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现代诗歌范文

时间:2023-04-08 10:0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冰心的现代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冰心的现代诗歌

篇1

【考题】

例1 (2009江苏徐州)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修养的花儿

在寂静中开过去了,

成功的果子

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_______

(2)请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

例2(2009江苏苏州)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细细品味一下,“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2)诗人到康桥去“寻梦”,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与他的“梦”有什么联系?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

例1取材于名著《繁星・春水》,运用教材而跳出教材,考查学生深度阅读名著的效果和迁移能力。参考答案:(1)冰心(谢婉莹)(2)比喻。人只有耐得住寂寞,努力提高自己,才能迎来辉煌的成功。

例2考查的也是课内经典诗歌,围绕诗歌的知识点――语言、情感来设题,难度适当。参考答案:(1)“轻轻的我走了”与“我轻轻的走了”相比,前者在语言表达上强调“轻轻”两字,这样更能表达“我”不愿打扰梦中的康桥,凸显“我”离别时的惆怅之情。(2)诗人去寻梦,寻找的是他梦中的康桥,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是他康桥之梦诗意的再现,这里既有他昔日斑斓多彩的生活,又有他彩虹般美好的生活理想与梦幻,寄寓了他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深深的爱。

【启示】

诗歌被排斥于中考试题之外造成了两方面的不公平:一是对诗歌这一文体本身不公平,二是对擅长诗歌的同学不公平。2009年出现在部分地区中考试卷中的现代诗阅读,让诗歌教学和爱好诗歌的同学看到了一线曙光。

篇2

现代诗与古体诗词从形式上来说不同,但是,中国现代诗,其精神内核一直是传统的、民族的。因此,我们应该把现代诗看成是中国诗歌“诗言志、歌咏情”传统的一种有机延续,无论是在文学层面还是艺术层面,都应该将其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体样式。正如托・斯普拉特所说:“诗歌是艺术的女王。”奥・霍姆斯甚至说过:“我愿把未来的名望寄托在一首诗上,而不是十部巨著上。”所以,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因为各种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有意或者无意地将现代诗淡化处理,甚至摒除在教学之外,我想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潜在伤害。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尤其应该注重现代诗教学。

现代诗歌教学应该怎样教?这是很多语文教师的困惑,初中语文教师尤其如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其一是忽略现代诗教学。一些语文教师受到应试的影响,认为现代诗在考试中分量不大,几近于无,最多也就是默写,用不着花太大的功夫进行教学,以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为主,基本上放弃了对现代诗的正常教学。其二是不重视现代诗教学。一些语文教师因为自身对现代诗并不感兴趣,对现代诗缺乏必要的理解、鉴赏能力,认为现代诗与古体诗不能相比,现代诗某种意义上就是“分行的句子”,并不算是优秀的文本,在教学中,要么是把现代诗当成文章来教学,要么是按照教学参考机械地进行“解读性”教学,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三是教而不得法。一些语文教师对现代诗歌应该说是有感情的,但他们认为现代诗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可以欣赏却难以教学,不清楚现代诗教学与其他文本教学的区别所在,教学起来没有那种和谐共鸣的感觉。上述这几种情况,正说明了在语文教学中,解决现代诗教学的问题迫在眉睫。

毋庸置疑,现代诗的教学是必要的。教材编写者将现代诗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收入教材,绝对不只是从文体角度考虑,而更多是从文化与文学角度来斟酌的。诗人雪莱曾这样描述诗歌的意义:“诗是至上的幸福,至善的精神,至佳而且至高的瞬间幸福的记录。”培根也曾感慨:“们历来认为,诗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能振奋起人的精神。”所以,我们不但要重视现代诗教学,还要从探寻和挖掘精神内涵的高度去研究现代诗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现代诗中蕴含的美。那么,回到具体的语文教学,对于现代诗,我们该教些什么?结合个人对诗歌的理解以及诗歌教学的体味,笔者认为,应该从诗歌的语言艺术角度入手,引领学生领悟其中的诗意美、形式美、音韵美以及内涵美。当然,这里美的内涵是丰富的,绝不仅仅指单纯美好的意象,而应该拓展到一种巧妙的语言表达形式、情感抒发形式、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文本所反映的各种传统的、民族的、先锋的意蕴。正如塞・约翰逊所说:“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这里面的“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指的就是这种美的意蕴。

以《冰心诗四首》教学为例,如果仅仅是作为一种文本来教学,四首短诗的语言并不难理解。但是若从诗歌之美来教学,这四首短诗却可以作为引导初中生步入现代诗歌审美殿堂之门的一个很好的教学尝试。在实际教学中,我分别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切入四首短诗,引导学生领会诗歌这种简约华章中蕴含的丰富之美。《母亲》一诗,主要从诗歌表达技巧的角度来引导学生领悟艺术表达之美,在对比中深刻感受“母亲于孩子”如“巢于鸟儿”般,可以遮蔽风雨的情感;《纸船》一诗,主要从语言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节奏之美,在丰富的句读、轻重音、长短音中感受情感变化的韵律,以及其中表达的深情;《成功的花》一诗,主要从诗歌表达的寓意内涵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哲理之美;《嫩绿的芽儿》一诗,主要从诗歌的形式结构上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建筑美”。当然不同的教学侧重,其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

或许有教师会认为,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指向是不是太难了?毕竟,初中生的年龄还小,阅历也很浅,对诗歌的学习鉴赏恐怕很难达到这样的层次,况且考试也不可能考得这么深。确实,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前文已经说过,对现代诗的教学如果同于一般的文本教学,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如果考虑应试的目的,现代诗教学可以作为一种更加高深的文本来引导学生加强学习体悟,因为没有哪一种文本有诗歌语言的内蕴这么丰富。如果学生能自主对诗歌进行解读鉴赏的话,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们能顺利地阅读欣赏其它文本。

篇3

关键词:诗歌习作;评点方法;诗歌兴趣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教文化源远流长。诗言情,诗言志。诗歌能安慰人心,激发斗志。诗歌是中学生比较喜欢的文体。教师应该学会评点诗歌的一些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进而激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的诗歌素养

诗歌素养是指通过阅读大量诗歌和诗歌理论作品形成的经验和能力。教师要有一定的诗歌阅读经验,建立起丰厚的诗歌鉴赏知识,才能很好地点评学生的习作。提高诗歌素养有三个途径:一是教师要阅读相关的理论著作,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二是了解中国从古到今的诗歌发展脉络;关注外国诗歌流派以及外国著名诗人。三是关注当今诗歌动态。通过地方报刊了解当地诗人新作,通过《诗刊》等诗歌杂志了解全国最新诗人诗作。教师深厚的诗歌素养,是评价学生诗歌作品的勇气和底气,是自由创作与精彩评论的基础和前提。

二、评价前的沟通

对学生的诗歌,我们在点评前要先做一些了解。如不去了解,那我们的评点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就不会信服我们的点评。我认为有三个方面要了解:问文体,目的是为了规范学生的文体意识。这首诗歌是现代诗歌还是古诗。根据不同的文体,去评判学生是否达到他预期的文体特征。问背景,主要是了解学生灵感的来源,了解诗歌创作的触动点和引发点,方便我们了解诗歌的构思和选材。问主题,主要为了评判他的诗歌意象和语言是否能够直指诗歌的思想。评价前的沟通很重要,这是尊重学生创作的体现,这是准确评点诗歌的必要途径。

三、评文体

诗歌文体包括古诗词和现代诗。古诗词的文体评点主要在于看学生的诗作是否符合格律。先从简单的开始,确保该押韵要押韵,进而引用其相近文体的古诗进行分析评改。比如他写了一首七律,引用杜甫的《登高来》进行对比分析。现代诗格律比较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要求。了解学生的阅读经验,看他喜欢什么诗人诗作,再去评他写的现代诗。找出同类型的作家作品给予点评。比如他写的清新,那么选冰心作品予以比较评点。写得苍凉,选择穆旦的诗作予以比较点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更大的包容和远见去评价学生诗歌习作。他写的作品是不是现代诗?主要看有没有意象,语言够不够简洁隽永,构思是否精巧,是否具有跳跃性。

四、评语言

语言是诗歌的血肉。成功的诗歌语言让人拍案叫绝,因为包含哲理和情感而广为流传。诗歌的语言根据诗人的个性修养和人生经历形成一定的风格,比如李白的绮丽豪迈,杜甫的悲怆沉郁,李清照的清新灵动,白居易的朴实自然,泰戈尔的洁净空灵等。出色的语言必然要运用恰当的修辞。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顶真、反复、通感、排比等。老师要结合具体的修辞引导学生感受各种修辞的妙处,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评价学生诗作的语言,要突出重点和亮点,抓住精彩的一两句进行分析,并帮助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五、评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窗口。意象是诗歌中包含情思的人和物。意象是解读诗歌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手段。注意把握积累诗歌传统意象的内涵,以此来指导学生准确运用意象表达情思。比如柳代表思念、惜别或者春天,白云代表漂泊或者闲情,青松代表正直顽强,代表高洁,月亮代表高洁和思念,大雁代表思念等等。评价诗作意象要有现代观念,诗歌在发展,意象的选取也应是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评价诗作意象就是评价其意象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诗歌的情感思想。

六、评主题

主题是诗歌的灵魂。没有主题或者主题散乱的诗歌不是好诗歌。诗歌的主题有明确的也有朦胧的。好的诗歌主题是情感和哲理的高度统一。它的主题是对生活独到深刻的理解,生活就是一张网。诗歌也给人以多种解读的空间。对于中学生来说,诗歌主题要积极健康昂扬,要在困厄中坚强,在痛苦中微笑,在失意中飞扬,在迷茫中蕴含希望。情感不能单一,但基调必须向上。只有这样,诗歌才能转化为成长的力量,促使学生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总之,评价学生诗歌主要从文体、语言、意象、主题这几方面去评点,当然还有其他方面,比如结构、题目、艺术手法、意境等方面,这里不一一展开。其实评点学生习作不必面面俱到,关键是突出重点。尤其重要的是寻找诗歌的亮点,给学生创作的信心,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当然,针对习作薄弱的环节也要进行委婉的解说,并指出改正的方向,但不必代替学生修改。如果有条件,就指引学生看相关的理论书籍,或者了解相关诗人诗作。扩展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创作,这才是有效提高学生创作水平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 内化训练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即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应巧妙地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互补兼容,即尽可能创造优美抒情或感人动情的气氛,把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愉快地带进教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使用激情的方法,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实现“再创造的心理过程”,达到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的目的。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各种尝试和探索,尤其对学生的阅读训练竭尽心力。但许多学生平时或走入社会不会读书甚至根本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又一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去研究、分析、理解,而是把拟定的答案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理解,更没有掌握,不久就“物归原主”,奉还给老师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是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有系统、科学的方法,又要保证一定量的阅读,要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实践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升华。

一、重视在阅读中积累

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是阅读、积累、写作三者的独立教学,并没有把三者真正统一起来,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的整合,它指出:语文着力强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这不仅打破了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且还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语文教学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积累,可以先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妙的句子,并结合特定的语境进行理解,然后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阅读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写作是一种情感的内化。学生在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吸收,日积月累,词汇丰富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了。学生赏析语句时,还可以在书上做批注,或写出自己的感受。

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叙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学习《理想》时,我就让学生仿写诗歌第一节,写几句话:“爱心是――,爱心是――,爱心是――,爱心是――。”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二、写作中输出情感体验

1.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能体现在写作中,也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学生在写作中涉及到审题、选材、立意、某篇布局、写法运用等众多的环节,这些环节的情感锤炼和总结,在各种阅读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写作中的写法和经验积累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前提

在阅读中,小至字词的领悟和解读,大到写法分析和理解,两者是完全相通的。读莫怀戚的《散步》,悟得它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文章美在三个:一是尊老爱幼的人性美,二是景物描写的意境美,三是平易朴实的语言美,在选读中汲取文章精华,领悟文章的精神世界。体悟文本美点,感悟生活美点,在审美愉悦中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培养了写作素养,提高写作能力。

特别是教材中设置的写作内容,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要求仿写诗歌,我布置给学生的作文训练内容是仿写《我为少男少女歌唱》,让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切身体会到:现代诗歌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等特点,然后有推荐了从泰戈尔的《纸船》迁移到冰心的诗歌《纸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去领悟冰心的满腔真挚的思念母亲的情感。

三、基本的知识技能,学生能做的教师就不要去做

篇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成语“祸起萧墙”出自( )

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荀子》

2.“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出自( )

A.《秋水》 B.《寡人之于国也》

C.《谏逐客书》 D.《季氏将伐颛臾》

3.同属道家学派的是( )

A.孔子和孟子 B.荀子和韩非子 C.李斯和李密 D.老子和庄子

4.《论毅力》的作者是( )

A.王安石 B.康有为 C.梁启超 D.欧阳修

5.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气”的是( )

A.积极进取 B.忠臣直谏 C.退隐山林 D.处士横议

6.下列史作中属于国别体的是( )

A.《李将军列传》 B.《冯谖客孟尝君》 C.《段于鄢》 D.《马伶传》

7.宋代作家中作有《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是( )

A.李清照 B.欧阳修 C.辛弃疾 D.苏轼

8.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楚辞》 B.《诗经》 C.《古诗源》 D.《古诗十九首》

9.被誉为“曲状元”的元曲作家是( )

A.马致远 B.关汉卿 C.王实甫 D.白朴

10.“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11.下列作品集属于散文集的是( )

A.鲁迅《呐喊》 B.冰心《春水》

C.茅盾《话匣子》 D.老舍《茶馆》

12.议论文的核心要素是( )

A.论据 B.标题 C.论证方法 D.论点

13.下列作家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是( )

A.郭沫若 B.冰心 C.鲁迅 D.巴金

14.《故乡的野菜》的作者是( )

A.周树人 B.茅盾 C.周作人 D.郁达夫

15.在我国现代诗歌,1921年出版了新诗集《女神》的诗人是()

A.闻一多 B. C.艾青 D.郭沫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

17.有“亚圣”之称的___________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18.《秋水》中对话的两个神话人物是__________和北海若。

19.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主要批判了其祖父在照壁上写家训“_______”四个字。

20.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21.《种树郭橐驼传》是具有寓言性质的____________作品。

22.《报刘一丈书》鞭笞的三个反面人物是干谒者、_________和门者。

23.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___。”

24.唐代诗人中被称为“小李社”的是李商隐和_____________。

25.白居易的《_________》诗的副标题是“伤农夫之困也”。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是社稷之臣也。

是:

27.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28.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

29.强公室,杜私门。

杜:

30.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猥:

31.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蔼如:

32.智勇多困于所溺

溺:

33.亟请于武公。

亟:

34.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生:

35.恶气袭衣裙。

袭: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段于鄢》)

必自毙:

37.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冯谖客孟尝君》)

贫乏不能自存:

38.(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李将军列传》)

谨于文法:

39.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能!(《种树郭橐驼传》)

故不我若也:

40.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报刘一文书》)

袖金以私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国殇”的含义是什么?

42.《季氏将代颛臾》的议论方式有什么特点?

43.《陈情表》中李密陈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理由是什么?

44.《关山月》里“月夜”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5.怎么理解《再别康桥》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0~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46.这段文字表现了李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7.兵士为什么爱乐为李广所用?

(二)阅读《往事(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他们都笑了——我也笑说,“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的,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辑说得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

48.大海有哪些优良品质?

49.“海化”的青年应怎么样理解?

(三)阅读《国殇》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50.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1.“族蔽日兮敌若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2.本节体现战斗结果的是哪一句?

(四)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辞而助之攻也。

53.韩愈在这段文字里,怎样论述了张巡、许远的功劳?

54.文中韩愈所批判的“自比于逆乱”的是指什么人?

55.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七、作文(50分)

篇6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应高度重视经典诵读工作,成立诵读工作领导小组,使领导率先垂范,使教师全员参与,使学生日有所诵,热情高涨。

二、营造经典诵读氛围

“环境育人”已是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教师可在校园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诵读氛围,让经典浸润校园。一廊一柱、一室一楼都可展示经典佳句,每个班级也可创造富有特色的诵读环境,如开辟“我爱经典诵读”、“经典伴我成长”等专栏,让校园文墨飘香,书声琅琅,使学生走进经典,学习优秀文化。

三、师资力量

建设一支业务精湛、能力超群的诵读师资队伍,是开展经典诵读的有力保障。学校要成立教师诵读俱乐部,建立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参加诵读培训和诵读活动,拓宽视野,提高教师的诵读水平。

四、精选内容,开发校本课程

为了使诵读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应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开发校本课程,编写适合学生诵读的篇目,以国学经典名篇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分类诵读,循序渐进,体现校本诵读教材的经典性、序列性和趣味性。

例如,一年级可以阅读《千字文》和短小有趣的童谣。由于《千字文》所选文字,大都是常用字,一年级学生易于识读。二年级可以阅读《三字经》和充满生活趣味的儿童诗。《三字经》是中国早期的启蒙读本,自成系统,流畅和谐,易读易诵,家喻户晓;内容涉及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使学生诵读起来既有兴趣又能增长知识。三年级可以阅读《弟子规》和课内文本的精彩片段。《弟子规》是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诵读《弟子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品性。四年级可以古诗文诵读为主。古诗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页,让学生从小学习这些文化尤为重要。五年级可以阅读《论语》和现代诗歌的经典篇章,如冰心的《纸船》、余光中的《乡愁》、卞之琳的《断章》、顾城的《远和近》、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从先贤的身上获取力量,从诵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的意境之美。六年级可以阅读《古今贤文》和声律启蒙读物,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情感美,陶冶情操,内化行为。

五、保证诵读时间

经典诵读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可以将经典诵读融入教学,与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如固定诵读时间,长期坚持,做到“一日三诵”(早读集体诵读经典美文,中午阅读经典读物,晚上完成老师布置的诵读作业)。语文课课前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都可以构建学生与经典对话的环境,使学生随时随地感受经典的魅力。

六、开展活动,推进诵读

为了让经典文化渗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引领、推进学生诵读。

1.举办全校型的诵读活动。如“诵经典,庆六一”、师生美文诵读大赛等,以活动促诵读,以诵读促学习,以学习促成长。

2.在各学段开展不同的诵读活动。低年级以童谣、童诗为主,展示形式为说唱表演、编演童话剧等;中年级以成语、对联、名言警句为主,展示形式为成语擂台赛、对对子比赛等;高年级以诗词、古文、现代美文为主,展示形式为“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比赛、课本剧表演、手抄报比赛等。这些展示活动,让学生受到了情的渲染、美的熏陶。

3.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教师要将诵读活动与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经典融合在现实教育、实践过程中,在读中行,在行中读,做到读、行并举,确保诵读活动取得实效。

4.评价激励,树立榜样。学校通过对诵读情况的检查,评选出“优秀诵读班级”、“诵读之星”和“优秀亲子诵读之家”,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和家长参与诵读的积极性。

篇7

一、根据具体篇目的内容不同,所采用的导入语内涵不同。

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分“吟哦自然诗语”、“感受精英思想”、“透视世间百态”、“探索求知道路”、“解读古典名著”、“历数千古风流”六个单元,根据编排内容的不同,所采用的导入语风格也应不同,根据具体篇目的内容不同,所采用的导入语内涵也应不同。

示例一:

吟哦自然诗语:“对大自然的赞颂,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感,可以唤起我们更好的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这一单元的导入语就要求用描述自然类和叙事抒情类的优美语言导入。

如,《沁园春•雪》导入:“万里江山,风景优美如画,有多少文人墨客留恋其间、乐而忘返;有多少英雄人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诗国骄子,革命前辈以一首《沁园春•雪》搅动山城风云文化……”气势磅礴的描述,自然能开启学生宽阔的胸襟。

如,《雨说》导入:“关于雨,李白说:‘野凉疏雨歇,春色遍萋萋。’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陆游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志南和尚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精彩纷呈的雨景诗句自然能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如,《外国诗两首》导入:“生命在大自然中周而复始的运动着,他们或静悄悄的如花儿般灿烂开放,或鸣声如蝈蝈、蛐蛐般演奏出美妙的天籁之音……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生命以各种形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展示着她的永恒美丽……”小动物的声音有如天籁之音,自然能唤起他们身临自然的美好记忆。

示例二:

历数千古风流:“学习古代历史著作,不但能增长历史的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下面我们将跨越时空的界限,触摸古人的心境和情趣,与他们达成一种心灵的契合。”这一单元的导入如果用叙说故事一般的语言或让学生讲述历史故事则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唐雎不辱使命》导入,用名人语录敲击学生的心灵:“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言‘古之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者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大诗人李白也有诗云:‘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代英雄……”。

二、以“咏唱故园情诗”和“感悟生命内涵”为例谈导入语的切情切境问题

又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分“咏唱故园情诗”、“触摸人间百态”、“感悟生命内涵”、“走进戏剧舞台”、“倾听诸子华章”、“捡拾先辈睿智”六个单元。下面以“咏唱故园情诗”和“感悟生命内涵”单元为例说说导入语的切情切境问题。

示例一: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用诗歌导入,给学生开辟一条语言的清流:“在古典诗歌的观园里,热恋故土、思乡思亲是永恒的主旋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的故园诗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是李白的故土恋情;‘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是刘禹锡的故国豪情。古代诗苑里,这一串串水晶珠子,晶莹剔透,美不胜收。其实,就是现代诗歌它仍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让我们随着‘土地歌者’──艾青和台湾诗人余光中一道去吟唱对祖国、对家乡深情柔美的恋歌。”

示例二: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用文化背景导入,让知与情自然融合:“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主观的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他们的一些诗作选择奇特的形象,打破时空的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读起来不再那么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在一般人的眼中,一提起祖国,人们往往会想起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四大发明、地大物博……以一种貌似豪放实则空洞的虚假,去歌颂祖国的强盛伟大。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反其道而为之,独辟蹊径,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其严峻的现实,选取大量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以蒙太奇的方式剪辑组合成一幅幅流动而凝重的画面,配之以舒缓深沉的节奏,实实在在的唱出对祖国的款款深情。”

示例三:

《谈生命》用恢弘的排比导入,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美的范例:“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完、道不尽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实践发展观为宗旨,踏实敬业。以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理念依据,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效贯彻实践相关思想理念。以学科说明为导向,把握语文教学动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保证方向性的正确。以语文课本为主要参考,精讲课内经典文章,以课外阅读为辅,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体现大语文的理念,体现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能。

二、基本情况

本人这学期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

1、学生分析。

成绩状况。根据六年级招生考试分析,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优等生中等生的比例较小,差生所占比例较大。分析其原因,语文能力水平较低。考试中,语文基础知识得分还可以,语文阅读及写作得分较少,或这是导致语文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思想状况。据了解,学生对中学生活充满希望,他们期待有一个美好的中学生活,也希望在中学学到更多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思想积极,学习态度端正。但也不乏少数学生成绩极差,抱着随大流混天过的思想。

能力状况。据了解,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能力也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很大力度的监督。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尤其贫乏,知识面窄。但大部分学生具备了课堂学习能力,能够认真听讲,自觉完成作业。

2、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在语文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衔接小学语文的相关字词和语文知识,承启忠学语文的相关内容。七年级语文还需继续抓字词的扩大巩固学习,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读,同时作为中学课程,还设置了表达生活的写作和综合活动、口语实践。七年级语文的教材设置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所选课文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思维或想象。

本册书共设置六个单元。第一单元,神奇的想象世界;第二单元,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第三单元,亲人间的真挚浓郁的情感;第四单元,风格各异的四季风景;第五单元;经典名家的赏读;第六单元,不甘平凡,乐于向上。

课文学习之后还设有相关内容。其中包括每单元之后的两首诗词诵读,还有写作实践:让你的想象插上翅膀;留在记忆里的童年;家有许多温暖的感觉;关爱家园;我和书的故事;小诗抒我心中情。拓展链接:童话世界的新成员——哈利波特;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走进高尔基和他的《童年》;搜集农谚;争当故事大王;怀念冰心。

教材课文设置容纳语文知识,综合体现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且各单元呈相连和递进的状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语文知识,符合学习规律。单元课文后的相关设置,紧紧围绕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是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

教材课文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如字词,句子的理解,文段的赏析课文的整体感知。写作实践专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学期侧重继续培养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拓展链接开阔学生视野,营造大语文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语文及文学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及对人生、社会的认识能力。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学期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及现代诗歌。

3、学习教材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6、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7、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培养文学兴趣。

8、培养学生书写充满真情实感的记叙文的能力。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

四、教学措施

第一、课堂教学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性。新课程标准要求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每一课时教学都要体现三维目标,根据实际要有机整合,不能机械地堆砌。

第二、体现大语文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只教课文,更不能死记硬背,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就拓宽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搭建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不能一言堂,不能再是老式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讨论探究创新。让学生在自主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收获。

第四、继续推广小组教学模式。注重过程性教学,课堂全程跟踪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其效率。

第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六、继续推广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这样对提高语文能力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帮助。也便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9

【关键词】绿色教育;学校建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西塔口小学现校址建于1994年,位于西塔口村西,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2004年把东庄、西庄、西庄屯三所村小归并到了西塔口小学,实现了农村学校局部调整。现学校有12个教学班,459名学生,25位教职员工。下面,我就结合“管理・质量”示范校的创建,把近几年来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思考,提出了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

绿色,是自然的颜色。绿色里涌动着生机,流淌着生命。绿色是破土后经太阳抚摸的嫩芽;是种子萌发时的晴朗春光。校园里的“绿色”,象征着春天与生命、成长与生机、健康与未来、文化与文明。寓意学生朝气蓬勃,多姿多彩。绿色应充满校园,充满课堂,充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绿色教育,有如诗如画,有阳光雨露的先进的办学思想;有潺潺清泉,那是教师清澈的心灵,孩子们明亮的眼睛;如涓涓溪流,那是师生不断创新的思潮。这一切的美好正是我们教育人所追求和向往的。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我们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为:“绿色立校、绿色育人。”

二、让绿色像柔柔的春风,染绿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充盈着书香与艺韵

根据学校自身的环境和特点,本着三低两重的原则,既低起点、低坡度、低难度,重基础、重实效的发展理念。一是保持整洁,让学校成为当地最干净的地方;二是注重绿化、美化,让学校成为当地风景最美的地方;三是加强文化氛围建设,让学校成为书香气息最浓的地方;四是讲究文明礼仪,让学校成为最有礼貌的地方;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校成为最有笑声的地方;六是穿着整洁、大方,让学校成为群体气质最好的地方。思路明确,经师生家长多次论证,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绿色校园总体设计方案。

近三年来,学校积极争取上级和外援支持,累计投资100余万元,打造了“一甬路、两中厅、四廊道、五面墙、八长凳、十功能室”等30个文化景观。校园环境幽雅宁静,温润自然,诗情画意,生机盎然。

(一)一甬路

校园建设从大门着手。铁艺大门两侧的“乐学善思、明理创新”八个金字使人眼前一亮。走进校园甬道两旁的满眼绿色,给人以勃勃生机,让人神清气爽。

(二)两中厅

大厅外侧的电子屏,名言警句,鲜艳夺目。大厅内摆放着学生喜爱的各种图书,还有一台56寸的大彩电,孩子们的闲暇时间随时坐在两侧的木条凳上,或读书或观看新闻、动画片、班级ppt、网络视频、还有大队部各种活动的评比结果!

(三)四廊道

我们取缔了传统的在墙壁上张贴各种文字的校园文化,努力实现美化、绿化、个性化。我们把铁艺、种植、养殖、栽培有机的结合,组成一件件独一无二、艺术美感、生命活力的精品。一楼的绿色长廊、二楼的盆景栽培、三楼慵懒的乌龟、跳跃的小鱼、嬉戏的小蝌蚪无不牵动着孩子们心灵。拾梯而上,每幅作品,都是出自学生、老师、家长或独立或合作的结果。绿色教育,生命的绿洲,蓬勃的未来!

(四)五面墙

主题文化墙位于操场四周。东墙突出24节气的特色,为校本课程营造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知识化,趣味化,富有童趣;操场北墙强化“心理健康”和“诚信励志”两方面的环境布置;西墙突出礼仪教育的文化氛围,南墙的是责任和养成教育。车棚下的壁画时刻提醒着孩子们“珍爱生命、遵守交通”的交通安全教育。每面墙壁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却又相得益彰。西塔口人的精神与文化精髓皆能一览无余。

(五)八长凳

我们的愿望是让每个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是单纯的,是天真的,是五彩缤纷的……在绿树成荫的大树下,我们安置了八只木质长凳。让孩子们丢沙包、跳皮筋、抓螳螂、玩跷跷板、追逐嬉戏累的时候,坐在长凳上做梦发呆、喃喃细语、回味酸甜苦辣的味道。让孩子们的童年值得回忆、不可忘记;童年,阳光般快乐的日子……

(六)十功能室

我们今年几乎是在零起步的情况下,建设了包括心理活动室、音乐教室、图书馆及阅览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少先队活动室、微机教室、体育器材室、档案室在内的十个功能教室,这些功能教室均由设计和功能室负责教师共同设计,美观实用,个性鲜明,管理到位,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倡导快乐生命的绿色教育生态,让师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冰心老人的话让我们懂得:真爱如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为了这样美好的教育境界,教育从细节入手,给予师生生命的绿色关怀,提升师生的生活质量。

(一)活动中寻找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教研活动中,分享了陶继新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等名家之作;品读了老师的《换一种心情看风景》、《教师的责任》、《秋》的自我感悟;同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电影、魏书生的《种好自己的心田》视频讲座;组织了《生命因你而精彩》教师节演讲比赛,《无悔地选择》教师经验交流,《巧手美厨娘》冷拼、热炒、包饺子活动;利用暑期,带领老师们去承德、坝上,体味了皇家园林之秀美、寺庙群之神秘、磬棰峰之传说、坝上草原天之蓝、地之阔、花之美,祖国河山之壮观。到河北邢台临城县参加教师拓展训练,参观了林城溶洞等活动。内容有工作、有生活、有休闲、有学习、有收获、有感悟。学校从2005年举办第一届艺术节开始,连续举办了八届。每届艺术节历时三个多月,内容丰富多彩:趣味运动会、亲子游戏活动、同写共绘、文艺汇演、诗歌朗诵、经典诵读、工艺美术展示等与体育、艺术、教学相结合的多项活动。大大缓解了师生的工作学习压力,激发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激情。很好的引导师生学会工作、享受生活。

(二)带着师生走出村庄,走进城市、走进大自然

和城市学校手拉手结对子。共同备课、评课、活动、交流、游戏、参观等;利用春游、清明、入队日等传统节日,带着孩子们到植物园、动物园、赵州桥、梨花节、藁城梅花镇等参观、学习。在自然中用绿色的教育挖掘心灵的源泉,用人性的力量呵护精神的家园,让每个生命享受着民主和公平的教育。

(三)绿色种植郁郁葱葱

利用学校的空地开辟了“红领巾绿色种植园”,现在已成为队员们的一块常规劳动基地。我们的劳动基地从开辟至今已经种植了西红柿、黄瓜、冬瓜、各种青菜等20多种蔬菜,从开垦荒地到长满绿油油的蔬菜,每周孩子们都会在辅导员以及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去劳动基地浇水除草,队员们付出了辛勤劳动,带来了丰硕的收获,吸引了大量前来采摘、学习、活动的教师同仁。很好的提升了学校的品味和知名度。

(四)天文兴趣小组和《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

神秘浩瀚的天空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和向往。我们把专家请到校园给学生进行培训和讲座,专家的讲座让学生的兴趣更浓。我们还结合农村地域特点开展了“天文观测与四季农时”的研究;同时以班组规模的教学形式学习《二十四节气》校本教材,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农事、民俗活动等。

(五)创设绿色人文环境,打造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靓丽人生

用文学气息滋养学生的心灵,用经典触动学生的心灵,学校把《经典诵读》《现代诗歌》《二十四节气诗》相结合,组织师生晨颂、午读,熟读成诵。同时开辟《每周一诗》背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四、把精神主动权还给师生,构建绿色生态课堂

(一)建立了“学案导学 自主互动”的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注重师生合作对话,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注重学生生命体于心灵感悟的生态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