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去的背影范文
时间:2023-03-14 21:4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离去的背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总是忘不了你;
为什么,
你走后便沉默了;
为什么,
你要离开我?
……
那红色的火球,
一点一点向下坠。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好美。
只是夕阳的余晖,
洒在我身上,
应该,很美吧?
但我的心,
篇2
于东升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这一趋势并未减缓,直到范勇宏——这位在基金行业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也在与资本的较量中败下阵来。看上去,基金公司的领军人或者明星人物,最终以悲剧色彩告别自己钟爱的行业或公司,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宿命特征。
事情的逻辑非常简单:基金公司的管理者,在股东眼里,只是干活的。干不好,股东赚不到钱,他们当然随时可能换掉你;干好了,钱多了,你想多分,你不听话,股东也可以换掉你。
所以,无论干得好与不好,在基金公司干活儿的人,都不踏实。如果要在这一行当生存得久远,就不仅需要三头六臂的能力,还需要眼观六路的敏锐,甚至八面玲珑的圆滑——往褒义上说,就是需要大智若愚、心如止水。
然而,多数人很难做到这一点。更确切地说,多数人都忍得了一时,忍不了一世。
在外人眼里,基金公司老总(其实也包括诸多明星基金经理)的薪酬已足够高,为什么还不满足呢?外人不知道,在普通人盯着他们数百万或上千万年薪的同时,基金公司领军人看到的则是,在他们手里,公司规模从几十亿扩充到几百亿乃至上千亿,股东大赚特赚,而他们自己的待遇,则远远跟不上这一步伐。
你不能简单用“贪得无厌”来解释他们。在他们看来,在资本和金融这个行当中,股权激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比如创业板上的那些公司,比如那些私募基金公司。为什么到了公募基金公司,这就成了老大难问题呢?
于是,他们选择不同的方式寻求突破。有的人,大声地说,比如2010年“两会”期间,交银施罗德副总谢卫提交过“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提案”,由于此提案击中基金行业命脉,被广为关注。谢卫见到我,谈及此事,也颇为得意。但关注也好,得意也罢,最终此提案石沉大海;有的人,悄悄地做,比如范勇宏团队曾意欲通过间接持股第三方理财机构来达到股权激励的目的,但遭到大股东中信证券的明确反对,这也导致他最终心灰意冷,离开亲手创办并领导14年之久的华夏基金公司。
在基金公司管理层眼里,担忧股东和资本过于强势,束手束脚;但在股东眼里,也担忧基金公司管理层独来独往,失去控制。有什么解决办法呢?大约一年前的冬季,在温暖的深圳,鹏华基金总裁邓召明向我勾画了这样一个设想:“在基金公司董事会中,股东、基金公司核心管理层、基金持有人各占1/3。这样,只要业绩做得好,只要基金持有人满意,股东就不可能随意撤换管理层,管理层也不可能天马行空;如果业绩不灵,基金持有人自然会和股东方联手,撤换他们。”
篇3
关键词:词 苏轼 黄庭坚 北宋文人
苏轼对当时和后世文人的精神层面影响非常普遍。据南宋初朱弁《曲洧旧闻》载:“东坡之殁,士大夫及门人,作祭文甚多。惟李方叔文尤传。……此数句,人无贤愚,皆能诵之。”清况周颐也曰:“有宋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斗山。黄山谷、秦少游、晃无咎,皆长公之客也。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于长公为近。”苏轼的谐趣词风,可以说是开启了后代词人愈加注重“谐趣”的先声。在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中曾记载:“山谷戏笔,尝书范文正公为举子时作《齑赋》,有云:‘陶家内,淹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山宫商徵羽。’吾州刘沆丞相微时读书山寺,寺僧请公戏作《偷狗赋》,有云:‘抟饭引来,犹掉续貂之尾声;索牵去,尚回顾兔之头。’常州人讳打爷,盖常有子为任伯,而其父坐罪当笞者,其子恐他人杖其父之重,而身请行刑,故有此讥。士人有戏作此赋者云:‘当年祖逖,见而知闻而知;後日孙权,出乎尔反乎尔。’”可见,黄庭坚也是有“谐趣”慧根的。黄庭坚非常欣赏苏轼,他曾作诗《次韵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出遨》“人间化鹤三千岁”,这个典故出自《神仙传・苏仙公传》,“汉文帝时苏仙公得道,死后化为白鹤,自后有白鹤来止郡城东北楼上。有人挟弹弹之,鹤以爪攫楼板书云:“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来归。吾是苏君弹何为?”还有“海上看羊十九年”,指的是苏武牧羊的典故。黄庭坚借助这两个典故来比喻苏轼像神仙一样超逸,苏轼像苏武一样贬谪黄州多年仍然忠贞不二。可见,黄庭坚对苏轼的倾慕之情极深。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既有亲戚之情,又有师生之缘,他对苏轼的继承可以说是深刻的。其在《题乐毅论后》中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可见其始终不愿拾人牙慧,重复而为。但实际上,他的创作中却继承苏轼的谐趣之情,始终挥之不去理趣之意。所以陈师道《后山诗话》中推崇备至:“子瞻以诗为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可见,对此中继承关系的肯定。
苏轼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轼和黄庭坚都将禅宗“游戏三昧”由人生引入到翰墨方面,他们诗词中谐趣分量大大增多。比如,苏轼诗集中仅诗题有“戏”字者就有93首,而黄庭坚诗集中诗题有“戏”字者更高达114首。同样,黄庭坚填词,后人多认为是信手而来、一时兴起而作颇多,艺术上似乎不够严谨,所以后人对诟病,认为其“亵诨”“鄙俚”。殊不知,这正是黄庭坚学苏轼谐趣词之处。
如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菊枝头生晓寒)这首谐趣词尽得苏轼谐趣真传,也是为官被贬之后,在逆境中的旷达,借幽默谐趣来超脱苦难。其中的“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何其像苏轼《南乡子》中的“满院黄英映酒杯。”《劝金船》中的“杯行到手休辞却。”这种失意人生的旷达让人佩服。“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又与苏轼《南乡子》中的“破帽多情却恋头”异曲同工。同样用典,同样是反用典故,同样是令人忍俊不禁,一脉相承,嘲讽之中含有自我调侃。下阙“身健在,且加餐”,呼应着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减字木兰花》中的“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这种令政敌都嫉妒的豪迈胸襟,令人钦佩。还有“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又是苏轼《浣溪沙》中的“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现实翻版,继承衣钵之意呼之欲出。
再如黄庭坚的《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这首词写于黄庭坚逆境之中,和苏轼一样,调侃之中蕴含着旷达。“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颇像苏轼调侃子由的“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任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下阙“风流犹拍古人肩。”恰似苏轼《蝶恋花・送郑彦能还都下》中的“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一样,潇洒自得。苏轼《超然台记》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黄庭坚也说:“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这是二人在文学创作观念上的碰撞与交织。
篇4
关键词:藤本植物;立体绿化;园林植物;调查;适应情况
藤本植物做为园林树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春市园林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长春市及周边的藤本植物进行调查,对其应用和生长情况做进一步了解,更好地使藤本植物在城市立体绿化发挥更大作用。下面主要以爬山虎、五叶地锦、山葡萄、金银花(忍冬)为例做下说明。
爬山虎:喜阴、耐寒、对土壤及气候适应能力强,生长快,对氯气抗性强,扦插、压条、播种、繁殖,是一种优美的攀缘植物,常用作立体绿化,主要用作建筑物的墙壁,围墙,假山,公路围栏等绿化植物。入秋叶色变红,格外美观。在我国分布广泛,产东北、华北、华东等地,朝鲜、日本也有产出,在长春地区有分布,栽植广泛。长双公路两侧山体绿化带有爬山虎,两侧共约1000株左右,栽植已8年,由于是山体,坡度较大,土壤条件差,主要是黄粘土和山皮石,微酸,阳坡暴于日光之下,抗干旱力强,但长势较好,阴坡长势旺盛,附着力强,在山坡石隙间攀缘而上,抗暴风雨能力强,没有被风吹覆翻转,没有病虫害退迹,经几年的生长,目前已把道路两侧栽植范围内的山体爬满,藤长约有10余米。夏天与山体一色,葱郁茂盛,秋天鲜红一片,非常美观。
长春市区内东北师大家属区,省人大后家属楼墙体亦爬满爬山虎,长势良好,有的把窗户都爬覆盖了,密度非常大。
五叶地锦:喜温暖气候,有一定耐寒能力,耐阴,用杆插、压条、播种、繁殖,在长春地区生长迅速,漫延快,常作立体垂直绿化种植,也可作地面覆盖植物,但要定期合理修剪,夏季枝繁叶茂,秋季红艳似火,尉为壮观。
五叶地锦在长春地区应用广泛,长春经济开发区各街路两侧单位围栏多以五叶地锦作主体绿化植物。其中仙台大街,浦东路最具代表性,仙台大街两侧大多是机关单位,工厂等。并都设有铁艺栏杆,为防止噪音,视觉影响。增加绿量、绿色,美感、立体绿化必不可少。
五叶地锦生长快,繁殖易,价格廉,病虫少,成为立体绿化首选植物,仙台大街两侧土壤条件一般,有的土层太薄,有的造成土壤酸碱性、盐分过高、板结、透气性差、一般树种对土壤中水份、养分吸收困难,栽植需换土。但五叶地锦适应能力强,生长效果好。栽植3年就爬满整栏杆。浦东路、昆山路、洙江路等栽植的五叶地锦都有上述效果。但五叶地锦的使用也具有缺欠,由于生长迅速,原有铁艺围栏,通透性又重新封闭,对外视觉减少,厂区、庭院内其他植物生长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在净月经济开发区福祉大路两侧,作为地被植物,表现效果好。
在长春市及周边地区苗圃均有培育、繁殖、抗寒能力较强,病虫害较少。
山葡萄:耐寒,能忍受-40℃严寒,多生于次生林缘或林中,喜光,抗风,常缠绕在灌木或小乔木上,生长快。对土壤适应性强、病虫害较少,枝条细长,攀缘生长,果球形1-1.5cm成熟黑色,有白粉,果味酸甜,可食可赏,并可酿酒,可用作花絮、花廊、棚架立体绿化,有很大观赏性。
主要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俄罗斯、朝鲜也有产出。在东北地区有广泛栽植。长春地区发展缓慢。
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里有大量野生山葡萄,主要生于林缘或阔叶次生林中,盘绕小乔本生长,林密结果稀少、林疏或林缘结果多、抗性强。附近居民多有栽种,并且生长状况良好、结果多、少有病害、虫害少、易控制、对土壤要求不严,容易繁殖,越冬能力强。现在多用山葡萄根(贝达)嫁接各类品种葡萄,以增加抗性达到高产的目的。
长春市周边苗圃多有繁育。主要用于城市立体绿化,在小区花架、花廊中应用。
金银花(忍冬):金银花适应性强、萌蘖力强、缠绕藤本、小枝被柔毛,叶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幼时两边被柔毛.花二唇形,先白后变黄,花芳香,花期4-6月。果黑色,果期10-11月。产我国各地,朝鲜日本也有产。野生或栽培。金银花叶形好,花色先白后黄,花芳香,可入药,是最优良的蜜源植物,也是立体绿化的优良的树种,是北方园林绿化中立体绿化的主选树种。
吉林省纪委住宅围栏内有种植40多株,长势良好,藤长4-5米。好修剪控制,病虫害轻微,枝叶茂盛,花期时芳香入肺,使人留连忘返。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内有大量野生金银花。附近居民多有移栽、培育繁殖并且长势良好,但没形成规模培育、繁殖,用于城市绿化中并不多见。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园中有栽植,长势良好。
分析与建议:
通过对上述藤本植物应用情况,爬山虎、五叶地锦、山葡萄、金银花、金银花(忍冬)等都可以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作为立体绿化的先锋树种,给以广泛培植、应用。
篇5
Abstract: The national highway 108 of Shaanxi in the Northwest applied cold regeneration technique to reconstruct old road. Through overall investigation of the old road, ensuring optimum mix proportion and other key links such as optimal combination of compacting machineries, the quality of the road was well, the time limit for the project was shorten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was cut down. This highway afforded good lesson to other Northwest roads used cold regeneration technique.
关键词: 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应用
Key words: pavement;cold regeneration technique;construction technique;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107-02
1工程概况
国道108线陕西澄城段属二级公路,桩号K1142+961~K1162+961,全长22公里。该路段原路面结构上面层为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为19cm石灰土稳定碎石,底基层为28cm石灰土。原路基宽度12m,路面满铺。
该路段工程施工时由多家单位分别施工,由于施工水平差异很大,造成工程质量参差不齐,经过短期运营既有所损害。渭南市公路局采用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了改造施工。施工单位为陕西海威路面再生工程有限公司,工期三个月。
2旧路状况调查
2.1 路线平纵指标调查本工程属于旧路大修,原路平纵指标均不做调整。
2.2 路面破损状况调查采用人工检测方法,调查的内容包括路面车辙、裂缝、推移、拥包、坑槽修补和松散等病害,要求详细记录病害所处的位置及严重程度情况,最后对各种病害的面积及长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2.3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方法依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采用人工检测方法,沿整个调查路段量测路面上各类破损的位置、长度、宽度或面积,按破损类型及破损轻重程度分析计算路面综合破损率(DR),采用路面状况指数(PCI)评定路面破损状况,依据路段破损状况调查由下式确定该路面综合破损率(DR),以百分率表示。
路面状况指数PCI的数值范围为0~100其计算公式为
PCI=100-15×DR×0.412
根据路面破损情况,可将路面质量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2.4 路面强度路面结构强度调查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每25米测一点。
路面强度指数(SSI)按下式计算:
SSI=路面设计弯沉值/路段计算弯沉值。
2.5 钻芯取样为进一步调查评定原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分析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对典型的病害严重路段进行钻芯取样。
2.6 路面病害成因分析通过钻芯取样可知,病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病害严重的路段基层已破碎,在轮迹带范围内沥青面层产生了较大变形,轮迹带下陷,同时两侧沥青混凝土鼓起,伴有推移、拥包现象,油面老化。②水的进入导致灰土碎石强度降低,旧路大面积出现龟裂、沉陷、拥包等病害。③沥青用量偏少,沥青下面层结构已经破坏,上面层与下面层完全分离,故产生推移拥包是在所难免的。
3再生路面设计
3.1 历年交通量组成分析(表6)
3.2 设计弯沉计算值(表7)
3.3 设计方案:上面层:3cm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4cm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同步碎石封层;基层:20cm水泥现场再生基层;
原旧路铣刨14cm,添加部分新料,通过水泥再生作基层,新修路面厚度27cm,路面整体标高抬高13cm。
针对铺层材料质量较差问题,采取以下解决方法:在上部撒布一层优质骨料,于再生过程中将其拌入。取工地实际使用的集料,根据需要选用0.075~37.5mm的一组标准方孔筛分别对旧沥青面层和旧基层混合料分别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集料的组成比例。
本项目添加新料为统料,水泥掺量为5%,各种材料的比例(重量比)为:统料:面层旧料:基层旧料=20:45:35
强度应满足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0.95应大于2.0MPa,且小于4.5MPa,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7%。
4施工
4.1 施工配合比确定由于原路面在20公里范围内旧混合料级配离散性很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两个施工配合比:
1#配合比(k1152+450~k1158+960):
旧混合料:10~30cm碎石:石屑=75:20:5
P.O32.5水泥掺量:5.5%
2#配合比(k1142+960~k1152+450):
旧混合料:10~30cm碎石:石屑=80:15:5
P.O 32.5水泥掺量:5.2%
4.2 水泥就地冷再生
4.2.1 施工工艺流程对再生前原道路病害进行处理施工放样撒布新添加材料拌和接缝处理预压实整平压实养生开放交通。
4.2.2 施工①旧沥青路面清理。在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前,应对原有路面进行清扫,防止其它杂物混入,确保施工质量。
②撒布新添加材料。就地冷再生路面需要添加新的集料时,应依据每段新集料使用总量,计算出每平米新集料铺洒厚度,采用人工或机械将新集料均匀地铺洒在旧沥青路面上,当局部不均匀时,应及时给予整平。人工撒布水泥前,先按水泥掺和量计算出每50kg水泥应撒布的面积。为了便于施工人员合理掌握计量,可用细石灰撒出大的网格线,规定每格线撒布水泥用量。施工人员力求撒布均匀,确保冷再生机破碎、搅拌、摊铺、碾压成型后半柔性沥青基层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③拌和。就地冷再生机作业时,由于水泥量添加或新集料增加应及时保持一定水分,有利于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及强度初期形成,所以在破碎、搅拌作业时适当补充一定水分,确保基层表面湿润,提高基层强度(一般最佳含水量大都在7%左右)。
④压实。乳化沥青混合料(或泡沫沥青)铺筑完成后或压路机初压前,应依据松铺系数,检查铺筑厚度是否达到设计标高要求,然后在压路机(8-10t)初压一遍后,用铲平机整平。先采用10-12t压路机碾压2-3遍,然后采用25t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为了检查路面压实度是否达到要求,有条件的话,可采用核子密度仪进行跟踪检测,一般来说1000m2测一点,10点平均值作为最终评定的压实度。当检测局部达不到压实度要求时,应及时调动重碾进行追加密度。
⑤养生。乳化沥青混合料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交通管制,其养生时间应不小于7d。
养生完成后,应采用钻芯取样方法(一般每公里不小于2-3点),检查试样有效厚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对试样采用蜡封法检测密度。最后喷洒乳化沥青透层油,其用量为0.7L~1.5L/m2,破乳完成后,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
4.2.3 施工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现场取样进行矿料筛分试验,大体确定矿料级配曲线变化,与设计曲线范围是否吻合。
现场冷再生混合料,在室内进行重型击实试验,检测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否达到(一般为2~2.5Mpa)要求以及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采用马歇尔试验法,检测试件密度、空隙率、7d前后稳定度变化情况。
5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5.1 旧路病害调查处理冷再生水泥稳定土整平层施工前必须认真对旧路面进行调查,对较为严重的网裂、明显沉陷、坑槽等病害采取挖补、换填基层材料等有效措施处理,并经监理同意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5.2 配合比设计直接影响冷再生水泥稳定土整平层的强度,材料利用率、施工效率等各方面的配合。各项工程应根据试验路段情况,充分考虑作为整平层的冷再生水泥稳定土厚度不均匀性,合理确定外掺集料的继配、数量以及单位面积的水泥用量,满足设计要求。
5.3 拌合深度应设专人跟随再生机,随时检查拌合深度。
5.4 施工周期从加水拌合至碾压终了,不得超过水泥终凝时间,按照试验路段确定的合适作业段落与时间严格施工。
5.5 养护条件养护条件是影响冷再生水泥稳定土后期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要保证足够的温度和湿度。
6冷再生施工工艺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采用原改建补强方案,工程每公里造价约133.59万元;采用冷再生方案,工程每公里造价降低为124.27万元。采用冷再生方案可比原方案节省工程费用186.4万元。
6.2 资源利用比较根据预算,如果采用重新修筑基层和面层的大修方案将需要新石料73998m3,生石灰5722t,造成大量的石料等原材料的开采。同时会产生45600多m3的旧路废弃材料,需要很大面积的垃圾场,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
采用冷再生工艺方案,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和二灰碎石基层材料全部就地再生利用,不产生任何废弃物;由于冷再生材料层作为基层,减少了新材料的开采和运输,节约了大量资源。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采用机械化施工,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对于二级双车道的公路可进行半幅施工,对双向四车道及以上的公路可仅封闭一个车道即可施工,降低了对交通的影响。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工艺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远比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要大,值得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梁洪波.旧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J].建筑机械:2008:(23):110-111.
[2]马学元.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的应用[J].青海交通科技,2007:(2):46-47.
篇6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历史时期 竹林分布 影响
我国西北地区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除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外,还包括西半部与山西省[1]。自七十年代以来,探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动植物分布关系的著述很多,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西北地区竹林分布的关系进行探讨,敬请诸方家指教。
1.仰韶温暖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仰韶温暖时期是我国全新世气候最温暖时期,距今约8000——3000年之间。仰韶中期(距今约5000年)西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较现代高2—3ºC,正月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3—5ºC [2] 。在黄河中游地区存在有大片竹林的分布。考古发现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有竹鼠的骨骼遗迹[3],竹鼠是专门栖息在热带、亚热带竹林中一种穴居性小型啮齿动物,主要以竹笋、竹根或竹林下的其它草木植物为食。现在在西安地区这种动物已经不存在了,仅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竹林中。甘肃天水市渭水支流藉河北岸的师赵村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第五期文化(距今5400年——4700年)出土可鉴定动物遗存1606件,其中就有竹鼠[4]。竹鼠生活在渭水上游,表明当时生长着茂密的竹林,供竹鼠等动物生活。陕西汉中地区新石器时代龙岗遗址中有不少野猪、野牛、华丽黑鹿、水牛及大量竹子残骸[5],说明距今7000—6500年间的汉中地区气候十分温暖,与西安半坡遗址的自然物候大致相当。从临近地区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考古发掘[6] 也说明,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黄河流域有大面积竹林的分布。
2.先秦时期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历史学常将秦朝建立以前的夏商周时期称为先秦时期。西北地区这时期气候较现在温暖,适宜于竹类的生长。从陕西临近省份河南安阳地区的古代遗址——殷墟也可佐证。殷墟是殷代故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那里发掘出大量的古生物遗骸,其中有同西安半坡遗址相同的竹鼠等亚热带动物。殷商甲骨卜辞中有“箕”、“筐”、“笰”、“箙”、“簟”等竹部文字。说明陕西地区有竹林的分布。
随着周朝的建立,国都设在镐京(今西安附近),当时的官方文字先铭于青铜,后写于竹简。中国的许多方块文字,用会意象形来表示,在那时已形成。方块字中如衣服、帽子、器皿、书籍、家具、运动资料、建筑部分以及乐器等名称,都以“竹”为头,表示这些东西最初都是用竹做成的。由此可以想象到当时竹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曾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测,在周朝初期气候温暖,可使竹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地区广泛生长。在周代成书的《诗经》中也有记述。如《诗秦风小戎》中云“竹闭绲縢”,反映了渭河与千河上游,今天水、陇县一带有竹林分布。到西、东周之交有竹制弓箭的记载。《山海经五藏山经西次二经》载:“高山,其木多梭,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泾水源出六盘山东南,高山即是六盘山,说明六盘山区在当时有竹林分布。《诗小雅斯干》曰:“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足见当时镐京附近终南山(今秦岭)北坡一带,有不少竹林的分布。春秋时期董安修建晋阳城(今山西太原南)时,就使用了当地所产的大批竹材。从《诗国风秦风》诗句中“终南何有?有条有梅”也可以看出,梅树和竹类当时在终南山分布的相当普遍。梅树是亚热带植物,现今仅分布于淮河以南地区,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北地区的气候之温和。
3.秦汉魏晋六朝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秦汉时期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统一,经济文化达到了繁荣。这时期气候较今温暖湿润,竺可桢先生认为“到了秦朝和前汉(公元前221—公元23年)气候继续温和”,平均气温较今大约高1.5ºC左右[7]。西汉时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写当时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时说:“蜀汉江陵千树橘”、“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内中“渭川千亩竹”正是西汉时期关中地区自然景观的一大特色。也反映出当时这一地区气候较今温暖湿润,有类亚热带型[8]。因此,西汉时期陕西的关中地区有大面积竹林分布。《汉书东方朔传》载东方朔以“有秔稻、粱粟、桑麻、竹箭之饶”,称关中为“天下陆海之地”。《汉书地理志》中称“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陆海”,为“九州膏腴”之地。《史记》中司马相如称宜春宫(今西安市南)是“览竹林之榛榛”。《汉书扬雄传》中扬雄曰:“望平乐,径竹林”。张衡《西京赋》称长安一带的竹林分布是“篠簜敷衍,编町成篁,山谷原隰,泱漭无疆”。等等,均说明当时关中地区的竹林分布之广。以至于西汉王朝在今周至和户县一带的竹林,建立官竹园“竹圃”,并设官管理,称司竹长丞。西汉末年,义军首领霍鸿曾以该园为根据地,表明其竹林面积之大。由上所述,秦汉时期的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时推向北方。《后汉书郭伋传》载:“伋为并州牧……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于道次迎拜。”美稷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北纬39.6º)西北,长城以北,当时是否有竹则难以肯定,需要进一步考证。
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如《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二月乙酉,“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成枯”。说明陕西渭河平原及函谷关以东地区的竹林大面积被冻死。到东汉后期,随着寒冷程度的继续加剧,竹子的生存和生长受到很大的威胁,竹子被冻死是很正常的。《后汉书郎凯襄楷列传》载,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冬大寒,城旁竹柏之叶有伤枯者”。《汉书五行志》则载,延熹九年,天气寒冷,使洛阳城“竹柏叶有伤者”。这种寒冷气候直到公元第四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徐中舒先生曾经指出汉晋气候不同,那时年平均温度大约比现在低2—4ºC[9]。使竹类失去了适宜生长的条件,关中地区大面积分布的竹林已经不复存在。
南北朝时期,气候仍持续寒冷,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ºC以上。竹子因不适于严寒的天气,从关中地区及临近地区逐渐消失。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渭水》称渭水流域的官竹园“竹圃”已废置,原有的竹林已尽成“田墟”,仅留有竹圃一地名了。《水经注淇水》说到“寇恂为河内,伐竹淇川,治矢百余万以输军资”后指出:“今通望淇川,无复此物”。表明气候的极度变化,使竹林在关中和中原地区已不能大面积分布。
4.隋唐五代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中国气候在第七世纪的中期变得和暖,公元650年、669年和678年的冬季,国都长安无雪、无冰[10]。第八世纪初期,梅树生长于皇宫,到第九世纪初西安南郊还种有梅花,柑桔也种植于长安。由于气候转暖,竹林的分布范围再度北移。陕甘地区有大面积的竹林分布。《太平寰宇记》载,唐朝在京兆府(今陕西户县)、歧州(今陕西周至)和凤翔(今陕西凤翔)设有管理竹园的机构——“司竹监”。说明唐代关中有大面积竹林的经营。《新唐书平阳公主传》载隋末平阳公主起兵之初曾招降据有司竹园的何潘仁。司竹园中能屯驻兵马,可见其范围之大。《大唐六典司农寺》载:“司竹监,今在京兆、鄠(今户县)、盩厔(今周至)”,上引宋之问文谓长安城南有“千亩竹林”,可知产竹地区的广泛。唐王维描述其蓝田辋川别业中竹景点“斤竹岭”、“竹里馆”。“斤竹岭”因山岭所种高大竹子而称,“竹里馆”是因在溪边竹林中修建的建筑,说明蓝田也有竹林的分布。渭水上游的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杜甫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该地所作的诗中有五首提到当地之竹。其中《石龛》、《铁堂峡》、《秦州杂诗》等明确描述当时秦州山地及其东的铁堂峡、东南的东柯谷等地多竹,是供朝廷制弓箭、箭竿等用的竹林。唐《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甘州张掖县》提到兰州西北祁连山东段,“多材木箭竿”,这种“箭竿”之竹可能就是高山竹种箭竹类、巴山木竹类。反映当时从兰州向西北经乌鞘岭沿祁连山到张掖一带有竹林分布。
持续的天气干旱对竹林分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玉堂闲话》载,唐天复四年(公元904年)陇(指陇州)、褒(今分归汉中市和勉县)、梁(梁州)之境,数千里内大旱,这些地区山中的竹林皆开花结子,饥民采之舂米而食。反映了当地竹林颇多,面积较大。同时也说明了天气持续干旱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5.宋元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北宋时期气候开始转寒,到十一世纪初,陕西关中地区已无梅树。著名诗人苏轼在他的诗中哀叹梅在关中消失(“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杏》);王安石曾嘲笑北方人常将梅误认为杏(《红梅》诗有“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由此可见,宋代气候已开始转寒。但这种逐渐变冷的天气对竹林分布影响不大。关中地区竹林仍很普遍,范围益广,从北宋苏轼诗可看出,当时竹林分布由盩厔、鄠县,经武功县,直到凤翔原上;宝鸡阳平以南也有竹林的大量分布。[11] 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在游鄠县草堂寺作《咏草堂》诗注:“寺在竹之心,其竹盖将十顷” [12]。《太平寰宇记凤翔府司竹监》载:“皇朝唯有鄠、盩厔一监,属凤翔。”可见其地仍有官办的竹林园,苏轼称“官竹园十数里不绝”。据《孝肃包公奏议》称,北宋司竹园一次供澶州(今河南濮阳)、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治河与修架浮桥用竹就达150万竿以上[13]。可以想见该园面积之大,产竹之多。山西中条山虞乡(今运城)和芮城间的王官谷当时水源充足,是当时产竹区之一,宋代有“绿玉峡中喷白云,溉田浇竹满平川”(清乾隆《蒲州府志·艺文》)诗句称道。北宋时商洛山区的山间竹林也颇众多,著名诗人王禹偁在《竹Liu》诗描述了商州一带的竹林盛况:“商山多修篁,苍翠连山谷”。
十二世纪初期,中国气候加剧转寒,金人侵入华北地区,北宋灭亡,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这时期,南方的太湖、苏州附近的南运河,在冬天经常结冰、遍地皆雪。杭州在南宋时期(十二世纪),四月份的平均温度比现在要冷1—2ºC [14]。北方地区势必更加寒冷,竹林的分布区自然南移。据《太平寰宇记》载,南宋初期只凤翔府的司竹监依然保留,河内(今河南博爱、沁阳一带)和西安的司竹监因无竹生产而被取消。十二世纪刚结束,气候又开始变暖,继续到十三世纪的后半叶(元朝初期)。元朝在西安和河内又重新设立管理官办竹园的“司竹监”,但到十三世纪末又被停止了。这些都说明了气候变化使陕甘地区的竹林分布面积在不断地减少,竹林已失去了汉唐时代经济作物的地位。
6.明清时期的气候变化对竹林分布的影响
从十四世纪初的元末开始到二十世纪初的清末,我国的气候进入了一个很长的寒冷期,历经500余年。在这个期间的最温暖时期,气候也没有达到汉唐期间的温暖。汉唐时期梅树生长遍布于黄河流域,已退至淮河流域。竹林在陕甘地区的分布也受到很大影响,十四世纪以后即明初以后,竹子在黄河以北不再作为经济林木而培植了[15]。历代朝廷设立的官竹园亦被取消了。明清时期关中地区由于水湿条件较好,耐寒的刚竹类刚竹、斑竹、淡竹有零星分布。周至东的筠溪亭,康熙年间“茂林修竹”,县东斑竹园之竹“其大如椽,其密如箦”[16],生长良好。清乾隆《鄠县新志》载户县草堂寺一带在北宋为千亩竹林,明正德十五年却“根株尽矣”。明隆庆《华州志》称州内“唐村地瘠民贫,率习为竹器之艺,已数百家”,想必其竹林不小。清康熙《续华州志》载州内刘氏园“多竹,竹岁入可数十千”。《华州乡土志》载:“傍山(秦岭)东西峪口多竹园,总计有二千亩。”又载:“太平河,州东郊,其源出太平峪五眼泉,北流经城内,其地竹园甚多。”反映出竹林分布与水源关系密切。清《重修辋川志》记载蓝田辋川龙口竹园是:“西园流泉灌中,曲折北出,门前置小桥,园中修竹万个,绿阴合围。东园竹亦森列,泉低不可引溉。”清康熙《凤翔府志》载:“明末张应福于凤翔东湖,植竹万竿。”这些竹林的规模已远远不及汉唐时代,且是长期进行引水灌溉、高度集约经营的结果。
山西中条山永济的明代栖岩寺一带是“竹声清杂水声寒”,至清代已是 “竹千亩”;万固寺一带是“直排峰万笋,况有竹千竿”[17]。上文中提及的中条山虞乡(今运城)王官谷在清代仍是多竹之地,号称“修篁茂密,溪水暗流,拨竿寻径,宛然陶公结庐处。”(清乾隆《虞乡县志》)说明水源是影响该地竹林分布的主要原因。
西北泾渭上游和北洛河上游也有竹林分布,明清文献中有记载。清道光《兰州府志》称道光十二年(1832年)兰州仍有竹生长。清《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平凉府部汇考》载六盘山西的静宁县和六盘山东的华亭县有竹,《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西安府部汇考》载邠州(今彬县)也有竹。可见陇东、六盘山一带在明清时期仍有竹林分布。志载北洛河上游的陕北佳县箭括坞,从明弘治到清嘉庆间“多产竹箭”[18]。由于道光年间的极度严寒,该地竹林消失了。这些分布的竹林都是耐严寒的高山竹种,如箭竹类、箬竹类,而它们的经济价值不大。
7.结束语
现代西北地区的竹林分布大致是起自甘肃东南部渭河上游的天水一带,经六盘山南麓和千河上游,到渭河平原南部。主要有甘肃的天水,宁夏的隆德、泾源,陕西的陇县、眉县、周至、户县、蓝田、华县等地。竹林在沟谷、小平原等背风向阳、水源丰富处散布,呈不连续的斑点状分布。
建国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南竹北移活动。陕西秦岭北麓的周至引种毛竹成功,形成了成片生长的毛竹林。兰州大学先后从临近地区引种刚竹、淡竹和毛竹,经7年培育已分布在校内各个景点,成为优良观赏竹。今后西北地区发展竹林生产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乡土竹种,选择背风向阳、灌溉条件好的地方种竹,扩大竹林分布面积。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士光:《西北地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基本特征》,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3辑。
[2] 龚高法等:《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带的变迁及生物分布界限的推移》,载《历史地理》第五辑。
[3]、[7]、[9]、[10]、[14]、[15]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载《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4] 徐日新:《新石器时期渭水上游的生态变化》,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3辑。
[5] 马 强:《历史时期汉中盆地的生态环境及变迁》,载《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3期。
[6] 贾兰坡等:《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中的动物群》,载《文物》1977年第6期。
[8] 朱士光:《西汉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特征与都城长安相互影响之关系》,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
篇7
论文关键词:场所,场所依赖理论
场所 (place)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国外对地方依赖理论研究早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场所依赖理论研究的发展比较缓慢,尤其是应用研究方面。对于人文地理学者而言,场所不仅仅只是一个客体,当它具有一个客体感情的附着时,场所就出现了。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具有人文意义的地方,游客在历史文化街区中购物、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体验都是一种场所感知。因此,从现实生活来看,专门从人的认知、感觉、心理、意义与价值等角度来认识人地关系的场所依赖理论,可以成为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的重要理论。
1 场所依赖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历史文化街区涵义
1.1 场所
对于“场所(place) ”这个概念,现存的所有相关概念基本包3个部分:地理位置(location) , 物质形式(material form) ,以及它拥有的价值和意义(value and meaning)。场所具有明显的文化因素,是使社会模式在空间范围内运作具体化的一个概念。为方便概念的比较旅游论文,本文采取黄向等人规定的狭义的场所概念,即只包含场所应有的内涵(即3个基本部分),而将“场所与场所环境(place and placecontext) ”看作广义的场所,这个广义概念不仅包含了内涵,还包含了场所的外延。广义场所、狭义场所和空间有如图1.1的包含关系[1]:
图1. 1 广义场所、狭义场所和空间三个概念关系
Fig1.1 Broad areas, narrow spaces and spat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hree concepts
1.2 场所依赖理论
关于“人与场所之间特殊的依赖关系”,先后出现了“恋地情结”、“场所感知”和“场所依赖”3个概念。恋地情结是人与地方之间形成的感情联系,这种感情联系是人对地方的关系、感知、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总和。场所感知是人与自然以某种美妙的体验为中心的结合,这种体验和意识集中于某些特别的设施。场所依赖是人与场所之间基于感情(情绪、感觉)、认知(思想、知识、信仰)和实践(行动、行为)的一种联系,其中,感情因素是第一位的[1]。
因此,本研究的场所依赖是指个人在经历一个场所后,会对这个场所所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产生依赖感,以及在情感层面对这个场所会产生的认同感、归属感与其它情感层面的表现。场所依靠程度的强弱及活动时间的频率会进一步影响场所认同的程度。
2 场所依赖理论应用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的思维视角分析
2.1 场所感知结构与历史文化街区情感空间
近10年来,世界各国专家及机构对历史古街区的发展和保护规划的研究已有显著的进步。然而,这些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仍然较多的侧重经济和物质环境方面的需要,而忽略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尤其人和环境之间较深层而微妙的关系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环境背后人的情感价值和影响,实际上是导致街区发展、尤其是街区旅游成功的深层因素,更是该历史文化街区创造某种独特品牌形象的关键所在。而对街区的情感空间研究,场所感知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2 历史街区空间与场所精神
诺伯格.舒尔茨在其”The Sense of Place” 一书中介绍了,可以通过打造更好环境的方法来营造场所感知[3]。这可以为历史街区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历史街区的本质意义就是以本真的方式反映人们的生活状况,揭示出人存在的真理。人们在场所中旅游不仅意味着身寄于场所之中,而且还包括了更为重要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尺度即心属于场所,场所精神就是人们居住在空间中的一种总体气氛。
3 实例分析
本文将选取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区为例,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区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一处集观光、购物、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古街区。2003年开始对其进行旧城改造,并于2008年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对于改造后的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区,人们众说纷纭,它过于强调形似的外观旅游论文,而忽视了人们对大栅栏的情感依赖——场所依赖,因此,改造后的古街,人们感觉新街缺少了历史的场所精神。
4 场所依赖理论应用研究的展望
场所依赖理论,尤其是在人文主义 ( humanism)与现象学 ( phenomenology)的哲学基础下,强调人对于所处地方的主观感受。因此,在空间的社会分析里,借取场所依赖理论,具有弥补传统社会学对于人的主观感受考虑不足的作用,也就是可以将人的意义与价值重新放在中心。所以,如果我们要使用场所依赖理论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乃至区域空间社会分析的工具与对象,就要对于场所感知提出新的看法,以及从新的角度发问。这正是场所依赖理论应用研究的创新。
5 结论
人类社会的目标无非就是在人与环境之间创造人心归依的感觉,而场所依赖理论是从人的感觉、心理、社会文化、伦理和道德的角度来认识人与地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场所的特殊意义让世界充满了“人情味”,空间、地方或者场所已具有了某种情感涵义的象征。因此地方感是一个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场所依赖理论应用研究的范围也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黄向,保继刚,Wall Geoffrey. 场所依赖(placeattachment): 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 旅游学刊, 2006, 21(9): 19-24.
[2]李冬.北京旧城保护矛盾分析及对策的若干认识[J].城市规划, 1999 (2): 32- 34.
[3]诺伯格.舒尔茨著,王淳隆译.实存.空间.建筑[M ].台北:台隆书店出版, 1994.
[4]程丽辉,王兴中.西安社会收入空间研究[J ]. 地理科学,2004, 24 (2):115- 121.
篇8
【关键词】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总分行管理
一、引言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原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组建之初,城商行的经营区域被限制在单一城市。这种经营区域的限制对早期城商行的风险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城商行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跨区域经营成为城商行发展的内在要求。2006年,中国银监会《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城商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正式拉开了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序幕。
城商行设立异地分行,实现跨区域发展,改变了以往在单一城市经营的管理体系,由总行―支行的二级管理模式转变为总―分―支的三级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城商行由于自身经验不足,面临着许多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城商行目前跨区域经营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为城商行跨区域经营背景下的管理体制变革提供一些建议。
二、城商行目前跨区域经营的现状
自2006年上海银行在宁波设立第一家异地分行以来,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共有48家城商行设立178家异地分行。
当前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设立分行的区域集中。大部分城商行设立分行集中于长三角、环渤海以及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中心城市成为城商行设立异地分行的首选地。这些城市的经济总量大,经济增长迅速,能为城商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支撑。
第二,城商行在省内设立的分行数量大于在省外设立的分行数量。如南京银行目前有5家省内分行,3家省外分行。这是城商行基于稳健经营的考虑。省内具有相似的地缘文化,经济联系也更紧密,容易为当地的居民和企业所接受。作为跨区域经营的尝试,更容易为城商行的跨区域经营总结经验,各家银行基本上实行先区域发展后向全国发展的步骤。
第三,目前银监局暂停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审批。由于城商行过度的扩张,其风险管理问题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2011年发生的齐鲁银行票据诈骗案,表明部分城商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2011年上半年,各地银监局基本暂停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审批。
三、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所面临的问题
城商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自身实力不断增强。一些实力较强的城商行逐渐实现了跨区域经营,为其自身发展增强了活力,扩大了规模,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商行在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跨区域经营后,异地分行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由于中国银行业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各家银行基本没有自己特色突出的产品,直接导致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限于较低的层面上。同时,城商行设立异地分行的区域较为集中,基本都是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经济总量较多,经济发达的城市设立分行,这些本身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随着城商行的加入,将进一步加剧同业之间的竞争。
其次,跨区域经营后,城商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商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跟不上其发展速度,这是监管层最为担心的问题,也是跨区域经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去年以来城商行出现的案件,表明城商行的风险管控能力急需提升。城商行实现跨区域经营后,在分行层面上需要重点解决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问题。
一方面,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后,大部分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其管理的链条拉长,增加了操作风险和各种案件发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城商行对异地区域的企业的了解不如对本地企业了解的全面,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出现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增加。
再次,跨区域经营后,银行的经营管理成本增加。大部分城商行在成立异地分行之后,都设立了一级管理部门,增加管理人员。这增加了管理费用和运营费用。同时由于城商行在其他地区的品牌认知度较低,需要异地分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营销和宣传。管理成本的大幅增长,将制约城商行效益的提高。
第四,城商行的人才竞争处于劣势。人才是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城商行大多处于地理位置偏僻、信息相对闭塞、人文环境较差的中小城市,并且员工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很难吸引到足够的优秀人才从事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等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商行的可持续发展。
四、城商行跨区域经营背景下的管理机制变革
银行管理体系的设置,应着眼于控制风险、增加收益。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最大化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加收益。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之前,实行的是“一级法人,二级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城商行在本地城市经营并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实现,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商行的发展。城商行原来的“总―支行”管理模式必须向“总―分―支行”三级管理模式转变。在管理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多了一层关系,可能会造成潜在的效率低下、风险上升的问题。在实行总行―分行―支行三级管理体制后,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风险管理方面,加强总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分行的风险管理,应设立直属于总行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管理的垂直领导。强化对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
其次,集权与适度放权。总行负责对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免与考核,分行应有适当的人事任免、人员招聘、区域内业务发展政策的制定等权利,分行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在总行的授权范围内制定各自特色的政策、研发各自特色的产品,总行审批即可。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分行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特征进行产品创新,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同时,为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应对分行进行适当的放权,并非所有的业务审批都由总行负责。应把总行从具体的业务操作与审批流程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发挥其政策制定和管理全行的职能。
第三,应建立完善的严格的问责机制和业绩激励机制。完善的问责机制,是保证分行主要管理人员正确行使权利的关键。只有更具竞争力的业绩考核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四,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城商行中来。
第五,近年来,城商行的快速发展与其两级管理体制密不可分。在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后,一方面,应对当地市场的分支行进行资源整合,适时设立当地市场的一级管理部门,以便对当地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可以把总行从具体的审批流程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发挥总行的全面管理职能。比如,宁波银行设立了宁波地区一级支行、北京银行设立了北京管理部、徽商银行设立合肥分行等。
同时,由于“总―分行”的二级管理体制,具有制度上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提升效率,因此,城商行可以在金融创新活跃、金融资源充沛、人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直属于总行的支行,为城商行的异地扩张提供支持,实现城商行的战略发展。如北京银行在设立北京管理部的同时,也设立了直属于总行的中关村支行、商务中心区管理部以及郊区管理部。
五、结束语
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的过程中,对分行的管理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选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内控制度如何完善、风险管理如何强化、经营管理成本如何控制等问题的妥善解决,将会为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城商行目前跨区域经营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为城商行跨区域经营背景下的管理体制变革提供了一些建议。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需要在不断完善中缓慢前行。
参考文献
[1] 甘霖.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利弊分析[N]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2] 刘久彪,杨晓东.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1(7).
[3] 桂蟾.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J].财贸研究,2009(4).
[4] 姚建军.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分析[J].南方金融,2008(1 ).
篇9
关键词:暗渠;结构伸缩缝;止水缺陷;渗漏、弹性聚氨酯浆液;化学灌浆
中图分类号:S152.7+2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北拒马河暗渠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进入北京的第一个设计单元工程,本段总干渠长1781.05m。北拒马河暗渠工程由渠首枢纽、暗渠、退水系统三部分组成,为Ⅰ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Ⅰ级建筑物,设计地震烈度7度。设计流量为50m3/s,加大流量为60 m3/s。
北拒马河暗渠工程包括节制闸闸室段、渐变段和渠身段三部分。其中,暗渠渠身段长度1686.05m,渠首底板高程57.00m,纵向坡降i=0.0001645,标准断面为2孔5.6×5.0m(宽×高)方涵。采用C30钢筋砼结构,底板厚0.80m,两边墙和顶板厚0.70m,中隔墩厚0.60m。砼标准段分段长度15.00m,暗渠分别横穿北拒马河中支和北支河道,在BH1+134.793~BH1+404m范围横穿北拒马河北支河道,对横穿河道段在方涵顶部采用砌石对原河床护底。暗渠混凝土箱涵每隔10~15m设一道结构伸缩缝,缝内设橡胶止水一道。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8年4月20日北京地区持续普降中雨,在对暗渠方涵内部进行验收检查时发现暗渠多处结构缝出现渗水、滴水现象,其中渗水部位55处,12处滴水严重。暗渠混凝土箱涵每隔10~15m设一道结构伸缩缝,缝内设橡胶止水一道。经分析,从2007年4月份开始,至10月份基本完成了暗渠混凝土施工,在过程中,存在赶工现象以及施工控制不足等原因,造成部分结构缝存在止水缺陷,当箱涵顶部回填层含水量丰富时(比如雨季),箱涵顶部结构缝内有不同程度的渗滴水现象。
2、处理方案
根据暗渠方涵内部渗滴水情况,结合以往经验并征求业主、设计和监理意见后制定了处理方案。处理方案主要是通过钻孔向渗水的结构缝灌注弹性聚氨酯浆液,浆液固化后自成一道弹性防渗体系,弥补预埋止水的欠缺。
结构缝渗水化学灌浆处理方案示意图见图1。
图1:结构缝渗水化学灌浆处理方案示意图
3、聚氨酯灌浆材料
结构缝的缝宽会随着结构受力及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类缝俗称“活缝”。“活缝”的特点要求选用弹性材料进行防水和封闭处理。根据施工经验,水溶性弹性聚氨酯是活缝渗漏处理的首选材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遇水可分散、乳化进而凝固,其固结体是一种弹性体,伸长率达300%。而且遇水膨胀,具有弹性止水和以水止水双重功能,是水工建筑物结构缝渗水处理的首选材料,该材料主要特点如下:
(1)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水既是稀释剂,又是固化剂。浆液遇水后先分散乳化,进而凝胶固结;
(2)粘度低,可灌性好,可在潮湿或涌水情况下进行灌浆;
(3)固结体无毒,可用于饮水工程,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浆液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聚氨酯浆液主要性能指标
项 目 指 标
粘度(厘泊)25℃ 75~100
比重(g/cm3) 1.10
潮湿面粘结强度(MPa) 2.40
抗拉强度(MPa) 7.80
抗渗性能 S15
遇水膨胀倍数 2~50%
4、灌浆施工工艺
灌浆施工采用不凿槽封缝的“无损灌浆”工艺。灌浆区域限定在过流面和止水之间,利用止水和缝口嵌填的聚硫密封膏限制浆液扩散范围。采用低压限量灌浆工艺(灌浆压力小于0.3MPa),在压力注浆过程中,少量泄渗的浆液遇水快速固化,阻止缝内浆液进一步外渗,保证压力闭浆。
总体工艺流程为:寻找渗水点 钻孔 洗孔灌浆观察渗点重新分布情况补孔并重复以上过程 封孔 结束
(1)钻孔:采用小孔径(Φ16mm),钻深40 cm以上的钻孔设备,自缝一侧约10 cm开孔,孔斜和孔深的确定以在过流面与橡胶止水之间相交为原则(大约20cm深),并注意不损坏橡胶止水。
(2)洗孔:钻孔完成后,泵压清水冲出孔内粉屑。
(3)灌浆:逐孔灌注,当临孔出浆时,封闭原孔,自临孔灌注。终孔结束标准为:灌注区不再渗水(或0.3 Mpa压力下不吸浆)。
(4)依据渗点重新分布情况补孔灌浆:若一个循环灌浆结束后,渗点重新分布,需要补孔再灌,直至整个结构缝无渗水点。
(5)封孔:灌浆完成并等浆液固化后可拆除灌浆塞,拆除灌浆塞后孔口有6.0cm深未被浆液充填,需进行封孔,封孔材料采用干硬性预缩水泥砂浆,强度M40以上,采用的配比为:水灰比0.32~0.3,灰砂比1:2~1:2.5,拌好后堆放30min后使用。
(6)灌后效果检查
灌浆结束后要对施工部位进行效果检查,结构缝渗水灌后效果检查最有效直接的方法是雨季或人工制造降雨环境观察缝面,若整道结构缝再无渗点出现,为合格。
5、实施情况
根据监理部下发的《北拒马河暗渠方涵结构缝渗水处理方案审查专题会议纪要》意见,暗渠方涵砼结构缝渗水选择两处渗滴水较严重部位进行试验性施工,以验证聚氨酯处理暗渠方涵混凝土结构缝渗水的效果,总结施工参数及工艺流程后进行剩余渗水部位处理施工。
根据2007年4月22日观察记录的结果,结合5月3日北京地区的降雨情况, 5月4日对其重新进行了现场查勘,决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且渗滴水现象比较严重的暗渠左孔第5、9条结构缝作为试验区域,对应桩号为BH0+155.0m、BH0+213.684m(选择的部位对应暗渠顶部浆砌石护砌结构缝,且顶部有水源)。
5月7日上午,在得到监理批准后,开始对暗渠BH0+155.0和BH0+213.684桩号左孔结构缝进行试验灌浆,同时在试验区域采用在结构缝对应的暗渠顶部24小时人工洒水,人为造成渗滴水情况,并在渗滴水的部位有针对性的钻孔,采取边洒水边灌浆处理方案。灌后采用人工制造降雨环境观察缝面检查效果,效果明显,整道结构缝再无渗点出现,并得到业主和监理的肯定。
根据试验情况,初步拟定的参数满足处理要求,对剩余渗滴水部位进行处理后的施工缝均未再出现渗滴水情况,效果较好。
6、结论
篇10
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定义及其影响
(一)定义分析
市场化取向改革是烟草行业提出的、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宏观趋势的整体性、长期性的战略方针,这一战略主要是立足于行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越来越紧张的环境而提出的。近些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增大,政府的控制和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强,全社会的控烟呼声越发高涨,这样的外部环境显然给烟草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我国大多数烟草企业实行的传统专卖体制已经与当今市场的发展严重背离,因此,改革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烟草?B艟种贫?了烟草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方案,可以说,这场改革就是烟草行业自主发起的革命。烟草行业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基本定义为:全方位深化行业改革,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功能,将市场需求作为立足点,将“遵从规律、尊重市场、遵循原则”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将“按需求制定计划、按订单分配货源、按状态调整战略”作为整体要求,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改进和创新营销模式,加快打造现代化卷烟营销体系的步伐,构建国际前沿的现代卷烟流通程序。
(二)影响分析
将资源配置机制改革作为中心的烟草行业市场化取向改革是一种整体性、全局性的变革,对整个烟草行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包括行业发展理念、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营销管理等,其中,营销管理作为烟草企业全价值链中的一大重要构成部分,其承担着烟草企业的核心职能,基于此,烟草行业的市场化取向改革必然会对其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换种说法,烟草企业的营销管理活动便是烟草行业是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主要战略基地。
二、市场化取向改革背景下的烟草企业营销环境
(一)传统营销模式的弊端越发凸显
站在技术环境的角度看,最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活动中,曾经由人工进行处理的工作,如今已经全部交给计算机负责,各种各样的新型营销模式不断出现,互联网营销更是成为诸多行业发展所必须的现代化营销模式,但是,因为受到长时间的政策限制以及垂直化经营模式的影响,互联网营销模式在烟草行业中并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运用。虽然烟草企业在卷烟销售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可是在营销管理及营销模式上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营销方式。烟草行业推行的精准营销等现代营销方式,却因为没有很好的与信息系统相结合,其效果差强人意,往往停留在基本应用层面。
(二)消费理念变化对非市场化营销所带来的威胁
站在消费环境的角度考虑,尽管许多烟民不想戒烟和戒不掉烟的理由有很多,但是因为收到各种禁烟令实施以及吸烟有害健康的观点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顾客对烟草的消费量。此外,严格的控烟制度以及舆论宣传也对烟民的增长率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消费者的主动权将逐渐增大。然而,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之下,烟草企业很少与消费者主动进行直接地交流和沟通,只考虑到了零售商的层面,对最终消费市场了解不深。而在地方本位利益的驱动下,重点消费者所需的品牌并没有纳入生产消费计划,市场并不需要的品牌反而占据很大一部分生产计划,这就导致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小,在消费者越来越追求自主选择权的当下,烟草企业如果不能改变这样的营销模式,必定会造成企业发展与市场严重脱节。
(三)市场环境变化而导致企业营销模式过时
站在经济环境的角度看,一方面,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关税壁垒的保护已经逐渐被削弱,诸多行业都面临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尤其是垄断性行业。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改进和完善,曾经主要依靠政府进行经济调控的局面已经逐渐被改变,市场调节作用逐渐增大,这就迫使烟草行业逐步迈向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边缘。烟草行业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使其所拥有的国内市场逐渐变为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曾经对本土市场比较适用的市场营销战略在国际环境下的适用性大大减弱,一些商业公司在销售任务的驱动下,经常发生压量销售的行为,这种非市场化的行为不仅会对整个行业的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导致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大打折扣。所以,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将企业作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展的需要了,必须将这种“推式营销”转变为将市场和消费者作为导向的“拉式营销”。
三、市场化取向改革背景下的烟草企业营销管理优化策略
(一)实施市场化取向的品牌战略
面临促销限制增大、烟草消费量下滑等诸多问题所造成的市场压力,烟草行业最近几年一直将品牌集中化战略作为重点营销战略,经过行业的不懈努力,一些知名度低、销量十分有效的小品牌已经逐渐淡出市场,营销资源开始朝着重点品牌倾斜,品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该战略的实施已经取得良好成效,但是,站在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角度考虑,烟草行业的品牌化战略不应该仅仅从企业自身和行业的利益出发,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客户的需要,将客户的利益最为基本立足点。例如,在产品供应上,应将市场需求作为安排生产的最主要依据,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将卷烟品牌和规格进行集中,将优势营销资源进行倾斜。
(二)树立开放竞争的?I销理念
首先,面临广阔的国际市场,烟草企业必须制定更加科学的战略方针,按照自身实际条件寻求更加广阔的竞争空间,积极借鉴国外同类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不断在营销管理方面改进和创新。其次,面临国内市场,烟草企业必须树立大局观念,适应行业的市场化取向改革,逐步消除市场壁垒,创造一个公平、公开、透明的营销环境。逐步改变以往按计划分配卷烟,按计划生产卷烟的现状,而将市场的信息从消费端传递到生产端,实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产批零供应链关系。
(三)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观
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客户资源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消费者的地位尤为重要,因此,烟草企业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对消费者需求不够重视的现象,加大对市场调研的重视度,构建消费者数据库,逐步构建面向零售客户、消费者、工业企业的大数据库,培养大数据方面人才,研究适应烟草行业大数据方面的技术,全面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深层次挖掘消费者的需求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各品牌卷烟的产品特点及生产数量,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售后服务机制,最大限度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为消费者打造一个更加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
(四)以社会责任心引导公共吸烟场所建设
随着《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公共场所吸烟逐渐严苛,很多烟民缺乏合理的吸烟场所,各类公共场所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禁止烟民吸烟,忽视了烟民自身的权益。烟草行业应本着维护烟民的权益,保障非烟民不受侵害的角度出发,在机场、酒店、展馆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逐步建立吸烟场所,满足烟民的需求。也间接开辟了一方可以进行品牌宣传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