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横笛范文
时间:2023-03-14 05:3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月下横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菱镜对花黄,残月眉依秋水凉。谁弄离歌别恨曲?宫商。横笛只因断情殇。
浅影窗下,寥落孤灯。心堤漫过记忆的潮水··怅然回首,落幕繁华,烟花已散,一地残红。谁横笛吹破
,那无际的忧伤?谁朱砂点落三世情长?谁沿水湄清绝拾阶而上,浅唱离歌?寻于旧时宫墙,暗夜泅渡,望断归人天涯?
浮华三千,红尘只为你留白。往昔,曾经的梅林竹雨、蝶飞花舞,已跌落于岁月的轮回之中···尘埃落
定,箐影疏离,凄美了多少蕉窗雨夜,寂寥黄昏···
月残照,星子弱,远山萧瑟,阡陌上柳丝千垂。静静伫立于红尘一隅,抛下白天的伪装,任伤感灵魂碾转于空灵,与清风明月相依,犹隔尘世,心若游丝。静待于心莲冉冉,拂去三千尘埃,与你心辕邂逅,游梦沈园···
梳理曾经的百转情结,冷落如秋。那年的牵手相依已成为碎影流云卷入流年,碎念残叶赴之江水东流···每逢阑夜,那拾不起的昨日安暖,袭窗入梦,依稀里在瘦月下婉约成素白霓裳,为我浅罩一袭不舍的意念朦胧。挥不去,斩不却。
回眸流年的渡口,彼岸烟霞,曾上演过的巫山风月已落入红尘。穿过泪眼寻着记忆,那一帘春日安暖犹存,在光怪陆离间,透过层层忧伤,依稀着沁满花香的旧梦芊芊。踩着一地的花香,染一袖软风苏羽,捧一盏流金岁月的甘露,听一霎马蹄声声,恍若你穿越远古策马而来。揽我与你浪迹天涯,许我一世欢颜,花海云岚···
目光的尽头,再看不见你青衫秀逸的身影,情殇依旧,牵念如昔。你华丽的转身,覆我千城暮雪,沧浪烟沙···
人去楼空夜露凉,青灯暗影旧时窗。心泪涟涟更鼓寂,怅然回首一梦长···自别后,习惯把自己潜入文字里,浮梦流淌,心语淋诉。涂满忧伤的底色,饱墨浓书蘸满相思红泪,卷笔丹青的描摹你的面容,描不尽你眉黛春深千般依恋,画不尽一海情愫秋水绵长。摊开掌心那如水的柔情不忍触摸,唯恐碰碎那一捧春事花影,沥沥红豆缀满的曾经 ·····
星目微翕横笛月下,对影成双。那一年,粉娥初坠,绿染香江,你踏一叶扁舟,白衣胜雪,墨扇执手,一
袭纳兰的忧郁。我红衣伞下静看流莺柳梢面如桃花,你不经意间给了我一个回眸,惊破我心湖荡漾,阑波惊鸿
,叩响了我禁锢的心弦,一枚红豆深植我心的土壤。从此,红尘中多了一个喜欢独倚黄昏,静眸垂帘的倩影,
听雨花下心泪涟涟的娥娇。秋千架下,青藤蔓绕百转情结,双蝶飞舞也会黯然神伤···从此为你沦陷了今生
的痴念!饮尽万盏罂粟的醉梦琼浆!韶华倾覆雪染相思髻,朱颜褪尽春黛点沧桑!嬴赢瘦笔怎抵三生许诺,苍
文万笺难书今世情长····
流年又是几度霜,挥袖间已是沧海桑田两茫茫!往事隔了一层烟水。静水深流,溢满相思的底谷。依然吟
唱着曾经的曲子,指尖流淌着那无处倾诉的告白,那一帘花事遥隔于泪眼朦胧间,迷离于彼岸···花径无人
旧时影,唯有今日葬花人。寂寞回廊九曲处,昨日残香染霓裳。那一眸旧时风月婉转了秋水,相思刻骨,幽莲
篇2
【在诗里行走】
在诗里行走
我遇见江南的春雪
那样的柔白,点缀着远方
一带淡雅的青山
再轻轻地踏过
十里夏荷
走进潮湿悠长的石板巷
聆听,那些遥远的足音
缓缓地,缓缓地离去
向小桥流水外
淡淡的柳痕、淡淡的芬芳
在诗里行走
我路过塞北的风沙
伫立荒凉的大漠
遥望,塞下残损的孤城
看那些奔突的铁骑
折断了染霜的秋草
听一曲羌笛,吹来浴血的厮杀
在塞北的冬日下
我把英雄的遗骨,燃烧成烽火连天
【风月情】
风中飘着雨丝,飘着花香
飘着诗人的呢喃
风从南方
款款向你走来
你却在思念,那一轮山月
照了重山千湖
又照进你的眼睛
月光寒冷如雪
风中有一只手
轻拂过你的华发
摘下一片一片的云
放逐,在你忧郁的蓝天
你却盼望着,盼望着夜色来袭
拨开层云,点洒闪亮的繁星
寻一轮寒月
夜风中你吹起了横笛
【画魂】
我的笔下
缱绻着春风秋雨
画一脉远山,荡漾悠悠的绿韵
画满山头沐雨初黄的菊
我的笔下
横亘着绵绵的思绪
饮尽了相思,泼出水墨的氤氲
醉倒,在白云深处
是那写意的山水人家
屋后几丛翠竹,竹上几点归鸦
最怕用工笔勾勒,命运曲直的线条
深锁的庭院里,寂寞梧桐飘落她的裙下
重门徐徐打开
曲径通幽处那个女子
手执团扇,掩面桃花
【意境】
读你的诗卷
读三月空城的杏花雨
惆怅打湿了黄昏
纸伞撑起,离别纷飞的柳絮
看你酒后挥毫
在狂草中天涯浪迹
向空灵的游丝,借来流水行云
每一处枯笔
都如残崖断壁
听你月下抚琴
听你指尖的高山飞瀑、空谷猿鸣
再把时光谱进乐曲
等红颜苍老、落花成泥
最后,安放在你的画中
我一生的追寻
篇3
2,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却爱上你,是你走的太快,还是我跟不上你的脚步,我们错过了诺亚方舟,错过了泰坦尼克号,错过了一切惊险与不惊险,我们还要继续错过。
3,我不了解我的寂寞来自何方,但我真地感到寂寞。你也寂寞,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寂寞,只是大家的寂寞都不同吧。
4,爱到极致,我已变得盲目,在幸福的巅峰,谁还记得住爱神的电话号码,谁还记得周围许多有趣的日子,湿透的衣服终究会干,可以遗忘的都不再重要了!
5,看了一场看不懂得电影,四处张望,发现别人专注而陶醉,才忽然明白孤独是什么。
等你,似月阴缺。想你,如月晴圆。
月下影单,白衣素面,一管横笛,奏出一生哀怨,怎就看不出:一腔柔情缠绵?
谁不愿草长茑飞、烟花三月同舫那烟雨江南。
谁不愿花前月下长相逢、轻颦浅笑染红颜。
只是,多情自古就伤离别,有爱就有怨
君一别数载,也无半言,等你欲断魂,怨我情太真,于是不思茶饭。
便在那相思的路上铺了层思君的霜寒。
守望成塑的影子,终就会不会待成行尸千年?
新春伊始,小桥流水,悠悠清风,吹醒迷梦中的我。
??恍惚又似昨夜,聆听熟悉而又遥远的旋律,伴着夜的深邃,荡起深藏在记忆中的涟漪,送来满船熠熠生辉星光,和虔诚的誓言,挥洒满腔的热血。
??倾城的冬日,注定没有纷飞的雪花,我静静的斜躺在床上,想着一个叫梦的东西。此刻的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忘记,曾经的欢歌笑语,我知道我已经跌进了春的陷阱。
??曾经的现在,驻足遥望天际飘飞的云朵,我在怀念落叶,却忘记了正在萌发的新芽。
??嫩芽为春绿,那落叶呢?我算面对了我们的重新开始,却无法预知以后的结果,独自徘徊在记忆的渡口,轻轻地吟唱“如果我们依然在一起,再黑的夜晚我也无需躲避,一段永远封存的记忆随风而去。”。
??绿叶为了守护花的妖艳而孜孜不倦的吸取天地的精华,却忘了,终有一天她也有魂归大地的痛苦。他,有远方的我为其祝福,弥漫星空,而我呢,却永远也无法抵达他那遥远的心房。
篇4
我的江南,是打水少女银镯的叮咚,是采莲女子甜美的娇颜,是卖花阿婆嘹亮的歌喉。
我的江南,是青石板上湿漉漉的温润,是荷花池里轻盈盈的婀娜,是落花风中上下翻飞的翩跹,是杏花深处高高挑起的酒幡,是乌衣巷口斜斜挂着的斜阳。
我的江南,自氲氤似雾的朦胧烟雨中曼舞而来,流盼的美目灼灼照亮十里秦淮繁华的旧梦;我的江南,自浅吟低唱的紫檀琵琶里踏歌而来,悠扬的仙音渺渺拨响吹箫玉人幽婉的心弦。
我的江南,掬一捧晶莹剔透的春水,簪一朵洁白无瑕的心莲,静静地拢起乌黑盈亮的三千青丝,将旖旎曲折的心事,细细密密地绾结成圆圆的花环。
我的江南,在庄生的蝴蝶梦里轻舞飞扬,在禹锡的弱柳风中独笑含颦,在杜牡的豆蔻梢头娉娉袅袅,在姜夔的二十四桥清角吹寒。
我的小舟,轻轻地穿过唐风宋雨汉长廊,在暗香盈袖的姑苏城外悄然伫立。听悠长清越的钟声,惊破寂寞游子惆怅的思绪;看桨声灯影的枫桥,迷朦天涯孤旅忧郁的眼眸;看青衫磊落的书生,横笛月下,把酒放歌,一樽饮尽千古事。
我的小舟,缓缓穿过粉墙黛瓦杨柳风,在寂寥幽深的雨中长巷默默凝望。看玲珑馨香的紫色丁香结满凄婉的清愁,看清雅娴静的旗袍女子,皓腕如玉,素手轻扬,袅娜徐行,款款地将手中的油纸伞舞动成一种空灵的诗意。
我的小舟,在江南的怀抱里四处游走。俯首,湖光山色、水波潋滟;仰头,江山如画、月华如水。
我的小舟,迤行在玉肌水骨、如花精魂的江南水乡里,犹如沉浸在女儿红芬芳馥郁的醇香之中,心旌神摇,目眩神迷。
我的江南,是才子的诗情和佳人的笑靥酿成的醇酒,是杏花春雨和晓风残月交织的景致,是大江东去和小桥流水辉映的风情。
我的江南,既诗意,又浪漫。我的江南,既柔媚,又热烈。我的江南,既婉约,又明媚。
我的江南,清丽飘逸得如同娉婷的红颜,明眸如水,黛眉如烟,妖娆妩媚,浅笑嫣然。
篇5
——题记
刚刚初冬,北方的天格外的短,太阳只在午后匆匆地露个脸,就飞快地躲到远山后面去了,徒留下到处的萧瑟和寒凉。
地上,早已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霜,夜风肆无忌惮地袭向我的单薄,不禁打个冷颤,又降温了。
远天,一弯残月隐没在云层里,茫然地望着曾经花香弥漫的小道。似有脉脉余香,又如一场华丽的放逐,总是以一种凄美的姿态,缓缓而行。月落乌啼,依依柳岸,是谁,拨乱了早已平静的心弦?人世似浮尘,芳华浮生若幻。今夜独凭栏,且渡桂花深处,浅醉阑珊。
寂寞的夜里,习惯了一个人听着别人都不听的歌,任思绪在回忆中悠悠辗转;习惯了一个人在难过时自言自语,说一些连自己都不懂的痴言;习惯了一个人在单薄的文字中取暖,让思念的心不在落寞深寒。
刹那岁月,谁将烟花焚散,散了那支离的牵绊。听断弦,断了那三千痴缠。如若相知,注定是一场不离不弃的相守;如若有缘,我会祈求上天,让我爱你更多一些,免得你内心的寂寞孤单。
今夜,我把回忆揉成张张碎片,一点一点洒落在你经过的路口,让我们一起去捡拾往日的温馨浪漫。还记得月下微酌的感动,你含情脉脉,我嬉笑言欢;还记得秋风萧瑟的承诺,我横笛一曲,你白衣翩翩;还记得漂泊中的离索,你泪湿粉黛,我愁眉连连!
时光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走散,岁月斑驳地穿梭于我们生命的每个角落,慢慢地退走了昔日的光泽。带着冬的寒意,带着琐碎而平凡的记忆,那些点点滴滴,有欢笑,有忧伤;有快乐,亦有苦涩。或许,不是每个浪漫的夜晚都有流星滑过,但我们会记住它曾经的光芒和火焰;不是每段旅程都会一帆风顺,但我们会记住曾经的辉煌和感动;不是每个日子都如冰冷的冬天,但我们会记住那曾经的美好和温馨的永远。
今夜又路过那一地枯黄,微风掀起了谁的衣角,败露了那裹不进心底的忧伤。谁愿意让时光稍稍停歇,点一盏心灯,徐徐靠近温暖。披一袭素冬之羽,乘风,缥缈瑶池,让那仙灵之气,溢满胸怀,迢遥回荡着脉脉的轻言。
拾一瓣馨香,于如诗的岁月里婆娑曼舞,和长宵共醉茗香。残月如钩,凄凄欲语,徘徊在宁静夜下,仿若万千生灵都已酣然睡去,唯留一曲琴韵和着月间传来的细细浅浅的芬芳,在这个初冬的夜晚氤氲散开。一片遐思,如坠梦境,梦回千转,朦胧了一宵襟寒;一身冷落,抖擞着每一缕爱的细节,牵动着情与爱的衣袖,凌空挥舞,御风隔岸;一阕清词,驱赶了这个北方小城的凛凛冰霜,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在幽幽思绪中,守候温暖。
或许,熹微的星光已忆不起小径的模样,灰色的假山亭台带来一种透不过的遐想。原本属于一个人的孤独,忽然被一种似水的柔情填满,四溢于夜的边缘,悲喜胶着,冷暖难期。我唯一知道的是,我在用我的呼吸把你思念!
在烟雨如梦的季节,你的笑靥如彼岸开到茶靡的花,含几许柔情,舞醉于我的掌端。那倾城的明媚深深地寄存在我的心里,我知道这是永远的思念。之后,我痴守着这份永恒,避开红尘中所有的牵绊,只为守住彼此间那份不舍的情缘!
繁华尘世,只愿以一种铭刻的姿势来精致你我的故事。即使触摸不到,泪眼依然,我仍会为你谱一曲风花雪月,在一滴清泪里为你捻揉出一个关于轮回的水意缠绵。此刻,我只想用自己流浪的目光轻敲你的心扉,轻轻感受你那无尽的温暖。当思念的心滑落在午夜寂寞的深处,那份你给的柔情足以让我为你写出缠绵悱恻的诗篇!
篇6
1.读――划拨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抚摸式地阅读体悟
鲁迅的作品是严肃的作品,所以我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有一种严肃感、虔诚感,要认真仔细,从作品的开头到结尾,一个字一个字地抚摸下去。我这里说“抚摸”,是强调对作品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珍视,要能敏锐地感觉到鲁迅作品中每一个字都是饱满的、有生命张力的个体。
如对初中教材小说《社戏》的抚摸式阅读和信息提炼,以看完社戏后船离赵庄回望戏台的情景为例(说明:节选原文中加点字词为抚摸体悟的重点,阅读体悟系几个学生的成果的综合)。“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先写“月”:高挂而皎洁,月下露天的戏台更显朦胧美,恰似人间仙境。表现了月下模糊的戏台境界的美妙和“我”心情的愉悦与留恋;“仿佛”两字说明只是“我”的感觉;“不很久”介于“不久”与“很久”之间,既表现了看戏不觉得时间过得快的感觉,又说明实际时间已经不早了,和下一段的“深夜”相合;“回望”两字,情意依依,欲罢不能;“仙山楼阁、红霞”是视觉描写,与前文“仙境”呼应;“悠扬”则是听觉描写,也与来时听到的相呼应;“但”不好意思说再回去,非常符合儿童心理,表现“我”内心仍为社戏所牵挂,充分表现那夜社戏之好……
2.评――进入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评点
(1)评点的概念:一般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
(2)评点的原则: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大处,即思想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小处,即某个段落、某个句子或某个词语等。
(3)评点的角度: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对作品意义的把握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想象中的其他读者对话。
(4)评点方式:概括式、理解式、提问式、金圣叹式(体悟到的妙处)等。例如综合若干学生学习模仿金圣叹评水浒式对鲁迅的《故乡》进行个性化评点: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早闻其名、早知其事,却未见其人,望眼欲穿啊。明为盼新年,实为盼闰土。“日日”是叠词,可见盼望之切。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果然,小英雄来也!好容易到了年末,「难捱也!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哇噻!喜形于色。我便飞跑的去看。「“飞”,富有表现力,可见急切。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外貌描写,健康的古铜色,吹海风晒太阳,羡慕。圆脸,可爱的农村少年。头戴一顶小毡帽,「外貌描写,具有地方特色,可爱之极。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银制项圈,家境不错嘛,深受父爱,农村有些人有迷信思想啊,认为银项圈可辟邪。可是长大后……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果然!不出所料。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果然!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年龄相当,兴趣相当,尊卑贵贱抛到九霄云外啦。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友谊伴随着欢乐,心灵未曾被污染,难舍难分,纯洁无瑕啊。……
(5)评点展示:学生评点好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学生的评点往往会有许多出彩之处,其精到、深刻,往往是我们老师始料未及的。
3.问――打通课文潜入作品,让学生有层次、有系统地进行问题探讨
最后一步该是问题探讨了。经过“抚摸”式的读,个性化的评点,学生对作品内容已经熟悉而且很有心得体会了,我们再进行问题探讨,便可以帮助学生打通课文,潜入作品的深处。
篇7
很 神 似
①他唱起了自己近两年来的新歌《爱是唯一要求》,以及自己作词作曲的《夜晚的彩虹》,旋律竟然很神似周杰伦的《千里之外》。(周帅《谭咏麟又唱又跳3小时58岁比25岁还猛》载于《华西都市报》2008年11月30日)
②金正云各方面都很神似父亲(文题)(载于《慧聪网》2009年6月6日)
“神似”的义项有二:①精神实质上相似,与“形似”相对;②极相似。显然,上述两例“很神似”中的“神似”,不能取义项①(①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只能取义项②的“极相似”,强调前者极像后者。如此,“很神似”中的“很”就与“极”重复,应删去“很”。
动 辄 就
①对轻微违法怎能动辄就“依法严惩”?(文题)(作者:慎海雄载于《齐鲁晚报》2008年7月11日)
②司机朋友 不要动辄就摁喇叭(文题)(作者:金玉载于《南国早报》2009年5月25日)
“动辄”是书面语,意为“动不动就”。“动辄就”等于“动不动就就”,显然是“叠床架屋”,应删去“就”。
涉 及 到
①30央企整体上市秘密起跑涉及到国防等关键领域(文题)(作者:黄梦真载于《中国经济网》2007年10月16日 )
②主城启动103片区危改看看是否涉及到你家(文题)(作者:张路桥载于《重庆商报》2009年6月1日)
“涉及”中的“及”就是“到”的意思,“涉及”就是“牵涉到”“关联到”,其后再用“到”明显多余。应删去“到”。
能堪称
①这是一个长100多米、足印有150多个的“恐龙足迹化石墙”,它甚至能堪称“迄今为止世界上侏罗纪规模最大的恐龙足迹化石群”。(钱毓《新疆鄯善恐龙足迹:一条通向侏罗纪的“密道”》载于《都市消费晨报》2008年5月5日)
②我们可以自检一下,在每个部门每个工种里面,我们中的每个人是不是在其岗位上能堪称顶级的、世界级的专家? (黄鸣《学习苹果好榜样》载于《商界评论》2009年5期)
“堪称”之“堪”,是“能”“能够”“足以”之意,“堪称”即“能够称得上”。其前再用“能”,则与“堪”语义重复,应删去“能”。
诉 诸 于
①验房第一人被传两头通吃丁渤:将会诉诸于法律(文题)(作者:汪明宇 载于《金陵晚报》2006年12月9日)
②改善民生关键还得诉诸于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文题)(作者:单士兵 载于《华夏经纬》2008年6月26日)
“诸”是古汉语中一个常见的兼词,是“之于”“之乎”的合音,其义相当于“之于”。故而其后的“于”与之重复,应删去。
万 一 若
①以后万一若再碰到这些类似的灾难,同时还是一个避灾地点。(高源《世博总规划师深入四川灾区设计临时安置点》载于《世博网》2008年5月27日)
②不信试试看。会下这步棋吗?万一若下了呢?(边城《假如前环保总局状告商检质检总局》载于《中国市场》2008年第5期)
“万一”是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关系连词;“若”即“如果”,其语法功能与“万一”相同,也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万一”与“若”互相重复,应删去其中之一。
仍 然 还
①新一届国奥队正式树旗主教练仍然还处于难产(文题)(作者:徐毅 载于《都市快报》2006年5月2日)
②马云:阿里巴巴仍然还只是个8岁的孩子(文题)(载于《硅谷动力》2007年11月6日)
“仍然”是一个副词,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样。通俗地说,“仍然”即“还是”之意。其后再用“还”,纯属多余。应删去“还”。
很 悬 殊
①每平米8千到6万不等同在西湖边二手房价很悬殊(文题)(作者:朱小燕 载于《钱江晚报》2007年2月1日)
②当实际待遇还很悬殊的时候,保留“农民工”称谓,既可警示人们:长期二元结构导致的社会不公依然存在,还有助于优待农民工政策的实施。(《解读:农民工工作司行将出炉的意义》载于《红网》2008年7月22日)
“悬殊”是形容词,意思即“相差很远”“差别很大”,其前再用表示程度相当高的“很”来强调,语意明显重复。应删去“很”。
先拔头筹
①《香港姊妹》导演回应质疑先拔头筹就是肯定(文题)(作者:林芳 载于《四川在线》2007年6月27日)
②胡雪峰神勇豪砍三双江苏主场逆转福建先拔头筹(文题)(作者:草雨载于《搜狐体育》2009年4月1日)
“筹”是旧时用来记数或计算的用具。“头筹”之“头”对“筹”起限制作用,表示“第一”“次序居前”。“拔头筹”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表示“夺得第一”或“先……(需根据具体语境确定相关内容)”等意,其前若再用“先”来限定,语意重复。应将“先拔头筹”改为“拔头筹”或“拔得头筹”。
首开先河
①宿迁换届首开先河乡镇书记入选市委候补委员(文题)(作者:章敬平载于《经济观察报》2006年9月24日)
②泰安高新区“园区安全标准”在全国首开先河(文题)(作者:董梅载于《泰安日报》2008年12月16日)
“首”有“首先”“第一”“最先”之义。“首开”与“先河”连用,则“首开”之“首”与“先河”之“先”语意重复。应将“首开先河”中的“首”删去。
一致公认
①被大家一致公认的最佳教练(文题)(作者:徐玲载《中国常州网》2006年12月27日)
②国药股份:五大机构一致公认的优良防御品种(文题)(作者:何震林 载于《凤凰财经》2008年8月5日)
“公认”即“大家一致认为”,已含有“一致”之意,故其前的“一致”一词纯属蛇足,应删去。
过分苛求
①不要过分苛求完美(文题)(作者:月下横笛 载于《济南时报》2007年12月6日)
②过分苛求自己不利于高考(文题)(载于《中国学生健康报》2009年4月8日)
“苛”即“过分严厉”之意,“苛求”指“过分严格地要求”,其前再用“过分”,明显与“苛”语意重复。应删去“过分”,或将“苛求”改为“要求”。
大好良机
①开发商地荒转钱荒拐点时期为投资客进入大好良机(文题)(载于《北京商报》2008年3月27日)
②詹姆斯打出尴尬准四双失常表现葬送大好良机(作者:云飞 载于《腾讯体育》2008年5月7日)
“良”是“好”之意,“良机”即“好机会”,其前再用“大好”来修饰,语意明显重复。应将“大好”删去,或将“良机”改为“机会”。
十分罕见
①新疆恐龙沟再现巨型化石完整性十分罕见(文题)(载于《重庆时报》2007年10月18日)
②美国爱达荷州现“雪滚轴”奇观十分罕见(作者:梁杉载于《中国日报网》2009年4月19日)
“罕见”指“难得见到、很少见到”,其前再用“十分”来修饰,纯属多余。应删去“十分”。
凯旋归来
①一汽大众――速腾喜迎冬奥代表团凯旋归来(文题)(作者:韩路 载于《汽车之家》2006年3月1日)
②携手传圣火珠峰登山英雄凯旋归来(文题)(载于《IT世界网》2008年5月19日)
“凯旋”中的“凯”即“胜利”,“旋”就是“归来”,“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显然,“归来”与“凯旋”中的“旋”语意重复。应删去“归来”,或直接写作“胜利归来”。
全部囊括
①各国奖励运动员形式五花八门吃喝住行全部囊括(文题)(作者:冯载于《浙江在线》2008年08月24日)
篇8
此等做法完全背离教育家叶圣陶的主张,即“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其结果自然事与愿违。既不利于培植学生的想象力,更不能涵养学生的诗情。
本人主张尊重诗词鉴赏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探寻古诗词鉴赏之正道。
一.触类旁通,从题材类别角度解读古诗词
面对卷帙浩繁的古诗词,如何能做到“读一首诗,知一类诗”?语文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触类旁通,从题材类别角度解读古诗词。据题材分类,我国古诗词大体有相对明晰的界限,可分成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戍诗、送别怀人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等常规题材类型。有不少诗歌,题目就点明了题材类别,而诗歌的意象则能帮助强化对题材类别的判断。尽管作者构造的个人意象群,一定程度上跟作者独特个性及独创风格有关,但某种题材类别的诗歌大体上还是有一些特定的典型意象的。
譬如山水田园诗的典型意象常见溪水、山石、松杉、闲花、野老、牛羊、鸡狗、谷鸟、白鹭、柴扉、村舍、草稼、炊烟、桑麻、南亩、五柳、浮云、明月、渔歌等。边塞征戍诗的典型意象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塞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横笛、羌管等。抓住这些典型意象深入揣摩意境,易于窥见作品意旨,鉴赏便可事半功倍。
苏教版初中语文的编写者较注重兼顾选择不同题材类别的诗歌及代表作。如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是唐代边塞征戍诗的代表。我们可引导学生从代表诗人着手,把握某类题材的诗歌特征。比如,我们可从领唱盛唐“好声音”的高适、岑参入手,从宏观角度把握边塞诗的特点。生在盛世的高适、岑参,分别追随军功卓著的哥舒翰、深得朝廷器重的封常清,尽管边地风沙严酷异常,甚至“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但他们豪气干云,用烈烈雄风书写“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一首首高亢激越的边塞诗篇,将尚武任侠之风、豪迈慷慨之气、进取建功之心发挥到淋漓尽致。这些诗折射出盛唐边塞诗雄壮豪迈的特点,从中可明显感受到“盛唐之音”奏出的盎然旋律。
二.知人论世,观照诗人别样的精神世界
“知人论世”的最早提出者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主张,“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阐述更清晰,“然才有庸侑,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偏,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纵观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评论史,各种公认的诗话、词话及其他文学批评,均有知人论世精神的实际运用和演变,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岂容忽视?
虽说可“读一首诗,知一类诗”,但要准确解读,还需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披文入情,进入诗(词)人的精神世界,以期产生感情共鸣。不断衍变发展的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异常重要。因为任何一首诗词都不可避免地会打上作者的生活烙印,甚至是鲜明的时代印迹。“知人”就是考察作者的家世、经历、行踪、处境、性格、个性气质、思想意识、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创作意图等。“论世”则是考察社会历史面貌,特别是作者所处的时代风貌、社会环境等。
试想,如果不熟悉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作于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期间;如果不清楚在近四十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贬谪中度过,却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如果不知晓他的人生哲学(老了又何妨),依然可以左牵黄右擎苍,老当益壮;如果不明白他于熙宁六年(1073)当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深发感慨:“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又怎能读透《浣溪沙》“门前流水尚能西”中乐观旷达、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咬文嚼字,是立体读懂古诗词之关键
宋代阮阅编选的《诗话总龟》载有一段被古今传为美谈的文字因缘: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究竟“推”好,“敲”好?却是各有其说,各有其理。这就是该典故无穷魅力所在吧?古今许多人往往认为“敲”比“推”字好,因为“敲”是诗眼,敲破了原来的静谧氛围,响中寓静、以动衬静,使诗歌形象更丰满而生动,意境更幽深而明晰。看准“推”好的朱光潜先生认为,寺院中只有一个和尚,乘兴步月,独自幽步后兴尽而返,自掩自推;且“推”可无声,更契合前句“鸟宿池边树”的幽静环境。本人也认为“推”更好,因为“推”除了更契合前句意境外,还更契合此诗主旨。本诗是卒章显志,“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将诗人对隐逸生活无比神往的心迹表露无遗,诗人只是暂且离开,且身离心未离,不久会前来共同归隐。僧“敲”虽说礼貌,能带来些许惊喜,但较拘谨,倒彼此显得有点隔膜,不能充分体现悠闲自得之趣。
诗词本来就是语言的艺术。元好问在《与张仲杰郎中论文》中道:“文须字字作,亦须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古往今来的创作者和鉴赏者耗费心血地咬文嚼字,经历了大量语言材料的筛选锤炼,以及思想与情感的反复调整,我们师生哪能不咬文嚼字?否则,谈何立体读懂诗歌?师生共同咀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如诗眼或词眼,然后引导学生合理联想和想象,将它在原句中构成的画面化为自己的感官,进一步探究其中烘托的意境,体悟思想情感。如苏教版七年级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一个“阔”字,表现出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时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还折射出诗人放眼山川的博襟。
四.神游冥想,以“己意”揣度作者之“志”
客观讲,读者对古诗词的鉴赏一直存在着审美差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钱钟书在《也是集》中说:“吾诗中之意,惟人所寓。吾所寓意,o为己设;他人异解,并行不悖。”其实我国古代就有“诗无达诂”之说,这与西方文学批评所主张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神似,但“诗无达诂”更强调读者不能仅仅看到语言文字与事物之间有形的直接联系,还要看到无形的间接联系,不能机械呆板地照字面直解诗的语言,不能望文生义而“以辞害志”。正如《孟子・万章上》所云:“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比如苏教版八年级编选了被称为“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的《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开篇是破空而来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我们知道合理的解读是:“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但笔者教学时发现有部分学生理解成:无情地抛弃我而去的人儿,昨天就无法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人儿,今天就活该有很多烦恼!这样的解释真是让人啼笑皆非。“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的李白竟被误读成了弃妇形象!几乎完全偏离这首送别诗的“志”。类似例子却并不鲜见!
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神游冥想?其实,无论圣人与凡人,古人与今人,都有心理的同构性,可以彼此遥相契合。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写道:“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学生虽不能与作者处于完全一致的境界,但能有相似的境界,从而隔空产生共鸣。如范仲淹《渔家傲》中写道:“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对于很多背井离乡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禁酒,但异乡感触深入骨髓,对故土及亲人魂牵梦萦,甚至也有“归无计”与“人不寐”之时,所以他们很能神会“酒”这个意象掩饰下的相思情、相思苦。
当然,以上方法不是彼此割裂的教学和鉴赏古诗词之道。作为语文教师,须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适当结合其它诗歌鉴赏方法,如结合“因声求气”,体味古人的人格美并获得一定的美感教育。总之,教师要增加自身驾驭古诗词的理论厚度,重视学生具有个性色彩的情感体悟,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鉴赏古诗词的艺术功底,引导学生切实重视对古诗词本身的审美,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古诗词的意境,视野得以不断拓宽,诗情得以渐渐充盈。
参考文献:
[1]孟轲q孟子[M]q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2]鲁迅q且介亭杂文[M]q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阮阅q诗话总龟[M]q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4]王运熙,周锋q文心雕龙译注[M]q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