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范文

时间:2023-03-27 00:1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篇1

作者:汪龙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定价:32.8元

荐书理由

减压是聪明人的一门必修课,通过阅读本书,您可以看清压力的实质,认识压力的来源;清点自己的压力,甩掉包袱轻装前进;减轻性格压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消减家庭情感压力,为自己营造一个温馨的“窝”;瓦解经济压力,钱多钱少都快乐生活;舒缓职场压力,给自己装个减压阀;化解灾难压力,用爱温暖受惊的心;尝试换种活法,变压力为动力……最终,你可以释放全部压力。

《给宝宝的第一本心理健康书》

作者:刘雪纯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2

定价:38元

荐书理由

这是一本关注宝宝心理健康的书,新生儿的降临对父母而言如太阳出世,但太阳的光辉带给他们喜悦的同时,也让这些父母越来越感到育儿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为什么孩子一到夜晚就哭个不停?为什么孩子在公共场合动不动就耍赖大哭?为什么孩子吃饭时总是不老实?为什么孩子死活都不愿意上幼儿园……本书以案例形式与您分享如何才能让孩子玩得开心,让您时刻关注宝宝的心灵成长。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作者:东子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定价:25.0元

荐书理由

“父教”能赋予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赋予孩子坚韧、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性格特征,使孩子远离自私自利、柔弱脆弱、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羞怯自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等消极个性品质,从此健康成长。

本书的事例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些全新概念的普及,将会进一步完善孩子的性格与心灵,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情商,使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阔。

《老年人经络养生经》

作者:萧言生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定价:28.0元

荐书理由

篇2

虽然如今的韩雪有着“淡定妈”的雅号,可是初为人母的时候,她与丈夫也是有着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宝宝的爸爸认为:“宝宝过了1个月,就可以独立地睡在自己的房间里了!这并不是宝宝会影响大人睡眠这样简单的问题,而是大人在睡觉时的一些行为也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而且宝宝有与生俱来的适应能力。”但是韩雪却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宝宝饿了、哭了或者出现了安全问题,妈妈怎能不第一时间出现呢?

后来在儿子Lucas6个月左右的时候,丈夫送给了韩雪一台“监控器”,并再次建议她尝试着让儿子独立睡。虽然最开始,韩雪每隔一小会儿都会忍不住“偷窥”下宝宝,但是过了几天,韩雪却发现他可以安稳地睡整晚,“谁说宝宝都会夜啼的?!”也正是爸爸坚持了自己的育儿观念,Lucas入园时“分离焦虑”的情况几乎没有,而且性格也很独立,现在可以自己玩上几个小时都没有问题!如今女儿刚刚过了百天,但是已经顺利实现了与父母的“分房而睡”。

虽然曾经在分房睡的问题上与丈夫有理念上的“冲突”,但是在孩子的早教问题上夫妻俩却很一致:他们按照比利时的育儿观念“散养”孩子,让孩子在3岁之前开心地玩儿、自由地玩儿。

韩雪认为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无论是否有文化、地域的差异,妈妈都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举个例子,当宝宝哭的时候,如果妈妈表现出的是一种焦虑不安情绪时,宝宝也会感受得到,他可能会哭得更厉害!如果妈妈能淡定的不紧不慢来处理呢!其实,宝宝哭不也是很正常的事儿嘛!”所以,韩雪常对夸奖她能干的人说:“我的育儿秘笈就是时刻都要淡定!”

如今,一家四口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北京,儿子与爸爸讲荷兰语,与妈妈讲中文,在学校里说英语,爸爸在的时候对妹妹说荷兰语,妈妈在的时候对妹妹说中文。

对于未来,韩雪说,他们一家会在适合的机会回到孩子们爸爸的故乡比利时去生活,她会让自己的孩子去享受欧洲教育带来的别样感受!说起对一双儿女未来的希望,韩雪说:“我们没有特别高的期望,只要他们快乐、善良、喜欢帮助别人就好!”

Lucas & Alyssa

妈妈的心水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虽然孩子未必能如作者女儿那样优秀,但是其中的一些育儿方法却值得借鉴。比如,尹老师说不能欺骗孩子,打预防针就要告诉孩子有一点儿疼。我照着这样的方法去做,孩子再也没有因为打疫苗而大哭不止。

篇3

没有完美的妈妈,我的成长得益于学习

很多读者把我想象成一位完美的好妈妈。人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我和每个普通母亲一样有着一个成长的过程。27岁我有了女儿,那时我的知识根本不够支持我当一个好母亲,所以我从头学起,也有过不少教训。比如女儿圆圆小时候,曾经丢过一次,那之后很多年,我还常会因夜半梦到她走丢而惊醒;我还特别后悔初中给她选择了寄宿制的学校(虽然是迫于当时一些难以逾越的条件限制)。她当时只有10岁,与家人分离,一周只回家一次,每天在学校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无法得到及时的沟通和疏解。而周末回到家,发生的问题已经过去了,但影响却留了下来。我注意到女儿初三毕业时,明显没有原来那么阳光和自信了。为此,高中三年我花了很多心血帮女儿恢复良好的状态。至今想到女儿那时遇事无人诉说的难受心境,我仍很心痛。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妈妈,我的成长得益于学习。

真想改变,就一定会改变

有些父母读了我的书,觉得很有道理,但在具体做的时候又感叹自家孩子和我女儿圆圆“不一样”,认为其中的建议和方法不适用。他们往往太急于抓住某个方法去照葫芦画瓢,而不去关注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整个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变化,更不去反思造成这种“不一样”的原因。“方法”从来不能生搬硬套,家长需要用心体会具体方法背后本质的教育原理,而这些本质和原理用在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是有效的。只有明白了这些原理,父母才有可能针对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举一反三。

我所接触到的在养育观念和方法上真正发生转变的读者,都有着 “想改变”的强烈意愿。他们通过阅读这本书,体悟到了根本的教育原理,看到了自己的养育问题和改善的方向,并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思考行动的方法,不断地努力和调整。而那些只想着从书中寻找短平快、立竿见影的解决招数的父母,往往收效甚微。

修正和弥补,什么时候都不晚

常有读者问我:“看了你的书,知道我以前做得不好,可我的孩子现在都高中了,我想改还来得及吗?”“当然来得及!”每次我的回答都很坚定。修正和弥补,什么时候都不晚,区别只是难易程度。就像生病一样,防患于未然当然是最好的;但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难道说得病时间长了,不好治就不治了?我理解这些家长痛苦和懊悔的心情,由于成人的错误做法,给孩子带来了伤害,这的确令人难过。但知道病根后,从现在开始改变,难道不是最明智的吗?

反观我们自己的人生,看看周围的人,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是或多或少地带着童年时代的某种心理创伤长大,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人有着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就像一粒种子,它总会发芽并向上生长,要相信孩子同样拥有这种生命力。而且人的心理创伤,有时还能帮助他更好地认清自我,理解他人,甚至可能成为促使他前进的动力和资源。例如我小的时候,每每不被父母理解挨训的时候,我总是想:长大以后我可不要这么不讲理,一定不能胡乱去教训我的孩子。所以很多我小时候的“负面体验”,都转化成我的力量源泉,鞭策我向着“好妈妈”目标前进。

怎样做才是给孩子“最好”的

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每天的生活中,父母面临着无数的选择。例如给孩子安排衣食住行时,给孩子选择早教方案时,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时……怎样做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呢?每时每刻父母都在取舍权衡。当父母的一切价值判断以自己为核心时,就很难判断出好和不好,而当父母能把孩子的快乐和生命成长的需要当成价值判断核心时,一切选择都会变得清晰。

举一个小例子,当孩子不想吃饭时,是追着喂还是允许孩子选择不吃?哪种做法是对孩子最好的?很多父母一定要追着孩子喂饭,表面上看似乎是为孩子的营养和健康着想,但实质是父母人性中自私的表现。因为他们不能接纳孩子有任何“过失”,他们不相信孩子有感知饥饱的能力,连起码的选择吃与不吃的自由也不给孩子。而给孩子自由,是教育最核心的理念。“自由”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是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

自然的生命成长过程,不可能没有“错误”和“损害”,特别是童年时代。而家长要求孩子没有错误,尽善尽美地成长,完全是父母从自己立场出发的一厢情愿,是以牺牲孩子成长的自由和快乐为代价的强权行为。我认为现在父母的主要问题不是对孩子关注不够,而是父母不尊重孩子成长自由的“强权”行为太多了,所以我提出了“强权父母”的概念,这类父母使得孩子离自由和快乐很远。

我注意到父母的文化程度与教育孩子能达到的高度并不完全成正比,恰恰是一些文化程度很高的父母在教育上偏离得更严重,他们反教育行为的破坏力也比没有文化的父母大得多。

在思考怎样做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时候,判断标准首先应考虑孩子的自由快乐和成长需要,而不是给孩子巨额投入,不是人家有了我们也要有,不是让孩子按照父母精心策划好的“完美轨道”运行。

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更有资格去享受一切美好的东西

现在家长们的意识在逐渐进步和改变着,比如原来很多家长只是关注孩子考大学是否能上名校,现在已把关注的重点逐渐放到孩子是否幸福和健康――这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进步。

无论是养育儿子还是女儿,如果想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我认为首先应该引导孩子自强。我很看重将女儿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看重她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因为当她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她就更有资格去享受一切美好的东西。

篇4

本期读物

《正面管教》

作者:(美)简·尼尔森

出版:京华出版社

内容梗概: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作者介绍:简·尼尔森(Jane NeI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0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兒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兒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管教孩子的3种方式

读书会开始之后,照例是所有来宾进行自我介绍,这一次由于是亲子主题,导读周书羽要求大家在介绍中告诉大家一点自己孩子的情况,谈谈自己之前读过的育兒书和通常所使用的教育方式。根据大家的介绍,导读总结出常见的3种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一是严厉型(过度控制),这种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有规矩但没有自由,没有选择,往往是“我要你怎么做,就怎么做”;二是娇纵型(没有限制),这种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有自由但没有规矩,无限制的选择,往往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三是正面管教(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这种教育方式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往往是“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

导读老师抛出了几个问题,让与会嘉宾两两分组进行探讨,问题设置很有场景性,比如:孩子弄丢了球棒,你们会怎么做?逛商场时孩子坚决要买你不愿买的东西,你们会怎么做?两个孩子在汽车后座吵起架来,你们会怎么做?嘉宾们在认真思考和讨论后,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也在导读老师的引导下讲述了平时自己在跟孩子“斗智斗勇”过程中的困惑。应该如何管教孩子?

导读老师通过形象的案例告诉大家,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为叛逆,要么因为恐惧而顺从:而娇纵和溺爱对于大人、孩子都是一种羞辱,会造成一种不健康的相互依赖,而不是依靠自己和相互合作,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思考而让没有控制能力的孩子去发号施令。

两种不正确的管教方式引出了简·尼尔森所倡导的正面管教。何为正面管教呢?导读老师总结说,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目的在于获得积极的长期效果,以及立竿见影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嘉宾反馈

张砚28岁肚皮舞教练

她的孩子:1岁零8个月宝宝

之前读过的育兒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本日收获:认识了新朋友,学习了新的育兒知识。

米丽38岁巴库斯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她的孩子:无

之前读过的育兒书:无

本日收获:如何跟孩子平等相处。

章玲41岁千锦御堂全国运营中心总经理

她的孩子:7岁男孩

之前读过的育兒书:《人生如水,每一段都很美》

本日收获:收获到一本好书,学会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杨薇31岁成都赛亚商务服务中心总经理、项目管理师

她的孩子:3岁男孩

之前读过的育兒书:《哈佛家训》

本日收获:学会了一些育兒新知识。

朱姝25岁辛铂拉婚纱定制馆定制顾问

她的孩子:无

之前读过的育兒书:无

本日收获:认识了新朋友。

邓旭松38岁新启迪婚姻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

他的孩子:11岁男孩

之前读过的育兒书:《穷爸爸富爸爸》

本日收获:学会了教育孩子。

张秋萍36岁成都长峰报业广告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

她的孩子:大的8岁,小的8个月

之前读过的育兒书:《怎么说,孩子才肯做》

本日收获:教育孩子方法。

朵拉30岁中启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

她的孩子:无

之前读过的育兒书:无

本日收获:觉得活动搞得挺好的,很有意思。

邓丽29岁成都高新区创业天使投资基金会高级投资经理

她的孩子:无

篇5

案例一:

活动开展前,我们在班级博客上对“阳光父教”体育活动进行了宣传,并通过家校通,向家长们公布这个活动即将开展,可是,一整天下来回复报名的爸爸只有寥寥几个,担心家长们有可能没有收到,我在接孩子的时候和家长们说了一遍,请来接孩子的家长相互转告。

第二天早上,洋洋爸爸送孩子来学校,我抓住机会问:“洋洋爸爸,家校通有没有收到?来参加我们这个‘阳光父教’体育活动吧!”洋洋爸爸的脸红了一下,说:“这个活动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开展,不知道要怎样给小朋友上课!”旁边已经报名的桂爸爸惊讶地说:“还要给小朋友上课吗?我以为是老师上课,我在一旁给予帮助!”听了两位爸爸的话,我说:“我们现在还是尝试,您可以选择一个体育游戏,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玩,或者和他们一起跑步、做操,都可以!最主要是让小朋友多和爸爸接触,感受一下阳刚之气!”听到我这样说,洋洋爸爸和桂爸爸都松了口气,洋洋爸爸说:“那就先报名吧!”

顺利地在报名名单上增加一员之后,我想今天应该有很多家长能够报名参与这个活动,但事与愿违,整个早上很多爸爸都以自己不知道该怎样给孩子们“上课”为由拒绝了我,只有少数家长在我的口水攻势下,勉为其难地说:“那就先写上吧!”

虽然说“隔行如隔山”,但爸爸们的担忧也太多了,让我不禁担心起来,既然爸爸们对于这个问题很担心,我就不能够强迫家长们参与,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帮助爸爸们克服这个心理障碍,慢慢吸引他们主动参与。

我的感悟:

1.在开展“阳光父教”活动之前,应在活动前积极宣传,激发爸爸们的参与兴趣,如果家长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则可以给家长们一段心理缓冲间,帮助爸爸们逐步适应,尤其要用活动的照片、影像资料帮助爸爸们提高兴趣,激发参与积极性。

2.爸爸们也要多参与孩子的成长,多多陪伴孩子,多关心孩子。我们要改变透过妈妈了解孩子在家情况的一贯做法,有事多联系爸爸,让爸爸们在教师的督促下逐步改变自己的行为,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

3.人们容易对未知事物感到害怕,“隔行如隔山”的担忧,可以通过举办培训讲座,提供教学资料,家长之间进行经验交流,老师给予及时指导等途径,帮助爸爸们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

案例二:

考虑了一个星期,小宝爸爸终于答应参加“阳光父教”体育活动,他在幼儿园的现有器材中选择了球,因为球的数量多,人手一个,还可以玩很多花样,但不知道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他选择了什么游戏内容。

下午放学后,小宝爸爸留了下来,他告诉我,他选择了一个三人抛接球游戏:小朋友人手一个球,围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A扔给B,B扔给C,C扔给A,同时进行,我听后,觉得太难了,小朋友不可能成功,和小宝爸爸试了试,发现我们也不容易成功,于是告诉他应降低难度,可以三个人共用一个球:A扔给B,B扔给C,C扔给A,循环进行。如果觉得这种玩法比较单调,还可以三人站成一直线,中间的孩子双腿分开站立,两边的孩子蹲下滚球,球必须从站着孩子的腿中间滚过,然后交换角色进行游戏。小宝爸爸接纳了我的意见,觉得三人循环抛接球挺好的,他回去想想怎样向小朋友们介绍这个游戏。

在交流中,我可以感受到,小宝爸爸和其他家长一样,确实有着“隔行如隔山”的情况,因为他们和孩子接触得少,所以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不了解,往往容易根据自己的情况比对孩子,这样就容易提出过高要求,在确定游戏内容时需要老师把关,同时,在介绍游戏时,选择怎样的语句和方式迎合孩子的接受能力,需要老师积极地介绍与沟通。

我的感悟:

1.“阳光父教”体育活动是一项要扎实开展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全身心地投入,不能够以主观猜想代替实际行动,所以,在准备过程中,需要家园多联系,而教师作为掌握专业技能的一方,更应该主动联系家长,帮助家长解决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刻了解活动的准备情况,也许,准备的过程会让教师牺牲一些个人时间,但是,这会让幼儿的时间不被浪费。

2.幼儿园里有许多体育活动器械,但家长们没有看到,没有使用过,不了解,所以,在活动开展前应让家长了解自己可以使用哪些器具,使用这些器具可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同种活动材料通过不同方式可以开展不同难度的游戏活动,本班幼儿动作发展程度如何,这些都要告诉家长,这样,家长们在准备时才能找到更贴近幼儿实际的活动。

案例三:

今天给三位爸爸打了电话,可是他们都以没有空为理由拒绝参加“阳光父教”活动,我只能给第四位爸爸打电话,幸好晓栩爸爸虽然很忙,但还是答应抽出时间来,只是活动时间要挪到下个星期一。

我翻了翻手中报名的爸爸名单,上一次向爸爸们展示了“阳光父教”体育活动之后,爸爸们很激动,都写上了“愿意参加活动”,报名人数激增。可是打电话时,还是有很多爸爸说:“我没有时间。”其实,开展一次活动虽然需要花上一些时间,但是活动内容可以上网搜寻,我也可以提供图书,在孩子离园的时候带回去;和老师探讨时可以通过电话,真正需要请假的有可能只是活动当天来去的一小时,再加上30分钟活动时间,这一个半小时,对于孩子三年的幼儿园时光来说太短了。孩子们就快要毕业了,很多爸爸只有在指定爸爸参加的家长活动中看见过一次,更有爸爸三年来都没有见过一次。

我的感悟:

1.家长们在参加“阳光父教”活动时应该认真对待这件事情,不能够有侥幸心理,如果条件允许,在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应该统计出席活动的家长,将家长们出席活动的时间制定成表格,方便家长查阅,提早准备。

2.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很多家长存在“重小学,轻幼儿园”的现象,现在孩子上幼儿园是这样一种状态,进入小学,家长们的态度是否还一样,爸爸们是否会因为有“成绩”的衡量而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但无论怎样,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总需要爸爸的陪伴,不能缺少父亲的教育。套用父教专家东子的家教新概念:“爸爸是朋友、是玩伴、是师长,是孩子成长的力量。父亲教育的差异深刻影响孩子的一生。”“阳光父教”的出发点在于幼儿的发展与需要,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把父亲比做一棵大树,那么母亲则是一片绿地,对于孩子来说,象征力量的大树和象征温情的绿地都不可或缺。同样,孩子未来成熟人格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一学期的“阳光父教”体育活动结束了,虽然我们的活动还是十分稚嫩、不成熟的,但是天真的孩子们不会计较爸爸们“上课”上成什么样,他们感受到的是和爸爸活动时的轻松氛围,爸爸果断、阳刚的人格魅力,还有每次进行活动时的爸爸都很有心地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礼物,他们感受到的是来自“爸爸”的关怀,希望这些感受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美好回忆,让他们从“父亲”身上获益更多。

篇6

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

 

——德国哲学家弗罗姆

近些年,有很多的文章在谈到孩子的早期教育时,都会强调妈妈对于婴儿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两岁以内,提出妈妈要无条件接纳、注重情商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观点。李双江之子的事件发生后,“养不教,父之过”的声音充斥媒体,父亲这个角色被拉进大家的视线,大家不禁想知道父亲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何在、他的功能与妈妈有何不同、缺失父爱又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小兰的爸爸

小兰的爸爸是个老好人,对谁都和和气气。从开始工作起就一直待在一家国有企业,十几年下来,工作做得还行,职位上没有任何变化。他在家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做饭、打扫卫生、修修补补。爸爸从来没有对小兰发过火,有时候妈妈骂小兰,爸爸想劝和还会被妈妈连带着一起骂。在小兰眼里,爸爸是个十足的窝囊废。用妈妈的话说,你爸像个娘们儿一样,一点血性都没有,升职、涨工资永远轮不到他……小兰想,妈妈如果不是思想保守,早就和爸爸离婚了。

 

小兰从小争强好胜,事事争第一,是妈妈的骄傲。现在她已经28岁了,留学回国后在一家500强的企业做中层领导。一切都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小兰找不到男朋友。并不是没有男人喜欢小兰,只是小兰一个也看不上,独自一人时,小兰想是不是天下就没有一个好男人呢?

 

按理说,小兰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双全,而且他们都很少离开家陪在小兰身边。但爸爸虽然在家,却是一个被妈妈“阉割了的男人”,随时可以被妈妈骂得狗血淋头。在小兰的眼里,这样的爸爸根本没有任何地位和威信。所以小兰会在心里贬低男人、对男人失去信心,认同妈妈、认同女性。如果在小兰的家庭里长大的是男孩,也不会认同父亲,反而是认同母亲,这样他就失去了男性榜样,个性容易“女性化”。所以小兰的父亲只是在角色上存在,在功能和位置上却是缺失的。

 

规则、边界、力量

如果说在一个家庭里,母亲的功能是温暖、理解和包容,父亲的功能就是规则、秩序、边界和力量。母亲的功能和父亲的功能,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缺一不可。

建立规则

有个心理学实验,把一群小孩子先后放在有护栏和没有护栏的蹦蹦床上玩。结果发现,孩子们在有护栏的蹦蹦床上活动范围很大,从中心到边缘都有小孩;而在没有护栏的蹦蹦床上他们都挤在中间,活动范围小,看上去没有安全感。可见,护栏既是限制又是保护,它把孩子限制在护栏里面,同时又保护着孩子可以安心地跳来跳去。父亲在家庭里就扮演着护栏的作用。父亲通过“立规矩”让孩子认识、了解规则并按照规则行事,这看起来像是一种限制,但实际上是重要的保护,保护孩子免受违规甚至是触犯法律的惩罚。

 

从依赖走向独立

两岁之前,孩子和妈妈之间是“封闭的二人关系”——相互依赖、满足、欣赏,边界不清,融合在一起。一个积极、强有力的爸爸的介入,会帮助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切开这种“二人关系”,走向“开放的三人关系”,促进孩子完成“分离一个体化”的过程。如果爸爸常不在家,或在家只是隐形人,或是离异家庭,妈妈一个人带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就会跟妈妈一直相互依赖、相互控制、界线不清,不利于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很多上学后又以各种理由休学、退学、逃学的孩子就是这种情况,他们无法独立面对社会,在潜意识中找到各种理由回到妈妈身边,和妈妈继续纠缠。

 

逐渐社会化

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妈妈和孩子有很深的情感联结,妈妈总是能及时地、无条件地、积极地响应孩子的各种需求,这让孩子产生幸福感、对他人和世界的基本信任感、自信等能力。而爸爸的爱却是有条件的,要获得爸爸的爱和奖励,必须遵守他设立的规则。从这个角度来说,爸爸就代表着社会,只有当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时,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并适应社会。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爸爸的过渡,直接让他离开妈妈跟他人接触,对孩子来说就比较难,适应过程也会更曲折。

 

性别意识

父爱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化发展有重要意义。男孩认同父亲,能够站在“男人角度”看待妈妈和外部世界,这时,他是有竞争力和有能力的;一个被妈妈尊重和欣赏的父亲角色,会帮助女孩站在“女人的角度”和妈妈认同与竞争,变得有女人味和有魅力。

 

父亲不在,如何“补位”

我曾经接到过一个咨询,来访者是小宇妈妈,她33岁,孩子小宇一岁。小宇妈妈说小宇爸爸接到公司的通知,要外派到欧洲去工作两年。这个机会是小宇爸爸期待了好久的,专业学习、回来后的升职机会等都让小宇爸爸心动不已。但小宇妈妈的苦恼是,孩子这么小就没有爸爸的陪伴好不好?而她一个人要怎么又当爹又当妈地带好孩子?

 

其实小宇妈妈的问题很多家庭都曾面临,只是离开的时间长短、孩子年龄不同而已。那么当父亲暂时缺席时,妈妈要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1. 保持爸爸与孩子的联系。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说,爸爸真实的存在都是对家人最好的安慰。所以爸爸要尽量常回家陪孩子,充分发挥爸爸在孩子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果爸爸回家困难,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保持和家人的联系,让孩子感觉到爸爸的存在。妈妈也可以创造机会,带孩子去探望爸爸,多和孩子讲爸爸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情况。父母要共同努力,切实地让爸爸作为“第三者”积极地介入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二人关系”。

 

2. 树立爸爸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妈妈要多提起爸爸,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爸爸的作用与优点。如果妈妈在孩子面前总是指责爸爸,特别是把夫妻之间的矛盾告诉孩子,希望孩子站在自己一边,对孩子绝对是一场灾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些男性和女性榜样。对于离异家庭,妈妈可以给孩子找“爸爸替身”,比如,外公、舅舅、继父等。当他们在孩子心中承担起“父亲”的职能时,会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特别要提的是,继父和孩子并不是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不过是生活在一起的成年男人和孩子的关系。妈妈无法通过命令让孩子接受和爱继父,只有当孩子愿意信任继父,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才能建立。

篇7

我们要重视赏识教育,也要从环境、本质、沟通、耐心等方面正确运用好赏识教育,避免误入一些以偏概全的误区,让赏识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多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赏识教育 特点作用 运用策略 教育误区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成绩是夸出来的”,这样的赏识教育的理念可谓深入人心,让师者一改居高临下的姿态,能以欣赏者的眼光来教育关怀学生,也确实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然而也有一些人过分地将“赏识教育”奉为至宝,以为是转化学生的一把无往不胜的利器,可实践起来,并未让我们的教育对象个个枝繁叶茂、姹紫嫣红,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是深有感触的。所以,一分为二地看待赏识教育、正确地运用赏识教育,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赏识中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应明确何谓赏识教育。

它具有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欣赏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一下著名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它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赏识教育就恰好要满足学生的这种被尊重,被肯定的需求,让他们更加坚信自已能行,以积极的姿态不断向上发展。

因而,赏识教育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内心需要,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理念。恰当运用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克服自卑和怯懦,增强自信心;可以在维护学生的尊严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让学生在信任中自已面对生活和学习,培养独立能力。

其次,既然赏识教育的作用很突出,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运用好赏识教育这把双刃剑。

1.应创造一个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环境,这是前提条件。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种温馨、宽松、和谐的校园、班级氛围,才能让学生信任你,真心地静下来听你赏识教育。否则的话,学生对你不信任或有抵触情绪,即使是面对面地沟通,也许就是“这耳进、那耳出”了。

2.应把握好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开展好赏识教育,就要求我们不管是语文课堂教学还是课余教育时间,在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要把做人的权利,尊严还给他,而非板着师道尊严,为我独尊,让学生退避三舍。

3.应善于沟通,恰当运用激励。虽说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但教师面对着个性迥异的几十个及至上百个的学生,特别是叛逆心极强的初中生时,教育实践证明:忠言顺耳暖心利于行。但忠言如何才能顺耳、如何才能利于行,都需要教师要善于学习和总结沟通艺术。我们平时应多深入学生生活,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交谈,了解其个性和需求,努力做到因人施“赏”,让学生在润物无声的沟通中成长,在激励中进步。

激励虽说可分正反激励,但赏识教育认为,在尊重学生的条件下,应以正向激励为主,把眼光集中在学生的优点上,告诉他们应怎样去做,指明发展的方向,强化巩固学生的好行为和自信心。当然,赏识教育不是不能批评,只是态度变了,不是居高临下地批评,而是用提醒方式教育学生,不伤学生的自尊。比如初中学生喜欢用卡通图片粘在自已的胸卡头像上,我们如果这么说:“XX,像你这么清秀的学生,小兔子(图案)怎能挡住你的脸,而不让人认识你呢?”听到这话,相信学生一定不会反感,反而会很自豪,也很乐意改正缺点。又比如对于写作一般的学生,我们与其给予体无完肤地下批语,不如从一个好词、一句好语、一个新颖的题目、一处较生动的描写入手进行激励,再点出学生作文努力的方向,相信他/她会更有信心去面对作文这拦路虎的。

4.应学会分担和等待。赏识教育就是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上,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不单在学生成功时,我们要分享他的快乐,更要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分担他们的忧伤和痛苦,鼓励他们重新站起,再分享他/她的努力和坚强。要有“花期心态”:每个学生都会开会,只是花期不同而已,莫扎克是早开的音乐之花,爱因斯坦是迟开的物理之花。因而,当学生做得不好或进步不明显时,送给他们的不是“你真笨”“你怎么会这样”的冷言恶语,而是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提出好建议,为他们冲气鼓劲,在耐心等待中,必然能迎来这些学生超越自已乃至超越他人的春暖花开。

再次,赏识教育应避免陷入误区。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赏识教育也一样,虽说作用不可低估,但如果步入一起误区,反而使其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给学生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1.无原则的“表扬”。赏识不仅是赞赏,而且是要细致耐心地观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不断为学生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加油鼓励。但一些无原则的“你真厉害“你真聪明”,就违反赏识教育应本着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原则。当赏识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时,就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个别敏感学生更容易误解为讽刺,产生负面影响。

2.大行“赏识”,忽视缺点和弱点。努力发现并表扬孩子的优点是值得提倡的,但有时闭眼忽视、闭耳不闻学生的毛病,或者小视学生的缺点,只是轻描淡写作一些无关痛痒的批评――“下次要注意”、“自已回去好好反省”,像这样如果不分事情大小,性质轻重,那么将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常只看到自身长处,不看短处。在潜意识中过高地估计自已,不能容忍、接受批评,不能承受较大的学业、人生的困难和挫折,这样的学生更易娇柔脆弱,经不起社会风雨的考验,那又怎样能成就社会栋梁之才呢?

3.赏识的重点只在成绩分数。在应试教育氛围仍很浓的情况下,许多教师对学生赏识只局限在“这次语文成绩提高了多少分、进步了多少个名次”,只重在智力发展情况,而面对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善作手工、刻苦努力等不是很在意,或不是赏识的重点。其实,我们赏识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品德修养,应放在兴趣爱好、毅力恒心等非智力因素上,因为教育学家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30%,非智力因素却占了70%。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与其说“你真聪明”,不如说“你真有恒心,真有毅力”。

总之,赏识教育是把双刃剑,我们应正确地运用它,让它扬长避短,变成教育学生的一把利剑,让更多的学生走向成功!

【参考资料】

【1】蒋长好.教育心理学【D】.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蒋长好.教育学【D】.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袁振国.教育新观念【D】.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东子.好爸爸胜过好老师【D】.漓江出版社,2009

篇8

关键词:小班幼儿;分离性焦虑;心理安全教育

三岁幼儿即将进入幼儿园大集体,开始了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由于刚入园的孩子身心稚嫩、适应能力差,教师在生活上的细心呵护及对幼儿入园初期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

一、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是一种强烈的心理不适现象,主要表现为幼儿哭闹、心里不安、饭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不愿上幼儿园、生病等现象,影响了幼儿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一般持续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年轻的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方法,加上老人的溺爱,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小班新生幼儿更由于不熟悉幼儿园、教师和小伙伴,缺少心理安全感、不适应集体生活等原因,造成了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现象的发生。幼儿反复的哭闹,影响了家长的工作,耽误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也让小班教师产生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负担。

二、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研究的实践与组织方法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注重幼儿的身体安全,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安全。那么如何消除幼儿的心理不安与焦虑情绪,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帮助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使家长安心工作呢?这也成为了幼儿园开展教育技术创新研究的重点内容。我园通过开展两个学期形式多样的幼儿心理安全教育创新研究工作,在反复探索、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并最终形成了一套幼儿心理安全教育技术创新研究实施方案。

1.把秋季小班幼儿的招生、入园工作提前到四月初进行。邀请家长、幼儿参观幼儿园,使他们熟悉环境、熟悉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向家长发放家庭教育方法宣传单,使家长在幼儿园的引领下,利用9月开学前5个月的充足时间,在家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有针对的培养。向家长推荐优秀教育书籍,如《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童年的秘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教育是慢的艺术》等,丰富家长的育儿理念。

2.在四月中旬召开新生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包括环境设施、园所的文化理念、教学工作内容、一日作息时间、幼儿膳食制作等,使家长对幼儿园有全面的了解,消除陌生感,拉近家园距离。

3.在四月下旬召开新生家长学校活动。活动中向家长宣传小班幼儿的具体教育方法,对家长进行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手口足病防控和“七步洗手法”的学习让家长朋友非常受益,改变了部分家长朋友的家庭卫生习惯与意识。

4.在四、五、六月适时邀请家长带领幼儿来园参与活动。活动主要包括幼儿园每月的互动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庆六一活动等,旨在帮助家长和幼儿了解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及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常规。

5.六、七月份针对幼儿的特点设计专门的幼儿体能游戏活动。开展游戏主要是训练幼儿听口令做动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6.八月份开展新生“试班约谈活动”。把幼儿分成5人一个小组,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请爸爸妈妈带着幼儿按照分组来到自己的教室。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教室,认识各种物品,与自己的教师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与沟通。5人一组的超小班额入园亲子活动保证了每个幼儿都有充足的时间与教师交流,教师也能更有效地指导幼儿在教室中的活动,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入园后的常规内容。

7.在九月一日新生正式入园后,开展“亲子陪伴活动”。请家长全天陪同幼儿在园学习与生活。教师及时对每个幼儿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与建议,通过每日早晚口头交流、网络交流的形式,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促进幼儿快乐入园。

三、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的研究成果

我园开展的幼儿心理教育技术创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幼儿的自理能力、适应与交往能力明显提高,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缩短了幼儿入园适应的时间。小班新入园幼儿患病率下降了,出勤率提高了。幼儿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哭闹生病现象减少了,家长工作安心了。教师对幼儿无微不至,将其生活与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幼儿可喜的进步,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原来,宝宝离开妈妈也能生活如此精彩。

篇9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能在这里发言,我感到诚惶诚恐,因为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并没有取得令人啧啧称赞的好成绩,只能算是正在努力中。下面,我就班门弄斧,针对自己的具体工作分四个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 班级管理方面

针对孩子们的不同情况,我灵活利用学校生生结对的方法,把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优秀生都找到自己的帮扶对象,让每个学困生都找到自己要学习的榜样,同时发挥班干部、值日班长、卫生监督员、噪声监督员、路队监督员以及小组组长、卫生小组组长等人的作用实行分层级的班级管理方式。同时,每两周班里会进行总结,实行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或者小组颁发“表扬信”,之后五张表扬信可以换一张奖状。对于打架、骂人、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当次一律不给任何表扬信。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各方面表现的积极性,也使得班主任工作顺理成章地进行着。

二、学困生培养方面

我班杨金楠、杨金昊、李雨欢、张志杰、张子健、张佳良、穆俊美、杨苗、马得清等同学,学习基础差而且缺乏兴趣,课上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基础题也经常不做,提起学习他们就露出一张苦瓜脸,低头不语。

曾经我要求他们每天都把家庭作业交给我检查,一有不完成我就批评。可是后来我发现他们都能写完,但是却都是乱写,没有几个做对的。之后还是伊校长点醒了我,伊校长说:“不一定因为怕你,他们就会爱上学习。小孩子都好表现,你要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学习方面的优势,慢慢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自然就会变好。”

于是,我安排张子健、杨苗、穆俊美分别去教张佳良、李雨欢、王津鑫把字写工整,安排杨金楠、李雨欢、张志杰去检查背诵没通过的学生,安排杨金昊、张佳良、马得清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这些学困生课间时间经常去做自己的工作,而且工作中一直非常认真,对待同学也很有耐心,经常得到同学的称赞。我也经常用摸摸头、竖起大拇指、投以赞许的目光、口头表扬以及发表扬信等方式鼓励他们。这以后,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了。

与此同时,我也精心为他们挑选了“同桌”,也就是帮助他们的人,条件是必须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到校较早,最重要的是必须两人合得来。这就充分地发挥了定位式管理方式的优势。当然,光靠这一个优秀生也是不行的,也要调动他们组里其他人多多帮助他。有时候,也有学生不爱帮助别人,于是我就引导他们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教过别人的知识比没教过别人的要记得牢,同时强调孙校长培训一三五时的那句话:“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这样,孩子们教别人的积极性就更强了。课上课下我会经常提醒谁去帮帮谁,或者谁去找谁帮一下,于是班里形成了主动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你帮我我帮你的良好风气。

渐渐地,这些学困生课上听讲认真了,发言更主动了,有什么不会的问题主动寻求帮助了,家庭作业做得认真了,到校时间更早了,考试成绩也进步了,最难得的是他们变得更加懂事了,待人有礼貌,课间不打闹,上课不迟到。看着我的所有学生都快乐地、健康地成长,是我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

三、 教学方面

在学习跨越式创新理念之后,我更加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三个方面:通过课文学习语文的基础,通过大量阅读拓宽视野,通过写话强化语言运用。下面,我就结合这三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狠抓基础

1、课前预习:我要求学生做到课文读3遍,生字会认会组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自己最喜欢哪个自然段或者哪个句子。要想保证学生能够预习,我不把时间安排在晚上回家后,而是让学生中午到校后读书,完成预习,小组长和值日班长会组织好这项活动。

2、课上学习:根据跨越式二一一的教学模式,我组织学生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解大意,找到生字词认、写、用的重难点,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识字之后小组互相检查,找到读错的字圈出来,再反复地教;课上坚持听写,小组互相检查找到错字,在生字表或者词语表中圈出错字,课余时间再写一写。而第二课时对于要求学生掌握的句段,课上做重点学习。严格按照陈晓华老师强调的“抓主要问题、抓朗读训练点、抓语言训练点”的方向组织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老师不过多地讲解,以学生的读和讨论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

3、复习时专门用一个本,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整理,发现没掌握好的字词等及时做记录,分阶段进行复习检查,消化所有不会的知识点。

(二)强调阅读

“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这一直是我的追求。我在强调学生读好语文书、运用好跨越式的拓展阅读资料的同时,还强调课外书的阅读。

根据孩子的喜好,我总是利用课上的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读的书。二年级的时候我还每天坚持读一个故事给他们听,课下的时间安排他们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有时候我也跟学生们谈得热热闹闹。班里有了图书角之后,同学们积极捐书,互相交换着读,阅读的积极性就更强了。寒暑假的时间,我会安排学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开学会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知识竞赛,评选“课外阅读小明星”、“课外阅读小能手”。

三年的时间里,我向家长推荐了《窗边的小豆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等家教书籍,向孩子们推荐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系列、非常系列、马小跳爱科学系列,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汤素兰的笨狼系列,黄宇的《小屁孩日记》,雷欧幻像的《查理九世》等套装书,以及《小狗钱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时代广场的蟋蟀》《长袜子皮皮》《爱的教育》 等单本书。这些书籍普遍受到了我的新老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有的家长说孩子不爱读书,我总是用朱校长的那句话跟家长强调“二十一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只要你坚持陪孩子读21天,之后孩子就可以自己独立阅读了。庆幸的是,很多家长都这样去做了,所以我们班的孩子没有几个不爱阅读的。

(三)坚持写话

我每天都按跨越式的教学要求安排写话,第二天上课前检查,课上再点评,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好句子、好段落,交流评价后再进行修改。这样,学生的写话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每次习作我都坚持上指导课和两次讲评课,每个学生的习作都检查,不合格的就单独进行辅导,等所有学生都基本过关了再抄在小作文本上。这样,使得学生的习作水平大大提高了。

在学校组织的校园小作家评选活动中,我班有7个同学进行了独立创作,完成了七本童话小说,得到了我们班所有同学的称赞。这七本自创童话也成了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七本书,他们一边看一边用铅笔在书上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以及对字词句等内容的修改。我真为有他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

四、 年级组和教研组工作方面

在这里我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我们原三年级组的教师每个人都在尽最大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没有一个人会拖后腿,哪个老师有事,其他人都能主动关心和帮助,特别是岁数最大的邵艳伶老师,她总是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是我们年轻人的楷模。很多时候我们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作业作文带回家去批改、备课在家里准备、放学后办板报布置教室、跟家长沟通都是很平常的事。所以我认为,无论是我们年级组还是教研组,之所以能够在班级管理、跨越式教学以及在学校迎接一些检查等活动中取得一点成绩,都是得益于我们团队的积极上进,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和大局意识。作为组长,我只是帮大家分工而已。

篇10

调查显示,如今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作业所累,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家长,陪孩子写作业不但十分普遍,而且已成为负担,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比如,有的家长,见老师布置作业太多,或者是惩罚性地让孩子抄写数十遍,便心疼孩子,要么代劳,要么干脆让孩子拒做;有些父母,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错误不是指导孩子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而是帮孩子分析甚至直接给孩子正确答案。因此专家呼吁,对于年龄较小、自觉性较差的孩子,家长有必要陪写作业,以保证孩子认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但陪写要讲究方法,要科学、得当。那么,陪孩子写作业,家长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有哪些值得注意或需要回避的问题呢?

家长代劳实属无奈

“晚上一起吃饭吧?”“不了,要回家陪孩子写作业呢,不然她又完不成了。”办公室里,佟女士婉拒了同事的邀请,麻利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家陪孩子写作业。

笔者采访发现,现在写作业已不单单是孩子们的事,父母也被捆绑在了孩子的“学习战车”上。佟女士谈起陪女儿写作业的事,直言“很烦很无奈”,因为孩子作业量太大,老师又三令五申强调家长要督促、检查以保证孩子完成作业,所以她不得不每天按时跟女儿一起“战斗”。佟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从一年级开始,计算、默写的作业均需要佟女士协助甚至完成。有时在考试前夕,个别老师为查漏补缺、强化训练,动辄“错一罚十”,孩子经常要做作业到晚上11点多。佟女士称这种作业为“暴力作业”,而她又想让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无奈之下便会出手相助。

问佟女士知不知道作业的危害,佟女士直言,知道不妥,但很无奈,如今孩子对她已经有了依赖心理。佟女士说,有一次她临时要加班,晚上8点多,女儿打来求助电话:“妈妈,快点回来帮我写作业啊,明天老师要检查的。”佟女士哭笑不得。

“不陪孩子,或者说不帮孩子写,我儿子每天要花4个多小时才能完成作业。”家住上海松江的詹女士抱怨道。她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每天放学回家都有一大堆作业。佟女士说,很多时候孩子一回家就开始做,吃过晚饭接着做,一直做到晚上10点,小孩累,大人也很累。

每个任课老师都说布置的作业只有一点点,可几门加起来就会很多,而且大多是重复性的作业。孩子年龄小比较贪玩,常常不用心做,如果詹女士陪他一起做就会快点,特别是一些难题,詹女士都会做出答案,叫儿子直接抄写,否则,根本不能按时完工。

当然,帮孩子做家庭作业,肯定不利于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个道理谁都懂。可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还有一些智力题、课题研究、电子作业等,孩子能力有限很难独立完成,需要家长帮助,这就将家长们推到了代劳的尴尬境地。

前些日子,上小学一年级的琳琳回家,拿着老师布置的作业单给妈妈看——近期学校举办手工比赛,请做一件双排扣的衣服。家长不由得一阵叹息:“唉,别说孩子不会做,就连我自己也不会做呀,我又没学过缝纫!”之后在班级QQ群里,琳琳妈从其他家长那里得知,优酷网上有类似的教程,于是赶紧上网按步骤学习,花了整整一下午才做出一件勉强能交差的手工服装。

琳琳妈向笔者透露,家长作业已经成为她女儿所在学校公开的秘密,也是孩子父母上网聊天时的热门话题。不少人认为,现在的老师都不是给孩子布置作业,完全是在“考”家长。比如,上次她就听说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项查找资料的任务,并让孩子把查到的东西做成幻灯片,上课的时候演示给同学们看。“说实话,这对大人都是考验,我们平常虽然常用电脑办公,但对做这种课件也是一窍不通,更甭提孩子了!到最后肯定由家长代劳,孩子也就在旁边看看、捣捣乱,哪里能动手?”琳琳妈哭笑不得地说。

笔者随后在亲子网站对家长做了一个简单调查,发现超过半数家长都当过“”帮孩子做作业,原因是“孩子明显做不了”。

10岁的曦文在武汉市一所小学读四年级。元旦假期前夕,曦文领回一项作业:调查武汉市名胜古迹现状。本来计划元旦期间自驾游的一家人,赶紧改变计划,列了一个时间表,每天去两三个景点。刚开始曦文还很开心,可渐渐地,他发现每次出门都像去考试,兴趣大减,后面的行程只得取消。

为了完成作业,曦文的爸爸陈先生只好上网给曦文找照片,教他辨认。至于调查报告,当然也是陈先生包办。谈及,陈先生不停地解释“没办法”,“我上大学才学写调查报告,这让小学生怎么写?”

类似的无奈与烦恼,也困扰着浙江温州的范先生,他通过MSN向笔者吐苦水:“我儿子才上小学五年级,老师要求学生做坡研究专题,并推荐参照马道宗《苏轼传》,林语堂著、张振玉译《坡传》。”范先生有些激动,“一个小学生,能完成这样的作业吗?不要说小学生完成不了,学理工科的家长也很难完成!”

而范先生向来在陪小孩写作业方面又很特立独行,他没有跟老师沟通也没有协助孩子完成,而是一味地怂恿孩子不做。事后老师批评了他儿子,但并未给予惩罚,这让范先生愈加坚持自己的教子套路。没过多久,他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布置作业太多,继续怂恿孩子“去睡觉”。尽管范先生称他是考虑孩子的作息和承受能力,但结果屡屡导致他儿子作业不能交差,因此被老师列为“问题学生”。眼见自己的错误连累了儿子,范先生才感到后悔。

做家长的,当然都希望孩子成才,大多数家长恐怕也都对代孩子做作业的不良影响一清二楚,但出于心疼孩子,或者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向老师交差,不挨批评,才明知不妥还坚持代劳。那么,这种不恰当的“陪做”作业,有哪些危害,家长又该如何摆脱这种尴尬呢?

越俎代庖害处多多

有些家长,特别是小学生家长觉得,陪写甚至代做,可以让孩子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作业,孩子遇到疑难,家长能从旁协助,给予辅导,利大于弊。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小学生都贪玩,不陪不行,等孩子大了,自然就知道学了,就不用再陪了。然而笔者采访有关专家时却被告知,这种不科学的陪,弊端明显,贻害无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成员赵教授表示,有的家长每天晚上把所有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在孩子做作业时甚至不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往往导致孩子产生依赖思想:题目不会做,反正有父母帮忙;作业完成了也无需检查,反正有父母把关。这种状态,将严重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即便孩子每次的作业都完成得很好,都得“优”,正规考试时也会显露出平时写作业过程中“受监控”的弊端:不会独立思考,对自己得出的答案缺乏自信。

笔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小学生。被问到“家长陪不陪你们做作业”的问题时,孩子们的回答完全一致:“当然会。”有的孩子说,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天都陪。有的孩子说,只要我的头稍微离本子近一点,他们就来扶我的头,弄得我做作业的时候总有点紧张。问他们是否反感父母陪写作业时,上五年级的女生燕子说:“有家长在旁边反而会紧张,本来会做的题目也会因为紧张而不会做。其实就算真的不会做,我也会自己去问同学或老师,所以我不愿意让他们在旁边陪我写,就更不用说了。”同样上小学五年级的秋霞则告诉笔者:“平常做作业,妈妈都在身边指导陪写,发现我出错了,会立即让我改过来,甚至没等我弄清楚错在了哪里,她已经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了。因此,一到考试,没人指导也没人跟我说做得对不对时,我总是怀疑自己的答案不正确,总要改来改去。”读小学六年级的晓晓则抱怨:“其实,很希望能有独立完成作业的机会,哪怕做完了妈妈再提醒我什么地方要纠正。否则,没有一次作业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一到考试,没人帮忙就特别紧张。”

采访过程中,某小学副校长马文军说,他觉得,老师给学生留家庭作业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作业巩固和深化孩子当天所学的知识。作业做对了,说明孩子当天的学习内容消化了;做错了,可以让孩子及时矫正错误认知。只有认识到错了,孩子才会知道什么是对。目的之二,是对孩子独立学习能力的一种锻炼和考察。家长陪写本身就是对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能力的不信任,若是方式再不得当,只能让孩子的依赖性更强,孩子自我检查、发现错误的能力及解题能力都可能会下降。

笔者还得知,虽然小学没有以书面形式规定家长不要辅导孩子功课,但每年新生入学,一些学校的班主任会在家长会上强调“不要陪孩子写作业”。

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某小学教导主任盛老师向笔者阐述了他的看法:目前小学教学对家长过分依赖,可是许多父母辅导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还不太费劲,到了高年级就逐渐感到力不从心了。由于家长受自身文化水平、知识结构、教育技能等因素的限制,辅导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学校老师所授内容有所出入甚至相悖的情况,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不少困惑,让他们无所适从,往后对老师或父母所讲知识常会持不信任态度,久而久之会削弱孩子的求知欲,这样得不偿失。

陪孩子写作业还有一个坏处是,有些家长因为陪孩子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就产生讨债心理,当孩子成绩不好或习惯不好时,就会说,我花那么多的时间陪你,你居然学成这样!不但会打击孩子自我管理的信心,还会让孩子产生负罪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害无益。

随着调查的深入,笔者听到了更多专家学者反对家长错误陪写的理性声音。他们关注的焦点,是陪写带来的弊端到底有多少。无锡市教育局基教处成员刘水呼吁家长停止错误的陪写,他指出,家长陪孩子做作业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青少年自制力的日渐磨损。他说,我们不能纵容各位父母做这样的陪写家长,孩子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向家长求援,不想自己主动克服,怎能锻炼孩子的意志?特别是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孩子就懒得动脑筋,不愿多思考,总想让家长帮助解决,这如何培养孩子的刻苦钻研精神?

孩子是学习的主角

著名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尹建莉认为,不陪孩子写作业才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她认为,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刚上小学的孩子,好多习惯没有养成,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那么,短期陪写作业无可厚非。但并不是说家长可以大包大揽、越俎代庖。无论孩子作业量多大、题多难,家长都不应该给孩子“减负”。能让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就不要抓住不放。记住,孩子永远是学习的主角。

可落到实处,到底如何具体有效地陪孩子写作业呢?我们请一些有成功经验的父母分享妙招。

石娟是一位10岁孩子的妈妈。在谈到参与孩子的亲子作业时她说,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其独立自主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在的作业,很多都和日常的应用相结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避免死读书。如何让孩子成为写作业的主角,取决于父母对孩子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石娟说:“我就一直在为女儿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很简单,只要不把自己当成孩子的依赖,不代替孩子去完成作业,不替她思考问题就行。陪写作业过程中我一般不对孩子的学习做过多的指点,只在她碰到困难提出问题时给予启发诱导,告诉她怎样利用资料、工具书解决问题,使老师在课堂讲授的知识得以补充和延伸,从而让孩子更有效地接受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

王陆凤的女儿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在陪孩子写作业方面,她也很有心得。她说,小学阶段有些作业刚开始是需要家长参与的,特别是手抄报之类的作业或作文,一年级时家长参与多一点,教一些方法,再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单独完成,绝不能包办,更不能为了争创“优质”而越俎代庖,否则将影响孩子动脑、动手习惯的养成。王陆凤说:“我女儿现在读三年级,记得她第一次编小报,我是全程参与的。先上网查资料,设计版面,告诉她如何取舍材料,然后让她自己工工整整地将文字材料抄到小报上。这样一次过后,孩子心里就有数了。第二次,让她自己主要负责,我只做一点必要的辅导和提些建议,虽然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总算是她自己完成的。渐渐地,我就能够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