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复仇记范文
时间:2023-04-08 06:5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白雪公主复仇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白雪公主与猎人》;后现代主义;戏仿
一、引言
好莱坞奇幻冒险影片《白雪公主与猎人》于2012年6月在美国上映。影片颠覆了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故事,利用人物与情节的再创造为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白雪公主的故事。电影的人物和故事主线沿用了童话中的设置,而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却与原著南辕北辙,影片更多地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角度,讲述了一个全新的“白雪公主复仇记”。这种创作是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中的戏仿。《白雪公主与猎人》是众多颠覆原著的后现代主义创作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通过研究《白雪公主与猎人》中经典的戏仿手法,以图更深刻地感受好莱坞奇幻冒险电影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并且对影片传达的深层意义进行更清晰的解读。
二、从纯真公主到坚强女战士――白雪公主形象的戏仿戏仿,顾名思义,其本质上是一种“仿”,即将其他作品中的内容借用到自己作品中;而在目的上,它是一种“戏”,戏仿大多以诙谐游戏、调侃世事或是致敬某种精神为目的。例如周星驰的许多经典影片,都采用了戏仿的手法,借用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或是故事传说,进行二次创作与全新演绎,既富有趣味性,又能将许多深刻的道理隐喻到故事里。戏仿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创作的重要手法。
影片《白雪公主与猎人》戏仿的便是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白雪公主》的故事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主创人员巧妙地利用了白雪公主在全世界影迷中广泛的知名度,为自己的影片创作首先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
童话主要面向儿童,充满了浓厚的幻想主义色彩,人物形象也都很单一,一般只分为两种,善良的和邪恶的。而白雪公主就是一个经典的善良角色,她的品性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纯洁雪白。白雪公主一出场就惊艳了世界,她的皮肤白得像雪一般,双颊红得像苹果,头发乌黑柔顺,是一个人见人爱的美少女。白雪公主非常有爱心,她经常和动物一起玩耍,给动物好吃的食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喜欢白雪公主。这样的白雪公主符合小孩子的幻想,可白雪公主的美丽招致继母的嫉妒,在继母那些看起来并不高深的计谋面前,纯洁的白雪公主毫无抵抗之力,屡次因为轻信别人而惨遭毒手。最终,白雪公主吃了王后给的毒苹果后昏倒在地。白雪公主毫无自救的能力,虽然最后得到了一个幸福的结局,可纵观整个故事,白雪公主幸存下来与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无关,她先是遇见了善良的小矮人,在丛林中收留她,死去以后又遇见了王子,王子吻醒了白雪公主,挽救了她的生命,并且给了她幸福的婚姻。
影片《白雪公主与猎人》则对白雪公主这个角色进行了颠覆性的二次创作。影片中,最初的白雪公主与童话中一样,美丽单纯,善良天真,她曾经对一切都充满了爱,连对不怀好意的继母都心存好感。后来,白雪公主面对了父亲惨死,国家被毁,自己被王后囚禁在北方高塔上11年之久,白雪公主再也不是当初的白雪公主。幽禁高塔的时光里,白雪公主从未放弃活下去的希望,她要为父报仇,她要解救苍生,她不再单纯可爱,不再听天由命,她凭借自己的智慧逃出高塔,去了黑森林。逃出去的路程何其艰难,她不再只是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她放下了自己作为美人的尊严和忌讳,从肮脏的下水道侥幸逃生,她扯下象征贵族的裙服,在泥潭里跋涉。遇到猎人后,她更是展现出自己优秀的社交能力,区区几句话便说服猎人和她一起对抗女巫,她的冷静机智令我们佩服。在猎人遭遇巨魔袭击的时候,白雪公主奋力冲上去保护猎人,丝毫不顾个人安危。重遇威廉的时候,她虽然万分喜悦,可却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像童话里的公主一样和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她还不能安逸,她还有国仇家恨要报。最终,白雪公主成功化身为身怀绝技的盔甲女战士,杀回城堡,白雪公主勇猛无比地剑指王后,为死去的父王报了仇,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影片的结局,白雪公主并不是成为王子的妻子,而是加冕成为女王,接受群臣的朝贺。
电影中全新的白雪公主更加符合后现代社会的社会价值观,童话中的公主是王子解救的,而电影中的白雪公主是自己解救自己,并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幸福。在现代社会中,童话都是骗人的,所谓的白马王子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是不存在的,女性要想获得幸福,并不能只依靠美丽善良,更多地要靠自己不放弃的坚韧精神,要自立自强,大胆坚强地实现自己的目标。白雪公主之所以是最美的人,不仅因其美丽的外貌,更多的是其善良和自强自立的灵魂。影片中的白雪公主不再任人宰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悲惨遭遇后,她并没有被逆境打败,反而点燃了一颗强大的复仇之心。白雪公主长大了,她不再是个徒有其表的花瓶,不再需要躲在王子的怀抱里寻求安逸,她在猎人和七个小矮人的帮助下手刃王后,一雪前耻,堂堂正正地将王冠戴在自己头上。白雪公主用自己坚强的内心和有力的双手成全了自己,她的坚强独立符合当代社会对于女性的价值要求,这样的白雪公主成功地获得了影迷的认可,是对白雪公主形象非常成功的戏仿。
三、从女巫到腹黑女――王后形象的戏仿
童话中,坏人的代表一般都是继母或巫婆,而《白雪公主》中第一反面人物王后,既是巫婆又是继母。在童话中,王后之所以凶狠嫉妒是因为她本身是一个巫婆所变,她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费尽心机地要杀死白雪公主,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这样变态的嫉妒心理在正常人的世界是少有的,格林兄弟为了让故事更顺畅,给王后设置为巫婆的身份。巫婆是最黑暗、最邪恶的群体,她们处心积虑地做任何坏事都变得有道理。
而真实世界里并没有巫婆,人性本善,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变得邪恶,那么王后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极端而又邪恶的人呢?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对王后的形象进行重新塑造,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更加饱满的王后形象,她的邪恶是有原因的,影片深层次挖掘了王后变坏的原因,让我们看到王后背后同样悲惨的故事,王后可恨,却也可怜。王后名叫雷文娜,一出场便以楚楚可怜的战俘形象征服了国王的心,国王将雷文娜带回城堡并决定与她成婚。雷文娜在嫁给国王之前,曾对幼小的白雪公主说:“当我是小孩的时候,我也曾失去了母亲,我无法取代你的母亲,永远不能!”由此可见,王后幼年丧母,母爱的缺失令她具有冰冷的心肠,她不会做一名母亲,因为她自己都没有母亲。王后曾说过她小时候曾目睹亲人惨遭杀害,也曾经和弟弟一起沿街乞讨,做一个小乞丐。这样悲惨的遭遇令雷文娜的心灵逐渐晦暗,她逐渐开始仇视和怨恨这个世界,一个童年如此不幸的孩子,长大以后变成凶狠无情的人并不奇怪。新婚之夜,雷文娜对国王说:“我曾被一个像您这样的国王糟蹋过。”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得知,雷文娜长大以后的日子也并非一帆风顺,她曾受过男人的迫害,这样的强烈刺激更加成为雷文娜蜕变成恶魔的催化剂。雷文娜从没感受过亲情,也不相信男人,不相信爱情,在做乞丐时饱受白眼,让她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愤恨。因此,她变得无心无情,她只在乎她的美貌和权利。她喝下了能令她青春永驻的魔咒,毫无留恋地手起刀落杀死了自己的新婚丈夫,夺走了他的国土,将年幼无知的白雪公主囚禁在北方的高塔之上,并残暴地讨伐其他国家,不断扩张自己的版图。当她得到消息,已经长大的白雪公主注定要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取代她的地位之时,恼怒的雷文娜询问自己的宝贝魔镜,魔镜告诉她,只有杀掉白雪公主才能维持她世间最美的称号和国家统治者的地位。得知白雪公主逃出高塔,逃往黑森林之时,雷文娜派出自己手下的猎人埃里克去捕杀白雪公主。从始至终,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雷文娜都是唯我独尊的,她在毁灭世间美好时没有半点的犹豫和怜惜,她已成为彻头彻尾的黑暗角色。
区别于童话中女巫的身份,影片中的雷文娜之所以邪恶与她幼年的悲惨经历和人生的坎坷是分不开的。经过影片的重新塑造,雷文娜凶残毒辣的性格和令人发指的行为便有了能说服人的理由。王后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雷文娜不是因为坏而坏,她有自己变坏的原因,她悲惨的经历甚至令我们同情。这样更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更加符合成年人的价值判断,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形象再造。
四、从籍籍无名到悲剧英雄――猎人形象的戏仿在童话《白雪公主》中,猎人是个籍籍无名的小角色。他只是王后雇用来杀害白雪公主的杀手,在童话故事中,猎人最后因为不忍心而放了白雪公主,他的存在和情节设定几乎都是为了推动故事主线发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关于性格和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配角。而在影片中,猎人的形象被用戏仿的艺术手法再造,浓墨重彩地进行描写,猎人一跃成为与白雪公主齐平的男一号。影片中,猎人挚爱的妻子被白狼杀害,失去妻子的他整日酗酒,陷入悲伤中无法自拔。猎人是丛林英雄,在丛林里比起生存能力,没人是他的对手。因此,王后派他去杀死逃到黑森林的白雪公主,并以可以复活他死去的妻子为诱饵,令猎人听从命令。之后,猎人发现王后欺骗了他,便放弃杀害公主,而是选择和公主一起亡命天涯。他与公主的关系既是师徒又是盟友,他教公主丛林生存和战斗的技巧,将公主训练成一名战士,并一次次帮助她逃脱王后的追兵。
影片中的猎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悲剧英雄,他生性善良,当初答应王后的要求仅仅是为了让心爱的妻子复活而已,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名利。当白雪公主邀请猎人保护自己时,猎人选择了答应。他知道妻子已经不可能再起死回生,因此他不会再帮着王后做坏事。他看到国家和人民都饱受王后的摧残,内心深处的正义感引领他做出正确的选择。猎人在和公主的相处中,渐渐萌生了一种复杂的感情,猎人曾坦诚地说出自己喜欢白雪公主。在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而假死时,猎人轻轻地吻了公主,唤醒了公主。猎人默默地倾慕着公主,而公主心中深爱的却是公爵的儿子――威廉王子,最终公主依然选择了王子,猎人成为一个悲情人物。
影片《白雪公主与猎人》重新塑造了一个猎人的形象,给予他更丰富的角色生命。他有了善良的本质,重情重义的性情,一身威武的绝技,还有了一段隐藏在内心求而不得的爱情。经过戏仿手法的猎人形象更加丰富灵动,成了影片中一个真正的英雄形象。他用自己的绝技和坚忍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公主,帮助公主实现了复国大业,而非童话中的王子,单纯靠英俊的外表和深情的一吻就能拯救世界。猎人形象的丰满让影片更有看头,是促成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白雪公主》是一个唯美的童话故事,而《白雪公主与猎人》则是一个美丽的奋斗故事和复仇故事。影片用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戏仿手段对童话故事进行了再次创作。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公主的故事,而是一个少女在逆境中坚强成长并勇敢地同恶势力搏斗的传奇。影片通过戏仿手法,隐喻了很强的现实意义。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与失去是常有的事情,甚至受到邪恶势力的迫害也不是不可能。而身处逆境之中,我们应当像白雪公主一样努力挣扎,永不抛却自己的本心,想尽一切办法,磨炼一切智慧,在逆境中求发展。而不能像王后一样,因为经历过暗无天日的遭遇,便迷失了心灵,沦为一个邪恶冷酷之人。面对逆境,如何挑战残酷,如何战胜心魔,是人们永远需要思考的命题。
[参考文献]
[1] 许家进.论《怪物史莱克》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J].电影文学,2011(21).
[2] 王秀娥.《哈利・波特》在后现代主义社会风靡的原因[J].电影文学,2013(14).
[3] 陈亦水.地缘奇观中的文化想象――比较好莱坞与华语电影的奇幻类型片[J].当代电影,2013(08).
篇2
[关键词] 电影片名;文化因素;翻译策略
电影作为一门特殊的传媒艺术,在实际生活中日益突出,已成为人们日常娱乐休闲的主要途径。一部电影中其简短的片名不仅浓缩了整部影片的精华,而且体现出电影所蕴涵的语言文化。因而中西电影片名的互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在语言运用、文化底蕴上的区别差异,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范畴。通过研究中西方电影片名互译策略,可以使我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认知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提高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中西电影片名的特征
电影片名作为广告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的商业活动,受到营销战略、商业规律和文化障碍的制约。同时,电影片名作为一种特殊文体,要求语言简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激起人们的观赏欲。如中国观众熟悉的《简•爱》《王子复仇记》等优秀译制片中,那玲珑别致、清晰明亮、颇具异国风情的语言,逼真,自然,随意,充满了生活气息,因此那些片名和对白、片段才令人百看不厌,让人们联想到自己仿佛也身处于故事中,令人留恋。
因此,电影片名既要体现电影的商业价值,又要体现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简洁。由于受屏幕限制,电影片名一般高度浓缩电影内容,常常使用非常凝练、简洁的语言,一般由一个或几个词组成。如“Revenge”“Spring”“Star Wars”“夜宴”“色•戒”。(2)内涵易懂。电影是一种大众艺术,是供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娱乐、欣赏的,不是供少数专家研究的,所以不能使用晦涩难懂、生僻难记的字、词或专业性很强的术语,而应该使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如“Lady Hamilton”“Basic Instinct”“The Perfect World”“三峡好人”“阳光灿烂的日子”。(3)具有吸引力。由于电影是一种商业行为,所以必须注重票房价值,否则就不能生存和发展。而要在票房上成功,片名就必须具有吸引力,让观众一见就吸引住眼球,从而刺激起购票欲望,争相进电影院一睹为快。如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修女一般都是看破人间红尘的人,一般不会为七情六欲所迷惑,怎么会疯狂?人们的好奇心顿起,一定要进电影院看个明白。
正是由于片名是影片的第一形象和识别标志,对影片的成功发行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要翻译好电影片名,就必须建立在了解电影片名的语言简洁、内涵易懂、具有吸引力的特点基础上。
二、中西电影片名互译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电影名称不可避免地反映其所属的那个文化的特征。例如,有很多英文电影名称的汉译就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意味。1940年在美国首映的“魂断蓝桥”英文原名为“Waterloo Bridge”。直译为“滑铁卢桥”。译为“魂断蓝桥”是取意中国传统黄梅戏折子戏“蓝桥会”。“蓝桥会”讲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正符合“Waterloo Bridge”里男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同年11月,该片登陆中国,反响异常热烈,远远胜过它在本土所得到的追捧,很快掀起了一股“魂断蓝桥”的热潮。当时国内的电影院在报纸上给这部电影大做广告,打出了这样的广告标语:“山盟海誓玉人憔悴,月缺花残终天长恨!”因此,影片译为“魂断蓝桥”不仅体现了影片的主要内容,而且蕴涵了中国文化,一举两得。
然而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各具特色、大相径庭。这些五彩斑斓、丰富多彩而又迥异不同的表达方式是由于汉英文化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造成的。正是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形式类似的中西电影片名中的两个词汇,有可能会指代截然不同的内容,这种貌合神离的翻译往往会造成误释,如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的“the third man”起初被翻译为“第三者”,结果被中国观众误以为是婚姻,其实“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车祸事件中的第三个目击证人。同样,由于文化的差异,词汇所附带的联想意义也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电影“dragon heart”中的dragon在英语中有着负面联想意义――残忍或魔鬼。但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自古以来对龙就极为堆崇,视龙的形象为成功或帝王。因此,该片片名应加上一个“魔”字,翻译为“魔龙传奇”就体现了中西不同文化的融合。
电影浓缩反映了一个特定社会和民族的某个特定时期和地域的文化,而电影片名则是这一浓缩文化的精华,必然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因此,在电影片名翻译时要考虑电影片名本身的文化因素,并兼顾电影片名应有的特点。
三、文化角度下中西电影片名互译策略
面对已经确定了的电影名称,译者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搬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应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如音译、直译、意译、增译等翻译技巧传达主题信息,实现西方文化和我国文化创造性的融合,并符合目标语观众的语言文化特征和审美习惯,才能实现既忠于原文又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成功翻译。
1.音译法,即按源语的发音规则,直接翻译成与目的语发音相同或类似的文字语言。这是电影片名最简单、最方便的翻译方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英美影片中,常用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发生的地点作为片名,其中有些是由著名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其人名、地名早已为众多的民族所熟悉,所以中西电影片名互译时可直接采用音译法,也就很容易被中西方的观众所接受。如Titanic《泰坦尼克号》;Jane Eyre《简•爱》;Hamlet《哈姆雷特》;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Harry potter《哈利•波特》;《》Zhou Enlai;《林则徐》Lin Zexu;《阿诗玛》AhShim。 因此,对于目的语观众所熟悉的民族文化特征很强的人名、地名或历史事件的为片名的电影,一般可采用音译法。
2.直译法,即指在译文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而电影片名的直译法,就是根据源语和译语的特点,在不违背电影情节、内容及不致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以生动、形象的译入语再现片名。如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All Quiet On the Western-front《西线无战事》;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饮食男女》Eat Drink Men Women;《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and Hidden Dragon等。
电影制造商在确定自己电影产品的名称时,必然要顺应电影内容本身的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尽量迎合观众的口味和期待,迎合时尚和潮流,迎合主流人群的审美情趣。这是任何语种、任何国别的制造商的共,也是电影片名的共性特点和质量,更是译者采取直译的根本原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一般来说。无论人们的种族、肤色、国籍如何,他们的感情标准、道德标准大致相同。汉英民族虽属于不同的民族,但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这是翻译工作者能够对片名采取直译的基本前提。总之。直译法不仅能保持电影片名的原汁原味,而且能令观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去欣赏带有异域风情的文化,因此是电影片名重要的翻译策略。
3.意译法。由于很多电影片名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是很大的文化差异,直译难以体现其中精髓。译者可以在综合、分析和理解原片内容、风格、情节甚至于文体等的基础上,对片名进行创造性加工,将它意译成能反映原片特点的译名,以实现其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的对等。意译主要是指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如英国电影red shoes在刚引进中国时,被直译为《红舞鞋》。尽管《红舞鞋》正确无误地翻译出了英文的原意,也紧扣剧情,但直译的平铺,平叙,没有更深的寓意。后来又有译者将它译为《红菱艳》,但它却是取名为《红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英国一名芭蕾舞蹈家面对爱情与事业而不能做出正确抉择,而走向断崖的凄惨故事,而译名“红菱艳”,译者把几双纤巧的舞鞋比做中国观众妇孺皆知的红菱,它寓意红菱虽生长于浊水污泥,却娇艳迷人,特别是那两只弯弯的红菱角,犹如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虽然小巧,却凝聚了多少血泪,就像影片中的舞者一样。
其他的优秀译作还比如: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Home Alone《小鬼当家》;My Fair Lady《窈窕淑女》;Washington Square《华府艳遇》;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廊桥遗梦》;《大腕》Funeral of a Famous Star;《雀圣》Kong Fu Mahjong等。
4.增译法。当以上译法都难以实现接受中西电影片名价值对等时,可采用增译法。增译法是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中西电影片名互译中的增译法主要是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如美国电影“Speed”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列高速奔驰的列车上排除一颗定时炸弹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真正反映了“生”与“死”全系于列车之“时速”,译名“生死时速”可谓经典之作。又如中国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译成英文Romeo and Juliet of China,西方人马上就能明白它的内容极其深刻和巨大的影响力。其他的优秀译作还比如:Entrapment《将计就计》;Matrix《黑客帝国》;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Legally Blonde《律政俏佳人》;刮痧《The Guasha Treatment》。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电影片名在这意义转换的过程中,因各个译者自身水平、经验、审美观点不同,译名质量自有高低之分。但笔者认为,为了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我们应该允许多种译名同时存在。
四、结 语
译者和电影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每部影片的名字和内容都是一定的。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抑或是增译,只要考虑到中英文化因素,就能使译名既忠于原片又能悦人耳目,那就不失为一个成功的翻译。成功的电影片名翻译能对影片的流行起到推动作用,而不合适的译名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个好电影也是一个损失。所以中外电影爱好者们都企盼着译者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能更注重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来翻译电影片名。
[参考文献]
[1] 毛发生.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04).
[2] 陈沧渊.论电影片名的翻译[J].英语辅导(疯狂英语教师版),2005(09).
[3] 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01).
[4] 刘洋.电影片名佳译赏析[J].新闻爱好者,2004(10).