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范文

时间:2023-04-01 09:1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篇1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课文240篇(小学阶段160篇)。可见,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一次国培班的培训学习中,经专家介绍我有幸拜读了韩兴娥老师所著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韩老师,用自己对教育理想的无限追求和无穷智慧,引领她的孩子们打开了阅读的心门,踏上了阅读的快车道。她的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也激励着我引领我们农村的孩子们同样也能踏上阅读的快车道。结合我承担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对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具体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想读书

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使学生处在自然的书香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增强他们的读书意识,唤醒他们的阅读激情,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良好的书香氛围中,变“要我读”为“我想读”。特别是在阅读环境不是很理想的农村,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几下几个途径: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大环境”

在校园内建文化墙、文化走廊,校园内的围墙、走廊、楼梯过道、各功能室的墙壁都绘制或挂上以经典诗文、人生哲理、名人名言等内容的图画或镜框,利用广播系统进行全校课间诵读活动,让学生每天耳濡目染,感受书香气氛。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班级“小环境”

开辟图书专栏、格言栏,启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定期把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等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积极阅读,体验读书的乐趣。

(三)加强家校联系,营造家庭“好环境”

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要求在家中为学生读书准备一张专用的小桌子,经常帮孩子买一些有益的书籍,要懂得孩子看书时应轻声勿打扰,让学生静心地读,美美地读;更不能在隔壁房间玩麻将、打牌等,最好是抽出时间来与孩子一起读书看报,哪怕自己的知识水平很低,也应作一番陪读。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读

要让孩子爱读书,就必须有丰富的书籍供学生选择。可是,我们农村孩子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宽裕,家长这方面的意识也普遍不高,大多数学生的家庭藏书量几乎为零,所以学生一般能接触到的书非常有限,有的也多是一些作文书、教学辅助用的一点通,好一点的则有些童话书及画册。这样的条件是远远不能满足于学生的需求的,所以必须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我们的做法有这些:

为了保证学生可以阅读更多的书,学校进一步完善图书室、阅览室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保证每天开放图书室、阅览室,提高图书借阅率。各班级成立班级图书角,班主任定期到学校图书室把一定数量的图书借到班级图书角,供学生每天借阅,并定期更换。还发动学生把自己的图书拿到图书角来,使资源共享。为了保证阅读的时间和质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学校专门设置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用于读书交流或指导,并将每天中午13点至13点40分定为午间阅读活动时间。通过开发各种资源,制定各种措施,保证学生可以有书读,并经常读。

三、推荐读物,让学生读好书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往往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无所适从,他们喜欢读的书范围也窄,大多停留在一些连环画、故事大王、童话书上,对于那些历史地理、中外名著等方面的书不喜欢看。作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一)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

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或津津有味的讲解一些课外阅读知识,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二)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另外,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名家名作多是节选,只能窥一斑而未见全貌,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读该作家的同风格的其它文章。如:讲授《武松打虎》这课时,先讲述一下《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了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学生就会马上想去借阅这本书看;在上《孔子》《梅兰芳》等人物的课文时,课前引导学生到书中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课堂上让其汇报,课后又推荐《名人故事》《论语》等书籍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名人。

(三)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

在与小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会发现,他们对大自然充满无限的兴趣,常常会问老师一些问题,如:太阳到底有多大?星星为什么会这么多?花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恐龙为什么会灭绝?……每当这时,老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宇宙奥秘、植物王国,动物世界等方面的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四)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分年级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

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精读物,向中年级学生可增加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又可增加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就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四、教会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农村小学生往往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有的只凭兴趣;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不仅要教会他们读什么书,还要教会他们一些读书的方法,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一)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

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二)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篇2

一、个人提高方面

(一)多读书,提升自己。

为了尽快适应教师生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本学期我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和《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等书籍,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读一些教育刊物,如《班主任之友》、《黑龙江教育》等,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多学习,虚心请教。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虚心向师父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同组教师学习,不耻下问。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学习他人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勤学善思,多问多学。

二、教学工作

(一)学生分析

本班在籍人数54人,由于本校没有学前班,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或学前班,习惯各不相同,所以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尽量关注到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使孩子们得到全面发展。

(二)具体措施

1、备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前备课,做到不备不教,备不好不教,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多总结。

2、上课:按课时安排计划上课,按时上下课。在课堂上,大胆创新,努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上40分钟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一堂课的质量。

3、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活动,使其融入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三、德育工作

1、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惊醒常规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建设墙报,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评比,同时进行小组评比,形成小组竞争意识。

3、注重班干部的培养。首先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教其方法,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评选少先队员,要起带头作用,树立班级的小榜样。

4、科学应对,妥当处理突发事件。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学校纪律和规范不是特别明确,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教师及时妥善处理,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好家校互动资源,通过校讯通告诉家长班级学生的近况,如:作业书写进步的、学习进步的、学习需加强的等等,做到及时和家长交流沟通。

四、安全工作

依据本班学生年龄特点将在本学期进行以下安全教育:

1、教育学生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及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常识。

2、教育学生增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防止因违章而导致的发生。

3、让学生了解和明确在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4、加强学生应对敲诈、恐吓等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

5、不随意留学生,教育学生放学后不随意到同学家或在路边玩耍,以免家长担心。

6、由于本学期学校开始练习跳绳,引导孩子注意拿绳及跳绳中的注意事项。

7、在节假日休息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五、卫生工作

1、用眼卫生:由于学生刚刚入学,重视引导学生学好做好眼保健操,请家长配合做好家庭用眼卫生。

2、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堂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每周检查两次。

3、班级卫生:保持班级卫生干净整洁,要求学生不准乱撕纸,乱扔垃圾,注意保持自己周围地面卫生,每日检查地面干净的学生及时表扬和奖励。

4、在传染病多发期经常开窗通风,并做好消毒工作。

5、做好大课间活动。广播体操,做到站队时做到快、静、齐,规范体操动作,整齐有序。跳绳训练,做到认真规范,听从指挥,不拿跳绳乱甩乱跳。对大课间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里的工作目标,我将虚心向他人学习,认真去实施计划,使班级成为一个奋发上进的集体。

六、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学前教育

讲故事比赛

“巧算”我能行活动。

十月份:

讲故事比赛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评选少先队员活动

学科阶段检测活动。

十一月份:

拼音过关检测活动

如何预防传染病主题班会

“数学在我身边“活动

家长开放日活动。

十二月份、元月:

我是班级小主人主题班会

篇3

钟志龙老师的成功经历,特别让我钦佩!“50岁开始系统读书,用10年时间,完成心理学知识建构。”58岁,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位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之一。

“将读书与一线教学相结合,将读书与生涯规划相结合,他的阅读史就是一部清晰的专业成长史。”这是本书作者对钟志龙老师的评价。

钟志龙从50岁开始读书,源于内心的追求和现实的需要。他认为,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在知识的海洋里不可能穷尽所有。因此,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然后有选择地读书,在读书过程中不断地“采蜜”“酿蜜”,取自己所需,为自己所用,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原来从50岁还可以做个读书人;还可以功成名就。读完此篇,我似乎找到了共鸣。

读书,犹时未晚。只要开始拿起书读,就永远不会晚。无论是青年、中年或接近老年;也无论是读“闲”书,还是专业书,只要读,就一定有所获。

读闲书,有读闲书的好处,读专业书,有读专业书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所有名师的成长经历,都说明了这一点。他们的少年时代因各种原因,并没有读多少书。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己的不足。“教,然后知困。”于是,开始读书,开始广泛涉猎、大量阅读。中国的书读,外国的书也读;实用的教学方法读,教育经典理论也读;现代的读,古代的也读。王崧舟老师就是典型的读书杂家,随性而读。读着读着,文化底蕴厚实了,底气也就足了。

当我们羡慕名师在课堂上尽情地挥洒,佩服他们解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的能力时。殊不知,他们在台下的功夫――读书。是博览群书让他们有了教育教学的底子。华应龙老师搬家到北京时,车上装了八千册书,邻居以为他是卖书的。闫学老师光在杭州就先后几次搬家,其他物品丢失了不少,唯有五六千册书完好无损地跟随她搬来搬去。

原来名师与普通老师的区别就在于读书!

去年暑假,我主动请缨带一年级,决定开始读书。这时,我46岁了。读书晚吗?

读书有用吗?别人会怎么看?等等奇怪的想法随之蹦出。但我最终选择了――读。

一年时间,我读了28本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每天早锻炼后读二三十分钟,双休日整天读,而寒暑假更是读书最多最好的时机。开学前,即注册了博客,取名为“一(2)班的班级博客”,随着读书量的增加,观念发生转变。于是,更名为“犹时未晚”的博客,觉得更符合自身实际。学校领导、同事浏览我的博客后,认为改为“犹时未晚”十分贴切,较好地说明了读书带来的变化;而且能起到激励作用。钟志龙老师的读书事迹,使我更加坚信,无论是谁,只要开始读书,就“犹时未晚”。

读书需要坚持和韧性,并努力使之成为习惯。试看名师的读书心得,有的把读书视为呼吸,有的把读书当作一日三餐。有则外国谚语说得好:“人是习惯的奴隶。”李镇西老师说:“女儿一看我心急火燎地找书,就知道我准是要上厕所。”读书已成为李老师的习惯,深深地根植于生活中。

现在,很多老师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读书。教师忙是不可否认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哪一样都需要时间。回到家还有各种家务事要做,哪有时间读书呢?李镇西老师的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只要你把读书当作内心的需要,同时养成习惯,就不可能没有时间。”一开始,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最迫切需要的书读起,这样的书有吸引力,也容易上手。一旦读书给你带来乐趣、好处时,时间自然有了。张之鹰老师提出:“读书的女人最美。”“与书相遇时是最大的幸福。”华启龙老师认为“因为读书成就了今天的我。”于永正老师的“一辈子做读书的人。”这些都是坚持和韧性的体现,也是习惯使然。

读书离不开思考和实践。有人说,思考和实践是成功的双翼。读书的目的虽然各不相同,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就是把书中的智慧和思想转化为自己教育教学的帮手,为我所用。开始,可能是简单的模仿,学习书中的做法,效仿别人的经验。随之不断地实践,你会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为什么理论不管用呢?思考自然产生。如:读了韩兴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我立即进行模仿、尝试,很遗憾,以失败而告终。

冷静一想,尽管书中的做法令人振奋,但由于自身情况、学生实际、社会因素等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简单的模仿当然不行。于是,我进行了批判地吸收,在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识字活动。如:“韵语识字”“课外积累识字”等,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识字量。人均识字1500个左右,远远超出课标要求。为二年级阅读奠定基础。

写,是读书和思考的内化和升华。茅盾曾说过:“光读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读,眼低手也低。”反观名师的成长过程,无一例外的是一边读,进行大量积累,丰厚自己;一边在教学中实践、尝试;一边进行反思,记录得失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