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30 17:0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洛阳纸贵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洛阳纸贵的故事

篇1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着《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篇2

旅行家的生活

在成为职业旅行家之前,小鹏也当过白领,熟悉跟白领有关的一切标签,比如西装、写字楼和星巴克。然而在朝九晚五的刻板钟点制以及必须在同事中掩藏自己的生活中,每分钟对他来说都是无聊。于是他选择了打点行囊开始上路。但当你成为职业旅行家,旅行未见得比日常生活轻松,每天要规划行程,控制时间,这样才能走得远,看得多。但他甘之如饴。

寂寞的旅途中,和人分享自己的旅程是一件快事,旅行家常常也是作家和摄影家。旅行家有自己的故事,也写别人和城市的故事,为节约时间,小鹏常在从A城到B城的车上写完。而写城市故事的时候,小鹏愿意为之付出当年写经济学论文的努力:他先查阅大量的资料才开始行文。看了他写的东西,很难判断到底是他的旅程还是他的文笔带来了笔下流动的诗意。当他在西班牙遭遇高迪的时候,他这样写道:

“高迪出生在一个手工艺世家,上代和上上代都是铜匠。追溯更古远的祖先,甚至还能找到铁匠、木匠。遗传基因让高迪天生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能力和雕塑感觉。我甚至相信高迪作为雕塑家是先于他作为建筑师存在的,因为那些铁片、马赛克、毛石、镜面甚至碎瓦残陶在高迪看来都可雕可塑。我还相信高迪同样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因为我听到那一块块砖瓦是凝固的音乐,那波浪的建筑曲线是流动的音乐,那绚烂的色彩是绽放的音乐,一切都是美的旋律。”

一个优秀的职业旅行家,不仅仅是跑路的强人,还是一个讲故事的能手,甚至,是一个诗人。

旅行家的账本

其实旅行家也和所有普通人一样要解决收支平衡的问题,穷人的概念变成了付不起旅费的人,而且旅途中的账单更为昂贵,否则旅行无以为继,甚至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地,这大概是许多旅行家走出第一步时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然而对于小鹏来说,旅行需要的不过是简简单单的决心二字。旅行的开始,小鹏一路穷游,住最便宜的旅馆,能走路到达的地方绝不乘公交车,在比萨露宿过街头,在巴黎徒步走雪地,偶尔也停下来打零工。

小鹏在个人网站上发表自己的旅行见闻吸引了图书编辑的注意。第一本书出版带来的版税让他旅行了半年。半年之后,他身无分文地打道回府,在王府井就地坐下乞讨,乞讨的地方就在他半年前签售的书店旁边,路人没有人认出他来。在路上,遇到喜欢的地方和欣赏的朋友,他就停下来用简单的工作换来几个月简单的生活。那些年里每次搬家,随行的只有背包。

走得越远,路也越开阔,在圈子里有了知名度,小鹏手头多了很多邀约。跟杂志社合作提供照片,跟电视台合作当旅游节目的出境记者,参加商业活动,再加上广告,收入渐渐宽裕,不敢说盆满钵满,但经济上的安全感自不待言。

旅行的意义

一上路,他就走了十二年。他说,旅行是一种触摸人生的方式,每位行者都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在路上,他仰望星空,看城市,看村子。这一路有平顺也有磕绊,因为即便逃离固定地点的世俗生活,旅行家也无法避免人生必然的起伏和高峰低谷,在真实的千山万水间,旅行家也一起走过内心的千山万水。于是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旅行家甩开束缚,追逐梦想,把自己带出低谷。

走着走着,自己和自己交谈,脑子不断地思考,寻找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答案,苏格拉底说这是人最难的问题,却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看风景也有看得审美疲劳的时候,重复出现的风景是个问题,但人常常是流动的,旧地重游,遇着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故事,旅行就又新鲜起来。旅途中也会遇到美丽的姑娘,这就有了所有事件里最美好、最不荒诞的爱情。不安定的旅行家的爱情注定短暂,然而在那短暂而珍贵的相聚中,两人只为对方存在,不能完满的缺憾未尝不美。小鹏说,他不会走到老,他会选择一个点停下来,取个同样经历过磨难同样打算安定下来的姑娘,过平静的生活。

篇3

《鲁豫有约》的影响很大,很多很多的观众,但正因为舞台太大,我到了这个舞台竟然显得如此渺小。主持人和现场工作人员不懂电竞,也看不出我的操作究竟有何厉害之处,更不明白WCG冠军是多么的难拿。没有识货之人,就算怀中有美玉,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舞台给我发挥的时间,只有八分钟,对于见惯了大场面的鲁豫来说,这也只是过眼云烟而已。她很忙,要认识和接触各行各业的精英。这些精英随便抖抖脚,整个社会都能听到响。这些精英咳嗽两声,整个社会都会觉得感冒。想要在鲁豫的舞台上获得更多的时间,除非我能够像姚明或刘翔那样获得主流阶层的认可。而要达到那一步,除了自己的奋斗,更需要整个电竞行业的崛起。

其他媒体的热情曾让我以为自己是明星,只有到了凤凰卫视这个舞台上,我才明白自己的平凡。如果说冠军的自信让我变得大气,那么认识到自己只是个平凡人就让我变得更加淡定了。

要成为真正的明星,我要做的还有很多。

说完了主流媒体,接下来谈谈当时的电竞专业媒体吧。

其实早在2005年,不少电竞媒体就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到了2006年,它们的发展更为迅猛。

RN论坛走了8DA的老路,从技术贴论坛变为了八卦贴的天下。当战术攻略被妹子图片代替之后,论坛的人气开始急剧飙升。而位于武汉的偶游在线(后来改名为超级玩家)从一开始就走的娱乐路线,这里的八卦新闻比RN更多,也更劲爆。几年之后,超级玩家的论坛似乎成为了电竞圈的风向标。电竞圈的每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发论坛里的口水四溅。超级玩家论坛(特别是DotA版块)的喷子之多,让每一个电竞选手都不寒而栗。一旦某人的小辫子被抓住,就等着被带节奏吧。不过在超级玩家的喷子中,也隐藏着不少圈内人士,所以有时候他们也能爆出一些靠谱的小道消息来。

相比于8DA时代名满论坛的白晶晶、紫怡等人,RN和超级玩家论坛里的妹子们处于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一直没出现一统江湖的标志性人物。这似乎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时候的女性玩家已经很多,不再像星际时代那样是需要重点保护的稀有物种了。

自从我拿到ACON5的冠军还被喷后,我就对RN和偶游论坛敬而远之了。喷子们喷人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我又何必因为他们的一句话而劳神伤身呢?何况他们从来都是只找一个细小的破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也不管自己的逻辑究竟是否圆满。

就像论坛上有人说的,我WCG上夺冠是因为没有碰到Grubby,没有碰到四大鬼王,沾了赛程和运气的光。对此我能怎么反驳呢?我能让时光回到2005年WCG,然后让他们想要的人出线跟我打一场吗?当然不能,我又不是上帝。那么按照喷子们无解的逻辑,我就永远无法证明我在Grubby出线的情形下也能夺得2005年WCG世界冠军了……

其实按照他们的逻辑,2004年巅峰状态的Suho没能去成美国,如果他去了,是不是能战胜Grubby呢?是不是可以说Grubby的冠军也拿得充满运气呢?……

打住打住,这逻辑再绕一会我自己都要晕了。

除了网媒,电竞平媒在2005年也迎来了爆发期,许多著名的电竞刊物都是在这一年创刊的。可惜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刊物没能熬过电竞圈的风吹雨打,陆陆续续地停刊了。到了刚刚过去的2011年,仅剩的电竞专业平媒就只有一家——《电子竞技》杂志了。

从2005年创刊起,我已经记不清接受过多少次《电子竞技》杂志的采访了。只是采访的记者总是在不断地变换,最开始是狗米(dog_mi)、周奕(肥盒子),后来是冯寅、张兵,最后是皮杰和夜雨。不管是谁,他们的采访都会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和其他平面媒体的记者相比,他们要么是在大学期间特别爱好电竞,要么本身就是职业半职业选手。在魔兽和电竞方面,我们有非常多的共同语言,这样聊天才有更多的亲切感和技术性。

记得在2007年左右的时候,他们还与WE一起联合出版了一本魔兽教程《四大天王教你微操作》。这本书汇总了我、Suho、XiaoT和Anas在微操作上的很多小技巧。书出版后一度成为洛阳纸贵的抢手货。

都说电竞职业选手的职业寿命很短,电竞专业媒体的记者们也不遑多让。《电子竞技》的记者,大部分都是刚毕业时年纪轻轻就进入了杂志社,停留一两年又选择离开。其实离开的原因很简单:电竞媒体的待遇毕竟比不上其他主流媒体。电竞行业很缺钱,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如果说职业选手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守住寂寞成为登上顶峰的那个人,那么其他电竞行业的从业者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耐得住清贫。离开这个行业无可厚非,但只有真正从内心热爱这个行业的人,才能永久地呆下去。

过去这两年夜雨(李楷平)跟我的交流比较多。在他离开杂志社的时候,我问过他接下来打算干什么?

他简洁地回道:“写一本书《IT简史》……”

“写书?要写书的话可以写魔兽小说,DotA小说,或者星际小说嘛!”

“这个真可以有!我已经在构思一本DotA小说《冰箭游侠》,可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肯出的出版社。在这之前,我得靠《IT简史》存点生活费啊……”

“……”好吧,IT是社会主流,电竞游戏类的同人小说是冷门,我理解。我只能说,祝愿夜雨能靠前一本书把后一本书“养”出来吧。

经历了一茬又一茬的人员变换,《电子竞技》却依然挺立如初,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就跟那些在电子竞技早期无怨无悔办比赛的出资人一样,《电子竞技》的老板也属于为电竞的发展而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的一类人。遗憾而又惭愧的是,我与杂志社的记者打过那么多次交道,却至今没见过他们的老板。

2010年,曾经在《电子竞技》做过记者后又离开的周奕回归杂志社,出任执行主编。在他的经营下,杂志社迎来了不少新人,包括皮杰、夜雨和小火(sexfire,前星际职业选手)。说起这个小火,也不是外人,当年疯练星际的时候,我与他交手的场数没有一千也有八百盘吧……

从现在的情形看起来,杂志社的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我也非常希望他们能保存好这专业电竞媒体的最后一颗独苗,真正成为向广大普通民众宣传电竞的有力武器。

扯远了,还是说回2006春节前后吧。这一期间除了生活和媒体环境大为改善之外,父母对我的态度也开始发生重要的改变。

其实从我进入Yoliny开始,父母就基本上认可了我对电竞的追求。我能靠工资和奖金养活自己,偶尔还能出出国,在他们看来人生到此已经够了。再多再大的成功,强求不来,也消受不起。

也许他们心里还是会有一点隐忧,电竞毕竟是靠青春吃饭了,年纪大了我该去干些啥呢?只是他们知道,这个问题说了也白说,所以干脆从来不提。

不提我也明白,所以我需要向他们证明更多的东西。

WCG世界冠军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其实父母并不知道什么是WCG,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冠军的不一样——他们在河南省本地的报纸上看到了我的夺冠采访!而且,在与街坊邻居的谈话中,很多亲戚朋友都以羡慕的口气告诉他们:你们家晓峰上电视了!你们家晓峰上报纸了!咱们家晓峰又上电视了!咱们家晓峰又上报纸了!……

如果说天底下的父母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听到亲朋好友赞扬自家的孩子时,会有一种难以自持的开心与自豪。

2006年春节,家里的气氛分外和谐。也许是因为2005年我没在家过年,也许是因为这一年家里的经济压力大为减轻,父母比往年更愿意跟我谈笑了。这种亲密无间的氛围,记忆中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才出现过。

春节过后,我策划了一个大行动——邀请爸爸妈妈去西安玩一次。以往的旅游,向来都是由老爸带队,老妈负责后勤。而这一次,带队和后勤都由我包了。在我的带领下,父母游览了西安几乎所有的名胜景点。

看着我跑前跑后地为父母忙活着,老妈笑得合不拢嘴。老爸则有点感慨地说道:“晓峰真是长大了……”

老爸的这句话让我特别激动。从2000年上了洛阳医学院之后,我几乎没让他们省心过,一直都倔强地往电竞的道路上跑。这一路上的风风雨雨,说起来的确令人感慨万千。但是现在,我破天荒地能够用自己的钱邀请父母来西安旅游,这无论如何也算是还了以前的“债”了。回头想想就在几年前,我还曾经整天无所事事,几乎成为街坊邻居眼中不可救药的“流氓青年”,那是多么难熬的一段时光啊。还好,我总算是趟过来了,而今不用我动手,这一切不光彩的商标就已经自动脱掉了……

就在父母游览西安期间,WCG给我的冠军奖金也终于到账了,一共十几万人民币。到账的当天,我就把所有奖金取出来打到了老爸的账户里。拿着转账单,老爸开心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老妈也激动得几乎要落泪了。

篇4

“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真兄的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以那独有的清新、隽永、真挚和富有哲理与韵律的诗征服了数以万计读者的心。他的诗集《年轻的思绪》、《年轻的风》、《年轻的潮》等不可思议地一版再版,一时“洛阳纸贵”,创造了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奇迹,这场“旋风”被人们称之为“汪国真现象”或“汪国真年”。

1991年中秋佳节这一天,我和国真兄初识在“六朝佳丽地,金陵帝王洲”的南京,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社、《青春》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金陵明月散文大赛”在“总统府”颁奖大会上。由于我俩同为福建老乡、华侨眷属,父辈在上世纪50年代初毕业于厦门大学,相见分外亲切,20年来,我俩联系也相当密切。

得知2011年7月8日至10日,国真兄将现身“三国旧地,包拯故乡,淮军摇篮,科技名城”的安徽省合肥市,以主持人的身份出席2011年亚太金融高峰论坛暨“九鼎奖”颁奖典礼,7月8日中午,我到合肥骆岗机场迎接国真兄的到来,并在他下塌的天鹅湖大酒店与他亲切交谈,国真兄告诉我:“假以时日,我的音乐成就将高于我的诗歌成就,以后大家提起汪国真,首先想到的会是他的音乐,而不是诗歌”。

1992年正当国真兄走红之时,他在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次讲演中,接到这样一个条子:“请你默默地退出中国诗坛。”国真兄说,我可以默默不语,但绝不退出诗坛;我可以默默无闻,绝不装腔作势。于是,他默默地研究起古典诗词来。陆续创作并发表了许多旧体诗词,“念奴娇”、“临江仙”、“水调歌头”、“鹧鸪天”……崭新的内容,豪迈的气派,明快的节奏,严谨的平仄,奇妙的韵律,不仅受到专家的肯定与好评,同样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年7月,对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重庆、厦门等城市18岁以上的居民完成的“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结果表明,在建国后出生的诗人中,国真兄“名列第一”。

签名练成了书法家

自南京分别之后,我先后在海内外报刊,撰写介绍国真兄的文章。又应《新安晚报》、《安徽青年报》编辑之托,向他约稿。每逢新春佳节和我的生日,他均寄贺卡向我致以远方的问候。

1995年初夏,我得知国真兄从武汉到上海,参加一家台资企业的营销策划活动。我连夜坐上火车,次日清晨抵达上海。在虹桥一写字楼见到了阔别近4载的他。

“最近在忙些什么?”最普通的,然而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这几年主要精力放在书法上。”

尽管曾耳闻过国真兄近年主攻书法,并颇有造诣,然而看到他带来的字幅,还是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叹之声。

从诗人到书法家,国真兄出人意料地超越了自我。追溯原因,竟是因为签名。

国真兄少年时并未练过书法,成名前,重文采轻书写的他字写得相当糟糕。

1990年5月21日,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后,国真兄旋即成了大红大紫的名人,各地大中学校纷纷邀请他前去演讲,众多的电视台请他做节目,各种盛誉之词迎面而来。每天,所到之处的国真兄都被狂热崇拜他的年轻人包围着签名留念。这在别人眼里本是很风光无限的事,却让国真兄感到非常尴尬。因为,他的字不好。

1991年11月初,在北京大学校园演讲完后,众学生请国真兄签名,一位女生拿到他的签名后,遗憾地叹问了一句:“汪老师,你的字怎么没有诗写得好呢?”

一句轻叹,叹得国真兄脸红,回到家,他决定练习书法。

刚开始,国真兄练的钢笔字。当时,他的诗已被硬笔书法家们出了多种字帖,一有空他就比着练。几个月后,再签名时,国真兄竟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了。

此时,文坛上对国真兄的诗褒贬不一,争论得正酣。面对各种评价,甚至中伤,正在练习硬笔书法的国真兄超然对之,大彻大悟地认为:“苦求名声先受累,求得名声累双倍。无欲无求也有伪,取舍有道少是非。”尘世的繁芜让国真忽然觉得书法是那么的奥妙无穷,乐趣无限,一个人静静地练习书法是那样的悠闲神怡。他渐渐喜爱上了书法,于是又提起了毛笔,改练毛笔字了。

1993年整整一年,国真兄很少再写诗文,并谢绝外出参加社会各种活动,独守斗室,潜心毛笔书法。1994年以后,不管再忙再累,国真兄每天总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练习书法,直到1998年。

国真兄练的书法比较杂。他先临欧阳询的楷书,然后是王羲之的行书和怀素、张旭的草书,并参照了书法的篇章布局。临字帖,摹碑刻,为了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平日亲朋间书信往来,国真兄也改用了毛笔。

国真兄的书法悄悄地走近了人们的眼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石先生在看过国真兄的书法作品后,曾惊叹地评价道:“笔画舒展,章法潇洒,稳健刚劲,豪迈磅礴,字里行间渗透着阳刚之美。”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一般书法家所写的内容,大都是唐诗宋词,古文名联之类,而国真兄所书写的诗词歌赋,全是自己创作的全新内容。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云梦山、云台山、花果山、周瑜陵园、关帝庙等旅游名胜景点,有他的手迹;他还应邀为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涉外饭店创作书画作品。

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为香格里拉集团题写酒标,“在很多国家,香格里拉酒店的酒标都是由该国最有名的诗人来题写的。”国真兄说,酒店方面辗转找到他,提出要他创作一首诗并亲笔题写,具体要求是:第一必须有“酒”,第二必须有“生活”,第三必须有“香格里拉”,第四,这首诗不能太长。国真兄提笔写下:“酒中豪情雾里花,唯愿时光尽潇洒。人间仙境何处寻,香格里拉请回家”。后来全国18家香格里拉酒店都使用了这个版本。

2002年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当年出版的《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一书。我提及这些时,国真兄微笑道:“我的书法与安徽有着不解之缘。”1998年春,应庐江县县长常启斌之约,他为该县的周瑜陵园题写了一幅碑铭,凭着他深厚的古典诗词文化修养,与他那有相当造诣的书法功底,一时名声鹊起,登门求墨者及信函,纷至沓来,应接不暇。国真兄坦诚地说:“如果说我的书法有点名,还真应该感谢安徽,感谢安徽的周瑜墓呢!”

说来有趣,像他的诗被人们认可的过程一样,国真兄的书法作品一开始也是先在书法爱好者中流传馈赠。

2000年秋,国真兄结识了《报》的一位美编,这位美编喜欢收藏,那天他见到国真兄时忽然说:“我那里有你的字”。国真兄十分惊讶:“我并未卖过字画,也与你素昧平生,此话从何说起?”原来,这位美编是从国真兄与一朋友的书信往来中收集的。2002年年初,国真兄在北京琉璃厂的一家古字画店里看到自己的两页信札,上前询问值多少钱。店主说少千元不卖。国真兄又问真值那么多的钱吗?店主说,这你就不懂了,世上有两种字最值钱,名人写的字即名人字和书法家写的字即字名人,而汪国真的字二者兼之,你说能不值钱吗?国真兄虽然半信半疑,但怕自娱的书法作品再流落在外,从此后再不敢轻易用毛笔传书了。练书法不仅使国真兄成了书法家,而且也带他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写旧体词谱曲和绘画。

“旧体词的节奏,曲谱的韵律,绘画的浓淡干湿与书法的章节布局有内在的联系,在本质上是融会贯通的。”说这话时,国真兄满脸的淡然宁静如无澜的深潭。看来,书法能洗掉人们身上的铅华浮躁之说,当信。

滚烫的心永远年轻

22年过去了,当年读汪诗的豆蔻年华的青年男女,早已步入中年,但汪诗带给他们的快乐是难以忘怀的,他们还时不时会翻出当年抄写的诗句,回忆起那青年时光。而如今的青少年学生又如何呢,他们喜爱国真兄的诗吗?

“有青春年华在,就有汪国真的诗在”。当年评论家对国真兄的诗歌定位评价实在是恰如其分。

国真兄告诉我,应青年学生的要求,2000年教育出版社在出版《高中语文读本》时,特意将他的五首散文诗收集一起,起名《短文五则》放在第一册第一课中,供学生们学习。

如今的青年学生依然喜爱着国真兄的诗。2010年8月,国真兄做客南国书香节南方分级阅读馆,本来是一个与小朋友分享人生经历的活动,没想到来的却几乎清一色是大学生,把小小的场馆挤得水泄不通。

重温22年前的盛誉时光,甚感欣慰的国真兄有点兴奋地说,这一代人接受新事物更多更快,商品意识更强,选择性更多样化,取舍更大胆。我的诗能得到他们的青睐,真让人高兴。

说这话时,国真兄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之中。国真兄虽然在1980年读大学时就开始写诗并发表,但他的诗直到10年后的1990年才得到读者认可。国真兄的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引起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当时因没有国真兄的诗集,人们只好到处抄着阅读。

说起国真兄出版的第一本诗集,这里还有一段趣事呢。1990年4月初,北京一所高中二年级的语文教师正在讲课,发现同学们不专心听讲,在下面相互传递抄着什么。这位老师一问,同学们正在抄写国真兄的诗。中午,这位老师回到家,闲谈中把此事告诉丈夫孟光。孟光是北京学苑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一听,职业的敏感使他当即放下碗,让妻子找来同学们传抄的汪诗,读后,拍手叫绝,下午回社后,向领导汇报,决定出版国真兄的诗集。

但却找不到国真兄这个人。四处打听,有人说国真兄是台湾的,有人说是香港的。找了整整两天,最后发现国真兄在北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上班。

北京学苑出版社找到了国真兄,表示希望出版诗集,并提出一个条件: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稿酬和最好的装帧出版。国真兄非常高兴。按约定,出版社拿到书稿仅23天,就推出了《年轻的潮》。当时社会上已经有很多汪诗的手抄本,诗集出版后立即被抢购一空,引起很大反响,出版社不断加印,一股“汪国真狂热”迅速在全国大中学生中掀起。

如今,国真兄分析道:“当时轰动也是有原因的,很多读者长时间找不到我的诗,所以诗集一出就能够在年轻读者中间引起轰动”。

一些人看到年轻气盛的国真兄一下子成了诗人,在快速出名、人气极旺的他还在飘飘然之时,便怀着各种心态开始议论甚至诋毁他的诗。

22年后的今天,国真兄再谈起当年对他的诗的不同评论,他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的诗也如此,不可能完美无暇。但有人笑我的诗浅薄,我不敢苟同。我的诗虽然通俗,但可以流传。”

为了写好诗,国真兄曾系统地研究了古代、现代的一些诗歌在当代仍脍炙人口的原因,比如唐诗《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国真兄研究后认为,容易传播流传的诗有3个特点:词不华丽,通俗易懂;真情实感,能引起读者共鸣;常读常新,经得起品味。

国真兄按此要求,写出了“通俗但可以流传”的诗句。至于汪诗究竟有多大生命力,国真兄告诉我:“要真正给我的诗定位,公正客观地评价它,还要等50年以后。”

作曲成就高于写诗

国真兄不仅与诗有缘,与书法有缘,而且与音乐也有缘。正当有人说:“汪国真搞书法是不务正业”时,国真兄完成了他的“三级跳”———又在默默地搞起了音乐创作。

2001年立秋,国真兄应邀来到合肥、舒城等风景名胜采风。这是我在合肥和他第三次相逢,他已成为一名作曲家……,之前的7月29日,他的诗词音乐演唱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大厅举行。

国真兄说,“我是幸运的。”我说,至今你已说了很多次“幸运”,你太谦虚了。其实,成功当前不止是幸运二字能涵括的。他笑了,沉默片刻,点头说,是的。

作为艺术的门类,这些也都是触类旁通的。诗歌的张驰、错落和书法互为映证,音乐的节奏、韵律也和诗歌一脉相承。这大概也从侧面解释了国真兄能够于艺术的各个门类有所领悟的原因吧。国真兄曾在诗里说,“海洋是一张大纸,自然是无与伦比的字帖。”诗、书、文、乐之余,他还喜欢旅游。他说,自然能出诗出画出旋律。即使只见一根枯枝,也可想到书法的运笔之势,令人豁然开悟。

国真兄真正学习作曲是从2000年开始的,但真正触动他对音乐有兴趣的却是1993年,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在一家杂志上看到国真兄的一首诗《挡不住的青春》,内容极佳,随即音乐灵感迸发,作成曲子。恰在这时,辽宁电视台《万岁,高三(2)班》剧组要徐沛东为其创作一首主题歌,因为《挡不住的青春》的词曲与该剧内容相符,便作为该剧的主题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来,国真兄还有些诗作被著名作曲谷建芬谱曲,由歌坛大腕刘欢、韦唯、解晓东、阎维文、那英等明星演唱,它不仅感染了那些年轻的听众,而且还感染了国真兄自己。国真兄认为自古以来,词与诗,合乐可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想:如果我用音乐的形式来阐释自己的作品,也许会比别人理解更准确,更有意义。于是,他尝试着作曲。北京是中国音乐界名家荟萃之地,加之随时有高人指点,国真兄很快作出20首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歌曲,且曲调优美,格调高雅,达到相当的专业水准。听国真兄创作的歌曲,就像他在《音乐》那首诗中所说的那样:“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娓娓述说一个动人的故事/把一块七彩宝石/悄悄放在你我心上。”

2003年,国真兄出了第一个音乐专辑———《听悟汪国真》,以后几乎每年都出一个音乐专辑。他的一首古诗词歌曲入选王淑芬教授主编的,中国音乐学院教科书上。

“通过歌曲的形式,更能让大家了解和熟悉诗词,就像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许多人会背诵,是因为一首流行歌曲的传唱。”国真兄说,对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乐坛,他并不陌生,特别是周杰伦与方文山搭档创作的中国风作品。“方文山写的一些歌词,很有古诗词的韵味,我发现以这种方式传播更能引起听众,特别是年轻听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