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人范文
时间:2023-04-10 01:5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未来之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因为爱情可以埋在心里;
我用简单的方式恋你,
因为关心无需多语;
我把天空的云看作你,
在我的生活中,轻轻的飘来飘去
偶尔还会给我带来浪漫的“暴风雨“
算了,
你,走吧!
我,喜欢你
但我,更尊重你
你有选择的权利,
但请记住我深爱你,
就像飞蛾对火的热烈,
霸王为虞姬的不顾一切,
你是我生命中的唯一,
无须造作海誓山盟,
只欲念你红尘中,
情只为伊人动,
独守彼楼空,
只言片语,
只愿你,
心懂。
这封信,留给未来的你
信里装的满满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写的更多的是我的感觉
爱情也许不会有海枯石烂的誓言,
多一份的是平平淡淡的生活,
你病了,我去拿药
我渴了,你帮我倒杯水,
你信心百倍的发誓去减肥,
我悄悄安慰你,其实你不胖,
因为我更在乎的是你有个健康的身体,
我的毛病就是丢三落四,
要是能监督我该过来就好了,
若有一天,
你依偎在别人怀中,
我也会一笑,即使会很苦涩
我也会祝福你,
只要你幸福,
篇2
近两年,“AlphaGo”连胜全世界的围棋名将,被媒体广泛报道。人工智能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并令人深信不疑。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高考,学霸君与准星云学两家企业的“高考机器人”分别拿出了 134 分和 105 分的高考文科数学成绩。在做题方面,机器可能已经超越了不少人类。正是这样一件事,同样引发了人们的深度讨论与思考。
的确,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开始受到产业资本的热捧,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智能控制、智能检索、智能互联、专家系统、自动规划等应用步伐加速。金融、电商零售、医疗健康、交通、个人助理等多个领域都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已然开始取代工厂工人、客户服务等重复性工作。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同样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知识表示方法、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情感计算等关键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将在学校管理、校园安全、课堂管理、智能助教、自动阅卷、自适应教学等方面发挥作用。
面向未来,我们不禁要问,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改变教育?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将释放怎样的潜力?本期策划,我们邀请上海海事大学魏忠,探讨人工智能视角下的未来教育,从人工智能的教育本体、对学科的影响、对教育技术的改变、对教育价值的重新定位几个方面进行了系y思考与分析。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周宝、杨现民结合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典型应用,探讨人工智能对学校管理及教学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刘党生,从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延伸到人工智能,并对非生物智能介入教育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重庆市江津区聚奎小学校刘春林、重庆市聚奎中学校张渝江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介绍了人工智能软件如何温柔地改变教育。上海市位育中学陈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作用于思维、认知、学习,并进行了反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还在工业时代的迷梦中寻找教育的未来。谁曾想到,未来来得如此之快,我们是否准备好做出改变?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未来10年、20年的教育将发生怎样的改变?也许一个崭新的时代并不会留给我们那么长时间去形成新的教育生态系统。
篇3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人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对未来的把握程度决定了能走多远。30年前,我们的视野不能走出这座村庄;20年前,我们憧憬着能够改变这个世界:10年前,我们很难想像现在的一日千里;而现在,我们必须要为10年后的未来做好准备。
先不说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深刻变革,就拿身边来说,民生问题得以基本解决,民权意识进一步提高,民智潜力勃然激发。老百姓的手头宽松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就会有更多的人和更多的时间来创业和理财。这不,王二哥办起了养猪场又要开饲料厂,李奶奶托人把存款换成了基金且指明不要货币型的,连远在厦门的小叔也在电话里说凑了10万元玩玩股票……
返途列车上,所在的车厢居然有十多个阿婆阿嫂带着年幼的孩子。精神矍铄的阿婆安慰阿嫂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了,以后不靠生儿养老,政府会管的。再说了,想办法多挣钱才是最正经的。”
这样的情况,10年前谁能想得到?又怎能不对10年后的美好前景满怀希冀?
可以想像:未来10年,将是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得以根本提升的10年,是创业投资重掀的10年,是理财意识深入亿万家庭并成为日常生活重要内涵的10年。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想像的画面必须是彩色的,看得到的就办得到。这位两次带领不同日本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人,在所有人之前预见到未来将迈入手机时代,并因此带领KDDI抢占了市场。他还指出,如果没有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念头,加以深思熟虑,并且认真处理的话,就看不到清楚的画面,也就不可能成就辉煌的人生。
篇4
丁老伯于3年前患有尿频、尿急,平时3小时内上一次厕所,但并不严重。事发当天,老人因憋尿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住院7天,共花费医疗费6900余元。事后,丁老伯找到客运公司要求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客运公司认为,未能及时允许丁老伯上厕所,主要是不准随意停车或者途中根本无厕所的缘故,客运车并无过错。且丁老伯此前已有3年排尿困难的病史,本身又患有其他疾病,其病情与客运公司无任何关系。双方协商不成,丁老伯至法院,请求判令客运公司承担住院医疗费、因治病发生的交通费、精神损失费等共计56900元。
法庭审理时,丁老伯诉称,自己上车一个半小时后就开始提出如厕要求,此后又几次要求上厕所,直到一个半小时后才被允许。尽管这期间存在途中不准停车和沿途无厕所情形,但这一个半小时期间,是有可以停车的时候,如乡问路边临时停车并非不可,但司机并未及时妥善停车为其提供方便,最终因憋尿时间过长导致排尿障碍,并引发急性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病症复发。法庭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后,经与双方协商同意,对丁老伯排尿障碍,急性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病症复发,与憋尿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司法鉴定。鉴定意见为:若1月6日下午1:30时才下车上厕所,对于其当天尿液不能排出的病情具有诱发作用。但其急性尿潴留、泌尿系感染病情与其途中上厕所情节无因果关系。依据该鉴定意见,经法庭调解,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客运公司除负担丁老伯治疗排尿障碍疾病的部分费用1900元,另额外补偿丁老伯损失费1000元。
[分析]本案主要存在两个争议焦点:一、客运车未及时停车是否存在过错?二、丁老伯排尿障碍、急性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病症复发,与憋尿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1.客运车未能及时停车为丁老伯解决内急提供方便,存在一定的过错。丁老伯上午10:30时许上车,2个小时后开始提出上厕所要求,此时,老人已经憋尿2个小时,后又不得不憋尿一个半小时才得以解决。在这一个半小时内,尽管存在“不准停车”和“无厕所”情形。但面对老年乘客疾病在身、急需解决内急这一特殊情况时,客车是可以为特殊老人提供方便的。依据《合同法》第三百零一条关于:“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应当尽力救助患有急病、分娩、遇险的旅客”之规定,客运车的过错显而易见。又因为,乘客上车后就与客运公司形成运输合同关系,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本案中,正是客运车的过错导致丁老伯引发排尿障碍疾病,属于未能“将旅客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之违约、侵权行为,应当承担与过错相适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篇5
货币政策应从“促增长”转为“降利率”
《经济》:自 2015 年以来,整个中国的货币政策趋势就是不断宽松,屡次降息降准更是印证了这一点。特别是在近期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后,央行再次被寄予释放流动性的厚望。那么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发生,人民币会否面临贬值压力?在您看来,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将呈现何种态势?
林采宜:大量释放流动性之后,直接效应就是资产价格上涨,之后是物价上涨,间接效应是货币汇率的贬值。 在市场定价的前提下, 任何一种货币,对内贬值都会导致对外贬值。所以说,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推出、加息预期明确的国际环境下,人民币利率下行和流动性宽松导致汇率产生贬值压力是必然的。
《经济》:您之前曾表示中国宏观经济和微观数据之间出现了背离,在经济转型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下降。那么这种现象会否一直持续下去?
林采宜:我个人认为, 只要金融改革继续推进,这种现象就会持续。2010 年以来,随着社会融资结构的多元化,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在不断下降,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和 GDP 增速之间的相关性也在下降。这一方面和传统行业资本回报率下滑以及资金周转率下降有关,每单位信贷所能推动的经济增长动能在下降,新增一单位信贷带来的 GDP 增长效应也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也说明部分银行宽松出来的流动性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与创业经济、小微企业相匹配的不是低风险偏好的信贷资金,而是资本市场上高风险偏好的股权
融资。银行惜贷,企业缺钱,说明了目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市场格局已经不适应创业创新经济的成长模式,从金融改革的趋势来看,大力发展多元化资本市场大势所趋,银行信贷资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有所弱化,基于这样的预期,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也会相应下降。
《经济》 :对此, 货币政策目标是否需要调整?
林采宜: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从“促增长”逐渐转变为“降利率”,数量型政策工具让位于价格型政策工具。
人口和制度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石
《经济》:在以往采访过程中,有一些声音向我们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会触底。那么在您看来,中国经济在今年触底的可能性有多大?
林采宜:我个人认为,触底的可能性比较大。主要是经济结构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可喜的现象,2015 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超过 49%,达到半壁江山,而且,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达到 8.4%,远远高于第二产业 3.5%的增长速度, 这说明, 经济结构的调整正在有效进行。此外,消费在 GDP 增长中的拉动作用达到 60%,从投资拉动到消费拉动,也是经济转型,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 GDP 的增速,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农村居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增长分别达到 9.5%和
9.8%,这是消费持续增长的基础。随着消费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中国宏观经济触底企稳应该可期。
《经济》:未来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根本因素有哪些?应该如何打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症结?
林采宜:除了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以外,从制度层面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创业经济的基础,中国要成为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制造大国,必须有自己的硅谷,而硅谷的成功,归根到底取决于两个条件,即知识产权保护和资本市场的风险投资机制。其次,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新一代产业工人职业素质的保障。当劳动力人口红利消失之后,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能拼的实力不再是劳动力的低成本,而是高素质,而人口的素质来自于教育。总而言之,人口和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石,过去 30 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未来仍然要依靠这两个核心因素。结构转型,本质上不是打碎现有产业结构的过程,而是扶持新兴产业力量,使其在市场上成长、嬗变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新兴技术、新兴产业逐渐渗透、吸收、改造传统企业的渐进过程。
篇6
表面上看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占总的税收的比例非常的低,但是个人所得税是与国家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所得税的比例都不高。美国在一开始并不重视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改革,原因就在于那个时候个人所得税收入在全国看来是非常小的,如同我国一样,但是个人所得税并不能取消,因为除了是与个人非常密切的关系之外,它还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是国家利用财政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正因为我国的所得税并没有达到以上的功能,因此需要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考虑综合成本,采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税收的计征,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征税,达到再分配的目的,并且达到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目的。
2010年8月23日,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向“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议,征收个人所得税应考虑每个人实际负担的人口,这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体现。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采访时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核心应该是“不能让富的再富,穷的再穷”。他建议以家庭为单位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也指出: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体制有很多缺陷。征收机制是通过工作单位在工资发放单位代缴的,并没有考虑每个人实际负担的人口,一部分人承担的个人所得税偏高。“我们还有些征管的漏洞,可能有一部分人并没有缴足个人所得税。这是我们下一步个税改革的主要方面。”此外,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税收制度改革的专题调研报告中建议,适当提高居民生活费用扣除标准。由此可见,国家的相关的部门已经开始逐渐关注这种计征的方式。
一、早期的关于税负公平的思想
中国古代税收公平的思想: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就提出“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即审察土地的优劣、好坏及其产量的多少,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税负 ,体现了纵向税收公平的思想;另外西晋时期经济思想家傅玄提出了“至平、积俭趣公、有常、壹制”的征税四原则,其“至平”的思想就是税负要公平;唐朝的理财家刘晏提出课征税收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是“知所以取而人不怨”,意思是知道如何征税,而不使人民产生怨恨,就是应该公平的征收,至少横向上与纵向上都要送公平;第二是“因民之所急而税之”,意思是课税应选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的日用商品为征税对象,制定将为合适的税率,这样的税源非常的稳定,是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古代的先贤们不仅提出了公平税负的原则,而且还包含了要注意选择税源的重要税收思想。
西方的古代税收公平思想:第一次系统阐述税收公平原则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他在其代表作《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指出,税收应做到“公平”、“简化”、“节省”。他指出,所谓公平,就是税收要对任何人、任何东西“无所偏袒”,应根据纳税人的不同能力,征收数量不同的税收。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在书中,亚当.斯密在总结前人税收原则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大原则。在平等原则中斯密说“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依据各自在国家保护下获得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税,承担政府的经费开支”。“所谓赋税的平等或不平等,就看对于这种原则是尊重还是忽视。”这些思想在古代就已经说明了“均税负”的思想,说明人民普遍对于公平要求较高,有的时候甚至不会因为税负的过重而不满,却因为税负的不公平而产生不满情绪。
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单位的选择:家庭或者个人
个人所得税的单位选择主要有两种单位,一种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征收,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于不发达国家,我国也是用此种方式进行计征,这种方式简便,快捷,计征的成本比较小,适用于那些征税技术落后的国家。另外的一种就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计征,就是以家庭作为课税的单位,要求对家庭的全部所得进行综合申报纳税,同时考虑家庭总人口数和已经负担的人口,最后对应纳税额进行修正,力求做到征税时的横向公平。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1990年以前英国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纳税单位,自1990年开始以个人为纳税单位。美国个人所得税起步比英国晚,但发展迅速,税制十分完善。美国从1913年正式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一直以家庭作为其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单位。
第一种方式计税非常的简便,而且比较容易减少征税时所产生的成本,在一定时期内被我国所采用,但这种方式并不符合我国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初衷,即进行收入分配结构的调节。这种征税的方式与家庭的计征方式相比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劣势:第一,个人课税制以个人为计征单位,没有考虑到纳税人家庭收入的构成情况,会出现相同的家庭收入的家庭征收不一样的税收,无法体现量能原则。例如,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已经提高到3500元,有两个家庭A与B,如果家庭的收入都为4000元,但A家庭的收入都有丈夫一个人所得,那么就应该缴纳一定的税款,而B家庭丈夫与妻子分别所得为2000元、 2000元,按个人所得税个人计征的方式,B家庭却不需要进行税收的缴纳,这种方式就造成了税收的横向不公平;第二,个人课税制忽略了纳税人家庭负担的差异,没有考虑家庭赡养人口的数量和经济状况,不能对特殊的项目采用要素扣除,没有顾及到家庭的税收负担能力的不同,有的家庭的某个人的收入很高,但如果其他人没有收入来源,并且这个人还要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未成年孩子,那么对他的以个人为计征的单位,就非常的不适合,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标准;第三,个人课税制是对家庭成员收入分别课税,在税收征收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家庭成员之间通过分割所得、进行避税的现象。这种现象非常的普遍,如果分别计征的话,几个人之间容易在获得收入时进行合谋,将所得收入重新分配,降低应纳税的个人所得收入,达到避税的目的,使税收收入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三、以家庭为单位计征有哪些优势
第一,家庭课税制更加的公平。这是因为家庭课税制以家庭所得为税基,在基本扣除的基础上,同时根据纳税人的家庭人口、赡养、抚养、就业、教育、是否残疾等不同情况确定其他单项扣除,即根据家庭结构及个人情况不同而再单项地扣除,这比当前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定额扣除”更加合理、公平,考虑到纳税人的综合负担,考虑到纳税人的成本,更加的人性化。
第二,我国的家庭观念比较浓厚,如果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课税将不会对婚姻造成很大的影响,更不会对离婚率产生更大影响,因此具备使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人所得税课税必要的社会基础。
第三,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我国的宏观经济的调控。以家庭为单位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比起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应该更大,因为我国的家庭观念比较浓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税率的变动,有利于调控整个宏观经济的消费、投资量。
四、以家庭为计征单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虽然以家庭为计征的方式较为先进,但是我国的征税的环境还是不利于此种计征方式的展开,存在一些相当的障碍,必须先期解决这些障碍,才能够实施这种计征方式。
第一,我国的目前的征收的方式一般是分类的征收方式,对收入的不同类别使用不同的税率,对费用的扣除则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并没有进行细化。因此,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方式应该逐渐向综合计征方式转变,为以家庭计征方式的实施打下基础。
篇7
[关键词]未来适应力 关键能力 校企联合 办学理念
2002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出《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即“三改一补”的方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高[2004]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又一次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些文件无疑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如今生产发展迅速,社会就业时时刻刻面临产业调整的压力(如美国近5年中有7000多个职业岗位消失了,但又新增了8000多个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岗位),如何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让学员能够不断适应产业调整,在产业调整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课题。为此,笔者有意在此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加强区域性人才市场需要的研究和资源共享
区域性人才市场需要的研究不仅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的必然要求。学校通过对所服务区域人才市场的有效研究,结合自己的师资力量,制定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为区域经济作出贡献的“为未来工作的人”。区域性人才市场的界定:区域是指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县、乡、村或者一个工厂,甚至一个学校等。一般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区域。这里我们把区域界定为跨省、区等行政区域的更大范围的功能区,如山西运城经济区为全国重要的盐化工业基地、全省粮棉果生产基地、轻纺食品工业基地、晋陕豫“金三角”重要的商贸物流基地和以关公文化、黄河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经济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设专项资金对地方经济的特点、人才需求的方向等问题进行研究,为各个学校提供更加可靠的市场信息保障。同时构建区域性人才信息共享网络体系,使人才政策互通、人才信息互联、人才市场共营、人才项目共建,全面营造区域人才信息合作的氛围。
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呼唤校企全方位联合
如果把一个高科技产品的发明到最终占领市场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再开发、工艺创新、规模化生产等几个阶段的话,综合性大学、研究机构主要是完成前四个阶段,高职教育主要功能是让培养的人才完成后两个阶段。新高科技产品的高投入、高风险性,以及苛刻的工艺要求,靠综合性大学、科研机构等无论如何也难以承担。企业作为科技成果的直接受益者,以其大规模、工程化的优势,无可非议的要成为创新、应用新技术成果的实施者。职业教育,包括企业内部的培训,责无旁贷的要承担起这些权利和义务。而校企联合更能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训、实践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最终使科技成果变成占领市场的优质产品。尤其是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他们来自于生产第一线,对于生产实践中的科技问题比较敏感,最易于接受新的科技成果,对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能够起到催化和辐射作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在产品生产阶段中的作用正渴盼着校企联合。
三、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这里的关键能力按佩特拉(petra)等人的定义。关键能力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组织,交往与合作,学习技能,自主性与责任感,承受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目的在让劳动者对未来突如其来的变化,包括原有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形势的变化、新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或对新的组织形式、新的生产方式的变化不适应,而产生的茫然、焦虑、不知所措,或者自信心受到巨大打击,又不能马上转行去学习其它专业,适应其他生产方向等等方面,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虽与专门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没有多大关联,但它超越职业领域,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以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关键能力。方法能力是指掌握并具有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需求。社会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你处理与别人、与国家、与集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指你能合群、能在团体中适应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体现则是人敬畏自然、尊重生命,责任感、使命感。学习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在学习中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自我修养不断提高和解决新型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的能力。“关键能力”又是一种专业能力高度抽象而形成的能力,即职业教育要培养“为明天工作的人”,使学员具备适应未来劳动市场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能力。是高职教育中必须重视培养的能力,是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
四、将办学理念真正纳入到高职教育体系中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站在市场需要的高度对员工进行不定期培训,培训的内容从基本工作技能到适应市场环境以及高级管理等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大多数是自己聘请老师培养,或者就使用自己单位的高职人员进行培训,效果很好。我想说的是非教育行业的企业单位,用快餐式的方法培养员工成效如此显著,而作为高职教育的我们为什么反而不及?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1)学校的办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进入到职业教育的范畴中来。2002年以来在“三改一补”方针指引下,高职学院大多是从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原来的中专办学思想还在牢固地起作用,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以至于有限的资金投资还很不到位,办学思路不明,让企业根本就不会想到将自己的员工送到职业学校中去接受培训;再加上国家投资不足,学校多年来在设备方面欠账很多,根本就不具备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条件,即使有些零零碎碎的设备,针对性也很差,无法适应企业培训的需要。(2)双师型教师队伍没有建立起来。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技工师傅,所有老师都是大学毕业之后没有进过一天企业便进入学校代课,这样的理论会永远停留在书本上。再加上评估体系总是有一根高压线: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也时刻影响到学校的用人理念。而学校真正想聘请一个长期在企业中水平很高的人员,往往又因为学历不达标而无法引进,或者因为待遇太低引进了留不住。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只学会某种技术,技术变迁了,我就失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能够迅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尽快适应行业的延伸,成为真正“为未来工作的人”。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德国职业教育面面观[J].外国教育资料,1998,(3).
篇8
人类社会始终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研发、制造和应用将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智能机器人的下一步发展将体现在作业能力、人机交互、安全性等诸多方面的提升和改进上。我国在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瓶颈,但同时也具备天然优势,应抓紧利用产业浪潮加速发展,实现反超。
自1959年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以来,“机器入学”已取得重大成就,并开始在制造业、服务业、医疗保健/医疗、国防、太空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2013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了《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报告,将先进机器人列入12项技术之中。“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战略格局。四点动力推动产业发展
第一,制造业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而产品价格却越来越低,企业需要利用机器人改变传统制造业依赖密集型廉价劳动力的生产模式;
第二,人类寿命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而能够提供老龄化服务的人力资源却越来越少,人类需要利用智能化机器设备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自然和人为灾害以及战争仍频繁发生而人类难以适应此类环境,人类需要机器人代替人来执行任务;
第四,人类探索深海、太空等极端环境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而人类在此类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低且代价高,需要利用机器人实现远程交互作业。
机械的使用放大并延伸了人的四肢能力,计算机的使用提升了人脑的功能,机器入的使用将大大拓展人类的综合能力,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传统与现代需求迥异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适用于结构化环境,完成重复性作业任务,而现代机器人则希望同人类一起在相同的非结构化空间和环境中协同作业,实时在线完成非确定性的任务;传统机器人属于多输入和单末端输出系统,而现代机器人则属于多输入和多末端输出系统;传统机器人在灵巧作业、在线感知、对人的行为和抽象命令的理解、认知与决策能力等诸多方面远逊于人,无法与人实现高效的沟通和交流。由于目前的机器人示教和规划困难,且缺乏有效的安全机制,因此,现代机器人将面临如何与人互助作业、如何服务人类生活、如何实现人机交互与自律协同的控制等一系列技术挑战。
国际发展态势迅猛
2013年,美国发表了《从互联网到机器人—一美国机器人发展路线图》,预测机器人是一种能像网络技术一样对人类的未来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技术,拥有改变未来的巨大潜力,有望像计算机设备一样在未来几十年内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的重要帮手,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可持续制造、社会老龄化、医疗/健康服务、极端环境服役等众多挑战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业机器人在美国出现之前,受当时计算机、控制器、驱动与传动等单元配套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机器人处于低潮期,进步缓慢。上世纪60年代后期,工业机器人被日本引进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劳动力短缺、产业升级、政策支持等形势下,日本机器人产业在20世纪70-90年代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造就了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黄金20年,并反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机器人强国,支撑日本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工业强国均将机器人列入优先发展行业。
2011年,美国开始推行“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旨在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重振美国制造业,并投资28亿美元开发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2012年,为配合“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国家战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国家机器人技术计划”,发展能与人类合作的新一代机器人。
2012年10月,韩国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支持扩大韩国机器人产业并推动机器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
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 0”计划,支持基于机器人技术的“虚实合一”的制造系统发展规划。
2014年6月,欧盟启动全球最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火花”计划),2020年前投入28亿欧元研发民用机器人,增强欧洲工业竞争力。
日本制定了机器人技术长期发展战略,将机器人产业列入“新产业发展战略”中7大重点扶持性产业。2014年9月,日本政府召开“机器人革命实现会议”,着力推进医疗、看护、农业及建筑工地等领域的机器人发展,5年内力争实现机器人普及、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20年使制造业领域的机器人市场规模翻番,非制造业领域扩大至20倍。
我国台湾地区提出机器人技术发展三步走战略,短期重点聚焦制造业机器人、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中期侧重环保节能理念,重点发展LED与PV(太阳能光电)等新兴绿色产业用机器人。长期侧重人性需求,重点发展医疗与观光服务业机器人。
我国正迎头追赶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初,但因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落后等原因使其发展十分缓慢。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开始大力发展机器人。“七五”计划中,机器人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规划, “863”计划启动时便设立了“智能机器入主题”。近二十年来,我国机器人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1000米水下机器人、6000米水下机器人、高压水切割机器人、机器人自动化汽车冲压线、激光加工机器人、手术机器人、重载锻造操作机器人、多足步行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相继问世。我国机器人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已从汽车、电子等制造行业,逐步向食品、医疗、服务和国防等领域扩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我国制造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加大,未来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社会老龄化应对、国防装备升级均需要大量的机器人。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在机器人整机设计与制造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支较为庞大的基础研发队伍。我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技术较为成熟,但与庞大的市场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机器人技术总体发展仍相对落后,国内机器人市场绝大部分为国外公司所占据,仅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德国KUKA四家公司就已占据国内市场大部分份额。目前,国内机器人核心技术缺失,减速器、驱动与控制等核心部件主要依赖外购。机器人自主设计与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般来说,智能机器人包括机构、结构本体、驱动传动、能源动力、感知等系统。机器人核心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及控制器、驱动器及传感器。
谐波减速器一般用于轻型机器人或机器人腕部关节,由波发生器、柔轮和钢轮组成,具有减速比大、齿隙小、精度高,零部件少、安装方便及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目前,国际上谐波减速器市场几乎被日本Harmonic公司垄断,因此该公司具有定价权。国内谐波减速器研究起步较早,如北京谐波传动技术研究所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开始了谐波减速器的研究。由于市场问题,该项研究进展较慢,但积累了较多的研发经验。近年来,国产谐波减速器开始迅速发展,国产谐波减速器开始在国产机器人产品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RV减速器一般用于机器人的肩关节,用于传递较大的扭矩。目前,该领域的国际市场也被日本的Nabtesco公司所垄断。国内在RV减速器制造的一些关键技术上还有待提高,比如,针孔壳要求确保数十个半圆孔的圆度及同心度。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伺服层、主控层及操作层,其中伺服层包括伺服电机、驱动器等,主控层包括控制器、编码器、力传感器等。目前,国内机器人在伺服层和主控层的核心技术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
控制系统方面,欧系机器人一般采用伦茨、博世力士乐等控制系统,其具有过载能力强、动态响应好、驱动器开放性强等优点;但价格昂贵,日系机器人一般采用安川、松下、三菱等品牌的控制系统,相对欧系控制系统来说动态性能偏弱,但具有价格优势。近年,一些国产控制系统中也逐渐开始在工业机器人产品上得到应用。
总体来说,机器人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是我国工程领域长期面临的科学挑战,需要解决机器人与作业任务和环境的适应性、人机交互与自律协同控制、信息采集与传输机制等科学问题,突破减速器、感知驱动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等技术瓶颈,确保我国在下一轮机器人发展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机器人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智能机器人技术走向何方
机器人技术涉及众多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等特点。机器人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感知、认知和自主行动能力的智能化装备,是数学、力学、机构学、材料科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光电、通讯、传感、仿生学等多学科和技术综合的成果,其发展水平体现了国家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我国现阶段机器人的发展需要智能和自主作业能力的提升、人机交互能力的改善、安全性能的提高,解决制约“人一机交互”、“人一机合作”、“人一机融合”的瓶颈,突破三维环境感知、规划和导航、类人的灵巧操作、直观的人机交互、行为安全等关键技术。
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三个目标:
第一,加强工业机器人整机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寻求新思维,突破驱动、传动、感知与控制等核心基础部件的技术瓶颈,提升机器人操作的灵活性、在线的感知能力;
第二,加强服务机器人的研究,提升机器人理解人的行为和抽象指令、人机沟通与协调合作能力,建立机器人安全机制;
第三,针对在核辐射、军事战场、自然和人为灾害等危险甚至不可达区域执行任务的需要,开展特种机器人的研究,解决在线实时人机交互、动态未知环境中自主作业等问题,实现机器人与人共处同一环境空间互助作业,为开发国家亟需的现代机器人提供科学理论和关键性技术支撑。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需要针对现代机器人出现的“人一机交互”、“人一机合作”、“人一机融合”等发展趋势,解决三个主要科学问题。
第一,揭示机器人与非结构化环境、不确定性作业任务的适应性规律,为现代机器人创新与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第二,揭示机器人理解人的行为和抽象指令的机理,为智能机器人构建人机沟通及安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揭示人机交互与自律协同控制原理,为机器人人机协调合作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一些有较强应用前景的新型特种机器人设计技术也值得关注,如:海底管道安装、检修与维护机器人;海底石油管道泄漏抢险机器人;海底打捞与作业机器人;地震搜救与作业机器人;井喷救灾机器人;核电维护和退役与救灾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外星探测与作业机器人.山地运载机器A.自主步行作战机器人;移动式制造机器人系统;多指多臂多智能体制造机器人系统;康复、健身、医疗、家庭护理机器人;别墅区安保机器人;人机合作建筑作业机器人等。
未来充满希望
篇9
当拥有高级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证书的人力资源经理詹妮弗·敏图4年前加入液压缸制造公司海卓科技公司的时候,她马上开始调整传统的控制员工离职的方法。
海卓科技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丹麦的跨国公司。其在美国的分公司位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罗伯茨代尔,拥有员工75人。为了招聘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留住这些人才,敏图说:“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直都在创新。”
敏图和她的团队在处理机械师高离职率的问题上采取了一些创新措施,比如投放收音机广告,在LinkedIn上建立讨论群组,启动新的培训项目,展开薪资调查,并建立了一整套学徒实习计划体系。与此同时,敏图仍然和她的团队不断为降低离职率做出努力。她的团队每个季度都会计算出招聘、培训新人的成本和留住现有员工的成本,并计算出他们为降低员工跳槽率所做出投资的回报率。
无论是在离职率相对较高的行业还是离职率相对较低的企业,敏图认为,控制离职率的关键是采取周密详细的、主动的计划和方法。
马萨诸塞州坎通市唐恩乐都品牌公司的高级人力资源副总裁克里斯汀·戴波提也认为,有效降低公司员工离职率要求多管齐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需要一套完整的方法。
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慢慢复苏和公司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降低离职率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要。一些人才在经济低谷期或许并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一旦有其他公司向他们提供更好的薪资福利等条件,他们很可能就会有跳槽的想法。
如果员工的离职过于频繁,公司的领导者将不得不承受招聘、挑选人才和培训等各种开支带来的压力。另外,还有一些难以衡量的消极影响会在公司中散布,比如工作效率低下,员工对公司失去信心导致忠诚度下降,由此还会带来客户的满意度下降,影响公司创新等等。
敏图还解释道:“我们对经过培训的、熟练机械工的有很大需求,公司的发展全靠这些对业务和技术熟练的员工。频繁更换员工会造成新老员工的技术和能力上的衔接不畅,这对我们公司其余门面店的经营、生产效率和按时送货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很多行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必须应对因为员工离职所导致的新老员工技术衔接不畅。根据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人力资本行业基准数据分析显示,所有行业的平均离职率为15%。和平均数据有较大差距的行业是:
诸如宾馆和餐饮业等服务行业的公司的离职率最高,高达35%。
艺术,娱乐休闲产业的离职率达到了27%。
零售和批发贸易行业的离职率有22%。
医疗健康和社会服务行业的离职率也高达20%。
伯尼布瑞尔公司拥有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证书的人力资源经历哈瑞·考斯迪克指出,一些医疗健康公司的离职率甚至更高。伯尼布瑞尔公司是一家位于新泽西自由角的治疗青少年男孩疾病的医疗中心,拥有253名员工。
考斯迪克还指出:“我们这个行业的具体离职数据真的很难统计。因为首先很难界定我们的行业属性。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是一家医院,但实际上我们和医院一点也不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你很难把苹果与苹果这样相同物种之间的比较套用在像我们这样强调聘用成本率的行业。因为每个公司对聘用成本的计算都大相径庭。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目前所使用的聘用成本计算标准是基于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建立的工作强度计算标准之上,但关于离职成本的计算标准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从新泽西劳工部和儿童家庭联盟获取的数据报告中,考斯迪克计算出了该地区医疗健康行业该年度的离职率范围在20%~40%。但是还有一些行业和商业的壁垒成为伯尼布瑞尔公司降低离职率的障碍,导致伯尼布瑞尔公司的离职率在上个财务年度达到了19%。考斯迪克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是一家非营利组织,所以不可能像其他的营利组织那样给员工分红。”
唐恩乐都品牌是一家管理唐恩乐都甜点店和贝克森·罗宾斯连锁店的公司,离职管理也是他们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一大挑战。每个分店都有自己的分店所有者,所以作为母公司品牌形象管理指导人员的戴波提必须和她的团队为这些分店的所有者提供他们可以接受的,有效的管理准则。在戴波提看来:“不论是谁来经营分店,都必须接受我们的管理模式和项目以应对员工的离职。我们必须确保这些项目和分店的经营密切相关,实施起来操作简单。只要这些项目真正发挥了作用,我们的分店经理和他们的员工们就会愿意一直采纳。”戴波提认为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哪种商业模式,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其实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最好的实践
戴波提、考斯迪克和其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各有各的方法控制员工的离职。实际上很多方法并不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
位于迈阿密的咨询公司,哈凯特集团的人力咨询实施经理约翰·库伯认为:“你不需要为去哪里和如何招聘到人才而付出更多的资金。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说就是有效的。”
明确离职数据
首先搞清楚公司的离职率和对公司业务到底造成了多大损失。考斯迪克专门强调数据在对离职管理和向高层管理者和董事会、经理们做阐述时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有人抱怨某个员工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数据将帮助你解释清楚这个员工的离职会对公司造成多大的损失。
海卓科技的敏图和她的团队依据特定职位的平均工资水平数据,重新计算了每个季度公司要为员工离职付出的成本。例如,根据他们的计算,一个交易工人离职所造成的损失就能达到53000美金。敏图还解释说,这个数字是在新员工入职后的交接时间成本、招聘成本、入职成本和培训成本的基础上计算得来的。除了以上这些成本,一个新员工和离职的熟练员工之间的技术鸿沟也是有成本的,新员工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公司的环境和整个工作流程。
整合招聘与业务预测
加州圣琼斯普华永道公司人力资源主管斯考特·珀莱克表示他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如何降低离职率和人才流失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要部分。在实际操作中,人力资源的管理规划经常和下个月员工的招聘数量密切相关。有了下个月的招聘计划,就能得出大概的招聘预算。但实际上更积极主动,更加有效的做法是,提前预测出招聘所必需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加明智的招聘决策。
伯莱克进一步解释道:“想象一下我是一家银行,需要为我的客户服务中心招聘接电话的客服人员。当我在预测我们需要多少贷款来拓展业务和需要多少新的客户来增加收入的时候,我同时也会考虑需要招聘多少新的员工来支持业务的开展。如果能做到提前把业务的开展和人员的招聘综合考虑的话,就不会出现贷款的合作伙伴要求人力资源经理‘我们刚刚在市场上推出了这些服务,你得明天一早就得给我找到更多的人去接电话做客服’的现象。”
注意招聘合适的人才
那些能够有效帮助公司降低离职率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往往在招聘的时候就注意为公司招聘最合适的员工,而不是越快招聘到员工就越好。首先要确定应聘人员最擅长的工作是哪些,之后才是对他们的个性和品德是否适合企业文化的考量。
哈凯特集团的库伯也同意这种说法。“如果我能知道一个优秀酒店服务员的DNA结构是什么,那么我就能按照这个标准而不用那些能力、行为趋势和工作兴趣分析组合矩阵等招聘工具来挑选前来应聘的人员。如果能够那样的话,我就可以真正地做好人才甄别,因为我不只是听其言,观其行,不会仅仅因为他或她在其他酒店是一个优秀服务员,就认定在我们这里也将是一个好的服务员。”
在线评估工具对招聘很有帮助,但也并不是必须的。伯尼布瑞尔儿童咨询服务中心的经理们的招聘原则主要是依据中心里表现最好,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所具备的素质。而考斯迪克则是在招聘、聘用和培训过程中观察和总结公司最需要的人才的特征。
提供招聘后期支持
在库伯看来:“一些公司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说服人才加盟,可其实当这些人才真正上班的第一天,他们会感觉到自己仿佛成了公司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好的招聘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应该为新来的员工提供如何马上进入岗位的培训和方法以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库伯还补充道:“你在招聘时为了得到人才对人才的许诺和你在他们上岗的第一天,第一个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实际情况,会对他们今后在公司的去留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个良好开局的第一天应该是包括帮助新员工办理胸卡,领取已经准备好的制服,与员工就其工作的期望值再有一次简单的谈话,为员工安排好导师帮助员工尽快熟悉环境和工作流程。
对于敏图而言,培训和薪资的制定标准是招聘后期支持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她和她的团队按照工作性质类别创建了一套薪资等级系统,以此来鼓励机械师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人力资源管理团队还对和公司距离半径方圆161公里以内的其他同行业公司进行了双年度薪资水平调查和比较,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他们会不断对员工的奖励和工资水平做出合理的调整。
提高员工的参与度
戴波提认为员工对于公司管理和工作的参与度低是员工离职的最大原因。戴波提说:“我们一直致力于为我们的连锁店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帮助这些连锁店营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并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度。”
加强员工参与度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倾听员工的心声。正是听取了唐恩乐都甜点和贝克森·罗宾斯门店员工的意见,唐恩乐都品牌公司专门重新设计了工作制服,确保员工感觉更加舒服。根据门店经理的意见,唐恩乐都品牌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对员工培训课的内容做了大幅调整,经理们将学到更多的如何对员工做出即时绩效反馈方面的实用知识。戴波提还补充道:“如果你能够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你就能减少他们离职的概率,最终,你的客户满意度就会上升。”
库伯表示:“我们的数据显示,世界一流的公司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员工参与度调查工具和更多的、持续的增加员工参与度的项目。即使在不同的行业中,一个参与度高,工作能力强的员工的工作效率会是一个工作懈怠的员工的3倍甚至是4倍,而且这些参与度高的员工一般来说其工作的质量也比较高,他们也更倾向于长久留在一个公司。”
篇10
在2016年6月26日举办的“夏季达沃斯新浪财经之夜”中,来自各行各业的大佬们围绕人工智能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人工智能或能在金融领域帮助人类分析判断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副主席李晶
先看一下这个情况,中国出口到全球,其中英国占中国出口的3%左右,但是退欧之后,我们看到整个的英镑是狂跌。
另外大家现在寻求一个避险的港湾,避险的港湾在哪里呢?美元是第一,其次是日元,然后是黄金,最后就是美国的国债,其他一些资产有很大风险性。
不过很多分析是有错误的,这么多专家、这么多经济学家、这么多非常能干的交易员,他们的分析判断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前是不靠谱的。
所以如果人工智能在未来的15年能帮助人类分析、判断,规避风险,我觉得这会是一个突破。
现在的人工智能尚属第一智能状态
途家网高级副总裁庄海
我在美国的硕士学位就是和机器人有关的,我们学的是简单的控制,是你控制一个机器手,或者机器做的事情,和现在谈的人工智能概念差别还是很大的。
另外一方面,我们现在看的人工智能,有人尖叫,有人担忧。其实还不到这个程度,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人工智能,无论是AlphaGo还是其他的人工智能,我觉得还是属于第一智能的状态。
即使AlphaGo跟李世石下棋,能赢李世石,但是李世石喝咖啡端起杯来,说这个咖啡不怎么样,AlphaGo做不到。
人工智能的能源问题是关键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
哈佛大学做过一个“小蜜蜂”,我和他们的人聊了聊,他们说“小蜜蜂”未来有很多作用,如果发生灾害了,可以放出几万个“小蜜蜂”去搜寻生命迹象。但有一个问题还解决不了,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电能不行,所以飞不远,而用太阳能呢,设备会很重。
我们恰恰是搞光能的,未来人工智能要无所不在、无时无刻地不使用能源,这就是我们未来可以结合的方向。
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任何东西都是三个元素构成的,第一个是信息,第二个是能源,第三个是物理结构。我觉得人工智能未来真正的方向应该更广义,不见得要和人长得一模一样。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将为建筑行业带来创新革命
广联达软件董事长刁志中
建筑行业也插上了翅膀,刚才说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包括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包括现在的AR、VR,还有这个行业里独特的技术特点,建筑信息模型,其实都在改变着这个行业。我想人工智能在这个行业里头会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咱们一直说建筑是遗憾的艺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工程,第一,我们在前期立项设计的时候总想得非常美好,等实际干完了之后,一看我们这个建筑好多功能、品质离我们想象得差距比较远。
第二,在建筑过程中,超出我们的预算、超出我们工期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一直说建筑是遗憾的艺术。
但是如何让我们的费心、费时又费钱变得省心、省钱、省时呢?我想科技的力量是必须的,这是基础。
发展人工智能其实是人类在自我毁灭
博恩集团董事长熊新翔
我想到未来的智能机器人有一点点恐惧,我今天在会场,当从一个展台走到另外一个展台,看到日本的机器人,它的耳朵会动,讲话的时候,它脖子上的肉也会动,所以我当时完全没有认为它是机器人。等我走近了,才认为它是机器人。
首先确定一件事情,我觉得在我们有生之年,一定可以看得到马路上过来的一个人,你都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机器人,所以想到未来,我有一种恐惧、有一种自戕。
其实人类正在玩这么一项游戏,一方面,我们使劲在推进技术进步,我们有更丰富的物质文明,满足我们身体臭皮囊的需要。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我们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幸福或者同比例的幸福,今天的人类不会比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类更幸福。
这就会让我想到。人类这样努力、这样创造到底想干什么?其实我个人觉得最后是在自我毁灭。
人工智能把人类从乏味中解脱出来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