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下的童话范文

时间:2023-03-29 07:0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苹果树下的童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苹果树下的童话

篇1

小猪和小熊

河间市米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 五年级

赵鹏旭

森林里住着小熊一家和小猪,熊爸爸腿脚不方便,熊妈妈每天除了照顾他,还得去很远很远的山里采果子给小熊们吃,很辛苦。

第二年,熊妈妈决定在离家不远的山坡上种上两棵苹果树,在朋友和孩子们的帮助下,树很快种好了。她每天带着孩子们给小树浇水、松土,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第三年,苹果树上竟然开出了雪白的小花,花落之后长了几个小绿苹果。熊妈妈高兴极了。心想:“这下可有果子吃了。”她经常到树下看看果子是不是长大,是不是有虫子,在她的精心培育下,苹果长势喜人。

秋天到了,红通通的苹果挂在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一天,熊妈妈带着孩子到山坡上来看苹果,孩子们见了高兴地跳了起来,一个小熊说:“妈妈,我们数一数一共结了多少个吧!”妈妈说:“好吧,我们也做个心中有个数,不然丢了还不知道.呢。”他们一起数了起来“一、二、三……十二”“一共十二个呢,第一年长这么多我们应该知足了。”熊妈妈说。“过几天我们就可以吃到自己种的苹果了。”

又过了两天,熊妈妈从树下路过,无意中又数了数苹果,结果发现少了一个苹果。她回家和家人说了,家人说:“也许是我们上次数错了。”第二天她又去数,发现又少了一个,熊妈妈气坏了,心想:“肯定是有人偷吃,我们得想个办法呀。”全家都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起来。最后熊爸爸说:“你们买袋白灰撒在树的周围,一定能把小偷捉住。”大家都说真是好主意。

篇2

我静立在冷冷的阳光下,心头却充满暖意和满足。我终于拜访了剑河的源头。曲折的河水,是一片透明澄静的蓝,河面上,泛起细细的涟漪(lián yī),河岸两旁的绿草,像一片片薄薄的翡翠,在风中摇曳(yè)。

沿着河岸缓缓散步,两只大白鹅,也陪着我在宽阔的河心上自得悠游。“扑”一声,一只大白鹅半个身体栽进水里,露出一截又肥又白的臀部,另一只仍旧保持原状,优美平缓地静静划动。

我站在河岸这头,河的对岸,是秋收后干净的褐黄色的田地,偶尔间隔着青葱碧绿的草地。再向远处望去,就是一列高低不一的树林了。有沉郁(yù)的绿,也有浓郁的黄;有的枝丫舒展,有的狂披着发叶;有矮胖,也有瘦高,交织成一幅自然美丽的秋景。而当你独自处身在这片广阔的田园,你的心,就像一只振翅飞翔的小鸟,拥有了整个自由的天空。

远远的,我看到了一对情侣,正朝河岸走来。女士身穿紫色衣裙,风中摇曳的裙摆十分轻柔。他们挽着手的背影,在大树、绿地和河水的衬托下,显得优雅而恬(tián)静。我忍不住拿起相机,准备捕捉这个美好的镜头,没想到,他俩刚好走到一株苹果树下,被错综复杂的枝丫挡住了上半身,而那位女士,正好踮起脚尖,二人相互拥吻啦!

我满怀祝福地收起相机,沿着河岸继续往前走。不久,走进了茂密的树林里,一路的落叶又深又厚,我故意把落叶踩得沙沙作响,四处飞扬,就像小时候背着书包放学,一路踢石子回家,又轻松又顽皮。

一只小松鼠吃了一惊似的停在脚跟前,我也顿时一停脚,定定地瞪着它。

你好呀!我静静地看着它看它到底怕不怕人,什么时候会逃走,它也静静地一动不动,似乎在等待我的反应。我们互相坚持着,直到一只野鸽子扑扑地展开翅膀越过树丛,小松鼠才“蹦”地一跳不见了。

然后我继续走,终于走出了树林,走进一座叫“老维克罗吉”的花园别墅里。

当我走进这座精致古典的庭院时,首先吸引我视线的,是前院中几株高大的树木。其中一株金黄灿烂,随风摇曳,而铺在翠绿草地上的落叶,特别给人一种丰美又飘零的感觉。这株黄金树边,立着一座少女倒立舞姿的铜雕,与自然景观搭配得十分巧妙。

别墅的后院,建了一栋童话式的精致小古堡。细绿的草坪,就像柔软的地毯,也塑了一个少女的铜雕,正坐在躺椅上晒太阳看书呢!一时兴起,我也跟着躺在草地上,仰望着飘着白云的蓝天,心头轻飘飘的,什么也不想。

不久,一只黄猫竖起尾巴,静悄悄擦过我的身边。

走出后院,太阳已微微冷了。庭院的侧园,有两株苹果树,树下满是跌落的青苹果,捡了一个,往衣袖上擦擦,咬一口,酸得令我打了一个牙战,这才想起,还没吃午餐呢!

篇3

最早流行于江湖的她是在榕树下网站中的一张工作照,光线很差,她不那么好看。于是人们说,会写字的女人都是丑女。其实,她不丑,只是平凡。原名励婕的她开始写作时,职业是银行职员。安妮宝贝,是她随意取来的一个名字,因为想极力保留一种她所留恋的身份——孤独而快乐的女童。

女童成长于靠海的城市宁波,她喜欢披着母亲的围巾对镜扮越剧名伶,喜欢一个人躲进院后面的草丛捉蜻蜓、蟋蟀,喜欢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除了孤僻与倔强,女童身上看不出天资聪颖。

从上海至北京,从银行职员到网络作家,从不断恋爱的女子升级为烹饪、缝纫的母亲……生活忽然柳暗花明,呈现于这个寡欢女子面前的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童话。

当初,她辞掉银行职员的铁饭碗,从宁波来到上海。她每天写作5小时以上,深夜开始、黎明结束,睡眠两到三个小时,然后去上班,深夜乘公交车回家。那时候的她,辛苦、沉闷、不快乐,未曾想过日后自己的一本书可以卖到200万元。

2001年7月,26岁的生日过后,她决定离开上海。北京是她开始名人生活的第一站,她以漂泊的姿态重生。她无法忍受平凡的爱情,正如无法忍受在某个地方待一年以上。变换生活地点与变换人生对手,是她生命中的氧气。这是一个过程,有伤痛的精彩,而最终,“他们漂泊过不同的城市,只为找到一个喜欢的地方留下来;告别过很多遭遇的人,只为找到一个温暖的人和他相守。”

孩子的父亲是她多年的朋友,曾经有一段失败的婚姻。他们之间的了解,多过激情;他们之间的温暖,多过誓言。他没有求爱,只是给她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坦白了自己过去的一切。她微笑地看完信,认定这个男人妥帖安全,能够给她想要的生活——安稳,没有伤害。

他爱她,胜过她爱他。这是她所认为的理想的爱情。

从怀孕到生产的一年多,她住在他郊区的农场,种植红枣、蜀葵、苹果树甚至番薯。他的工作,在城里。她喜欢有距离的温暖,并不需要他每天守在身边。

篇4

一、扩展拼音教学的外延和内涵

学生进入小学阶段接触母语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汉语拼音是汉语言文字的一个特殊种族,是学生学好普通话的基础,又是汉字的音,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首要“路障”。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一道关隘,非常重要。可是单纯的拼音教学是冗长而又枯燥的,面对学生无趣的表情,听着他们不断重复的唱读,我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适当地扩展拼音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即让学生提前接触词语和句子,提前进入说话训练并适当扩充知识面。

1.充分利用语节和语境图进行说话训练。如教“rìchū”这个语节时,教材中配有插图,图上画着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于是在学生用自己的话断断续续描述出这幅图后,我指着图说出了两个句子:“一轮红日慢慢地爬上了东边的山头。”“红红的太阳悄悄地探出头来。”这两个句了看似难,但配上图和教师的手势和表情,它便变得可爱生动,容易掌握。再如教“rèchá”这个语节时,我问:“小朋友,你想给谁送上一杯热茶?”学生纷纷回答,接着再让学生端着一杯热茶进行简单的表演,并对他想送的人说一句话:“×××,请喝一杯热茶。”学生轻松而又准确地掌握了“rèchá”的读音,并学会了一句初步的交际语言。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音节口头造句,如教“wǒ”,可让学生说:我是()。我有()。我爱()。

2.在有效控制课堂时间的前提下,有机地渗透相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如教“zhíshù”这一语节时,可引出“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教这一课的另一个语节“zhīzhū”时,我让学生讲讲有关蜘蛛的小知识。有学生说:“我知道有一种红蜘蛛。”有学生说:“蜘蛛爱吃小虫子。”有学生说:“蛛网是粘的。”有学生说:“蜘蛛是从屁股后面抽丝的。”……最后一个孩子说:“世界上最毒的蜘蛛是一种叫做‘黑寡妇’的蜘蛛,它常常咬死自己的配偶,它蛰过的人会立刻死亡。”当他讲完这个小知识后,全班的学生都瞪大了眼睛,投以羡慕的目光。我就问这个学生:“你怎么懂这些知识的呀?”他说:“我是从书上看到的。”于是就从那天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进行课外阅读且热情高涨。一个简单的拼音词学起来简单而无味,但教师有意识地扩充了它的内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地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产生了读书的兴趣和较浓厚的求知欲望,学生得到的已远远超过认读了一个拼音词。

扩展拼音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是进行早期说话训练及提前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内外协调,有选择地指导课外阅读

所谓“内”就是教材中的课文,“外”指的是课本外的内容。课外阅读中有很多与课本知识相吻合的内容,有童话、神话、寓言故事等。教材中所选课文的主题基本上都在这些故事中有所体现,但除主题之外,故事情节或其它诸如语言的方面却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可用课文中没有的知识作补充。《种苹果树》这一课的主题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这一主题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困难的。在课文讲读以后,我说:“老师今天再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中也有一位跟这位种草植树的老爷爷一样了不起的人。”接着我便讲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个故事。果然,讲了这个故事后再回到课文中来,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了课文的中心,同时又掌握了一则谚语故事,真是一举两得。此外,适当地把课文与补充阅读中与之相仿的文章作为一组文章指导阅读,学生易理解,乐于读,也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大海》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意蕴宁静恬淡。在第一册的补充阅读中有一首儿歌《河里的月亮》,它的感情基调与《大海》相仿,因此,可建议学生阅读这首儿歌。学生进行感情的平行迁移,既巩固了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了语感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加大了阅读量。

三、四字词的适当渗透

四字词包括成语和人们的约定俗成的类似成语的四字词,这些词凝炼而又意蕴深远,尤其是其中的成语更是绚烂夺目,几乎每一个成语的出处都有一个美妙的故事,应该适当渗透给孩子,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或是接受了之后理解。

1.老师跟学生交谈时可适当采用四字词。如:“上课时,小朋友不要在座位上自言自语,要一心一意地听课。”

2.学生组词时如果出现四字词,不要轻意放过,可稍作讲解。因为组这个词的孩子极有可能对这个词语有所感知,可以让他(她)先来讲一讲,这样既鼓励了这个孩子,同时也是对其他孩子的触动,激发他们多阅读。

3.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提炼四字词。第一册教材有一幅语境图,图的大意是一只猴子在树上,一只猴子在树下,忽然来了一只狮子要吃树下的猴子,在万分危急的时候,树上的猴子伸下一根树枝拉起了树下的猴子。当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意后,我说:“树上的猴子在同伙非常危险的时候忽然想到这个好办法,这就叫‘急中生智’。”我想,这个成语一定会连同这幅生动的图画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篇5

笨小孩有一个“包子头”,就像《寂寞上场了》里的包子头一样,长得像个包子白白的,脑袋里通常有一点馅,但总在繁华的都市里显得不够用,他总爱问很多个为什么,偏偏他又热爱沉思,执着于冥想,想自己是谁?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笨小孩有很多事情搞不明白,家人是至亲的爱人,为什么过年时节每每都要互相送礼还礼,一件比一件贵重,一件比一件“痛定思痛”。这种礼尚往来的场景见得太多,但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非要是物质上的给予,不是精神上的贴心温暖?笨小孩一直都很恐惧,恐惧自己会被世俗所吞噬掉。难道笨小孩真的要放弃感情只为了物质上的追求,和以所谓“礼尚往来”的方式来与亲人们相处?

笨小孩不明白,不明白朋友为何自己可以无私的去帮助救援别人,自己有难处的时候,别人却不闻不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檐。他忽然在最深的绝望里,明白了朋友的利益是可以从自己的身上无限的榨取的,直到自己已经再没有什么利用的价值后,扔在一边,然后不理不睬,不闻不问。对于笨小孩来说,死去是一定的,但笨小孩希望是自然的,安乐的,无疾而终的逝去,但他没有想到,是朋友们用他们的双手来葬送他,这无疑于对笨小孩来说是一个无比具难的问题,他又怎么会知道这个答案呢?最后只能自己默默的孤独死去。

对于自己的好友来说,笨小孩曾经有一个至尊级的好友,但却因为三年前的一个夜晚,好友满怀欣喜地去他家找笨小孩玩,而笨小孩“聪明”了一次,假装自己不在家,所以就没有去给好友开门,好友也就不辞而别。故事听到这里,可能大家觉得笨小孩有点儿邪恶,那个好友很可怜,结果落得了个孤零零,那是因为大家不明白,幕后的故事,其实那个好友三年后,就找了这个借口而离开了笨小孩。为什么呢?因为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笨小孩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但他不知道的是,为什么自己能饶恕自己无数次,而别人不能宽恕自己一次两次,难道人们都是完美无瑕的美玉,难道老师及书上说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都是唬小孩的,都是唬自己这种笨小孩的?

正处于青春期的笨小孩,觉得自己应该有个心仪的女孩子,可笨小孩实在是没有什么闪光点迸出,没有女孩崇拜的样貌,没有鹤立鸡群的身高,没有聪明才智,德才兼备,也没有经济,地位,权利。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笨小孩,有谁会去喜欢呢?可能只有“恐龙”吧。笨小孩喜欢漂亮的女孩子多的是,德才兼备,比自己强得多,自己配不上别人。怀着这样自卑的心情,用他那本身不够用,却正此时刚刚够用的头脑想了一下,得出了个结论:第一,家里人说不要喜欢那些漂亮的女孩子,大多都不实际,以后让大人来选,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别瞎操心。第二,老师说过,不要早恋,这样会影响学习,这样是不对的。通过这两点,笨小孩明白了个道理,其实自己最根本的配不起的原因是,自己以现在的自身条件实在是不能给予别人什么,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实际上,笨小孩从不知道,在别人心中,笨小孩非常的多余。

青春期也是个躁动期,情绪也不太稳定,长期压抑的笨小孩的小活火山终于也就爆发了,他实在是忍受不了为什么要在学校里过着酷似地狱般的生活,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而大人和老师对笨小孩说,想要一个美满甜蜜的结果,就非常有必要在学校痛苦的过着这十几年,但由于笨小孩实在是太笨了,始终没能明白这个道理,几天以后,因为他没有足以反抗这个社会的能力,立足于这个社会的能力,而又默默地回到了他做梦也不想去的学校。人总是在挫折与失败中成长,笨小孩虽笨,但也还是明白了什么,例如:一定要有一技之长,一定要有工作,一定要有很多钱……一定要立足于当今社会,不做社会的渣滓。

笨小孩不管再怎么笨,他始终也还是小孩,他歌颂着明天,憧憬着未来,喜悦于成功,哭泣于失败,从来没有放弃什么,除非他真的办不到。他不懂春天为何花红柳绿,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而不是秋天,他不懂秋天的叶子为何会渐渐转红,然后一片片凋零,难道这只是未来配合感伤的诗人们对生命消逝的喟叹吗?还是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片景烘托一片情?他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要故作应酬,有忙不完的里里外外的活儿,他曾想这是一种对现实残酷的一种逃避方式?他也不明白小孩们一出生下了就有苦闷的学习任务,为的只是实在是不可靠的未来,失去的是昙花一现的美好童年?他不明白,小时候为什么童话里的故事永远都会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结局值得等待,长大了只有现实的残酷不忍在冷面以对?

笨小孩只想躲进世界的角落,某一个森林里,去放声的歌唱:“叶翩翩起舞,雨片片飞舞。”去写写打油诗寻乐子,去对每一个好朋友寄去快乐与幸福。笨小孩只想在苹果树下睡午觉,因为他想砸在牛顿的苹果,也砸在自己头上,这样世上就会多了一条由笨小孩定的什么律。笨小孩只想在好不容易等来的返途公交车满员时,用自己喜欢的双脚一步步走路回家,他殊不知他的妈妈在等他回家吃饭。笨小孩只想在做不起题问别人时,尴尬且不好意思的问别人时,别人最好给一个最简明的答案,因为有时候,别人的答案常常会把笨小孩的头弄得一团雾水。

当有一天,笨小孩站在屋檐上,仰视小鸟许久时,双手平展,身体正要一倾,这时有人说了一声:“你找死啊,不要命了吗?”笨小孩这时缩回了双脚,灰溜溜的回到了家,只有在这时他不够用的头脑刚刚好够用。

其实,这位笨小孩在笔者手下显得一点儿都不笨,他只想简简单单的过着日子,坐在高处,俯视城市,一缕午后的阳光,温柔的洒在他的脸上,微风轻轻的拂过他的脸颊,世界在笨小孩眼中显得是如此的完美安详,而这也是每个人所期盼的,难道我们都是一个个笨小孩?

篇6

新课标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越是直观、形象的内容就越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会促使学习者的注意更加持久,学习效果也会更好。而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直观性事物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喜欢直观、生动、色彩鲜明的东西,低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则非常人性化的抓这一特点,几乎每篇课文都设计了生动、明朗、富有儿童情趣并符合低段学生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的插图。为此,笔者根据插图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以插图为联结点和突破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插图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切实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为中高段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依托文本插图,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

鲁迅先生曾说:“插图不但有趣,且亦有益。”文本插图作为教材的有机部分,生动传神,与文字珠联璧合,尽可能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使课文的重点表象得到突显。教材编写者为文本设计插图既符合了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也符合儿童由具体到抽象、由阅读画书向阅读字书过渡的阅读思维发展规律,同时为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供了丰富材料,唤起了学生阅读、观察、联想、想象的兴趣。

1.巧用入学教育图,整体感知画面内容。

刚入学的儿童对学校生活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一年级上册教材开篇便以生动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对学生进行上学、听讲、读书、写字四个方面的常规教育。由于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是从无目的到有目的,从笼统到精细,由表面到内部的过程。所以,在入学教育中可以借助插图指导学生先从整体感知画面内容,再步步深入。例如:在进行“上学”这一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根据画面信息把握整幅图的大意:新学期开学了,同学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为进一步让学生知晓上学时在校门口的行为、礼仪,也为培养学生观察插图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感知画面内容后,可以设计步步深入的问题:同学们的上学方式有哪些?早上见到同学和老师应该怎么做呢?父母护送到校后,你应该怎么做呢?学生根据画面和生活实际就能很容易地说出上学的方式,见到与老师、同学要相互问好,与护送的父母要亲切告别等。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自己选择词语或简短的话把图意讲得具体。学生说不流畅时,教师就带着学生说,或及时示范后让学生模仿,这样既教学生学会了上学常规,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插图、感知画面、概括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2.巧用拼音教学图,把握句子基本要素。

拼音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发展学生语言为主线,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努力做到学习拼音“听”“说”领先,把学拼音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部分,每个拼音都配有插图,大体有这两种类型:一种是几个拼音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情景图;另一种是根据单个拼音的音或形配备的单幅小插图。其实不管是哪个类型的拼音插图,图上所表现的形象都逼真鲜明,意蕴丰富,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且含有一定的审美因素。教学时就可利用两者的结合点作为突破口进行说话训练,既能提高说话能力,实现知识的掌握,又能使枯燥、难学的拼音变得有趣、简单,还能使学生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把握句子的要素。汉语拼音《 z c s》一课中有一幅一家三口不同的活动情景图,图中所展示出来的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一种家庭生活。我让学生观察画面尝试说出谁干什么。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很快准确地说出:爸爸拖地,妈妈擦玻璃,我做贺卡。接着我以“爸爸拖地”为例,帮助学生认识句子的“头”和“尾”,头就是谁,尾就是要写出干什么,有头有尾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我将课堂作为情景,提供出句子的头或尾让学生来补充完整。掌握了这种最基本的二素句后,就在二素句的基础上加“身体”“四肢”,逐渐成为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使句子表达的意思逐步完整、生动起来。在学习《ai ei ui》一课时,有学生就能写出这样的语段:春天,我和两个小伙伴一起在公园里种树。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草地上的鸽子夸我们真能干。这样学生在学习拼音中既学会了汉语拼音,又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语言逻辑思维训练,牢牢建立了句子的概念,初步知道怎么把短句变为长句,为学生后继说话写话铺设了道路,也让学生在以后的说话写话中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巧用识字教学图,有序观察串词成句。

人教版一年级上下册和二年级上教材中,共安排了24节识字课。识字课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生字串连成儿歌或顺口溜形式,如(下)识字4都是有关夏天出现的昆虫,编者将蜻蜓、蝴蝶、蜘蛛等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并把文中出现的昆虫放进了一幅情景图中;另一种是将生字组成词归类放在一起,并配上插图,如(上)《在家里》《操场上》的前半部分都是将归类好的同类的词放在一起的。我觉得编者设计安排第二种类型的识字课,就是为了让教师把“教材教厚”,为了让教师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空间和机会。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如果我们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识字写字上,教学内容总是围绕几个字分析、拆并、示范、操练的话,必将会使识字写字变得枯燥乏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更不要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类的话了。但如果把这样的识字教学与说话写话训练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甘之如饴。如在学生读准《在家里》(一上)中的“沙发、茶几、报纸、书架、台灯、挂钟、电视、电话”字音后,在鉴于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整体观察和简单表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有顺序地进行看图说话训练:小朋友们,你能看出这是家里的哪个地方吗?墙上挂着什么?它的下面有什么?沙发的左边、右边和前面各有什么?这样指导先整体观察确定这是家里的客厅,再指导学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看和说,不仅增加了学生有说话的机会,还让他们逐渐懂得该如何来有序看图、说话和写话。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只有当教材内容、教学过程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才能被学生所喜爱,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在教学《比一比》(一上)时,考虑到这课识字课是图配词的,画面展示了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图下配有“黄牛、鸭子、花猫、红枣、苹果、杏子”等相应的词语。于是我就在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尽量多的用上图下配的词语来叙述院子里的景色及人物的活动:“小男孩家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小路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小男孩在做什么?”我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来描述画面,学生个个都积极踊跃,都想成为比赛中用词最多的那一个。课后,我让意犹未尽的学生将他们想说的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于是,就有学生这样写道:明明家的房子坐落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房前屋后都被大树环绕着,房子前面有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果树,其中一棵树上长满了红枣,另一棵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苹果树下有一只懒洋洋的小花猫在睡觉,旁边还有一头老黄牛在悠闲地散着步!一群鸭子正被明明赶着回‘家’呢!这时,有一只小鸟飞到了屋顶上,开心地唱着歌。哇!院子里的风景好美啊!”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仅凭空想象,学生会运用这些刚学的词把句子说得这样生动,这样具体吗?而一幅生动的画面,就具有教给学生说好话、写好话的方法,从而提升了对语言的形象美、声音美、动态美的感受能力,并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是极为重要。

4.巧用阅读教学图,深化感受丰富文本。

一二年级教材中课文插图的配备率极高,细细揣摩每幅课文插图,我们可以感悟到其间蕴含着大量的无声语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读懂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插图优美的意境表达出来,达到学生自主、自由发展的目的。

(1)依托插图仿写。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仿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 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做过此项研究并表明:低年级是语言发展、智力发展的最佳阶段,低年级学生语言模式尚未固定,处于语言的学习时期,正是学什么像什么,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因此让学生模仿他人作品,从他人作品中汲取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方法,不失为习作起步阶段的一种快捷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那么怎样仿实效性更大呢?教学中,我常采用以图启思的方法指导学生说话、写话,感觉效果甚佳。如学了《风娃娃》(二上)一文时,课文中把风娃娃吹动风车和船只写得很详细,把风娃娃吹走风筝仅用一句话就带过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着这句话上面的插图,模仿前面两个自然段的写法把风吹走风筝时空中风的表现、风筝的情态以及地面上孩子们的表现、心情写具体。这样以课文语段为模式,借用课文现成插图说话写话,学生自然易于动笔,有话可说,这就能极大地激起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进行仿写,使学生的说写能力得到提高。

(2)依托插图补白。在语文课文的字里行间中,除了纯粹的空白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空白——课文插图。教学中,教师可把课文插图作为研读切入口,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从而让静态的画面“活”起来。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既有助于学生形成观察能力,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进入课文情境,在情境中体会文本语言,又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下)一文,课文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对应课文第四自然段“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还有一幅是两只小松鼠看着松果长成几棵小树,对应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课文此处有个泡泡“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把它画出来吧”。学到这里我让学生先静静默读课文,根据上文内容边读边想,再让学生想象未来松树林的画面,然后交流并在课文第二幅插图上添加自己想象中的大松树、花草、各种小动物,最后根据增添后的第二幅插图把美丽的画面写下来。通过再次创作后的画面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写起来有话可说,不再觉得空,对空没东西可写了。他们有的写:松树林可大了,有高的,有矮的,不管哪一种都长得很挺拔,枝叶很茂密。小猴、松鼠、小鸟都来这里安了自己的家,它们还说:让茂密的松树林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还有的写:松树林很美丽,树叶又密又绿,树下很凉快。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小动物们在树林里生活得很愉快,它们你帮我,我帮你,很爱惜每一棵松树,从来不乱砍松树,也不乱踩花草。松树林就越长越茂密了……这种由补充插图空白到补充文本空白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既发展了想象思维,又训练了语言,从而让学生学会阅读。

(3)利用插图改写。低年级进行最简单的改写,通常是改动原作的结构、表达方式等。改写可以加深学生对原作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组织材料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感彩浓厚,富有想象力,极具乐感。一首好诗反复吟诵、认真体会,就像画一样浮现在你眼前,又会像一首歌那样萦绕在你的心间。学了一首古诗不仅要熟读成诵并要根据字面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就可能有深刻的印象,记不长久。低段古诗都配有插图,可以在学生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古诗插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诗中的内容和意境。如在学习《村居》《所见》《宿新市徐公店》等古诗时,因为诗文和插图反映了孩童天真烂漫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或相似,所以我就充分利用古诗插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从而开拓诗的意境,再现诗中景物、人物的情状。在学生自鸣得意地欣赏着自己根据诗文和插图自创的短文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运用技巧。

由此可见, 文本中插图虽小,但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最直接最宝贵课程资源,是提高低段学生说话写话水平的好助手。作为教师,为了插图开发和利用的合理与科学,应认真地研读插图,与插图展开有效对话,让文本插图为低年级的说话写话发挥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