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幸福范文
时间:2023-04-02 11:54: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平淡的幸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每天,女主人都会在水房里洗洗涮涮,不是洗衣服就是洗菜,每次都能听到她哼着歌曲,很悠闲的样子;
下午下班时候,女主人可能已经做好了晚饭,和丈夫一起偎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的看着电视,很满足很惬意的感觉;
有着暖暖阳光的日子,夫妻俩会早起后把被子抱到楼下去晾晒,这时候我会看到早晨轻柔的阳光洒在他们的肩头;
傍晚,一双儿女会安静的坐在写字桌前,认真的做着作业;
偶尔看到夫妻二人出去散步,也是依依相伴的温馨……
原来,幸福不完全取决于金钱。
在科大这个人与人之间差别很大的地方,隔壁的这家,可以说是处于社会底层。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足够的金钱,没有与别人竞争的本钱。他们只是很安静的偏立于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落,在一个很小很小的空间里过着自己的生活。也许来来往往的教授们和领导们都无暇看他们一眼,可我眼里的他们仍然是那么幸福。
其实幸福与否真的只是每个人的感觉而已。我想每个人的脑海里面,最幸福的时光很多都是童年。而童年,却是我们拥有物质财富最少的时候。不过,那时候我们比较容易满足。一瓶泡泡,一只蝴蝶,一条手帕,也许就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因为要求的少,所以得到的就多。
常常听见工作的一些同学抱怨收入低,压力大,没有钱,没有车,没有房子。是的,我知道他们说的都是事实。可是我们能不能放眼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也许有人比你更低微、更贫穷、更无助。跟他们相比,我们还有什么值得抱怨的?
篇2
我给你描述一个婚后的状态:电视机开着,老公拿着遥控器在那儿看报纸;夫人在那儿织毛衣,偶尔看下电视;孩子在那儿写作业,一晚上没多少话。我问这种状况怎么样?很多大学生说,快离了吧。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对于相当多的四五十岁的人来说,这是能想象的一种最幸福的生活。生活不会是天天放礼花的,礼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偶尔放一下,天天放的话,受不了。其实我绝大多数的时间极其平淡,报题、想选题、看报纸、做直播,然后回家,大致如此。
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做好了迎接平淡的准备,才有可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辉煌;如果认为生活都该是辉煌的,那就注定平凡。有很多人问我,白岩松你是不是现在成功了呢?我一直都喜欢跳高,并不是我擅长跳高,而是因为它像人生的一种比喻。你有没有发现跳高的一个特点:越过了一个高度,就一定要摆上新的高度。即使当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没了,他已经是冠军了,他一定要再升1厘米,过了,他就会还要再升,也就是说,他一定要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我觉得这太像人生了,人最理想的一辈子,就是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
很多人说,现在年轻人不容易。我非常理解,全社会应该关爱你们,但是,不必溺爱。有人说,我们现在买不起房子,我们太痛苦了。谁说二十七八岁的人就可以买得起房子了?日本等国家的人一般是40来岁才可能拥有自己比较稳定的住房。本人拥有自己第一套房子的时候,都32岁了,是在租了8年的房子之后。你说,哪一代人的青春容易?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篇3
那个年代,吃饱饭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问题,看着一家老小,看着媳妇即将分娩,老实的爷爷背上行囊,加入了鞍钢招工的队伍。百废待兴的中国需要大量的钢铁,爷爷就这样成了一名普通的炼钢工人。
炼钢工人分工很细,由于爷爷老实、能吃苦又没有技术,被分配当“炉前工”。那时设备简陋,每炼完一炉钢,炉前工就要披上用水淋透的草甸子冲进高炉,对设备进行检测,一分钟之内必须要出来,每次出来身上的草甸子都已接近燃烧状态,若逗留时间长了,高炉内80多度的高温足可以把人烤熟。可以说,这真正是一份玩命的工作。爷爷不认识字,在家人面前也从未提起工作的辛苦,毕竟,当时能当上工人是无上光荣的事情了。两年之后,奶奶带着全部家当――爸爸跟几床被子,也来到了鞍山。
爸爸兄弟5人,由于无人照看,三叔、四叔都是在外地亲戚家长大的,到了孩子该上学的年龄再接回来。奶奶总念叨当年我四叔死命地追着养他的大奶奶离开时的车,追出了几站路的情景,之所以记得清楚,大抵是因为这样的记忆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多么的痛苦。为了吃饱,爷爷在后山上开垦了很大一片荒地种庄稼,大的孩子要帮助种地,小一点的也要打猪草,捡煤核。爷爷奶奶就这样供养了5个孩子,没有时间喘息,更没有心情浪漫。
今年爷爷奶奶结婚已经50年了,一家人都在议论着怎么过金婚,其实,他们的爱情早已经融入了往昔平淡的岁月中:
奶奶每天都要拿钱给爷爷买菜,爷爷就将此“大任”牢记在心,奶奶爱吃鱼,爷爷经常要走大半天的路去买新鲜便宜的海鱼;爷爷只吃大米干饭,牙口不大好的奶奶总是习惯做好干饭后自己再用水泡着吃。
奶奶经常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情唠叨,好多年了,从没有听爷爷辩解过,忍不住问他,他笑呵呵地说:“反正她干活的时候才唠叨,这样干活就不烦了,我听习惯了就当听不见”。
篇4
他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研究者、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颇受读者欢迎,其中一些还经常出现在初、高中考试题中;他对“何为幸福”有着通俗易懂的解读,对教育也有独到的见解。
我一辈子幸福感最强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主要是两段时光。
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暗恋一个女生,她坐在我后面三四排的样子。上课的时候我就老是回头去看她,后来慢慢地我就想让她知道我在看她,于是老盯着她看,她也知道了。只要我回头看她,她就脸红了。我现在还记得她的样子,圆脸,经常穿一件绿色的衣服,那时候脑子里面老是在打腹稿,想着怎么样给她写情书。初三的时候,她坐在我旁边,那时候我就特别幸福。
然后我17岁进了北京大学,那个真正是进入了青春期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漂亮的姑娘,顿时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极了,人生美好极了。那个时候我写了很多诗,都是爱情诗,但是没有对象的。或者说看见一个可爱的女孩,就来写一首,其实我不认识她。她盯我一眼,我心跳半天,回去写一首诗。
人生的幸福很简单,也很平凡,要珍惜平凡的生活
爱情确实是使人生幸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两个人相爱,不管爱了多久,可能后来分手了,但是你们在一起相爱的那段时间,都是美好的。如果说最后分手了,你们不要互相埋怨,都要感恩,感谢对方给了你一段美好的日子。现在很多八往往是怨,互相埋怨,我觉得没有必要。那有的人就说了,他说当然爱是美好的,但是他对我不是爱,他是骗了我。那我说,你也不要埋怨,你应该怎么样?你应该蔑视他,他不值得你爱,也不值得你怨。怨也是一种很重的感情,你要节省感情,不要浪费在他身上。
什么是爱?爱就是在人世间寻找一个最亲的亲人。一个好的婚姻能够经受住漫长岁月的考验,那就不但是美好的、幸运的,而且是伟大的,这是人生的伟大成就,能够得到这么伟大成就的人是很少的。
还有一段幸福时光就是养孩子,自己当了父亲。有时候她妈妈看见我拿着奶瓶在那里给孩子喂奶,非常陶醉的样子,她就说:“你不要以为你在给孩子喂奶,这个奶水就是从你身上出来的。”我当时就回了她一句:“我说我真的感觉我整个人变成了一个大奶瓶了。”但是毕竟不一样,她是真正用自己的身体在那里给孩子哺乳,我看的真是羡慕得不得了。
其实人生中的幸福,那些最本质的幸福是很简单、很平凡的。我们总是想去到远处寻找幸福,你可以去创造不平凡的事业,可以去创造卓越,去创造辉煌。但是,如果说你事业上非常风光,可是你的家庭生活一团糟,你根本没有时间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我觉得你的人生是有重大缺陷的。
无论你多么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晚饭,餐桌上一定要有欢声笑语,这个比有车、有房、有钱重要得多。一个人钱再多,他的车、他的房再豪华,如果没有这些,我说他是很可怜的,他在这个世界上是个孤魂野鬼。所以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要珍惜平凡的生活。
你要享受生命,享受生命单纯的快乐。你要享受你的智力,享受老天给人的这些得天独厚的禀赋,这是做人的幸福。
对事物、对世界、对知识的好奇心是最重要的智力品质
我认为最重要的智力品质是什么?一个就是好奇心,对事物、对世界、对知识充满了兴趣。其实我在我女儿身上就看得很清楚,她小时候好奇心非常强烈。我的女儿啾啾,她4、5岁的时候,她问她妈妈,她说:“妈妈,云的上面是什么?”妈妈说:“云的上面是星星。”她问:“星星的上面是什么?”妈妈说:“星星的上面还是星星吧。”她说:“我问的是最后的最后是什么?”妈妈说:“没有最后吧。”她奇怪了,她回过头来就问我,她说:“爸爸,这怎么会呢?”她指指我们家的天花板,她的意思是说天也应该有个天花板吧?也应该有个最后吧?这个问的是什么问题?就是世界在空间上是有限还是无限的。
她又问她妈妈,她说:“妈妈,有一个问题你肯定回答不了。”妈妈说:“什么问题?”她说:“你告诉我世界的一辈子有多长?”这是世界在时间上有限和无限的问题。她又问,她说:“妈妈,世界上第一个人是从哪儿来的?”妈妈说:“中国神话里面说是女娲造的。”她马上问:“女娲是谁造的?”对生命、对人类的起源追根究底,这是典型的哲学性的追问。
那么又过了几天,她问我一个问题,她说:“爸爸,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会不会还有另一个我?”我一听这个问题,我汗毛竖起来了。我说:“可能吧,说不定你还会遇到她呢。”她马上非常生气地打断我,她说:“不会的。”然后转过头去跟她妈妈说:“妈妈,有一天当你老了的时候。”实际上她是委婉地说,当你死了的时候。她说:“当你老了的时候,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又会生存一个人来,那个人长得跟你完全不一样,但她就是你。”老天,她讲的是轮回,我的汗毛又竖起来了。
真的,孩子真不能小看,你们小时候一定也想过这种问题,提过这个问题,可能当时家长叫你不要胡思乱想。这哪是胡思乱想,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想把人生的大问题弄清楚,要不生活得不踏实。有这种感觉的人,你就是有哲学天分的,看来我的女儿是有哲学天分的。但是自从进了小学以后,这样的问题就越来越少了,问的都是作业怎么做的问题了,一个哲学家就这样被扼杀了。
成功的教育是把孩子培养出一个好的素质和心态
那么我们怎么样让孩子的聪明保持下来?教育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现在的教育,它的目标太狭隘了,太可冷了。
英国有个哲学家叫怀特海,他说过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等你把你在课堂上学的东西都忘记了,把你为考试而背诵的东西都忘记了,那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
所以,我经常也跟家长们谈,今天在座的可能也有家长。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一条就是为素质教育加分,家庭里面最重要的教育就是熏陶。家长自己是一个爱生活的人,爱读书,爱思考问题,然后经常和孩子交流,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往那个方向发展,他的素质就会提高。
还有一点就是给应试教育减负,我的女儿啾啾,因为她在小学的时候基本上在班上都是第一、第二,然后到了初中,排名就往下了一点,基本上是第四、第五吧。我就说第四第五非常好,比第一第二好多了。我说:“你就保持这个,很好,爸爸非常满意。”然后有一次期末考试,不小心考了一个全年级第一,我就批评她了,我说:“你怎么考的?我们不是已经约定好了吗?你怎么就考了个第一,下不为例。”我是不想让她因为考了第一,然后就有压力了,以后还要争这个第一。
其实所有的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我觉得有些家长爱的方法不对,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直至以后工作,恨不得给他全部都安排好,他以为他这样做,就给了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我告诉你才不是呢!孩子的未来绝对不掌握在你的手里面,掌握在谁的手里面?掌握在孩子自己的手里。你要把孩子培养出一个好的素质、好的心态,让他既能自己去追求幸福、创造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不可免的苦难,这样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这个时代我们谈幸福谈得很多,但是为什么感到自己幸福的人其实不多?你没有弄清楚人生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最宝贵的,往往把那些次要的不太宝贵的东西看得太重要了,把你的全部力量都使在那里,结果呢?得不到,你痛苦;得到了,你也并不幸福。
篇5
[关键词] 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R6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094-02
The application and appraise of selective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DONG Peng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 in Tongliao,POST,02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result of selective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Methods Analyzed 200 cases clinical data of Episodes of acute cholecystit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normal surgical department from 2010.1 to 2014.12,which was to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100 cases and detection group used surgical treatment by selective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100 cases. Result The rate of residual stones after operation 0、Bile duct injury after operation 0、incidence of infection 1% of detec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15%、12%、13%,χ2=16.22,12.77,11.06,P
[Key words] Selective;Intraoperative;Cholangiography;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pplication
胆囊炎是肝胆外科常见疾病和多发性疾病,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年龄较大,机体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存在多种并发症,导致死亡率明显增高[1-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术中胆管结石残留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因而选择性胆道造影在临床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应用,可以降低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率,降低阴性胆道探查比例,避免术中胆道损伤[3-4],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2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100例,男40例,女60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0.6±10.0)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3 h~5 d,平均(40.2±20.1)h,临床症状:患者右上腹部、肝区或者中上腹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就诊,发热80例,黄疸66例,恶心呕吐98例,腹肌紧张50例,观察组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0.0±10.8)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4 h~6 d,平均(40.7±21.2)h,临床症状:发热86例,黄疸68例,恶心呕吐96例,腹肌紧张52例,两组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选择性胆道造影,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标准为:患者的疾病史中有反复发作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发热、黄疸者;患者有胰腺炎病史者;患者在术前通过B超检查有胆总管轻度增宽(≥0.8 cm)既往有黄疸或目前有黄疸者;患者术中Calot三角解剖不清者;患者术中发现胆囊管明显增粗(≥0.3 cm)。
患者在术前进行碘过敏试验,术中游离胆囊后在胆囊颈部横行结扎,剪开位于结扎线近端的Hartman氏袋或胆囊管,同时还可以离断距胆总管1.5~2 cm处的胆囊管,向着胆总管方向放置塑料管,进行妥善固定,患者注意保持头低手高的位置,推注优维显,在造影结束之后,将塑料管拔除,离断距离胆总管0.5 cm的胆囊管,在残端结扎。另外根据胆道造影结果情况,判定是否需要切开胆总管取石或者进行探查。两组绝大部分患者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囊壁的层次相对清晰,容易进行分离,术后做好腹腔的引流管放置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残石率、术后胆道损伤、感染发生率情况。
根据造影阳性率及手术探查证实准确率来评价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优越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针对患者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P
2 结果
两组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残石率、术后胆道损伤、感染发生率情况,观察组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残石率、术后胆道损伤、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6.22,12.77,11.06,P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微创治疗胆囊炎进行胆囊切除,其相比较于开腹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的方法[5-6]。但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胆道损伤和胆道残余结石。有资料显示[7-8],胆结石患者15%比例有胆总管结石,通过超声检查可能有一定的漏诊,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结石残留是外科常见的、棘手的问题。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得到推广,其操作简便,一种较直观的造影技术,操作简单,图像清晰,诊断结果真实可靠[9-10]。术中胆道造影主要是分为常规应用和选择性应用,但是目前国内关于术中胆道造影是否在所有的胆囊切除术中均应用,还是选择性的术中胆道造影,即胆道造影方式应用鲜有报道[11-12]。
该研究通过对该院收治的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胆道造影采取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胆道造影,观察组采取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拟分析选择性胆道造影降低术后胆总管残石率,减少阴性胆道探查手术,掌握胆道解剖结构,避免胆道损伤的应用效果情况。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常规的胆道造影相对费时、费力,经济成本高,患者的依从性并不理想。
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相比常规胆道造影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手术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的发现和排除胆总管内的残余结石,有资料显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有效率达到99%;(2)选择性胆道可以降低胆总管损伤的发生率;(3)可以避免对于胆总管的不必要探查,有研究表明,胆总管探查指征患者术中胆道造影有近2/3可以避免胆总管探查。但是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也有其特有的注意事项:(1)手术前要进行碘过敏试验,事先需要联系好术中摄片;(2)进行造影时注意避免由于空气进入胆管造成的假阳性出现,尽可能的提高气泡和结石指征的鉴别诊断;(3)造影剂浓度调整事宜,如果造影剂的浓度过高会对小结石影形成遮盖,过低会影响胆道的显示效果,造成假阳性的出现;(4)造影过程中注意根据患者的自身胖瘦特点,对曝光参数进行调整,避免X线片的过暗或者过亮对观察造成不利影响。
该研究者通过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残石率、术后胆道损伤、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可以降低术后蚕食率和胆道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石明.86例老年性胆石症外科手术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22):91.
[2] 余国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151-152.
[3] 周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重视胆囊后三角解剖120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0,16(4):503-504.
[4] 彭云,余小舫.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8):1481-1484.
[5] 何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前三角与胆囊后三角入路对比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159-160.
[6] 俞学军,徐家法,储修峰,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前三角与胆囊后三角入路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6):135-136.
[7] 周晓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后三角与胆囊三角入路对比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7):646-647.
[8] 杨晓军,高鹏,司若湟,等.常规/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10):1105-1109.
[9] 张淼,张云,鱼海峰,等.胆管结石再手术治疗策略探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6):492-494.
[10] 孙振芝,操海舟,李少伟,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55-57.
[11] 赵志军,项鹤彬,朱立峰,等.术中胆道造影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2):158-159.
篇6
关键词:玉屏风散;疱疹性角膜炎;无环鸟苷滴眼液;阿昔洛韦片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角膜病,致病原因为角膜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导致角膜免疫病理发生改变,进而引发的严重眼部疾病。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收并诊治的24例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其中12例患者采用玉屏风散加减进行临床治疗,均取得确切疗效。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收并诊治的24例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男性患者13例,女11例;患者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46.5±13.5)岁;其中左眼11例,右眼1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眼部方面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和0.1%无环鸟苷滴眼液滴注患处,口服昔洛韦片,0.2g/次,4次/d。治疗组患者在用0.1%无环鸟苷滴眼液滴注患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玉屏风散(防风15g, 黄芪30g,白术30g),在必要时患者可采用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滴注或口服消炎药。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严禁服用与治疗药物相关的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和视力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治愈、好转和未愈三个级别。其中①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者遗下宿翳或黑睛星翳消失,无溃疡面,经实验室检验提示荧光素染色呈阴性,视力检查得出提高两行以上;②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减缓,患者黑睛星翳和溃疡面缩小,经实验室检验提示荧光素染色呈阳性,有少许着色,视力检查得出提高两行或以上;③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患者黑睛星翳和溃疡面无变化或呈加重趋势,经实验室检验提示荧光素染色呈阳性,视力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本组患者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当数值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经对比分析得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9.15±1.78)d,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10.98±1.86)d,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分布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分布进行对比,得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提高,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角膜感染性的疾病,患者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会刺激炎症、免疫及病毒感染的共同参与,对眼表组织和角膜结构造成损伤,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在祖国中医学中属混睛障、聚星障的范畴,发病原因为湿热内蕴、肝火炽盛、外感风热之邪导致上攻于目,因此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采用辨证治疗法,通过清肝泻火解毒和疏风清热化湿等方式实现退翳明目。
本文研究表明,采用玉屏风散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也显著短于观察组患者,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见效快的特点。综上所述,玉屏风散在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上疗效确切,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和患者治愈率高等特点,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字:奥氮平;氟西汀;难治性抑郁
Abstract : objective comparison of olanzapine and fluoxetine combination therapy and single us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flu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depressio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 in November 2012 to January 2012 were confirmed in our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verag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fluoxetine alone (/ 8 weeks treatment, 30 mg/day, after breakfast serve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reated with olanzapine and fluoxetine combined (8 weeks treatment, olanzapine 5 mg/day, before going to bed, oral fluoxetine 30 mg/day, after breakfast served), using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DM)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ore,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Result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HADM scores were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1, 2, 4, 6, 8 weeks HADM score of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6% less than 84%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 <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44%, 36%,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olanzapine and fluoxetin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than used alon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fluoxetine treatment is better, the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effect of fluoxetine treatment alone but poor, can use of olanzapine and fluoxetine combined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Keywords : olanzapine. Fluoxetine;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抑郁症又名为抑郁障碍,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持久显著的心境低落,患者往往闷闷不乐、抑郁自卑,甚至产生自杀的企图及行为[1];部分患者有明显运动性激越,严重者有妄想、幻觉等一系列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发病时间长,且有反复发作倾向。心理状况、生物因素、社会环境等多方面都对抑郁症的发生有影响[2]。适当的药物治疗可起到缓解作用。我院对比探讨奥氮平与氟西汀联合治疗及单独使用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2年1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抑郁症诊断标准”,确诊收治了5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为13-65岁,平均年龄为(32.7±118.5)岁,病程在2~12月,平均为(8.2±1.4)月;实验组:男15例,女性10例,2~12月,平均为(7.9±1.2)月。患者均接受系统身体检查,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所有患者血检、尿检、大便检查正常,均无肝、肾功能异常,无药物滥用史。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将2012年11月~2014年1月我院确诊收治的5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独使用氟西汀(国药准字:H20064844,生产单位:江苏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治疗(8周/疗程,30mg/天,早餐后服),实验组采取奥氮平(国药准字:H20010799,生产单位: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氟西汀联合治疗(8周/疗程、奥氮平5mg/天,睡前口服、氟西汀30mg/天,早餐后服),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及西泮类药物。
1.3疗效判定标准
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情况评分、疗效评价。在治疗后1、2、4、6、8周对患者进行的HADM评分,对比两组患者评分情况。疗效评定设置四个等级,分别是痊愈(<7分)、显效(减分率≥50%)、有效(减分率25%~50%),无效(减分率<25%)。利用实验室检查以及副反应量表(TESS)对安全性作评判。
1.4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治疗情况
比较分析治疗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情况,两组患者均有所好转,与治疗前相比,HADM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后1、2、4、6、8周对患者进行的HADM评分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6%低于实验组的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实验组为44%,对照组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对照组与实验组疗效对比
根据HADM评分结果对比评判两组疗效,以及头昏、嗜睡、便秘、疲乏、视物模糊、增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见表1.
表1甲、乙两组与疗效比较 n(%)
注:通过上表数据可知,实验组痊愈、显效的患者例数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高于实验组56%,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略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但目前受重视程度仍然较低的疾病,较多患者在成年期遭遇到应激性事件,便进一步导致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3]。但是,抑郁症的发生,强调应激、环境、遗传各种原因的相互作用以及出现时间。该病可表现为单词、多次反复的抑郁性发作,患者常表现为思维迟缓、心境低落、认知意识受损以及食欲减退、乏力、便秘、睡眠障碍、闭经等躯体症状。对抑郁症的治疗,需要尽可能地单一用药,在情况不佳是可适当增强、转换、联合治疗[4]。我院在对患者采取氟西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取得较为明显的对比结果及较高疗效。
现普遍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的功能有一定关联[5]。氟西汀可抑制神经细胞对血清素再吸收作用,进而提升细胞外可结合血清素的含量,使得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所改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于5-羟色胺、组胺H、α-肾上腺素、多巴胺D等受体有比较强的亲和力,能够有效阻滞5-羟色胺受体,选择性降低神经元放电率,进而对难治性抑郁症起到治疗作用。
我院通过对照试验的方法,对比探讨奥氮平与氟西汀联合治疗及单独使用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的疗效差异。比较分析治疗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情况,两组患者均有所好转,精神状况、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与治疗前相比,HADM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后1、2、4、6、8周对患者进行的HADM评分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6%低于实验组的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实验组为44%,对照组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奥氮平与氟西汀联合治疗难治性抑郁患者比单独使用氟西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氟西汀单独治疗但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奥氮平与氟西汀联合治疗难治性抑郁患者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庆方,赵来田,王卫民,许嘉燕.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双相抑郁的对照研究[J]. 四川精神卫生,2012,03:161-163.
[2]张东坡,张卫青,施玉梅,张景彦,崔春青,王占敏,钮伟芳. 奥氮平合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8:1152-1153.
[3]张蓉. 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13,04:274-276.
篇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48-01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有关,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越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就越明显和严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清黏附分子;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其发病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室性心律失常,而室性心律失常往往是AMI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AMI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所以,探讨AMI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CRP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检验室多年来的检验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12月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AMI患者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在42~84岁,平均年龄为45.3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并排除急慢性感染、全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等。将38例AMI患者分为单纯AMI组(A组)和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其中A组19例,B组1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2检测方法
2.1所有入选的AMI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第6、12、24小时抽取静脉血以快速测定法检测肌钙蛋白I(cTnI)、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RP,并于次日凌晨常规空腹抽血查肝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肾功能等。sICAM-1和sVCAM-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的程序操作,以μg/L为浓度单位,灵敏度分别为0.2μg/L和07μg/L,批内及批间误差sICAM-1为2.91%、8.43%,sVCAM-1为2.46%、6.21%。CRP浓度测定采用免疫浊度法,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试剂盒由四川迈克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2.2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持续心电监测,观察24小时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室性早搏(PVC)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价指标,采用Lown危险分级法对PVC进行分级。
2.3室性早搏Lown分级标准:0级:无室性过早搏动。Ⅰ级:单形,偶发,室性过早搏动
3结果
3.1血清黏附分子、CRP与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关系: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与CK、CK-MB、LDH、cTnI呈正相关关系,而与AST无明显相关。这说明心肌坏死越多,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就越高。
3.2血清黏附分子和CRP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在急性期内,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sICAM-1、sVCAM-1和CRP水平较单纯AMI者明显增高;随着Lown分级的升高,sICAM-1、sVCAM-1和CRP水平都明显升高,呈正相关关系。
篇9
[关键词]衰老; 血管老化; 细胞骨架;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
[Abstract]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xtracts of ginseng, notoginseng, and Chuanxiong Rhizome on the cytoskeleton protein F-actin and G-actin of the replicative senescenc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with 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 (HASMC)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replicative senescence 9th generation cells as the senescence models, 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youth group (5th generation cells), model group (9th generation cells), Chinese medicine low dose group (100 mg・L-1), middle dose group (200 mg・L-1), and high dose group (400 mg・L-1) and resveratrol group (10 μmol・L-1). The intervention time was 48 h. β-Galactosidase specific staining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atio of blue dyeing cells. CCK-8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ells proliferation. The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ell cycle.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F-actin and G-actin. The western blot assa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F-actin protein.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Chinese medicine groups and resvera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blue dyeing cells, improved the ability of cells proliferation, reduced the number of cells in G0/G1 phase,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cells in S phase, and reduc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F-actin and the formation of stress fibers, with obvious intervention effect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refore, the replicative senescenc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can be used as the models for senescence research,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orphology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cytoskeleton protein F-actin and G-actin in the process of cells aging. The extracts of ginseng, notoginseng, and Chuanxiong Rhizome have obvious intervention effect on F-actin and G-actin, and it might be in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delaying the aging of blood vessels.
[Key words]senescence; vascular aging; cytoskeleton; extracts of ginseng, notoginseng, and Chuanxiong Rhizoma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形势十分严峻,预计到2050年,老龄化将达到峰值,65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的20%以上[1]。衰老是疾病发生重要的决定性因素[2],能够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子。血管老化是人体衰老发生的关键因素,不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促进机体衰老的进程,而且可以诱发多种疾病[3]。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作为血管壁中膜的主要细胞成分,其表型转化及伴随出现的生物学行为改变是血管老化的重要病理学基础[4]。目前有研究表明,细胞骨架的动态改变是促使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及表型变化的重要细胞内信号[5]。肌动蛋白(actin)是细胞骨架微丝的主要成分,通常以单体(G-actin)或聚合体(F-actin)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是研究 VSMCs中细胞骨架改变的重要检测指标,且其表达变化受细胞内相关信号因子的调控,如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整合素蛋白和凝溶胶蛋白等[6],其中HSP27调控作用最为肯定。
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益气活血中药延缓血管老化的研究,对增龄导致的生理性血管老化和高血压病导致的病理性血管老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同时,明确了益气活血中药延缓血管老化的一些关键作用机制,比如抗氧化应激、抗AngⅡ干预等,并明确了益气活血中药对血管老化的干预疗效。本研究以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骨架的微丝蛋白F-actin和G-actin为对象,观察益气活血中药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骨架蛋白F-actin和G-actin的干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细胞骨架与血管老化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
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美国Sciencell公司,Cat No:6110,Lot No:7463)。
SMCM基础培养基(美国Sciencell公司);胎牛血清(FBS,美国Sciencell公司);生长因子(SMCGS,美国Sciencell公司);双抗P/S Solution(美国Sciencell公司);DPBS溶液(美国Sciencell公司);细胞冻存液CFM(美国Sciencell公司);胰酶/EDTA消化酶(美国Sciencell公司);细胞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检测试剂盒(杰美基因医药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细胞DNA含量检测试剂盒(细胞周期)(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CK-8增殖试剂盒(上海东仁公司);4%多聚甲醛(北京索莱宝公司);Triton X-100穿透液(北京索莱宝公司);罗丹明鬼笔环肽(美国Molecular Probes);Alexa Flour 488(美国Molecular Probes);二甲基亚砜(DMSO,北京索莱宝公司);噻唑蓝MTT(北京索莱宝公司);小鼠F-actin单克隆抗体(英国Abcam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山羊抗小鼠IgG(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超敏ECL化学发光试剂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高效RIPA组织/细胞裂解液(北京索莱宝公司)。
人参、三七、川芎合剂冻干粉由北京因科瑞斯医药科技公司制备提供。药物均为道地药材,单味药成分检测符合药典的规定和标准,按3∶2∶4破碎成最粗粉,经乙醇回收提取,滤过,药渣弃去,醇提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液,继续浓缩至稠膏,真空减压,干燥至干膏,粉碎装袋,每1 g冻干粉含生药4.286 g。中药冻干粉用PBS配制成贮存液,以0.22 μm滤器过滤并分装,质量浓度25 g・L-1,-20 ℃保存。白藜芦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1535-200502)用DMSO溶解并配制成贮存液,质量浓度50 g・L-1 ,4 ℃保存。
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成像系统(德国Leica,型号4000B);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m,型号Cytomics FC500);全自动酶标仪(美国Thermo,型号Multiskan MK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日本Olympus,型号FV1000);发光凝胶成像系统(SYNGENE,型号GeneGnome XRQ)。
2方法
2.1细胞培养及传代细胞培养一般隔天换液,待培养瓶细胞密度在90%以上时进行传代,弃去原培养基,用DPBS洗2次;加入1 mL DPBS与胰酶/EDTA混合液(比例为1∶4);室温放置1.5 min,待细胞变圆时,轻敲瓶底,后加入2 mL完全培养基停止消化,用吸管进行吹打,收集细胞,1 000 r・min-1离心5 min,弃上清加入培养基2~3 mL吹悬,按照1∶2或1∶3传代培养。
2.2分组及药物浓度 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青年组(5代细胞)、模型组(9代细胞)、中药低剂量组(100 mg・L-1)、中药中剂量组(200 mg・L-1)、中药高剂量组(400 mg・L-1)及白藜芦醇组(10 μmol・L-1),药物干预时间为48 h。
2.3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鉴定衰老的程度 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是鉴定细胞衰老的重要指标[7]。将细胞以8×103个/孔接种于24孔板,次日细胞贴壁后,实验组给予药物干预,作用时间为48 h。实验前将GENMED染色液与GENMED稀释液以1∶20配制成工作液,混匀,置入37 ℃水浴箱预热。吸去原细胞培养基,加入500 μL/孔的GENMED清理液,并轻微摇晃24孔板;吸去清理液,加入500 μL/孔的GENMED固定液,室温孵育5 min;吸去固定液,加入500 μL/孔的GENMED酸性液,清洗细胞表面,并重复此操作一次;加入400 μL/孔预热的工作液,37 ℃孵育过夜,次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随机选取3个视野,计算蓝色细胞的数量占总视野细胞数量的比值。
2.4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将细胞以6×103个/孔接种于96孔板,每组设5个复孔,次日细胞贴壁后,实验组给予药物干预,作用时间为48 h。每孔加入10 μL CCK-8溶液,放入37 ℃培养箱中孵育2 h,上机检测,记录酶标仪所测定450 nm波长的吸光度(A)。
2.5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常规进行细胞培养,实验组药物干预48 h,消化后离心并用DPBS洗涤2次,去除上清,每组加入70%冰乙醇1 mL吹悬固定,4 ℃保存过夜。次日离心后去除固定液,DPBS洗涤1次,离心去上清,每组加入100 μL RNase A 37 ℃水浴30 min,再加入400 μL PI混匀染色,4 ℃冰箱避光放置30 min,后上机检测。
2.6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F-actin和G-actin结构的改变将细胞以6×103个/孔接种于黑色96孔板,贴壁后,实验组药物干预48 h。吸去原培养基,用DPBS清洗细胞2次,加入4%多聚甲醛100 μL/孔,室温下固定15 min,再用DPBS清洗细胞5 min×3遍;加入0.1% Triton X-100 100 μL/孔,室温下穿透5 min,再用DPBS清洗5 min×3遍;最后加入罗丹明鬼笔环肽2.5 μL(0.5 U)/孔和Alexafluor488 DNase I 2 μL/孔共染色,避光室温放置30 min,再用DPBS清洗5 min×3遍,上机观察F-actin和G-actin的形态学改变。
2.7Western blot 检测F-actin蛋白的表达细胞样品中加入100 μL含蛋白酶抑制剂、PMSF的RIPA 裂解液,超声波破碎仪破碎10 s,4 ℃16 000×g离心10 min,按BCA蛋白浓度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对样品蛋白总浓度进行测定,加入样品1/4体积的5×Loading buffer,100 ℃加热10 min。进行电泳及转膜后,5%脱脂奶粉室温封闭1 h,完成后用TBST洗膜3次,一抗稀释比例1∶250,4 ℃水平摇床孵育过夜。二抗用5%脱脂奶粉封闭液稀释,稀释比例1∶3 000,室温孵育60 min,TBST洗涤3×10 min。将膜平铺在干净的保鲜膜上,滴加配置好的ECL反应液反应2 min,曝光及扫描。
2.8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数据以±s表示,多组样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evene法检验方差齐性,若方差齐,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若方差不齐,则采用Tamhane法。以P
3结果
3.1对SA-β-gal衰老染色的影响通过对各组染色结果的观察和计数,与青年组相比,模型组细胞蓝染数比例增多,具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白藜芦醇组细胞蓝染数比例均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图1,表1)。
3.2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各组CCK-8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表明,与青年组相比,模型组A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中剂量组A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中药低剂量组A增加,具有差异性,而中药高剂量组及白藜芦醇组A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表1)。
3.3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对各组流式细胞周期的检测表明,与青年组相比,模型组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中、高剂量组及白藜芦醇组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S期细胞增多,具有显著性差异,中药低剂量组则无统计学意义;G2/M期细胞数目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
A.青年组;B.模型组;C.中药低剂量组(100 mg・L-1);D.中药中剂量组(200 mg・L-1);E. 中药高剂量组(400 mg・L-1);F.白藜芦醇组(10 μmol・L-1)(图2,3同)。
3.4对细胞F-actin和G-actin形态学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青年组细胞排列紧密,F-actin(红染)主要在细胞表面及外周分布,线条完整连续;G-actin(绿染)主要在细胞的中央区域分布,呈致密的椭圆形,染色清晰、饱满、圆润。模型组细胞体积变大,形态不规则,F-actin边缘毛糙不规整,出现锯齿样断裂,部分呈纵向平行排列,形成大量应力纤维;G-actin向细胞周边区域伸展,部分出现边缘变模糊呈絮状,细胞中央区域染色变弱。模型组与青年组相比,F-actin/G-actin荧光强度比值增大,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各给药组F-actin边缘较模型组清晰光滑,且较少断裂;G-actin则主要集中于细胞中间,染色略欠饱满,尚清晰圆润。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低、中剂量组及白藜芦醇组F-actin/G-actin荧光强度比值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高剂量组则无统计学意义(图2,表3)。
3.5对F-actin和HSP27蛋白表达的影响与青年组相比,模型组的F-actin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具有显著差异性;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中、高剂量组及白藜芦醇组F-actin蛋白表达减少,具有显著差异性;与青年组相比,模型组HSP27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具有显著差异性;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白藜芦醇组HSP27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具有显著差异性(图3,表3)。
4讨论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而血管衰老是人体衰老的关键始发因素[8]。 在血管老化的过程中,中膜平滑肌细胞高增殖、高移行、分泌性改变是内膜增厚、血管重构的关键因素。VSMC发生表型转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骨架的重构,同时骨架重构又是VSMC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过程中细胞收缩能力下降、发生迁移和黏附等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4]。肌动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微丝的基本成分,以单体G-actin或聚合体F-actin形式存在,肌动蛋白具有收缩、保持细胞的形状、运动、细胞间黏附等多种功能,同时参与细胞增殖过程[9]。有研究表明,调节机体衰老的多条通路均与F-actin的改变密切相关,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通路和去乙酰化酶(SIRTS)通路等[10-12]。
气血是构成机体的基本物质,二者关系密切,随着衰老的进行,气虚血不行,血虚气不化,气虚血少,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气虚血瘀之证,从而加速了机体衰老的进程。中药人参、三七、川芎合方属于益气活血治法的范畴,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被广泛应用,三药合剂具有延缓血管衰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等作用[13-14]。白藜芦醇具有激活SIRT1通路、抗氧化、调节自噬及保持端粒酶活性等作用,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延缓衰老的对照药物。
本研究以复制性衰老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为对象,以β-半乳糖苷酶染色、CCK-8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作为判断细胞衰老程度的指标,并观察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衰老的细胞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G1期,S期细胞数量则减少,且体外增殖能力相对减弱,同时形态学表现出细胞扁平、胀大、颗粒增多的特征,并且在酸性环境下,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活性增加,表现为细胞蓝染数目增多。药物干预后,停滞在G1期的细胞数量减少,同时S期细胞数量增加,且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细胞蓝染数目减少,表明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具有延缓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的作用。细胞骨架方面,青年组细胞微丝结构以单体G-actin为主,主要在细胞的中央区域分布,呈致密的椭圆形,染色清晰、饱满、圆润;聚合体F-actin主要在细胞表面及外周分布,线条完整连续。模型组G-actin向细胞周边区域伸展,部分出现边缘变模糊呈絮状,细胞中央区域染色变弱;F-actin边缘毛糙不规整,出现锯齿样断裂,部分呈纵向平行排列,且蛋白表达量增加,形成大量应力纤维。药物干预后,F-actin边缘较模型组清晰光滑,且较少断裂,蛋白表达量减少;G-actin则主要集中于细胞中间,染色略欠饱满,尚清晰圆润。而HSP27作为细胞骨架蛋白的主要调控因子,反向调节着F-actin的表达。
综上所述,复制性衰老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可以作为衰老研究的模型;细胞骨架微丝蛋白G-actin和 F-actin形态及蛋白表达在细胞衰老过程中改变明显,其可能直接参与平滑肌细胞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等衰老的进程;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血管老化,且对于细胞G-actin和 F-actin有明显干预作用,其可能间接通过此作用延缓了血管老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沈自尹.重视衰老与老年相关疾病的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335.
[2]Harman D. Extending functional life span[J]. Exp Gerontol,1998,22:95.
[3]Lakatta E G.Arterial and cardiac aging: major shareholder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nterprises: part Ⅲ: cellular and molecular clues to heart and arterial aging[J]. Circulation,2003,107 (3):490.
[4]徐益荣,卢玉仙,王育林.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与骨架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J]. 南通大学学报,2013,33(2):86.
[5]Maria Grazia Lampugnani. Endothelial adherens junctions and the actin cytoskeleton: an infinity net[J]. J Biol, 2010, 9: 16.
[6]Jones T J, Adapala R K, Geldenhuys W J, et al. Primary cilia regulates the directional migration and barrier integrity of endothelial cells through the modulation of hsp27 dependent actin cytoskeletal organization[J]. J Cell Physiol,2012,227(1):70.
[7]Yanaka M,Honma T,Sato K,et al. Increased monocytic adhesion by senescence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2011,75(6):1098.
[8]阮云军,银孟卓,吴赛珠. 血管老化的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 (6):418.
[9]Flavahan N A,Bailey S R,William A,et al. Imaging remodeling of the actin cytoskeleton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after mechanosensitive arteriolar constriction[J]. Am J Physiol Heart Cire Physiol Flavahan,2005,288(2):H660.
[10]Harkcom W T,Ghosh A K,Sung M S,et al. NAD+ and SIRT3 control microtubule dynamics and reduce susceptibility to antimicrotubule agent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4,111(24):E2443.
[11]Niles B J,Powers T. TOR Complex 2-Ypk1 signaling regulates actin polarization via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J]. Mol Biol Cell,2014,25(24):3962.
[12]Kalwat M A,Thurmond D C. Signaling mechanisms of glucose-induced F-actin remodeling in pancreatic islet β cells[J]. Exp Mol Med,2013,45:e37.
篇10
[关键词]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重症肺炎;诱导痰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10(a)-0054-05
Value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FAN Chunhong1 LI Shiyue2 LI Ming1 DENG Jieyu1 FAN Huiqun1 LUO Zhicong1
1.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Guizhou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528305, China; 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 (sTREM-1) and soluble hem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 (sCD163) in induced sputum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Methods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on the day of admission in 45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20 patients with uncomplicated pneumonia and 20 healthy controls, which received in Guizhou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June 2013 to August 2014. sTREM-1 and sCD163 induced sputum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survival and non-survival severe pneumonia in the first, fourth, seventh day after entering the group, and the day of discharge or death.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TREM-1 and sCD163 were assessed b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nalysis. Results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uncomplicated pneumonia and the healthy controls on the day of admission (P < 0.05). The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the survival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group in the day of discharge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first day, the fourth day and the seventh day (P < 0.05). The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non-survival severe pneumonia in the day of deat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first day, the fourth day and the seventh day (P < 0.05). On the same time points, the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of the non-survivors were higher than the survivors (P < 0.05). The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 of sTREM-1 and sCD163 for dia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were 0.828 and 0.765, the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 of combination was 0.846. Conclusion The sTREM-1 and sCD163 may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vere pneumonia, and have great value in early dia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It is helpful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by dynamically monitoring the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induced sputum.
[Key words]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 Soluble hem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 Severe pneumonia; Induced sputum
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很高,我国每年约有20万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50%以上,重症肺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临床问题。目前临床常用的感染监测指标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在重症肺炎的诊治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受体,在感染等刺激下,释放到体液或血液中成为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有研究报道[1],肺炎患者的血浆sTRE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那么,重症肺炎患者的诱导痰中sTREM-1水平与病情的关系如何,目前鲜有文献报道。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是存在于血清或组织液中,sCD163可以引起炎症介质释放,促进炎性反应,在败血症、脓毒症等疾病中,sCD163是一种重要的血清标志物[2]。那么,sCD163在重症肺炎是否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目前国内未见有关文献报道。目前,诱导痰的检验技术已在慢性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中广泛使用,为此,本研究通过对重症肺炎患者诱导痰中的sTREM-1、sCD163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两者在重症肺炎的诊治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重症肺炎组 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45例重症肺炎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48~76岁,平均(59.63±11.85)岁。诊断标准符合2007年美国胸科协会/感染协会制订的重症肺炎标准[3]。(1)主要标准:①需有创的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2)次要标准:①多肺叶浸润;②呼吸频率≥30 次/min;③定向力障碍或意识障碍;④尿素氮≥20 mg/dL;⑤低体温(T
1.1.2 普通肺炎组 收集同期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普通肺炎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51~72岁,平均(58.84±7.81)岁。诊断标准符合我国2006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4]。
1.1.3 正常对照组 收集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员20名,其中男12名,女8名,年龄47~66岁,平均(55.30±8.23)岁。
所有入选者均告知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三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标本的收集 分别留取正常对照组、普通肺炎患者入组当天,以及重症肺炎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入组后第1、4、7天,出院或死亡当天的诱导痰,所有诱导痰经离心处理后吸取上清液存于EP管,置于-80℃冰箱,用于sTREM-1和sCD163的测定。
1.2.2 诱导痰的采集 所有重症肺炎患者均为有创机械通气,吸净气道内痰液后,用30 g/L高渗盐水5 mL进行雾化诱导,雾化15 min后在下气道吸取痰液。正常对照组、普通肺炎患者先清洁口鼻腔后,用30 g/L高渗盐水5 mL超声雾化15 min,双氧水漱口,咳痰1 g以上。
1.2.3 指标的测定 诱导痰中的sTREM-1、sCD163水平的测定均采用ELISA法,试剂盒购置美国R&D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重症肺炎的诊断效能。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组第1天三组诱导痰sTREM-1、sCD163水平变化
重症肺炎组的诱导痰sTREM-1、sCD163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普通肺炎组sTREM-1、sCD16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三组诱导痰sTREM-1、sCD163水平比较(x±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 0.05;与普通肺炎组比较,#P < 0.05;sTREM-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CD163:可溶性清道夫受体
2.2 重症肺炎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诱导痰sTREM-1水平变化
存活组的诱导痰sTREM-1水平经治疗后逐渐下降,出院当天低于入组第1、4、7天的水平(P < 0.05)。死亡组诱导痰sTREM-1水平在入组第1、4、7天均处于高水平,在死亡当天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入组第1、4、7天水平(P < 0.05)。死亡组诱导痰sTREM-1水平在同时间点均高于存活组(P < 0.05)。见表2。
表2 重症肺炎存活组与死亡组诱导痰的sTREM-1
水平比较(pg/mL,x±s)
注:与本组第1天比较,*P < 0.05;与本组第4天比较,#P < 0.05;与本组第7天比较,P < 0.05;与存活组同期比较,**P < 0.05;sTREM-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2.3 重症肺炎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诱导痰sCD163水平变化
存活组的诱导痰sCD163水平呈下降趋势,出院当天水平明显低于入组第1、4、7天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诱导痰sCD163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增高趋势,在死亡当天水平高于入组第1、4、7天水平(P < 0.05),入组第7天的水平高于第1、4天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诱导痰sCD163水平在同时间点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sTREM-1、sCD163诊断重症肺炎的ROC曲线
ROC曲线结果:sTREM-1、sCD163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95%CI:0.733~0.923)、0.765(95%CI:0.665~0.865),联合检测sTREM-1、sCD163的AUC为0.846(95%CI:0.761~0.931),诊断效能较高(见图1)。以最大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作为标准,cut off值为42.91时,sTREM-1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性为78.4%,特异性为69.2%,阳性预测值为69.5%,阴性预测值68.7%;cut off值为193.13时,sCD163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性为65.7%,特异性为92.3%,阳性预测值为82.6%,阴性预测值为53.7%。
1-特异性
图1 诱导痰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及可溶性清道夫受体的ROC曲线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的危急重症,易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病程危重,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关键。目前,传统的重症肺炎的监测指标性能不佳,因此,寻找早期敏感的监测指标对于重症肺炎的早期治疗及预防意义重大。炎性反应在重症肺炎的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sTREM-1是新近发现的感染性疾病一个新的预警指标,在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sCD163是巨噬细胞活化的一个标志[5],可引起炎症介质释放,促进炎性反应。因此,本研究选择测定诱导痰的sTREM-1、sCD163的水平浓度变化,探讨sTREM-1、sCD163在重症肺炎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
TREM-1是一种主要分布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上的细胞膜表面受体,与感染的发生有密切联系。sTREM-1是TREM-1的可溶形式,在细菌感染时,TREM-1的表达会明显增加,更多的sTREM-1会释放入血清、组织液、灌洗液等,其水平会明显上调。在感染性疾病方面,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Gibot等[6]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检测的sTREM-1水平较非肺炎组明显增高,sTREM-1是有价值的诊断标志物,可以鉴别感染性肺炎和非感染性肺炎,这也得到多数研究者证实[7-10]。戴然然等[11]研究显示,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血清sTREM-1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肺炎患者,sTREM-1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肺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唐朝霞等[12]的研究发现,重症肺炎患者血清sTREM-1水平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sTREM-1可能参与重症肺炎的炎性反应过程。也有一些研究者的观点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左,廖瑾莉等[13]的研究认为sTREM-1诊断老年重症肺炎的敏感性不高。阳永珍等[14]研究发现sTREM-1对肺炎的诊断效能低,要更多的参考其他检测指标。本研究中,重症肺炎组较普通肺炎组的诱导痰sTREM-1水平明显升高,普通肺炎组较正常对照组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sTREM-1可能参与了重症肺炎的发病过程,并与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重症肺炎存活组诱导痰sTREM-1的水平经治疗后逐渐下降,而死亡组则与之相反,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到死亡当天水平升至最高。sTREM-1水平急剧升高,死亡组患者的炎性反应会明显加强,促炎介质不断释放,从而导致机体内抗炎介质和促炎介质平衡被破坏,病情会进一步加重。研究提示诱导痰sTREM-1水平能够反应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动态检测sTREM-1水平变化有利于评估预后。
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是一种仅表达在单核巨噬细胞的跨膜糖蛋白,sCD163是CD163一种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液或组织液中,亦称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在炎症刺激等作用下,单核-巨噬细胞膜上的CD163分子会脱落形成sCD163。肿瘤、感染等疾病的作用下,巨噬细胞过度表达,CD163脱落到血液或组织液中,sCD163水平会明显升高,是巨噬细胞活化的一个标志物。目前的研究发现sCD163在调节炎性反应起着重要平衡作用[15],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CD163明显增高,因而sCD163被认为是新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炎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2]。Schaer 等[16]分别检测了严重细菌感染患者血清sCD163水平,研究结果发现严重细菌感染患者血清sCD16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国内一些学者研究发现[17-18],脓毒症患者血浆sCD16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者和健康对照者,sCD163可能是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评估指标。国外的同行研究也认为sCD163与脓毒症关系密切[19-20],他们研究结果显示sCD163在严重脓毒症组中高于非感染组,sCD163可能是脓毒症早期敏感指标。王祥德等[21]研究表明sCD163可能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sCD163与重症肺炎的关系却很少有相关报道,本研究对sCD163在重症肺炎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肺炎组诱导痰入组第1天的sCD163水平均值为(314.22±61.41)ng/mL,较普通肺炎组[(187.77±59.36)ng/mL]明显升高(P < 0.05),而普通肺炎组sCD163较正常对照组[(23.91±9.18)ng/mL]明显升高(P < 0.05)。随着感染的加重,巨噬细胞膜表面的CD163分子脱落增多,sCD163浓度水平会急剧上升,sCD163水平可能与炎性反应剧烈程度相关。由此可见,早期检测患者诱导痰的sCD163水平,有助于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其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反映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重症肺炎存活组的诱导痰sCD163水平呈下降趋势,出院当天较第1、4、7天均明显下降(P < 0.05)。死亡组的sCD163水平则呈上升趋势,死亡当天的诱导痰sCD163水平均显著高于第1、4、7天的水平。研究结果提示,诱导痰sCD163水平升高,预示着预后不佳;反之,病情好转,sCD163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感染后机体病情变化及预后。动态监测诱导痰sCD163 水平,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比较sTREM-1和sCD163诊断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95%CI:0.733~0.923)和0.765(95%CI:0.665~0.865),sTREM-1的AUC高于sCD163的AUC,诊断价值稍高。sTREM-1的cut off值为42.91 pg/mL时,其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性为78.4%,特异性为69.2%,其敏感性略高,而特异性稍低;sCD163的cut off值为193.13 ng/mL时,其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性为65.7%,特异性为92.3%,其敏感性不高而特异性较好,很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大样本量。sTREM-1和sCD163联合检测后的AUC为0.846(95%CI:0.761~0.931),较sTREM-1、sCD163的诊断效能都高,联合检测诊断重症肺炎比单一指标更有意义,两者相互补充,可以提高重症肺炎的诊断准确率。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联合测定sTREM-1和sCD163的水平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有利于早期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诱导痰中sTREM-1、sCD163可能参与了重症肺炎的发病过程,在重症肺炎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较单一指标更有意义。诱导痰sTREM-1、sCD163水平变化能反映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动态监测诱导痰sTREM-1、sCD163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重症肺炎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Phua J,Koay ES,Zhang D,et al.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 in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J]. Eur Respir J,2006,28(4):695-702.
[2] Matsushita N,Kashiwagi M,Wait R,et al. Elevated levels of soluble CD163 in sera and fluids from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and inhibition of the shedding of CD163 by TIMP-3 [J]. Clin ExP Immunol,2002,130(1):156-161.
[3] Mandell LA,Wunderink RG,Anzueto A,et al.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 [J]. Clin Infect Dis,2007,44(S2):S27.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5] Moller HJ,Aerts H,Gronbaek H,et al. Soluble CD163:a marker molecule for monocyte/macrophage activity in disease [J].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Suppl,2002,62(237):29-33.
[6] Gibot S,Cravoisy A,Levy B,et al.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and the diagnosis of pneumonia [J]. N Engl J Med,2004,350(5):451-458.
[7] 许启霞,徐园园,刘超.肺泡灌洗液中sTREM-1在VAP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5-7.
[8] 王继鹏,王立新.sTREM-1在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639-642.
[9] 张婷婷,高宝安,陈世雄.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1):37-40.
[10] 王自财,李晓东,黄循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泡灌洗液sTREM-1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2,14(6):1014-1015.
[11] 戴然然,刘嘉琳,周敏,等.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检测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意义[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5):486-490.
[12] 唐朝霞,曾勉,卢桂芳.重症肺炎患者血浆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变化的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2011,10(5):424-428.
[13] 廖瑾莉,何筱莹,,等.应用ROC曲线分析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老年肺炎早期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3,26(6):967-968.
[14] 阳永珍,吴英,曹玉英.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肺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71-73.
[15] Hogger P,Sorg C. Soluble CD163 inhibits phorbol ester-induce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1,288(4):841-843.
[16] Schaer DJ,Schleiffenbaum B,Kurrer M,et al. Soluble hemoglobin-hapt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 CD163 as a lineage-specific marker in the reactive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J]. Eur J Haematol,2005,74(1):6-10.
[17] 邓文龙,邵义明,范银强,等.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和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2,33(20):3057-3061.
[18] 薛清彬,陈楷正,杨慧婷.脓毒症患儿血液sCD16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1):1522-1523.
[19] Gani S,Koldjaer OG,Pedersen SS,et al. Soluble haem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sCD163)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ns [J]. APMIS,2006,114(2):103-111.
[20] Andrzej P,Gerrit G,Rittupama D,et al. Soluble CD163:a novel biomarker for the susceptibility to sepsis in severe burn injuries [J]. Indian J Plast Surg,2011,44(1):118-124.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