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球的资料范文

时间:2023-03-30 12:4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地球的资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地球的资料

篇1

在活动中,小朋友画得都很精彩,很令我感动,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在4月22日那一天拿上我们的作品走上街头,呼吁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地球,热爱大自然。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 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图片或影像)。

2、准备准备色彩工具(水粉色、调色盘、水桶),多煤体课件。

3、教室布置: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张贴网络下载的环保宣传画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并导入新课

1、游戏:一年之中节日有很多,这些节日你都知道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关节日的小游戏。请大家注意抢答。

(分别出示:3月8日、 9月10日、 3月12日、 3月15日、 12月25日、 4月22日 )

2、导入新课:哪我们今天来认识4月22日——世界地球

二、新授

1、简介世界地球日的由来:那么世界地球日究竟是怎么来的?是从哪一年开始的?看了下面课件你们就明白了。(出示简报)

2、引导幼儿感受地球的美好

(出示太空中的地球图片)我们所居住的是一颗十分美丽的星球,有着非常迷人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分别出示自然风光和动植物图片)

3、引导幼儿感受地球现状

(出示:但是)但是由于人类对地球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触目惊心的照片吧。

(分别出示照片)

4、引导幼儿交流资料:其实这些只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老师为小朋友了不少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现在请小朋友看一下资料,再说说感受。

5、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感受

谁愿意把自己的资料用最简短的一两句话介绍给全班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从刚才的发言中我能深切的感受到小朋友们对我们的家园充满了忧虑,因为我们都明白: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6、欣赏作品

师:其实绝大多数人类是非常喜欢大自然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人们用绘画、雕塑、电视剧等等各种艺术的方法批评那些破坏环境、捕杀动物的恶劣行为。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几幅这方面的绘画作品。

三、学生创作

作品欣赏完了,下面请大家动手试试。

要求:以世界地球日为主题,用你手中的画笔表达你对地球环境被破坏的现状的担忧,还可以写上一段文字说明。

幼儿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

篇2

关键词:构造地球 找矿方法 金矿

中图分类号: 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000-00

本文主要对构造地球化学及其找矿法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分析了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的特点和基本程序,并以云南的那能金矿为例,对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微细浸染型金矿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1构造地球化学以及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简单概述

构造地球化学是一门综合了构造地质以及地球化学的拓展学科,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正是应用了构造地球化学学科的思路、原理和方法的一种找矿方法。

构造地球化学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十年的发展和积累,构造地球化学逐渐被用在地质找矿的实际工作中,并充分显露出它特有的应用价值。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两三年间,章崇真[1]、董岩翔[2]、齐家[3]、刘泉清、金浚等地质学家先后提出了构造地球化学应用在找矿实践中的相关理论,大大推进了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主要应用在大地构造―区域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研究、矿田和矿床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小型和微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以及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研究等几个方面。

2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几个基本特点

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强调地球化学中的异常现象,着重于采集和提取与成矿有关的各种地质和化学信息,更突出对蚀变构造样品的采集和提取;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采集到的构造地球样本比较单一,其表达的地质信息也比较专一,这样就不会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网格取样,大大缩短了野外采集样品的时间,样品采集数量得以减少,取样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同时无效样品及其测试数量也得以减少。总而言之,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实用性能很强的找矿方法。

3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程序

3.1确定找矿靶区

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如TM、ETM+和ASTER遥感图像将矿区的线性及环形构造、地貌景观信息以及地层岩性信息等提取出来,还可以采用更为精准的技术将矿区构造的细节也提取出来,然后在对现场充分调查和对区域物质、物化资料信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找出最为适合的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靶区。

3.2分析构造应力场

成立矿区构造专题研究项目,分析并了解矿区成矿的构造型式和系统形式,充分分析矿区变形机理,得出矿区构造的一般规律,然后通过相关的试验、演示和论证等各种物理和数学的方式方法对成矿期的构造应力场进行分析,对成矿物质的运移方向以及定位空间等进行一定的探讨。

3.3确定构造元素

在以前同类矿床化探资料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定出指示元素;在充分应用物理和数学的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构造类型和岩石类型进行认真、准确地筛分和确定,得出矿床的成矿元素;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相关分析的方式方法对构造地球化学的有关信息和数据进行多元化地综合分析,从而最终确定矿元素组合。

3.4综合多种方法

在进行找矿的过程中,将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与其他各种找矿方法综合在一起应用。找矿过程中需要多种技术和手段,应该相互配合利用,提高找矿效率。如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可以与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测量方法互相配合使用,用于现场快速找矿中。

3.5圈定异常并解释

根据物理和数学关系式中与矿质元素具有明显关系的变量及变量组合,对构造地球化学中的异常进行圈定并使异常得到强化;在对成矿有利部位及蚀变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地球化学各种异常的强度、规模、形态等,对隐伏矿体空间定位情况进行预测;通过研究矿体空间叠加构造,建立叠加晕模型。

3.6研究构造地球化学作用

通过构造地球化学的研究机理,结合一定的岩矿测试手段,对矿区的成矿来源和性质进行阐述,并分析不同构造应力下的矿质的相关规律。

4对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微细浸染型金矿中应用的简单探讨

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能够很好地应用在微细浸染型金矿中,下面以云南省内的那能金矿为例。我国滇黔桂地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具有一些基本特征,金矿产出受叠加构造控制影响较大,矿床赋矿层位较多,矿体边界不明显,矿物组合较简单,金矿品味不高等特点,相比其他矿床,细微浸染型金矿更适宜采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找矿。

4.1那能金矿控矿构造

钙质泥岩构成了矿区地层的上部构造,粉砂岩和泥岩夹细砂岩则构成了矿区地层的中部构造和下部构造。该矿自西向东被分为四矿段、二矿段、一矿段、三矿段以及五矿段。通过全面仔细地采集和分析资料信息,对金矿矿区编制地质图。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数据资料和地质图可知,东西两端可能存在金矿,五矿段可以选作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靶区。

4.2具体找矿研究

1)找矿标志,构造地球化学找矿具有自己特有的标志,如含黄铁矿、毒砂石英细脉、劈理化带、断裂裂隙带、硅化蚀变褪色带、构造破碎带、褐铁矿化等,这些就是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的标志。

2)工作布置,根据工作面积大小布置线距、点距,选取合适的样重。尽量选取具有地质意义的基岩样品。

5结语

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应用在找矿中,同其他矿床相比,细微浸染型金矿更适宜用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选择相应的找矿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找矿效率。

参考文献

[1]章崇真.试论矿田断裂地球化学[J].地质与勘探,1979,15(3):1-10.

篇3

关键词:构造岩浆 金属硫化物 富集作用 物探方法

1 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

据了解,地壳中金的丰度为0.5×10—9,与地幔中的丰度相比,地壳中的丰度更低,地幔和地壳中富集着许多的金矿的成矿物质。从当下的开采和回收水平来看,从3×10—6的工业品位出发,当金在地壳中的浓集系数达到≥6×103时才可以成矿。所以,经过了地质作用的不少回富集之后才可以形成金矿;又因为金具有亲硫性,自然界中的金通常都是金的硫化物,与硫化矿物共生,相关资料显示,造岩金难被活化,而金的硫化物不难被活化。所以,对于金的富集有决定作用的关键取决于硫化物作用。构造岩浆作用和在构造岩浆作用背景上的金属硫化物富集作用是归纳金矿成矿的两个主要条件控制。所以,我们可以从硫化物的强度、碎裂状来看,也可以从其被角砾化的岩石及其在岩石中的赋存特征来分析原生金矿存在的位

置。

2 地球物理探矿方法

2.1 成矿预测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探索深大断裂、板块缝合带、地体衔接带、断陷裂谷等及其次级构造的研究和了解研究区带成矿环境。在此阶段地球物理的主要要完成的是探测和研究隐伏构造,这可利用1∶20万或1∶50万区域航磁、重力和遥感资料结合开展CSAMT剖面工作。这些隐伏构造的物理场特征主要包括:重磁梯级带、正负相间的线性磁异常带、台阶式或不连续的卡尼亚电阻率断面。根据其有利的构造,在经过认真分析航电资料之后,进行1∶2万或1∶5万的磁法、电法和放射性测量等工作,进而做好热液活动状况的分析,找出金矿化分布特征,总结其规律,对有利于成矿的地区带进行圈定。

之前的几年时间,国内以1∶20万或1∶50万小比例尺的高精度C能谱测量应用于区域金成矿地质环境的研究。主要利用参数分布及其u、Th、k含量以及关于金源体分布范围,我们可以根据其与地质构造活动频繁程度有关联的Rk/k参数对与K活动相关的地质构造活动带进行研究;要想更好的对火成活动区带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以其与地质体遭受热液活动作用强度、频繁程度有关的Rth/Th参数为依据;我们若想对区域地质体中K增高的蚀变带、混合岩化等的分布范围进行研究,可以以其与区域地质体同外来钾源加入相关的K21/Vi参数为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与地质体的钾迁移有关的(Ki—Ko)参数的研究,进而分析区域地质体中变化非常大的K的构造断裂蚀变带。

2.2 探矿预测

这一阶段主要是解决的是探测和研究这些空间内的硫化物分布规律及特征,寻找有利赋矿空间,在有利的成矿区带进行普查找矿。因为可能成为含矿靶位的条件是既有利的赋矿空间,又有硫化物富集。因此我们在开展此阶段的工作时,运用1∶5万或1∶1千磁法、1∶5千或更大比例尺电法、放射性测量等。我们可以从磁场变化、电性变化、高极化不正常和C能谱不正常来判断赋矿部位的物理场。此阶段对于工作区内已知矿化点或矿点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来修正和正确选择地球物理探测目标。

2.3 考查与评价

一般金矿地质根据探测目标体的规模、分布规律体等选择合适物探方法,探测金矿地质体的物理异常间接评价金矿是可以的。同时可根据不同的矿化类型均有其特殊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经济而有效地选择方法、合理配置和选择适当的工作比例尺。我们在选择探测目标时,主要依据的就是研究矿化的规律和特征等地质要素与地球物理特征关系,通过运用相关的地质研究成果,结合相关的数学方法,选出最优的探测目标。选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选择目标的时候要做到:首先,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与金矿体的关系需要是明确的。其次,可充分运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找矿工作。最后,选择的工作方法不得超出经济上的要求。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考虑到物探方法的能力。这样根据上述的三个条件结合具体地质情况准确的确定目标。所以矿体的赋存部位及形态、产状、规模以至储量的问题在一阶段得到了解决。

3 结语

根据上述可以得知,地球物理方法不但可用于矿田普查找矿和矿区找矿评价,而且可以用此方法来分析金矿成矿环境。在金矿勘查中物探方法可以实现与其它找矿方法的互补,这一方法正在不断的得到推广,它可以减少找矿周期,创造更高的金矿勘查经济效益。但是,我们要清楚,物探方法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仍然会处于起始阶段阶段。为此我们需要做到:首先,加强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其次,在各种不同类型矿床上进行试验,然后总结经验。我们坚信地球物理方法的运用将会给找矿工作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成杰.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陇宝地区金矿勘查中的应用及找矿效果[J].价值工程.2012/10.

篇4

一、领导重视,部署周密,准备充分

接到市局下发《关于组织开展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的通知》(咸国土资电发1号)文件后,局领导非常重视,召开了专题部署会,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纪检组长、执法大队队长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第45个“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方案。确定宣传重点,并将宣传任务层层分解到人,使宣传活动组织周密、准备充分。宣传活动前办公室、地灾办、矿产办收集了大量有关地质灾害现象以及深入到乡(镇)、村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培训等相关图片资料制作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展板。

二、突出重点,形式多样

我局紧扣“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宣传主题,开展“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开展“地质灾害大排查、矿区环境大治理”活动,突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组织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

1. 电视宣传:4月20日-4月26日,在电视台以游动字幕形式滚动播出今年的宣传主题和宣传口号。

2、手机短信宣传:4月22日,我们利用短信平台,向县国土资源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各界发送了世界地球日主题短信。

3、网站宣传:在国土局门户网上了“4.22”地球日的相关宣传内容和宣传方案。

4、横幅、标语宣传:在局机关大楼前悬挂宣传横幅。张贴临时标语。

5、街头宣传:4月22日上午,局机关在县城西大街设置普法宣传咨询点,由执法监察大队、法规监察股和相关业务人员参加,接受群众咨询,据统计全县国土系统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

三、活动成效

篇5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词语,力求写规范;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的能力;了解课文内容,以及课文中提到的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课前准备〗

课件: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等;乐曲《春江花月夜》;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及有关月球奥秘的资料;描红字帖。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1.猜谜

三四五,像把弓,十五十六正威风,人人说我三十寿,二十八九便送终。(打一天体)

2.跟着老师读儿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3.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老师讲述:“谜”字的笔画顺序。根据学生预习的字词,出示课件:本课词语。引导学生对这些字词进行指名读、齐读、排火车读。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词语。老师:找出不熟悉的字,怎样记住它,学生相互探讨。老师板书“幕、慕”,并加以区分。“临、奥”两字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二 整体感知

出示多媒体课件:清幽图片。(教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教师提问:说说课下你预习的词语。(锻炼学生预习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用夜幕降临造句,悬挂换词,遐想同义词,由皎洁联想到什么。指导朗读。学生联想。板书:遐想。(如:嫦娥姐姐在华丽的宫殿里翩翩起舞;嫦娥姐姐在和她的小白兔相互追逐……)

多媒体出示第一段。指导并齐读。有感情朗读。

教师:月球上有哪些谜呢?让我们到课文中看一看吧!(大声朗读课文,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 继续探索

教师: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他们第一眼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

让学生在课本中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用一个词举例说一说。老师板书:奇异。教师指导:“登”的书写;“奇异、荒漠、任何”的意思;用“没有……没有……”造句。指导朗读。把月球上的奇异的景色读出来,指名读。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吧。(齐读这一部分。)

四 全班交流

我们原来以为月球上有嫦娥、月宫、玉兔,其实,月球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课件:月球的表面场景。默读3~6自然段,你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画出来。小组讨论。

老师板书:继续探索,解开奥秘。

教师:(指生答。适时出示课件):月球是从哪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早?

教师: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作者在课文中提出了对月球的疑问,你认为月球还有哪些奥秘呢?(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课件:课文后面的资料袋。学生阅读。

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五 月亮名句

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月亮的名句,并把诗句齐读出来。使用课件出示月亮名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学生齐读出示的诗句。

六 实践拓展

课件出示:小练笔。指导学生展开联想:

很多年以后,你成了一位科学家,驾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星空的奥秘,这时,你看到了一个奇特的星球……

〖板书设计〗

22 月球之谜

篇6

在实际教学中,我分析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课堂上老师认为设计得很好、很巧妙的问题,往往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回答也不尽人意,有些问题甚至在课堂上成为“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好的问题,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决定从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这个环节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设计的问题应贴近学生生活

当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生活相近时,便会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切感,学生渴望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地理知识是有用的。所以,生活中的问题与地理教学的结合点,就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地球自转时,我提问:每天太阳、月亮从哪个方向升起,向哪个方向落下?这与什么有关? 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引入地球的自转。再接着提问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这就好比两个人,相对而行,甲是太阳自东向西走,那么乙是地球就应该自西向东走,很好地理解了地球自转的方向。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是新课标的要求,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自然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无疑会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学习地理的用处。如我讲完地球的公转后,提问: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升旗仪式是按每天太阳升起的时间进行的,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和地球的什么运动有关吗?同学们积极思考后,有的同学回答,每天太阳升起的时间不一样,这说明白昼的长短发生了变化,而白昼的长短又和地球的公转有关。一些迷茫的同学听了解释如梦初醒,原来如此。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认识事物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宽泛,应有一个层次性。这样的提问才能更有效。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时,要求学生能根据世界气候分布图,分析说明世界气候的主要分布规律和特点,我在第一次课堂上把问题设计成这样:看图分析说明世界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结果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进行看图分析,五分钟过去了,没有学生能举手回答问题,课后我认真反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找到学生问他们,为什么看不出来?学生回答说:“不知道如何找,没有思路。”于是我意识到是我在问题的设计上出了问题,设计的问题过于宽泛,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在后面班级的教学中我将问题设计成看图分析:

1.世界气候类型是单一还是复杂多样?

2.世界上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3.找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极地气候,描述它们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4.造成它们气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同样是五分钟的时间,在另一个班学生很快就能将世界气候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说出来了。

三、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塑性极强的学生面对众多信息的选择和学习,兴趣更是其学习的内驱力。问题设计能否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来参与教学,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述海陆的变迁时,课本材料理论性较强,而初一的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如果照本宣科,他们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兴趣,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汶川地震和日本地震的有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这些资料在新闻中有提到,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我提问:

1.地震带来哪些危害?

2.为什么中国汶川、日本易发生地震?

3.假如你在地震多发区生活,你在防震减灾方面有何合理化建议?

让学生据资料说出地震的危害,造成的损失。使学生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使人精神受到伤害,更直接地使地貌发生了变化。接着引入地震发生原因的探究――板块运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通过问题的发掘,去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设计问题应注意语言的表达

问题的提出以语言为凭借,教师通过巧妙的措辞、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如“太阳为什么始终东升西落?”“我们常用‘太阳从西边出来’这句话来形容违背常理的事,这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呢?”两句话提出的是同一个问题,但语言的运用是不同的,很显然,后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篇7

摘 要:高中自然地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将抽象转为具体,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中的知识点。在教学中,要利用资料进行直观教学、注重复习课与新授课并举、处理问题化繁为简、鼓励学生动手参与。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创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87-01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以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具有一个特殊圈层。高中自然地理中有关昼夜长短变化、潮汐涨落规律、地质构造对于找矿的意义等,有许多概念表述都不够具体,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当学生无法理解的自然地理问题逐渐增多时,也就降低了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切实有效地创新和改进自然地理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一、利用资料直观教学

科学高效的资料,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找到的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变得更快。例如,在教学“宇宙中的地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看看地球在银河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再看看地球在太阳系中处于什么位置。最后让学生观看关于地球的纪录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宇宙的宏阔,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刺激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从而上好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启蒙课。

二、复习课与新授课并举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如果直接进行新课程的讲解,部分学生会对新知识的学习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讲解新课程时,需要对学生的旧知识进行复习,让学生的新旧知识能够更好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疑问更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区时、地方时的计算”时,有些学生对于“经纬度、经纬线”的区别都已经忘了,甚至有个别学生连经度、纬度都分辨不清。因此,在进行新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基础地理知识进行复习,才能够让新课程的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处理问题化繁为简

在改版后的教材中有许多自然地理知识是通过活动或是阅读部分来体现的,有些知识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例如,“地球的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与恒星日属于阅读内容,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部分的阅读内容充满兴趣,也想探索一下这两个周期的内容,但这个知识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较为难懂,教师解释起来也很复杂,没有资料来辅助学生理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多媒体中的视频功能给学生播放这一周期的运动视频。W生通过视频的播放,能够直观地看出地球是如何进行自转与公转,其中的太阳日与恒星日分别指的是地球转到哪一部分。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当中的几何画板功能,为学生画出恒星的运转轨道。在黑板上为学生讲解,不仅让学生难懂,教师在画图的过程中也会浪费大量时间,利用几何画板,教师能够快速地画出太阳系中不同恒星的位置,再采用动图功能,让其中的地球与太阳进行运动。在几何画板中,学生可以看到当把太阳作为参照物时,太阳离我们比较近。所以,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太阳的时间内地球的公转也不能忽略,这段时间地球大约在公转轨道上公转了59’,因此要连续两次看到太阳地球就必须多自转59’,也就是360°59’。这样有关时间上的差异就可以很直观地表现出来,学生在利用多媒体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对知识的感官认识。

四、鼓励学生动手参与

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学科知识,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自然地理教学时,要设计相关的环节,能够让学生动手参与。例如,教授学生制作简单的地球仪,教会学生快速地画中国地图等,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技能的同时也能够促进自己的地理学习。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重点是能够实现图形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也就是将不熟悉的图形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图形来解决陌生的难题。同时,自然地理并非是学生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的科目,它囊括了许多物理与数学的解法,所以让学生能够理解题目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教学“大气环境保护”一课时,教师就要教授学生看到题目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其中的图形,要通过图形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图形找到正确的答案,自身的成就感与自信也能够得到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近距离地接触自然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获得和提升自信,遇到难题时可以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不再对学习地理充满恐惧心理,而是对自然地理充满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瑞敏,徐宝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8).

篇8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下水;应用

Abstract: groundwater exploration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s the key technology, it not only can carry on the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aquifer and water-resisting layer, but also can determine the lithology structure, groundwater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iques in groundwater explor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ique in current groundwater makes a deep exploratio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

Key words: geophysics; Exploration technology; Groundwater;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在方法上,直流电阻率法已从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分辨率法等旨在提高直流电阻率分辨率技术发展到重点研究开发仪器轻便、分辨率高的交流电磁法,主要包括频率域电磁测深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法、mt法)和时间域电磁法(瞬变电磁测深法)等高灵敏度方法。近几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组成的“3s”技术已在地下水勘查工作中得到迅速应用,提高了地下水勘查水平。

一、建立合理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提高解释精度

众所周知,物探结果仅是地层物性层空间分布特性的反映,解释结果是多解性的。这种多解性或不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涉及到异常源的性质;其二是勘探目标定量化特征,如目标体的形状、大小、埋深及产状要素等。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将具有多解性的物探结果进行合理的地质解译,提高资料解释精度,便是水文物探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开展地层岩性与物性之间关系等基础地质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建立合理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是提高物探资料解释精度的主要途径之一。

正确合理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建立,其根本问题是深入研究地层岩性的地球物理特征,如不同地层岩性所对应的电、磁、震、核、重力等反映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地下水、不同含水介质的岩性结构所反映的地球物理特点。比如对孔隙水来说,地层岩性成分、沉积颗粒的大小决定着电阻率的大小,不同岩性界面形成不同波阻抗差异的地震波界面,反映到地球物理模型一般为水平层状的大小电阻率相间分布的一种模型。而对于基岩裂隙水,以寻找富水性构造为主,构造破碎带与围岩之间的岩性成分、冲填物性质、构造发育程度决定着电性、波阻抗、放射性浓度、重力场、磁场等地球物理特征的差异,地球物理模型表现为在水平方向具有地球物理特征差异的二维结构。因此,只有充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建立一个正确合理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减小物探解释结果的多解性。建立正确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是选择合理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进行资料反演解释的前提。

二、深层地下水物探技术的应用

目前地下水勘查工作已从中浅部( < 300m)地下水勘查转向深层地下水的勘查,相应,对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讲就是对深部含水体地球物理微弱信号的识别与分辨。

无论是深层地下淡水还是深层地热资源,根据含水介质、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深埋岩溶水三大类。深层孔隙水受含水层的成因和地貌条件所控制,地球物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地层岩性的划分、含水层岩性结构、埋深、厚度、地下水矿化度、含水层空间分布规律等。基岩裂隙水、深埋岩溶水的发育程度与赋水性受构造所控制,地球物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准确确定赋水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深层地下水的地球物理勘查不仅对采用的仪器设备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资料的处理技术也具有相当重要的要求。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是解决岩性结构的有力手段,它具有定深精度高、分辨能力强的特点。尤其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更精细、更准确地分辨地层空间分布特征,在地下水勘查工作中将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三、地下水水质评价的物探技术的应用

利用地面物探技术快速高效的特点进行水质的评价,将是摆在水文物探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目前,在所有物性参数中,电性参数是评价水质的唯一参数。地下水水质的优劣决定着地下水中所含导电离子数目的多少,离子数目越多,导电性越好,地下电阻率越低,反之则高。因而地层水电阻率与水质密切相关。欲求准地下水水质,关键的问题是求准地层水电阻率。阿尔奇公式给出了地层电阻率、地层水电阻率与地层孔隙度之间的数学关系。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地层孔隙度对地层水电阻率的影响至关重要。对孔隙水来讲,地层孔隙度的变化范围较小,相对容易获得,但对于基岩裂隙水、岩溶水来说,由于含水介质孔隙率变化的随机性,同一构造不同地段其裂隙发育程度不同,裂隙率难以求准。因此,该类型的地下水水质评价将是十分困难。

四、求取水文地质参数的物探技术的应用

水文地质参数在水文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中至关重要。过去地球物理方法在求取水文地质参数方面的研究工作很少,水文地质参数多采用抽水试验获得。如何在未钻孔前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开展水文地质参数评价,或者在钻孔中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更准确地求取这些重要的参数,对节约成本,水资源开发规划设计,更科学、合理地开展水资源评价都具有现实意义。地球物理方法在解决上述问题具有极大的可能性。

1.地震技术求取地层孔隙度

利用地震反射波传播的动力学特性,如反射波的振幅、频率、衰减特性、极化特点,反射波的内部结构,外部几何形态等。从这些地震信息中可以提取非常有用的地层岩性信息,借此确立地震层序、分析地震相等。除此之外,借助于地震波振幅、频率、极化特性等动力学信息,并结合层速度、钻进、测井等资料,提取岩性和储层参数,如流体成分、孔隙度等。目前,在石油系统,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根据地层的孔隙度分布特征来预测油气资源的开发前景。如果将这种技术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中,对地下水含水量的预测,进行水资源量的评价,提高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作用都具有指导意义。

2.频谱激电技术评价含水层渗透性的研究

频谱激电技术属于电磁法勘探技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利用,主要用于金属矿床的勘探。它可区分电磁效应和耦合效应。近几年,日本科学家开始研究该技术应用于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主要是对含水层渗透性问题的评价,这对进行地下水的运移特征、污水入侵程度的研究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3.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技术求取水文地质参数

地面核磁共振技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直接探测地下水技术。在探测深度范围内,地层中有自由水存在,就有核磁共振信号响应。反之,就没有响应。信号强弱或衰减快慢直接与水中质子的数量有关,即核磁共振信号的幅值与所探测空间内自由水含量成正比,因此构成了一种直接找水技术,形成了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方法。通过在地面观测核磁共振自由感应衰减信号的初始振幅、相位和质子自旋驰豫时间,研究其间的关系,通过反演计算,获得地下含水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率、埋深、厚度等水文地质参数。

4.介电常数、核磁共振技术求取孔隙度、渗透率

介电常数、核磁共振测井是测井技术领域中新发展的技术方法。由于介电常数、核磁共振效应具有直接反映地层含水性的特点,它准确地反映出含水体的富水特征,根据其反映信号的驰豫时间特性来研究含水体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五、建立地下水勘查立体模式,提高综合勘查手段

现代勘查工作已从单一方法向地质调查、地面物探和综合测井、空中物探、“3s”技术等综合方法密切配合方向发展。目前,这些方法单独或部分组合使用于水资源勘查领域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方法技术系列,如针对某一类地水勘查特点,采取何种勘查模式,才能取得有效的勘查成果。建立区域地下水立体勘查模式,就是针对不同地下水类型,将空中、地面、井中各种勘查方法进行组合,建立多参数、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勘查模式,指导下一步水资源的勘查。目前主要研究内容有:

1.开展不同类型地下水勘查的遥感、航空物探、地面电法、测井、钻探等技术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反映含水体的特征、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研究。

2.开展多参数(包括遥感采集信息参数;航空物探电磁参数、放射性参数;地面电法采集的电性参数、磁性参数;测井反映地层的电性参数、声速参数、放射性参数;钻孔获取的地层岩性参数等)对区域地下水含水体的反映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建立多参数评价地下水统。

3.开展空中、地面、井中各方法之间关系的研究,建立空中、地面、井中三个层次、多方位的、以gis为平台的不同类型地下水立体勘查模式。

六、建立地下水物探资料综合解释信息系统

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资料解释系统是融信息管理、数据处理分析、物探成果地质解释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信息系统。包括不同地下水类型的地质背景、勘查方法、资料解释结果、综合地质解释结果等基本要素容纳成熟的电法、电磁法等主流的数据处理、反演技术;根据勘探所用手段和存入数据库的数据情况(原始数据或物探成果)由用户制定数据处理流程;依据岩性-物性关系,自动或人机交互式实现物探成果向地质解释成果的转化。随着“3s” 技术在地学领域应用的发展,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资料综合解释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服务于公益事业,提高我国在这方面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地下水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方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结语

总之,随着地下水勘查工作的深入,地球物理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也日益增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地球物理要回答的问题不能停留在物性资料的解释上,而是要直接回答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问题,如地下水的富水性问题、水质问题等。地下水勘查手段要向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发展,借助现代化的手段提高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下水调查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颙,刘振兴,邹光华,等主编.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地质出版社,1997,(10).

篇9

1970年在美国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它成功使得在每年4月22日组织环保活动成为一种惯例,在美国,地球日这个名号也随之从春分日移动到了4月22日,地球日的主题也转而更加趋向于环境保护。此后,地球日的影响越来越大。1990年4月22日这一天,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参加人数达几亿人。从那时起,“地球日”才具有国际性,成为“世界地球日”。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在每年的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

国土资源世界地球日活动方案

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转让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的通知》(皖国土资函[XX]38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我局开展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

二、活动时间

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从4月20日至4月26日。

三、活动安排

1、集中宣传培训。各单位可结合“xx”普法、法制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组织中小学生和监测员收看。组织开展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等培训,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画页资料等;县局和各中心所利用宣传车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巡回宣传。

2、集中宣传咨询:4月22当天,县国土资源局在xx区广场开展“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金寨”宣传咨询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展板,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各中心所在辖区人口集中地区设台宣传。同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向全县干部职工、村级国土信息员、地灾监测员发送一条手机短信,引导全县上下保护地球环境、珍惜地球资源。

四、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实施方案。

篇10

1.知道聚变的概念。2.了解发生聚变反应的条件及聚变反应的特点。3.了解可控热核反应研究的进展情况。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导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加热爱科学、勇于献身科学。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发生聚变的条件及聚变反应的特点。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有关氢弹构造及其情况的影象资料、查找有关可控热核反应的最新动态。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热核反应的资料。教具

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能源是推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保障,需求正在急剧增加。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使资源日益枯竭,而且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这些因素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寻找洁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近年来,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倍受人们关注,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这节课我们学习轻核的聚变。新课教学

【板书】第七节轻核的聚变

一、轻核的聚变学生阅读课本第一、二段,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回答问题。问题:

1.是否任意核聚变在一起都释放出能量?为什么?

2.什么叫轻核的聚变?

3.发生轻核聚变的条件是什么?

结合裂变知识,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不是任意核聚变在一起都能释放能量。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只有在反应中出现质量亏损,即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时,才能放出能量。

【板书】1.什么叫轻核的聚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轻核的聚变,简称聚变。

教师补充,常见的聚变反应有

H+HH+H+4MeV

H+HHe+n+17.6MeV

【板书】2.发生聚变的条件

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核子间的距离接近到10-15m,由于原子核都是带正电的,要使他们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克服巨大的库仑斥力,这就要求原子核有很大的动能。

怎样才能使轻核获得足够大的动能来产生聚变呢?

方法之一就是将物质加热。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当物质达到几百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时,剧烈的热运动使得一部分原子核具有足够的动能,可以克服原子核间的库仑斥力,在碰撞时发生聚变。因此,聚变反应有叫热核反应。热核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使反应进行下去。

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还能通过什么方法实现核聚变?

日英开发出激光核聚变新方法,有关在近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有人提出利用电解重水的方法实现低温核聚变,但是未经证实。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聚变反应的特点。

【板书】3.聚变反应的特点

⑴和裂变相比,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更多

例如,一个氘核和一个氘核发生聚变,其核反应方程是

H+HHe+n

教师给出数据,让学生计算该反应释放的能量。

氘核的质量:mD=2.014102u

氚核的质量:mT=3.016050u

氦核的质量:mα=4.002603u

中子的质量:mn=1.008665u

1u=1.6606×10-27kg,e=1.6022×10-19C

根据质能方程,释放出的能量

E=m·c2

=(mD+mT-mα-mn)c2

=eV

=17.6MeV

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约为3.3MeV,而铀核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为1MeV。

【板书】⑵.聚变材料丰富

1L海水中大约有0.03g氘,如果发生聚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L汽油。

常见的聚变反应

H+HH+H+4MeV

H+HHe+n+17.6MeV

在这两个反应中,前一反应的材料是氘,后一反应的材料是氘和氚,而氚又是前一反应的产物。所以氘是实现这两个反应的原始材料,而氘是重水的组成成分,在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海水中是取之不尽的。

【板书】⑶安全、无污染

聚变产物基本上是稳定的氦核,没有放射性,不污染周围环境。而常规裂变反应堆会产生寿命长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容易引起环境污染。

师述:可见,轻核的聚变是一种理想的解决能源的途径。通过阅读课本和大家查找的资料了解目前对聚变能的应用情况。

【板书】二、可控热核反应

1.聚变能的应用

⑴太阳能。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是很普通的。太阳和许多恒星内部,温度高达107K以上,就满足热核反应的条件。太阳内部的氢核在极高温下聚变成氦核,每秒释放的能量达3.8×1026J。地球只接收了其中的二十亿分之一左右。对太阳能的应用主要是:地球上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等。

师述:查阅资料,更多、更详细地了解太阳能的应用。

【板书】⑵氢弹。氢弹是利用热核反应制造的一种大规模杀伤武器,在其中进行的是不可控热核反应。

师述:氢弹比原子弹复杂一些,它需要用原子炸药来引爆。以获得热核反应所需的高温,而这些原子炸药又要用普通炸药点燃。

【录像】氢弹的构造简介及其爆炸情况。

但要使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用于和平目的,则需实现可控热核反应。

【板书】2.可控热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