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的职责范文
时间:2023-04-05 07:0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员的职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玉米密植;原则;技术
1 适宜种植密度的原则
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确定适宜密度时,应根据上述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
1.1 株型紧凑和抗倒品种宜密,株型平展和抗倒性差的品种宜稀 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密度要求。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叶片较平展,群体运光性差的品种一般耐密性差,种植密度不宜过高。一些株型紧凑但抗倒能力稍差的品种适宜密度为4000-5000株/亩。还有一些紧凑大穗型的品种,个体生产能力强、群体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可根据当地的生产水平灵活掌握。
1.2 肥地宜密,瘦地宜稀。地力水肥是决定种植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土壤肥力基础较低,施肥量较少,亩产在500千克以下的地块,由于肥力不足,密度过高,植株生长差,中秆多,有时会引起减产,因此,种植密度不宜太高,应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下限值,在地肥、施肥量又多的高额丰产田,就要采用抗倒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并且要取其适宜密度范围的上限值,中等肥力的宜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中间密度。
1.3 阳坡地和沙壤土地宜密,低洼地和重粘土地宜稀。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与土地的地理位置和土质也有关系,一般阳坡地,由于通风透光条件好,种植密度宜高-些;土壤透气性好的沙土或沙壤土宜种得密些,低洼地通风差,粘土地透气性差,宜种得稀一些,一般每亩可相差300-500棵。
1.4 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宜密。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光合作用时间长,呼吸消耗少,种植密度可适宜大些,一般每亩相差500株即可。
1.5 精细管理的宜密,粗放管理的宜稀。在精播细管的条件下,种植宜密,因为精细栽培可以提高玉米群体的整齐度,减少以强欺弱、以大压小的情况发生。在粗放栽培的情况下,种植密度以偏稀为好。
2 紧凑型品种适宜密植的原因
紧凑型玉米品种的育成和生产上的推广,把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由原来的2500-3000株/亩,提高到5000株/亩左右。已育成和推广的紧凑型品种除揉进了耐阴性和高密度下所具有的许多优良的生理特性外,其株型结构的特殊性也有利于高密度种植,主要表现在:
2.1 茎叶夹角小。茎叶夹角是指玉米叶片与茎秆垂直方向所构成的夹角,不同品种茎叶夹角的大小不同,一般将果穗上部叶片的茎叶夹角小于25度,穗下小于40度的都作紧凑型品种,叶片投影面积小,遮光少,群体的透光性好,群体内光能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
2.2叶面值大。不同玉米品种的叶片生长状态并不一样,有的平伸弯曲而呈弓形;有的全叶直立,有的上半段弯曲,下半段直立。由于叶面值既包括了茎叶夹角,又包括了叶片的生长状态,是衡量品种株型的一个综合指标。紧凑型叶片由于茎叶夹角小,挺直上冲,所以叶面值比平展型品种大。叶面值愈大,投影面积愈小,遮光愈少,通风透气愈好,适宜的密度愈大。根据叶面值的计算,如紧凑型品种一般适宜密度为5243株/亩,而平民型为3347株/亩。
2.3 每亩土地上容纳的叶面积大。根据计算,紧凑型玉米群体叶面积之和可为土地面积的5-7倍,即紧凑型品种的适宜叶面积指数为5-6,有的高产田可到7左右,而平展型一般为3.5-4.0,紧凑型比平展型高出1.5-2.0,每亩可多1000-1334平方米的叶面积。能多种玉米l000-2000株。
2.4 对密度压力的反应迟钝。种植棵数当达到-定的密度后,随着密度的增加,空株率增加,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这几乎是所有玉米的通病。但不同株型品种,变化的程度差异很大,目前推广的平展型品种比紧凑型品种要敏感的多,紧凑型品种对密度压力的反应比平展型品种要迟钝。平展型每亩5000株的空秆率为16.5%,而紧凑型的仅有8.1%,从而导致平展型品种增株减产,而紧凑型的品种则增株增产。达到最高产量时,紧凑型品种比平展型品种的密度高出2000株/亩左右。
3 合理密植技术
3.1 改宽行为窄行种植。研究表明:适当缩小行距,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措施。据试验表明,由100厘米缩小到76厘米时,增产5%-10%,密度越大,缩小行距的增产效果越显著。当选用紧凑型品种每亩密度要求5000-5500株时,60-70厘米的行距对产量影响不大。由60厘米减少到30厘米或增加到80厘米时,则分别减产6%和9%。所以,紧凑型玉米的种植行距以记晒米座有为好,而平展型的以60-70厘米为好。还有一般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的适宜行距要小一些。有时为了便于管理,可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70-60厘米,小行距50-45厘米。
3.2 选用高质量的优良杂交种。高质量的玉米品种是保证密度的主要条件,如果种子发芽率低,纯度不好,籽粒大小不匀,播种后造成缺苗断垄,而且出苗速度、生长势、发育进程等都会产生不同。当高密度种植时,矮株弱株会产生空秆,造成减产。
3.3 增加强种量。因为任何一个玉米品种都难保证100%的发芽出苗,-般在90%左右。如果按90%计算,单粒点播缺苗率将是10%,双粒点播缺苗率将是1%,如果是3粒点播,缺苗率将降至万分之一。其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施种粒数应掌握为计划密度的2-3倍。
3.4 严格定苗。挖窝刨穴种的,每穴留1苗,楼播或开沟条播的要带株距绳下地,按株距要求定苗,如遇缺苗断垄,可在相邻株留双苗,注意双苗长势要-致。
3.5 多留5%左右的预备苗。玉米在田间生长过程中,由于种子大小的差异或下种深浅不一样,或因病虫害等原因,常使一些植株生长落后或变成弱小核株,最后甚至变成丰株,但这些植株都争夺光照和水分,消耗地力,当表现出有明显差异时要及时去掉。另外,田间管理,特别是机械作业,常会损伤一些植株,因而造成收获穗数少了留苗株数,难于实现高产。为了保证实收株数,可多留一定的预备苗。在拔节后,抽雄前将弱小植株拔去,这样,既保证了实收株数,又提高了群体整齐度,增产效果明显。
4 确定玉米的适宜株距
株距=667×10000÷平均行距(厘米)=预种密度
例如行距为60厘米,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株距(厘米)=667平方米×10000+60厘米=4000株/亩≈28(厘米)。
参考文献
篇2
谈书记员在审判中的工作流程及职责
肖文
一、书记员的基本条件
人民法院书记员是指依法在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中担任审判庭的记录工作并办理机关审判的其他事项的审判业务辅助人员。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书记员,担任审判庭记录工作并办理有关审判的其他事项。”这些规定,对人民法院书记员的概念、工作职责及其法律地位作了高度概括。根据这一规定,人民法院的书记员是国家司法工作人员之一,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中专门以担任审判庭记录工作为主要职责并协助法官办理有关审判的其他事项的工作人员。他像法院院长、庭长、审判员、法警等人员一样是法院人员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民法院的书记员的任职条件是较为严格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书记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身体健康,年满18周岁;
(4) 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具备从事书记员工作的专业技能;
(5) 具有大学专科的文化程度。
第四条又做了禁止性规定:
(1)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 曾被开除公职的;
(3) 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尚未做出结论的。
二、书记员的工作职责
根据《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书记员工作职责有以下五个方面:
(1) 办理庭前准备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
(2) 检查开庭时诉讼参与人的出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
(3) 担任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记录工作;
(4) 整理、装订、归档案卷材料;
(5) 完成法官交办的其他事务性工作。
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及审判实践中的要求,书记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录工作
记录工作就是对审判庭审理案件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笔录。笔录是人民法院在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诉讼案件的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记载的如实反映诉讼活动的法律文书。制作好笔录是书记员基本的工作职责。根据笔录的适用范围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各类案件通用的笔录,如调查笔录、勘验笔录、法庭审理笔录、合议庭评议笔录、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笔录、宣判笔录;二是部分案件中使用的笔录,如适用于刑事自诉、民事、经济纠纷和行政赔偿案件的调解笔录,适用于刑事案件和各种执行案件的搜查笔录,适用于强制执行财产案件的执行笔录和查封、扣押财产笔录;三是仅适用于特定案件的笔录,如刑事案件的送达书副本笔录、死刑案件的验明正身笔录和执行死刑笔录。书记员应当系统地了解笔录的性质、作用、特点和要求,熟悉制作各种笔录的具体方法。
(二)诉讼中的工作
诉讼,是一个案件从收案、审理、审判到执行的全过程,它完全依据程序法的具体规定进行。书记员在整个诉讼中的工作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收案的审查与登记工作。接到案件后,书记员应对案件的材料是否齐备、是否完整进行全面审查,经检查无误后进行收案登记,办理收案的各种手续。二是庭审的准备及庭审工作。一个案件经过收案审查之后,一旦确定审理,书记员就要依法做好开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它包括各类诉讼文书的填写和送达、张贴公告、布置法庭、宣布法庭注意事项、检查应到庭的人员是否到庭并向审判长报告;同时,在开庭审理中书记员要根据法官的部署及安排,细心做好各项工作,重点是将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完整、如实地记录下来。在闭庭后,书记员还要协助法官将开庭中出现的情况和需要办理的事项一一处理好。三是裁判文书的送达及案件的移送工作。对已经依法审理作出裁判的案件,书记员应当及时地将裁判文书送达当事人;对于上诉、抗诉或者依法需要报请复核的案件,书记员要办好送交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移送手续;同时,上级人民法院的书记员要依法办好审查、接受手续。四是执行工作。对于需要执行的案件,书记员要具体办理有关执行的各种法律手续并协助执行官做好执行工作。五是诉讼文书的立卷、装订与归档工作。立卷是 从诉讼活动一开始就应当进行的,随着诉讼活动的进行,各种诉讼材料都应随时整理。诉讼活动一结束,就应当将所有诉讼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并及时归档。
(三)有关审判的其他工作
在实践当中,书记员应当办理的有关审判的其他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书、材料的收发工作;2.司法统计工作;3.法律文书的打印、校对工作;4.接待工作;5.协助法官起草司法文书;6.在法官指导下调处轻微的刑事纠纷和简易的民事纠纷、调查案件事实工作;7.有关领导或法官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书记员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地位
书记员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地位,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十条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也都具体明确了书记员的地位和任务。根据这些法律规定,人民法院的书记员具有“书记员”的法定职务,依法参与办案工作的全部过程,履行法定职责、完成法定任务,从而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所以,作为法院内部的一种专业人员,书记员在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从工作过程来看,书记员既具有依附性又有独立性。在具体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书记员必须服从法官的指挥,在法官的指导下做好审判案件的记录、文字、卷宗整理、证据保管及司法统计等诸项工作,故书记员是法院的非核心人员。但是,在职责范围内,书记员并非具有绝对的依附性,而是独立地进行司法辅助工作,并可以对法官在办案过程中执行法律等具体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可见,书记员工作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四、书记员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作用
书记员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作用是由书记员的工作任务所决定的。书记员的工作是人民法院业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判工作的水平。
(一)书记员工作是审判各类案件的一个重要方面
每一起案件,在从立案到结案的整个诉讼活动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书记员去做,法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所做的大量的工作,如询问证人、评议案件等等,也都需要依靠书记员的协助,通过记录工作使其变为有形材料,并以此体现整个诉讼活动的全过程。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书记员工作,也就没有审判活动。
(二)书记员工作是制作司法文书的基础和依据
司法文书是审判活动的集中反映,是审判活动的结论和文字凭证。其制作的基础和依据,就是审判法官与书记员在办案过程中形成的讯问笔录、现场勘验笔录等各种笔录。根据办案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笔录,就是必须由书记员完成的主要任务。如果笔录记录的内容不实或不准确,就会影响诉讼文书的质量。
(三)书记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案件质量
一起案件,从受理到审结,书记员要独立或配合完成许多工作,其工作的好坏,对能否保证案件质量有直接影响。书记员制作完成的卷宗材料,往往是衡量一起案件质量如何的主要依据。通过审查各种记录和法律文书,就可以对这起案件的诉讼程序和实体处理作出相应的评价。如果一起案件在处理结果上没有错误,但卷内材料不全、记录不清或者出现错漏,使事实被误解,就会影响整个案件的质量。所以说,书记员工作直接关系、反映着办案质量。
(四)书记员工作是决定案件能否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重要条件
经过书记员制作、整理、装订起来的各类审判卷宗,多是永久性的或需要长期保存的历史档案。这些档案资料是国家的财富,不仅对国家制定法律、确定各项方针政策有重要的查考作用,而且对法院自身总结工作,尤其是再审、复查案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卷内没有书记员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字迹潦草,其他人看不清、看不懂,别人就无法了解案件,也就难以对案件的原处理结果作出正确与否的评判。可见做好书记员工作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篇3
关键词:教育数字视频;现状;策略;制作原则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数字视频以其直观、形象等特点,在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字视频是基于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视频技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视频逐步从大众生活中走入教育领域,教育数字视频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了解教育数字视频的应用现状,明晰其制作原则,对教育数字视频的合理、有效利用至关重要。
一、教育数字视频概述
1.概念的界定
视频主要指不断变化的电视图像,即动态图像或称活动图像、运动图像。[1]谈及数字视频,也许很多人都会陌生,但说到VCD、DVD、MP4、数码相机、可视电话和网络直播等时,几乎无人不知。数字视频是指依据人的视觉暂留特性,用数字形式(0,1)对视频信号编码、传输和存储,最后在终端上进行视频图像解码,以帧的形式再现视频信号的信息媒介。简而言之,数字视频就是以数字形式(0,1)呈现的视觉信息。教育数字视频即指传递教育信息的数字视频,也称为数字化教育视频。 教育数字视频集成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中的一种或多种,表现力极强,可以为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2.教育数字视频的优势
教育数字视频传承了数字视频的诸多优点,如可以使教育信息变得更加真实、直观、生动,并具备实时、视听结合、信息量大和编辑、存储方便快捷等优点,而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又为教育数字视频的实时、便捷传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利用数字视频进行教学,可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给予学习者以引导、启发,促进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潜能,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教育数字视频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就是网络教学,在远程教育中,使用教育数字视频进行实时传送教师或专家的讲课,再现逼真的课堂教学,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其效果是枯燥单一的远程演示教学无法比拟的。正是因为教育数字视频有着传统教学资源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成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和网络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教育机构和学习者对教育数字视频资源的需求正逐渐增大,由教师(而不仅仅依靠数字视频开发公司)依据教学需要,开发、制作适于学习者和教学内容的教育数字视频资源变得非常必要。
二、教育数字视频的应用现状
数字视频已经融于大众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数字视频作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教育领域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或被充分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设备配置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
要制作质量良好的教育数字视频,需要一套配置完善的硬件/软件设备,一般包括DVCAM和DV数字摄像机、编辑录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视频采集卡、接口卡、多媒体计算机和压缩/解压缩卡等,设备的配置决定了数字视频的质量,而如上所列设备通常是制作VCD、DVD数字视频所需的,若要实现现场直播、录制,实现VOD视频点播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等则需要一个配置完备的数字视频制作平台。
此外,制作的教育数字视频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供学习者收看的,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数字视频播放和接收环境,如环境良好的多媒体教室。然而,许多学校尚缺少如上所需的各种设备,资金投入不足,教育数字视频制作、播放环境无法保证,则探讨用教育数字视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是空谈。究其原因,是在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中应用数字视频并未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
2.使用种类单调、制作形式单一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数字视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2]依据存储教育信息介质的不同,教育数字视频可以分为基于光盘存储的教育数字视频、基于磁盘存储的教育数字视频、基于磁带存储的教育数字视频;依据教学信息呈现途径的不同,教育数字视频可以分为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教育数字视频、基于广播电视业务的教育数字视频、基于通信业务的教育数字视频。两种分类为一体之两面。在具体的教学中,最常用的教育数字视频是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教育数字视频。
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教育数字视频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呈现教学信息的教育数字视频,这类教育数字视频通常存储于CD、VCD、DVD等光盘存储介质上,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教育数字视频,这类教育数字视频的优点是成本低廉,存储信息量大,制作方便,可大量复制,能够脱离计算机平台,但需要专用的媒体驱动(如VCD光驱、DVD光驱)才能播放,且使用寿命有限,不易于保管。
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教育数字视频适用于多媒体教学,而教育数字视频的应用绝不应仅局限于此。比如,基于广播电视业务的教育数字视频(指采用数字视频制作设备和编播系统播放的教育数字视频,方式有DTV、VOD等),基于此种途径传播的教育数字视频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按学习者的需要点播节目,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交互式信息服务,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实现。在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构建校园数字交互教育电视系统将是数字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方向。又如,基于通信业务的教育数字视频(指从通信业务方面考察的并与具体业务相联系的数字视频),比较常用的格式为流媒体(WMV、RM、3GPP)格式,具体应用如数字视频会议系统、数字可视电话、3G终端产品、远程视频教学系统等,其优势是打破时空界限,实时交互,可以实现重大活动、学术会议或讲座的现场直播与录制。
在一般的教学中,忽略了基于广播电视业务的教育数字视频和基于通信业务的教育数字视频应用。长期的形式单一的教育数字视频的应用,会使学习者产生厌倦,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3.专业门槛高,制作人员缺乏
教育数字视频的摄、录、编这一完整的制作过程,对制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一项比较专业的技术工作,而在教育部门,较缺乏专门的制作人员,尤其是大部分教师不具备依据教学需要自制教育数字视频的能力,导致教育数字视频质量不高,无法推广使用。
篇4
【关键词】地质勘查 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 A
地质勘查是指对那些拥有特殊结构的地质进行取样研究或者是实地考察的行为。它按照勘查目的可以分为很多种,这里要讲的是矿藏地质结构勘查,目的是寻找可用矿采资源。目前,以这一目的而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非常重要,因为我国急需要寻找到大面积矿物质所在地以跟上经济发展步伐,为其提供足够的资源动力。
地质勘查概述
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广义地说,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接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之分。例如,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主要目的矿产地质勘查。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地质成果的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狭义地说,在我国实际地质工作中,还把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5个阶段,即区域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发勘探。
二、地质勘查内容
在地质勘查的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可开发矿山资源的勘查。由于矿山中的矿产资源有限,因此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寻找已存在的矿产资源的接替资源,从而使矿产的开发能够继续进行,保证矿产资源的来源。在矿产资源中,锌、铜、铅的开发是进行资源开发的重点,此外,在国际市场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资源也是进行重点开发的矿种。
矿山生产的勘查。在进行矿山生产的勘察时,勘察单位要对矿山的可利用年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加强对已确定矿产资源范围内的矿产勘查力度,扩大资源的开采量。扩大矿产资源的勘查范围,对矿山的周边进行确定,逐步扩大矿产的开发范围。在进行矿产勘查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先进的勘查技术,保证勘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闭矿山的勘查。在进行关闭矿山的开发和复垦的地质工作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在闭坑前后要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严格、全面的检查,保证矿山地区的环境。在开采活动结束后要进行闭坑工作,保证闭坑地基的稳固性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对地质环境的治理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实施。
三、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项基础设施工程,其他大型项目不断投入建设,因此对矿藏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由于有效能源的数量受限,这已经开始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正常进行。虽然我国矿藏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已开采的能源较少,并且很多资源还未能检测出来,在勘查深度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很浅,相差了几百米,所以我国的找矿工作目前还只是处于刚度过萌芽期,还有很长路程去完成。
但是由于有前期的勘查开采经验,我国在找矿方面已经拥有了很深厚的基础,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再创业绩。而且我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开始着手进行地质勘查管理变革,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地质勘查原则
统筹规划。对公益性的地质勘探和商业性的地质勘探都要认真规划,对矿产资源的调查及地质环境的调查也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央的地质勘探和地方的地质勘探工作都要做到统筹规划。以及地区性的地质勘探工作,完善国内外的地质勘探事项,发挥地质勘探在找矿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有关部门必须提前10~15年对地质勘探工作进行规划。
遵循规律,合理布局。根据我国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特点,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布局要求,结合人口分布、国土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格局,统筹地质勘查工作区域布局,引导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发展。
突出重点,拓展勘查的领域。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作业活动,期间不仅涉及到地质条件、环境基础、工程实施的内部条件、市场环境等,同时也需要我们根据其具体的需求来综合性的研究。面对如此复杂的工作,全面的实施肯定会出现投资大、风险高以及相对利益较小等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突出重要矿源以及重要资源的勘查工作,努力将勘查工程实施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广度,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全面的发展地质勘查工作,将其应用到更多、更广阔的领域中去。以及低碳发展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也将会对新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出新的技术要求。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形式,做好创新工作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举措。
做好科技创新,增强工作能力。“科技兴国”是我国的发展战略,而“科技兴地”则是发展我国矿业的主要原则,地质勘探工作也要走向现代化。地质部门对重点问题要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进行分析,并懂得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的转化。以推动成矿理论的完善和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并努力完善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大力促进地质勘探科技能力的提高,促进科研与勘探工作的有机结合,发挥现代技术的有效作用,最后还应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能力的地质勘探队伍。
地质勘查技术的具体方法
地质路线填图。1:5 万区域内的地质填图是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研究为基础的地质填图方法技术。地质填图调查的路线布设以解决地质找矿问题为原则,总体上路线布设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路线,横穿地质体、构造线、异常区、成矿远景区则相应布设了主干路线。线距在500~800m,点距在300~500m。
地质剖面要进行实地测量。在重要的、出现异常的区域和各个地区的地质体,都要布设一条到两条剖面用以展布构造带、控制地质体的分布。对侵入的岩体和火山的机构以及矿点都要进行剖面控制,并布设特殊字形路线来精测重要火山机构的剖面,以此探索得出重要的地质问题的解决办法。
保证物探仪器的正常运行。在野外工作中,一般会使用三台仪器,其中用一台来观测日变,还有两台用来进行测量。根据相关法律规程的要求,三台仪器在工作前后都要进行校验。
在选择仪器方面,最好使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的DJS-8激电仪,在野外测量中使用激电中间的梯度装置来获取视电阻率以及视极化率的参数。以1200 m为供电极距、20 m为点距、40 m为测量极距,测量工作使用三台接收机,供电工作使用一台发送机。在工作之前要对所有接收机作对比试验以确保他们的一致性。
提高勘探技术的建议
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对地质勘查工作实施一系列的统筹规划,包括常规性地质勘查工作和商业勘探工作的统筹,矿藏开采和环境保护的统筹,统筹各区域的内部勘查工作和对外勘探工作,为了充分保障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要进行提前详细规划。
根据我国矿种资源的特点和其他配套工程的情况,重点发展我国的主要矿藏开采工作,以求重大突破,同时要根据需求,适当加大勘探工作的服务范围和适用领域。
3、重视科技的作用,力争实现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结语: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少勘查方面的新理论,因此我们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同时结合以往多种勘查手段,以期提高矿床发现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光荣,等.贵州省册亨县百地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贵州地质,2008,(23).
篇5
【关键词】艺术教育;多元智能;原则;途径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还乡曲》有这样一段话:心完全和海一样,有潮汐也有风雨,并且在它的深处,蕴藏着许多明珠。说明人的心智象海洋一样辽阔,只要耐心挖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宝藏产生。而艺术课程就象一把金钥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环境,为更好挖掘学生智能提供更大舞台,帮助教师开启学生潜力之门,使学生全面发展。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的新理论,他指出,我们社会一直以来只重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大家都以为那就是智能的全部,然而,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其实是多元的。加德纳的研究证实人类至少存在九种智能,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之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些智能对于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加登纳认为传统的智力观念既不能全面、也不能客观的反映人类智能的真实状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学校里没有“差生”存在,只有各有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的人才。教师在看待学生时应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各种不同智力不同程度的组合,在课堂上要尊重每个学生,把他们当作真正的、完整的人来看待。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潜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发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理念和我们对艺术教育教学的理解十分接近,而在我们的艺术教学中自然的融入了一些多元智能的理论,让艺术教师们为平时的一些实践找到了理论依据,让我们从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艺术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是适宜于中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的,恰当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会有效的提高艺术教育教学的水平。在本章中,我们将简要谈谈艺术教育开发多元智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一、艺术教育促进学生智能开发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的最大价值就是发现和尊重每个人的优势,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聪明优秀之处,相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可能不同于他人的潜能,鼓励每个人充分发挥潜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而不是强调与他人相比的单一成就,并创造适合的环境加以培养成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实现成才。
艺术教师在课堂上一旦发现学生的某些特点,要好好的加以利用,因材施教,努力创造条件使之有发展的空间。多元智能的本质是因材施教。材,就是学生。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智能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合适的机会,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怎样才能发现学生的智能特点呢?其实,在平时上课时,一些学生的优势智能往往会不自觉的流露:上课爱讲小话的同学语言智能发达;空间智能发达的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发呆冥想;人际交往智能发达的孩子善于与人交往;肢体运动发达的孩子喜爱做小动作。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在向教师表示他们具有这些特长,希望被老师认可并接受。在了解了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后,教师应改变偏见,不再将他们的“不规矩”视为烦恼,而是充满信心,将其变成意外的惊喜,变成发展学生智能强项的切入点。因材施教,用多元智能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发挥他们的强项,带动其弱项,使他们向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些艺术相关智能突出的学生,在语文、数学等传统同科目上好象这些智能用不上,但如果教师能针对他们的这些优势智能,制定一些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去,从而使弱势领域得到发展。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发挥艺术方面的特长的基础上,学习他们所谓不感兴趣的枯燥的科目,让他们的兴趣逐渐扩展,让传统科目的学习更加的灵活、多样、充满活力。
艺术课堂上要倡导个性化的学习,这样课堂会充满活力,学生会更加聪明,发展更为全面,我们的教学也将更富创意。在每堂课注重培养多种智能,各种智能通过多种艺术门类培养;在创设情景中考察多种智能,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多种智能。如在进行音乐作品分析时,注重锻炼推理逻辑强项的同学(数理/逻辑智能培养);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用心灵的眼睛感受空间,用内在的视觉描绘世界(视觉/空间智能培养);在音乐课上,聍听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音乐节奏智能培养);在舞蹈训练中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得以施展才华,用动作表达,用身体说话(身体运动智能培养);聆听和欣赏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反省认识自我世界,借助他人获得内在顿晤(自我认识智能培养),等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如”元旦节”、”六一”校庆等期间创设多元的主题活动,如主题讲座、主题辩论会、演讲会、演唱会、手工作品展览、多元智能艺术科技节等主题活动,使原来单纯展示学生运动智能或艺术智能的活动,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开启、展示学生多元智能的活动,也可以达到识材育才、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平等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的内容的重点被定为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而其他智能则被忽视。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教育要平等的对待不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具有九种或更多的智能,而且这些智能是同等重要的,是人类都能使用的学习、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的工具。
艺术教师在课堂和活动中要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特长生,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民主、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开发学生智能的主要前提。作为艺术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艺术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的在艺术空间中自由呼吸,让天性得到自然释放;应更富于激情和想像力,情感丰富,充满爱心,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尽管学生有着先天差异,但在爱和尊重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心下,他们就会燃起自信之火,扬起进取之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的舞台;艺术教师利用自己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发现学生的强项,并加以引导,不仅为那些在传统上不被认可的智能领域内表现出特长的学生提供一展风采的机会,更体现艺术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潜力上的平等期望。
一个社会不仅需要作家和数学家,也需要音乐家、画家、建筑师、摄影家等,所以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学校教育不应只发展学生的学业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而更应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特别是艺术相关智能。我们的艺术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有责任注意和发现在其他领域,特别是在艺术领域有可能发展的学生,帮助他们开发在传统教育中不受重视的智能,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智能特长,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让他们在今后的事业上更投入、更具有竞争力。
(三)实践性原则
加登纳把智能定义为“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智能的本质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生产及生产和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实践能力也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之一。
我们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更要重视艺术实践。艺术教育的审美特性,需要实践作导向,而重视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学生的实践,学生就产生不了艺术审美体验,艺术开发多元智能的目标也就不能真正实现。因此,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艺术实践,让他们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成为科学地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艺术课堂上,老师不能把自己对乐曲、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实践,鼓励他们多渠道的、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充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语言智能发达的会选用朗诵诗歌的形式,身体运动智能强项的就用舞蹈或画画等等方式来诠释他们眼中的艺术形象。在课堂上每个人都要动起来,充分调动各种智能。音乐课上,大家一起念节奏、打节奏有助于语言智能和运动智能的参与;美术课上,赏名画、谈名画、学名画有助于调动视觉空间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在艺术课堂和活动中多多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画一画、唱一唱、跳一跳中开发自身的各方面智能,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及创造的能力。
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只靠老师一味的讲解和灌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实践这块土壤,锻炼学生,让学生的艺术特长有更好的施展平台。同时,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并能更好的指导学习。艺术的学习还应该和家庭、社区和民间艺人密切的结合,拓宽学习面。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通过艺术教育,使艺术真正具备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学生深入社区场景的学习和探索,与民间艺人的交流合作,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感受,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广泛的学习与发展经验,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建立起真实而完善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艺术教育促进学生智能开发的途径
(一)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让一部分学生受益。在艺术课堂中,同样也是存在着只注重培养本门类密切相关的素质和智能,很少顾及其他智能的开发,使得艺术课堂曲高和寡。现代的艺术课堂应当关注学生智能的差异,关注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它,或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
转贴于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小伙伴——动物”时,一些学生可能会摸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来介绍我们熟悉的一些小动物;一些学生可能会用肢体动作描述动物特点;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朗诵和改编动物有关的诗歌方式;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绘画(视觉空间智能)或歌曲演唱(音乐智能)的方式,还有些学生则可能选择与别人合作,把动物的生活特性改编成情景剧表演的方式(人际交往)进行学习。在这个开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看到,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则呈现了学生不同的智能组合和智能强项。根据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创设这样开放的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以满足不同智能组合和学习方式学生的不同需要。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大增,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艺术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会通过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探究——发现模式”,这种讲课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利用所掌握的新旧知识之间的承继和矛盾,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偏爱,由于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特别是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心理期待不同,因而,对同一首乐曲,不仅后人会做出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个人对同一首乐曲,每一次欣赏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艺术欣赏并不像解答数学题那样,存在精确的答案,老师讲解和分析作品只是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欣赏,同时老师对作品的理解不是权威的、唯一正确的,是带有个人的主观价值,事实上,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语言,它不存在权威的解释,有些曲子根本无须讲解,它本身就很有说服力。因而,老师的讲课就更应具有开放性,在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势智能,用自己方式探索、研究、大胆联想。
此外,在非艺术类学科中,我们可采用”融合性学习法模式”,寓艺术教育于各学科中,努力拓宽教师思维,加强学科间横向与纵向联系,并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如在上语文课时,教师可播放些音乐让学生体会课文意境;几何课可利用绘画等提高学生的空间感和兴趣;英语课可穿插小品表演让学生巩固单词句子等等,这就为课堂注入生机,使教学充满活力。引导学生围绕人文主题进行艺术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国艺术课程标准把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两个方面作为学段内容标准,明确提出要把艺术作为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翼,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和意识,努力实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促进多种智能的开发,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开拓课外天地,提供智能发展的条件
学校的艺术教育,离不开课外活动。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阵地,那课外活动无疑更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一个重要窗口。要想使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和素养不断得到巩固提高,光靠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艺术活动,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来领悟艺术的神韵和真谛。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应注重内容的丰富、新颖,讲究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让学生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姿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促进多元智能的开发。
第一,专题性艺术活动。以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具有教育对象广泛性,教育内容多向性,活动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如: 影评协会、戏剧团、手工活动小组、书法协会、舞蹈队、演讲团等等,学生有广泛的选择余地,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参与各项专题活动。专题性艺术活动一般是跨学科的,在实施过程中涉及了更为广泛的智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各项潜能的挖掘、促进优势智能更好发展。
第二,竞赛性艺术活动。融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艺术智力竞赛”,包括艺术知识测验和主要门类的艺术技能技巧的表演,反映学生获得艺术的信息量,巩固了艺术知识,又显示了自己的艺术特长,培养自我认识智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优势和价值。特别是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磨炼了意志和毅力,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树立为追求崇高的艺术目标而不懈努力。如在学校可以举行“艺术墙报”展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布置,发挥各自所长,大家相互协调,分工合作,为把本班黑板报办好这个目标,所有的同学生都尽自己所能,有画画特长(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的同学自然担任排版和绘图的任务,文学功底好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就担任编辑,字写得好的(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同学当然就是版报的文字书写。学生从这种竞赛活动中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认识到个人的价值。通过办报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增强对艺术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荣誉感。还可通过举办卡拉OK独唱比赛,书法比赛等,引导学生学好歌,唱好歌,热爱艺术。
第三,趣味性艺术活动。趣味性艺术活动能给人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学生参加这种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高,各种兴趣、爱好、才智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为他们情感表现和才艺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舞台。同时也以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让多项智能自然的呈现,释放天性。例如“假面舞会”、“音乐猜谜”(听音乐旋律猜歌名、辨别乐器的音色)、即兴编舞等都是很好的形式。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活动,使同学们在课堂内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技巧得到艺术实践的锻练机会,也让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展示的才能有机会得到展露。
英国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我们所面对的并不是天才,而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学生,但他们同样需要自由的空气,需要自由自在的呼吸。在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教育更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片和谐、宽松、自由的天地,让学生的思维任意驰骋,心理获得自由安全,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开展活动、自由的释放潜能。特别是在这种趣味性的艺术活动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更有利于优势智能的展露。
现代教育要以教学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的潜力、按照其兴趣和爱好弘扬其个性,成为既有独立人格又有一定专业特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上述任务的教师,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作为现代意义的艺术教师更是要有所突破,不能再等同于传统的只需一点专业知识、不顾学生差异年复一年地完成灌输任务的”教书匠”;不再是一节艺术课下来,就让学生唱唱、跳跳、画两笔的单一的”技术师”,也不再是仅仅关心几个特长生专业成长的“好老师”,而应该是具有多学科综合知识和必要研究能力的、能针对不同学生个性、不同学习阶段特点而从事专门研究的“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教师对学生智能的认识,树立自我效能意识,同时,教师对学生能力的期望和信念会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学业的发展。教师应确立“所有学生拥有智能强项”的坚定信念,而且力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篇6
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150-01
摘要:意思自治是民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民事领域内被奉为当事人进行法律行为的最高准则。根据该原则,当事人在进行民事诉讼时可以任意处置自己的诉讼权利。但是在检察机关支持时,当事人是否可以任意处置自己的诉讼权利在实践中是有争论的。争论的焦点在于,意思自治原则与经常机关的支持行为如果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本文根据检察机关支持案件的不同性质,对意思自治原则进行分析,认为在检察机关支持时,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即所谓的意思有限自治,该原则成为检察机关支持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关键词:检察机关;支持;意思自治;有限自治
一、检察机关支持中意思有限自治原则概述
1.意思自治在检察机关支持中的体现。
意思自治原则,又称私法自治原则,指私人相互间的法律关系应取决于个人之自由意思。只要不违反法律之根本精神,个人之法律关系均可依其自己的意思,自由创设。[1]意思自治原则在检察机关支持的过程中也有体现,主要体现是,在的准备阶段,当事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思准备各种证据材料、制定诉讼计划、提出诉讼请求,不受任何人的干涉。在法庭审判阶段,当事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思承认对方的诉讼请求或者放弃自己的诉讼请求,检察机关不能给予限制。这是检察机关支持应当首要遵循的前提,如果检察机关破坏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前提凡事代当事人做主、替当事人拿主意,很显然是越俎代庖的表现,这与检察机关在支持中帮助人的诉讼地位是不相吻合的。
2.意思自治与检察机关支持行为的冲突。
检察机关支持的过程中,有些案件尤其是在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遭受损害的案件中,当事人的弱任意使用意思自治,例如任意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撤诉,这时检察机关支持的行为将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即检察机关支持行使的检察权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发生冲突时应当如何处理,处理不好将会使检察机关支持流于形式。
3.意思有限自治原则的形成。
当事人在意思自治范围内行使诉讼权利不受外界力量干预,虽然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但是完全摒弃社会参与和介入,赋予当事人不受任何限制的处分权,并非当今民事诉讼的国际发展趋势。[2]因而,在检察机关支持过程中要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以平衡当事人自由处分权和检察机关检察权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就在检察机关支持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当事人意思有限自治这样的原则。
二、检察机关支持中意思有限自治原则的价值
1.目的价值。
意思有限自治原则的目的价值,是检察机关支持程序所要追求的法律效果的平衡统一,目的价值是其他价值的基础。首先,意思有限自治原则目的价值具有多元性。即通过意思有限自治来实现当事人在检察机关支持过程中实现诉权行使的相对最大化,并且也应当允许检察机关在支持的程序中实现检察权的正当行使。其次,意思有限自治原则目的价值具有统一性。虽然意思有限自治原则的目的价值是多元的,但是他们都统一于程序最优化配置这一理想状态之下。
2.形式价值。
意思有限自治原则的形式价值,是指意思有限自治原则在形式上应当具备的优异性,即在形式上应当合乎期望或理想。换言之,意思有限自治原则是在检察机关支持的程序中,通过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合理约束,而实现程序的最优化配置,在形式上体现出了善法的本质,从而具备形式价值。
3.实体价值。
意思有限自治原则的实体价值,是指在检察机关支持的程序中,通过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限制,使当事人不能任意行使诉讼权利,在这种状态下,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从而使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得到维护。这是意思有限自治原则在实体法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
三、检察机关支持中意思有限自治原则的实现
1.意思有限自治原则适用的案件类型。
检察机关支持根据诉讼标的不同,可以分为支持私益诉讼和支持公益性质的诉讼两类,私益诉讼纯属于当事人对自己利益的争取或者处分,不涉及公共利益,因而意思自治原则可以完全适用,不受检察机关的干预。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检察机关支持的程序阶段分为诉前和诉后两个阶段,如果当事人在检察机关支持前后,与对方当事人和解,检察机关应当终止支持行为,尊重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自治;如果在检察机关支持后,当事人撤诉,检察机关也应终止支持的行为,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自愿的。[3]在公益性质的诉讼中,由于涉及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如果当事人任意放弃诉讼请求、承认对方的诉讼请求甚至撤诉,这些做法都很有可能使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遭受损害。而根据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负有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职责,如果检察机关亲眼看着当事人任意不当行使诉权而无动于衷,这就与检察机关的职责相互背离了,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也就成了一句口号。所以在案件涉及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必须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进行限制。
2.意思有限自治原则中防止诉权滥用。
检察机关支持中意思有限自治原则在实践中其核心就是要防止当事人滥用诉讼权。首先,滥用诉权的前提标准。前文已述,如果是私益诉讼,当事人可以任意行使自由处分权,不涉及滥用诉权的问题。所以,判断是否滥用诉权的前提标准就是案件是否涉及国家或者公共利益。其次,防止滥用诉权的手段。如果当事人处分诉权的行为可能损害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那么检察机关可以向当事人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修正自己的行为。最后,滥用诉权的法律后果。如果当事人在接到检察建议后仍然滥用诉权,则应当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如行政处罚或渎职犯罪处罚。
四、总结
综上所述,意思自治是诉讼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民事诉讼的全过程都要贯穿当事人意思自治,然而,如果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被无限放大后,必然会与公权力乃至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在检察机关支持的案件中,可以分为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两类,如果是私益诉讼,当事人根据意思自治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是无可厚非的事;如果案件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当事人滥用意思自治的权利,必然会使国家或公共利益遭受损害,检察机关支持的初衷将不能实现,故而要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行为加以限制,该种限制并非是禁止,因而可以称其为当事人意思有限自治。检察机关支持的过程中,比如会涉及到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事人行使诉权对检察机关的影响问题,在诉讼中坚持当事人意思有限自治,一方面可以合理的平衡法院、当事人、检察机关三个诉讼参与人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权利滥用的比例、提高诉讼效率。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56。
[2]张晓华.支持的立法合理性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12)。
[3]曾宪亚,郑永琦.关于“支持”工作的几点思考[J].上海检察调研,2003(3)。
篇7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摘 要】轨道交通运输类高职校园文化融入行业文化能更好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需要遵从特色原则、主体参与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宣传机制、校企联动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以确保构建融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顺利进行。
关键词 融合;原则;机制;校园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课题“对接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理论与实践研究”(XJK013CZY0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侯德文(1980.03—),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职业技术教育。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企业、行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紧密结合企业和行业需求调整办学思路,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的职业元素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更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铁道类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市场竞争力,更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
1 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构建原则
1.1 特色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既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共性,也具有其自身特性。这种特性一方面要紧密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同时要融入典型企业文化。铁道类高职校园文化首先要体现其职业性,所构建的文化要能培养学生的“铁色”职业素养,通过精神层、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以及课程层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仿真的铁色职业环境,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内容融入其中, 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使学生具有较快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进入轨道类相关岗位的零距离就业。此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深挖各院校内涵,要将办学特色、管理制度、校训和校风等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突出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区别,另一方面突出与其他职业院校的区别。
1.2 主体参与性原则
融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参与性。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全体师生员工以及企业行业专家,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各有不同。教师与学校行管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 他们的学识、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他们的求知欲、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状态等深刻地折射到校园文化中,成为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后勤服务人员是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水平对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除全体师生员工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校园文化的构建,他们对企业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悟和实践经验,他们从企业的角度对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闭门造车,同时可以在学校开展企业文化专题讲座,使师生员工加深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的认识,引进企业专家参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1.3 动态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高职校园文化同样也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校园文化存在着一个形成、发展、更新、重构的动态过程。高职院校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而在发展战略、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出适应时代的调整,相应地校园文化也会发生变化。当前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在根据内外部环境不断优化,调整后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后也会引起校园文化的调整。这也需要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遵循动态性原则,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更新并为校园文化补充新鲜血液。
1.4 原则
高职院校与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属于两个不同的组织形式,两者侧重点有所区别。高职院校以教书育人为主,侧重对人才的培养与塑造,企业以用人为主,侧重通过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此外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凝聚了自身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与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有相同点,也有区别。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构建融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全盘接收,要在融入轨道交通行业文化共性的基础上保持自身的特性。
1.5 系统性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不同层面、不同部门、不同元素,需要各方面充分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出其整体作用。就建设内容而言涉及到物质层、精神层、制度层课程层和行为层的建设,各层面的建设内容非常复杂;就参与者角度而言涉及到教师、学生、后勤和行管人员以及企业相关人员,他们在知识水平、能力、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存在不同;就参与部门而言,需要党政工团各部门的参与;同时高职校园文化中还存在着许多亚文化,这些亚文化之间该如何构建也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性,如何寻找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接点也比较复杂。构建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涉及各层次、各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性原则进行构建。
2 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机制
2.1 保障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健全的机制做保障。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对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进行科学规划,确定总体战略和阶段目标以及校园文化构建的内容,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对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可以实行目标责任制。其次,要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机制,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提供充足的保障,保证各项计划能顺利推进。再次要建立制度保障,通过各种规章制度保证校园文化的顺利构建。
2.2 宣传机制
融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起宣传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宣传制度,通过制度保证各种主题宣传活动的顺利实施,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竞赛和媒体播报对校园文化进行报道,加强师生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激发其参与性。
2.3 校企联动机制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是两种文化的有机对接,这就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当前高职院校围绕着实习实训普遍开展了校企合作,并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这种合作不应该仅停留在帮助学生技能提高上,还应该体现在校企文化共建上。校企双方合作协议中要约定文化共建的内容,建立联动制度,明确双方的权责利,明确校企共建的具体内容,推进校园文化构建,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2.4 激励机制
融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和企业相关人士的深度参与,仅有宣传机制不一定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指标完成较好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给予奖励,对于不能完成或完成质量不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处罚。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积极参与性以及创造性。在激励过程中要注意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手段有机结合使用。
2.5 考核评价机制
融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如何需要一套评价机制。在构建校园文化过程中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总体方案、切实可行的建设条例以及一些具体实施细则和要求,并尽可能对有关指标进行量化。要从多维度选取指标评价者,包括学院教职员工、企业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周边社区居民,并赋予各方一定的权重进行考量。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要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从而得出科学的综合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宋绍成,张建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六原则[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3).
[2]彭才根,郭永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机制与策略的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篇8
摘要:检察机关机关支持起诉是民行检察在传统的抗诉业务之外的拓展,其依据是《民事诉讼法》总则中关于支持起诉制度的规定。近年来,随着检察业务的创新,支持起诉逐渐被基层检察机关所重视,实践中成功的案件是非常多的。与此同时,学者与广大司法人员对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的探讨也在逐渐升温,其中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基本原则问题就是一个广为关注的问题,普遍认为,有限介入原则应是检察机关在支持起诉时最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之一。
关键词: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基本原则;有限介入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基本原则一般认为是对检察机关办理支持起诉案件时最应当遵守的规则,在这些基本原则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有限介入原则,关于有限介入,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一、有限介入原则在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中的理念
有限介入原则是指检察机关在支持当事人起诉时,要合理的平衡司法权与私权的冲突,以尽量较少干预私权的方式介入当事人的私权之争,以尽量少的诉讼成本帮助当事人完成诉讼,从而达到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成本、维护公益之目的。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时要坚持有限介入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正当应用社会干预理念
社会干预理论认为当社会公共利益遭受损害或者社会出现显著不公可能影响社会整体正义时,公权可以介入私权诉讼,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职能要求其重视公益诉讼案件,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诉讼。我国检察机关在宪法上作为国家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具有广泛的法律监督权,它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与作为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合二为一,这就为其介入公益诉讼奠立了坚实的基础。[1]而对于弱势全体维权案件,由于涉及社会整体正义是否能够实现,因而检察机关可以发挥保护职能对其给予支持。社会干预的必然结果是公权介入私法诉讼,这就不可避免的要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发生冲突,在私法领域内,意思自治是当事人进行法律行为的最高准则,故即便是社会干预也不能对意思自治进行本质性的破坏。所以作为检察机关,在支持当事人起诉时也应当本着这一理念正当应用社会干预理论,能不干预的就不干预、能少干预的就不多干预。
2、尊守法定程序理念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是公权介入私法诉讼的一种实践体验,我们知道,在立法上规定了支持起诉者的诉讼地位,然而没有支持起诉者的诉讼权利义务、进行支持起诉的具体方式以及程序等一系列规定,支持起诉只能是一句“口号”。[2]所以,将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给予程序化、制度化,是司法实践的要求同时也是立法发展的必然。当然,在目前法律体系没有对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给予具体规定之前,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司法实践步伐不能过大,必须以《民事诉讼法》为基本参照文本,不能任意超越法律的规定,在《民事诉讼法》的框架下以谨慎的态度来支持当事人的起诉。
二、有限介入原则在办案时的实际掌握
目前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只有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具体操作规则,因而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必须对检察机关的支持行为进行限制,按照社会干预理论的要求,检察机关应当有限介入私法诉讼,实践中要具体落实有限介入原则就要坚持确有必要原则,即检察机关只有在认为确有必要支持起诉时才予以支持,采取较少的行为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应当采取更多的行为,否则就会使检察机关出现权力滥用的现象。就象有人认为的那样,支持起诉自然是站在民事诉讼的原告一方,即使其出发点是为了所谓的“国家、集体和个人民事权益”,但立足不居中,定位不超脱,显然与检察机关的监督地位相矛盾。[3]这正是一些学者所担心的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会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在全国检察系统内应用的非常广泛,以2010年为例,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的支持起诉案件为21382件,[4]一些省份还专门制订了相应的程序规则,这足以说明了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是具备现实意义的。虽然司法实践中也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检察机关发挥监督和保护职能支持当事人完成诉讼的本质是没有改变的,这与检察机关的地位并不矛盾。关键是检察机关在支持起诉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尺度,必须以确有必要为支持的前提,这样才能使检察机关即发挥了检察职能支持了当事人的起诉,又不会导致权力滥用。
三、案件类型限制对检察机关在支持起诉影响
民事诉讼按照诉讼标的划分可分为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由于当事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提起的民事诉讼,因而检察机关在支持起诉时按照有限介入原则的要求,必须在确有必要支持时才予以支持。判断私益诉讼是否确有必要支持标准比较简单,采用经济标准即可。因为在私益诉讼中,当事人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诉讼能力差、经济能力弱才请求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如果当事人有经济能力足以支付律师费用,即便是其不懂法律,其仍然可以聘请律师案件,此时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完全没有适用的空间。而对于公益诉讼而言,由于其法律属性具有公益性质,现实意义是为了保护国家或公共利益,一些学者在讨论支持起诉问题时将其归入公益诉讼范畴,该归类虽然存在理论上的不妥,但在另一个层面上却反映出支持起诉对我国现阶段公共利益保护所起的作用和所作的贡献。支持起诉通过对公共利益受害者个体提供诉讼能力支持,节约了个体诉讼的成本,强化了受害者个人的诉讼地位,增加了公共利益受害者个体维权的动力及维权成功的可能性,从而间接实现公共利益的司法保护。为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我国当前公益诉讼于法无据的情况下,支持起诉立法对于公共利益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5]由于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具有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职能,所以,检察机关支持公益性质的诉讼时,应当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不应再受确有必要原则的约束,因为检察机关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是法定职责,是应当、是必须,而不是在确有必要时才选择性的保护。
四、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方式的限制性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类:精神支持、物质支持、法律帮助。精神支持方式,是指检察机关通过向受害者宣传政策法律,解除其思想顾虑,启发、鼓励受害者向人民法院起诉。[6]物质支持方式,是检察机关向因经济困难为无法独立完成诉讼的当事人提供金钱或物质帮助,帮助当事人完成诉讼。虽然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增大了司法成本,但能节省法院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又能在不损害公正的前提下提高诉讼效率,实现了经济价值。[7]法律帮助方式,是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框架中,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为当事人提供各种法律服务,帮助当事人完成诉讼。这三类方式从难度以及检察机关投入的精力上看,是依次递增的。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方式的限制性,是指检察机关在支持起诉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支持起诉方式的应用要有一定的限制,要按照难度等级依次考虑,不能跨越难度等级来应用支持起诉的方式。对于同一难度等级的支持起诉方式而言,检察机关能够较少投入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应当采用较多投入。例如,检察机关只提供物质支持就可以帮助当事人完成诉讼的不应当再为其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帮助;在法律帮助中,如果只提供法律咨询就可以帮助当事人完成诉讼的,不应当再帮助其收集证据。这样,严格的遵循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方式的限制性,不仅可以帮助当事人完成诉讼,同时还可以节约检察机关的司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五、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阶段性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依照诉讼程序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诉前和诉后两个阶段,诉前阶段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行为包括为当事人分析案情、提供法律咨询、提供经济帮助、帮助当事人调取证据、整理证据材料、赚写法律文书等,而起诉后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行为一般为出席法庭审理、参与法庭辩论和调解等。有的学者认为,支持起诉是支持被害人将诉讼进行到底,参与整个诉讼过程,诉前制作支持起诉书,协同原告收集证据,诉讼过程中参加法庭调查,参与法庭辩论,发表支持意见。[8]笔者不赞同这样的观点,笔者认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实际上是公权介入私法诉讼的一个体现,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检察机关应当尽量少的介入其中,能够在诉前通过法律咨询、物质帮助等帮助当事人实现目的的,就不要在诉讼中去解决,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不至于因过度介入程序而破坏意思自治。所以,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应当以确有必要原则作为在诉讼程序不同阶段的指针,能在诉前解决的就不要在诉讼程序中解决。
六、小结
检察机关支持当事人起诉时应当准确的把握自身的定位,要以有限介入的理念为指导,以确有必要原则作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实践的考量标准来划定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合理范围,而后确定支持起诉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支持,在平衡司法权与私权的同时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重统一。■
参考文献
[1] 陈桂明.谈检察机关介入公益诉讼[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3)
[2] 李婉敏、黄丽洁.对支持起诉原则的反思[J].法商论丛,2008(3)
[3] 王鸿翼.谈民事行政检察权的配置[J].河南社会科学,2009(2)
[4]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1-3-12
[5] 张晓华.支持起诉的立法合理性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12)
[6] 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79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课件素材
1 前言
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就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它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因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极大的共享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笔者着重从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和要点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 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2.1 目标明确
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然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因此,数学课件在制作时也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件应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各种能力,特别是形成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严格依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着力于突破文字教材难以理解的问题。
2.2 科学性强
科学性强即要求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充分体现数学学科和数学思维的特点,不论是新知识学习过程还是解题过程,数学多媒体课件应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数学思维过程。1)课件的知识内容要紧抓课标;2)课件所论证的定理、定义、数据必须准确;3)课件绘制的曲线和图形必须精确;4)课件所模拟的实验及动画必须准确科学。坚决杜绝课件设计出现科学性错误。
2.3 直观性强
所谓直观性,就是指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清楚,根据数学直观情景,将数学课本中的抽象概念,曲线的运动变化,图形的缩、拉、移、旋、切、拼、补变换等用直观的视、音、频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借助动画能确定一个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从而让点乃至整个图形沿既定的轨迹运动,形成函数图象,或动态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这样就将学生置于直观具体的知识学习情境中,有利于激发兴趣、引起联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研究与探索活动中。
2.4 艺术性高
数学课件制作的艺术性,就是要以学生的审美观点为出发点,讲究艺术性,体现数学美。一个艺术性高的数学课件应:1)界面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2)画面中文字大小、字体的选择要适当,文字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3)动画演示做到清晰流畅,布局合理,决不能过分追求花哨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艺术性高的数学课件,既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数学知识,又能使学生在和谐的艺术情境中受到美的感染,进而激感,陶冶情操。
2.5 交互性好
优秀的课件应具有很好的交互性,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操作。首先,一个好的数学课件应更加灵活,以适合不同特点的教师的要求;其次,一个好的数学课件应有更简便的操作界面,方便学生的动手参与;再次,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互动。总之,及时的交互应答是数学课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6 因课制宜
现在,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跟上教改潮流”,强迫自己每一节课都要制作数学课件。然而,看起来繁花似锦的一堂课,其实却浮光掠影,有形无实。要知道,并非所有的数学课堂教学都需要多媒体课件。有些教学内容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或用传统方式加上投影、幻灯片等电教手段就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不必采用多媒体课件;若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有效突破难点,可以利用课件达到目的。教师一定要做到因课制宜。
3 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点
3.1 课件目标的分析
即确定数学课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数学课件的任务不外乎是完成一种数学的教学和训练,所以在确定所设计课件的目标时,应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用途和教学环境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3.2 课件略图的设计
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应一定的学习项目的集合,学习者通过完成这些项目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践表明,同样的学习项目,由于学习内容的排列次序不同,学习效果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因此,综合考虑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学习者的特性、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基本要求,有效地选择学习项目,对所选项目在时间上予以排列并以图表的形式表示,这就是课件略图设计。课件略图决定了课件中的学习项目和教学过程。
3.3 课件脚本的编写
脚本相当于影视拍摄中的剧本,是制作课件的主要依据。脚本编写就是将选定的教学内容编写成思路清晰,内容精炼、重难点突出,易于计算机表达的说明书。对于文本,凡能标明字形、字色的均应标明;图形要尽量注明线型、线色;对于动画要绘制出动画的初始状态,典型位置;还要考虑课件界面、屏幕、风格等艺术设计要求。脚本编写通常包括编号(或文件名)、屏幕内容设计、跳转关系设计、解说配音设计和呈现说明。
3.4 制作工具的选择
教师在制作数学课件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要求,适当选择自己的制作工具。对于简单的演示性课件,用PowerPoint做就可以了,它对教师要求不高,制作也方便易行,效率也高。如果课件里动画要求高的话,完全可以用Flash,此软件没有什么效果做不出,但对教师的美术功底要求高。当有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组合时,可以用Authorware来组织,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把各种元素组合在一个文件里来演示。后两者也同时要求制作教师要有一定的脚本编写能力,但这相对其他编程语言来说还是非常简单的。
3.5 课件素材的采制
一是课件素材的采集,包括:1)使用音像光盘中的素材。2)从报刊杂志上收集;3)到因特网上选择等。教师可根据课件的具体内容,择优选用,省时高效。二是课件素材的制作,包括文本制作,图形、图像制作,音频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制作等。文本、图形图像的制作,可以利用Windows XP中的画图工具或Photoshop、Fireworks、Flash等的绘图工具。对声音素材的制作,可以调用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而制作视频素材,可以利用专业软件截取所需的视频片段,将这些片段转换格式后插入课件即可。当然,还可以利用专业软件来制作数学课件素材,如几何画板、Word中自带的公式编辑器(Microsoft Equation)、ACD/ChemSketch工具等。利用这些专业软件工具制作课件,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制作出非常专业、标准的图形来。
3.6 课件集成和修正
所谓课件集成,就是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将已准备好的文本、图形、图像、视频信号、动画等素材,根据设计的课件略图和编写的脚本,进行合理有效链接,从而形成多媒体课件。修正是指制作完成的课件要经过多人、多次试运行,以便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修正,它是确保课件质量的最后一关。如果存在某些问题,应继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修正完毕后的课件才能进入课堂进行实际教学。
3.7 课件评价与打包
数学课件制作完成后,难免会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因此,很有必要对课件进行评价。评价是对课件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以及教育价值等进行审核,对其是否符合科学性、艺术性等进行考量。
篇10
【关键词】 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方式;手术时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出现胆道梗阻则为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但迄今为止,仍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本实验选择2008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68例,着重于探究对该病的治疗方式和手术时间的选择,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08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68例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18~83岁,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45例)和非手术治疗组(23例)。各组患者在入院时,一些临床指标如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手术治疗组的患者,根据其治疗时机的不同,于发病14 d之内进行胆道手术的为早期手术组(25例),发病14 d之后才进行手术的为延期手术组(20例)。
1.2 治疗方法 首先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包括对胃肠进行减压、抗感染、禁食等,等到患者的病情较平稳之后再择期进行手术。25例早期手术组的患者在发病2周内进行手术,而20例延期手术组的患者在发病2周之后再进行手术,其中,手术方式为切除胆囊、切除胆囊后再进行胆道引流、切除胆囊后再进行胆道和胰道引流等。此外,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年,并如实记录。
1.3 观察指标 比较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其中,并发症主要有胰腺坏死、腹腔感染、胰腺脓肿及多器官衰竭等。
比较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患者的病死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胆道探查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对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14.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方式的选择 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之后,有2例死亡,其中,手术治疗组中1例死亡,是在进行短期的积极非手术治疗时由于病情加重而采用手术治疗时死亡,非手术治疗组中1例死亡。两组患者病死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率显著低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是因为胆结石在通过胆总管时,造成壶腹部发生梗阻,胆汁返流,从而导致胰腺消化。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组推荐[1]:对于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应该进行早期手术或者急诊手术。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病的治疗时机和一些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仍存在着很大争议。
本研究中68例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结果表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可以及时缓解梗阻,使胰液恢复为正常流通,能有效减少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的现象。所以,在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进行短时间的非手术治疗后,若患者没有发生明显好转,则应及时进行手术使胆道不再发生梗阻现象,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已有研究表明,在患者经过2 d非手术治疗之后,病情无好转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2]。本研究中,45例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表明,两组患者之间进行手术之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早期手术组有1例死亡,延期手术组中无人死亡,但不能简单的根据死亡现象来判断两组间的疗效,早期手术的患者是因为在进行短期的积极非手术治疗时病情加重,才转而进行手术的。所以,对于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若一直发生胆道梗阻,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缓解病情,而当患者在非手术治疗期间,解除胆道梗阻之后,在14 d之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防止复发,降低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