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刀电影范文
时间:2023-03-16 02:1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钢刀电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风格。音乐,弹奏效果;音乐表现力
“乌克兰诗电影”成为上世纪60-70年代乌克兰电影的主体创作风格,1964年,一部叫《被遗忘祖先的影子》的乌克兰电影震动了整个世界影坛。这部影片如同一首绝美的叙事诗,充满了独特的乌克兰民族风格和动人的民族音乐。乌克兰是一个极北冰冻却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家,在历史上她曾经属于俄罗斯的一部分,虽然现在独立了,但自从格林卡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后。在乌克兰这个充满音乐和艺术的热土上便产生了无数用血肉乃至灵魂来创作和演绎俄罗斯音乐的艺术家。乌克兰将自己的沉稳、苍茫、思想和信仰全部融入音乐中,每首乐曲都像诗一样饱含热情又意义深远。2005年我本科毕业后,选择了去乌克兰继续深造学习钢琴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而我在乌克兰的第一节钢琴课也是从《被遗忘祖先的影子》这部影片中的音乐开始学习的。在乌克兰学习期间。我先后师从于乌克兰著名钢琴演奏家Uogmula Malqevuqu,柴可夫斯基音乐研究院著名钢琴教育家、钢琴系教研组主任Ollza和乌克兰国立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钢琴教育家、博士生导师Tomula,学习钢琴表演及钢琴教学。
在乌克兰这两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师从外国专家学习钢琴不仅在演奏水平上有大幅度提高,而且在诠释音乐、表现音乐风格、树立音乐形象上都迈上了一个新高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方面进一步开拓了思路、拓宽了视野。结合三位国外钢琴家、教育家的钢琴教学法和我两年来在乌克兰学习音乐的认真探研及细致揣摩,对乌克兰钢琴教学风格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即:严格而富有创意的基本技术练习。独到而富于个性的教学曲目和音乐表现;科学而合理的教学进程和公正的教学评估标准。
在基本技术的练习上,如果一天能有4至6个小时的练琴时间,那么就要保证2个小时的基本功练习。每天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调,练习单音和八度音阶、琶音、半音阶,既有同向也有反向,既有单一型也有混合型。另外,根据所练曲目的不同特点和难点。教师会为学生编出基本技术练习,让学生作为突破难点的辅练习使用。例如:手指伸张练习、拇指灵活练习等。对于弹奏不准确的琶音,教师会主张用两个或三个音一组的变节奏加以练习,而且要求至少保证三遍没有错音。在弹奏时手指摆位距离也要求稳定,以指法的调节作为均匀、流畅、快速、轻盈弹奏的准备动作。此外手指弹奏要有预见性,弹奏时要准确而富有节奏。每节课教师都会对不自然的弹奏状态和多余的弹奏动作加以纠正。而且在弹奏状态上一直强调松弛、自然,手指要有弹性地抓键,手掌则牢固地支撑成桥状。这样通过严格持久的基本练习,使手型坚固,弹奏的音质清晰。
基本功练习的关键在于练习的方法和练习的质量。学生弹奏基本功练习时,大多追求的是声音的饱满,以至于失去了弹性。而在乌克兰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指导学生追求声音的自然,同时也要求他们克服声音不集中的问题。在这个追求过程中,从示范到讲解,不是只停留在声音的饱满、清晰、快速、均匀的概念上,而是在为学生树立乐音的概念。这样不但为学生乐音音响的树立创造了条件,而且即使学生在技术尚有欠缺、不足之时,也可做到“让音乐带动技巧,让技巧展现音乐”。
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给学生布置了什么样的曲目,更重要的是这些曲目使学生达到了什么样的弹奏效果,怎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发挥出每位学生的演奏优势,展现他们的个性表演。而怎样有利于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加以解决,我的老师――柴可夫斯基音乐研究院的Olika教授在曲目选择上有她自己独到的想法。例如:对于手型不够稳定、手指较软的学生,她主张多练和弦,逐步增强手掌的支撑力和指尖的抓键能力。经过这样的练习,手指在弹奏快速单音时就会随心应手了。对于弹奏速度迅捷、弹奏准确但音乐表现不到位的学生。她会选择抒情性的钢琴小品来让学生演奏,以提高学生从听觉方面的主动感觉弹奏效果的能力。如舒曼的“夜宿”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丁香”等。可以说,她不仅注重发挥学生已有的弹奏优势,而且更注意解决学生弹奏中的问题。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曲目加以有所侧重地练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钢琴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乌克兰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音乐表现力乃钢琴演奏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国外钢琴教授是通过钢琴作品讲解音乐表现,借助音乐表现贯穿讲解钢琴技术。这种因材施教的独特钢琴教学风格,自始至终都在探究音乐表现力。一首艺术作品的演奏是否成功,音乐表现有决定性意义。除技术层面外,还受诸多要素的影响。以下我从三个方面归纳阐述。
一、把握不同的风格
依据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作曲家的钢琴音乐作品,在艺术情趣与音乐韵味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继承或延伸关系。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整体定位和宏观思考,以便深入到作品所表达的作曲家整个内心世界,挖掘最有价值、最“美”的因素。
二、塑造艺术个性形象
音乐形象最重要的是在于它的生命力,学生应当塑造出的音乐形象是生动的、立体的。 而往往被学生忽视的是作曲家在创作时已经将他的思想、情感等一切蕴藏在乐曲之中,只是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它并通过演奏的方式,将无声的乐谱表达出有声的生命去诠释、展现和塑造音乐形象。
三、创造出视听的色彩
教师可以从电影、美术、文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诠释作品。我在乌克兰上的第一节钢琴课uogmulaMalqevuqu教授就是先给我讲解了电影《被遗忘祖先的影子》的故事及音乐,这部影片从视觉,听觉、思想、心理等方面体现出了一个民族的艺术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音乐带有很浓的民族风格,这对于深入理解乌克兰、俄罗斯的民族音乐特点有很大的帮助。她还经常用一幅幅图画给学生讲解音乐内涵。她经常说,“音乐表现是有内容的,有情景和感情的”。但音乐的色彩变幻要依靠学生很敏锐的听觉作为根本保障,在每一次练习中,我们都应该用心去听,主动性的听觉能起到监控的作用。倾听自己的演奏是所有音乐演奏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学生演奏的音乐才能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发自内心的感染力和光辉的生命力!
在教学进程的安排上,钢琴教授Tomula把一学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编定指法、确定练习重点,第二阶段一慢速完整背奏,树立正确的音响概念;第三阶段一运用所有手段精雕细琢曲目,达到音乐演奏的效果。由于教师给学生布置的曲目较多,而且要求相对较 高,所以学生背谱子的磨合期往往要更长,也致使有些曲目在第二学期才能完成第三个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常常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只要学生在弹奏中出现失误,她都要先从指法的角度考虑出好几种方案,让学生尝试,从而使学生自己找出哪种指法在弹奏时更适合自己、更为准确、舒适、能够达到所需的音乐效果。在这个阶段,她会先要求学生把难点背出来,以使自己在平时练习时有重点地练习并解决困难。在第二个阶段,对学生弹奏不如意的地方。她会反复地讲解并示范,让学生将应有的效果植根于心里。第三阶段,探讨更多的是踏板的用法和触键方法。她的教学进程更多地为了观摩、音乐会准备,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试中。对于作品的背奏,音乐意境和形象等问题,她会在二、三教学阶段贯穿始终。也正是因为她这样的教学法风格,才能让我深刻地领悟到著名教授朱工一先生说的一句话: “要把锻炼艺术表现像训练技术一样去对待。而且永远把两者结合起来”的深刻含义。
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Tomula教授按照曲目的难易程度,弹奏的完整程度和学生对作品的表现程度将分数分为五档。90分以上的学生为基础好,能够较好地领会教师意图,达到教师布置曲目的要求;80分至90分为能较好地完成有难度的曲目,且练习效果较显著;70分至80分为能够弹奏中等难度曲目的学生,60分至70分为有失误的学生。60分以下为无法完成曲目的学生。她的这种评估方法,克服了以前凭印象或感觉粗略打分的弊端,评估手段体现了钢琴考核的重要环节,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篇2
英语在日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长期以来它是作为一个选修课存在的,但却有着实质上的必修地位;日本人的英语口语表达和英语托福成绩皆是不佳,但是,参与国际化进程却比较深入,而这进程常常是英语为沟通中介的。日本的英语教学就是在这样一个矛盾的背景下,却又很有生命力地发展着。比如:2007年9月新公布了课程改革修订方案,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继续提升英语的地位,增加小学5、6年级英语课时,变原来的预备阶段为正规英语教育的开始。虽然,自2002年以来,日本修订的中小学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初高中英语的必修地位,采取了积极措施,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甚至在公共场所播音员讲话,全是日化英文,这不是个别问题,而是普遍现象”。甚至有学者断言:日本的英语教育是失败的。本文作者选此题目,把日本英语学习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原原本本地介绍出来,并尝试着对其特点予以归纳。一则,以便我们下一步与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作对比,进而促进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完善。二则,请方家批评,来推动学术的争鸣。
日本初中英语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初中纲要》)的主要内容
《初中纲要》的框架结构为:总体目标――各语种具体目标和内容――教学建议,其中在“各语种具体目标和内容”的标题下以英语为例作了详细说明,并在最后附录中规定其他语种学习指导纲要应参照英语来执行。对于教学目标,《初中纲要》把它具体化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强调对于简单英语的熟悉、适应或习惯。其中,听和读是输入,目标是要领会对方意图;说和写是输出,目标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作为主体部分的教学内容,《初中纲要》用四个互相贯通的条目来表示:语言活动、实施建议、语言要素和处理建议。如下所述:
1、语言活动:听力活动要“模仿、遵从英语的基本发音特点并理解语调、语气的作用;口语活动要熟悉英语的基本发音特点并正确进行英语发音,使用不同的技巧;阅读活动要“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挑选出故事、描述性文字的重点部分;写作活动要针对听到的或者读到的材料,能够做笔记,写感想、观点等,能够写出便条、信件等,来把自己的观点正确无误地传递给读者等。
2、(开展语言活动的)实施建议:应贯穿各年级的内容,通过交际活动培养沟通能力,学生应能学会如何在特定语境中用合适的功能项目来表达。并附录了两个方面的语境举例和三个方面的功能举例;列举了分级的具体要求。
3、在(为开展上述语言活动所必需的)语言要素:字母、标点书写方面的两个要求;单词、搭配和惯用语方面的三个要求;语法项目方面的九个要求。
4、(对这些语言要素的)处理建议:(1)对较难的语法条目仅要求理解,如:“主语+动词+ what从句”、“ 主语+动词+间接宾语+不定式复合结构”和“关系代词的限定性用法”。(2)“对于语法条目,教学重心不在于术语概念和知识本身,而是更重视实际应用”。
对于教学建议,《初中纲要》给出的英语原文是“Syllabus Design and Treatment of the Contents”,即:“课程提纲设计和教学材料选择的建议”。其中,课程提纲设计共给出了八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提出应根据学生和地区状况区别对待,“要充分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不同因素和地区状况,每所学校都应建立适合各个年级的合适教法,以求通过三年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然后依次强调听说活动在所有语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语音、字母、单词和短语的教学建议并在学习策略上提出帮助学生形成运用词典的良好习惯。最后对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电脑、网络等其他教学辅助手段,甚至可以借助操本土英语人士的帮助来开展教学。
日本高中英语学习指导纲要(以下简称《高中纲要》)的主要内容
《高中纲要》的框架结构同上,先是总体目标,“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交往沟通能力,诸如理解信息、领会说话者和写作者的意图,表述他们自己的见解等,加深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形成对外语交流的积极态度。”其次,各具体科目,即:听说交际课程I、听说交际课程II、英语I、英语II、阅读、写作。 最后是以上科目的教学建议,要求循序渐进,先“I”后“II”,教学材料的选取原则同样提到了上文的三个“有助于”。下面就各科目及附录作一简要介绍:
1、听说交际课程I:其课程目标为“发展学生理解和传达信息、观点的基本能力;通过讨论日常话题,使学生形成一种主动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态度”。
2、听说交际课程II:其课程目标是在听说交际课程I的基础上作进一步(To further develop)的要求。要开展的语言活动也是在听说交际课程I基础上,新增理解发言稿的框架、要点。
3、英语I:其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基本的理解听、读内容能力,通过用英语说和写来传达信息、观点的能力,培养就日常话题的勇于交流的积极态度”。
4、英语II:本课程的条目要求(如:课程目标、语言活动、语言要素等)大都是在英语I之上的深化。同英语I相比较,在开展语言活动时“要在综合语言活动中能写摘要并交流听到的、读到的观点”。掌握的词汇量为1800个。
5、阅读:其课程目标是“通过阅读进一步发展学生理解客观信息和作者意图的能力;培养就内容广泛的话题进行交流的积极态度。”
6、写作:其课程目标为“进一步开发学生根据情境和目的记录信息、观点的能力,通过使用这些能力培养学生对待交际活动的积极态度。”
7、附录部分共有三个内容:语境举例、功能项目举例和语言要素表。
日本英语学习指导纲要的特点
1、课程目标层次化、体系化。如上所述,日本英语学习指导纲要都采用了目标――内容――建议的表述方式。其中,下一个阶段是上一个阶段的继续和深化,常常用进一步(further)来区分各个年级阶段的目标不同。六门支撑课程的具体目标要求与之相似。所有这些目标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应用外语交流的积极态度;重视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交往沟通能力。这样,它们共同构成了,“培养会讲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的基本组成部分。
2、语言活动和语言要素的有机配合,突出听说活动但也不轻视语言要素(语音、句式、词汇、语法条目)。无论初中还是高中的各课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都要求选择合适的语言要素来开展。
无论是语言要素,还是语言活动本身,都不能死记硬背语法条目,知识本身,而是注重鲜活语境下的实际运用。
3、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方面详略不一。突出方面是各语言活动、要素的处理上建议详细;而教法选择、教师具体工作上建议简略,不做明确要求,但有原则,如:主张循序渐进、贴近学生实际。
2003年,经文部大臣签署了修订后的《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阐述了面向二十世纪的日本英语教学的性质、地位、功能,外语教育和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要求、模式、手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师训、评价、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力求为日本培养出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掌握英语的国际型人才。对比一下,我们会发现行动计划更具政策性,而指导纲要更具原则性。纲要是行动计划的内核及一个基础部分。可见,结合本国的学情和国情,重视基础性和原则性是日本英语学习指导纲要的重要特点。
作为国情、学情更为多样的泱泱大国――中国,我国政府正面临着一个重要课题:在进行课程标准的修订时,如何在保持优良传统精华的同时,又乐于吸收当代先进的教学理念?
篇3
请不要看轻任何生命――访《灵车男》导演甄柏荣
关于《灵车男》
《灵车男》这个名字乍一听蛮奇怪的,导演甄柏荣对此有他自己的见解:这个名字,在那一年制作的时间中从来没有改变过,因为他要说的就是“灵车”和故事中的“男生”。由于希望了解“死亡”背后带来的意义,甄柏荣比较喜欢用葬礼来开始说故事。很多人认为葬礼是为了死去的人而设的,而他的想法却恰恰相反;葬礼只是为在世的人而设,让他们舒发哀伤,悼念先人;然而死了的,已经死了,什么也不在乎。甄柏荣希望从一个经常,或者说每一天都必须要面对生离死别的人的角度去看待亲情。其实这样的处境,很多人都要面对,甄柏荣只是把这些东西集中起来了。
每一部片子的拍摄都是困难的,要说灵车男的故事,就注定他们要与灵堂和殡仪馆打一段时间的交道。据甄柏荣回忆拍摄的前期筹备,剧组工作人员一起在灵堂坐了一整天,只是为了能多了解关于灵堂内的各种细节。作为学生的毕业作品,学校给予了一定的资金,但毕竟有限,灵车、灵堂、演员等所花去的费用远远超出预算,导演和组员自己也为影片资助了不少。为了能找到最适合、最便宜的灵堂和灵车,在拍摄前的筹备阶段,柏荣一组走遍了当地所有的灵堂和殡仪馆。似乎是因为大家在拍摄前的准备非常用功,为实际拍摄做好了最完整的铺垫。到拍摄阶段,反而没有太多的困难,一切比较顺利,效果也很不错。能够在学校的规定下(8天之内)拍摄完毕,柏荣一组工作人员都很满意。采访中柏荣告诉我,从拍片的整个过程来讲,他们终于明白了,拍电影除了要自己做好100%的准备,还要看运气。《灵车男》的故事大部分需要外景拍摄,如果天气不好就无法进行拍摄,而剧组一早就已经和学校敲定了交片的日期,所以工作人员除了每日都要看第二天的天气预报之外,还要去诵经拜佛,求上天明天不要下雨。
《灵车男》拍摄的机型是Arriflex16SR3,后期制作方面,采用学校选择的Avid-Media Composer、Pro-tools等设备。这部片子是甄柏荣第一次亲自编写的剧本,夹杂了比较多的私人感情在里面,在这一点上与他从前的作品有所不同。但他谦虚地说:“当然,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也很有帮助。因为写故事给自己拍摄,会很容易迷失在里面,所以要在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喜爱中取得平衡。身为导演,总不能完全忽略观众和别人的看法,这是这个岗位的责任。”
得到奖,当然很开心,因为这是一定程度上的肯定。柏荣还可以自豪的告诉他的组员,前一段日子的辛苦没有白费。可是,除了明白自己的作品能给别人欣赏之外,柏荣说:“奖项对我未来的作品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创作、拍摄上的困难仍然会存在的,但正是这些东西才是电影最有趣的地方。这条路还是要继续的走,我希望将来能够找到多点资金,拍摄自己喜欢的东西。”
结缘《木乃伊3》
2007年甄柏荣顺利通过了香港“安乐电影有限公司”的面试,获得参与好莱坞的电影《木乃伊3》拍摄的机会,在北京与上海之间奔走。作为“制作助理”的甄柏荣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管理现场人群、运送器材、化妆间助手、与外国团队沟通等。有时还得在沙漠中奔波。虽然辛苦,但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内地的电影制作人,他们大部分是副导演,有些则是制片。《木乃伊3》的庞大拍摄组(有1000-2000人)一开始让柏荣有些难以适应,其中一个工作是给所有工作人员制作“工作证”,结果每个人的名字他都记得住。在短短的三个月参与拍摄期中,剧组内人员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以及远大的理想给柏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有了这次的交流与合作后,柏荣说:“我还是非常非常的期待与之一起创作电影的机会的”。在采访最后,甄柏荣告诉我:“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一些小制作,大家不分你我,一起参与完成一件事,显得特别的亲切。”
略看香港的影像专业
香港有好几个学院有影像专业,比如说甄柏荣就读的“香港演艺学院”,其中一个学院就是“电影电视学院”。胶片、数字等的制作流程包括电视台的制作在这里都能学到。另外,香港的“香港城市大学”也有“多媒体创作”的课程,除了网页设计及广告创作,还有影像专业供同学们选择进修。还有“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也有课程涉及DV或是高清HDV的课程。
以上的学院在香港是最具代表性的,“香港演艺学院”的电影系每年也会有很多影片参加各大录像比赛或影展。甄柏荣说,他去观看过另外两所学院的学生毕业作品,水平都不错。关于香港拥有影像专业的学校,甄柏荣给我介绍到,各大学院的环境和气氛也很好,设备也非常齐备,学生都能接触或学习到最紧贴这行业的器材和技术。但是他本人认为各大学院也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毕业生与电影行业之间的衔接。一方面,电影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难度比较大,常常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电影行业方面也很缺人,找不到适合的帮手。
针对怎样跨越这个“沟壑”,甄柏荣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对于毕业生,电影界对其工作要求是制作‘助手’。我认为电影学校应该设有专门的‘副导演’或者是‘电影助理’的课程,让学生懂得如何从基础做起,一步一步的再往上升,而不要只是一味的想直接成为电影大师。另外,电影制作单位也应当主动与电影学校合作,这样才会在新人衔接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应该抓紧机会,多实践,不要在乎工作等级的高低。就是在剧组里当一个‘小工’,也要尽量多认识一些电影工作者,随时准备好自己,把握机会。”
经验可以分享,但无法复制――访《丘比特女孩》制片黄棋帝
关于《丘比特女孩》
本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短片大赛DV单元专业组的“最佳导演奖”非《丘比特女孩》莫属。评委会更是给予其“视角独特,想象丰富,镜头凝练,是大学生短片的倡导方向”的高度评价。无论是在颁奖现场还是网络上看过《丘比特女孩》的人,都会对片中亮丽的色彩,轻松活泼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其中女孩手上那根可爱的红线想必则是全片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然而这个亮点却来源于该片编剧叶守恒的一个梦。话说他在编写丘比特女孩碰到瓶颈时,作了一个梦,梦到他到了鬼府,进了阎王殿,看到了生死簿,甚至有他自己清楚的生死时辰。但制片当时对编剧的方向要求并不是鬼片,而是希望是一个女孩拥有特异 功能的剧本,且类型是轻松的爱情片。最后编剧将这个梦与爱情有关系的月老相结合,月老以神话能力缔结人间姻缘,加上考虑我们是以女生的视线为主,将月老改成丘比特,《丘比特女孩》的红线也就这样写出来了。
《丘比特女孩》剧组采用的拍摄机型是CANON公司的HDV XL H1,后期制作软件则运用了Final Cut Pro软件。片子最困难的部分应该是预算与画面效果的矛盾,制作人员对于红线的处理,打算采用实体拍摄,重点部分加特效的模式。这样一来,包括线的方向、材质、粗细与演员的配合,都要通过一遍遍地测试与不断地改进,也因此该片男主角王柏杰在骑机车的镜头中,被红线绊倒;虽然伤势不重,但还是把这个如大家庭般温暖的剧组的成员吓得不轻。
棋帝告诉我,和其它学生作品一样,设备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学校没有的器材,还是得自费去租。由于经费的关系,也不太可能玩太多技术上的花样(如使用遥控直升机之类的)。《丘比特女孩》与其它短片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是一部尝试由制片主导的短片,包括资金筹募(该片资金来源于两部分:台湾新闻局“电影制片与发行硕士学分班”拨款和制片自筹)、影片定位、剧本设定、团队组成与营销推广。作为制片人的棋帝说,虽然这部戏是由制片主导的,但《丘比特女孩》最重要也是最珍贵的部分是整个团队的力量和学生独立制片的精神。虽然包括团队挑选都是制片理性评估,成员能为影片的创作加分方才能够进入剧组,但大家不计报酬、相互激荡创意的能量,是绝对无从计算预测的。《丘比特女孩》能获得一些不错的成绩,都是团队的创意与能量。
制片出身的棋帝,在拍片一开始就给《丘比特女孩》一个定位:丘比特女孩主要目的并非艺术成就,而是观众。影片的观众市场方面可能不是教授在行的,但除了给棋帝片子上专业的指导外,教授仍介绍了最了解市场与观众业界的前辈来提建议。我们的采访期间,正是《丘比特女孩》在台湾发行DVD的日子,台湾的观众在主要的书局与唱片行都买的到。
与内地的交流
“我并没有机会看到内地的作品,很可惜;仅有的几部作品也都是几年前的短片。感觉内地作品较深层有涵养,专业技术也相当纯熟。但相比较缺乏有创意的题材与剧本,呵呵,我的个人想法。”当我问到棋帝是否观看内地的学生作品或与内地是否有专业交流时,棋帝如是说,“我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曾到北京电影学院进行过两周的参观访问,当时学校安排的课程主要是中国的电影历史从第一代到第六代导演,其中有一节课是谢飞教授亲自授课。比较遗憾的是,那时是寒假,上课之余我并无机会接触当地学生以及他们的作品。那次的参访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北京电影学院整个学校都是学电影的,哈哈。你知道吗?在台湾能够成立个电影系已是了不起的事了(当然,这其中牵涉当地法令,师资与设备器材等问题)。”
另外,棋帝本身是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的交换学生,近期有与香港浸会大学研究所的同学办联展,实际的拍摄计划还在筹备之中。
关于未来
关于未来,棋帝对我说:“我们的团队会不断向前,希望很快能有新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但以这次的经验,拍片真的是不断学习与成长的工作,经验可能分享,但无法复制;至少我觉得需要学习的更多了。”
因为台湾没有针对娱乐与制片方面的教学,目前棋帝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等他学习完毕回国后便准备毕业,随之而来的就是所有台湾男生必经的“服兵役”阶段。他的计划是不急着一直拍片,毕业后会以电影营销的工作为出发点,先到发行商、不同媒体平台工作。“因为我观察到的影像工作着(创作者)太辛苦了,我听过一个制片说:我有责任让大家(影像工作者)都吃的饱。我希望我能多了解产业本身,能让创作在台湾有良性的循环机制。如果我有机会是个制片,不仅要让大家都吃的饱,更要让大家知道之后的每一餐在哪,让其它行业都急着与我们抢饭碗。”可爱的棋帝一脸的踌躇满志。
篇4
[关键词]25HZ相敏轨道电路 电气集中联锁 电路 化牵引区段
西编组站铁路信号电气集中联锁采用了25HZ相敏轨道电路来满足西编组站与西站电气化牵引区段对轨道电路的特殊要求。这种非工频制式的轨道电路对50HZ牵引电流的基波及其谐振干扰具备有效可靠的防护措施,保证了轨道电路设备可靠地工作。西编组站铁路信号6502电气集中联锁中使用了安全型继电器控制,色灯信号机,锁闭设备等基础设备,它们的使用完成了指挥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向行车有关人员指示运行条件,对行车运行方向、运行间隔、运行进路以及运行速度进行控制,提高了运输效率。电动转辙机和色灯信号机在电气集中联锁中的使用使道岔转换及进路的指示等在室内完成,改善了职工的劳动条件,即使在恶劣天气环境下仍能保证安全行车和可靠运输。
一、6502电气集中联锁的基本设备组成
西编组站6502电气集中联锁由室内控制台,区段人工解锁按钮盘,继电器组合及组合架,电源屏和分线盘;室外色灯信号机,电动转辙机,轨道电路和电缆线路组成。
二、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组成
送电端设备构成:送电扼流变压器BE25、轨道变压器BG25、电阻R1、保险RD、保险RD。
受电端设备构成:受电扼流变压器BE25、轨道变压器BG25、电阻R2、保险RD、防雷、防护盒HF、25HZ轨道继电器GJ(JRJC1-70/240)。另外25HZ轨道电路的轨道电源和局部电源分别由独立的轨道分频器和局部分频器给轨道继电器的轨道线圈和局部线圈供电。
1.扼流变压器。扼流变压器的牵引线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线圈匝数相同,而两线圈电流方向相反,所产生磁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信号线圈中不产生50Hz感应电流,对25HZ信号电流来说,是由一根钢轨流向另一根钢轨,从一个方向流经上、下牵引线圈,与信号线圈共同形成变压器。
2.轨道变压器。97型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送受电端使用同一类型的变压器,新型号为BGz-130/25,BG3-130/25,BGz-130/25采用CD型400Hz铁芯,主要用于移频电码化区段。BG3-130/25采用CD型50Hz铁芯,用于送电端时作为供电变压器,用作中继变压器时,为使二元二位轨道继电器的高阻抗与轨道的低阻抗相匹配,其变比费固定的,与扼流变压器连按时,变比采用1/13.89,无扼流变压器时,变比采用1/50。
3.固定抽头式电阻器:(1)R1-4.4/440-0.2Ω+0.4Ω+0.5Ω+1.1Ω+2.2Ω允许通过电流10A。(2)R2-2.2/220-0.2Ω+0.4Ω+0.5Ω+1.1Ω允许通过电流10A。
4.25HZ轨道继电器(JRJC1-70/240)。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接收器采用二元二位继电器,属于交流感应式继电器,是据电磁所建立的交变磁场与金属转子中感应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而动作的。JRJC-72/240型继电器由带轴翼板、局部线圈、轨道线圈和接点组四大部分组成,安装在铸铝合金支架内,活动部分来用滚珠轴承双重防护,可靠性更高,便翼板转动灵活,耐久。
当通以规定颇率的电流,且局部线图电压超前轨道线圈电压的角度0°
三、25HZ轨道电路的特点
1.相敏25HZ轨道电路由于采用了二元二位继电器,其具有可靠的相位选择性和频率选择性,因而对轨端绝缘破损和外界牵引电流或其他频率电流的干扰能可靠的进行防护。
2.25HZ轨道电路采用25HZ频率后,与其它工频连续式轨道电路比较,在相同条件下,受道渣电阻变化影响小。
3.25HZ电源是运用分频的原理构成的,由于50Hz工频稳定,所以它也有频率稳定的特性,其频率衡定在50Hz的一半。
4.由于25HZ分频器的固定特性,当两个分频器的输入端反向连接时,则其输出电压相差90°,易于做成局部电源电压恒定超前轨道电源电压90°,因而可以采用其中调相方式。
5.25HZ分频器具有不可逆性,虽然50Hz不平衡牵引电流通过扼流变、轨道变压器流入轨道分频器的输出回路,但在其输入端不可能有100Hz电流。同时室内轨道继电器的局部线圈是由局部电源单独供电,他不与钢轨或轨道分频器的输出相连,又不经过室外电缆线路,不受接触网电流产生的50Hz干扰电压的影响。
6.“田”字型分频器的两线圈呈90°位置放置,输入线圈的交流产生的磁通不与谐振线圈完全相交,因而原则上排除了在输入线圈间有局部断路时输入线圈50Hz电流向分频器输出电路的变化,大大降低25HZ输出回路中50Hz成分。
7.分频器具有稳定特性,当输入的50Hz电源电压在220V(+33,-44),负载由空载至满载的范围变化时,分频器的输出电压在220(+6.6,-6.6)V范围变化,因而提高了轨道电路工作的稳定性。
四、主要技术指标
1.使用于钢轨连续牵引总电流不大于800A,不平衡电流不大于60A的交流电气化区段的站内和预告区段的轨道电路。2.50Hz为220+40.220-60V范围内,在极限长度范围内,能可靠的满足调整和分路的要求,并能实现一次调整。3.一送一受的轨道电路,以标准的0.06Ω分路电阻在区段内任意点分路时,保证至少有一个轨道继电器可靠落下。4.每段轨道电路最多可设四个扼流变压器(包括空扼流变压器)。5.能实现叠加或预叠加电码化。6.在无迂回回路的条件下,任何故障均可靠的分路检查。7.系统抗不平衡电流冲击干扰有原来的10A提高到60A。轨道电路极限长度由原来的1200m提高到1500m,可适应重载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25HZ相敏轨道电路(第三版).人民铁道出版社.
[2]陈广存.铁路信号概论.
篇5
在过去那个特殊的年代,说一个人缺乏斗志最轻的一条就是讲吃讲穿,继续上纲上线就是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我的一位女同学是一个根红苗正的无产阶级接班人,她处了一个很不错的男朋友。一天她突然宣布和男朋友一刀两断,大家追问再三,原来是男朋友请她吃饭时点的有鸡、鸭、鱼、肉,在她眼里,这是资产阶级的那一套,一点也不像贫下中农子弟的样子。在大家的帮助下,男同学检讨了自己思想深处有资产阶级思想的苗头,今后一定要狠斗思想一闪念等等,他们才重归于好。不过,男孩再请她吃饭时改为窝头熬大白菜了。
现在时代不同了,吃被堂而皇之地推上了台面。有《写食主义》、有《吃的自由》、有《天天饮食》出版。这种菜谱,那种菜谱的书籍琳琅满目。伟人谈吃的文章、革命者谈吃的文章、文人谈吃的文章、名流们谈吃的文章比比皆是。各大报刊和杂志里都开辟了美食广场或食情食报的栏目。至于什么《中国烹饪》、《烹调知识》、《中国食品》、《美食》等刊物更是畅销不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把吃抬到这么高的地位,尽管“民以食为天”从古说到今。
现在的人们是什么都敢吃。天上地下,水中陆地没有什么生物不可以入口的。有一个笑话说,一个人夜里饿了,就拿一把钢刀出门,打定主意见什么、宰什么、吃什么。他很快就碰上一个,刚要举刀,就听的对方一声断喝。他非常懊丧:原来碰上了同类。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还没有到吃人肉的地步。
现在干什么都得吃。联系工作得吃顿便饭,最差也得吃顿工作餐;谈生意一定得吃好喝好;结婚、生小孩得摆十几桌到上百桌酒席宴请亲朋好友;托人办事要先到饭店联系一下感情;朋友相聚、家人团圆主打节目还是吃。
吃已恣意扩张和渗透到各个领域。节日来临,电影院为那些电影饕餮者准备好了电影大餐;电视台为观众准备好了电视的满汉全席;书店为书虫们准备好了节日大餐、优惠大餐。在第55届嘎纳电影节中,报纸评论当地的盛况时是“法国大餐五味俱全”。一位既有观点又有文采的作家吴亮所著《艺术在上海》被评论为观点的盛宴;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选编被誉为大量的盛宴。一些爱情片段被说成是麻辣烫、鸳鸯火锅或糖醋苦瓜。一些书商的广告中给人们提供精神食谱:感情自然、体验生死、坚定人生信仰;思想食谱:汲取成功励志的经验、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心灵食谱:体验亲朋的关爱、激发生活的热情。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时期,“吃”这样深入人心。
篇6
日本是个地震频繁的国家,日本政府鼓励每家每户都能人手一个救生包,一旦遇到灾难,也许能用上,里面到底有什么呢?
首先要有一个能够防水防火阻燃的包包,里面至少要装有生存必备的食物、水和日用品,放在家里的特定位置,一旦发生意外,可以马上抓起来冲出去。在灾难中,天堂与地狱就在一瞬间。
在灾害发生当时,需要防火防砸的头巾或者安全帽。据了解,在四川大地震中,被砸死的灾难者大多是被建筑物砸破头部,而砸伤身体及四肢的,基本都能存活救出,可见头部保护的重要性;防尘口罩,可以减少吸入粉尘,对火灾尤为重要;手套,自救的必要配备;轻便保温的雨衣,一般的大灾难都会伴有大暴雨,既要防雨又要保暖。在求救的时候,必不可少的是防灾高频求救哨,有了口哨,让被埋废墟者,及时向救援队发出求救信号,争取存活。
在生活用品上,必备的当然是水,缺少食物,人类也可以维持一个星期左右,但没有水却只能活三到四天。救急药品是自救的第一需要,内有伤口贴、纱布绷带、止血止痛药、肠胃药等。压缩毛巾、湿纸巾,是清理伤口周边清洁身体的必要品。发热贴、防风防水的火柴、长明蜡烛,这些在遇上冰雪灾难或者被困时,是最好的保暖生热用具。多功能精钢刀,无论是在求生还是求救都是必需品。
篇7
[关键词] 预告片;镜头;多模态语篇;视觉语法;互动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系第三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SQ11022)。
随着电影业与广告业的迅速发展,电影预告片也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发展迅速。预告片是预告电影内容而剪辑的微型短片,短小精悍。一部电影是否具有吸引力,预告片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展现电影的精华,诱惑观众走进影院,为电影宣传、造势与促销,因此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广告。制作者综合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为观众提供故事情节、人物、场景等复合型话语语篇。《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自上映以来,取得巨大成功。其预告片于2011年10月发行,共长2分43秒。本研究以此预告片为研究对象,运用视觉语法中互动意义理论探讨它是如何吸引观众?如何通过提供各种镜头建立与观众的关系?
一、多模态理论与互动意义
多模态语篇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流的语篇。即多模态语篇指的是除了文本以外,还带有图像、声音等的复合话语,或者有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李战子,2003:1)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基础。他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语法是制造意义的资源,语言为我们对社会行动的经验和形式的阐释编码。(Halliday,1994:356)克瑞斯和勒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视觉语法,他们(1996)论述道:“正如语言的语法决定词如何组成小句、句子和语篇,视觉语法将描写所描述的人物、地点和事物如何组成具有不同复杂程度的视觉的陈述。”
勒文认为图像也是社会符号,因此他也从三个方面建立了分析的框架,即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由于语言和图像在表征和实现类似的语义关系时的方式不尽相同, 因此克瑞斯和勒文用互动意义表示人际纯理功能的含义。具体地说,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图像的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应持的态度。互动意义由四个要素构成,它们是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这四要素分别自成体系,每一次体系内的选择都会最终影响图像与观看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王红阳,2007:33)
在图像分析中,接触指图像中参与者通过目光的指向与观看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想象中的接触关系。当参与者的目光指向观看者时, 这类图像叫做“索取”( demanding)类图像,表明参与者向观看者索取的意义。当参与者不是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或者当参与者的目光不指向观看者时,这种图像被称之为“提供”(offering) ,表达提供信息的意义。图像中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取决于图像的社会距离,它通常与镜头取景的框架大小有关。亲近距离:只看得见脸部或头部;个人近距离:头部和肩部;个人远距离:腰部以上;社会近距离:整个人;社会远距离:整个人并且周围有空间环绕;公共距离:至少有4~5个人的距离。态度通过“视角”来体现,表达对参与者所持的主客观态度。图像可采用斜面视角、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后者包括俯视、平视和仰视等。作为互动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态指我们对关注的世界所做出的陈述的真实度或可信度,它被归纳为高、中、低三类。(李战子,2003:1)
二、电影预告片中的互动意义
《金陵十三钗》的预告片充斥着战争场面,共有136个镜头,镜头中的视角与手法与以往国产片的战争场面有所区别,颇有好莱坞战争题材的风采。李战子认为,互动意义主要有四要素: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王红阳认为,互动意义中的这四要素分别体现了参加者和观看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关系、权势关系和对客观世界反应的“真实性”。
(一)预告片中参与者与观众的相互关系
Kress & van Leeuwen认为,视觉图像中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接触这种显现方式体现的。通过所有镜头的分析,笔者发现索取类共19个,占14%,提供类117个,占86%。因此,电影预告片中的镜头主要属于“提供”类,即向观众提供信息。因此,电影预告片中的镜头与观众之间是信息提供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这与王红阳(2007)有关广告的研究结果一致。占14%的索取类镜头中,参加者有中国军人、有美国人贝尔、有少女、有日本军人等。教堂内,一位少女目光呆滞、面无表情、头发凌乱、衣着不整、背景混乱,在控诉着日本军人的残忍;日本兵高举钢刀,面目狞狰,侵略本性显现无疑;贝尔站在教堂门口,紧盯列队走来的日本军人,平静的外表掩盖了内心的激荡;佟大为扮演的中国军人,眼含泪水,心里充满仇恨。另外,占86%提供类的镜头预告了影片本身的信息,有些镜头预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像孤岛一样的教堂、日本士兵追逐中国女孩、十三钗缠白色裹胸布、中国军人与日本兵战斗。观众看到这些镜头,心里不禁想要知道,那些女学生的命运如何?那位美国人做了什么?日本兵的蛮横行为有哪些?所有的这些都激发了观众想一探究竟的心理。
(二)预告片中参与者与观众的社会关系
图像可以使观看者靠近人物地点和事件,也可以将观看者挡在一臂之外。所有镜头中,个人近距离有16个,占118%,个人远距离18个,占132%;社会近距离56个,占412%,45个是社会远距离,占338%。相对来说,近距离的镜头占绝大多数,共占66%,特写、近景表现将对象放大,不仅再现、描绘得特别清楚细致,而且具有突出与强调的作用。远景、全景可以整个地展示人物动作、广阔的环境及其相互关系,描绘气氛、意境等方面具有较突出的表现力。几个不多的远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残垣断壁、黑烟和灰蒙蒙的山峦、日本兵列队开近教堂、中国女学生结队逃亡、中国军人前仆后继、举枪反击,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近距离的镜头中,贝尔的镜头有10余处,他时而祈祷、时而怒斥、时而迷茫、时而取笑、时而喃喃自语。这些显示:贝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预告片制作者多采用近距离镜头,更加清晰地捕捉参加者的神情、眼神、行为等信息,以更深刻地吸引观众做一步的了解。而且说明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不是远距离,是比较近的关系,这样很好地建立了与观众间的人际关系。交际过程中, 及时、准确地传递亲疏关系信息,有利于实现交际目的,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何雅梅,2009:85)
(三)预告片中参与者与观众的权势关系
权势关系是指交际双方因年龄、地位、尊卑等各方面在话语中体现出来的不平等的关系。在图像中,权势关系由态度来体现,态度由视角来体现。根据Kress & van Leeuwen,正面角度给观看者带来的是感同身受、融入其中的感觉,平视表示观看者和参与者相对平等的关系,从垂直的视角看,俯视代表观看者的强势,而倾斜的角度则表现出作为旁观者的漠然与事不关己;仰视则表示参与者处于强势地位。从信息的分享方面,制作者明显处于优势,然而,通过对136个镜头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正面的视角共130个,占978%,向上的视角共3个,占11%,向下的视角3个,占11%,倾斜的镜头几乎没有。正面的视角中,有对教堂的展示,爆炸场面的描述,出膛子弹的记录,女孩们奔跑的恐慌场面,中国军人的英勇等。制作者主要选择正面的视觉,根据社会关系,虽然制作者和观众是社会远距离的关系,但是他们在预告片视角选择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这一点,而是尽量地塑造一种尽量平等的权势关系,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看清画面,尽量多地了解预告片中相关信息,同时给观众留下更好的印象,极尽所能展示电影的优势,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四)预告片中 “真实性”的表现
在设计广告时,设计者运用色彩创造一种接近真实的场景来吸引观看者的注意。色彩表述的是我们对关注的世界所作出的陈述的真实性或可信度,分为高、中、低三类。经过分析,136个镜头只有几个镜头属于低值,98%的镜头属于高值。整个预告片以厚重的深黑色、深蓝色、墨绿色为主体色调,记录了硝烟弥漫、残砖破壁,远方的山脉、近处的街道和教堂被黑烟所笼罩,体现了战争的主题;有几个镜头呈现亮丽鲜艳的火红色,却是瞬间爆炸的宏大场景和激烈的巷战。这样高情态的色彩区分度赋予相应广告强烈的冲击力和远视性,充分体现了其广而告之的宣传主旨。(王红阳,2007:33)色彩的运用还起了烘托影片气氛、表达感情的作用。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 article.省略/a/2005-4-2/641781.shtml)色彩具有独立的艺术品格,即象征,体现影片的主题和深层含义,展现影片的独特风格。因此,制作者一般用独特的颜色创造一种“真实”的环境,表现主题,以吸引观众。
三、结 语
本研究通过对《金陵十三钗》的预告片中的镜头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了电影预告片中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为制作者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他们在以后提供更加让观众满意的预告片;同时为观看者及欣赏者提供了独特的欣赏视觉,更好地欣赏电影。由于本研究所涉及的预告片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存在一定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356-362.
[2] 海隐. 论当代电影中的色彩运用[OL].article.省略/a/2005-4-2/641781.shtml, 2005-04-02.
[3] 陈其功,辛春雷.广告英语语篇的人际意义及其体现的劝说功能[J].西安外国语学报,2005(03).
[4]何雅媚.言语交际中亲疏关系信息的传递[J].外语学刊,2009(05).
[5] Kress G,Van LEEUWEN T.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6]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
篇8
[关键词] 马斯洛人本哲学;殖民社会;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1950年面世的《野草在歌唱》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处女作,它描述了英国前殖民地罗得西亚的一位白人妇女的悲剧命运,一经发表,就引起激烈反响,以致五个月内重版七次。1984年,瑞典电影学院还将这部作品改编后,搬上了银幕,因为它与莱辛后来的许多作品一样,探讨了种族问题、两性关系、社会正义等重大主题,饱含人本哲学之思。事实上,“《野草在歌唱》并不是一部简单反映种族矛盾与殖民主义的小说,故事的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刻的含义。女主人公最终毁灭,个中原因非常复杂,远非简单的外力谋杀所致,而是关乎社会在个体身上的印记与由此给个体造成的精神困境。”[1]138
一
关于人性的精髓,美国著名哲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18―1970)在其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论述道:“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又会迅速地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人几乎总是在希望什么,这是贯穿人整个一生的特点。”[2]1他把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其中,生理的需要指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它是人们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人不断追求更高的需要,直至获得自我实现,即人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野草在歌唱》的女主人公玛丽•特纳的不幸就始于她的生存需要总是得不到满足。
玛丽出生于英国南非殖民地罗得西亚的一户英裔穷白人家庭,父母整日因为经济拮据而争吵。她从寄宿学校毕业后,在城里给老板当秘书,总算自食其力,过上了较为安定的生活。“但世俗社会的力量如无形之网渐渐向她收紧:30 岁、老处女、异样的目光、不无恶意的玩笑、难耐的孤寂感等等。她被迫走向婚姻。”[3]5玛丽草草嫁给了一个一贫如洗的小农场主迪克•特纳,住进又小又矮的铁皮屋子,甚至没钱安装天花板,更养不起孩子。在贫困窘迫的现实生活打击下,玛丽为维护自尊不愿与周围的人交往,只好在抑郁中浑浑噩噩地打发时光,意志日渐消沉。她曾经弃家而去,进城求生,但公司里已容不下一个已婚妇女。她不得不在绝望中随迪克重回农场那墓穴般的破败小屋。后来,迪克身体垮了,玛丽又不得不独自应付受雇到农场上干活的土人。此时的玛丽,生理、安全和爱的需要都无法得到满足,更谈不上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她在孤独、痛苦甚至歇斯底里的绝望中越陷越深,对一切不闻不问。“她整天闭着眼睛,麻木不仁地坐在沙发上,只觉得热气冲昏了她的头脑。她口渴,想倒杯水喝,可是去倒杯水或是叫佣人给她拿杯水来,她都嫌太吃力。她老是想睡觉,可是从坐着的地方站起来,爬上床去睡觉,又得费很大的力气。于是她就睡在原来的地方。她走起路来两条腿显得非常笨重,讲一句话也吃力得要命。” [4]134
正如马斯洛所发现的那样:“人只要任何一个基本需要受到挫折就可以把他想象为病人。” [2]78玛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容颜憔悴,头发蓬乱,嘴唇气愤地紧闭着,眼睛里直冒火,浮肿的脸上红一块白一块。” [4]139-140在这种情况下,她的人格发生了裂变。这个可怜的受命运摆布的殖民地穷白人妇女,竟转而和欺压受雇的黑人土著,向他们举起了鞭子。她的黑仆摩西体格健壮,善解人意,举止有度,对她体贴入微,让她感到了一缕阳光、一股暖意、一种朦胧的召唤与引诱,她却依旧时常对摩西吆三喝四。当她与摩西的暧昧关系被英国来的青年托尼发觉后,她竟冷酷无情地叫摩西滚开,以致深感羞辱的摩西在电闪雷鸣之夜向玛丽举起了泄愤的钢刀。或许就像马斯洛所说:“基本的需要,基本的人类情绪,基本的人类智能;或者是中性的、前道德的,或者是纯粹‘好的’; 破坏性、虐待狂、残酷、恶毒等等,看来并非是内在的。相反,它们似乎是针对我们内在需要、情绪、智能等受挫后的一种强烈反应。” [2]91
二
“既然一个基本需要受挫折的人应该被看做病人,而且这种基本需要的挫折完全由这个人之外的力量造成,那么,这个人的疾病完全源于这个社会的某种疾病。”[2]78玛丽的问题实际出在她置身其中的社会――一个由男性白人有产者主宰的殖民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穷白人、妇女和土人被边缘化,没有地位,也没有自由。
作为一个穷苦白人女性,玛丽无法逃脱社会传统和环境对她的束缚。既然在男权社会中“妇女被赋予了自己另外的世界――家庭”[5]9。她注定要走进婚姻的殿堂,重蹈母亲的覆辙。虽然她从未把迪克视为配当她丈夫的男人,但“她既然已不可挽回地和迪克结了婚,那么只能希望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能够靠着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4]120无论如何,玛丽始终把丈夫视为自己的生活支柱,把顺从丈夫、伺候丈夫、料理家务视为自己的职责,认为男人才应该是挣钱养家的人,尽管性情懦弱且常常做事半途而废的迪克怎么也不能满足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玛丽现在越来越经常地回想起母亲生前在自己身边走着的情景,她活像玛丽自己的一个讽刺式的写照,只是年纪比较大些。玛丽现在的生活道路,好像是她从小的教育环境给她规定好的道路。” [4]84。
作为一个英国殖民者的后裔,玛丽也无法摆脱殖民主义价值观念对她的影响。她对殖民地黑人土著抱有强烈的种族歧视,把土著看做“狗一样的动物”和为白人工作的机器。即使她住的房子“有些土著黑人的房子也抵得上那种样子”[4]3,她却仍然鄙视和憎恨土人,甚至把土人当做她的出气筒。她被自己的男仆摩西吸引,却不敢承认和接受这个事实,故意用更加严厉和挑剔的态度来对待摩西,以维护自己的威严和掩盖日益崩溃的心理。当摩西不堪忍受玛丽的挑剔辞工不干时,她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第一次在黑仆面前痛哭失声。此后,玛丽和摩西的关系慢慢地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摩西给她带来营养的早餐、灌木丛的野花,替她照顾生病的迪克,使她觉得似乎有了精神上可以依赖的男性对象。这个“可怜的、受尽折磨的”女人在摩西为她更衣后,“脸上显得容光焕发,天真无邪,虽然这种神气中带有点空虚和傻气的意味。”[4]182-183而在当时,一个白种女人和一个黑种男人发生关系是一件被视为野兽不如的事情,“白种文化”绝不允许白种人――尤其是白种女人和黑人发生什么人与人的关系,不管这种关系是好是坏。“在她与摩西相处的日子里,玛丽时刻背负着一个沉重的罪孽的十字架,她的人生正经历着裂变,她的人性已惨遭扭曲。莫名的恐惧、乱梦萦绕的长夜和无法摆脱的妄念折磨得玛丽疲惫不堪。” [6]65最终,面对白人质疑的眼神,玛丽屈服了,在白人种族主义理念的强大压力下,她把自己与摩西之间正常的人与人关系和自然的情感践踏在了脚下,直至摩西为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和情感向她举起复仇的钢刀。“一个普通的白人妇女终于在经历了长久的斗争――强大的社会和与弱小的个体之间的斗争之后倒下了。” [7]134
毋庸置疑,玛丽是父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文化的牺牲品。
三
“不同于莱辛以后塑造的女性形象,玛丽•特纳在精神上始终被动地接受‘父权中心主义’环境和命运的摆布,她从未真正理解过自由的本质含义,狭隘的种族意识又妨碍了她对社会和自身的关系做深刻的思考,这一切加速了她走向悲剧的进程,最后死亡的结局是玛丽命运发展的必然结果。”[8]104玛丽向往独立自由,可“真正的自由意味着:从可供选择的多种可能性中做出深思熟虑的选择,这个选择反映了你真正的愿望和最深刻的价值观,坚决抵制迫使你的意志自由向外部的或内心的力量妥协的压力。”[2]129殖民社会既不能满足玛丽的基本需要,也不允许她做自由的选择,所以她的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
显然,莱辛对南非殖民统治社会给予了尖锐批判,对殖民地穷苦白人妇女寄予了深切同情。她本人出生于现今的伊朗,5岁时随父母移居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的一个农场,成为英裔穷白人殖民者之一,对殖民地社会颇为了解。她与玛丽一样,很小就渴望独立,16岁时就出去工作,做过接线员、打字员和秘书。20岁不到,她嫁给了一个殖民政府的公务员,每天在家中与三个土著佣人打交道。谈到《野草在歌唱》的缘起时,她说自己曾听人们谈论过一位附近农场主的太太与其黑仆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并从报纸上读到过一个黑人男仆杀死女主人的新闻。年青时代,她对种族歧视与压迫一直深感迷惘与困惑:“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当时的情况,我只知道我当时的感觉。我当时生活在一种怀疑状态里。怎么可能是这样?……怀疑之后是愤怒,然后是‘你又能怎么办呢?’的问题,催眠术一般让你无所行动。” [9]8为了摆脱精神的抑郁,1943年莱辛毅然抛夫弃子,离家出走。之后,她又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于1949年携子前往伦敦,手提箱里装着《野草在歌唱》的手稿。她曾经说:“我很自豪我有胆量那么做。如果我没有离开那种殖民者圈子里我厌倦无比的生活,我会崩溃,会变成一个酒鬼,会精神分裂。”[9]8
“人们往往满足于坐在那里,听任环境决定他们的选择,而不是采取积极主动的精神,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塑造环境。批判的和创造性的思考者把世界看成是一个他们有责任去塑造和改变的可锻造的环境,这样就使他们放手去最大限度地行使他们选择的自由。”[2]135莱辛作为一个批判的和创造性的思考者,与她笔下的玛丽•特纳不同,她不仅把自己从外部强制力中解救了出来,获得了自我的实现,还以促进社会改革为己任,创作出《野草在歌唱》等发人深省的作品,因为她深知:改善文化的意义就像人本哲学大师马斯洛所说,在于为人们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汀.困境的背后:混乱与分裂――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唱歌》解读[J].当代文坛,2008(02).
[2] [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编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3] 仵从巨.莱辛及其《野草在歌唱》[J].名作欣赏,2008(09).
[4] [英]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M].一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5] 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 ].北京:三联书店,1997.
[6] 向丽华.裂变的人生扭曲的人性[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04).
[7] 夏琼.扭曲的人性,殖民的悲歌――评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J].当代外国文学,2001(01).
[8] 史忆.解构父权中心主义――基于《野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篇9
与艾舟第一次相见是在咖啡厅里。他喝的不是咖啡,而是啤酒。僻静的角落里,他偎在宽大的沙发上,不停地酌饮,一如品茗。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其实,离婚后的日子,我一直是这样过的,以酒为伴。”他笑笑,平静的表情难掩落寞与无奈。“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是艾舟说的第一句话。之后便是转折:“可我的情路婚程却是不堪回首。”
《一声叹息》中的男主人公梁亚洲在兜兜转转之后回到了起点,回归了幸福。而幸福对于艾舟来说已经遥不可及,只留下了悔恨在酒杯里。
艾舟一提起过去的故事,就会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妻子瑶阳才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是最值得歌颂和赞美的人,而自己只是个小丑罢了。
艾舟和瑶阳的相处要追溯到他们的儿时。他们生长在同一个小山村。同乡、同学又是邻居,注定了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那时的艾舟总是喜欢跟在瑶阳的后面,看着她两条麻花小辫儿随着步子一跳一跳,看着她的裙摆随风微动,看着她红色的皮鞋前前后后。那样的漂亮简直是童话中的公主。艾舟觉得在瑶阳的身后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并不是王子,所以一定无法得到瑶阳。面对瑶阳,艾舟是腼腆的。他害羞到发现瑶阳头发上有落叶,都不好意思去提醒。类似的事情发生过许多次,每一次他都鼓足力量,却在瑶阳转过头的那一瞬间泄了勇气。在艾舟的感情生活里,这一段的感情是纯白如纸的干净。那一段年华是他最向往回归的岁月。
艾舟是个向往美好的人,让他永远不去触碰心目中的美好,他自然无法释怀。第一次鼓起勇气和瑶阳说话,是因为一道很难的作业题。所有的同学都不会,只有瑶阳会做。艾舟以请教作业为理由,理直气壮地和瑶阳有了第一次的交谈。也正是这次关于课业的交流让艾舟看到了瑶阳的聪明。他是喜欢聪明的女孩儿的,瑶阳就是他心目中最聪明的女孩儿。直到很久以后,在工作上、在婚后的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出瑶阳的聪明。她用聪明维系着自己的幸福,呵护着自己的爱人。
瑶阳的聪明使艾舟难以启齿的爱得以轻轻松松地表达出来。那是高中暑假的一天,他高兴地看着坐在对面打毛衣的瑶阳。这是唯一一次他们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相处,静到可以感触空气在流动,静到艾舟真切地听见了自己怦怦的心跳声。他把手压在胸口,藏住自己羞红的脸。瑶阳偷偷看着他,然后微笑。艾舟始终不去找寻瑶阳的目光,所以也不会看见当时瑶阳的笑颜。
“你帮我做一道填空题好吗?”半晌之后,瑶阳递过一张纸条。
艾舟一惊,局促地接了纸条,上面分明写着:我、你,而中间留了一个大大的括号。
这便是艾舟毫无声息的示爱,总觉得是在瑶阳的威逼下完成的,但是他很是喜欢。那几分钟,艾舟认认真真地在括号里填上一个极其规范的“爱”,然后递给瑶阳,看着瑶阳笑得灿烂。
那个年代的爱情真的像《一声叹息》中梁亚洲回忆恋爱时候的场景一样。村子里唯一可以欣赏的影像就是村口的露天电影。在有着微风吹来的仲夏傍晚,艾舟时时刻刻期待着会有电影放映。他不在乎放映的电影内容是什么,他只在乎那样的晚上,他便可以与瑶阳相见。
仲夏的夜晚,最新的电影。艾舟无心观看,拉了身边的瑶阳跑进玉米地里。这是艾舟第一次如此大胆地把瑶阳带走,仿佛在宣告他想永远带着她走。
“我想看你!”艾舟坚定的声音掩饰不住他心里的颤抖。于是当瑶阳身上那件花布衬衫徐徐下滑的时候,艾舟却猛地转过头去。那天是满月,月光很温柔很圣洁,把大地照得通透,艾舟却什么都没有看到。他为自己的唐突懊悔,他生怕瑶阳生气,恍惚中他说:“你是我的了。你等我。我一定考上大学,好好工作,然后娶你!”接着便像兔子一样径直跑掉。
提到瑶阳,艾舟的脸上总是交杂着流连忘返与怅然若失的复杂神情,他可以在几分钟内罗列出瑶阳几百条不相同的优点。
艾舟大学毕业后按照承诺与瑶阳完婚。婚后的感情自不必说。瑶阳更是一个出了名的贤惠妻子,对公婆的孝敬连艾舟这个做儿子的都感到佩服。几年下来,不但艾舟的父母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就连兄弟姊妹也没少受到瑶阳的关心。在对艾舟家的任何事情上,瑶阳都是不惜体力、财力的。这一点一度让艾舟感动。
其实,他们最初的生活是让人羡慕的。那段时间,瑶阳在单位是一个科的科长,艾舟的生意也蒸蒸日上。原以为日子可以一直这样好下去,直到终老。原以为虽然自己身在江湖,但是社会上一些龌龊的恶习是远远沾染不到自己身上的。没承想,却被命运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艾舟的大脑已经在悄然无声中被身边的“蛀虫”们侵蚀了,可自己却全然不知。
那个年代,城市中已经有了夜生活的娱乐场,也自然有了男女之间裸的交易。由于工作的关系,艾舟身不由己涉足其中,最初他是厌恶的,后来看多了也就麻木了。可是,他从来不会去碰触这样的事情。他知道自己是爱着瑶阳的,欺骗瑶阳的事情决不能干。
悲剧的导火线是那年夏天,侄女为了上学住在艾舟家里。
那一住就是一年半。她每天和瑶阳一起睡,艾舟则成了孤家寡人。这对于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绝对是超越人性的考验。
一年多精神和肉体上备感煎熬的艾舟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夏诺。艾舟对夏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女人一定会和自己上床。
艾舟的想法只是玩玩,谁料想这一玩却欲罢不能。
多年后,艾舟总是回想他在梦中无数次看到的瑶阳曾经定格在某年某月某日的那一抹无限美丽的微笑。这让艾舟感到惴惴不安的如天使般的微笑,注视着的,是裸的艾舟和夏诺……
就连艾舟自己也不清楚,当时怎么会如此疯狂,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和夏诺打得火热。其实,夏诺是有夫之妇,她的老公还总是拿来夏诺和别的男人鬼混的证据给艾舟看。神魂颠倒的他对此不仅不予理会,甚至胆敢把“战场”搬到了家里。那是瑶阳上班的一天。艾舟算定瑶阳要6点钟回家,于是提前把夏诺叫到自己家来。其实,在与夏诺交欢的整个过程中,艾舟始终怀着深深的负罪感并且忐忑不安。他像是分裂开来的两个人,一面为自己的“犯罪”懊恼,另一面却又欲壑难填。这样的感觉像是被生生据成两半一样痛苦,却欲罢不能。
5点钟的时候,艾舟听到了一串熟悉的脚步声,他很清楚地辨别出那是瑶阳。夏诺已经穿好了衣服,艾舟只穿了内裤。艾舟穿上衣服还是来得及的,但是他也明白,这样掩饰不了自己的慌乱。做了再去欺瞒或者做无谓的辩解,这不是他的风格。
瑶阳看到他和夏诺时瞬间的惊愕几乎像一把钢刀刺穿了他的心脏。他和夏诺都没有说话,只等着瑶阳的发落。当时的空气已经结块儿。
谁知,瑶阳竟然笑了,一如往常般美丽。艾舟看到夏诺也在笑,却远没有瑶阳淡定。
“我去同事家一趟,一会儿回来。”艾舟能在短时间内想到的恐怖行为没有发生,瑶阳竟什么也没做,只是默默地出了门。
瑶阳走后,夏诺也灰溜溜地离开了。艾舟独自一人望着天花板发呆,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意识到自己将在这一夜一无所有了,这种恐惧比从头盖骨里抽出灵魂还要可怕。大约半个小时之后,瑶阳回来了。艾舟等待着瑶阳大发雷霆。瑶阳什么也不说,也没有质问,只是静静地收拾自己的东西去了朋友家。
三天之后,艾舟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烦躁的心情,找到瑶阳。
“还是分开一段时间吧。我始终拿你当儿子一样照顾,你应该长大了。”她平和地说着每一个字,没有暴怒,没有质问,没有埋怨,有的只是轻轻地抽泣。
“对不起,我其实不想离开。”瑶阳委屈的哭泣是在艾舟说完对不起之后。艾舟看着她,泪如雨下。
艾舟离开了家,租了房子。不过,刚自己生活几天他就受不了了。艾舟承受不了无尽的寂寞,百无聊赖下他再次找到了夏诺。这时候的交往,让他清楚地看到,无论怎样的刺激,再也填补不了他内心的孤寂。他只能选择回家。他做好了瑶阳将自己拒之门外的准备。他万没想到瑶阳让自己留了下来,并且避而不谈那件事。她还是会在每天下班之前给艾舟打电话,问他想吃什么。
虽然回到了家里,艾舟和瑶阳的关系却十分尴尬,他忘不了自己的错误,释怀不了瑶阳当时的微笑,所以没办法再主动向她示好。他们成了名义上的夫妻。
瑶阳对自己越好,艾舟就越是感到压抑,无论是对瑶阳的愧疚还是对生活的失望,他觉得有很多东西压在心底无法释放。平时的他衣冠楚楚,酒醉之后便不自觉地想起夏诺,只有那内涵简单的刺激才能让他暂时摆脱所有烦恼。于是他鬼使神差地又和夏诺混在了一起。
对艾舟和夏诺的旧情复发,瑶阳是知道的,她不说话,她想等艾舟自己读懂生活。但艾舟实实在在让她失望了。
在艾舟心里,他与瑶阳的感情完美得就像水晶。是他自己毁了最珍惜的东西。他知道自己不该那样堕落,然而现在一切都晚了。
他选择用一百倍的堕落来摧毁堕落。变本加厉的他竟然公然地与夏诺来往,甚至选择消失几周与夏诺去旅游,让不知情的家人疯狂地找寻他的踪迹。
事实上,艾舟也说不清楚对这个女人的感情,应该有爱,但不是纯粹的爱,他的内心甚至很鄙视这样的女人,但是又忍不住不去找她,忍不住屈从一种男人对女人的欲望。
艾舟清楚瑶阳是在竭尽全力地挽救他们两个人的感情,无论忍让、宽容、咽下委屈,都是这个可怜女人为保全婚姻和纯真爱情所做出的牺牲。然而,再多的牺牲也拉不回想要“跳崖”的人。当瑶阳再也无法给予之后,他们选择了离婚。
离婚以后,艾舟一直等着夏诺离婚,却始终没有得到答复。
离婚前,艾舟曾经告诉夏诺,自己将房产留给瑶阳,瑶阳会给他一笔钱。不过,在离婚的时候,因为自己实在承受不了内心的谴责,艾舟选择了净身出户,他甚至没有带走一件衣服。
艾舟总觉得,自己已经背叛了瑶阳,让她失去了最爱惜的东西,怎么还能去抢夺其他?故而离婚之后,即使夏诺几次三番地要求他去向瑶阳讨回房款,他也没有去。再次残酷地对待瑶阳是艾舟永远也不能做到的事情。
得知艾舟无法拿回钱财,夏诺借口老公管得严,不能出门,不再来找他。艾舟等得心灰意冷,最后断绝了联系。
一切结束之后,艾舟终于开始想念自己的瑶阳了。
可为时已晚。
离婚后,艾舟一直不在家乡,后来他才知道,每年瑶阳都会特意回老家看望他的父母,还会留钱给他们。这让艾舟感到椎心之痛。从头到尾,瑶阳一直是爱着艾舟的,这些年来,始终没有变过。婚姻的破裂使她无法再去关爱艾舟,于是她把这份爱寄予艾舟的家人身上,也许是对爱情的一种慰藉。
唯有失去,才显得珍贵。瑶阳对艾舟无奢求地付出让这个男人内心的悔恨无以复加。有人劝艾舟还是复婚的好,艾舟却再也无法面对自己过去的错误。自己的肮脏面对干净宛如天使的瑶阳,如是的罪孽一生都难以弥补……
自己的生活已经变得一团糟,艾舟只希望瑶阳过得好,成全她的尊严。不想再拖累她了。他只想她早一天忘记自己给她带去的伤害,平静地过自己正常的生活。
交谈的最后,艾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开始找寻啤酒,也许,只有酒精可以让这个追悔莫及的男人再次见到自己心爱的妻子,而现实中,他们的爱,再也回不去了!
篇10
来到了少林寺,只见红墙青瓦,威武雄壮,门额上是清康熙帝亲笔题写的几个鎏金大字——少林寺,正上方刻着“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少林寺参观旅游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少林寺参观旅游心得体会范文1每年暑假,少不了的活动是出去旅游。这次,我们全家一起去洛阳、西安。
第一天,我们去嵩山少林寺观看。“少林功夫甲天下”,这可是世界文明的许多的外国朋友都很羡慕我国的少林功夫。车进登封,只见路边有许多武校,在路上就能看到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孩子在练武功。一招一式都是站如松、坐如钟的神态。
来到少林寺,正好有一场“少林武术表演”,“一指禅”、“人体梅花桩”、“少林童子功”、“飞针穿玻璃”、“头开钢刀”、“腹部吸碗”等都得到了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最让我难忘的是飞针穿玻璃,一个和尚手拿气球,一只手拿一块玻璃挡在气球的前面,只见另一个和尚运好气拿一只绣花针朝气球打去,啪的一声,气球破了,厚厚的玻璃上出现一个黄豆大的小洞,工作人员拿着在我眼前展示,太不可思议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厚厚的玻璃竟然被一根小小的绣花针穿透,可见他们的武功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观看的所有游客都纷纷向他们翘起大拇指。
看完了表演,我们来到了少林寺寺庙,绿树掩映下,我们步入寺院里面,和许多寺庙一样,里面有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厅、天王殿、钟鼓楼等,但这里还有独一无二的`初祖庵、立雪厅、达摩洞和塔林。
少林寺那参天的银杏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它有三十多米高,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导游说:这棵树估计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了。那饱经沧桑的树上都是金黄的银杏叶,在阳光下铺撒着金色的眩光,给这座千年古寺增加了很多的美丽和幽静。
走过少林药局,继续向前,我们来到了塔林,这里有自唐朝以来历代高僧圆寂后修建的佛塔,大大小小,各式各样,高的有七层,低的只有一层。规模宏伟的七级宝塔供奉的都是少林历史上的得道高僧,这也就是包括《西游记》唐僧及佛法上老讲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由来了。
夕阳渐渐西沉,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少林寺。这次少林寺之行使我感叹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使我更加发奋努力,绘制祖国更加美好的蓝图!
少林寺参观旅游心得体会范文2紧张的一学期过去了,妈妈说由于我学习紧张等,得了面部神经抽动症,暑假带我去旅游散散心去哪里玩呢?我想了半天,还是去嵩山少林寺吧俗话说:中国功夫出少林,那里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更重要的是还有一座著名的嵩阳书院,对我们学生来说更值得一看。
我和爸妈从合肥来到嵩山脚下,我被嵩山壮丽的景色惊呆了。嵩山横卧于河南省登封县的北边。东西绵延30多公里,千年古树数不胜数,是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为九州之险,五岳之冠,海拔1440米。
首先,我们游玩了少林寺。少林寺坐落在少室山上,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红墙碧瓦,掩盖在参天大树下,门头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个大字,苍劲有力。进入里面,到处都是亭台楼阁,让人都看花了眼。我们观看了很多景点,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铜人阵,十八铜人个个都和真人大小,它们身上设置了机关,手里拿着兵器,形态非常凶猛,是少林寺的阵法之一。
第二天我们又参观了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石阶而上古色古香的建筑印入眼帘,置身书院之中,仿佛又听到古人的朗朗书声,还有范仲淹、司马光等多位名人的讲学身影。里面有一百多间房子专门存放古书,就像来到书海一样,可惜只能参观不能翻阅。我们还和书院里的一棵古树合影留念,据考证这棵古树有千年之久。
嵩山真不愧为名山大川,有已知的秘密我们还学不完还有未知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要好好学习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尽一份力。
少林寺参观旅游心得体会范文3终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暑假,我们要去少林寺游玩,虽然我去了五个景点,但是我也要写少林寺。因为那里是多么好啊!少林寺是闻名世界的游览胜地,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这天,天气晴朗,我们早早到达了少林寺。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全家福树前,只要一家人站在树前照相,就会幸福幸运,这棵树很有灵气,大家纷纷留影。然后又带我们看了一棵奇怪的树,“光棍树”不能全家站在树下照相。接着我们去看了和尚练武的地方,我们一看,天长日久,几百年留下的和尚跺的脚洼,地被深深的凹下了很深的脚洼,我真佩服他们的精神。
我们又来到佛前,给佛点了香,被检查完门票继续走,参观和尚住的地方,门被封了,只能看外形。继续前行,看见一口锅,漏了一个洞,忘了导游怎么讲的来历,我只顾着兴高采烈的玩耍,现在想来真懊悔啊!
然后,安排的景点不再前行,原路返回,去塔林。在山上,在路上,叔叔拿出望远镜让我一看,山上有人、有桌、有碑。我们一路来到向往的塔林,也是举世闻名的景点之一了,因为这里有一种精神。里面有许多塔,怪不得用塔林来形容呢。它下面埋着死人,应该是长老和得道高僧吧?塔有的两层,有的一层,层数不同,我继续前行,回头还发现每个塔的顶造型都不同,真是巧夺天工。
我们又看了武僧表演,很精彩很激烈,就是时间很短,一会儿就表演完了。下午我们有细细的浏览一遍,该记住的,该看的都记在脑海里了。
这次旅游真长见识啊!这天真难忘啊!少林寺,我恋恋不舍的再回头,看一眼塔的美丽壮观!
少林寺参观旅游心得体会范文4今天我们全家坐飞机来到了郑州。我即兴奋哟高兴因为我明天要去少林寺啦……一大早的,我就起床了,连忙跑去宾馆吃早餐,吃完了我们坐上了车,一下子坐了三小时的车,中于到了。我们到了少林寺门口。门口已经堆积满人了。挤也挤不进去。天,天哪!少林寺门口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这也太不像电影中的少林寺了吧!我想:少林寺门口的小是为了衬托出里面的无可盖世吧!重里面参观完回来。一点也没累的感觉。占地面积也太小了点吧!“这就是传说中的少林寺!”
参观少林寺,怎能不去领略一下嵩山的魅力呢!爸爸指向稍微颠簸的山路,说:“我们去爬嵩山吧!”“好!”我和弟弟立刻回答,妈妈也点了点头。刚开始,我们的兴致不是很高,可是还没一半,弟弟开始打退堂鼓,像我们:“爸爸,妈妈,姐儿,太累了,我们下山吧。”我们都不吭声。过了一会儿,弟弟见我们都不说话,也默不作声,跟在我们后面了。渐渐地,我也快累的'不行了,可我不叫苦,因为我知道有这会儿说话的功夫还不如赶紧爬山。山上的水真贵,一瓶矿泉水,山下买1.5元,山上卖5元。我听了都快吓死了。爸爸说:“我们才爬了一半,我们下山吧,如果爬上顶峰,我们就回不了家了。”妈妈点了点头,然后下山了。
来到少林寺,哪儿有不看少林功夫的说法呀!人可真多。我们观看了少林童子功,少林心意六合拳等少林功夫。每招每式具备能攻能防的特点。童子功告诉我们想要练好少林功夫,应该从娃娃抓起。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这场精彩的少林功夫表演真是令我回味无穷。
少林寺一日游的旅途已经接近尾声了。少林寺我们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带回了少林寺美好的回忆……
少林寺参观旅游心得体会范文5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少林寺”,从电视里看过各种英雄,一直神往。最近,我随家人驱车慕名来到少林寺游玩,准备大开一次眼界。
少林寺是一座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闻名遐迩的古刹。寺院很大,我们从大门乘车进来,汽车约走了2公里。整个寺庙非常清静,路边栽了许多参天大树,有许多叔上面都有许多手指大的树洞,听导游说这是僧人练功戳出来的,多么厉害啊!树后还有一个大操场是少林弟子习武的场地。我们依次参观了每个大殿,有许多人发自内心的上香,拜佛,募捐……
我在大雄宝殿前,我在一块大理石碑上看到了少林寺的寺歌和电影“少林寺”中的插曲《牧羊曲》,还在刻有漂亮的字体的石碑上用手指描写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