别高兴的时候,就会叫祖母或母亲姑姑,去给我们一人倒一碗糖水,安静立即被打破了,这时小孩最愿意跟在大人后面往灶间跑了。

冬天,爆米花的来了,好不容易求得大人爆一碗米,但还是渴望大人能给几粒糖精――加了糖精的爆米花,吃起来甜在心里啊。

但大人通常不允。想想也是,一碗米能煮好多饭熬好多粥呢,爆了米花,还要糖精,简直太浪费了。

冬天晚上吃爆米花时,有一种吃法,便是抓一把爆米花放在碗里,加上温水,泡着吃,别有滋味。若能加一粒糖精,这碗温水泡爆米花,在那寒冷的冬夜,简直算是美味到了无语。

所以,大人小孩都愿意用水泡爆米花,这个时候,大人会愿意加糖精的。

那个年代,生活虽然困苦,但故乡毕竟是物华天宝之地,所产甚丰。偶尔的调剂,就像是为乏味的艰苦生活加了点糖精,给自己的生活制造些甜蜜的味道。无论是在喝水的碗里还是在爆米花里加糖精,都属于这样的自我调剂。

偶尔,严格控制的生活也会有跃出轨道的时候。

记得某一年一天晚上,竹橱门没插好,猫过折腾,把糖精瓶打翻掉在水缸沿上,瓶子碎了,瓶里的糖精一大半掉落在水缸里,半缸井水一下子变成了甜水!

大人们痛骂猫折腾的时候,倒是让我们痛快地喝了个水饱,不过,水缸里养着几尾小鲫鱼,下面的水比较浑浊,也不能都喝了。

还有一种,也有给生活加点糖精的感觉。

故乡过去也盛产大豆黄豆南瓜子和葵花子,收成以后,炒蚕豆炒黄豆炒瓜子,这些通常都是秋冬时的零食,尤其是有佳客来时,更是招待客人的必备。

炒这些东西,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清炒,求豆和瓜子本味,最是简单。一种是要甜味的,那是待客的佳品,也是犒赏小孩的。我们自然最喜欢第二种了。

通常,无论大豆蚕豆南瓜子葵花子西瓜子,大人在灶台上翻炒时,我们都愿意趴在灶台边,看着豆子瓜子在锅铲下翻滚,快熟的时候,大人会盛半碗凉水,放上几粒糖精,融化之后,倒进炒锅里,快速翻炒,滋里声中,原本只有本味的豆子瓜子,外壳都平添了一份甜滋滋的味道。

不仅小孩,大人也喜欢,甜豆甜瓜子越吃越喜欢。

人人都爱甜滋味。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糖精给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甜味。

后来我想,在炒货大行其道的时候,炒货大多是甜的缘故,与我们的口味有关,也与我们太缺甜味有关吧。

分田之后,故乡经济繁荣起来了,白糖黄糖都很多了,更不用说糖精了。后来传说糖精不健康,吃糖精也就更少了。

篇8

一、寻找的寓言:婚姻的解体与重组

寻找,是文学永恒的母题。真实的生活、幸福的渴望、情感的追求是任何时代人们的共同经历。每一个人在感情这条路上都会寻寻觅觅,且都有追求和选择幸福的权利,这就是《生活启示录》想着重表现的。所有有关寻找的叙事其内在的核心和主旨无一不是在寻找自我,只不过这种带有寓意式的寻找必然成为个体自我实现的艰难路途,需要借用一定的外部因素来达到自我的一种体悟和升华。《生活启示录》处处可见大家寻觅的身影:于小强与刘光耀、刘光耀与兰馨、于小强与鲍家明、鲍家明与杨嘟嘟、芳芳与小胖,在婚姻的解体与重组中、在彼此的分分合合中充满着寻找式的寓言,对自我内心的追寻、对幸福婚姻的寻找,对梦想的追求,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婚姻的本质以及人生的意义。于小强与刘光耀的婚姻是处于围城里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很真实的体现。伴随着婚姻而来的不仅是爱情的幸福和甜蜜,更多的是生活的平淡、琐碎以及莫名的虚无。因为个体主观的判断、想象和欲求与客观世界相差甚远,个体既不能完全体悟婚姻中的理解与包容,又不能将自己放逐于社会秩序之外,构成夫妻双方的焦虑。于小强7年的全职太太生活,照顾丈夫,孝敬婆婆,围绕锅碗瓢盆,事无巨细地履行着作为一个妻子、一个儿媳的义务,看似幸福美满的生活其实暗潮涌动,危机四伏。事业有成的丈夫和刁蛮任性的婆婆成为于小强生活的全部,生孩子成了她唯一能体现价值的途径,犹如笼中的金丝雀,美丽却不自由。长时间的脱离社会,脱离工作、失去自我使得夫妻之间的无语和隔阂在所难免,最终以丈夫的出轨收场。遇到鲍家明的于小强,生活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我由我自己支配,我对我自己负责,自我意识逐渐地觉醒,也在不断的反思中重新找回了自我,有凤凰涅,浴火重生之势。人到中年,对人生,学会了从容和淡定,对感情,学会了随缘和惜缘。感情虽不如年轻时期的你侬我侬,却也懂得了迁就、退让和付出。这或许是时光给予的最好的馈赠。与鲍家明在一起的于小强,依靠自己、坚信梦想、相信爱情,或干练、或妩媚、或纯真,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自信之美。生活艰辛却充满快乐,爱得坚定而洒脱。于小强对鲍家明之所以能爱得洒脱,并不是因为爱得不够深,反而只因为有足够的爱的底气,有真实的自我。以平和的心态正视他们之间的关系,她从不怕没有他,因而无法失去他。她与鲍家明的爱情与婚姻,因为平等所以纯粹,因为有信心所以从不绝望,从来不至于穷途,也许欢爱一时,也许相爱一世,这是一种面对命运和爱情敢于把握机遇的勇气和智慧,也是对自己、对人生的一种豁达,同时也是对爱这个永恒主题的完美阐释。不苟且于将就的婚姻,既然与刘光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就不再纠缠,各自安好,有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勇气和魄力,有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的能力,无论经济独立,还是情感独立。这种恰如其分的把握,确定了本剧情感的核心,是对爱情本质的一种宣扬,爱情不存在身份的高低、出身的贵贱,无关乎金钱、年龄,只是纯粹的精神需求。鲍家明通过与杨嘟嘟、于小强的情感周折,在对真爱的寻找中实现了自我的成长,从稚嫩走向成熟,完成从男孩到男人的一种蜕变。杨嘟嘟,使他晓得了爱情的轰轰烈烈,明白了爱情在物质面前的卑微。于小强,让他明白了生活的本质,了解了尽孝的含义,知晓了婚姻的责任。鲍家明的爱情转折折射出了编剧王丽萍对朴素、务实等传统价值观的一种回归。嘟嘟和鲍家明是新一代人爱情观的展现,反映出这一代人面对爱情和婚姻的茫然和困惑,爱情与面包的艰难抉择。

二、意识形态的阐释:润物细无声

篇9

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有这样的“小本”,未必天天写,但持续了很长时间。不只是心情日记,内容还涉及账本、家庭生活备忘录、旅行资料汇集等等。

不管写什么,都是一种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笔一画间透露着对生活的热爱。

“小本”类型一: 生活档案

我的“百宝本”

老了,记性差得让我一筹莫展

人过五十五,身上的零件渐渐老了,眼花了,耳背了,记忆力更差了。这不,才把老花镜装进了口袋,转眼就嚷嚷眼镜丢了;想好了去超市买酱油的,却偏偏把它给忘了;说好了今天去火车站接老婆的,结果记成了明天。结果可想而知,不但招来一顿劈头盖脸的埋怨,还落了个老糊涂的头衔。唉……

据一个医生朋友介绍说,人的大脑是由一亿个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组成,而且终生不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神经细胞以每十年约5%的速度减少,于是失忆的症状也就会逐渐明显起来。朋友的一番话让我震动很大,我不禁忧心忡忡起来。

证件、发票、保修卡、图书清单、亲友生日……都上了小本

一日,上网冲浪,无意间看到了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我是一个从业三十多年的图书编辑,职业的敏感让我嗅出了这分类法对帮助我减轻失忆很有用。中国有俗语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是,我决心用小本本将家里的什物进行分类记录管理。

我明白,先期的归类是必须要做的。而且一定要以先难后易为原则,即先做难的。何谓难?简单地说,就是这一辈子少不了它,又可能只会使用一两次的东西,如结婚证。除了离婚用它,为孩子办亲属关系公证用它,有幸动迁房子用它外,很少去碰。这些东西很容易找不着,就需要先归类整理。诸如此类还有毕业证、学位证、职称证、岗位资格证、房产证、独生子女证、户口簿、护照等。我到超市买回一个大塑料箱,将它们一古脑儿地放进去,然后进行编号,再记在小本本里。

次难的也不少,如电视机、录音机、DVD播放机、打印机、手机、电脑、空调、冰箱等家电的发票、保修卡是最容易忘了的。这些平时用不着的单据,一旦要修理家电,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到,非让你急死不可。所以,也得弄个箱子放,然后按编号写进小本本里。

再难的东西也很多,尤其是对读书人来说是重中之重,这就是把不常用但偶尔需要查阅的图书进行归类登记。这工程很大很复杂,好在有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的指导,只要有耐心,蚂蚁啃骨头,也是能做到的。

当然,家里最重要的是存折和卡类的登记。这活儿我没法揽,也轮不上我做。因为,上海的太太在经济上大都是独揽的,所以都由她去做。

在小本本里,最让我心仪的是亲朋和好友的生日登记。因为我很重情重义,每每翻到一个亲朋好友的生日,便发条短信,予以祝贺。即便他或她是在天涯海角,都能在几秒钟内收到我真诚的文字。数字化的神奇功能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微缩成咫尺了,让人与人的亲情友情交融更频繁了。

小本和电脑结合,生活有序乐无忧

日积月久,持之以恒,小本本已经记满了,于是,再把它们输入电脑里。这样,小本本与电脑结合,就更万无一失了。而且电脑更方便,操作起来很便捷。只要打开Microsoft Office Word,点“编辑”,再点“替换”,在“查找内容”栏里输入你要寻找的东西名字,然后点“查找下一处”,便能轻松知道自己要寻找的东西在几号箱子里,或在什么橱柜里,或在第几个抽屉里。

需要提醒的是,现在的木马病毒很猖獗,它会变着法儿偷盗你电脑里的东西,所以,我每次输入完毕后,就用U盘剪切复制,并用“瑞星卡卡上网助手”进行电脑使用痕迹清理,不让木马病毒有隙可钻。好在有小本本备份,就可高枕无忧了。

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我从网上看到专家说,研究显示,手与大脑关系密切,中老年人多活动手指或刺激手掌,有利于延缓大脑衰老。因为,手指触觉神经和大脑直接联系,手指活动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有利于加强人大脑皮质区域的管理功能。所以,多动手,勤动脑,记小本,整理家庭生活档案,不仅能让生活井井有条,还能锻炼大脑,延缓大脑衰老,有助于预防或减少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小本”类型二: 日记

日记30年

2010年元旦我将翻开第31本日记,不经意间我已写了整整30年的日记,对年逾花甲的我来说可是半世人生啊!我们这代人年轻时写日记很流行,有励志的,也有抒小资情调的,《雷锋日记》的发表更是引领日记大潮。不过年轻人大多3分钟热度,开写时热情高涨,时隔不久往往偃旗息鼓。当然,我做学生时也有过几次心血来潮和半途而废。

写日记源于漂亮的日记本

说来也可笑,30年的日记竟是源于一册漂亮的日记本。1979年香港的大姨来上海,礼物中有一册软皮日记本,明黄色封面配以金边,富丽堂皇。内芯纸张又白又滑,还将1980年的每天都安排了页面,后面还有很多有用的附录,令我爱不释手。这种册子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但那时结束不久,市面上的簿册式样单调、纸质差,哪见过如此精品。

当时人们对香港来的东西趋之若鹜:“盲公镜”上的商标舍不得撕;手提录音机招摇过市;捋袖高高以显摆塑料手表。我也赶时髦,把本子拿去给同事们开眼。有了本子总要用,想了很多方案,最后决定回归日记的原始作用:以日记来迎接即将到来的80年代!首篇日记的字非常工整,字数也很多,记了与妻子女儿去岳父家过节的情况。我是岳父家的座上宾,岳父知识渊博喜与我交谈,妻子的三个姐夫都是上世纪50年代名牌大学理工科的高材生,往往他们在厨房准备吃的,我陪岳父高谈阔论。这天谈资是饮冰室主人,我倍觉汗颜,自己还没读过梁任公文集,只能支吾应对。首篇日记自省:多学习多读书!

写日记是件苦差事

那时电视没普及,晚餐后孩子睡觉了,便是我读书写字的时间,妻子在灯下做女红,很是温馨。前几个月写得较认真,事无巨细能写个子丑寅卯,后来就有点简单了,第一年的日记勉强写完,自己也觉得差强人意。

到年底大姨又寄来了更好看的日记本。我就像周立波调侃的那样麻将停在杠头上――下不来了,只能继续写!每日以记事为主,偶尔也写自己的心情以及对事物的看法。后来渐渐忙了,1981年我提干,两年后当科长。离岗考大学几无可能,为了却心愿,选择了当时最难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自学考试,结果这几年工作、学习、家庭忙成一锅粥。好在妻子贤惠,全力支持,使我勉强应付。时间不够用,日记便成了累赘,多次中断,想想又舍不得,往往中断几天后又集中补上。现在回过头来再看,那几年的日记内容最简单,字也最潦草。

日记更是生活的升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稳定,记日记逐渐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它就像一位默默无声的朋友,听你倾诉,还你真实,送你回味。翻看往昔的日记本,记载如下――1984年5月6日:“玩积木的女儿突然开口背出诗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令我大吃一惊。我天天摇头晃脑背课文,还前背后忘记,听得孩子也背出来了。”1995年10月16日:“因要接待佐藤,手提皮包西装革履出门,在菜场口见对面弄堂破衣烂衫的阿瘸倒在路中无人搀扶。阿瘸与我年龄相仿,多年来靠手扶童车挪步,且嘴歪不能语,据说脑子还清醒。我快走几步放下包用力将他扶起,只见他蠕动着嘴望着我,我读懂了他的感激。早晨的小善事令我整天心情大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长达30年的日记成了最好的索引。家人、朋友、同事要和我回忆某个日子,我提供的必是最准确的版本。最有味道的是日记回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事在这个忠实可靠的内存里给你留着呢。上两个片段就是为写这篇文字而翻找出来的,使我的心绪一下子回到了当年,耳边仿佛又听到了女儿稚嫩的声音,又感觉了一回从善的好心情。

设想到七老八十行动不便时,再回望四五十年前的往事,又是何等的惬意!

“小本”类型三: 账本

账本记录生活巨变

AA制账本,让我们夫妻感情越发深厚

我家最早的账本是从1978年开始记的,后来不小心丢了,我们老两口心疼了好多天。现存最早的账本是1983年开始记的。记账也是出于无奈,当时太困难了,总是入不敷出,为了控制开销,咱俩就每天把花销的账目都记上,看看哪些是可以省下来的。

我们还有一大独创,那时我们就开始实行AA制,记账也是AA制。因为我们俩每个月的工资只有40块钱,又有各自的应酬、花销,一旦到月底入不敷出时,就会埋怨对方花多了。为减少两个人的纷争,就想出了这么个办法。

但是我们俩也并不完全分得那么清楚,当对方开销不够的时候,也会相互“支援”一下。我们俩每个月还会从结余里拿出一部分作为“小金库”,两人再把“小金库”里的钱平分,各自花各自的。查看记录,从最初的“分10元”,到现在的“分2246.7元”,AA制坚持了三十多年。AA制不但没有伤害两口子的感情,反而减少了不少的矛盾,让我们的感情更好了。

一万多天的开销记录,真实反映了生活的改善

这厚厚的四大本账本,每页纸都清晰地记录着每天购买的东西、花费的钱数、每天的结余,其中财政赤字用红笔醒目地标了出来。最早的是1983年12月25日的账目,记录着“豆腐0.66元、面包0.14元、豆芽0.3元、支出1.10元、结余46.22元。”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9月13日的账目,“鸡蛋10元、馒头5元、豆腐干2元、挂面6元、熏鱼6.8元、海带丝5.4元、酱菜2.7元、豆浆1元、春秋裤8元、支出46.9元、结余3448.1元。”一万多天,一天不落地全在上面。

其中,1988年12月的账本上还记录了这么一项:“旅游0.5元”。五角钱也能旅游?可在当时实实在在发生过。我们俩都非常喜欢旅游,但这属于“不合理消费”,应当被砍掉的。实在憋得难受,我们就骑着自行车到郊区转了转,还自己带着饭,这5毛钱实际上只是交纳的看自行车费而已。

篇10

今天参加了初四的毕业典礼,虽然掺杂了些许做作,但我确实被感动了。也许,我们相处的时间将不足两个周了,分别时的寒暄,又近乎有些虚假。现在我来盘点我生命的前十六年。童年:星星点点、零零碎碎的记忆:记得与哥哥姐姐在街上乱跑,记得与哥哥舞枪弄棒疯玩闹,记得姐姐掏钱给我买麻辣串,记得奶奶在地上写的“盘碗勺”,记得坐在爷爷自行车坐上笑,记得爸爸的早出晚归的辛劳,记得妈妈强聒不舍唠唠叨叨。小时候的自己不是很乖,幼儿园自己经常逃学,不愿将自己束缚在幼儿园的牢笼之中,小时候的自己似乎很坏,经常背后出些馊主意,美丽的童年没什么绚丽的记忆,小时候的自己貌似很笨,酱油、面酱总傻傻分不清,总讨来与妈妈长时间的冷战。童年美好的太少、记得的太少、天真烂漫也太少。小学:小学的记忆逐渐填满大脑的空白,身边的伙伴多了起来,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生命的航程从此扬起了风帆,写作上你追我赶,为档案袋上一颗红星争得面红耳赤,成绩上三足鼎立,为0。5分而绞尽脑汁,赛场上奋力拼搏,为100米而折腰便不在话下,各帮派相互厮杀放学后秘密据点。棋逢对手、牌遇知己。漫长的小学五年,因有朋友的陪伴而熠熠生辉。吟诵着伯牙绝弦为知音,我初遇人生的第一个红颜知己,还记得上学路上我们一起仰望蓝天畅想人生的画卷,还记得下课后我们彼此互开玩笑,嗤笑生活的烦恼,还记得步入初中我们共同发出慨叹:环境改变人的容颜。我们之间产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共鸣,尽管他不承认,尽管我们以彼此分离,尽管已许久不见,但我仍把他视作知己。小学五年只有五年级给我留下了甜美的回忆。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命运、感谢知己!初中(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初中生活便显得如此冗长:初一、初二在被称为“轩辕霸气班”的四班,结识了一批新朋友,生活至此开始蜕变。懂得了愤怒,于是便被冠上了愤青的称号,有人陪我一起呐喊一起慨叹,遭受了打击,有人陪我说说笑笑。那时候,我用心与每一个人交往,评心论道。交了不少朋友,也有不少人愿意与我说心里话。我珍存这一份信任,不得不说的就是浩、粼、程、岳。

浩、粼为我的初中生活填上了靓丽的一笔,尽管平常与浩相互讥讽、尽管在他们面前我显得些许吝啬、尽管与粼不在同一班级、但我心中永远珍存着204的回忆,我想说一句“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程、上了初三有些自恋,我也经常挖苦他,慨叹“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程斗其乐无穷”但现在我要说“与程在一起其乐无穷”!岳,长得太高,显得有些一览众山小,但他总想兄弟一样帮助我,我们彼此嘲讽,但感情至此不渝。我要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岳乎”!

初中(下):303初中第二次转折,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和五匹狼其中四个曾经同学,以至于初三的生日在歌厅度过,与人合作写作,一回未完就停滞不前。初三、我变了、心思很重,不再纯真,凡事都处心积虑,不在听话,凡事都很叛逆,不在直率,处处与朋友整天浑浑噩噩不可终日,初三可以说是我的交往年,认识了不少朋友,QQ列表人数增多,增多。甚至不少至今我连照片都不曾见过,我的族谱也庞大了起来,不知哪来了那么多亲人,往上能到三代往下也能接三世、许多叫的出名的不认识、认识的没见过面,沉默的到熟悉,陌生的到认知,不得不提的还是我的第二个红颜知己,因为与第一个人失之交臂,第二个便有些倍感珍惜,于是就显得有些“过度溺爱”、语言总是异口同声;思想总是不谋而合;玩笑总是互嘲互讽,我珍存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以至于他沦落之时心中默默流泪,初三留下了太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也留下了太多美好甜美的回忆。初三即将结束,三个月之后,也许我就要与某些人至此分离,我感谢你们,陪伴我度过人生的十六年!

山东烟台蓬莱市蓬莱市马各庄镇中学初三:孙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