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童话范文
时间:2023-03-17 04:3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童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历史最悠久的体裁之一,也是最富儿童特点,最受小读者,特别是低龄儿童欢迎的文学形式。婴幼儿童话则是童话中比较浅近、适合于幼儿听赏的作品。
婴幼儿童话的幻想契合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他们独特的审美心理、审美情感、思维方式协调一致,总是洋溢着幼儿的游戏精神。婴幼儿童话常用拟人、夸张和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单纯明快、富有童趣的叙述方式建构情节、、描摹环境,为孩子们创造出既熟悉又陌生的艺术世界,让孩子们淌洋其间,在尽情享受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童话故事的滋养,从而实现婴幼儿童话故事的育儿价值。婴幼儿童话故事的育儿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想象和幻想
童话故事中的种种想象和幻想,都植于现实,却高于现实,是对生活的一种折射。幼儿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其中内容,但是对他们的想象和幻想等思维能力是一种训练和锻炼。当幼儿游历于童话的王国,与小鹿、小乌龟、小老鼠或小公主、小王子等可爱的形象进行着心灵的互动时,他们所产生的精神活动是全身心的,并由此共同展开神奇的想象和幻想旅程。
二、愉悦孩子性情,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在婴幼儿童话故事作品中,美丽动人的白雪公主、青蛙王子、拇指姑娘、年轻的巨人、海的女儿、丑小鸭、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大盗、憨态可掬的三只小猪、温和善良的小兔灰灰、凶狠残暴的大灰狼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世界的奇妙,生活的多彩多姿,让快乐和热情陪伴着孩子成长。
三、养成孩子听说习惯,提高幼儿的听、说等语言能力
当成人绘声绘色讲述童话故事时,孩子们总会认真倾听,不仅会养成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而且还会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学习积累词汇,理解词语、运用语言。这样,不单单孩子们语言方面会有很大提高,同时也为他们将来学习语文奠定基础。孩子在亲子交流中的赞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语言表达的乐趣。
四、丰富孩子知识经验,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
《神笔马良》中马良的神笔,《牛郎织女》中牛郎和织女的忠贞爱情,《长袜子皮皮》中皮皮的大力气,《小飞侠》中的神秘岛……这些童话故事深深地印在了幼儿的脑海中,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忘记。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经验,又激发了他们对更多故事和内容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记忆。
五、培养幼儿的美感,提升审美能力
充盈于童话故事中代表勇敢、坚韧、乐观、机智精神的形象总能让孩子们充满敬佩之情,故事中美丽的环境景色让孩子们向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激发孩子的好奇;即便是童话中有反面的人物形象,有曲折和惊险的历程,但故事的结局大都是圆满的,正义战胜了邪恶,坏人受到惩罚,善良的人们拥有了财富和幸福。这样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既培养了孩子的美感,是非观念,有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丑小鸭》中的主人公渴望理解、渴望辉煌,而艰难坎坷、冷漠无情在磨灭她的渴望,然而她忍耐着、憧憬着,不消减自己生存和发展,奋进和酬志的勇气。
六、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建立初步的道德认识
道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关键所在。幼儿时期道德品质的养成对整个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不良品德若不注意防微杜渐,长大了就会越陷越深。而童话故事涵摄着丰富的道德自律和利他精神,如克制一己之欲求,善良无私、重义轻利、宽以待人、必要时舍己为人等。这在话童话故事中表现得最为丰富也最为动人,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颇能陶冶、启发、引导、鼓舞当代儿童摆脱不良品德的有害影响,朝着健康的道德人格发展。如给孩子讲小山羊不听妈妈的话,差点被恶狼吃掉的《不听话的小山羊》,则能启迪孩子改变任性的不良习惯。英国童话《金河王》颂扬了助人为乐的好思想。童话《万里寻母记》写了马尔可和妈妈的母子之爱,体现出马尔可对妈妈的热爱以及他的顽强、勇敢。一部部童话作品既丰富了孩子的情感体验,又让幼儿初步懂得什么是好与坏、善与恶,真与假,从而初步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在日积月累中渐渐养成正确的是非意识,道德意识,并自觉养成正确的言行。
总之, 婴幼儿童话故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等起着积极作用。成人应科学选择内容和形式皆美的童话作品,充分发挥童话故事的育儿价值,在引导孩子欣赏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实现愉悦孩子性情,陶冶孩子情操,激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孩子大胆的思维和想象,发展孩子的语言,培养孩子审美情感,提升孩子的审美水平,帮助孩子顺利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
参考文献:
[1]李莹、肖育林:《学前儿童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杨旦云:素质教育背景下童话的功能和意义,《语文学刊》,2005年第8期。
[3]王中华:童话:儿童诚信教育的新途径,《教育与管理》,2006年7月15日。
[4]魏顺枝:童话对当代儿童的教育作用初探,《科学之友》,2009年3月(08)。
[5]史爱华:童话与幼儿的成长,《早期教育》,2005年11月。
篇2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是幼儿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今年我园的“六一”儿童节将以开展系列庆祝活动的形式来进行,为了使庆祝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幼儿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幼儿教育的观念,从中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幼儿的“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本园的良好形象。
二、活动主题和宣传口号
1、活动主题: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环保
2、宣传口号:
我有一双能干的手;保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环境;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会说;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会玩;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环境(班级环境及全园周围环境);张贴宣传标语。
2、以班为单位作好参加活动的准备:排练童话或故事剧;抓好幼儿生活技能的教育和学习;培养幼儿与不同年龄班级的小朋友交往与和合作的能力;收集制作环保时装的废旧物品;每班设计一个结对子游戏,并做好游戏物品的准备。
3、由幼儿园准备活动奖品和礼品。
四、活动内容
(一)活动倡议
1、目的:为了使幼儿能度过一个愉快、难忘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倡议本园全体教师和全体家长积极为幼儿创设欢度“六一”的节日环境与氛围,共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六一”节的各项活动。
2、时间:20**年5月26日至20**年6月1日。
3、对象:本园全体教师、幼儿和家长。
4、办法:通过在本园的板报向教师、家长发出倡议和向每个幼儿的家长发送倡议书引起家长的重视,争取全体教师和家长对此次庆祝活动的配合与支持。
(二)系列活动
本次“六一”儿童节活动以“幼儿故事、童话剧表演”、“巧手儿比赛”、“小能人比赛”、“巧嘴儿比赛”、“结对子游园”等系列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1、幼儿故事、童话剧表演赛
(1)目的:通过参加幼儿故事、童话剧的表演,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2)要求:每班准备一个幼儿故事或童话剧;体现人人参与;选材符合本班幼儿水平;表演活泼、大方;服装设计符合剧情需要;根据剧情的需要配有一定的背景和表演用的道具;讲述、配乐录音良好。
(3)评奖:
根据表演评出节目表演奖、最佳舞台设计、最佳小演员。
A、节目表演奖:从参赛的12个节目中评出特等奖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
B、最佳舞台设计奖:从参赛的12个节目中评出最佳舞台设计6个。
C、最佳小演员:从所有参赛的演员中评出最佳小演员10人。
2、巧手儿比赛(环保时装设计和制作比赛)
(1)目的:通过举行环保时装设计和制作比赛,培养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及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内容与要求:要求幼儿人人参与,即参与收集废旧物品、参与环保时装的设计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要求幼儿的制作在1小时内完成(可制作一件上衣或裙子或裤子)。
(3)比赛形式:以班为单位进行比赛,由带班教师和生活老师组织指导幼儿制作活动,备课教师到抽签的其他班跟班检查、评比。
(4)评奖:
根据幼儿的设计和制作情况评出班级奖和最佳作品奖。
A、班级奖:根据幼儿制作的总体情况分别评出特等奖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
B、最佳作品奖:根据幼儿的环保时装作品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和制作的水平、质量评出最佳作品50件给予奖励。
3、小能人比赛
(1)目的:通过开展“小能人比赛”,培养幼儿自己主动做事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幼儿动手做事的能力。
(2)要求:要求幼儿能迅速地把放在一起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放在合适的地方;要体现分工与合作,并有序地进行。
(3)比赛形式:大班选取“迷你餐厅”来进行玩具、物品的分类、整理比赛;中班选取娃娃家“小人国”来进行玩具、物品的分类、整理比赛;小班在本班级进行教室玩具、物品的分类、整理比赛。
(4)评奖:根据比赛的速度和分类、整理的现场结果分别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学前班、大班一等奖2名,中班一等奖二名,小班一等奖一名,其余为二等奖)。
4、巧嘴儿比赛
(1)目的:通过开展比赛,促进我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即幼儿爱说、会说、敢说;培养幼儿大胆展现自我的精神面貌。
(2)内容与要求:要求所有的选手均要参加以下三项内容的比赛:
A、故事演讲比赛:要求选手进行4分钟以内的故事演讲,演讲时,要求普通话准确,语调、表情、体态语言与故事情节相符。(满分为10分)
B、环保时装表演:要求选手们身着自己设计和制作的环保时装(可以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随着音乐大胆地进行时装表演;随后回答有关环保时装设计和制作的有关问题。(表演和回答问题各5分,满分为10分)
C、智力抢答:要求选手们根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分大、中、小三组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题给1分。
(3)比赛形式:各班在进行预赛的基础上,选派出3名幼儿参加平行班的半决赛,在半决赛中,学前班和大班共选出6名幼儿、中班选出5名幼儿、小班选出4名幼儿参加全园的决赛。
(4)评奖:根据参赛选手的总得分评选出巧嘴儿10名,其余评为优秀选手。(冠军、亚军、季军)
(5)比赛时间:预赛可在4月~5月灵活进行,半决赛在5月中旬进行,决赛在5月28日进行。
5、结对子游园
(1)活动目的:使幼儿通过参加游园活动,进一步感受到“六一”儿童节的快乐;培养幼儿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并使他们体验到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2)活动要求:要求幼儿能积极、大胆地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结成对子参加“六一”游园活动。
(3)游戏内容:每班设计一个游戏项目,游戏要求以两人为单位进行设计。
(4)活动形式:幼儿结成对子后,到各个礼品分发放点领取“六一”礼品,然后和自己的对子一起自由到各游戏点参加游戏。
五、活动时间安排
5月25日:幼儿故事、童话剧表演;
5月26日:巧手儿比赛;
5月27日:小能人比赛;
5月30日:巧嘴儿比赛;
6月1日:庆祝“六一”儿童节“结对子”游园暨颁奖大会。(内容有:幼儿舞蹈表演;环保时装表演;幼儿故事及童话剧比赛、巧手儿比赛、小能人比赛、巧嘴儿比赛颁奖;“结对子”游园活动。)
六、扩大影响
目的:通过新闻界的报道及广大家长的宣传,使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提高本园的知名度、美誉度,为随后的招生工作产生良好的效应。
时间:5月26日至6月1日。
篇3
实践证明,长期感受“童话氛围”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均超越极少接触“童话氛围”的同龄孩子。所以在幼儿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孩子成长创造契机,尽可能在环境中创设“童话氛围”,潜移默化地启发熏陶孩子,提高他们的智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及情感的培养、做人的道理。
一、童话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基础。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儿童富于想象和幻想的天性,而童话正是激发儿童想象和幻想能力的最好文学样式。因此,利用童话,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例如:我在给孩子们讲《爷爷与猴子》的故事,当猴子再次来到玉米地糟蹋玉米时,大家一个个站在田埂边,惊恐地看着玉米地,一动也不动。孩子们完全被故事中的情节吸引了,睁大了眼睛,期待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我没有把故事进行下去,而是问:为什么原先调皮的猴子这次站在田埂上不敢朝前走呢?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拥有自由的空间和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想象。让孩子更积极地投人想象的海洋中,续编故事。
二、童话丰富幼儿的知识
童话里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认识物体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获得初步的自然知识。
例如,选择《蚂蚱打赌》这个故事,也正是迎合了孩子们对兽类、鸟类、昆虫的生理特点缺乏了解但欲了解的心理。他们常常会联系自己,从自己的身体上找答案。比如,蚂蚱是怎么呼吸的?把蚂蚱的头浸入水中会怎样?孩子们一般都会想当然地认为,蚂蚱同人一样,“用鼻、口呼吸,把头浸入水中便会被淹死。其实,蚂蚱是用肚子两侧的气管呼吸的。把头浸入水中,自然淹不死。这样的知识点是容易被孩子接受的,对这样的故事孩子们也很感兴趣。
三、童话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与智力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因此,老师父母尽量多给孩子讲童话,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如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孩子们也就容易地记住了很多童话词汇,比如“月亮妈妈”“星星宝宝”“大风伯伯”“太阳公公”“牛伯伯”“马叔叔”……
可见幼儿可以清楚连贯地讲童话,这说明幼儿在听、说童话的基础上,组织语言的能力在逐渐提高。在讲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儿童要组织自己的语言,力争使他人听得明白,还要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他人。这些都促进了幼儿言语的发展,尤其是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幼儿时期也正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四、童话幼儿情感的体验
童话故事给孩子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各种各样性格、品质的人或动物,各N各样的关系,各种各样的经历,这些不一定是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情,但是给孩子的感觉却是那么生动鲜活。听《小意达的花儿》,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丽与优雅,这是美感的体验;听《丑小鸭》,和丑小鸭一起经历磨难,品味自信与感恩;和《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中老爷爷和老奶奶一起分享快乐,体验爱的包容……这些体验让孩子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童话是每个幼儿童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没有童话,童年的色彩也黯淡了许多。童话中出现的动物、植物、人物形象和蕴含的尊重、友情、爱、美德等价值,只有在幼儿阶段播下种子,才能根深蒂固,并建立起他成年后的品格
五、童话幼儿获得浅显的道理
篇4
浙江奉化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引导幼儿亲近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特色园本课程,深受幼儿喜爱,也得到家长、幼教同行和专家的好评。
活动一:学习地方语言精粹,魅力乡音融入浓乡情
教育部刚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会说本地区语言”和“会说普通话”一样,都作为幼儿语言学习的目标。作为最基本母语的方言,主要从浸润式的语言环境习得,所以我们并不提倡纯普通话的家庭语言环境,而建议增加适当的方言交流,并和孩子一起学习方言精华。
1.亲子方言童谣游戏:《木匠解(锯)大树》、《青布蓝布》等。
2.小班“学说方言找身体器官”游戏,“脑壳头(前额)”、“眼乌珠(眼珠)”……
3.中大班的“方言成语”学习:“一时三刻(突然之间)”、“一直鼻头(一直到头)”、“二五八六(昏头昏脑、酩酊大醉)”等。
4.方言谜语学说和竞猜:如“两把剪刀八枚针,小小箱子炕(藏)黄金”(螃蟹);“滴滑哩、滴滑哩。眼睛生嘞(股)里”(针)等。
5.民俗方言童谣学习:“拜岁(年)拜嘴巴,坐落瓜子茶,猪油汤团烫嘴巴”(《拜年》)等,帮助幼儿了解传统的宁波物产、民风民俗。
6.方言趣事童谣:“老鼠尾巴像锉刀,老鼠眼睛像葡萄。前脚低,后脚高。身穿一件皮棉袄,日里厨厨困懒觉(白天呼噜呼噜睡懒觉);夜到(夜晚)做贼做强盗。黄鼠狼,看见告诉老爷道。老爷实嘎话(这样说),你个东西也勿好,答(把)人家生蛋鸡娘(母鸡)咬咬倒,害得人家两佬公婆‘鸡狗鸡狗’吵不好”!《老鼠和黄鼠狼》)。这简直是生动的多幕方言童话剧。
方言、普通话的多元表达,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有人说,“现代人离世界越来越近,离家乡却越来越远”。相信这样熏陶成长的孩子,乡音乡情会扎根在心灵深处,哪怕漂洋过海,故乡是他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乡音是我们热爱家乡最质朴、最本源的感情纽带。
活动二:感受中华神龙精神,观察想象萌发创新激情
龙是中华民族创造性的想象,可以引发幼儿原生的大胆想象。通过图片观察比对,孩子们一点儿也不难发现龙身上的密码,鳄鱼头、鲶鱼须、鲤鱼鳞、蜥蜴腿、蛇身、鹰爪、鹿角……天早降甘霖,喷火除怪物,神龙的本领千古传诵。我们请孩子们试着来大胆想象描绘各种“神兽”,孩子们天马行空地驰骋想象,笔端流泻、口中流淌的都是他们的奇思妙想:牛头马面的四不像式怪兽,长有象鼻、驼峰、鹰翅、鹰爪。原来孩子画的是能快速拯救地震伤员的“超级勇士”:更有那拯救地球末日的“阿凡达”式的外星超人类……幼儿的奇特创意,不正是我们的一些动漫设计人员最缺乏的游戏精神吗?
奉化是中国布龙之乡。龙舞是独特的集民间体育、舞蹈于一身的古老艺术。奉化布龙制作技艺精湛,形象健康向上、形式多样:多人合作的舞龙活动,变化多端、生动传神。观摩精湛传神的舞龙表演,让孩子们无比自豪。而把“双龙戏珠”、“8字盘龙”等名称和动作一一对应,孩子们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想象,每每找到一个经典动作,便能引得欢呼阵阵。而模仿奉化民间吹打,完善并朗诵民谣“青龙盘水缸,(白)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盘得瓶瓶满、缸缸满,吃不完用不完”,也足以让孩子们雀跃。亲子制作面点龙、剪纸龙、草编龙、布贴龙,多途径、多形式的体验活动。使幼儿感受民间艺术之美。发展艺术想象力,增进热爱家乡之情。
活动三:体验民间游戏魅力,亲密接触畅想多重快乐
民间游戏操作简单,往往借助简单的器械,甚至不需要任何器械,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是它蕴含着多重的教育价值,深受孩子们喜爱。
1.“捕鱼”、“丢手绢”等团体游戏。这些游戏规则简单,有的还可结合有趣的童谣,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提升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培养乐观开朗的个性。
2.“翻象棋”、“打(折)四角包”、“老虎鸡虫棒”等益智游戏,启迪孩子的智慧。象棋棋子的认识、大小的辨别和记忆,可以挑战孩子的多重能力,对男孩有着更大的吸引力。老虎吃鸡,鸡吃虫,虫吃棒。棒打虎,小小的蛀虫居然可以蛀空木棒的科学知识,武松哨棒醉打吃人猛虎的故事。都让孩子们兴趣盎然,世上的事物相生相克。那简直就是哲学的启蒙了。
活动四:乐享传统节目习俗,潜移默化滋养民族精神
2013年小年到除夕,BTV卡酷少儿频道倾力打造“聚童心聚快乐”动画贺岁剧《谁动了我的节日》和五天“传统节日”专题综艺晚会。精心绘就了具象化、符号化的六大中国传统节日可爱卡通形象,在给观众们带去节庆快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传统“节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传播到每个小观众心中,让小朋友们了解到“团圆”、“团聚”、“团结”的意义。
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应该积极创新传统节日风俗。如元宵节,我们幼儿园每年都举行盛大的“制作亲子环保灯笼,猜灯谜庆元宵游园活动”,家长们在元宵节前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和孩子一起制作灯笼,最多的是多边形精美硬纸包装盒制作的宫灯,用圆形塑料包装盒制作的圆灯笼,也有用画报纸制成的现代创意灯笼,最吸引人的是每年的属相和莲花等吉祥喜庆的传统灯笼。今年,连蛇灯笼都可以做得“萌态十足”,足见家长和孩子的用心和创新!观摩彩灯展览并竞猜灯谜,亲子制作品尝元宵,幼儿装饰“水果贺卡”送亲人新年祝福活动,园本化的元宵节活动,把春节的快乐推向,成为“中国味的狂欢节”。
此外,幼儿园还在立夏那天举行“编织蛋套”、“五色彩绳”、“拄蛋”、“收割品尝善荙莱”、“剥笋壳吃脚骨笋”、“吃田螺听田螺姑娘讲民间故事”、“脖挂倭豆听抗倭故事”、“黏松花吃米鸭蛋”等活动。我们对许多传统节日添加了娱乐元素、现代元素和文化含量,放大了幼儿对节日的快乐体验,潜移默化地增加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活动五:编演传统故事情景剧,创意游戏提升生命智慧
中国的远古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不仅有奇特的想象,而且主人公几乎都具有为追求人类幸福而无私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人类永恒的精神慰藉。这里,人类原始先民的神奇想象与泛灵期幼儿具有的神话式精神特质高度契合。编演情景剧,能促进幼儿观察想象、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创新等能力的提高,促进幼儿阳光个性和艺术素养的和谐发展。提升生命智慧。
篇5
关键词:童话 幼儿 心理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31-01
“童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一词在《辞海》中的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综上所述,所谓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之一,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象征、拟人的手法塑造形象,以适宜于儿童阅读的作品。
对于处于人生早期的儿童来说,他们富于幻想,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没有明确的主客体概念,认为万物有灵,如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像自己一样,既会高兴也会哭鼻子,也会肚子饿和口渴.因此,儿童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世界的方式。为了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就要创造一种既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又利于他们的发展的中介。童话的本质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正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时,童话也是儿童喜爱的。正如列宁所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
1 童话的特点
1.1 具有艺术幻想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应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作家不满足于现实的本来形态,按自己的需要虚构形象,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善美、假恶丑的审美评价。幻想的事物更活跃、更色彩化。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幻想的典范。幻想受孩子思维特点的制约,不能超出幼儿的限度,童话的幻想,是孩子的幻想。
1.2 表达手法拟人夸张
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描写的物体会说话、会思考、会行动。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童话形象的特征,让作品更幽默风趣,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幼儿好奇、好幻想,他们喜欢把各种事物拟人化,而童话的拟人、幻想手法正好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
1.3 内容超越社会现实
童话都带有夸张幻想的元素,有些内容甚至超越了现实,但是童话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童话中的幻想受生活逻辑的制约,一些常出现的人物形象、花草树木、动物等都是幼儿熟悉的,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童话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对幼儿来说,越生动、越奇幻,他们越喜欢。幼儿的许多知识都是从童话中获得的,例如动物的生活习性、季节交替、风雪雷电、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人际关系,真善美、假恶丑。
童话一方面反映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同时也受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适应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童话为幼儿所接受所理解,成为他们能欣赏的也是最为喜爱、最主要的文学作品形式之一。
2 幼儿童话欣赏特征
幼儿在欣赏童话时,会带着愉快地情绪,去想象、去说、去表演,有多种心理成分M成:
2.1 兴趣和愉悦
幼儿被童话的内容吸引,喜欢欣赏童话,这是他们的兴趣爱好,这一欣赏过程里,无其他目的,自由轻松。童话里美丽的景色、栩栩如生的人物、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带给幼儿愉快的体验。
2.2 想象
童话在假想的情境下反应真实活动,幼儿在欣赏时,凭借自己的想象去理解故事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幻想自己就是童话里的某个人物,去实现一些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从这一意义上讲,童话可以帮助儿童宣泄情感,缓解焦虑、满足个人本能的需要。
2.3 语言动作
幼儿不管在听还是在讲述童话的过程中,都需要语言的参加,理解词语和句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幼儿对童话的理解程度取决于他的言语发展水平如何。更进一步的是表演童话,幼儿参与模仿,角色动作越有趣,幼儿越喜欢。因此,在童话欣赏过程中充满动作和言语,在幼儿的脑海中出现具体形象,童话引起表象活动。
3 童话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童话能让人长知识,让人快乐,人类就是在童话的指导下长大的。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认为:“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的童话和孩子们一起阅读,非常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共情能力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1 童话促进幼儿认知
幼儿的认识特点具体形象、情绪性。对于他们感兴趣的、喜爱的一些具体的事物,比较容易认识。童话本身生动形象,夸张有趣,对于幼儿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而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幼儿能接触到童话里蕴含的丰富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通过对童话里任务关系的理解,逐渐了解、掌握社会中任务的行为准则。幼儿在童话内容的吸引下亲自去观察、思考。童话的内容促进幼儿对现实的理解;而幼儿对社会、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也加深了他们对于童话蕴意的理解。
3.2 童话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幼儿时期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期,幼儿喜欢听、喜欢讲、喜欢演童话。在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习了词汇,用在讲故事的时候,表演的时候,练习着这些优美、生动的语言,有利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幼儿;童话;想象力;欣赏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75-01
童话是一种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幻想故事。爱好幻想是幼儿的天性,而在发展幼儿幻想力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童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时候教师精心为孩子挑选的优秀故事,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似乎不感兴趣,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很快注意力分散,无心倾听故事。本文尝试从中分析其原因并进行实践指导。
一、童话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最贴近幼儿的心理。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它运用极度的、强烈的夸张造就浓烈的幻想氛围,突出所描绘的形象和环境的主要特征,同时也使作品产生诱人的美感、趣味感和幽默感。因此,童话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文学形式。这主要因为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想象也常常带有夸张性、多变性,可以说幼儿的思维就带有童话的特点。在童话故事中,一些枯燥无味的教训和抽象的道理都会变得十分生动具体。
二、幼儿欣赏童话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1)环境创设误区。重心理环境,轻物质环境。童话是一个想象的、美好的世界,当孩子们在听故事时,脑海中会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浮现相应的画面。很多老师很重视精神氛围的创造,如悲伤的故事,常常渗透悲伤的感情基调,但是很少为孩子营造童话中的环境。如果能为孩子营造一个简单的童话环境,那么孩子自己就能幻想成为童话中的王子、小公主,更能体会童话的趣味。
(2)童话内容选择的误区。在童话内容选择上,教师常常过多地从自己角度考虑,忽略童话是讲给孩子听的,忽视孩子喜不喜欢、能不能接受。因为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长篇幅、情节复杂、人物繁多的故事就不适合他们。另外,小班孩子喜欢和自己生活经验有联系的故事。例如,讲述《灰姑娘》故事时,王子要举办一个舞会,孩子会问:老师,什么是舞会呀?国外的优秀童话故事,包含着它们的文化风俗,经过翻译之后,文字发生变化,词汇比较复杂,读给孩子听,有时就不一定受欢迎。
(3)活动形式局限。安静的时候多,活动的时候少。很多时候,阅读活动都是比较安静的,静态活动比较多。但孩子是活泼好动的,在讲故事时,不时有孩子学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这时,老师会要求孩子安静地听故事,孩子很难做得到。
(4)指导策略的误区。在讲故事时,很多老师不善于应用声音的变化,不了解自己的音质特点,总是用一个语调讲,孩子们就会不喜欢。另外,在讲故事前,教师要对故事有充分了解,如果对作品不了解,或者不大喜欢这个童话,就不能很好地带动孩子去喜欢并愉悦地欣赏童话。
(5)多媒体课件应用少。时代在发展,幼儿欣赏童话的媒介日趋丰富。传统的故事展示图片,一般人物是静态的,孩子们只能看。但多媒体动画不同,除了看,还能听,故事中的人物能自由活动。丰富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对话,让孩子看得目不转睛。
三、解决欣赏童话问题的策略
(1)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童话氛围和环境。从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营造孩子喜欢的童话环境。身处这样的童话环境,孩子们不自觉地进行幻想,根据场景,他们还可以进行讲述和创造。这样的童话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童真的审美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2)选择适宜的童话阅读材料。年代久远和艰涩难懂的,不适合孩子阅读;不贴近我国幼儿生活的,也容易让孩子消化不良。针对孩子性格及心理特征,应该选择一些简单、动态、有趣的故事,有重复的语言和场景,便于孩子更好地接受和消化。
(3)活动形式多样化。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听故事时,往往把自己也置身于故事中,和角色一起动,一起开心,一起伤心。针对这一特点,不妨在幼儿熟悉故事后,请孩子们来模仿表演。在表演中,给幼儿布置简单的场景,让孩子来模仿小鸡的动作、小狗的叫声,想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再让孩子来自己选角色。这样的讲述自然、表演生动,孩子们能够进一步感受故事情节,提高理解能力。
(4)教师和孩子一起欣赏童话。有时候,教师会因为自己非常喜欢一个故事,就很爱讲给孩子们听。这里的前提是,说故事者以他自己对故事的钟爱而为孩子建构了一座沟通的桥。当说故事的人伴随着他对故事的爱和对故事的了解,童话故事的大门即会开放。在讲述美好的童话故事时,不只是孩子,教师自己也一样被滋润,并且被带入永恒的童话世界之中。因此,教师自己必须先沉浸在童话中,以自己的感受去带领幼儿。另外,在讲述故事中,要注意有丰富的教态、表情,吸引孩子一起沉浸在童话氛围中,获得心灵与智慧的成长。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为幼儿选择童话故事和具体引导幼儿阅读时,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和实践。教师要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童话氛围和环境,选择适宜的童话阅读材料,注重活动形式多样化,并且和孩子一起欣赏童话,从而发展幼儿的幻想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幼儿;创意舞蹈;教学;策略
创意童话表演是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教育之一。创意童话表演是指幼儿根据童话剧的内容、角色和相关音乐,运用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创造性表演的一种游戏活动。我们在创意童话表演中把幼儿的创意舞蹈表演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来教学。
《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因此,儿童舞蹈不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技巧训练上。儿童在舞蹈中自娱自乐,不是给成年人评判的,所以成人要用儿童的心情去体察儿童的舞蹈。舞蹈是传情的艺术,轻松愉快才符合艺术教育的宗旨。每个幼儿身上都潜藏着艺术天赋,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激励和唤醒幼儿的这种艺术天赋,让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激发幼儿对舞蹈的热情。
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教师一般习惯于为幼儿排练一个完整的舞蹈,往往全权包办音乐、动作、队形、道具、服饰等工作,幼儿只是按教师设计的路线、队形和动作在舞台上机械的表演,没有自主学习和创意的机会。为了让幼儿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尽可能让幼儿快乐地舞蹈,获得更多地发展机会,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索,对幼儿的自主创意舞蹈教学有了自己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创造游戏情节,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喜欢唱唱、跳跳,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跟着老师的示范,反复的进行机械的训练,孩子们思维模式容易僵化,出现离开了教师的教就束手无策的现象,这不符合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育理念。我们立足于让幼儿能“跟随音乐一起玩”的理念,从内容经典、适合幼儿欣赏、蕴含游戏因素的角度出发选择素材,再和孩子们一起创编一个个情节生动有趣的舞蹈游戏。
例如:在创编舞蹈《小鲤鱼历险记》过程中,我们把舞蹈主要部分设计成游戏――小鲤鱼小心翼翼地穿过珊瑚丛林去寻找龙鳞。部分幼儿扮小鲤鱼,部分幼儿扮珊瑚丛林,孩子们在同伴扮演的珊瑚丛林中十分投入地小心翼翼地穿梭,大大提高了表演的兴趣,增强了表演效果。孩子们对珊瑚丛林的体态表演创意多样:有的弯着身体,张着两只手;有的单脚站立,身子摇摇摆摆;有的两脚分开,双手张牙舞爪……而穿过珊瑚丛林的小鲤鱼们也小心翼翼,低头弯腰,十分投入的表演着。这些珊瑚丛林的创意都是由幼儿自主设计出来的,形态各异、童趣横生。这样的创意舞蹈表演把舞蹈与游戏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幼儿自始至终保持兴趣,使幼儿好玩、好奇的天性得以充分展现,他们会注意力高度集中、情感十分投入。这样的创意舞蹈表演把舞蹈与游戏和谐统一起来,形成既饱含儿童情趣又富有舞蹈形态的艺术风格,使舞蹈富有创意、生动感人。
二、融合故事情景,充分自主创意
我们把童话剧的音乐主题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创设有趣的音乐情景,让师幼共同进入音乐和故事所蕴含的丰富世界,使孩子们很快地融入到音乐情景中,从而自主、开心地跟随音乐进行畅想和表演。
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舞蹈创编中,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把舞蹈情景编成了一个小故事:羊儿们正在青青草地上快乐的玩乐,有的跳舞,有的睡觉,有的做游戏。突然,可恶的灰太狼出现了,于是胆小的美羊羊们吓得哭了,抱成了一团,只有勇敢的喜羊羊冷静的想出了办法――推出了自己设计制造的大炮,“轰”的一声,把灰太狼打得飞上了天。整个故事简单明了,很符合孩子们的理解和想象,从而把故事想象和音乐情景巧妙结合起来,能使幼儿在故事和音乐所共同营造的情景氛围中,激起内心深处纯真的感情,进而激发幼儿创编了许多富有个性的动作:羊儿们有的正在角对角玩闹,有的在排着队伍跳舞,有的在拍手做游戏,有的三三两两在草地上睡觉。当灰太狼出现后,有的抱头大哭,有的吓得捂着耳朵,有的吓得趴在草地上。最后,灰太狼被大炮打中后的动态让人捧腹大笑――横七竖八的倒在草地上,身子互相压着。幼儿夸张的动作和表情使得“灰太狼”丑态百出,狼狈不堪。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结合游戏的舞蹈动作,让幼儿快乐地投入到了表演中。
三、运用图谱手段,实现师幼沟通
在创编音乐情景和舞蹈动作时,适当地借助图谱的手段,将抽象的音乐形象、舞蹈的队形动作直观地呈现于幼儿面前,对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舞蹈,形成完整连贯表演大有裨益。为此,我们细致分析、研究音乐作品和舞蹈动作,科学、形象地设计简洁、直观的图谱来辅助教学。
例如:在《萤火虫》表演中,我们根据幼儿创编的各种飞行的动作,用简笔画小人的动态,简单记录了幼儿的各种动作形象,给幼儿直观的提示,帮助幼儿串联创编出来的各种动作,从而有效辅助了幼儿连贯的动作表演。在操练舞蹈的队形变化时,我们用一个个小圆点排列成一系列的队形图谱,通过图谱的直观提示,使幼儿在表演时非常直观形象地掌握了队形变化,省去了以往老师在旁边手忙脚乱拉队形的情况,只要根据图谱轻松地用语言稍做提示,孩子们就领会了动作和队形的变化,从而使幼儿获得了较好的主动学习效果。
四、立足启发引导,增进师幼互动
在舞蹈教学中丰富幼儿的舞蹈动作,教师的语言引导十分重要。如果教师的语言引导过于单一,只针对幼儿的动作提要求,往往会让幼儿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的语言能情景化、趣味化,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就会积极地和教师互动。
例如:表演《小鲤鱼》时,创编小鲤鱼吹泡泡的情景,老师引导说:“我头上有个泡泡,真好玩!”幼儿一听,都快乐、自由地边做游水的动作边抬起头做吹泡泡、追泡泡的动作,使舞蹈表演生动自然、意趣横生。教师又启发引导说:“泡泡飞到这边了,泡泡飞到那边了,泡泡绕着鲤鱼湖转圈啦!”幼儿很自然的在老师的语言引导下进行了队形的变换,并且完全激发了幼儿的表演兴趣和激情,使幼儿兴致勃勃地随着音乐节奏而变换动作、队形,沉浸在无拘无束地舞蹈气氛中。
五、运用视频照相,激发幼儿创造
现在有许多童话都有非常精彩的动画视频,如《小鲤鱼历险记》《丑小鸭》《萤火虫》《西游记》等,我们在给幼儿听童话剧音乐的同时,给幼儿观看相关视频,里面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幼儿自己也想动一动、跳一跳的愿望,从而丰富了幼儿自我动作创编的感性素材。例如《小鲤鱼历险记》中幼儿看了视频以后,对小鲤鱼各种各样“游”的动作有了很深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幼儿就创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游水动作:一只手前一只手后自由摆动地游、一只手上一只手下摆动游、双手在左右两边摆动游、双手在身后扭动游、转圈游、s形游……
篇8
关键词:幼儿绘画教育活动设计;儿童绘画心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美术绘画教育活动的设计是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后美术实践课程当中的重要内容。活动设计和实施不仅仅依赖于学生的绘画基本功,还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的理论合理的设计活动。同时国家在1999年10月出台了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的法规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它规定了教育活动中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性,规范了教育观念、方法、措施、经验等等。所以根据《刚要》的要求,在幼儿美术绘画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儿童绘画心理学就显得尤其重要。以下通过选择《儿童绘画心理学》的原因、具体的实施方法、效果反馈来加以说明:
一、选择《儿童绘画心理学》指导绘画教育活动课程设计的原因: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绘画作为一种图语,具有与口语相似的性质和功能。在儿童尚未熟练的掌握抽象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时候,他们通常更习惯运用绘画来指代事物和宣泄情绪。绘画同时又是一个有着自己内在逻辑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领域。儿童在不同的年龄、认知和心理成熟阶段都有不同的绘画表现。绘画活动的完整性也影响着儿童对事物的整体性认识。绘画活动当中的要求、活动方式、绘画的素材以及评价都很容易影响幼儿对绘画活动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以上的原因都说明,儿童的绘画心理影响着绘画活动的全过程。运用《儿童绘画心理学》设计幼儿美术绘画活动就成了一种必然。
二、运用《儿童绘画心理学》指导幼儿美术绘画活动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
1、介绍“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教会学生制定适度的绘画活动目标。
新《刚要》对教育活动的评价中要求教育活动要建立在对幼儿实际了解的基础之上。在绘画活动设计的课程当中,经常有学生提出对幼儿各个年龄段的绘画发展水平不了解,在教学目标、重难点和个别辅导上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尺度。的确,现有的教材当中对儿童绘画的年龄和水平介绍甚少。因此“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知识的补充就显得有必要了。
“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设计到心理学的知识较多,教学辅导需要联系学前教育学生的实际,同时结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是要总的介绍色彩、形线画和泥塑相比,他们各自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位置。这样让学生对绘画所涉及的三种领域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有个整体的了解。分析每一堂活动课程在整个教学安排当中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准确的把握该节活动课程的设计目标。
二是补充歌德的色彩理论。引领学生理解色彩的视觉析离与对比,了解色彩的情感。从而根据儿童的心性情绪,帮助幼儿寻找适宜的色彩归属。允许色彩目标的表达多元化。
三是要介绍儿童形线发展的阶段。只有让学生对各个年龄段儿童绘画应当出现的特征有所了解,才可能适度的安排绘画活动的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正确的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具体方案为儿童涂鸦阶段(18个月到3岁):介绍罗恩菲尔德关于涂鸦的四个阶段和罗达凯洛格对儿童这一时期的20个基本的涂鸦形式。基本形式阶段(3岁到4岁):介绍凯洛格的涂鸦在画面上的安排形式;人物形式和图式的萌芽阶段(4到7岁):介绍这一阶段儿童人物画的特点。让图示目标更加的合理。
四是要介绍儿童绘画各个阶段对应的认知发展特点。例如涂鸦期儿童自发的绘画;加德纳对儿童涂鸦“造名”或者命名现象的说明;绘画发展过程中的反复等特点。让学生们了解对应的发展特点可以兼顾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进行引导,促进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让绘画的表达目标更加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2、分析“影响儿童绘画的因素”教会学生创设适当的活动情景。
应该看到,对于儿童来说,绘画是他们综合许多不同经验,创造出新的、个性化的、独特的事物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能够影响绘画的各种因素。补充儿童绘画的动机、儿童绘画的经验、社会文化的影响、绘画材料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的影响等等影响儿童绘画的因素。让学生能够根据活动课程的目标创设合理有效的活动情景。例如儿童具有梦幻的心性,所以在创设活动情景的时候可以设计童话的、艺术化的故事和情景让儿童置身其中。儿童同时也喜欢直接的经验,反对抽象的概念。所以创设活动情景的素材需要有实物的引入。调动儿童的视觉、触觉甚至听觉味觉来感知素材。
3、关注“儿童绘画的情感表达”让绘画活动的重点设计能够保护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我们建议学生把握教学活动的重点,要从儿童的心理健康出发,重视心性的表达,注重事物的积极性的渗透。不能够简单的要求儿童对范画进行描摹,必须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绘画的素材。注重观察实物、注重儿童自身的情感在绘画中的表达。比如颜色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在儿童绘画的最初阶段(涂鸦阶段和基本形式阶段)儿童选择颜色的无意识性。但他们更偏好暖色;而随后的人物形式和图式阶段就由儿童把图画中的是事物颜色与他们知觉到的环境的颜色联系起来,开始更喜欢使用冷色。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画面中形象的大小、对绘画的任务做出的反应等等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绘画活动中,让儿童健康发展。
4、了解“儿童的绘画天分”扩展教育活动的教学方法思路和经验。
为了让教学方法更加的恰当和多元化。需要充分让学生了解天分对于不同儿童的表现程度有所不同。也需要符合新《刚要》当中对教育活动的要求,需要强调儿童早期表征活动中的创造性和独创性。所以,要让学生们能够通过一定量的素材积累了解天才儿童的共同性与个性。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因材施教。
三、效果反馈
1、学生在编写教案的过程当中,教学目的更加的明确,重难点把握更加的准确,设计的教学方案更加的人性化。
2、11级实习的学生反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更能够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重视儿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更善于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谈话、幼儿作品分析,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和需要;能够尊重和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3、走访学生实习的幼儿园反馈:这部分学生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等更能够贴近儿童内心,帮助儿童成长。同时也得到家长的认可。(作者单位:自贡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 (荷兰)狄克布鲁因,艾提莉赤哈特,心灵的色彩华德福学校的绘画课,河北教育出版社
[2] (美)Cathy A.Malchiodi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轻工业出版社
篇9
[关键词] 幼儿师范 普通话 语音教学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幼儿教师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启蒙老师,教师本身语言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语言的准确性。3~6岁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教会幼儿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我校学生多来自于福建的各个地区,而福建的方言纷繁复杂,在全国差异最大的七大方言中,福建省境内就占有五种之多。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很好地完成普通话语音教学,在有限的规定教学课时内提高学生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是普通话口语教师应予以重视并认真思考的问题。
1消除心理障碍,提高认识,树立自信心
普通话口语课程通常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这就给了这些来自各个方言区的学生很大的压力。由于我们的幼教专业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就年龄来讲她们已经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在她们所在的九年义务教育中所学的普通话水平本身参差不齐。其次,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方言区,自幼受“乡音”的影响,相当多的同学存在着“方言情感”,她们长期生活在方言区,同乡之间交流时总觉得用普通话表达不够尽兴,朋友间缺乏亲切感。再次,学生对语言学习存在心理障碍。有些学生对普通话口语缺乏自信,一旦需要在公众场合上面对众人进行表述,就会表现出胆怯、害怕。针对这些问题,并通过十几年来的实践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普通话口语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一些普通话口语基础差的同学得到锻炼,让每个学生都明白人人皆具有表达语言的潜在能力,只要努力都可以实现。帮助学生树立个人自信心,锻炼个人的毅力。(2)要让学生明确普通话口语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各方面教育让学生明白,幼儿教师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启蒙老师,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语言学习和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的语言应该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典范。对幼儿的语言教育主要是口头语言教育,就语音方面来说就是要教会他们标准的普通话。从教师职业自身来说,幼儿教师必须以普通话为职业语言,必须具备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的能力。对幼师学生来说,普通话考试不合格将不能视为学成毕业,这是一项硬性的学业指标。
2掌握学生的语音状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学好普通话语音的主要障碍是方音的影响,我校生源主要来自福建方言区域,通过教学的积累了解到学生的普通话语音状况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例如,福建人学习普通话在声母方面有着共同的难点:(1)平翘舌(z、c、s和zh、ch、sh)不分,例如“三角(sān jiǎo)”和“山脚(shān jiǎo)混读;(2)f-h分不清。例如“公费(gōng fèi)”和“工会(gōng hùi)”混读。(3)n-l-r分不清,省内各方言没有r声母,说普通话时把r混读为n或l;闽北地区n和l分不清,例如把“如果(rú guǒ)”读成“颅果(lú guǒ)”把“老师(lǎo shī)”读成“脑思(nǎo sī)”等等。在声调方面福建人常出现的错误有:(1)调值方面,阳平普遍不够高,上声的曲折调发不好,往往降而不升。(2)在调类方面,有的地方阳平和上声相混。另外,在韵母方面、语流音变方面也都存在种种问题。教师在掌握大方向帮助纠正后,还要对学生的个体情况了然于胸,因为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其发音的方法又是各有差异的。
教师应采取“讲解―练习―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语音状况,积累了大量语音资料的基础上,应该针对学生出现的不标准、不正确的语音,制定出适用的正音方法,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在对学生正音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2.1 比较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将普通话语音和方言语音分别示范发音,让学生听辩,了解其中的差异,从而规范发音。
2.2 观察法。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然后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口形。如把“玉渊潭(yù yuān tán)”说成“艺烟潭(yì yān tán )”,就是由于 ü 和i的发音相似,只是ü唇形是向中间聚合拢圆,双唇中形成一个扁平的小孔,而i的唇形是向两边展开的。
2.3 辩正法。即进行方音辩正,普通话语音和方言之间虽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严整的对应规律。找出自己方言语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求同辨异,纠正自己的方言语音,发准普通话的标准音。例如利用形声字偏旁类推法,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记少不记多等方法。如声母f不跟韵母ai相拼,方言中念fai的普通话中都念huai,如“怀坏”等字。
3采取多样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加强口语的能力训练
学好普通话的目的应该是提高普通话的运用能力。许多学生读单字词时能做到发音准确,但朗读尤其说话时就显得生硬不自然,方音时有流露。这说明学生缺乏对普通话综合语感的把握,没有将课堂的正音融入具体的口语表达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让学生多听、多想多练、多说,强化语感实践。
3.1 多听。听,是人们感知声音的唯一渠道,是说的前提,不会听就不会说,听不准就说不准。学习普通话要注意听辨能力的训练,在训练时,要在听准读音的基础上,练习正确的发音。平时要多听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发音,多听优秀的录音资料,多向周围普通话说得好的人学习。标准音听得多了,再练习说,发音自然就容易正确了。
3.2 多想。在语音训练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对发音正确与否,要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要善于总结经验,分析发音不准确的原因,及时矫正发音中出现的偏误。
3.3 多练。说好普通话,关键在于多练,才能将普通话的标准语音转化为自身的口语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绕口令、快板、诗歌朗诵比赛、散文朗读、童话故事讲述、幼儿戏剧表演、演讲比赛等,通过区别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调、节奏、情感描述等来提高学生的语感,进而提高准确发音的能力。
3.4 多说。指在公共场合尽可能多地开口说普通话。只有开口说了,才能在说的过程中纠正错音,才能不断提高运用普通话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训练中,根据不同学生存在的语音难点情况,设计交谈话题,让学生上台讲述,然后由其他学生从语音角度予以点评,找出语音方面的缺陷,再让学生自己正音。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4持之以恒,做到课内课外一致性,逐步深化
学习普通话语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但由于课时限制,课堂教学只能起着一个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大量的实践和练习需要在课后的时间里逐步完成。所以一定要倡导课内课外都讲普通话,要将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养成自练为主的良好的语音学习习惯。将普通话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使普通话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能力和日常习惯。但是,由于方言习惯的干扰,到了具体的语境,一开口方言就脱口而出,造成课堂上学了普通话课后或回家又忘的现象。针对普通话学习的这种长期性和实践性,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她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用语环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实践中来。为了倡导课外也讲普通话,可以制定一些制约规则,例如将说普通话纳入班规,同学之间结成“帮教对子”,让普通话好的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帮助普通话差的学生正音,将普通话的学习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在使用中学习,以使用促进步,让学生们在语言交流中随时互相纠正,形成一个争说标准普通话的优良校园语言环境氛围。
总之,幼教专业学生的普通话语音教学,对于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诸省,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能掌握其特殊规律,因材施教,多一份耐心,多一分努力,持之以恒,同样能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普通话语音训练//听话说话[M].第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1 乙型脑炎疫苗 该疫苗为灭活疫苗,安全有效,人群保护率可达76%~90%,应于乙脑流行期(每年6~8月)前1~2月注射,对象为6个月~12岁儿童,注射2~3周后产生抗体,保护期1年,第一年皮下注射2次,间隔7~10日。用量:6个月~1岁每次0.25毫升,1~6岁每次0.5毫升,7~12岁每次1毫升。
2 甲型肝炎疫苗,为灭活疫苗,儿童及青少年为甲型肝炎易感人群,1~18岁每次用量0.5毫升肌内注射,半年后可作强化注射1次,接种后15~30日产生特异性抗体,至少保护20年。
3 水痘疫苗 水痘在儿童中传播性极强,又与成人所患的带状疱疹同属一种病毒引起,预防接种用的为活疫苗。对象为1~12岁儿童,用量为0.5毫升皮下注射,仅用1次,安全有效,保护时间为10年以上或终身。
4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接种后可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风疹,此三病均为儿童期易感染的急性传染病,而麻疹近年来有病发率增高的趋势。另据调查显示,若妊娠女性怀孕早期感染风疹可导致早产、死胎或胎儿畸形,而我国育龄妇女风疹易感者的比例近年明显加大。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季节中在托幼机构和学校也时有爆发。该疫苗为病毒活疫苗,既可作为婴儿初次接种,也适用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的加强,用量为0.5毫升皮下注射,保护时间15年以上。
5 流行性脑膜炎疫苗 为死菌苗,仅供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之用,对象为6个月~15岁儿童,初免年龄从6个月开始,3岁以下接种2次,每次用量0.2毫升,皮下注射,间隔为3个月,接种应在本地流行(即冬春季)前进行,3岁以上仅用1针,每3年复种1次,保护期为2年。
6 流行性感冒疫苗 疫苗为三价裂解灭活疫苗,可预防流行性感冒中的甲1、甲3及乙型,皮下注射,1~6岁每次用量0.25毫升,共用2次,间隔为1个月,6岁以上只注射1次,用量为0.5毫升,在每年的9~10月份进行,保护时间为半年至1年。
7 肺炎球菌菌苗 预防肺炎球菌所致的各型肺炎,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人群,接种后均能获得极好的抗体反应,安全性好,只需注射1次,用量为0.5毫升。三角肌注射,保护时间为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