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陌头范文
时间:2023-04-12 04:4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忽见陌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及时摘心,摘心对于生长的影响很大,是很关键的一点,当枝条长到8-10厘米左右,或者是长出2-3个节点后就可以摘心。将顶端的生长点去掉,抑制住顶端生长,促进侧枝的出现和生长。对于旁边的侧枝也要进行处理,对于一些长势衰弱的也要一并去除,这些难以长成健壮的枝条,不能成为开花枝,只留下粗壮的枝条就可以。
2、疏剪枝条,枝条生长太过旺盛也并不是太好,需要将枝条疏剪一下,去除生长过密的、交叉重叠的枝条,将一部分去除。只要发现有枯黄枝、病虫枝,就要立刻剪掉,不要留在上面,避免对于其他枝条产生影响,修剪的时候要从基部的位置直接去除,不要留在上面一段,剪下来可以集中烧毁。
3、去除残花,花朵开放结束后,需对残花进行处理,将它们从花枝上剪除,不要留在上面影响美观,还会导致腐烂。
4、摘除老叶,生长中会产生一些老叶,这些发现后立即摘除。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施工阶段;投资控制;模糊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而发展成的评判方法。即对所有能预见因素进行工程施工前的一个综合评价。一个工程建设成功与项目的投资紧密相关,并且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都与项目投资密切相连。那么怎么才能既保证项目的建设进程而又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并且又使项目的投资最大的合理化。这就需要对项目的投资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计算。每个项目的实施都有一定的项目资金,或者说是工程的预算,施工阶段的工程评价,能够让施工者更加合理的利用这些项目资金,并且让这些资金发挥出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工程施工阶段和工程预算中的重中之重[1]。鉴于如此的现状和工程需要,我们引入模糊综合评价。
1.理论综述
模糊综合评判到底该怎么样对工程进行评价呢,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对单个因素单独评判;第二步对所有因素综合评判。
1.1确定评价因素、评价等级
假设F=(F1,F2,…,Fn)是n种被评价的单独因素;p=(p1,p2,…pm)为每个单独因素所存在的m种决断。
1.2评价矩阵的构成
假设R是这n种评价所排列成的一个矩阵。从而确定了每个被评价因素从F到P的排列关系,而这种关系,我们称之为模糊关系。R=(rij)n*m(i=1,2,…,n;j=1,2…,m)其中rij表示从因素fi着眼,该评判对象能被评为pj的隶属度。但是仅仅凭R矩阵得出的模糊关系,还不足以对事物进行十足的评价。因此,拟引入一个模糊子集A,称权重分配集,A=(a1,a2,…,am),其中ai>0。且∑ai=1。权重A反应了众多评价因素的一种权衡。
1.3模糊矩阵的使用和评判
R是一个排列整齐的矩阵,这个矩阵中的每一行就反应了某个被评价因素从不同的综合因素来看对于自己的模糊程度。可以用模糊子集A对其进行模糊综合,综合得到的结果就显示了被平静的事物从综合因素上来看对于模糊子集A的模糊程度。这样就确定了被评价的模糊评价结果向量。假设P是T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则P被称为称为决策集。T=(t1,t2,…,tn)。令T=A*R(*为算子符号),则T就是模糊变换。模糊变换的方式即“最大最小”原则[1]。
2.模糊综合评判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应用
2.1确定建设工程施工阶段投资影响因素及评价等级
根据分析,可以对施工阶段投资控制运用客观的指标来进行评价。根据不同客观因素的特点可讲客观因素划分层次模块。一级指标包括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及人的因素。其权重分别为0.3,0.3,0.4。二级指标包括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政府干预,物价因素,其权重分别为0.4,0.6。自然因素下的地址状况,气候情况,其权重为0.4,0.6。属于人的因素的施工单位,业主因素,设计单位,其权重为0.5,0.2,0.3。
2.2模糊评判矩阵构造
分层次的综合评判方法
根据以上确定的因素集即评价指标F1{f11,f12,f13,f14},以及权重A,A1={0.4,0.6},这样单因素的模糊评判矩阵就构成了,用模型M(·,+)计算得:T11=A1*R1类似地:得到T22=A2*R2
高层次的综合评判方法
分层次的评判也可以通过高层次的综合评判得以显现。具体做法:F={f1,f2,f3},权重集A={0.3,0.4,0.4},综合评判结果的具体计算方法为:T=A*R。
根据T值的大小就可以就待选项目地址进行选址。一个好的项目实施,首要的决定因素就是项目的选址,也只有选好了地址,项目才能更好的实施。项目才能达到预期所要求的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对社会所产生的社会反响,也就能如期实现。
3.实例分析
假设有甲乙丙三个工地,为了得知哪个工地的施工更好,我们需要对这个三个工地进行施工阶段的投资评价。方法是:分别对三个工地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从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对其投资控制进行评价。根据以上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得到三个不同施工单位各个影响因素的模糊综合评判。
三个施工单位不同的因素值:
首先进行分层次的评价,由T11=A1*R1得到T22=A2*R2=(0.68,0.68,0.6);T33=A3*R3=(0.6,0.72,0.7)。其次,对高层次的综合评判:因素集f{f1,f2,f3},权重集A,A={0.3,0.4,0.4}对f1,f2,f3的模糊评判构成的单因素评判矩阵,用模型M(·,+)计算得:T={0.692,0.728,0.736}。从而得出结论,工地丙为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结论
投资控制作为一个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尤为重要。所以要好好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施工中的各个因素进行评价,只有采用这样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工程的评价更加有据可依。对于施工的过程更要层层把关,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采用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掌控工程的施工进程和保证施工的质量。不放过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和可控制的因素,使施工单位对施工阶段投资控制进行有效评价。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节约投资成本。
篇3
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方式已广泛用于临床。由于腹膜透析操作简便易行,不需特殊的医疗仪器等特点,故可家庭透析治疗,从而有效地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医疗成本。但患者实施家庭透析治疗中,易出现一些护理问题,需要及时的护理指导,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我们对50例家庭腹膜透析进行了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家庭腹膜透析治疗患者,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8~58岁。对每月1次的临床护理就诊的腹透患者情况详细记录,包括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给予的相应指导。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并总结。50例患者中除了常规的随访外,有20例患者存在着不同的护理问题,占就诊人数的40%。
2 分析与指导
2.1 导管周围皮肤问题 (1)要求进行出口处护理的多数是新置管的患者。由于对自我护理缺乏信心,过分依赖医护人员,对导管周围的分泌物不敢清除,从而形成硬痂。对于这种情况,应鼓励患者及家属,同时再次示教换药操作,增强信心。通常用消毒液湿化硬痂,待硬痂软化后,予以轻轻去除。告知患者及家属,操作时切勿强行撕扯,湿化时用棉签轻点硬痂的外围,以防消毒液流入出口处。(2)湿疹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夏季多发。由于夏季是一些皮肤病的高发季节,人体出汗较多,局部皮肤潮湿;导管对局部皮肤的刺激;换药后消毒液未干即覆盖纱布;天热衣衫单薄,男性皮带扎得过紧,增加了局部摩擦。这也是男性较易发生湿疹的原因。一旦出现湿疹,应积极去除诱因,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避免摩擦,同时局部可使用湿疹软膏,如:洁悠神等,并加强局部护理。(3)出口处感染的发生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如换药操作时不戴口罩、经常用手搔抓出口处、不按时换药等。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自身防护。出口处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证据表明鼻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者出口处感染机会明显增加,而且金黄色葡萄球菌腹膜炎仅发生于鼻部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者。一旦发生出口处感染,局部应使用抗生素,如百多邦涂擦局部;硫酸庆大霉素局部湿敷或同时静脉使用抗生素。
2.2 知识缺乏 (1)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在透析液中加入药物。然而,患者及家属又缺乏应有的知识,操作不当,反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必须给予相应的指导。首先要让患者知道清洁、污染、消毒的概念;学会无菌操作;学会药液的配置;注入正确的剂量。(2)透析治疗过程中,由于蛋白质摄入量不足、透析不充分、透析液中蛋白质的丢失及感染时蛋白质丢失增加等原因,可以使机体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一种症状,容易使患者合并其他并发症,从而间接引起腹膜透析失败。为了维持理想的营养状态,蛋白质及热量的摄入必须充足,腹透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至少要达到1.2~15g/(kg·d),
2.3 透析充分性 所谓透析充分性是指通过透析透出了足够的毒素和水分,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应和无肾脏病时相似。维持体液平衡是保证透析充分性的一个关键部分。在家庭腹膜透析中,患者和家属都非常重视透析液的超滤量。透析液的超滤主要受腹透液的浓度、透析液留置时间、腹膜的有效透析面积、腹膜溶质转运功能及血浆蛋白浓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发生超滤量改变时我科通过腹膜平衡试验来了解腹膜转运的特性,重新调整透析处方。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量,调整透析液的浓度、留置腹腔的时间等措施予以纠正。若超滤量过少时应控制水、钠的摄入,防止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若超滤量过多时,则要预防低血压和低血钾的发生,可适当补充水分及含钾的食物。
2.4 医嘱依从性和心理问题 患者因为必须以腹膜透析终身替代肾脏以维持生命,加之本身疾病引起的不适而出现焦虑、忧郁等情绪障碍,有些患者则认为自己对家庭社会是负担,从而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故而对医嘱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的依从性还与患者的文化程度和饮食习惯、经济状况、腹膜透析知识了解不足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首先要肯定患者的积极态度,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振作精神,增强对透析的信心。培养患者对各种环境和精神刺激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使家属更多地关爱患者,与科室保持密切的联系并提供帮助,保证患者在熟悉、安全、愉快平静的环境中顺利地进行家庭腹膜透析。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交往,给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道义上的支持。
腹膜透析治疗是为了让患者更好地生活,通过及时有效的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篇4
一、ARMA模型
1.模型介绍
ARMA模型即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是预测精度比较高的短期预测模型。其模型表达式如下:
为白噪声序列。
建立ARMA模型所需的时间序列数据必须是由一个零均值的平稳随机过程产生的。所谓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是指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生成变量时间序列的随机过程的特征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的研究基于1978-2012年湖南省民间投资的数据,用RPI表示。根据民间投资的基础定义,民间投资是相对于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而言,包括个体投资(居民个人的生产性投资和住宅投资、城乡个体工商户经营性投资)、私营企业投资、私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投资以及集体企业投资。在1994年之前,RPI数据是根据《湖南省统计年鉴》中的个人投资得到。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付诸实施标志着股份制公司的正式依法运行。从这以后,RPI数据是根据《湖南省统计年鉴》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个人投资加上股份制经济投资所得。
3.平稳性检验
对民间投资原序列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原序列存在不平稳现象。对于含有指数趋势的时间序列,通常可以将指数趋势化趋势转化为线性趋势,然后再对其进行差分来消除线性趋势。用ADF单位根检验得到RPI的对数序列InRPI是二阶单整序列。ADF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样本的自相关函数呈现拖尾特性,从滞后1期开始衰减;偏自相关图表现拖尾特征,从滞后1期开始衰减。可以认为此差分序列适合构造ARMA模型。
额外的滞后期p,q必然会使估计残差的平方和减少,但是这些增加的滞后项必然要求估计额外的系数,相应地减少了自由度,这样得到的模型会降低其预测效果。因此,为了得到一个更加简练的模型,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茨准则(SBC)来进行定阶。AIC和SBC要尽可能小,当模型的拟合优度上升时,AIC和SBC的值会趋向于∞?。用这两个准则可以辅助选出最合适的模型。
做出各预测模型的检验值,见下表。
第二幅图为残差的ACF,图中自相关系数几乎为0,即残差没有自相关。
第三幅图为Liung-Box指标。纵坐标为P值。P值超过显著性水平(图中虚线),即接受原假设,残差为白噪声序列。
3.模型的预测
利用上面已经建立的模型和R软件提供的预测功能对2011,2012以及2013年的湖南省民间投资进行预测。得到的预测值与误差如下表。相对误差分别为12.99%,9.78%,8.86%,预测效果比较理想。三、结论
由上述民间投资时间序列可知,民间投资与上一期、上两期的民间投资有关,且与上一期、上两期的扰动有关。
篇5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共短亭。”(李白《菩萨蛮》)。
4、“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摘要:王昌龄素以七绝著称于世,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和中坚力量。其思想以儒为主,释道兼修,虽然在仕途坎坷时,受到释、道思想的浸染,但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无疑在他生命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除边塞诗外,诗人还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闺怨诗,呈现出绮丽哀婉、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四首闺怨诗的分析,以窥探其中所蕴含的积极思想与报国情怀。
关键词:王昌龄 闺怨诗 报国情怀
盛唐是诗歌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也是个诸教杂糅、开明兼容的时代。儒释道三家思想高度发展、交融互补,对广大士人的政治理想、生活态度乃至个人心性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王昌龄是盛唐诗歌的代表作家,其思想以儒为主,释道兼修,其早年多受儒家思想影响,屡遭贬黜之后,又受到释、道两家的浸染。但纵观诗人一生,儒家思想则是其思想的主体。诗人素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其诗独具风采,不仅称雄当时,而且还享誉后世。王世贞曰:“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①,“唐……七言绝,如太白、龙标,皆千秋绝技。”②可见诗人之七言绝句与李白并称翘楚。其诗歌比较集中的两类主题分别是描写边塞征戍生活及表现女性的命运和心灵。闺怨诗在王昌龄所有诗作里所占比例较小,但这几首闺怨诗都是以诗人最为擅长的七绝入手,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
一
闺怨是中国爱情诗歌中较古老主题,也是常见的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伯兮》、《卷耳》等篇,多以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在特定时代环境、社会条件和生活境遇下女性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在唐代这个诗歌全盛的国度,亦有不少诗人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闺怨诗,反映当时普遍深刻的社会内容,思妇曲折丰富的心理。如李端《闺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急盼丈夫归来的情景,描写得细腻动人。长夜漫漫,独对孤灯,离愁怨恨令人思绪万千、肝肠寸断,孤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折磨着她。此诗充满了对命运无望的哀叹,在唐代闺怨诗里,绝大部分都渗透着这种凄凉寂寥之感。
二
而王昌龄以闺怨为主题的诗歌中,这种情绪则少有表露。如名篇《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位闺阁,初为人妻,尚不知忧愁。她于春日涂脂抹粉,走上翠楼。翠楼即青楼,指“美人所居之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以青色,故称为青楼”③可见她是贵族女子,未经历过磨难,尚难体会夫妻离别之苦,闲来无事,独上翠楼去领略春日景致。第三句“忽见”二字陡然一转,全诗的情调也随之改变。微风徐徐,杨柳依依,春色恼人,眼前之景触动了心弦,心爱之人远隔千山万水,撩人春色无人共赏。此刻,先前愉快的心情荡然无存,悔恨之情涌上心头,后悔叫夫婿去“觅封侯”,反而不能相知相守。首句虽说“不知愁”,但对远在戍边的夫婿,久别不见的愁思却一直根植在心中,只不过在少女心性之下未表现出来。而春日“陌头杨柳色”是情感迸发的导火索,成为她感情陡转直下的契机,使在情感与理智中纠结。再如《青楼怨》: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长夜漫漫,这位贵族因思念夫婿而肠断关山。何以解忧?只有高奏古筝来排遣幽怨苦闷。而筝声似乎能化解忧思,使这种怨愁略微淡缓。这两首虽是闺怨诗,但读来却不会让人觉得沉闷压抑,诗歌体现出“哀而不怨”、“怨而不怒”的艺术特色,而这正是儒家诗歌的创作原则,也是评诗的圭臬。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以儒家认为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王昌龄尊奉儒家诗教思想,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哀而不怨”、“怨而不怒”的思想倾向。
诗人有着建功立业的胸怀大志,素以边塞诗著称于世,曾高歌:“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变行路难》)还写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四) 吐露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成为盛唐诗歌中雄浑壮美的名篇。然而这与诗人闺怨诗中所表露的思想是否相矛盾呢?其实不然,这些诗歌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对诗人的深刻影响。盛唐气象积极向上,豪迈恢宏,尚武是当时社会的风尚。而王昌龄又是个仁义有情之人,所以他的诗一方面歌颂边关将士的壮志豪情,另一方面即说征战的苦又说思妇的愁。前者充满了诗人对于功名理想的热衷追求,体现了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后者体现了诗人的儒家之“仁”,关怀天下苍生,体察民间疾苦,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因此,诗人方写出了如此具有感发力量的好诗。
三
在王昌龄的闺怨诗中,少有同时代闺怨诗中那种浓厚的哀伤。《闺怨》中,一个“教”字体现了的积极心态,她支持夫婿戍边卫国,希望夫婿立功封侯,从而夫贵妻荣。尽管“忽见杨柳色”后略有悔意,但已于事无补,毕竟丈夫远在边疆征战,不能轻易归还,而还是期望丈夫立功封侯的,那么这“悔”,也只是为春情所触发的一时之悔。这位显然是出身贵族的大家闺秀,识得大体,舍得儿女私情,忍却当下心头的思念愁绪,求得以后生活的富贵荣耀。且看《青楼曲二首》:
其一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其二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这两首诗里没有任何“怨”,可谓是闺怨诗之奇葩,写出了贵族夫贵妻荣、自矜得意的形象。一位跨坐在着金鞍白马上的将军,带领十万大军行进在长安大街上。道旁高楼上,悠闲弹筝,注目这支威武之师。这两个场景之间有何联系呢?第二首则给出了答案,原来这是一支凯旋之师,而意气风发的白马将军正是这位的夫婿,且已封侯。楼头看似悠闲无事,实则心中波澜荡漾,似乎从筝声中即可体会出的欢快之情。
如将上述四首诗串联起来,诗人便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贵族女子嫁给了官宦子弟,希望夫婿可以征战沙场,立功封侯以求封妻荫子,其夫婿也有宏图大志,听得的一番劝告便积极上进,主动征战边戍,以求立威扬名、建功立业。滞家趁春意萌动登上青楼观景,却为此风中杨柳触发思念之情,略有悔意,夜间“高调鸣筝缓夜愁”,用希冀夫婿封侯的愿望来压制万千愁思。而后夫婿征战归来功成名就。这时又坐于青楼之上,鸣奏起古筝。虽皆弹筝,却与那个思念的夜晚之心境迥然有别,自己素来的辛苦等待未白费,这时充满了对丈夫立功凯旋的满腔喜悦。可以说这四首诗虽是闺怨诗却仍体现了诗人立志报国,建功立业从而封妻荫子的传统儒家思想。
综上所述,王昌龄信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实现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方面持儒家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即使在闺怨诗中也体现出了这种倾向,可见报国之志在他的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参考文献
[1]毕世奎.王昌龄诗歌与诗学研究[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0.
[2]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10.
[3]郭绍虞.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明)王世贞著,陆洁栋,周明初注.历代诗话丛书《艺苑卮言》[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12.
注解
①(唐)王昌龄著,李云逸注:《王昌龄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9月版,第200页。
篇7
词语构成短语,短语构成语句,语法随之产生。语法是语言运用的根本之法,甚至语法艺术的浑然天成也与此息息相关。就高考试题而言,不仅客观选择题关涉语法知识,主观表述题更是关系紧密,不能不引起足够重视。
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大题,即古代诗文阅读赏析,考试内容多,分值高,且难度大。首先来看诗词鉴赏,鉴赏哪些方面呢?通常有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和诗歌的表达技巧,其中语言赏析包括“炼字”艺术和“诗眼”神韵。古人写诗作词都很讲究炼字。一首诗中,表达诗人情感,体现诗人匠心者莫过于“炼”过的字,因其炼得妙而境界全出。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三类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此乃语法范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着意描写赤壁景象,句中“穿”“拍”“卷”三个动词向来为人称道。“穿”字形象地写出了江边山崖之陡峭和高耸,“拍”字形象地写出了奔腾的浪涛猛烈击打着江岸的气势,“卷”字形象地写出了滚滚江流怒卷千万叠浪花的情态,此三字集形状、声音、颜色于一体,极写赤壁景物的雄奇壮阔,目之胸荡波澜。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句中“轻”字别有意蕴。原来李白因永王U案,遭遇流放,行至白帝城,忽闻敕书,自是大喜过望。变故遇赦,飞舟东下,拈一形象词“轻”联结虚实――实写船行速快,虚写乘舟人心情轻快。正所谓轻描淡写,神采飞扬,意蕴深厚,作者陶然醉然,读者醉然陶然。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字初读颇感突兀,细品却耐人寻味。此诗题为《闺怨》,闺中悲怨何来?原本乘兴观赏春色,几分迷醉,不虞陌头杨柳又是一春新绿,顿时勾起她送别丈夫远行觅封侯的情景,离愁别绪一下子涌上心头,心理巨变瞬间完成。若非用一副词“忽”,安能愁肠百结悔与恨,道是无情却有情!“炼字”艺术这般令人激赏不已,“诗眼”神韵同样让人如醉如痴。古人评诗素有“诗眼”之说。“诗眼”的表现形式一为关键句,二为诗中最精妙传神能巧妙表达主题的词语,且以后者居多。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脍炙人口,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有诗眼。如何找到诗眼,既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量,又要结合句法的分析来确定。这首诗描写作者到香积寺沿路所见之景,表现了山林古寺的幽静环境,由景明心,表达了诗人的恬静心境。把握整首诗这种幽静孤寂的意境,第三联的诗眼就映入眼帘,当是“咽”和“冷”。这两句是说山中危石耸立,泉水于嶙峋乱石中穿行,遇危石阻挠,不能发出欢快舒畅的哗哗声,只能发出痛苦的呜咽声;山中古木摩天,浓阴遮地,苍翠欲滴,日色照在上面,亦被映冷,不再给人燥热之感。而从句法上说,“咽”“冷”均属于使动用法,危石让泉声呜咽,青松使日色阴冷。理解至此,方知这两个字极具表现力,尤其是“冷”字出乎意料,令人拍案叫绝,将那山寺幽静、空寂、清绝尘宇的神韵,表现得非常准确,不爽毫厘,全然神来之笔。
接下来谈谈古文阅读,它分两个主要内容:断句和翻译。断句古称“句读”,文句断得准,才能读得明,这是毋庸置疑的。常用的方法有四种:懂词义、明结构、晓句式、识标志。第一种重在懂得句中的多义词或兼类词的含义。第二种重在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切忌将前句的宾语或“补语”误以为是后一句的主语;给含有介词结构的语句断句,勿要割裂介词结构与动词之间的关系。第三种重在对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组合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第四种重在识记标志动词:曰、道、云等。且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识记标志虚词:句首虚词有夫、惟、凡、盖、请、窃、敬、即、若、苟、纵、纵使、于是、向使,且夫、虽等,句中虚词有以、于、而、者等,句尾虚词有乎、也、矣、哉、邪、耳、焉等。翻译古文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惯用的方法分为补齐省略、查看结构、古今对译、整理语句诸种。第一种补齐省略,是说在翻译之前,要看看句子是否完整,因为文言文省略成分是司空见惯的,省略主要有主语、谓语、介词和介宾短语等。第二种查看结构,是说大凡语句通常由主干和修饰语组成,古今汉语构成基本相同,差异往往在特殊句式上。第三种古今对译,且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如“地方”译为“土地方圆”、“中人”译为“一般人、平常人”、“西河”译为“黄河以西”、“中间”译为“中间夹杂”等等。第四种整理语句,即在全句译过之后,检查是否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不可出现病句,造成文意不连贯,文气不贯通。
总之,掌握并熟练运用语法,可以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还能增强现代文阅读理解、概述能力,不失为一种良方。
李发兵,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篇8
小剧场话剧《麻将女人心》,四个女人一台戏,围成一桌模拟打麻将,通过犹如击鼓传花般的“出铳”,让每个人分别道出一段自己的隐秘。
女大学生暗恋老师,为此选修了他的微积分课程,在缺乏基础和兴趣的情况下,想以提问引起老师注意,自然不免窘态毕现;白领丽女为了升任公司地区总监,犹如阿庆嫂一般与男上司展开一场“智斗”,虽然达到了目的,却在男人心中丧失了女性的温柔;居家主妇缺乏丈夫关爱,于是用购物、打扮发泄苦闷、获得慰藉;另一位女性拥有足以傲人的事业、爱情和家庭,却因单调乏味的生活而陷入迷惘、麻木和冷漠……
编导以这四个小故事组成的一台戏表达了创作初衷――女性要关注和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享受平凡人生和平淡生活。确实,求不得、离固然是女性苦闷的根源,但求已得、爱不离同样也会因其单调而让女性心生烦恼,陷入痛苦。因此,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女人心,海底针”、“姑娘的心,秋天的云”。似乎女人要的很多、很复杂。其实不然――不多,也不复杂。张小娴说,女人想要的东西终归只有两样――爱和安全感。其他的,只是她们获得爱和安全感的工具罢了。
爱的前提,是美。无论是为了爱或是被爱,女人都出于本能地追求美、留住美。不过美是飘摇的、时刻变化的、难以保存(至少是保鲜)的东西。女人随着美的飘摇、变化而飘摇、变化,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越是缺乏安全感,就越发地追求美;越是追求美,就越是多变。“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中的主意是怎么出现的、怎么变化的,不仅别人难以猜透,就连她自己也往往不知道。
多变,意味着难测。据说慈禧晚年面部易抽筋,自觉丑陋,怕人直视。若哪个太监不小心朝她脸上看一眼,慈禧就会追问“你看什么”,太监答不上来,就会惨遭责打。
多变,意味着感性。大多数女人并不求大俸大禄的供养,只在乎小花小草的惦念。感性是一团雾气,虽然飘忽不定,但没有办法把它分成几块来用。恋爱中的女人十分专一,若要转移,也是整个转移。这种暂时的专一与永恒的多变,总给女人带来痛苦。
所幸的是,女人终会得到一段时期的安定――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女人是不会变的。作、闹、嗲、耍性子、寻刺激,在自己孩子的面前不会有,有的只是慈爱、坚忍、勇毅。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女人不再恐惧,不再变化,因为她们终于被爱和安全感完全充满了――孩子完善了女人。
篇9
一、诗歌语言的理解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由一系列语言构成的有机体,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象空间大,隐含意义多。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首先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诗歌是语言的变形、浓缩、无序的组合,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更具有严谨、精炼的特质。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诗人是通过几组寻常又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的描写,创造出一种充满凄冷孤寂之感的意境。诗歌更善于通过各种语法的运用,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如《天净沙・秋思》中,诗人不求主谓结构的完整,而是把九个名词性的词组排列在一起,同时以多层密的排比形式,显示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深远的艺术境界,更说明诗人灵活地处理和表现意象的时空关系,使诗歌的含义更深远。
二、诗歌意象的把握
意象是融入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意。诗歌离不开景和物的描写,即客观的“象”,也离不开抒情,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主观的“意”,象和意的结合,就是“意象”。诗人往往创造一些象和意构成整体抒感。中国是诗的国度,可以说诗歌的意象是丰富多彩的。如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兰代表高洁,牡丹象征富贵,小草生生不息,红豆寄相思,菊是隐逸者,鸿雁传书是对亲人的思念。诗歌中意象的体现往往是作者形象的映射。在诗歌中,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不同的许多意象,如《诗经・采薇》“杨柳依依”中的“柳”给人一种离愁别绪的痛苦,“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中的“柳”是写边地景物的荒凉。所以,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同时诗歌意象的构成,作者可以通过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或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另一物象上,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愁心”托给了明月,意象中的“心”具备原来并没有的性质。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语的连缀,从艺术构思看则是意象的组合,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达到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艺术效果。
三、诗歌意境的体会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艺理论中,意境是指作者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诗人以独具特色的慧眼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往往好诗的意境是诗人个性的体现,因为意境中有诗人主观的想法。如秦观《鹊桥仙》中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都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展现;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意境多么富有个性。正如中国古代绘画注重形神兼备一样,中国古代诗歌力求创造和表现具有个性特点的意境,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条重要的艺术规律,我们要在广阔的范围内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典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更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于苍古意境中,感悟古人古诗。
四、诗歌艺术的鉴赏
一切文学都是感性的,总是借助具体的形象反映生活,通过艺术的感染力量和美感作用影响读者,诗歌的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能力的体现。然而,由于每个人鉴赏艺术的经验、生活阅历、知识水平、艺术灵感都存在差异,对同一首诗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古代诗歌的习惯,提高古代诗歌审美素养。同时,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一条行之有效的诗歌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朗读培养语感,体验诗歌的语言美、建筑美、音乐美,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觅、冷、清、凄、惨、戚”本是形象色彩和感彩的词,而诗人精于音律,尤其是善于将语言变化与声情结合起来,再者叠音词的连用增强了艺术效果,表达了词人创深愁重的感受,十分耐人寻味。
五、诗歌表现手法的融会贯通
篇10
关键词:诗歌 意象 植物 情感
诗歌和小说戏剧一样塑造艺术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都是诗中的形象。
曾在与谈诗的信件中,多次讲到诗的形象,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没有形象的诗是枯燥乏味不生动的。例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来喻心中的愁苦,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形象也来自生活。相同的景、物,会因抒情主人公的经历、性格甚至特定时刻的特殊心境而染上不同的色彩,具有特殊意味。例如同是写燕子,刘禹锡《乌衣巷》中写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借此来表现时迁,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表达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晏几道《临江仙》中写到“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故词人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可见,把握诗歌的形象,对于鉴赏古诗词有很大帮助。
诗人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灵感倏忽而至,诗中形象往往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象。所有的物象都带上诗人特有的情感,具有特定意味,即所谓意象。
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意象往往是植物。
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由于“柳”“留”二字谐音,古时候经常以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陆游的“红酥手,黄滕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以“宫墙柳”暗喻唐婉,抒发了两人离别后再难相见,可望不可及的心理状态;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因见杨柳而想起当初丈夫分别时折柳的情景,怅想丈夫久去未归,而自己却青春渐消,顿生悔意。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如许浑的“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牵挂。从杨柳自身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如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白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梅花也是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迎寒早开,美丽脱俗,常象征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梅花诗中,最著名的大概应数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诗被公认为千古咏梅绝唱。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套用前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只换冠首二字,却见其妙。“疏”勾勒出梅花倒影的特有风姿,少而有意;“暗”点染了朦胧水下的清幽香气,淡而生情。南宋诗人卢梅坡的《雪梅》也是佳作,让人击节称奇的是最后二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看似平常,实则哲理暗蕴,意味深长。而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已然不是什么伤感怀怨之作了,它格调高雅,寄寓着自己锐意变法革新的宏图大略。
梧桐在古典诗词中染上了孤独、凄苦、哀愁的情感色彩。用梧桐表达幽怨、凄苦的诗很多。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上,流露出凄苦之情,为杨玉环的死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温庭筠借梧桐树写离情之苦:“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页页,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雨落梧桐,无休无止,正如闺中人的离情别恨绵绵不尽。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女主人公彻夜难眠,听细雨淅淅沥沥洒落在梧桐上,“怎一个愁字了得!”亡国之君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描写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一个多么清冷凄凉的环境,诗人借“寂寞梧桐”表达无法摆脱的万般离愁。宋黄《花庵词选》评论此词时说:“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梧桐的意象对全词意境起了重要作用。
其他意象如用落花表达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用杨花写离情,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用丁香表达愁绪,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摊破浣溪沙》);用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 上一篇:vb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 下一篇:学校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