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试题范文
时间:2023-03-17 09:2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二物理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八年级物理试题
可能用到的物理常量:g=10N/kg
ρ水=1.0×103kg/m3
ρ海水=1.02×103kg/m3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5分)
1.某校开展了迎军运趣味运动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迎面接力时跑过终点还要向前冲一段距离是因为人有惯性
B.投实心球时涂抹防滑粉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C.拔河时人对绳的拉力和绳对人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运篮球时,篮球对地的弹力小于地面对篮球的弹力
2.下图中的实验或应用,利用了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是
①纸片将试管中的水托住;②盆景中的水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
;③对B管吹气,A管中水上升;④对漏斗口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为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每次实验必须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
B.由甲、乙实验可知: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C.取下甲图中的砝码进行实验,并与乙图实验比较,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D.正确进行甲、乙两次实验时,木块上的砝码都只受到一对平衡力
4.下列物体,保持平衡状态时,主要不是依靠浮力的是
5.重为1N的水,能产生的最大浮力是
A.等于1N
B.小于1N
C.一定是0.5N
D.可以大于1N
6.如图甲、乙是同一潜水艇在海面下悬浮和上浮的情景,若甲、乙两图中潜水艇水舱中的水量不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是潜水艇悬浮时的情景,乙图是潜水艇上浮的情景
B.甲、乙两图中潜水艇受到的浮力相等
C.甲、乙两图中的潜水艇最终静止时受到的浮力相等
D.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小于潜水艇的净重
第6题图
甲
乙
7.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圆柱体的质量为0.2kg
B.圆柱体浸没时,所受浮力为1.5N
C.圆柱体的密度为ρ=4×103kg/m3
D.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1200Pa
8.如图所示实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一组是
A.甲、乙
B.甲、乙、丙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
9.如图所示,老人和小孩一起爬相同的楼梯到相同的高度,如果两人在爬楼过程中的功率相等,老人的质量较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用时相等
B.老人用时较短
C.老人做功较快
D.老人做功较多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智慧农业普惠于民。如图所示是无人机在同一高度匀速飞行喷洒农药的过程,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人机重力势能不变
B.无人机动能减小
C.无人机重力势能增大
D.无人机机械能不变
11.如图所示,先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然后把铁锁靠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手,头不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直到最后停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锁摆回后一定不能碰到鼻子
B.铁锁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铁锁来回摆动直到最后停下,机械能先变小后不变
D.铁锁第一次摆动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大
第11题图
12.下图所示的四种简单机械中,不能省力的是
13.如图所示,在杠杆上悬挂一个重物,在最右端施加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由水平位置A缓慢提到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
A.一直变小
B.始终不变
C.一直变大
D.先变小后变大
第13题图
14.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kg,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若人以0.6m/s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将货物拉出仓库。人拉货物的过程中,分析正确的是
A.货物移动距离为20m
B.工人的拉力为400N
C.工人做的有用功为3.6×104J
D.工人拉力的功率为360W
第14题图
15.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s—t图象如图,该路段汽车所受阻力与物重之比为1:5,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车牵引力的功率大于乙车牵引力的功率
B.若甲、乙两车质量相同,则甲、乙两车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9:4
C.若甲、乙两车牵引力做相同的功,则甲、乙两车的牵引力之比为4:9
D.若甲、乙两车牵引力的功率相同,则甲、乙两车质量之比为5:1
第15题图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55分)
16.(3分)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制成简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烧杯中液面相平,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若甲图中液体的密度为ρ1,密度计所受浮力为F1,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为P1;乙图中液体的密度为ρ2,密度计所受浮力为F2,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为P2。则ρ1________ρ2,F1________
F2,P1________P2。(三空均选填“>”、“=”或“<”)。
17.(3分)如图,用叉车搬运货物时,叉车先把1t的货物用10s的时间匀速提升2m的高度,然后沿水平地面以1m/s的速度前进10m。匀速提升货物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__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小”),叉车对货物做功__________J。沿水平地面前进时,叉车对货物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__W。
18.(5分)在斜面上将一个重4.5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N,斜面长1.2m、高0.3m。则物体上升0.2m高度的过程中,有用功是______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增大斜面的倾角,沿斜面匀速拉动同一物体时,所需的拉力_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斜面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第18题图
19.(5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第19题图
(1)如图甲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
。(填序号)
(2)为了探究猜想1和猜想2,用体积相同的A、B两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
N、
4.5
N,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①分析实验数据可知:B圆柱体的密度为
g/cm3,
浓盐水的密度为
kg/m3。
②比较序号a、b、c三次实验,可知猜想
正确。
(3)为了探究猜想3,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同组小红认为这一结论不可靠,原因是
。
第19题丙图
20.(5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第20题图
(1)如图所示的四个操作中,最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乙图中,物体漂浮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小桶中水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_N。
(3)通过分析发现,所测浮力的大小跟所测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不相等,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溢水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__________乙图中溢水杯不再有水溢出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5分)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钢球从高为h的斜面上滚下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s。下图是三次实验的情景,已知A、B、C钢球的质量的关系是mA=mB<mC,图中hA>hB=hC,SA=SC>SB。
第21题图
(1)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所探究的物体动能是指__________(选填“钢球”或“木块”)的动能。
(2)比较甲、乙两图,质量相同的钢球从斜面高处滚下,高度越高,木块被撞得越远,可得出结论:在物体质量相同时,__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3)由乙、丙两图,可以探究
的关系。该实验的结论可解释
。
①同样路段,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②同一辆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要进行限制
③高空抛物危险
22.(8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第22题图
(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____(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为了方便测量__________,应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应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
(2)如图乙所示,在杠杆A点挂上3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图中B点挂_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
(3)多次改变并记录钩码的位置和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通过对记录的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为了验证该结论不正确,可将图中其中一处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实验时改变拉力的__________,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比较拉力的__________即可。
(4)将杠杆的支点移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在杠杆上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23.(7分)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
高度/m
绳端的
拉力/N
绳端移动的
距离/m
机械效率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根据表中数据在乙图中画出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2)实验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应竖直向上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3)第1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到1%),第4次实验对应的实验装置是图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4)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同一滑轮组提升钩码的重力变大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5)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有同学认为应静止时读数。这种想法不正确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_______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24.(5分)“开八方门,迎五洲客,武汉每天不一样”。为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武船集团再展大国制造风采。如图为武船为畅游长江打造排水量为5100t
的邮轮下水试航。
(1)该邮轮满载时,由河水驶向海水水域时,船身会
。
(2)邮轮满载时所受海水的浮力是多少N?该邮轮满载时,由河水驶向海水中邮轮排开水的体积变化了多少m3?
第24题图
25.(9分)目前武汉市拥有立体停车库70多个,能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如图甲是一种塔式立体停车库,是目前空间利用率较高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其运行原理如图乙所示,电动机通过钢绳拉动提升装置将车辆和载车板升降到指定层,然后用横移装置(图中未画出)将车辆和载车板送入或送出车位,从而达到立体存取车的目的。已知载车板的质量为100kg,电动机对钢绳做功的功率是20kW,在某次停车时,提升装置以1m/s的速度将质量为1.5t的车辆匀速升高10m,再由横移装置将车辆送入车位。则
第25题图
(1)已知车轮与载车板的总接触面积是750cm2,则车辆对载车板的压强是多少?
(2)载车板对车辆做了多少功?
篇2
1、下列单位中,密度的国际单位的是 ( )
A、km/h B、m C、kg/m3 D、g/cm3
2、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 ( )
A、量筒 B、天平 C、秒表 D、刻度尺
3、以下物体质量最接近50g的是 ( )
A 一枚大头针 B 一个鸡蛋 C 一个西瓜 D 一只羊
4、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采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实验中误差不能绝对避免,但可以想法尽量减小误差。
5.在昆明湖上,小红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艇内,若说她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湖岸 B .游艇 C .湖水 D .岸边的树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
C.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越快
D.运动时间长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7、甲物体的速度是72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通过比较可知: ( )
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 B.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 D. 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8、有A、B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3:1,体积之比是9:1,则A、B物体的密度比是: ( )
A.1:3 B.3:1 C.27:1 D.1:27
9、我们能辨别二胡和笛子的声音,这是由于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上述三项都不同
10、有四个容积都为5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汽油,那么所装液体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 酒精 >ρ 汽油 ) ( )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11、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
由图像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
是: ( )
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
篇3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我们每一位市民的文明举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开车时不要乱鸣笛就是其中之一。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在人耳处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2.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3.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D.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1.5m4.一个物体正常运动的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 ) A.蜗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车 D.汽车5.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7.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9.如右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A.液态氨 B.酒精 C.水 D.煤油10.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下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11.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12.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M点B.N点C.P点D.Q点1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在上升的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14.《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骄傲的兔子在遥遥的情况下,睡起了大觉,醒来后跑到终点,发现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了冠军。对整个赛跑过程而言,下列运动图像正确的是(其中实线表示兔子,虚线表示乌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5.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___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16.“神州七号”的宇航员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和地面的距离。原因是 。17.如右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木块的长度为 cm。 18.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_____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____________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19.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右图所示,这种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的时间是______min。20.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 ;观察较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 。21.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3)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_1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右图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__________透镜。23.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右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 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24.下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分度值为0.1℃,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由于液柱太细难以准确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______方向观察(填“A”、“B”或“C”)。甲流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下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_______℃,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下图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________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 25.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和一个月前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这一对组合体将携手遨游太空两周(见下图甲)。(1)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八号是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2)两个重达8吨多的庞然大物都是用“二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运载火箭的头部涂有一种特殊材料的保护层,它在与空气作用升温后会熔化,并迅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不再升高,从而保护了火箭。(3)上图乙是安装在神州八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的对接过程中的天宫一号,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透镜。通过摄像机镜头所成的是一个__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像。三、解答题(共40分,解答32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6.(6分)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S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2)如图乙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3)现在时刻是下午的2点40分,请在丙图画出此刻从时钟正对面的镜子里看见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说明:①注意分针要比时针长;②时针只要画在对应的区间范围内即可。)27.(7分)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请你指出图甲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①第2min温度计示数如上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②上面右图________(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4)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某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____(填“高”或“低”)。28.(7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2)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 。 .(3)实验中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4)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都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下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29.(8分)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新调整后,将蜡烛放在下图中的A位置上,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4)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次数 1 2 3 4 5 6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的实像。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 (填“大”或“小”)。(5)将蜡烛放在上图中的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6)小明还想知道蜡烛火焰与光屏上成的像是否左右颠倒.请你帮他设计实验。你的设计方法是: 。30.(3分)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探究实验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实际问题 解决方法在探究的声音产生实验中,拍桌子时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观察 为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手里仅有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 31.(5分)在学校的橱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右图所示,小聪和小明积极的谈论这个问题:(1)理论上要测量降落伞的下落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__。(2)实际比赛时只要让降落伞统一从教学楼五楼飘下,记录降落伞从开始飘下到着地的时间,即可判断哪个降落伞下落得慢。这是通过相同____________比较______________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3)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降落伞进行改造,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 。(只要写出一点) 32.(4分)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里程/km 0 84 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30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最后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A B C D A A C D A D B B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5.振动 固体 信息 16.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17.1 1.81~1.89之间均对 18.紫外线 红外线 19.晶体 340 8 20.显微镜 望远镜 21.(1)直线传播反射 (2)折射 反射 (3)大于 22.近视 凹 23.甲 乙 24.热胀冷缩 A 38.1 准确 25.(1)静止 (2)汽化 吸收 (3)凸 倒三、解答题(共40分,解答32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6.(6分)(略) 27.(7分)(1)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部 (2)①94 ② a 98 (3)不变 液化 (4)低 28.(7分)(1)尺 (2) 垂直 (3)大小(4)C(2分)(5) D(2分)29. (8分)(1)会聚 10 (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或物距等于一倍焦距等 (3)左 (4)①缩小 ②大 (5)左 (6)两个蜡烛并排放置且烛焰高度不同.然后观察光屏上两个烛焰像的情况(或用嘴轻轻的吹烛焰使其左右摆动.然后观察光屏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或用物体在烛焰前挡住左侧或右侧一部分火焰.然后观察光屏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或找一个发光的F字母作为物体,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合理即可得分实际问题 解决方法在探究的声音产生实验中,拍桌子时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观察 在桌面上撒些泡沫颗粒,观察拍桌子时泡沫的跳动(其他合理答案亦可)为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让光通过烟雾(其他合理答案亦可)手里仅有一把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 先测出整本书的厚度,然后再除以整本书的纸张数(其他合理答案亦可)30. (3分)31.(5分)(1)下落距离 时间 (2)路程 时间 (3)增大伞面面积或减小伞重等(合理即可)32.(4分)(1)120km/h (2)86.7km(评分说明:写对公式得1分、代对数据,结果正确得1分,)
篇4
1、下列现象中 ,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糖块放入水中,水变甜了 B. 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
C. 扫地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2、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
A.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青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
C.青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3、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说明分子间()
A.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不停滴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D.固体、液体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
A.物质的温度 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物质的分子结构 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5、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C.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7、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上点燃火柴头,使火柴头温度升高 B.冬天人们围着火炉烤火身体感觉暖和
C.两手互相摩擦,手感觉暖和 D.在阳光照射下,水盆里的水温度升高
8、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 )
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B.一定和其他物体发生了热传递
C.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9.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D.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1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12、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13. 质量相同的两球,已知甲球比热是乙球比热的2倍,乙球吸收的热量是甲球吸收热量的2倍,那么甲球升高的温度与乙球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A.1:2 B、 1:1 C. 2:1 D、1:4
14.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气体迅速膨胀而做功,此时气体的温度和内能变经的情况是 ( )
A、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B、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温度降低,内能增大
15.一杯水,温度由30ºC加热到50ºC时吸收的热量为Q1,再由50ºC加热到70ºC时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的大小关系为( )
A、Q1>Q2 B、Q1=Q2 C、Q1
16.某四冲程汽油机的转速是1500R/min,那么1min里,该汽油机的冲程数和燃气做功次数分别是 ( )
A、3000个,6000次 B、6000个,3000个
C、3000个,750次 D、750个,3000次
17.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 )
A.热值不变,比热容减小一半 B.热值不变,比热容不变
C.热值和比热容都减小一半 D.热值减小一半,比热容不变
18、如图2-2所示为内燃机的能流图,则内燃机的效率可表示为 ( )
A、η= ×100% B、η= ×100%
C、η= ×100% D、η= ×100%
19、下面几个例子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
A、点燃爆竹,使爆竹腾空而起 B、给烧杯加热,使杯内水的温度升高
C、冬天,人站在阳光下感到暖和 D、用锤敲石头,石头和锤都要发热
20、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依靠飞轮惯性来完成的是 ( )
A、只有吸气和压缩两个冲程。 B、只有压缩和排气两个冲程
C、只有排气和吸气两个冲程 D、有吸气、压缩和排气三个程
21.热水和冷水混合时,不计热量损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 B.热水初温度高,它降低的温度一定多
C.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冷水初温度低,它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22、有关四冲程内燃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作中只有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工作开始时要靠外力启动
C.工作中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每一个工作循环,燃气只做功一次
23、甲、乙两汽车,甲的汽油机效率比乙的汽油机效率高,这表明( )
A.甲做功比乙多 B.甲做功比乙快
C.甲消耗的汽油比乙少 D.以相同的牵引力行驶相同的路程,甲耗油比乙少
24、关于燃料和热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无关 B.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C.煤的热值大于干木柴的热值,燃烧煤放出的热量比燃烧木柴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为了提高锅炉的效率,一定要用热值高的燃料
二、 填空题
25、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26、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8.两个铁块的质量之比为4∶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2,则两铁块的比热之比为_________,吸收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_.
29、如图2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 ;,(填写I或Ⅱ)图中A点的物理意义是 。若水的质量为1.5kg,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J.
C水=4.2×103J/(kg•℃)
30.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装有质量为80kg的水,经太阳晒2h后,温度从20℃升高到50℃所吸收的热量
是 J,这是用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C水=4.2×103J/(kg•℃)31.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_________。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__球,吸热最少的是________球。
篇5
二、物理是很有趣的,但有些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描述。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对这一应该有思想准备。最重要的是思路要清晰,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中学阶段解决的问题多为“理论意义”上的实际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注重问题本质,不要因细枝末节影响对问题的解决。
四、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不要等老师去“灌输”。课后,不要仅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复习、作业、小实验等任务,要主动针对自己的实际,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
五、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比如每学完一章,都要试着用二三百字去概括其主要内容。
六、从某种角度看,课本中的习题可以把正文不好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习题的形式体现出来,是课本正文的延续和补充,因此,要把它放在与正文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许多物理试题包括中考试题就是对课后习题稍加改造而成的。对课本中的选学内容、阅读材料、研究性学习等,要认真对待千万马虎不得,因为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借用其物理背景或某一知识点命题的情况。
七、学习新课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对物理思想的把握上,而不应急于做大量的习题,绝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作为学习物理的核心。习题要做,但每做完一道习题,都要要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哪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及产生的原因、有关条件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做习题,贵在精而不在多,不要一味追求做题数量,钻难题,陷入题海。
八、在观察课堂演示实验和进行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识别器材和仪器的能力,在实验误差太大的情况下,能自觉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实验以减小误差。要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遇到问题,要善于用实验来探讨和验证。从某一层面上讲,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
九、初二物理学习不要求一步到位,刚刚进入初二就“瞄准”中考,做大量类似于中考试题的题目,不但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影响自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篇6
1分化原因探究
认识物理学习分化的原因是进行科学教学设计和有效施教的基础.我认为形成分化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物理学科特点和性质决定
物理知识是由诸多概念、规律组成.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都与生活、生产实际密不可分,都要借助观察和实验手段得以落实、理解.这些概念、规律既具体又抽象更有严密性、逻辑性和实践性.而物理规律又有适用范围和成立条件.而这些正是不能深刻理解物理知识的学生最感头痛的东西,主要表现在概念混淆不清,应用规律不予考虑适用条件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大,而考试题目的设计又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再加上图象、图形、图表、数据等纷繁复杂的信息,学生又难以提取到有用信息进行处理.考试当中还涉及到一些学生的未知领域的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假设推理过程中进行探究.有些题设条件、解题方法和研究结果不确定的开放性试题,不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有逻辑推理的条理性、分析判断的深刻性、引据论证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物理试题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与生产、生活、航天科技等知识联系,要求学生具有构建物理模型、解剖物理模型的能力,联想类比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现在的学生生活学习的空间主要是课堂,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和感性认知基础.学生面对这些问题也只能纸上谈兵,只是空中楼阁,只有强记老师给出的答案,而没有自身的感悟,本来生动活泼的知识就丧失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做起来困难,听起来枯燥乏味.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现状迫使学生也不可能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无法形成作为研究自然科学必要的条件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和乐此不疲的兴趣.
1.2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决定
初中学生思维水平较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以感知为主,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浅显层面.物理知识虽以“物”论理,以“物”悟理,这也正是物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理”都能通过“物”得以明示,有不少定律、定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理想化模型分析、推理出来的,有相当的抽象性.如牛顿第一定律、浮力等内容.而部分学生语文、数学知识“缺腿”,同时学生学习物理之前有一些直观认识的前物理概念,但不少前物理概念既根深蒂固,又与科学的概念相去甚远.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这一科学观点,与学生目睹的事实有冲突,新的观念难以建立.随着知识的加深,综合性加强,特别是从初二下学期开始,一些问题积累多、遗留大、基础差的学生更感困难,有“退坡”的趋势或听之任之的苗头,从而使物理难学和分化似乎成为必然.
2防止分化对策
2.1突出学科特点
实验为基础,感――理,多次循环才能使知识得以内化、活化和升华,最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实现知识的价值及其归宿.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严谨而认真的研究作风,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提高爱科学、学科学,造福人类、奉献社会的远大志向.学生起初之所以喜爱物理,不只是因为物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因为物理课上有很多实验,这是他们学习物理的直接兴趣,也是他们学好物理的情感基础.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这种可贵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将学生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物理的持久动力.实验教学一是忌浮浅,二是忌呆板.如我在物质密度课上,除了课本上测固体、液体密度一般方法之外,让同学们设想实际密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如何去克服,尽可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实验研究的兴趣,学生有得研究,有得讨论,有实验去做,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2重视兴趣激发
初二学生正处在物理启蒙阶段,他们最初对学习物理具有深厚的兴趣,抱有很大的信心,这正是学生学好物理,教师教好物理的有利因素和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充分发挥物理科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为基础,努力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物理”,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触景生情,体现新课程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由于初中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还比较浅显,最初对物理的兴趣浓厚、强烈,但属直接兴趣.而物理并不是节节、堂堂都做到兴趣盎然.随着内容的深化、积累,学生的直接兴趣会淡化,甚至无趣.所以教师的每堂课都应尽可能从激发兴趣入手,着力进行兴趣的培养、巩固和发展,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使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经久不息,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学习物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3狠抓习惯培养
印度有句名谚,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比短暂的行为对人的成长更有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思考探究习惯、实验研究习惯,讨论质疑习惯等,这些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习惯,应做到三不“代替”,学生能完成的实验操作,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能发现提出的问题,教师不代替,学生能解决的困难,教师不代替.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除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这样学生逐渐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