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3 04:4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本培训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培训目标
a、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b、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c、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d、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2、培训组织: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培训管理:学校对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定期或随机等形式,对全体教师的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进行过程督查。强化六种工作态度:积极参与的态度;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团队合作的态度;勤于研究学习的态度;善于反思的态度;合理应用业余时间的态度。坚持做到勤学习,勤钻研,勤反思。
4、培训方式: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可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5、培训考核: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根据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记好笔记,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6、培训总结: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7、资料建档:学校对开展的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以及教师参加该活动的各种资料,做好建档工作,将课程理念、教学观、学生观方面的认识和变化、收获与感悟等记录下来,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篇2
一、做法与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的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中小学校和教师对校本培训拥有充分的自,提高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组织、开展、参与校本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关键。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举办校本培训专题研修班。我们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校本培训组织管理者围绕《校本培训的理念与方案设计》、《校本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评价》等专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培训;其次,提供校本培训学习材料。我们为全县中小学校推荐了《校本培训实施指南》(首都师大出版社出版,张祖春主编)一书,做为各校组织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编印《校本培训知识问答》,围绕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经常在中小学校长会议、教务主任会议及参与各校教研活动等活动中,积极宣讲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研讨,许多中小学校长及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
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持续开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实效。为避免出现“轰轰烈烈搞培训、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确保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开局,在认真总结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入中小学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宁德市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县教育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该《通知》遵循“加强领导、上下互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和意义、组织与领导、实施与管理、条件与保障等方面做了的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知》指出:“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校要将培训内容向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培训方案须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通知》进一步明确:各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各校要根据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校本培训工作,中学以校为主,各乡镇小学以中心校为主体开展此项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长要结合校情提出校本培训的思路和构想,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培训中导向和引领作用。按照《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校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网络。
3、立足校情,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与教师的工作相伴而行。近年来针对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等仍感困惑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内容,围绕这一重点,许多学校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把握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如牙城中心小学以“重读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为培训主要内容;三沙中心小学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培训主题;县一小以“教师角色转换与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为培训主题;海岛中心小学以“复式教学如何体现课堂新理念”为培训专题。总体上看,我县各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内容大多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重点,在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4、创新模式,研训一体,促进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先进的培训理念,只有外化为具体的培训形式,才能有所依托、落到实处。实践经验表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上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校本教研是前提和基础,校本培训是手段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为此,我们在校本培训形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在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中,积极尝试以活动为载体,以校际交流为媒介,以实践反思为突破口,以竞赛评优为动力,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推动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如沙江中心小学通过开展“朝阳工程”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溪南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课改三星”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热情;水门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自我研读”活动,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解决问题。通过定期举办校际协作交流研讨活动、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课堂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展示各校风采,提高培训效益,扩大培训成果。由于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本身的特点不同,各校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也表现得不尽相同。如许多学校广泛采用的基于校际协作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堂观摩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专题讲座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题引领的校本培训形式。年随着我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校本培训形式的尝试。2007年初我们受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委托,承办2007年市校本培训现场研讨会,分别在三沙中心小学、十八中开展基于课例研讨和案例分析的校本培训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5、关注过程,讲求实效,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必须要有一个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为此,我们主要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在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前提下,要求指定具体召集人,明确承办部门。我县各中小学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教务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管理机构,初步建立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霞浦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校本培训申报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估制度等。许多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一些学校还制定和完善了专题讲座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师徒结对和名师帮带制度、骨干教师示范制度等等,这些既为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培训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
6、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考试评价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学实践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从而使许多教师在新课程面前感到茫然和困惑,这使得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成为必须,同时也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角色转变及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在校本培训中引领示范、参与合作、评价指导、服务推广、沟通互联等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校本培训试点校,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四所层次不同、特色各异的中小学作为市级校本培训试点校,通过试点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其次,通过组织研讨会、深入中小学巡回辅导、帮助分析诊断校情、指导制订计划等方式为中小学提供帮助指导。第三,经常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参与教学研讨等,努力做到培训资源共享,培训优势互补。
二、问题与困惑
1、认识不足,观念模糊
虽然从整体上看,校本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接受和重视,但认识不足、观念模糊等情况仍较普遍存在,一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训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应集中精力抓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提高,而校本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忽略或不必开展,存在降低要求,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把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写入了学校的工作目标,列入了年度的工作计划,而更多的情况下是抓而不实、流于形式的。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这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此外一些教师困于沉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没能把参加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联系起来,对校本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是搞形式,是增加负担,因而对培训存在抵触情绪,参加培训学习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内容单一,形式泛化
虽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校本培训,但究竟什么是校本培训、怎样培训、培训什么,许多学校还不是很清楚,缺乏对校本培训的理性思考。一些学校把校本培训的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等,因此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内容陈旧、模式僵化、缺乏新意。主要表现为:第一、培训目标缺乏科学性。一些学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过多考虑学校的工作安排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却忽视了教师的培训需求,缺少针对性、层次性,特别是对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需求有何不同,如何在保证通识培训需要的前提下,满足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需要方面。有些学校前后年度的培训计划几乎完全不同,毫无联系,缺少连续性。第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学校的校本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和单一化,注重理论观念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科知识的拓展培训。学校在选择和确定培训内容时存在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学习需要和个体成长需要。第三、培训形式泛化。有的学校用常规教研代替校本培训,认为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适时开展课堂观摩、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等便是校本培训,培训缺乏层次性、互动性,形式单一,培训低效。常常是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同时听一个报告、一个讲座,其效果可想而知。陈旧落后的培训方式,低劣的培训手段,常常造成教师被动的接受培训,自我培训动力不足,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培训的效果。
4、资源不足,管理滞后
目前,我县的校本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滞后的问题,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未建立,无法评定优劣,难以激发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培训设施落后,培训资源缺乏,专业指导不力等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培训的开展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就我县校本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看,许多学校反映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缺乏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加上资料、设施和经费等客观方面的困难比较多,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开展及其效果。如培训师资问题的解决,如果一味外聘势必受到学校财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一味的校内开发则一所学校中的名师毕竟有限,而且容易出现“近亲繁殖”、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经费短缺,研训分离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分工协作机制的缺乏,人为造成了研训分离。目前就我县来说,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学教研室尚未整合,就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来说,仍分设小学教研室与培训处。其次,在师训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深入中小学指导推动校本培训,以及提高研训人员专业素质等工作动力何来,能持续多久。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需要现代化的培训手段、良好的培训环境,没有一定经费投入是难以运行的。就目前的校本培训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微乎其微,大多的情况是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三、认识与感受
1、实施校本培训,提高认识是关键
要使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认识是关键,必须强化“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中小学校长应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努力成为学习研讨的积极参与者、专业引领上的平等研究者、财力支持上的主动服务者。应从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校本培训的内涵和实质,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好校本培训工作中近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规范和自由等方面的关系。
2、实施校本培训,形成氛围是前提
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自主性的特点,能否形成有利教师研讨、交流、对话的工作氛围;能否给教师提供民主、开放、自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显示个性的舞台,是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校本培训才能生机勃勃地持续开展起来。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营造了宽松、参与、互动、整体推进的培训环境,搭建专家、校长、教师对话、交流的平台。校长应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教师合作探究新的教学机制与教师一道攻克难关;校长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激励教师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良好个性发展和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成功和成长创造机会。要着力于建设注重学习、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积极在学校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建立学习工作一体化机制,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让教师在交流与合作、沟通与对话中,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3、实施校本培训,关注课堂是重点
课堂不仅是教学的时空场所,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舞台,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阵地。以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的校本培训,应以关注课堂,分析课堂,优化课堂为重点。问题是教师学习与成长必经的过程,因此,校本培训不仅不应回避问题,而且应主动地回到每一个教师的课堂中去寻找问题,在研究课堂的同时研究教师、学生,从而加以总结、提升,以此作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只有当教师的培训回归到真实的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才能吸引和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所以,校本培训必须植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聚焦课堂教育教学实践,贴近课程改革实际,选择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培训内容,将教师在教育过程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作为培训的起点,以问题得以解决作为培训的归宿,引导中小学教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施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保障
校本培训的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套校本培训的计划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以及学时登记制度,是校本培训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当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及时研究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应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评估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设立专项资金解决校本培训经费的不足。各学校在年终考评时应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职、晋级挂钩。
5、实施校本培训,专业引领是支撑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但要开展好校本培训,仅仅依靠各个中小学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小学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来组织校本培训,培训工作常常会陷入低层次、低效率、低格局的状态。实践表明,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是校本培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和专业引领,校本培训就会处在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所以说校本培训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取得可持续地发展,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一重要支撑。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确定校本培训试点校,实行教研员挂校指导,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第二、深入研究校本培训的规律、特点以及操作层面的问题,积极开发培训资源,定期深入基层学校,为基层学校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帮助和指导;第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作用,有计划地培训辅导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个逐级负责、纵向贯通、横向辐射、协调高效的立体的培训网络格局。
篇3
对“校本培训”的理解,关键在于对“校本”的认识,就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以校为本的培训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培训权利的下放,学校才是培训的主体。有学者认为,校本培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其一,校本培训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体;其二,校本培训的内容基于学校的具体问题的解决;其三,校本培训以学校发展、教师的教学培训要求和教师发展为目的;其四,由学校自主发起并组织;其五,在教师培训机构和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培训。
一、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校本培训以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学校为基地,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相伴而行,与其他培训形式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新课程背景下,适时的校本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推进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但是理性反思目前形形的校本培训,有些问题值得关注。
1.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受传统培训观念的束缚,而且对新课程理念没有透彻的把握和领会,对校本培训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投入。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因为缺乏对其精神的把握,而不能有效规划学校的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因为概念不清,无法真正投入到校本培训中去,并在培训中发挥其主体作用,甚至有人把培训当成负担,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因此在校本培训中,政策导向和前期通识培训中的价值宣传至关重要。
2.培训形式仍旧缺乏灵活性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校本培训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有些学校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在培训中缺乏对教师新的教育观念的渗透。学校在培训中制度性要求过强,不注重教学实际,模式化现象严重,形式单一,忽视了教育的复杂性和情景建构性。
3.功利色彩浓厚,缺乏后续反思改进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有些学校不是基于学校和教师的需要,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培训的出发点,而是为了学校的形象,使学校跟上课程改革的大流,或是为了应付教育管理部门的检查,功利色彩浓厚,这样的培训偏离了其正常轨道,也给学校和教师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还有的学校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培训缺乏有序安排,培训后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跟踪调查其效果,并在反思的基础上在后续的培训中加以改进,不考虑教师内在素质的提高和持续发展。现在很多学校都很重视教师的校本教学研究,并邀请专家到学校,对教师进行研究方法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结合教学进行研究的素养。应该承认,此类培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师的研究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学校把课题研究当成了创名校的一个招牌,或者把研究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以及奖金联系在一起。这也是违背校本教研开展的初衷,同时败坏了学校风气,不能很好地培养学校文化。
4.缺乏必要的培训保障体系
新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特别是综合实践课要求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并有效开发校本课程。这种背景之下,校本培训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撑,否则,即使校本培训计划得再好,也无法如愿实施。此外,校本培训是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而展开的,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因此制度上需要相应的培训组织进行合理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协调管理。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学校没有一个固定的培训组织,或者有些学校虽然有相应的组织,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对校本培训问题的反思及改进对策
校本培训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降低了校本培训的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在实践中的顺利推进。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显得尤为重要。
1.健全培训机构,从组织上给予保障
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的带头人,是第一责任人,因此,校长要走在教师的前面深入了解新课程的理念,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熟识国家政策和精神,进而能够带领学校决策层正确引领校本培训的方向,提出合理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科组、教研组等学校基层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调动其积极性。
2.做好调研工作,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在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校本培训组织要走进教学实践了解关键问题,从而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和计划。校本培训的计划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即学校整体的长远培训计划、短期的年度或学期培训计划以及更加具体的培训活动,不同层次的培训要互相配合,共同达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长远发展的目标。
3.设置校本培训的专业指导机构
英国作为最早实行校本培训的国家,在校本培训的运作中不仅设有专业发展委员会组织机构,而且配有专业指导教师。前者由学校、地方教育局、大学或地方教师中心代表组成,其职责主要是为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提供建议、协调和调控等。鉴于我国校本培训的方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现有的培训机构的框架内,整合教研力量,建立中小学校本培训的专业指导机构。
4.建立有效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培训的顺利实施
为了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应该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价考核制度,不仅仅局限于证书或论文的数量,还要把目光转向培训的实践转化,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突破传统的与职称评定、年终考核挂钩的奖惩形式。
篇4
一、明确培训理念
培训是动力、是活力、是福利。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牢固树立“校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并确立学校校本培训的方针与策略,把教师实践智慧、教学艺术、教学技能、专业技能、过程方法、教学理论、职业行为规范、职业幸福感等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把资源、形式、方法的组结作为学校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健全由学校行政、各科组长、各年级学科备课组长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具体指导落实各项培训计划和任务。
二、健全管理制度
进一步健全学校校本培训的考核奖惩与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学校关于教研工作的要求》、《学校新教师培训制度》等操作性很强的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并制定学校每学期和每学年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计划。
学校须严格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对于每次教研组活动和专题培训,都要做到“五定三有”,即定时间、定任务、定人员、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全校教师须人人参与。教师培训的结果须纳入《学校教职工考评奖惩制度》,并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及职称评定挂钩。
三、加强人本关注
高质量的工作质量与生活质量是以高质量的生命价值取向为前提的,高尚的师德、深厚的教育工作幸福感、美满的生命质量观是现代教师需要养成的重要的教育生命元素。基于这样的培训视角,学校须在教师培训中坚持倡导“让生命在教育工作中闪光”,倡导每一个教师做四种人,即学习型人、发展型人、奉献型人、幸福型人。学校须持续大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十坚持十不准”等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大力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和公益活动;举行英模报告会、论坛、座谈会及各种专题形势报告会、读书会等等;适时开展以“提高生命质量”为专题的系列讲座;成立教工篮球俱乐部、交谊舞协会、太极拳协会、书法协会等业余群众性组织,经常开展活动,引导教师调节生活节奏、释放压力、陶冶性情、增强体质、丰富生活。
四、完备培训资源
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备设施,为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尤其是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例如,要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资源丰富的校园网,为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便利,使校园网成为师生信息交流,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学校须每学年筹措资金,不断地购进新书,并长期征订有关教师成长的期刊,为每个学科教研组征订业务杂志,为校本培训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落实培训经费
学校须不断加大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对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实验都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期末,要根据《学校课题管理办法》对各课题组进行全面系统鉴定考核,并给予奖励。
六、采取多种形式
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形式。
1.雁领式。雁领式校本培训是以“一课轮上”教学研究活动为平台来开展的。所谓“一课轮上”,即同一节课教学内容,同备课组所有成员依序轮上,每上必听,每听必评,评后必改,连环跟进,从而广集众智,凝聚共识,奠基未来。因此,“一课轮上”的教研活动方式犹如雁群的行动方式一样,大家轮流做领头雁,围绕着一个目标展开,引领全队比肩奋进。旨在整合集体智慧和力量,践行新课改理念,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素养与水平。
2.讨论式。以“讨论式”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校本培训,在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以会议讨论的形式交流、分享和学习开展研究活动中必须掌握和使用的理论思想、研究方法、工具、过程和资料等,以便研究者深入课题研究之中,真正学会课题研究,并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3.风暴式。采用“风暴式”的集中式培训方式,通过名家讲座、外出学习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文化水平和科研能力。这种时间短,容量大的学习,非常有助于教师观念碰撞,变革教育教学方式。
4.教练式。每学期初,针对新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教练式”校本培训,培训周期为三个月。培训的方法以跟踪指导为主,既有结对师傅一帮一的传帮带,又有驻校专家的现场指导,培训的方式以结合教学实际工作的校本培训为主。其间,开展“五个一”的培训活动,即完成好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好一节课、写好一份教学反思、听评好一节课、做好一个教学案例分析等,促使青年教师在磨练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丰富智慧,在历练中发展专业。
5.阵地式。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主渠道职能作用,广泛开展“五课”研究活动,即优质课、公开课、验收课、常态课、推门课研究活动,督导教师立足于自主研究、独立探讨、合作交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6.检阅式。学校要把检阅教师校本培训的成果纳入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大型教学与能力的比赛活动,如“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教师综合素质比赛”、“英语青年教师风采大赛”等,并做到每次大赛有策划、有方案、有实施、有奖励、有总结。通过比赛,让教师自我展示,让学校集体检阅,促使教师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不断增强校本培训、岗位成才的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校本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7.交流式。包括同仁交流、科组交流、校际交流等。学校须不断拓展学校教师交流的渠道与平台,促使老师们旁搜远绍,极深研几,博采众长,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专业化水平。
不难想象,如此运作,假以时日,教师专业发展则必有大成。
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 “双师型”教师; 校本培训; 探索; 实践
从2006年至今,我校为解决“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不强”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可操作经验。
1 准确定位教师培养目标
我校在制定“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对我校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
(1)定性目标:“通过培养,使我校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并有技术开发或设计成果;具有较高的企业生产操作能力,获得与本人专业教学相关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等级证书;具有胜任专业实践课教学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具有工艺实验及创新能力”。
(2)定量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业课教师比例的90%以上,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占95%,其中持有技师证书的教师占双师型教师比例的50%以上”。
(3)各专业部依据这一计划将培养目标细化到具体的专业课教师人头上来制定《专业部学期“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每个专业课教师制定《“双师型”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明确本人在哪个时段达到怎样的培养目标。
2 “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内容的探讨确定
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坚持做好“双师型”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在校本培训中,学校制定了“双师型”校本培训计划,专业部制定了“双师型”培训实施方案。几年来,从培训计划与培训方案及培训过程中我们提炼出了以下五个模块方向的培训内容。
模块一: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模块二:教学方法导论。
模块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模块四: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应用。
模块五:专业实践课教师专业操作技能训练。
我们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上五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将模块一至模块四的培训内容经过提炼与编撰,形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校本培训教材,模块五的培训内容形成培训教材的副本,以专业为单位形成任务培训包。
3 按照校本培训计划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落实有效的培训方式
(1)教学能力培训方式。我们利用校本校训资源对“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培训:第一,岗前培训。由于本专业每年的新聘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大学到中职校的,这些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学的全过程还不熟悉。因此,就要在他们上岗之前,利用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校内的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培训,通过讲座、培训使教师了解学校以及学科教学或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的特点,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了解所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了解岗位的要求。第二,在岗培训。对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结成“师徒帮带”的方式,由专业部派一名老教师与新任教师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关系,定期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共同研讨,通过老教师的示范、点拨和指导,为新教师架起由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大大缩短了新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周期。第三,专项培训。我们利用本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利用理论课较强的教师对实践指导课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培训。第四,通过科研教研活动进行培训。我校利用专业和地方的优势,与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和研发,使教师得到锻炼。
(2)实践能力培训方式。校本培训中“双师型”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培训:第一,利用实验室和校内实训车间进行培训。在实验室和校内实训车间,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挑选有专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缺乏实践技能的新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水平。第二,利用校内工程进行培训。专业建设中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校内工程实践,这样也可以免除工程承包给商家所耗费的资金,同时也使学校的教师得到锻炼。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机械加工设备的安装、维修等,都由本专业的教师组织完成,使教师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就能得到锻炼、培养。第三,通过建立车工、铣工等职业技能鉴定站进行培训。教师通过担任考评员,深入系统地研究机械加工行业员工的岗位职业能力,同时与来自企业的其他考评员有了更多的接触,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等级标准和试题、考试方法的深入研究,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时有更多的发言权和更切实际的意见,在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时有更强的针对性及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第四,选派中青年“双师型”教师到企业进行参加实践锻炼。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对口、专项短期实践,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
4 切实做好有效的培训保障机制
(1)培训制度保障,包括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与激励机制。根据“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结合2006年至今的校本培训成效,我校制定并完善了《“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考勤制度》、《“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技能培训制度》等校本培训制度。
(2)培训师资保障。我们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专项技术培训,然后回校担任本专业的校本培训指导教师。
(3)培训经费保障。学校建立了师资培训费专项帐户,从办学经费中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5%-10%列支出师培费,用于教师培训的生活补助、培训教材、比赛奖励等。
(4)培训时间保障。每周末两天是集中培训,而周六上午安排为全校学科教师分教研组进行课堂教学能力培训,下午安排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操作动手能力实践培训,每月利用一天时间进行专题讲座或研究课讨论反思或说课比赛或优质课比赛或示范课观摩活动。
5 “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取得的效果
篇6
以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立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结合我校发展规划和教师工作目标考核实施办法,把立足点定位在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上,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注重搞好三个结合:一是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相结合;二是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三是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相结合。同时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培养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育创新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充满创新活力、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要求
1、健全制度 完善机制
在原有一系列教研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修订和健全了校本研究开展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如《教研组长职责》、《教科研活动考核办法》、《教科研工作奖励条例》等,使校本研究处处有章可循、规范运行。同时,从保障机制上,我们做到了时间保障、经费保障、技术保障、资料保障。建起了校园网络,使教师从网上获取研究资料,并得到共享。由学校主管领导带领教导处、教科室有关人员随时检查各组活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坚持优秀成果评奖制度。根据每位教师、每个活动小组的活动质量和相应成果,每学期开展一次优秀教科研先进个人评比活动。落实教科研活动考核制度。教务处每学期举行各项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并严格执行考核制度。
2、提高认识,加强培训
校本培训就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有专业理论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所以为了让校本教研顺利开展,首先得让教师们了解有关理论知识的操作方法等。学期开学初,在教师大会中学习上级有关校本培训文件精神,还召集各年级组长培训并部署任务;尽量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并分学科进行专题讲座,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围绕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进行的校本研究的精髓,作深入浅出的解读。为了造就一支专业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聘请外校各科名师进行“一对一”活动,这一活动也是我们学校特色的校本培训内容和项目。三、工作要点
1、校务会专题研究校本培训工作,设立校本培训组织机构和专人负责,其中校长为校本培训第一负责任人。
2、建立配套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各项考勤记录表。
3、为各年级组、备课组订阅了足量的专业报纸、杂志、书籍供教师学习和交流。
4、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科研活动,同时调动教师积极性,组织六次各科集体备课活动,撰写评课稿,进行展示评奖活动。。
5、开展德育工作、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四次专题培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6、聘请各科名师进行“一对一”活动。
四、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工作安排表
...........
篇7
一、建立完善的校本培训机制
为了加快新教师成长,我校建立以下四个方面培养机制:
(1)科学培养机制-一构建符合新教师成长规律的培养机制。
(2)正确的导向机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了的集体舆论,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创设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制定学校新教师培训规划和培训制度等,为新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调动新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开发新教师的潜力,增强新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
(4)合理的保障机制,为新教师的成长提供信息、时间和物质条件,帮助新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校本培训之中。
二、组建校本培训资源
首先充分发挥了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本校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指导新教师成长。其次借用了校外培训资源,让新教师走出校门,充分参加区教育科研活动,进行提高。
三、加强了对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价
我校教导处对新教师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评价和针对新教师发展阶段进行了全程评价。
首先是加强了处于适应期的新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模范遵守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定期组织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思想端正。第二,查了他们的教学基本功,学校领导定期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并及时总结,为他们打下了成长的基础,使新教师在学习老教师的同时充分发展自我能力,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四、加强了对校本培训的管理
1.为加强新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三级管理机构,成立了校级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专业指导小组,以确保我校新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制定了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篇8
高桥初中 丁吾钢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也开始提到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不少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逐渐表现出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期待与热情。
事实上,我们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很贫乏,与学校教育实践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鉴于此,本文围绕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培训作一点理性思考,以期待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一个师资上的准备。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校本培训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
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学生、课程专家,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的总和。在这活动过程中,课程专家只是在校本课程“导航”可能性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真正持久的校本课程开发还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不断地实践探索。一句话,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就很难取得成功。
然而,从总体上讲,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强,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更是显得力不从心。造成上述因素的原因,一方面,我国课程管理部分只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课程的开发只是部分学科专家的“自留地”,轻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中长期存在着“重教育,轻课程”的现象,导致教师的在职培训都缺乏应有的课程知识的教育。教师平时所有的教学任务只是完成教学而不涉及课程开发,以致于教师只知道有教科书,不知道有课程,甚至有些致于力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把课程改革仅仅视为教科书的改编。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欠缺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教师应有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花大力气对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方面的“补课”,这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开发中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
一般来说,通常意义上的教师培训,主要是帮助教师提高本学科的专业知识。
那么,在课程开发中的教师校本培训,则主要是提高教师应具有的课程理论知识,并通过此使教师增长课程开发能力。学科知识及教学理论一般教师所熟知的,课程结构与设计的知识是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这应该是校本培训别强调的。大致而言,我们可以把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化为四个方面:
(1) 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最新进展。(2)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体系。(3)课程设计与管理 (4)课程的评价。
另外,教师的校本培训特别强调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校本培训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从而将学校办成一个“发展个性,不断创新,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
2、通过校本培训,使全体教师自觉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科研之中,发挥教师创造潜能,并提升自己特有的教学实践经验,积极主动地使自己走向“专家型教师”。
3、通过校本培训,促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
教师与社区人员之间,教师与教育专家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教师的合作创新精神。
三、课程开发中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中如何实施教师的校本培训呢?笔者认为,校本培训要在教育
专家指导下的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为主要形式,内容包括:(1)在教育专家指导下,学校要围绕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出教师校本培训方案。(2)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校本培训的相关机制。(3)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选择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子课题。把教学与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4)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聘请学科专家对教师的研究和工作进行针对性指导。(5)校内要通过骨干教师辅导报告,教研组学习研讨等形式提高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认识和实践参与的能力。(6)加强校际间的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加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相互间交流与协调。
校本培训的核心是把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工作化、课题化,并通过教师经常地研究自己的教学工作,探究和解决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不断地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四、课程开发中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
在课程开发中教师校本培训,改革了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培训模式,代之以
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课程理论和课程开发实践的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其培训模式如下:
该培训模式根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学校教师现有的发展水平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选择与课程开发有密切关系的教育教学课题进行研究,强调以课程开发为研究方向,丰富课程开发的知识体系,提升课程开发的能力。
这个培训模式的运作有别于传统的培训。其突出的特征有:①前瞻性。校本培训应获得课程开发前沿性的信息,如课程改革的前沿信息;国内外校本课程开
发的最新动向;国内课程改革的信息;学科教育发展的最新走向。这样,使开发者知道自身所处的位置,不至于坐井观天。
(2)实效性。校本培训中的课题研究,不是追求课题研究的最终结果,获多少奖,而是追求如何最有效地调动每一位教师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如何与自身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为学校的教师发展服务。
(3)灵活性。校本培训所选择的课题,既可以几个人共同参与,也可以发动学生参与,又可以个人独立于某一项研究;既可以选择宏观的课题,又可以选择微观的课题。总而言之,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灵活机动,以发展为本。
五、课程开发中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的组织与管理是顺利开展校本培训的有力保障。在培训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都要靠管理加以调节。缺乏必要的科学管理,在培训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甚至只能成为一种虚假的形式。
学校的校本培训的管理,可以制定一系列保障制度来实现,缺乏相应的制度,实施将缺少可供参照的规定。校本培训的管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培训学分制。学校的校本化培训,可以以学分制的记载,教师完成每一项学习的内容,如教育理论,教改实践,教研论文等,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每学年修满一定的学分才算合格。
学分制对教师的校本培训的质量都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从管理的角度督促教师自觉地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2、奖励制度。奖励制度一是包括个人奖励。对于校本培训中,学习突出,校本课题研究项目完成较好的老师,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物质上奖励,也可在学校范围内组织交流,并把相关情况记入教师档案;二是群体奖励。对于校本课题研究中突出的课题组,进行群体奖励,并把他们的学习研究成果向上级部门或校际单位推荐,扩大影响,并尽力促成研究成果得以转化利用,这对教师将会起到极大的鼓舞和促进作用。
总之,在课程开发中实施校本培训,使教师真正能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在不断的实践行动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从而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中的主力军。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中的主力军,
参考书:
1、王观凤 主题研究培训模式初探中小学管理2000
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
一、校本培训的涵义及意义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所任职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全体教师为对象,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服务于学校和教师,与学校和教师实际紧密结合的一种继续教育活动。校本培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学校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校本培训注重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师教学中的经常性问题,根据学校和教师现实问题,自主确立校本培训的目标,选取适合需要的培训内容,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使校本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校本培训是在教师任职学校进行培训,便于学校管理,使其具有在职性和在校性,避免了教师因外出培训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教师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了培训,节省了培训费用。再次,校本培训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培训成果直接应用到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能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可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校本培训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教育的普遍性,也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其发展目标决定了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组织能力,具有较强专业的知识、实践能力和实际经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手段,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教学开发和创新能力。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校本培训内容主要由教学能力培训和教育管理能力两方面组成。其中,教学能力培训包含教学基本功、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培训等内容;教育管理能力包含心理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班主任工作方法等培训内容。
三、校本培训方式
校本培训既可以在学校的层面上进行,也可以在部门或教研组中进行,培训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报告讲座式
报告讲座式主要以专题报告、讲座的方式进行,它侧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些系统性、共同性和前瞻性问题,是校本培训最常见的形式。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校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在培训时间上根据培训内容可长可短,可以是一、二小时的专题报告或是延续一个月的心理培训专题讲座。在培训师资上,有来源于国内理论界的权威专家或学者,企业的资深管理者或技师,学校的领导或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二)研究讨论式
研究讨论式通常以学校教研活动的形式开展,以部门或专业教研组为单位,以平时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或教师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中心,让参与者集中在一起对某个问题进行研讨,是校本培训中最常用、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在研究讨论式培训中,学校要针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主要问题,提前确定研究讨论的主题,使参与者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就某个专题结合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情况展开研究和讨论,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
(三)资源共享式
资源共享式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培训的方式,具有可操作性强、成本低、效果好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高的特点。在资源共享式培训中,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开展:一是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校内骨干教师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开展教学,起到传、帮、带作用;二是轮流选派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学习,使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能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三是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专业操作技能比赛,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课题研究式
课题研究式是利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进行培训的方式。学校组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申报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以项目为载体对校本问题开展研究,通过课题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应用推广,使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不断完善,将教学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五)独立自学式
独立自学式是由教师个体根据学校要求开展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教师独立自学式培训中,学校要让教师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要求教师制定出较为严密、完善的自学计划,积极为教师自学提供条件,采用学校统一定时与教师自定时两种形式结合,使教师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资源开展学习,在学习结束时对教师自学结果做科学、公正的评价,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学习,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对校本培训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校本培训保障机制,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作用,树立全员培训的观念,组建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和教师发展的需求,以及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全面切实可行的教师中长期培训计划,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和内部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将校本培训与教师的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年终评比等挂钩,依托网络平台为每个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记录教师个体校本培训档案以及各类获奖情况,以制度来保证培训顺利进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篇10
我乡小学现有班主任37位。在他们当中有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老班主任,有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中青年班主任,还有踏上工作岗位没几年的年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不能光凭经验办事,必须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性思考,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全面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教育部,省、市、县关于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及培训方案等精神,按照学校的工作部署,为确保我校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提高全体班主任的素质和班级管理水平。在2011年12月底之前,全体班主任完成20学时的校本培训任务。通过培训,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
2、构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班主任上岗制度、班主任聘任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规范管理等工作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从2011年下半年起,凡进入班主任队伍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均应接受不少于20学时的专题培训。
3、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的发展。根据我校校本培训计划,开展班主任全员培训。通过实施班主任校本培训计划,进一步完善我校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培训对象
全校在岗班主任和班主任后备人员。
四、培训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年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2、实效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现实问题设计与安排培训内容,重视经验交流,突出案例教学。
3、创新性原则。积极创新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针对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灵活性原则。采用集中校本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五、培训内容
根据我校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规范、班主任素养、班级管理、班队主题设计、班主任专业成长等五个专题模块。
1、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3、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
4、班级管理方法与创新。
5、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选学)
6、学科德育渗透与道德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专题。(选学)
六、培训模式
采取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并完成相应培训任务。
(一)县级培训
1、选派一名分管领导参加县班主任培训的培训者培训。
2、推荐优秀班主任参加县骨干班主任培训。根据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统一部署,我校推荐优秀班主任参加培训,并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
3、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统一部署的专题培训。
(二)校本培训
1、建立班主任学习制度。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每月推荐有关的专题文章,方便广大班主任学习。同时,学校购买有关班主任成长的书籍并积极向班主任推荐有关的专业书籍,组织教师学习,进行学习心得交流。
2、建立班主任反思制度。班主任老师每学期写两篇班队工作文章,可以是总结,教育反思,也可以是叙事或案例,记录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失败之举,或者面临的困惑,为自己留下进步的轨迹。
3、举行班主任专题论坛。我校班主任专题论坛关注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问题。第一学期的主题是班级管理系列之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第二学期的主题是班级管理系列之二——班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第三的主题是班级管理系列之三—学生管理工作的艺术。学期通过务实的交流,探讨班级管理中的普遍性问题,展示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让更多的班主任老师从中受益。
4、加强班主任理念转变的培训。培训的方式有专题讲座、班队活动案例交流、教育叙事交流、观看录象等等。担任培训工作的老师为学校行政领导、优秀班主任。
5、推广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每学年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评出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并将他们的经验推广。
6、聘请有关的专家、优秀班主任来我校作报告、作讲座。
班主任校本培训安排如下:
七、培训方式及方法
1、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指新学年的开学前,对班主任进行有关班主任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指利用班主任会议时间,分专题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
1
2、在职培训和参观考察相结合。比如到相关学校或单位实地考察等。
3、实验研究与相互探讨相结合。即把班主任工作与教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相互探讨,在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名师传授与自我总结相结合。请本校或外校有丰富育人经验的老师做专题报告,每位班主任撰写育人心得或论文等。
5、读书读报与上网学习相结合。每位班主任除了将指定的书阅读外,还要充分利用网上的有关资料学习。
八、培训措施
1、成立芍药山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组长:杨勋海
副组长:王传香
组员:朱俊忠 查传菊 徐翠 梁夫霞
培训工作小组
组长:王传香
组员:朱俊忠 查传菊 徐翠 梁夫霞
2、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规范班主任培训的操作程序,做好培训工作精细化,不断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