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课堂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16 19:0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月光曲课堂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月光曲课堂笔记

篇1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习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应该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多,每年的新书日益增多,且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那么这些信息将是你处理不来的。所以,阅读在现代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摄取知识手段,因此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我作为长期奋战在一线的语文老师,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只要社会、学校、老师、父母都重视阅读,并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创设一些轻松的阅读环境,积极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校可以经常举行阅读比赛,可以创办阅读兴趣小组,家里有好书可看,有好的看书环境,那么作为学生就更能够去认真看书,去浏览知识的海洋,可以推荐一些参考书、文学著作、科普知识等,让学生“博览群书”做到“雅俗共赏”。一旦他们喜欢上读书,那么他们的阅读水平就一定会不断提高,慢慢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学生阅读初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在碰到自己喜欢的书时,往往喜欢一口气就把书看完,一下就满足心中的渴望。但是如果有的学生在他们的读书兴趣只有一点时,同时又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时,他们的阅读兴趣便会减少很多,甚至会误认为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对书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因此,在学生阅读还没形成好的习惯之前,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让学生轻轻松松遨游知识的海洋,去感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当学生喜欢阅读并能自觉地去阅读时,可以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文摘,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书籍,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一旦解决了问题,成功的喜悦就会让他们更喜欢阅读。

二.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阅读可用多种方法。我们一般采用朗读,指出声的读,尤其是大声的读。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主要用于学习语调,培养语感,培养演说能力,巩固语言知识。第二,默读,指不出声读。默默理解文意。第三,精读,主要用于课堂上的课文教学,即对课文里的语音、语调、词组等语言知识点进行精细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运用语文技能和能力的基础。第四,泛读,主要指大量、广泛、快速地阅读,泛读时,对阅读材料中的各种语言现象不作全面、精细、认真的分析,而是根据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尽快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泛读教学,学生可以更广泛、更大量地翻阅、查抄资料,获取知识,从中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获得阅读语文的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设置各种在课本上易找到的问题,也可以布置各种悬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了这首传世名曲《月光曲》呢?”“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这一设问让学生站在贝多芬的角度,感受这件事情中的每一个细节,“我即贝多芬”,在这样的所见所闻中,“我”是怎么思考的?我的想法会怎样?探究“打动”的过程,便是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就会更加关注细节背后蕴藏的内容。这样的问题远比“《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从中我们体会到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等等类似的问题要来得生动,细腻,充分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和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从小做起。抓住中学生这个关键期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阅读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因此阅读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持之以恒。教育学生每天坚持空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哪怕就是几页也好,慢慢就是一本书了,养成睡觉前看一会儿书的好习惯,养成去图书馆看书的好习惯,“书非借不能读也”,养成用“心”去阅读的好习惯。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者,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阅读教学的课堂充满生机,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

参考文献:

①《应用写作》月刊1997年第1期

②《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3期《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有效教学》

篇2

关键词:读书;阅读链接点;活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76-01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每当我闻到那每一页纸张上都散发着淡淡的、沁人心脾的书香,就会使我有责任引领孩子们走进书香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沉醉,让书中的文字都化作了缕缕书香,屋中香气缭绕,一个个如痴如醉。

1.让孩子们看好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心理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内容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实践发现大致趋向是图画性的图文并茂性的文为主图为辅的纯文字性的。从内容看大致趋向是由游戏性、故事性向知识性、专题性、古典名著、历史类读物发展。投其所好,按其阶段阅读主流建议借书、买书,不以成人的趣味来限制学生阅读,更适合学生的阅读心理。然而学生毕竟是学生,当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自由驰骋时,阅读的"盲点"也同时暴露了出来。①随心所欲。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不知所措,于是随便揪了一本拿来便读,不加选择,不顾深浅。②偏食现象。只读自己感兴趣的,或童话类的,或历史类的。③盲目从众。看到别人买了一本什么新潮的书,一窝蜂似的争相去购买,就像追星族,失去了阅读的个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进行指导,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从众心理,这是我们老师不可推却的责任。我实践着,反思着,改进着,渐渐摸索出一些方法:

与课堂教学链接:我们的教材编写体系强,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链接起来,那么课外阅读便也能有计划地进行了。具体做法有:由文及人,到课外去寻找介绍课文作者的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由文及史,到课外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来阅读;由文及"著",到课外去寻找课文所在的原著来阅读;由文及地,到课外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光、人情世俗读物来阅读。还有与课文有关的补充材料。经过一阶段的尝试,找到了一些基本途径:

(1)作者链接点。文章是作者的心声,作者在文章中总要传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作者是发出交际信息的源,找到了源,便能理出一些头绪。因此可从作者入手,引导学生去了解他的身世,了解他的生活环境,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他的心理。

(2)主题链接点。每篇文章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都表达了一定的主题。同一时期作家反映类似主题的文章也很多,形成了特定的文学流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感悟。例教学《小英雄雨来》,引导学生读有关抗日英雄的故事。

(3)知识链接点。语文学科中,除固有的语、修、逻、文的知识外,相关的哲学、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多学科知识正不断拓展。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如教《北京的春节》,让学生放眼相关的书籍,引导学生找有关不同地区、民族的资料。学生了解了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等,这种知识的习得远远超过了老师的传授。

(4)扩散性链接点。有的知识与课文内容无关,但却很有相关性。《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我就引导学生收集了音乐家的故事及其作品,并欣赏了作品。

与生活实际链接:生活处处即学问。公园、博物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从生活的角度讲,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读物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能力的读物,包括关于卫生知识、安全防范方法以及礼仪、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书籍;另一类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的读物,包括家乡的地理环境、风光名胜、文史人物等方面的读物。我们收集、积累并向学生推荐这些读物,作为学校教育延伸出去的"生活课程"和"环境课程",辅之以适当的实践活动,有效地促使学生努力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成为真正能够生活、懂得做人、热爱家园的人。

2.让孩子们把书读活

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然而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书读了不少,文章却不见长进。我也有同感,悄悄留意学生的阅读,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精读不足,一味略读。读某一本书,阅读或摘抄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再谋面。死读书,读死书,这种一次性阅读,在大脑中留下的往往只是飘忽的印象和肤浅的感受。找到了阅读低效的症结,我尝试着指导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反刍、再消化。

制读书卡: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再提炼。起先我提供了样式,渐渐地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读书卡,各种形状的,还有些精致的插图。令我激动的是还开辟了点评栏目:我的观点、我也说几句、我的感受,于是我也在先前的读书卡上加了一栏:心语。

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定期举行主题活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形式有读书心得交流会、争鸣活动、电视评论等。当然,还包括一些实践活动。如,我们进行了一次读书系列活动(讨论购书原则去书店选书设计扉页内容制定读书计划按计划读书读书交流)。

剪报编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剪报编报。我们学着编了"游中国"、"中国传统文化"等主题手抄小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读物,再进行选择、编辑、抄写、绘图。学生在剪报编报的过程中,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阅读能力与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阅读摘记: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借此指导阅读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课题研究:在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选择研究题目,和同学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专门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所要的资料、数据和信息,最后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了研究的成果。

篇3

【关键词】校长;教师;学生;引导;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33 【文献标识码】A

联想和想象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是由一个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或与之相类似的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事物。它根据人们对当前事物的感知、记忆、体验,在头脑中形成实物影像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和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作文在构思、开拓思维、塑造人物、写作手法等方面离不开联想和想象,离开了联想与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王蒙先生在《我们的责任》中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这里的自由驰骋,就是想象力。由此可见,悠远的遐想,合理的想象,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

一、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呢?

细心观察、有渊博的社会生活经验,才能为联想、想象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文的基础素材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它是写作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深厚的生活积累是想象力的源泉。怎样才能为联想创造条件呢?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渊博的知识。清代郑板桥在《风竹图》诗中展开了大胆、奇特的想象,其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将竹子发出的萧萧声想象为老百姓内心的呼喊;把斗秋风的竹枝想象成勇敢的武士。这些都是作者对竹子深刻独特的内心体验和长期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锻炼学生想象、联想能力,除了广泛地认识生活和生活上细心的观察,天长日久地积累。把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老师同学、亲人朋友的言谈举止等,都是学生写作和想象的基石。著名作家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让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和你的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广交朋友,和他们多交流,在与他们的谈话中,随时随地对他们的观察体会记在心间。天长日久坚持下去,你就储存了大量的写作第一手资料,联想和想象就有了生活基础,写起作文来就会滔滔不绝。

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想象的内涵,有序地进行思维训练

想象和联想不是凭空、而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表象,想象和联想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中外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如爱因斯坦、爱迪生,他们的想象力往往超凡脱俗,和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对事物的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高尔基小学时候就阅读了俄、法、英等国许多著名文学大师的作品,对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必须有步骤、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经典美文。在阅读时不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能专看文学书,它的弊端鲁迅先生早就在《给颜黎民的信》中指出。同时,要给学生留出阅读时间,让他们记阅读笔记。《儿童文学》、《作文大王》、《优秀作文选》、《世界博览》,甚至中国的四大名著等都在阅读之列。这样,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缺乏知识,孤陋寡闻,其想象力必然平平淡淡,或者胡思乱想。

三、在写作中大量使用常用修辞方法,提高合理联想、想象力

比喻、拟人、夸张是学生最常用的修辞。不要小看这些,它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联想、想象力的基石。好的修辞方法会使文章增添色彩和情趣。如,古诗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大胆运用了夸张,成为千古佳句。又如,苏轼、苏小妹相互嘲戏,也运用了夸张。苏轼讥笑苏小妹额头大,说“未出家庭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这个额头凸得多厉害呀!小妹又嘲讽东坡下巴长,说:“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腮边。”——这个下巴长的吓人!有了他们这些丰富的想象,使人读了兴趣盎然,脍炙人口。贾平凹在《月迹》中描写月亮:“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以月亮比印章。

四、勤于创造性思维

客观事物纷繁复杂、变幻无常,只有善于思索,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创新,才会浮想联翩。艾青在《假如(另一首)》中幻想医生打开人的脑盖:“把自私、偏见、愚昧取出来。”如果没有严肃而深沉的思考,不能在司空见惯的事例上创造出这样的佳句。想象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基础上,写出不平凡事物形象的能力。如第9册第三单元的作文《假如我是……》,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可以合理的想象自己的未来、描绘出自己灿烂的前景,《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有两只翅膀》也是一个联想、想象的训练题。再如找一些有写作空间的作文题,如宇宙幻想,空间想象丰富。学生最富有幻想,先给他们找几本介绍宇宙航天知识的书刊,穿插科幻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写出自己奇特又合理的想法或幻想,还可以编写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敏感、非常喜爱的训练,这样他们写起来会感到轻松愉快,挥洒自如,从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使每个人得到最大的发挥,并能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培养创造思维,锻炼创造能力。

五、倾听音乐,培养丰富的感情

篇4

本班现有学生28人,其中男15人,女13人。经过5年的努力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学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有一定的认识,集体主义观念在逐步加强。六年级了,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自己面临升初中的压力,所以班级中涌现了一小部分能在学习上下苦功夫的孩子,他们不仅在学习上,还在行为习惯上都成为同学的好榜样,比如:王丽娜、邵佳乐等。另外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也逐渐浓厚,学习积极性慢慢提高,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比如:王晓亮、陈林等。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后50%的学生:陈毛旦想学好知识,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进步不了;王凡学习很积极,可是今天会了明天又忘了;还有邵齐、王子敬等他们都是求上进的孩子,但是他们成绩不如人意。最令人头疼的是:邵玲、张昭作业经常不完成,张超伟经常迟到、拒交作业,上课习惯糟糕等等。如何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上都有进步?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接下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因材施教,尽量从毕业班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各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利用图书室、远程教育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四)口语交际:

1.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2.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2.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四、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7、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8、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五、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六、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注意总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习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6、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七、优等生的提高、学困生的优化措施

1、对优等生的要求要高于班级平均要求

2、针对特别优秀的学生,采取特殊手段,使他们各方面的才能能够更加精进。

3、优等生起带头、示范作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课堂中能够帮助学困生,以使大家能够共同进步。

4、努力寻找优等生各方面的不足,因材施教,加强训练强度,以求他们能够在各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学困生的优化措施:

1、针对本班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一对一”的帮扶形式,请优等生来帮助学困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多说几遍;并在课后对后进生的作业等问题进行及时的辅导和解答。

3、课堂时间里给予适当的机会,请后进生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其他同学要给予鼓励,给他们提供交流的时间和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