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范文

时间:2023-04-12 05:2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

篇1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1

 

在接触心理学以前,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为它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所折服。心理学是十分客观的一种存在,但同样不乏应用性。也许心理学理论有些枯燥,但辅以实例,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深入体悟生活的感觉,所以说心理学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 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

 

在科技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进入了 情绪负重 的时代。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身也就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对专业的选择和态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等等。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避免出现或有效应对由上述种种问题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现象,以积极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心理学教会我的是,正确地认识自己。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我的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心理年龄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现实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

 

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定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偶尔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我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偏强,但已经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从情绪特点考虑,我的情绪体验较为丰富,并且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十分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

 

从性格特点考虑,我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受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较为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这就是我对自身的认识。虽然可能会有些偏颇,但这也是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前进的生活的基点。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就是我的最大收获。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心理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把自己清晰地呈现在里面。有人说心理学是神秘的,我想神秘的只是我们所不够了解的人和事物。其实很高兴学习心理学这门课程,也很高兴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相信从其中得到的东西,会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2

 

我认为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群众;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透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忙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带给心理援助的过程。

 

透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必须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参与到了群众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群众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忙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到达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必须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构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带给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齐共同努力,不仅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带给心理方面的服务。个性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

 

篇2

关键词:音乐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效性

近数年以来,因为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理构成的诸多反面影响,频频发生了各类“大学生安全事件”,并造成了对于社会与学校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伤害到当事人的家庭。因此,当前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凸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而言,音乐治疗可发挥积极的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以音乐治疗措施来对学生作为心理调适与矫正。

一、音乐治疗的定义

音乐治疗作为一个体系化的心理调适过程,心理治疗师在此过程当中应用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形式,在实际的治疗过程当中显现出来的各种治疗关系,通过治疗使得被治疗者身心健康。音乐治疗按照其采用的所有音乐的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涵盖了聆听、歌唱、演奏、音律等多样化的方式来刺激与催眠被治疗者,以声音来促使其产生身体的应激反应,并让人最终获得健康。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高天认为:1)音乐治疗并非是不具有联系的、随意的心理调适的过程,而是具有涵盖着效果评估,建立起长、短时间治疗期,具有治疗实施计划的与治疗效果评价,科学与严谨的体系化调适的过程;2)音乐治疗是采取所有和音乐具有关联性的活动形式来作为体现,如聆听、歌唱、演奏、音乐与各种艺术形式等诸多活动,并非仅仅是聆听音乐;3)音乐治疗过程应该涵盖有音乐、接受治疗者、专业化的音乐治疗师此三项必要的条件。

二、音乐治疗的意义

作为一种独立的学科,最早的音乐治疗于美国所创立。在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中定义音乐治疗是:以音乐来作为重构维护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鸿懿主任则认为:“所谓的音乐治疗是基于心理治疗的相关理念及方式,以音乐自身所具有的心理与生理的应激式的反应,以多元化的针对性创设的音乐活动来作为体验式音乐,以此来对于心理障碍进行去除、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多元化的学科。”对于音乐治疗,《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一书的作者高天则是如此来进行描述的:“音乐治疗作为一种体系化的调适过程。专业治疗师以多样化的音乐的内容形式来体现体验式音乐,及其在此过程当中衍生的、表现出治疗的促进力的治疗关联性来使得被治疗者重新获得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

从生理方面而言大学生已趋于生理成熟期,可是在心理方面尚处于趋向于成熟、还未完全成熟的特殊时期。大学生处于大学阶段,需要进行学习,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累积人经验与生阅历,处于此阶段,大学生通常会具有走向成功的自我期许。但理想与现实是存在差距的,在大学校园内人际关系较为复杂,也具有诸多的压力,这使得大学新生们陷入到一种紧张焦虑的心态当中,从而还会失去自信。而具有着此类心理状态,也使得大学生们更应该进行意志锻炼,提升心理的成熟,在此改进的过程当中,倘若自我有着薄弱的意志力,并拓展此类心理状态,长期具有着过度忧虑即会构成心理障碍。而构成此类心理障碍有着诸多的原因,可划分为下述几类:1)学习压力。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后,学生多年以来的具有的学习压力依然存在,各种资质证的考试压力依然在扩大当中,难以获得身心的真正意义上的轻松。部分学生在入读之后会感到不喜欢所学专业,由此形成了心理的矛盾冲突,但是又无法去改变既成事实,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是学习优等生,可是在进入大学后,即会失去了原先的自信心。从而具有着自我否定,抗压力降低,并形成了心理的失衡,更为严重的还会具有抑郁症等症状。2)就业压力。大学生在入学之前会对于大学具有着美好的想象,可是在入学之后却必须去面对现实,从当前的就业压力可知即使是考上大学之后,也难以寻找到一份适合自我发展的职业,因为大学生人生阅历与经验较少,在就业之时如果找不到好工作,所受打击将会更大,可能会失去自信心,还可能会改变自我的性格,不敢去进行竞争,因而产生严重的不自信,甚至还会有深深的绝望,较易于产生自杀的危险心理倾向。3)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之时,因为需要自立的面对学习与生活,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和教师接触时间短暂,可是师生彼此间构建起良好关系却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具有着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经验,当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遇到困难与阻碍之时,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教好的人生指导,而且教师能够具有对问题的全面与客观的思考。可是在现实当中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去和教师请教问题,师生之间未能形成彼此信任的良好关系,学生遇到问题未能解决,内心感到徨恐,而之所以会有如此的心理反应,即显现出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弱化。

四、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

1、改善心理环境促进情感交流

巴拉图认为音乐本身有着宽豁领域,能够较好的打动人心。音乐也可影响到人的心理,特别是以音乐治疗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使得学生具有正能量的心态。经过较多的实践研究结果显示,调适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可借助音乐治疗的方式来达成,能够有助于大学生构建起健康正常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众所周知,面对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会具有着一定程度的语言交流障碍,此类学生在自我行为方式上会具有较多的与非正常状态的举动。在接受了音乐治疗之后,能够使学生的内心得到滋养与放松,改进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情感表述,和外界作为理性的交流。众所周知,音乐重点是以抽象性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来作为沟通的,所以音乐治疗较之于言语所形成的心理引导更能够体现出其有效性。音乐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较易使参与者形成共同体悟,在集体活动或者是个人才艺术展示中,都能够让学生汇集起来。使得学生在音乐当中真切的体验到轻松和愉悦,伴随着导入音乐治疗,能够给予学生较好的交流平台,去持续改进人际关系,促进自我交际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内心充满正能量。

2、调整不良情绪缓解内心压力依据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情绪波动性较大。对于周围不良因素抵抗能力不强。容易产生情绪变化。因此,处于比种状况之下,依据音乐治疗自身的形式与作用,来有效疏导学生所表现出的不良情绪,让心理压力得到舒缓,情绪具有积极与消极两类,随着音乐治疗学科的持续深入来进行研究,对多元化的音乐形式的音乐所形成的疗效具有较为客观的认知,应用多元化的音乐形式能够让人们的情绪形成较大的改变。例如,音乐当中的轻松旋侓,能够使学生具有愉快的心态。但是舒缓的音乐旋律,能够让学生具有忧伤心情。可在音乐治疗当中,应用音乐的此种特性来干扰学生的不良情绪,来调适情绪,现今有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规律性,表现在心情长期都处在一种低谷状态当中。应对此部分学生,教师能够指导其欣赏部分充满欢快情绪的音乐作品,让其心理状态呈现出健康的状态。

3、开拓创造思维提升综合能力音乐作为一种抽象化的艺术形式,应由欣赏者以其想象力去作为深切的领悟,在一过程当中即是一种对于思维进行有效拓展、提升艺术之间联想的进程。音乐固然是抽象的艺术形式,可在其内在当中具有着对于世界、社会、人生的诠释与理解,在学生感知音乐治疗疗效之时,可以促进大脑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方式。音乐可以促进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构建起良好的思维方式。因为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综合性的知识体现,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大脑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具有对事物具有着理性认知,可以从整体上来理解音乐艺术的内涵,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领域。此外,音乐治疗亦能够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音乐治疗所具有的优势为能够在推进音乐活动时,增强师生彼此的情感交流,在音乐当中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在舒缓的音乐旋律所营造的氛围里,懂得要与他人和谐共处,深化了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因为音乐治疗所具有的较为全面的参与性,可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之时,促进较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体验之中。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音乐活动一般是作为集体参与的活动,通过此种参与方式来构建起一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来营造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参与者可以懂得如何来保障集体利益、体现集体主义精神与意识。另外,音乐自身之美也能够吸引更多学生来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当中,如此一来,能够使得自我更加具有正能量的、开放的好心态。

五、结语

篇3

拓展训练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德国教育学家所提出的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方式。拓展训练将自然或者非自然的条件,经过精细设计每一个环节,比如野外训练、场地训练、水上训练等方式挑战大学生的极限,使得大学生在学会这些冒险克服障碍等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互帮互助,相互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像场地训练,就是利用各种攀岩、障碍、下滑等设施,展开训练。这些项目中有个人的,也有集体的。个人训练就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相应的任务,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集体训练要求的是团队的合作,相互之间的信任,彼此之间的默契来完成相应的任务。

一、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运用

(一)体验感受

在训练的最初阶段,每个学员在团队建设中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角色。真正的做到自己亲身体验每个难关。这些难关都能给学员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有了压力,有了学员们互相的支持和鼓励,才会有动力。这不仅仅纯粹的是寻求刺激和冒险,而是能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并得到自信心。挑战自我,激发斗志。

(二)分享交流

进过前期的训练,自身的体验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参与的大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这是拓展训练的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若没有这样的交流,前期的训练也就只能是流于形式,达不到更佳的效果。这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对于一些不善言辞,不喜欢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学生也是一种考验和挑战。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情感上的共识,才会让大学生们得到深入的思考。反思今后的生活,这是训练的价值所在。

(三)激发潜能

拓展训练最终是要将训练的体会和收获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经过前一阶段的交流和体会,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吸取别人的长处。将自己在训练中所收获的良好品质运用到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拓展训练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经过调查显示,1980年心理存在问题的大学生达到了两成左右,并且数据不断上升,最近的一些大学存在这样问题的学生已经达到了三成。在给10万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时发现,有20%的学生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

在北京的七所大学中,调查的学生有27%具有心理问题。其中,因为心理原因而退学的占总数的65%,因为心理原因而休学的占总数的38%。大学生当中,女生的心理问题要普遍的差于男生,而高年级的学生心理问题要普遍的好于低年级的学生,同样,来自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心理问题也要比城市里的学生差。近几年报道大学生因为琐事而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事件屡见不鲜,心理问题是大学生教育需要重视的。

(一)心理意志薄弱

大学生和高中生之间的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从硬性教育过度到自我的管理学习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变化让学生很难适应。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引导。现在大学生的心理意志非常薄弱。尤其是现在高校提倡大学生恋爱,出现的问题会逐渐增多。在面对困难时,大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更容易走向极端。这样的心理意志很难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在如今的社会团队精神至关重要。但是当代大学生中,很多的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往往都没有团队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利益摆在首位,不会全面地为大家为全局着想。再加上大学活动中集体活动也相对较少,更多的是给学生们自由分配时间。所以团队意识也非常薄弱。这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非常吃亏的。

(三)缺少自我挑战精神

现如今的大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勇敢地面对解决,缺少这样的自我挑战的精神,没有勇气迎接未知和挑战,这是非常致命的弱点。因为大学生都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不想尝试更多的新鲜事物,也就缺少挑战的精神。

三、拓展训练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认识信任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相处很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在不久之后就会接触社会,但是他们之间的相处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信任对他们的合作意识,集体精神,人际交往的和谐建设有显著的帮助。

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大学生首先需要相互了解,彼此之间敞开自己的心扉,完全的相信和信任彼此,同样也需要默契配合,尤其是在前期的阶段,大家都还没能够彼此的磨合,这是团队建设非常重要的阶段。比如在一个信任背摔的环节,就是要充分地信任自己的同学,真实地感受同学的存在价值。类似这样的活动就是在慢慢地培养信任感和互相的依赖。

(二)学会合作

在当今的社会,合作意识必不可少。但有很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们普遍反映合作意识很差,更多的是希望突出自己的价值,并不会更多地为团队着想。但是只突出个人价值,而忽略团队意识,任何的企?I都不需要这样的人才,即使是学历很高,也不会很好地融入社会和集体当中。所以团队建设至关重要。拓展训练也正是针对了大学生这样的心理问题展开全方面的培训。

(三)激发潜能

拓展训练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是对自身各方面的考验。在这样紧张充满刺激挑战的环境中更能激发自己潜在的能力。拓展训练就是要让大学生们挑战不可能,不断地克服心理障碍,完成任务,不断突破自己。每当他们完成自己原本认为很困难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就会有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种不畏艰难的品质有利于成就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适应社会

心理学的研究表示,人在很大程度上行为方式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能力。拓展训练就是使大学生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团结合作,互相信任,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学会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这些特征都是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有了这样的提升训练,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相处融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五)完善人格

拓展训练需要学员自己亲身去参加体会的训练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地感受体会,在训练结束后,学生们需要总结这次训练所带来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这需要学员们不断地交流心得。正是这样的交流方式,才能不断的认识自己的价值,反思自身的不足,控制自己的不当情绪。这样才是人格的不断完善。人格的完善情商才能得到提高。大学不仅仅是只注重智商,情商往往被人忽视。情商的提升是展现更完美人格的体现。

(六)建立自信

在特殊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适应的能力,在拓展训练中,很多环节充满了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是良性压力,大家都说挑战是克服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克服了拓展训练中所带来的压力也就会获得自信,这样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所能代替的。这是经过自己努力取得的自信。这样的成就感能够一直伴随你。在今后遇到困难时也能够像拓展训练一样自信从容地克服一切困难。这是拓展训练所带来的自信心的提升。

(七)启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拓展训练不像传统训练那样单一,枯燥。他突破了传统模式观念的束缚,将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加开阔。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们主动地探索寻找未知的乐趣。这样更加有效的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今的中国需要创造型人才。不断地解决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难题。这样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大学生才能与时俱进。

四、拓展训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的思考

第一,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将素质拓展课程纳入选修课程或者必修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心理状况开设不同的教学模式,拟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的。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拓展训练,将心理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第二,可将拓展训练跟体能教学体育课程相结合,互相吸取各自的优势。拓展训练对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的高校都有这样的能力建设这种训练的场地。其实一般的拓展训练可以利用很多自然的条件来完成。现在高校建设,环境都很好,广场、草坪这些地方都可以进行。

第三,其实拓展训练的最关键核心人物就是训练中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必须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具备各个方面的教学能力,比如领导能力,管理能力。要懂得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医学的一些常识,防止学生在训练中发生突发状况,懂得合理采取措施去处理。所以,对于拓展训练的老师来说,这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应该将训练的老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才能确保课程的顺利高效的进行。

第四,拓展训练是挑战自我极限的训练,所以在训练中一定要确保的是安全因素。必须要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统,任何的事情都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去完成,否则都是空谈。所以安全的保障很重要。

篇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 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 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 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 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 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 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 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 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5、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 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 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 人格和谐完整。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 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 体。

7、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一般而言我们可参照上述标准检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则要求助于临床心理学家的测查与诊断,不能随意给自己和他人胡乱下结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

(6)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2)能客观了解他人;

(3)关心他人的要求;

(4)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

(5)积极地沟通;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3)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6)具有自制力。

看过“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的人还看了: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哪些

2.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3.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4.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篇5

关键词:新生;心理健康问题;UPI问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41-02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行业间竞争更加激烈,由此而引发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大一新生,刚步入大学校门,已经习惯了高中的学习方式,突然面对崭新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一时间不能很快适应。因此,及时掌握与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心理健康普查的基础上,掌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其次,在于掌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以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和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以辽东学院2010级大一全部新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本科生为2300人,专科生为2929人。研究方法是利用心理测量软件对大学生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调查问卷(UPI)普查,通过网上测验的方式进行,所有数据全部由心理测验软件自动完成。辽东学院大一共大一新生共有5229名新生,共有5021人参加了测量,实测率为96.02%,其中一类比例为18.35%,二类比例为17.42。

(一)辽东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

1.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每年新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对新生采用大学生UPI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对普查结果属于一类和二类学生再进行scl-90测试,按scl-90结果解释,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要对其跟踪咨询服务。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每年接受此项跟踪咨询服务的大一学生约占学生总数10%左右。由于,学生刚入学,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因而新普查的结果准确率在80%左右。为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辽东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是异常的大学生逐个筛选核实,直到所有问题解决。

2.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健康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大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辅导的方式主要是新生入学教育时的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心理训练等方法来实施,其内容主要包括适应新环境、掌握学习方法、看法交往障碍等增。

3.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进行:一是通过心理健康课;二是利用广播、板报、讲座、测试等载体和方法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师生的心理保健。其中,心理健康课是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的主渠道,其他渠道为辅。

(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主要问题。大一新生面临的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其主要心理问题集中体现在适应性问题上,有的不善处理人际交往产生的心理孤独、焦虑,有的是由于家庭贫困引起的自卑和孤僻,还有的是由于情感焦虑与自卑。这些纷繁复杂的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三类:精神苦闷、学业困惑、生活难题。

2.原因分析。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健康的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但是,从全国的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来看,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的程度不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学校重视基础课程教学与研究,忽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些学校没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机构;心理辅导教师数量与学生比例不合理。二是课程设置缺乏统一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就全国研究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看,突出的表现是没有统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纲要与教材。这种现状难以保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而达到增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三是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其他各因素的影响。从家庭环境影响来看,家庭式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学生的许多品质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的修养与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挫折的方式。

二、培养大学新生健康心理的建议与对策

1.心理健康教育课改革。首先要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大学生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保健方法,增强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自觉意识。比如,编写一本适合学生阅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设心理方面的选修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作;学生会与团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普及活动;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板报等等。其次是全程式心理健康教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只停留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而应开展全程式的教育。这种全程式的教育是把心理健康课分散的各个年级与学期,比如,针对大学新生的问题,一年级上学期开设8学时,以后各学期各开设4课时,专科开设4学期,本科开设6学期。

2.加强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咨询工。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早期预防。新生入校后,要尽快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对筛选出来的高危个体进行主动干预,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萌芽状态中就被解决。另外,心理咨询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途径,学校应下大气力进行心理咨询是建设。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水平;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师本身也要加强自身修养,抱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心态去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增强其责任心,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我国的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学校慢慢的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在转型,并且在招生数量上以及在办学的规模上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根据调查显示,在最近的几年里由于学生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习的饿饿过程中都日益的表现出来,并且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逐年的增多,使得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也在显著提高,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学校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如果不实施相关的措施来改善这种问题,在以后的高校发展中将会受到影响,这些等等的研究表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因此,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就得从研究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下手,从而来加强培养一些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研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学生心理特征

在每个时期不同的高校学生中,他们大部分都带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时代气息,也就是说,通过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他们心理成长的影响。在当前的高校学生中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的矛盾

首先在孩子的世界中,家庭给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同家庭的高校学生在自卑心理以及自负心理方面表现的都不一样。家庭的经济条件往往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讲,在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中往往都会表现出一些自卑的心理,存在孤独感。而对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来讲,他们在心理上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盲目乐观而产生自负的心理。由此看来,在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工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家庭环境。

2.渴望被认同的心理

现在的大多数的高校都是比较开放的,在高校里的一些学生对于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好奇,在做事方面都是敢想敢当,敢于实践,同时又有许多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崭露头角,这样是为了能够得到周围的同学以及教师的认可。如果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挫折,那么就非常的容易把一些不好的负面情绪带动出来,往往会认为自己被忽视了。在现在的一些高校学生中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被社会认同的心理,但是一旦被社会否定就会出现负面情绪,并且对于心理调节又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去进行。

3.反叛心理

在以前一些旧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关系。学生必须要听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在这种状态下长期的受到压抑,最终造成了他们的反叛心理。在进入高校之后,他们在学习上没有太大的压力,因此一些向往自由的高校学生对于原有的传统教育方法非常的厌恶,以至于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而教师也希望学生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两者的矛盾在无形中形成了,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的困难,也给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对策研究

1.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训

在现在的许多的高校中虽然已经比较广泛的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是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高校的辅导员或德育工作者常常从事于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这些心理辅导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学培训,缺乏一定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并且专业素养也很低。探究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些高校中没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对于培训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问题不够重视。高校要想将自己的学生培养的健康,那么心理咨询人员就必须接受一些系统化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培训。

2.利用网络等新形式及时进行辅导

在许多的高校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并不愿意在心理咨询中心或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隐私,不敢大胆的去敞开自己的心扉。这就使得了在高校中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工作很难做下去,没有办法对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出相应的研究与深入的探讨,从而使得高校中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工作很难做下去。但是自从有了网络技术的普及,很多学生都可以匿名填写电脑上的一些信息,从而使得高校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的叙述自己的隐私,同时也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释放自己心中积压的苦恼与烦闷,将有些不快都统统的宣泄出来,从而释放和缓解心理的压力。同时,这对于一些从事于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是一种莫大的帮助,工作人员充分的利用网络这些资源,能够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准确分析出来,从而进一步的探究与分析,使得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3.建立朋辈聊天室等资讯途径

随着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学生对于心理疾病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摆正态度来看问题。但是在一些高校的学生中仍然有些学生不愿意向别人吐露心声,因为彼此间年龄上的差异使得交流产生了一定的阻碍。那么为了缓解这种情绪的产生,在高校中建立一个朋辈聊天室,这个工作室主要是用来缓解不愿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些学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良性互动

针对现在的一些高校学生来讲,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分很多种,既包括有一些外在的因素也有一些内在的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也包括内部因素主要有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因此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与他们多沟通,学校的老师也要经常参与互动,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将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结合共同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

四、结束语

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它的成功关乎到很多学生的个人成长,同时也直接的关系到了大部分学生的家庭利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关系到了国家的发展。因此,要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抓实抓牢,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然后针对一些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将心理健康评价建立和完善起来,并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去完成。

参考文献:

[1]王维铭.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4,(19).

篇7

大学新生 心理问题 对策

一、前言

人的健康成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身体的健康成长,二是内在心理的健康成长,而教育的本质为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因此作为教育者,作为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尤其是刚刚经历黑色高考踏入大学校园新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其保持身心健康,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二、大学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入学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使其普遍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并由此带来心理上的困惑,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

当代社会环境影响下,90后新生的个性特点非常鲜明,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浓厚的独立意识。来到大学陌生的环境后,在心理上他们急欲摆脱家庭父母的管制,反感外界把自己当做孩子看待,他们渴望长大,但却并未真正的成熟,仍对家庭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惯性,从而产生了环境不适应性。如独生子女在父母的过分溺爱中长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心理情绪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大事小事遇到问题还是依赖父母,恋家情绪严重。同时,新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环境适应性问题亦较为突出,他们大多成长于贫穷落后地区,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不同于城市,甚至会因生活费问题陷入窘迫的处境,容易出现自卑、封闭、粉饰、嫉妒、偏执等心理问题。此外,少数民族新生在不同民族不同风俗的环境中更容易出现不适应,如饮食起居方面。

2.学习心理问题

与高中学习相比较,大学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专业定向性增强、主观能动性增大、学习目标选择及途径多样化,更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等特点。中学学习时,老师制定了学习计划,高考成了明确的目标,家长包办了其余的一切;大学入学后少了中学教育的条条框框,少了老师与家长的唠唠叨叨,多了几分自由与自主,很多新生也因此渐渐迷失了方向,目标不明确,学习不自觉,宿舍、食堂、课堂“三点一线”外,每日无所事事,生活无聊、乏味,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心理上的不成熟,本该推动学习成长的自我力量还未足够强大,在遇到大学那么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自己独立面对和解决的时候,迷茫是自然的,没有好的外界支持,很多新生因此产生了困惑与无助的心理,选择了逃避和退缩。此外,曾经是高中佼佼者的新生们来到人才济济、强手如林的大学校园中都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学生,除了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特点、方式及环境的改变,或许也会让其倍感压力,甚至受挫;也有一些同学因来到的不是其心目中理想大学或者理想专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心理矛盾。

3.人际交往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总希望与人交往,摆脱孤独与寂寞。大学四年里,大一入学时,新生最容易产生孤独感。入学后,人生地疏,远离父母、亲人和朋友,有些新生入校几天内频繁打电话回家倾诉思家之情,甚至想家伤心落泪,盼着“十一”长假早点到好回家团聚。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利于新生找到归属感,扫除心理障碍。然而新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交往对象以昔日的同学、朋友、老乡为主,班级同学亦以宿舍同性同学交往居多,交往圈子狭窄,这是由自卑羞怯心理诱发的一种交往方式。有些家境贫困的新生亦会因自卑羞于与他人沟通交流,产生自我封闭的孤僻心理交往障碍,还可能有仇富的嫉妒心理。而家庭环境优越的新生有时亦个性较强,容易有孤傲自负的表现,过多的关注自我,忽视、轻视甚至排斥他人,从而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对策分析

新生的心理状态既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又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制约,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点,作为新生辅导员,我们应从对新生的盲目爱护上升到理性关爱,认真分析原因思考总结对策,从而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从共性层面认识新生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新生成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社会环境正发生着快速而又巨大的变化,他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相同,其心理问题具有时代的共性特征。在多元化、多色调的社会因素和文化价值观念等客观环境的影响下,他们思想受到一定的冲击,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他们求知欲强、用于探索、敏于接受新事物,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是家长小心翼翼呵护宠爱长大的一代,但是这种宠爱同时也限制了孩子心理上的成熟和独立,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市场经济下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对年轻一代的要求亦更高,无论是智商或情商,然而高考压力下,中学教育中学生以学为生以分为根,家长期望过高所带来的学习压力,使得他们得不到本该拥有的许多社会经历锻炼,明显的影响了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阻碍了心理的成长成熟,使他们成为了智慧、活跃、创新同时也自我、幼稚、依赖的一代。

2.从个性特点把握新生心理问题

新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独特性亦来源于不同新生的个体特点。从个性特点看,由于家庭氛围,成长环境差别很大,使得不同新生之间心理成熟度差异很大,有的同学已经能够独立自主、自我成长了,而有的同学还在依赖中迷茫。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使得有的同学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优越感较强,有些同学过于自卑、虚荣或对现实不满。这些客观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新生们心理状况上的差异,并且作为思维不再单一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的主观意识也各有特点,思想特征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心理问题的独特性,他们对待事物有不同看法,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就呈现了不同的心理困扰,有的同学懂得换个角度思考,心情豁然开朗,有些同学固执己见,一直处于挣扎矛盾中。

3.对策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可以从集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通引导其进行自我调试。

一是着眼于当代学生成长的大环境,了解影响他们的社会思潮是什么,了解这一代学生的共性特点,消除代沟,贴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创建一个温暖和谐的集体,以思想教育为基础开展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及形势政策教育、公民道德及素质教育,帮助其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成人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优化新生心理人格。

二是从个体出发,建立新生档案,了解每一个新生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学生在家庭中的感受,了解每一个新生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把握每个个体的成长环境,从而更深刻、准确地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辅导关系,给心理辅导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恰当的恰入点,提高心理辅导的实效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生活独立性较差的新生加强其成人意识独立意识的教育,并多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令其找到安全感归属感;而因为新生们对大学不确定性的了解,入学后受制于加上大学的有限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得他们出现了缺乏学习目标或目标不明确的心理困惑,我们可培养其进行目标管理,并进行心理选择学方面学习,帮助其辩证、调整、转化自我目标,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有一个远处的理想目标等待着我们,会让我们能够更加认真地生活,更加努力地克服眼前的坑坑洼洼;经济上的困难是一时的,心理上的贫困影响却是长久的,针对新生中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我们要运用好“谈心”,把握好应有的尺度,真正为其着想,与其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帮助其争取资助或勤工助学计划,解决其生存压力,努力使其自尊自信自强,同时加强诚信与感恩教育,虽然起跑线上慢了一步但人生的征程更应努力向前,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窘困的现状,完成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为社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以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存在人际交往问题的新生,应对其进行疏通引导,使其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人不可能独立于他人存在,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时要摆正心态放弃自卑心理,又不能高高在上,不卑不亢,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

三、结语

大一对本科生来讲,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如何使其保持健康的身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积极融入校园生活,是我们新生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除了学生自身发展、辅导员引导,更离不开家庭家长的教育、社会正确导向,缺少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显得薄弱无力。而作为辅导员,我们首先自己必须拥有健康的身心,积极向上的态度,言传不如身教,同时我们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以正确的方法教育引导新生,以“重心下移,预防前移,跟踪长移”的思路开展工作,宣传普及心理知识,开展心理咨询,营造一个温暖安全的爱的环境,为学生心理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新生报到入校至今已有一个月的时间,期间工作的酸甜苦辣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辅导员,特别是新生辅导员,任重而道远,但我将以“虽行山路,一赏繁花”的心态,坚持我们广工大精神“包容内敛,乐观进取”,继续在辅导员岗位上前行。

参考文献:

篇8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4种专业类型在校女大学生1738名,调查与生殖健康状况,同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医学类女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均低于非医学类女生(P值均

【关键词】;精神卫生;生殖健康服务;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7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3)10-1261-02

生殖健康是指在生命的各个阶段,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生殖过程在体质、精神、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适。对于女大学生来说,生殖健康状况也包含了生殖相关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女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关系,是制定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的基础。基于该目的,笔者开展了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与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将杭州某高教园区内所有高校分成医学类、艺术类、文科类和理科类4种类型,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每种类型中随机抽取1所高校,然后在抽中的高校中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在校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公式估计样本量:n=α2×π×(1-π)/δ2。取α=0.05,uα=1.96,女大学生发生率取值10%,允许误差控制在0.02,失访率为15%,整群抽样扩大1.5倍,则总的样本量为1500人。

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38份,有效应答率为96.56%。其中医学类、艺术类、文科类和理科类学生分别为784(45.11%),283(16.28%).371(21.35%)和300(17.26%)名。调查对象年龄最小17岁,最大25岁,平均(20.87±1.38)岁。

1.2 方法 自行编制“女大学生生殖状况与相关行为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最近1a内妇科炎症、月经失调、痛经等常见妇科疾病发生与就诊情况,和行为等。同时,采用王征宇翻译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SCL-90量表包含90个项目,归纳为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疾病及其他;每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69,分半信度为0.970,表明该量表在女大学生群体中有较好的信度;该量表分量表分与总量表分的相关系数在0.863~0.944之间,各分量表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30~0.882之间,表明该量表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均较好。

1.3 统计分析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调查数据,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不同专业、生殖健康状态和状态女生间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选用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用Kruskal 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检验)。

2 结果

2.1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医学类女大学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得分上均低于非医学类女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与生殖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以最近1a内是否因生殖健康问题就诊、有无行为和有无行为为可能的影响因素,分组比较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有因生殖健康问题就诊、有行为以及有行为的女大学生,其SCL-90的10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没有上述情况的女大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女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的特定群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殖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生殖保健指导,在心理和行为上极易出现偏差,除了带来身体的伤害,还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国内近年来开展了较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也涉及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

篇9

着力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设施,以“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为主要载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大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强化心理健康意识;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化解心理疑惑,预防心理疾患,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助推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2 党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设施健全

2.1组织体系健全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主管学生工作的学校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学工部长、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担任副组长,各分院党总支书记为组员。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简称心理中心),负责组织、策划和实施全校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建档、研究及教育,并指导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下设大学生心理健康互助协会和朋辈心理热线;二级学院设立心理辅导员,具体负责本院系的心理工作,与学校的心理中心呼应,形成工作协同机制;三级班级设置心理委员,负责落实校、院的各项心理工作。四级建立心理危机转介机制。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医院建立联系,防止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2.2硬件设施完备

心理中心占地面积720平方米,设有心理咨询室、沙盘治疗室、心理测验室、团体咨询室、宣泄治疗室、行为训练室,放松治疗室、基础心理实验室、图书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和宣传栏。配有心理测试电脑21台,装有70多个心理测试单机版和网络版软件及各种心理训练软件,购置普通心理实验仪器17台,生物反馈仪2件,音乐治疗仪、脑电波治疗仪各1套,总投资100万元。

2.3师资队伍专业

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给心理中心配备2名专职教师,负责全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心理教师有心理学及其相关教育背景,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同时邀请心理教研室有资格证的老师兼职做心理咨询,为学生排忧解难。二级学院的心理辅导员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定期组织培训,鼓励考取国家级心理咨询证书,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3 课程体系

一是开设了公共必修课。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完整的课程计划、大纲和教材,课程设置1学分,全校学生必修,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教研室的老师共同授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一种以“体验性”教学为主的教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或设计专门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参与中体验,在感悟中获得成长的经验[2]。确保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系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和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获得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二是开设选修课。开设了“面对抑郁”、“变态心理学案例”、“青年心理极其调节”和“现代社会心理学”、“爱情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成功心理学”、“心理学英语”等选修课,每年有近一半在校生选修,丰富了大学生的心灵世界。

4 活动体系

每年组织“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

一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分享阳光,分担风雨”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影片赏析、学校十佳心理使者和优秀心理使者评选、大型心理趣味运动会,制作心理宣传栏、心理漫画展、心理微电影,世界睡眠日条幅签名仪式,“给你一只手”公益活动、“爱的抱抱”爱心活动“画心情”书画比赛,征集心理格言软笔、硬笔书法作品、“心理历程”文章、最美笑脸征集等系列活动。

二是发行心理期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刊――《心晴》已发行4年。该刊物着眼于普及心理常识,刊登“美丽心灵”主题征文优秀作品,解答热点心理问题等内容。

三是校报开辟“心理平台”专栏。每期校报安排心理指导老师撰稿,分析学生心理案例,介绍心理健康知识。

四是开通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站设有“心闻快报”、“心灵鸡汤”等专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自我心理调解的方法。

五是拓宽心理信息传播渠道。开通了心理骨干QQ群、飞信群、微信圈,利用学校广播站定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5 开展心理普查、建档和咨询工作

每年新生入校后,逐一接受 SCL-90和UPI问卷普查。发现异常者,由心理指导老师单独约谈,结合心理委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平时观察,最后确定是心理问题重点人的建立重点学生追踪档案,同时指定本班或本寝的同学作对该同学进行心理帮扶,实行动态监测。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同学及时进行转介,防止重要的危机事件发生。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咨询,根据情况采用个体和团体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

6 心理科研工作

篇10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分析

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主要是从问题角度出发,帮助分析解决学生引发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克服这些心理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引发心理障碍问题的原因越来越多,运用传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很难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革命,倡导发现人类的美德,如爱、宽恕、感激、智慧、乐观等,肯定人的优秀品质,倡导人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生活,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改善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会发现美,感悟美,从而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2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小

在大学近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上,主要还是对于少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积极心理学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高校在校全体大学生,能够使普通大学生变得更快乐,激发大学生自己的潜力特点,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通过挖掘自身的力量,避免在受到困难和挫折时产生心理问题。

2.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主要是以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为主。对于学生发现的思想问题,基本上属于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相关工作人员劳心劳力,效果却不十分明显,最主要的还是没有发学生的品质和潜能,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状态,学校也未充分认识到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未能够从长远角度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存在局限性

通常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一名教师作为主任,主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还会设置教研室。但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都与专业化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另外人员数量上的不足也明显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困难,这种设置已经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发展。

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途径

3.1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高校生活中有相对宽松自由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许多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相应的学习和生活,但是来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部分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导致理想与实际贴合不紧密,实现理想的途中困难重重,屡屡碰壁,当理想与目标实现不了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挫折,产生负面情绪。因此需要我们正确看待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对学生发展进步的作用,及时帮助学生制定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3.2重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积极心理学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从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和疾病问题,转移到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情绪上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新时期,通过重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建立起面向全体师生、全员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借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发掘学生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正确的看待人生和看待自己,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规划,同时要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优点特长。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上深挖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理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教育、预防、干预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共抓共管,共帮共带的立体化心理教育格局。

3.3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和教学手法

在优化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完善相关理论体系的建设,增加心理健康选修课,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能够将积极心理学穿插在体、音、美的相关教学内容中,同时高校还要统筹兼顾,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建设心理服务站和在线热线、与班主任辅导员展开新生谈话、电话家访,或者每月与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一次心理安全形势分析会,及时关注班里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对于个别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进行专门辅导。也可以和社区医院、科研单位携手组建区域心理健康公益服务机构,定期在高校开展心理辅导课,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另外要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网络时代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必须学习网络了解网络,这样才能时刻与学生保持共同的话题。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造网络资源库、网络平台,建立完善心理健康等级评定,实施学生心理危机监护分级预警制度,帮助了解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3.4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素质,校园可以通过建设一支由校外专家、专业教师骨干、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心理工作队伍,随时服务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也可以通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共性问题和个别案例进行课题研究,而提升心里健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辅导经验。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心理文化活动,如心理文化周、心理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从而进一步方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