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的作者范文

时间:2023-03-22 17:0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七步诗的作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七步诗的作者

篇1

这是个坚硬的城市,灰蒙蒙的天空仿佛怎么也看不到边。第一次来到这里,是94年的冬天,薄雾轻抚着慵懒的阳光,对于我这个韩国人来说,一切都还是那样的新鲜。我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商周时代的历史。之所以会来中国,一是为了学习语言,二来是为了查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可是没想到,就这样,我就迷上了中国话,爱上了中国,那种语言和历史的魅力将我牢牢地吸引,抓住。于是我在97年,我带着爱人和孩子们,又一次来到天津,在南开大学历史系读博士,那一年我的大女儿才6岁。没想到,这一次来,就注定了以后我与这座城市的不离不弃。

在之后的三、四年中,我和其他的留学生一样,过着悠闲又忙碌的大学校园生活,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校园中,午后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撒下斑驳的光圈,映得大地一片金黄。我到现在还对那段时光十分地怀念,那真是一段很优雅惬意的日子。

可是,这样平静的生活,在2001年,被打破了。那年,我遇到了一些经济困难,没办法,我就给几个韩国高中生当家教,主要教他们HSK考试的内容。所谓HSK,就是汉语水平考试,类似于TOFFLE、GRE什么的。因为我是学中国历史的。再加上我在中国生活学习多年,语言早已没什么问题了,所以教起中文来,并不费力。更重要的是,我是韩国人,教韩国人的时候,实在解释不清楚了,还可以说韩语,所以就方便很多了。你知道吗?在韩国本来是有汉字发音的,也是有汉字的,只不过都是繁体字。一般的中学生都要学习汉字,就像中国中学生学习英语一样。所以,一些韩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常就把汉字和韩国的汉字发音联系在一起了,常常用在韩国时学的东西套用在中文的学习上。可事实上,韩国的汉字发音和中文还是有区别的,语法也不一样,这无形中就为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困难,而我对这些比一些中国人了解得更多,于是,教起来也就更有针对性,更顺手一些。

开始的时候,我也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缓解一些自己的燃眉之急。可是没想到,学生越来越多,那些学生互相介绍,一个月内,竟然有40多个学生。突如其来的状况,使我在兴奋之余,又有些迷茫,有些不知所措。说真的,我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专门从事教育这一行。那段日子,每天仿佛都有两个我在心中拉扯,一个说放弃吧,回到你原来的轨道,一个又说,坚持下来,这才是你的归宿。我想了又想,最后决定把这个语言培训学校进行下去。不知因为什么,也许这就是心灵的召唤。

并且那个时候,为外国人做语言培训的并不多。于是,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我就开始了我的事业。

刚开始的那个学院规模很小,只有5个中国老师,一些高中生还是我亲自来教的,因为中学生比较小,不太听话,所以还是我亲自管。后来学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一些太太,他们的丈夫在中国工作,于是他们就利用白天的时间出来学习汉语,也好更好地在中国生活。可是学生之间的水平并不一样,所要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于是就有了不同的课程。比如,我们有专门的HSK考试班,有专门针对一些太太们的口语班,还有听力班、教程班等。就像是现在许多英语培训学校一样,分不同的程度,针对不同的人来上课。因为我始终觉得我们从事的是服务性行业,我们的老师就要像饭店的服务生一样,是为学生服务的,但是有些老师不理解,认为老师是应该高高在上的,所以我常常和老师为了这些事而争论。我认为办学院就像开一家饭店一样,本质上饭店之间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但只有这家饭店的饭好吃,服务好,才能把更多的人吸引到这里来。也许这就是我与别人不同的办学理念吧。所以,我想尽量满足学生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只要他们提出来,我就想尽办法办到。

有时候,会觉得生活本该这样继续下去,但生活却偏偏和你开玩笑,在你急速前行的时候,强迫你刹车,停一停,或者出了一个故障,让你警醒一下。2002年的时候,与我合作的那个学院破产了,那年5月,我们正在上课的时候,就被通知要马上离开。那种感觉真的让我难以形容,就像被突然从空中抛下一样,失去了重心。我沉寂了3个月,什么也不做,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儿,甚至我不想再办学院了,可是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们,想到了我的女儿,我觉得我要在她面前,做一个不轻易放弃,永不认输的榜样,我要做一个不倒翁。于是在一个中国朋友的帮助下,开始有了现在的这个学院的韩国部。

我们学院也是周一到周五上课,有的时候,周六也上课。我的学院9点才开始上课,所以我一般在这个时候就到学院了,开始我一天忙碌的生活。几乎和每个学生都聊一聊,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有什么要求。周日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会休息。有人会觉得奇怪,周末的时候,学生们都放假了,那不正是培训的大好时候吗?但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在工作的时候工作,在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总体上,我的生活还是很有规律的。

现在我们的学生不仅有韩国人,还有很多别的国家的,可以说也是一个国际大家庭,我的初衷也是让大家成为学习汉语的朋友。但是我并没有觉得这样就好了,因为在我看来,每一个月都是一种挑战,不可以放松。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办一些职业学校,让中国贫穷地区的那些无法上学的孩子,可以读书,解决找工作的问题。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中国的一分子了,是要和中国人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以我想要为我生活热爱的地方尽一分自己的力量。

有一位哲人曾说过,历史就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也是这样,都是与心灵相契合的,都是我们凭着心的感觉去追寻的,都是自己与过去在心灵上的交谈。

一不留神 就到了另一个世界

凌晨十二点的钟声,再一次敲响了,整整十二下。我依然坐在电脑旁,找着一些比较新,或者现在还比较空白,没人去开发的项目,或是谈一谈合作的项目。这样的状态要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多,甚至更晚,我才能在我那可爱的床上睡去。可是早上九点左右,我就又要起来工作了,不过好在我不用一大早的赶着去挤公车,也不用害怕因为迟到个一分半秒就被扣掉了一个月的奖金,看着外面熙攘的人群,忙碌的人潮,我还有点得意。因为我的家就是我工作的地方,我的办公室就是我的家。但是也因为这样,我一周7天,没有一天是休息的,呵呵。不过我也习惯了。

你一定很奇怪吧,或者你一定以为我是那种soho 一族?其实,也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我是一位老师,更确切的说,我是一位校长。我的家是一套2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于是它也就堂而皇之的成为了我的教室,我的学校。

我是湖南人,典型的很聪明的那种南方人。几年前,我来到天津上学,学习工业设计专业,平平淡淡的,四年一晃就那么过来了。我这个专业在青岛等沿海城市很火,其实是可以找一个很体面的工作的,但在大城市却不太好找工作的,而我又想留在天津,所以没办法,我就在一家教育机构找了份工作,是做设计工作的,也算是干我的老本行吧,我当时也是心想,等先安定下来再说别的,或者再图个什么发展。可是就这样,误打误撞的,就进入教育这个行业了。现在再回头想一想,真的是很有点冥冥中命运安排似的。

其实我是一个很随遇而安的人,很容易满足,所以在那家教育机构,我一干就是两年。从设计到策划,再从策划到独立负责一个培训项目,一点点的我就接触到了培训教育。也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从事大学生求职教育和培训,对这个市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可别小看我,我还和别人一起出过一本有关就业培训的书呢。不是一直在说吗?新世纪的三大件:汽车、房子和教育。也许是我直接接触到了这些吧,所以我也深感教育是一种朝阳产业,很有发展的前途,于是,我就萌生了想要自己出来闯一片天地,自己开个培训中心的念头。我总觉得外面很美好,有着更蓝的天空和更绚烂的彩虹,我能飞得更远。

去年的一场非典,闹得是轰轰烈烈,却反而使我脑中的想法一下子变得清晰,变得坚定了。也许正是因为那段时间,没有太多事情,所以可以让我好好把一切想得明白。于是,从6月开始,我就开始慢慢地做培训的事了。大概是8月吧,我的教育中心就成立了。并且我贷款买了现在的房子,当做学校。于是3间教室,20多台电脑就是我的学校的全部家当,也是我事业的开始。一切看上去都还是那样的顺利,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也没有什么挫折。可是,做什么事情也没有毫不费力的。由于经费的问题,开始的时候,什么几乎都是我自己去做,我几乎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提着浆糊桶,穿梭在各个大学写字楼中,发海报,贴招贴。所以,我现在对天津各个大学都熟悉的不行,可以说是了若执掌。我甚至还去各个招聘会去发传单。就像是新东方的校长俞敏鸿所说的一样,每一个干教育的,最初几乎都是骑着自行车提着浆糊桶的形象。

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是那样的有趣。毕竟曾经流过的汗,付出的辛苦仿佛是我必须经历的磨难,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觉得自己像一直奔跑的犀牛,一旦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就一直目不斜视地跑下去。

现在我们主要做的培训是公务员、物流认证和ISO9000认证,因为这些项目,现在在天津几乎还没有人去做,是一片空白的领域,所以市场还是很大的。比如现在的ISO9000认证就是比较火的,尤其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如果有个这样的认证,是非常好找工作的。因为现在所有的公司都要求有一些内审员,如果你有了这个认证,又有自己的专业,那么这个公司招你一个人,实际上你代替的却是两个人的位置。公司何乐而不为呢?这样也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自身的竞争力。像公务员考试培训,我们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那些公务员考试一般考的都是能力,所出的题目也一般类似于智力测验,看着很有意思,而实际辅导起来,并不能像应试教育考试那样容易。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吧。

怎么说呢,我希望自己的培训能对不论是在职的人还是即将要找工作的人有所帮助,尤其是那些大学毕业生,他们在学校里学的是书本知识,而一些技术上的专业知识了解的还不够。所以我也一直打算和一些高校合作,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他们在就业的时候更具竞争力。我觉得这也是高校未来的趋势吧,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有毕业证还要有职业技能证。

你要问我怕不怕失败,或是赔本,我还真是没想过这些问题,真的,我是那种特乐观,特自信的人。说真的,现在的教育培训中心,真是不少,如果没有自己独特而又准确的培训项目,是很难在这个市场中立足的,但我对自己的选择有二十分的把握,是不会错的,我也相信自己的眼光,并且不会轻易放弃的。

篇2

“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不是孤立而行的”,不错,每个人都不会孤独,除非这世上只剩下你,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合作、团结。

相信大家都还牢记“”以及“”时的黑暗吧?!作为一个中国人,视觉不会忘记这些民族耻辱的。而人们又是如何战胜的?向别国侵略时,都是靠民族的团结以及坚定不移地意志才战胜的。

总理曾说过一句震撼人心的话“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我们是否细细品味、探究过这句话呢?不读书,没知识,没创新、发明,那么民族就会落后、衰败,一旦衰败,就会有别过得来侵略,而人们也会成为奴隶。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

在我们努力探究、钻研学习的过程,永远不会是一个人苦苦钻研的,无论如何至少都会有一个同伴在身旁,而这个同伴,将会与你走上成功之路。

可是,在班上,男生女生分为两批,而女生中又分为三批,男生分为大概五六批。这一批批性格不同、没有共同语言的同学,总爱相互排斥、指责,说得难听点,而那就是连陌生人都不如。

或许,相处久了,发现斗方身上的缺点,就不再接受、容纳对方、对对方有好了吧。可是,之所以双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就是因为只看见了对方的缺点,而忘记了双方之间曾经的好。

一对朋友决裂,就肯定会有第二对,这样一对一对的决裂下去,班集就成了一盘散沙。

我不是那种朋友多、人缘极好的人,单层与我结交过的同学却不少,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因为和我的性格不合二一拍两散。

但是,我不曾憎恨、排斥过她们。

分开之后,我不会是对方为仇人,而是经常想起于她们曾有过的快乐回忆:与纪洁丽上课讲鬼故事、与区议丹一起时的谈话、与杨晓彤的信息传语、与她们三个一起时写的四人日记、与黄颖屈光接收机没电几乎步行回家、与蔡雅雯之间的笑话、口角……这一切的一切,我都不曾忘过,即使她们现在都一一离开了我,但我并不认为是一种痛,因为她们都留给了我无限快乐的回忆……

但是真正能做到分开后不是对方为仇敌的却寥寥无几。

一旦分开,就会和新朋友说对方的不是、

缺点,甚至正面交锋,忘记了一切双方所有过的承诺、回忆,只记住了对方的背叛,这样下去,关系越来越僵,最终反目成仇。

可是,每当一段友情结束时,我们只知道排斥对方,却不曾想过原因,不曾想过自己是否错了。

我和李思,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但我们不会分开,是因为我们总是会分析原因,向对方道歉,口头上难以挽回,就是用写字条的方式,是对方明白,最后和好如初。

但许多人却不懂得珍惜每一段友情,认为真正的友情还没到,目前的仅仅是短暂的,当你在这么想的时候,你所拥有的真正的友情已经悄悄从你的指缝间流过了。

还有的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挑朋友必须讲究。因而嘲笑别人的缺点、产生偏见、鄙视别人,这样不知伤害了别人的自尊,更使你身边的朋友渐渐疏远你。

篇3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古诗可以使小学生受到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增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领悟到古诗的意境并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感悟识记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让学生反复吟诵,借助书中的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的诵读,身临其境进入诗的境界,细致地感受诗的形象美,使学生深入领悟作品中的情致与趣味,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反复阅读的同时,还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识记。例如曹植写的《七步诗》,据古书记载曹丕因嫉妒弟弟曹植的才华,害怕他与自己争夺王位,就命令其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来,否则就要用刑罚来处治他。七步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诗人发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责问。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识记。

二、朗读指导法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正确朗读,更能够领会诗所表达的意境,理解诗的内容。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注意掌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自己练读、全班试读、同学间互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句的音律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教师在课堂上要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够加深对诗的内容的透彻理解。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诗的韵味、声律、意境等有较好的理解。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古诗的特点,积极启发学生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让学生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借助历史还原现场法

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民俗、情感以及社会、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可联系现实生活,把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或让诗人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我们身边,还原现场,拉近距离。不能够实景实物进行观察,但可借助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动态演示,向学生描述自己在诗中所看到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其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通过把诗描述成散文等方法,唤起学生心中的意象,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教学时还应指导学生想象诗的情节、场景。教学《送孟浩然广陵》一诗,只需要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从诗中描绘的场景和画面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顺理而下,学生自然就领悟了诗中的意味:晴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而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远逝而去。他敬爱的好友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舟帆远去了;望呀,望呀,舟帆只剩影儿了;眨眼之间,帆影也不见了。”可见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切。于是,长叹道:“唯见长江天际流”。感情真挚,感人至深。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篇4

诗可以精确地表达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可以把长篇大论压缩成精炼的几句话。

正如家喻户晓的《七步诗》一样,作者曹植把心中的悲恨凝聚在了诗的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准确的表达了他不忍看到同胞兄弟之间本该相亲相依的场面却变成互相残杀的样子。有如骆宾王写的《咏鹅》,仅“浮”与“拨”这二字就写出了鹅在滑水时的悠闲轻快,把鹅的动作与神态描写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有些诗中的描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杜甫写的《绝句》里的第四句中江船的出现,是诗人乡情触动,笔底拈来,视通万里,寄意悠远。而《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更起到了一个有力的转折作用。尽扫前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沉郁气氛,顿觉天清地敞。而有些诗中的比喻与夸张的手法,也增添了诗的生动感。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它妙就妙在是的最后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似真似幻的给读者开辟了驰骋想象的空间,也正是这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振起全篇,瑰丽雄奇,读之拍案叫绝。

从古至今,诗一直是文学艺术中的奇葩,它来源与生活,高与生活。就像茶一样,品后让人回味无穷!

篇5

【摘 要】古诗,虽然仅有短短的几句,但是它所具有的文字美、意境美、韵律美,却是诸多文学作品无法比拟的。它应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认真上好古诗课,让祖国这一文化精髓得到最良好的传承。

关键词 古诗;教学;有效

古诗是我们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然而,纵观古诗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淡薄。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认真上好古诗课,让祖国这一文化精髓得到最良好的传承。那么,如何让古诗教学达到有效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故事激趣

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导语拉开新课题和教学内容的序幕,而各种导语艺术不乏有故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对听故事很感兴趣。巧用讲故事的方法做导语,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应该运用故事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七步诗》,只单纯地讲,以豆子、豆萁比喻曹植自己和曹丕,“煮豆燃豆萁”象征手足相残,学生会充满不解:兄弟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这样一来,难免会一头雾水,影响整首诗的理解。而如果课前先讲一讲曹操父子三人的故事:曹操在时,对曹植极为宠爱,几欲立为太子。曹后,曹丕却当了皇帝,他就要对付兄弟曹植,而对付他要事出有因,因此逼曹植在七步之内作首诗,不然就杀了他。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首诗。由此,学生就不难理解诗中的含义,也不难体会到,这首《七步诗》浸透着曹植满腔的悲愤与无奈,是从内心喷涌而出的不可抑制的质问和呐喊,这样不仅理解了诗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入意境悟情

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亦即“诗情画意”的美。所以诵读古诗词首先要“入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

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逼真地写出老翁在孤舟江雪中垂钓的生动形象,曲折地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表示不屈而又孤独的心态,意境高远清丽。再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诗的意境或空旷、凄凉,或散逸潇洒,或构思独特、空灵飞动,或幽静清愁,令读者如临其境,美不可言。

三、多读品诗意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非常讲究用词的精确、凝练、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古诗的语言美也表现在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上,不同的作品,不同的诗人,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李白诗的豪放,杜甫诗的现实,白居易诗的通俗等,显示出古代诗人不同的语言风格。

古诗文具有完美的内涵,只有通过吟诵,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精心设计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吟诵古诗文的热情,因此在活动组织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个人赛,小组赛,表演赛,使得竞争的气氛贯穿活动的始终;在活动形式上,可以设计诵诗、对诗、唱诗、游戏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热情高涨。

四、创情境赏诗意

情境教学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中,可以眼看、耳听、鼻闻、手触,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获得生动的形象,丰富具体的知识,激发真的情思,学到活的语言,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在进行古诗中的情境教学中,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在学生面前开拓其思路。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这些感官接触客观事物,通过感性认识而获得表象。

五、多媒体展画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对六月西湖的景致作了极力渲染描写,表达了内心抑制不住的赞叹之情。学生诵读有声有色,但如何方能入境入情?教学中,一位老师就在课堂上给学生用投影展示了一幅大写意的国画:十里荷香,画面色彩淡雅渲染,虚实相衬,学生在诗画的对照中,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可见,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古诗的教学效果。

总之,古诗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浅谈怎样上好小学古诗课》.黄纪刚,《教苑荟萃》.2010年第14期

篇6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些我喜欢的好书来读,《资治通鉴故事》是其中之一。这本书是根据我国古代有名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编成这本书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这本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史事,主要内容是政治和军事,还有经济、文化方面。它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又生动地告诉人们: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资治通鉴故事》里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司马光通过敏锐的观察,形象地记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荆轲刺秦王、毛遂自荐、鸿门宴、七步诗等。其中,最让我喜欢的,就是《毛遂自荐》这个故事里的毛遂了。这个故事讲的是公元前258年,赵国被秦国围困,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平原君要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门客一同前往,挑来挑去还差一人,这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勇敢地推选自己,并凭着机智,威胁楚王,使得楚王答应联合抗秦,解了邯郸之围,毛遂也因此被平原君奉为了上宾。毛遂勇于展现自我,充满自信心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自己这一点还比较欠缺,所以我应该向他学习。

读好书不仅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而且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以后我还要多读好书,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懂事理的孩子。

四年级:蓝色港湾

篇7

作者:郑淑娟

素质教育在不断深入开展,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阅读教学必须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提高写作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阅读教学练仿写

在阅读教学时,依照课文已有的方法和形式去做。就是仿照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写作练习。例如:《林海》一文,作者抓住森林的特点与大海相对比,又通过丰富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此文时,教给学生观察事物和表达的方法,运用拟人和比喻,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学生以某一景物进行练笔。

二、根据课文内容继续写

续写就是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假想课文以外的情况,运用合理的想象,有目的进行写作训练。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学了《凡卡》一文,可以续写《凡卡的明天》《凡卡真的回到了爷爷身边》。通过写作练习,促进了学生对凡卡的同情,激发了学生对黑社会的憎恨,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对课文内容加深了理解,学生受到了感染和教育,也丰富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学习课文练扩写

扩写就是对课文或课文的某一部分进行扩展,在原文的基础上做详细的补充叙述。这种训练方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扩写《少年闰土》一文中的一段话:“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和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激发了同学们对封建礼教的憎恶,表达了学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对课文的主题理解更加深刻,也达到了练笔的目的。

四、学习较长课文练缩写

缩写就是把较长的文章或段落缩去次要的内容,变成较短的文章和段落。这样便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准确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缩写时,要保持原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语句要通顺连贯。而后教师选出内容交给学生缩写。如此训练,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学习古诗练改写

改写就是依据课文内容,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的一种练笔方法。改写可分为:改变文章体裁、改变文章的人称、改变文章的结构、改变文章的表达方式等。例如:我教《七步诗》一首古诗时,要学生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让学生能从中有所启发;我教《春夜喜雨》时,要求学生把这首写景抒情诗改写成散文。在改写时,学生要依据课文,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既达到对古诗加深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之目的。

篇8

语文口语课幼教特色课堂教学一、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考指挥棒的魅力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也注定了中职教育的无奈。作为一名中职幼教专业的语文教师,我们除了热切呼唤职业教育的春天之外,当务之急就是亲身实践并努力探求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说、唱、弹、跳、画”是幼教生的重点培养方向,其中“说”被排在了首位。可见,语文口语在幼教学生的专业培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幼教特色在语文口语课上的渗透

1.用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激发兴趣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训练幼师生的普通话是口语教学的重点。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方法是重复朗读、不断正音,这样经常导致教师筋疲力尽,学生如坐针毡。幽默是一种最有感染力的传递艺术,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从而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经常用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刚上课,我便向学生宣布:“‘曹老师版’极富地方特色的最‘牛’普通话,即将新鲜出炉,请同学们欣赏。”针对客家语系上杭、武平的方言中只有“a”没有“ai”音;客家语系长汀方言中只有“ang”音没有“an”音;闽南语系存在“f”“h”不分,“z”“c”“s”与“zh”“ch”“sh”混淆的现象,我设计了以下句子:“男孩和女孩在太阳下排队买海带。”“排队排队,男生排过来,女生排过去。”把这两句中的用“ai”音全用“a”音代替。变成;“nan ha he nü ha za ta yang xia pa dui ma ha da”“爬队,爬队,男生爬过来,女生爬过去”;用夸张的语调把“飞机在天上飞来飞去”念成“灰机在天上挥来挥去”等。学生在哄堂大笑之后心神领会。一节原本枯燥单调的语音纠正课在笑声中结束,我也达到了本节课预期的目的。

2.用简练的规律帮助识记,树立信心

为帮学生更快掌握发音规律,树立学习普通话的信心。我在课堂上根据音韵规律做了如下归纳:

第一,普通话里,声母“d”“t”“l”决不与韵母“en”相拼,所以方言中念“den”音的字,都应改念“eng”韵。如“灯”“登”等。方言中念“ten”音的字,都应改念“eng”韵。如“誉”“腾”“疼”等。方言中念“len”音的字,都应改念“eng”韵。如“棱”“冷”等。声母“d”“t”决不与韵母“in”相拼,所以方言中念“din”“tin”音的字,都应改念“ing”韵。如“丁”“定”“亭”“挺”等。声母“n”与前鼻韵母“in”相拼的字,常用的只有一个“您”字,其余的“凝”“宁(宁可)”“佞”等字都是“ing”韵。

第二,普通话里,声母“f”决不与韵母“ong”相拼。因此,所以方言中念“fong”音的字,都应改念“eng”韵。如“丰收”“开封”“峰”“缝”“奉”等。

第三,普通话里,声母“z”“c”“g”除了个别字如“怎”“参(参差)”“根、跟、”与韵母“en”相拼外都与“eng”相拼,声母“s”与“en”“eng”相拼的只有“森”和“僧”。声母“r”除扔”和“仍”与韵母“eng“相拼,其余的“人”“仁”“任”“忍”“认”“刃”“纫”等字都是“en”韵。

经过一个月强化识记和训练初显成效,学生普通话发音进步很大,学起来也倍感轻松。但是任何求知路不可能一劳永逸,虽经过短时间“恶补”纠正了错误的发音,可在日常的表达时,他们仍是错误百出。据此我为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情景训练。

3.创设典型的情境

(1)设计日常对话、职场应聘场景

①设置语音障碍

如“去食堂吃饭”“请等等我”“马上要熄灯了”“你说行不行”等学生常常说错的句子。课堂上,学生现场对话,由班上“口语小老师”当堂点评。课余,学生结成“帮教对子”,互相正音。

②模拟幼儿园教师招聘现场

我准备许多自我介绍的优秀范例,让他们在课余反复训练,并借鉴范例自我介绍。经过近一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通过国家普通话测试,取得二级乙等以上的成绩,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为学生的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还原古诗情境,指导朗读

朗读是语文口语教学的基石,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品味能力并自信表达,更是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教会学生朗诵的知识和技巧,引导他们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和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融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让学生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是有效的一个指导方法。

曹植的《七步诗》写得字字泣血,句句含泪。笔者在教学时剪辑了电影《七步诗》片段在课堂播放,再现了兄弟相残、同室操戈的悲剧,学生在反复听录音后,进一步体会诗人处沉郁愤激的感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整首诗调子低沉,语速缓慢。学生通过模仿理解了诗词丰富的内蕴,进而在反复诵读体会中慢慢地进入诗歌的意境,朗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还在课堂上作了一次创新,带领她们朗诵歌词――青春励志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歌词主要是诉诸听觉来传达语义,它在乐曲的衬托、延伸作用下,感情内容得到更充分地发挥,更能够激起他人的共鸣。朗读指导中我要求学生遵循以下规则:把握重音,注意语速和语调。把握诵读的“轻、重、缓、急”,注意节奏感,体现歌词韵味。期间,我配上优美的旋律,功底好的学生有了音乐的“助阵”如虎添翼,表达较弱的学生有了音乐的“掩饰”,克服了内心恐慌,得到了提高。

(3)模拟幼儿教学课堂

学生在校的技能训练是为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有用武之地。口语课堂中普通话训练、朗读指导、即兴说话等一系列学习是为了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自信表达、自如运用,体现幼师生的风采。

因此,在二年级的口语课上我多次模拟幼儿教学课堂中的突境,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者即兴发挥,锻炼学生在教学中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课余,我拍摄幼儿园课堂教学片段、下载相关视频,收集课堂案例并制作成DV,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身临教学一线的感觉,也能让其尝试为人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一:视频播出一幼儿爬上高高的梯台,向人炫耀不肯下来。这种情况很常见却很危险,处理不好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

案例二:一群幼儿在草地上追逐嬉闹,还不时摘下旁边的花草。这种现象很普遍,如不引导将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针对类似情形请学生讨论并即兴发言,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实践。经过小组成员的集思广益,他们把幼儿心理学、卫生学、活动设计等知识融为一体,用标准的普通话自信从容地表达,具备了一定的幼教专业水平。

篇9

[关键词]东阿鱼山;曹植墓;魏晋墓葬

[中图分类号]K92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4-0028-02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他“生乎乱,长乎军”,从小就聪颖不群,学识渊博,文采绝伦。但他任性而行,饮酒不节,使其争太子失败,后半生迁徙流离,愤懑不已,虽七步成诗,然“抱利器而无所用”。232年,曹植去世,谥号“思”,意为追悔前过,世称陈思王。第二年,其子曹志遵父遗嘱归葬其于东阿鱼山。千百年来,曹植墓吸引众多文人学士凭吊,留下许多名篇。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墓前大明弘治八年(1495)山东按察司洽阳九皋子用章草狂书的一首七律碑刻,诗曰:“人才三国数谁良,子建于曹独有光。七步诗成名盖世,千年冢陷骨闻香。鱼山西麓斜阳老,胶水东阿衰草荒。今日我来寻掩处,精灵安妥花徨。”近来,随着曹操墓真假的辩论,曹植墓真假之争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一、曹植墓现状

鱼山,为泰岱余脉,海拔82米,占地1000余亩。曹植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1951年6月,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发掘。1981年、1986年,地方两次对曹植墓进行维修、恢复。1996年11月,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曹植墓墓室为砖结构,大致成东西向,平面呈“中”字形,由外甬道、前室、后室组成,被列为魏晋时期青齐、兖、徐地区的典型墓葬。该墓全长11.40米,前室最宽为4.35米。甬道长2.20米,宽1.47米,高2.24米,券顶、甬道口用砖平砌封堵。前室呈方形,边长4.35米,高4.80米,大跨度拱券顶。后室长2.20米,宽1.78米,高3.31米,券顶坍塌,无后壁。棺木放置于前室中部,已腐朽,从椁迹上观察,应为单棺。棺内铺垫三层,下层为厚约3厘米的木炭灰。中层为豆粒大的朱砂,上层为剪成日、月、星形的云母片。尸体安置在云母片上,已腐朽,仅存部分骨骼。随葬器物摆置在棺木左右两侧,左侧是陶井、陶车和陶鸡、鸭、鹅、狗等家畜家禽俑;右侧则是灶具和餐具,如陶灶、陶案、陶壶、陶罐、陶盆、陶耳杯等,另外,还有玛瑙坠珠、玉璜、石圭、石璧和铜铺首等共有132件。1977年3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在该墓室前门道高约3米处的墓壁发现一刻铭砖。该砖三面刻有铭文,曰:“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兖州刺史侯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毕陈王陵各赐休二百日别督郎中王纳主者司徒从掾位张顺。”“太和”为魏明帝曹睿的年号,“陈王”为曹植生前最后封爵。砖铭称“太和七年”, 盖因本年二月明帝始改元“青龙”,曹植墓穴三月方竣工,造墓者不晓而延称太和年号。

二、曹植墓真假之辨

现在有记载的曹植墓共有三处。一处是河南淮阳城南三里之“思陵冢”。 232年二月,曹植“以陈四县被封陈王,食邑三千五百户”。当年十一月,卒于此,留“思陵冢。”根据文献记载,曹植死后由此迁葬到东阿,此处留下的是衣冠冢。另一处即河南通许县七步村曹植墓。该墓存在众多疑点,发现时代晚,最早发现在明成化年间,墓侧有一很长隧道。具体墓葬形制、陪葬物都没有记载,更多的文献是讲修了曹植祠。这种墓葬结构不符合汉魏时期墓葬特点,之所以在七步村出现,笔者认为原因是魏晋后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在文学史上地位突出,受到更多人的敬仰,加之其七步成诗的故事家喻户晓,曹氏后人(七步村居民多数姓曹)为便于祭祀而修建衣冠冢,甚至仅仅是曹氏家族祠堂而已,所谓的墓葬可能仅是附会,与曹植没有关系。

与以上两者相比,学界公认东阿的鱼山墓为其真正的墓冢。其原因在于:

第一,文献记载确切。《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载:“初,植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 晋代地理著作《述征记》载:“鱼山临清河,旧属东阿。东阿王曹植每升此山,有终焉之志。植之所游,池沼沟渠悉存。既葬于山西,有二石柱犹存也。”墓区内隋代的《曹植墓神道碑铭》载,北齐皇建年间(560~561),曹植的第十一世孙曹永洛奏请孝昭帝恩准,在鱼山“复兴灵庙”、“雕镂真容”。以上都属于早期文献,对曹植墓的记载应该是客观真实的。

第二,出土的文物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在该墓发掘出土的铭文砖,是曹植墓毋庸置疑的证据。该墓随葬器物、葬俗也符合当时的特点。曹魏时期,墓葬习俗基本沿袭汉末但有所简化。曹植墓依山营穴,出土的器物主要是一些实用器皿和冥器,这些陶器都属于典型器物。

第三,东阿乃曹植晚年寄情之地。曹植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但受到了其兄曹丕的防范、排斥和打击,多次被贬,甚至险些丧命。黄初四年到太和三年(223~229),曹植被封到河南雍丘(今杞县)、浚仪(今开封县)。期间,曹丕去世,曹睿即位,曹植认为能够改变自己状况了,提出了不少治国之道,要求为国家做点贡献,因曹睿猜忌之心过重而作罢。皇帝换了,曹魏王朝控制诸王仍十分严厉。封国小,地方穷,户口少,所谓“子弟王空虚之地,君有不使之民”。由于曹魏王朝控制诸王如此之严,因此,曹植一直生活在郁闷之中,对前途感到“怅然绝望”。

太和三年到太和六年(229~232),曹植被封为东阿王。关于被封为东阿王的原因,曹植在其《转封东阿王谢表》中写道:“太皇太后念雍丘下湿少桑,欲转东阿。”而当时的东阿“田则一州之膏腴,桑则天下之甲第”,比较富裕,因此,转封东阿算是很大的照顾。

虽然生活状况有所改观,但这时的曹植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期间,太和四年(230)六月母亲卞太后的去世,对他精神刺激甚重。曹植之所以能苟延残喘,全赖卞太后的庇护,最亲近之人离开让曹植痛不欲生。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在政治与生活上遭受种种挫折和失意,身体状况也与日俱衰。《太平御览》卷376摘引《魏略》记载:“陈思王精意著作,食饮损减,得反胃病。”在诸多不幸面前,曹植已经不再有施展政治抱负的幻想,转入了对神佛思想的迷恋。在任东阿王期间,他写了大量的游仙诗,诗中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使他的人生烦恼得到了暂时的解脱。曹植还曾研修佛教,《三国志补注》引《异苑》中载:“陈思王尝登鱼山,临东阿,忽闻岩岫有诵经声,清遒清亮,远谷流响,肃然有灵气,不觉敛衿礼敬,便有终焉之志,即效而则之,今之梵唱,皆植依拟所造。”可以说,经过多次迁徙之苦,在东阿期间的曹植已经感到身心憔悴,日薄西山,加之鱼山风水极佳,因此,“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可没想到的是,太和六年(232)二月他又被迁封到河南陈县,十一月去世,年仅41岁。

三、曹植墓形制初探

曹植墓与同期墓葬相比,因其墓园规模较小,形制不符王侯的身份,不少人对其真伪仍存有疑议。多数人认为其形制简单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曹魏时期流行薄葬。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国力空虚,薄葬渐渐兴起,至曹魏建国,遂将薄葬作为国策施行。《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生前曾下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死前又遗嘱“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曹丕子承父制,丧事亦从俭,其所作《终制》说:“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圆邑,通神道。”明帝亦遵奉之。因此,曹植也应礼遵薄葬。

第二,曹植后期经济状况比较差。曹植在其《迁都赋序》中说:“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可见,当时曹植不仅政治上受到压制,经济上也很潦倒。由于经济窘迫,墓葬形制只能从简,因此,这一规模是合理的。

笔者认为,以上说法并不能完全解除对该墓真实性的疑虑。其一,曹魏流行薄葬原因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东汉末期盗墓盛行,一定程度上有防盗因素考虑。因此,薄葬主要体现在不封不树、不葬贵重品、不设地上建筑,“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 曹魏对汉代厚葬之风的变革,简单地说是对汉墓的简化,但这种简化并不意味着简陋,仍然要遵循一定的礼制。从发现的安徽亳州曹氏家族墓群以及魏晋时期诸城等地出土墓葬看,多为砖石结构的多室墓,一般具有前室、后室,有些有耳室。

其二,曹植墓的建设与其经济状况关联不大。从出土的铭文记载看,该墓称“陈王陵”而不是“陈王墓”,修筑工程由兖州刺史派人修建,属于官方出资建设,应该遵照当时的礼制规定。再者,200人参与修墓15天,并且工程完毕后赐休200日,说明工程规模应该不小。

从以上分析来看,曹植墓的结构确实不符规制。但仔细观察,发现有迹可循。一是前室中部棺木摆放不合情理,按照“前堂后室”的葬俗,棺木一般放置在后室,而不是前室;前室前要有斜坡墓道。二是现有后室无后壁,不合情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遭到了破坏。隋代的《曹植墓神道碑铭》载,由于时代久远,该墓“兆茔崩沦,茂响英声,远而不绝”,说明该墓很早就遭到损毁。笔者认为,曹植墓现存只是墓葬部分结构,实际不是坐东朝西,应是坐西朝东,参考同期墓葬形制,应呈双“中”字,现存前室应该是墓的后室,前甬道应是耳室(或龛),后室应为连接前后室的甬道,真正的前室和墓门遭损缺失。这样,曹植墓形制结构就完全合乎规制了。

[参考文献]

[1]刘玉新.山东省东阿县曹植墓的发掘[J].华夏考古,1999,(1).

[2]李梅田.魏晋南北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社,2009.

篇10

古典诗词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古典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一种艺术体验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中分别指出:学生必须“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和“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等。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古典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古典诗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古典诗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每一首古典诗词,我都要根据古典诗词所蕴含的审美意蕴想方设法创设一种生动鲜活、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或者播放一首雅乐,或者播放一段名家配乐朗诵视频,或者讲述一个与古典诗词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引导学生快速地走进古典诗词文本,唤起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构建鲜活、精彩的古典诗教学课堂。

比如,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时,上课伊始,我便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精美的《旅游中国·魅力庐山》风光片供学生欣赏。学生听到画面中儿童深情诵读《题西林壁》的声音和名家饱含激情的解说,看到画面中的青山绿水、白云缭绕时,对庐山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溢于言表,全身心地沉入《题西林壁》中所描绘的庐山美景之中。随后,我便以班得瑞的名曲《安妮的仙境》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摇头晃脑地高声诵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中,我无需担心学生对诗歌所营造的和谐、美丽意境的情感体验了。

二、以读促读,以情激情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组《古诗词背诵》共有10首古诗。它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蕴含着诗人丰富而又深沉的情感。教学时,引导学生诵读并鉴赏这些古典诗词,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生等美好情感,培养学生正直、无私等高尚品德。

然而,由于这些古典诗词写作时代的久远以及所表达的方式与现代汉语迥然不同,很多学生不愿意反复诵读,自然也就难以深刻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更谈不上体验这些古典诗词所抒发的情感和描绘的艺术形象了。鉴于此,在教学这一组古典诗词时,我为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并引导学生掌握诵读古典诗词节奏与韵律的最基本的方法:五言诗一般只有两个节奏,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言诗一般有三个节奏,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或许是我深情的诵读示范与言简意赅的方法指导唤起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他们结合自己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与体验,也纷纷投入到对这些古典诗词的诵读和体验之中。

三、角色表演,展示才艺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如果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地吸收和接纳教师对古典诗词内容的分析、讲解等,学生对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的体验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古典诗词时,都会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体味古典诗词蕴含的情境美、情感美、意蕴美、形象美等,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