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昆谈礼仪范文

时间:2023-04-01 17:0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正昆谈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正昆谈礼仪

篇1

那么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电话的礼仪非常重要。第一我来讲讲接电话。那么接电话有什么地方要注意呢?大体上来讲,这么几个点要注意。第一接听电话要及时。我们专业讲法叫做铃响不过三声。为什么要及时接听电话呢?表示对客人的重视。说实话现在市场上讲究竞争,比如我要买个东西,我打张三电话,电话拨不通,我找李四去了,嘛死吊在你一棵树上?所以接听电话要及时,铃响不过三声。管理严格的企业,这个电话如果连响了六声才来得及接,第一句话要说,抱歉,让您久等了,也是表示一种歉意。当然你也别做过了,别铃响一声你就接,铃响一声你就接,那边还没做好准备,你把人家吓一个半死。第二呢,通话语言要规范。拿起电话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要问候对方,你好,第二句话自报家门。比如你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金正昆。自报家门。我们有同志这点不注意,拿起话筒第一句话,喂喂,噗噗,再问,有人吗?那你说我接电话的不是人吗?不合适,大老粗,这个通话语言要规范。第三,万一遇到掉线的情况,手机、座机都有经常会有掉线的情况,如果遇到掉线的情况,要及时拨回去,另外这个电话再次接通之后要说明歉意,别让人家觉得你有意不听他电话,那么这个接听电话要注意这么几个点。

第二个问题,打电话你要注意什么呢?打电话有这么几个点要注意。第一择时通话。打电话选择通话时间非常重要,公事公办,非公务交往别打电话。当然我也说个不该说的话,我也当过学生,我当学生也傻过,想跟导师谈事,半夜三更给人家敲一个电话,现在才知道真招人恨。我现在说的什么意思呢,你要讲内外有别,你和你妈打电话,和你爸打电话,老爸、老妈爱你,随时打没事。和外人要注意,不要影响人家个人空间。一般来讲周末啊,假日啊,晚上八点以后,早上七点之前,别因为公事把电话打到人家里去,骚扰人家不是。同样道理跟海外人士通话避免时差的问题,你白天十点钟给美国打电话,没准人刚睡,不合适。择时。同样道理呢,在工作中你要有经验的话,你还得明白,有些时间打电话,通话效果受影响。昨天有一个学生要求职,要到一个单位去要了解情况。我问他在哪儿,他说外地的。我说外地你就得打电话,或者网上了。他说那你说什么时候打电话?我说我告诉你,礼拜一刚上班那个时间最好别打,周末综合症,还没缓过劲呢。同样的道理,礼拜五还差半个小时下班了,也别打,心不在了。明白我讲的意思吗?各位。要选一个接听电话那一方心平气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时间打电话效果才容易实现。择时。第二,打电话你要注意第二点什么?通话三分钟原则。通话时间要简短,长话短说,废话不说,没话别说。我们有些同志这点不大注意,拿起话筒之后口才颇佳。喂,你猜我是谁?听不出来了?不够朋友。慢慢地猜嘛。你猜嘛。你再猜嘛。你使劲猜嘛。你烦不烦。您家的电话机不值钱,您的时间不值钱,人家的时间值钱。这个一定要注意,打电话。一般来讲我们讲的通话三分钟原则,就是让你长话短说、废话不说、主次分明。第三拨错电话要道歉。我想我们在座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很多人是有手机的,遇没遇到这样的事?有人电话给你拨错了,花了你的钱,还不跟你道歉,搞你挺撮火的。

接下来我们再讲一个代接电话。有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找您家的人,或者找您的同事,他们不在,你替他接。代接电话。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同事、朋友、家人,该代还是得代。但是你得会说话。下面大家听听这话是不是有问题?假定你的电话打到我家去了,我们家人替我接电话。你好,请问金教授家吗?对。下面就是我们家人说的那话了。你找金教授什么事?什么什么事。那你是谁?你是谁。然后再跟你说,金教授不在。听了我这个模拟的问题了吗?如果打电话那一方,他要找的人不在的话,比如金教授或者张三李四,一定要告诉对方他不在。先说不在,才能问来系何人?所为何事?明白吗?谁都不傻,你可别吊人家的胃口,你要像我刚才的模拟,我就怀疑这老金在边上埋伏着呢,一看电话号码不认识,告诉老婆或者孩子,上,问谁。你的学生,叫刘峰。问什么事?要想来看你。问什么时候来?马上来。告诉他我不在。听懂我的意思了吧。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人家找的人不在,先说不在,才能问来系何人,所谓何事。

最后就是关于移动电话的使用。那么使用移动电话,有这么四个点要注意。第一不要借用别人的手机。那么现代人都有个人空间,一般来讲,讲究的人名片上是不印手机号码的,所以不要问别人手机号,也别借人家手机。人家要愿意告诉你是另外一回事,告诉你是信任你,别自己找上门去,这是一种教养。一般我们工作场合提供的全是座机号码,而且是办公室电话号码。别拿出小孩那套,您家电话,告诉我吧,手机也跟我说吧。不合适。这是第一你要注意的。不要去了解别人手机号码,不要去借用人家手机。第二使用手机要注意安全。驾驶车辆乘坐飞机按照有关规则不要去用。第三使用手机不要制造噪音。开会也好,观看演出也好,工作场合也好,不要让手机发出铃声。要养成习惯,进入公共场合手机改为振动或者关机。最后一点要注意,就是手机放置的位置有讲究。一般手机别别在腰上,不要挂在脖子上,正常情况下,手机放在自己公文包里是比较合适的,这个说一下电话。

篇2

关键词:礼仪;税务干部;形象

讲文明、树新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长久以来,它受到税务部门的重视、支持和参与。学习礼仪、应用礼仪早已成为税务部门创建文明单位的组成部分。树立税务系统良好、规范的专业化形象,要求税务干部必须以精湛的纳税服务、税收征管业务为基础,在工作中自觉学习礼仪、应用礼仪。税务干部学习礼仪,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个人进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更是提升高品质的纳税服务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提倡优质纳税服务的今天,礼仪是税务干部必备的修养,礼仪课程是税务干部培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税务干部在应用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自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通过对全国部分税务部门纳税服务工作的调研,发现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应用礼仪、操作礼仪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一些税收业务熟练的税务干部,对纳税服务技巧没能真正掌握。一些干部对服务礼仪规范的认识不够,如有些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分局工作,都是和老百姓打交道,工作、生活上随意一些并不伤大雅。这些观念都制约了纳税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2 纳税服务硬件环境不规范。作为税务部门的窗口,办税服务厅建设仍然没有按照预期要求达到统一、规范的要求,不利于纳税人识别。仍有些办税服务厅的资料摆放不规整,在办公桌上摆放过多私人物品(比如食物、化妆品、镜子、梳子和药等),私人用包挂放随意,拖把、抹布等清洁用具置于办税服务厅显眼处。一些办税服务厅税法宣传资料和涉税表格填写模式杂乱,这不仅不方便纳税人,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也让纳税人感到税务系统的“窗口”环境有待规范和整顿。

3 税务窗口服务人员仪容、仪表存在不少问题。着制服配饰不齐全,突出表现在不佩戴胸牌和胸章。不按规范着制服,如穿制服把长发披下来,外穿衬衫与内穿衬衫混穿,系领带者有使用领带夹外露的现象。有些税务人员穿长袖衬衫时把袖子挽起,或不扣袖口的钮扣。穿制服出现混装,如制服上衣配上非制服裤子,或不按季节着装。穿制服的鞋子搭配方面,未穿正装皮鞋,女性税务人员穿浅色或很前卫的鞋子,或穿露脚趾的凉鞋,甚至穿凉拖鞋。男性税务人员有穿休闲皮鞋配制服或穿黑色皮鞋配白袜子的现象。女性税务人员穿制服仍有佩戴首饰的现象,甚至有戴脚链的现象。男性税务人员将钥匙串或手机别在腰间的现象仍然存在。

4 在行为、举止方面:不注意保持公务场合的规范形象,甚至在办税服务厅跷“二郎腿”,在办公室把脚搭在办公桌上,或坐姿懒散,经常抖动双腿;有的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与纳税人谈话,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有一部分税务人员存在与纳税人交谈时使用指指点点的手势,在站立起来与纳税人谈话时站姿不够端正。

5 有些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在申报、征收期工作繁忙时,没有做到热情服务,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还没有养成脱口而出的习惯。很多地方在服务中不能推广使用普通话服务。

二、税务干部学习礼仪、应用礼仪的重要性

早在时代,“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当然也是职业道德的灵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服务,特别是优质服务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之一。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别人服务,同时也在享受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因此,“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现代社会流行的服务理念。税务机关素有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儿难办”,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不是为纳税人服务,反而是纳税人得毕恭毕敬地“哈”着税务官等衙门作风,早已严重地损害了税务机关的形象,已不能适应处于转型期的政府发展的要求。税务干部作为税务系统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承担着聚财为国的重任,在税收活动中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因此,税务干部在税收执法活动中应该特别注意应用礼仪,以礼为先,做一个严格执法、知礼、懂礼、守礼的好公仆,这样才能赢得纳税人的爱戴和敬重,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1 学习运用现代礼仪,是构建和谐税收环境的重要手段。面对日益繁杂的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环境,各行各业已愈来愈多的参与到多方交流、合作与竞争中。为把握住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展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机遇,学习礼仪、运用现代礼仪,在业务往来中树立组织和自身良好的形象,在纷杂的环境下更好的处理好征纳关系,已成为提高组织形象和自我修养、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的基本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税收环境的重要手段。

2 学习礼仪是提升高品质的纳税服务的迫切要求。美国著名学者、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认为: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功,10%左右取决于他的先天和后天的条件,20%左右取决于他的个人机遇,而约70%主要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交际应酬不仅是人们出自本能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个人进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税务干部在纳税服务中和纳税人打交道,实际上是展示自己和纳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过程,高效服务、文明服务、主动服务、热情服务、周到服务,是优质纳税服务的特征;服务质量是纳税服务的生命线,而服务中严格规范的行为标准是高品质纳税服务质量的保证。税务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可以提高税务部门的形象、为国家创造财富,可以帮助纳税人,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改善征纳关系。要达到高品质纳税服务质量,除了具备精湛的业务水平外,必须具备礼仪修养。税务干部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税收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礼仪课程是税务干部培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提高税务干部的素质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税务干部学习礼仪应注意的方面

根据政务礼仪的规范和税务行政执法活动的特点,税务干部在纳税服务各环节中必然要运用礼仪。学习礼仪时税务干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正确的理念

所谓“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现代礼仪以“尊重”为基本理念。有些税务干部曾经有这样的想法:纳税人依法纳税是他的义务,我为什么要笑脸相迎讲究礼仪呢?有些税务干部可能也会这样认为:提倡优质纳税服务,完全忽视和淡化了我们税务机关的行政执法力度。这两种观点,实际上是对优质纳税服务理念、对应用礼仪的误区。人生一世,必须交际。随着国际交融的普遍趋势化,作为社会群落分子的一员,立足于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礼仪和法律这两大行为律则。孔子言:“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每位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税务人员在工作中对纳税人以礼相待时,并不意味着不再查看纳税人的帐、核对相关信息,不再严格执法。因此,正确的理念是:知礼、守礼、讲礼,和严格执法并不矛盾。

2 摆正位置

操作礼仪时每位税务干部关键是要明确自己的具置、各就各位,切勿错位或越位。

3 维护自尊

在操作礼仪时所所要求的自尊是:尊重自我,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所在的单位。

4 尊重他人

税务干部在应用礼仪时要牢记五个尊重:尊重上司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纳税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做人最基本的教养。

5 学会调整心态

税务干部调整心态要做到以下方面:

(1)要接受他人。

(2)应换位思考。

(3)坚持“和而不同”。

6 要掌握“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税务干部操作礼仪时必须了解“需要如何做”或“如何做得更好”。以及注意“不能做什么”。

四、提高税务干部礼仪修养的建议

1 转变观念。首先应从领导干部做起,以身作则,从思想上、态度上重视加强礼仪修养的提高。

2 通过培训提高税务干部礼仪修养。从存在的问题看出,大规模、全员开展分批、分类、分层次进行全员礼仪培训十分必要,全面提高税务干部的礼仪修养。

3 制定相应的长效机制,促进税务干部将学到的礼仪知识变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总之,有“礼”走遍天下。税务干部只有真正从观念上接受礼仪,重视学习礼仪、应用礼仪,自觉守礼,税务系统才能以良好的形象以及优质的纳税服务令纳税人满意,成为受纳税人尊重的优秀公务员团队。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求职面试 礼仪

如何在求职面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每一位毕业生最关心的话题。大学毕业生在面试时,为了求职成功,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礼仪。

一、简历的书写礼仪

个人简历是一种书面的自我介绍,应尽量提供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但不能吹嘘,必须实事求是,绝对诚实。书写个人简历时要简练,篇幅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两页纸,最好使用打印字体,绝对不能出现文字或语法错误,也不能有涂改痕迹。简历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e-mail;求学经历,曾经获得的学位证书及各种资格认证;进修教育情况,学过哪些课程;参加各项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及所获奖励情况。

二、面试的仪表礼仪

求职面试,要设计好自己的形象。主考官往往以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凭着求职者的外在形象来判断求职者的身份、地位、学识、个性等等,并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定势。这个“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或无形中左右着主考官对求职者的最后评判。应试当天的穿着打扮对录取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参加面试时,服装应大方得体。如果去机关、事业单位或大公司面试,最好穿西装或者套装。

男生穿西装时,避免穿着过于旧的西装,颜色以素净为佳。衬衫以白色比较好。尽量选择颜色明亮的领带,但太过鲜艳显得花哨。领带不平整给人一种衣冠不整的观感,尽可能别上领带夹。以穿着熨烫笔挺的长裤为好,忌裤腿太短、裤腿管太大。皮鞋应以黑色为佳,并配以深色袜子,忌配运动式皮鞋、白色袜子。

女生面试时尽量选择带领子、袖子的服装,注意着装整洁,穿着应有白领丽人的气息,套装是最合宜的装扮。裙装不宜过短。应穿着高跟鞋,最好避免平底鞋,千万不要穿拖鞋。服装要遵守三色原则,即全身颜色不多于3种,服装颜色以淡雅或同色系的搭配为宜,颜色切勿过于花哨,样式亦不宜暴露。

三、面试的仪容礼仪

面试时,头发要梳理整齐,切勿顶着一头蓬松乱发去应试。男生发型以短发为宜,并注意保持头发清洁。另外要保持手部的清洁,指甲应修剪整齐。女生可以化个淡妆,应略施脂粉,切勿浓妆艳抹,不宜擦拭过多的香水。发型应美观、大方,不能太夸张或另类。

四、面试的仪态礼仪

站姿。站立时要挺拔、优雅;头正,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前方,面容平和自然,面带微笑;两肩平放,气下沉,自然呼吸;两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虎口向前,手指自然弯曲;挺胸、收腹、立腰;两腿并拢直立、夹紧,两脚跟相靠,两脚的脚尖打开,身体重心均匀放于脚掌,脚弓向上。

站立时避免探脖、斜肩、驼背、挺腹、撅臀、耸肩、双腿弯曲或不停颤抖等不雅动作。也不要将手插入裤袋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能下意识地做摆弄衣角等小动作,那样会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的感觉。另外,站立交谈时,身体不要倚门、靠墙、靠柱,双手可随说话内容做一些手势,但不可手舞足蹈。

坐姿。从座位的左侧入坐,轻稳坐下;入座时要轻、要稳,女士入座前要先整理衣裙下摆;双目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平放在腿上,也可以掌心向下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坐姿要求挺胸、提臀、立腰;上体自然挺直;双膝自然并拢,双脚尖向正前方或交叠;男士双脚可平行打开。

坐时勿弯腰驼背。就坐时应避免不雅体态,不要动作太大,不要低头,不要大弯腰。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与考官一起入坐时要让考官先入座,入座后坐满椅子的2/3轻靠椅背。侧身与他人交谈时,应尽量把上身侧向对方。

走姿。行走时要头正肩平,目视前方,挺胸收腹,重心前倾,臂摆幅度小,步速平稳,步幅适度,表情与步履自然。避免身体前俯后仰、走八字步、步幅太大或太小;身体切勿乱摇摆,以免给人轻佻、缺少教养的感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面试中目光礼仪很重要。面试场合应采取社交凝视,注视部位在对方的双眼与唇心之间区域。应聘者目光应坦然自信,与考官谈话不妨面带诚恳的微笑正视他。微笑是令人愉快的面部表情,可以营造和睦、友好的氛围,增强亲和力,可为面试加分。

五、面试的时间礼仪

提前一点时间到达面试地点是非常必要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让考官等你。去面试时至少要给自己留出20分钟的富裕时间,这样即使迷路或塞车也能按时到达,同时也利于调整自己的心理,做一些简单的准备,避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

成功的面试应有适当的时间限制。一般来说,在话题结束之后或者是在主试人暗示之后就应该主动告辞,不要盲目拖延时间。但过早地想离场会使主试人认为你应聘没有诚意。

六、面试的应答礼仪

在应答过程中,要注意相应的原则和礼节规范,务必要使自己的谈吐表现得文明礼貌,言辞标准,语言连贯,内容简洁。

自我介绍忌拖沓,要有分寸,切忌以背诵朗读的口吻把求职材料上写得清清楚楚的内容再说一遍,那样只会令主考官觉得乏味。应根据你所应聘的岗位重点地介绍与之相关的学历、经历、能力及个性特征等,且要言之有物。

求职应聘是一种检测性的被动交谈,事前应有充分准备,不要出现面试恐惧症。对于主考官可能提出的各种各样难以回答的问题,应聘者要做到临阵不慌,用冷静的心态、理智的语言、正确的思维予以恰当的回答。在面试中,如果遇到实在不会答或不懂的问题,就应坦诚相告。

七、面试的告别礼仪

面试时,要特别注意对方结束面谈的暗示,适时礼貌告辞。即使面试失败,也要面带微笑地向主考官致谢。

八、面试后的礼仪

实际上,面试结束并不意味着求职过程的完结,也不意味着求职者就可以袖手旁观以待聘用通知的到来。许多求职者只留意应聘面试时的礼仪,而忽略了应聘后的善后工作。求职者不应该翘首以待聘用通知的到来,有些事你还需要继续做。

表示感谢。为了加深招聘人员对你的印象,增加求职成功的可能性,面试后两天内,你最好给招聘人员打个电话或写封信表示谢意。打电话最得体的时间应该是对方方便的时间。感谢电话要简短,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电话里不要询问面试结果。通话也要注意控制音量。面试感谢信包括电子邮件和书面感谢信。感谢信内容要简洁,最好不要超过一页纸,在书写方式上有手写和打字两种。感谢信的开头应提你的姓名及简单情况,以及面试的时间,并对主考官表示感谢。中间部分要重申你对该公司、该职位的兴趣,或增加一些对求职成功有用的新内容。结尾可以表示你对能得到这份工作的迫切心情,以及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做贡献的决心。

调整心态。面试回来后,你已经完成一次面试,但这只是完成一个阶段。如果你同时向几家公司求职,则必须调整心态, 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失败的原因,并针对这些不足重新做准备,“吃一堑,长一智”,全身心地投入面对第二家的面试。在未有最终结果之前,仍未算成功,你都不应放弃其他机会。

礼仪是无声的“语言”,是衡量个人形象的重要标准。作为大学毕业生,面试中礼仪其实占了很大的比重。参加面试,要掌握必要的基本礼仪,学会推销自己,为成功求职铺平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在求职中取胜。也有利于工作后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立新.国际商务礼仪实训[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侯印浩,刘传玺.大学生社交礼仪[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商务礼仪;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036-01

商务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并且有较高的形象、视觉要求的课程。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商务礼仪”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和素质,又能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艺术。商务礼仪,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授课时就要避免采用“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要做到把书面知识鲜活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笔者长期从事商务礼仪教学,由此就“商务礼仪”课的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言传身教法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礼仪教学的特点告诉我们,在礼仪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要求和标准,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学习过程会很乏味。假如老师在讲姿态礼仪时,自己站在讲台上弯腰驼背;穿着凉拖上课讲服饰礼仪学习效果可以想像。要求礼仪教师时时处处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让学生欣赏你,从而乐意跟你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学效果当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情境模拟教学法

所谓情境模拟教学法是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情境和氛围,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以启发学生悟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浓。

1.是实情演示,模拟情境。如见面礼仪,根据这个内容,同学们设计了这样几种见面介绍的情境:一种是将他家人介绍给老师,一种是将客户介绍给经理,演示之前学生首先要搞清楚介绍他人要注意哪些礼貌、礼节,被他人介绍应如何表现等等。演示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抓住要点,即姿态、动作、语言。真实、准确、到位的演示情境,加强了印象,强化知识要点。

2.是扮演角色,进入情境。演示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学习面试礼仪时,结合职校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设计应聘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模拟之前对学生提出要求,要用心体会此情此景。课堂上的这种情景扮演训练,学生兴趣很大,课后感到收获不小。如果学生能把每一个角色扮演的很成功,那么他对有关的礼仪知识的学习、体会、理解也就越深刻了。实践证明,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是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礼仪知识运用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细节悬念设置法

细节悬念设置法是给学生设疑,让学生讨论,自然接受新知。

礼仪课从理论上讲并没有多少深奥的东西,但它涉及面广,生活气息浓,实用性强。悬念的设计需要导演对蛛丝马迹的敏感。虽然课堂是相对稳定的环境空间,但仍有许多可利用的细节。当学生回答问题站起来移动椅子碰响地面时,就提醒此时楼下同学被噪音干扰的烦恼;当学生偶尔无意识而又无所顾忌地伸伸懒腰、打打哈欠时,就告诉他们此刻老师切身的感受:“是不是我的课堂很乏味呢?”学生会感觉到非常自我的细小行为也会影响着别人的感受。

四、直观比较演示法

直观比较演示法是给学生演示,让学生选择,主动产生体会。

礼仪是一个追求完善的境界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正反对比,让学生在选择中体会。如讲面试问候语时,我用三种不同的说话方式说您好:用平淡的语气说“您好”;用微微上扬的升调说“您好”;用升调并配以眼神、微笑、鞠躬说“您好”,之后问学生感觉如何。学生总是不假思索地说:“第三种比第二种亲切,第二种比第一种亲切。”再问为什么?并解释说:“因为有了声音变化,有了非语言的力量”,于是因势利导地引出了我所要讲解的一条沟通礼仪公式:信息沟通的总效果=8%言辞+37%声音变化+55%非语言。

五、行为教学法

行为教学法是让学生参与实践,获得技能的一种有效教学法。

我们通过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礼仪理论知识和技能。比如在讲授商务拜访和接待模块后,让学生参加各种展览展销活动、庆典活动、新闻会以及由政府或企业举行的大型活动,让学生顶岗实习,参与这些活动中的对领导、嘉宾、媒体、参展商等人员的接待工作,包括机场或车站的接待、会议和宴会的接待。通过亲身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礼仪综合素质及待人接物的礼仪技巧。

六、案例教学法

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学生接受的角度讲,如果教师只是介绍一些商务礼仪知识而不是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会给人枯燥乏味之感,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是学生了解现实问题的重要媒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因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的选编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到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应当是学生已学过的或即将学习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篇5

欢迎您来到,欢迎阅读这篇大学生面试自我介绍礼仪指导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

进行自我介绍时,接下来你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先递名片再作介绍,自我介绍时先递名片为佳。训练有素的公关人员要养成名片使用规范化的习惯。要先递名片。先递名片有三个好处,其一,少说很多话。我什么头衔,什么职务,就都没有必要说了,其二,加深对方印象。其三,表示谦恭。不仅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地位低的先介绍,交换名片的时候,也是地位低的人先递名片。,实际上也是对对方一种尊重,等于说了很多话。

进行自我介绍时,然后要注意什么呢?长话短说,语言精练。

在专业的场合就不同了,公务介绍含有四个要素。哪四个要素?姓名,单位,部门,职务。例如:您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正昆教授。在此单位、部门、职务、姓名全出来了。但要注意。父母给你起名是如何浮想联翩,而你的名字跟你坎坷人生如何相关?这都属于废话,进行自我介绍莫谈这些。

此外,自我介绍时务必要使用全称。当你第一次介绍你的单位和部门的时候,别忘记使用全称。有时候报单位时,要报清楚,该报全称的时候报全称,该报简称的时候报简称,否则很麻烦。

自称的话招人笑,称别人的话不礼貌。

在公关交往中,往往需要介绍别人,向他人介绍。介绍别人时,比较重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第一,谁当介绍人呢?家里来了客人的话,一般是女主人当介绍人。家里来了客人,客人之间彼此不认识的话,女主人有义务把大家作个介绍。单位来了客人一般是谁当介绍人呢?单位来的客人一般是三种人。第一种人,专职人员,公关,文秘,办公室主任。第二种人,对口人员。比如我找你销售部李经理,你李经理就有义务把我跟其他在场的人不认识的人作个介绍。同样的道理。假定你李小平在宿舍,你是学生,我到你集体宿舍找你去,我是你叔叔或者你伯伯,那我找你的话你是不是有义务把我跟你同学作个介绍呀。叔叔这是我的同学谁谁谁,这是我的好朋友谁谁谁。你一定要及时地介绍一下。否则我们大眼瞪小眼,这是谁呀?都互相猜忌。我找的是你,你就有义务介绍。第三种人,本单位的领导。单位来了贵宾的话,由谁来作介绍?本单位职务最高者,比如你是公司董事长,我是省长,我省长到你那儿视察工作去了,那你这个董事长就有义务把我这个省长和你的员工作介绍,你就别拿公关经理来招呼我。说实话,公关经理认识我,我可不认识他呀。这是对贵宾的一种尊重。总而言之,谁当介绍人的问题很重要。

第二,要征得双方的同意。我当介绍人,我介绍双方认识的时候,我得先征得双方同意,否则好心不得好报。我就遇到过这种事:有人说老金我跟你介绍一人,可我们俩早认识了,早认识你来介绍不是画蛇添足吗?

第三,要关注其先后顺序。具体操作时,你要注意次序问题。就是把谁介绍给谁。按照礼仪,标准的做法:是先介绍主人。这种介绍不分男女,不论老幼,也不看职务高低,这是一种宾主介绍……进行宾主介绍要先介绍主人,为什么呢?因为客人拥有优先知情权。,介绍的顺序就是什么呢?客人有优先知情权。换而言之,先介绍的人应该是地位低的,比如介绍男人和女人时,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介绍晚辈和长辈时,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介绍上级和下级时,先介绍职位低的,后介绍职位高的。介绍主人和客人时,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有时候,宾主双方都不止一个人,那你还要注意,还是要先介绍主人,介绍主人的时候,具体应该按照职务高低排序,先介绍董事长和总经理,然后再介绍部门经理。介绍客人时,也按照职务高低排序,先介绍职务高的,后介绍地位低的。

公关人员在对外交往时,往往需要与别人握手为礼。在国内外,目前握手都是最常见的会面礼节。在学习有关握手的礼节时,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其次,要表现得专心致志。握手时要专心致志。专心致志一般有具体要求:其一,要面含微笑地注视对方。不能敷衍了事。你得看着对方,而且面含微笑。其二,要寒暄几句。届时要说欢迎光临,很高兴认识你,我们又见面了。对生人的话,一般打个招呼欢迎光临。跟熟人的话,则可以讲:我们又见面了,您今天气色不错。其三,握手时要稍微用力,并握住对方的手掌。千万不要握人家指尖,这是个别年轻姑娘爱犯的错误。只握人家指尖不合适,显得很矜持。握手的时候要稍微停留一下,停留应该那么三、五秒钟左右,上下晃动晃动,并且稍许用力,握力为两公斤左右最佳。也别敷衍了事,一碰人家就跑了。时间太短,不用力,不合适。当然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说女孩子跟人家握手时候,容易犯的错误是,一碰人手就跑了,那么有的男人就是另外一个极端,抓住人家的手不放,而且上去两只手。第一次见面的客人或者异性客人,切勿与其双手相握。双手相握叫手套式握手,有套近乎之嫌。你是一个小姐,我跟你不认识,第一次见面,你伸一个手,我扑上去两个手,等于做一个汉堡包,似有占小便宜之嫌了,你会感觉不舒服。

第一,忌不注意先后顺序。和外人握手时一定要注意,伸手的前后顺序不能搞错了,搞错了会很尴尬。

我有一次见到一个先生,被介绍给一位女士。当时人家介绍说这位是李先生,那位是王小姐。那位李先生一巴掌就出去了,不大懂行,按说你要碰到这种人,你也会跟他握的,顶多心里想这家伙没教养。没想到那个小姐够狠,装没看见,俩手搭着不吭气。结果李先生的手回不来了,抗了半天:蚊子,打一个蚊子。不然退不回来,挺丢人。

第二,忌用左手。要注意握手只用右手,一般不用左手,除非没有右手。特别在对外交往中,有些国家,有些民族,有特殊的宗教和民族习惯,他一般是用右手的,你上一个左手去跟他握就不合适了。顶多左手起个辅作用,托一托。有些着名的政治家、企业家,他明明是左撇子,像克林顿总统,他签字时都是用左手的,但是握手用右手,因为这是基本的常识。

第三,忌戴手套、墨镜与帽子。握手是一般不戴手套,不戴墨镜,不戴帽子的。此举表示一种尊重。戴帽子的话,把帽子摘下来;戴手套的话,把手套摘下来;表示专心致志。公众场合,带着墨镜不摘的人,不是盲人、警察、保安、便衣,就有黑社会之嫌。

第四,忌交叉握手。到国外去,特别到西方国家去跟别人握手,则要避免交叉握手。基督教有个忌讳,十字架这个图案不吉利。看过最近一个片子吗?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就是基督受难记。梅尔?吉布森演的一部影片,讲基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的故事。因为十字架钉死过基督不吉利,所以欧美人对那个刀叉放成十字,交叉握手、交叉干杯,都非常忌讳。他们认为:所有类似十字架的图形,都是不吉利的。

篇6

【关键词】 礼仪 以“仪”促“礼”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早在周朝开始就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备而复杂的礼仪制度,从此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渊薮和基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知书达礼”,“彬彬有礼”,“礼贤让人”,历来被视为做人的高尚情操和美德。所以从古到今,礼仪教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礼仪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这实际上是处理好德育“知、情、意、行”的关系的问题,“行”一向是比较薄弱的,较强的往往是“知”,很多人认为,只要学生懂得了道理,就会自然而然去做。然而,现实的结果却是,我们把道理讲了很多,知识教了不少,但落实在学生行为上的却很少。德育具有“多开端性”,“知、情、意、行”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成为德育之端。但是,德育只有一个落脚点,那就是“行”。所以,在礼仪教育中我们要重视以“仪”为先,让学生不仅“明礼”,更要“达礼”。

1 重“仪”才能重“礼”

礼仪教育在我国民族教育中占有极其突出和重要的位置,而在当前,礼仪教育不仅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需要,而且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大力推进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国家教育部在2010年12月颁发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途径等方面为礼仪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礼仪教育,也为此探索出了很多具体实用的方法,学生的礼仪知识也确实日渐丰富,但是,学生的礼仪素养并未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增加而提高,反而让人感觉从幼儿园到高中、到大学,学生的礼仪素养不进反退了,以至于加强高中生、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比如,很多高中生包括优秀学生,见到父母,从不问候,碰到老师,也不打招呼;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尊重别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事实上,素养是一种内在的修为和涵养,一个人良好的素养必须通过行为外显才能表现出来,礼仪素养也是通过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其形象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修养的外在表现。

当“礼仪”二字并用时,人们往往只注意了“礼”而忽视了“仪”。其实,“礼”与“仪”是并重的。“礼”是观念、意识,“仪”是外在表现;“礼”是仪的内容,“仪”是礼的形式,它包括礼节、仪式,指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具体表现为仪表大方、举止文明、衣冠整齐、精神饱满,待人热情、友好尊重、说话亲切,等等,它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情操。礼仪教育需要一定的仪式,在仪式中接受规范而生动的教育。礼仪本身就包含着仪式,仪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方式,彰显了文化的品味。礼仪礼仪,有“仪”才有“礼”,因此,我们必须遵照“仪”的规范来表达“礼”,即所谓“行礼如仪”。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误解:一是有的人认为只有古人才会在礼仪上有那么多“穷讲究”,现代人有现代的作派,当代中学生不需要这一套。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礼仪的内容会有与时俱进的变化,这是肯定的,但是,一些必要的礼仪内容和形式在现代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讲究礼仪决不是思想守旧,行为迂腐。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无一不涉及礼仪。二是总有人认为“礼”是内容,很重要;而“仪”是形式,不重要;甚至认为注重仪是作秀,做表面文章。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举个简单例子,朋友间分别时相互招招手,说声“再见”,这显然也是一种仪式,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仪式。如果认为不重要,是虚伪,是做表面文章,那么就既不招手,也不吭声,各自扭头就走。这样难道就很得体、很真诚吗?

“仪”有时候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却很能表现一个人的素养。金正昆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课时举过一个例子,说有的人比较洒脱,与人会面,往人家对面一坐,也不管对方是熟人是生人是同性是异性,很自然地把腿伸出去,有的男同志,还顺手把裤管往上一拉,露出一条“飞毛腿”。这是不注重“仪”的一个典型例子,所以人们常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尤其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不注重“仪”这种看似“形式”的东西,那不仅有失个人尊严,有时还会丧失国格,失去民族尊严。

“知”是“行”的基础,无“知”便无德行。“行”更是“知”的外在表现,无“行”则“知”就失去了依托。重视“仪”,就是重视“行”,只有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显现高尚的内在素养。

2 以“仪”促“礼”的方法2.1 教师的示范引领。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要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要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守则,教职员要躬亲共守。”这就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做好表率,以自身的规范引领学生的行为。学生的“向师性”很强,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潜移默化地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在礼仪教育中,尤其是中常生活中的一些细微的礼节、仪式方面,老师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都会熏陶感染学生,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当学生向老师问好的时候,老师也应该向学生问好,有时点头微笑示意也是一种回应。校长给学生颁奖,双手将奖状或证书发给学生,并说一两句祝贺或鼓励的话。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但对学生的影响却很大,比严肃地给学生讲一百遍一千遍礼仪知识还管用。但我们有些老师往往觉得这是微不足道的细节,一点不注意,学生问好,视而不见;颁发奖状,一只手给学生了事。如此等等,就容易让学生会说不会做,懂知识缺行动,造成“知”“行”脱节的后果。

学生的良好习惯有些是老师教出来的,更多的是老师“润物细无声”的行为感染导出来的。学生帮我做了事情,比如我常常在下课后将无线鼠标忘在讲台上,学生帮我拿到办公室来,我都要真诚说一声:“谢谢!”我向学生借红笔或词典,都要认真客气地说:“请把你的红笔(或词典)借我用一下!”有的学生觉得老师何必这么客气呢,一些老师也觉得跟学生没必要这么客气,甚至显得关系生疏,但时间长了,学生感受了老师的真诚,并受到感染,他们在得到别人帮助后也就会主动道谢了。这就是老师示范引领的魅力。

要让每一个教师自觉地发挥自己的示范引领作用,还必须从建设现代教师队伍的高度,与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让每一个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完善的能力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求真的创新精神,同时,让每一个教师具有大爱之心、忠诚之志、专精之业,只有这样的具有现代教育精神的教师,才会时时刻刻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为目标,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在礼仪教育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2 活动的体验熏陶。

礼仪教育,尤其是“仪”的方面,必须坚持从“小事情、小细节”入手,强化实践、体验和养成,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辩论会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等契机,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好习惯,从而提升文明素养。

在活动体验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我们每学期都要在各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活动,选出优秀的班会活动进行全校展评,并录像做成光盘,鼓励学生。在主题班会中,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一节课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别是课本剧、音乐剧、情景剧、相声、小品、快板、歌谣等表演形式,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真实的场景中,感悟和体验礼仪的内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尝试改进升旗仪式的形式,每次升旗仪式上都安排一个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参加演讲的同学由本人报名,学校团委和德育处选拔审定。演讲内容涉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有关德性养成的各个方面,就礼仪教育来说,除了演讲内容有礼仪常识外,更要求每个演讲者,从着装、体态、语言等方面都严格遵守学校礼仪规范,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

我们在利用校本礼仪教材《礼仪伴我成长》上好礼仪课的同时,开展“寻找身边的礼仪”“礼仪在我身边传递――学生论坛”“诵国学经典,习中华礼仪”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礼仪手抄报、摄影展览比赛,礼仪知识竞赛等有奖游戏活动;让学生收集礼仪名言、故事,编成小册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礼仪教育纳入教室、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时时刻刻在家一样的温馨中受到礼仪熏陶和感染。

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利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机会,进行礼仪教育。学生到社区参加实践、服务活动,需要自己去和相关单位联系,需要与有关的人打交道,需要懂得礼仪知识并外显为礼仪行为,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同时,在开展活动时,把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有机结合,共同促进。

2.3 行为的规范强化。

礼仪教育要常态化,形成一种学校的文化制度和文化特色。但是,在礼仪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也会有让我们尴尬的时候,那就是,礼仪教育活动不能说没有成效,也不能说没有作用,尤其是“仪”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常常感到学生往往一阵“兴奋”之后,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以至于一些老师也觉得,这样就差不多了,够好的了,何必要求那么高呢,这就是师生对礼仪教育的“审美疲劳”,老师产生这种“审美疲劳”后对学生的要求就不那么严格了,学生产生这种“审美疲劳”后就对老师的要求产生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师生疲惫,礼仪教育就会陷入更为尴尬的局面,不做肯定不行,做又效果不好。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目标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避免让学生产生“礼仪教育年年都差不多”的感觉,起码应该是“似曾相识却年年不同”的感觉。而且考评要跟上,表扬奖励要及时,“文明班级”“礼仪标兵”等评选表彰,及时鼓励。因为说到底,礼仪行为习惯事关人生修养,不在于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也没有什么艰深的知识难点,关键在于行动难,成为自觉的行为难。所以,只有通过常态化的活动要求,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礼仪文化,才能在行动过程中把学到的礼仪知识转化为行为规范,外显为行为习惯,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礼仪素养。

总之,只有“礼”“仪”并重,以“仪”为先,以“仪”促“礼”,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并时刻关注让自己的言谈举止符合礼仪规范,从而提高礼仪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国德育[J],2011,(2).

[2] 周培植.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中国德育[J],2011,(2).

[3]李霞. 谈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礼仪教育.经济师[J],2009,(10).

篇7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餐桌礼仪 差异

一、引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文明的民族。西方社会,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的不同,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商贸活动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些国际商务谈判中,中国代表和对象国代表频频会有会餐的必要。我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也会受到外国友人的邀请去一同进餐。本文通过对中国餐桌礼仪和西方餐桌礼仪进行比较,旨在更深了解中西餐桌礼仪差异,以便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二、从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看中西文化冲突

(一)中西宴客观念的差异

易中天先生曾经在《餐桌上的文化》里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精妙阐释: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则是“个体意识”。所以西方人即使请客吃饭,也是各点各的菜、各喝各的酒。中国文化则认为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群体的共同意志,中国人请客吃饭,重在饭菜本身,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

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人,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识,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再不足道中。”

(二)中西宴客礼仪的差异

1.桌位安排的差异

中国人在宴请宾朋时,往往采用圆桌。不单是在不同位置摆放的圆桌有尊卑的区别,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两桌横排或两桌竖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桌;当两桌竖排时,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比如在婚礼当中,越靠近婚礼的主席台的桌子桌次越高,娘家人或单位领导一般就安排在正对主席台的桌子,以显示对他们的尊重。

西餐中一般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在同一桌上,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

2.餐具使用的礼仪差异

(1)中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

①筷子。中餐最重要的餐具是筷子。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地放在饭碗的右侧,餐后一定要整齐地并列放在饭碗的正中。

②勺子。勺子主要是用来喝汤的,有时也可以用来取形状比较小的菜,比如花生米或松仁玉米等。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

③盘子。盘子主要用来盛食物的,根据所盛食物的多少和形状不同而大小形状各异。中式的盘子各式各样,有大一点的冷盘,专门用于拼凉菜;有鱼盘,其形态细长,用来盛鱼;有稍微小一点的盘子,为食碟,一般放在碗的左边,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

④水杯。水杯主要用来盛放茶水、汽水、果汁等饮料。陶瓷质地的一般用来盛放茶水,玻璃质地的可用于盛放饮料、果汁。

(2)西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

①餐具摆放和取用原则。餐具摆放时托盘居于中间,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

餐具的取用应由外及内,切用时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边切边用;也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切好后再改用右手拿叉取用。一般用右手拿汤匙和杯子,用叉子把食物送到嘴里,而不要把盘碗端起来食用。

②餐具的使用方法。Ⅰ刀叉的使用原则:使用刀叉进餐时,刀用来切割食物,叉用来送食物入口。进餐中需要暂时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置餐盘边上用餐结束后。将叉子的背面向上,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表示用餐结束。Ⅱ餐匙的使用原则:通常,餐匙可以分为两种,个头较大的是汤匙,摆放在右侧最外端,与刀并齐摆放;个头较小的是甜品匙,横摆在吃甜品所用的刀叉正上方。

3.中西餐上菜顺序的差异

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凉菜、饮料和酒,后上热菜,再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应使鸡鸭鱼头朝向正主位。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着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西餐的上菜顺序是: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甜品―咖啡或茶。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开胃品的内容一般有冷头盘或热头盘之分,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等。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具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较少,质量较高。与中餐有极大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四类。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通常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品均称为副菜。因为鱼类等菜肴的肉质鲜嫩,比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类菜肴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类菜肴主菜有区别。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肉类菜肴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所以可以算为一道菜,或称之为一种配菜。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作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咖啡或茶。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4.用餐过程中的礼仪差异

中餐的取食原则:菜品需由主宾先取;取菜时,不要取得太多。敬酒要先给尊者、长者、职务高者敬酒。多人一桌用餐,取菜应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取用适量;够不着的菜切忌起身或离座去取;吃面喝汤时不要发出“呼噜声”。西餐的取食原则:进餐时刀叉尽量不要发出声响;就餐时尽量少说话,饭后吃甜点时才是聊天时间;喝汤时不要发出声;吃面包时,先用刀将其切成两半,然后用手撕成块吃;吃意大利面时应用叉子慢慢将面条卷起来送入口中;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几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用自己的餐具为他人夹菜;不要将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右手拿叉子吃。

餐桌上交谈礼仪也有差异。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地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无论菜肴多么丰盛,主人也会习惯性地说几句“没什么好吃的,随便吃点”或“粗茶淡饭,不成敬意,多多包涵”等客套话。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地切割自己的盘中餐。主人一般也会说一句“Help yourself,please”。西方盛宴一般有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的话。对中西主人的餐桌话语进行推理,很容易得出:中国人遵循了“贬己尊人”的原则,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

另外,在西方国家不要问“吃饭了吗”“晚饭吃的啥”等我国习惯的问候语。“您吃饭了吗”容易使人莫名其妙,甚至会出现误会。如在英国,你若问人吃饭没有,其含义是你有意请对方吃饭;这对于未婚男女,则表明你有意约会对方。

三、结语

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精髓之处。各种文化均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从以上对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文化各自的优点。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了解了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机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我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产生的误解,对我国精神物质文明的发展和国人在国外生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7.

[2]金正昆.礼仪金说Ⅰ[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篇8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涉外礼仪 高校 人群

当前我国高校为提升办学综合水平和改进教育体制,一方面在国际上参与双边或多边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另一方面积极做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到校任教的引智工作,外事工作在高校全面及高层次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外事工作涉及内容不断拓宽领域,参与人群范围不断扩大,涉外交流活动能够得以顺利有益进行的前提和保障是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恰当运用。在高校中目前有四类人群与外国文教专家或者外宾有较多跨交化交际,即外事管理干部、院校领导、学校教师和学生,而根据各类人群自身特点以及涉外活动重点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涉外礼仪也有所区别。

一、外事管理干部全面培养涉外交往能力

作为学校的对外窗口和桥梁,高校外事工作要坚持以内事带外事,外事促内事,真正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做好服务。鉴于外事的特殊性和服务性,高校外事工作一般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或者外事办公室负责,而具体的外事工作都是由外事管理干部及工作人员来开展,他们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外事工作的成效。外事无小事,外事工作的任何一个部分或者细节都应注意行为礼仪得当,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个人形象,更体现着学校乃至国家的尊严。

1、在思想政治立场坚定前提下,以得体的涉外礼仪进行外事工作。

外事管理干部与外专之间的跨文化交际非常频繁且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在交流过程中必须做到有礼有节,切忌发生文化冲突。但是做到有礼有节并不意味着一味顺从或迁就,正如总理对外事管理工作提出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十六字方针政策,首先要做到立场坚定,原则性强,因为所有的国际关系都是以本国国家利益为基础,所有涉外活动也只有在不危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因此外事管理干部必须在相对开放的工作环境中,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国家和学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面对外国专家不合理的要求和与其身份不符合的行为,一定要用得体礼貌的涉外礼仪,态度明确地予以回应,指出外专要求和行为的不合理性,即便看似小事也决不能糊涂或动摇,自觉维护国家和学校的利益和形象。

2、对外国专家进行适度人文关怀,注重东西方文化差异前提下的涉外交往。

外国专家离乡背井来到我国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外事管理干部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应主动关心外国专家,做好适度的人文关怀工作,以诚相待,让外国专家能安心舒适地在学校生活和工作,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首先应遵守涉外交往的基本准则,例如提前预约准则、信守约定准则、尊重隐私准则等;在外专生病不舒适时应主动关心和提供帮助;在西方节日和外专生日时应表示祝贺并共同庆祝;在日常交流中可表达对他们为学校贡献的肯定与谢意。与此同时要注意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价值观的不同,把握好涉外交流的度与分寸。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性格形成的基础,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每一种文化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例如我国崇尚谦虚有礼,面对别人的赞美都会以自贬来表现谦逊,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会说“thanks”来接受别人的称赞,或者还会称赞对方的优点以回敬;我国推崇中庸之道,重视集体的力量和团队合作,而西方观念中更崇尚个体思维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重视个人独立行为的能力,因此外事管理干部对外国专家的关心和帮助不能过度,不可包办代替任何细小的事情,那样外专会认为你怀疑其自身的行为能力。例如新到校外国专家在了解学校附近环境后想外出购物,可询问是否需要陪伴,如果外专表示不需陪护,一人前往即可,就不要坚持认为外专是客气或者不好意思,坚持要陪同购物,这样外专就会认为不够尊重他/她的意见,甚至以为你不相信他/她的能力。同时也应留意倾听外专话语的言外之音,尽管外专有时很委婉地说:“I am not complaining, but I think…”, but后的内容实则为需要改进或者表明其想法的重点,不能只听前半句,对其意见置之不理。

二、学校领导增强涉外交往意识

随着目前高校对外开放的力度日益增强,学校领导作为高校形象的首要代表必须具备涉外交往的正确意识,熟练掌握涉外礼仪,做到言行得体、举止优雅,从而塑造自身和所在院校的良好形象。尤其要注意以下涉外场合的交往礼仪:

1.会谈会晤:首先应将双方会见、会谈的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其他注意事项及早通知对方,以便做好准备。出席涉外会晤应注重着装打扮,因为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对来宾的尊重之意,因此一般以正装出席或按约定俗成的较正式的套装或西装出席。会谈过程中内容实事求是,态度不卑不亢,仪态彬彬有礼,展现自身气质与风范。同时在会晤的公共场合不可吸烟,说话不宜太过大声,响亮清晰即可。

2.宴请用餐:中华民族素以热情好客著称,在宴请宾客时认为美味佳肴多多益善,以此表示慷慨大方与热情好客。但西方人习惯事先确定用餐人数,按量准备,避免造成浪费。宴请外国来宾应先确定用餐人数、餐饮形式、用餐场所等,做好充分准备。在用餐过程中,学校领导应表达对来宾的欢迎之意致祝酒辞,并积极与来宾交谈,营造用餐和谐舒适氛围。但应避免在参会上打嗝吐痰,或大声说话,这些都是不雅的行为;也不要为表示热情,夹菜到外宾碗里或不停地劝酒,在很多西方人眼里不仅不是热情好客表现,反而会觉得是不卫生的饮食习惯或者不尊重对方意愿的强硬行为。

三、学校教师整体提高涉外交往基本素质

学校的所有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都是外国文教专家的同事甚至朋友,也是涉及涉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职员工的行为举止都直接影响到外国文教专家以及外宾对学校的印象,因此也需要注重涉外交往的意识,了解中西方文化、交往等方面的不同,整体提高交往的基本素质,对涉外交往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为宜。

教职员工应明白以下几个中西方文化差异:1、中国人在交往中注重谦逊有礼,讲求“卑己尊人”,可是在与外国文教专家相处过程中不用太过谦虚或自贬以表有礼,那样会令他们很尴尬与不解,认为对方太过虚伪,因为大多西方人会愉悦地接受称赞并表示感谢。2、在计划行事方面中西方习惯也有不同:西方人做事喜欢事先做好一份较详尽的计划,或者提前预约,但是中国人常常会临时行事,通常不会预约会见某人或提前拟定出行计划。3、在低碳环保做事方面,西方人大多有着很鲜明的环保意识,节省资源,爱护环境。而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或行动力不够。4、西方人看重自身个人价值,发表个人看法,认为讨论争执是很有效的交流方式;而中国人看重以和为贵,不愿很坚定发表意见,因此有时会附和他人或人云亦云。在了解以上中西差异后,教师在与外国文教专家或者来宾相处时就能,拿捏好分寸,更好做到交往的平衡与和谐。

四、学生应接受外事教育,具备涉外交往常识

大学生作为积极参与涉外活动的重要群体,有着数量巨大、朝气热忱、接受事物高效等特点,因此必须在参与涉外活动前接受正式的外事教育,具备基本的涉外交往常识,确保在与外国文教专家或外国友人交流过程中做到得体,展现当代青年的风采。尤其在外事教育中须教导学生具备中外有别的基本意识,例如不宜谈论的话题不要提及,不能参观的机要场所不应携同外教前往,日常交流中不随意开不雅或过度的玩笑,不在外留宿也不宜随意留宿外国友人等。不要对外国专家的形象穿着等评头论足,例如在遇到一位肤色较黑的外教时,不可武断判断或直接询问外教是否为黑人,尤其不能随便使用negro一词,这个词语对于美国外教来说几近一种侮辱。另外在英语授课中或交流中,也许会遇到没听清或不明白外国专家的意思的情况,切记不要因为害羞或者不好意思询问清楚而造成误解其意,或自作聪明地答非所问。

无论是从外国文教专家作为高校特殊且重要的人力资源方面考虑,还是从高校作为积极发展涉外交流及发展的重要阵地出发,高校中的各类人群均是直接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群体。因此不断规范涉外礼仪交际行为,提升师生员工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涉外礼仪风貌,正是促进高校与外国专家之间的合作更加有效愉快,同时有利于进行涉外交流从而使不断扩展高校的涉外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现代外交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刘玉学,刘振强.涉外礼俗知识必读[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3]汤为民,王希曾,周家年.外事外贸工作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5.

篇9

面的不足,往往会碰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应聘面试被淘汰,工作几天被辞退,不

适应企业制度主动辞职等等,本文通过对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多方调查分析,提出了“专

业技能强化训练”、“优秀学生鼓励实习”、“行为举止突击训练”、“实习过程轮岗制”

等措施,促使学生能充满自信地找到合适的工作。

关键词 : 计算机 ; 顶岗实习;问题;培训;对策;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职高学生很多都是社会生成的落败者,高三分流后选择顶岗实习的学生很多又是无力参加高职考的后进生,他们当中,有的言行举止方面有问题,有的心理有偏差,有的学习能力实在太差。这就导致他们在找工作时缺乏信心,找到工作后又不脚踏实地,猴子的躁心很难平静,出现的问题自然层出不穷。这对于实习单位和管理老师来说,头痛不已。

(一)面试中碰到的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专业每年都有500左右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于是寻找实习单位,安排面试就成了学校实训处最头痛的问题。

某次在与一位经理聊起学生应聘面试的问题,经理给出的理由非常简单,实习生是代表单位在工作的,他们的不良形象会给单位带来负面影响。顾客是上帝,说得难听点,哪一个上帝愿与与怪兽打交道呢。他的话深深地刺激了我。

其实,在面试过程中,单位会很关注以下几点:1.穿着打扮怪异的学生,首先被淘汰。2.说话举止随便,小动作不断的学生,一看就知道坐不住,自然很难被选用。3.性格特别内向的,交流起来吃力,面对考官的简单问题,静得出奇,前前后后加起来不多于20个单词。4.填表和签名时写的字歪歪扭扭,不仔细辨认,很难看清,在简历或其他说明栏中,写了半行字还包括了几个错别字,另外还居然有同学在爱好栏内写“玩游戏”。5.专业基础太不扎实,问卷测试几乎交白卷,简单的问题甚至有一问三不知的情况。看得出来,在学生顶岗实习的应聘面试中,首先是看个人形象,然后才会关注专业技能。

(二)工作中碰到的问题

学校和公司的文化制度截然不同,对于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学生来说,要一下子适应还真不容易,工作中最难熬的是前两个星期,这两个星期中,肯定会涉及与领导、同事和顾客的关系,另外还要努力熟悉公司制度和公司业务。所以往往会产生很多的问题,笔者所接触的两个实习班92位同学多数都在中途换过工作,具体如下表1-1:

笔者经过多方调查,总结出了以下常见的一些问题。

1.单位对新员工进行公司制度的培训后,单位会严格要求,员工必须认真对待,有些单位会让新员工站门岗,力求最快速度消除其养尊处优的贵族心态,但很多学生会觉得站门岗无聊,难受,烦躁不安,怨声载道。2.新员工总会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好,自然会受到同事的指责,甚至是栽赃嫁祸,有些同学忍不住就会争执甚至大打出手。3.新员工开始时很难摸透领导脾气,常常会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下挨骂,一忍再忍,后来干脆辞职了事。4.顾客是上帝,员工是公司的代言人,面对上帝对产品的指责,对公司的批评,甚至执着鼻子谩骂,忍无可忍,争吵不止,严重破坏了单位的良好形象。5.迟到,早退,有事不请假等考勤事故频繁发生,且屡教不改,被单位辞退。6.嫌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工作期间不自由,提出换单位。7.工作期间玩手机,聊天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引起单位的严重不满。8.遇到问题,不会主动请教师父,不会刻苦专研,不会变通,很难独立工作。另外笔者还从学校教导处提供的资料中统计得出了以下数据(见表2-1)。

对上述原因及比例的分析,笔者觉得问题非常严重,单位方面的问题,我们鞭长莫及,只有主动去适应。家庭方面的问题,我们除了建议,也做不了其它事情。我们能处理的只有学生方面的问题,我们有义务去作深层次的调查分析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计算机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对策

那么企业认为实习生需要哪些素质呢?据了解,企业最看重的素质和能力职业素养及能力按重视程度如下图3-1所示:

从以上图表看出,企业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吃苦精神和适应能力,如果学生不主动放下身价去适应社会,那么其它再好也没用,因为企业需要的是会干活的。

我们无法把学生用同一个模子压成一模一样的产品,但压总比不压好。

下面笔者将从“专业技能强化训练”、“优秀学生鼓励实习”、“行为举止突击训练”、“实习过程轮岗制”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笔者的观点。

(一)专业技能强化训练

理论上讲,职高学生文化课不太好,但专业课和技能操作课应该会喜欢,但事实上,学生的现状并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

在学校里,专业课开得非常多,文字录入、文档排版、Excel数据处理、PPT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动漫制作、图像设计、程序设计和局域网维护等等,但真真学得好的学生多数都升学去了,选择就业的学生又多数是学习习惯差、专业技能不强。对于简单的计算机应用如Windows操作和Office应用等,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并没有优势。对于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学生又只学了点皮毛,再加上自身品行等原因,很难胜任,即使留了下来,也呆不了多久。于是他们只好被成批安排去做话务员,要不就是去超市做收银员。这些地方对专业技能要求低,实习当然不成问题,但实习期满后呢?学生连原本学到的那一丁点皮毛也都忘光了,他能找什么工作呢?这是学生的悲哀,也是学校的悲哀。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应该要有措施来改变现状了。

如果在高三分流前,腾出两周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综合性的专业强化训练,并科学设计考核项目,各项目的标准与社会接轨,通过的发给合格证书,没通过的继续训练,并且规定拥有证书的学生才允许分配实习单位。关于实训内容,笔者简单地草拟了一份,内容如下:

1.强化文字录入速度,普通文章要求达到60字/分钟。训练理由:文字录入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考核合格者,建议考取速记员初级证书,并推荐去做速录师。

2.利用Word设计一张8K纸个人简历,内容涉及学生本人的常规信息,如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特长,爱好,未来打算,自小学以来的个人简历,包括时间,所在学校,取得成绩,荣誉或处分等等。训练理由:熟悉Word的基本功能,为去将来制作真正的个人简历作准备。

3.利用Excel制作一份较复杂的统计报表,内容涉及到本专业高中两年内各科成绩的统计分析。训练理由:强化巩固Excel的各项功能,通过数据对比,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实际的定位。

4.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感十足的,播放流畅的幻灯片作品,内容可以是个人简历或是班级宣传等。训练理由:公司开会作报告离不开幻灯片,精美的幻灯片可极大地提高报告的影响力。

5.用PhotoShop模拟某公司制作一份计算机人才招聘海报。训练理由:广告公司,各单位的宣传处,非常需要平面设计方面的人才。

6.利用Flash制作一个声情并茂的动漫短片,内容自定。训练理由: 杭州是动漫之都,非常需要动画设计人才。

7.利用网页三剑客制作一个包含高中年段自己学过的课程,自己制作的作品,自己写过的作文,自己获得的荣誉,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在内的个性化精美网站。训练理由:几乎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站,招聘一个能熟练制作网站的管理员是他们的理想选择。

8.在软硬件维护方面,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机硬件的拆装和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会安装和使用常见的系统维护软件。训练理由:公司不缺电脑,缺的是电脑维护员。

9.在老师的指导下,用VB设计一款小软件。训练理由:培养学生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让工作更具合理性。

以上9个项目中,每通过一项,在对应的位置打“√”,只有通过6个以上的项目才发给相应的合格证书,并赠送一张纪念光盘,内含该学生的两年来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师精心挑选的经典作品及相关的教程。

(二)行为举止突击训练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而职高生在这方面表现得并不尽人意,因此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突击训练,非常有必要。

训练内容包括:(1)对企业的了解;(2)穿着打扮礼仪训练;(3)言谈举止训练;(4)书法训练等,这期间可以在军事化管制的前提下进行,具体可以这样安排。

1.始业教育

始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地了解实习要注意的方方面面,为接下去训练作好心理准备。(1)请校领导作实习动员,分析当前社会大形势对职高手形成的压力,谈实习的重要性。(2)请军队领导阐述“服从是军人的天职”的理念(3)请企业领导谈主人翁态度的重要性。(4)请优秀实习生作报告,谈体会(5)参观典型企事业单位,听取单位负责人介绍员工工作制度。

2.军事化管理

吃苦耐牢,无条件服从,视单位如自己的家,这种精神对于养尊处优的城市学生来说,真的很难得,不通过严格军事化训练去不掉他们的浮躁心态。内容可以这样安排:(1)早晨集合,内容有跑步,喊口号,广播体操和训话,时间为1小时。(2)9点开始其它内容培训。(3)11:45集合,吃饭。(4)下午1点集合,跑步,喊口号。(5)1:30开始培训。(6)3:30集合,跑步,喊口号,小结,当天培训内容展示。

3.礼仪培训

礼仪培训的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言谈举止符合大众规范。

(1)礼仪讲座

请酒店或旅游专业老师或师父作相关的报告,或可以配合播放经典的礼仪视频讲座,比如“金正昆礼仪讲座系列”

(2)礼仪训练

训练内容有穿着打扮方面的礼仪;待人接物和说话走路等言行举止方面的礼仪;自我介绍的技巧等等。

(3) 礼仪考核

要求学生对训练内容作汇报表演,并评出优胜者。

4.个人简历书写培训

面试时往往少不了填写简历,字如其人,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实习生,由于小学初中就没有好好地练过字,到高中又习惯了键盘打字,所以字写得越来越差了,不临时抱一下佛脚,实在拿不出去。当然,如果要写成一手好字,没有平时几年的功底是很难达到的。其实书法的核心应该是心态的培训,只要工工整整地写,耐耐心心写,总能写得好的。因此培训内容可以如下:

(1)佳作临摹:

教师应该讲明写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能带来的好处,并展示一些书写工整,大方高雅的简历作品,让学生现场临摹,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2)写作培训

教师阐明简历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写作,然后展示并朗读经典作品。

(3)作品展示

要求学生一天内上交一张个人履历表书法作品,并进行评比和展示。

5.说话技巧培训

面试离不开说话,很多同学QQ里打字一套一套的,可一到现实中就变成哑巴了,要么是语无伦次,要不就是答非所问,这会给面试官留下一个极差的印象,第一关过不去,哪怕专业技术再好没用。

(1)说话技巧介绍

教师应该阐明语言在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例举经典案例,观看精彩视频,推荐演讲与口才等书籍。

(2)自我介绍训练

要求学生作一定准备后,上台脱稿演讲,教师现场指证,推举优胜者进行各班巡回展示。

6.心理辅导

学生在学校里可以无忧无虑、我行我素,突然走到社会,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打击,比如见到面试官会心慌,怯场。面试失败了会萎靡不振,甚至会走极端,后果很难想象。

(1)教师阐述阳光心态的重要性,并例举几个多次面试失败不气馁,最后终于成功的典型案例。

(2)播放人生AB剧,以激励学生自强。

(3)针对工作中各环节可能遇到的打击作相应的心理辅导。

(4) 进行心理知识考核

(三)鼓励优秀学生出来实习

目前的社会中,一份好工作比一张好文凭有用多了,从目前大学体制来看,高职对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远没比中职重视,也就是说高职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未必一定能比中职毕业生强。再加上未来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推迟三年进社会工作并不一定具有明显的优势。

所以如果能早一点找到好工作,那将是一件很美的事。其实好学生永远是好学生,哪里都会受到重用。

现在提倡终身学习,其实边工作边读书或者先工作后读书也是不错的一种选择。

笔者所带的实习班中就有一位班长,一位副班长,一位生活委员,一位学生会干部,他们的成绩并不差,考上比较理想的高职院校并非难事,虽然父母不太赞成,但他们毅然选择了实习,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对的,半年下来,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领导的赞赏。

(四)实习过程轮岗制

每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生能从中学到相应在知识和技能,如果学校能实行轮岗制,那么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将会是非常有利的。

比如去中国电信做话务员,从文明礼仪和无条件服从等方面习惯的养成这个角度来讲,非常合适。去过里边再回来的同学,感觉就是不一样。但从专业技能角度来,也许与学校学习毫不相干。因此笔者建议在那里工作三个月差不多了。

在超市和工厂里实习的同学,每天都做同样单调的工作,重复劳动频度高,在里边实习一段时间后,原来的棱角明显磨掉了不少,能适应平淡和平凡,其实这才是蓝领应该具有的素养,但时间一长,好动的学生难免会闹情绪,应该考虑适时地给他们轮换到其它工种去。

经过前期的行为规范的训练后,就可以给他们安排到可以学习技能的地方去,比如去电脑城销售和组装电脑;去网络公司安装和维护局域网;去广告设计和网站设计类的单位做学徒。

公司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在正式工作前,公司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技能培训,从简单到复杂,等学生慢慢适应后,给公司的回报将是不可估量的。

四、新对策实施效果与后续研究

虽然本对策并没有完全实施,但实习前二周的专业实训课,却是整合了两年来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又有了更进一步在认识,对未来自己的工作定位也更加明晰了。

通过两周的魔鬼训练,学生整个面貌都变了,面试时学生原来那种茫然的表情没了,穿上工作服后,感觉与公司其它员工也没什么不一样了。

由于心理干预的跟进,问题学生产生的问题也少了很多。

顶岗实习是学生跨出学园,走向社会的一个缓冲阶段,这一阶段的成功与失败极大地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轨迹。学生原是一块铁矿石,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经过多阶段的磨练,才有可能成为一块好钢。

篇1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就业指导;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3)01-0043-03

当今社会形势瞬息万变,金融危机、高校扩招、大批高职院校及民办高校的兴起、各行业用人制度的不断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出现。根据资料显示:200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413万人,至2012年已达到680万人的规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供过于求的压力持续加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就是失业”并不是危言耸听。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多项措施来促进毕业生就业,其中在2003年4月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高校发展要与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从而使得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未来发展形势。作为学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必须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1 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指导服务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具有服务和教育的双重职能。图书馆经过长期建设与积累,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具有学校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优势。

1.1 硬件优势

1.1.1场地。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拥有宽敞明亮的报刊阅览室和自修室,以及设备良好的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有参考咨询室、宣传栏等。[1]这些都可以作为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模拟招聘会、就业信息查询及、就业招聘的场所。

1.1.2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拥有丰富的就业信息资源,如《就业指导》《面试之前》《就业指南》等图书;《中国大学生就业》《职业》等期刊。还有电子阅览室收集到的各种网上就业信息。这些丰富的就业信息资源成为指导大学生就业的有利条件。

1.2 软件优势

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众所周知,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不同专业、不同学历、不同资历的人组成,具有较强的信息素养,不仅善于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还善于获取、识别、分析、处理、传递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利用这些人才优势,对就业信息进行搜集、分析,研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把这些信息及时提供给学校,从而使学校有针对性对地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学生技能。这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极大的帮助。

2 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

南宁地区教育学院信息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从2009年开始开展就业指导服务的探索研究。经过这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2.1 就业观念的指导

不少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观念有所偏颇,主要表现在:一是自身定位偏高,认为自身条件不错,甚至有些毕业生自认为“有熟人、有门路”,从而产生了优势心理,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一味只选择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二是与前者相反,有些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技不如人,不敢参与竞争,从而失去许多就业机会。三是投机取巧的心理,有些毕业生不能根据自身优势及用人单位需求来择业,有招聘就投简历,不考虑是否符合自身条件。甚至有些学生为了符合招聘单位的要求,伪造相关证书,失去诚信。

为此,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指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一方面促使他们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就业形势及自身优势,端正择业就业观,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从而实现个人的就业目标。

2.2 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指导

就业竞争力不仅仅是某项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素质,如:外语水平、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等。指导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首先要让毕业生对“就业竞争力”有个正确的认识,意识到对任何人而言,就业竞争力都是相对的,一个人不可能拥有胜任任何岗位的条件。因此,招聘单位最初都会设立一个最低合格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再通过面试手段挑选最适合岗位的人。此时的就业竞争力就体现在你是否比别人在某个方面上更适合于此岗位。其次,要指导毕业生主动发掘和培养就业竞争力,指导他们从自身所学专业、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来提高就业竞争力。

3 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指导服务的方式

3.1 设立“就业信息员”,开展就业信息推送服务

在高校图书馆内设立“就业信息员”,负责就业信息的搜集与推送。就业信息的搜集,一方面是馆藏就业信息,如:尚鸣政等编著的《寻找人生最佳坐标——择业与就职技巧》、张虎林等主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刘小龙等编著的《毕业生求职手册》等图书;报纸上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招聘信息”等信息;《演讲与口才》《中国大学生就业》等期刊;《赢在举手投足间》及金正昆礼仪讲座等光盘资料。另一方面是收集非馆藏就业信息。如:网络上的招聘信息;各民间组织、政府部门、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信息、公告等。这类信息往往分布零乱、重复交叉,给毕业生造成检索上的困难,但同时它们的时效性强,必须及时搜集、整理、分析、排序并推送给毕业生,才能让毕业生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的推送。一是通过图书馆网站建立一个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让毕业生便利、快捷地了解就业信息,或通过宣传板报、编辑相关信息汇编本或书目、索引等方式向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二是“就业信息员”随时接受毕业生的咨询,通过QQ、飞信、邮箱、校园BBS、QQ空间、博客、微博等方式推送就业信息。还可以根据个人要求,将就业信息发送到其手机上。如,我中心建有一个就业指导QQ群,群里的就业信息就有了三个渠道,一个渠道是“就业信息员”在群里就业信息;第二个渠道是群里即将毕业的学生经常在群聊中交流就业信息和面试经验;第三个渠道是一些已经毕业顺利就业的师兄师姐也在群里为即将毕业的师弟师妹们提供招聘信息。多渠道的信息来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三是召开就业信息推送会,馆里的“就业信息员”将收集到的就业信息整理、分析、分类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到各教学系召开就业信息推送会,为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如:我中心为学院的各教学系都设有“就业信息员”进行对口服务,有公共管理系信息员、外语系信息员、文化传播系信息员等,各系信息员搜集有关本系的就业信息,不定期地到相关系部召开就业信息推送会,信息及时推送且针对性强,为毕业生择业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3.2 开设就业指导讲座

近几年,我中心还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包括以下内容:

就业心理讲座。求职时毕业生容易产生“盲目乐观心理、羞怯心理、挫折心理、攀比心理、求稳心理、从众心理、依赖心理、保守心理”[2]。针对这些不良的就业心理现象,我中心积极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开设有关的就业心理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消除不良的就业心理。

计算机培训讲座。这类讲座是针对计算机技能较差的毕业生开设的。讲座内容包括:如何在网络上搜索就业信息资源、在线求职申请、免费电子邮件以及一些常用办公软件应用,以此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就业能力。

就业技巧讲座。在就业技巧指导方面,我中心邀请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开设了有关讲座,主要内容是:简历、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求职礼仪,面试前的准备工作,面试中的注意事项,择业、就业常见问题等等。

3.3 开展就业个性化服务

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都是一个统一的模式,同一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一直都是统一的,不利于就业竞争。为此,我中心向毕业生推出了就业个性化服务。一是根据毕业生的要求,请专业教师为他们做职业生涯规划,即通过一系列的测试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有所了解,认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帮助他们制订一个职业生涯计划。学生再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当的培训学习来获取相应的职业技能。二是开展定题委托服务。毕业生可以委托馆员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就业信息,如:就业政策、某行业前景分析、某行业规则、某单位用人要求等等。馆员接到委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所搜集到的信息整理好,通过QQ、E-mail、手机短信等方式发送给委托人。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就业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上。作为“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地与学校团委、就业部门沟通协作,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中心与学院团委曾经合作开展经典电影回顾、读书征文比赛、读“百本好书”活动、音乐欣赏、书画鉴赏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开展网络信息搜索比赛、文字录入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招聘学生义务管理员到馆参与管理,提供就业实践机会,每年对优秀的学生义务管理员颁发优秀证书,既鼓励学生参与就业实践,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学院就业部门合作开展“模拟招聘会”活动,通过招聘会向学生展示不同岗位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及不同岗位的应聘技巧,使学生从中看到自身素质与招聘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把素质教育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作为学校信息资源中心的高校图书馆,要主动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协同学校有关部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跨出人生重要的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学校发展、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