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儿子范文
时间:2023-04-09 20:1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鞋匠的儿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时,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
在林肯站在演讲台上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往,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开怀不已。等到大家的笑声歇止,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作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林肯转过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的技术。”
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参议院里的任何人,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
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都部化成了赞叹的掌声。
篇2
师:上节课,同学们初读课文,知道了林肯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首次站上演讲台时,“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他们为什么“笑”?为什么所有的参议员都开怀不已地“大笑起来”呢?
生:他们“笑”“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生:我觉得他们的“笑”,是在羞辱林肯。
师:(板书:羞辱)请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要“羞辱”林肯呢?
生:我认为,他们“羞辱”林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自己“不能打败林肯”。
师:会读书,善于捕捉关键性的问题。(出示: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我们来共同研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适当的语气和停顿,说说各自的理解和不同看法。(生练读)
【点评】 阅读理解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李老师在教学中既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又适时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把阅读思考引向深入。
生:从他们“不能打败林肯”,我们可以想象到林肯有超常的智慧、非凡的才能。
生:我认为参议员们无法与林肯竞争,他们只能依仗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逞强。
生:我从一个“但”字,读出了他们傲慢自大的霸气。
生:我从一个“而”字,看到他们一张张狂笑的嘴脸。
师:汉字有神奇的穿透力,我们好像看到了当年参议员们大笑不已的场景。请再读课文,仔细研究“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这一场景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凸显出来的?
【点评】 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什么,还有关注怎样写。在处理读与写的关系问题上,李老师没有停留于学生对“大笑”场景的感知,而是顺势引导学生回读前文,了解“大笑”场景是怎样写出来的。
生:课文一开头就写道:“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参议员们都感到尴尬。”
师:(板书:尴尬)说得好,课文开头即点明他们有着共同的“尴尬”心态。
生:我想,那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可能就是那个特别想要羞辱他的人。
师:很细心,读出了文章前后的内在关联。
生:我认为,那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所说的话,正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师:“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是他们情感的自然释放,这也正是文章作者的有序表达。
【点评】 新“课标”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一片段的教学有两个亮点: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各自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由外而内、由粗而细地自主阅读,精心捕捉关键性的问题,细读慢品,透过参议员们因“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的文字窗口,打开阅读视野,“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知晓参议员们的社会心态,感受林肯非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第二,在感知“大笑”场景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思考,把读和写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学片段一】
师:上节课,同学们初读课文,知道了林肯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首次站上演讲台时,“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他们为什么“笑”?为什么所有的参议员都开怀不已地“大笑起来”呢?
生:他们“笑”“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生:我觉得他们的“笑”,是在羞辱林肯。
师:(板书:羞辱)请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要“羞辱”林肯呢?
生:我认为,他们“羞辱”林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自己“不能打败林肯”。
师:会读书,善于捕捉关键性的问题。(出示: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我们来共同研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适当的语气和停顿,说说各自的理解和不同看法。(生练读)
【点评】 阅读理解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李老师在教学中既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又适时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把阅读思考引向深入。
生:从他们“不能打败林肯”,我们可以想象到林肯有超常的智慧、非凡的才能。
生:我认为参议员们无法与林肯竞争,他们只能依仗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逞强。
生:我从一个“但”字,读出了他们傲慢自大的霸气。
生:我从一个“而”字,看到他们一张张狂笑的嘴脸。
师:汉字有神奇的穿透力,我们好像看到了当年参议员们大笑不已的场景。请再读课文,仔细研究“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这一场景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凸显出来的?
【点评】 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什么,还有关注怎样写。在处理读与写的关系问题上,李老师没有停留于学生对“大笑”场景的感知,而是顺势引导学生回读前文,了解“大笑”场景是怎样写出来的。
生:课文一开头就写道:“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参议员们都感到尴尬。”
师:(板书:尴尬)说得好,课文开头即点明他们有着共同的“尴尬”心态。
生:我想,那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可能就是那个特别想要羞辱他的人。
师:很细心,读出了文章前后的内在关联。
生:我认为,那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所说的话,正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师:“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是他们情感的自然释放,这也正是文章作者的有序表达。
【点评】 新“课标”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一片段的教学有两个亮点: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各自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由外而内、由粗而细地自主阅读,精心捕捉关键性的问题,细读慢品,透过参议员们因“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的文字窗口,打开阅读视野,“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知晓参议员们的社会心态,感受林肯非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第二,在感知“大笑”场景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思考,把读和写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学片段一】
师:上节课,同学们初读课文,知道了林肯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首次站上演讲台时,“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他们为什么“笑”?为什么所有的参议员都开怀不已地“大笑起来”呢?
生:他们“笑”“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生:我觉得他们的“笑”,是在羞辱林肯。
师:(板书:羞辱)请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要“羞辱”林肯呢?
生:我认为,他们“羞辱”林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自己“不能打败林肯”。
师:会读书,善于捕捉关键性的问题。(出示: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我们来共同研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适当的语气和停顿,说说各自的理解和不同看法。(生练读)
【点评】 阅读理解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李老师在教学中既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又适时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把阅读思考引向深入。
生:从他们“不能打败林肯”,我们可以想象到林肯有超常的智慧、非凡的才能。
生:我认为参议员们无法与林肯竞争,他们只能依仗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逞强。
生:我从一个“但”字,读出了他们傲慢自大的霸气。
生:我从一个“而”字,看到他们一张张狂笑的嘴脸。
师:汉字有神奇的穿透力,我们好像看到了当年参议员们大笑不已的场景。请再读课文,仔细研究“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这一场景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凸显出来的?
【点评】 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什么,还有关注怎样写。在处理读与写的关系问题上,李老师没有停留于学生对“大笑”场景的感知,而是顺势引导学生回读前文,了解“大笑”场景是怎样写出来的。
生:课文一开头就写道:“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参议员们都感到尴尬。”
师:(板书:尴尬)说得好,课文开头即点明他们有着共同的“尴尬”心态。
生:我想,那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可能就是那个特别想要羞辱他的人。
师:很细心,读出了文章前后的内在关联。
生:我认为,那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所说的话,正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师:“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是他们情感的自然释放,这也正是文章作者的有序表达。
【点评】 新“课标”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一片段的教学有两个亮点: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各自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由外而内、由粗而细地自主阅读,精心捕捉关键性的问题,细读慢品,透过参议员们因“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的文字窗口,打开阅读视野,“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知晓参议员们的社会心态,感受林肯非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第二,在感知“大笑”场景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思考,把读和写在具体教学环节上有机地结合起来,触摸文章的情感脉搏,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理清“大笑”场景的表达顺序。
【教学片段二】
生:(齐读)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
师:这个句子在文章的表达上起了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
师:参议员们因“不能打败林肯”而欲“羞辱”他,想一想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又会如何呢?(出示: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思考一下:参议院是怎样从“大笑”陷入“静默”的?
【点评】 阅读功夫在揣摩。“林肯的话”,是特定语境中的应对发言,句句出自内心,字字倾吐真情,扣人心弦。基于此,李老师按照“习题2”的要求,组织学生精细品读,主攻难点,习练真功。
生:我开始读林肯的话,以为这是林肯在反击那位傲慢的参议员。但细细读来,觉得“非常感激”是林肯的真心话,因为是那位参议员的“希望”,使他想起了过世的父亲。
生:“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认为这里的“永远”是一种承诺,表示以后也不会忘记,是林肯对过世父亲的深深敬意。
生:“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理解这个“永远”是一辈子的意思,是林肯终生不变的做人信念。
生:“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我认为这里的“永远”,既表达了林肯对鞋匠父亲的无限敬仰,也表明林肯做总统追求的是像父亲做鞋匠那样。
师:理解很深刻,林肯真情的话语,让我们深受感动;再看看,参议员们又是怎样从“大笑”陷入“静默”的呢?(板书:静默)
生:我认为,是林肯的真情话语感动了他们。
生:我认为,是林肯的讲话,让他们感到羞愧。
生:我看着插图中林肯镇定的眼神,文中那个“等”字特别让我感动。
师:(惊喜)哪个“等”字?
【点评】 看似随口一问,却使波峰凸起,助推阅读思考登上一个新的“制高点”。
生:参议员们为能羞辱林肯大笑不已,而林肯却“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后”才说话。我觉得这个“等”了不得。
师:你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可谓“读穿一个字,引发无限情”。好一个“等”字了得,“等”是宽容,“等”是尊重,“等”是坚强,“等”是智慧,“等”是力量。看,林肯挚情至理的话语,让大笑不已的参议院员入――
生:(齐)一片静默。
【点评】 参议员从“大笑”变为“静默”,这个变化是阅读理解上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一片段的教学,李老师将教科书编者精心设计的课文后“2、3”两道习题,有机融入阅读教学过程,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首先,出示“林肯的话”,让学生精心研读、自我体悟、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接着,班级交流,讲心得,谈发现,尤其是“等”字的教学,可见学生阅读钻研的深度,也体现了老师的教育机智。师生智慧的交汇碰撞,使课堂教学渐入佳境,学生亲历阅读过程,真切地感受到:林肯话语透发出的卓越智慧、博怀、人格魅力;参议员由“大笑不已”到陷入“一片静默”,实为情理之使然。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研读课文,感受到了参议员们从“大笑”到“静默”的态度变化,但是参议院的“嘲笑声”又是怎样化成“赞叹的掌声”的呢?请细细品读课文第3、4自然段,合作研讨,看看林肯是怎样讲的?参议员们又有怎样的感动?
生:我觉得“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这个“转头”动作看出林肯有礼貌、很大度,谈父亲为他的家人做鞋子的事,让人感到很亲切。
师:会联想,从一个细微的动作,读出人物的宽容大度。
生:林肯讲到从小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还愿帮那个参议员改正不合脚的地方。我想,那个参议员此刻一定会感到愧疚。
师:学会了体验,这就叫“推心置腹,草木有情”。
生:林肯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任何人都一样”,“尽可能地帮忙”,我想所有的参议员也会被感动的。
师:参议员们都被感动了,此时此刻,林肯最不能忘怀的是什么?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李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情感发展趋势,以“此时此刻,林肯最不能忘怀的是什么? ”将参议员们的“感动”引向林肯自身的“激动”,火候点拨,恰到好处。
生:最不能忘怀的是他伟大的鞋匠父亲。
生:最不能忘怀的是父亲无人能比的手艺。
生:最不能忘怀的是自己做总统,也不能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师: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林肯深深怀念过世的父亲,不禁“流下了眼泪”,参议院响起了――
篇3
再过几天,就是你十八周岁的生日了,你即将跨入成年人的行列。成年——意味着独立,成年——意味着要有所担当,成年——也更意味着凡事要多一份思考,为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前途,因为你已不再是小孩子了,而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近年来,你总是存在着青春逆反心理,导致我们不能很好的沟通,其实青春叛逆期每个人都会经历,但对任何事都持批判反对的态度,那就是反常心态了。你总是认为我对你太严厉,其实“可怜天下父母心”,从小到大经常教育你,就是为了要你好好学习,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呢!“严是爱,松是害”,然而由于你强烈的逆反心理,你的任性,导致我对你的妥协,使我放松了对你的教育,从而导致你高考的失利。
我知道,高考分数公布后你也很难过,你总认为你不应该考这么低。其实,高考失利并不代表一切,哪儿跌倒从哪儿爬起来。你说你想复读,自己的儿子不甘失败而欲东山再起,你说做父亲的能不支持吗?然而,虽然从内心讲我愿意再给你一次机会,但我却认为你在复读之前必须要认识到你失利的原因,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从而去改变它,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光明天地来。
其实,你失利的原因,我平时多次跟你谈起,但是你却从来没有采纳过我的意见:
一、没有树立自立的精神。人只有有了自立的精神,才会有明确的目标,也才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去制定学习规划;人只有有了自立的精神,才会有求知的欲望,也才会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而努力学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习是一件苦差使,需要我们用顽强的毅力去攻克它,克服它,才能实现既定目标。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不付出辛劳就取得成功的先例。
二、学习没有懂得去用心和动笔。学习不是做样子去给谁看,而是要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只有沉下心来,专心学习,才会将知识摄入到脑海里。“好记性不抵烂笔头”,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勤动笔,动笔能增强记忆,动笔也能让自己变得更专心。
三、不注重改变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你的成绩始终上不去,说明你原先的学习方法肯定有问题,为什么却固执地不去改变它呢?如,你的英语成绩一直很差,我曾多次提醒你,英语语法就那么多,掌握起来很容易,因此要想提高英语成绩一定要去认真地背诵和默写单词,单词不掌握,你怎么能去做阅读理解,怎么去写英语作文,而你就是不愿去记单词。还有,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要去掌握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不要经常浪费过多的时间去钻偏题和难题。要知道,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使自己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没有正视自己的能力。每个莘莘学子都希望能考上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智力和能力不同,不是每个人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因此要学会正视自己,决不能好高骛远,只有正确定位自己,才能做到脚踏实地,才能做到心不噪气不浮。
五、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这么多年来,为了让你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你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就养成了你在许多方面的惰性,如不能主动起床,不能主动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东西乱扔乱放等。其实,这样长期下去是不行的,不利于你的成长。还有几天你就是成年人了,你一定要学会独立生活,一定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一定要主动而为之。
儿子,你如果能真正理解我以上分析的几点,你就不难理解你失利的原因了。
儿子,复读高三的一年,正是你成年的第一年,你一定要好好把握好自己,吸取自己失败的经验教训,千万不要总觉得父母啰嗦,总是在管你,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养儿方知父母恩,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父母的苦心。
篇4
这话是一位诗人说的。
“每个人都要像擦皮鞋一样去擦拭自己的内心。”
这话是一位擦鞋匠说的。
深秋的街边,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酷热。擦鞋匠在忙着擦拭客人送来的皮鞋,突然传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往街边的林子看,一个襁褓,里面躺着一个嫩嫩的婴儿,看得出来,这是个弃婴。
擦鞋匠扫视四周,没发现神色异常的人,弃婴的父母一定跑了,他把婴儿抱回了家。两个儿子极力反对,让他把孩子丢到远处,或者送到弃婴收容所。
去弃婴收容所的路上,看着蠕动的小嘴儿,擦鞋匠的心软了,把孩子抱了回来,而两个儿子跑出了家门。
四年后,孩子仍不会说话,到医院诊断才知道孩子患有轻度的智障。可能是出生的时候,缺氧所致。
这时候,两个儿子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极力压迫父亲,要求抛弃这个智障儿童。擦鞋匠断然拒绝了,他说:“当初我都没有丢弃他,知道他有病了,就更不能不管他。”
后来,人们常常看到一位背着孩子的擦鞋匠,忙的时候,擦鞋匠就边擦鞋边和背上的孩子说话,空闲的时候,就扶着孩子练步,一句一句地教孩子说话。孩子经常生病,为了给孩子看病,擦鞋匠花去了仅有的那点积蓄。
又过了两年,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会蹒跚走步了,还会说出几个简单的词汇。擦鞋匠非常高兴,仿佛看到了孩子无限光明的希望。
擦鞋匠将擦鞋得来的钱全部花在这个智障孩子身上,自己省吃俭用,一分钱也舍不得浪费。
奇迹逐渐发生了。孩子从蹒跚学步到步行平稳,从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汇到能与人对话,尽管智商较之同龄孩子还有差距,但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
自此又十年。孩子上了初中,当孩子把一张盖有大红戳的奖状拿到擦鞋匠的面前时,擦鞋匠哭了。领着孩子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们都惊呆了,医学界无法完成的课题被一个擦鞋匠攻克了。
医生们聚集起来,问擦鞋匠是怎样训练孩子的,擦鞋匠一五一十地说给医生们听。然而,这些措施也称不上什么高明啊――每天和孩子对话,从不间歇;帮孩子走路,只要有时间;带孩子跑步,只要他能跑动。
“这些都称不上高难度的训练啊?”一个医生说。但是,有多少人能十六年如一日地坚持呀!大家都说。
篇5
有恒心方能成功——读《鞋匠的儿子》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叶君健写的《鞋匠的儿子》让我懂得有恒心方能成功。
这篇传记小说写了安徒生一生的经历。从刚开始一个很愚笨的孩子,到哥本哈根学演戏,但是未能成功,还受到别人的嘲笑和讽刺。因为当时下层社会的人是不可以演戏的,但他并没有放弃。一条路不通,他又选择了写诗,经过好心人的帮助发表了。安徒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以至于哥本哈根的许多人都很欣赏他。后来他由于写得很出色,被一些贵族所嫉妒。再以后安徒生四处流浪,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童话:《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这些作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安徒生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记得那是一次夏令营,我和同学爬山。我爬到半山腰就累得不行了,我放弃了,结果被送了下来。后来有很多同学成功了。对!他们靠的就是恒心,坚持不懈,以至于赢得了荣誉。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轨道上,唯有意志坚定,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朝着前方执着迈进的人,才真正的获取成功。
篇6
一、表演的作用
(一)辅助学生理解文本。
小学语文的课文故事性都比较强,但是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生活场景。通过表演,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氛围,通过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帮助教师了解课堂。
看课堂上学生是不是真正理解文本,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不是到位,就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是不是恰如其分。表演还是教师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的一种途径,是检验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度的一种途径,也是教师改进自己教学方式的一种途径。
(三)搭建学生合作平台。
表演中绝大多数都是几个学生的集体表演,所以要求每个学生之间能够配合好。这种交流不仅是语言、肢体上的,更是情感、心灵上的交流,学生在表演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二、表演的类型
(一)朗读式。
朗读式表演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人物的语言进行口头表演。这是最基本的表演方式,也是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有效方法。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朗读,必须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提示语,并且联系全文的背景,使这种朗读自然、准确,充满生命力。
比如,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指导学生朗读表演林肯面对参议员的嘲笑后的一段发言:“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老师们往往会引导学生抓住林肯话语中的三个“永远”来进行朗读,学生只要感情充沛地读好这三个词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其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读读之前那位参议员的话语:“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学生不难根据提示语中的“态度傲慢”来朗读,但深挖下去:参议员抓住什么来羞辱林肯?如何读好他的话?学生明白了参议员羞辱林肯的理由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卑微的鞋匠,因此朗读这句话时应突出“鞋匠”二字。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表演才能水到渠成,真挚传神。
(二)再现式。
以再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表演。学生可以根据文本中的提示来表演,也可以发挥想象,尽量还原文本中的情节,变“文本”为“剧本”。这需要师生共同研读“剧本”,不仅仅是人物的对白,还有相应的肢体语言和内心独白,需要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最后,有作者和老人的两段对话,包括提示语在前、后和没有提示语三种形式。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提示语以及人物语言来揣摩当时的情景,走进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内心,触摸他的灵魂。学生从老人的“悠然”神态和“朗声大笑”以及个性化的语言中,感受他的自信和豁达开朗。表演时还要抓住人物一连串的动作:摇摇头,伸出七个手指头,握手等,其中学生对于“伸出七个手指头”的理解需要老师的指导,其实是用三个指头来表示,并非七个指头。在弄清“剧本”的基础上,同桌先进行再现式表演,然后教师扮演作者与学生演对手戏,尤其当教师“紧紧抓住他的手”时,学生的兴趣高昂,课堂气氛融洽。
(三)创造式。
抽象的文字往往不能涵盖人、事、物的全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的空白,这些空白留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契机。学生想要进行表演必须发挥想象以填补文本中的空白,这是师生深层次研读文本的过程,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再加工。
篇7
林肯转过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记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样好。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说到这里,他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都化作成了真诚的掌声。
林肯果然当上了总统。
有人对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颇有微词:“你为什么要试图让他们成为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去打击,消灭他们才对。”
“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使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这就是林肯“消灭”敌人的方法,将敌人变成朋友。
今天,人们可以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耶稣在十字架上为钉他的那些人,在天父面前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他对税吏、罪人、撒玛利亚人……的体恤与接纳,使今天不计其数的人,愿意“舍己,背起他们的十字架,来跟从他”
篇8
一、腾出时间圈划,揣摩匠心
任何语篇都是佳作,都需要学生用心去欣赏,需要学生多同文本、作者、人物进行对话沟通,发现其中的精妙。多o学生腾出时间读认真揣摩和阅读,让他们运用笔记圈划的形式找出其中的疑难问题,更能使得课程教学富有指导性和趣味性。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重点笔记圈划,能使得学生在不断修正理解感知思维不足的基础上,深入研读和思考,帮助他们领会其中的内涵。
让学生腾出时间圈划,给了他们更多充分酝酿的机会。如,在六年级上册第21课《鞋匠的儿子》教学中,不妨让学生进行预读,引导他们思考:鞋匠的儿子是指谁?林肯为什么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如果你就在当时演讲会的现场,你会向林肯总统提出什么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可建议学生就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描述,让他们在主动梳理语言文本语句的基础上找出更多的认知切入点。按照这些问题的问题,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和“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等富有哲理性的语句,也给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预留一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读,能使得学生在主动查找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深刻感知,便于他们在主动查找相应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解方向。结合学生的认知不同,围绕教材内容重点,多给他们一定的研读时间,帮助他们梳理相应的认知盲区,使得他们在不断预设创造中产生敏锐语感,更能增强研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主动自由倾诉,大胆说异议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异想天开,让他们有自由倾诉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认真梳理学习认知体系的过程中强化认知。自由倾诉运用,能使得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表达的冲动,让他们在毫无保留说出自己困惑中进行思维碰撞,产生耀眼的火花。
通过主动倾诉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便于他们在不断强化感悟中获得更多体验。如在四年级上册第2课的《但愿人长久》的指导中,不妨运用投影仪展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有关场景,并建议学生在观看欣赏的过程中就其中描述的相关物境、意境等进行深入构想,鼓励他们就朱阁、阴晴、圆缺等不同的物象,对其中表达的深刻内涵进行深入揣摩,鼓励他们就上阙中描述内容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他们丰富的思维想象能力,给他们更多的自我探索运用机会。遵从学生的不同理解,鼓励他们就自己的阅读发现主动提出相关的建议,让他们丰富思维。
学生主动倾诉需要有一定的问题予以引导,需要学生在大胆尝试的过程中主动找出相应的表达生成点,帮助他们深化感悟。多给学生团队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七嘴八舌的探究中梳理知识点。教师不妨多驻足学生身后,观察他们的讨论,在他们“欲言又止”时送上一两句提示语,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三、自我模拟生成,释放潜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要想走出文字单调、枯燥的束缚,就应该在主动融入其中的学习探知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在主动深入探知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力。自我模拟运用,能使得学生的潜能释放更有动力。
学生自我模拟过程,就是他们的感悟体验不断深化的过程。如,在《牛郎织女》教学中,根据牛郎与织女的故事,不妨建议学生运用课文情景剧的形式,针对其中的一些事情进行总结概括。建议学生扮演老牛、牛郎、织女、牛郎嫂子等不同的角色,从教材文本中摘录出相应的语言表达信息,鼓励他们发挥想象思维主动提出相关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们能够有针对性进行阅读探知。有的同学以黄梅戏曲调的方式,演唱了动人的故事;有的同学则以口技表演形式再现了彼此多方化的对话;有的同学则以根据不同角色内心世界,通过相应的动作、语言等形式予以活灵活现地展示。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15-01
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为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和教学引导者的积极作用,这对教学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许多语文教师都很重视教学提问的重要性,积极利用课堂提问为课堂教学服务。
生动的语文课,就像一道丰盛的知识宴席,能以情感人、以味诱人,有效的课堂提问就如佐料,能进一步提升知识的营养和味道。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技巧,否则就会陷入自问自答、无关痛痒的尴尬境地,起不到诱导学习兴趣、提升知识层面的效果。
1 目前,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肤浅:问题简单,没有思考意义,不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简单的判断性问题大行其道,很多问题都停留在文章表层,缺乏思想内涵。
琐碎:教师缺乏全局观念,设计的问题松散琐碎,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常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进而产生厌烦、排斥情绪。
随意:一些教师不注意备课,教学组织与设计不力导致课堂教学随意性大,课堂提问完全是凭感觉发挥,让学生无所适从。
2 语文课堂问题设置的方法
以上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发挥,与素质教育和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背道而驰。
2.1抓住兴趣点精心设计问题
所闻兴趣点,即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根据知识兴趣点进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教师可以先问大家对“严父慈母”一词的理解,然后问大家,如果下雨天不带伞,爸爸妈妈各有什么反应?学生回答说:爸爸会生气、发火,妈妈则会找出雨伞,放进自己的书包。然后教师又问,如果因为淋雨感冒了爸爸妈妈会怎么样?学生回答说:爸爸妈妈都会着急。教师总结说,看来爸爸妈妈都一样的爱我们,只是方式不同而已,今天学习的这边文章,作者描写的就是父母爱的方式的不同。通过提问,学生对文章对文章主题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
2.2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
最佳提问时机,即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通过问题能有效点拨心智的时机。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及教学难点,敏于捕捉、把握最佳提问时机,通过提问,切中要害。如在学习《鞋匠的儿子》一文时,教师课在出示课题后可提出以下问题: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到了什么?这个鞋匠的儿子是谁?从事的什么职业?他父亲的职业对他的影响?鞋匠的儿子自己的身份有什么看法?文章赞扬了鞋匠儿子的什么精神?等等,很快就能引导学生加入到知识探索中来。在学习《燕子专列》时,教师可以在知识分析后进行提问:如果是你,你会像贝蒂一样去救护燕子吗?如果你是燕子,你会对贝蒂说些什么?不同学习阶段的巧妙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2.3把握情境创设的“火候”
语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的思维和情绪,对人的思想和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合理的教学情境创设应坚持热情鼓舞的原则,着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回自己的祖国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斩钉截铁”一词的含义,向学生提问,“斩钉截铁”的态度与情感和勇气有何关系?华罗庚斩钉截铁的态度表明了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通过三个层次的提问,可以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让学生感受到华罗庚积极投身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的迫切心情。在学习《路边的橡树》时,就工程师把楔子打进地里,使道路弯曲一事,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思考,道路弯曲加大了工程开支,工程师的做法是否有失妥当?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然后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等待他们的回答,相信孩子们的想法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惊喜。
2.4问题设置要面向全体,更要突出重点
教学任务的落实要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突出重点,把握要点,在学生在重点难点的突破学习中获取进步。如在学习《狐假虎威》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大家见过老虎和狐狸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如果看到老虎畏畏缩缩地走在狐狸旁边,你会怎么想?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想知道答案,就跟我一起来看课文《狐假虎威》。如此引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重点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每位语文教师都应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积极利用精心设计的课堂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肖芳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2012年11期.
篇10
我爷爷去世时,奶奶已七十二岁了。爷爷在巴登的一个小城里开一家小小印刷厂,专营石版印刷,死前和两三个助手一起在厂里工作。奶奶操劳家务,不雇女佣,照管着荒凉破落的老屋,为大人和孩子们煮饭烧菜。她是一个瘦小的妇人,蜥蜴般的眼睛炯炯有神,但说起话来慢吞吞的。她含辛茹苦把五个孩子抚养成人——她本来养了七个。为了孩子们,她年复一年地消瘦下去。孩子中有两个姑娘到美国去了,两个儿子也离了家。只有最小的一个因为体弱多病,在小城里。他是印刷工人,已成了家,家里人口很多。因此爷爷去世时,老家只有她一个人。孩子们写信来时,问起她今后打算怎样生活。有的请她去住,做印刷工人的小儿子则希望带着家人一起搬到她屋子里去。可是老奶奶一一拒绝了他们的建议,只希望每个孩子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稍稍捎些钱来。这家印刷厂早已过时,几乎没有什么生意,甚至负了债。孩子们来信说,她不能独个儿住着。但她硬是不同意,他们只好屈服,每月寄给她一小笔款子。她想,反正做印刷工人的小儿子还住在这个小城里呢。印刷工人有时也写信给哥哥和姐姐,向他们谈谈母亲的情况。从他给我爹的信中以及奶奶安葬后两年我爹一次访问所获悉的情况中,才使我对这两年内发生的事有一个粗略的印象。看来,奶奶拒绝印刷工人搬到她那宽敞而现在却是空荡荡的屋子里去住,一开始就使他十分失望。他和四个孩子住在三间房间里。奶奶跟他们的关系并不怎么密切,只是每星期日下午带孩子们去喝咖啡,别的什么都谈不上。她每季去看望她的儿子一二次,帮助儿媳做做家事。年轻的媳妇嘀咕了几句,说住在印刷工人的屋子里实在太挤啦。印刷工人沉不住气,在信里大发牢骚。有一次我爹写信问他,奶奶现在干些什么,他的回答只是寥寥数语,说她常去看电影。咱个应当理解,看电影在当时可不是一件普通的事,在她子女的心目中尤其如此。三十年前的电影同今天的不一样。它总是在设备简陋、通风不良的场所放映,往往在玩九柱戏的球道上演出,入场处前面贴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上面画着凶杀和恋爱悲剧的惨相。到那边去的只是少年,或者是一对对贪图那边光线黑暗的情侣。孤零零的一个老太婆去那儿,必然引人十分注目。去看这种电影,还有一方面要考虑。入场券肯定很便宜,但这种娱乐在等级上跟吃甜食相差无几,这就等于“瞎花钱”,瞎花钱是不光彩的。还得说一句,我奶奶不但不经常跟本地她的那个儿子来往,而且也没有任何熟人去看她或邀请她。她从来不赴小城的咖啡茶会,却常常到一个补鞋匠的工场里去,工场坐落在一条声名狼藉的小巷里,特别在下午,总有各式各样不大正派的人闲坐着,其中有地位低微的女侍者和青年工匠。补鞋匠是个中年人,曾游历世界各地,但结果一无所得。据说他也喝酒。跟这种人交往,对老奶奶来说无论如何是有失身份的。印刷工人在一封信中说,他曾同他母亲谈过这件事,但得到的却是冷冷的回答。
“他看到些什么了?”这就是她的答复,谈话就此中断。和我奶奶商谈她不愿意听从的事,可不是那么简单哪。在爷爷死后半年左右,印刷工人写信给我爹说,他母亲现在隔天就要在饭店里吃饭。这消息多么令人震惊!奶奶一生本来为一家十余口煮饭烧菜,吃的一直只是一些残羹,如今却上饭店吃喝起来了!她究竟怎么啦?不久我爹出差到家乡附近一带,于是去探望他的母亲。他去看奶奶时,奶奶正想出去。她重新把帽子放下,给他斟一杯红葡萄酒,并给他吃干面包片。她看去镇定自若,既没有特别兴奋,也并非默不作声。她问起我们大家的情况,当然没有问得特别详细;她主要想知道孩子们有没有樱桃吃。她还跟过去一模一样。房间自然一尘不染,她看去也挺健康。她的新生活方面,只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她不想跟我爹一起到墓地去扫丈夫的墓。
“你一个人去吧,”她漫不经心地说,“他的墓在第十一排左面第三座。我还得去别的地方呢。”
印刷工人事后又说,她谅必是到补鞋匠那里去了。他大发牢骚。
“我和家里人蹲在这几间小房里,只能干五小时的活,挣的钱又少,我的气喘病又发作了。可大街里那间屋子却空着不住人。”
我爹在旅馆里租一间房间,等着邀奶奶去住,至少形式上表了一下态;但她置之不理。哪怕整屋子都是家里人,她还是提出一些反对的理由,说他不该和家人一起来住,把旅馆房钱白白花费了。看来她要和家庭生活一刀两断,现在想走一条适合自己脾胃的新路。我爹的脾气很好,既然看到奶奶十分愉快,就对我叔父说,一切听老太太自便吧?可她究竟想干什么呢!根据下一步报导,她已订了一辆“布雷克”,想在某一个星期四到什么地方去远足。
“布雷克”是一种大型高轮马车,坐得下整整一家人。过去有几次,当我们做孙子孙女的去看爷爷时,爷爷曾租了这种“布雷克”马车。当时奶奶一直待在家里。她不屑地把手一挥,拒绝一起去。乘了“布雷克”马车后,她又去K城旅行。这是一个大城市,乘火车约两小时才到。那边正在赛马,奶奶就是乘车去看马的。印刷工人现在简直惊惶失措了,他真想请一位医师。我爹看信时摇着头,但不主张请医师。我奶奶不是独个儿去K城的,有一个姑娘伴她同行。印刷工人信里说,姑娘是个傻里傻气的人,是老奶奶隔天吃饭的那家饭店里的厨师助手。从这时起,这位“怪姑娘”就牵着奶奶的鼻子走。看来,奶奶把她当作宝贝似的宠着她。她带奶奶去看电影,到那个补皮鞋的铺子里去,那鞋匠还是社会人呢。传说这两个女人在厨房里一面玩牌,一面喝红葡萄酒。
“现在她替那个'怪姑娘'买一顶帽子,上面还有玫瑰花,”印刷工人灰心绝望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