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地保护范文
时间:2023-04-08 15:0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饮用水源地保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引言
提供安全饮用水是世界正面临着的四大水资源问题之一。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仅要吃得营养,还要喝得健康。提高饮用水质量,保证饮用水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开始加强了饮用水的重视程度,也加大了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力度,但是仍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以致饮用水水源出现了各种不乐观状况。而水源地安全对饮用水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有效保障水源地安全,协调水源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水源地安全问题通常是指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源地出现了水质污染、水量短缺、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环境问题,由此造成人体健康状况恶化、人口死亡等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使得水源地水量减少,污染加剧,改变了水源地的动态平衡结构,并且降低了水质。人类持续的社会经济活动,使得水源地降低甚至丧失正常的供水功能,不能满足人们对饮用水的基本需求,危及人体健康。所以相关部门要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为广大群众办实事。
2饮用水源地存在的问题
2.1水源地污染严重
饮用水水源地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加剧之势,涉水疾病种类增多,发病率明显升高,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随着工业和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一些超标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的排放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城市饮用水水源的安全。污染源多和污染物质量大是当前饮用水水源受污染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水环境普遍恶化,流经城市的河流水质78%不符合饮用水水源标准,75%的湖泊富营养化,50%的城区地下水污染严重。2009年我国对300座水库营养状态的评价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只有少部分的水库处于富营养状态。水环境质量堪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容乐观。按照Ⅲ类水质标准,2005年我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61.43%。其中,河流型水源地水质较好,达标率为71.95%;湖库型水源地的水质较差,达标率仅为33.84%。2010年对110个环保重点城市的36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结果表明,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0%;河流型水源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湖库型水源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在调查的661个城市4555个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中,有638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安全,影响5600多万人。种种迹象表明,水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首要问题。这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且严重影响了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
2.2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潜在污染源
农村面源,特别是农村养殖业、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用化肥农药等对水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不少地方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或饮用水源附近村镇的生活污染水、养殖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严重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大量生活垃圾和养殖废物随意堆放,严重污染周围地下水和地面水。如某市的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有村庄,居民生活、化肥使用和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对水库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此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内共有耕地17452.94公顷,2008年共施用化肥9753.46吨,平均化肥施用强度为558.84公斤/每公顷・
年,保护区内农田每年产生COD3673吨,NH3-N734吨。
2.3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污染
有些工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把工厂建设再水库周边,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渣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拍向水库,废气则排向天空,但是工业所排放的废气也很有可能会“溶解”在水库里,而工业排放的这些废水、废气、废渣都含有很多重金属,这会大面积的污染到水库的水源,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2.4生活废水污染
在很多水库的周围不免都会有一些落户人家,由于接近水库,这些人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大水库是一个无底洞,所以便肆无忌惮的往水库里倾倒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废渣和残渣,这很明显的给水库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严重污染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水源。
2.5水源地管理体制薄弱
有些水源地虽划定了保护区,但由于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责任和权限划分不明确,基本上形成多重管理而实际无人管理的混乱局面,致使水质状况仍趋恶化。新《水法》实施后,国家加强了流域管理职能。然而,在实践中往往“统”得不够,而“分”得过多,使得流域管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体现。目前水源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仍是各霸一方的局面,尤其表现在跨省、跨流域、跨地区水源地的管理上。
2.6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比较薄弱饮
用水源地水质的监测是水源地保护的技术基础。目前,卫生、建设、水利、环保等部门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但全国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力量普遍比较薄弱,不但缺乏饮用水源巡查队伍,而且监测仪器设备不足,尚未建立起全国性饮用水源保护自动监测网络,不能够满足重要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需要。
3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3.1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水源地污染控制力度
调整产业结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思想,建立与水源地特征配套的产业布局。合理发挥企业群的集聚效应,强调工业污染源的规模治理。加大水源地点源与非点源的治理,尤其是非点源污染的治理。规范饮用水源上游的生产活
动,使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总量控制得到有效实行,确保水源地安全。
3.2建立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明确各级政府与部门相关职责。改变各部门“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局面,应建立专门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该机构主要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管理、污染防治及安全保障等工作,负责对水源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定期水源地水质及环境质量状况信息,负责协调解决跨界用水纠纷等问题,与保护区内有关部门或者是与其他饮用水环境管理相关部门(诸如水利、城建、卫生防疫)等部门建立联系配合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共同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在明确权力和责任,加大考核力度的基础上,实施严格管理,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
3.3加强污染源治理工作加强饮用水
水源地污染源治理,必须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治理工业污染源,农村面源和生活污染源。要改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的根本出路在于控制和治理污染源。目前技术力量达不到治理要求的,实行关、停、并、转、迁。面源是导致湖库型水源地总氮、总磷超标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大面源治理力度,提高农药化肥的施用效率,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监管,进一步做好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给饮用水源地带来的污染。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逐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同时,必须重视城市生活污水、粪便、垃圾的治理,目前,生活污染源治理已成为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的主要问题。因此,各城市应积极筹措资金,兴建、扩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处理站,以减轻生活污染源对饮用水源水质的影响。
3.4处理生活污染和工业生产污染
为了使饮用水水源不受到人类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水的污染,又不能影响保障周围人民和工业的正常生活和正常生产,相关部门可以修建污水管,把这些污水经过处理以后排放到污水管里,以把这些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生活垃圾可以设立一个垃圾站,然后不定期的用清洁车输送到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这不仅保证了饮用水水源的安全,也保障了当地人民和工厂的正常生活和正常生产。
3.5加强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必须有切实有效的监督制度、监督手段和监督队伍,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针对饮用水水源环境监测能力薄弱的现状,构建不同级别的水质监测体系;通过完善设备、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等措施,提升县级水源水质常规指标监测能力、地级特定有毒有机污染物监测能力,形成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网络,为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系统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法,应根据饮用水源水质的要求,划分不同类型的水域,对采样布点、采样时段、采样频率等,应科学地加以确定。
4结束语
总之,一个安全的水源地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能够维持它的正常供水功能,也能够维持对胁迫的恢复能力。换句话说,安全的水源地应该在具有持续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水量、安全的水质以及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周边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同时能够较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安全饮用水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华林.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J].环境保护,2007(2).
篇2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S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污染现状
1.1 地表水污染现状
我国长江沿岸及以南省市主要以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源,如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和广东等省地表水供水比例高达90%以上。近期,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水环境状况。公告表明:我国7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1997年以来,我国城市及其附近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高锰酸钾指数和氨氮。刑小茹等人[4]在对中国部分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水质进行评价后发现,地表水总氮的超标非常严重,超标率达到46.1%。而从污染区域分布看,污染较重的城市河段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黄河的部分支流、辽河流域和京杭运河以及南方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另外,据国家环保总局最近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13个重点环保城市的222个饮水地表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仅为72%,不少地区的水源地呈缩减趋势,有的城市没有备用水源。在环境保护部门所进行的水源监测的结果表明,大部分江河、湖海等地面水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27条河流有15条受到污染,其中以沿岸工业城市下游污染较重。在对长江干流的21个江段监测的结果中,有12个江段检出汞,最高的超标40倍。长江干流的主要鱼类中100%检出汞,含量最高的超标10倍。
1.2 地下水污染现状
我国华北、西北城市主要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如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和陕西等省的地表水供水比例均在30%以下。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水源遭到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源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源只有3%。同时,城市地下水污染存在逐步恶化的发生有机有毒污染的趋势。根据《2005年国土资源公报》,全国158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检测资料显示,污染趋势加重的城市有21个。
唐克旺等人对全国城市1817个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地进行了调查。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全国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十分严峻,有899个(占总数49.48%)的水源地存在水质安全问题,其中Ⅳ类轻度不安全的水源地占20.69%,Ⅴ类严重不安全的水源地占28.78%。从一般安全评价结果看,存在水质不安全问题的水源地共705个,占总数的38.8%。其中Ⅳ类轻度不安全的水源地占18.55%,Ⅴ类严重不安全的水源地占20.25%。从有毒评价结果看,存在水质安全问题的水源地达423个,占水源地总数的23.28%。其中Ⅳ类轻度不安全的水源地占9.19%,Ⅴ类严重不安全的水源地占14.09%。如表1所示。
2 防治措施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已经较为严重,已经威胁到了一部分人的健康。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具体建议如下。
2.1 加强水质监测,实行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卫生部门展开了广泛的水源监测工作。其后,环境保护部门也相继进行了水源监测。目前,我国的水污染问题相当严峻,如果以受污染的水源作为饮用水源,居民的身体健康是比受到严重影响,国内外曾发生的一些因水源污染引起的灾害性事故都显示,加强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非常必要,这方面的研究已引起重视。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以风险度作为评价指标,把环境与人体健康联系起来,定量描述一个人在环境污染中暴露时受到危害的风险。通过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可以将水环境质量和公众的健康危害联系起来,并定量地描述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危害的程度;通过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可以直接得出环境质量的综合结论,确定污染物的主次及治理的优先权,从而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主要决策对象。
2.2 生态防护与水质改善
对于不合格的水源水,应在进入水厂工艺之前经过预处理,并设置具有一定停留时间的水库或过渡水体,在该水体区域内强化生态功能,通过生态防护的方法有效改善水源水水质。生态防护的方法主要有生态护坡、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水生植物人工湿地等。
2.2.1 通过生态护坡改善水质
针对普通混凝土的缺点,利用生态混凝土进行护坡有利于大幅度提高环的生态功能、生态修复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生态混凝土时采用特殊级配的集料和胶凝材料,在力学性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的同时,形成蜂窝状的结构,形成连续多孔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表面适宜微生物富集及绿色植物生长。保证了边坡空气、水、土壤之间的互通,使土壤、河道内的昆虫和微生物拥有平衡的生存环境,而且可改善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良好的景观效应。
2.2.2 通过水生植物型人工湿地改善水质
人工湿地应用于污水处理已近半个世纪,以其能耗低、简单易行,良好的净化效果和独特的生态功能而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其应用范围被扩展到处理富营养化淡水水体领域。
2.3对饮用水水源保护进行立法
2.3.1确立水源保护原则。确定水源保护原则是全面构建水源地保护制度的前提和依据。要构建水源保护法律制度应当坚持和遵循以下原则:保护绝对优先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科学保护区域协调原则等等。
2.3.2建立水源地保护的行政管理体制。城市水源与一般水体不同,需要实行更严格和有效的行政监督和管理。
2.3.3划定水源保护区。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对饮用水源进行保护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2.3.4公众参与水源保护。参与水源保护是公众普遍享有的环境权,不是用水者的专利。我国立法已均对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作出了相关规定。在现有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下,保护城市饮用水源,核心任务是要处理好保护水
3 总结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虽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而现在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饮用水源正在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淡水资源更为匮乏。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现在的严峻形势,意识到现有的污染已经对人体的健康和生态平衡产生了威胁。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的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水源地的水质质量,同时对已污染水体进行治理,已达到切实改善水源地的不良现状,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刑小茹,曹勤,刘京,等. 中国部分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1):961-967.
[2] 格日勒. 我国饮用水源保护的现状及立法建议[J],资源与产业,2008,10(1):80-82.
篇3
关键词:水源地;保护区划;可行性
收稿日期:20120320
作者简介:郭伟筠(1976—),女,黑龙江林口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19402
1引言
林口县总人口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非农业人口14万人,县政府坐落在林口镇,镇内人口901万人。建城区面积22.04 km2。小龙爪水库地处林口县城区西南部,坝址位于小龙爪沟下游的小龙爪村上950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30°07′47″,北纬45°10′27″。小龙爪水库供应林口镇及古城镇用水,坝上取水。该水库距离林口县城20㎞。通过径流和洪水调节,小龙爪水库最大总库容1 304万m3,总流域面积84km2。
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防止水源地附近人类活动直接污染;使主要污染物在向取点输移过程中,衰减到所期望的浓度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保证取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一旦出现污染水源突况,有采取紧急补救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护服务,为相关部门合理开发和利用饮用水源,保障饮用水环境质量提供依据,从而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保护区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2.1保护区划分依据
根据林口县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特征和水源地的重要性,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不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常用的方法,即经验类比法和水质模型法。水质模型法是利用水质数学模型,应用流体力学的原理,以及水中污染物质的质量守恒,建立污染物质在水体中的迁移扩散方程,研究污染物质在水体中的稀释、扩散、迁移、转化规律,对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对流扩散及沿程降解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根据空间分布情况,分析各级保护区内水质达标情况;经验法划分是根据前人的工作经验和国家规定的水源地划分原则,直接给定保护区范围的一种方法。
2.2划分保护区的方法
林口县饮用水水源地为小龙爪水库,总库容为1 304万m3,狭长分布,参照表1,该水库类型为中型,本技术报告采用湖库型饮用水源地划分方法。
表1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分类
水源地类型小型,V<0.1亿m3水库中型,0.1亿m3≤V<1亿m3大型,V≥1亿m3湖泊小型,S<100km2
大中型,S≥100km2
注:V为水库总库容;S为水面面积
2.2.1一级保护区
(1)水域范围。小型水库和单一供水功能的湖泊、水库应将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面积划为一级保护区;大中型湖泊、水库采用模型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范围。当大、中型水库和湖泊的部分水域面积划定为一级保护区时,应对水域进行水动力(流动、扩散)特征和水质状况的分析、二维水质模型模拟计算,确定水源保护区水域面积,即一级保护区范围内主要污染物浓度满足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一级保护区范围不得小于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源卫生防护范围。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踪验证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小型湖泊、中型水库水域范围为取水口半径300m范围内的区域;大型水库为取水口半径500m范围内的区域;大中型湖泊为取水口半径500m范围内的区域。
(2)陆域范围。湖泊、水库沿岸陆域一级保护区范围,以确保水源保护区水域水质为目标,采用以下分析比较确定。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内的陆域,或一定高程线以下的陆域,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范围;大型水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内的陆域;大中型湖泊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内的陆域;一级保护区陆域沿岸纵深范围不得小于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范围。
2.2.2二级保护区
(1)水域范围。通过模型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范围。二级保护区边界至一级保护区的径向距离大于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或水质指标从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浓度水平削减到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浓度所需的距离。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踪验证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
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库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面积设定为二级保护区;大型水库以一级保护区外径向距离不小于2 000m区域为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但不超过睡水面范围;大中型湖泊一级保护区外径向距离不小于2 000m区域为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但不超过水面范围。
(2)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确定,应依据流域内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地形条件分析确定。
依据环境问题分析法,当面污染源为主要污染源时,二级保护区陆域沿岸纵深范围,主要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的需要,通过分析地形、植被、土地利用、森林开发、地面径流的集水汇流特征、集水域范围等确定。二级保护区陆域边界不超过相应的流域分水岭范围。当水源地水质受保护区附近点污染源影响严重时,应将污染源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入二级保护区管理范围,以利于对这些污染源的有效控制。
依据地形条件分析法,小型水库可将上游整个流域(一级保护区陆域外区域)设定为二级保护区;小型湖泊和平原型中型水库的二级保护区范围是正常水位线以上(一级保护区以外),水平距离2 000m区域,山区型中型水库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为水库周边山脊线以内(一级保护区以外)及入库河流上溯3 000m的汇水区域;大型水库可以划定一级保护区外不小于3 000m的区域为二级区范围;大中型湖泊可以划定一级保护区外不小于3 000m的区域为二级区范围。
2.2.3准保护区
按照湖库流域范围、污染源分布及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影响程度,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汇水区域可以设定为准保护区。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经验法划分结果
3.1一级保护区
3.1.1水域范围
水源地取水口位于小龙爪水库拦河坝上,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小龙爪水库为中型水库,考虑到入库河流新龙爪沟在水库入口上游300m即是新龙爪村,且该村屯居民和养殖排放的污水、垃圾和粪便等直接排入水库,对小龙爪水库水质影响较大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永久性的明显标志标示保护区界线,因此,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小龙爪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面积。
3.1.2陆域范围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湖泊、水库沿岸陆域一级保护区范围,以确保水源保护区水域水质为目标,因此将小龙爪水库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的陆域划为一级保护区。
3.2二级保护区
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小龙爪水库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
3.2.1水域范围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将小龙爪水库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以外的全部水域划为二级保护区。
3.2.2陆域范围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小龙爪水库实际地形情况,山区型中型水库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为水库周边山脊线以内(一级保护区以外)及入库河流上溯3 000m的汇水区域。充分利用永久性的明显标志标示保护区界线,将二级保护区陆域上边界选定为入库河流小龙爪沟上游4.5km处的跨河小桥;将水库上游新龙爪沟支流的整个流域划为二级保护区。
3.2.3准保护区
根据小龙爪水库的实际情况,可不设立准保护区。
4水源保护区监督与管理措施
4.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措施
为监督水源地水质情况,保证水源地用水安全,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与公布方案》文件的规定,在小龙爪水库的小龙爪沟和新龙爪沟两个汇水口以及水库取水口处设置3个监测断面,每月对水质进行监测,特殊情况时进行加密监测,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基本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的补充项目,每月至少监测一次,监测结果上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4.2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林口县实际情况,依法进行监管。明确水源地保护区地理界线,保护引用水源,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在保护区边界设置明显的界标。其内容主要有设围栏、立界碑、警示牌、界桩。
4.3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治理工程
4.3.1一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内搬迁现有养鱼池和原水库管委会,农田退耕还林,建设水源涵养林带。
4.3.2二级保护区
(1)搬迁措施。二级保护区内的新龙爪村距离水源地较近,且该村约1 880人的居民生活及养殖污水、粪便等直接随地表径流排入小龙爪水库,严重影响水源地水质安全。建议将新龙爪村全部居民采取整体搬迁、异地安置处理。
篇4
省生态环境厅:
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执法〔2018〕142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实施方案>》(黑环发〔2019〕41号)文件要求,我市组织开展了全市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已全面完成各项整治任务,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要求,我市对服务人口在10000人以上,供水能力在1000吨以上(以下简称“万人千吨”)的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排查和整治。经过梳理,我市共有22处“万人千吨”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其中地市级4处,县区级15处,乡镇级3处。共排查出11个环境问题,涉及8处水源地。
二、问题完成情况
排查出的11个环境问题分别为生活面源问题4个,农业面源问题6个,交通穿越问题1个。我局对所有问题均落实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整治进展按月调度和定期督办。目前,我市11个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进度均已达100%,整治任务圆满完成,22处“万人千吨”地下水水源地均按照规定要求完成了“划、立、治”。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全面排查水源地环境问题
我局联合市住建局、市水务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齐环联〔2019〕3号),组织各县(市)区对辖区内“万人千吨”地下水水源地进行逐一排查,重点排查保护区内排污口、工业企业、码头、旅游餐饮、交通穿越、农业面源污染、生活面源污染,未划定保护区或保护区划定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未设立保护区界标和警示牌或设立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未制作保护区矢量边界信息等问题,建立了问题清单和整治台账。
(二)分类整治水源地环境问题
2016年开始,我局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61个水源地保护区环境问题进行了整改,截止2019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基本得到了治理。2020年,在环保督察整改基础上,我局又对新排查出的11个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分类施治,针对铁锋水源保护区存在的生活面源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实施了水源地替代工程,先后用铁路苗圃水源地和浏园水厂水源地替代供水,铁锋水源保护区已经省政府批复撤销;针对梅里斯区新建水源地、龙江县第二饮用水水源地、依安县依安镇新建饮用水水源地、甘南县甘南镇新建水源地、克东县克东镇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实施了部分退耕,不能立即退耕的制定了退耕计划,并与农户签订“三减”协议;针对龙江县第二饮用水水源地、依安县依安镇新建饮用水水源地、克山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三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存在的生活面源污染问题,实施了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并运至保护区外处置;针对拜泉县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的道路穿越问题设置了视频监控,并实施危险化学品车辆禁行制度。
(三)对整治成果开展“回头看”
按照省厅要求,结合地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回头看”工作,我局同时组织对2020年9月30日前已完成的“万人千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11个环境问题的整改开展了“回头看”,进一步推进了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巩固了综合整治成果,完善了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建设,建立了水源保护区执法监管常态化机制。
四、下步工作
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各地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加强保护区设施规范化运行,并建立水源地巡查机制,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巩固整治成效,防止污染反弹。
篇5
关键词:曲靖市饮用水源地;营养状态;趋势;保护对策
1 概述
曲靖市的西河水库和潇湘水库饮用保护区规划于2011年3月经云南省政府批复。两水库为曲靖市城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地,对于保障曲靖市城市饮用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做好两个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1 潇湘水库
潇湘水库位于曲靖市区西南7km处的钱官村前的潇湘江上,潇湘江属南盘江的一级支流,水库建于1957年11月,径流面积201km2,设计库容量4437万m3,兴利库容3353万m3,死库容133.8万m3,工程设计取水量每年3943万吨。2015年,年供水量1799.74万吨,供水服务人口20.5万人,服务年限55年。径流区涉及麒麟及马龙两县区,有5个村委会,人口16800人,有耕地19260亩,经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资料测得在径流区范围内土壤侵蚀面积为41.0km2,其中中度侵蚀面积15.2km2,轻度侵蚀面积25.8km2,森林覆盖率为40%左右,主要植被为针阔混叶林、灌木和草地。
1.2 西河水库
西河水库建于南盘江上游一级支流西河的中段,坝址位于曲靖市西北18km处的沾益县平阳村,东经103°44′,北纬25°36′。径流面积150km2,主要入库河流有威格河和严口河。于1955年11月5日开工建设,1956年5月25日竣工。设计库容量3600万m3,兴利库容2980万m3。工程设计取水量每年3430万吨。2015年,年供水量921.42万吨,供水服务人口12.3万人,服务年限57年。径流区涉及麒麟、沾益及马龙三县区,有7个村民居委会,现有人口14500人,有耕地25901亩,经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资料测得在径流区范围内土壤侵蚀面积为40.2km2,其中中度侵蚀面积13.6km2,轻度侵蚀面积26.6km2森林覆盖率为20%左右,主要植被为针叶林、阔叶林、灌木和杂草。
2 水质及营养状态现状评价
2.1 水质现状评价
西河水库和潇湘水库均设有水质监测点一个,监测频次为每月一次,采样时间为每月月初,已开展包括透明度及叶绿素a在内的共31项指标,涵盖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基本项目和表2补充项目共29项指标。
根据曲靖市环境监测站常年水质监测结果,31项指标评价,潇湘水库水质基本维持在Ⅱ类;西河水库水质在Ⅱ到Ⅲ之间变化,重金属、氰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均低于各指标的最低检出限,均能满足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2.2 富营养化现状评价
富营养化现状评价采用综合指数营养指数法
TLI(Σ)
30≤TLI(Σ)≤50 中营养
TLI(Σ)>50 富营养
50
60
TLI(Σ)>70 重度富营养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LI(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Wj-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TLI(j)-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从表1十年的数据可看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潇湘水库和西河水库水质综合营养状态为中营养或贫营养,十年间基本维持在中营养,但营养指数呈上升的趋势,但是上升幅度较小。
3 水源地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潇湘水库、西河水库水源保护区内基本不存工业污染源,主要是面源污染。
(1)水库径流区有人口分布,人畜污染物和生活污水呈分散式面源排放,进入地表和支流水体。
(2)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垃圾没有完全统一收集和处理。
(3)有一定量的水土流失面积,从而影响水质,汛期降水形成片蚀及沟蚀造成水体污染。
(4)径流区耕地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淋溶后进入土壤,最终进入水体。
由此以看出,两个水库呈中营养化呈上升趋势是多种因素和长期污染积累的结果,并且造成水库中营养化上升趋势的因素并没有完全消除。
4 水源地保护对策
这两个水库属于曲靖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源地保护措施,有效控制径流区的面源污染,改善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饮用水源地供水安全。
(1)控制保护区人口及耕地增长,严格控制外来和流动人口进入保护区,把水源保护区建设成自然生态、绿色经济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域。
(2)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有污染的工矿企业;对涉及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严格实行各项环保制度,使水源地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与农业生产的指导管理,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发展高效、生态、无公害产业,减少氮磷污染物入湖量、实现水资源保护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4)改善农村能源使用结构,推广使用沼气、石油液化气、太阳能等清洁燃料。大力推广卫生厕所,普及使用沼气工程;完善农村废物资源化、生活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加快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5)环境监测数据及环境信息共享。建立环保、水利、卫生、建设、水务等部门饮用水安全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合作,实现水源保护区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和水质监测结果、重大环境问题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应急保障体系。
(6)积极筹措饮用水源地径流区居民搬迁、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资金,增加地方财政的资金投入,切实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加大饮用水源保护专项科技经费的投入,重点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物消减、营养化控制、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以及示范工程项目,提高水源环境综合整治与环保科技水平。
(7)加强环境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饮用水源地自觉行动。
(8)调整农业结构,25度以上耕地退耕还林、还草,15-25度坡耕地改梯地;在水库径流区建立水库防护林,水库上游河流营造防护林或者种植经济林木,以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
(9)建设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有效隔离库区生产和生活污染源,控制水库库区泥沙和面源污染,有效保护库区生态安全,减少库区营养化物质的入库量。
参考文献
[1]曲靖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5至2010(五年度)[Z].
[2]曲靖市年度质量报告书2011至2015年(年度)[Z].
篇6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积极推进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目前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局部地区水质有所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逐步提高。但是,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不合理,部分地区未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源水质监测和环境监管能力薄弱;面源污染和生活源污染防治不到位;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落后等。目前,全省经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认定的26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未达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的有44个,占总数的16.5%;有16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尚未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占总数的60.7%;有三分之一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缺乏定期、有效的水质监测和环境监管;有1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仍存在排污口;全省只有45个集中式饮用水备用水源地,备用水源严重不足。
为切实加强我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增强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切实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加大工作力度,增加经费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
二、认真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和保护区划定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环发〔2006〕67号)的统一部署,组织环保、水利、卫生、建设、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部门,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的原则,对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各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要在20****年8月31日前报省环保局。
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编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规范要求,抓紧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尚未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或者需要对原有保护区进行调整的,必须于20****年7月31日前完成保护区划定和报批工作。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后,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州、市内跨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协商提出方案后,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研究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跨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州、市人民政府协商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协商不成的,由省环保部门会同省水利、卫生、建设、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部门研究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跨省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由有关省人民政府协商划定。
三、加快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快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建设,编制和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配备落实应急设备和物资,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要加快集中式应急和备用水源的建设和保护工作,目前没有备用水源或主供水源水质不达标的地区要尽快做好集中式备用水源的勘查、选择、建设和保护工作。
四、切实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监管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监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必须设置明显界标。要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整治,依法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网箱养鱼、旅游开发等活动,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现有污染、破坏水源的设施和排污口20****年内必须予以关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增设排污口,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要因地制宜开展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
篇7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 环境状况 评估研究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南京是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到2014年底,常住人口已超过800万。南京市本地水资源不够丰富,而长江过境水资源量则十分丰富,占全市过境水量的99%以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给长江南京段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带来很大压力,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开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等相关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 水源地基本情况
1.1水源地基础信息
南京市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夹江水源地、燕子矶水源地和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水源地类型均为河流型,属于长江南京段。
夹江水源地位于南京市建邺区和鼓楼区,水源地服务南京市主城区大部分地区,水质类别为Ⅲ类,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为7.03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1.43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5.6平方公里。2013年夹江水源地保护区实际供水量约为40732万吨/年,供水人口约280万人。水源地内有北河口和城南两个水厂的取水口,服务年限分别为81年和31年。
图1-1 夹江水源地基本信息图
燕子矶水源地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水源地服务栖霞区和原下关区,水质类别为Ⅲ类,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为2.1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0.7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1.4平方公里。2013年燕子矶水源地保护区实际供水量约为13781万吨/年,供水人口约65万人。该水源地内有一个取水口,供城北和上元门两个水厂取水,服务年限分别为14年和34年。
图1-2燕子矶水源地基本信息图
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位于南京市六合区,水源地服务六合区,水质类别为Ⅲ类,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0.6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1.2平方公里。2013年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保护区实际供水量约为9000万吨/年,供水服务人口约为35万。水源地内有远古水厂取水口,服务年限为15年。
图1-3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信息图
表1-1 饮用水源地水厂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类别 水源地名称 水厂名称 设计供水量
(吨/天) 实际供水量
(吨/天) 类型 监测频次
1 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夹江水源地 城南水厂 300000 220000 河流型 旬测
月测
2 北河口水厂 1200000 700000
3 江宁区水厂 450000 300000
4 燕子矶水源地 城北水厂 500000 220000
5 上元门水厂 400000 150000
6 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 远古水厂 450000 250000
1.2水源保护区环境监管概况
南京市环保局对三个饮用水源每月监测一次,监测项目62项,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表1-24项、表2-5项、表3的33项;三个饮用水源每年六月进行一次全指标监测,监测项目109项。夹江水源地保护区和燕子矶水源地保护区标牌建设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 433-2008)于2009年设立,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于2010年树立标牌。
为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日常管理工作机制,南京市环保局于2011年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建立南京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巡查制度的通知》,确定在全市7个区县的夹江等1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行饮用水水源地巡查制度,同时配套饮用水水源地巡查负责人制度、巡查报告制度、台账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并正逐步实施水源地巡查巡更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1.3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目前,南京市已建立了较全面的应急保障机制。在夹江饮用水源地的上游建立了水质自动站,实现了饮用水源地水质远程自动监控。市、区县环保部门和供水企业还分别建立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现场巡查和信息通报制度,强化对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监控。2010年编制的《南京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宁政办发[2010] 86号),建立了沿江化工行业危险污染源档案库,沿江化工等重点企业全部编制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市环保局2012还印发了《南京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环保应急响应程序》,进一步规范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的操作流程及部门职责。
2 饮用水源水质现状分析
2.1饮用水源水质达标情况
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Ⅲ类标准、表2和表3标准值。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
(1)全指标水质类别评价结果
2013年南京市三个饮用水源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Ⅲ类标准、表2和表3标准值,水质达标率100%。达标饮用水源三个,达标饮用水源比例100%。三个饮用水源年供水量63513万吨,水量达标率为100%。
(2)28项指标水质类别评价结果
2013年1―12月,南京市三个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Ⅲ类标准、表2标准值,水质达标率100%(COD、河流型总氮不纳入评价)。达标饮用水源三个,达标饮用水源比例100%。三个饮用水源年供水量63513万吨,水量达标率为100%。
(3)33项指标水质类别评价结果
2013年1―12月,南京三个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特定项目33项的标准值,水质达标率100%。达标饮用水源三个,达标饮用水源比例100%。三个饮用水源年供水量63513万吨,水量达标率为100%。
3 主要环境问题及隐患
(1)南京市产业结构偏重,沿江石油化工类企业多而杂,使用、生产、运输、装卸的危化品种类多、数量大。长江南京段共有危险品码头主要集中在八卦洲左汊江段和南京长江四桥南岸附近,主要危险源为油类和化学品。
(2)由于南京市大多数地区排水方式是雨污合流,沿江存在着不少市政及农用泵站,尤其在暴雨期间,大量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极易通过沿江泵站排入长江。一方面极大的增加了污水处理厂处理难度,短期内也对长江水质造成很大影响。
(3)南京市目前暂无与长江相独立的、与主城区居民用水需求相匹配的备用饮用水水源地。一旦长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主城区及部分郊区县将面临无水可喝的境地。
4 对策和建议
(1)继续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和泵站改造工程,对市区河道实施截污、生态引水等工程,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进一步加强大型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工艺,推动采用深度处理技术,确保出水达标排放。
(2)做好水源关联的固定污染源与流动源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内陆地、水上风险源调查,建立档案与应对措施。加大投入,设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各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硬件和软件建设。
(3)长江供水人口占全市供水人口的80%以上,必须完善主要饮用水源地预警监测、水质预警机制。根据不同水源地所存在的风险源情况,建立相适应的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同时,大力推进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工作,加快备用饮用水水源地研究方案论证与工程实施。
(4)建立长江水源省际联席会商机制。为保障南京市饮水安全,防患于未然,应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系统工程建设,一是要加强和提升本市各部门应急联动水平;二是与上游安徽、江西等省市之间建立联席会商制度。
参考文献:
[1]周克梅,陈卫,单国平,等 南京长江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给水排水,2007,33(9):13-16
[2]陆燕宁. 加强南京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思考[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33(1):43-45
[3]丁仲平,景卫华,陈辉. 长江南京段水功能区管理的若干思考[J].水电能源科学,2009,27(2):136-138
[4]刘继莉.吉林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评估与管理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0
[5]殷振华,夏健伟,夏豪刚.长江苏州段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风险及防控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3:56-58
篇8
一、进一步提高对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中央、省、市委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三个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水利部已提出了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分工、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加大投入,按照《计划》中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
二、明确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总体目标与任务分工
(一)总体目标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对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实行水资源开采利用调度令制度,严格控制开采水量和水位,确保在相应的保证率下,取水供水工程正常运行。自2011年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供水保证率95%以上,水质达标率100%,初步建成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
(二)任务分工
市水利与渔业局负责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并检查、通报达标建设工作情况;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做好所管理的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
(三)工作安排
各单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按照《计划》要求制定自己的总体工作计划和2012年具体工作计划,并按照总体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年度建设工作方案,于每年2月底前上报前一年度的达标建设自评报告和下一年度的具体工作计划(含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方案)。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所需经费可在水资源费中列支。
三、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的组织领导
篇9
“近年来,水利等单位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水土保持和水环境保护的项目和资金,可由于缺乏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导致部分项目无法按设计要求完成,影响治理效果。建议县财政建立水土保持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环境保护。”
“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乡镇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为全县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做出了贡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建议县政府尽快就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直补机制开展调研,并出台相应政策。”
…………
在安吉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二次、三次会议上,宣加强、胡卫红、梅明星等代表分别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加强赋石水库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建议》、《关于切实加强全县饮用水源污染治理的建议》和《关于要求加快出台安吉县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代表们既肯定了安吉县近年来在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对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出现的问题表示担忧,纷纷建议政府出台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力度。
水源地保护办法终出台每年千万资金定向补偿
代表们的连续建议,引起了安吉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2013年,县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针对代表提出的问题,分赴各水源地上游乡镇,围绕山区农业生产减肥限药、库区生产生活垃圾治理、山区小流域治理、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并结合美丽乡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就水源地上游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间,安吉县人大常委会也连续3 年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列入常委会重点监督议题,先后开展7 次专题视察、调研,3次专题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分别就水源地山体保护、库区水质改善等问题向县政府提出强列意见建议。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持续推动下,2014年县政府再次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问题作为“五水共治”、“山青水净”行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于2014年12月30日出台了《安吉县集中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篇10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Abstract: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is the core for rural safe drinking water, in the foundation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on rural water drinking and protection, the main reason for pollution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to mak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tect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Keywords: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protection;suggestion
TU991.25
引言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投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但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农村饮用水源污染和水资源枯竭问题。因此,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饮用水源的类型
农村饮用水源类型大致分为两类: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其中地表水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水库水、溪沟水和坑塘水等;地下水源包括潜水、承压水和泉水等。
河流水一般流量较大,但受季节和降水的影响较大,水的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季节性变化明显,且易受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污染;湖泊水水位变化小,流速缓慢,水量、水质较稳定,浑浊度较低,易繁殖藻类;水库水水位一般较高,变化较大,浑浊度较低,也易繁殖藻类;溪沟水水体一般受季节性的农药、化肥等的污染比较严重,有的还受企业废水的污染,所以水质相对较差;坑塘水水量一般较少,有机污染严重,一般不宜作为饮用水源。
潜水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含水层,水质易受地表或地下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部分地区的铁、锰、氟或砷含量较高或超过卫生标淮。承压水指在第一个隔水层以下的含水层,具有一定的压力水头,有自流(压力水头高出地表)和非自流两种。
2 饮用水源存在的问题
农村饮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水和水质污染程度严重。部分农村群众长期饮用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高铁锰水、污染水等,同时因设备简陋、干旱引起的季节性缺水问题依然存在。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面:
2.1用水保证率问题。引起饮用水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由于供水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供水设施,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浅井取水饮用,水源保证率低,季节性缺水严重,干旱季节缺水时仍需远距离拉水或买水。
2.2饮用水水质超标。大部分农村水源地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水质预警实时监测体系,受到了生活污水、化肥、农药、养殖畜禽粪便、工业废水等的污染,水源水质越来越差,许多地区出现了水质性缺水。饮用水源污染,造成水中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还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
2.3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造成砷中毒,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长期饮用苦咸水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3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全国大多数城市对饮用水源保护区作了划分,建立了一大批水源保护区,并积极开展了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工作,制订了一系列饮用水源保护的法规和条例。虽有的地方在城市饮用水源保护法律法规中也涉及到部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相关内容,但对因农村饮用水源变化引起保护区范围变化的科学论证工作相对滞后;对饮用水源如何保护缺少相应的规划和科学研究;对水源地源头周围污染源情况掌握和管理有滞后现象,缺少水源地日常动态管理系统、污染源动态档案系统和应急处理系统。我国现行环境法律制度对我国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而言难以发挥其优势。其弊端主要表现在法律调控中的三个方面:
3.1立法现状。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历来突出于对城镇居民有关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农村地区关注较少。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在法律规范中一笔带过,其保护管理的控制体系,手段和形式在法律文件不仅不突出。
3.2权力运行。我国对于农村地区水环境保护而言,存在政府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上的困境。农村水源主要为散置在村落或村落间的水体,而政府控制的组织依托在于行政机构,使得政府组织建构不符合农村饮用水源的自然属性,以至相关管理措施难以长期稳定的延伸到乡镇以下得农村地区,水源基层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3.3内容。对农村饮用水源的法律调控存在具体制度上的缺失。我国现行水源保护的三大主要制度为:水源保护区制度,水质标准制度和水质监测制度。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居民无法享受到管网供水,只能直接从江河等地表水源取水或者依靠收集的雨水,井水为生。
4 饮用水源地污染原因
一是生活污水的排放;二是水土流失;三是农业耕作源料污染;四是工业污染;五是地下水开采过量
5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应对措施
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卫生,保障农民用上足量安全的水,其根本措施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供水工程、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的对策与措施。主要包括:
5.1选择不易污染的水源。在同等条件下,地下水源不易受污染,易于防护,卫生条件好,宜优先选择水质符合要求的地下水。
5.2严把水源工程关。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应建立坚持在水源工程开工前检验相关水源水质的制度,并尽量采用全封闭水源构筑物,避免污染物直接污染;
5.3加强水源卫生防护。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应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划分不同的水源保护区,并规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5.4强化水质监测。水源水质监测与评价应包括监测点的布置、监测项目、监测时间、监测频率的确定、监测方法的选择和水质评价等内容。
6 强化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6.1制订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专门法规
应总结国内外的饮用水源地管理经验,抓紧编制出台《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条例》,颁布不同类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管理办法、水源地监测信息管理和规定,分层次建立保障农村饮用水源地安全的法制监管体系。
6.2制订科学合理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
在制订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与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 6.3生物防控工程技术体系
建立生态防控技术体系模拟分析系统,研究农村饮用水源生态防控机理,确定农村饮用水源地点源和面源污染的生物防控措施,设计农村水源地的生态屏障,同时进行生态防控措施的相关配套政策研究,建立农村水源地污染生物防控示范点。
6.4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源地应急保障体系
在坚持常规水源和储备水源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水源地战略储备体系和特枯或连续干旱年以及水质受到污染情况下的应急供水体系。规范和强化本地区应对农村应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和完善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农村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体系。
6.5构建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实时监测体系
分类分级建立监测水源地水质预警实时监测体系,加强饮用水源地监控系统和监管能力建设,建设包括常规监测、移动监测、动态预警监测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水源地水量水质状况。
6.6制订农村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技术规程
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建立实用性强、经济、高效的水质监测技术规程,开发和筛选适用于农村饮用水源地监测的技术与设备。
6.7建立科技进步创新体系
加强与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有关的科学研究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农村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治理,加强劣质水、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研究,加强安全高效消毒技术研究,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制订工作,加强制水工艺的改造和研究,加强流域水环境保护、纳污能力及污染总量分配技术与管理体系研究,依靠科技手段防控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实现防控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6.8建立宣传教育体系,鼓励公众参与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的宣传和引导,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农村水资源保护工作宣传力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运行,广泛听取农民意见,充分反映农民意愿,建立农村水源地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农民对加快水源地保护的认同程度。
参考文献
[1]林洪孝主编《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