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我们走范文

时间:2023-03-30 09:3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黄鳝我们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刘椿山

小时候,老家的水田里有许多的黄鳝和泥鳅。那时,夏天的夜晚,去田坝里抓黄鳝和泥鳅,成了我童年最大的乐趣。

黄鳝和泥鳅的身子滑溜溜的,徒手可是没办法从水田里抓起来。所以,要想抓黄鳝和泥鳅就得想办法。舅舅家的三表哥很聪明,他想出了一个抓黄鳝和泥鳅的好办法,那就是用针扎。白天的时候,三表哥从商店买来纳鞋底儿的针,然后找来一块二指宽、一尺长的楠竹,将针排成两排,一排大概有八九根,再整整齐齐地固定在楠竹的一端,这样一个扎黄鳝和泥鳅的工具就制作成了。

农村的夏夜凉风习习,大人们坐在院坝边上乘凉的时候,三表哥就带着我和表弟去田坝里扎黄鳝和泥鳅。他一手拿针扎,一手拿手电筒,走在前面,我和表弟一人背一只竹篓跟在后面。

水田里的秧苗长得绿油油的,许多的黄鳝和泥鳅,都伏在秧苗的根部,一动不动。一旦发现水中有黄鳝或泥鳅,三表哥便回过头来,示意我和表弟别动,以免惊跑了黄鳝和泥鳅。三表哥将电筒光照在黄鳝或泥鳅身上,迅速地将手中的针扎子,扎向水中。当扎子从水中收回来的时候,一条黄鳝或泥鳅就会被扎上。

见扎中了黄鳝或泥鳅,我和表弟高兴得不得了,争着吵着要三表哥把扎到的黄鳝或泥鳅放进自己的竹篓里。为了公平起见,三表哥一人一条地轮流往我们的竹篓里放。那个时候,人们很少使用农药,田里的黄鳝和泥鳅特别多。黄鳝长得又粗又长,泥鳅长得又肥又壮,走不了几块田坎,我们身上的竹篓便装满了活蹦乱跳的泥鳅,或在泥鳅中间钻来钻去的黄鳝。

那个时候,我们对黄鳝和泥鳅的个头很挑剔,黄鳝没有筷子长、泥鳅没有大拇指粗的一律不要,凡是被扎上的都是大个头的。

看到水中的黄鳝和泥鳅,我和表弟心里痒痒,三表哥偶尔也让我们过过瘾,只是电筒光照在水中有折射,我和表弟估计不准,一针扎子扎下去,上面什么也没有。偶尔也有被我们扎起来的黄鳝或泥鳅,每当这个时候,我和表弟激动得手舞足蹈,一不留神儿便掉进了水田里,弄得像落汤鸡似的,但心里却很高兴。

篇2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在放学和假期,都会去捉泥鳅。

在早春的时候,田里还没有种下水稻。在大人们刚犁完的水田里,时不时可以看见游动的泥鳅。

我们拎着小桶,小心地靠近有泥鳅活动的地方。看到有泥鳅时,连忙把小桶轻轻地放在一边,然后用双手小心翼翼地向泥鳅合拢。泥鳅也很狡猾,它发现了有人,立即把水搅浑,钻到泥里去。这时,如果你不能立即判明泥鳅隐藏的地方,那么,泥鳅就会从你的眼皮底下逃掉。起初,泥鳅就这样从我们的眼皮底下逃掉了。后来,我们捉得多了,自然就摸到了一些门道,熟悉了泥鳅的逃生路线。我们判明泥鳅隐藏的地方,轻轻捧起那块泥巴,里面十有八九藏着刚逃掉的泥鳅。就这样十拿九稳。不消一个上午,小桶就装满了泥鳅。大的、小的、肥的、瘦的,都有。有时,我们还可以抓到不少黄鳝。那时的黄鳝也多,黄鳝也许因为体长的缘故,没有泥鳅那么狡猾。常常是头和身子钻进去了,尾巴却露在外面,我们一抓一个准儿。有时,我们抓着黄鳝的尾巴,有的大黄鳝会反过来咬你一口,也很疼的。

那个时候,田间连着的沟渠里,泥鳅最多。我们一般是把水舀干,当然必须是沟渠里水少的时候最好。我们一般把沟渠隔成几段,把沟渠两头用烂泥一堵,用小盆把沟里的水淘干,就开始在里面抓了。就好像围堰一样,围一段,把水舀干一段,然后动手抓一段。我们双手并用,有时光着背,双手就好像铲子,舀干水后,沟渠里的泥格外疏松。铲开泥后,常常发现隐藏在里面的泥鳅,有时能同时发现好多条呢。也许泥鳅们在睡觉呢,就这样被我们连窝端了。我们双手一捧,往桶里放。一般抓完几段“围堰”,就差不多有一桶了。只见泥鳅和黄鳝在桶里翻滚着,冒起一圈圈的白泡泡。但是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如果碰到上游放水,或者我们的“围堰”被水冲破,那么,我们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田里还没有插秧时,我们晚上也出动。晚上去抓泥鳅,必须准备几件必须的用品:一是一个铁笼子,铁笼子是用粗铁丝扎的,特别通风,口小肚子大,里面放松树木柴,配一条长柄。握着长柄把铁笼子摇几下,借着风力,松树木柴燃得特旺(松树木柴被劈成一小条一小条的,一条一条放进铁笼子里,点燃起来燃烧充分,并发出较大的光亮,一来可以给我们走路照明,二来可以照见水里的泥鳅);二是长铁钳子,比火钳稍短,下方有小锯齿,这样便于夹住泥鳅,以防泥鳅逃掉;三是木桶,用来装松树木柴和泥鳅用(去时装满一条一条的松树木柴,回来时,松树木柴都被燃放掉了,换成了钳回来的一条条泥鳅)。那个时候,还是冬末春初,乍暖还寒,晚上天气比较冷,风呼呼地刮着。准备停当之后,我和大哥一起,脚上穿着雨靴,一人提着铁笼子,一人提着木桶,拿着铁钳子,就往田野方向走去。

篇3

李荣伛偻下腰,用手中的竹夹钳一下夹住了黄鳝。背后的红珍把那只篾箩伸上来,竹夹钳的两个带着排齿的钳子就在篾箩的小方口上方松开,那黄鳝就扭着身子落入篾箩内。篾箩内已有了大半箩的黄鳝,这些黄鳝在篾箩里相互纠缠,又争相发出“咝咝”的鸣叫声,这叫声像是由黄鳝的嘴中发出,又像是由黄鳝的滑腻身子相互摩擦而产生。黄鳝们的身子在相互摩擦的过程中,除了可能产生出的那“咝咝”声,还产生了大量的白沫。现在,随着刚才那条大黄鳝的放人,那些白沫竟然上升到了篾箩的口沿。

红珍掂掂手里的篾箩。

“差不多了,我们回吧?”

李荣没有应答。他朝四周望去,广袤的水稻田被浓重的夜色所笼罩,远处的田埂上也有星星点点的马灯光影,那是另外的人在捕捉黄鳝。天上,月亮已经到了中天,大昴星、二昴星、三昴星都已经出齐。李荣又低下头,在田埂上往前移动脚步,手中那马灯则放得低低的,离田板水面仅尺许,马灯灯火的光芒透过水层直射田板,把秧苗和泥土照得一清二楚。

“差不多了,我们回吧?”红珍又说。

何止是差不多了,其实早就够了。队长罗福没有交代每晚要捕多少,只交代每组每晚捕捉黄鳝两小时,李荣和红珍今晚捕捉黄鳝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两小时,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确实是早就够了。一个星期前,生产队开会。队长罗福说,以后不能擅自到秧田里捕捉黄鳝了。要由队里统一安排,两人一组每晚捕两小时,捕完后把黄鳝交到队里,再由队里在第二天统一分配到每家每户。队里就是指队长。那天,队长罗福让守寡后重新回娘家的红珍与李荣组成一个捕鳝小组时,李荣觉得很高兴。红珍嫁出去了四年,回娘家后跟没有生养一样,身段、脸色仍是姑娘一般的苗条、红润。

正当李荣想回话时,马灯的光晕义罩住了一条躺在田板上的黄鳝。李荣手中的竹夹钳探向黄鳝。这条黄鳝十分狡猾,仿佛预感到自己即将被擒,在竹夹钳就要触碰上它的一刹那,猛地头颈一缩,尾巴一甩,整个身子迅速地蹿向一边,又来~次猛钻猛扎,使田板上泛起了一片浑水。李荣的眼睛再要来回睃寻这条黄鳝时,它早已藏进了泥土里。

李荣只得重新迈步。

“回哪里去?干脆你也回我家吧。”

“回你家,你老婆把床上的位置腾出来了没有?”

“我的床大呢,再加一个人完全没有问题。”

“贪的你!”

李荣的背上被红珍拧了一下,还真拧疼了,不过这疼有点痒痒的。这背上痒痒的疼的感觉消失后,李荣真希望红珍在他背上再拧一下,可红珍没再拧。

两人继续朝前走。蛙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水稻田尽头种着各种春令作物的旱地里也在传来各种虫叫声。李荣与红珍像是踩着这些声音在走,李荣赤着脚。红珍穿着一双胶鞋。出来前,红珍问李荣为什么不穿鞋。李荣说,田埂上有的路段滑,赤脚防滑。果然,在埂面滑的地方,李荣双脚上的十个脚趾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埂面上。碰到埂面滑的地方,红珍却总是走得趔趔趄趄的,有几次还拉扯了一下李荣的衣角,才没有摔倒。李荣觉得,红珍的那种拉扯,就与刚才的拧一样,让他感觉到了一种痒痒的满足,这种痒痒的满足过后,是一种痒痒的等待。

不远处的田板上有一只青蛙发出了“呱唧”的一声,然后随着“扑通”的一记水声,这青蛙不知窜向了何处。一声“哎哟”在李荣背后响起,李荣转脸,看到红珍坐在了田埂上。这一次,不知为什么。红珍没有拉扯李荣的衣角。

红珍虽在田埂上滑倒了,可还好,手中的篾箩没有倾倒,被她抱在了怀里。李荣把马灯放田埂上,然后转身,把两手伸进红珍的胳肢窝里,一使劲,把红珍从田埂上提拎起来。红珍站起来后。李荣却一时没有把自己的双手从红珍的胳肢窝拿开。

“有的小组男女搭配。可这并不是要叫你们到秧田头去乱搞啊!”李荣突然想起那天的会议快结束时,队长面对整个会场所提出的一句严厉警告。

红珍的身子扭了扭,见李荣的手还是没有撤离的意思,就后退一步。李荣的手终于从红珍温暖的胳肢窝里垂落下来。

“你怕什么?我们之间还隔着篾箩,隔着儿十条黄鳝呢。”

“我怕什么?还不是怕你偷鸡不成蚀把米,小心你老婆把你身下的那东西黄鳝头一样给剪了。”

红珍的话把李荣的下身给说得凉凉的。天上的那轮圆月更亮了,星星在稀去,散布在田野四周的捕鳝的马灯也稀少得几乎没有了。李荣想回了。

“回吧。”他说。

于是两人都转了个身,向后走。走了约莫十分钟,迈上了一条土道,两人算是走出了秧田。左拐,是回家及到生产队仓库的路,右拐,是生产队的一片荒芜了好久的旱地。

“我们到那边去转转吧。”红珍的脸转向右边。

李荣像是没有听清似的愣着,红珍却已在向右面的那片荒地走去。李荣连忙跟上。

红珍和李荣走去的那块地其实也谈不上是荒地,遍布着杂树。杂树当中有一条小路,穿过小路是一条二十来米长的土梁,那被人踩白了的小路就像是一条细水在高凸的土梁上挂下来。过土梁,是生产队里大片的油菜地和蔬菜地。

杂树林里散发着一股树叶的清凉香气,小路两旁的草丛中有纺织娘的叫声在响着。有一只黄鳝一样昼伏夜出的猫头鹰待在了某棵大树上,发出了一记疹人的叫声。红珍的身子迅速靠向李荣,李荣放下手中的马灯,就势抱住了红珍。但他们之间还是隔着那只篾箩,篾箩的篾片紧贴着李荣的布衫,把一股凉意传到了李荣的肚皮上,李荣觉得那股凉意是那么的舒心舒肺。只一瞬,红珍就挣脱开了李荣的双臂。红珍又在小路上朝前走了几步,然后停住,转身对李荣说:

“我想问你件事呢!”

“什么事?要到这杂树林里来问。”

猫头鹰又发出了一记疹人的叫声。

“算了,我不想问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李荣右手抓住了红珍的胳膊,“挠痒了我的心,却又不想说了。”

“我不知道该不该问你。”

“怎么不该?你问吧,随便什么你都可以问我。”

李荣的右手感觉着红珍胳膊的温暖,这一次,红珍一直没有挣脱开李荣的手。

“如果我以后有什么事情要你帮忙,你肯吗?”

“啧喷,你这不是多问的吗?不要说帮什么忙了,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只要你让的,我就没二话。”

说着,李荣把左手中的马灯提高了一些,在马灯的光晕里,红珍的脸显得有些苍白,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也没有看李荣,斜视着小路左侧的一方

黑暗。李荣觉得红珍的脸上神情与在田埂上捕黄鳝时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不知道这种变化所为何来。

“你遇到什么事情啦?”李荣感到自己内心有点紧张。

“我能遇到什么事,我该遇到的事都已经遇到了,”红珍收回了目光,愣怔的神情也随之消失,“我是想说,你以后要多照顾我。”

“我是你什么人?有资格照顾你吗?”李荣笑了,“要照顾你,你也要先给我个资格。”

说着,李荣放下马灯,又想用双手去抱红珍。红珍却跳开去了。

“回吧。”红珍转身。

李荣悻悻地跟上了红珍的脚步。一阵风吹来,杂树林里繁茂的枝枝叶叶摇晃起来,发出了“哗哗”的响声。

瘌痢头阿八把一块黑布条递给李荣,李荣开始蒙老牛的双眼。老牛很温顺地把头低下来,在把黑布条往老牛的脸上挂时。李荣看到老牛的双眼泪汪汪的,心里有点难受。老牛湿润的大眼睛让他联想到了红珍的那双水分很足的眼睛。

“手脚麻利点。”队长罗福吩咐李荣。

李荣还在想着红珍这刻在干什么,听到队长在冲他发话,立刻给老牛脸上的黑布条打了个死结。

队长和瘌痢头阿八开始在牛的四条腿上揽麻绳,牛依旧很温顺地低垂着头,一动不动。李荣想,老牛是晓得自己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否则为什么要流泪?李荣的鼻腔里有点酸。这老牛几天前就犁不动田,病了,队长让兽医看,兽医说,没有用了,这牛的寿数快到了。所以,队长就想抢在老牛死之前把它宰了,然后每家每户分了那牛肉。如果它病死了,就只能把它埋了,不能吃它的肉了。队里的人晓得要宰牛,都很高兴,都赶到生产队的打谷场上来看宰牛了。

说实在的,自从队里统一捕捉黄鳝后,没几天,秧田里的黄鳝就差不多被捕捉完了。有的人吃腻了黄鳝,倒也不想吃了,可有的人没有吃腻,突然吃不到荤腥了,嘴巴里就淡出了虫,现在听说要宰牛,就很高兴,走出家门来看宰牛。

队长和瘌痢头阿八把牛的两条后腿上的麻绳一圈一圈地绕到两根木桩上,然后勒紧。屠夫阿五光着膀子,嘴里衔着长长的柳条刀的刀背走近了老牛,几个边纳着鞋底边闲聊的妇女突然不吱声了,想要吃牛肉的兴奋心情被另一种怜悯的情绪所替代。老牛的喉头发出了哽咽的声音,两行眼泪从黑布条里渗出。

阿五的左手不住抚摩着老牛的脖颈,突然,老牛猛地甩动起了自己的脖子,一只牛角差点儿触到了阿五的肚子上。阿五趔趄着倒在一边。从地上爬起后,他的嘴里骂骂咧咧地,也不再迟疑,一手抓住老牛的一只角,一手把柳条刀锋利的刀尖送进了老牛的颈窝。瘌痢头阿八把一只木桶放到了老牛的颈窝下。这时候的老牛倒好像已经彻底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不再动弹,只是当阿五把柳条刀完全送进了它的颈窝,它的颈窝处只剩一个木柄留在那里时,老牛遭到了重创的喉头才发出了一声悲鸣。阿五抽出刀,老牛脖颈处立刻涌出酱红色的血,流向下面的木桶。

四周,围着队里的男男女女。李荣的目光在这些男男女女中寻找着红珍的那张脸。没有。他心里有点空落。突然,李荣看到鳏夫王达的手在脑子不灵清的傻姑的屁股上摸。王达以为别人的注意力都在阿五和老牛身上,所以,他很大胆,一双青筋暴凸的大手在傻姑的两个屁股瓣上来回游动。

鳏夫王达嗷叫一声。队长罗福一脚踢在了王达的身上。王达疼得伛下了腰。

“你踢我?你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罗福又上去踢了一脚。

王达新挨了一脚后反而直起了腰。

“你把蓝珍睡了,我只是摸摸傻姑你也容不得。”

人群中发出了喧哗声,人们的注意力从老牛的身上转到了王达和罗福的身上。罗福笑了。

“你怎么知道我睡了蓝珍,的讲话要有证据。”

“谁不知道?连秧田里的黄鳝也知道呢,你就在田埂上把蓝珍给睡了,搞得一箩刚捉到的黄鳝都逃了。谁不知道?”

看来就李荣不知道了。在人群发出的笑声里,李荣的心抽紧了。蓝珍是红珍的妹妹。李荣心里很难受,好像被队长睡了的是红珍,而不是蓝珍。

老牛脖子下的血快要流尽了,但仍在滴滴答答往木桶里掉。还剩一点点生命游丝的老牛竟然还站立着,不肯倒下。当老牛的脖子下再也滴不出皿来时,瘌痢头阿八和另外一位男人开始拉两根麻绳,这两根麻绳系在老牛身体左侧的前后两腿上。“轰”的一声,老牛终于倒在了地上。

六、七个男人开始把老牛往一只榉木长案上抬。

“大家都回家去拿脸盆脚桶,一个小时后分牛肉。”罗福冲人群说。

罗福像是沉思一下,又说:

“有的人家没有到打谷场上来,李荣和阿八分头去通知一下。”

日头躲进了云层,天色立刻暗下来。人群四散开来。在打谷场一角的一棵老朴树下,李荣和阿八嘀咕了几声,两人就一个朝东一个朝西地分头走。

李荣在红珍家放柴火的棚屋里找到了红珍。她正坐在一只木杌上劈柴火。

“那头病老牛被宰了。”李荣说,“待会儿你拿个脸盆到打谷场上去领牛肉。蓝珍呢?”

“在菜地里除草呢。”

红珍仍没有停住自己手上的活,左手扶住一根长条杂木,右手里的月牙状柴刀往杂木的一端劈去,一根杂木立刻变成了两根。

李荣在红珍身边的一只小竹椅上坐下。

红珍穿着一件染红了的短袖土布衬衣,的黝黑胳膊浑圆饱满,往上举柴刀时,李荣看到了袖口处露出的茂盛的腋毛。红珍的脸倒是比胳膊白多了,此刻,她的脸上汗涔涔的,而体内还在不住发出的热气继续熏蒸着她的脸庞,使她的脸庞显现出白中透红的粉嫩来。

“我来帮你劈?”李荣想到了那天夜里红珍对他说的“你以后要多照顾我”的话来。

“不用,就好了。”红珍转脸,大大的眼睛望了一下李荣。

“我想问你一件事。”李荣说。

“什么事?”红珍又转脸,大大的眼睛望定李荣。

“刚才在宰牛时,有人说,有人说……”李荣说不下去了。

“有人说什么?”

“有人说罗福睡了你妹妹蓝珍。”

李荣看到红珍脸上的表情凝固了一下,望着李荣的大眼睛好像被什么刺疼了似的闭了一下。红珍的眼睛重新睁开后,李荣很奇怪地在红珍的脸上看到了笑意。

“蓝珍是一个还没有成家的黄花闺女,他罗福想睡就能睡的吗?”红珍说。

“黄花闺女怎么就不能睡了?”

“能轻易让他睡?睡了后还嫁得出?睡了后只能一辈子赖在罗福家了,看他咋办!”

李荣莫名地联想到蓝珍整天整夜赖在自己的家里,而自己的老婆却呼天抢地跟他闹。这确实有点麻烦。

“我估摸罗福也没有这么大的胆量。”李荣说。

而红珍却不是黄花闺女,是一个早已嫁过男人的寡妇。李荣看着红珍粉嫩的脸庞,眼睛里有一双小手探出来。

棚屋不大,堆放着已经晒干了的稻草、各种没有劈好的柴木和已经劈好了的木片。棚屋里有一股清香的气息,这气息是阳光的气息,这些阳光是在

天晴时稻草和柴术吸收了的,稻草和柴木被放进棚屋后,它们就开始在棚屋里慢慢释放那些阳光了。红珍放下手中的柴刀。

李荣眼睛里的小手在红珍身上抚摩。红珍的样子像是很舒坦,劈柴时歪曲着的双腿伸直了,粗布裤子的裤管向大腿上方缩去,露出了圆滚滚的腿肚子。那腿肚子和她的手臂一样黝黑,与棚屋里那些柴木一样,由于平时吸纳足了阳光、那腿肚子的黝黑上又泛出了一层金色,这金色就是想冲出她皮肤的阳光的颜色。

李荣把身子底下的小竹椅移到了红珍的身边。李荣好像闻到了红珍身上散发出的清香的汗气。这汗气也是她平时吸纳进身体里的阳光的气息。红珍的双手握成了两个空心的小拳,放在了自己的两个大腿上。

李荣收回了眼睛里的小手,自己的一只粗砺的大手就真的放在了红珍握成了小拳的左手上。红珍没有吱声。倾听着自己胸膛里心脏的嘭嘭跳动声,李荣侧转身体,另一只手也抓住了红珍的手。红珍低垂下眼睛,长长的眼睫毛像密集的栏栅,关住了眼睛这座花园里的秘密。但李荣不用看也知道这些秘密。花园里是一朵朵期盼着蜂蝶的花啊。

李荣突然起身关上了棚屋的柴门。重新回到红珍身边时,他不再坐到那只小椅子上,他单膝跪在了红珍的身边,双手像两条老藤似的缠到了红珍的腰间,脑袋则埋到了她的颈窝间。他的舌头舔舐着红珍的颈窝,红珍的颈窝那里发出了低微的呻唤声,这呻唤声就如遭逗弄的小鸽子的欢叫声一般。李荣的右手摸到了红珍腰带的系头那里。他解去系头,右手探进了裤内。正要朝下方继续探去,红珍抓住了李荣的右手。李荣的右手继续使劲地朝红珍的身体下方探,红珍的身体就猛地挣扎起来,李荣就从红珍身体的上方往一侧倒去。

李荣干脆躺到了地上,双手枕在了自己的后脑勺上,眼睛望着棚屋小木粱上在悠悠晃晃荡动着的蜘蛛网,后背则感受着泥地皮的清凉。

红珍整整衣服,把右手的五指李荣的头发里。

“男人为什么总想做那种事呢?坐着讲讲话不是蛮好吗?”红珍说。

李荣没吱声。

红珍的手指在李荣的头发里来回摩挲了几下。红珍的这种性的动作突然在李荣的心底激起了一股委屈的情感,李荣的鼻腔里有了酸涩的感觉。

“你既然知道男人总想着那种事,也该顺一回男人吧?”李荣说。

这回轮到红珍不吱声了。

“你那天不是说有事要我帮忙吗?你说吧,到底是什么事,让我早点去帮。”李荣说,“帮好后,也好让我在你面前时气壮一些。”

红珍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

“什么事还要想吗?”李荣抬起了上半身。

“是要想的。”

李荣的手又一次摸到了红珍的身上。红珍把那手拿掉了。李荣从地上站了起来。

“时间不早了,你到打谷场上去领牛肉吧。”李荣说。

“我不想吃牛肉。”

“你想吃人肉?”

“你不是挺会打铳吗?你给我去打野兔吧,我想吃兔肉。”

李荣的眼睛亮了一下。

“明天傍晚时分。你拿着铳子,我们一起到队里的油菜地里候野兔。”红珍又说。

李荣用力地拉开了棚屋的柴门。

李荣先到了队里的油菜田里。青碧的油菜棵刚刚抽成身子。即将结籽。一行一行整齐的垄沟里氤氲着淡淡的地气。油菜地的东面是一条二十来米长的高高隆起的土梁,土梁的东面,就是那片杂木林了,那天夜里捕捉好黄鳝后李荣和红珍去溜达过的杂木林。傍晚时分的风挟裹着不远处蔬菜田里青叶的气息吹拂到了李荣的脸上。李荣在一条垄沟里蹲了身子,把铳子放在身体的一侧。

红珍的脸终于在土梁上浮起,带着丝丝的笑意。一瞬后,她就站在了土梁上,转脸四顾一下,像是在寻找李荣。红珍的头发被梁上的风吹得扬起来,染成月白色的粗布衫子在最后几缕夕照的映射下变得越发白洁。在垄沟里蹲着的李荣望着裹在白布衫子里的那个苗条身子,感到身体有点躁热。李荣离那个白色身子大约有八、九十米远的距离,这距离就跟李荣上次见到红珍时差不多,就是红珍挽着个包裹回娘家的那次。其实,红珍也是一个多月前才回的娘家。那天,李荣正在水田里整平田块,猛抬头,看到红珍站在了八、九十米远的一部灌溉用的“水风车”旁,仰了一张带着笑意的脸朝着水田张望。当时,“水风车”的风帆正在转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随着车筒的旋转,河水在“哗哗”地流进田内。和李荣~起整田的一位中年人与红珍打起了招呼,说今天不是节坎也不是年关,怎么想到回娘家?红珍回答说这次回来了就不回去啦。

红珍的脸对着了李荣蹲着的那片油菜田,跳下土梁,朝李荣走来。她也在李荣的身边蹲下。

“都是泥,不怕把你的白衫弄黑?”李荣问。

“就是要来弄黑它的。”

天上,有一只白头翁鸟飞掠而过,丢下一串呜叫后,消失在东面那片杂木林里。

“其实,到杂木林里倒容易候到野兔。”李荣说。

“树棵子粗,野兔在树棵子之间绕来绕去的,你不容易打到。”

“可我等你这阵,这垄沟里连个兔影子也没有见着。”

红珍举手,指指东面那条土梁:

“杂木林里的野兔会跳上那土粱,它一跳上土梁,你就可以打死它了。”

李荣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我笨,怎么没想到。我常见野兔跳上这土梁,往这边的油菜田里窜。往土梁上打野兔也容易打着。”

既然确定了打野兔的方案,红珍就提出换一个比较有利的地形。她领着李荣来到另一条垄沟里。李荣觉得这条垄沟除了比刚才的那一条宽阔些外,看不出还有什么有利的地方。李荣蹲下。端起铳子朝土梁上瞄准。

“怪了,我今天真要打野兔了,来了这么长一阵竟还没看到野兔跳到土梁上。平时不想打时却常看到。”李荣放下铳子。

红珍的眼睛定定地看着土梁,李荣转脸,看到一只肥硕的有着红头毛的野兔跳跃到了红珍的眸子里,在她的眸子里变成了一个闪烁的红点,再仔细看时,李荣发现那闪烁的红点是漾在红珍眼里的笑意。红珍在李荣的身边坐下。李荣也立刻坐下。红珍再转脸朝土梁方向望时,头上的发丝拂到了李荣的脸颊上。

“给你打到野兔后,你怎么报答我?”李荣问。

“打之前,我就要提前报答你呢。”

红珍抓住了李荣的右手,把它按到自己的胸脯上。李荣浑身的血燃了起来,他一下子抱住了红珍,整个的身子也倒向红珍,把她压倒在了垄沟里。红珍的白衫衣上立刻涂上了黑色的泥迹,可两人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只是尽情地让两片相互吮吸着的嘴唇发出欢快的“喷喷”声。李荣的一只手越过红珍的裤腰带,探向裤子里面时,被红珍的手抓住了,红珍的身体也扭动起来。李荣进一步的动作就此被阻止。

“怎么啦?”李荣问。

红珍双手捧住李荣的脸,凝视片刻,说:

“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天黑后,只要有什么东西在土梁的那边冒上来,你就用铳子打。”

“是人呢?”

“也打。”

李荣身上的血液一下子冷却了。他想从红珍身上爬起来。可红珍拉住了他,不让他爬起来。李荣放弃了爬起来的努力。

“是谁?”李荣觉得垄沟里的冷风飕飕地刮在他的后脊背上。

“不要问是谁。你打的是野兔。”

红珍拿住了李荣的一只手,把这只手送进自己的腰带里面,并继续往里面送。李荣又觉得身体热起来了。当他的手摸到那个平时令他心醉神迷的地方时,他觉得自己浑身的血液又一次燃烧起来,李荣边倾听着自己粗重的呼吸声。边捋下了红珍的裤子。

最后一点夕照消失了。一些黑影就像肮脏的布片,东一块西一块地扔在了整块油菜田里。一群远处飞来的椋鸟像一片云一样飘到杂木林那里。李荣和红珍紧挨地坐着,红珍不时地把下巴搁到李荣的肩膀上,摩挲一下。

“你把铳子端起来吧。”红珍突然稍稍地离开了一点李荣。

李荣听到自己的牙齿在发出“格格”的碰撞声,他想拿铳,却发现自己的手也有点颤抖。

“快端吧,你打的是野兔。”红珍催促。

可就是怪了,今天怎么就是不见有野兔蹿上土梁。李荣终于端起了铳子,他咬了咬牙关,嘴巴里发出的那些“格格”声就没有了。

“记着我的话。”红珍又说。

李荣点点头,他觉得自己今天应该豁出去,做人得讲信义。只是他不知道将要在土梁那里冒上来的是谁。他觉得自己的手臂有点酸,正当他想换一种姿态时,他看到土梁上浮起了一张脸。

“兔子。”他好像听到自己的喉头间轻轻地发出了这么一句话。随后,他手中的铳子发出了'“轰”的一声鸣响。

紧跟着铳子响声的,是垄沟里的红珍发出的尖叫。李荣手中的铳子掉到了地上,他看到队长罗福扑向中弹的蓝珍,并和红珍一样叫起来,不过罗福的声音要粗壮多了,还像破锣一样地嘶哑。

红珍开始撕扯自己的头发:

“蓝珍怎么也来了呢?来了又怎么先爬上土梁呢?”

李荣像只呆鸡似的看着土梁。土粱上,队长罗福竟然“呜呜”地哭起来,边哭边抱起蓝珍。队长罗福单腿下跪,躺在他怀里的蓝珍的脸正对着油菜田,这张挂满了鲜血的脸上似乎还带着笑容。

篇4

我们从十字路口集合,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车来到了什川。这一路上我看到了黄河。所走的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一会儿拐弯儿,这条路真难走呀!

来到了什川,一进门就看见一排排梨树。我们先找了个地方休息,大人们有的打牌,有的搓麻将,我一个人也没意思,就和妈妈去转了。

突然看见有一个放养池,我连忙跑过去。妈妈在草坪上坐着,我在池塘里捉小蝌蚪。那些小蝌蚪见了我不游走,就挤成一堆。我拿瓶子放进水里,那些小蝌蚪就自动往我的瓶子里游。我突然发现小蝌蚪旁边的一块石头底下露出了黄鳝的半条尾巴,我就把石头搬开,呀!真的有一只黄鳝。我伸手去抓,手刚下水,它就游跑了。突然,它又停在一块石头旁边,我用手一抓,明明抓住了,但是它又从我的手缝里逃之夭夭。我发现它又躲进了石缝里,我再一次用手抓,这一下可让我抓住了,我赶紧放到瓶子里。

在小河里我发现了小金鱼,我又去抓,可是鱼游来游去,我怎样也抓不着,还差一点儿掉进水里。我又听见几声“呱、呱”的声音,我就循着声音去捉青蛙,还好有一只青蛙在那呆着,我一捉给捉住了。到点儿了,该回家了。我就把小蝌蚪、青蛙和黄鳝又放生到放养池里了。

篇5

2006年6月初,山东郯城县郯城镇的农民颜士全终于等到了自家黄鳝上市的时候。颜士全一共养了6个池子共两千多斤黄鳝,这些黄鳝最少值4万元钱,可养这些黄鳝他连一分钱的本钱都没花,看到这儿,您一定觉得奇怪了吧?其实,这都多亏了颜士全家养的几头牛,更确切地说是多亏了几头牛每天拉的几百斤牛粪。

颜士全是2000年开始养牛的,一共养了15头牛,牛多了利润是不错,但牛粪也相应多了,一头小牛一天能产30斤牛粪,大牛能产40斤牛粪,15头牛一天就能产600斤牛粪。最初,这每天600斤的牛粪,颜士全当成宝,把它全都上在了自家的庄稼地里,那一年,颜士全的地里没施过化肥,庄稼却长得异常好。

但是收完庄稼一算帐,颜士全就有点伤心,以前5亩地收入两千多元,现在用牛粪施肥还是赚这些钱。而且用牛粪施肥得天天往地里跑,多费工夫却不多赚钱,颜士全就没了动力。可是这600斤牛粪不施肥又该怎么处理,他犯了难。直到2002年的一天,家住城里的妹妹颜旭突然来找颜士全,为的就是那些牛粪。

颜士全的妹妹颜旭当时告诉他,现在很多人养蚯蚓挺赚钱,并且是用牛粪养殖,而颜士全家的牛粪资源很丰富,可以考虑养殖蚯蚓。这些都是因为他妹妹颜旭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叫季文成的人用牛粪养蚯蚓的故事,所以赶紧过来告诉她哥哥,而且季文成就住在离郯城七十公里的临沭县。一听说这个消息,颜士全当天夜里就赶往临沭找到季文成。见面之后,季文成的几句话更是让颜士全兴奋不已。季文成说:“蚯蚓养起来每亩地的产量能达到一万公斤,要是按25元钱一公斤算的话,这效益就很可观了。”

牛粪可以进行再利用来赚钱,这可让颜士全心里乐开了花,一回到家就兴奋地把这想法告诉妻子周庭芳,可妻子却坚决反对。周庭芳认为他们没养过蚯蚓,一旦养不好,会招来很多人的笑话。而且她觉得养蚯蚓得占用种庄稼的地,万一蚯蚓卖不出去,连一点收入都没有,所以她不同意丈夫养蚯蚓。可颜士全一旦认准的事情,别人很难改变。夫妻俩各认各的理,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妻子赌气离开家去外面收废品,想借此要挟颜士全,没想到趁这个空档,颜士全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2002年颜士全偷偷地利用妻子不在的时间,以50元一斤的价格,从季文成那儿买来6斤蚯蚓开始饲养。一两个月后,周庭芳发现了,但生米已做成熟饭,她也没有了办法。

颜士全引进的蚯蚓叫太平二号,最初从日本进口到我国。跟野生蚯蚓相比这种蚯蚓成活率高、更容易饲养,饲料供应充足时蚯蚓会通体发红,一般消耗40斤牛粪就会长一斤蚯蚓。在饲养过程中,颜士全发现这种蚯蚓繁殖力强,正适合养殖。

到2003年,6斤蚯蚓已经繁殖到了1000多斤,颜士全觉得自家蚯蚓的产量完全可以供应出口了。按照季文成当初说的25元一斤的价格,这些蚯蚓一共可以卖一万多元,而成本不过是300元钱和一些牛粪。可当颜士全再次找到季文成时,季文成说的话让颜士全的心一下子凉透了。季文成说:“出口日本的事我也联系过一次,人家嫌我们量太小,不来采购,咱俩抱着很大的希望能发家致富,但是销路不好也没有办法。”日本方面反馈回的信息是他们需要每天供应一吨的蚯蚓,这仅靠颜士全和季文成两个人根本无法完成。季文成一看养蚯蚓没销路,就收手不干了。可颜士全为了养蚯蚓专门划出一亩地没种庄稼,结果这亩地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他的发财梦彻底破碎了。

颜士全倒是个知错就改的人,既然蚯蚓卖不出去,他就不打算再养蚯蚓而是重新种庄稼。这个结果早在养蚯蚓之初就被妻子料到,看到颜士全真的赔了钱,妻子又气又恼,整天揪着赔钱的事跟颜士全闹别扭。整天被妻子唠叨,颜士全心里憋了一口气,本来他打算把蚯蚓扔在地里,让它自生自灭,但是这样一来,自己在妻子面前一辈子都抬不起头。颜士全决定重新把蚯蚓收拾起来,自己找销路。

颜士全最先想到了钓鱼爱好者喜欢用蚯蚓做诱饵,因为蚯蚓的气味容易吸引鱼儿上钩。而且距郯城一公里就有一条白马河,经常会有人在那里垂钓。颜士全马上赶到白马河去推销蚯蚓,可事实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颜士全天天去河边找钓鱼的人卖蚯蚓也没卖出多少钱,还特别费事,钓鱼者购买的数量也都不多,一次就买一元钱的,就一小把。

但这件事情却让颜士全受到启发,他不再向钓鱼爱好者推销蚯蚓,而是改变方向把蚯蚓推销给渔具店,这样就能保证蚯蚓集中销售。最后颜士全找到了渔具店老板陆成华,而当时陆成华也正在为蚯蚓的事犯愁。原来陆成华的渔具店需要收购蚯蚓来出售,可是在当地却一直找不到卖家,总得跑到江苏那边去买。颜士全最后跟陆成华谈好,以每斤10元的价格向陆成华供应蚯蚓,但是陆成华一年的销量也就三四百斤,还有大部分蚯蚓都白白浪费了,颜士全不得不琢磨着再为剩下的蚯蚓找销路。就在这时,陆成华无意中说的几句话让颜士全看到了一线生机。当时陆成华推荐他把这剩下的蚯蚓,可以卖给养黄鳝的,在这个节骨眼上,颜士全一听到这个好消息,立马就来了精神。

经过陆成华的介绍,颜士全找到了专养黄鳝的郁传栋。见面之后,颜士全决定先了解用蚯蚓养黄鳝究竟可不可行。郁传栋给他介绍说,黄鳝吃蚯蚓是最合适的。要吃小鱼小虾,一旦到夏天热的时候,吃不了的就会坏;而蚯蚓就不同,即使黄鳝吃不完蚯蚓,蚯蚓还能活,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用它养黄鳝长得又快又好。郁传栋养黄鳝已将近10年,他还告诉颜士全,一般野生黄鳝刚捕回来进行人工养殖时,为了引诱黄鳝开口,用的饵料就是蚯蚓。但是,如果长期从市场上买蚯蚓养黄鳝的话,成本太高,所以黄鳝开口吃料后就改成喂鱼虾。听了郁传栋的话,颜士全在心里打起了算盘。

颜士全心里想,一斤蚯蚓卖给他只能卖两元钱,两斤蚯蚓就长一斤黄鳝,黄鳝的价格最少能卖10元一斤,大的黄鳝能卖到15元或20元一斤。一笔帐算下来,颜士全发现卖蚯蚓远比不上用蚯蚓养黄鳝赚钱,而且要自己养黄鳝的话,优势更明显,甚至连成本都不用花。郁传栋当时养一斤黄鳝的成本得四五元钱,可颜士全却不用花钱,他养黄牛拉出牛粪,牛粪养出蚯蚓,蚯蚓养出黄鳝,就等于变废为宝,充分利用。

帐算明白了,颜士全马上就改了主意,本来是想卖给郁传栋蚯蚓,却变成了想从他那里买黄鳝苗,自己回去养。但一问价格,颜士全又觉得舍不得,一斤黄鳝苗要60元钱,自己至少得买100斤,颜士全琢磨,能不能想个办法既买到黄鳝还省下这几千元钱。最后颜士全决定用他的蚯蚓来换黄鳝苗,郁传栋也决定交这个朋友,同意了这个提议。结果颜士全用了150斤蚯蚓换了120斤黄鳝。

2004年颜士全建了6个池子,开始养黄鳝。喂黄鳝的料,颜士全用的都是蚯蚓,这样一来,蚯蚓的产量明显跟不上了。一年除了卖给渔具店三四百斤外,剩下的八九百斤蚯蚓都喂黄鳝,可黄鳝还是吃不饱。到2005年,120斤黄鳝才长到500斤,而正常的人工饲养速度应该长到近2000斤。颜士全不得不加强对蚯蚓的管理,以提高蚯蚓的产量。

颜士全将牛粪推到蚯蚓田里,盖上草、浇上水,让蚯蚓自然繁殖,蚯蚓的繁殖速度开始变快了起来。渐渐地,养蚯蚓对颜士全来讲,已经变得轻车熟路,只要牛粪供应及时,蚯蚓的产量很快就会提高。2006年,颜士全的蚯蚓产量达到3吨,这样一来无论是供应渔具店还是喂黄鳝都足够了。但是蚯蚓养多了,紧接着问题也来了。

原来蚯蚓一生都是不停地吃,吃得多,自然拉得也多,平均一斤蚯蚓一天就能产一斤粪。颜士全家里一共有5亩地,一亩地常年养蚯蚓,另外4亩地一直种庄稼,一亩地的收入平均在400元左右。颜士全琢磨着怎样才能把蚯蚓粪利用上,让自己的4亩地多增加收入。就在这时,郯城镇里听说颜士全把废物循环利用的事情,便组织人到他家来参观,没想到镇长说的几句话给了颜士全一个新思路。镇长张学智当时告诉他,蚯蚓粪可以发展无公害蔬菜,而且蚯蚓粪的有机成分很高,便于农作物吸收。

篇6

第一次到上海,在我有两件人生的第一次生活命题被突破。

我的第一双皮鞋就是这次在上海的城隍庙里购买的。说到皮鞋,我有过两次经历,都不大美好,曾经暗生过今生再不穿皮鞋的想法。大约是西安解放前夕,城里纷传要攻城,自然免不了有关战争的恐慌。我的一位表姐领着两个孩子躲到乡下我家,姐夫安排好她们母子就匆匆赶回城里去了,据说姐夫有一个皮货铺子,自然放心不下。表姐给我们兄姊三人各带来一双皮鞋。父亲和母亲让我试穿一下。我在屋子里走了几步就脱下来,夹脚夹得生疼,皮子又很硬,磨蹭脚后跟,走路都迈不开脚了。大约就试穿了这一次,便永远收藏在母亲那个装衣服的大板柜的底层。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我已经在家乡的公社里工作,仍然穿着农民夫人手工做的布鞋。我家乡的这个公社辖区,一半是灞河南岸的川道,另一半即是地理上的白鹿原的北坡。干部下乡或责任分管,年龄大的干部多被分到川道里的村子,我当时属年轻干部,十有八九都奔跑在原坡上某个坪某个沟某个湾的村子里,费劲吃苦倒不在乎,关键是骑不成自行车,全凭脚腿功夫,自然就费脚上的布鞋了。一双扎得密密实实的布鞋底子,不过一月就磨透了,后来就咬牙花四毛钱钉一只用废弃轮胎做的后掌,鞋面破了妻子可以再补。在这种穿鞋比穿衣还麻烦的情境下,妻弟把工厂发的一双劳保皮鞋送给我了。那是一双翻毛皮鞋。我冬夏春秋四季都穿在脚上,上坡下川,翻沟趟滩,都穿着它。既不用擦油,也不必打光,乡村人那时候完全顾不得对别人衣饰的审美,男女老少的最大兴奋点都敏感在粮食上,尤其是春天的救济粮发放份额的多少。这双翻毛皮鞋穿了好几年,鞋后掌换过一回或两回,鞋面开裂修补过不知多少回,仍舍不得丢掉,几年里省下多少做布鞋的鞋面布和缒鞋底的麻绳儿和鞋底布,做鞋花费的工夫且不论了。到我的家庭经济可以不再斤斤计较一双布鞋的原料价值的时候,我却下决心再不穿皮鞋尤其是翻毛皮鞋了。体验刻骨铭心,双脚的脚掌和十个脚趾,多次被磨出血泡,血泡干了变成厚茧,最糟糕的还有鸡眼。

这回到上海买皮鞋,原是动身之前就与妻子议定了的重大家事。首先当然是家庭经济改善了,有额外的稿酬收入,也有额内工资的提升;再是亲戚朋友的善言好心,说我总算熬出来,有点名气的作家了,走南闯北去开会,再穿着家做的灯芯绒布鞋就有失面子了。我因为对两次穿皮鞋的切肤记忆太痛苦,倒想着面子确实也得顾及,不过还是不用皮鞋而选择其他式样的鞋,起码穿着舒服,不能光顾了面子而让双脚暗里受折磨。这样,我就多年也未动过买皮鞋的念头。“买双皮鞋。”临行前妻子说,“好皮鞋不磨脚。上海货好。”于是就决定买皮鞋了。“上海货好。”上海什么货都好,包括皮鞋。这是北方人的总体印象,连我的农民妻子都形成并且固定着这个印象。那天是一位青年作家领我逛城隍庙的。在他的热情而又内行的指导下,我买了一双当时比较价高的皮鞋,宽大而显得气派,圆形的鞋头,明光锃亮的皮子细腻柔软,断定不会让脚趾受罪,就买下来了。买下这双皮鞋的那一刻,心里就有一种感觉,我进入穿皮鞋的阶层了,类似进了城的陈奂生的感受。

回到西安东郊的乡村,妻子也很满意,感叹着以后出门再不会为穿什么鞋子发愁犯难了。这双皮鞋,只有我到西安或别的城市开会办事才穿,回到乡下就换上平时习惯穿的布鞋。这样,这双皮鞋似乎是为了给城里的体面人看而穿的,自然也为了我的面子。另外,乡村里黄土飞扬,穿这皮鞋需得天天擦油打磨,太费事了;在整个乡村还都顾不上讲究穿戴的农民中间,穿一双油光闪亮的皮鞋东游西逛,未免太扎眼……这双皮鞋就穿得很省,有七八年寿命,直到90年代初才换了一双新式样。此时,我居住的乡村的男女青年的脚上,各色皮鞋开始普及。

我第一次吃鳝鱼,也是这次上海之行时突破的。关中人尤其是乡下人,基本不吃鱼,成为外省人尤其是南方人惊诧乃至讥笑的蠢事。这是事实。这样的事实居然传到耳朵里,他到陕西视察时在一次会议上讲过:“我听说陕西人不吃鱼?”其实秦岭南边的陕南人是有吃鱼传统的,确凿不吃鱼的只是关中人和陕北人。我家门前的灞河里有几种野生鱼,有两条长须不长鳞甲的黏鱼,还有鲫鱼、甲鱼,稻田里的黄鳝不被当地人看作鱼类,而视为蛇的变种。灞河发洪水的时候,我看到过成堆成堆的鱼被冲上河岸,晒死在包谷地里,发臭变腐,没有谁捡拾回去尝鲜。直到50年代中期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西安涌来了许多东北和上海老工业区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这些人因为买不到鱼而生怨气,就自制钓竿到西安周围的河里去钓鱼。我和伙伴们常常围着那些操着陌生口音的钓鱼者看稀罕。当地乡民却讥讽这些吃鱼的外省人,南蛮子是脏熊,连腥气哄哄的鱼都吃!我后来尽管也吃鱼,却几乎没有想过要吃黄鳝。在稻田里我曾像避毒蛇一样避黄鳝,那黑鳅鳅的皮色,不敢想象入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那天在上海郊区参观之后,晚饭就在当地一家餐馆。点菜时,《小说界》编辑魏心宏突然兴奋地叫起来:啊呀这儿有红烧鳝丝!来一盘来一盘鳝丝。还歪过头问我,你吃不吃鳝丝,就是鳝鱼。我只说我没吃过。当这盘红烧鳝丝端上餐桌时,我看见一堆紫黑色的肉丝,就浮出在稻田里踩着滑溜的黄鳝时的那种恐惧。魏心宏动了筷子,连连赞叹味道真好做得真好。随之就煽动我,忠实你尝一下嘛,可好吃啦,在上海市内也很少能吃到这么好的鳝丝。我就用筷子挟了一撮鳝丝,放入口里,倒也没有多少冒险的惊恐,无非是耿耿于黄鳝丑陋生态的印象罢了。吃了一口,味道挺好,接着又吃了,都在加深着从未品尝过的绝然不同于猪、牛、羊、鸡肉的新鲜感觉。盛着鳝丝的盘子几乎是一扫而光,是餐桌上第一盘被吃光掠尽的菜。似乎魏心宏的筷子出手最频繁。多年以后,西安稍有规格的餐馆也都有鳝丝鳝段供食客选择了,我常常偏重点一盘鳝丝。每当此时,朋友往往会侧头看我一眼,那眼神里的诧异和好奇是不言自喻的。

还有两把小勺子,也是此行在上海城隍庙买的,不锈钢做的,把儿是扁的。从造型到拿在手里的感觉,都特别之好。不知在什么时候一把丢了,现在仅剩一把,依然光亮如初,更不要说锈痕了。有时出远门图得自便,我就带着这把勺子,至今竟然整整20多年了。

还有一个细节,颇有点刻骨铭心的意味。

还是那位年轻作家陪我逛街。我们随意走着,我已记不得那是条什么街什么“弄”了,只记得街道两边多是小店铺。陪我的青年作家随意介绍着传统风情和市井传闻,我也很难一遍成记,尽管听得颇有趣味。突然看见一个十分拥挤的场面,便停住脚步。一家小店仅一间窄小的门面,塞满了顾客,往里硬挤的人在门外聚成偌大的一堆;从里头往外挤的人,几乎是从对着脸拥挤的人的肩膀上爬出来;绝大多数为男性青年,亦有少数女性夹在其中,肌肤之紧密接触也不忌讳了;往出挤着的人,手里高扬着一种白底碎花的衬衫。不用解释,正是抢购这种白底上点缀着蓝的红的黄的橙的颜色的小花点的衬衫。

1984年春末夏初,上海青年男女最时髦最新潮的审美兴奋点,是白底花点的衬衫。

十余年后,我接连两三次到上海。朋友们领我先登东方明珠,再逛浦东新区,令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新的景观和创造新景观的奇迹般的故事,从眼睛和耳朵里都溢出来了。我在宝钢的轧钢车间走了一个全过程,入口处看见的橙红色的钢板大约有两块砖头那么厚,到出口处钢材已经自动卷成等量的整捆,薄厚类近厚一点的白纸,最常见的用途是做易拉罐。车间里几乎看不见一个工人,我也初识了什么叫全自动化操作。技术性的术语我统统忘记了,只记住讲解员所讲的一个事实,这个钢厂首创了中国钢铁业不能生产精钢的记录,改变了精钢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尽管是外行,这样的事实我不仅能听懂,而且很敏感,似乎属于本能性地特别留意,在于百年以来留下的心理亏虚太多了。

篇7

重庆之美,美就美在有山有水。水绕古城,山非一般的土山土岗。不知从啥时起,先人来到这,依山而建城,沿水而筑码头。船于水之上,渡人于南北。古时是木舟,后来是轮船,来来往往,倒也方便。只是夏天发大水,滔滔洪浪,不时有船被洪水吞没,船毁人亡,在水波之上,撒一片久久不散的哭泣。

哭泣后,人们便渴望水波之上,有桥。

桥成了重庆人的梦,随春而绿,逢秋而枯,不知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如片片落叶,随风而逝;如一架沉重的大青石磨,推得人们“吱嘎吱嘎”地。

忽然一天,有人喊:“走,看桥去,桥要建好了。”

“桥,啥子桥?”

“嘉陵江大桥。”

那时我十来岁,家住江北溉澜溪。一次,老师带我们去沙坪坝烈士墓,从江北嘴坐船过河,然后再从朝天门坐车,绕了老大一个弯子。

老早就听说嘉陵江上在建桥,苏联专家帮助建,后来苏联专家撤了,那桥就搁下了。突然听说要建好了,真是欢喜得不得了。

那时,从溉澜溪到观音桥,得到五里店赶车。从溉澜溪到五里店没有公路,我们就走小路。正是春天,田野上阡陌纵横,一片翠绿,小溪潺潺,流水淙淙,鸟鸣如歌,野花起舞。

到五里店坐上车,不久便到了嘉陵江桥头。桥还没合龙,可我们仍然高兴得不得了。

这座嘉陵江大桥,就是现在连接观音桥和上清寺之间的那座钢架桥,它是重庆主城区两江之上建的第一座大桥。

之后,又在渝中半岛与南岸间建起长江大桥。那一带,曾有古时巴渝十景之一的“海棠烟雨”。阳春三月,于朦朦烟雨中立于桥上,观赏如烟似雾的海棠烟雨,令人有一种幻入仙境的感觉。但最让人感到踏实的,还是它和嘉陵江大桥一起,把南岸、渝中半岛和江北等地连成了一片,使人们往来于南北之间如履平地。若无此桥,一到冬天,大雾一扎,任你有天大本事,也只能望江兴叹。

如今,在重庆两江之上,已远不止这两座桥了。仅在主城区的长江上,就有马桑溪大桥、李家沱大桥、鹅公岩大桥等,还有在建的菜园坝大桥和朝天门大桥等。如果加上远郊区县的,长江上的大桥就更多了。在嘉陵江上,则有黄花园大桥、牛角沱大桥、渝澳大桥、石门大桥等。

说到石门大桥,那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远远望去,这座斜拉式的钢索大桥,犹如一架置于水波之上的竖琴。

过去,石门无桥,嘉陵江水波滔滔,南是沙坪坝,北是江北,靠南岸的江水中,是一大片怪石嶙峋的乱石滩,像一把锁江的大锁,不然,怎叫石门呢?

那时,人过江靠渡轮,车过江也靠渡轮。一次回家,我带有十来斤黄鳝和几斤鲫鱼。正是初夏麦收时节,野地的太阳火辣辣的。到石门时,晌午刚过。我打开口袋看了看,鲫鱼死了一些,但还新鲜可吃,黄鳝都活着。估计最多还有半个钟头,我就可以提着它们回家了。可万没想到,车拢渡口,依次排队,如长蛇般顺坡摆着,估计有一二百辆:渡轮坏了。

“噢――”司机喟叹一声,拉死手刹,下了车,寻路边一棵树下,歇凉去了。

这石门的渡轮有两艘,那艘忙得发昏的渡轮实在忙不过来,就去拖那艘搁浅的渡轮。可没想到,两艘船的钢缆缠搅在一起,一对儿趴在江上,不能动了。

这下,江里的急,岸上的也急,汽车喇叭声鬼哭狼嚎似地响成一片。时间在江水里令人烦躁不安地流淌,后来,有关部门不知是从九龙坡渡口还是哪儿,调来了一艘渡轮,开始蚂蚁搬家似地运送两岸的车。可怜我那口袋里的黄鳝,早已变味。

后来听说石门要建桥,我就想,有了桥,以后就好了。没想,当我蓦然见到石门大桥时,我简直有些惊呆了,这座重庆第一座斜拉式大桥岂止是桥,它简直就是一首诗!

其实,如今重庆建成的大桥,有哪一座不美呢?它们风格迥异,犹如美人,千姿百态,千娇百媚,它们与自然景观相融,使奔腾的江水变得婉约典雅,使静止的城市充满动感和奔腾的活力,也忽如一夜春风来,使重庆有着千般风情了。

篇8

下午四点钟,我才和姐姐乘车走了。

下了汽车,我们就来到那家人家,等喝喜酒。

一会儿,来了一辆汽车。汽车一停下来,新郎就牵着新娘的手进入客堂。又过了一会儿,我们就开始喝喜酒了。酒席上的菜真是丰盛:本鸡、黄鳝、河虾、螃蟹、甲鱼,猪肉、羊肉、牛肉,开心果、无花果......真是应有尽有。多得数也数不清。

篇9

1. 高效微生物菌剂的培育技术:EM微生物菌剂在养殖、种植、水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效果,自己培育成本仅0.3元;用EM微生物菌剂发酵秸秆等青贮饲料中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动物适口性好,提高饲料利用率;处理畜禽粪便可循环再利用,变废为宝,形成生、食物链综合利用的生态倍增养殖模式。(赠技术资料及VCD光盘)。

2. 蝇蛆养殖新技术:蝇蛆的立体房养及蝇蛆与培养料快速自动分离新技术,仅一间30平方米的蝇蛆养殖房,每天产鲜蝇蛆30公斤以上,相当于240元动物蛋白饲料的价值,可满足4000~6000只鸡的蛋白饲料或可满足500公斤黄鳝等鱼类的全部饲料需求。生产蝇蛆的培养料为畜禽的粪便,每100公斤新鲜畜禽粪便可产出鲜蝇蛆10~30公斤(根据畜禽粪便的质量而定)。生产1公斤鲜蝇蛆的成本为0.5元左右。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每天有几十或几百公斤廉价的高蛋白鲜蝇蛆来饲喂您的动物,它们能长得不快,成本能不降低吗?(赠技术资料及VCD光盘)

3. 蚯蚓养殖和利用新技术:蚯蚓是最好的动物蛋白饲料之一,利用蚯蚓饲喂珍稀动物有生长快、肉质好、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传统的养殖方法由于不对蚯蚓进行提纯复壮,蚯蚓在养殖过程中品种不断退化,繁殖率不高。我们传授的是一项高密度蚯蚓养殖,进行提纯复壮,防止品种退化的专有技术,能使蚯蚓的繁殖速度、产量比传统养殖方法提高5倍以上;特别是能够完全把大小蚯蚓分开养殖,用EM微生物菌剂配制的饲料,就是将蚯蚓养在室外也不会逃走。生产1公斤鲜蚯蚓的成本约0.8元左右(赠技术资料及VCD光盘)。

篇10

宋皇探艺骨酥鱼从济南带回了一个“加强排”

2010年4月23日,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宋皇探艺骨酥鱼的展位前挤满了人。一位老大爷和儿子一起来选项目。老人走到宋皇探艺骨酥鱼的展位前就再也不走了,尝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一拍大腿说:“就学它了,我活这么大岁数了,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学费还这么低,我现在就交钱!”

还有一位中年妇女,风尘仆仆地在众多的展位中逡巡。当尝到宋皇探艺骨酥鱼时她眼睛一亮:“这么好吃的鱼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我家人都爱吃鱼,我也做了大半辈子鱼,还没吃过这么鲜的鱼呢。鱼骨头能吃,鱼鳞也能吃,一点都不浪费,营养还特别丰富。”当听说学费只有1980元时,她放心地拿出了200元钱交给方振国老师:“这是我的订金,我不是有钱人,到时候我去你们那里学习可不能涨价呀!”方老师回答说:“来我们这里学习的都不是大老板,都是小本投资者,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把技术培训费定在了1980元。同样的技术,有的口味还不如我,你也可以去别处尝尝,再比较一下价位,总部还会把做骨酥鱼的核心秘制配方毫不保留的教给客户。

这时,人群中挤进来一位中年男子,他手里掐着六张百元纸币,张口就问:“你们的鱼学费真是1980元吗?”方老师回答说:“没错,就是这个价。”那个人急忙把钱往方老师手里塞:“我叫何元昆,江苏张家口的,这是我交的订金,到时你可不能不认账啊!”

他回过头告诉身边的人:“我来得早,刚才都尝遍了那些熟食,没这家好吃不说,价钱高得离谱,听我的没错,不信你也去尝尝。”

“真的呀,那我们也把订金交上吧,看人家过一会儿再涨价。”

“好,算我一个。”“我把学费全交上,展会结束跟你们一起去学习行不行啊?”

人们七嘴八舌,现场热闹非凡。展会结束后,方老师领着浩浩荡荡的一队人马回到了枣庄,有的直接学技术,有的是来考察的。

加盟商叫板美食专家‘我家的鱼好吃不好吃?”

说起这次展会,方老师笑得合不拢嘴:“我们宋皇探艺骨酥鱼现场交订金12人,直接交全款学习的9人,意向加盟的学员几百人。我带的三四百斤骨酥鱼被品尝一空,上万张宣传资料被考察者全拿光了。看来,人们真是需要这种本小实惠的好项目啊!”

李云光是福建彰州人,原来家里穷得叮当响。去年去宋皇探艺骨酥鱼总部学会了骨酥鱼技术,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买了一辆半截子送货车,现在每天给饭店送鱼近千条。在当地举办的美食节上,全国各地的美食、熟食比比皆是,其中包括很多知名品牌。李云光本来不在邀请之列,但他相信自己的骨酥鱼味道鲜美、酥软可口,他带着鱼找到组委会,工作人员品尝后特别给了他一个名额。

由各大食品公司和熟食厂的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尝到宋皇探艺骨酥鱼的时候,都被这种从没吃过的味道鲜美的美食震惊了。艺高人胆大,性格腼腆的李云光大胆地问专家,“你说我家的鱼好吃不好吃?”专家组成员不住地点头,连声说,“好吃!好吃!”

由于事先没有报名参赛,宋皇探艺骨酥鱼本来没有评选资格,但考虑到鱼的口感的确胜人一筹,本着大赛的精神,美食评审组特意为宋皇探艺骨酥鱼颁发了“最佳口感美食”的锦旗。

相关链接:

宋皇探艺骨酥鱼新增上千种菜系的做法,枣庄辣子鸡、中国第一汤西集羊肉汤、风味烤鹅、手撕素牛肉、飘香盐鸡、台儿庄酱肉、东坡扣肉、春江花月章鱼小丸子、砂锅羊肉汤等砂锅类新菜系,还增加了烧烤和数百道经典鱼菜的VCD光盘,凡接产骨酥鱼的学员均可免费学习上述的新项目新菜系。

特大喜讯:

6月30日前凡本刊读者,独家优惠价面授1980元,函授880元,该项目已经过杂志社考察验证,读者可汇款至杂志社代为转交,待读者收货后,本刊再把款转交厂家。

电话:029-8193293015289355299

地址: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韦巷

素牛肉,牛起来小本投资赚钱快

色泽红润,手撕成丝,外形以假乱真,口感似肉非肉,以素代荤,高蛋白、低脂肪,无胆固醇,营养丰富,味道与真牛肉几乎一模一样的手撕牛肉,简直太逼真了!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你根本不会相信世界上还有如此不可思意的素牛肉!想长寿,多吃素,追求苗条、健康是现代所有人的梦想。因此,美味独特,经济实惠,以假乱真的手撕素牛肉将成为小本投资创业者首选赚钱好项目。

手撕素牛肉选用优质大豆蛋白、谷物蛋白及人体必需的膳食纤维等营养原材料,采用台湾先进设备生产的瘦牛肉坯,经过浸泡、清洗、手撕、卤煮、脱水、调味等工艺加工后即成非常好吃、外形逼真的即食手撕素牛肉,每500克成本4元,售价10元以上,每天可加工300公斤以上,按批发价计算,利润可达1000左右。手撕牛肉吃法多种多样(可直接食用),尤其适合做各种凉拌菜、喝酒菜、拌面、下饭、肉夹馍、下火锅、烧烤等等,自产自销给饭店、菜市场、超市、熟食店、烧烤店、学校食堂、副食店及农村过红白喜事家庭批发配送不愁销路,自己摆摊经营利润更大。

本刊特邀专业师傅独家传授手撕牛肉技术、包子店、饺子馆素肉拌馅技术,学费2000元。为了确保加盟经济利益,每地仅推广合作一家,常年按批发价供瘦肉坯(含质检报告、卫生许可证),欢迎预约名额加盟,具体费用面议。

培训单位:大众商务杂志社培训部 地点:西安

咨询:029-82372258 13669249098

龙海高效液化气 加盟十天赚回本钱

火龙果(红龙果、仙蜜果)是蔓藤类仙人掌科(cataceae)三角柱属(hylucereus)植物,原产墨西哥等中美洲地区,是热带水果,目前在中美洲、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及亚洲的越南,均有较大规模的种植。它原系中美洲地区重要经济作物,花果、茎均是当地传统食物来源。国内多年前引进多种原生种,并经育各改良,现育有多种丰产高甜的新优良品种。栽植容易,满一年即可挂果,高峰量产亩产一万市斤。因品种优良,果实风味绝佳,甜度高达20度,有别于进口不甜的火龙果,故本园的产品大受市场欢迎。

火龙果的特点:

1、免农药:抗病虫害强,果皮有蜡质保护,故不受虫、鸟、蜂害,不用农药不须套袋,即节省劳力成本,更可安心享用不虑农药毒害。

2、甜度高:品种改良及栽培技术的突破,该场的果实甜度可高达20度,与甘蔗、哈密瓜同级,与进口货不同,尝试过的人均赞夸不己;

3、产量大:仙蜜果值株强健栽植容易,种满一年即有收成,一年有10-12次花期,每月采收二次,无隔年结果,高产可达亩产一万市斤,收成快,利润大。

4、各种用途:花有浓郁的芳香,可生鲜作菜,干澡作茶。茎肉营养丰富可去皮作菜,果实除生食外可做沙律、果汁、冰淇淋、果冻、颜色鲜艳,口味绝佳。

5、优良的蜜源,花朵硕大,花粉量多,蜜农可采收仙人掌花粉,蜜、蜂王乳。

6、观光果园,开花结果期长达半年以上,有多次采果期,花美、果丽,极宜作观光果园。

火龙果果苗的订购与运输

搞好运输以及利润如何,每位种植户十分关心。果苗的五点优势:

一、根系:本公司果苗主根直、侧根多、须根旺,根系发达,而且侧根分布也比较均匀。

二、苗粗:苗木粗壮说明果树生长旺盛,有丰富的养分,有利于移植后早生快发。选择果苗时,苗高在0.51.5米之间,支条过粗过细均不利于苗木生长。

三、叶芽:在定干部位以下40-80厘米整形带范围内,应具有8-10个以上饱满充实的叶芽为好。

四、病虫:无病虫害的果苗,利于正常生长。

五、损伤:我司苗木技术管理人员对果苗的精心照料细心培育,在挖苗时的秉持细心、细致并已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习惯,尽力做到不损伤果苗。

火龙果苗木的运输:

我公司将根据客户订购的数量,安排装箱包装。一般采用物流货运的方式,为考虑节省运输费,将不采用快递的形式。省外一般在7-10天到货(视路途远近),果苗离土离水可存活30天以上。您尽可放心,火龙果属多肉植物,支条储存大量水份,确保果苗物流运输中不会,该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存力和野生本领。即使仍在地上,也会盟生根芽的。

订购说明:

全国各地皆可办理邮购,最低邮购300株,每株4.9元,1470元;500株以上4.6元/株。火龙果属面向全国推广种植,旨在造福祖国亿万农民发展农业脱贫致富提供创业项目,百万仙蜜果优质种苗和多个大型示范基地竭诚欢迎你的光临。

火龙果的种植和推广是由《大众商务》杂志社专家、记者现场考察、反复论证的农村绝佳的种植好项目,读者可放心接产、种植。读者可汇款至杂志社由杂志社转交,读者可放心邮购。

汇款地址:西安市199号信箱 《大众商务》杂志社收

汇款帐号:农业银行9559980210504678819

户名:雷震

电话:029-8193293015289355299

地址: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韦巷

一根火柴就可点燃的蜂窝煤

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煤炭大国,据统计,全国有1.8亿人口还是以煤为主要燃料,市场巨大,然而传统蜂窝煤存在点燃麻烦、燃烧不充分等等缺陷。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蜂窝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项目说明:

易燃煤在点燃后可发出了一尺多高的淡蓝色火焰。这种蜂窝煤的特点就是起火迅速。用打火机或火柴即可直接点燃,随点随用。使用方便快捷,而且燃烧透彻。火力猛、火焰温度高,燃烧时若一次放两块煤,可保持90-130分钟火力。同时,这种蜂窝煤安全可靠,不属于易燃危险品。长期存放不失效,无有害气体排放。这项发明的推出,为创业者带来了又一创业良机。

人们对几十年来烧煤做饭又脏又慢的落后现状早已深恶痛绝,但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随之,有人发明了液化气,脏和慢解决了,但是使用成本却上去了,这无疑给千百万用户增大了经济负担。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专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发明了环保节能倍化蜂窝煤和一根火柴就可点燃的速燃点火蜂窝煤,燃烧无毒、无味、无黑烟,彻底解决了烧煤做饭又脏又慢的问题,几乎就跟使用液化气一样,清洁方便,深受广大用户欢迎,成为热门投资项目,给投资人带来巨大财富。同时,这项技术已引进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点火煤的主要功能是快速引燃煤,具有快速易燃,无烟无味,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高效等特点,使用时只需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就能轻易点燃,并能在3分钟内迅速将蜂窝煤、锅炉煤引燃。免去了用柴禾生炉子烟雾熏人的烦恼。这种点火煤厚度仅为普通蜂窝煤的1/4左右。

投资分析:本技术函授350元,包括技术光盘和文字配方。

请注明您的详细联系方式及产品名称。

咨询电话:029-82372258

多彩水果蔬菜凉皮独家生意狂赚真金

家喻户晓、好吃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西安凉皮 ,是闻名全国历史悠久的陕西著名特色小吃,每当您来到西安走过大街小巷时,随处可以看到许多凉皮店、凉皮摊,而且家家门庭若市,食客如云,生意兴隆。为何3元一碗的西安凉皮深受这么多人喜爱呢?为此本刊记者深入市场考察了解到:因西安凉皮酸辣爽口、柔韧耐嚼、清凉解馋、既可当菜又可做主食,经济又实惠而深受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青睐,西安最有名的捷尔泰、一品香、魏家等知名凉皮连锁店,年利润都在达百万元以上,即使街头凉皮小摊,每家一年都可赚3到5万元。那么,最近上市的彩色水果蔬菜凉皮究竟“钱”景如何呢?

正宗西安凉皮三代传人、从事餐饮行业二十多年的杨杰师傅,博采多家传统西安凉皮之精华,经过千百次的反复研究改进试做,独家研究开发成功的特色水果蔬菜彩色凉皮,已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极具市场竞争优势,小本创业生产彩色水果蔬菜凉皮其六大赚钱理由是:(1)花样多:有草莓凉皮、菠菜翡翠凉皮、金黄菠萝凉皮、乳白牛奶凉皮、紫色甘蓝凉皮、水晶酸辣红油凉皮、秋冬热卖的卤汁肉味凉皮等系列新品种,完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2)有卖点:多彩多味、晶莹透亮、与众不同的彩色水果蔬菜凉皮,看一眼令人垂涎欲滴,忍不住购买品尝;(3)营养全:多彩水晶凉皮主要以面粉、大米、水果、蔬菜,辅以多种调味料制作而成,好吃好看,口味新鲜,营养全面,老少皆宜;(4)投资小:只需一口大锅、水缸、塑料盆、桶、凉皮专用器具(学习时我们赠送两套)及家庭厨房用具即可生产,全部采用手工操作,摆小摊经营只需投资800元左右,开店经营仅投资2000元(不含店面租金);(5)利润大:每袋市场价面粉70元,可做250碗彩色水晶凉皮,每碗按普通凉皮3元计算,可买750元,加上水果、蔬菜、调味料等,每碗综合成本不超过1.2元,每袋面粉利润750元-(1.2元×250碗)=350元(6)赚钱多:夫妻俩摆个凉皮小摊,一天即使做半袋面,利润都在150元以上;年利润达3至5万元;34人经营的凉皮店每天加工2袋面粉,可赚600元以上,年利润可达10万元。

多彩多味水果蔬菜凉皮非常适合缺资金、想赚钱、小本创业的下岗职工、家庭妇女等经营,由杨杰师傅毫不保留地现场传授各种彩色水果蔬菜凉皮制作、调味与独家秘制特色肉味香辣红油全部详细技术,学员亲自动手操作,只需学习两天即可完全学会。详细技术资料、教学光盘、专用凉皮器具2套、试做100碗凉皮的肉味香料一份与凉皮精1袋,只收学费1380元,同时赠送“正宗西安腊汁肉夹馍”与“三色三味神奇饮料技术和VCD教学光盘”。

培训单位:《大众商务》杂志读者培训部

咨询:029-82372258 13669249098

绿色营养美味健康天然素食走俏市场

真的,简直太逼真了!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我根本不会相信这猪肚、肥肠、鸭肠、鹌鹑蛋是加工出了的素食,该食品的外观、色泽、口感、味道都是如此的不可思意啊!一位来自东北的下岗女工段女士如是说:我地市场上销售的猪肚、肥肠等熟食每斤都在十七八元以上,而这么好吃又逼真成本才二元多的素猪肚、素肥肠,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果自己在家里加工好专门为酒店、宾馆、学校食堂、熟食店等地批发配送生意肯定不错。段女士想到做到,在学习掌握这门技术后,经过对市场的调查了解,试产试销,目前以给多家酒店、食堂、熟食店供货,每天轻松生产销售七八十公斤,日均纯收入500元左右。那么,段女士一年能赚多少钱呢?你不妨算一算。

由新加坡热带食品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天然素食猪肚、肥肠、鸭肠、鹌鹑蛋等仿生美味食品,以芦荟、仙人掌、海藻、螺旋藻等提取的食品营养精华原材料JG114A,加工而成的天然素食猪肚、肥肠、鸭肠等食品,口感、外观、味道完全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而且营养全面,成本低廉,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市场仍属空白,这项国际新潮食品专利技术是小本创业者投资首选好项目。

仿生猪肚、肥肠、鸭肠、鹌鹑蛋每500克成本价两元左右,市场售价8元以上。无论凉拌、热炒、煮、烩、下火锅等风味独特,味道非常的好,每人一天至少加工100公斤,利润可观。

欢迎读者朋友前来免费考察品尝学习,现场学费1800元,函授汇款学习960元(包括:详细配方操作技术资料、专业师傅讲座光盘、检验报告、试产试销JG114A进口原材料一份和营销方案资料),我单位素食专家为你提供技术资料、疑问解答、供料等一条龙服务。

咨询:029-82372258 13669249098

培训地点:西安

书中自有“黄金屋”

同样是做生意,为什么有人挣钱,有人却赔钱?翻开本书,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每样货物不能进得一样多,进货品种和数量怎么搭配才合理呢?

卖得越多赔得越多,可还是要卖,损失怎么办?

哪些钱收不回来,又该如何看待这些钱?

账面上明明有钱,可实际上就是没钱,原因何在?

我卖多少才能保本,再卖多少才能达到目标?

大树底下好乘凉小项目如何做广告?

有货不发,要货不给,为何利润更高……

1、书上学不到、同行不愿教的赚钱秘籍

经典的商业教材让小老板们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应用,而做得好的同行又三缄其口,不愿透露赚钱机密。所以,小老板非常想知道做生意到底有哪些赚钱诀窍,但又无处知晓。本书正好满足了小老板的这种急切需求。比如,进货篇中“巧用三角债,也能追回欠款”。

2、以作者真实创业经历为蓝本

作者数次创业,涉猎了不少行业,结识了很多圈内的朋友,也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本书就是以作者本人及其朋友真实的创业经历为蓝本,将积累的宝贵经验拿来与同在创业的小老板们分享,非常可贵。

3、不教做账,只来算账

不说理论,只说大白话,通过真实的案例,运用具体的数据,从经营者的角度和读者一起算账,知道为什么会赔钱,又为什么会赚钱;哪些算法不对,怎样算才正确。比如“最低5000元的货,现价4500元,进还是不进?”有的老板只看到进价低了,一心想吃货,而没有考虑到现金流的压力,以及资金周转速度的降低所带来的隐性损失。

4、看了就能懂,学完就会用

用讲故事的形式,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而且都是行业内的真实案例,很有信服力,分析得也很透彻、到位。45个真实案例,提供了45个赚钱诀窍,有绝招,也有怪招,泄露了大量商业秘密,符合中国的国情,参考价值极高。 邮购价200元!

作者简介:

当初,他怀揣600元只身闯京城,每月只能拿到800元的工资。凭着超强的工作能力,两年后年薪升为10万元。曾经创造过3年内将年收入2万多元的小店做成年赢利40多万元的批发商,又有着将一个白手起家的项目做到当年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一的辉煌。当然,也有策划和操作失误的时候,两年左右几乎颗粒无收,用老本来支付员工工资。

他将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身边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小老板或者即将创业的朋友们借鉴,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多避开一些陷阱,在阅读中受到启发,开拓思路。也许看到其中的某个故事和自己的经历相似时,他们会心一笑,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再感觉孤单。

咨询电话:029-82372258 13669249098

果蔬烤鸡营养全特色烧烤赚大钱

去过上海的人,大多都知道闵行区有一家“高氏果蔬烤鸡店”每天的生意非常红火,经常出现顾客排队购买的现象,顾客买果蔬烤鸡就是为了吃这种独特的口味,每只果蔬烤鸡1公斤多重,只花30元既好吃又经济实惠。“高氏果蔬烤鸡店”仅仅10平方米左右,只有两人操作,平均一天能卖出100多只,除去成本估计一天净赚500元以上不成问题,果蔬烤鸡又称西法烤鸡,集水果、蔬菜、鸡肉味为一体,色泽枣红油亮,外脆里嫩,营养丰富,入口香味四溢,回味无穷。果蔬烤鸡目前在法国等西方国家非常流行,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果蔬烤鸡采用十几种特殊调味和新鲜水果、蔬菜精工细做而成,操作简单,技术易学,2-3人即可开店,投资3000元左右(不含房租),每25份钟可烤8只鸡,每只鸡15元左右(约1.2公斤重),售价30元以上,若开一小店每天按最少卖20只烤鸡计算,纯利润至少100多元。技术与设备2800元,同时赠送烤鸡腿技术。

培训单位:《大众商务》杂志社读者培训部

咨询:029-82372258 13669249098

黄鳝、泥鳅一次净

野生的黄鳝、泥鳅在大中城市的酒楼、饭店、宾馆都是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可人工养殖技术性较高,不容易成功,并且价格也上不去,但只要是野生的黄鳝、泥鳅在菜市场成为抢手货,农村人都知道它们的价格高,由于它们总是在水底或岸边的洞穴中、淤泥中,是很难捕捞的鱼类。

过去人们有很多传统的办法捕,把池中水放完,再去挖。这种办法费工、费时、费力不说,捕到的还有限。有的人走村串户,用钢丝钩专门查洞穴钩黄鳝,这种办法也行,要有熟练的技术不说,还要会查看洞穴的本领,这样的高手一天也就是多者十斤、八斤,少者二斤、三斤。办法比较传统。后来,就有了专门的捕黄鳝、泥鳅鱼类的竹制倒须笼,效果还不错,笼内放置蚯蚓,一晚上投放几十只、上百只,也能收获十斤、二十斤,这种办法光运输竹编须笼就得有车,下一遍得几个小时,收一遍也得几个小时,太费功夫,并且收获也不是太大。我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研制出的折叠黄鳝、泥鳅专用吸引笼和特效诱捕剂,效果出奇地好,你只要将我们的诱捕剂拌上饵料放到专用笼上,投放数量根据水域面多少而定,一次可以将池塘中的大、小黄鳝、泥鳅一次捕净。人人都知道凡是长期有水的地方,都有黄鳝、泥鳅的存在,还不同于其他鱼类,只要你捕过一次,绝对捕净。我们的专用折叠笼一人可带50套,还很轻松,一般一亩水面用5套专用笼都能全部捕净。我地村民每到农闲时节,都拉帮结伙,带上足够的笼具和诱捕剂远走他乡,专业捕捉黄鳝、泥鳅,一年下来收入几万元不成问题,天津、浙江、安徽、广西、江苏、福建等省到处都有我们的捕鳝人。朋友,你也可能见过这样的捕鳝人,看到他们收获那么多,你就纳闷不知道他们用的什么方法,今天我们就将全部的秘密告诉你。我们已将黄鳝、泥鳅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以及如何观察水域中有没有黄鳝、泥鳅,如何收笼、如何投放、怎么拌饵料、怎么放饵料、投放在什么位置、如何暂养、如何出售等有关问题汇集成册,但有一条,诱捕剂的配方我们不泄露,可我们长期大量批发诱捕剂。详细的技术资料一份加上5套专用折叠笼和5袋诱捕剂(可够100套笼使用一次)。共收费300元款到发货,你收到货当天就可试用,保你满意。

咨询电话:029-82372258 13669249098

万州烤鱼 天下闻名

烤鱼,一种发源于重庆万州的特色美食,在流传过程中,融合腌、烤、炖三种烹饪工艺技术,充分借鉴传统川菜及川味火锅用料特点,是口味奇绝、营养丰富的风味小吃。

产品介绍

提到烤鱼,人们头脑中一闪而过的往往是巴掌大的活鱼烤鱼或干鱼,像牛羊肉串一样直接放到炭火上,放少许盐、辣椒等调料,烤熟即食。今年流行的川式烤鱼却与传统烧烤做法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采用“先烤后炖”的独特做法,融合了烤、炖两种烹饪工艺的精华。据说川式烤鱼的由来是从非洲传来的,一名捕到鱼的非洲土著,烤了很久鱼还未熟,便把那条鱼加入汤汁调味料边吃烤,发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鲜美,从此就有了这道美味,烤鱼相传已有千余年历史。

万州烤鱼是以烤鱼系列为主特色,功夫卤、香水鱼、精品系列为辅的菜系产品,分为麻辣、清香两大系列。其采用千年历史祖传秘方配方,调料技术精湛,再结合重庆火锅的特点,香味浓郁,汤红色亮,辣而不燥,保健营养,吃后口不干、不上火、口味幽香、油而不腻,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拥有首屈一指的市场占有率。

而配料的运用是“万州烤鱼”制作中的一个绝活,无论腌料还是汤料,都经过了上百次的试验,充分借鉴重庆火锅的用料特点,万州烤鱼不但有鱼肉的鲜味,还有一种独特的焦香味和浓郁的料香味,回味无穷,百吃不厌,在回放千年饮食文化的同时,也引领了现代烹鱼新时尚。从烹饪手法上讲,万州烤鱼借鉴了烧烤原有的风格且结合火锅的用餐形式;从口味上讲,万州烤鱼结合菜系,包罗万象,从而充分体现出自己的风格与特色,独创一派。

产品用料

原料:新鲜鱼一条(约1250克)、蘑菇50克,番茄125克,鸡蛋100克,葱头75克,熟土豆500克,芹菜250克,花生150克。调料:食油100克,奶油调味汁500克,辣椒10克,香菜20克,干酪末50克。精盐适量,胡椒粉少许,黄油50克 ,白糖50克,味精适量,花椒2克,大料100克,香菜50克,秘制油100克等。

为了宏扬中华美食文化,本刊培训中心联合万州著名烤鱼大厨开办万州烤鱼技术培训班,本期仅招10名学员,杂志社现场培训,培训时间:7天,费用:3000元,安排食宿(费用自理),有意者可提前预定名额。咨询:029-823722581369249098夏主任

农业银行:95599 80210 50467 8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