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试题范文

时间:2023-03-25 00:2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生物学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生物学试题

篇1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考核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与临床结合紧密且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学与机能学等方面,而作为评价实验教学效果重要依据的实验考核由于受时间、场地、内容、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通常多以显微镜下辨认标本片这种单一的模式进行考核,但此种模式的考核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考核过程也易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实验考核缺乏合理性及客观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①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近两年我们已开始尝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中,用以取代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经过在2008级、2009级临床医学、口腔、预防、护理等本科专业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传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模式存在较多问题:(1)考前准备工作繁重,费时费力,包括标本编号、显微镜挑选、实验室预约、学生分组等诸多繁细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2)考核时间冗长,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增,学生人数剧增,因此只能根据实验室所能容纳学生的规模分轮次对学生进行考核,实际实验考核时间包括考前的准备、考核的具体实施以及每轮考后整理考场所需的时间,在加上处理一些意外情况所需的时间而,凸显时间冗长;(3)考核易受干扰,各种人为因素均有可能影响考核结果。例如,显微镜发生故障致使考核中断;部分标本片长期反复使用,其质量难免下降,将影响学生的辨认;由于实验考核始终处于动态,标本片及显微镜的移动、调动对后面的考生也将造成影响;此外,已完成考核的学生与还未参加考核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存在试题泄露的可能。②

2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中的应用

2.1 考核内容及试题形式

(1)考核内容:首先根据实验考核大纲的要求确定不同专业的实验考核内容,内容可涵盖微生物形态及机能学相关知识,包括形态、生理、生化、免疫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可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考核素材,例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各类微生物图片、使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拍摄微生物形态结构图片以及利用软件制作线条图、动画等,再将考核内容以图片、线条图、Flas及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现。(2)试题形式:将考核试题制成PPT课件,题型包括辩图、填空、简答等形式,每张幻灯片分A区和B区,分别供A卷和B卷学生同时作答,每题均有箭头、文字及画外音提示。

2.2 考核方法

(1)人员及场地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同时进行考核,每室安排考生数20~25人,监考老师1人,考场可设置在配置有多媒体设施的教室或实验室。

(2)考核实施:对同一专业的学生使用同一套实验考核PPT课件进行考核,同一考场的学生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其座位号及试卷类型,考核开始时监考人员打开考核课件,课件即可按预先设置的速度、时间及次序进行自动播放,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同时PPT课件也停止播放。

2.3实施效果

对2008级、2009级临床医学、口腔、预防、护理等专业的本科学生就多媒体实验考核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6.4%的学生认同此种考核方式,17.2%的学生基本认同,而4.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还有1.9%的学生不认同该考核方式。

3 讨论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中的实际应用,得到了教师及学生的普遍好评,与传统实验考核方法相比,其优势在于:(1)完善与丰富了实验考核内容:传统的实验考核内容多局限于微生物的形态学方面,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考核,其考核内容不仅涉及形态学知识,而且还可将考核内容扩展到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生化鉴定、免疫反应及致病机理等方面,并能够全面地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省时省力,节约教学资源:采用此种考核方式,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做考前准备工作,将教师从繁重的准备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省了人力与物力。另外,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可实现大批量学生同时开考,有效地缩短了考核时间,也减轻了教师监考工作的负担。(3)利于体现考核的客观、公正:由于在考前根据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准备了多套不同的试题,并在考核中相同专业的学生可同步考核,而且考生座位、试卷类型随机抽签确定,这些措施使得考场内外学生舞弊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另外,此种考核方式基本不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效地保证了考核的客观性与公正性。③(4)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实地反映实验教学效果:因为考核范围广、内容丰富、考核严格公正,使得学生意识到只有认真扎实地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会显著增强,实验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会在实验考核中得到真实地反映。

4 结束语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实验考核中,可克服传统实验考核中的弊端,展现其自身的种种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待其局限性的一面,例如,多媒体考核模式并不能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此我们也有意识地将实际操作考核落实在平时实验课堂中执行,以作为对多媒体考核的补充。采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实验考核,要合理掌握其使用度,不可完全依赖,应尽可能结合本专业特点与之融合,并将传统考核方法与之互补,这样才能在实验考核中达到减负、增效、客观、公正的目的。④

基金项目:成宁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Y09080)

注释

① 陈晓宁,王清河,赵蕾,等.构建网络考试平台,探索新的实验考试模式[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2):159.

② 刘长秀,王玲,周红等.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2007.27(9):129-130.

篇2

一、    概念:

1、细胞壁 2、周质空间 3、菌落 4、荚膜 5、芽孢 6、糖被 7、气生菌丝体 8、原生质体

9、营养菌丝体 10、细胞膜 11、间体 12、羧化体 13、核质体 14、鞭毛 15、菌毛 16、隐生态 17、球状体 18、L型细菌 19、肽聚糖 20、溶菌酶 21、磷壁酸 22、伴孢晶体 23、基内菌丝 24、孢子丝 25、支原体 26、衣原体 27、立克次氏体 28、螺旋体 29、螺菌 30、PHB 31、原核微生物

二、    填空:

1、    细菌的形态十分简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

2、    细菌是以----------方式繁殖,并是一种---------性较强的------核微生物。

3、    量度细菌大小的单位是--------,量度其亚细胞结构则用---------作单位。

4、    细胞壁主要由---------构成,有-------和---------等多种功能,通过--------、----------或----------后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证实细胞壁的存在。

5、    原生质体和球状体有几个共同特点,主要是-------,细胞呈-----状,对-------十分敏感。

6、    基质蛋白使外壁层具有------功能,外壁蛋白是一类-------运送蛋白或受体脂蛋白,作用是使细胞壁的--------牢固地连接在由肽聚糖组成的---------上。

7、    细胞膜是-------和--------组成的,通过---------、--------、--------或--------等方法,可以证明细胞膜的存在,细胞膜的基本成分是由--------整齐地排列而成的。

8、    磷脂双分子层通常呈--------态,不同的-------和--------可在磷脂双分子层中作侧向运动。

9、    异染粒功能是---------和----------,并可---------。

10、放线菌是一类呈----------,以----------繁殖的革兰氏-----性细胞。

11、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放线菌的细胞有------和-------的分化。

12、细菌革兰氏染色的主要原理是_。影响染色的主要因素是_和_,革兰氏染色后为红色的是_。

13、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因素是___,E.coli属于_性菌,染色结果为_色。 Bacillus subtilis属于_性菌,染色结果为_色。

14、微生物胞内酶作用的最适PH多接近_,而细胞质膜上的酶及胞外膜作用的最适PH则接近-------- 。

15、 脂多糖的基本组成为     ,     ,      ,为获得G- 菌原生质体,可通过加入-----剂去除脂多糖。

16、 影响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的因素有       ,    ,       。

17、肽聚糖单体的双糖单位是由一个-------与一个-------通过---------键连接而成的。

18、肽聚糖单体的多肽尾中的四个氨基酸是按--------方式连接而成的。

19、荚膜的主要成分有---------、-----------、----------,尤以--------居多。

20、细菌的芽孢是----------体,而放线菌的孢子是----------体。

21、双糖单位中---------键很容易被---------酶所水解,从而引起细菌因肽聚糖细胞壁的“散架”而死亡。

22、    目前所知的肽聚糖有--------种,肽聚糖的多样性变化主要发生在--------上。

三、    简答题:

1、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结构单体有何差别?

2、    简述一下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3、    简述脂多糖的主要生理功能。

4、    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5、    芽孢形成的七个阶段是什么?

6、    革兰氏阴性细菌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肽聚糖结构有何不同?

7、    细菌芽孢有何特点?

8、    如何理解“菌落特征与菌体细胞结构、生长行为及环境条件有关”?

9、    简述细菌糖被的类型及其对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意义。

10、    芽孢的耐热机制是什么?

11、    荚膜的功能是什么?

12、    细胞壁的功能是什么?

四、    论述题:

1、    试绘出细菌细胞构造的模型图,注明其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并扼要注明各部分的生理功能。

2、    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有何重要性?试举一例说明之。

3、    试图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的细胞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及成分。

4、    试比较细菌的芽孢与孢囊的异同。

5、    产芽孢的细菌有哪几类?试各举一例。细菌的芽孢有何实践的重要性?

6、    比较G+和G-在一系列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别。

7、    革兰氏染色中,为什么能把细菌分为G+和G-细菌?什么情况下将会导致实验结果相反?

8、    论述一下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及其染色机理,有何重要意义?

9、    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10、    如何理解“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间而更接近细菌的一类微生物”?

11、    如何理解“菌落特征与菌体细胞结构、生长行为及环境条件有关”?

第一章b部分练习题

一、    概念:

1、    假菌丝 2、真菌丝 3、基质 4、微体 5、膜边体 6、子囊果 7、菌丝 8、菌丝体 9、菌丝球 10、芽痕 11、蒂痕 12、单细胞蛋白(SCP) 13、气生菌丝体 14、营养菌丝体

二、    填空题:

1、    酵母菌的细胞壁的外层为----------,内层为----------,其间夹有一层----------。

2、    维持酵母菌细胞壁强度的物质主要是位于---------层的---------成分。

3、    酵母菌细胞壁上含有少量--------和以----状形式分布在芽孢周围的---------。

4、    蜗牛消化酶内含有-------酶、-------酶、-------酶、--------酶、--------酶等30种。

5、    除细胞核外,在酵母的------和------中也含有DNA。

6、    产生掷孢子等无性孢子是在--------细胞上长出的-------上形成的。

7、    营养菌丝体的特化形式有-----------------------------------------------------。

8、    酵母菌是_,其无性繁殖方式是_和_,有性繁殖是_。

9、    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___。

10、    真菌的无性孢子有      ,      ,      ,       ,       等。

11、    真菌的有性孢子有      ,       ,      ,     ,    。

12、    细菌和放线菌利用--------酶去除细胞壁,而真菌利用-------酶去除细胞壁。

三、    简答题:

1、    霉菌一般具有哪五点特点?

2、    简述细胞膜的功能。

3、    简述芽体的形成过程。

4、    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有何特点?它们可以分化出哪种特殊构造?

5、    如何获得细菌(G+、G+)、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原生质体?

6、    为什么霉菌菌落的中央边缘、正面与反面在外形、颜色、构造等方面常有明显差别?放线菌、细菌和酵母菌呢?

7、    酵母菌有性繁殖的过程是什么?

8、    霉菌的有性繁殖方式的过程是什么?

9、    霉菌有性繁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10、    简述一下酵母菌的生活史。

11、    简述一下霉菌的生活史。

四、    论述题:

1、    试述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2、    试论述真菌孢子的特点,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3、    试列表比较真菌孢子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

4、    放线菌、酵母菌、细菌和霉菌这四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为何有这些特点?掌握这些知识有何实践意义?

5、    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6、    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细胞结构、群体特征及繁殖方式的异同点。

7、    详细比较一下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异同?

第二章部分的练习题

一、    概念题:

1、    包涵体 2、噬菌斑 3、烈性噬菌体 4、温和噬菌体 5、裂解性生活周期 6、效价 7、溶源性 8、溶源噬菌体 9、溶源菌 10、原噬菌体 11、类病毒 12、拟病毒 13、朊病毒 14、病毒 15、一步生长曲线 16、巴斯德效应

二、    填空题:

1、    病毒粒子的包膜由------和-------组成。

2、    包涵体多数位于-------内,具有-------性;少数位于--------内,具有------性;也有-------和-------内都存在的类型。

3、    螺旋对称病毒的代表是--------,十二面体对称病毒的代表是--------,附和对称的病毒代表是--------。

4、    噬菌体的核酸是以-------居多,而真菌病毒则是----------。

5、    噬菌体的裂解是由于水解细胞膜的-------酶和水解细胞壁的-------酶的作用。

6、    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有------、--------和--------。

7、    噬菌体的特点是___,其生长繁殖过程包括_____五个步骤。

8、病毒的主要组成为   和     。具有        ,     ,       ,         等特点。

9、溶原性细菌具有    ,      ,      ,    ,      等特点。

10、一步生长曲线的三个重要特性参数是--------、----------、---------。

三、    简答题:

1、    根据包涵体的特点,可把它们分成哪几种类型?

2、    病毒核酸的类型可从哪几点区分?

3、    噬菌体的吸附作用受哪些内外因素的影响?

4、    简述温和噬菌体的特点。

5、    简述溶源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6、    简述大肠杆菌l噬菌体在作为遗传工程载体时具有哪些优点?

7、    病毒学发展可分几个主要阶段?简述一下各阶段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8、    噬菌体的外形可分哪几个类型?其相应的核酸属何类型?

9、    病毒的核酸可分为哪几个类型?

10、    简述烈性噬菌体其裂解性的生活史。

11、    测定效价的方法有哪几种?试简述之。

四、    论述题:

1、    试介绍噬菌体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2、    如何判断发酵罐被噬菌体侵染了?如何预防?怎样处理?

第三章的练习题

一、    概念

1、营养   2、营养物  3、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  4、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

5、生长因子  6、培养基  7、天然培养基   8、组合培养基  9、半组合培养基     10、固体培养基   12、液体培养基  13、选择培养基  14、鉴别培养基

15、加富培养基  16、碳源  17、氮源  18、能源  19、水活度

20、自养微生物

二、    填空

1、    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可作为-------的生产菌。

2、    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几乎都同时利用了------和------原理。

3、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

4、    在促进扩散过程中,必须借助于膜上的底物--------的参与。

5、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是--------,由它运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和--------。

6、    基团移位主要用于运送------、--------、--------、--------、--------和-------。

7、    任何培养基都应具备微生物所需的---------,且其间的-------是合适的,一旦配成,必须-------。

8、    EMB培养基除有鉴别不同菌落的作用外,同时还有抑制--------细菌和选择-------细菌的作用。

9、    最常用的鉴别培养基为----------。

10、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凝固剂是----------。

11、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

12、微生物的的六大营养要素有-------------------------------------------。

13、按培养基用途可分为-------、-------、--------、--------、-------。

14、生长因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以生长因子划分,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两种。

15、    低培养基氧化还原电势Eh,可通过_______,_______,     ___,    等手段。

16、培养时,培养皿倒置是为了_______和________。

17、大肠杆菌的定义是______。在食品中检测大肠菌群的意义是_______。常用________培养基,根据其用途,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三、     简答题

1、    选择和设计培养基的方法是什么?

2、    选用培养基的原则是什么?

3、    简述一下如何利用鉴别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检测?

4、    简述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方式的异同。

名称    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载体

能量

逆浓度运输

有无选择性            有高度的专一性

5、    天然培养基的优、缺点是什么?组合培养基的优、缺点是什么?

6、    根据固体的性质,可把固体培养基分为几种类型?

7、    简述固体培养基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上有哪些用途?

8、    怎样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将混合样品中的数量很少的某种微生物鉴别出?

9、    生长因子包括哪几类化合物?是否任何微生物都需要生长因子,如何才能满足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要?

10、活度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

11、天然、合成、半合成培养基各有哪些应用?

12、试对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各举一种合成或半合成、天然培养基。

13、列表比较微生物的四大营养类型。

14、绘图并简要说明营养物跨膜运输的四种类型。

15、析下述培养基各组分的作用,依据其功能推测其所属培养基的类 型:

A.麦康开培养液:蛋白胨20g,乳糖10g,牛胆酸盐5g,NaCl 5g,水1000ml,PH7.4  加1%中性红5ml   分装与有发酵管的试管0.7kg/km2灭菌15min,用于肠道杆菌培养。

B.柠檬酸盐培养基:NH4H2PO4  1g,K2HPO4   1g,NaCl  5g,MgSO4  0.2g,柠檬酸钠2g,琼脂  18g,水1000ml,PH6.8   加1%溴麝香草酚兰10ml,1.1Kg/cm2灭菌20分钟,制成斜面,用于细菌利用柠檬酸盐试验。

A                    功能    B                      功能

蛋白胨        NH4H2PO4

乳糖        K2HPO4

NaCl        NaCl、MgSO4、K2HPO4

牛胆酸盐        柠檬酸钠

PH7.4        琼脂

1%中性红        1%溴麝香草酚兰

发酵管        PH6.8

16、叙述微生物的营养物跨膜输送方式。

17、试列表比较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移位四种不同营养物质运送方式。

比较项目    特意性载体蛋白    运送速度    溶质运送方式    平衡时内外浓度    运送分子    能耗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

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基团移位

四、    论述题、

1、    选择性培养基在微生物学工作中有何重要性?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选择性原理。

2、    鉴别性培养基有何重要性?试以EMB为例分析鉴别性培养基的作用原理。

3、    培养基中各种营养要素的含量一般遵循何种顺序?试言其理。

4、    在设计一种新培养基前为什么要遵循“目的明确”的原则,你能举些实例来说明吗?

5、    试述琼脂平板培养技术的优点及其在解决一系列微生物学问题中起过的重大历史作用。

6、微生物由于个体微小一般都是以其群体形式进行研究或利用,这必然就要涉及到对微生物的培养。能否找到一种培养基,使 所有的微生物都能良好地生长?为什么?

7、试结合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内容,谈谈在选择、配制和使用培养基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你们在实验中是如何做的?有何体会?

8、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基本特点。

9、如何理解“菌落特征与菌体细胞结构、生长行为及环境条件有关”?

10、写出微生物以淀粉为碳源其代谢的一般过程,鉴定其代谢产物有何意义?为什么?

11、为什么霉菌菌落的中央边缘、正面与反面在外形、颜色、构造等方面常有明显差别?放线菌、细菌和酵母菌呢?

12、营养要素与配置培养基的某一营养物是否同一概念?举例说明。

第四章部分的练习题

一、    概念

1、新陈代谢  2、生物氧化  3、呼吸链  4、无氧呼吸  5、发酵  6、操纵子

7、同型乳酸发酵  8、异型乳酸发酵  9、葡萄糖效应  10、诱导酶

11、同功酶  12、变构酶  13、操纵基因  14、结构基因  15、调节基因

16、阻遏  17、回补顺序  18、氧化磷酸化

二、    填空

1、    生物氧化的形式有---------、--------和--------,其过程又可分为------、--------、和--------,功能有-------、-------、和--------。

2、    在真核微生物中,TCA循环的反应在-------内进行,其中的大多数酶定位在------中;在原核微生物(例如,细菌)中,大多数酶都存在在------内。

3、    根据递氢特别是受氢过程中氢受体性质的不同,可把生物分为氧化区分成-------、--------和-------类型。

4、    在氢或电子传递过程中,通过与------反应发生偶联,就可产生ATP形式的能量。

5、    在硫呼吸过程中,------作为无氧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结果硫还原成-------。

6、    碳酸盐呼吸是一类以-------作为无氧呼吸链的末端氢受体的无氧呼吸。

7、    凡能利用-------为唯一的碳源或能源的微生物,都能证明存在着-------循环,这种循环主要是通过-------酶和---------酶实现的。

8、    反馈抑制的类型有---------和--------。

9、    酶活性调节的类型有---------和-------。

10、    操纵子分为------和------两类。

11、    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的浓度对谷氨酸的积累有着明显的作用。

12、酵母菌生物氧化在____内进行,而细菌生物氧化部位在____。

13、根据微生物生长与氧的关系,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枯草芽孢杆菌属于_____微生物,肉毒芽孢杆菌属于______微生物,大肠杆菌属于_____微生物。

14、至今发现的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均为_____________微生物。固氮的六个必要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发酵工业上,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获得大量有用代谢产物。

16、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时,将葡萄糖经______途径产生丙酮酸,由丙酮酸生成的乙醛被______成乙醇。

17、微生物胞内酶作用的最适PH多接近________,而细胞质膜上的酶及胞外膜作用的最适PH则接近________。

三、    简答题

1、    HMP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有何重要意义?

2、    简述ED途径的特点?

3、    经ED途径发酵与传统酵母酒精发酵相比,有哪些优点?

4、    硝酸盐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具有哪些功能?

5、    葡糖异生作用的生物意义是什么?

6、    简述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7、    试述EMP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8、    简述TCA循环在微生物产能和发酵生产中的重要性。

9、    组成呼吸链的组分主要有哪几个,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10、    列表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异同点。

11、    列表比较同型和异性发酵的异同点。

12、    固氮过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3、    酶活性调节与酶合成调节有何不同?它们间有何联系?

14、    酶的诱导有何特点?意义如何?

15、    列表比较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的主要异同点。

16、    绘图并简要说明有氧呼吸典型的呼吸链。

四、    论述题

1、    试图示解释色氨酸的操纵子的末端产物阻遏机制。

2、    试述代谢调控在赖氨酸发酵中的应用。

3、    如何选育抗反馈调节突变株?举例说明它在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4、    细胞膜缺陷突变株在发酵生产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之。

5、    通过大肠杆菌乳糖操作子示意图模型及理论,说明葡萄糖效应和二次生长现象。

6、    如何判断发酵罐被噬菌体侵染?如何预防?如何处理?

7、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 产生ATP和还原力的方式与特点。

8、何为初级代谢、次级代谢?试论二者间的关系。

9、当环境中葡萄糖、山梨醇同时存在时,E.coli生长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10、试述生物素对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并简述其作用机制。

11、如何使微生物合成比自生所需更多的产物?

12、试图示由EMP途径的中间代谢物——丙酮酸出发的六种发酵类型及其各自的发酵产物。

13、在工业上“发酵”的含义是什么?试以一个具体的工业发酵实例为例,从微生物代谢角度说明其原理。

14、如何运用代谢调控理论使微生物合成比自身需求量更多的有用代谢产物?举例说明。

15、当培养基中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时,E.coil的生长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16、试设计选育高纤维素酶高产菌的实验方案,如已知纤维素酶的合成是操纵子的阻遏机制,如何利用这一机理设计有效的筛选方法?

第五章部分的练习题

一、    概念题:

1、    同步生长 2、生长速率常数 3、对数期 4、生长限制因子 5、生长产量常数 6、最适温度 7、防腐 8、灭菌 9、繁殖 10、生长曲线 11、代时 12、倍增时间 13、连续培养 14、连续发酵 15、恒浊器 16、恒化器 17、抗生素 18、耐药性 19、选择毒力 20、生长 21、同步培养

二、    填空题:

1、    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原理是在-------或-------中吸有合适的培养基,其中还加有--------。

2、    研究单个细菌个体的变化目前常使用的方法是:一是-------,二是---------。

3、    同步培养技术是指设法使群体中的所有细胞尽可能的都处在-------中,然后分析此群体的各种--------特征,从而了解单个细胞所发生的变化。

4、    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其一是通过--------;其二是通过----------,它一般可用-------或--------来达到。

5、    营养物的浓度可影响微生物的---------和--------。在---------情况下,营养物的浓度才会影响生长速率,随着营养物浓度的逐渐增高,生长速率--------,而只影响---------。

6、    指数期的微生物因其整个群体的--------较一致,-------的平衡发展和-------的恒定,故可作为代谢、生理等研究的---------。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

7、    在稳定期时,细胞开始贮存--------、----------和--------等贮藏物;多数芽孢杆菌在这时开始形成-------;有的微生物在稳定期时还开始合成---------。

8、    稳定期是以生产-------或---------的代谢产物。

9、    在衰亡期,整个群体呈现出-----生长,在这一时期有的微生物因蛋白水解酶活力的增强,就发生----------。

10、    恒化器是一种通过控制某一营养物的-------,使其始终成为-------的条件下达到的连续培养装置。

11、    兼性厌氧型在有氧时靠-------产能;在无氧时借---------或-------产能。

12、    微生物作为一个总体来说,其生长的PH值范围极广,多数真菌是-------,而多数放线菌是--------。

13、    根据生长和O2的关系,大多数酵母属于_,大多数霉菌属于_。

14、    平板菌落计数法结果表达中常用的“clu”的意思是_。

15、    根据微生物生长和氧气的关系,可分为___三大类型。黑曲酶属于_,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属于_,酿酒酵母属于_,米曲酶属于_,解脂假丝酵母属于_,酪酸梭状芽孢酵母属于_。

16、    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等。

17、    与氧有关的微生物类型有--------、----------、---------、----------、---------。

18、    干热灭菌的温度是----------,处理时间为---------。

19、    巴氏灭菌的温度为----------,处理时间为----------。

20、    生长曲线是以-------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

21、    根据----------------的不同,把生长曲线分为----------、----------、----------、----------四个阶段。

三、    简答题:

1、    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有哪些?

2、    延滞期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    简述对数期的特点。

4、    影响指数期微生物增大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5、    简述稳定期的特点。

6、    稳定期到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7、    列表比较恒浊器与恒化器的区别。

8、    连续发酵有哪些优缺点?

9、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0、    防腐主要有哪些措施?

11、    影响加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2、    计算微生物的繁殖数时,常用哪些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13、    如何使微生物达到同步生长?

14、    延滞期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缩短延滞期?

15、    影响湿热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6、    为什么有些物品在灭菌过程中要实施间歇灭菌?

17、    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有那些方法?比较优缺点?

18、    从微生物学角度分析低酸性的食品和酸性食品如要长期保存,应分别采取什么温度杀菌?为什么?

19、    试证明:Z=

四、    论述题:

1、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引起PH值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在实践中如何保证微生物能处于较稳定和合适的PH环境中?

2、    在实验室中培养厌氧微生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原理如何?哪两类属于培养严格厌氧菌的技术?

3、    试述生产实践中微生物培养装置发展的几个特点?

4、    试比较杀菌(灭菌)、消毒和防腐的异同。

5、    利用加热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会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采用哪些对策方可避免?

6、    试比较细菌的生长繁殖与高等动植物的有哪些异同?

7、    结合本章的知识,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措施是被用来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

8、    具体说明怎样利用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使发酵工业的效率有所提高。

第六章部分的练习题(*)、

一、    概念

1、    遗传型  2、表型  3、变异  4、饰变  5、核基因组  6、质粒

7、单倍体  8、双倍体  9、基因  10、营养缺陷型  11、突变率

12、产量突变率  13、转座因子  14、倒位  15、易位  16、光复合作用

17、暗修复作用  18、定向培育  19、诱变育种  20、基本培养基

21、完全培养基  22、补充培养基  23、原养型  24、转化  25、感受态

26、基因重组  27、转导  28、普遍转导  29、局限转导  30、接合

31、有性杂交  32、准性生殖  33、基因工程  34、染色体畸变  35、转换

36、移码突变  37、点突变  38、颠换  39、诱变剂  40、野生型

41、转染  42、溶原转变  43、流产转导  44、原生质体融合  45、接合子

46、转化子  47、回复突变  48、艾姆斯试验(Ames test)  49、PCR

二、    填空

1、-------和-------是生物体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2、在核酸的结构上,绝大多数微生物的DNA是-------链的,只有少数病毒

的核酸为------链结构的。

3、基因的物质基础的一个具有特定--------的核酸片段。

4、微生物的基因调控系统是由操纵子和---------组成,操作子又包括三种基

因,即----------、-----------和--------------。

5、质粒的分离大致可包括细菌的---------、蛋白质和DAN的----------和设法使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相-------等几种步骤,其中以----------步骤为最重要。

6、经分离后的质粒可用-------、--------或----------来鉴定。

7、同一种质粒由于其构象的不同,其---------也不同,因而可进行分离。

8、能够引起间接置换的诱变剂都是一些---------的类似物。

9、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化可分为-----和-------两类。

10、转座因子主要有三类,即--------、----------、和-------------。

11、自发突变是指在---------下生物体自然发生的突变。

12、---------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要比嘧啶强得多它的光化产物主要是----------,其中了解较清楚的是-----------的形成和消除。

13、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使同链DNA的相邻嘧啶间形成-------结合的---------。

14、在暗修复过程中有四种酶参与,即----------、----------、---------、和---------。

15、一般可通过--------与-----------两种对突变株进行生产性能的测定。

16、感受态因子是一种---------蛋白,这种蛋白质可能是------上的一种组成,它可以催化--------的吸收或降解---------成分,以让细胞表面的DNA受体显露出来;它也可能是一种-------酶。

17、呈--------形式的转化因子其转化频率最高。

18、在--------菌和--------菌中都存在着接合的现象。

19、在F+菌株的细胞中存在着--------态的F因子,在细胞表面还有与F因子数目相当的----------。

20、在F-菌株中不含----------,细胞表面也没有----------。

21、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的方式有--------、---------、--------、--------。

22、-------和-------是除染色体以外的另外两类遗传物质。

23、凡能产生----------的酵母菌和霉菌都能进行有性生殖。

24、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有--------和----------。

25、基因工程比其他育种方法更有--------、---------、---------的优点。

26、决定性别的质粒是--------,又称-----------。

27、转导可分为--------和--------。

28、普通性转导可分为-----------和-----------。

29、光复活作用是指____四种情况。

30、染色体畸变是指____四种情况 。

31、影响微生物的抗热性的因素是_____ 。

33、细胞的异常形态有畸形和衰颓形,前者是指由于_而引起的,而后者是指由于_而引起的。

34、在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过程中,常用抗生素法淘汰野生型菌株。其中淘汰野生型菌株细菌加入的抗生素为_,而淘汰酵母菌和霉菌加入的抗生素则为________。

三、    简答题

1、    微生物有哪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2、    突变有哪几种类型?

3、    简述突变的特点?

4、    平板影印培养法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5、    自发突变可能的机制有哪些?

6、    如何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

7、    转化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8、    局限转导有哪些特点?

9、    溶原转变与转导有什么不同?

10、    简述原生质体融合的主要步骤?

11、    准性生殖的主要过程分为几步?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分为几步?

13、    如何获得目的基因?

14、    选择载体时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15、    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整个工作环节的关键是什么?

16、    简述影印培养法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

17、    原生质体融合在育种工作中有何重要性/

18、    什么叫菌种衰退?如何区别衰退、饰变与杂菌污染?

19、    现有的微生物保藏法可分为几类?试列表解之。

20、    列表比较准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

21、    为什么微生物经紫外线照射后要在暗中培养?

22、    简述一下诱变育种的原则。

23、    目的基因是如何导入受体细胞的?

24、    处于感受态的细菌细胞有何优点?

25、    如要长期保藏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通常分别采用什么t杀菌?           为什么?

26、    什么是影印培养?如何用其来说明基因突变自发性,随机性?

四、    论述题

1、    历史上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著名实验有哪几个?实验者是谁?工作发表于何时?你能举出其中之一来加以说明吗?

2、    为什么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试验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微生物作研究对象?

3、    举例说明在微生物的诱变育种工作中,采用高效的筛选方案和方法的重要性。

4、    试用表解法概括一下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5、    试述琼脂块培养法的原理、方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6、    从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混合菌液中如何检出营养缺陷型菌株?试介绍四种方法,并说明其共同原理。

7、    基因工程在哪些领域得到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如何?

8、    试从供体、载体、受体、工具酶和“工程菌”在生产实践上发挥经济效易等方面来讨论微生物在发酵遗传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9、    就方法的简便与否,保藏效果的好坏,保藏对象的范围,保藏的基本原理以及保藏期的长短等方面列表比较几种最常用的菌种保藏法。

10、    使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个别菌种发生突变?如何选择?自己设计步骤。

11、    设计一种从自然界中筛选高温淀粉酶产生菌的试验方案,并解释主  要步骤的基本原理。

12、    试设计一种从自然界中筛选果胶酶产生菌的试验方案,并解释原理;如果果胶酶作为一种食品工业用酶,则必须考虑其安全性,从那几个方面着手来保证该酶的安全性?

13、    试述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常用方法,你认为对于Escherichia   coli 和Aspergillus niger分别采用什么保藏方法为好?请说明理由;

14、    影响微生物抗热力的因素有哪些?解释D值、Z值以及D值和Z值得关系。

15、    试设计一个试验证明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

16、    试设计选育高纤维素酶高产菌的实验方案,如已知纤维素酶的合成是操纵子的阻遏机制,如何利用这一机理设计有效的筛选方法?

17、    试述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和Aspergillus niger若要长期有效的保藏,可分别采用哪些方法?为什么?

18、试用平板影印培养法证明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

19、设计一种从自然界中筛选酸性蛋白酶产生菌的试验方案,说明其原理;若该酶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如何保证其安全性?

20、    述艾姆氏(Ames)法检测致癌剂的理论依据,一般方法和优点。

21、    为什么在进行诱变处理时,要把成团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制成充分分散的单细胞或孢子悬液?

22、    设计筛选高温淀粉酶产生菌的方案,指出关键步骤。

23、    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的过程、原理。在检出缺陷型过程中采用夹层培养法,为什么基本培养基倒成“三明治”?

第七章部分的练习题

一、    概念

1、极端微生物  2、生态  3、区系  4、活性污泥  5、无菌动物  6、纯培养

7、悉生动物  8、硝化作用  9、反硝化作用  10、氨化作用  11、互生

12、共生  13、寄生  14、拮抗  15、捕食  16、生物膜  17、单级生态系统

18、双级生态系统  19、三级生态系统 20、正常菌群

二、    填空题

1、    大肠杆菌的定义是_。在食品中检测大肠菌群的意义是_。常用_培养基,根据其用途,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

2、活性污泥是指_,用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又称_法。

三、    简答题

1、    在生命科学研究对象中,一般可以分成哪十个水平?

2、    从含菌样中筛选菌种一般要通过哪几个环节和方法?

3、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有何重要性?

4、    微生物生态学的任务是什么?

5、    简述微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6、    悉生学研究的是什么?

7、    自然界中碳元素是怎样循环的?

8、    自然界中的硫、碳元素是怎样循环的,有哪些主要微生物参与?

9、    用微生物学方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0、    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在污水处理中各起着什么作用?

11、    微生物引起的劣化有哪几种?

12、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包括哪几种?

13、    下列食品如变质,主要是有什么  类型的微生物所引起?Why?1〉市售面包2〉充CO2的果汁;

14、    下列食品如果变质,主要是由什么类型的微生物所引起?Why?1〉市售的米粉2〉肉类罐头

15、什么是大肠菌群,测检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意义是什么?常用什么培养基?该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这是一类什么性质的培养基?

16、引起以下食品变质的微生物类群是什么?为什么?

17、试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A)    添加有山梨酸钾防腐剂的面包出现中心发粘变质的情况。

B)    经高温高压杀菌的低酸性罐头出现变质,检测发现其中有大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C)    把酿酒酵母接入煮过的糯米中室温发酵,无法制得酒酿。

四、    论述题

1、    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或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2、    试讨论空气、尘埃、微生物与微生物间的关系。

3、    检验引用水的质量时,微生物要把大肠杆菌数作为重要测定指标?我国卫生部门对自来水的总菌量和大肠杆菌量有何规定?

4、    工农业产品为何会发生霉腐、变质?如何预防?能举些实例吗?

5、    为什么说微生物在自然界的氮素循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6、    试述微生物生态知识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

7、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是什么?试分析沼气发酵在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中的重大战略意义。

8、    奶产品经过封口杀菌后,出现部分产品发生变质,是分析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止?

9、    什么是微生物的正常菌群?试分析肠道正常菌群和人体的关系。

10、    下述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如何?设想如何分离。

第八章部分的练习(*)

一、    概念题:

1、    黄原胶 2、一步发酵法 3、两步发酵法 4、葡萄糖氧化酶 5、明胶 6、蛋白酶

二、    填空题:

1、    面包酵母是一种-------细胞的生物,属于--------菌类,学名为-----------。

2、    柠檬酸的发酵微生物是----------,苹果酸的发酵微生物为----------。

3、    谷氨酸的生产菌为--------,其发酵原料为---------质的发酵原料。

4、    黄原胶是由----------菌提取而成的。

三、    简答题:

1、    列表说明微生物在食品制造方面的作用。

2、    微生物在食品制造方面中菌种扩大培养有哪些共同特点?

3、    在双歧杆菌酸奶生产中,常用什么特定的工艺路线?

4、    在酿油生产中对生产原料有什么要求?

5、    简述黄原胶的性质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情况。

6、    简述啤酒生产的整个工艺过程。

7、    下列食品如变质,主要是有什么类型的微生物所引起?Why?1〉市售面包2〉充CO2的果汁。

8、    简述酿造食醋的三套微生物及其主要菌种。

9、    简述生产酶制剂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

10、    引起以下食品变质的微生物类群是什么?为什么?1)消毒牛奶 2)真空包装的蜜饯产品 3)面粉 4)充CO 不足的碳酸饮料 5)杀菌不足的肉类罐头

11、    设计筛选高温淀粉酶产生菌的方案,指出关键步骤。

四、    论述题:

1、    为什么说食醋生产是多种微生物参与的结果?

2、    近年来生产发酵乳制品时在菌种开发方面有哪些进展?

3、    酵母菌在面包制造过程中,起哪些重要作用?

4、    在发酵生产葡萄酒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5、    柠檬酸在食品中的作用有哪些?

6、    说明微生物酶制剂在食品加工制造中的应用情况。

7、    设计一种从自然界中筛选高温淀粉酶产生菌的试验方案,并解释主要步骤的基本原理。

8、    试设计一种从自然界中筛选果胶酶产生菌的试验方案,并解释原理;如果果胶酶作为一种食品工业用酶,则必须考虑其安全性,从那几个方面着手来保证该酶的安全性?

9、    果奶产品经过封口杀菌后,出现部分产品发生变质,是分析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止?

10、    试设计选育高纤维素酶高产菌的实验方案,如已知纤维素酶的合成是操纵子的阻遏机制,如何利用这一机理设计有效的筛选方法?

11、    在以消毒奶为原料生产酸奶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酸凝?可采取哪些措施?

12、    设计一种从自然界中筛选酸性蛋白酶产生菌的试验方案,说明其原理;若该酶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如何保证其安全性?

13、    试比较啤酒发酵过程与葡萄酒发酵过程的异同。

14、    据你了解,哪些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试举一例具体说明。

15、    从微生物角度分析酸奶生产的关键及原因。

16、    试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1)    添加有山梨酸钾防腐剂的面包出现中心发粘变质的情况。

篇3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试卷分析 教学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对考试试卷和考试成绩进行全面的分析,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因此,对包头医学2011 级200名临床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试卷进行比较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资料来源包头医学院五年制本科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549名学生及随机抽取的 200 名学生(占总人数36.42%)的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的试卷及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本次考试在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下进行,教研室主任或由教研室主任指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高职称教师于考前三天到教务处抽题、审题(考教分离)。试卷的评判是根据提前制定的评卷标准和答案,按照《包头医学院考试阅卷及成绩传输管理办法》流水方式进行阅卷及成绩输入,主观题由高年资、高职称教师评阅,减小阅卷个体差异。

1.2研究方法

本次医学微生物学试卷总题目为 63 道,其中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主观题(名词解释、简单题),满分100 分。试卷各题型数量及所占比例见表1。本文将200 名学生的每道试题的得分情况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2003以及SPSS13.0 软件分析数据。主要以学生总成绩的分布状况、试题的难度、标准差、区分度等作为试卷分析的评价指标,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

2结果

2.1 试卷成绩分析

本次试卷满分100分,200 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8.9分,标准差为12.46,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 39 分。学生成绩的各分数段频数分布见表2,峰值在70~90 分之间,该试卷总体上成绩分布呈正态。各题型得分率情况见表3,得分率有高到低依次为单选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填空题、多选题。

2.2 试卷质量分析:

(1)难度:试题的难度是指学生对某一试题作出正确回答的百分率,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取值范围在0~ 1之间。难度指数公式:P=X/W(X 为平均分,W 为满分),难度值越大, 说明试题难度越低,一般以0.6-0.8为宜[2]。本次医学微生物学试卷总难度系数及每道题的难易程度见表4,试卷总难度系数为 0.79,总体试题难度适中。各个题型难度:单选题(P=0.89)、名词解释(P=0.88)难度较容易;填空题(P=0.71)问答题(P=0.75)难度适宜;多项选择题(P=0.57)难度偏难。

(2)区分度: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是判断试题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计算公示D区分度= 2 ( 高分组总―低分组总分) / 两组考生总人数×试题满分值,算出每小题区分度及试卷总区分度[3]。表4显示医学微生物试卷整体区分度为0.3,属于良好试题,能较好的把低、中、高水平的学生成绩区分开(一般认为区分度值0.3 ~0.4属于良好[3])。单选题区分度为0.18属于较差区分题;名词解释、填空题区分度分别为0.26、0.23属低等区分题;多项选择题区分度0.33属于良好区分题;问答题区分度0.49属于高度区分题。

(3) 信度:反映考试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信度高的试题很少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对任何学生的多次测定,都会产生比较稳定的、前后一致的结果。表4显示医学微生物试卷的总信度为 0.77,一般试卷信度要求在 0.5 以上[4],故认为本次医学微生物学试卷结果可靠。

3讨论

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试卷质量分析,可以不断完善命题工作,对今后的命题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试卷质量分析的结果还可以第一时间反映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就能使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1 本套试卷质量分析情况

本次医学微生物试题符合教学大纲精神,整体设计合理、知识点覆盖率较高。综合试卷质量分析的各项评价指标试卷平均难度系数为0.79,试题难度适中,属于优良试卷,试卷总体上成绩分布呈正态;学生成绩80~90分段人数居多占28.5%,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成绩总体令人满意,学生能熟练运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大纲要求。本次考试平均区分度为0.3,说明试题区分良好,能较好的把低、中、高水平的学生成绩区分开。试卷信度为0.77,表明可信度较好。但仍有7.5% 学生不及格,提醒授课教师认真对待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坚持从严治学的同时,提高课堂渲染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扎扎实实,以便为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3.2 本套试卷存在问题

同时,本试卷质量分析结果暴露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1. 客观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的程度,而主观题则是考核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理解和应用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本套试卷客观题与主观题比例为4.6∶ 5.4,应该适当增加主观题比例,减少部分客观题,才能更好利于临床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本套试卷出现了满分即100分的学生,说明本套试卷缺少综合性有深度的难题,在保证基础知识点不遗漏的前提下,应该适当出现1-2道综合性难题,例如医学微生物学有关的病例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3. 单选题总分30分,平均分高达26.79分,难度系数为0.89,区分度较差仅为0.18,今后我们要适当增加单选题的难度,对单选题的区分度还需要进一步整改。

3.3 对今后命题工作指导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通过试卷分析, 我们获得了准确、客观的反馈信息。今后的命题工作中, 命题者在把握好试题的难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创新性、有深度的综合性试题,注意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比例,各种题型的难度及区分度要合理,不断提高试题编制能力,使试题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过程中, 应重点解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理论。 教师授课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真正热爱课堂,喜欢听课,而不是被动上课,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应着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提高授课技巧,增加课堂渲染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有助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淑杰,熊亚南,王梅梅.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成绩分析与评价[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6):883-884.

[2]张旭东,贾书花,李凯平等. 组织与胚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J]. 医学教育探索,2009,8(9):1166-1169.

篇4

我校自1998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了适应环境工程专业开展了环境微生物实验课教学,近年来我们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率,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

1实验教学改革

l.1实验课程的设置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2001-2006年之间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36学时)的一部分,占其中的4学时,实验项目2个。实验内容较少,教学方式单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验训练,不能充分掌握实验技能,在后续的实践及科研中感到比较吃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认识,2007年开始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独立成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共16学时,1学分。

1.2修订教学内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突出的专业特点,实验内容的选择要做到既能培养学生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又要兼顾微生物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培养基的制备、器皿及培养基的灭菌、显微镜的操作、微生物的染色及观察、微生物的培养及分离等实验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是微生物实验最基本的操作,学生必须扎实掌握,但在实验微生物种类的选择上也要照顾到环境工程中的重要微生物,比如普通生物学中较少涉及环境工程微生物中比较重要的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等,本人自2007年起,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断完善,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加大实验知识和实验技术的传授,同时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入实验教学。将实验项目拓展到8个,并出版校内讲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实验指导教材;2011年9月,将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出版了校内讲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修订版),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项目增加到10个,并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学时数和实验类别等。

1.3改变教学方式

改变以往简单的学生实验、编写报告的教学方法,将实验教学贯穿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编写报告、实验考试等全过程。

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是由实验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很大一部分准备工作,学生只是按教师的讲解和实验手册的步骤进行操作。我们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并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仪器、材料、步骤等),做到对所做实验心中有数。实验过程中从准备实验器材、配置试剂到实验结束每一步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只起到辅助、监督和示范作用。每个实验都设置有相关思考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实验,实验课程中进行讨论、验证或课后进一步查找资料来解决这些疑问。

1.4改革教学手段

微生物个体微小,学生对它的感性认识不多,这使许多有关微生物的概念变得抽象、难以理解。在实验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入视频实验教学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采用视频教学短片,向学生展示基本的实验操作,以及相关实验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或科研中的应用,通过屏幕清晰形象准确地展现每一个步骤,如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技术,消毒灭菌技术,斜面、液体、平板接种培养方法等。采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的优点,结合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讲授和示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实验操作更加规范。因此,我们建立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网站,制作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图库,完成了课程试题库建设,该网站成为适合学生自学的网络平台。

1.5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方式

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考核方法。实验课程考试方式是综合考核(实验+闭卷考试),实验主要考核项目有预习情况、操作情况、数据的记录及处理、实验报告的质量等,该部分占考核成绩的70%。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实验涉及到的知识点及操作关键点,该部分占30%。

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特点

2.1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全过程

实验室的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工作量要比实验课程多许多。让学生参与到前期准备工作中,不但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还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课分组进行,每组实验结束后,做好后续整理工作,比如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和生长曲线绘制实验,测试完毕要将实验菌种和器材进行灭菌后清洗,然后每组分别准备出下一个实验自己小组所需的器材,要对培养皿、试管、镊子等消毒灭菌,配置各种试剂,这个过程使学生学习到完整的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

2.2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知识的更新推动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不断向前发展,实验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重组、PCR技术也在环境工程得到应用,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对这些实验技术在环境工程中运用很少涉及,为了紧跟时代和学科发展的步伐,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学科前沿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我们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将分子生物学的部分内容写进教材,如2011年进行实验教材的改编时,将电泳、凝胶成像、PCR基因扩增等实验引入到实验教学中。

2.3增强不同实验间的连贯性

过去实验内容多为孤立、连贯性不强的项目,各实验之间的内容重复较多,学生难以系统地把握微生物学实验,对此,我们调整了实验内容,将原来独立设置的实验内容整合到一起,形成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实验体系,比如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一)培养出的微生物可进行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染色练习(实验二),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三)后的微生物进行数量和大小测定(实验四)以及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五)。在这个环环相扣的实验体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系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惯性,对学生在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的创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4结合多媒体实验教学、更直观展现实验内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各种微生物需要在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下放大才能看到。由于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便于更好地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动态变化过程,针对这点我们在多媒体课件中放入大量宏观及微观图片,并建立了污水处理指示性微生物图库,从而更直观更丰富的反应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知识。

2.5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人才培养的基地”。增加本科生科技创新实验项目,是为了有效利用和挖掘实验室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参加实验,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活跃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创新性实验项目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有限的启发引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项目选题、实验设计、项目实施、结果处理、项目报告评审等均由学生解决。创新性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设计实验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所以在实验项目的安排原则上不做范围的限制,只要是实验室条件满足就予以安排,创新性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找出成功或者不足之处,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如2013年我校的科技创新项目:微生物处理高氯酸盐的研究、利用餐厨垃圾发酵废液培养产油微生物及其油脂提取技术的研究和餐厨垃圾与玉米秸轩混合干式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等;2010年的科技创新项目:2-MIB降解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复合生物填料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和体育馆有害微生物研究。每个项目由3-5名本科生,1名指导教师组成。学生自由组织,编写项目申请书,提交申请,申请通过后实验室提供场地和实验材料,项目完成后进行答辩验收,验收由3-5名评委进行,优秀的项目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2.6完善的考核手段

合理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积极的督促作用。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对实验技能不够重视的倾向,他们在实验中不认真操作,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但却可以写出很好的实验报告。为克服这种不良倾向,我们在本课程中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考核手段,除了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成绩(占70%),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还增加了闭卷考试(占30%),将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或者操作的关键点灵活转化为试题的形式进一步进行考核,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关键点的掌握。

3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对实验内容的不断改进,实验教学环节的优化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减少了重复操作,丰富了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效率,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技能,增强了科研意识及专业信心,通过实验环节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7年至2012年,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进行了5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连续3年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网评中排名前10%。2010-2011年,“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成为校第五批优秀课程建设项目,2012年11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被评为我校第十届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为了配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出版了2本配套讲义和1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分别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2007版和2011版,校内讲义)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4结语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已进行了多年,很多学校也进行了不少教学改革探索,目前国内文献或会议报道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有让学生尽量多的参与实验准备过程、完善教学内容、增强实验连贯性、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重、结合多媒体教学等。本论文的特点在于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中,增加了网上教学交流及多媒体教学的比重,采用了更加完善的考核方式(实验操作+闭卷考试),将分子生物学的内容引入到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中,进一步适应目前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的要求;本文的创新性在于增加了创新性实验项目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篇5

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参与实践活动就谈不上实验室开放。所以,学生对待实验室开放的态度成为实验室开放成败的关键[1]。现有的教学体制和模式使学生只注重理论课的学习,对实验课和开放实践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针对目前存在的状况,应加强实验教学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并开展一系列的激励和宣传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开放实验室的实践环节中来。教师作为开放实验室的组织和管理者,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计划和安排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并适当延伸和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充分参与。

2建立有效且实用的实验室开放机制

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室开放的科学管理。首先要规范和调动实验室教师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监管工作,提高利用率,使得设备既要能够满足实验室开放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又要防止闲置浪费现象的出现[2]。其次,建立好开放实验室的软环境[3]。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开放性实验室的课题设置应该具有创新性、趣味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地投身到实验中来[4]。例如,可以针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增设食用菌的栽培管理、真菌形态的观察和鉴定等基础性、综合性相结合的设计实验,丰富实验室开放的内容。最后,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开放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工作,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监管制度。实验室的开放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并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管理中来,定期检查、考核,并通过一系列的奖励制度来激励教师不断地坚定信心,在实验室开放的运行中不断地探索。

3优化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开设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目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较少,甚至没有,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得不到锻炼;2.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及理论课;3.课堂时间有限,供学生操作和锻炼的时间少,学生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靠[5]。针对上述问题,实验教师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方案,完善实验课内容,提高微生物实验的课堂效率。首先,不断更新实验项目,在着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引进生物技术领域的新方法、新概念。目前,微生物学实验的内容大致包括[6]: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技术、微生物种类的识别、微生物的生长与测定、微生物的理化实验等,在掌握这些基础操作与理论的同时,要引进新方法、新概念,逐步活跃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注重基础实验的同时,增加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查阅文献,扩宽科学视野,增加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最后,在保证完成实验教学目标的同时,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选实验材料、自设实验因素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6]。

4利用实验室开放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微生物学的科研项目中

篇6

【关键词】现代微生物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现代微生物技术是食品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专业课,实验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素质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当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形势下,注重研究生素质培养,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1]。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改革,开设微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2],又因为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有不少新生没有经过科研的系统训练,科研实践经验少,科研意识模糊。针对这些现状,在研究生正式进入科研状态前,现代微生物技术实验的开设,有助于研究生强化科研意识,提升科研素质,快速进入科学研究状态。

1 硕士生的科研素质现状

对于食品类专业的硕士新生们,虽然他们在本科期间都学习过微生物学实验,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本科期间的微生物学实验重点在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很难将这些独立的实验在科研中系统运用起来;二是本科阶段专业人数多,许多专业人数往往超过60人,在实验教学的课程中多采取分组方式实验,每组少则4-5人,多则10人,导致学生的独立训练机会少,多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观摩状态。基于以上原因,许多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对如何进行科研十分不明确,意识非常模糊,操作技能上也感到无法得心应手,进而产生新生阶段的迷茫。

2 教学探索

2.1 明确教学目的,调整教学内容

现代微生物技术理论教学与实验课教学区别较大,实验课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动手为主,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面对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总结传统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从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我们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具体做法是:(1)对相互间既有联系又重复的章节,进行重新编排,合并讲解,既更加清晰又节约时间。(2)与实验课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实验课的教学中结合实验过程进行讲解,既丰富了实验课内容,又减轻了理论课的压力。上述措施可以将原来的教学内容有效压缩,就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将理论课程讲解的更为透彻、细致,完成微生物学教学任务。

2.2 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4-6]。在教学方法上应将素质教育、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在现代微生物技术教学中,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大量的微生物新技术、专业名词等硬“灌输”给学生,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既不利于知识的获取,又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探究现代微生物新技术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了解这些新技术是如何有效应用的,当学生了解了知识的“背景”后,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科学的开设方式

由于本课程的实验内容是现代微生物技术,所涉及的主要实验对象是微生物,其生长和代谢是有时效性和连续性的,若按现有每周安排1-2次实验课,每次2-3学时的方式进行,势必无法让学生很好地实时监测其变化过程,也无法让学生体会科研的过程。研究生课程应打破本科实验的分段教学模式,采用连续开课方式,即将整个课程的时间按实验需要连贯在一起,也可将几个实验穿插在一起进行,这样既可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综合实验,又可以使学生能连贯地将实验完成,充分体验科研的整个过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学生完成课程后就像经历了一次研究过程。考虑到所需时间的连续性,可将课程安排在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已基本结束,即将进入实验室之前进行,或在研究生无其它课程的阶段进行。

2.4 切实有效的考核方式

合理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平时更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实验操作,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7,8]。考核不应仅仅停留在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水平上,而应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运用上。理论课程考核在期末考核时将试题分为固定答案型和非固定答案型(应用型)两大类。如在应用型考题中,给定某工业现象、生活现象,或列出所需的材料、仪器或设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对实验课程的考核上,除了对操作技能的考核,还应对实验总结报告规范化,以该学科某权威期刊格式为规范,按照摘要,关键词,引言,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结论及讨论、参考文献等分项展开,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大量微生物文献,包括一部分英文文献,拓宽视野,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的能力,掌握科研论文撰写规范。

参考文献:

[1] 梁静娟,庞宗文,申佩弘,冯家勋.微生物学硕士生《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的开设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226-227.

[2] 赵银娟.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140-142.

[3] 陈今朝.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0(10):16-17

[4] 姜明,马怀良,弥春霞,吴丹,邓代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35-20836.

[5] 邓百万,陈文强.基于能力培养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研究[J].2011,28(2):7-10.

[6] 朱丹.关于如何提高微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的看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7):552.

篇7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的各论部分内容繁杂,枯燥,易懂不易记。而病案学导式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以“病案”为载体,以学导式教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意识,实现让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关键词】病案学导式教学法;微生物学;教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而其中的医学微生物学既是医学教育的主干学科,也是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它是一门较早讲授疾病的学科。病案学导式教学法,是以病案为基础,问题为先导,分析讨论为核心,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笔者在2009级护理专业学生采用此方法,目的是探求一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教学内容膨胀与教学时间不足的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的原理和目标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是以病案为载体,以学导式教学为方法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以往学过的综合学科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起到与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2]。病案学导式教学法的实施是直接给学生病例,借病例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到教材中寻找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学,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然后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同时,在病例讨论中无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尚未学习到的科目,这使学生认识到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学习态度。另外,小组的讨论培养了组内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及相互学习的能力,而小组之间的观点交锋更是锻炼了学生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这种锻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二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的设计思路

学导式教学法是在国外医学教育中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式的讲解,讲授的不仅有本门课程的难点、要点,一般还会包括本门课程的发展动向及最新研究动态。这种教学方法由两个最大的优势:首先,医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某些医学科学知识,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独立地思考并作出判断,学会选择吸收好摒弃信息;其次,它还可以较好地解决教学内容膨胀与教学时间不足的矛盾[4]。基于学导式教学法的优势,结合病案教学,我们拟在微生物学各论部分实施病案学导式教学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 收集、编写、整理病案。病案质量的高低是病案学导式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查阅国内外文献,选择临床指征典型、诊断明确的病案,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附带的思考题。

2 发放病案,课下自学,分组讨论。将病案及附带问题提前发给学生。对于病案中涉及到的知识,由教师负责解释,并引导学生对教科书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自学,同时针对病案讨论内容通过各种媒介手段获得详细的信息资料,归纳出重点,并针对思考题作出答案。

3 课堂精讲评价,课堂讨论。在展示病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本次课内容进行精讲,针对学生的答案及提出的倾向性问题、模糊的概念性问题进行小结和集中解答,并归纳总结出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

4 教学效果评价: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设计阶段考试试题,试题中适当增加主观试题的比例,以检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对此种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三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1 好的病案要具有代表性、争议性和连续性[1]。 (1)病案的代表性。要选择既遵循教学指导思想又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体现该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病案,通过这些病案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有借鉴意义。 (2)病案的争议性。主要指病案的选择,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深度。只有见解纷呈,争议性比较强,才可能使学生形成为问题。 (3)病案的连续性。主要指在选择病案时,选择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随教学进度、病案难度和深度逐渐增加的典型病案,使病案学导式教学由潜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设计高质量的病案附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加强与生活、临床的联系。医学微生物学是随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级同传染病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5]。加强与生活、临床的联系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微生物与我们的接近,使理论知识找到了实际落脚点,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得以延续和加强,更有利于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理解好记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好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学习和工作创新打下基础[6]。

3 利用本学科前沿知识和实例布置自学内容,以培养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结合病案巧妙设计课后问题。课后问题往往是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思考教师课后布置的病案及其问题,可使学生们的知识得到巩固好拓展,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先给出典型病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看书并查阅相关文献,然后进行讨论,这种学习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更多的精力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性、主动性。这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启发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着重大意义[7]。

总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的医学微生物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作为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应了解本学科前沿理论及最新方法、技术,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勇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好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做好准备[5]。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我们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病案学导式教学法,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将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诊、防、治措施有机融合,准确导向临床实际,因而使微生物学各论的内容变得生动,缩短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7]。我们相信,随着病案学导式教学法的深入推广和应用,这一教学改革模式必将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选朝.论病案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03-104

[2] 吴虢东,许琰,李莉.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5):606-608

[3] 肖湘,贺加,赵先英,等.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12-614

篇8

关键词: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对策

一、微生物学实验的特征

微生物学实验讲授的是微生物学研究方面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并介绍微生物学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当然,在介绍这些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需要强调他们正在学习的微生物学实验的最基本技术和方法是微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取得新进展的基础。基于微生物学理论知识,需重点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微生物实验相关的操作技能。因此,加强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微生物学教学方面,微生物学理论详细介绍了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实验所需的设备和结构及其使用原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内容,是微生物实验的理论基础,是微生物实验发展的种子。微生物实验的实施需要一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是微生物实验成长的土壤,而微生物实验设备是微生物实验发展的营养。因此,微生物学全面的理论知识、宽敞的微生物实验室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是微生物学实验完成的基础。另外,微生物实验的成功实施还需要专业的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辅导和指引,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激励,需要国家政策的重视和鼓励。

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传统教学的限制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讲完试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等内容后,并将实验操作过程很详细的写在黑板上,学生仅仅是按照老师给予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按部就班的操作。现在仍有很多教师继续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缺少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准备预计材料的主体地位,直接扼杀了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时的限制

由于各项实验课时安排有限,两节课的实验时间不能完成一整套的试验内容,往往只能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入门的最基本的实验和操作,扼杀了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和学习机会。而且,实验项目的时间设置常常是按照常规教学大纲的要求机械设定,实验项目之间缺乏连贯性,脱节严重。

3.学生素质的限制

大部分学生缺乏实验科学性的意识,课上不认真听老师提到的实验重点,实验过程中不注意实验细节,不重视注意事项,不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不正确对待并处理实验数据,导致实验屡次失败却不寻找失败原因。这种实验态度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对实验科学性的理解,甚至会养成这种不认真、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此外,微生物学实验缺少专业老师和比较好的培训机制,个别实验操作得不到巩固,理论知识不能得到实践,且组织学生参加微生物实验相关的竞赛活动也比较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弱。

三、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策

1.钻研授课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承担者,还应该探索有效的教学新方法、新形式,努力成为开发学生智力的艺术家,把抽象难懂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经由艺术化、形象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融会贯通。首先,备课要讲究艺术性。微生物作为医学基础课,教师需要就不同的专业,对授课内容进行精心巧妙的构思,专心组织编排、艺术加工,设计出多种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方式。尤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列出重点、难点,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把抽象难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还要正确地运用表情、神态、眼神、微笑等肢体语言,边讲边演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观察和思考。比如,在讲破伤风梭菌引起的疾病时,典型特征就是角弓反张,头向上仰呈观星状,两条胳膊和腿分别向后弯曲,肚子向前鼓。整个人看起来特别像反写的大写字母“C”。老师边讲边演示这个动作,学生看到后哄然大笑。这种把所讲的内容和日常生活相结合,以生动的比喻、适当的幽默,把语言形式的生动性和讲课内容的条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获得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更是教学艺术的一种表现。

2.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人的情感、意志等活动。在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外,还接受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感彩,时时刻刻存在着情感交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还影响着学生的感情发展和情操的陶冶。除此之外,教学具有像文学艺术一样的感染力,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此所谓“以情感人”,也就是教学中的情感性会使学生在特设意境中产生一种亲切感。教师对学生不要讽刺、挖苦,更不要体罚;要爱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会促使学生萌发一种不学好微生物就对不起老师辛勤教育的情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教师的爱,尤其在差生身上会起到格外显著的效应。这节课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激发了学习情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教学创新和教学方式改革

为了适应学科发展迅速的需要,突破传统微生物学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不仅需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加强各学科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并改变实验教学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使实验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技能培养的平台。还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调动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保证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改善对教学效果的考察和评估等,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和抄袭。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高素质的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开放、创新性理论和实验教学方面,主动调整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使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116

实施问题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问题的有效性能够促进问题式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就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原则

1.难易要适中。

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学生思考问题的基本前提。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并且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如果问题难度太大,而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学生必定很难解决问题,致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之,如果设计的问题太简单,学生极容易找出答案,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不爱思考的习惯,同时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能够通过深入思考和不断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

2.具有启发性。

问题式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不应只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应使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促进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在问题式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是容易让学生产生联想,能引发学生不断思考的问题。同时它还应能够打乱学生的认知结构,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如果直接提问:“基因是如何对性状进行影响控制的?”那么很容易由于问题过于呆板直接而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如果首先从白化病的由来发问,使学生由黑色素的缺失联想到酪氨酸酶进而联想到基因的问题,则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具有开放性。

问题的开放性原则要求问题具有多个不同答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得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答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开放性问题找到一定的答案,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此次提问联想到更多其他相关联的知识内容,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基因突变有什么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新基因的产生”“性状的自由组合”以及“环境对基因的影响”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并寻找答案。

二、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的策略

1.针对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快地找出问题答案,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标。首先,设置的问题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步步紧扣,由简到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应针对创设的问题情境及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知识内容的相互关系,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工业》一章时,可以针对酿酒工艺的过程创设一个教学情境,使学生针对“酵母菌的代谢如何产生酒精”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出“酵母菌接种前需加尿素的原因”以及积极找出“酵母菌发酵多长时间可以形成酒精”等问题的答案。

2.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问题式教学除了教师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外,学生提问也是其中最主要的内容。而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影响问题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首先,应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发问;其次,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进而准确地发问。除此之外,生物是一门概念性极强的学科,对生物学术语要求十分严谨,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应通过提问强调“生成”“组成”“演变成”等术语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

篇10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现状对策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各高等院校进行了全面的教学改革。《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以下简称《微免》)作为医护学生重要的必修课,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微免》由医学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两部分构成,其内容和特点各不相同。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涉及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与防治措施。医学免疫学则主要介绍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性疾病发生机制、诊断和防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医学微生物内容繁杂、琐碎,各章节框架相似,缺乏新意,难以记忆。而医学免疫学则内容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由于教学内容难教、难学,再加上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使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都得到飞速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严峻考验。如何使教学更好更快的适应学科发展、社会需求,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达到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成为所有相关教学人员的首要任务。笔者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教学经验,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实践课程设计、教学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来分析《微免》的教学现状,探求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微免内容庞杂,在教学上历来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应对教学内容优化重组,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王宗军等人的研究中,均强调了绪论的重要性。绪论是全书的概括,是学生首先接触的学科知识,教师对绪论的讲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从绪论开始就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微生物与免疫学充满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熟练掌握,再将临床案例与教材内容相融合,趣味十足的将微生物和免疫学引入课堂中。如讲微生物时,可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如发酵、抗生素、酸奶等常见的微生物产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另外还可以从霉变、感冒、感染等现象让学生更加明确微生物与人的密切关系,从而引起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当讲到免疫学时,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接种过疫苗,是否有过敏经历,这些问题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开篇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加认真努力。

在李红梅等的研究中,针对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学习效果,就要根据教学目的对教材做出取舍、简化和补充,再根据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另外,教学时还要注意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书本内容和学科前沿,然后再系统、主次分明地传授给学生,这样就能形成自己的讲授体系,讲课时才能运用自如,取舍得当,重点、难点选得准,讲得透。对于医护专业学生实践性强的特点,把抽象的理论和临床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可介绍一些临床相关常见疾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一些烈性传染病逐渐减少或消失,而一些少见、低发的内源性病源微生物和新出现的病原体正逐渐增加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在讲课内容上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让学生可以紧跟时展的步伐,了解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另外,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针对不同的学校、专业和教材,研究结果也各不相同,王舰等人的研究发现,如果从总学时中挤出8个学时用于“临床病例讨论课”,通过临床医生讲课、学生自学和老师总结的方式,讲授整合后的课程内容,经考试结果分析,与按照传统教材顺序授课比较,对于相同试题部分,两者成绩基本相同,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微免》一直沿袭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密切联系临床医学实际,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医学教育实践越来越证明,传统的教材+板书+挂图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医护人才,是当前值得大家探索和讨论的重要问题。根据笔者的经验和查阅大量资料,目前应用较广且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法。

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一直不太受学生欢迎,PBL教学法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以提问、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达到使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目的。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通过基于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而进行直接学习。例如讲到临床免疫章节时,可以先让同学们讨论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哪些过敏现象,对哪类物质过敏,进而让学生思考过敏时的表现有哪些,是否初次接触此类物品就过敏,为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互相讨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微免》课程内容繁多、课时较少且记忆性较强,尤其是微生物学各论,知识点繁杂。多媒体课件教学可通过图片、表格、动画、声音将书本内容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更易理解,便于记忆,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提高听课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四类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ADCC作用、补体的激活途径时,通过多媒体图片和动画的显示,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具体化,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另外,在讲授艾滋病病毒时可以适当插入一些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多媒体技术的这种生动表达形式,要明显优于文字的叙述。

四、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应用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能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在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实验课的开展。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适当联系临床,可使其内容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感知的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有血有肉,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在王宗军的研究中指出,通过在实验中采用临床模拟标本,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实验目的和方法,并利于学生建立临床成就感,还能使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很快进入工作角色。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则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王燕等人的研究中也指出实验有助于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社会实践性教学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缩短了理论与应用间的距离。

五、教学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的业务素质与知识水平对学生能否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金丹的微免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中指出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由于科技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教师需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教师可以凭借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研究医护相关杂志、借助互联网等形式掌握最新的医学科学发展,完善知识结构;通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集体备课,开阔教学思维,不断学习新教学方法和技术并应用于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医护学生。

综上所述,《微免》的教学已取得有效进展,但也应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例如课程体系编排不连贯,学科之间界限明显,学生很难将知识系统化;教学时数尤其实验教学课时少,客观上制约课堂上难以将一些理论知识讲全讲透,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差;教学方法局限,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占主导地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因此,《微免》的教学仍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教师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医护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利压.免疫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1):96.

[2]王宗军,等.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建设[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3):398-401.

[3]王燕,等.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2):219-220.

[4]李红梅.高等护理专业《微免》课堂教学优化原则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2009,34(195):73-74.

[5]刘新,等.医学微生物学讨论式教学的意义[J].微生物学通报, 2005,32(6):133-135.

[6]王舰,等.病原生物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微生物学杂志,2005,25(6):110-112.

[7]陈春燕,等.传统教学法与PBL结合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9):1494-1496.

[8]郑兰艳,等.微生物学PBL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4):160-162.

[9]郑清平,等.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1):48-50.

[10]Diana F Wood. ABC of leaning and teaching in medicine: problem based leaning. BMJ 2003.326.328-330.

[11]姜凤良,等. CAI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3,(4):296-298.

[12]金丹,等.微免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8):767-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