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搭配练习范文

时间:2023-04-06 11:5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词语搭配练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词语搭配练习

篇1

【关键词】语料库 并列连词 名词搭配

文献回顾

汉语与英语的语言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因而英语断句规则相当严密,结构非常清晰,相对于其他的衔接手段,连接是英汉两种语言最显著的差别之一。衔接手段有助于篇章语义和逻辑连贯,连接词是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误用逻辑连接词,造成英语表达缺乏逻辑或逻辑混乱。关于学习者词汇搭配的研究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学习者词汇搭配能力的欠缺,表现在搭配不地道、错误多、缺少变化、产出困难和产出性知识滞后等方面。如果将对比中介语分析与基于双语语料库的对比分析结合起来,就能验证某些存在于中介语中的语言特征是否是因为受到母语的影响而产生的。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用的中国学习者语料库是由陈建生等建立的非英语专业EFL大学生作文语料库。该语料库收录的是天津市各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所写的作文, 体裁为议论文,约1038篇, 涉及48个作文题,共174931个词。作对比研究的英语本族语语料库由《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和《泰晤士报》上的社论构成,共900篇,345946个词。这两个语料库都设置了自动词性附码,采用的附码集为CLAWS7,检索工具为Wordsmith Tools 4.0和antconc3.2.1。

本文采用antconc分别统计and,but,or和nor在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者语料库中的数量,使用Wordsmith Tools 统计society在两个库中出现的次数及其搭配出现的词。

数据分析

1.并列连词对比分析。经过卡方检验发现,学习者使用and, but和or显著多于本族语者,使用nor显著少于本族语者。具体数据见表1:

学习者语料库中and用于句首的标准频数为197次,在本族语者语料库中标准频数为113次。and和or作为逻辑连词有助于语篇的逻辑连贯,但中国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and, or的频率高于本族语者的使用频率,并不意味着中国学习者已经正确掌握了and, or的用法,过分使用显性连接词会影响语篇的连贯程度。写作不仅要求形式的连贯也要求内容的连贯,外语学习者习惯于把连接关系明晰化,表现出语言学习或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的特征(陈清,陈建生,2010)。朗文英语口语笔语语法的研究表明,but多用于口语中,书面语中则较多使用however和yet等连接词。中国学习者多用but的原因可能是写作中出现了口语化现象。在本族语者语料库中,共使用nor 84次,其中用于句首35次。而在学习者语料库中,共使用nor 6次,仅1次用于句首。说明学习者对nor用于句首的用法不熟悉。

另外,通过Wordsmith统计,学习者语料库平均句长为13.36,本族语者语料库平均句长为20.47,这说明本族语者使用复合句多于学习者,而学习者使用逻辑连接词却多于本族语者,进一步说明了学习者过多的使用了显性连接词。

2.名词society的搭配研究。对比两个语料库,society在本族语者语料库(总词数345946)中出现81次,在学习者语料库(总词数174931)中出现了559次,这可能是特定的作文题目导致学习者多用society这个词。

经分析,学习者在society这个词的搭配使用中,存在明显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以development为例,在学习者语料库中development与society的搭配力排在第11位,甚至在a之前,而在本族语者语料库中,与society搭配5次以上的词并没有development。学习者语料库中,development与society搭配基本都是以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ociety development组合形式出现的,这是学习者按照汉语“社会的发展”直译的搭配组合,是母语对目标语的负迁移。两组数据都有一定的“噪音”。

结语

本文借助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者语料库,对比分析了并列连词使用及名词society的搭配,发现中国学习者在使用并列连词时存在只注重形式连接,从而导致了过度使用连接词的现象;在society的搭配使用上,中国学习者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过度搭配使用了一些词。在英语写作中,学习者一方面要注意文章的逻辑连接,另一方面要注意词汇的搭配,不要受到母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Granger,S.H.J.& Petch-Tyson,puter Learner Corpor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M].John Benjamins B.V.,2002.

篇2

一、要重视字、词、句的训练

识字是重点。字词的训练要着重抓音、形、义结合,学用结合,进行形近字、同音字、形声字的组词,独体字和合体字的比较,常用偏旁的归类、笔顺规则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把学过的字分别归类。学生经过多次练习,就可掌握汉字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分析字形,培养他们自学汉字的能力,有效地巩固识字。

词语的练习,首先要抓好词的理解和运用。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先让学生把句子中各个词语的意思弄懂,然后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懂得句子是怎样通过词语准确完整地表达意思,结合讲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与词之间的联系、用词的准确性和句子的完整性。

如,课外阅读《我们的老师》一文:“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赶快走进教室。””赶快”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经过思考,懂得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并能造句。教师再问:“‘赶快’可以和哪些词语搭配在一起呢?”学生举出许多例子:赶快走,赶快做,赶快起

床……教师根据搭配的词语,再指导学生练习表达和写话。如:

我赶快起床。

弟弟摔倒了,我赶快

又如,经典阅读《农夫和蛇》中有一句:“它一醒过来,就咬了农夫一口。”要求学生理解“一……就”的意思,并用来练习说话。我把“它一醒过来,就咬了农民一口和“它醒过来,咬了农夫一口”这两句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哪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说,有“一……就”的一句写得好。农夫救活了毒蛇,毒蛇醒过来立刻咬了农夫一口,咬得又快又狠。加上“一……就……”,把蛇的凶恶、狠毒的样子写出来了。我告诉学生:用“一……就”表示前后两个动作接得非常紧凑。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就”的句式,并打开思路,可以适当提示。如:

他一有空,就

黑熊一下山,就

词语练习,还要注意经常将学过的词语进行归类、比较和辨析。经过多次练习,使学生对词语的特点逐步有所认识,对概念的理解逐步清楚,以后运用时就比较准确。如:

反义词填空:

寒冷的冬天, 的夏天。

农夫救活了蛇,蛇却咬 了农夫。

选词填空:(温和,温暖,暖和)

穿上了棉衣,我觉得很 。

妈妈 地对我说:“你要做个好孩子才对呀!”

春天, 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一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句的训练,使学生懂得用词要确切,表达意思要完整、清楚,言之有序。又如,改写句子的练习,使学生懂得,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但要通顺,要最确切地表达思想,我让学生思考:“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这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学生说:“还可以这样说: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选谁呢?”“大家都在想: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我问学生哪一种写得最确切、最好?学生说书上写得最好,因为“选谁呢?”是大家正在想的问题,是这一句的主要内容,放在前面比较好。这样讨论以后,再安排同类型的练习。

二、由易到难形式多样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如果练习形式单调,难度太大,学生就会疲劳、畏难、厌倦。因此,在组织练习时,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例如,说句子,可从说到写,养成先想后说、说好再写的习惯,把思维训练、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结合起来。开始要求不能太高,能写短句,写得通顺,错别字少就可以了;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训练时,先扶着学生走,也允许学生模仿,还可以提示一下,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例如:

1.先搭配成词语,再扩展成句子。

非常 非常高兴 非常高兴,

2.把句子写完整。

早上,太阳刚刚

火车刚刚

3.提示范围,一词多用。

干干净净

桌椅 书包

教室 衣服

4.仿写句子。

例:蔬菜的种类很多,有的吃根,有的吃茎,有的吃果实。

公园里的花开了,有的 有的 ,有的 。

下课的时候,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5.看图造句。

高兴(图:小朋友唱歌)

(图:小朋友游泳)

越……越……(图:大雨)

(图:火车开往远方)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入学时已经掌握了不少词汇和语言,但许多话不合逻辑。因此,从一年级起词句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进行逻辑训练。如,《蔬菜》一课,让学生把蔬菜归类。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例子。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概念划分的标准,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经常让学生进行词语归类的练习和组词成句、组句成

段、整理句子的练习,使学生知道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性,说话和写句都要做到意思正确、用词恰当、语句通顺、前后连贯。

篇3

对于“词语盘点”的教学,“读―抄―听”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三部曲。然而,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学时间的吝啬,使“词语盘点”教学显得索然无味,自然也起不到“盘点”的效果。因而,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对词语进行深入理解、有效积累和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四年级教材的“词语盘点”为例,谈谈“词语盘点”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多样朗读,变单纯正音为趣味理解

1.开展比赛,激发兴趣

“词语盘点”中词语的读音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已经落实,再次朗读是为了查漏补缺。为了改变词语朗读的乏味,采用适当的比赛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充分释放热情,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可采用的比赛方式有很多,如个别赛读、开火车赛读、轮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运用多种形式,读出词语的温度、读出词语的厚度。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较好地掌握了这些词语。

2.激活表象,再现意趣

教学“词语盘点”时,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有助于激活词语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如读到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争先恐后”时,让学生进一步想象:读着这个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画面感。学生舒展地联想、入境地朗读,读出了词语的内涵、读出了自己的情感,也加深了对词语的感悟。

一些词语的理解可以用演一演(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个神态对于学生了解词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画一画、听一段录音等多种方法。如演一演“专注”“气喘吁吁”等,画一画“鱼贯而出”等,然后结合评议进行说话造句理解。

二、巧妙练写,化单纯理解为有效积累

1.自主抄写,夯实基础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找一找,把难写的或易错的字圈出来,提醒大家,并在自己的本子上抄写几遍,注意把字写正确、写工整。

经过此番梳理,学生能了解到自己或他人书写的情况,对这些生字新词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然后要求学生选择容易写错的字词认认真真地再写一遍。这样,通过学生自主揣摩、互动交流,直面难写易错的字词,有效地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

2.趣味听写,促进理解

当学生有效地完成了词语的朗读和书写后,可以进行“听写大变脸”。除了边听边写,还可以边看边写、边思边写,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为了增强听辨能力,提高记忆能力,可以三个四个词语连着写,教师一口气报四个,学生边记忆边听写。为了检测理解能力,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还可以听写所报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或是根据教师动作神态的暗示写出相应的词语,甚至可以读一段话,让学生根据情境听写词语……对于学生听写中容易出错的词语,可以列个“错字排行榜”“别字小档案”等,加深记忆。

趣味听写盘活了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学习过程中习得了词语,积累了词语,奠定了语言学习的基础。

三、合理拓展,变单纯积累为活学活用

1.抓住特c,分类识记

有些结构相似、组成形式类似的词语会出现在同一组“词语盘点”中。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词语盘点”,我们可以让学生按词语形式分分类,并根据词的组成特点进行仿写:

白茫茫、金灿灿、笑盈盈(ABB);

郁郁苍苍、恍恍惚惚(AABB);

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AABC);

若隐若现(ABAC);

梨黄、葡萄灰、茄子紫(事物名称+颜色);

紫檀色、百合色(事物名称+“色”)。

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语盘点”,里面有十几个近义词组成的词语,像“捕捉”“返回”“肥沃”等,我们可以让学生照样子从中找到所有同类的词语,并进行积累和拓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同偏旁、反义词构词,含有反义词或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描写内容、感彩等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积累并仿写。

学生通过分类整理,不仅复习了词语,而且加强了词语间的联系。通过分类记忆,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语文知识。

2.借助词组,体会含义

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词组搭配,是词语理解十分有效的方法,更是一次尝试运用的过程。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语盘点”,根据词语的特点,可以设计以下几组词语搭配练习:

侦察( ) 多灾多难的( ) ( )腐烂

捕捉( ) 愚不可及的( ) ( )崩塌

揭开( ) 机毁人亡的( ) ( )侵蚀

避开( ) 异想天开的( ) ( )毁灭

在练习时,要求学生先根据原文进行搭配,然后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合适的词语可以进行搭配,争取越多越好。学生在一次次的理解、尝试、判断、运用中积累合适的词组,他们的思维过程被充分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增强了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3.结合语境,盘活积累

“词语盘点”教学要立足于学语文、用语文的目的。根据词语特点经常为学生创设运用词汇的语境,以用促学,增强了词语运用的灵活性,使习得的词汇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词语盘点”时,可以让学生从“词语盘点”中选择词语填空:

(1)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冰镇可乐,真让人(神清气爽)。

(2)(气魄雄伟)的三峡工程,凝聚了中国几代人的心血。

(3)看见他画出的小猫惟妙惟肖的样子,我也(跃跃欲试)了。

(4)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

(5)秀丽的玉女峰,在这(崇山峻岭)之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6)你看那黄河上的老艄公,一个个(神态自若),在惊涛骇浪中毫无惧色。

此类训练,盘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语言、内化语言,掌握用词的规律。

学习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词语盘点”时,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境界、绣花、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等词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再描写。这种“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内容”的练习,既巩固了词语,运用了词语,还培养了学生重组语言材料的能力。

篇4

【关键词】 词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输出;应用策略

一、词块理论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认知心理学、语言习得理论及语料库语言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眼研究语言中的“词语板块”现象,即人们在交际中频繁使用的、接受程度较高的多词板块结构。它们通常是固定的或相对固定的语言结构,兼有词汇与语法的特征,且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可作为整体存储在脑中,在构建句子时,能快速提取生成话语。

对此语言现象,各家所用的术语和分类不尽相同。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采用“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s)的概念,并将其分为四类:多词词汇(polywords)、惯用表达(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短语架构语块(phrasal constraints)和句子框架结构(sentence builders)。

Michael Lewis(1993)则提出“词块”(Lexical Chunks)的概念并力推“词汇法”(Lexical Approach),他将词块分为四类:单词(words)和多词结构(polywords);搭配(collocations或word partnerships),即以较高频率出现的单词组合;惯用话语(institutionalised utterances),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具有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 指形式和功能固定或半固定的语篇框架语, 包括转折词。

我们采用“词块”的概念对相关语言现象进行探讨。尽管词块的分类无统一标准,但由各家对其功能及类别的剖析可见,词块具有较强的语言生成力,可作为整体被存储,并在语言输出时被整体提取;以词块为单位学习和操练词汇,符合认知的基本规律,故词块理论出现后在国外得到较大的发展,在我国也被广泛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并逐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所采纳。

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词块教学法培养学生汉语输出能力的优势

我们在应用词块教学法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留学生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频繁使用课堂上学习的词块,可见词块积累对于培养留学生的汉语输出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1、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

强调语块的整体学习和记忆,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从一些费时费力的逐字理解过程转移到比单词大的单位,这样在获取所需信息的时候能实现较高的效率。以词块为单位构建词库,能高效增大积极词汇量;当学习者积累了一定量的词块以后,在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能将词块作为整体进行快速提取,“略过自下而上的心理过程的某些方面”,压缩语言编码加工的时间;且储存在学生脑中的词块就像构筑句子用的预制板块,稍加组装便能使句子成形。因此,词块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词块进行高效存取、快速再认和流畅表达,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语感,减少母语负迁移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来自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采用词块教学,让留学生对词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记忆和操练,可在学生脑中形成大量现成的汉语规范表达和正确的词语搭配,可有效减少来自学生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培养留学生的汉语语感,让学生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快速选取正确的词语,进行得体、地道的表达。

3、胸有成竹,增强学生自信心

应用词块理论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引导留学生在语库中储存汉语词块,并要求学生反复操练使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用汉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自信心;当留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常用词块以后,便胸有成竹,在相关语境中无需临时编造不地道的表达,而是直接提取现成的词语搭配,提高在大脑中获取语言信息的速度,缩短反应时间,缓解交际时的心理压力,提高留学生汉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增强学生用汉语进行表达的自信心,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三、应用词块理论培养留学生汉语输出能力的教学策略

对于来华学习的留学生来说,汉语词汇量大,语言结构复杂,因此,词语搭配便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尽管不少留学生掌握了较大的词汇量,并具备比较扎实的语法基础,但他们往往由于未能搭配好词语而不能进行流畅、地道的表达。针对此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使用词块教学法,注重词块的输入和输出,以期培养留学生的词块意识,促使他们重视并主动进行词块积累,从而培养汉语语感,并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和效率,提高其汉语输出能力。

1、循序渐进,培养留学生的词块意识

从留学生入学时起,就应重视培养他们以词块为单位学习和积累词汇、并持之以恒地在大脑中建立词块语库的习惯。譬如在学课文时,教师提前查找出课文中的常用句子结构、固定搭配和高频搭配等,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操练,并要求学生牢记;在口语和写作课上,教师根据教学主题为学生准备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块和框架结构,作为学生语言输出的预制板块以便进行语句组合和表达。总之,应引导学生用词块高效地扩大积极词汇量,用词块构建语句,提高汉语输出能力。

2、学以致用,设法提高新学词块的复现率

教师在课堂操练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词块识别、组合及应用等方式,在设定的情景中或指定的语言框架下进行口头和书面语言输出练习,具体操练方式可包括替换练习、句子重组、造句、情景对话和成段表达等,操练新学词块;譬如在学完课文后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成段表达语言框架,让学生进行填充式练习。课后应用也是巩固词块的有效方式,应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课文相关内容的小调查、写汉语日记、参加汉语沙龙等方法在课外应用平时积累的词块。

3、授之以渔,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高效学习词块

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识别词块的能力,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分组找出课文中的词块,再进行总结,并建议学生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分别标注出词语搭配组合、习语和熟语以及句子连接成分和句子框架等,让学生逐渐养成在课内外学习中辨别和积累各种词块的习惯。此外,运用语言学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学生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识记词块。如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学完新词块后应及时归纳复习,并通过开动各种感官进行多样练习和多次应用,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痕迹。

4、举一反三,注重归类学习与联想记忆

在运用词块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类似语言现象和词语搭配进行归类,并鼓励学生做头脑风暴式联想,在学习新词汇时帮助学生激活脑中原有的相关语言链接,对相关词块进行集合记忆。如在学习“鼻子不通”时,总结表示健康状况的词块:头疼、感冒、喉咙疼、发高烧、拉肚子……学习“然而”时,联想总结其他表示转折的词块,如:但是、可是、只是、不过……在这种教学方法的促进下,留学生在较好地掌握了某个词语的搭配规律以后,往往能触类旁通,将其应用于类似语境及语言现象,其脑中的词库也能逐渐系统化,在输出使用时能更得心应手。

四、结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词块理论,有助于留学生形成系统的积极词汇词库,在使用时能快速提取合适的词语,地道、准确地表达思想,有利于培养留学生的汉语语感并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显著提高留学生汉语表达的得体性及流利性。值得注意的是,语块教学的核心是词与词的搭配,而词语搭配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特别是积极词语的搭配。因此教师在应用词块教学法时,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才能切实促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并提高其汉语输出能力。

【参考文献】

[1] Nattinger, J. & DeCarrico, J.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 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3] 周健.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暨南学报,2007(1).

篇5

关键词:对外汉语《桥梁》教材 注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94

1 绪论

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教材研究成为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的教材主要是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主导思想。在对外汉语教学生词是留学生首先遇到而又必须掌握知识。词语释义法的研究是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课题之一。为了让第二语言学习者更方便学习,大部分教材都采用英语注释汉语词汇。可是英注容易让学习者以英语思维方式思考汉语词语语义、语用,产生错误,所以很多研究都主张应该重视汉英或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分析,强调母语和目的语词语对比在教材编写中的应用。

“不同语言语汇单位之间,除了专有名词和单义的术语以外,基本上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更不可能是一种‘一对一’的关系”。(胡明扬,1997)中高级水平的学生所产生的偏误主要是语内的过度泛化。我们有必要研究教材注释,探究注释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影响的负面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2 《桥梁》生词注释中存在的问题

我现在任教于万隆国际外语学院,负责三年级综合汉语教学,采用的教材是由陈灼主编,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桥梁》。《桥梁》的生词注释体例是依次列出生词、词性、汉语拼音、英文注释、法文注释、HSK词汇等级;其次会选重点词汇进行词语搭配和扩展的讲解;最后是某些重点词汇的语法释例。

2.1 词汇意义

2.1.1 注释义大于生词义

如:大小(名)size

Size有“码、号”和“大小”,学生依照注释的英语词语的习惯来判断“大小”的意义和用法,导致“这双鞋子没有我的大小”或“我需要大的大小”这种句子,“大小”使用范围是受到限制的,有些地方需要换成“码”。

2.1.2 生词义大于注释义

如:知识分子(名)Intellectual

“知识分子”在中文里指的是具有较高文化的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比如医生、教师等,“intellectual”指的是在学术上相当有成就的人。按照这种解释,学生在理解“知识分子”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缩小词语原有的意思。

2.1.3 英语译释过分繁琐

“词性标注最好立足于本课用例,词汇在课文语境中意义单一,词性也单一。”(齐燕,2009)过分繁琐的英语注释让学生在选择用词上产生困惑,抵触汉语。

如:鞋店(名)shoe store.shoe shop

宣言(名)declaration:manifesto

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注释是多余的,如“鞋店”的注释中store和shop是一个意思,,没必要重复注释;有些注释给出了太多的义项,不利于学生学习。

2.2 语法意义――英汉词语搭配不同

如:排除(动)remove;get rid of

Remove和get rid of包含“排除”的意思,但是remove的基本义翻译成中文有“移动、开除,调动,脱下”等意义,同时get rid of有“摆脱”的意义,当学生想表达As soon as the cake is done,remove it from the oven.时就会说成“蛋糕一烤好就把它从烤箱里排除”。Remove在英文中的经常搭配clothing、stain等等,而“排除”在中文中的常用搭配时是“排除隐患,排除可能性,排除危险”等等.不考虑词语搭配的注释就会导致学生造句时词语搭配错误。

如:弄(动)to do,to make,to deal with

这个注释虽说已经尽量从多方位注释词语了,可是仍然没办法包括“弄”的搭配,学生会造出“我晚上弄一些问题。”这种句子,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其可搭配的宾语,当然这也跟“弄”这个词适用范围较广、所搭配宾语没有特别确切的范围有关。

2.3 色彩意义

2.3.1 英汉词语感彩不同

如:“狗”dog,一般来说,中文里给“狗”赋予的感彩多为贬义,如“走狗‘ ’、“狗腿子”、“狗急跳墙”等,在英文里,与”dog”有关的词语具有褒义的则有很多,如”a lucy dog”(幸运儿)、”a jollydog”(快乐、有趣的伙伴)、”work like a dog”(拼命苦干)等。

2.3.2 英汉词语语体色彩不同

如:请示(动)request( ask for)instructions

学生看完教材注释以后说“打扫完房间,我向妈妈请示还有没有需要我做的事情”。学习者意识不到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就常会说出来一些不符合场景的句子。

2.3.3 英汉词语文化附加义不同 汉语里“吃醋”一词,若仅用“to have vinegar”来直译恐怕无法表达中国男女感情中“嫉妒”这一涵义。“猪”在中国文化中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是完全贬义。上古时期,猪是衡量勇敢的尺码。人的素质以猪事为坐标来衡定,如“敢”字,有徒手提猪以示勇敢之意。现代,猪老实可爱被很多人视为宠物,所以有“猪宝宝”、“猪猪宝贝”等词语,“猪”对译为pig,在印尼这样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宗教国家就会让学生们一头雾水。

3 教材生词注释各种问题的相应解决办法

3.1 利用反义注释提高英语注释的准确度――针对词汇意义问题

如:奇怪(形)strange,abnormal

”strange”常见的意义可表示奇怪,也可表示陌生。因此,一定要有相应的反义词加注才行,要注释的意义为“奇怪”时,要用“不奇怪”这个词的否定来限定范围,而若要注释“陌生”时,就要用“不陌生”这个词的否定来注释。因为汉语中反义词不一定是一对一的形式存在,所以在选择反义词时必须经过仔细考察和筛选才能确定的,而不能随便用一个反义词的否定。

3.2 利用词性的标注来区分词的用法――针对语法意义问题

3.2.1 用v0与V来标注动宾结构的动词

如:谈话VO

to chat; to talk

留学生看到VO的注释之后就明白这个生词本身就是动宾式,便会避免在其后再加上宾语“我想谈话他”之类的病句。

3.2.2 用RV标注述补结构的动词

如:完成RV finish; have done

没有RV的标注,会使学生认为该词是可以自由使用,不受结果补语的限制,根据简单的英语注释理解,会比较闲惑,不太明白他们的区别及各自的意义。

3.2.3 括号加注常见搭配用法

如:排除(动)remove;get rid of( trouhles,dangerous)

括号中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明白“排除”的搭配范围限于“闲难”、“危险”之类的词语,能够把remove和get rid of中合适的搭配挑选出来减少上文提到的偏误。

修理(动)to repair (material ohject)

Repair在英语中既可以和具体事物搭配也可以和抽象的事物搭配,而“修理”只能和具体实物相搭配,不能和抽象事物搭配。material ohject限定了事物的范围,学生们就可以明白“心灵的创伤”这类抽象的感觉不能做“修理”的宾语。

3.3 从语用角度注释生词――针对色彩意义问题

3.3.1 加注感彩意义

当英语中无法找到完全同样感彩时,此时应从语用角度“加注”处理。

例如:狗(名)dog(褒)。

3.3.2 加注语体色彩意义

《桥梁》以记叙文为主,课文中采用的生词主要是书面语体,有的是中性语体词既可用于书面又可用于口语。赵金铭认为口语体内部的谈话语体、论辩语体、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内部的公文语体、政论语体、文学语体、科技语体,在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等语体特征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赵金铭,2004)

请示(动)request( ask for)instruc,tions(书)

抵达(动)to arnve(书)

3.4 建立与教材相配套多媒体学习系统

目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课文和练习部分,词语的注释问题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编者可以建立配套多媒体学习系统。多媒体学习系统可以增加词汇介绍篇幅、利用音频、视频等先进的技术对学生进行多维度教学,提高学生对生词的记忆,也可加人大量生词实例展示,和生词相关练习,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掌握词语的使用方法,提高单词学习趣味性。多媒体学习也可以添加课下学习资料、增加学习的难度。

4 结语

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对笔者任教期间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桥梁》生词注释中存在的问题教材进行了逐一分析,在具体操作上给生词注释提供明确的帮助,希望有助于教材生词的编写。

参考文献:

【1】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12 -17.

篇6

关键词:词汇阅读;技巧;方法;复习;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73-01

新疆汉语高考试题是由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和写作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阅读理解分为词汇阅读和短文阅读两部分,书面表达由关联词填空、汉语句子的顺序和多项定语和状语的排列三部分组成。词汇阅读在阅读理解中占20多分,由此可见,词汇阅读在新疆汉语高考试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如何有效提高高三复习的质量就显得尤为迫切,现在我就自己这些年在汉语教学中如何让有效提升高三词汇阅读的复习质量谈谈自己的看法。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提升这类题型的复习效果,就要充分了解这类题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这样才能提升复习效果。这类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词汇量以及对词义理解的准确性,对词义的准确把握是考察的核心内容。同时这类题型也是一种综合性测试,也就是说这类题型的考查不仅仅限于词语的层面上,而是从语篇的水平上来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特别是常用词语知识的能力。这种题型要求考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法功底,还需要具备较好的语篇分析能力,对常用词汇、常用的习惯用语,词语的语义差别和使用范围有较好的掌握。了解了词汇阅读题型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就要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展开阅读复习。我们在复习这一类这一类题型时,首要的就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词汇是基础,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学生见得多、识的广,拿到考卷次才不会慌张。高考汉语考试说明中就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应累计认识现代汉语常用字3000个以上,掌握其中的3000个左右;高中阶段累计认识现代汉语常用词8000条左右,要求掌握其中的7000条左右,并能在口语交际、阅读和作文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由此可见,词汇量的积累在高中阅读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但离我们高考要求还有一段差距,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除了讲深、讲透习题、试卷中出现的词汇外,还要继续让学生积累词汇。我们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可将习题、试卷中出现的一些新词让学生圈划,利用第二节课的几分钟听写,来巩固学生上一节课出现的新词。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通过一年的复习,又可以掌握很多词汇,进而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篇7

首先,语感是言语能力的核心,培养语感是达到语文教学特殊目标的必要途径。

语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对言语内涵的一种直觉能力。学生语言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语感直觉或习得语言。语言是认识系统的一种,但语言习得与一般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机制,它对知识、理论的依赖远不如对言语主体的心理因素和精神操作的依赖重要。这种言语主体的心理因素和精神操作实际上就是对言语对象的感觉、领悟和直觉地把握,就是语感。语言习得的关键是语感的生成、发展和提高。人对语言的使用也更多地依赖着人的心理因素和精神操作。有语言习得,才有语言的使用。

当代语文学科的特殊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中的言语交际需要,因此它属于语言这个大范畴。所以不管理解语言,还是应用语言,都得靠语感。

培养语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读懂、听懂、写通、说通,而且听得真,懂得深,说得好,写得美。学生的语感能力愈强,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愈强。缺乏语感,即使学生学了不少语文理论知识,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因此,只有抓住语感这一根本,语文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完成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这一任务,培养语感是达到语文教学特殊目标的必由之路。

其次,语感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和条件,培养语感又是语文知识教学的最终目标。

语感体现了汉语言的特点和个性。汉语词汇丰富多彩,语言结构灵活多样,表现手法生动形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尽可能地积累语言材料,尽量丰富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领悟能力。吕叔湘先生说:“语感是总的名称。里边包括语义感,就是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的敏感;当然还包括语音感。”因此,我们看到课本里有些练习题就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设计的。如:为了培养语义感,选择同义词,辨别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等,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词义的轻重差别、范围大小、感彩、语体色彩以及词语搭配习惯等的敏感,以此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的语义感;为了训练语法感,多做关联词语和辨析病句的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句子结构、句子成分搭配、词语顺序等方面的敏感,以此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的语法感;另外课本中关于汉语拼音的练习,声母和韵母之间区别的练习,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语音感。

再次,培养语感可达到塑造学生思想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篇8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了解乡村房屋建设的变化情况,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农村变化很大,农民重视教育,希望孩子们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

3.学会6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新偏旁。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3.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写好课后2、3题),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改革开放后,有些农村起了很大变化,重视教育,希望孩子们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农村的变化。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理解题意。

1.指名读课题,板书:

2.课题“哪座房子最漂亮”是一句问话,谁说说它让我们回答什么问题?(说说哪一座房子是最漂亮的)“漂亮”是什么意思?(好看,美观)“最漂亮”呢?(特别好看,美观)

师述:这课书从课题上提示我们通过学习找出最漂亮的房子,这最漂亮的房子是做什么用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己练习读课文。

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一共有四句话,1~3行是第1句,2~6行是第2句,第7行是第3句,第8行是第4句)

3.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在好多漂亮的房子中最漂亮的是小学堂)什么是小学堂?(就是小学校)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座前果香后成

(三)细读课文,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1.观察插图,对最漂亮的房子有个初步认识。(出示插图)

(1)图上画的都有什么?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远处有小山、房子、农田、树,近处有果树、小学校、小河、鸭子)

(2)这是什么地方?(农村)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远处的山、田野、近处的小河和在河水中浮水的鸭子)

(3)这些房子中哪一座最漂亮呢?(小学校的房子最漂亮)

(4)小学生们正在做什么?(同学们正在课间休息,做各种运动)

2.自读第1段课文,想问题:新房子是什么样的?(自读2遍课文,自答问题,同桌讨论)

(1)指名说“新房子是什么样的?”(第2、3行)

(2)“一座房,两座房”是不是说就有两座房?(不是,是小朋友在数村子里盖了多少座新房)

(3)课文怎样讲新房子的样子的?(齐读)

(4)房子用了什么颜色的瓦,抹成了什么颜色的墙?“青青的瓦”指的哪儿说的?(房顶上铺的瓦)什么房子才能是“白白的墙”呢?(新盖的房子)板书:青青的、白白的。

(5)“青青的”和“青的”,“白白的”和“白的”意思一样吗?(“青青的”、“白白的”是说瓦的颜色很青很青,墙的颜色很白很白)

师述:青瓦是质量很好的瓦,这一行话从颜色上讲房子是新的,又坚固,又美观。自己读读,读出句子的意思。

(6)读读第3行,想“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介绍的新房的门、窗的什么特点?(门很宽、窗子很大)什么样的房子才能开这样的门窗?(房间很高,很大)板书:宽宽的大大的

(7)“宽宽的门,大大的窗”说明房子怎样呀?(房子又高又大,屋子里很明亮)

(8)小朋友们在数新盖的房子,房子这么漂亮,他们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一座/房,两座/房,

青青的/瓦,白白的/墙,

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9)小结提问:农村为什么会盖了这么多漂亮的新房呢?(引导学生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面貌起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富裕了,才能盖这么多的新房)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富裕起来的农民,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要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科学的人,长大更好地为建设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句义、词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座前果香后成

2.朗读课文第1句。

(二)学习课文第2句。

1.练读2~3遍。

2.思考问题:“三座房,四座房”是不是说小朋友数了数一共有四座新盖的房子?(不是)那是什么意思?(这句和第1句“一座房,两座房”意思接着,第1句是表示小朋友开始数新房的数量,这句是继续数,都是说明新房子很多)

3.新房子周围有什么?(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

板书:花果香

树成行

(1)“花果”指什么说的?(地上种的花草和树子结的果子)

(2)“花果香”指什么说的?(地上种的花草发出的花香和果树上成熟的果子散发出的果香)

(3)为什么能闻到“花果香”呢?(因为栽培了很多花草,种植了很多果树)

4.房前这么美,屋后怎样呢?(屋后树成行)

(1)怎样才能“树成行”呢?(①树种的数量多;②种的树排列的整齐)

(2)从“树成行”看出什么?(农民有计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

5.引导学生看图,加深对“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的理解。

6.农村为什么会有这么优美的环境呢?(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富裕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养花植树,既美化了环境,又改善了生活条件)

7.指导朗读。

农村人民的生活好了,小朋友们生活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心情该多么舒畅,欢快呀,请你把他们的好心情读出来。

房前/花果香,

屋后/树成行。

(三)学习第3句话。

1.学生练习朗读2~3遍。

2.小朋友们数着数着就想到了什么问题?(哪座房子最漂亮)

3.看图,说说哪座房子最漂亮?(小学堂)板书:小学堂

(1)“最漂亮”是什么意思?(在全村所有的新房子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小学堂最漂亮)

(2)看图说说小学堂“最漂亮”在哪些地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①整体结构美观:红色尖屋顶、绿门窗、白白的墙。

②门廊造型美观:突出三角形屋顶,粗大的粉红色的柱子,绿色宽阔的大门,白墙上的黄色专栏,屋顶上三角形白墙上的队徽,构成了整体色彩、造型的美观。

你们看小同学们学习、生活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多么幸福,多么愉快呀!他们数着全村的新房,就数自己的学校最漂亮,他们多么自豪呀!

请你们读出小同学的自豪感。

哪座房子/最漂亮?

就数咱们的/小学堂。

(四)练习课后第2题。

出示小黑板:

1.有哪几个词语是形容物体的颜色的?(青青的,白白的)哪几个词语是形容物体的大小的?(宽宽的,大大的)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法知道哪两个词语搭配在一起合适。

(1)用“宽宽的”与“门、窗、墙”三个词都搭配一下看哪个合适。

(2)其他的两个词语让学生自己练习一下。

3.也可以用问答的形式进行搭配,什么样的瓦?什么样的窗?什么样的墙?什么样的门?(让学生一一分别回答)

(五)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第2题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6个生字:座、前、果、香、后、成。认识新编旁“广”,广字旁。

(二)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三)学习朗读问句和陈述句,注意语气。

(四)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检查对生字读音掌握情况。

2.朗读全文。

(二)学会6个主字。

1.座,zu^,拼读音节,读词语:一座。

(1)理解词语:“一座”是什么意思?(指房子的数量)师述:“座”在本课是表示量的词,和“把、个、口”等相同,“一座”是表示建筑物或较大的物体的数量词,如,一座房子,一座高山,一座宫殿,一座石桥。

(2)识记字形,学生自学后讲方法。(座,zu^,半包围结构,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外面是广字旁,里面是“坐”字,一共10笔,一座的座)

(3)同位同学互相检查记字形情况。

(4)扩大对字义理解,口头组词语。

一座座位座次座钟星座

(5)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第一笔点,离边线三分之一处点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在上半格中间。第三笔竖撇,从左上格中心点左边起笔,到左下格中心点左边收笔。“坐”宇压竖中线,左右对称。

②教师示范,学生仿写字头。

2.前,qi2n,拼读音节,读词语:房前。

(1)识记字形,学生自学后,教师辅导学。

用笔画加部件的记法,上中下结构,上面是点撇(),中间是一横(),下面左边是“”,(),下面右前是立刀,(前),一共9笔。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检,教师抽查。

(3)口头组词语。

前进前面前方前天前途

(4)指导书写。

①整置:上小下大。

②笔画、部件位置:一笔点,点在左上格右侧中间。二笔撇,左右上格右侧中间。三笔大横在左半格离边线三分之一和离横中线四分之一的交叉点起笔,写斜横,到右半格离边线三分之一处收笔。下面的“”第一笔竖,在左半格离边线三分之二处,压横中线起笔,到左下格中心点斜右下方收笔。第二笔横折,到竖中线顿笔写折。直压竖中线,过“竖”写钩。“右”边立刀,占左半格三分之一。

3.果,gu%,拼读音节,读词语:花果香。

(1)识记字形,学生自学后讨论发言。果,gu%,独体记,上边是扁日(曰),下边“木”字一竖穿过“曰”,(果),共8笔,花果香的果。

(2)口头组词语。

水果苹果如果结果果实

(3)指导书写。

找准位置,上面“曰”在横中线上,上半格正中间。下面“木”,一笔大横,斜压横中线,二笔竖,直压竖中线,最后两笔撇捺。都从横竖交叉点起笔,各自在左、右下格中心点左、右两侧收笔,两个笔画左右对称。

4.香,xi1ng,拼读音节,读词语:香甜。

(1)识记字形:自学讨论。(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禾”字,下面“日”字,合起来是“香”字。一共9笔。香甜的香)

(2)用找反义词的方法,理解词义。

与“香”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臭)

(3)指导书写。

①整置:上大下小。

②部件位置:上面“禾”字过横中线,撇,捺过横中线到离边线三分之一的地方。下面“日”在竖中线上。

③教师示范,带写字头。

5.后,h^u,拼读音节,读词语:屋后。

(1)识记字形,学生自学,指名问。(h^u),后,用笔画加部件的方法记,半包围结构一笔横撇“”,二笔竖撇“”,三笔横“”,下面是“口”字。一共6笔,屋后的后。

(2)口头组词语。

前后后退后方后天

(3)与“后”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前)

(4)指导书写。

①找准笔画位置。第一笔横撇,从竖中线起笔,撇向左上格中心点下方。第二笔竖撇,左半格中间,撇向左下格中心点斜下方。第三笔横,靠第二笔竖撇起笔压横中线,到左半格中间收笔。下面“口”,占下半格中间。

②教师一笔一笔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6.成,ch6ng,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按笔顺记字形,教师辅导学生,一笔横(一),二笔竖撇(厂),三笔横折钩(),四笔斜钩(),五笔斜撇(),六笔点(成)。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检,教师抽查。

(3)口头组词语。

成功成立完成成长成人

(4)指导书写。

①找准每一笔的位置。一笔横,从左上格中心点下方起笔写斜横,到右上格中心点右下方收笔。二笔竖撇,到左下格中心点左边收笔,三笔横折,压横中线写横到中心点顿笔写折,写左斜钩。四笔斜钩,离上边线三分之一处,压竖中线起笔,写斜钩过右下格中心点收笔。五笔斜撇,在离竖中线三之一处。横中线上方起笔,撇向竖中线,与“”对齐。六笔点,点在右上格中心点上方。

②教师一笔一笔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三)指导朗读句子。

1.师述:这四个句子中有两个疑问句,句子标点是问号(?)的句子,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表示疑问,用问话的语气读。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其中有两个句尾标点是句号的句子,是陈述句,是要告诉人一件事的句子,读时语调要平缓,语气要肯定。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2.同桌同学互练问句和答句。

3.让同学自己练习第二组句子的读法,教师指名读做检查。

(四)指导背诵。

1.填空式背诵练习。

一()房,两()房,()()()瓦,()()()墙,()()()门,()()()窗。()()房,()()房,房前()()(),屋后()()()。哪座房子()()()?就数()()()小()()。

2.提问式练习。

(1)新房子是什么样的?

(2)周围都有什么?

(3)哪座房子最漂亮?

(五)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写出反义词。

前—()ch^u—()

篇9

一、在语言学习中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在默读中捕捉句子的语病所在,进而准确辨别出语病来。这种辨别法的应运原理是语感。朱光潜说过: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了很多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便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学习中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正因为语感具有直观性,很多语病就可以借助“读”来让它显形。例:我们每个人都应不遗余力地为祖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自己的贡献。

此例属语序不当,应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找句子主干,即找出句子的主、谓、宾中心语,看句子成分有无残缺、赘余或搭配不当的现象。

(一)审句子的主干实践证明,大量的语病都犯在句子的主干上,所以,我们在找语病的时候,可以此作为辨析的突破口。拿到一个句子后,先审读句子的主干,看看句子成分能否搭配,有否残缺,句意表达是否杂糅等。例: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提高”与“专业技术人员”搭配不当。

(二)审句子的枝叶也有部分语病犯在句子的枝叶上,这一类语病主要是搭配不当、词序不当、成分赘余、表意不明等。例: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此例属搭配不当,“一台”与“剧本”冲突。

三、很多语病都附带有一些显著的标志,抓住语病标志,弄清语病方向,那么,准确辨别语病也就变得较为轻松了。

(一)句中有“能否”“是否”“强弱”等词语时,考虑句子是否前后照应。例: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此例犯了前后照应不对称问题,可在“在于”后面加“能否”,并将句中的两个“要”字删去。

(二)句中有多个否定词,考虑是否滥用否定,将语意说反了。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此例犯的是滥用否定,结果将句子的语意说反了,可删去“不足”“不当”。

(三)句中有“和”“同”“以及”等词语,考虑是否表意不明。例: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此例属表意不明。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也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副总经理”跟他是同伙。

(四)句中有多个并列成分,考虑词序是否得当、概念有否交叉、搭配是否妥当等。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报刊”就是报纸和刊物的合称,不能与“杂志”并列,“一切出版物”又包括“报纸”“杂志”,两者也不能并列。

(五)句子以“通过”“由于”“对于”等介词或介宾状语带头的,考虑主语是否残缺、主客是否颠倒。例:初始阶段,由于对淮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应删除“导致了”。

(六)句中出现关联词语,考虑关联词是否误用,词语位置是否恰当,关联词语带出的句子语意有否颠倒等等。例:因为技术方面的原因,本省生产的零部件质量不是比外国厂商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外国厂商的高。

此例的“不是”应放在“质量”前,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分句的主语应置于关联词后。

(七)句中出现数量短语,考虑是否犯了成分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或语序不当等问题。例:1.根据各地调查统计显示,多数投资者只敢把30%~50%左右的资金投入股市。

2.日前,记者走访了四个浙江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请他们谈谈对今年高考“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看法。

3.天津市妇联最近进行的一项千户家庭阅读情况调查显示,市区只有12%的家庭有读书的习惯,比5年前下降了3倍。

以上三例均含有数量词,都存在语病。例1应删去“左右”。例2“四个浙江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表意不明,可改为“浙江省四所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例3数目的减少、下降不能与倍数搭配。

(八)句中有“这”“此”“他”“它”“自己”等代词,考虑是否表意不明。例:“五一”假期刚过,赵鹏宇就亲自来到王教授家。请他把自己即将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再认真校对一遍,确保准确无误。

“自己”是指赵鹏宇还是王教授,表达不明确。

(九)句子以“是”“就是”“成了”“成为”构成判断,考虑主宾搭配是否恰当。例: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主宾搭配不当,应将“物种”改为“现象”。

(十)句中出现长宾语,考虑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例: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篇10

一、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读语文和英语各10分钟,剩余的10分钟预习当天要学的课程。

二、每天背5个单词

三、按时完成当天学校布置的作业的作业。

四、做多点关于当天学到的数学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