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21:3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师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篇1

摘要 智障儿童语由于智力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其语言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本文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运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智障 语言 鼓励 交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维果茨基说过:“思想不只是在话语中表现,而且也在话语中完成。”语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里活动密切关联。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创设语言环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它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的物质环境和语言的交往环境。儿童的语言是在与成人的交谈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与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分不开的。

通过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多种多样的语言刺激,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比如学习《钉纽扣》一课时,我带学生来到“家政室”主题教室,通过实实在在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常见物品的语言刺激,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角色中学、妈妈、哥哥姐姐、钉纽扣、缝衣服等词语,学简单的句子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再比如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扮演商店老板、顾客、以及家长和孩子等角色,亲身体验生活中买卖商品的体验从而学会生活语言。这种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巧用个别化训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智障儿童的病因很复杂,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强化教育。如:我班的陶某由于智力残疾、大舌头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他能理解和表述单字、 单词、单句,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含糊,不分音调四声。我就为他制定了一份个人语言训练计划:首先是听觉训练,每天课间十分钟让他听录音机,并且内容是变化多端的,有故事、有歌曲、有儿歌,让其听正确的发音。其次是舌操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

三.强化语言刺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刺激训练,让孩子通过实践自然地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孩子听得多了,看的多了,自然说的就多了。真正的语言表达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有的学生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从单字发音到说句子只需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学会,这说明只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语言刺激,他们得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老师要经常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或者孩子正在做的事给孩子听。让孩子能明白这个动作和代表这个动作的词联系起来,丰富孩子的经验。如孩子在玩球时,可是说谁谁在玩球,老师在写字时,可是说老师在写字,说的时候要加强名词和动词的语调,增加强度,学生就会形成印象,时间长了就理解了会说了。

四.给予信心与鼓励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孩子信心,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智障孩子平日里缺少的就是成功感的体验,而教师及时的肯定,对他们来说则是最大的成功。此时,教师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被肯定的成功感。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就拿班上的小程来说,长时间的接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甜甜的、阳光般的笑容。印象同样深刻的就是这孩子你跟他说什么,要他做什么,他的招牌动作就是原地不动。别的孩子聊天、游戏,他就在一边看着。但从测试以及平时简单的对话中了解到孩子的发音器官没有任何问题。那也就是说造成孩子如此表现的除了环境,就是孩子自身的心理问题。偶然有一天的晨会课,看到孩子拿着《诗韵三百六》念得有模有样,我激动地翘起大拇指送给他。孩子回报给我的依旧是那甜甜的笑容。接触中,也了解到这孩子很喜欢朗读,于是乎,我又如获至宝,诸多教育家的实践证明,孩子都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从朗读中去给孩子更多的信心与鼓励,带他走出自我的世界,融入班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从拿着书本朗读古诗,到在全校师生以及家长面前的朗诵古诗,孩子的转变,这个过程中他所克服的困难,让人欣慰。

五.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 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学生开口说 话,如:学生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 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不过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老师说却喜欢跟同学说,那 就让他跟着同学说,先培养他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恰当的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式

智障儿童之间也喜欢竞争、比较、合作或支持,恰当地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 式,建立他们互相仿效、互相激励的态度,增加“我要做得更好”的动机。需要 注意的是,在进行两人组比赛时,要有针对性的为其选择伙伴,两个孩子的语言 表达能力应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常赢或常输而引起自满或自卑的不良情绪。 七、 运动当小老师的动机 智障儿童很喜欢模仿成人当小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诱发智障儿童学习,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谁做得好,我请他当小老师教同学说话、在前面讲 故事、唱歌表演” ,这不但能令该小孩做一个标准榜样,也让其它小朋友努力,希望也可以当小老师。 个别训练”和 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一帮一训练”有机结合八、 “个别训练 和“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个别训练 在一个班级中会存在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可采取个别训练和一帮一 训练,这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语言矫正,发音正确、发展语言,同时在一帮一 相互的交往中,有利于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七.应用游戏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游戏对于正常儿童而言,可以是自发产生的,而残疾儿童就需要我们为其创造机会、积极鼓励他们游戏,帮助他们做游戏,这样的情况下,游戏是目的。在游戏中,让孩子的语言、体能、社交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小青蛙时,我尝试了“小青蛙捉害 虫”的游戏,把运

动室的地板上铺满了用绿色卡纸制成的荷叶,每个荷叶上还有一条或数条小虫(小虫的多少视两片荷叶之间的距离而定) ,训练时孩子们戴着 青蛙头饰,背诵着儿歌“小青蛙,呱呱呱,抓害虫,保庄稼” ,愉快的参与到活 动中来,他们从这片荷叶跳到那边荷叶,兴高采烈的捕捉着“害虫” ,他们从内 心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与同学一起背儿歌、做游戏,每个孩子的脸上都 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培养智障儿童的言语能力,当然还有许多效果不错的方法,如训练方法多样化、语言训练与日常生活互相联系、变换方式、复合、修改等方法,只要针对智 障儿童的特性和实际能力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参考文献:

1.《教会智残儿童与人交往》高利群 缪晓晴《现代特殊教育》____5.1

2.《帮智障儿童插上交流的翅膀》黄艳婷《现代特殊教育》 ____6.6

篇2

(一)教学认知理论有待改进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品低下,不能够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组织安排教学,有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环节设计、课后反思等活动。缺乏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学习,总体来看教学认知理论乏善可陈。

(二)缺乏深造学习机会和科研能力提升

很多教师忙于课程工作量的完成及各类教学、教案的检查,不去对教学进行反思,不去参加深造学习,不去撰写科研论文,更不用说去通过教学科研来提升完善自己。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掌握转化知识的能力素质。在以下论述中,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即普通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

(一)教师普通能力培养

笔者将英语老师必备的教学能力素质称为普通能力素质,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1、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用语的的使用要有一贯性,要简单明了、规范准确,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观摩示范课教学、英语教研讨论和教师素质竞赛等多途径和手段来进行。教研组要有固定时间集体备课,“统一口径”,规范课堂用语,互相听课,互相指正、互相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外教来指导。

2、教学科研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的策略和解决的方法。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用理论进行思维并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专业能力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两个方面。

1、专业技能素质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口语和听力,这些都是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以语音教学为例: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根本,是学生以后的词汇、听力及口语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英语教师的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特点,例如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大部分县和邯郸的魏县人分不清,四川、湖南、湖北和云贵地区以及江苏南京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人不能够区别,大多数中国人不能够发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发音和学生的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词汇教学需要教师掌握词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词汇的来源,掌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语法学习要系统全面,口语听力要多加练习。

篇3

作为高等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一名具有多年实习教学指导经历的教师,通过对实习教学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教学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授课模式僵化,教育理念陈旧

在持续多年的实习教学指导工作中,感受最为强烈的是“90后”大学生和即将退休的“60后”老教师授课几乎无区别。虽然教改、课改不断在改,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却依然固化。虽然学生、课标不断在变,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授课模式依然僵化。例如,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96%的授课学生依旧按照传统固定模式进行讲授。基本授课“格式”不外乎三类:之一是教师先领读一遍课文,然后让一个学生读第一段,另一个学生读第二段……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二是按座位分读,按性别分读,按小组分读,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三是把课文内容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一个或一列或一组或男女分读课文,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这三种教学形式看似有所不同,但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无质性变化。只有不足4%的实习学生在“教语文”的同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小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何有尾巴、小蝌蚪为何长的和妈妈不一样、小蝌蚪为何先长后腿不是前腿、小蝌蚪为何要找妈妈等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灌输式”教学盛行,课堂启发诱导不足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理念在不断变革,原本“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广受诟病,取而代之大为提倡的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反对“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倡导“师生互动”,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诸如大力推广的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就是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典型代表。令人困惑的是,教育专业学生自己反对甚至反感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中却频繁出现在其身上。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90%的学生反对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93%的学生赞同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讨论和探究;9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失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95%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8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满堂灌”或者“变相满堂灌”。

(三)教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学科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之物,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上网浏览信息、收集资料或者学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便利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或者直接可拿来用的资料。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共存体。不可否认,便利的网络资源也让今天的大学生养成了过度网络依赖症。教学资源“拿来主义”盛行,甚至已严重到无网络不能授课的程度。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学生实习教学授课用的教案或者教学课件多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照单全收,不做任何改动。因此,导致很多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授课过程中高度依赖多媒体,一旦多媒体出现故障问题,便手足无措不知或者不会讲课,或者不得不中途中断授课。实习教学授课成为网络资源的“代言人”,缺失本人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特色的教学普遍存在。当前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由原来20世纪90年代中等师范学历到高等师范专科学历,再到今天高等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较短时间经历了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虽然大学生学历提高了,但是学科专业素养仍然不容乐观。例如,高师院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实习学生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95%的实习学生不知道宙斯为何不让普罗米修斯把火给人类?宙斯为何不希望人类更好地生活?讲不清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为何会受到宙斯的惩罚?97%的实习学生照本宣科讲解。95%的小学生听老师讲完该课后一头雾水,仍然不知为何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有的甚至误认为做好事要慎重,因为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背离了本篇课文的本意,甚至对小学生构成严重误导。

(四)课堂秩序失控,管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没有良好有序的课堂秩序做前提,再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作为实习教学指导教师,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当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小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管不住、管不好、管不了呈现普遍态势。有的实习学生甚至必须请班主任老师坐镇课堂,才能顺利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调查结果证实上述观点,实习学生中92%的认为其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管理;89%的认为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感到束手无策;85%的学生认为在小学生管理方面,自己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无明显优势;35%的学生实习教学中请过小学班主任教师辅助维护课堂秩序。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问题成因与建议

(一)问题成因

通过对高校教师、实习学生、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三类人群的调查,发现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计比例失当,部分课程缺失,教师教育理念僵化

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部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与当前教改课改相脱节。课改和教改的理念、内容未能及时充实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内容比重过大,重教育理论学习,轻实习教学实践问题依旧存在。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缺失,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方式仍然保守僵化。75%的实习学生认为,高校教师教育理念需更新;78%的实习学生认为,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80%的实习学生认为,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的缺失是导致其课堂教学秩序失控的主要原因。

2.实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专业素养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功利心态和浮躁之风客观存在。“90后”大学生浸溺其中难以独善其身。80%的高校教师认为,当前在读大学生学习态度较以往大学生更加浮躁、功利和现实;83%的小学实习指导教师认为,其指导的学生知识面窄;86%的实习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薄弱、知识面过窄是导致实习学生教学照本宣科,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的重要原因;90%的实习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3.基地学校实习制度不健全,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认定,指导随意性大

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大多数实习基地学校没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和安排随意性大,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多数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学任务、内容及考核标准不明确,致使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学生时随意性增大,以致出现同一所小学同一批实习学生实习教学情形大相径庭之怪现状。96%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教学能否授课及授课时数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9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成绩的给定主要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与自己关系的和谐程度;8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其教学的指导主要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指导效果差异性大。

(二)建议

1.调整和修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致力于课程

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的改进。增设小学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增设课改和教改内容;加大实习教学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强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热点、焦点及改革发展动态的关注度;设法降低教师教学的惰性和惯性;加快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2.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应

加大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力度,拓宽在读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和考试的管理,努力营造和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浮躁和功利心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干扰。

3.实习学校制定和出台

篇4

1.1试题情景的设计

在试题情景中突出教育教学实践,可以考查考生的真实水平。而根据题型考查功能的不同,在客观题和主观题中各有侧重。客观题全部是单项选择题,不仅考查考生基础知识,还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概括、分析、评价的能力。在客观题命制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情景来设计,考查考生能否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主观题的情景多采用真实的教学案例,以教学实录、教学反思记录、教育教学焦点问题等材料作为背景,提出问题,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论和说明。在试题情景的设计上,注重从情景的广度和深度来突出教育教学实践的考查。试题采取多重设问的方式,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层层递进。同时,试题要求考生结合情景,通过综合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不同考查目标的主观题试题情景中,考查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可以直接考查考生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可以间接考查考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教育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本题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入手,考查如何开展德育教育。试题情景中的张老师用“孔融让梨”这个典故来教育小学生是正确的,符合小学生道德认知特点,但是张老师没有用身边的事例来进一步说明,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尤其是面对小学生经常出现的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张老师应该反复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多种手段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2试题素材的选取

试题素材的选取是关系试题质量的关键因素,优质的素材是试题编制的基础。笔试试题的素材来源广泛,通过对素材的选取、提炼和加工,在考试中进一步凸显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设计题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突出体现。鉴于有限的考试时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教学设计题只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素材和要求,完成部分教学设计或简单的教学设计方案,并简要说明。教学设计题主要考查综合性教学设计和表达能力,而且这类试题没有统一答案,设计方案因人而异。因此,在教学设计题的素材上需要精心挑选和设计,必须科学规范、阅读量适中且各方面兼顾。

2面试试讲题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查分析

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面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亦是考查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小学教师的面试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实践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节规范,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与笔试相比,面试更具有鲜明的特色,面试与笔试相辅相成,是教学实践能力考查的重要补充。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真实模拟了教学设计、备课、讲课的过程,可以进一步考查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面试过程中,从小学教师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出发,让考生置身于模拟的环境中,试题的情景和问题都比较接近实际以利于考生发挥真实水平。考官在面试现场,对考生的板书能力、对课程的把握程度、沟通能力、教学现场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进行观察、记录并评价。

3结语

篇5

教师评价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多注重的是评价分数和相关利益,评价结果只是作为管理部门对教师进行职称评聘、晋升等的依据,偏离了评价的初衷。而且,评价结果不反馈或不能及时、全面反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二、改进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对策

1.树立全新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

许多高校的教学评价只是一种管理教师的手段,强调为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对教师进行留任、职称评聘与奖惩提供依据,评价结果没有得到合理使用,评价效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中明确指出:“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人特色的需要。”一些高校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的发展进行评估和规划。树立发展的观念,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面向未来的评价,是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强调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教师参与评价过程,评价双方通过沟通和交流,对教师教学进行诊断,确定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措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教师的个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发展性教师评价并不是对奖惩性教师评价的完全否定,而是针对奖惩评价的弊端对其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以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优化绩效评价,在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无法取消的情况下,应该研究如何将发展性教师评价与奖惩挂钩。高校进行教学评价的功能是多重的。其一是以评促进。通过评价查摆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整改的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其二是以评促改。激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模式。其三是评优推优促优。通过评价树标杆,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其四是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作为管理部门对教师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奖惩的依据。本课题组认为,教学评价必须是既能保持教师的绩效压力,又能激发对教师的内在积极性,在促进专业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同时,发挥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因此,教学评价既不能只关注奖惩,也不能只关注发展,应该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相互补充,真正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推动教学改革和改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多主体参与,提高教学评价的信度

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认知和层次来选定评价内容,科学设定评价权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参与主体应该多元化,学生、同行、专家、领导、企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但在评价指标、观测点上有所侧重。教学态度、教学成长、教学效果由学生和领导评价,专业水平、教学内容主要由同行评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创新主要由专家评价;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主要由领导和企业评价。同时,科学合理赋予不同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权重,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权重的分配是个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科学设计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评价的公正性

如何设计评价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重点和难点。其一,在评价方式上,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优势互补,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其二,在评价指标上,针对新入职教师、中青年教师、年长教师需有不同的标准。其三,对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课程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基础课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传输,而专业课和专业实习实训课以技能为主,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其评价标准和观测点应有区别。其四,在评价指标如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方面,不仅要看教师怎么“教”,更多的要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说“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其五,在评价体系上需体现高职特色。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必须有企业参与,评价指标需体现实践指导能力方面的考量等。

4.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实现有效控制

篇6

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反思必须与科研紧密结合,形成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目前高校教师的岗位类型一般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三种。不管哪种岗位类型,高校教师都必须具备科研能力。之所以分成三种岗位类型,不过是工作有所侧重。因为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高等学校作为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这两大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国家大量的科研任务,高校教师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对建设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就教学型高校来说,同样需要有科研创新牵动。因为教学型高校肩负着培养有技术专长的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使命。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必须与社会需求无缝接轨,教师如果不能随时跟踪知识更新,就无法传授给学生新的知识以面对社会挑战。这一点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领导都有明确的认识。但是,我们却遗憾地发现,高校教师中存在着科研与教学内容相脱离的现象。至于教学反思与科研紧密结合更是无从谈起。其中主要原因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研功利化。部分教师把科研只作为晋职的敲门砖,不重视科研与教学关系;另有不想参与晋职比拼的教师,科研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任职期间的科研任务,保住职业饭碗,至于是否与教学挂钩,了无挂怀。第二,科研游离化。许多高校教师研究方向远离所教学科,尽管取得科研成果,但却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无补,与教学反思无补。第三,科研投机化。部分高校教师科研处于一种投机化状态,既不考虑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也不考虑研究方向的统一性,只是什么方便写什么,什么冷门写什么。东一头,西一头,研究方向模糊,研究思维模糊,根本谈不上以科研引领教学。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是否具有创新性是高校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方面,要使这种反思真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就必须与科研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反思中遇到问题,通过科研可以发现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教学;通过撰写科研文章,进行创新研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又可以发现科研某方面的不足,反过来促进对某一专题的深化研究,形成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这种良性循环的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政策上规定高校(尤其是教学型高校)教师的科研必须与所教学科内容密切结合,使科研成为教学内容反思的行为延伸,使科研成为更新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内容的先导。第二,科研必须为教学跟踪学术前沿服务。高校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已经成了高校培养适用型人才的瓶颈。有的教师一本讲义讲几年甚至十几年,如果没有科研跟踪学术前沿,必然造成教学与实践脱节。第三,科研必须为教学内容创新服务。教学内容创新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术前沿成果基础之上,建立在科学鉴定新学术成果基础之上,建立在教师对新成果的充分内化有效把握基础之上。只有将科研真正置于教学内容反思延伸位置,才能使教学内容反思与科研形成良性循环。教学内容反思给科研提供研究专题,研究专题解决教学内容反思的问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反思

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反思必须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搭建起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快速通道。教学方法的反思,必须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认识。教学与反思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反应,在反思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接受效果中来反思自己教学方法的得失。目前在校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大变革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中国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大众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大众文化多元化取向,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审美需求;大众文化的娱乐性特征,培养了他们习惯借助于形象化媒介感知世界;大众文化的功利性引导培养了学生以功利主义眼光判断知识价值。如此诸多的变化,要求高校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方法不断反思,搭起现代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桥梁,而这个桥梁的搭建必须与高校教师的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但我们同样遗憾地发现,这个结合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研论文选题并不是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反思,而是一般意义上就理论谈理论,或者生搬硬套教育新理念,或者翻版成功经验。了,只是雨过地皮湿,根本解决不了自身教学反思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第二,教研课题多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命题,教师自己命题往往很难通过。统一命题的结果是教师搞教研课题实际上等于在做命题作文,只要按题作答,做好启承转合就算完成任务。至于教师在教学方法反思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要么搁置,要么自行解决。第三,教学方法反思限于肤浅化、琐碎化,而教学研究往往不能及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使教学方法反思陷于一事一议的窘境。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有如下几方面:第一,教学方法研究选题必须来自教师的教学方法反思,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并且在用于教学实践时,具有实效性。第二,抓住“两头”,改变教研课题主管部门的工作。一方面取消教研课题主管部门的具体命题,只划定范围,把具体命题权回归一线教师;另一方面转变目前官僚式单一纸制材料案头课题验收方式,辅以抽样实地考察验收。第三,鼓励教师将教学方法反思上升到理论高度,使教学方法反思问题的解决步入科学化、理论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

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与内化教育新理念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坚持终身学习。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在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追求至善的大文化背景下得到实现。所以有人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大约需要一生的时间,是言之有理的。教育新理念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推进器,因为教育新理念是渗透于教师观念形态的思想意识,它一旦在教师的心灵中扎下根,就会直接制约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行为等等,也会对教师职业化道德人格产生直接影响。所以,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与内化教育新理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与内化教育新理念相结合,才能不在纷繁多样的教学改革中迷失自我。目前指导和影响基础教育进行的新课改的“三大理论”支柱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有效教学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不是被动地通过感官接受的,而是通过大脑根据自己的经验加工建构的;知识不是对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世界的发现,而是人经验世界的一种建构,一种创造,是人创造的产物,知识是生成性的;认识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认识不能准确无误地表征客观世界,没有绝对正确的认识,知识的功能是适应世界,并为建构经验世界服务的。它为我们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新的知识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而多元智能理论则为我们全面评价学生,发现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个性智能,并加以准确的肯定、鼓励和引导,认定学生个个是人才,个个能成才,给予了原则性指导。有效教学论则给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这“三大理论”支柱所形成的教育新理念,同样适用于高校教学改革。教学反思隶属有效教学论理论范畴,但是必须有“三大理论”的融会贯通才能使教学反思获得理论支撑,才能使教学反思的问题解决,具有理论纵深。以“三大理论”构成的教育新理念延伸为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探索: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开发非智力因素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式教学、学生自主体验式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由教师走向多维,评价形式由单一转向多元等等,纷至沓来。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如果没有在宏观上、深度上内化教育新理念,极容易迷失在一个个具体琐细的问题之中。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与内化教育新理念相结合,才能涵养出具有个性化的教育观与方法论。教学反思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划分不同类型,上文是以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划分教学反思类型。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反思划分为单元反思、单项反思、创新反思等等。单元反思是在进行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教学内容后的教学反思,这种反思的目的是对单元教学中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风格等多方面教学实践进行综合性反思,从中总结提炼出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为下一单元教学提供良好的思想准备。单项反思,是教学反思实践中运用较普遍的一种反思方式,即教学中的某一单项内容进行反思,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贯彻情况,问题式教学实践情况、师生课堂互动情况等经验与不足的反思。创新反思,是一种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深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反思,这种反思没有成例,需要教师逐步探索,积累经验,所以更加弥足珍贵。不管哪一种类型的教学反思,都离不开教育新理念的指导,都必须在教育新理念的关照之下进行。否则教学反思必然陷于肤浅化、碎片化。因为就人的认识规律来说,教师掌握了教育新理念,只能说完成了对教育新理念的初步认识,这个新理念是否管用,是否能达到素质教育目的,还必须到教育实践中检验。每个教师在实践检验中,由于原有的学识水平、情趣爱好、表达习惯、教学风格的不同,必然使教育新理念的落实打上个性化的标签。这种标签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西方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得正是这个道理。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从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从承担的社会责任出发,从自身专业化成长出发,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升华到理论高度。充满激情地主动内化教育新理念,使之成为自己个性化的教育观、方法论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教师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职业生涯的不断完善,生命价值的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篇7

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也不断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式,但现代社会不断进步,新课标大环境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原有的小学识字教学方式难以满足现代语文识字教学的多元需求,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此种情况下,积极探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效率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

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概述

1.1 意义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奠定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要方式,为学生继续学习语文课程提供可靠的保障。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治理发育,识字的过程是学生大脑对音形义进行综合加工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与此同时,学生识字的过程能够领略汉字的结构美和音韵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目标

小学识字教学的目的是衡量与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有助于指导小学识字教学的顺利开展,小学识字教学的目标贯穿于整个识字教学活动中。就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人教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1600-1800个汉字的识字量,为小学阶段学生识字总量的60%左右。小学低年级学生应当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且在任何语境条件下小学低年级学生都能够准确读出字音,理解字义,并且不依赖语境。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所提到的独立识字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拼音读出字音,并依据上下文内容理解字义,自行通过工具书证实自己的理解,便于以后语境条件在再次见到汉字时能够准确把握其音形义。

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塑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识字学习的积极性,应当积极塑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识字教学应当以新奇的识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其中,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学习趣味化,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具有一定特殊性,为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全面提高小学识字教学质量,应当积极塑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操。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甲骨文直至楷书的转变,经历了数千年,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塑造优良的识字氛围,帮助学生感知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语文识字学习中,为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想要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增强小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应当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动静结合,优化语文识字教学方式,将识字教学赋予游戏之中,增强识字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进而调动小学生参与识字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可靠的基础。

2.2.1 运用插图进行识字教学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文本配有大量的插图。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加上教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它的作用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记忆。接着让学生看清字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

2.2.2 根据汉字构造进行识字教学

课本中的“山、石、田、土、羊”这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用手遮目“看”(见课本图),用竹毛制成“笔”;如教学“山”时(见课本图),“山”字突出形状起伏。

2.2.3运用游戏猜谜进行识字教学

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在新字教学中,以猜谜的方法教学生字。方法是先出现几个新字编上号码,老师念谜语,学生以手势表示猜得的结果,比比谁猜得字又准又快。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三个猪儿一个槽,一个猪儿吃,两个猪儿瞄――“心”。还比如: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学生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

2.2.4编歌编诀进行识字教学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法、丢”时,可以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教学形近字时,编成“有水能泡茶,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如此一编,学生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2.3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中国汉字具有生命力,每一个汉字都有着奇妙的结构,并且包含着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其形体变化特殊,但又有一定内在规律。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力,鼓励学生自己采取一定方式记住字形,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汉字本义以及引申义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并掌握内在规律,切实强化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关系着小学生价值观的建立。为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教学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做好课堂导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个性特征,优化教学模式,准确把握影响小学识字教学质量的潜在因素,采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课;小学语文;三维教学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

1.知识与技能目标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无用,有多大用处等认识的价值取向。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因此,把三者放在一起,称之为体验性目标。

3.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可以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虽然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结论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探索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都比那些具体的结论更重要。

二、教学中的三维场力

1.文本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对学生学习乃至生活的影响是深广的,其中文本的影响占有重要的位置。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虽然没有大量的文学名篇,但是每篇课文都充满着文学的因素。除了课本之外,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来自于网络、图书馆、书店等的各种学习资源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本都应该运用于学习过程。

2.教师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首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作为承担这一任务的第一责任人,理应积极调控、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启动各独立教学场,激发包括教师本人、学生和文本最大限度的场能,使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共振。应该说,语文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生活态度、审美情趣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感同身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实践体验;要学生动真情,教师首先要表达真心。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具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教师只有读透了文本,才可能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共同发表见解、共同争论、共同得出结论、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才可能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3.学生场。新课程强调,教学指向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会生存》一书指出: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普遍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然而,作为一个特殊教育过程的对象的某一个特殊个人则显然是一个具体的人。”作为有主体意识的存在物,学生与教师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融入教学场中,尽可能充分地张扬内在场力,汲取外在场力,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学生理想的学习状态应当是时刻都在以自己的场图式迎合外在场图式,寻找有关的通道并汲取外来信息和能量。同时,又依自己的需要对之进行选择、鉴别、排斥、吸收,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找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语文精神。

三、结语

在成功的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构成了一个互动的教学场域,他们不再是孤立地、单独地存在,而是与其他场力互相作用着,只有通过三者的和谐共振才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美好的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课堂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叶澜教授指出:“要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生命历程。”因此,我们应该站在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改进措施,努力提升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性,这就需要采用生成式教学。

实施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机智地做好课堂实施则是关键。范梅南认为:“教育机智”是一种实践性语言,是情境性、智慧性行动。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课前预设为基础,面对不断变化着的课堂情境,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心观察,敏锐捕捉各种信息,并运用教育机智迅速形成判断,果断付诸行动。具体而言,做好生成式课堂,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即时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倾听,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有利信息,科学加以审视,对其是否具有教育资源价值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策略,对预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做出适当修正与补充,利用这些动态信息,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开放的、有利于彰显主体意识的新型学习平台,引发师生、生生、文本之间多向互动对话。同时鼓励质疑,倡导“标新立异”,不断点燃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火花,形成新的问题或答案,进而不断生成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学习资源。如《我的战友》一文中有两句话:①“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②“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两个“才”进行比较:“半个多钟头才……”表示时间长,表现了忍着烈火烧身的长时间痛苦,突出了他不怕牺牲的精神;“才20分钟”表示时间短,表现了战友们在精神鼓舞下奋勇杀敌的英勇气概。两个“才”有着时间长短之别。这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为什么说前一个表示时间长,而后一个表示时间短?”教师略作思考,即时引导辨析:“两个‘才’字在各自句子里所处的位置有何不同?”学生经过对比发现:“才”在时间后表示时间长,在时间前表示时间短。进而,教师又临时出示“一斤苹果要5元钱才买到”、“一斤苹果才卖5元钱”等几个带“才”字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学生终于发现:“才”字在数量词前表示数量少,在数量词后表示数量多。这里,教师由一个质疑,及时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学生联系、观察、比较和辨析,获得了规律性认识。

二、机智处理“意外”事件

由于受学生主体自我建构、能力差异等因素影响,教学过程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种各样的“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尽管课前教师已经对学情做出了各种“可能”的预测与假设,但谁也难以穷尽课堂上种种“意外”出现的可能。当“意外”发生时,教师要正确面对,热心呵护,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机智,尽量使这些具有资源价值的信息得以放大,让个别学生的发现成为全体学生的创造,使得课堂闪射智慧的火花,呈现跃动的生命力。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您平时教我们写文章要注意审题,按题目要求来写。这篇课文题目叫‘草船借箭’,可内容明明写的是诸葛亮骗曹操的箭。这不矛盾吗?”这个问题不仅质疑了文本,也质疑了教师平时指导的写作方法。教师明显地感到很有价值,于是“顺水推舟”,让学生小组讨论:“在筹备箭的问题上,周瑜与诸葛亮的策略有何不同,哪种做法更好,说明什么?”学生经过联系全文,积极讨论,终于认识到:周瑜以常规的思路提出“造箭”,诸葛亮发挥创造性思维,利用天时、地利,以及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大胆地以“骗箭”代“造箭”;箭是用来对付曹军的,交战时就“射回去”了,所以用“借”是幽默的写法,既讽刺了曹操,更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经过这一讨论,学生对文本内涵、对写作方法的认识更加深入和透彻。

三、热心营造民主氛围

课堂动态生成要取得实效,前提必须是基于一种平等对话与民主沟通的课堂文化氛围,使师生间彼此倾听和共同分享成为课堂关系的主旋律。只有在平等对话式的民主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才能自由思考,才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最终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所以,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合作伙伴”的教师,应该用温和、机智的行动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基础上对话、互动。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全身心投入探究,获得更多元的理解,更真实更丰富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综上,在现代教育理论背景下,课堂教学要动态地看,要实施生成式教学。实施生成式教学,就要注意即时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情境辅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机智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种种“意外”,使意外事件对课堂产生积极效应,而不是负面效应;同时,要热心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发表意见,自由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步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篇10

整体教学与传统的专题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相比有所不同,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向小学生展现一种全新的数学视野,摆脱小学数学教学纯理论教学的枯燥,使小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整体教学其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的整体性,二是学习的整体性.知识整体性注重将小学教育学知识、教育科研方法、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论以及心理学知识做一个整合,将其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形成全方位的数学网络知识结构,将小学数学知识、学生与教学三者视为一个整体,合理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循序渐进地将知识传输给小学生,从而使小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结构.而学习整体性,则是在教学中将班级小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讨,而后结合学习材料及小组探讨经验,从而整合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资源,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实现知识及实践经验的有效整合,从而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理论,培养其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整体教学的实践

1.选择典型的数学课题

在小学生数学整体教学中,选择教学的数学课题是尤为重要的,在课题选择上要选择典型的,浅显易懂的题目,且题目要符合老师课堂上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要从小学数学理论、核心概念等多方面出发,老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数学题,既要向小学生传达数学概念,又要培养小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比如说老师在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数学题,“假如有两个长方形玩具,其周长相等,将这两个玩具命名为A与B,若A的长宽之比为3∶2,B的长宽之比为5∶3,那么A,B的面积可以为多少(答案不唯一)”,之所以选择这一数学题,是因为其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小学生不用过多担心说错答案,其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小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小学生多面思考的能力.

2.选择有趣的课程材料

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课程材料可以分为成绩评定标准、数学学习内容与目标、研究性数学知识框架及相关资料,对于课程材料的要求以这三方面内容为依据点,从中选择较为有趣的课程材料,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老师在整体教学中要把握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实现数学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性格特征有效地开展整体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为小学生提供全面化的数学知识导向,指引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新的知识点,这样引领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小学生自身形成独立的学习观念,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评定小组学习成绩

在整体教学中设立各小组进行分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探讨,对各小组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能够促使小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可以通过两方面对小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一是评价各小组讨论数学知识的整体表现,将其评定总分设置为50分,主要从数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学习内容的准确分析、课程材料的全面理解、与老师的配合表现及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后的回答积极性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每项评定分都为10分.二是评价老师教学设计的成果,评定分也设置为50分,主要从创意课程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中是否按照教学目标来实施、教学中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与讲述、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把握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同上也为10分,对老师及小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他们在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可以清晰地了解老师进行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清楚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状况,从而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整体教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培养小学生学习的整体意识.

4.注重交流与合作

老师在小学数学中要注重与其他老师及小学生的交流.与其他老师交流可以吸取数学教师长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丰富自身教学技巧,与小学生交流可以充分了解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看法以及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把握整体教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